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化审计研究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会计业的发展,在传统的会计领域里,会计数据处理的主要手段,已经由原来的手工方式转变为为了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不容小觑的财富,但是企业也为师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跟当前会计师审计要求产生了极大的冲突。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会计信息化审计研究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会计信息化审计研究论文 篇1:

会计信息化审计研究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信息化成为会计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审计和会计所面临的环境具有一致性,尤其是审计与会计关系的血缘性,会计信息化必将给审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本文以会计信息化为环境平台,以会计信息化对审计产生的重大影响和特征为依据,探讨了开展会计信息化审计所面临的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途径。

作者:张 侠 王智杰

会计信息化审计研究论文 篇2:

论会计信息化下注册会计师审计研究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会计业的发展,在传统的会计领域里,会计数据处理的主要手段,已经由原来的手工方式转变为为了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不容小觑的财富,但是企业也为师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跟当前会计师审计要求产生了极大的冲突。

特别是在当今的企业中,会计信息化已经普及,這无疑是给注册会计师又加厚了门槛,带来了更多新问题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根据当前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流程,找出应对信息化普及化的问题。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师审计;注册;研究

引言:

当前,大多数的企业都已经实现了会计信息化。但是,由于企业的会计化信息不断增多,使之与传统的审计流程发生了对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对会计师的设计流程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会计注册师,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不光要继承传统的会计审计手段,还应该学会检测会计系统的所有的程序软件。

此处还应该重视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以下文章主笔者主要讲述的是在会计信息化的影响下,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流程将会更加的明了。

一、在会计信息下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理念概述

(一)电算化审计

随着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会计信息化的热朝下,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也在全面的开展中。电算化审计的意思是指: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大多数企业都是在使用电子信息技术来管理企业的会计信息,并且还与传统的人工方式进行了结合,那么,传统的人工方式将会被取代,具体的是包括人工的报账方式、人工的记账方式、人工的算账方式等,针对于以上这些情况,审计人员就必须对采取了电算化的企业,进行相应的审计。

(二)计算化审计

随着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出世之后,网络技术日渐发达。在如今的生活和工作中,更是离不开网络技术,企业在发展中逐渐学会了使用电子网络技术,将网络技术和会计电算化相结合。这样,审计电算化与传统的审计产生了极大的冲突,传统审计已经跟不上人们的需求,已经无法再在企业中立足。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不被淘汰,就必须要对传统审计实施改革,要让传统的审计工作实现电算化。把计算机审计与传统的审计向比较的话,计算机审计的优势在于:

①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对传统的审计信息系统的的设计、以及数据处理等相关系统实施计算机系统来进行审计。

②在计算机系统中建立审计信息系统,把审计员的工作程度简化了许多,提高了办事效率,让审计员从日常繁琐的工作中获得解放。

③计算机审计还可以对系统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都实施审计,覆盖面广。

(三)传统会计师与信息化下注册的会计师的差别

在会计信息化的影响下,使传统的会计审计在时代的发展中,逐渐被淘汰。但是,计算机审计是建立在传统审计的基础上的,但是在会计信息化下注册的会计审计与传统的会计审计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如果是从企业的角度上来说的话,那么企业在实施了会计信息化之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标据就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保证审计会计系统的两个性能。

第一个是可靠性,第二个是安全性。传统的审计会计师的工作比较单一,只是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而在信息化下注册的会计师审计的工作内容就包含了多个方面,具体的是包含以下几种:①系统控制;②系统开发;③应用系统。

传统会计师与西会计信息化下注册的会计师的差别,还表现在审计时间和审计依据的不同。传统会计师在在工作中主要负责的内容是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公司整体的财务状况;第二方面是:公司整体的现金流量;第三方面是:公司整体的经营成果。

而在会计信息化下注册的会计师审计不光要继承传统会计师审计的工作内容,还增加了许多工作内容,对于信息系统的法律以及法规,必须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使用。审计的时间也发生了变化,包含事前、事中、事后等三个方面,而传统的审计是只包含两点的,①在事后,才进行审计;②指定在某一个时间,进行专门的审计。变化后的审计时间增加了事后的审计,就使得审计工作的流程更加完善、紧密、完整,有利于审计工作更加高效、快速的开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会计信息化下注册的会计师审计对其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是在日益增加,所以这就不光要对传统的审计手段掌握,还要求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信息技术、信息系统都熟练的掌握,才能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会计信息化的到来对注册会计师会带来哪些影响

(一)准则生了改变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传统的会计师审计准则已经跟不上人们的需求,而且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为了满足时代需要,就必须对会计师设计准则实施改革,出台新的会计师审计准侧。随着2006财务部颁布了新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后,对注册会计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国会计在逐渐的发展中,并且逐渐的与国际化接轨。这就发生了明显变化的是——审计证据,由于原来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审计证据》转变为现在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在原有的七项审计方法中还增加了一项方法,这八项方法具体的是如下:

①检查有形资产;②检查文件(包含检查记录);③询问;④观察;⑤重新计算;⑥函证;⑦分析成勋;⑧重新执行。

由于审计证据是以电子形式存在的,所以审计工作在实施时,成果的有效程度,是取决于会计信息系统相关的有效控制性。在会计信息化下如何对注册会计师的相关的审计证据也做了详细规定,更加规范了会计信息工作。

(二)将审计的范围扩大化

现如今,大对数的企业都已经在实施会计信息,将会计信息已经运用到了实际的工作中。在会计信息化的影响下,注册会计师做要面临的会计信息系统也将更加复杂,会计信息在实施之后,审计人员的范围也在扩大,在计算机掌握技术方面的要求是极高的。由于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掌握技术有限,就必须要与计算机专家一起合作,相互学习,才共同完成工作,审计会计师还要在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水平。

会计信息化虽然是当前最普遍使用的一种一种会计手段,虽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是其中还是蕴藏着不少的风险。信息系统本身就存在着很多的缺陷,有很多的不足。在使用信息化之后,原始凭证的保留将会逐渐减少,在会计记录中实施修改,也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会计师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以会计师的角度去看待系统运行、安全方面的问题,这样才会使会计师的审计范围不断扩大。

三、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流程

(一)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最为重要的,在信息化下注册会计师的整个过程中,准备阶段占据了最重要的比列。在还没开始实施审计工作之前,就必须要有明确的目前,有了目标,更利于任务的完成。其次,签订设计业务约定书,也是极为重要的,这样可以让双方都明确自己的义务。

(二)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信息化下注册会计师最核心的一步,审计人员应该根据准备阶段的审计计划,来进行取证、评价,并根据审计过程中所获得的证据,整理成相应的审计结论,为之后的审计评价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终结阶段

终结阶段是审计工作中的最后一步,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它是对整个审计过程起到一定的总结作用。当一个企业已经在实施会计电算化之后,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内容就不能再像之前那样,只是对被审计企业的会计报表中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发表自我的审计意见。

还应该对相应的被审单位中的信息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给出适当的评价及意见。当企业的审计工作完成时,应该将审计结构进行汇总,成为审计报告,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审计报告的内容应该是具体的包括以下几种:

①把审计过程中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

②把设计工作中使用的底稿,进行再次检查。

③把审计工作中的话语,进行汇总,整理成相应的报告。

四、结束语

本文主讲述的是自从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出世之后,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时代中逐渐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工作中都是在使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办公,在信息化的影响下,我国的会计师注册状况也在随之发生着变化。

本文主要针对注册会计师在信息化的影响下,与传统的注册会计师相比较,又有哪些变化,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以及在信息化影响下注册会计师的标砖也在随之增高,这些标准不断的鞭策会计师审计人员不断的前进,只有自己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提高了,以及掌握牢固的会计审计知识,才会为所所在的企业创下工作业绩,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作者单位: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进.信息化环境下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控制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

[2]陈亮.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运用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

[3]张婉婷.新准则下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计量与规避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9.

[4]杨蓉.会计信息化下内部控制审计研究[J].财政监督,2012,20:5-6.

[5]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研究的现状与重点[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12:8-11.

[6]吴寿元.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作者:车志慧

会计信息化审计研究论文 篇3: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

【摘要】针对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现状,认为现有的会计信息化标准化建设远不能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尚未形成全面、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指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提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理论架构,以增加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完备性和实用性,希望推进与完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关键词】会计 会计信息化 标准体系

引言

当今世界已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会计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作用重大。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信息化,唯有同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才能提升会计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并发挥其职能。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已成为我国当前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概述

(一)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是指依据会计学、系统学和管理学,以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整合会计处理流程和各项业务流程,建立高度自动化的“智能型”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实时采集、存储、加工、传输、应用会计信息,及时准确地为各级各类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高度共享的会计信息的过程[1]。

其基本特征是:计算机、网络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使会计信息收集、提供、处理、比较便捷而高效;实现了会计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和高度共享;能够实时、主动的采集和处理会计信息。

(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

标准只有建立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可,才能取得效果。标准化的建设目的是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防止产生

贸易壁垒,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促进全社会的公平正义。没有标准化就谈不上实现会计信息化。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化标准,首先要建成会计信息系统的标准化。会计信息系统标准化是实现会计信息化标准化的前提,也是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2]。

会计信息化标准是由权威机构制定(认可)并批准,普遍适用于会计信息化活动的各项规则。它对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反复出现的重复性事物制定统一的规范,形成全行业共同遵守的准则。该标准的制定有助于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有助于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是指各类会计信息化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有机整体。它是指导会计信息化标准化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整个会计信息化建设意义重大。

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现状及制约因素

(一)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现状

1.會计信息化标准制定起步较晚。2009年4月12日国家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这是指导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指导意见》明确了会计信息化的目标、任务、要求等,制定了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宏伟蓝图,指出了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建立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制定的组织机构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但直到2011年12月23日,全国会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才宣告正式成立。基于此,推动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3]。

从现有文献来看,我国对于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理论研究的研究目标不明确,研究内容不全面,多数研究者常常着眼于会计信息化领域中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缺乏统筹考虑。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已不能满足当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甚至阻碍了会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梳理,形成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

2.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统一标准下的信息,能够被更快捷地共享、汇总和可比。信息技术必须依靠统一的标准来降低信息交换的成本并提高效率,使信息达到高度的共享和有效的利用,以利决策者作出正确、及时的决策[5]。制定全国性的普遍适应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一方面,有利于推动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提高会计信息的流转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节约社会成本;另一方面,为不同单位之间会计信息的分析、比较提供了便捷的条件,为国际化投融资提供了便利。

目前财务软件公司及其商品化会计软件众多。软件缺乏统一标准、软件之间没有接口,这些都影响和阻碍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同时,在我国会计信息化进程中,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做指导,会计信息方面出现了不同的会计信息分类标准,会计师事务所有自己的审计导向型技术标准;证券交易所基于信息监管者的角度执行自己的技术标准,甚至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执行的分类标准也有所不同。

要建设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实现会计信息资源共享,首先要加强各软件开发商的协调,开发和推广全行业,甚至全社会通用的财务软件。其次,要由上级主管部门统一主导会计信息化工作,推广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才能使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少走弯路,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制约因素

当前,会计信息化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如对会计信息化认识有待提高、会计信息开发利用效率不高、缺乏高端会计信息化人才等。要实现会计信息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政府、软件开发商、应用企业共同努力,克服影响其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

1.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不能简单的把会计电算化等同于会计信息化,我国会计信息化从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到会计信息化的提出,经过了30余年的发展,其发展历程反映了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会计电算化可以看着是会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会计信息化可以看着是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实现了以计算机替代会计人员手工制单、记账和出具报表,它的实施将广大会计人员从烦琐的手工作业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提高了财务工作的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一般来说,只要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运用计算机处理账务的财务处理系统,就可以认定该单位实现了会计电算化。

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革命。它是将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和会计实务的有机结合,相对于会计电算化而言为更高层次的系统,是一个集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学、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处理系统。

会计电算化实现了会计数据处理的规范化。它立足于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生成的规范性,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范操作。而会计信息化更多强调会计输出结果的共享性和增值性,侧重于企业内外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要树立正确的会计信息化理念,会计信息化以会计目标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向各级各类会计信息使用者实时提供可靠、有用的会计信息。可靠强调会计信息必须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能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准确无误的决策;有用要求既能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相关经济政策提供有用信息,又能为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提供有用信息,还要能为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有用信息。

2.会计账务系统与各业务处理系统尚未对接。目前会计信息系统还局限于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还没有实现共享,不能发挥协同管理作用。

首先,要完成财务系统与自身各业务子系统的衔接。比如:财务系统与预算管理系统、薪金发放系统、住房公积金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财务信息查询系统等的有效衔接,这样不仅会减少数据输入的工作量,大大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信息的加工和分析上来。同时也会减少业务出错率。

其次,要利用网络技术,积极拓展诸如“银企互联”等社会平台的建设,实现无现金报账、电子转账等基于网上银行支付业务的开展,使财务结算更加便捷,资金的监控更加有效。利用网络技术,推进网上报账、网上报税、网上实时汇缴各项收入,实现会计信息处理高度自动化。采用网上预约报销、网上提交报销内容、生成打印报销单、自动生成报销凭证,完成报销业务工作流程。

3.缺乏合格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合格的会计信息化人才是会计信息化成功之本,也是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会计信息化对广大会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财会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熟练的使用、维护会计信息化系统。尽快培养一批业务素质高,适应现代会计信息化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迫在眉睫[4]。

(1)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会计信息化在提高财务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财务数字信息更容易被泄密、窃取或篡改,舞弊的隐蔽性更大。因此,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品行,以保證财务数据的合法安全。

(2)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人员的计算机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大多数会计人员对计算机知识仅停留在日常操作,往往除了熟悉财务软件操作之外,对计算机的软件、硬件等专业知识掌握甚少;而计算机专业人员对财务会计知识又比较欠缺,不能很好应对运行会计软件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问题。

同时,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人员的网络技术也有一定的要求,会计人员要熟练地利用会计网络处理相关会计业务。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一个涵盖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比较、数据使用过程的整体。需要各岗位之间的协作、沟通和交流,如果不能熟练地掌握网络处理技术,就可能造成某些工作难以及时对接,甚至影响整个工作的开展。

4.区域和行业会计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我国地域辽阔,地区与地区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都存在着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因此,会计信息化工作在短期内不可能齐头并进,均衡发展。而会计信息化所具有的渐进性特点又决定了会计领域实现全面信息化的长期性。由此看来,现代会计信息化理论将与传统的会计理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相互并存。

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直接导致了会计信息化过程中技术应用的不平衡。从区域来讲,经济发达地区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从行业来讲,通讯、金融等行业的应用较快,上市公司信息化水平普遍高于一般企业,国有制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水平普遍高于民营企业。

三、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架构

我国学者和会计实务工作者都对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开展了一系列探讨和研究,达成了一些共识,取得了一些成果。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会计信息化标准大致包含会计信息化基础标准、会计信息化资源标准、会计信息化技术标准、会计信息化产业标准、会计信息化安全性标准、会计信息化人才标准等。这些标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架构[6]。

其结构见图1。

图1 构成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架构

(一)会计信息化基础标准

会计信息化基础标准是规范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事关全局性事项的标准,具体包括基础、管理、技术和工作四类事项标准。会计信息化基础标准是参照目前国家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制定。该标准是制定其他标准的依据和基础。

全局性的基础事项具体包括由建设总体规划形成的会计信息化标准化工作指南,由资源基础数据形成的会计信息化资源数据元标准,由专业术语形成的会计信息化术语标准等。这些标准是该领域中的通用条款,是其他标准的共同基础,对会计信息化标准工作建设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全局性的管理事项主要包括在会计信息化建设领域广泛适用的会计信息化文档管理标准等,用于规范文档的格式、内容、种类等,以确保文档的一致;规范文档的修改权限、审核权限等,以确保文档的安全。

全局性的技术事项主要指XBRL技术规范,包含基础、公式、版本等技术规范。是XBRL账簿和财务报告标准的技术基础,统驭账簿和财务报告标准体系中的其他标准。

全局性的工作事项主要包括基于会计信息系统的质量控制评价、成熟度评价以及评价方式、评价程序、评价原则等指标形成的会计信息化评价标准和基于会计信息化系统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形成的会计信息化安全监理标准。

(二)会计信息化资源标准

会计信息化资源标准用于规范会计信息资源本身。主要包括会计信息资源元素和元素关系标准两类。一是会计信息资源元素标准用于规范会计信息资源的标签、名称、含义、来源、数据结构、数据格式、数据类型等。二是会计信息资源元素关系标准用于规范会计信息资源元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计算、引用、格式排列等关系。

(三)会计信息化技术标准

会计信息技术标准用于规范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中应用所涉及的事项,包括管理事项、技术事项和工作事项。它依托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建立各种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

技术事项标准主要包括基于会计信息采集、处理、存储、服务而形成的信息交换标准,基于软件编程规则约定形成的会计软件编程标准,基于软件测试规范形成的会计软件测试标准,基于信息系统建模方法形成的信息系统概念建模、逻辑建模、物理建模标准,以及信息挖掘标准、信息系统数据接口标准、信息系统嵌入内部控制标准、信息系统集成标准等。

管理事项标准主要包括规范用户名、角色、权限的会计信息使用标准,规范会计软件的基本功能、基本性能标准,规范信息系统开发质量、内部控制、维护服务、评估、选型、实施标准,以及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标准、会计信息化管理标准等。

工作事项标准主要包括企业会计准则,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计算机辅助审计准则,信息系统操作、维护、审查标准和信息系统开发工程监理准则等。

(四)会计信息化安全标准

该标准是用于规范与会计信息安全有关的基础、技术和管理事项的标准。其中,基础事项标准包括信息安全术语,系统互联的模型、框架和结构等;技术事项标准用于规范与信息安全技术有关的密码技术、物理安全技术、密钥等的内容;管理事项标准用于规范与安全有关的各项管理内容。会计信息化安全标准具体包括通用的信息安全基础、技术、管理标准和会计信息系统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用户安全等标准。

会计信息系统物理安全标准内容包含会计信息平台相关的软件,设备、线路等硬件以及环境安全等。会计信息系统网络和系统安全标准用于规范会计信息平台采用的漏洞扫描、入侵检测、防火墙、防病毒等技术。

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安全标准内容包含对会计信息进行数据加密,数字签名等。会计信息系统用户安全标准用于规范用户账户、权限和登录方式等方面的标准。

(五)会计信息化产业标准

会计信息化产业标准主要包括会计信息化业务资格和质量控制标准。它是规范从事会计信息化业务的相关部门及其在市场上相互关系。会计信息化业务主要包括会计信息挖掘、生成、审计、交换业务,信息系统开发工程的监理、审计业务,以及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信息系统开发、会计信息安全的保障、信息网络的构建等业务。会计信息化业务资格标准内容包含规范人力、财力、物力和管理条件等会计信息化标准。会计信息化业务质量控制标准规范会计信息化业务质量控制制度的建立、实施与评价,规范会计信息化业务的质量目标和责任。

(六)会计信息化人才标准

会计信息化人才标准是用于规范与会计信息化人才相关的标准,分为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具体包括会计信息化人才的专业及方向、职业技能、职业技能鉴定、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审定、职业资格、职业资格认定等标准;工作标准主要指规范会计岗位的资格、职权、内容、要求的会计信息化岗位标准。

四、结语

本文基于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和标准化理论,对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进行了探讨,构建了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基本架构,以增加会计信息化標准体系的完备性和实用性,希望推进与完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杨周南.会计信息系统:面向财务业务一体化[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庄明来.我国会计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的若干思考[R].中国会计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大会发言稿,2012.

[3]路媛媛.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现状评述[J].现代商贸工业,2011(15):168-169.

[4]张继德.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会计师,2007(4):24-29.

[5]彭鸣,朱七光.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研究[J].财会通讯,2011(1):23-25.

[6]刘梅玲.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D].财政部研究所,2013.

作者:杨佩

上一篇:财政科技资金管理论文下一篇:土家元素室内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