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陶瓷造型艺术论文

2022-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日用陶瓷是陶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广泛使用。在生活中,日用陶瓷的造型艺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更愿意在使用日用陶瓷时拥有一种美的享受。日用陶瓷新的亮点在于对细节的处理上,能够使日用陶瓷设计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本文从创新设计的角度论述细节处理的积极意义。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日用陶瓷造型艺术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日用陶瓷造型艺术论文 篇1:

21世纪日用陶瓷设计发展与变化趋势探析

摘要 日用陶瓷有着实用与审美双重特性,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文化充满着变化与革新,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这就客观要求日用陶瓷的设计也要作相应的调整与变化,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日用陶瓷实用与审美的需求,“设计改变生活”,本文从分析21世纪人们对日用陶瓷的需求变化出发,进而剖析未来日用陶瓷设计发展与变化趋势,展望21世纪日用陶瓷设计的基本理念

关键词 日用陶瓷;设计;发展;变化;设计理念

日用陶瓷在当今社会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与人们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日用器具之一。日用陶瓷,顾名思义它的属性必然包括日用的实用特征和陶瓷的材质审美特征。日用陶瓷的设计也着重围绕以实用与审美为核心进行创新与变革。21世纪,人们对产品的需求更趋个性化、艺术化,因此,日用陶瓷在新时期将会在传统的基础上呈现新的变化与发展趋势。

1 日用陶瓷的设计原则

日用陶瓷相比其它陶瓷种类而言,与人的关系颇为密切,因此在其设计、生产流程中就更为关注与人的关联性。譬如,在设计陶瓷茶具过程中就对茶壶的壶嘴部分进行一种“防漏”设计,这就是通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经验,并在政造、加工事物过程中起到理论指导作用。一般来说,日用陶瓷设计的基本原则包含如下:

(1)科学合理原则

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统一,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承认设计是一门科学,才有探讨日用陶瓷设计的科学合理原则的可能。伟大的设计绝不是天马行空的,绝不是空中楼阁。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面对日用陶瓷设计问题,业界早已有一种强烈的信号——“科学艺术化.艺术科学化”,这是日用陶瓷设计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在以科技为主导的力量之下,设计将在科学与艺术高层次融合的轨道上稳步地前行。如陶瓷电热咖啡壶、电子声光酒具、陶瓷沸水杯、低速陶瓷研磨器咖啡壶的设计,科学与艺术最终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而不断创新和发展的。现代日用陶瓷设计,应充分运用层出不穷的新材料,研究、体现新材料特性,开发新产品。例如,近几年日用陶瓷设计,为了适应餐厅、宾馆、饭店机械洗涤、烘箱蒸烤的要求,采用耐碰撞、强度高、耐急冷性能好、无铅无镉的强化瓷、高温釉下强化瓷、骨灰瓷、炻器等新材质。为了适应家庭用瓷高档化的需要,运用透明度高、精细的鲁玉瓷、建玉瓷、象牙瓷进行日用陶瓷设计。21世纪的日用陶瓷设计是将产品的科技含量、材料属性、设计元素视作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径,并赋予其灵魂.使之成为有“生命”质感的新时期陶瓷产品。

(2)艺术审美原则

陶瓷,这种凝聚了人类文明与智慧的材料,本身就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座丰碑。尽管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将陶瓷划分为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建筑陶瓷、特种陶瓷等不同的类别,但陶瓷的基本属性是存在“血脉相连”的关系,谁也不能否认,日用陶瓷就不能进行艺术审美:艺术陶瓷就不能体现出实用功能。况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单纯的实用性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日用陶瓷的需求,如碗如果仅仅作为用餐工具之一,势必与不锈钢、塑料等材质制成的碗形成互相替代的关系,这与现代人们的消费习惯是不吻合的。人们注重的包括碗的造型设计、外观设计、制作工艺等方面,已经不再是单独的用具,还对其有艺术审美、品评的功能。特别是其它的日用陶瓷,人们对产品的艺术审美更为关注。

(3)时尚实用原则

设计是一项有“保质期”的活动,这个保质期就是人们在特定时期内认为是时尚的特征,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审美意识,美的形式是在不断变化的,具有时代性。唯物主义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每一代的美,都是而且也应是为那一代而存在。它毫不破坏和谐、毫不违反那一代的美的要求”。我们在开展设计活动中,指的就是时尚元素。

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了工业的发展,也为人们提供丰裕的物质条件创造了条件,现今的人们已经不再满足对产品实用性的需求了,还在极力地追求一些产品附加的审美特性。这从客观上迫切要求陶瓷从业者设计出具有时代审美特性的日用陶瓷新产品。众所周知,日用陶瓷画面装饰效果的审美性是消费者决定是否购买的第一要素;价格、造型是第二位或第三位要素。我国当前生产的日用陶瓷,造型大部分还是五、六十年代的“定型”产品,画面装饰也有很多是色彩单一的,几年甚至十几年一直生产使用的纹样,给人感觉陈旧、无吸引力。

现代日用陶瓷设计从内容到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因此,造型和装饰就不能一成不变。所谓时代审美性,就是现代日用陶瓷设计在符合人们对产品的物质功能要求的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精神面貌、满足人们审美情趣的要求,从而让人们获得视觉上的美感和精神上美的享受。

时尚实用原则的另一方面是体现实用性,这是时尚的落脚点,因为日用陶瓷一旦脱离实用这个原则,产品就大大失去了其原有的价值。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就有关于茶具的论述“底卷而浅”,是底稍外翻.这样容易端持,而“浅”则指盏的深度。唐代时饮末茶,连茶盏中的茶末、茶汤一块喝掉,底浅的茶盏就容易吸尽茶汤和茶末,这在当时就是充分考虑了时尚与使用进行有机结合的成功案例。

2 21世纪日用陶瓷设计的发展与变化趋势分析

在传统认知观念中,日用陶瓷主要包括陶瓷餐具、陶瓷茶具、陶瓷咖啡具等,就是融人人们日常生活中“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一部分而已。然而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已经催生了日用陶瓷发生新一轮的演进,在国外日用陶瓷产品已完全脱离“锅碗瓢盆”的概念,而是被当作一种附加值很高的艺术品来设计和经营。这种融人设计元素和艺术审美的日用陶瓷也将成为我国日用陶瓷设计发展与变化的主要趋势。

(1)造型的多元化

日用陶瓷给人的第一印象在其外观,而使用在其后。而其外观又是通过造型和装饰组成的。造型本身是产品视觉语言的媒介物,它以特有的语言形态传达出产品的精神内涵。造型的艺术表现力是人们获得认知和审美效应的依据。在现代设计观念的激励下,造型设计形式日趋丰富多元化,新的造型艺术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产品设计中来。特别是产品成型中需要实现一定的异形.异形是指通过手工而不是采用拉坯成型和机械压坯成型的形体。异形的造型设计是借助雕塑的形体创作语言。在使用功能制约下的造型设计方法,异形相对于同心圆的造型能产生新鲜感,对表现产品的个性和情感有着积极的意义。

现今的日用陶瓷市场上,一些设计新颖的产品比机械批量生产的日用陶瓷产品更具有附加值,更有升值空间,更受消费者欢迎。物以“稀”为贵、以“奇”为美,新奇的产品在消费者的视觉中往往最有冲击力。消费者对新品种、新造型、新材料等新的视觉形象自然产生一种新奇感,希望能亲自使用。即使价位高些,也愿意为新产品支付一些溢价。世贸组织的加入,国外好的产品涌入国内.冲击着人们的视线,融化着人们的审美习惯。

(2)装饰风格的多元化

21世纪的人们是一个更具个性、思维方式更开放的一代,日用陶瓷设计也应跟上这种思维步伐,迎合时代潮流。日用陶瓷产品的设计更趋成为一个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这种风格强调产品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反对简单化、模式化;讲求文脉,追求人情味:崇尚隐喻与象征手法:大胆运用装饰和色彩,提倡多样化和多元化。在造型设计的构图理论中吸收其它艺术或自然科学概念,如片断、反射、折射、裂变、变形等。这种后现代主义原来主要运用于建筑设计上,但综观现今的日用陶瓷设计,也用非传统的方法来运用传统,以不熟悉的方法来组合熟悉的东西,将产品设计成一定意义上的艺术品。

(3)产品的人文性

任何设计都是以人为中心的,并且成功的设计师能够让人有一种内心的赏心悦目和感受到这种设计会让内心变得舒适,未来的设计理念应包涵着“以人为本”的丰富哲理。上个世纪60年代末工业飞速发展,针对工业化生产中单纯功能主义所出现的弊端,设计领域更多地倡导设计人性化,“让设计更具有人文性”。

设计的人文性是艺术设计发展中所必然出现的一种设计思潮,是人类对人与物、人与自然关系思考的结果。设计的人文性不仅是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结合,还包括在设计中充分考量人类的生存环境、民族传统、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宗教文化等因素。日用陶瓷产品的设计既有工业设计的程式化,也有纯艺术形式的审美表现:既有产品自身特定的功能属性,也包括赋予其更多的精神内涵,它涵盖了功能性、经济性、审美性以及个性化设计、人文化设计、绿色设计等内容。设计的人文性在日用陶瓷设计中的运用,正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陶瓷产品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精美的日用陶瓷在现代生活中不仅仅是实用品,很大程度上已被作为艺术品来欣赏,给人以高雅、温馨及亲切感,体现个人、家庭、阶层乃至整个社会的品味与时尚。

设计改变生活,面对充满许多未知和期待的21世纪,日用陶瓷将与人们的生活走得更近,今天的好设计将成为明天看得见的竞争力。日用陶瓷的设计将围绕装饰的多样性、造型的多元化、产品的人文性进行新一轮的变化与发展。新的历史时期、新的设计理念融入到产品设计中,日用陶瓷将开启新的发展宏图。

作者:何科丁

日用陶瓷造型艺术论文 篇2:

浅谈日用陶瓷设计的点睛之笔

摘 要:日用陶瓷是陶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广泛使用。在生活中,日用陶瓷的造型艺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更愿意在使用日用陶瓷时拥有一种美的享受。日用陶瓷新的亮点在于对细节的处理上,能够使日用陶瓷设计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本文从创新设计的角度论述细节处理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日用陶瓷;设计;细节

1 引 言

陶瓷产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产品,它使用频率较高,同时具有特定的使用功能及相应的审美形式,其中日用陶瓷更是具有鲜明的形式特点和浓厚的艺术魅力。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情趣有了很大提高,喜欢新鲜事物,喜欢设计新颖和具有个性特点的产品,在日用瓷的选购上也是如此。而日用陶瓷产品的造型设计有其特定的使用人群和环境,在整体的造型功能设计上很难有突破性的创新。所以日用陶瓷要想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就要更注重小细节的处理,达到点睛之笔的效果。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为产品的细节研究和设计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如何让现有产品的造型更为优美、功能更加合理、操作更为舒适,这就需要在细节上下功夫。

2 日用陶瓷设计概述

日用陶瓷在我们的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追求批量化、标准的进程中,日用陶瓷设计在每一个阶段的发展中都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追求。从最初用以满足生活需要发展到后来对产品个性和情感的追求。对产品设计追求的角度不同,产品所表现出的形式也各不相同,但设计的目的始终是围绕使用的目的展开。日用陶瓷传统的设计观念,是适应当时手工时代的社会发展,以产定销。信息化革命把世界推进到一个新的设计时代,日用陶瓷设计产品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挑战。因此,日用陶瓷设计的传统观念必须进行更新,必须补充新的内容,才能建立一个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科学的、系统的设计思想和观念。日用陶瓷的创新设计就是要能动地突破使用功能的制约,改变固有观念,以全新的设计理念表现时代精神。

3日用陶瓷点睛之笔的意义

日用陶瓷由于其功能性的制约,在造型方面并不能进行随心所欲、天马行空的大范围改变,这就要求它在细节的设计上要有更多的斟酌和更好的把握。细节的处理和把握是日用陶瓷设计的点睛之笔。

首先,日用陶瓷产品的细节造型设计是满足功能需要的有效途径。把握好细节、妥善处理好细节,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日用陶瓷的功能效用。细节的精雕细琢与单纯简约的主体形成一种呼应、对比、协调的关系,强化功能需求。在更多情况下,人手与器血接触频繁的部分成为细节设计的主要部分,例如壶的把手、盖纽、壶口等部位。这些部位是与人进行信息交流的部位,也是设计者设计意图的主要部分,它的细节造型设计能使产品更符合人机,更易于使用。

其次,日用陶瓷细节处理对人视觉的作用是很显著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造型的性格,反映出物质材料的特点和工艺技术的方式,在设计过程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设计师通过精彩设计表现产品的个性语言,着力于对产品形式感的追求,标新立异,努力使产品的设计给人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

另外,细节造型还具有表达情感、确立产品风格、体现人文关怀、满足审美需求的功能。

4 日用陶瓷设计的点睛之笔

4.1日用陶瓷造型的特点

4.1.1 形式语言的辨析

陶瓷艺术形式主要是通过造型和装饰表现,并运用材料和技术实现的。其中,造型是首要的,是陶瓷器物存在的基本形式。陶瓷造型有着独立的视觉艺术语言,具有自成体系的造型方法和特殊的表现形式。它的形式语言不同于雕塑、绘画和图案,其造型的审美特征表现为对形态的直观感受,以及材料和技术准确而充分的发挥。结合装饰的加强和点缀,在视觉效果方面是一种多层面的直观领悟,既非完全有意识,也非纯粹无意识,而是多种视知觉感受在心理上的反映。在静态的造型中,领略形态的自身扩张与凝聚,在造型变化中展示体积与空间的韵律,这是一种生命力的表现。

陶瓷造型形式的相对抽象,不同于绘画和雕塑的纯粹抽象形式,它是具体的器物造型外延,仍不失结构特征,比较抽象地表现气势、精神、感受和意韵,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情趣。英国著名的艺术理论家赫伯特·里德曾经说:“陶器是一门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艺术。说它最简单,是因为它最基本;说它最复杂,是因为最抽象。在历史上,陶瓷是最早出现的一种艺术……”[1]。事实上,陶瓷艺术非常重要,它与文明的基本要求紧密相关;作为一种艺术媒介,陶瓷必然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的表现。

4.1.2造型形式的表现

日用陶瓷造型的形式美感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的,除去功能效用和材料技术的作用之外,造型自身的形式构成和细部处理是最根本的因素。

陶瓷造型的“抽象”形式是由器物存在的因果关系决定,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相互融合而形成,因而也是最恰当的形式。造型的功能效用强调基本结构的合理性,这是完全理性的思考,促使造型单纯化,表现潜在的数理特征,成为脱离自然形态的一种人为的形态。有功能效用为主导的结构形式实现,必然导致造型与自然形态的疏远。

具象形式的陶瓷造型在于模拟和象形,是从形态特征方面确定其归属性,实质还是一种表现,抽象形式的陶瓷造型不受具体物象的限制,从功能效用或纯粹形式规律出发,其本质是一种形式结构的创造。

日用陶瓷造型包含着感性美和理性美,无论实用的还是陈设的、具象的还是抽象的、传统的还是现代的造型,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着一种美感的一个方面。理性美常常是以造型形态的数理特征表现的;传统陶瓷和现代手工艺陶瓷,造型比较多地注意形体的韵味,在相对稳定的形式结构支撑下,强调内在的意蕴表达,追求人文精神的体现,明确地表现造型的感性美。

4.2日用陶瓷造型的构件处理

4.2.1 盖子与主体的结合

在种类繁多的陶瓷制品中,有一部分以盛装和贮存液体或固体为主要功能的器具。这一类陶瓷器具大都配有盖子,用以封盖口部,达到一定的使用目的。

盖子的产生和存在,主要是为了实际使用需求而设计的,它是从属于陶瓷造型主体的。为了加强实用性,更好地发挥器物的作用,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盖子,同时对于造型的形式美感也有一定的作用。

盖子造型的形式与结构的合理,不仅加强了日用陶瓷器具的实用性,而且出现了许多特定功能效用的造型,为生活提供了方便。有些盖子不仅起到封盖作用,还可以用来当做碗。

为了使盖子揭拿方便,有些盖子设置了盖钮。盖体下部伸长,形成了盖口,能够使盖子盖在器具上不易横向移动,更好地控制在口部,发挥封盖的作用。

盖子的形式与结构,在现代日用陶瓷设计中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出现了类似于反向形式的盖子。这种盖体周边直立,中间形成凹进的空间,没有盖钮,从外观看像是翻过来盖在口上似的,实际上这种盖子的盖口仍插入器具的口部,而在盖面上处理得像一直壁的深盘,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摞叠,这种盖子的形式和结构,用在咖啡具的壶和糖缸上,其内径正好与摞器具底足外径相一致,可以比较稳固地放置在一起,节省贮存空间(如图1)。

4.2.2 把手与提梁的设计

把手与造型主题的结合,还要做到适应主体的起伏转折变化。在单位量近似于球体的造型上,把手既可以装置在最凸起的体侧部位,也可以装置在肩部。把手装置在肩上的部位,整体效果比较活泼,而且便于端拿,把手与特殊形式的“盖钮”连接在一起,形成整体畅达的弧形线带(见图2)。

在形体起伏变化比较明显的造型上,多选择轮廓线向里收进的部分装置把手,能够比较自然地形成本部容手空间,把手不容易变形,而且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整体感(图3)。

图4为德鲁普茶具,这套茶具的设计师路易吉·克拉尼从把手与壶体着手,把手与壶体结合为一个整体,采用镂空做出把手,而把手与壶体紧密结合,采取在壶体中削挖出把手的方法,形成浑然一体的造型效果;而盖子也采用小孔提捏式,使得盖与壶身一体化而不会形成突兀的感觉。

4.2.3 流与嘴的形式结构

从造型形式上看,壶嘴是有一定长度、粗细和曲直变化的管状构件。容器中的液体顺着管状的嘴向外倾注,在流量和流向方面,都能得到比较好的控制。

嘴的装置部位都是在造型的肩部或腹部,嘴的“中轴”线与造型主题的中轴线形成一定的夹角。嘴与造型主体的连接有几种类型:一种是有明确的分界线,构件与主体各自保持着自己的形态特征,二者是靠形体性质类同表现寻求联系,结合在一起的;另一种是嘴与造型主体没有明确的分界线,表面衔接流畅,从构件过渡到主体,不出现转折线,这种嘴是和造型主体连在一起成形的,嘴与主题之间没有筛隔部分;还有一种是上面所说的两种方式的结合,利用嘴和造型主体的转折线,从立面上把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与主(下接第50页)体的关系是形体过渡,嘴与体连成一气,另一部分是形体交接,相结合的部位有明确的转折线。

图5所示的这几套茶具,都以壶嘴的特点来点缀壶身,采用漂亮的曲线变化,来显示整个动感,彰显活力,使得整套设计都充满了灵动的气息。

5 结 语

日用陶瓷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且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对日用陶瓷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陶瓷工作者们要站在全新的角度审视设计创新的意义,敢于向传统的设计观念挑战,努力寻求新的发现,在小的构件上做足文章,用新的设计理念和创造思维给使用者带来更多的惊喜。

参考文献

[1]杨永善. 陶瓷造型艺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99.

[2]刘宏伟.现代陶瓷器皿造型与陶艺[M].辽宁美术出版社,1999:88.

[3]李雨苍.日用陶瓷造型设计[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63.

作者:赵浩政

日用陶瓷造型艺术论文 篇3:

漫谈日用瓷艺术化将演变为时代主流

摘要:日用瓷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基本的视觉因素,人们对物体的最初感受是实用而后就是美观。陶瓷材质多种多样,陶瓷装饰也极为丰富,在不同时期迎合着人们的爱好和审美,本文试从日用瓷的现状、日用瓷艺术化的历史发展过程、现代日用陶瓷的实用性与审美需求及其顺应时代要求这三个方面,阐述艺术化日用瓷将演变为时代主流的个人观点。

关键词:日用陶瓷艺术化

引言

“艺术装饰,是人类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随着时代的变迁,对各种装饰手法认知的不断深化,日用陶瓷艺术性已被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们对装饰手法的研究也已从单纯的添加式美化加工转变为从装饰与被装饰物整体共生美学的角度进行探讨。

现代日用陶瓷由于工业化生产流水线化,产品数量超过社会需求,产品的选择性与产品的淘汰性增大,人们对日用陶瓷艺术化的要求与曰俱增,产品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与挑战。因此,日用陶瓷传统“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观念,应当进行更新,补充新的内容,建立一个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科学的、系统的艺术理念来协调现代日用陶瓷。

一、日用陶瓷艺术化的历史发展过程

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审美意识,美的形式是在不断变化的,具有时代的印迹。日用陶瓷从内容到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陶瓷是以各种立体形象存在于生活之中的,它既渊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同时,器物造型的艺术形象又是各种客观世界美的形式和美的规律在器物造型上的反映。因此,一件好的陶瓷器物造型应是实用功能与视觉美感的统一体。

原始陶器的发明和创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人类开始制造陶器。我们的祖先远在七、八千年前就会摹拟自然界中的某些植物或动物的形体,如葫芦、竹节、荷叶,各种动物形乃至人形等,或取全体或取其中的一部分,设计制作出各类完整、实用的碗、钵、盆、罐、壶、瓶等,

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工艺美术园地出现了青铜器、玉器、漆器等。特别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此时的陶瓷造型与纹饰,吸收了青铜艺术的养料,制作了许多如角、爵等日用陶瓷品。为奴隶主使用的白陶上,更是照搬了许多青铜纹样如饕餮纹、夔纹、云雷纹等。

陶瓷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直到今天,日用陶瓷的整体美感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发展,在丰富多彩的日用陶瓷中,还有许多从国外艺术中吸收养料而设计的新品种。例如,唐代著名的凤首龙柄壶,就是吸收了古波斯隆珊朝同类金银器的外形,并揉合我国传统的龙凤而设计创作的。明代永乐、宣德时景德镇陶瓷造型中出现的天球瓶、如意耳葫芦扁瓶、执壶、花浇、鱼篓尊、折沿盆、盘座、直流壶、八角烛台等,也是吸收了西亚穆斯林国家的金、银器,铜器的艺术美而设计的。

历史的情况如此,现代也不例外。在我国各产瓷区,许多陶瓷艺术设计工作者,很注意吸收其他艺术的养料或借鉴相关部分,为我所用,景德镇市的潜陶斋张中闻老师就是其中一例。张老师是一位艺术大师,他对我国古代的造型艺术作过认真分析和研究,并充分利用景德镇当地的高岭土和工艺条件,在继承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对瓷画作品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在设计创作过程中,他注重广泛吸收与借鉴相关艺术的有用部分,并把它们直接或间接地运用到造型设计中,从而创作出了一件又一件精美之作。

二、现代日用陶瓷的实用性与审美需求

由于艺术载体的不同,使用的工具不同,技巧和表现风格、形式的差异, 构成了种类繁多,异彩纷呈的日用陶瓷门类,它们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不断地被更新、被完善, 以满足人们多种多样的审美需要, 同时又遵循着艺术发展的共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在日用陶瓷的设计中,首先要明确是干什么用的, 怎样使用,给什么人用,要与使用对象,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使用要求和习惯爱好联系起来,创造人们需要的物质产品。在具备合理的有意义的生活使用上的功能的同时,要明确我们的设计是直接作用于环境,或者说直接作用于在此环境中的人。如水壶的设计,一般是壶嘴比壶口低一点,过低了装不满水;过高了,倒水时需要将水壶倾斜很大角度才能使壶嘴处的水面跟壶内的水面相平,进而将水倒出,很不方便。除此之外,还应充分运用层出不穷的新材料,研究、体现新材料特性,开发新产品。例如,近几年, 日用陶瓷设计,为了适应餐厅、宾馆、饭店机械洗涤、烘箱蒸烤的要求,采用耐碰撞、强度高、耐急冷性能好、无铅无镉的强化瓷、高温釉下强化瓷、骨灰瓷、炻器等新材质。为了适应家庭用瓷高档化的需要,运用透明度高、精细的鲁玉瓷、建玉瓷、象牙瓷进行日用陶瓷设计。

日用陶瓷应当将科学技术、材料这些无“生命”的物质赋于灵魂,使之成为有“生命”的物质。

人们希望日用陶瓷产品艺术化,这也正是人们形成审美观念的基础。 日用陶瓷设计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所设计的产品与人之间关系规律的准确性。因此,在设计时就必须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合理地将人体工程学应用于设计中,使产品的功能设计与形态设计趋向更加合理。

马克思说:“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只有在新的设计思想指导下,才能创造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日用陶瓷产品。

日用陶瓷在符合人们对产品的物质功能要求的同时,要能反映时代精神面貌、满足人们审美情趣的要求,从而让人们获得视觉上的美感和精神上美的享受。

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与要求;当今人们已不再满足物质文明的享受,更多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迫切要求设计家设计出具有时代审美意识的日用陶瓷新产品,审美设计又叫精神设计。精神设计被看作是销售中最有效的因素。美国一家庭用品杂志、 曾对500名妇女调查表明: 日用陶瓷花面装饰效果的审美性是决定是否购买的第一位要素,价格、造型是第二位或第三位要素。我国当前生产的日用陶瓷,造型大部分还是停留在五、六十年代的“定型”产品,花面装饰也有很多是色彩单一的、几年甚至十几年一直生产使用的纹样。给人感觉陈旧、无吸引力。

日本的日用陶瓷设计,每3年更新一次造型,每一年半更新300个花面,每半年淘汰100-150个花面,每个花面有七种色调,符合时代审美趣味的新产品不断问世。所以说,日本的日用陶瓷产品是以新颖占领国际市场,售价高、销售量大。

日用陶瓷应该立足科学技术,在艺术形式上大做文章。只有具备独创性的设计才有生命力,才能创造高附加价值,才能带来产品的繁荣与多样化,从而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人民群众的多层次审美追求。我国日用陶瓷设计,缺乏独创性,停留在仿制和来样加工的水平上,导致产品造型设计雷同,花色品种单调,一个造型就一种装饰,无法满足国际、国内市场消费者多样化的生活要求,必将逐渐失去销售市场。

日用陶瓷应当依靠形体构造、材质肌理、装饰纹样、装饰色彩、装饰方法、以及造型部位与部位之间、不同品种之间组合后的协调、节奏、韵律等因素,唤起人们在形象思维中建造新的审美世界来体现。并且针对不同的国家、 民族,不同的生产水平、生活方式,不同的习惯、爱好、禁忌,对产品的造型、纹样、色彩、配套结构有不同的理解和要求。所以, 必须尽可能的深入、准确地进行社会调查、市场预测,正确把握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

结语

数量之最,并不等于质量之最,更不等于经济效益之最。设计具有时代感的创新产品,可以成功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同样材料制成的陶瓷餐具,无疑是优秀的新设计卖价高,名人设计的更高。

对日用瓷装饰设计及应用,要求有规格严整的造型,合理方便的功能,洁净光滑的釉面, 同时适宜完整的配套,美观诱人的装饰也显得十分重要。总之,在日用瓷装饰设计中,要把握好产品的档次及销售对象来进行色彩设计,适应不同年龄结构,不同民族消费者的需要及爱好, 设计出适合市场需要的日用陶瓷。参考文献:[1]漆德三,陶瓷纵横[M],轻工业出版社版,1990[2]杨永善,说陶论艺[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1[3]冯先铭,中国陶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4]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5]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中国的瓷器[M],轻工业出版社,1983.7

作者:张中君 李萍

上一篇:大学生教育见结下一篇:项目投资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