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适度原则管理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以南京图书馆为例,论述了公共图书馆业务外包的原则及管理模式,探讨公共图书馆物业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和可行性建设。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品牌适度原则管理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品牌适度原则管理论文 篇1:

“一臂之距”视角下的文创园区管理模式设计

“一臂之距”原则是西方国家文化管理领域应用较广的理论,对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下简称“文创园区”)管理具有一定的启示。本文为切实有效的提出应用“一臂之距”原则对文创园区进行管理的方法措施,首先从“一臂之距”的视角出发,对文创园区现行管理模式进行梳理,重点是对园区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运营模式等进行剖析。其次,把握“一臂之距”原则的“分权”理念,对园区管理模式进行了系统设计,构建了多主体合作管理模式,并设计了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

“一臂之距”原则运用于文创园区管理当中,最核心的思想是通过建立中介机构,与政府适度分权制衡的方式,由政府对园区进行间接性的管理。在一些西方国家的传播和运用中,“一臂之距”原则切实起到了改进园区管理服务水平、激发市场活力等重要作用。我国文创园区管理中引入“一臂之距”原则具有较强的必要性和契合度,但在我国文创园区的管理中不能原封不动的效仿和套用,还需要针对中国政治和经济体制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设计出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适用性强、有助于推动我国文创园区发展的园区管理模式。基于以上考虑,为能更清晰准确的对文创园区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尝试,本文首先对我国文创园区的现行管理模式进行分析,然后对“一臂之距”原则下的园区管理模式进行整体设计,探索借鉴“一臂之距”原则的分权思想,对参与园区管理的多个机构及其职能定位、人员组成进行设计,在明确园区管理机构设置的基础上,对日常管理的运行机制、配套制度等进行系统性的设计,建立科学高效的制度体系,真正形成一套逻辑严密、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园区管理新模式。

一、“一臂之距”原则的核心理念

从概念上来说,所谓“一臂之距”原则,就是政府采取间接管理的方式,通过中介机构去管理文化艺术机构或者艺术企业,这类中介机构可以向政府提供相关的意见或建议。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类中介机构还可以在政府的委托之下,对被资助文化项目进行财政拨款,并对政府拨款的使用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 。这类机构的性质就是非政府的文化组织,其主要是由非政府官员,尤其是各文化领域的专家组合而成,它具有“准自治”的性质。机构中的专家需要由政府来任命,在任职之后,专家才能具有较为独立的法律地位,同时这些机构也需要在政府资金支持下才可以稳定运行。 “一臂之距”原则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应用到文化领域,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也是分权,具体来说,就是政府对文化艺术组织的活动进行分权管理,其核心理念有以下两点:① 适度分权原则。实际上是下放权力,在文化管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政府从原先小范围管理渐渐的扩大管理范畴,只管文化不办文化的做法,实际上就是起到制定与监督政策的作用,在文化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调控效用,不会直接干预艺术团队与文化机构的行政事宜。② “专”“宽”兼备原则。所谓的专,实际上就是由专门的主管部门(中介机构)进行单独管理。所谓的“宽”,实际上就是与文化事务有关的内容都交给主管部门负责。

二、文创园区现行管理模式分析

目前全国各地文创园区层出不穷,真正靠自身特色吸引眼球的还相对较少,其中自身特色比较鲜明的主要有以下几个:①上海田子坊文创园。该园区是全国范围内发展建设较早的文创园区,主要带有上海本地的里弄文化气息,里弄自身的产权所有者在经营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根据政府制定的发展策略,园区融合了现代化的“小资”文化资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发展定位,主要以旅游业作为园区的核心产业 。②深圳华侨城文创园区。其产业优势较为明显,依托于华侨城集团进行经营管理,每年投入资金举办大量的文化艺术活动,着力发展“创意、艺术、设计”等核心产业。③杭州西溪文创园区。该园区的成功得益于生态与文化创意的结合,以其优美的环境来吸引文艺创作者和游客。同时园区管理部门还注重采取名人战略,多位文艺界的知名人士对园区做过宣传,为园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④武汉光谷文创园区。光谷文创园区主打科技品牌,强调文化创意与科技之间的融合。在经营模式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复制”,目前在政府与光谷集团的合作下,“武汉·中国光谷”已经在全国各地建设起了数十个“园外园” 。

我国各地文创园区的经营特点各不相同,但基本的管理模式具有相似之處,且在管理中均涉及到政府、园区管理机构、企业以及产权所有者等不同类型的管理主体。本文将以上背景作为引入“一臂之距”原则的基础,在文创园区管理的管理模式和配套制度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三、文创园区管理多主体合作模式设计

基于“一臂之距”视角下的文创园区管理模式设计,是指对“政府类”部门和“非政府类”部门等管理结构进行进一步梳理。当前在园区发展建设中存在着行政管理机构、企业参与主体、地产所有权主体等多项主体类型,从提升园区管理水平的角度出发,还需要引入行业组织、金融部门、公共服务部门等更多的主体参与到园区管理中。因此,为了便于各个主体之间关系的协调和力量的整合,形成统一综合的管理与发展思路,建议在园区管理中建立多主体合作模式,将其作为推动园区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1.多主体合作模式规划。要建立多主体合作模式,一方面要明确应该为哪些主体进行“分权”,使其参与到园区管理中来。目前,与园区发展建设和日常管理关系较为密切的有以下多种类型的主体:一是政府主体,在园区发展建设中长期发挥着主导性作用,目前承担着园区管理各方面的重要职能。多主体合作模式下政府主管部门虽然并不直接参与到园区的日常管理事务当中,但仍然负责园区总体规划编制、扶持政策制定、扶持资金划拨等方面的重要职能。二是准政府的园区管理主体,建议成立园区管理中心,全面负责园区建设、招商引资、行政审批、资金配置、公共服务、后勤保障等日常管理工作,可以说是与园区管理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类主体。三是企业主体,企业是构成文创园区的基本单位,每个企业发展的状况都与园区发展建设的整体水平直接相关。因此,在园区管理中也必须考虑将企业作为一类主体参与到多主体合作模式中来。但园区内的企业数量较多,不可能每个企业都直接参与园区管理,所以必须发挥行业组织或企业联合组织的作用,特别是由企业联合组织一定程度上参与到园区重大事项的决策中来。四是产权类主体,这类主体拥有园区内土地、房屋等不动产的所有权,直接关系到园区招商引资、规划建设、公共服务等具体问题,在园区管理中也应该具备相当分量的话语权。五是其他服务类主体,包括金融服务主体、民生服务主体等等,他们可能会参与到园区的投融资体系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部分管理事务中,虽然不需要全程参与园区管理,但是也应在多主体合作模式下为这类主体的参与预留出空间。综上所述,园区管理的多主体合作模式,由上述五类主体共同参与,在各司其职、共享权力的基础上形成合力。

文创园区管理多主体合作模式如下图所示:

基于水平分权的文创园区管理多主体合作模式

2.多主体之间的职责分配。

① 政府实行宏观指导。在园区的多主体管理模式架构中,政府应继续在宏观层面为园区的管理提供指导。政府在制定宏观的指导策略方面注重突出长远的经济效应。从社会角度出发,能够秉持可持续经济发展的目的,着手于文创园区发展,同时实现资源与建设的有机结合。通过政府的宏观参与,能够积极促进资源的集中开发,通过政府提供宏观的规划方案,由管理中心及基层组织逐步完善与核实,能够实现与投资企业及配置资源各方的有效协作,可以充分的调动上层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同时能够得到较多的上层政策的支持。

②准政府的园区管理中心的直接管理。直接负责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行政审批、资金配置等园区管理的具体事务。在实践中,园区管理中心需要注意避免政府干涉过高,影响园区的自主发展,园区的发展需要依靠自身逐渐形成自主发展规律,文创园区的健康发展更多的是依托管理中心的管理。同时尝试由管理中心在政府和园区企业等各主体间搭建桥梁,增加政府管理者与企业的对话,推动园区自发产生多维管理模式,既要促进行业自律组织的构建,又要重视市场的调节作用,加强与专业学术机构的合作,促使园区的管理模式朝着专业高效的方向发展。同时,注意促进产业结构的稳定合理发展,健全产业链条,增加园区人员福利,理顺园区各项补贴政策,推进园区综合多元的管理模式逐步实现。

3.企业联合组织参与管理。

① 企业联合组织参与管理,促进市场导向作用形成。多主体合作模式的实现,需要企业在政府提供宏观指导的基础上,建立企业联席会、商会等联合组织,注重形成企业组织的自发管理,从而形成基于企业发展的市场驱动模式。通过在基层组织中,允许企业组织参与管理,能够体现出管理模式的便捷与灵活性,且节省了人力资源及物力资源的投入,专业性强、效率高,具有较好的市场调节作用,同时还能够牵引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在企业组织通过形成联合管理组织参与园区管理的实践落实上,应当注重避免企业自发管理过度追求市场经济效益,从而忽略了创新及长远发展的问题。比如过度注重市场效益,忽略园区文化属性、创意属性的发展,容易与文化发展的核心理念产生冲突。因此,园区企业通过形成联合组织自发参与园区的内部管理,应当注重考量行业的整体发展方向,更多的配合政府的宏观指导策略,推动文创园区管理的良性运转。

② 促进以企业为中心的项目推动机制。加强以企业为核心的联合组织的构建,推动企业联合组织参与园区管理,能够促进园区各项文化创意项目的推动。对于文创园区来说,既属于文化创意行业、又属于高新技术行业的文化创意,更能够创造出高附加值产品,因此应将高新技术类的文化创意企业作为园区重点吸引和扶持的企业类型。通过以企业为核心的联合组织参与管理,园区能够实现以企业为核心的项目带动机制。

4.园区产权所有者自发管理。在园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招商引资及文创地产等政策的存在,使得一些园区部分项目中存在产权所有者主导管理的模式。因此,在園区基于“一臂之距”原则下进行管理模式改革的进程中,对于原有的以产权所有者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应当继续尊重产权所有者作为其中一类管理主体参与园区基层管理事务的基本权利,将其纳入多主体合作模式当中。允许产权所有者作为多主体合作模式中的一类参与管理,充分注重对产权所有者的尊重,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度自然的管理理念。这种管理方式以产权主体为中心,步步衔接,按需进行,具有较大的包容性。在产权所有者参与园区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与政府及其他主体加强配合,实现与整体发展的结合,注重长远经济效益,加强各项项目合作程度,促进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在产权所有者参与园区管理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园区对于企业吸纳与转移的发展需求,推动园区内的产权所有者继续向各大企业提供办公及发展空间。通过产权所有者直接进行园区空间的租售管理,能够实现操作方便、节省人力物力、效率高等方面的便利。同时,在产权所有者进行园区空间租售的自发管理中,应当注重政府及管理中心的指导及监督,避免产权所有者由于追求短期利益,而过度依赖地产开发,收租等方式进行盈利,削弱园区的文化创意元素。因此,园区产权所有者的自发管理,应当与园区企业联合组织的行业管理及项目管理充分结合,注重协调多主体的利益,在政府及管理中心的宏观指导下,进行对内部运行的详细规划,增加园区管理模式的人性化及可持续性。

5.其他服务类主体.的有效补充。比如金融服务主体、民生服务主体等相关主体,亦可能会参与到园区的部分管理事务中,多主体合作模式下,这类主体虽然不需要全程参与园区管理,但也是多主体共商共治提高服务水平的有效补充。

作者简介:张洁,女,汉族,山西运城人,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从事政府管理与公共政策、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等研究,现工作单位北京市朝阳区委组织部,中级政工师。

作者:张洁

品牌适度原则管理论文 篇2:

公共图书馆物业管理工作探究

摘要:以南京图书馆为例,论述了公共图书馆业务外包的原则及管理模式,探讨公共图书馆物业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和可行性建设。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物业管理;业务外包

1. 引言

公共图书馆的物业管理是一项基础性、全局性、保障性、服务性的工作,是公共图书馆各职能部门顺利开展工作的坚实保障,也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南京图书馆为例,南京图书馆是国家一级图书馆,江苏省省级公共图书馆。新馆于2007年实现全面开放,占地面积2.5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8万平方米,地下局部2层,地上9层。截至2017年底,藏书总量超过1200万册,位居全国第三,读者办证总量超过100万张,日均到馆读者达8000人次,每年举办各类报告、讲座、展览等超过千场。

传统的后勤物业管理模式弊端日益凸显,公共图书馆行政事业管理模式经过服务理念、体制机制、管理模式等全方位的改革,通过选聘优秀的物业公司并委托他们进行有效管理,向专业物业管理模式转变,逐步完成了社会化改革,这样既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也能简化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让“轻装上阵”的公共图书馆能更专注在图书馆自身业务领域深耕细作。

2. 公共图书馆物业管理的特点

公共图书馆是面向全体市民开放的综合性文化服务场所,具有开放性、公共性、严谨化和人文化等特点。图书馆物业除了具备普通物业管理的共性外,还需要保证服务的隐形化和无障碍化。

区别于高校图书馆的特定人群(学生、教职工),公共图书馆的读者面包含了社会上的所有人群。按年龄分,有老年、中青年、少儿,甚至是幼儿(南图专门设有0-3岁幼儿阅览室);按阅读类型分,有专家型、自修型、休闲娱乐型和特殊人群(视障、聋哑等);按阅读量分,有经验丰富的老读者,有初次入馆的新读者,也有随机性很强,目的性不强的观光型读者。

3. 公共图书馆业务外包的企业类型和原则

图书馆服务外包最显著的优点就是极大地降低了单位的用人规模和用人成本,包括用工风险,同时让单位能将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放在自身的发展和建设上去。但是服务企业行业内鱼龙混杂,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内员工的素质参差不齐,单位安全教育和监管不到位。从个体方面来说,长期从事同一个工作导致工作激情消退,长期从事同一岗位造成的麻痹大意等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服务工作的质量,甚至影响到整个单位的全盘工作。

所以,要达到最好的效果,这里就涉及到了两个问题,一是如何选择物业外包服务企业,二是如何对外包服务企业和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

3.1 公共图书馆选择外包服务企业的类型

(1)劳动服务型:保安安检、保洁卫生、绿植养护等;

(2)技术保障型:安防系统维保、中央空调维保、电梯维保、中心机房维保、职工食堂等;

(3)一般临时型:中央空调风管清洗、玻璃幕墙清洗、防疫、灭四害消杀等;

(4)商铺、门面房出租型。

外包的方式也有两种:单纯的人事外包和人事+业务一起外包。

3.2 公共图书馆业务外包的原则

(1)专业性原则

图书馆物业包含的很多业务项目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依靠本馆力量是难以完成的,或者是要付出很多人力物力财力才有可能做好。所以,选择的外包商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化资质,拥有适度甚至是超前的自动化、信息化基础设备和精湛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同业务项目外包也应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对其培训、奖惩、评估都依据专业性的特点来进行。

(2)协调性原则

每个单位都有每个单位的特点,每个行业也有每个行业的特殊要求,不能把名气、品牌当做唯一的考量标准。外包商承担了质量管理的大部分责任,物管部除了要加强对其监督与管理外,双方的沟通交流也是十分关键的。为此,和外包商要建立诚信、合作的伙伴关系,设立专门的联系渠道,加强协调沟通,以减少损失,避免风险。

(3)效益性原則

坚持效益性原则,即以最低的成本创造出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施物业外包对于本单位来说,应该要起到优化运行成本,提升服务水平,1+1大于2的作用,能够减少中间环节,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4. 公共图书馆对外包企业及人员的管理

以南京图书馆为例,由专门的馆领导分管,设立物业管理部门并配备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将图书馆自主管理与外包商专业化管理相结合,实行双轨并行的管理模式。

4.1 建立制度与工作规范

物管工作以制度保障为基础,以行业规范为指导。建立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安全保卫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然后用合同的形式确定下来,共同遵守,规范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这也是图书馆物业管理部后续监督和考核外协工作人员的依据;共同制定一个科学、严密的管理方案,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图书馆的业务发展及工作重点的需要,让外包商了解图书馆真正应该加强管理的地方,从而合理安排人力与物力资源。

4.2 图书馆对外协人员的要求

对物业管理行业而言,公共图书馆这类政府公用建筑属于特种物业,在具体管理操作上与物业管理行业的常规做法存在很多不同,除了具备物业公司培训的基本技能之外,还必须熟悉图书馆的各项基础业务,将其紧密结合融入到各项服务职能中去。尤其在文明服务方面,外包商所聘用的工作人员除了一些技术岗位外,大部分是劳务人员,对图书馆的专业常识了解不多。因此,图书馆要将培训外协人员作为外包管理中重要的工作之一,与外协单位密切配合,对外协人员进行本职工作规范和图书馆规章制度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图书馆的工作性质和任务、馆舍环境、部门设置、读者类型等,要将物业公司的服务理念深度融合到图书馆的立馆理念之中,才能在物业服务过程中定位自己,树立服务意识,处理好与读者的关系。

4.3 落实监管和考核制度

完善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水平。尤其是针对招标的外协企业和购买的外包服务规定精细化的服务管理标准,对其员工的素质、工作态度、语言表达、衣着穿戴等提出要求,还要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偏差,保证物业管理和图书馆业务的良性发展,确保标准化的服务落实到位。

在合同执行的各个阶段,图书馆应根据预定的目标对其业绩进行考核评估。首先是要求物业外包企业定期提交业务工作完成情况的自我评价报告,促使其自查自摆、完善服务。其次是图书馆建立外包考核评估制度,通过读者反馈意见和平时的监控管理,定期对外包企业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反馈意见,促使其提升工作水平。第三是图书馆建立绩效评估档案,汇总各阶段的评估鉴定材料,作为整个合同执行期的绩效考核以及是否续签劳务合同的依据。

5 对公共图书馆业务外包的思考

5.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

公共图书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要通过对重大传染性疾病或者疫情的分析判断,及时制定相关措施,调整外协人员配备,最大化地利用好外包服务资源进行有效应对和防控,确保公众健康安全。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南京图书馆將保洁耗材采购方式从外包公司自主采购变为本馆后勤部门采购,物管部核准后按需购买,配备了足够的体温检测仪、防护服、消杀用品等防疫物资,既保证南图有专用的防疫用品,避免外包公司保洁用品多单位混用,也确保了图书馆的资金使用合理。组建了防疫工作小组,联合单位所在街道,开展应急培训,增加了门卫和巡逻人员的配备,逐一检查所有进入单位的人员是否佩戴口罩,测量体温、查验健康码,如实登记到馆人员个人相关信息,对送达馆区的快递进行分类消杀等,累计测量登记进馆读者约200万人次。行动迅速、措施有力,精准有效地完成疫情防控工作,避免聚集性疫情的发生,给读者和馆员提供了安全的阅读和工作环境。

5.2 逐步建立信息化智慧平台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物业及安全管理平台、二维码设备巡视、电子自动巡视系统等已在物业管理中被广泛应用,因此,公共图书馆服务管理改革要不断推进智慧物管。信息技术可实现全方位管理,实时显示空间和用房信息、使用状态、设备设施运行和维护状态等。针对复杂的、数量较多的设备设施运行维护进行整合和规划,实现预防性维修及日常巡检流程的规范化管理,不再受限于人员短缺和专业技术能力的问题。

6. 结语

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尚处于发展阶段,公共图书馆乃至所有文博单位的部分业务外包服务还不够成熟,仍有很多上升空间。物管行业如何与公共图书馆事业相交融,如何制定物管人员行为规范、推动智慧化物管是所有图书馆人和物管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许鹏,张文勇,伍涛.公共图书馆后勤物业工作社会化管理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5(17):8-11.

[2]陈鸿铭.论图书馆后勤物业外包的管理原则与策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18):67-69.

[3]陈祥荣.论现代物业管理在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支撑与作用[J].中国商论,2020(12):109-110.DOI:10.19699/j.cnki.issn2096-0298.2020.12.109.

[4]张贝. 公共图书馆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思考——以贵州省图书馆为例[J]. 贵图学苑, 2020, (3):37-39.

[5]张志红. 论现代公共图书馆物业管理的地位和运作方式[J]. 现代物业·新建设,2014(2).

作者简介:朱舟(1995.05—),女,汉族,江苏南京人,学士,初级,研究方向:图书馆物业管理。

作者:朱舟

品牌适度原则管理论文 篇3:

企业财务管理的经营属性分析

摘要:财务管理包括计划与预算、决策与控制、分析与考核三个方面,对于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经营业务来说,与其经营的内容存在目的同一性、流程替代性、功能交融性和决策性质相同。文章分析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经营属性,包括词性探源、内容、内涵的联系与区别以及重视财务管理经营功能发掘、发挥要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企业财务;财务管理;经营属性分析

管理和经营,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词汇,常常在一起使用。在实践中,两个词汇包含的内容既有平行交融又有前后承接。财务管理,一般认为是管理范畴的行为,是经营的基础和前置流程,为经营提供支持和保障。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财务管理不同于企业里的其他管理,它不仅是经营的基础,而且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经营属性,本文旨在研究探索财务管理的经营属性,分析财务管理的经营内涵。

1 管理与经营内涵探源

平时我们常说经营管理,包含着经营与管理两项内容。经营管理是经营和管理两个近义词的联合结构,其间并无主次、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在一般语境中,经营和管理是融合同一和相互照应的关系。严谨究之,目的、对象、内涵的差异十分明显。经营的目的是效益、盈利,管理的目的是效率、规范;经营的对象是外部的人、事、物,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内部的人、事、物。为了研究财务管理的经营属性,有必要先探源管理和经营的内涵。

经营是传统的中华词汇,管理是近代的外来词。经营一词出现很早:《尚书·召诰》中有:“卜宅,厥既得卜,则经营。”指的是筹划营造。《诗经·大雅·灵台》中有:“经始灵台,经之营之。”指的是经度营造。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包含的是筹划营谋的意思。现在的“经营”侧重对于经济事务、经济事业或者经济对象的经管、办理、运营、操作。

管理一词约晚出现2000来年,目前可以查到的是明朝开始出现“管理”一词。刘兑 《娇红记》:“去年听除回来,为见姪儿申纯在家管理事务,十分停当。”后在《初刻拍案惊奇》、《再生缘》等书中有出现。意思包括料理、治理、过问、理会、管束等等。现在的“管理”一词是从日文引进的。日文的“管理”则是从西方管理科学中引进意译的,其对应的英文是administion或regulation。现在讲的“管理(manage)”就是制定、执行、检查和改进。广义的管理:应用科学的手段安排组织社会活动,使其有序进行。狭义的管理:为保证一个单位全部业务活动而实施的一系列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活动。管理的性质是:“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和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利,通过一系列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1.1 经营与管理相互交融密不可分

经营与管理,如同八卦图中的两条鱼,对应而生、共生共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一你,相互对立而又相互统一,相互映衬而又相互依赖。没有管理的经营是瞎撞瞎蒙,即使有效益也是误打误撞,赚到钱也不能高效地用于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没有经营的管理就背离了企业的基本轨迹,企业是为效益而存在,效益必须通过经营活动来实现。对于企业,轻视经营是不可取的,企业将会失去活力,进而失去生命。经营和管理等于一张纸的两个面,都不可以离开对方而存在。我们可以在任一面上书写美好的文字和画绝伦的图画,没有另一面的支撑是不能实现的。

1.2 经营和管理的工作重心不同

经营的工作重心是企业以外,从企业外部获取资

本﹑项目、资源进行运营,向社会获取利润;管理的工作重心在企业内部,强调对内部资源的整合、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和提高资源效率。简单地说:经营追求的是效益——要赚钱;管理追求的是效率——控制内部成本。经营是扩张性的,要积极进取,抓住机会,胆子要大;管理是收敛性的,要谨慎稳妥,要评估和控制风险。

1.3 经营是龙头,管理是基础,管理必须为经营服务

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首先关注经营,研究市场和客户,并为目标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然后基础管理必须跟上。只有管理跟上了,经营才可能继续往前进,经营前进后,又会对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企业发展的规律就是:经营?——管理——经营——管理交替前进,就像人的左脚与右脚。如果撇开管理光抓经营是行不通的,管理扯后腿,经营就前进不了。相反的,撇开经营,光抓管理,就会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1.4 对于企业中的具体部门或个人,经营与管理的确应当有所侧重,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

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如同机器中的各个组件,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不同的部门具有不同的侧重,有的侧重于经营,有的侧重于管理。特别是在组织的迅猛扩张期,经营与管理的分工尤为必要。

1.5 经营和管理都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科学

19世纪以前的管理是经验管理,泰罗试验以后进入科学管理时代,20世纪50年代人类开启了现代管理,信息技术将管理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管理理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营的发展一直沿着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两个轨道进行,对于形而下的实物经营,由初级的以物易物到18世纪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实现了由经验到科学的飞跃,到后来的绝对优势理论、相对优势理论、要素禀赋论、竞争优势,实物经营科学发展日趋成熟。到了21世纪,计算机和网络改变了人类社会的行为模式,形而下的经营科学与形而上的

经营科学走向融合,经营科学与管理科学也在走向融合。

第六,经营主要是指经济活动,遵循的是经济规律。平时有经营婚姻的说法是“经营”的引申运用。管理的对象宽泛,包括人和事、物等,遵循的是管理科学。管理科学研究的是对人的管理,因为世界上所有的事和物因为和人发生关系而有意义,故对事和物的管理也属于管理科学。

2 财务管理与企业经营的关系

对于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的经营性业务来说,财务管理和经营活动都属于战术范畴的内容,战略性一般指项目决策和投资决策等全局性内容。从整体上看,财务管理和经营活动都是偏于执行层面的行为,但是又内含有决策的诸多元素。

同属于战术范畴的财务管理与经营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财务管理是经营活动众多基础管理中的一种,与此相并列的有人力资源管理、生产作业管理、物流管理、物料管理等等。经营活动是运用前述管理效果的全局运营活动,是实现企业总目标的具体操作。财务管理是和经营目的直接相联系、相融合、相交集。同时又具有根源、内容和理念方面的不同。

2.1 二者产生的根源不同

经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萌芽于商品交易,形成于商品经济,成熟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年代,企业没有经营,整个国民经济由国家在经营,但企业有财务管理,当时的财务管理实际上就是财务制度的别称;市场经济初期的短缺经济时代,因产品供不应求和供求基本平衡,企业经营的重要性并不显著;唯有进入买方市场的真正市场经济时代,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发挥着更大的基础性作用,在日益激烈和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突现出了企业经营的作用,丰富和发展了企业经营的内涵和外延。此时的财务管理和原来的财务管理的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运用经济学规律、采用多种财务手段,科学地配置财务资本资源,汇通经营活动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和发展目标。

2.2 二者的基本内容不同

企业经营按照经营对象不同分为商品经营、资产经营、资本经营。商品经营,即组织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具体包括市场调研预测、产品开发设计、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生产等诸多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显然,生产经营的提法不恰当,生产是组织与管理问题,不是企业的一线,是企业商品经营的后方,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生产的质量受制于市场需求与营销并为市场营销服务,且生产并不是现代企业必须具备环节,可以对外进行招标、委托加工等。资产经营的对象是生产要素,既包括有形的生产要素即厂房、设备、原材料、能源、半成品、成品、资金、劳动力等,同时也包括无形的生产要素如专利、非专利技术、管理、商号、商标、商誉、品牌、土地使用权、销售渠道、商业秘密、各种专营许可证与国际认证标准、重要的人力资本、人际关系等。资产经营就是对这些有形和无形的生产要素在企业内外广泛开展合理的流动与优化组合,千方百计提高其利用效率和效益,以满足和促进企业商品经营的要求与发展。资本经营,其对象是产权,即对产权进行合理的流动与优化组合,具体包括参股、控股、合并、兼并、拍卖、股份制改造组合、股票上市、产权互换等行为和方式,从而能促进企业商品经营、资产经营更快、更大、更好地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人、资产、资本、利润等要素,运用成熟工具和手段、创新管理模式,按照企业目标,筹措资金、运用资金、管理资金、盘活资产、核算成本、预测利润、管控过程、反馈调整等一系列具体流程。

2.3 二者解决的问题不同

企业经营解决企业的方向、市场等问题。企业在市场上干什么、如何干、如何调整、如何发展等经营决策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经营决策涉及企业的宏观和全局问题,如果出错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衡量企业经营的指标是效益。经营属于开源,是挣钱,其目的是让企业的资本不断获得最大的增值机会。企业财务管理解决的是资金、资产提高资产利用效率的问题。衡量财务管理的指标是财、物的效率,资金周转次数(天数)、资产增值率、资产利润率。还有就是企业目标的财务设计和财务实施,包括资金筹措、筹措成本、资金运用、运用效率。增加资产利用率、加速资金周转、节约资金成本等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财务管理属于节流,是省钱,是企业的内部和局部问题,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2.4 二者的关键和反映的文化理念不同

企业经营的关键必须以企业客户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纲与导向,来练好市场功夫;经营理念文化,强调以满足顾客需求为核心,其重点为积极进行企业品牌建设,建立顾客对企业品牌的信任度及忠诚度,关怀、贴近、服务顾客,培养顾客群,市场策划与开拓,研发并营销适销对路的新产品,销售渠道与网络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公共关系与形象,通过资产经营与资本经营加速企业发展等。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和理念文化是,资产的活化,资产的增值,最低成本获得资金,最高收益使用资金。是对财与物的操作,可以淡化人文关怀。

3 财务管理的经营属性

企业经营与财务管理都是企业内部的行为分工,具有纵向承接的连接关系。从广义的角度看,作为社会科学的管理学包容了企业经营学,企业经营学则是到了市场经济阶段从企业管理学分立与分解出来的新学科。在目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必须认识到,搞好企业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市场是企业的领导,经营是企业的龙头,财务管理在内的所有管理是企业的基础,技术是企业的工具,必须以创新的观念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技术的全面创新,并以技术创新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以企业管理服务于企业经营,以企业管理创新服务于企业经营创新,从而促使企业达到既能满足客户需求又能取得合理利润,即获得企业资本的最大增值,实现为企业顾客、股东和员工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与价值的目的,使得企业得以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现代企业研究,每一个方面都进入到精细的层面,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特殊性得到重视和研究,财务管理在企业诸多管理中,是与经营交融最多、目标影响最直接的管理活动,关键在于它本身具有经营属性。

3.1 财务管理与经营的目的同一性

经营的目的是为企业赚取利润,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管理的目的也是提高企业利润率,为“股东赚取更多财富”。所不同的是经营整和的是所有资源和依仗的全部管理,包括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整合的是局部资源、依靠的部分管理。目的都是赚取利润。

经营和管理不但静态目的具有同一性,动态目的也具有同一性。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使得企业的经营者与所有者分离,资本理论就研究所有者权利保障和经营者职业目标,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的目标也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它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佳财务策略,在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的情况下,使股东的财富达到最大。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以及产权理论的发展,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地位得到了提高,仅仅关注股东单方面利益的股东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应当关注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并把他们的利益目标纳入其考虑范围。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弥补了股东财富最大化仅注重股东利益而忽略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不足,符合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和企业经营目标的变化发展内容基本一致,现代企业经营,强调包括国家、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职工和社会多方持续受益。

3.2 财务管理与经营的流程替代性

财务管理可以直接创造价值和产生利润,还可以反向操作。一般是财务管理提高资产和资金效率,增加经营利润。经营利用财务管理效果进行杠杆放大。财务管理还可以形成连环正反馈效果,让经营效果反作用于财务管理,让财务管理利用经营效果放大效益直接产生收益。比如财务管理设计合理且执行得当,资金成本或者筹资成本降低了500万元,这500万元就直接体现在经营成果里,无需再经过经营环节来实现变成利润,这种属性叫做经营流程替代性。反过来,财务方案设计得好,经营利润增加后,会带来股价的提升,针对资本价格提升设计好的财务方案,可以将利润放大N倍给企业股东带来收益。特别是对于轻资产一类的公司,这类公司虽然资产与营业收入的比重很低,但是具有成效显著的管理模式、社会资源获取和整合能力、产品与服务的品牌和营销能力、人力资源积累和优秀的企业文化。这些核心竞争力资源多数都不能进入会计报表。这为财务管理提供了巨大的创意空间,可以通过财务方案将潜在非报表资产价值化或者价格化,并为股东带来丰厚收益。2013年6月,广州要玩娱乐被大唐电信以16.99亿元收购,要玩娱乐成立于2009年,收购时账面净资产只有1.08亿元,增值率高达1472.26%。该公司优秀的财务方案功不可没。

3.3 财务管理与经营的功能交融性

财务管理的三个主要方面:计划与预算、决策与控制、分析与考核,同时也是经营的核心内容。实践这三个方面内容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前期工作、综合联动等等和经营功能的做法、流程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当一个企业或者是从事某项经营活动时,对市场的调查、收支的预测、效益的预算、风险分析、决策论证等等过程,很难清楚界定哪些属于财务管理,哪些属于经营决策;在实施环节,对内外资源的综合调度整合、对预算的控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分析调整、对整体绩效进行核算考核,不但难以分清财务管理与经营的界限,也很难分清财务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边界。财务管理在企业里,与经营活动形成相互交融的状态,互为支撑、互为因果、纵横交织、高度融合。

财务管理是企业整个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为企业稳健理财、促进生产和提高效益的艰巨任务,在企业管理中处于龙头地位。这个地位决定了财务管理处在了管理与经营的过渡地带,成了管理与经营的直接桥梁。管理功能通过财务管理的管道蝉变成了经营,经营在财务管理的管道里内化成了管理,财务管理的管道成了管理与经营的变换魔盒。

3.4 财务管理与经营的决策性质相同,一般的管理决策多为结构性决策,经营往往是非结构性决策

财务管理更多的是非结构性决策。在管理中,生产作业管理、物料管理等都是结构性的,包括会计核算,都是依据结构型模式。而经营决策主要是非结构性,所谓非结构性,是指预期结果与依据条件和执行内容之间没有结构逻辑关系,存在着性质变化的不确定性,而结构性决策预期结果与依据条件和执行内容之间存在着结构逻辑关系,只有量的不确定性,不会有性质的不确定性。很显然,财务决策和经营决策都属于非结构性决策。

以往,企业依赖独立的内部信息和对外部世界的简单直觉作为决策的依据,在这种条件下财务管理的特性或许相对独立一些。现在,由于网络和计算机在管理和经营中的广泛运用和深度介入,过去依据内部信息和对外部世界的简单直觉来决策方式被颠覆,更多的是依据模糊数据进行非结构性推演,而且其重要性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候。支持决策者分析决策并且能持续否定肯定的独特能力的后台,这是单纯的数据本身不能做到的。我们需要使数据视觉化并初步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和存在的缺口,这涉及到建立财务基础数据与企业决策基础依据的过渡连接端口,将大量模糊数据转换成清晰和可以判断的数据形式。

4 发挥企业财务管理经营性功能需要遵循的原则

企业的社会分工就是创造价值和赚取利润,经营是实现企业目标的直接手段。企业要做好经营,除了宏观决策的正确以外,基础执行层面的管理也非常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是经营的基础。

企业的管理方面很多,管理的对象、管理的性质、管理的层级和遵循的规则各不相同。财务管理是企业众多管理中比较特殊的,直接具有经营功能和经营属性。既然财务管理本身具有经营属性,不同组织在财务管理中的侧重和策略应该有所不同,作为政府或者社会公益组织的财务管理或许应该弱化财务管理的经营功能,强化财务管理的规范功能;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或者是有经营业务的事业单位,就要重视并强化财务管理的经营功能,但是不能弱化财务管理的规范功能。如何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既要发掘、发挥潜在的或者是直接的经营功能,又要保持和平衡财务管理的规范功能。具体到不同的企业,很难有个统一规定,但是有一些公共的实用原则:

4.1 适度性原则

财务方案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根据本企业的规模、业务特点、行业类型、阶段目标及人力资源结构等方面考虑,财务管理要体现企业特点,保证财务方案具有可行性、适用性、适度性。

4.2 科学性原则

财务管理须遵从管理客观规律,服从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违反了原则只会导致失败,所以财务管理必须遵从客观规律,才能将管理引向科学、理性、规范的轨道,实现财务管理对经营目标实现的有效性。

4.3 必要性原则

财务管理要从需要出发,必要的财务工具大胆采用,不必要的财务工具一个也不可要,否则会使财务管理变成教材框框。同时财务管理是具有高创新内涵管理,可以创新前所未有的模式,但一定要坚持必要性原则,防止为创新而创新。

4.4 合法性原则

财务管理的内容应与国家、政府相关的法律、法令、法规保持一定程度的一致性,绝不可以相违背。因法律是全社会范围内约束个人和团体行为的基本规范,是企业组织正常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和保证,制定财务方案时切不可忽视这方面,应予以重视。

4.5 合理性原则

财务管理要合理,一方面要体现财务方案的严谨、公正、高度的制约性、严肃性,同时要考虑人性的特点,避免不近情、不合理等情况出现。财务管理要与会计核算的刻板保持相对的间隔,要让执行者有足够的发挥空间,秉持以人为本。

4.6 完整性原则

财务管理要完整,内容要求全面、系统、配套。也就是说要考虑周密,不能疏忽大意,出现漏失或衔接不当,更不能有前后矛盾或相互重复、要求不一的情况。

4.7 先进性原则

财务管理的制定要从调查研究入手,要总结企业经验,同时还要汲取其他企业的先进经验,财务管理科学、手段、工具都在发展进步,要及时采用先进的成果,包括科学成果和实践成果。

参考文献

[1] 彭韶兵.财务风险机理与控制分析[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2] 罗爱彬.企业财务风险浅析[J].上海会计,1995,(7).

[3] 周俊婴,李媛.基于博弈视角的“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的探讨[J].财会通读·综合,2011,(2).

作者:罗天平 罗力 韩菲菲

上一篇:银行实结下一篇:会展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