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上期末试卷

2022-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小学科学六上期末试卷

小学语文六上期末综合试卷参考

班级 姓名 分数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yíng rào shān hǘ páng bó juān kè

( ) ( ) ( ) ( )

hē hǜ qiǎng bǎo hào hàn fā jiāo

( ) ( ) ( ) ( )

二、词语接龙。(10分)

1. 海阔天空一空空荡荡一_______ 一___________

2. 名副其实一_______一 ________一__________

三、说说下列引号的作用。(9分)

1. “张星”与张钰哲发现的“中华星”一同闪烁在夜空。 ( )

2. 许海峰夺得了中国奥运史上的首枚金牌,实现了“零”的突破。 ( )

3. 她学习成绩优异,乐于助人,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 )

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8分)

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如果……就…… 既……又……

1.( )坐在马鞍上,你( )可以俯视那清澈的水底。

2. ( )他贫困潦倒,无人赏识,( )他很孤独。

3.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 )有精心呵护我自信心的母亲,( )有严格要求我的父亲。

4. 它( )浑身是刺,貌不惊人,( )它的坚忍顽强和默默奉献的精神是一种独特的美丽。

五、从文中找出与下列句子前后照应的句子。(6分)

1. 我像一片云,从四季常青的东海之滨飘到了北京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那是我儿时的乐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动手实践。(5分)

对自己所居住的环境作一次调查。请写出调查结果并提几点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大舞台。(24分)

赞美崇高

2000年12月17日,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城,英格兰超级足球联赛第18轮的一场比赛在埃弗顿队与西汉姆联队之间进行。比赛只剩下最后一分钟时,场上的比分仍然是1:1。这时,埃弗顿队的守门员杰拉德在扑球时扭伤了膝盖,球被传给了潜伏在禁区的西汉姆联队球员迪卡尼奥。球场上原本沸腾的气氛顿时静了下来,所有的人都在等待。迪卡尼奥离球门只有12米左右,无需任何技术,只需要一点点力量,就可以把球从容打进没有了守门员的大门。那么西汉姆联队就将以2:1获胜。在积分榜上,他们因此可以增加两分,而埃弗顿队之前已经连败两轮,这个球一进,就将是苦涩的“三连败”。

在几万双现场球迷的目光注视下,不,如果算上电视前的观众,应该是在数十万双眼睛的注视下,迪卡尼奥把球稳稳抱到怀中……

掌声,全场雷鸣般的掌声,如潮水滚动的掌声,把赞美之情献给了放弃打门的迪卡尼奥。或者说,掌声是献给迪卡尼奥所体现出来的崇高的体育精神,公正、争平之外,还有友谊、健康!

1. 读下面的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一句写得好?并说明理由。

(1)迪卡尼奥离球门只有12米左右,无需任何技术,只需要一点点力量,就可以把球从容打进没有了守门员的大门。

(2)迪卡尼奥离球门大约12米,只需要一点点力量,就可以把球踢进大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西汉姆联队球员迪卡尼奥在决出胜负的关键时刻,把球稳稳地抱在怀中,他当时心里可能是怎样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为什么全场响起雷鸣般的、如潮水般滚动的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习作百花园。(30分)

题目:我的新发现

要求:要写清楚发现的过程,结构清晰,表达明确。

参考答案:

三、1. 特指 2. 强调 3. 特指

四、1. 如果……就…… 2. 因为……所以……

3. 既……又…… 4. 虽然……但是……

第2篇:关于小学语文六上期末复习试卷

一、知识库(30分)1、拼一拼,写一写。(7分)

quán suō huí móu hú lún tūn zǎo zhuó ěr bù qún

( ) ( ) ( ) ( )

Jiān chí tǐ yù duàn liàn, yǒu yǐ shēn tǐ jiàn kāng。

( )

2、照样子,写词语。(6分)

气喘吁吁

模模糊糊

咄咄逼人

化险为夷

3、选词填空。(4分)

发现 感受 珍惜 渴望

人们( )幸福,却往往在幸福之中( )不到幸福,( )不了幸福,更不会( )幸福。

4、辨别。(2分)

“冠”的意思有两种:①帽子②形状像帽子在顶上的东西。

“张冠李戴”的“冠”应选第( )种解释。用另一种解释可组词( )。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能解释“张冠李戴”的一句话是:( )。

5填关联词,不要重复使用。(2分)

( )有自信心,( )能克服一切困难,取得好成绩。

( )有自信心,( )能克服一切困难,取得好成绩。

( )有自信心,( )能克服一切困难,取得好成绩。

( )有自信心,( )能克服一切困难,取得好成绩。

( )有自信心,( )能克服一切困难,取得好成绩。

6、(1)造句(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各造一个句子)

骄傲:自满

骄傲:自豪

(2)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改陈述句)

(3)妈妈对我说:“我今天开会,你自己回家做饭。”(改转述句)

(4)渔夫的妻子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鱼网。(缩句)

(5)大地一片新绿。(改比喻句)

(6)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修改病句)

二、积累园(14分)

1、我会填(3分)

( )( )不安 ( )诉( )肠 ( )手( )脚

( )( )有致 ( )光( )发 从( )不( )

2、课文(10分)

(1)你用纯洁的清流, 推动新的时代。

(2)九曲黄河万里沙, 。你还在课外积累了描写黄河的诗句:

(3)学了《学弈》你明白了:

(4)边塞诗人( )写的( ): 表现了作者对戊边士兵的同情。

(5)罗森塔尔的实验表明:

(6)《花脸》中我悟到的祖传经验是:

(7)我怀念的荷塘,在那里我认识了( )和( )

(8)( )持作饭,采葵( )。

( )一时熟,不知( )

第3篇:六上科学教案试卷

粤教版六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物质的变化 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教学内容:课本第2-10页。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玻璃杯、蜡块、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由主题人物在厨房中发现在各种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到处都存在着物质的变化,引出“物质的变化是不是产生新物质”的问题,并板书课题《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二、新授

(一)活动一: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

1、让学生观察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这些日常生活中时常能见下马看花变化现象。

2、学生试描述这些变化前后及过程的现象。

(二)活动二:冰的融化。

1、回顾以前(四年级上学期)做过的蜡块加热的实验。

2、使用玻璃杯进行实验,观察冰融化成水的现象及做好记录,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比较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与蜡块受热过程。

4、比较讨论后,学生容易得出冰融化和蜡块融化都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5、讨论:P5页的现象。

(三)活动三:铁锈还是铁吗?

1、引导学生观察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并作记录。

2、用小刀削下铁钉表面的铁锈,然后用砂纸打磨铁钉,即得铁锈和铁。

3、用磁铁靠近铁锈,进行观察。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可以知道磁铁能吸引铁,若铁锈不被磁铁所吸引,自然就得到了“铁锈还是不是铁”的答案。

3、活动延伸和应用: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铁生锈这样的变化呢?并与活动二作比较。

(四)活动四:研究蜡烛燃烧过程的变化。

步骤1:点燃蜡烛,将一只手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儿,观察现象。

步骤2:将少量石灰水加入另一烧杯中,用石灰水将烧杯壁湿润,倒出多余的石灰水。

步骤

3、将用石灰水湿润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观察现象。 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蜡烛燃烧后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五)活动五:给物质变化分类。

1、出示书本的五种物质变化过程情况。

2、学生进行讨论,从而作出判断。

三、教学后记: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第2课混合与分离

教学内容:课本第11-1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并从中体会有的物质变化可逆,有的物质不可逆。

2、学习几种混合与分离的操作方法。

3、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变化。 教学准备:玻璃杯、盐、水、沙……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主题人物在厨房里不小心将盐撒到水里了。要想重新获得盐,应该怎么办?引出课题:《混合与分离》。

二、新授

活动一:物质的混合。(明确是两两混合)

1、让学生认真观察混合前各物质的特点,并写出混合后可能出现的现象。

2、学生按照书中的提示进行混合。

3、在烧杯中进行实验,用玻璃棒反混合的物质搅拌均匀。

4、仔细观察,将混合前后的物质做对比。

5、阅读资料P14。

6、拓展:分离盐和水。安照书本P14-15页的四个步骤进行实验。 活动二:分离混合物。 经过讨论得出:水和沙的混合物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水和油的混合物可以通过静置的方法分离;沙和绿豆的混合物可以用筛子筛去较细的沙子(如果绿豆较少,也可采用直接镊取绿豆的方法);至少醋和小苏打的混合物,由于有新物质产生不能用分离。

三、教学后记:初步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并从中体会有的物质变化可逆,有的物质不可逆。学习几种混合与分离的操作方法。

第3课 生锈与防锈

教学内容:课本第16-19页。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铁生锈的原因和常用的防锈方法。

2、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及把科学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教学准备:铁钉、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工人们给铁门刷油漆的时候通常都要先刷一种橙色的油漆(防锈漆),好奇的琪琪提出“铁门为什么都要刷这种油漆”的问题。板书课题:《生锈与防锈》。

二、新授

活动一: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1、归纳总结在生活中发现的铁生锈的现象。

2、学生讨论、推测铁生锈的原因以及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3、根据书本P18做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4、总结。

引导学生认识到:①氧和水要同时存在,铁才会生锈;②干燥的空气中,铁不会生锈,因为生锈需要水;③煮沸的水加入铁钉密封后不会生锈,因为沸水中没有氧。

活动二:防止铁生锈。(安排在两周后进行)

1、讨论铁生锈的危害。

2、防治铁生锈,要针对铁生锈的三个条件——铁、空气和水提出防锈方法。

3、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其他学生先评价。

4、比较各种方法的效果。

四、教学后记:初步了解铁生锈的原因和常用的防锈方法。

第4课 燃烧与灭火

教学内容:课本第20-2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及控制燃烧的方法。

2、知道不同原因火灾的灭火方法。

3、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及把科学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教学准备:烧杯、蜡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厨房里,锅烧得太热油着火了,妈妈当机立断地盖上锅盖,波波不明白为什么盖上锅盖就能灭火,由此激起学生思考,引起学生讨论。

二、新授

活动一:物质的燃烧。

1、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列举出可以燃烧的物质,并说出这种物质燃烧的例子。

2、指出书本P21页中哪些物质可以燃烧、哪些物质不可以燃烧。

3、分析一下燃烧产生了哪些新的物质。

4、提问“还有哪些物质可以燃烧?”。

5、引申问题:为什么纸的燃烧要先用火柴引燃? 活动二:熄灭的原因。

1、学生看P22的情境对话,思考:酒精灯盖上盖子就熄灭的原因。

2、模拟实验:用烧杯罩住燃烧着的蜡烛,会发生什么现象?燃烧还能持续吗?

3、实验时,记录实现现象。

4、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5、引申问题:为什么蜡烛的火焰可以被吹灭? 活动三:让木炭燃烧得更旺。

引导学生能从三个条件出发来全面考虑问题。

活动四:判断人们是通过控制燃烧的哪些条件进行灭火的。

总结灭火的方法:在灭火时往往只需要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 逐一分析在不同情况下,应该用什么办法来进行灭火。 活动五:防止火灾发生。

指导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有关方面的知识,并互相交流。

三、教学后记:初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及控制燃烧的方法。知道不同原因火灾的灭火方法。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5课植物与环境

教学内容:课本第52-63页。 教学目标:

1、知道环境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

2、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些特征。

3、知道植物具有和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四个主题人物观察到在植物园阴生植物区里的植物,其叶子都是大而绿,而仙人掌没有这样的叶子,引发问题——仙人掌是种在阴生植物区里的吗?

二、新授

活动一:仙人掌和龟背竹。

1、外部特征的差别在哪里?

2、此差别与环境的关系。 活动二:耐旱的本领。

1、明确提出实验要求。

2、引导学生按实验步骤进行。

3、思考和讨论:为什么要用塑料袋密封呢?

4、引导观察塑料袋内壁会有什么现象出现?为什么塑料袋的内壁会有水珠?水珠是怎样来的?塑料袋内壁的水珠多与少说明什么?学生思考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

活动三: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

1、利用实物投影将沙漠、高山、草原、热带雨林、池塘植物群落投影出来。

2、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比较和讨论。

3、让学生去了解以上环境的气候特点。

4、重点观察、了解、分析不同环境里的种类、植株的高矮、植物器官的形态等,并记录下来。

活动四:观察身边的植物。

1、活动前,引导学生分好小组,选好组长,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2、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植株的高矮,叶子的大小、厚薄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3、参照课本的样式,填写完整观察报告。 资料:温室。

1、出示一幅温室里的植物图。

2、生通过图片去观察认识温室的环境条件。

3、通过观察,引导学生认识到利用科学技术是可以改变生物的生活环境的。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

第6课 动物与环境

教学内容:课本第36-43页。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具体实例。

2、认识动物的形态和生存本领是与其生存的环境密切联系的。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一幅松鹤延年图激活了对主题任务的思考:丹顶鹤能生活在松树林里吗?

二、新授:

(一)活动一:丹顶鹤适合生活在哪里?

1、引导学生认识沼泽地和松林的环境特点是什么。

2、仔细观察丹顶鹤标本,发现它有那些外形特片适合生活在环境中。

3、把丹顶鹤的外形特征与其他生活在该环境的动物进行对比。

(二)资料:有趣的鸟足。

运用实物投影将各种各样动物的足投影出来,引导学生讨论,这些不同的足主要有什么作用?这类动物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足?

(三)讨论:动物的外形特征、行为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1、教师提供不同的动物标本。

2、学生分小组观察与讨论,探寻这些动物有哪些身全特征、生活习性适应其生活环境。

(四)知动二:奇妙的身体特征与生活习性。

1、布置课前搜集资料获取有关动物捕食、安家、保护自己等本领的信息。

2、组织交流活动。

先小组交流自己的资料,小组将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再组与组之间交流,讨论动物的生活习性与环境的关系;最后全班交流,谈谈自己的收获与体会,发表对动物生存本领的感想。

(五)网上学:动物的特殊本领。

教师指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

三、全课小结。

第7课 食物链

教学内容:课本第44-49页。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关系。

2、懂得食物链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主题人物在进行网上学习,鼠尾草、松鸡和羚羊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他们——松鸡和羚羊为什么会消失呢?

二、新授:

(一)活动一:动物吃什么?

1、以小鱼、小猫等为:引入“大鱼吃小鱼”、“小猫喜欢吃鱼”等话题。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科书上的图,找出图中的所有动物。

3、给找出来的动物找食物。

4、分析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二)讨论:动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可分成几类?不同食物类型的动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通过讨论,学生将可以区分不同的食物类型的动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认识食物链作进一步的铺垫。

(三)活动二:串起来的食物链。

1、明确本活动的任务。

2、加深学生对食物链的认识,引导学生把纸条粘起来串成环。

3、活动后,指导学生把各小组做好的不同的纸环串放到一起,然后把起始环穿在一根棍子上吊起来。

(四)活动三:断了的食物链。

1、以车链为例,如果断了就不能再带动轮子转。

2、思考:如果食物链断开了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

3、分析自己在活动2中用纸环串连成的食物链。

4、剪断其中一个环,观察串连成的食物链会怎样。

5、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一种动(植)消失对其他动物有什么影响?

(五)讨论:自然界中,食物链断了会有什么后果?

1、设想:食物链断了。

2、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然后作出分析。

三、全课小结。

第三单元 遗传与进化 第8课 代代相传的特征 教学内容:课本第51-5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自己和家庭成员的外貌特征,知道生物的很多特性是可以遗传的。

2、了解遗传和变异也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创设“琪琪的小酒窝好漂亮啊!”“她爸爸或妈妈也有酒窝吗?”这一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是否生物的许多特性是可以遗传的。

二、新授

活动一:你跟亲人长得像吗?

1、上课前一周,布置学生按照P

52、53的表格开展调查。

2、小组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

3、组织学生对小组内各同学的调查数据进行对比与分析。

4、可能有的学生提出质疑,可在以后学习生物的变异时再加以分析。 活动二:优势眼能遗传吗?

1、根据P54的方法,确定自己的优势眼。

2、同样的方法,调查自己的家人的优势眼。

3、研究优势眼的牲征是否在亲人之间有规律地出现? 活动三:色盲可以遗传吗?

1、色盲的定义。

2、学生与家人一起做红绿色盲测试。

3、查阅资料,了解常见的遗传现象并记录下来。 活动四:生物的变异现象。

1、学生登陆“小学科学网”,了解生物界除了遗传现象,还存在变异现象。

2、调查生活中生物变异的事例。

三、全课总结。

第9课 进化中的生物

教学内容:课本第57-64页。 教学目标:

1、能解释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含义。

2、能以某类生物为,阐述生物进化的过程。

3、了解化石是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 教学准备:回形针、原始海洋景观。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设计几个主题人物在马德拉岛考察时的发现来引出该课题的任务。“这个小岛的昆虫真奇怪,要么翅膀非常发达,要么就没有翅膀。”“为什么会这样?”

二、新授

(一)活动一:强风与翅膀。

1、认真阅读教科书,了解马德拉岛的地理环境(常年刮强风)。

2、思考问题。

3、根据书中给出的资料,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4、小组内进行分析与讨论,再组织汇报,让学生说出理由。

5、根据书所介绍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6、得出结论。

(二)拓展:大自然的选择。

1、阅读书本后,分析问题。

2、小组内说说自己的看法,并记录下来。

3、全班交流。

(三)活动二:

1、看相应的原始地球、原始海洋景观图,并运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2、生观察不同时期各种动物的身体结构。

(四)活动三:

1、出示大猩猩、蝙蝠、鲸,以及它们前肢骨图。

2、观察并比较它们的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猜测它们源于共同的祖先。

3、参照书中的方法,模拟制作动物的前肢骨模型。

4、发现这三种动物的基本结构是一致的。

(五)阅读资料:达尔文与“自然选择”学说。

(六)拓展:海龟与“自然选择”学说。

以海龟从孵化到生存下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认识: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七)活动四:寻找鸟类的祖先。

1、出示三叶虫或古代植物的化石标本,或一些化石图片。

2、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

3、引出问题:“为什么不同的地层中,化石的种类会不一样呢?”

4、引导学生能过细心观察不同地层化石模式图,发现了……

5、展示始祖鸟和现代鸟的图片。

6、观察分析,小组讨论。

三、全课小结。

第10课 网络课堂——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

教学内容:课本第65-68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关于恐龙及其灭绝的一些知识和学说。

2、了解一些和进化有关的有趣问题。 教学准备:电脑室多媒体教学控制平台。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距今约7000万年前,恐龙仍然是地球的“霸主”。然而,在6500万年前,它们奇迹般地全部灭绝了。恐龙为什么会一下子就消失得如此“干干净净”?这是一个科学之谜。我们一起来当科学家,踏上探索之旅。

二、新授。

1、研究任务:

(1)明确两个阶段的研究任务。 (2)组成学习小组,选择研究专题。

2、研究过程:

学生通过“小学科学网”进行两阶段的合作研究,得出研究结论。

3、网络资源:

把探索过程收获在“小学科学网”上和同学分享,共享资源。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第四单元 保护环境 第11课 保护空气

教学内容:课本第71-76页。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2、通过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了解不同地方空气的尘埃污染程度不同,并分析原因。

3、从实验的结果中总结出保护空气、减轻空气污染的好建议。 教学准备:胶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图中主题人物发现以前灰蒙蒙的天空,现在变成蓝色了,提出疑问:“那时的天空为什么是灰蒙蒙的?”

二、新授:

(一)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污染空气的例子?

1、讲讲书上空气污染物来源的信息。

2、学生联系生活,讨论和交流日常生活中污染空气的例子。

(二)活动一:尘埃知多少。

1、实验准备和将胶片放到选定的地点。

2、取胶片和进行比较分析。

3、通过比较与分析,你发现了什么?得出:尘埃的多少与胶片放置的位置、放置时间、天气情况有关系。

(三)讨论:怎样才能减少空气中的尘埃?如何了解空气中其他污染物的情况,有什么办法?

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更全面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空气污染问题。进一步明确人类活动对空气污染的影响。

(四)活动四:怎样保护空气。

1、进行学校周边的实地考察。

2、指导学生进行简单调查报告的撰写。

3、为编写手抄报作准备。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将怎样做? 第12课 水质调查

教学内容:课本第77-82页。 教学目标:

1、知道主要的水污染物。

2、了解不同水质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3、知道水域污染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水污染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波波被美丽的湖色吸引住了,忍不住发出赞叹:“多绿的水啊!”可是,彬彬的回答引起了思考:“可这水不一定干净呢,它很可能受到污染了。”水里有什么?不同水质的水对生物会有什么影响?污水从哪里来?……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做个调查吧!”

二、新授:

(一)活动一:制订调查方案。

1、设计制定调查方案。

包括:调查的题目、调查成员、背景说明、调查目的、调查的方法和步骤、任务的安排、调查的结果等内容。

可参照书P78妍妍、彬彬他们的调查方案。

2、实地考察和取样。 (1)师说清楚安全事项。

(2)注意取水样的位置要具有代表性。

(3)取样后,要对水样进行编号,并进行记录。

(二)活动二:水里有什么?

1、认识干净水的特征:清澈透明、无色无味。

2、对水样进行观察:

(1)利用各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 (2)利用工具进行观察。

(3)进行实验,是否有其他杂质。 (4)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三)活动三:轮藻的生长变化。

1、取不同的水样。

2、放入轮藻,观察轮藻的生长变化情况。

3、观察一段时间,并做好记录,组织全班交流。

(四)讨论:水样受到污染的原因以及保护水质不受污染的方法。 搜集资料和分析可以得知水中的污染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几个方面。

(五)资料:污水哪里来?阅读书本P81。

(六)网上学:我们的调查报告。

以书本P82的调查报告作为范例,提示学生完成调查报告。

三、全课小结。

第13课 变废为宝

教学内容:课本第83-91页。 教学目标:

1、能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垃圾进行分类。

2、知道生活中的大多数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 教学准备:一些家庭废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彬彬、妍妍和琪琪建议波波把垃圾分类后再放到相应的垃圾箱里,由此引出“垃圾也要分类”和“怎样分类”等问题。

二、新授:

(一)活动一:家庭垃圾调查。

1、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对家里的垃圾进行观察及记录。

2、了解家庭垃圾的产生及组成。

3、根据调查的结果,在课堂上总结,得出结论。

4、结合书中的调查结果与自己调查的情况,展开小组讨论。

5、全班交流。

(二)活动二:垃圾分类。

1、学生认真观察书中多类型的垃圾。

2、分组完成对垃圾分类的任务。

3、引导学生对垃圾中不同的物质进行认识。

4、认识垃圾回收箱的不同功能。

5、设计一个家庭垃圾处理方案。

(三)活动三:分离可回收的垃圾。

1、学生分组讨论及设计方案活动。

2、指导学生根据物质性质选择分离工具。

3、活动中,学生记录好本小组的分离方法、工具,并填写在书本上的流程图。

4、全班交流,对各组方案进行评价。

5、围绕分离出来的垃圾展开关于它们的用途进行讨论。

(四)讨论:回收的垃圾有什么用途呢?它们经过处理后会变成什么?

从书中给出的四组图可以获得信息,了解到回收得到的物质经过处理和生产后,可以得到各种用途的产品。

(五)活动四:制造再生纸。

1、讲述清楚制作过程。

2、分两段时间进行,第一段时间学习有关知识,并进行实验的第

1、2步;第二段时间进行实验第3-5步。

三、全课小结。

第14课 和谐的家园

教学内容:课本第92-95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哪些资源开发是“有利”和“不利”的。

2、知道一些简单的图例,学会合理设计。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波波收到了一封信,从波波的表情上看,一定是有什么事让他为难了。从而促使学生阅读信的内容,自然导入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问题上。

二、新授

活动一:认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学生搜集资料。

2、师组织学生进行资料上与资源开发的地区进行分析对比。

3、找出“有利”与“不利”两种情况。

4、展开讨论。

活动二:设计新家园。

1、提出问题:如宾馆、餐厅、停车场等应考虑建在什么地方。

2、指导学生学习相应的地理与环境知识。

3、使用图例来标识建筑物。

4、展示学生作品。

三、全课小结。

铁锈与铁是否同一种物质

实验步骤:1.用小刀削下铁钉表面的铁锈,然后用砂纸打磨铁钉,即得铁锈和铁。

2. 用磁铁分别靠近铁锈和铁进行观察。

3. 磁铁吸引铁,铁锈不被磁铁吸引。 结论:铁锈与铁不是同一种物质。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 小学六年级科学期末水平测试卷

学校:________ 班别: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填空题。(本题共40分,每空2分)

1、冰融化、卫生球变小、铁生锈、蜡烛燃烧等都是物质发生的变化。

2、我们常喝的汽水是由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

3、铁生锈是不同于冰的融化的物质变化过程。

4、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5、每种生物都与周围的生物和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6、在动物世界里,一些动物以植物为食料,称为植食性动物;一些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料,称为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是既以植物为食料,又以动物为食料的动物。

7、骆驼有“沙漠之舟”的美称。

8、人类的许多特征都是可以遗传的,如酒窝、头发的颜色、肤色、耳垂的形状等。

9、生物进化经历了数千万甚至数十亿年的漫长历程,它的主要原因是环境的变化。

10、污水的来源比较常见的有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农业污水。

11、很多生活垃圾经过处理后能变废为宝。

二、下面的植物那些属于水生植物,哪些属于耐寒植物?(本题共12分,每空3分)

水生植物有:睡莲、芦苇 耐寒植物有:胡杨树、仙人掌

三、找出下面各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用食物链表示出来。(本题共12分,每条6分)食物链:

1、草→鼠→蛇→鹰 2

2、红萝卜→兔→狐

四、简答题。(本题共36分)

1、现在社会中,最主要的污染源是什么?对于保护我们的环境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或建议?(本题共20分,第一个问题5分,第二个问题15分)

答:现在社会中,最主要的污染源是水污染。防治水污染的措施与建议是:①强化对饮用水源取水口的保护;②加大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治理力度;③加强公民的环保意识;④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⑤家用水的净化;⑥强化青少年保护水资源意识;⑦少量创建填埋场。

2、请你创作四条保护环境的标语。(本题共16分,每条4分) 答: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治理环境污染,重现丽日蓝天。 生命和绿色拥抱,人类与生态共存。 关爱生命健康,倡导环保时尚。

1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小学六年级科学练习题 学号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分数_______

一、我会填:(38分,每空2分)

1、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变化,另一类变化会产生 新的物质。 2 空气污染指数为51—100,其空气质量标准为2空气质量为良

3、燃烧需要氧气 、温度 和可燃物。

4、 骆驼 有“沙漠之舟”的美誉。

5、我国的珍稀动植物有 熊猫 、 丹顶鹤 、 金丝猴 等。

6、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过程。人们常常利用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 光 和 热 为生活服务。

7、在动物世界里,一些动物以植物为食料,称为植食性动物 , 一些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料,称为:肉食性动物 。

8、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改善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9、根据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写出食物链_____蝉---_螳螂---_黄雀________。

10、人类许多外貌特征可以遗传,如 头发的颜色 、 肤色 等。

二、下面各题,对的打“”,错的打“×”。(32分)

1、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必保护。 (× )

2、砖块、液化石油气、火柴、 煤、玻璃都是可燃物。( × )

3、电线外面包着的塑料仅仅是为了防止电线生锈。 (× )

4、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是我们人类的责任。 ( √ )

5、火是很危险的,我们不可以随意玩火。 ( √ )

6、酒窝可以通过父母遗传给子女。 ( √ )

7、生物的进化与环境没有关系。 (× )

8、我们的网络课堂资源非常丰富,如果你想探索恐龙灭绝的资料,你可以通过“小学科学网”进行搜索。 ( √ )

9、始祖鸟有羽毛没有牙齿。 ( × )

10、达尔文是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他提出了“自然选择”说。( × )

2

11、一头雌海龟每年能产下100卵,大部分都能活下来。(×)

12、英国曼彻斯特的“华尺蛾”因化境变化而改变颜色。(√)

13、把木材加工成家具产生了新的物质。(×)

14、小华和小兰姐妹俩长的一模一样,因此生物界中有绝对和相同的两个个体。(×)

15、用水灭火的原因是为了隔绝空气。(×)

16、生活在水里的鱼因为有尾巴,所以能够在水里自由游泳。(×)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面括号里题。(18分)

1、丹顶鹤适于生活在(

B

)的环境中。

A 、松林

B、沼泽地

C、水里

2 、(

B )是避免水土流失、保持水土的根本办法。

A 、大量砍伐森林 B 、植树造林、绿化荒山 C、保护野生动物

3、电器若着火了,断开电源后可以用以下办法(C

)可以灭火。

A 、用水浇

B 、用扇子扇

C 、盖上沙或土

4、下面不需要冬眠的动物是(B

)。

A、蛇

B、燕子

C、青蛙

5、下列垃圾中哪些是有机垃圾。( B )

A、电池

B、烂菜叶

C、塑料瓶

6、一顿废纸可以生产多少千克再生纸。( C

)

A、600千克

B、1000千克

C、800千克

四、简答题。(12分)

1、在现在社会中,比较常见的污水的来源有哪些?(6分) 1.生活污水2.工业污水3.农业污水

2、请你创作两条保护环境的标语。(6分)

第4篇: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姓名:班级:成绩:

一、填空:

1、所有关于恐龙的知识都是来源于对 () 的研究。

2、() 是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他提出了生物进化是()

四、连线:

1、将下列特征与人体生长

2、连线说明下列物体是靠什么形式 相对应的时期连线。的“能”工作或运动的。 呀呀学语老年期上发条的玩具电能 的结果,并于1859年出版了震惊世界的巨著《》。

3、人类的很多行为直接破坏了生态平衡,如、,以及等。

4、目前已知绕太阳公转的行星有:、、地球、、、、、、。

5、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的英雄是前苏联航天员,第一个登上月球的的航天员是美国的。

6、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首位航天员是,随后我国“神州”六号载人飞船也发射成功,两位航天员分别是、。

7、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就叫做。

8、填出下列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1)点亮台灯:台灯把能 转换为能 ;

(2)用热水洗脸:燃气热水器把天然气中的能 转换为能 ; (3)你吃饭后去上学:你的身体把食物中的能 转换为能 。

二、判断:

1、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他(她)将要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2、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

3、吸烟和酗酒不仅是少年健康的大敌,还会养成不良习气。-------------------------()

4、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仍可继续。()

5、行星距太阳越远,运行周期越短。------------------------()

6、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

7、动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生活的环境没有关系。------()

8、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的生物的遗骸或遗迹。----------------()

9、如果食物链断了,就会导致生态平衡遭破坏。---------()

10、银河,我国民间又称“天河”。它看起像一条白茫茫的亮带,从东北向西南方向划开整个天空。---------------------------()

三、填表:

1、生物名称有伙伴关系的,有敌对关系的,请找出来结成对

小丑鱼、蜜蜂、鸟、熊、狮子、斑马、虫子、海癸、花、果实、鱼、鲨鱼

()------()()------()

()------()()------()

()------()()------()

十月怀胎婴幼儿期融化的雪化学能 颐养天年胎儿期风筝水能 抚育后代青年期人的食物动能 勤奋求学成年期人跑步机械能 生长迅速学龄期电脑热能 努力工作青春期水力发电风能太阳太阳能

3、用线将科学家的名字和他的发明或发现连起来。

张衡蒸汽机

瓦特磁感应生电的原理 法拉第地动仪

五、简答题:20+ 2卷面

1、为了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应该怎么做?

2、浅海里生活着一些小动物,它们有的透明;有的背部颜色深,腹部颜色浅显。 这是为什么?

3、我们在家可以怎样节约能源?

4、“登月之旅”出发前我们要做哪些准备?

第5篇:小学三年级科学期末试卷分析

(2015----2016学年度上)

黄 花 甸 小朱 荻学

2016.1.7

一、关于对试卷的分析

本次检测卷用各种的形式和方法去涵盖我们想要发现的一些问题。试卷分为五种题型:填一填、猜一猜、选一选、填图题、简答题,在这些题型当中,检测的内容比较全面,到位。

二、关于学生答题情况

1、得分情况

本学科全学年的平均分:56.5、及格率:35.81%、优秀率:0.2%。 本学科的最高分:90分、最低分:0分。

本次考试学生得分情况不是很理想,平时主科成绩比较好的学生都没有得高分,差一点的学生分数就更低了。

第一题填一填。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大部分学生的得分还可以,有一些学生因为错别字而失分了。

第二题猜一猜。相对于其它的题得分较高,说明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学生失分较少。

第三题选一选。错的较多的是第

3、6小题. 第四题填图题。得分较高。

第五题简答题。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生活积累及观察利用能力。学生答错主要原因是对于所学知识掌握不牢,还有教师督促不严。

2、失分情况

失分多的题主要有:第一大题填一填第3小题“不同用途的纸,其( )和( )不同。”很多同学都写不出来,这道题是实验验证,由于条件限制实验没有做,学生基本都答错了。第二大题猜一猜第2小题“袁隆平、琴纳、居里夫人、李四光、李时珍、爱迪生、牛顿都是科学家。 ( )”很多同学都认为这句话是错的,失分原因是缺乏课外阅读,读书太少,对科学家了解太少。第三大题选一选第8小题“下列物体中( )是有生命的物体。A、瀑布 B、白云 C、苹果 D、机器人。”很多同学选择了D,他们总是认为机器人会动,所以就有生命,尽管我强调了很多次,还是有很多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同学选择了D。第三大题选一选第9小题:“属于空气和水的共同特征的是( )。A、无色无味 B、容易压缩 C、重量较轻 D、可以触摸。”很多学生选择C,失分主要原因是我们还没有学空气的性质,所以同学有点茫然,选什么的都有。第五大题简答题第2小题“植物有那些共同特征?”有好多同学答兔子和萝卜……我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

3、对学情的分析

考前预测和考后结果不是很吻合,笔记上大部分题都写过,只不过有些题问的方式稍微变了一下,学生就答错了,现在的学生都懒得动脑。大部分题还是与预先估计的还是相符的。

4、考得好的题目主要是教师平时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搭建交流的舞台,设计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讨论,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考的不好的题主要是在帮助学生学习和训练中,虽然对学生难于掌握的新知识、新技能作必要的讲解、示范,但是没有当好主导的角色,没有起好引领的作用,没有完成好培养的任务。

三年级学生的学习严重缺乏生活经验。在课堂学习中,他们只注重知识的获取,而忽视了知识的生活来源,学生的学习应该以生活为基础,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和基石,但是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太少。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他们的生活是那样的单调,没有时间、机会和条件去接触新鲜的事物,只能局限在学校、家里。这对孩子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

三、今后的措施

(1).在以后教学的过程中,要抓好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与习得。在教学中,一定要一课一得,将课中的知识点进行强化,逐一过关。另外,还要多进行课外的拓展学习,进行相关联的引申,便于把教学搞活。

(2).重视科学概念的教学。利用概念图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性,提高科学概念的理解力。

(3).优化教材,用教材教,加强方法指导。加强“科学与生活联系”指导,给学生提供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与方法策略。

(4).寻求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水平。 经过这次考试,通过试题分析和答题分析,找出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欠缺。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扬长避短,严格要求学生,争取在下学期教学工作中通过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第6篇:小学六年级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试卷以《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试题不偏、不难、不怪,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信心。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导向作用,更好地促进我校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整体成绩统计与分析:

本年级参加考试人数61人,及格人数56人,C率8%,A率32.7%,基本达到本次考试的预期目标。

二、具体情况分析:

(1) 填空题:由于审题不清,大部分学生丢失两分。

(2) 判断题:多数学生均能够准确判断,部分学生出现错误,原因是学生没能真正审题。

(3)选择题共5个小题,只有1小题由于没能真正审题造成失分。

(4) 分类题:大部分同学都正确。

(5) 实验题:1题较好,学生由于平时在课堂中做了实验,并进行了记录,没出现错误。1小题,怎么让木炭燃烧的更旺,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有个别学生叙述不够条理。

(6)综合题:4个小题回答都较好。基本不失分。说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了基础知识的教学。

三、问题归类总结:在平时注意学生实验,没有注意系统归纳。.四、教学建议:

1、教师要加强《课标》的学习,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

2、科学课教学在抓好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更加关注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式、科学精神、科学行为、生活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3在实验教学中,多让学生思维,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归纳、概括。

上一篇:国内十大新闻下一篇:项目部质检科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