幼儿教案家长助教教案

2022-11-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撰写教案是教师备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教师备课信息经过思维加工后的输出结果。教案撰写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份优秀教案应是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智慧、教学经验、教学个性、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的综合体现,教师应尝试编写具有个性、富有创意、具有活力的教案。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幼儿教案家长助教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幼儿教案家长助教教案

如何编写系统的幼儿科学活动设计教案

摘 要: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的启蒙教育,我们应以科学素质早期培养为宗旨,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因此,教师要在使用幼教教材时,强调系统的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导入、教学环节设计等方面,并善于捕捉幼儿科学教育的契机。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更系统、更有效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关键词:幼儿科学活动;设计教案;教学内容;教学导入;教学设计

多样的幼儿教师指导图书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正确剖析适宜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教师指导教材,能够在理论上丰富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教师指导行为研究,在实践上为幼儿园教师更加有效地指导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提供借鉴。在参与河北省重点课题《系统性玩教具对幼儿科学素养和能力培养的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对《蒙诺幼儿科学探究乐园·教师指导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从理论和实践上展开了系统的研究。

幼教指导教材既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关键点,也是教学活动的难点,无论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还是幼儿的发展,幼教教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采用文本解读的方法从“幼儿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合理性”、“幼儿教师导入设计的科学性”、“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步骤安排的有序性”几个方面来研究《手册》的实用价值。

一、幼儿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合理性

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实现幼儿科学教育的载体,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及教育结果。在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存在内容涵盖过多,缺乏重点;强调预成性,忽视生成性等问题。因此,教师应注意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范围,注意内容选择的科学性与启蒙性、可接受性与趣味性;注意预成性和生成性的结合。

(一)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重要性分析

教育内容反映教育价值观:在过去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我国幼儿园课程体系中并没有以“科学教育”为名称的课程存在,只有“常识课”涉及部分科学知识。这种情况正是当时教育价值观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的表现。这种教育价值观导致幼儿园课程体系沿袭了小学课程模式,课程教学(特别是知识类课程)的目的是要让幼儿学习科学知识,而科学体系的复杂程度又是幼儿所无法企及的,所以,只有在常识课中选择一些浅显易懂的内容让幼儿理解。

当代学前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开始转向帮助幼儿建构自身的认知体系,教学的目的不再是为了追求科学知识的数量,而是要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鼓励幼儿主动求知,培养其基本的科学素养。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取向因而有了巨大转变: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并不是某个教师或幼儿园随意选择的结果,而是在某种教育价值观变革中发生的整体变化。因此,教育内容是教育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二)《手册》内容的合理性分析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是教师指导行为的先导,《手册》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从大世界入手,带领幼儿由自然界的动植物以及自然现象,逐渐走近自身,从探索世界的神奇到探索自身的奥秘,从观察能力逐步提升到动手能力,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内容简单易学,符合幼儿的兴趣点和接受过程,避免了传统幼儿教育过分追求内容的繁复、新颖与有趣,而忽视了内容选择的依据及对教育对象的研究。

幼儿生活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科学内容遍布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中也充满可供探索和学习的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感兴趣、想探索的内容都适合选作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尤其是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应注意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内容,引导其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选择幼儿可以理解的内容,将难以理解的科学知识融入科学现象的探究之中;选择幼儿可以直接探索的内容,让幼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学科学。《手册》将日常生活中的内容加以趣味性编排,并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演示,能够使幼儿在看似平常而又普通的日常事物中产生有益学习。

科学性和启蒙性是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基本要求。科学性是指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应符合科学原理,不违背科学事实,《手册》中所选内容都有科学的依据,对幼儿能够起到正确引导作用;启蒙性是指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是粗浅的而不是系统的知识,不能超越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理解能力,《手册》特别注意从外界和自身两方面让幼儿从世界中了解自己,又让自己认识世界。科学性和启蒙性都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提出来的,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三个年龄班的特点是不同的,每一个年龄段科学探究的程度值得考虑,《手册》分为三级,由浅入深,由观察到动手,循序渐进,让幼儿从自然的接受过程中得到教育。《手册》强调不一定非要给幼儿一个所谓正确的结论,而是应更多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孩子从中尝试解决问题,同时体验发现的快乐,重在科学探究,重在科学启蒙。

二、幼儿教师导入设计的科学性

美纽斯认为:“开头虽显得无关紧要,但是却具有巨大的亲力量。”在15~20分钟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开头几分钟尤为重要。对于幼儿而言,导入环节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为整个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可能,可以说导入环节为整个教学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石。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幼儿园教师由于缺乏对导入环节功能的认识,固守旧的教学思维定势,急于求成地加快教学进程等原因导致了幼儿园教学活动导入环节问题丛生。

幼儿园小班教学活动教学导入时所使用的常用方法有:日常话题导入法、直接导入法、衔接导入法、材料导入法、演示导入法、故事导入法、音乐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问题导入法、幽默导入法、猜谜导入法、悬念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情景导入法、表演导入法等。但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悬念导入和衔接导入两种导入方法的使用频率几乎占所有导入方法的一半,而其他13种导入方法却使用得很少,尤其是演示导入法、表演导入法这两种方法没有被使用到,而情境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这些本该常用的方法却用得很少。

《手册》中,将各种导入方法清晰地介绍给各位幼儿教师,甚至直接将导入内容作介绍,每个课程都设计两种导入方式供教师选择。例如一级的第一课《快乐的水娃娃》中采用了两种导入的方式,一是谜语导入:“教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好不好?老师念谜语,大家猜一下谜底是什么。‘不洗倒干净,洗了不干净。不洗有人喝,洗了没人喝’(教师可边说边通过模仿水流动力的动作来表示,引导幼儿思考并猜出谜底是水。)”。二是采用单元动画导入:“教师:(播放动画)小朋友们,你们渴了要干嘛呢?你们都在哪里见过谁呢?仔细想一想?(组织幼儿讨论,引导幼儿积极发言。)”

《手册》中有意引导教师使用多种导入方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导入环节组织策略的选择与恰当的使用是教师专业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幼儿园教师创造性地将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及个人风格等因素与具体教育情境相结合的产物。因此,根据教育活动内容的不同,导入时使用的组织策略就可能会不同。

导入环节是幼儿园小班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也许有人认为,幼儿园教学活动导入环节就那么短的时间有什么可研究的,但笔者却并不这么想,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由于他们是以无意注意占主导,自我控制能力又不强,教学活动导入环节就成为幼儿园教师吸引幼儿注意力的一项重要的武器。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求,使幼儿从教学活动伊始就积极地参与到其中。那么,在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从一开始抓住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更加有效地学习。而《手册》正是利用了幼儿心理特点,从导入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从而达到幼儿教学的科学性。

《手册》以幼儿园课堂的导入环节为重点,从实践环节对幼儿园教学活动导入环节的具体功能进行阐述,为进一步探究幼儿园不同年级类型导入环节的组织策略提供了一些有益参考。

三、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步骤安排的有序性

(一)遵循幼儿课程内容组织原则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有顺序性、连续性、整合性。所以,安排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环节时,必须遵循以上三个原则,以符合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出发点,达到的思维水平和加以努力能达到的思维水平之间的差距。

(二)把握非正规活动契机,进一步延伸正规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为一次有限的集体教学时间,是难以照顾到孩子发展水平和发展特点的千差万别的。”教师也要立足于幼儿日常生活,把握好科学教育的契机,挖掘幼儿内在潜力资源,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已知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在正规活动开展前或结束后,适当安排非正规活动作为正规活动的延伸,采用个别、小组、自由结伴、集体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去观察、思考、动手做实验等,给幼儿以充分的时间,强调幼儿积极参与操作,转变教师组织者、传授者的角色。

如《手册》二级第八课《热空气向上升》中导入方法选择已有经验导入,引导学生把一个塑料袋充满空气,并松开手引导学生发现松开手后塑料袋落下去。就此已有经验,教师马上组织学生动手活动,用吹风机吹满冷热空气,引导学生发现冷热空气充满塑料袋的不同效果,从而引导学生发现温度对气球的影响。幼儿的发现和探索能力也启发了教师,因此,教师正好反过来引导幼儿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从而活跃了幼儿的思维,使幼儿能发挥较大的积极性,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普遍提高。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并遵循了幼儿科学教育的客观规律,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三)关注幼儿兴趣,抓住偶发性活动时机

偶发性活动是针对偶然发生的事进行科学教育。如,幼儿都喜欢的玩具易坏,遇到这种情况,以往教师就把它扔了,而现在教师会耐心地关注幼儿的兴趣,抓住教育时机,启发幼儿想办法自己修理,看能提出几种修理方案,并让幼儿尝试实施自己设计的修理方案,或拆卸一些带有机器的玩具,并使它发出声响,改变形状,这样就将以往的消极教育行为转化为积极的教育行为。

又如,夏天雨过天晴,有时小朋友会高兴叫起来“快看,天上有座彩色的桥。”按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课”才是学习的时间,以前教师会忽略幼儿偶发事件中提出的问题和想法,现在教师能及时抓住偶发性活动的契机,不嫌麻烦,立足幼儿日常生活,重视随机引导,及时果断地处理偶发事件,告诉小朋友“那不是桥,是彩虹。因为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组成,太阳光照到这些水雾里,小水滴会把太阳的七种颜色折射出来。下雨后,空气中有无数细小的水滴,太阳光照到这些小水滴上,就出现了彩虹。”并且当场做实验,使幼儿能越来越多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幼儿提供了主动学习与发展的机会。幼儿潜力很大,把握时机,“教”得适时,比课堂上言语教授效果好得多。

无论是正规科学活动,还是非正规科学活动或者偶发性科学活动,三者的教育目的是共同的,教师的指导平衡点都是要落到幼儿身上,都是为了幼儿科学素质的培养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但三者又有区别,三者中正规科学活动的可控性较强,开放性较弱,而非正规科学活动及偶发性科学活动的开放性较强,可控性相对较弱。可控性和开放性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结合。

我们应“从幼儿的发展规律中了解‘怎么学’,在引导幼儿的发展中把握‘教’。”什么时候教师介入是指导?什么时候介入是干扰?这都需要教师学会把握一个度,在深入开展幼儿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矛盾。

这点正是笔者认为《手册》中应该完善之处,应多设定几种儿童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计划多种教学模式,更好地做到让学生自然而非刻意获得知识。

总之,幼儿园中的科学教育活动是以幼儿为中心开展活动,要求为幼儿提供可变化的情形以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在应用教材探索的同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幼儿对事物进行细致耐心的观察。对未来情况作出预见,帮助幼儿验证预见,并提出问题彼此交流。同时还应让幼儿回过头来反复比较、思考、研究他们已经完成的活动。

在参与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充分地意识到一份系统优质的科学教案会给教师和幼儿带来极大的帮助,正是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幼儿加深了科学活动的体验,奠定了未来一代人的科学素养的基础,是培养新时代科学家和技术人才的有力保障。

作者:刘丽娜 杨杰

第2篇:家长助教幼儿园教案

做个爱动脑、讲卫生的好孩子

教学目标:

1、通过小实验激发小朋友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导小朋友自己和父母一起动手做

实验。

2、通过《老虎拔牙》的故事,引导小朋友养成爱刷牙的好习惯。

教学工具:玻璃杯,水槽,一张硬纸片

教学过程:

(一)小实验

教师:小朋友你们爱看魔术吗 ?老师给你们变个魔术好不好?(与小朋友们互动,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

教师演示:覆杯实验

实验过程中,为了增加小朋友的好奇心,将装水的杯子倒下,看到水流下来,再将硬纸片放在杯口,纸片自动落下,做了铺垫后,将一满杯水装好后,将硬纸片覆盖上后倒放,观察硬纸片和水都没有落下。(在做实验时,注意与小朋友互动,一边操作一边提问,小朋友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尽可能激励他们开动脑筋)

教师总结:托住水的是空气,小朋友知道空气在哪里吗/?(为了感受空气,让小朋友把自己的嘴巴和鼻子捂住,感受不能呼吸的感觉)我们周围的空气对我们非常重要,这个实验小朋友们也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再做一遍。

(二)唐诗背诵

教师:小朋友们会背唐诗吗?让我们一起来背几首唐诗好吗?(从小朋友中迫不及待的答案中,选择大多数小朋友都会背的唐诗大家一起背诵。)

(三)“老虎拔牙”的故事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针对此阶段的孩子都喜欢听动物的故事的特点,引发小朋友的兴趣。)接下来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有关老虎的故事好不好?(在小朋友的一片期盼声中开始讲有关老虎拔牙的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尽可能的提一些小朋友感兴趣而又能回答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兴趣)

教师:听完故事后,小朋友们有什么想说的吗?(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相信他们都能找到故事的关键点)我们以后该怎么做呢?

小朋友基本上都能回答;以后要少吃糖,吃完东西要刷牙。

课堂小结: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呢?(让小朋友举手回答,简单地回顾课堂内容)

第3篇:幼儿园家长助教教案

科学活动设计:磁铁

活动目标:

1.在吸吸玩玩的过程中,了解磁铁,感受磁铁吸铁的特性; 2.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望,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磁铁35个,各种铁制品(垫圈、螺母、螺栓、钉子、曲别针、硬币、饭勺、有磁力的字母、冰箱贴、铁盒子、铁夹子、指甲刀、雨伞、啤酒瓶盖、别针、钓鱼组)及其它材料常见用品(铝钥匙、塑料瓶、布、扣子、纸、木头、树叶、吸管),硬纸板。白开水一杯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师:今天,阿姨给小朋友们变两个魔术。

(1)白开水变饮料:小朋友们要瞪大眼睛仔细观察,看看白开水都变成了什么颜色的饮料。

事先准备一盛清水的透明塑料杯,用一根筷子(内装药品—有腐蚀性,小朋友勿碰)搅一搅,可变成紫红色,多搅会变深紫色,反过来再搅搅变橙色、浅绿色、无色、反过来再搅变巧克力色、咖啡色。 (2)会走路的曲别针:

(事先准备好的一张薄纸板竖立,前面放曲别针)天天妈操控磁铁在后面移动,带领曲别针移动。

2.师:小朋友,你们想想看,阿姨是怎样变的魔术呢?到底是谁在帮助曲别针走动呢?(幼儿自由想象发言,然后出示磁铁) 3.介绍磁铁的形状,展示各种形状磁铁。

4.师:大家有没有看到。磁铁两端上有两种颜色,穿蓝衣服的一端我们叫它蓝蓝,穿红衣服的一端我们叫它红红。今天阿姨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磁铁,一会我们用磁铁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注意千万不要把磁铁掉在地上,一不小心会摔破)发磁铁(交代幼儿不能放入口中,注意安全) (二)操作探索 1.找朋友 每位小朋友拿着手里的磁铁去和其它小朋友的磁铁吸一吸,吸到一起的就是好朋友。

展示吸在一起的磁铁,原来穿相同颜色衣服的不能抱在一起,穿不同色衣服的可以抱在一起。(感受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2.吸各种制品:

师:磁铁除了可以相互吸住,还能吸引住哪些东西?(幼儿假想猜测) 后面的桌子上放了很多东西,教师请到的小朋友用磁铁去吸住一样东西快点跑回来,放进这个塑料桶里。找到的有奖品。开始!

提问:磁铁吸住了哪些东西? 小结:原来磁铁吸住了钥匙、镙丝帽、饭勺„„

(三)讨论活动

1.为什么有的东西能被吸住,有的东西不能被吸住? 2.被吸住的东西是什么做的? 3.小结:铁做的东西能被磁铁吸住。 (四)磁铁游戏

“小朋友,你们想想以前有没有用过磁铁,用来做什么? 门吸、冰箱贴,黑板上夹住纸条„„

1.师:“磁铁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大的用处,它还能变魔术呢。今天就让它带着小朋友们玩魔术好吗?”

2.让幼儿玩磁铁,让磁铁贴着桌子下面移动,看桌子上的铁制品也会跟着移动。

3.它还可以吸住硬币,像小车一样从铁棒上滑下。

4. 让磁铁浮起来:把环形磁铁按S-N-N-S极性顺序串在塑料吸管上,磁铁就会浮起来,

5.钓鱼游戏 (五)延伸活动

小朋友们可以把磁铁带回家,看一看家里还有什么东西可以被磁铁吸住,回来告诉其它小朋友。(鼓励幼儿进一步探索,寻找生活中的铁制品。)

第4篇:家长助教活动教案教案

中三班家长助教活动教案

(东东爸爸)

本次活动以中三班全体小朋友为教学对象,围绕青蛙的体态特征,进行对青蛙的折纸活动设计、制作等互动活动。本活动根据青蛙体态特征及动作特点,将音乐、绘画和手工相结合,引导小朋友进行折纸青蛙的制作,同时,让幼儿了解青蛙的成长过程,培养幼儿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

一、活动主题:

我爱小青蛙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青蛙的成长过程,培养幼儿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

3、通过将绘画和手工结合,形成有立体感的粘贴画,增强幼儿手工与绘画中图形比例的协调关系的锻炼。

三、活动准备:

材料:A4纸1张,绿色正方形纸1张、剪刀1把、胶棒1支、彩色笔、投影机。

四、活动过程:

(一)知识认知环节

1、以谜语引出主题

小朋友,今天给你出个谜语。你们猜猜它是谁。

妈妈有腿没有尾,宝宝有尾没有腿, 宝宝长大变了样, 宝宝尾巴长出腿。

2、以另一个谜语给出活动主题的答案

阔嘴巴,叫呱呱,游泳跳高本领大,不吃米,不吃面,专吃害虫保庄稼。

3、引出青蛙的成长过程(PPT)

(二)绘画互动环节

(1)老师将工具发到小朋友桌子上,带领小朋友在纸上画出水波和荷叶(根据时间情况,荷叶可以裁出),重点锻炼小朋友的平行线和放射线及圆的画法。

(2)画好后,老师问:青蛙在哪里呢? (3)放音乐,进入下音乐互动环节。

(二)音乐互动环节 先让小朋友对要做的手工有一个感性认识。

由一位老师,和着音乐,将4只已经叠好的青蛙发到各个组中,并和着音乐让青蛙在小朋友桌上跳到刚画好的荷叶上。 .

(三)手工制作环节 (1)青蛙制作(老师带领)

(2)同桌小朋友比赛,看谁的青蛙跳的远,注意,要在相同的起点上。 (3)将青蛙粘在刚才画好的图的荷叶上。写上时间和名字。 (4)画简笔画,使画面更加充实(时间允许情况下)

五、延伸活动

到户外学青蛙跳,看谁跳的远 附图:主要制作过程

1、取一张正方形的纸,对半裁开。将长边对着自己,放在桌前。

2、沿两组对边分别对折,留下折痕后打开。

3、将左下角和右下角分别向中线对折,留下折痕后打开,左上角和右上角做相同处理。此时纸上有两个大的X折痕。

4、翻过来,将左右两组对边分别向中线对折,留下折痕后打开。

5、再将纸翻面,根据刚才的压痕将X的两边向内压,压平后得到这样的两个三角形。

6、先折青蛙的四条腿。将右下角向右上方折起,沿中线对齐,形成一个三角形,在三角形的二分之一处向左下方翻折。另外的四个角做相同处理。

7、翻过来,将左下角向右上方折起,沿中线对齐,左上方向右下方折起,沿中线对折。

8、将右边的三角形向下折,沿三角形的二分之一处向上折起。

9、画上两只眼睛,一只可爱的青蛙就完成了。

第5篇:家长助教活动教案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侯丽

二0一五年六月

活动时间:2015.6.24 活动内容:绘本故事《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活动目标:

1、 初步理解绘本所表达的内容,并在与小鼹鼠一起寻找“肇事者”的过程中,知道不同动物的嗯嗯是不一样的。

2、 尝试运用观察、比较、猜测、自主阅读等方法了解故事内容,提高参与阅读的积极性。

3、 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体验阅读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鸽子、马、野兔、山羊、奶牛、猪的图片以及它们粪便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运用书中相关的动物与动物粪便的图片,进行猜测配对游戏、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动物朋友,都有谁呢?(出示各种动物图片,幼儿自由说)

2师:图上有鸽子、马、野兔、山羊、奶牛、猪。我这里还有六张动物便便的图片,请你找找那个是他们的便便,谁来试一试?(请个别幼儿配对),你是这么猜的,有和他不一样的吗?

二、出示幻灯片封面,引导幼儿观察。

师:你们都找对了吗?答案就在今天老师要讲的故事里。观察封面,这个故事有个很奇特的名字叫《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猜猜“嗯嗯”是什么意思?(幼儿猜测)原来“嗯嗯”就是大便的意思。

师:你在封面上找到“嗯嗯”了吗?在什么地方?嗯嗯在小鼹鼠的头上,它的心情会怎样?(幼儿自由表述)

师:是谁嗯嗯在小鼹鼠的头上?小鼹鼠去问了哪些动物?动物们的嗯嗯又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从故事中寻找这些答案吧。

三、细致观察,师生共同阅读 1.第一页、二页:

师:是谁嗯嗯在小鼹鼠的头上?小鼹鼠去问了哪些动物?动物们的嗯嗯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这本书。

师:有一天他从地下钻出来„„事情发生了。发生了什么事呢?“嗯嗯”是什么样的?(长长的,土黄色的嗯嗯)

师:小鼹鼠是什么表情?他会说些什么?我们来学一学小鼹鼠的动作。小鼹鼠气得大叫:“搞什么嘛!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有一个影子„„看不清楚到底是谁?你觉得那是谁的影子?(幼儿猜测)

师:那我们一起看看小鼹鼠到底找了谁,动物的“嗯嗯”又是什么样的?

2、第三页、四页:

师:小鼹鼠去找谁了?他是什么表情呀?他会说些什么?(幼儿学书中小鼹鼠的动作和声音)一只鸽子飞过来了,小鼹鼠问她说:“喂!是不是你嗯嗯在我头上?”,“不是我,我的嗯嗯是这样子的。”鸽子的嗯嗯是什么样的?(什么颜色的?看起来像什么?)(鸽子的嗯嗯是白色的、看起来像尿一样,湿湿的)。鸽子说完„„就掉在小鼹鼠的脚边了!

3、第

五、六页:

师:小鼹鼠又去找谁了?这次他又跟马先生说了什么?(幼儿学书中小鼹鼠的动作和声音)那马先生又是怎么样跟他说的?马先生的嗯嗯是什么样的?(数一数)像什么?(又大又圆像马铃薯一样的嗯嗯)马先生的屁股一扭„„小鼹鼠失望地走开了!

4、第

七、八页:

师:小鼹鼠又去找谁了?这次他又跟野兔说了什么?(幼儿学书中小鼹鼠的动作和声音)那野兔又是怎么样跟他说的?野兔的嗯嗯是什么样的?(数一数)(像豆子一样的嗯嗯)和马先生的“嗯嗯”有什么不一样?你们听到野兔嗯嗯掉下来的声音吗?(哒哒哒哒„„)野兔立刻转身„„小鼹鼠立刻跑开了!

5、第

九、十页: 师:小鼹鼠又去找谁了?这次他又跟山羊说了什么?(幼儿学书中小鼹鼠的动作和声音)那山羊又是怎么样跟他说的?山羊的嗯嗯是什么样的?(数一数)你们发现它是什么颜色的?山羊的嗯嗯是什么样的与兔子的有什么不同?(咖啡色,比兔子的大、数量少)山羊的嗯嗯„„默默地走开了。

6、第十

一、十二页:

师:它又去找谁了?这次他又跟奶牛说了什么?(幼儿学书中小鼹鼠的动作和声音)那奶牛又是怎么样跟他说的?奶牛的嗯嗯是什么样的?(一大滩、像一个大圆盘„„)小鼹鼠在哪里?它干什么要站在奶牛的腿后面?奶牛的嗯嗯„„就知道头上的嗯嗯不是奶牛的。

7、第十

三、十四页:

师:它又去找谁了?这次他又跟猪先生说了什么?(幼儿学小鼹鼠的动作和声音)那猪先生又是怎么样跟他说的?猪先生的嗯嗯是什么样的?猪的“嗯嗯”和奶牛的比有什么不一样?他干什么还要捂住嘴巴?

师:后来小鼹鼠又去问了谁呢?是谁帮助了它?到底是谁嗯嗯在他的头上呢?我们继续看。5—2 8、第十五页、十六页

师:小鼹鼠又去问谁了?猜猜,小鼹鼠怎么知道苍蝇能够帮助它?

师:苍蝇帮助他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苍蝇是怎么帮助它的?苍蝇说“嗯嗯”是谁的呢?

9、第十七页、十八页

师:小鼹鼠终于知道是谁嗯嗯在他的头上了。他是什么表情、动作?

师:好呀!原来是这只大狗!小鼹鼠,知道自己头上的嗯嗯是大狗的,他后面会怎么做呢?(幼儿自由说)

10、第十九页、二十页

师:我们一起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大狗正在打瞌睡,小鼹鼠爬到它的屋顶上„„师:小鼹鼠的“嗯嗯”是什么样的?(小小的、黑黑的嗯嗯) 师:小鼹鼠在哪里呢?它为什么呲溜一下赶紧钻回地下呢?(幼儿自由表述想法)

四、完整阅读绘本,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 师:下面,老师把整个故事连起来让小朋友们再吃一遍,请你一边仔细听一边观察书中小鼹鼠的动作和表情,和小鼹鼠一起寻找头上的“嗯嗯”到底是谁的?

出示幻灯片,出示故事配音,完整阅读绘本。

五、再次给动物和动物的嗯嗯配对。师:看完了吗?现在,你们肯定知道动物们的嗯嗯是什么样的了?那请上来来试试给动物和嗯嗯重新配对。(请个别幼儿上前操作)

六、总结。今天,我们一起阅读了《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这本书,故事中小鼹鼠想要知道头上的嗯嗯到底是谁的,于是,他问了鸽子、马先生、野兔、山羊、奶牛、猪,但他头上的嗯嗯都不是他们,最后在苍蝇的帮助下,知道自己头上的嗯嗯是大狗的。原来,每种动物的嗯嗯都是不一样的,这个故事中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我们下次再来一起看吧!

案例反思: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没有求知欲的 学生就像没有翅膀的鸟儿”,由于幼儿园的幼儿年龄小,好奇、好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大脑容易疲劳,这就需要教师常常变换教学方式,运用先进的现 代化教育设备,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巧妙的多媒体设计,可提高教学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次活动我主要借助PPT画面,依托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学习特点,在教学中,通过集体的师幼共读、观看课件、猜测表达等方法与策略,让幼儿理解绘本内容。故事透过一 只倒霉的小鼹鼠,寻找到底是哪个坏蛋“嗯嗯”在他头上的过程,轻松愉快地让我们了解:原来每一种动物的排泄物形状都不同,什么样的动物就会有什么样的“便”。

从活动的设计到准备,我进行了反复思考。我把活动分成了五部分:

一、游戏:嗯嗯配对。二介绍图书封面,引起幼儿兴趣。

三、观看PPT课件,集体阅读,理解故事。

四、再现故事内容。

五、游戏:嗯嗯配对。

六、总结

活动的开头先让幼儿猜测为这些动物和它们的便便配对;活动的第二个环节借助课件封面,以“嗯嗯是什么意思?”这一问题引起幼儿的兴趣,带着这个问题及好奇的心情把孩子的注意力带到课件中,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活动的第三个环节,通过集体阅读,幼儿自己看PPT、猜测表达等方法与策略,使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有趣的故事情节。活动的第四个环节,出示幻灯片和故事配音,完整再现故事内容。故事中小鼹鼠先遇到了鸽子,再遇到了马先生、兔子、山羊、奶牛,在对话学习与表演的时候,我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方式,先是教师边做动作边说,再是幼儿自已边做动作边说,由于这个故事中的对话简单、有趣、重复性强,课件画面生动、有趣,小朋友们很快就能学会,而且兴趣也非常的浓,在学习小鼹鼠生气样子的时 候,有的小朋友又是跺脚、又是撅着嘴巴等,能很好的把故事中小鼹鼠的形象表现出来。活动中我把“描述不同动物的嗯嗯特点”定为此活动的教学难点,但整个活 动下来,大多数小朋友都能把不同动物嗯嗯的形状用语言描述出来,比如说鸽子的嗯嗯是白白的、马的嗯嗯是大大的圆圆的、兔子的嗯嗯像豆子、奶牛的嗯嗯像一盘 巧克力蛋糕,原本关于“嗯嗯”这个话题是很难以启齿的,但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可以摊开来说,而且兴趣都非常的浓厚。幼儿能根据提供的线索,清楚有效地复述阅读材料,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活动的第五环节,我再次通过游戏“嗯嗯配对”,帮幼儿巩固对不同动物嗯嗯特点的进 一步认识,并根据幼儿的反应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其实在活动的最后,我还设计了几张幻灯片,打算通过联系生活,对经验进行了延伸,从而进一步了解动物和人不一样的嗯嗯习性,并让小朋友养成其良好的习惯。但是由于时间关系,就没展示!

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对时间把握不太好,设计环节有点多,时间有点长,小朋友有点坐不住了;我的肢体语言应该更夸张一些,引导幼儿有表演的欲望;其次面对幼儿的回答,我的回应能力还不够灵活,如果有机会,在以后的家长助教活动中我还要认真对待每个细节,多实践多研究,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和课后反思,让自己能够有更大进步。

第6篇:大班家长助教活动教案

大班家长助教活动教案:信的旅行

活动目标:

1、让小朋友通过图片展示认识“邮局、邮箱、邮递员”。

2、小朋友自己动手学会写邮编、贴邮票,完成信的制作。

3、体验“寄信、邮递员盖邮戳、收信”整个过程。

活动准备:明信片、邮票、笔、油画棒、胶水。

活动过程:

一、 开场游戏:给手指做早操

手指操 金锁银锁,咔嚓一锁,

大门打开,老师来了 , 全体起立,

做早操,一

二、一

二、一二 跑步走,一

二、一

二、一二 全体起立,解散。

小朋友们都说得好、做的棒,所以每个小朋友都发一个礼物作鼓励。(分发明信片)

二、认识明信片:明信片的组成——邮编栏、留言栏、地址栏、邮票栏

三、图片展示:认识邮局、邮政标志、邮箱、邮递专用车、邮票、 邮递员、邮戳

四、制作信: 写邮编(325802)——画图画留言——贴邮票—— 写地址、收信人姓名(教师完成)

五、明确寄信、收信过程:(寄信)邮局——邮箱——邮戳——邮 递(邮车、邮递员)——幼儿园(收信)

六、活动分享:

1、以小组为单位,伙伴们一起欣赏自己画和邮票图案 。

2、把信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邮局寄信。

第7篇:家长助教教案及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

2、进一步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3、培养幼儿的合作和观察能力。

4、培养幼儿对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同样大小但重量不同的球5个

3、重量相等,体积不同的正方体5个

4、鸡蛋,食盐及水槽 活动过程:

一、哪些物体会沉,哪些物体会浮?

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二、沉浮与物体的什么有关?

1、物体的沉浮和重量的关系

(1)观察五个不同颜色的球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 这5个球的形状和大小都一样。

(2)教师依次将5个球放入水槽中让孩子观察,根据球在水中的沉浮猜一猜球的轻重。 (3)总结

当物体的大小一样时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沉得越低。

2、物体沉浮与体积的关系

(1)出示五个大小不同但重量相同的正方体

(2)将五个正方体依次放入水槽中,请孩子观察沉浮情况

越大的浮得越高 (3)总结

当物体重量相等时,体积越大浮得越高。

三、幼儿实验——鸡蛋的沉浮

1、让幼儿自选鸡蛋并放人清水中,结果鸡蛋都沉入水底。

2、让幼儿往清水中逐渐加入食盐,结果鸡蛋慢慢悬浮在水中了。 反思: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小朋友很早就接触并认识水。前段时间孩子们也已经学习过了沉浮,对物体的沉浮已经有了初步的人认识,因此,我选择了物体的“沉浮”与什么有关的这个主题,作为本次科学探索活动的内容。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通过同体积不同重量球在对水中沉浮和同重量不同体积正方体在水中沉浮的观察,进一步加深了对沉浮的理解。让孩子通过亲自操作鸡蛋沉浮实验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调动幼儿的探索学习的兴趣。

上一篇:林业产业工作总结下一篇:马祖村总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