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沂蒙革命纪念馆

2023-03-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参观沂蒙革命纪念馆

以沂蒙革命纪念馆为例浅析文物修复理念及应用

摘 要:文物修复作为文物保护以及文物传承非常重要的一环,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同的文物需要运用不同的修复理念来进行修复。文章以沂蒙革命纪念馆这个富有历史意义的纪念馆为例,结合馆内文物修复工作的进展,探讨文物修复理念及应用。

关键词:文物修复理念;文物保护

1 前言

中国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一些珍贵的物件被保存了下来,这些物件具有历史的痕迹、艺术的价值。文物包含非常丰富的价值。首先,每一件文物都是艺术品,都是历史的实物证明,具有非常深厚的历史价值,这也是文物最基本和普遍的价值。另外,每一件文物都承载了当时的制作工艺,具有审美意义,具有沉淀之后的艺术价值,同时由于技艺的存在,也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此外,文物本身作为载体,承载了文字、图像、符号等历史信息,也就具有了文献的价值。接着说得现实一些,很多文物还是可以使用的,因此也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他们都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但是由于自然条件和物件本体的原因,很多文物在留存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这些损坏一方面会破坏文物的面貌,影响文物本身的美观性,另一方面,这些损坏还会造成文物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传承价值的破坏。因此,文物保护和修复非常重要,它将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艺术瑰宝以最完美的面貌留存于世间,供后人瞻仰,让人们可以通过这些文物感知历史的兴衰。

临沂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无数的革命烈士在战争中献出了宝贵生命,涌现出了“抗日楷模村”渊子崖、用乳汁救助伤员的“红嫂”、为革命做出重大贡献的“沂蒙母亲”王换于、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英模人物和先进群体。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共同创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沂蒙革命纪念馆作为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抗战精神、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一代又一代臨沂人对于那段时光的记忆。作为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建设的综合性革命历史纪念馆,沂蒙革命纪念馆保存了很多珍贵的历史史料、实物、雕塑。在纪念馆运营的过程中,也会面临文物修复的工作,如何最大程度保留文物的价值,使其流传于世间,传承沂蒙精神,也是纪念馆一直关心的问题。

2 文物修复理念以及应用

文物修复理念最早是在20世纪的欧洲开始形成的。在《文物修复理论》一书中提出了最小干预、可辨识性、可逆性的要求。我国目前文物修复工作的主要理念是以“修旧如旧”为主,这一点和刚刚提到的西方理念有着异曲同工的地方。由此可知,保护文物原貌是文物修复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

2.1 文物修复需要科学的理念和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被运用到文物修复工作中,比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文物的原貌,使得文物通过这种方式以另一种形式保存下来。技术的运用程度往往与对文物的理解是分不开的。以青铜器为例,在《文物修复理念探讨与实践应用》一文中,作者提出通过射线技术、扫描技术等全方位了解文物的信息,同时还可以将修复与研究结合起来,起到一个良性循环的作用。此外还有通过云计算等手段来进行文物的修复与建模,这些方法都将最新的技术与文物修复这一古老的工作结合起来,提高了修复工作的效率。

2.2 文物修复也要重视文物保护工作

对于自然环境来说,我们不能只重视环境修复,不重视环境保护。文物也是同样的道理。文物修复工作的开展说明文物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可能面临着更为严重的损坏。既然这样,我们一定要重视平时的文物保护工作,针对每一件文物的不同特点、材质、年代等因素,都制定专门的保护计划,使文物在保护中得以长存,不需要走文物修复的那一步。

任何正规的文物修复工作,都必须以文物保护为前提。修复方案的终极目的,也是为了保护文物。许多文物波澜不惊的表面下,可能加速发生着各种化学反应,如果不及时修复干预,文物老化速度会成倍增加。因此文物修复不仅是形状的恢复,更重要的是清洗和脱酸。你可能觉得一张泛黄的书页很美丽很古旧,但是那些黄色的物质正在加速纸张脆化,如果不及时处理,过不了多少年,这张纸可能就一触即碎了。木器的酸化也是如此,木器还可能遭受虫蛀等侵害,如果不加以修复加固,很可能下一分钟就崩折坍塌了。

以沂蒙革命纪念馆为例,2019年,我们坚持“妥善保管、安全保护”的原则,不断总结、研究、探索新的文物保护模式。一是做好文物出入库对接工作,出入库时做好文物清点、安全保护,回库文物及时做好定位登记,并做好除尘、除虫、防火、防盗等保护措施。二是定期巡查库房及检查文物状态,做好巡查登记,确保文物安全有效保存,延长了文物寿命。今年,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库房管理机制,提升文物管理水平,坚持“科学管理、有效保护”的管理理念,进一步提升文物管理水平:一是完善库房设施,改善库房环境,分步骤更换文物库房安全门,安装监控摄像头,添加恒湿恒温机等设备。二是保护好、管理好馆藏重要文物,做好陵园南大门石狮子及园内太湖石的保护修复工作。三是做好重要领导人题词拓印、书法装裱等文物保护工作。四是为文物量身定制包装盒及包装袋,预防交叉感染、滋生细菌,延长文物寿命。五是创建手账本,健全文物管理制度,做到内容翔实、准确。六是加强文物库房巡查,对库存文物进行定期清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3 文物修复要重视未被发掘的文物

文物修复是一个长期的、宏大的工程。作为一个革命纪念馆,沂蒙革命纪念馆承担的不仅仅是文物修复的工作,革命精神的传承也是我馆的任务之一。一方面,对于已经收入馆藏的文物,我们要保护。但是有更大一部分历史遗留的产物还散落在民间,这些散落在民间的物件同样也承载着十分深厚的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广大群众很难认识到这些物件的价值,即使认识到,大多数也都流向了二手交易市场。这些物件在流通中难免受到损坏,因此,我们要将那些散落在民间的珍贵物件收回来,一起进行保护,重视文物征集及资料挖掘工作。

2019年,沂蒙革命纪念馆为进一步丰富馆藏藏品与资料,通过寻访民间文物爱好收藏者及烈士家属自主捐赠的方式收集革命文物,根据文物收藏者及烈士家属提供的文物深入挖掘历史资料、文物背后故事及流传经历等。2019年以来,共征集217件革命文物及书籍资料,包括生活农具、抗战文稿、书籍作品、书法作品等珍贵的历史文物资料及文物背后的故事经历,进一步丰富了纪念馆馆藏文物和历史资料,为研究沂蒙革命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新征集的文物资料,及时签订文物捐赠协议及发放捐赠证书,做好文物入库登记。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馆将继续这项工作,加大馆藏文物资料征集力度:一是积极寻找民间流散文物,通过走访老红军、烈士家属的方式,做好革命军人及革命家属的“抢救式”采访和文物征集,防止文物民间流失;二是积极参加文物交流活动,搜集和收购有收藏价值、历史意义的文物资料,提高我馆文物资料的质量和数量;三是进一步加大文物捐赠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积极引导、鼓励市民无偿捐赠;四是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明确文物的来龙去脉,丰富档案内容。

2.4 重视图书史料的收集整理

图书史料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文物,由于其通过文字作为载体,可阅读性更高一些,也可使人们对历史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因为很多人对于器皿类文物的欣赏能力有限,既不懂得文物背后的历史,也不会从客观上欣赏文物的价值,这个时候,书籍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对于想要细细品味文物但不是很了解的人来说,可以先通过书籍对当时的历史环境、文化背景、社会习俗和风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做好背景知识的储备之后再去观赏文物,可以更加有代入感,让每一次的文物观赏都十分有意义。同时,图书史料的收集整理对于文物保护和修复的工作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文物修复要还原,还原就要懂得历史、懂得过去发生的事情,了解每一个时期的社会环境、制作工艺、技术水平。因此,无论是对于广大群众,还是专业的文物工作人员,图书史料的收集都有其必要性。

以沂蒙革命纪念馆为例。近一年来,图书管理室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本馆在2019年共登记新增书籍39本,并且及时做好新增书籍计算机入库和借阅登记。定期对书籍清理灰尘,确保图书资料保存完好,为员工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为当地想要深层次了解抗战历史的群众提供了新的书籍,拓宽其知识面。

图书史料的另一个优势是传承了一代又一代的沂蒙精神。2019年,沂蒙革命纪念馆通过华东陵园老领导、原市政协副主席刘家骥先生口述陵园发展历程,结合查找实际历史资料,先后整理了1950年山东省纪念革命烈士建筑委员会编印的《建塔工作总计划》和《临沂革命烈士纪念塔建筑史略》两本文史资料,完成了7万字《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志》书籍初稿录入工作,为下一步书籍出版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我们还继续开展《沂蒙革命纪念馆馆藏武器介绍》一书出版的前期准备工作。最后,沂蒙革命纪念馆积极配合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栏目组,为其提供100余件具有宣传教育意义的珍贵文物进行全方位拍摄,详细介绍了文物背景故事。通过对外宣传,让革命文物为爱国主义教育“发声”,让历史资料为红色传承“说话”,让红色记忆历久弥新,赋予文物鲜活的生命力。

未来,我馆将继续重视书籍管理的工作,以此来推动文物修复的实践活动。一是通过完善图书阅览室日常管理工作,新增书籍及时做好登记、分类、编号,将新增书籍在办公区橱柜进行公开展出,便于职工浏览、借阅。二是做好图书阅览室的防火、防盗、防霉、防尘等保护措施,延长图书使用寿命。三是积极推进《沂蒙革命纪念馆馆藏武器》与《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志》的编辑出版工作,完成《沂蒙革命纪念馆馆藏武器》出版工作,同时完成《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志》的编写工作。

2.5 做好文物管理工作

管理工作对于任何一个文物保管单位都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保管工作是文物修复工作的基础。我馆提出了坚持“科学管理、有效保护”的理念,进一步提升文物管理水平。一是完善库房设施,改善库房环境,分步骤更换文物库房安全门,安装监控摄像头,添加恒湿恒温机等设备。二是保护好、管理好馆藏重要文物,做好陵园南大门石狮子及园内太湖石的保护修复工作。三是做好重要领导人题词拓印、书法装裱等文物保护工作。四是为文物量身定制包装盒及包装袋,预防交叉感染、滋生细菌,延长文物使用寿命。五是创建手账本,健全文物管理制度,做到内容翔实、准确。六是加强文物库房巡查,对库存文物進行定期清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6 做好文物保护修复的宣传工作

文物是一个纪念馆的灵魂,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是一个国家的宝贵财富,如果束之高阁被埋没就无法体现它的价值。文物需要的不仅是纪念馆的力量,同时还需要广大群众的力量。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宣传活动将文物保护修复的观念深入人心,主要方法如下:一是举办陵园历史沿革实物展览,根据领导人书法题词、文史资料、照片影像等进行分门别类展出,让馆藏文物常出来“晒晒太阳”,充分展示它的纪念价值。二是进行异地交流展览,通过多媒体、新闻报道等形式大力宣传推广馆内文物,让更多的人更直观地了解临沂,了解历史。

3 结语

沂蒙革命纪念馆按照国内一流展馆的标准定位,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凸显沂蒙特色和时代特征,将通过图片、影视资料、实物、雕塑、场景复原、声光电等多种更为直观的形式、高科技的手法全面展示沂蒙革命战争史。在正式对外开放后,沂蒙革命纪念馆为许多游客展现了那个时代属于临沂的记忆,使游客全面、详细了解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在特定区域,游客还可以参观展览区域内所呈现的历史事件、实物文献等。这些活动的开展都依托于沂蒙革命纪念馆对于文物保护修复不懈的努力和更高的追求。文物保护修复工作非常重要,它保护的是文物,传承的是精神,都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耿雨舟,姚启东,周华.美术基础在文物修复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14):157-159.

[2]高雪峰.文物修复工作中修复设备的应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7):94-95.

[3]李静生.文物修复理念探讨与实践应用[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2(3):31-34.

[4]唐泽华.基于文物保护与修复相关问题的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5):102-103.

作者:李倩倩 程娇

第2篇:参观沂蒙革命纪念馆心得体会

赴沂蒙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10月25日上午,为进一步领会“党员画像”、“受教育、亮承诺、见行动”为主题活动的深刻内涵,巩固和增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各项成果,学院组织全体党员参观了沂蒙革命纪念馆。

沂蒙革命纪念馆位于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北侧,是临沂唯一一所综合性革命历史纪念馆,是临沂市倾力打造的全国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群众路线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窗口。沂蒙革命纪念馆旨在通过图片、影像、实物、雕塑等全方位展示沂蒙人民“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范。我逐一参观,并认真倾听了工作人员的讲解。整个展览主题鲜明,展陈丰富,参观人员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着一幅幅图片、辨认着一份份文件、默念着一个个名字、聆听着一则则故事。也通过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处处富有感染力的展示空间,我充分了解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艰难而又光辉的发展历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征程中,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建立了深厚的鱼水情谊和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的群众路线。通过参观学习,我在思想上深受教育、心灵上深受震撼,在深入缅怀革命先烈,感受革命传承,感悟沂蒙精神实质的同时,通过阵地教育,我也再一次深刻体会到沂蒙精神的伟大精神内核,同时全面系统地了解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发展脉络。一天之中,我一直在用心倾听沂蒙老区的这段过往,也一路用心触摸这块红色的热土,感受这片土地所承载的厚重历史。所听所看,所思所想,自己的心灵深处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坚定了理想信念,深化了群众观念,增强了党性修养。现将此次党性教育的心得体会归总如下:

一、弘扬“沂蒙精神”,必须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支撑一个民族奋发向上、追求进步的精神动力。在长达12年的革命斗争中,临沂发生过大小战斗28000余次,沂蒙老区420万人中有20多万人参军参战,120多万人参加支前,10万多名革命先烈牺牲,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革命先烈在艰难困境下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呢?是推翻旧世界,建立新社会的伟大理想,是为了共产主义牺牲一切的坚定信念,成就了革命先烈们勇往直前的思想动力和精神源泉。这就是用乳汁养育了革命、用热血浇灌了祖国、用小车推动了历史、用脊梁支撑起蓝天的沂蒙人民!这就是“爱党爱国、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当前,中国正处在一个利益格局剧烈碰撞、调整的历史变迁过程中,社会转型期引发了意识形态的嬗变和价值多元化的趋势,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牢记党的宗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大力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持把个人的追求与党的事业结合起来,心系党的事业,忠诚党的事业,把实现理想与提高素质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继续求得真知,增长才干,做引领时代的先锋。

二、弘扬“沂蒙精神”,必须加强党性修养

“一口饭,作军粮;一块布,作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陈毅元帅曾说“我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革命先烈为了祖国解放和民族独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至今仍让我们深深感动。沂蒙老区人民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子弟兵的热爱,为了革命胜利付出了血与生命的代价。

今天,我们置身于省党性教育基地,重温党的光荣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彪炳千秋的英雄事迹和光辉历程,深切感受到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深刻体会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共和国的旗帜上有他们血染的风采,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继承和发扬好“沂蒙精神”,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修养,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书记指出:“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加强党性修养,践行群众路线,必须认真落实好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把改进作风要求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中去。这样,人民群众就能不断地从党的群众路线中和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实践中感受到温暖和实惠,从而像革命战争年代沂蒙老区人民那样,更加衷心地信任党、拥护党、热爱党。

三、弘扬“沂蒙精神”,必须推动科学发展

“沂蒙精神”经过战争年代的洗礼,建设时期的陶冶,改革时期的考验,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开放兼容的理论特质和强大的实践功能。“沂蒙精神”让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只有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用实实在在的发展业绩,回报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才是真正地对党和人民负责;只有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富裕作为第一追求,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服务群众,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才是对革命先烈、对沂蒙人民最好的回报。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担当起所肩负的使命,对自己要求更高一层,把党性教育的成果转化为夙兴夜寐的创业激情,转化为宵衣旰食的实际行动,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过硬本领,勇于担当,做好表率,以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和浩然正气推动创新开展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参观学习,虽然时间短暂,但它带给我的人生思索却是永久的,给我的人生履历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没有经历过血雨腥风的时期,也没有经历过浴血奋战的考验,新时期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增强党性修养?如何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将是我今后长期思考和努力的课题。伟大的“沂蒙精神”必将激励着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拼搏奋进。参观结束后,当时在场的所有人一直被沂蒙人民的无私奉献、开拓奋进的精神所深深撼动,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志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的鱼水情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机械工程系党支部 ---王玉朋

第3篇:参观、学习沂蒙红嫂纪念馆心得体会

沂蒙,不仅山清水秀;沂蒙,更是一片红色沃土。蒙山沂水以其独特的地理自然条件,孕育了这一大块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都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被誉为“两战圣地、红色沂蒙”。 沂蒙人民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车轮滚滚的支前队伍,送子送郎参军的动人场面,红嫂的感人故事。4月,我在XX的统一组织下,怀着对革命先烈无比敬仰之情和对革命圣地由来已久的向往之心,赴沂蒙革命老区参观、学习。一天的时间里,我们参观了红嫂革命纪念馆,聆听了“沂蒙母亲”王焕于的孙女于爱梅的动情讲解。沂蒙红嫂、沂蒙母亲等革命先烈的形象事迹,在我脑海里刻下深深的烙印。一天之中,我一直在用心倾听沂蒙老区的这段过往,也一路用心触摸这块红色的热土,感受这片土地所承载的厚重历史。所听所看,所思所想,自己的心灵深处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坚定了理想信念,深化了群众观念,增强了党性修养。

一、弘扬“沂蒙精神”,必须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支撑一个民族奋发向上、追求进步的精神动力。在长达12年的革命斗争中,临沂发生过大小战斗28000余次,沂蒙老区420万人中有20多万人参军参战,120多万人参加支前,10万多名革命先烈牺牲,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革命先烈在艰难困境

1 下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呢?是推翻旧世界,建立新社会的伟大理想,是为了共产主义牺牲一切的坚定信念,成就了革命先烈们勇往直前的思想动力和精神源泉。这就是用乳汁养育了革命、用热血浇灌了祖国、用小车推动了历史、用脊梁支撑起蓝天的沂蒙人民!这就是“爱党爱国、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当前,中国正处在一个利益格局剧烈碰撞、调整的历史变迁过程中,社会转型期引发了意识形态的嬗变和价值多元化的趋势,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牢记党的宗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大力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持把个人的追求与党的事业结合起来,心系党的事业,忠诚党的事业,把实现理想与提高素质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继续求得真知,增长才干,做引领时代的先锋。

二、弘扬“沂蒙精神”,必须加强党性修养 “一口饭,作军粮;一块布,作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陈毅元帅曾说“我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革命先烈为了祖国解放和民族独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至今仍让我们深深感动。沂蒙老区人民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子弟兵的热爱,为了革命胜利付出了血与生命的代价。

2 今天,我们置身于省党性教育基地,重温党的光荣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彪炳千秋的英雄事迹和光辉历程,深切感受到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深刻体会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共和国的旗帜上有他们血染的风采,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继承和发扬好“沂蒙精神”,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修养,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书记指出:“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加强党性修养,践行群众路线,必须认真落实好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把改进作风要求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中去。这样,人民群众就能不断地从党的群众路线中和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实践中感受到温暖和实惠,从而像革命战争年代沂蒙老区人民那样,更加衷心地信任党、拥护党、热爱党。

三、弘扬“沂蒙精神”,必须推动科学发展 “沂蒙精神”经过战争年代的洗礼,建设时期的陶冶,改革时期的考验,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开放兼容的理论特质和强大的实践功能。“沂蒙精神”让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只有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用实实在在的发展业绩,回报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才是真正地对党和人民负责;只有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富裕作为第一追求,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服务群众,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才是对革命先烈、对沂蒙人民最好的回报。党的十

3 八大以来,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担当起所肩负的使命,对自己要求更高一层,把党性教育的成果转化为夙兴夜寐的创业激情,转化为宵衣旰食的实际行动,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过硬本领,勇于担当,做好表率,以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和浩然正气推动创新开展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参观学习,虽然时间短暂,但它带给我的人生思索却是永久的,给我的人生履历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没有经历过血雨腥风的时期,也没有经历过浴血奋战的考验,新时期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增强党性修养?如何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将是我今后长期思考和努力的课题。伟大的“沂蒙精神”必将激励着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拼搏奋进。

第4篇: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和沂蒙红嫂纪念馆有感

保持党的本色,弘扬沂蒙精神

——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和沂蒙红嫂纪念馆有感 2014年5月,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我有幸与单位30多名同志一同乘车奔赴沂蒙老区的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和沂蒙红嫂纪念馆参观学习。

上午,我们参观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共分为五个展厅:门厅、战役厅、支前厅,英烈厅和双拥厅,主要记载了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在孟良崮一举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击毙该师师长张灵甫的事迹。门厅正面是一个巨大的孟良崮战役沙盘,讲解员介绍了当年的战役形式和战役决策,华东野战军在敌重兵密集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转变了华东的战局。战役厅主要展示了战役的经过及华东野战军战斗序列表和参战部队的进攻,增援情况。支前厅主要向生动再现了沂蒙人民踊跃支前的情况。

一幕幕母送子、妻送郎、妹妹送哥上战场的感人场景,沂蒙六姐妹主动挑起拥军支前重担,为部队当向导、送弹药,带领全村为部队烙煎饼15万斤,洗军衣8000多件,做军鞋500多双,运柴火1700多斤。在冰冷的汶河水中,30多名妇女一字排开架起了“人桥”,保证部队战士从她们的肩头踏过成功渡河„„这些画面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陈毅元帅曾经说:“我陈毅就是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人民,他们用小米给养了革命,用小推车把革命推过长江”。 英烈厅展示了部分英模人物、战斗英雄的事迹情况,2800多名烈士永远沉睡在这片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土地上。双拥厅介绍了蒙阴县走出山门,开展异地拥军,获得全国拥军优属模范县的情况。

青山无语,丰碑永存。昔日金戈铁马地,已成为我们的红色教育大课堂,我详细了解了孟良崮战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更加怀念在战争中牺牲的英勇革命先烈,他们不朽的英名和光辉业绩将永远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下午,我们参观了沂蒙红嫂纪念馆。我们踏着石板铺成的小路首先来到了“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的“沂蒙红嫂”明德英馆内,馆内有“沂蒙红嫂第一人”、“双百英模人物”明德英乳汁救伤员的铜像原型展示和一系列红嫂明德英勇救伤员的故事和史料。1941年冬,穷凶极恶的日寇进行大扫荡,一位八路军战士掩护首长和机关撤退后,右臂左肩先后中弹,他强忍着伤痛与敌人周旋。这时又聋又哑的明德英大娘,正抱着不满周岁的孩子在低矮的团瓢屋前晒太阳。她从战士那穿着和满身的血渍上明白了一切,抓住战士的胳膊就往屋里拉,拼命把他按倒在床上,蒙上一床破烂不堪的被子。这时两个日本兵已经来到屋门前,鬼子发现她是哑巴,就比划着问战士跑到哪里去了?明德英朝西山指了指,骗走了敌人。她进了屋,揭开被子一看,大吃一惊,这位嘴唇干裂的战士由于流血太多,已昏过去了。生命垂危,找人来不及!烧水来不及!于是,她轻轻解开衣襟„„,那喂养孩子的乳汁,那世间最甘甜、最珍贵、最圣洁的乳汁,融着浓浓的深情,一滴、一滴,流进战士干涸的喉咙。战士走出死亡线,慢慢睁开了眼睛,泪水不知不觉地涌出了眼眶。这就是一位母亲,一位最普通又最伟大的母亲;这就是“沂蒙红嫂”,千千万万沂蒙妇女的杰出代表。是她用圣洁的乳汁抢救了战士的生命,用她的血和泪、爱与恨,弹奏出撼人心魄的最强音„„。

“沂蒙母亲”王换于馆主要介绍了王换于大娘在日寇狂扫荡的年代里,在她的精心安排和照料下,安全掩护了27位首长和烈士的孩子,被尊称为“沂蒙母亲”。当年,她把烈士刘仁儿的遗子,抱给了孩子刚几个月的二儿媳妇,嘱咐说:“你上心把这个孩子拉扯着吧。这是烈士的后代,让他吃怀里的奶,让咱的孩子吃些粗的。咱的孩子磕打死了,你还能再生,烈士的孩子有个三长两短,可就断了根啦。”二儿媳妇没辜负娘和沂蒙人民的愿望,精心照料烈士的孩子,自己亲生的两个孩子却先后夭折。

“沂蒙大姐”李桂芳馆重点再现了在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前夕,李桂芳组织了沂蒙山区32名妇女在冰冷的河水里用自己的肩膀扛着门板在这里架起了火线桥的情景。反映出了沂蒙山的女人是革命战争的铜墙铁壁,是她们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革命解放的胜利之路!红嫂群体馆共收集和展出了94位妇女英模人物。从1938年到1949年,沂蒙山区的妇女为抗击日寇解放全中国做出了无私的、巨大的牺牲和奉献,涌现出了大批的英模人物,同时还收集展示了10位新时代的新红嫂,她们是老一辈红嫂的继承者,是沂蒙妇女的典型代表。

参观中,我们不时为一位位“沂蒙红嫂”的事迹所感动、所震撼,“沂蒙红嫂”用诚挚纯洁的心灵、勇敢聪慧的胆识、勤劳灵巧的双手,甚至鲜血与生命,昭示了执著而深沉的爱党、爱军队、爱家乡的“沂蒙红嫂精神”。据统计,从抗日战争到后来的解放战争,沂蒙妇女共做军鞋315万双,做军衣122万件,碾米碾面11716万斤,动员参军38万人,救护病员6万人,掩护革命同志9.4万人。在那残酷的战争年代,有3.1万名沂蒙籍的战士献出了生命,这就意味着3万多位母亲失去了亲爱的儿女„„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的思考,是什么力量让我们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拥有美式装备的整编七十四师?不正是靠的我们的人民群众,靠的我们的沂蒙精神吗?正如毛主席所说的“兵民是胜利之本”。是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主动参军上战场,送衣送鞋又送粮,“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用口中的红薯、煎饼、小米养育了党和几十万的人民军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纵观共产党成立之初到共和国的建立,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我们党长时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艰难环境里进行革命活动的无比宝贵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坚持了群众路线,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人民群众依然是我们党执政的力量源泉。深入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沂蒙山区的人民只是一个缩影,沂蒙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印证着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任何时候党都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时代在变,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变。历史经验充分表明:党的成长与壮大、革命的胜利与发展,都与群众路线息息相关;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环境中,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面对改革的不断深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们必须自觉贯彻群众路线,主动面向群众、深入群众、热忱服务群众,才能够攻坚克难,才能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作为一名中层干部,我们更应该保持党的本色,弘扬沂蒙精神,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4年6月16日

第5篇: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有感

今年4月3号,学校组织08级的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作为班主任,我们要随行。公祭大会之后,我们08航空两个班又一起组织了一些活动,重温入团誓言、参观陵园等。 在白求恩纪念馆,我的感触最深。站在场馆里,读着那些文字,心里油然升起一种难言的复杂情绪。在他给聂荣臻司令员的遗信里,他说“告诉加拿大和美国,我十分的快乐,我惟一的希望,是能够多有贡献。……最近两年是我生平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稍微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有几人能够活的“十分的快乐”?有几人能够身处其时而感到“最愉快”?有几人能够不顾一切去追逐“最有意义”的生命?我想,真的很难吧。在今天这样的时代,我们可以尽情享受生活所赐予我们的一切,不用去担心衣食住行,不用忧患战火随时夺去我们的生命,但我们却常常觉得不快乐。 我在想,快乐有时很简单,一个笑话,几句耳语,小孩儿的一句童真的话……都可以使我们感到快乐。但有时快乐似乎又很难,难在把它变成一种心境,一种生活状态。周而复始的日子,琐琐碎碎的生活,无法实现的折磨人的成就感,一切一切,都在消耗着我们的热情。不知不觉中,我们就成了连自己都不喜欢的人。深陷其中,不知自拔。 或许,我们需要的是暂停,停下来作为一个旁观者看看自己的生活。想一想和青春飞扬的时候相比,我们少了什么?我想似乎是探索生命的兴趣,是在生活中历练自己的热情,是理想,是心中怀揣梦想勇往直前的力量。所以,常常提醒自己,把自己变成一个快乐的人,把自己所做的一切变成有意义的事情,也许我们就能真的活在快乐中。以此自勉。那谢谢,希望你能选我的为答案。

第6篇: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有感

南昌,历史赋予了她一个神圣的称号—红色英雄城,即使不懂史的人身临在高耸屹立的八一纪念碑下和广场中央,都会被一股红色的革命气息熏染。在我来到南昌之前,南昌是我心目中很向往的革命圣地,因为史载着我们的和平是用鲜血换来的;现在我来到南昌两年了,最熟悉的还是八一广场,也算是我体验红色革命之地了,也许是高楼大厦的缘故,太多的革命区都不显眼,在今天出于学习的需要,我来到了革命烈士纪念馆,感触也颇深„„ 有人说太多的现代元素的掺杂而在一定程度上对革命先辈的不尊,比如馆内安保需要摄像头布置的森严戒备的,馆内安装了做解说用的电视机„„这些元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参观的教育效果。然而我们是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所植入的现代元素是在所难免的,那就要我们真正用心去领略那份红色的革命精神。

革命精神早已在心中涌起,在馆前,有历史的烙印历历在目:“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在人民革命运动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光荣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革命烈火们不朽的英名,将永远活在全国人民和全世界进步人类的心里,全省人民誓以坚强的决心,继承先烈们的遗志,发扬革命传统,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社会而奋斗,一九五四年七月二十二日江西省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大会通过的决议。”没有庄严地宣言,但能感受到这是发自人民肺腑的铮铮誓言,对历史革命精神的继承之心,对接班人的斗志激扬之情。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不能迷失了自我,不能以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而不惜一切代价,今天对这个遗址拆迁,明天对那个革命圣地改造„„时刻怀有感恩的心,感恩在战场上洒热血的同胞们,感恩在国家建设中献身的同胞们。我们要秉承革命精神去参与国家的建设中,这样才会有长久的发展。

步入堂内,前厅展现了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手迹:“共产主义是不可抗拒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死难烈土万岁!”。遒劲有力的墨迹更是斗志激昂的写照,人民顽强战斗的精神。在正厅祭坛的纪念碑上,有朱德司令的题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一句简短却震撼心灵的话,表达的是司令对烈士的崇敬,对后人的警醒之情。

在堂内给我心灵震撼的不得不说是那一座座铮铮铁骨的烈士雕塑,一幅幅烈士队伍的战斗图画,也许是阅的史书少,了解的只是大众熟知的英雄代表,更多牺牲在战场的烈士为人不知。现在可以给我知识空缺的修补,史书用的是数字形式来记载,现在馆内呈现的是活生生的写照,是血肉的写照,无形中我们已沐浴在烈士的队伍中,足以让我想象当年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参与革命场景,顿时也震慑了我的灵魂。

在众多烈士同胞中,刘和珍和方志敏同志的英雄事迹是大家熟知的,但这次身临在烈士的一幅幅插画的真实写照中,这样来重温她们的英雄事迹是更能震撼人心的,在这我把我的感想用文字来刻画。

我们初次接触刘和珍时应该是我们的语文教材中的鲁迅笔下的《纪念刘和珍君》课文中,所以她的生平事迹在我们大脑中产生了烙印。在她的生平中,有这样的描述:刘和珍出生于贫民,自小养成吃苦耐劳,好学上进的品德。1918年秋以优异成绩考入南昌女子师范学校。时值五四运动前夕,她受到革命思潮影响,经常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认识到新的女性,肩负着改造旧中国、旧制度的责任,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实践之中。五四运动爆发以后,她不顾学校当局的阻挠,起而奔走呼号组织同学走上街头讲演,抵制日货,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可以看出一个豆蔻年华的女子身上的高贵品质,满怀着报国的远大志向,体现了一个知识青年风范。在“三一八惨案”中,鲁迅为悼念刘和珍及一同为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中,最为悲壮沉痛的呐喊:“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

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这是给死者安息最后的告白,给生者最深刻的觉醒,给我们接班人的忠言。历史已载入史册,我们不能左右,但能够不让它重演的斗志,有新一代接班人的标兵典范。

也许是馆内建了他被囚时简单的生活写照,小学就有老师戏剧性的故事讲解,对他的崇敬之情也由此更深。在囚牢里面,我们看到他一脸疲惫的表情人手持着笔在进行思索作业,囚牢环境的恶劣不在话下,还要时刻受着皮肉之苦,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塑象征着在敌对势力下不服输的英雄气概,一个永不被敌势力和困难险阻打倒的革命烈士的伟大形象,是对革命烈士的歌颂与讴歌,更主要的是对后人的思想警醒和品质塑造标兵典范作用。翻阅方志敏同志的遗著更是一中精神的提高,在《可爱的中国》文章中: 他这样描写自己的祖国:“这位母亲蛮可爱的。”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意趣的表达。这更是一个共产党人“积极的奋斗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死观。为了挚爱的祖国,方志敏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挚爱的祖国,方志敏甘愿过清贫、朴素、洁白的生活。 可以看出方志敏时代讲爱国是为了救国。时代赋予爱国主义与时俱进的历史内涵,在残酷的战争年代,支撑方志敏等革命先烈舍生忘死的精神力量就是爱党、爱国这个强大的信念。

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通过学习历史,感受历史,感受红色革命精神,后人要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观念,别在物质追求中丢失了民族心,感恩的心,对用鲜血染红的大地的烈士的崇敬之心„„无论我们身处哪个角落,都要有一颗民族的心,对自己国家的归属感,认同感,拥护感。排斥一切外来势力对国家稳定影响的思想煽动和挑拨,站在革命先辈的的先驱上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第7篇: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体会

精选范文: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体会(共2篇)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于1930年4月3日正式成立,随后的围攻老户庄、猛攻四甲镇、三打汤家苴、发动黄桥“八三暴动”、组织启东“八八暴动”„„在通海如泰地区风生水起!大小近百次的战斗,给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封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时光荏苒,转眼间就是80年了。何坤、李超时、薛衡竟„„他们的事迹催人泪下,他们的英名和日月同辉、与江海共存。英雄们在人民心中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而今,在唱响“腾江越海,登高致远”的精神提速奋进的形势下,我们从如何继承和弘扬红十四军革命精神,使之不朽呢?这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严峻课题。首先,人必须有理想,也就是人们所谓的“志当存高远”吧。对青少年而言,立高远的志向,这不仅仅关乎个人前途,而且是一个国家能否强盛的基础。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周恩

[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体会(共2篇)]篇一: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有感

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有感[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体会(共2篇)] 全体党员参观了长春市革命烈士纪念馆,缅怀先烈的事迹。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让我认识到先辈们敢于奋斗,甘于清平,为了劳苦大众,为祖国,为人民牺牲生命,在恐怖的环境中,宁死不屈,用自己的鲜血和年轻宝贵的生命捍卫了党的尊严,用顽强惊人的毅力同敌人座不懈的斗争,为党和人民奉献了自己最后的力量。他们对敌人充满了仇恨,但他们同样是血肉之躯,同样有人间柔情,对自己的妻子儿女,对自己的父母,对同胞,对祖国,他们同样有着常人那种深沉的爱,这种爱是伟大的,是基于爱国的基础之上的,是崇高的。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为理想而献身的崇高气节、伟大人格和坚韧精神,这正是我辈后人应扪心自省并付诸实际之急迫所在,也是我们此行的目的所在,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以实际行动来做表率。

总之,通过这次参观学习,对我的影响很大,使我受到了教育,我要以此为动力,加强学习,加倍工作,努力向上,以此来报答那些值得尊敬的革命烈士。我永远铭记,我们现在的优异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热血,用生命换来的,应该倍感珍惜,决不能因优越的生活条件而遗忘艰苦奋斗的精神,时刻紧记先辈们的辛劳,一定要认真学习现代科学,立志将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我们民族必将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

参观后内心深受触动,上了一堂形象生动的警示教育

课,在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案件中接受警示教育,让大家的心灵再次受到了震撼,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洗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今后要时刻绷紧反腐倡廉这根弦,筑牢反腐防线,一定要引以为戒,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一定要牢记血的教训,一定要以党的宗旨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警钟长鸣,永葆廉洁本色,做到勤政廉政履职。通过参观,我们更深切体会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必要性,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要求做为自己的工作实践准则,时刻跟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做谦虚朴实,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表率,在生活中,我的人生格言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快快乐乐生活。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真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让我们携手共进,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中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让廉政之风盛行,唯有这样,才能利己,利人,利国。

篇二: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有感

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有感

南昌,历史赋予了她一个神圣的称号—红色英雄城,即使不懂史的人身临在高耸屹立的八一纪念碑下和广场中央,都会被一股红色的革命气息熏染。在我来到南昌之前,南昌是我心目中很向往的革命圣地,因为史载着我们的和平是用鲜血换来的;现在我来到南昌两年了,最熟悉的还是八一广场,也算是我体验红色革命之地了,也许是高楼大厦的缘故,太多的革命区都不显眼,在今天出于学习的需要,我来到了革命烈士纪念馆,感触也颇深?? 有人说太多的现代元素的掺杂而在一定程度上对革命先辈的不尊,比如馆内安保需要摄像头布置的森严戒备的,馆内安装了做解说用的电视机??这些元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参观的教育效果。然而我们是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所植入的现代元素是在所难免的,那就要我们真正用心去领略那份红色的革命精神。

革命精神早已在心中涌起,在馆前,有历史的烙印历历在目:“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在人民革命运动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光荣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革命烈火们不朽的英名,将永远活在全国人民和全世界进步人类的心里,全省人民誓以坚强的决心,继承先烈们的遗志,发扬革命传统,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社会而奋斗,一九五四年七月二十二日江西省首届人民代表大会

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这是给死者安息最后的告白,给生者最深刻的觉醒,给我们接班人的忠言。历史已载入史册,我们不能左右,但能够不让它重演的斗志,有新一代接班人的标兵典范。

也许是馆内建了他被囚时简单的生活写照,小学就有老师戏剧性的故事讲解,对他的崇敬之情也由此更深。在囚牢里面,我们看到他一脸疲惫的表情人手持着笔在进行思索作业,囚牢环境的恶劣不在话下,还要时刻受着皮肉之苦,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塑象征着在敌对势力下不服输的英雄气概,一个永不被敌势力和困难险阻打倒的革命烈士的伟大形象,是对革命烈士的歌颂与讴歌,更主要的是对后人的思想警醒和品质塑造标兵典范作用。翻阅方志敏同志的遗著更是一中精神的提高,在《可爱的中国》文章中: 他这样描写自己的祖国:“这位母亲蛮可爱的。”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意趣的表达。这更是一个共产党人“积极的奋斗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死观。为了挚爱的祖国,方志敏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挚爱的祖国,方志敏甘愿过清贫、朴素、洁白的生活。可以看出方志敏时代讲爱国是为了救国。时代赋予爱国主义与时俱进的历史内涵,在残酷的战争年代,支撑方志敏等革命先烈舍生忘死的精神力量就是爱党、爱国这个强大的信念。

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通过学习历史,感受历史,感受红色革命精神,后人要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观念,别在物质追求中丢失了民族心,感恩的心,对用鲜血染红的大地的烈士的崇敬之心??无论我们身处哪个角落,都要有一颗民族的心,对自己国家的归属感,认同感,拥护感。排斥一切外来势力对国家稳定影响的思想煽动和挑拨,站在革命先辈的的先驱上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体会(共2篇)]

上一篇:公路工程质量评估报告下一篇:执法为民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