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

2022-10-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目的要求与教学体系理论探究

摘要:为了适应课程名称的新变化,提高教学水平,在实际教学中,加强了对这门课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等相关问题的重新把握和深刻领会。

关键词:《毛特》;教学目的要求;教学体系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下课程简称《概论》)是2005 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及实施方案确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4 门必修课之一。根据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的安排,《概论》课题组最近对教材又进行了一次修改。这次修改,一是按照中央要求,将《概论》改名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课程简称《毛特》);二是适应课程名称的变化并吸收了有关专家对《概论》2008 年2 月第2 版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为了搞好《毛特》课的教学,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加强了对这门课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等相关问题的重新把握和深刻领会。

一、《毛特》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1.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第一,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帮助学生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及基本经验,充分认识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的重要意义。第二,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二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科学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战略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三,讲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帮助学生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增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明确《毛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核心地位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其它三门不同,目前,《毛特》课程安排多达108 课时,而其他课程最多也不会超过54学时,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这门课程的高度重视。就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而言,《毛特》课程着重讲授的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目的是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毛特》的内容直接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核心内容。在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形成其它课程的理论基础或源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为了说明《毛特》课的历史背景、历史的选择、历史的必然和历史的逻辑。《毛特》课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和主体。因此,明确这门课程的核心地位和重要性,是上好这门课的认识前提。

3.坚持理论教育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教师讲授这门课程要求非常严格,不能阐述教师的一家之言,必须全面准确讲授,不仅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而且要求做到“言之有据”。涉及中央重大决策、重要政策,必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必须要用严肃认真的态度来进行教学。在涉及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体学、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等重大问题上,不能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必须从党的历史文献中找根据,必须符合党中央改革开放以来系列决议,纲要、报告等文献精神。

4.坚持教学的针对性,增强课程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怎样讲好这门课程,使学生感有兴趣、愿意听、喜欢学、有收获,是需要全体教师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联系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实际,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实际,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及心理发展的实际来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随时关心时事、关心学生身边的事,还要和教材内容有机地挂钩,真正达到理论和实践有机、内在的统一,从而大大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战斗力和说服力。

二、深刻领会《毛特》课重点内容和基本线索

1.《毛特》课的主题、主线和重点

从《意见》规定的《概论》课的内容定位看,《毛特》课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毛特》课必须密切结合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改革道路的艰辛而生动的实践,充分反映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成果,认真总结中国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在整个教学中,要始终贯穿这样几个问题:什么是中国革命,怎样进行中国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尤其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这样的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要结合党领导人民进行长期艰苦奋斗的实践,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及其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所产生的重要指导作用,阐释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意义。

2.《毛特》课的重点内容、基本线索和教学体系

《毛特》课的重点内容、基本线索是一个精髓、两个理论、三条特色道路。一个精髓:实事求是。主要阐述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和内容意义以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地位和内容。两个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根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包括六个组成部分加上贯穿在这些组成部分中的三个方面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三条特色道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掌握好教材的理论体系这是上好这门课的理论基础。

三、正确处理教学中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关系

1.毛泽东思想蕴涵着丰富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三个“永远铭记”的重要命题,第一个“永远铭记”指的就是毛泽东思想以及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苦探索和开创性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會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

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这表明,毛泽东思想对于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着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2.毛泽东思想贯通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体系,是两大理论体系的逻辑中介从理论体系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大理论体系,一个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获得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理论,它的主线是革命和夺取政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它的主线是发展。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非是截然分离的,事实上,两者密切相关。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的经验、新民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前提和实践基础。

从时间上看,毛泽东思想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主题是夺取政权,实现执政目标;第二部分是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思想,主题是巩固新生政权,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第三部分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思想,主题是以苏为鉴,探索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其中第一部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和第二部分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思想共同构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而第三部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起点和开端。所以,可以讲,毛泽东思想蕴涵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贯通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蕴含在两大理论体系之内,成为两大理论体系的逻辑中介。

3.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从理论成果的角度来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共产生了四大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大以来形成的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和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在党的代表大会文件中还是第一次。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的准确描述。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的关系。这个一脉相承之“脉”,从理论主题上看,就是为了解决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从理论本质特征上看,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结合新的實践和探索实现与时俱进;从理论哲学基础上看,就是坚持实事求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任务和奋斗目标;从理论奋斗目标上看,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实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宗旨。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我们党坚持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实现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表明了我们党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进一步深化。

[责任编辑;褚永慧]

作者:蒋红军 于 峰

第2篇: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

课程设计目的

“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是在教学及实验基础上,对课程所学理论知识的深化和提高。因此,要求学生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设计与制造出具有较复杂功能的小型单片机系统,并在实践的基本技能方面进行一次系统的训练。 能够较全面地巩固和应用“单片机”课程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初步掌握小型单片机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培养独立思考、独立收集资料、独立设计规定功能的单片机系统的能力;培养分析、总结及撰写技术报告的能力。 课程设计的实验环境

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进行绘图和编程。

课程设计的预备知识

熟悉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课程的相关知识及电子线路CAD工具软件。 课程设计要求

按课程设计指导书提供的课题,根据任务给出的基本要求及参数独立完成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1、对设计课题进行简要阐述,并说明设计任务及具体要求。

2、论述系统设计方案,并画出总体电路结构图。

3、能够较熟练地应用电子线路CAD工具(如Protel、Proteus)完成单片机系统的硬件设计任务,画出系统电气原理图。

4、各功能模块设计说明、设计实现过程及源程序。

5、能够较熟练地应用一种编辑软件编写程序,掌握单片机系统软件设计的基本方法

6、课程设计报告应内容完整、字迹工整、图表整齐规范、数据详实。

7、课程设计总结

8、字数4000左右,有系统电气原理图。

第3篇:课程设计目的、要求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

1、课程设计的目的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模块和建筑工程模块)的必修专业课。《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习《土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基础工程》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基础设计任务。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基础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对基础工程设计内容和过程有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熟悉基础工程的设计规范、规程、手册和工具书。

(2)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作为本次课程设计,并按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设计计算。 (3)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规定的全部内容。设计计算书要求计算正确、文理通顺、施工图布置合理、表达清晰,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3、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课程设计结束时,要求学生提交课程设计报告,绘制所设计的基础施工图,并编写施工说明。

课程设计成绩分两部分,设计计算书占70℅,设计图纸图面内容及质量占30℅。成绩考核按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给分。

4、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规范(GB50021—200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抗震结构设计规范(GB50011—2010). [7] 袁聚云,李镜培,陈光敬编著,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岩土工程分册[M],中国水利出版社,1999,4。

第4篇:《机械设计学》课程设计目的、要求

《机械设计学》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的名称:机械设计学课程设计

3 总周数、学分:2周 2学分 目的及任务、要求:

3.1目的: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本环节把机械设计学及其他有关先修课程(如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等)中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在设计实践中加以综合应用,使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密切地结合起来。

(2)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高教工科相关专业学生首次进行完整综合的机械设计,通过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学习和掌握通用机械零部件、机械传动及一般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及步骤;初步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设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培养团结合作、相互配合的工作作风。

(3)通过设计实践,提高学生的计算、制图能力;使学生能熟练地应用有关参考资料、计算图表、手册、图集、规范、熟练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GB、JB等),以完成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在机械设计方面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训练。

3.2要求:

课程设计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在设计过程中,提倡独立思考、继承创新,深入钻研的学习精神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有错必改的工作态度;强调实用经济性;采用“三边”设计方法;使用标准和规范;及时检查和整理计算结果。同时要求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规定的全部作业后,才可以参加答辩。

3.3任务:

(1)减速器装配图一张(用零号图纸);

(2)零件工作图:大齿轮工作图、高速轴的工作图各一张(用2号图纸);

(3)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4.面对专业:机械专业。

5.成绩评定:

平时考勤、阶段检查及学习态度占30%,完成任务参加答辩占70%,共100分。

6.主要机器设备、工具书、参考文献资料:

1.主要仪器设备:专用制图教室、0号图版及丁字尺、圆规、三角板、图纸等。

2.工具书:《机械工程设计手册》或《机械设计手册》

3.参考文献资料:《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等。

7.本大纲主笔人:张素梅副教授

第5篇:商务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要求

一、主题要明确(5)

网站必须是企业网站或是商务网站,网站名字要具体、简短、网站logo要适合网站内容,明确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

二、网页结构布局科学合理,网页颜色搭配合适, 风格统一(10分)

三、网站结构清晰、内容丰富且完整,所有网页元素存放合理(35分)

一级页面一个(首页);首页中需包含一个浮动广告,利用层中时间轴的方法设计浮动路线或者是随滚动条滚动的对联广告,如果是淘宝店铺此类效果可以自行设计应用到其他页面。

二级页面不少于5个。主要为导航页面。

三级页面不少于9个,此类中必须包含一个用户注册页面,有一个页面中需包含产品或者宝贝的显示隐藏效果

注:少于12个网页者该部分分数记不合格。

四、网页元素应用丰富(图片、文字、超链接、表单、表格布局、div+css、层、行为、css样式、滚动效果(垂直连续或水平连续)等。(50分)

该部分主要考核网站的创新创意与实际可操作性,网站美观度等。

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特效应用恰当。

时间要求:

16周:

第一次课 上交网站的主题,网站的结构图,进度安排表;

第二次课 完成网站素材的收集, 网页结构图的绘制

17周:

第一次课 检查网站初稿

第二次课 上交网站最终稿

最后作品在1月5日之前交给沈云涛,以班级为单位统一用U盘拷到我办公室。

第6篇:单片机课程设计题目与要求

综合要求:

1 给出系统设计方案和总体设计思想 2 系统硬件设计(给出大图和各个分部的硬件图) 3 系统软件设计(流程图或软件) 4 设计心得体会 5 参考资料

注:元器件自选,在保证完成基本设计任务的基础上可自由发挥。

设计题目:

1.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时钟设计 2. 基于单片机的秒表设计 3.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设计 4.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5. 基于单片机的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 6.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1.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时钟设计 具体要求:

(1)设计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时钟 (2)设计要求:

1)设计能支持年月日、星期、时分秒的时钟 2)时钟有时间调整功能

(3)发挥部分

1)实现双电源供电(220V及电池供电) 2)有闹钟功能

设计综合要求:

1 给出系统设计方案和总体设计思想

2 系统硬件设计(给出大图和各个分部的硬件图) 3 系统软件设计(流程图或软件) 4 设计心得体会 5 参考资料

注:元器件自选,在保证完成基本设计任务的基础上可自由发挥。

2. 基于单片机的秒表设计 具体要求:

(1)设计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基于单片机的秒表 (2)设计要求:

1)设计精度为0.1S的秒表系统 2)设启动、暂停、清零按键 3)最长计时9:59:9 (3)发挥部分:自由发挥

设计综合要求:

1 给出系统设计方案和总体设计思想

2 系统硬件设计(给出大图和各个分部的硬件图) 3 系统软件设计(流程图或软件) 4 设计心得体会 5 参考资料

注:元器件自选,在保证完成基本设计任务的基础上可自由发挥。

3.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具体要求:

(1)设计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 (2)设计要求:

1)测温精度0.5C; 2)测量范围-20C ~80C; 3)选择合适的温度传感器; 4)LCD显示

5)超温报警(70C)并发出控制信号(继电器)

。。

。(3)发挥部分:自由发挥

设计综合要求:

1 给出系统设计方案和总体设计思想

2 系统硬件设计(给出大图和各个分部的硬件图) 3 系统软件设计(流程图或软件) 4 设计心得体会 5 参考资料

注:元器件自选,在保证完成基本设计任务的基础上可自由发挥。

4.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设计 具体要求:

(1)设计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系统(2)设计要求:

1)测温精度0.1C 2)测量范围32C ~45C 3)选择合适的温度传感器 4)LCD显示

5)超温报警(37.2C)

。。

。(3)发挥部分:自由发挥

设计综合要求:

1 给出系统设计方案和总体设计思想

2 系统硬件设计(给出大图和各个分部的硬件图) 3 系统软件设计(流程图或软件) 4 设计心得体会 5 参考资料

注:元器件自选,在保证完成基本设计任务的基础上可自由发挥。

5. 基于单片机的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 具体要求:

(1)设计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基于单片机的交通灯控制系统

(2)设计要求:

1)南北方向均有红黄绿三种信号灯;

2)斑马线设置紧急制动按钮,按下时两方向红灯亮,再次按下恢复正常;

3)实时显示南北和斑马线绿灯、红灯亮的剩余时间;

4)南北方向绿灯剩两秒时黄灯闪烁;

5)南北方向红灯亮时斑马线绿灯亮,否则红灯亮;

6)合理确定具体各个灯亮的时间;

(3)发挥部分:自由发挥

设计综合要求:

1 给出系统设计方案和总体设计思想

2 系统硬件设计(给出大图和各个分部的硬件图) 3 系统软件设计(流程图或软件) 4 设计心得体会 5 参考资料

注:元器件自选,在保证完成基本设计任务的基础上可自由发挥。

6.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具体要求:

(1)设计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系统 (2)设计要求:

1)能对八路模拟量轮流采集;

2)将采集处理的数字量存放在显示缓冲区40H-47H; 3)数据在LCD显示

(3)发挥部分:自由发挥

设计综合要求:

1 给出系统设计方案和总体设计思想

2 系统硬件设计(给出大图和各个分部的硬件图) 3 系统软件设计(流程图或软件) 4 设计心得体会 5 参考资料

注:元器件自选,在保证完成基本设计任务的基础上可自由发挥。

第7篇:实习目的与要求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

目的:学生通过实习,总结大学四年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的学习情况及收获;理论结合实际(各类实践、实习)地对中学数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及要求进行梳理,总结其方法与体会;熟悉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与格式;规划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前景;交流大学四年的学习经验及体会,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或更进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实习内容与安排

1.实习时间:自2012年2月13日始至2012年3月9日结束,总共实习时间为4个星期。

2.实习过程安排:

(1)前两周进行专业课程总结及教育教学实习总结。

(2)第三周进行毕业论文工作解读与工作或学习前景规划。

(3)由指导老师组织进行各小组的毕业实习答辩。

3. 实习内容

(1)对大学四年的学习的情况及收获进行总结;

(2)对师范生的技能进行总结

了解当前的教育形式;掌握说课的内容形式及要求;掌握授课的内容形式及要求;掌握担任班主任工作要求及实践方法.

(3)准备毕业论文

明确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与进度;完成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

(4)规划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前景

4. 实习答辩:指导老师对毕业实习学生进行一次相关内容的实习答辩。

本站小编还为您推荐以下相关“实习目的与要求”文章:

认识实习目的

毕业实习目的

实习目的与意义

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毕业实习目的和意义

上一篇:深化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下一篇:国土资源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