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新思维课堂管理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当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各国教育界所重视,而高校第二课堂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继续和延伸,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如何在实践中指导和引导高校第二课堂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其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创新思维课堂管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创新思维课堂管理论文 篇1:

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思考

【摘 要】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忽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不高,笔者根据自己教育教学实践及研究成果,从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巧妙设疑激发学习兴趣、注重联想和想象诱发学生创新思维四个方面,阐述了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关键词】学生 创新思维 培养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只有巧妙地实施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才能发挥巨大的教学效益。亚里士多德说过:“创新精神源于学生兴趣之上的奇思妙想,甚至异想天开。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1.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谐教学环境的创设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多数教师已经接受了师生平等这一理念,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高高在上,容不得学生有不同观点和看法,不利于开发学生智力。 和谐的学习环境是诱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如果学生在紧张的氛围中学习,就会限制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新时期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改变过去课堂教学中的“家长式”作风,坚决实行民主、平等的教学管理。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中,学生才敢想敢说、善想善说,这样他们对知识的获取将是积极主动的,学生不但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而且能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再加上教师的鼓励和支持,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就会不断闪现。例如,在学习“维护消费者权益”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假农药给农民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见到、听到的有关损害消费者权益方面的人和事,营造出适宜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 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根据所学知道大胆地想,大胆地说,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实例的判断,增强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效果良好。

2.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满足学生“学会”,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参与式教学是一种适合创新教育的先进教学模式,主要内容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如学习诉讼程序时,可提出“摸拟法庭”,让学生参与诉讼程序的全过程,在参与中掌握所学知识;通过答辩,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又如,学习“环境污染”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对环境污染的观察,分别给同学们讲述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也可以带领学生对环境污染比较突出的地点实际考察,进一步总结出:防止环境污染,全社会要关注,要从自己做起等问题。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课绝对不能上成教师单纯演讲、学生被动接受的古板课,教师要尽最大可能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新知,在体验中增长知识,在实践中提高能力,这才是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课。

3.巧妙设疑激发学习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巧妙设疑,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主动地探究和发现问题,正如古人所说:“于不疑处设疑,方是进矣”。

具体做法是在学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在我国已被消灭,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这一内容时,可以这样设问:这句话是否矛盾?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剥削阶级的影响和腐朽思想的遗毒是否存在?并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回答问题,回答的内容将是十分丰富的,这样做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在学习“消费者权益”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如此设疑: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现在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我国现阶段假冒伪劣商品在市场中占大多数还是一少部分?通过学生思考和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我国正在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假冒伪劣商品不可避免,但主流是好的,正规产品在市场中占绝大多数,希望同学们放心地去消费,但当你的权益受到侵害时,要依法维护。

教师还可以设问:“假如你是农民,因到本县的农资公司买到了假化肥,致使10亩西瓜绝收,直接经济损失达8万元,找到农资公司,答复是假化肥不是本公司制造,所以不承担责任。找到化肥厂,化肥厂答复请找农资公司索赔吧。你么办?”先让学生开展讨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几种途径和办法,依照法律进行维权,一个巧妙的设疑,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了所学内容。

4.注重联想和想象诱发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和分析,产生联想、想象,扩展视野,多角度地去看问题和思考问题,从而产生新的看法和思想,这是教学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要竭力鼓励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积极开展创新思维活动,通过奇思妙想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更加热爱知识,热爱学习,为他们的成材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学习“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论题:“是登山还是征服?”,然后出示材料:2003年5月21日中国和韩国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中央电视台直播了这次活动。有一位昆明观众打电话说:“云南有一座山至今还没有被人类征服,希望登山队去征服这座山。”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刘健宏马上说:“不是征服,我们不能用征服这个词。”站在6000多米高处的本次登山活动总队长王勇峰说:“不是征服,而是与山和平共处。”让学生根据上述材料展开自己的想象,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上述活动,诱发他们积极思考,在思考中学,在思考中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政治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去竞争、去锻炼、去体验、去创造、去设计未来,去做他们想做而且应该做的事。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真正成为创新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教师培训教材·课堂管理技巧[Z].

作者:柳茂林

学生创新思维课堂管理论文 篇2:

高校第二课堂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摘 要】当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各国教育界所重视,而高校第二课堂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继续和延伸,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如何在实践中指导和引导高校第二课堂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其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校 第二课堂 创新能力

近二三十年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各国教育界所重视,各国教育界都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进行教育改革。而高校第二课堂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继续和延伸,具有学习自主性、跨专业学科、快捷的信息传播、理论实际紧密衔接等特点,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第二课堂是建立在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之间的、在时间与空间上更加开阔的可以承载更为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教育阵地和渠道,具有开放性、多样性、灵活性、实践性、互动性、创造性等特点,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与第一课堂教学相比,第二课堂有着自身的优势。因此,本文就如何在实践中指导和引导高校第二课堂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其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一、新时期高校第二课堂改革的必要性

“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地,肩负着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使命。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突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对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重要作用的最好诠释。

新时期高校第二课堂呈现出可喜变化:学生参与面广、凝聚力强,学科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也日趋完善。但从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角度来看,我们发现高校第二课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指导思想不明确、管理机制不健全、创新知识有待充实、创新模式不完善、创新能力较匮乏、创新人格尚未形成、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提升。综上所述,传统的高校第二课堂的运行模式已无法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本课题将依据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新任务和要求提出其改革探索的模式

二、高校第二课堂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部分高校尝试并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将第二课堂活动作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在推进第二课堂教学工作中,部分高校制定了适合学校层次和学生特点的培养方案,一些高校还推行第二课堂学分制,并积极探索和实验,致力于使现行的学分制管理办法更加科学、合理,体系更加健全、完善。但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第二课堂教育工作中,仍存在着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

1. 对第二课堂育人功能的认识不足,缺乏统一的规划

大部分高校依然认为,第二课堂仅仅是第一课堂的一种补充和拓展,主要目的是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营造欢快的校园气氛,所以部分教师及部分学校领导都不够关心第二课堂的发展,认为搞好第一课堂教学是主要任务。

2. 高校对第二课堂重视度不够,产生边缘化现状

对第二课堂教育教学工作的作用认识不足,导致很多高校在校园规划、教学设施配备等硬件建设的安排使用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第一课堂的教学需要,在学校的政策制定、经费投入、人员配备以及设施完善等方面,第二课堂都处于边缘化的现状。

3. 第二课堂学分分配不均衡,计算方式不够科学

虽然,第二课堂学分制已在各大高校广泛展开,但高校一贯将学分分配重心放在第一课堂教学上,忽视甚至无视第二课堂学分的分配,并且学分的申请、计算、审核以及学分的评判等工作缺乏统一、科学的计算和评价方式,导致学生在参与第二课堂的活动时存在精力不能完全投入,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逐渐丧失参与其中的需求和动力。

4. 第二课堂管理规范较为欠缺,缺乏良性运行机制

大多数高校的第二课堂活动随意性很大,管理欠规范,没有科学的运行机制。在高校教育、教学整体的运行中,缺乏明确且规范的第二课堂教学目标和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育教学计划,缺乏具有约束力的考核体系,导致教师和学生对第二课堂认识的盲目和行动的无序。因此,研究、探索和构建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能够将第一、二课堂有机结合的,规范化框架和第二课堂的良性运行机制,就成为摆在大学教育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

三、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建设运行模式的探索

本文从思维创新、方法创新、组织创新、活动创新等四个方面对大学生创新能力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并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创新能力变化规律和创新人才结构的研究,创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结合高校第二课堂发展现状,建立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建设运行模式,对高校第二课堂进行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1. 统一思想认识

首先必须树立新的观念,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加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办学特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好舆论宣传引导工作,确保措施真正落到实处,是做好教育工作和其他工作的优良传统。做好教师、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学生的思想发动工作,使他们认识到高校的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活动相互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把第二课堂上升到人才培养重要环节的高度上。

2. 健全管理机制

高等学校要从第二课堂的运行管理机制、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为第二课堂保驾护航,使第二课堂有章可循,从无序变为有序,为第二课堂教育活动提供指引;师资保证是发挥第二课堂作用的智力保证。师资能否保证是关系到第二课堂教育能否顺利开展下去的重要因素;在制定第二课堂活动激励机制的时候,树立新的激励观念。在精神鼓励的同时,加大物质奖励的力度,充分调动了全校师生的积极性,使其在认识到第二课堂重要性的基础上,又能积极参与到第二课堂教育活动中来,改变目前第二课堂的自发状态,真正做到两个课堂的相互补充、互相促进。

3. 改进第二课堂教育内容形式

(1)以开展科技活动为载体,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具有科技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其任务是探索未知,其最为突出的特征是“创新”。它是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的主阵地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形载体。

(2)以开展艺术体育活动为载体,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大学生课外艺术体育活动丰富多彩,通常有文艺汇演、演唱会、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展等艺术欣赏类活动和歌手大赛、舞蹈大赛等艺术比赛类活动,以及各类体育比赛、体育项目考级、体育俱乐部等形式。它们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兴趣,不断提高记忆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大脑的开发与利用,增强创新思维的训练,培养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

(3)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是创新的源泉,高校要不断创新实践内容和形式,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坚持有组织和自发的、集中的和分散的、点上的和面上的并存的实践形式,要努力建立校外社会实践基地,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新载体。

4. 建立大学生创新能力课外培养载体的保障体系

首先,充分做好大学生第二课堂创新能力培养载体的发展规划、制度建设、资金筹集、工作协调等。其次,建立起经费投入与硬件环境建设的物质保障机制,确保活动经费投入和图书资料、文体活动场所,特别是创新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硬件设施建设到位。最后,还要建立起吸引大学生及指导教师积极参与的激励机制和第二课堂活动质量的考评机制,注重对在第二课堂创新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指导教师和优秀组织者给予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奖励。

四、结语

本文在研究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的基础上,认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高校第二课堂为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平台,作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与延伸。通过对高校第二课堂运行模式的构建,在实现管理规范化、运作组织化的基础上,建立科学规范的高校第二课堂运行模式,使其成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主力军,发挥其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史璇 董桂刚

学生创新思维课堂管理论文 篇3:

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新探

与传统教材相比,新的课改实验教材综合性增强了,实践、操作性的内容增多了,更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应用新教材,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成为关键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所改进,充分考虑学生的好奇心和荣誉感,鼓励学生多讨论多参与,让学生有机会讲述自己的见解,教师有“度”的进行课堂管理。新的教育理念把教师由过去单一的指导者变成了学习者、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打好学习基础的同时,又培养了自身的能力,发展了自身的特长。基于这种情况,我采取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赏识学生,激发学生的内动力

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人生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

在我的教学生活中,有一次经历让我终生难忘。一个学生章节测试得了68分,其他同学有好几个得满分120分,他就一直觉得很不好受。根据我平时的观察,该学生确实很聪明,只是基础差了一点,这一次综合考试考差一点也是正常的,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在放学后找到我,哭着要求我批评他,说他辜负老师。我心灵受到大的冲击,我没有想到他会有这么强的上进心,我没有批评他,相反就他的卷子找到不足的地方,鼓励他以后的学习中要仔细、严谨、好钻研,让他从中找到信心。从此,他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

二、兴趣激励,使学生学好数学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首先教师要改变观念,研究教材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结合学校特点,发挥优势,数学科课堂教学模式还要更加深入地探索、研究,逐步形成自我教学特色。

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知识发生兴趣时,就会调动自己的一切潜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感到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对此,我采取了这样几点做法:

1.从现实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和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简化复杂问题

九年级下册“三视图”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有些比较复杂的立体图形很不好想象,我就在课前有萝卜、地瓜刻出模型来,让学生面对实物来解决问题,进而来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从而将问题简单化。

2.用生动有趣的图案和实物来代替抽象的理论知识,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对于数学的推理计算,学生更容易对直观有趣的图案和实物产生兴趣。在讲解第一章“生活中的图形”时,我将大量有趣的图画、实物带入教室,让学生感悟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几何图形,数学就存在于生活之中,学习数学能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供很大的帮助,从而调动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3.用精彩的问题设置吸引学生

“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讲解“日历中的方程”一节时,我让学生随便圈出某月日历上一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数,将这三个数的和告诉我,我就能猜出这三个数是多少。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调动了起来,学生迫切地想知道我是如何猜出这三个数的,学习热情高涨。这时,我告诉学生,我们只需要列一个简单的方程即可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然对列方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情愉快地接受了新知识,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4.用数学实验和游戏吸引学生

在新的实验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实验和游戏,我对这些资源进行了充分的利用。这些实验和游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从中发现数学的一些内在规律并能熟练加以运用,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寓教于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概率的有关知识时,教材中设置了摸球游戏,让学生通过摸球游戏感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但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实验次数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我在课后又组织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对概率有了较为清晰的初步认识,并对进一步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将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不费吹灰之力就解决得很到位。

5.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事例吸引学生

在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个笑话、一句生动的话、一个有趣的事例能给人以美的遐想,更重要的是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克服困难,奋发进取的信心。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我越来越感觉到:转变评价观念就是要清楚评价的最终目的,它不在于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给学生贴上标签,而是教师真心、真诚地赏识学生,理解、钻研教材,采用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及时表扬和鼓励,珍视学生取得的每一分努力,欣赏学生的每一个创造,肯定学生的每一分努力,通过评价和鼓励,使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和指引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同时还要不断地改变自己,充实自身的教师素养,才能更好地参与到课改实验中去,培养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作者单位:辽宁海城市西柳镇西柳中学

作者:黄晓丽

上一篇:幼师教育创新思维开发论文下一篇:中学总务科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