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改革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中小学是学生们吸取知识营养的初级场所,是学生接受教师传授知识和获取能力的关键地方。而素质教育渗透到中小学教育改革中来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改革,但是目前在中小学教学改革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教学改革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小学教学改革论文 篇1: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对当前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启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一直被视为中国土生土长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典,然而其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作为一条主线始终贯穿于陶行知一生从事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当中。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一教学方法对当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学改革以深刻的启示。

一、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内涵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经过了不断发展和丰富完善的过程,使得其内涵更寓意深远。其中它的内涵主要包括教的方法、学的方法、做的方法三个方面,但是教和学的方法都要以做的方法为依据,其中“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含有行动、思想、新价值产生三方面的特征。教学做合一是教育法更是生活法,其若被分解来看,其间的教育碎片处处蕴藏着教育规律,时时折射出教育的真理。

1.教的方法:展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陶行知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就是太迷信书本,认为读好书、识好字就完成了教育。至于教学过程中三大主题之一的教师到底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陶先生有其独特的见解,他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1]依此他还将教师分为三类:教书本的教师、教学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师;其中只有第三类教师才能把教和学联系起来,成功地担负起教学中的责任:教师负指导的责任,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其中陶行知还指出,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要边教边学,这样才能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就教学而言教师主要承担两方面的职责:一是指导学生学习,二是完善自己学习。如若教师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备一桶水甚至要成为“活水源头”。至于教师怎么教和怎么学,那就要从做中教和学,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因材施教和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案,在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能力。因为陶行知以其敏锐而独特的洞察力发现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所以每一次的教育活动都以环环相扣和层层递进的方式前进,从晓庄师范学校到社会大学,教学活动的使者教师无一不以蜡烛精神来成全其“教育梦”。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里展现得淋漓尽致,陶行知用教学做中“教”诠释了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真谛。

2.学的方法: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人说每个孩子有可能成为天才抑或变成蠢材,唯看教育是否得法。而陶行知却将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作为其不懈奋斗的目标。他认为,“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这种“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不仅肯定了教师的作用,而且强调了学生的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陶行知极力反对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这样三类传统学生,认为这种教育徒有其表而缺乏教育实质,为了获得思想和行动并举的教育效果,陶行知提出创造的儿童教育,主张在身体上解放儿童的双手、大脑和嘴巴,在环境上解放儿童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以自由。至于学生怎么创造和学习,那就是从做中学和做中创造,从生活中发现真知、在细节中觅出灼见,久而久之这种创造的力量便似决堤的洪水势不可挡。正如当晓庄学校被迫停办后,在师资奇缺的情况下,学生们便自发组织起来,自己教、自己学、自己办,将学生主体和创造的地位和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为此,陶行知写诗恭贺道:“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之后陶行知在看到这种破天荒的中国式创造后便坚定不移地推行“小先生制”。因为这一制度不仅充分肯定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符合当时教育的实际情况,所以,陶行知用教学做中的“学”演绎出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作用的精彩。

3.做的方法:注重学生动手的能力

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对此陶行知更是津津乐道:“古今中外所发现的第一流真知灼见,就我所知,无一不是从做中得来。”[2]所以,在教学中他对教师高呼:“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3]抱着这样的信念,陶先生在教育教学中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双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其中陶行知“拯救中国爱迪生”的故事便是最好的证明:一个小孩子拆坏了家里新买的金表,遭到家长暴打,陶先生得知后,便耐心开导家长,并提出让孩子观察钟表师傅修理金表的过程。因为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而且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积累了宝贵经验。陶行知在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同时充分肯定了做的价值,并且紧紧抓住行动、思想、新价值产生这三个“做”的特质将教和学展开,以作为支点,以教为杠杆,撬起学的重力,获得教学做“三点一线”的平衡,最终产生教学的最大合力,实现教育“劳力上劳心”的最佳效果。所以,陶行知用教学做中的“做”达到教学做合一的最高境界。

二、当前中小学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当今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基础教育改革正日益深化,因而作为改革主力股的教学改革便成为这一阶段的重中之重。这一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其中部分试点也收获了显著成效,但同时教改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教学目标:忽视学生全面发展

“基础教育应承担起为国家培育创新人才的责任。不幸的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土壤上布满了桎梏创新的‘坚冰’——应试教育[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融化掉应试教育这块坚冰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更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齐心协力。所以,当中小学教改撞上这冰山一角的时候,许多教育愿景便黯然失色,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目标也被“打折扣”。虽然当今素质教育观念已深入人心,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化和功利性思想正侵袭着校园这块最后的净土,且看铺天盖地的培训机构、沸沸扬扬的“择校热”现象就可以知道“分数”、“升学”依然是中小学教育的主题词。“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是当下很多家长的心声,因此,学前儿童便被迫过早地接受五花八门的学前入门指导,同样学龄儿童的假期便被形形色色的培优补弱瓜分,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让学生在题海战术中应接不暇。试想这些学生整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时间和精力被学习任务消耗殆尽,至于学习以外的能力和兴趣的培养被一再编排在外靠后,这样的学生如何进行全面发展又何以和谐发展?

2.教学内容:偏离日常实际生活

生活是个大课堂,这里蕴藏着无尽的学问,但当前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偏离了实际的日常生活,如今的中小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比比皆是,网上曾爆料出中学生田间春游时竟错把小麦当成蒜苗。我们在唏嘘叹息之余应该对我们的教育进行及时的反思,中小学教材的选取在本着培养学生高尚情操、远大志向宗旨的同时还应该适当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让学生对真实的生活和社会有个正确的认知,这种原汁原味的教学内容会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对生活有个深刻的感知。学校虽然是所谓的象牙塔,但毕竟是社会的一部分,不可能与其隔离,学生也不可能一直待在这片净土里,他们终究要接受社会风雨的洗礼,所以,把真实的生活以适当的形式搬到课堂是必要的,这样不仅加强了学校与生活的联系,而且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和适应能力。现在的学校教育将过滤的教材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也许会给学生以误导。如今有很多中学生在跨出校门之后屡屡发生上当受骗的事情,虽然有社会复杂的因素在其中,但学生接受净化过的课本知识助长了其单纯的认知也是预料之中的。所以,当前的教学内容改革应该从实际日常生活出发。

3.教学方法:忽视学生能力发展

实现知识和能力的统一是教学目标,但这一目标在遇上应试教育的阴影之后便晦涩难言。因此,中小学教学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虽已生根,但是“根”不够深。在教育改革设计中,要避免统得过死,应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给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和条件。这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这差距就在于学生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失衡,其中调节平衡的支撑点就是教学方法的合理高效运用。但是目前中小学教学方法主要着眼于知识积累与考试技能训练,偏偏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发展。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后果便是学生纸上功夫了得,但实际操作能力却不敢让人恭维,从而导致许多中学生离家住校后自理能力极差,这不仅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而且使学生对自己产生怀疑,自我否定情绪滋长,从而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三、教学做合一思想对中小学教改的启示

陶行知说:“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为此,陶行知便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这一教学方法不仅对当时的“教育病”有效,而且对当前的中小学教改也有效,要想对症下药就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一个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今年两会教育热点“教育梦”绽放在每个人的心灵,而中小学的“教改梦”便是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新时代的强音,更是“一代师表”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心声。这里的“真”不仅仅是知识丰富,更是能力完善,当今中小学“高分低能”现象屡见不鲜,这不禁引发我们对教育目标的深思。“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相统一。”[2]这一目标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的观点不谋而合,陶行知曾说:“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是在劳力上劳心。”[2]现如今学生真正做到“劳力上劳心”的却是凤毛麟角,部分学生几乎沦为学习的工具,结果便成为知识的巨人,做人的矮子。这种教育误区的纠正仅靠区区一两次的夏令营活动是无能为力的,要达到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平衡,就须在教改中咬定“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这一目标不放,但同时也要抓住两个基本点不松。

2.基本点一:实际生活是教育的立足点

纵然我们有着一个“教育梦”,但梦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所以,我们就要从实际生活出发,找准教育的立足点,在这一点上为“教改梦”不懈奋斗。对此,陶行知也指出:“教学做有一个公共的中心,这个中心就是事,就是实际生活。实际生活说的明白些便是日常生活,积日为年,积年为终身,实际生活便是人生的一切。”[2]正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陶行知才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教育理论。若教育从生活出发那必定是生动活泼的,因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均可作为教育孩子的教材,这样不仅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增加了孩子对世界的认知,陶冶了孩子的情操,进而热爱生活尊重生命。对于大自然的日西月落、四季交替等神秘现象,鼓励学生用眼睛观察,用心灵感受,跟在教室里教授深奥晦涩的公转定理相比,这两种教育意义迥然不同。如果中小学教改把实际生活作为立足点,学生课本材料来自日常的、本土的、鲜活的生活,那种带着生活气息的课本定能焕发出学生的灵感与创造力,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为日后踏上社会征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基本点二:灵活的教学方法是质量保障

找到了中小学“教改梦”的脚下之路,接下来就是要走好这条路。至于如何走稳这条路就要充分发挥灵活的教学方法这一有力武器保证教学质量。对此陶行知曾说过:“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作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但怎样把书由死、假、静读变成活、真、动用就要看教师“八仙过海”的本领。教学方法是联络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直接桥梁,不仅关系到教学效果,而且会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其中陶行知提倡的“清水沙盘”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无意中陶行知发现沙可以堆成各种形状,随后用水冲刷一切如初,于是便利用这一教具让我国的山川河流在沙盘中尽情演绎,这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了的想象力。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活动,若要达到真正的教学做合一,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单一满堂灌是不行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是实现“教改梦”的最佳途径。

陶行知以一位草根智者的身份向我们传递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精粹,我们在欣赏他智慧之光的同时更要采撷其教育思想的结晶,使得中小学教改扬长避短,让我们的“教育梦”早日成真。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董宝良主编.陶行知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 陶行知.答朱端琰之问.陶行知全集(第2卷).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3] 陶行知.师范生第二变——变个小孩子.陶行知文集.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4] 宋乃庆,等.基础教育对创新人才培育的障碍与对策.中国教育学刊,2012(10).

[5] 黄枬森.促进人的素质全面发展——兼评素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育研究,2012(10).

(责任编辑 关燕云)

作者:张万红 申国昌

小学教学改革论文 篇2:

素质教育在中小学教学改革中的渗透探索

【摘 要】中小学是学生们吸取知识营养的初级场所,是学生接受教师传授知识和获取能力的关键地方。而素质教育渗透到中小学教育改革中来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改革,但是目前在中小学教学改革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本文特意针对这一现象围绕着中小学教学改革中素质教育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给予中小学的教育事业参考价值,从而使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得到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教学;渗透探索;改革

现如今,在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很多的教育工作者都在教学中渗透了素质教育,更是付出了很多的精力来研究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法。素质教育较传统教育模式不同,在学习知识的前提下,其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中小学教学改革中渗透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提升学生自身身体素质,这就是教育的根本性目的,现在素质教育以全新的教育理念,致力于改正传统应试教育所带来的隐患,从而强调学生个性化发展。首先,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小学教学改革中实行素质教育,这就强调了中小学知识的探究和创新性。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需要结合多种的教学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中小学教学中有些知识具有逻辑性,这就对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在中小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渗透,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将中小学知识与实际教学相联系,这样就把逻辑性问题变得简单易懂,进而让学生们加深了对知识理解程度。再次,提高学生的创造性。目前的中小学生正处于发挥创造力的阶段,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扼杀了创造力。所以需要在实行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教师通过直接或者间接参与的形式,在传授学生们课堂上专业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最后,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在实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加以重视,还要在此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二、现阶段中小学教学改革中素质教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保守陈旧缺少灵活性

在中小学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已经成为了主体,而学生却成为了在旁观看的配合性角色,并且教师只是通过大量训练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这就让教学的形式变成了单向性的,而且这种重复、单调的教学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缺少学生与教师之间双向互动过程,其不利于全面建设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这种教学现状极需改变。另外在中小学教学中很少提到对于个人价值的创造和发展,更多提到的是服从、奉献和一致,缺少体现素质教育的内容。

(二)中小学教育资源缺少优化

由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渐渐减少,这就让中小学的教育资源的配置明显不足,很难实现中小学教育资源的合理调配,并且因为国家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仍然具有很突出的特点,从而显示出了教育资源不均匀的现象,这种区域间经济水平的不同就使得教育资源出现了差异。

(三)中小学教育中缺乏评估机制

在现在的中小学当中,教师需要通过学生的评价来体现自身的教学水平,而学校则需要通过升学率的评价来促进学校的发展,所以学分就被教师和学生们当作了教学的重点,素质教育就被忽视。另外还缺少相应的教育管理监督机制,这就让中小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发展变得越来越难。

三、中小学教学改革中素质教育渗透的实施路径

(一)落实中小学教学素质教育目标

在中小学的教学改革过程中,首先需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教育目标,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同时向学生们传递各个方面的知识,来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并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价值,还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的发展。其次,在中小学教学改革时,应该在教学当中创建出相应的思维活动情境,并提出相对应的问题,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而且教师还需要以学生思维为核心来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不可以只局限在学生记忆水平的教学结构,要把课堂活动定位在思维活动的核心位置,将中小学的素质教育目标融入其中,这样就可以让中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得到健康的发展。最后,要对中小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培養加以重视,在中小学的教学改革中,其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而且还需要对学生的品德进行开发和教育,要充分发掘出学科教材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还要积极发挥出以学科思维为主的课程优势,将健康的思想品德素质融入到中小学的学科教学当中,彰显出这些学科教学的艺术性和审美性,从而实现教师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而对于具有抽象思维的学科,就需要运用其学科自身的特点,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通过抽象的方式把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融入其中。

(二)提高教师的素质教育能力

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离不开教师,这就让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变成了对学生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师也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学生和平相处,互相交流,不能只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从生活中关心学生的心理情况,运用风趣幽默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因材施教,充分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学习自身感兴趣的活动,从而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且还需要大力宣传素质教育,让素质教育被社会上的各界人士所认可。只有这样利用宣传的方式才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可以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还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教育的能力,并且学校也应该不定期举办素质教育的培训工作,让教师积极参与到其中,使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得到提升,进而构建出良好的素质教育氛围。

(三)在中小学教学的评价过程中渗透素质教育

教师对学生所进行的知识传授,不仅可以看成是知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过程,还可以看作是师生双方之间产生共鸣的过程。课堂教学的另外一个重点环节就是评价激励机制,教师需要通过学科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机制,将素质教育融入到其中。而且教师们要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加以重视,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积极采用正面的评价给予学生鼓励,建立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在对学生的科目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们的学习过程,更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在小学的教学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结合改革要求,加强在中小学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本文阐述了中小学教学改革中渗透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详细分析了现阶段中小学教学改革中素质教育渗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三个中小学教学改革中素质教育渗透的实施路径。衷心希望本文可以为中小学的素质教育提供参考性的意见。

【参考文献】

[1]王玉兰.素质教育在中小学教学改革中的渗透[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380(03):130.

[2]赵淙.试论素质教育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J].文渊(高中版),2019,000(002):184.

[3]龙少华.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7(3).

作者:吕环

小学教学改革论文 篇3:

试谈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

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中小学教学改革要以马克思主义和党在社会书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坚决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原则,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要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认真执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严格按教育规律办事;要切实加强对教学改革的领导,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依靠广大教师,从各地各校的实际出发,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发展的,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小学教学体系。进行教学改革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正确方向,端正办学思想。要坚决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将基础教育切实转到提高公民素质、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轨道上来。特别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和国情教育,为使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打下坚实基础。

2,遵循教育规律,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批判地继承和借鉴古今中外一切好的经验,不断推陈出新。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要坚持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注意循序渐进,减轮学生过重负担。

3,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要根据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因地因校制宜,分类要求,开展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改革,使教学既符合国家统一要求,又具有本地、本校特色。一切改革都要经过实验,大面积的改革,一定要在多点实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改革要讲实效,坚持搞好常规和深化改革并重:引进移植和发展创新并重;实验研究和应用推广并重:坚持长远规划与近期安排相结合: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相结合:行政管理人员、教育科研入员与广大教师相结合。

教学改革的内容和要求

一般来说,教学改革包括教学思想、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制度和教学管理诸方面。当前国际国内教学改革的趋势,大体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第一研究如何加强德育,从我因教育米说,主要是要研究如何坚持社会上义方向,从小培养学生“五爱”的思想感情,州导学生逐步树立共产|;义人生观和世界观。当前特别要研究各科教学怎样根,据自己的特点有机地而不是生硬地渗透思想政治敏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第:,研究如何加强双基和教学内容的现代化、社会化。既要从浩如烟海的人类文化遗产中,精选最基本、最常用和至今仍有生命力的知识米武装学生,并形成技能技巧;义要以学生所能接受的方式,让他们初步接触当今人炎认识的前沿阵地并把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1会生活以及职业培训结合起来。第6,研究如何形成学生的最佳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最伟知识结构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接受、消化新知;而最佳智能结构的形成,则有利于学生独立地去追求新知,探索末来,第四,研究如何发展智力,并注意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意志、毅力等)的培养,发挥教学过程的多功能作用、第五,研究如何既面向全体学生:又为培养出炎拔萃的人才打下基础,既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又培养个性特长,第六,研究如何变“苦学\"为“乐学”,学习是一种艰苦的智力劳动,要提倡刻苦钻研的精神,但又要以高超的教学艺术,化苦为乐,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感受科学、知识的魅力。对上述问题的探索,可以说是当今渗透在教学改革内容诸方面的核心,

考虑到教学改革的上述趋势和我们的实际情况,当前我省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是:

1,抓好学制改革试点,为逐步实施义务教育的基本学制积累经验。

学制改革实验是综合性实验,势必促进课程结构和教材内容等多方面的改革。目前我省小学、初中毕本上实行“六·。\"学制,也有少数地方小学五年或初中四年,实践证明,在城乡学前教育较为普遍后,小学用h年时间叮以完成|前六年制的教学任务;初中增加一年,则有利于减轮学生负担,全面打好础、加强劳动技术和职业技术教育,开展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发展个性特长。省里拟以永州市作为“五·四”制的试点,探索学制改革的经验,各地、州、市如认为本地条件比较成熟,需进行“h·四”制或九年一贯制实验的,请报省教委批准备案、日前应当允许多种学制并存,现在小学仍实行五年制的。可以逐步推行初中四年,不必再搞“六·三”学制。

2,认真执行教学计划,保证基本教学要求。中小学教学计划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全面安排学校的教育、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文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都必须认真贯彻执行、要坚决纠正按升学考试科目开课,任意增减总课时和学科课时,任意改变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的错误做法。国家教委正在拟定改革课程结构体系的方案,修订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并已对现行高中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在新的教学计划F达前,从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出发,经县市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学校可适当减少必修课时,在总课时内增开适应当地需要的选修课3,选好、用好教材,改革教学内容。

国家教委已将改革教学内容、搞好教材逮设作为中小学教学的,项甭要改革,总的精神是,在统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行多样化的原则、拟在近几年内逐步编写出用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几种不同层次的教材:即达到教学大纲规定,面向大多数地区。适介般水平学校使用的\"五·四”制教材和“六·三”制教材;适当高于教学大纲规定,主要面向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供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选用的教材:基本上達到教学大纲规定,面向经济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的边远地区、农牧地区和山区,供办学条件较差的学校使用的教材。国家教委还将组织编写高中阶段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材,以便与初中不同层次的教材衔接,并适应不同类型地区和学校的需要。

课程结构和教材改革,主要由国家教委统一组织进行,并不意味着地方、学校和教师在教学改革上就无所作为,它仍然是我们教改工作的一一项重要任务。当前至少要着力抓好以下一些方面的改革:一是在统编教材的讲授中,对内容作轻重精粗和联系实际、多学科渗透等合理调整选择;二是编好、审好、讲好乡土教材;三是认真组织实施政治课和劳动技术课的改革;四是改进加强实验、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五是努力发挥“隐形课”的潜移默化作用;……等等。

4,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近年来,教学方法的改革最为普遍、最为活跃,各地都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涌现出一批颇具教学特色的教师。但从大面上看,教学方法死板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突出的问题,一是统得过死,大量的教参、备课资料、练习册等,代替了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二是包得过多,注入式、满堂灌代替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三是教得太呆,照本宣科,死记硬背,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入改革教学方法。

改革教学方法要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进行。要贯彻启发性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要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个性特长,生动活泼地学习:要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易f掌摊和运用I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包括电教手段),不断增强教学效果、为此,要特别提佾了解学生、研究学生,这是,切教学方法改革成功的基础。还要提仍研究教学艺术,摆脱完全依赖《教参》的模式,要求所有教师的教学艺术每年都有所改进和提高,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鼓励各种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竞相发展。5,改革考试制度,加强科学评估、

考试制度是中小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仪具有评估教学质量的功能。而H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方向和进程。现行中小学考试制度基本工是以$面形式检查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多少,按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来评估学生的,并且考试尤其是统考过多,试题的客观性较差,针对性不强,耗费了师生大量的精力,加重了师生的精神负担。

改革考试制度,要有利于贯彻教育方针,端u正办学方向。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要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查、更好地发挥号试的导向作用、反馈作用和激励作用、要把合格考试(水平考试)和选拔考试区分开米,尽日能摆脱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的影响,全省已试行与高校招生考试脱钩的高中毕业会考,要尽快完蕾院怎办法:各地区要根据国家教委的规定,在已经普及初中的地方,取消小学升初中的升学考试、小学毕业生按学区就近入学:要严格控制考试特别是统考的次数,增强命题的科学性、客观性、针对性,增强试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要坚决纠正猜题、押题、编印复习资料、大搞模拟考试等错误作法,并要认真组织力量,进一步开展考试制度改革的研究,逐步制定出一套科学、叮行的全面评价学生的考试办法。经过实验取得经验,逐步推广。

6,改革教学管理,完普教学规范

省地市县要紧密协作,在总结符合教学规律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和完善包括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等在内的一套新的教学工作规范,严格认真实施,规范要讲求科学性,简明扼要,便于执行和检查。还要制定和完善关于办圳、考试、学籍管理等规定,坚戾整顿乱编印、乱发行、乱统一订购教学书刊资料的不良倾向。

教学改革的保证条件和措施

1,切实加强对教学改革的领导。从现在开始,随着教育体制和教育结构改革的深化,中小学教学改革的任务将日益突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此必须切实加强领导,真正把教学改革摆上重要日程,纳入教育管理目标,扎扎实实地抓紧抓好。要深入调查研究,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出教学改革的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特别要抓住一定时期内的重点课题,多方组织力量,协作攻关、定期检查,及时总结,表扬先进,推广经验。要根据当地条件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给予必要的人力、财力上的保证省教委拟成立余省中小学和师范教学改革规划领导小组,并设立专项经费,各地也应采取类似的措施

2,大力加强教学改革队伍的建设

加强教学改革队伍的建设是搞好教学改革的陆本保证:校长必须是教学改革的管理者和带头人、校长的遴选、任用和考评,要把有效地推进教学改革作为重要依据之,要切实搞好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同时对政治思想好,熟悉教育教学业务,治校有方的校长,要力求长期稳定。公认的名校长、要从政策|:多方保证连续几十年执掌一校。办出特色。中小学教师的聘任、晋升和奖励,更要把教学改革成果和教育教学实绩作为重要标准、要考虑规定中学高级教帅(包括小学、幼教中高教师),凡两年内没有教改实验实绩的,律不按高级教帅聘任各学校要尽快配齐政治课、劳动课和音、关、体等缺门教师,要十分重视中小学校教研组或农村教研联组的活动,促进教研教改,重点中学、中心小学、中心初中特别要在教学改革中发挥示范性、实验性作用,评估重点学校要坚持把教改工作放在突出位置。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规划本地区教学改革时,要制定具体的队伍建设|目标和培训计划,争取在近五年内使所有主管基础教育的行政干部、教研人员、中小学校长、教毕主任和部分教师接受一次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政策法规的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科学管理、科学育人的水中、各师范、敏育院校,都要根据中小学教学改革的要求,切实改革教学工作,大力提高培养、培训质量、为中小学输送介格的优秀教师要通过多方努力,逐步形成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良、勇于改革创新的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和骨F教帅队f,全省要力争在十年内出现,批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

3,允实健个教介设施,努力灯教学改单提供良提供比好的条件和环境齐级教介政部费十分币视中小学实验宰、图书馆、运动场及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建设,在完成厄房,改造后,要积极把有限的财力转向内部允实、注意化满足课堂教学需要的基础上进,步发挥它们们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志趣特长中的特殊作用学校要允分利用现有各种教学手段,并因陋就简自制教学设备,校办工I、农场要为教育教学服务。成为劳动技术课的实习基地要积极争取补公齐方面的父持,落实学生的体自活动、课外活动、劳小教自、补会实践所必需的场所和基地各地要努力建设占少年宵、少年之家、少年图书馆、科技站等校外教育机构,并充分发挥其作用齐种公共文化设施都要按自关规定对中小学生开放。实行减免收费制度要公司新闹出版、播电视、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从事精神文化产品生产的部门,为中小学生提供有益I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精神骨养要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的精神,因地制宜,采用校挂钩、城乡联合等方式,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動、社公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4,加强教育理论研究,积极进彳教改实验和成果推户。

教学改革是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1作、内此必须有理论指导,必须是实验先行。必须着眼和落脚于成果推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牢固树六依靠教育科研的观念,十分頁视教自理论的研究和阶及、充分发挥教育科研人员(包拓师范,教育院校教学人员)在理论研究、普及和教改实验中的骨下价用。组织教育科研部门及帅范、教育院校分I合作。解决理论研究和教改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教育科研部门的网志要进一步端正研究方向,深入教学第,线,从教学实践中选择研究课题,亲自动于坚持不懈地进行教改实验,及时发现、总结、完善、传播教改经验,丰富、发展教育教学理论,冬级帅范院校和教育院校的教学、科研都必须把中小学教学改革作为一项重要内窄,为中小学的教学改革服务。

作者:冯象钦

上一篇:校长学校教学论文下一篇:销售部述职报告(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