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六单元教案

2022-09-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第六单元教案》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1篇:六年级第六单元教案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要素解读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要素为: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何理解这一语文要素?对小学生而言,学习这个语文要素有什么作用?如何据此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本文就此试作简单分析。单元语文要素概念分析。

一、单元语文要素概念分析

“思维过程”是小学语文教材中首次出现的概念。思维过程发生在人的大脑之中,这就造成了它的隐秘性,难以被他人觉知,对小学生而言尤其陌生。人的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基本过程,这些都是抽象思维方式。人的思维方式除了抽象的逻辑思维,还有形象思维、顿悟思维等。从理论研究看,对思维的分类越详尽越好,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维方式不需要进行严格区分,因为人无论在认识世界还是解决问题时,各种思维方式总是共同起作用的,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也没有必要作严格的区分。五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对人的内心思想不可能有成人那样的理解认识,因此教学时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切忌过度讲解深奥的思维概念,否则可能会造成教师越讲学生越糊涂的尴尬局面。

怎样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呢?思维过程是动态地发生在人的大脑内部的过程,难以被他人觉知。文学作品一般通过描写人物外在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来反映人物的内心思想。因此,要“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必须借助显露在外的人物表现,来揣摩、领悟人物的思维过程。本单元的三篇课文《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都是叙事性作品,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不仅关注人物的外在表现,还要把人物的表现放在事情发生时的具体情境中,通过厘清问题、背景、方法和结果,来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是从一个新角度提出的阅读策略,意在提示学生阅读时不仅要关注文本的内容信息,还要从文本语言中沉潜进去,推测人物的思维过程,获得对课文内容更为深入的理解,并且从中得到启发,提升或改善自身的思维方法。

对小学生而言,学习这个语文要素有什么作用?从单元语文要素表述看,“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是方法、途径,“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结果、目的。学生在三年级学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四年级学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借助关键语句,初步體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可见,本单元旨在通过学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指导学生从一个新的角度加深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学会一种新的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此外,学生通过深入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可以认识正确的思维方式,从而提升或改善自身的思维方法。

二、单元课文人物思维过程分析

本单元三篇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如下。

《自相矛盾》中楚人的思维过程大致是这样的:要想东西卖得好,就要使劲夸;夸耀自己的盾坚固无比、矛锋利无比。通过对楚人思维过程的推测会发现,楚人为了卖出东西宣传自己的东西好,这个出发点应该说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出在两个地方:一是过度夸耀,把自己的东西夸到顶了,太极端了;二是卖矛与盾这两种对立的东西。这就造成了自我抵触、白相矛盾,闹了笑话。

《田忌赛马》中,孙膑看了田忌和齐威王以及贵族们前面几场比赛,发现了两个情况:一是双方实力相差不大;二是双方都把马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并且上、中、下三个等级依次出战。孙膑分析,如果变换马出场的顺序,分别用下等马、上等马、中等马对阵齐威王的上等马、中等马和下等马,就有可能三局两胜,从而在大比分中取胜。于是孙膑向田忌提出建议,帮助田忌取得了比赛的胜利。推测和认识孙膑的思维过程,可以体会其分析缜密、综合判断,从而以弱胜强的谋略与智慧。

《跳水》中的船长儿子站在桅杆最高处的横木上,十分紧张,随时可能掉下来,摔在坚硬的甲板上,后果不堪设想;只有跳进大海里才会相对安全些,因为海面风平浪静,众多的水手随时可以入水相救。孩子会跳吗?敢跳吗?显然,十一二岁的孩子还没有这样的勇气。船长正好手中有枪,于是用枪逼他跳,最后孩子得救了。危急时刻,船长思维敏捷,处事果断,令人敬佩。

三篇课文中,孙膑和船长的思维属于创新思维,可以让学生感受创造性思维的魅力,从而获得正面的启迪;楚人的思维则前后矛盾,违反逻辑,可以从反面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地思考问题。这是学生学习这三篇课文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教学时建议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借助思维导图、表格、图示等形象化的手段,将隐藏在人物内心深处的思维过程揭示ILI来,通过不同人物思维过程的比较,观察人物的思维过程,获得启迪,同时获得对课文内容更为深入的理解。

三、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教学时要处理好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与基础性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识必须切实落实;《白相矛盾》是文言文,要求熟读背诵;三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都提出了讲故事的要求。要将这些基础性教学要求落到实处,必须花费相当的教学时间。特别是讲述故事,应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讲故事的练习时间,这是促进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语言建构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学中不能将目光聚焦在落实语文要素这一个点上,更应该考虑基础性教学目标如何落实到位。

1.基础性目标

(l)认识25个生字,会写23个汉字,读准1个多音字,积累“摩拳擦掌”“胸有成竹”等28个词语。

(2)联系上下文猜测文言文中加点字的意思,在文言词语与现代词语的比较中发现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变化。

(3)能按一定顺序,抓住主要内容,讲述《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的故事,进行语言的建构。

(4)默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背诵《自相矛盾》。

2.发展性目标(单元语文要素分解目标)

(l)认识思维过程,知道思维过程是隐藏在事情中的,懂得思维过程是人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等外在表现来推测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蕴含的道理、思想和情感的理解。

单元发展性目标的达到,在各课的落实上既相互联系,呈现出-定的梯度安排,义彼此有所区别,表现出“这一篇”的独特性。《白相矛盾》着重通过探讨“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引导学生发现楚人思维的混乱来领悟寓意,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思维过程及其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表现写作目的上的重要作用;《田忌赛马》通过面对阵图的练习推断孙膑的思维过程,并与田忌的思维进行对比,领会孙膑的谋略与智慧;《跳水》的教学要在厘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基础上,探讨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由学生自主练习运用思维导图等来推测船长的思维过程,与水手们的思维进行比较,在交流中理解船长思维的创造性与当机立断。

作者:梁昌辉

第2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组 轻叩诗歌的大门

六年级语文

韩路香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1.回忆学过哪些诗歌?你知道哪些诗人呢?

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

3.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99页和106页。

4.学生自由读P99页和106页的“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准备一个笔记本)(4)举行诗歌朗诵会。(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四、课外阅读,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诗海拾贝 阅读材料

《诗经•采薇》 《春夜喜雨》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设计: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问答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2.自学。

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

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1.播放多媒体课件。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4.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七、总结学习方法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

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十、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

2.了解古诗的特点。

3.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诗、词、曲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二、 初读诗歌

1.自由地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已查字典解决,把诗歌读通顺。

2.小组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3.让几名学生朗读,并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词的节奏。

三、读中悟意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2.让几名学生说说诗歌大意,师相机在学生展示资料的基础上引导:

① 让学生了解诗、词、曲。

西江月:词牌名(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词的题目,它与这首词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词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如我们学过的《忆江南》) 天净沙:曲牌名(它也是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曲的题目,它与这首曲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曲的题目是秋。)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种形式。

《春夜喜雨》是一首唐诗,诗盛行于唐代,它的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词盛行于宋代,它的调有定格,句子有定数,字有定声。词有单调、双调之分。单调就只有一段,如《忆江南》,双调就是分为两大段,即上下两片(阙),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天净沙•秋》是一首小令(曲的一种),曲盛行于元朝,体式与词相近,它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多使用于口语,句式较为灵活,语言也比较通俗。

② 解释个别词语。

别枝惊雀: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见:同“现”。 听取:听到。

七八个星天外:天外七八个星。 两三点雨山前:山前两三点雨。

茅店:乡村小客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

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3.学生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词的大意。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诗歌。

四、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

1.默读诗歌,体会两首诗歌的异同。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品读的收获:

① 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眼前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② 通过阅读,你从中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指导: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词人把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整首词体现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也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欢乐。

《天净沙•秋》这首曲是元代散民家白朴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但其中没有秋景的清萧,没有悲凉的情绪。有的却是色彩鲜明的美丽的秋景。如曲中的“白草”“红叶”“黄花”三个词语,让我们感觉到秋天是那么的色彩鲜明。同时,全曲没用一个“秋”字,却传达出了浓郁的秋意。整首曲诗人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曲中,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5.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1、课后背诵这两首诗歌。

2、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

《天上的街市》《白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现代诗的有关资料,搜集诗歌的特点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

1.师配乐朗诵冰心的《纸船儿》。

2.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导入

老师刚才朗读的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天上的街市》《白桦》这两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二、初读两首诗,了解大致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3.小组交流:通过朗读两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天上的街市》中,诗人运用联想和想象,把夜晚的天空想象成美丽的街市,把天上的明星比作无数的街灯,然后联想到天上的人们提灯在夜游。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的向往、追求。

《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也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体会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

1.自读《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天上的街市》《白桦》

2.小组内交流交流你的发现。

3.班上交流,师相机指点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五、快读阅读材料,体会诗歌的特点

1.学生默读阅读材料。

2.让学生说说读了这六首诗的发现,师相机指导。

① 诗歌的特点: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② 这六首诗所写的内容都与什么有关?(自然景物)

六、拓展延伸

1.背诵这两首诗。

2.课外阅读描写其他内容的诗歌。

诗海拾贝 活动一 搜集诗歌

活动目的:

1.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

2.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

活动重难点:

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再次共同阅读“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分小组感情诵读这6首诗。

2.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

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

二、和学生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即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演变。

(1)什么是古代诗歌: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①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学生稍作了解。

②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学生稍作了解。

(2)什么是现代诗:

①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和抒情诗。

②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三、在此基础上确定搜集诗歌的方法和形式

1.小组讨论。

2.得出结果:采用阅读报刊书籍、采访、上网查找等形式。

3.组内分工,形成书面。

第二课时

一、利用校园资源开展活动。

1.分组利用图书馆、网络教室等信息渠道搜集诗歌。

2.搜集到后,用本子记录下来。

二、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多种形式继续搜集并记录。

活动二 整理诗歌、欣赏诗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第 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整理诗歌,给诗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自由朗读这6首诗歌。

2、小组交流讨论这6首诗歌的特点。

(明白这几首诗的共同点──内容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3、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诗歌。

4、组内诵读这些诗歌,讨论:诗歌除了可以按内容分类,还可以按哪些方面来分类?

5、师生交流归纳:

(可以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关于秋天的诗、关于春天的诗……

可以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可以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按国家和作者分:外国诗、中国诗

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或童谣

按时间分: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二、学习整理诗歌,将诗歌分类

1、小组学生在组内将自己搜集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

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

诗歌分类表 整理人:

类别 诗歌的题目 作者

3、将自己分类整理好的诗歌交流交流。

4、师生交流:每一小组选一代表汇报小组的整理情况,并展示。

5、小组补充资料,补充搜集一些诗歌。

三、利用墙报张贴大家搜集整理的诗歌,供大家阅览。

【评:组织学生在交流诗歌之后在补充搜集,这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资料的相互补充,既扩大了搜集面,又能够体现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合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欣赏诗歌,推荐自己喜爱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学习欣赏诗歌

1.学生自读《给诗加“腰”》,思考:苏小妹给诗加的“腰”好在哪里?

2.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有关诗歌的哪些知识?

3.你在课余生活中还知道哪些有关诗歌的故事?能交流一下吗?

4.组内学习《诗中的“秋”》,交流:怎样欣赏、理解诗歌? (重点是学会明诗意和悟诗情)

5.讨论:你还了解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

6.师生交流。

二、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诗歌推荐活动)

1.出示“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每人一张) 诗歌 作者 推荐理由 推荐人:

2.学生填表,并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

3.交换朗读自己喜爱的诗歌。

4.说说自己喜爱的理由。

5.欣赏诗歌(教师推荐)

6.教师推荐书目:《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毛泽东诗词鉴赏》等

【评:学生经过整理资料的过程,对自己搜集的诗歌又多了一份了解,也了解了同学们搜集的诗歌,通过相互补充,拓展了视野,这时再开展诗歌欣赏活动,学生的感受会更加丰富、深刻。】

与诗同行

活动一 举办诗歌朗诵会

活动目的: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热爱诗歌。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活动重难点: 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内容的确定。

活动过程:

一、在班里分组讨论一下,怎样开好诗歌朗诵会

1.确定内容,诗歌朗诵会朗诵的诗,可以是搜集到的诗,也可以是自己写的诗。可以利用教材,本学期教材中,《中华少年》就是一首典型的朗诵诗,本组教材中的《我们去看海》,选读课文中的《我们的方阵》都可作为选材。还可以是自己写的诗歌。

2.小组内商定形式,可以展示,也可以比赛。

3.全班商议可以是小组合作参加,也可以是小组初选后,推荐代表参加班级的朗诵会。

4.确定朗诵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可以个人朗诵,可以男女对诵,可以小组合诵,可以是诗表演,还可以配乐朗诵。

5.组织分工,力求每个同学或小组都有任务,如,环境布置、编排节目单、化妆,人人为班级朗诵会出力。

6.确定时间、地点、形式等。

二、制定一张班级朗诵会安排表,如:

主题 “秋诗冬韵”诗歌朗诵会

时间 11.21 地点 学校多功能室

形式 四人小组参赛

主持人--------

教师布置 1小组

串词准备 2小组

道具准备 3小组

评委安排 4小组

场地清洁 5小组

活动报道 6小组。照相,写报道。

活动二 自己动手写诗

活动内容:

1.阅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诗歌。

2.尝试写诗。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近段时间以来,咱们在诗歌的海洋中拾到了许多美丽的贝壳,了解了许多关于诗歌的知识,谁能谈谈自己前一段活动的收获?(预设:)

2.在大家的心目中,诗歌是那样神奇,那样美好,诗人是那么的了不起,可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两首你们的同龄人写的诗,你一定会对诗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二、自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

1.你欣赏哪首诗?为什么?

(预设:生:我喜欢《致老鼠》,因为作者把讨厌的老鼠想象成了人来写,很有趣。 生:我喜欢《爸爸的鼾声》,作者很会想象,把爸爸的鼾声比作了火车开动的声音。)

2.师相机归纳板书:大胆想象

3.读了这两首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预设:我知道写诗并不是那么神奇的事,我们也可以学着写。写诗就是写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4.教师小结: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能够大胆想象,锤炼语言,就可以写出有趣的童诗。

三、补充诗歌,让学生欣赏。将下面的诗歌复印给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交流交流写作方法。

1.巧用比喻:

云象一个忙碌的画家

在天空中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

云象一个贪玩的小捣蛋

常常忘了回家

妈妈

妈妈是一个闹钟

每天早上叫我起床

2.妙用拟人:

风儿 微笑

在树上荡秋千

在草原上赛跑

在院子里拿树叶玩飞镖游戏

风最讨厌了

每次都偷偷掀起我的裙子

然后在旁边大叫

羞!羞!羞!

真是气死我了

3.运用夸张:

交通警察

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

就是交通警察

因为他有“气功”

只要单手轻轻一推

几十辆车子就一动不动了

4.运用假设

如果我变成风

如果我变成风

就到妈妈工作的地方

替妈妈

把脸上的汗珠

一颗一颗吹干

四、你喜欢哪首诗,就试着学它写一写,注意想象要大胆,语言要精炼,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五、在小组里交流你写的诗,听听同学的看法,再改一改。

六、小组推荐优秀诗作全班交流。

【评:诗歌朗诵是可以供每个学校、班级操作活动,但建议将活动一与活动二进行调换,学生可以在写完诗歌之后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学生可以借此朗诵自己的诗歌,以增强其成功感,提高写作诗歌的兴趣。】

活动三 合作编诗集 诗歌知识竞赛

活动目的:

1.通过编诗集,培养学生编辑、合作能力,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2.通过诗歌知识竞赛,增强对诗歌的兴趣,加强诗歌的积累和理解。 第一课时

一、合作编本小诗集

1.咱们已经收集了许多诗作,欣赏了著名诗人的佳作,还自己动手写了诗当了小诗人了!这么多我们喜欢的诗犹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就让我们来编本诗集,把这些珍珠串成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吧!

2.小组合作编辑

1)准备好选入诗集的诗,可以编入搜集到的诗或故事,也可以编入自己写的诗,还可以是同学写的诗。小诗集中还可以适当穿插诗歌故事或相关资料。还可以配上插图,或者辅以书法。(注意引导学生要将搜集的诗歌、自己创作的诗歌、搜集的诗歌故事、诗歌资料等要分类编排、有序组合。)

2)可以请父母、老师或同学写序。

3)注意封面设计的精美,诗集名字的引人注目,编排好目录。

3.成果展示

1)诗集编好了,我们来欣赏吧!小组把诗集放在展示台上,并派代表介绍。

2)同学们评一评,可从书写、编排、美化等方面评。

3)选出优秀的诗集交流,可在学校里展示,开展班与班之间的交流,还可以请家 长参观和评议。

第二课时

诗歌知识竞赛

一、赛前准备

1.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几组。

2.搜集竞赛题目:可以是诗句接龙、诗歌常识、诗句释义等。

3.出题方式:学生出一半的题,教师出一半的题。

二、知识竞赛

1.必答题.每组5道题,每题10分。

2.抢答题。共20道题,每题10分。答对得10分,答错扣10分。

3.风险题。每组2题,分成10分、20分、30分三个分值档,答错扣相应分值。

4.评出优胜组。

三、小结

通过这次诗歌竞赛,我们无论是对诗句的积累、理解,还是在诗歌知识的积累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希望我们能继续积累更多的诗歌。

【评:这项活动受一定的场地限制,最好能够有抢答器之类的工具,并布置好场地,同时可邀请家长朋友参与,帮助顺利完成这次活动】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总结

学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活动内容: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活动准备:带上自己活动过程中随时记下的点滴收获和体会以及活动前拟订的活动计划

活动设计:一课时

活动过程:

1.同学们,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之下,开展得比较成功,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走出了语文课堂,把语文学习的过程延伸到了其他课堂和学校以外的其他地方,在这样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中,大家都有了一些收获,今天,我们就把自己点滴的收获总结一下,让我们今后的活动开展得更好。

2.还记得活动开始时我们自己拟订的计划吗?请大家将自己的活动计划浏览一遍,回忆本次活动的全过程,想想本次开展了哪些活动,哪些活动自己收获比较大,然后用5──8分钟的时间写一写。

3.就象大家写的一样,这次活动我们有了不少的收获,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还记录了点滴体会,赶紧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交流。

4.全班交流活动中的收获,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谈。(教师相机板书:诗歌的特点 诗歌的分类 朗诵的技巧 学习写诗 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

5.接着刚才所写的活动过程,详细地写写自己活动中的收获。

6.小组里交流总结,评选出优秀总结。

【评:这是学生第一次写活动总结,可适当放宽要求,重在引导学生回顾本次综

合性学习活动的收获。】 教学反思:

第3篇:六年级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第一课时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

教学内容:教材第82—8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从生活实际出发,感知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正确的读写百分数,明确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百分数的意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学应用思想,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比较,勤于分析思考,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合作、交流能力和自学能力;同时结合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的百分数意义

教学难点:弄清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方法:探究交流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搜集身边或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回答:(1)7米是10米的几分之几?

(2)51千克是100千克的几分之几?

2、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

81(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100米。 81(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100。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百分数的例子:学校有60%的学生参加了兴趣小组。

体检的结果显示,我校的近视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64%„„ 像14%、65.5%、120%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2、同学们能举出几个百分数的例子吗?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到百分数?

3、举例说说百分数表示什么,并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4、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5、教学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如: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 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 写作:108.5%。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6、教学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一)写一写,读一读(强调读写时要认真细心) 1.出示10个百分数,比一比谁写的又对又快。

百分之六

百分之二百 百分之三点九

百分之八十五

百分之五十

百分之一百五十

百分之零点**

百分之一百

百分之零点零八

百分之十一

(1)学生独立书写(2)出示答案,学生对照,并在组内互相说说自己写对了总题数的百分之几? 2.读下面各百分数:

17%

45%

99%

100%

0.6%

7.5%

33.3% 140%

121.7%

300% 小组内交流。师: 1%是最小的百分数吗?100%是不是最大的百分数? 100%这个数表示什么意思?能举例说明吗?有没有最小的百分数?有没有最大的百分数?观察刚才的百分数,你认为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哪些数?生:小数,整数,可以大于100,也可以小于100 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说一下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和联系吗? 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交流,达成共识。 补充练习:

1.读出下面的百分数:45.3% 0.6% 33.3% 300% 140%

121.7% 2.写出下面的百分数:百分之六十五

百分之一点零三

百分之八百

百分之三十九点五 3.写出5个生活中的百分数。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百分数知识来评价自己在课中的表现吗?同学们,要想真正学好科学知识就要努力学习,现在我就送给大家一句有关百分数的名言,与大家共勉: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爱迪生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指的是两个数的比,因此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注意:任何一个百分数都不能带单位名称,表示具体数量的分母是100的分数也不能用百分数表示。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第二课时 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1)

教学内容:教材第8

4、8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小数转化为百分数的方法,能正确地把分数、小数转化成百分数

过程与方法:在计算、比较、分析、探索分数、小数转化成百分数的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分数、小数转化为百分数的规律,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小数转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小数转化为百分数 教学方法:探究交流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2.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并说一说是怎样化的?

0.45 1.2 0.367 3.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说一说是怎样化的?

4.写出下面各百分数。

百分之十六

百分之七十二点五 百分之五百 百分之一百八十

5.把下面各数扩大100倍是多少?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如果把它们缩小100倍是多少?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

2.5 5 0.48

1.25

10.3

二、新课讲授

我们已经认识了百分数,知道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在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时,一般要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在求百分率时,又需要把分数或小数化成百分数,所以我们要掌握分数、小数的转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一)探索分数、小数转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1.小数化成百分数。出示课件:例1 (1)理解题意,弄清“命中率”。

“命中率”指的是投中的次数是投篮次数的百分之几。 (2)解题思路。

本题中是投中的次数(比较量)与投篮次数(标准量)比较,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计算。比较量÷比较量标准量。然后再比较谁的命中率高。 (3)列式计算。

3÷5= 4÷6=

6667=60%4÷6≈0.667==66.7% 1001000(4)探究方法。

①学生自学,展示交流。3÷5=0.6=教师:注意: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 ②观察,小数化为百分数应该怎样化?

③归纳:小数化成百分数,只需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并在右边添上百分号即可。 ④写答语,完成应用题。 2.分数化成百分数

3320604(1)自学(2)交流汇报3÷5====60% 4÷6=≈0.667=66.7%

55201006(3)归纳:

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一是把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写成百分数形式。这种方法只适用于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第二种方法是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化成百分数。

(二)教学生活中的百分率。

师:在实际生活中,像上面这样常用的百分率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百分率?它们表示什么意义?又怎样计算呢?

1.课件出示:

2.学生举例

„„

三、巩固练习 第85页“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120×100%=75% 160板书设计: 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1)

1.小数化成百分数,只需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并在右边添上百分号即可。 2.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一是把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写成百分数形式。这种方法只适用于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第二种方法是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化成百分数 课后反思:

第4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分析及教案

一、单元教材分析: “难忘小学生活”分成“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可以激起对六年小学生活的回忆,激发对老师、同学和学校的感情,同时在写讲演稿、给母校老师写信、临别赠言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再提供一些。在五六年级,学生已开展过三次这种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综合性学习,也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的特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使这次综合性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真正成为学生难忘的回忆。

二、单元目标:

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引领学生回忆小学生活,学会表达情感,学会感恩,又要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

三、训练重点:

通过语文实践活动,用语文形式,来感受过去的六年,表达感情,明白自己的成长离不开教师与学校的道理。

四、教学时间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4课时,一般一星期完成一个板块。开始时可以用1课时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结束时用1——2课时展示、交流学习收获。为了便于开展活动,可以适当调整课时,把几节语文课连在一起,有一些活动,如,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资料、为母校做有纪念意义的事、为准备毕业联欢会排练文艺节目,需要利用课外的时间。

课题:难忘小学生活

教学目标:

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教材分析:

当我们开始这一次综合性学习的时候,学生已经在小学学习了六年,并且即将离开小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六年来,学生从天真烂漫的幼儿成长为身心健壮的少年,这既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浸透着学校、老师的心血。这六年中,发生过多少令人激动、喜悦、忧愁和伤心的事;这六年,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开始起步而永远难忘的岁月。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并且永久珍藏,成为美好的回忆,是师生共同的需求。这次综合性学习就是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让学生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活,互相激励,继续前进。 本次学习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1、浏览本组教材,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 主要包括:

(1)阅读单元导语,联系实际,激发开展综合学习的兴趣。 (2)阅读“活动建议”,明确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3)浏览“阅读材料”,了解可以参考哪些材料。

- 1

活。

《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和《作文上的红双圈》侧重于回忆老师的教诲,《忘不了的笑声》记录的是班上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同学。

阅读这些文章,要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要了解作者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再现老师的品格。同样是回忆老师的文章,表现的重点是不一样的:有的是赞扬老师满腔的爱国热情和严谨的教学风格(《难忘的启蒙》),有的是回忆老师的才华横溢和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老师领进门》),有的是难忘当年老师对自己的鼓励(《作文上的红双圈》)。这三篇文章的作者后来有的成了作家,有的成了教授,今天他们事业有成,都是小学老师为他们奠定了基础,所以也一直怀念和感谢小学时代的老师。希望学生在阅读别人怀念老师的文章中,联想起自己的老师,回忆起老师教育自己的事,激发起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激发起表达的欲望。阅读回忆同学的文章《忘不了的笑声》,要留意作者写作的切入口──通过笑声写出一个个同学的特点,体会同学间浓浓的情谊,领悟到写同学可以有多种切入口,也可以有多种写法。

(4)搜集和积累班级纪念册的内容。

①写难忘的人和事。

在阅读的基础上,勾起学生对往事的回忆。可以借助照片,寻找小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开一次交流会,进行“难忘小学生活”为主题的“搜索”活动;可以在校园里漫步,在各个角落里重温童年的梦。这是用习作形式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所以要鼓励学生打开心灵,说真话,诉真情。

②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

成长的过程中,有鲜花,也有荆棘;有欢笑,也有眼泪。但无论酸甜苦辣,都将成为珍贵的回忆。可以在班里开展一次“我的成长故事”的主题班会,教师要做个良好的倾听者,同时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主题班会后把印象最深的事记下来。

③共同寻找班级的“成长足迹”。

这是材料搜集与整理的最后阶段。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搜集,搜集的内容包括照片、奖状、实物等。搜集到的内容与每个学生提供的材料放在一起。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分类整理了。根据材料确定纪念册的各个栏目名称,做好班级纪念册的策划,并把相应的任务分解到各个小组或每个学生。也可以先确定班级纪念册的栏目,再搜集相应的资料。

(5)制作班级纪念册。

纪念册的制作,关键在于计划要周密,分工要明确。谁负责封面设计,谁负责哪个主题,都要事先确定。老师要即时关注情况,督促、指导学生完成。班级纪念册完成后要展示,有条件的可以打印,发给每位同学和家长,送给曾经任教的老师。

3.“依依惜别”板块。

活动建议中提出了三方面的活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开展。

(1)写临别赠言。阅读材料中《毕业赠言》提供的给老师和给同学的赠言是一些范例,通过阅读,让学生明确赠言的主要目的及内容是:回顾学习生活,抒发惜别之情;感谢老师教导,赞美同学情谊;展望美好未来,表达真诚祝愿。赠言的基本要求是短小精悍,情真意切,能根据同学和老师的特点写。写好的赠言可以在班内进行交流,评一评谁写的赠言最有个性,谁写的赠言最风趣,谁写的赠言最幽默,谁写的赠言

- 3

1、时间在悄悄地流逝,我们在一天天地成长。当我们学完了前五组课文之后,同学们,这意味着什么?

2、我们小学的学业即将完成,即将离开熟悉的校园,离开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去开始自己新的学习生活。此时此刻,你能说说自己的心情吗?

3、还记得六年前,我们第一次来到校园的情景吗?那时你有多高? 是谁陪着来的?还记得那时的样子吗?

4、今天,我们已经长成了一个“小大人”,已经不再依偎父母,已经 完成了小学学业,现在我们又是什么心情呢?

二、展示,激发任务驱动

1、我们,几十个成员,组成了一个大家庭,我们团结奋进,我们互相帮助,我们在这儿留下欢笑,我们在这儿流过汗水。大家请看——(展示以往活动剪影,班级在学校中获得的奖状、证书,激发学生追忆往事的愿望。)

2、其实,值得说的、值得忆的太多太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围绕“难忘小学生活”,开展一次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好不好?

三、阅读,拟订活动计划

1、你想在这次活动中做哪些事情呢?

2、请大家浏览活动建议后,将我们可以开展的活动罗列出来。

3、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活动? 可以以个人形式开展的是什么活动?宜于集体开展的是什么活动?想一想,除了活动建议里的活动,我们还可以开展什么活动?

4、上学期开展综合活动时,我们就已经尝试着制订个人和小组活动计划,想一想,我们的计划要包括哪些内容?(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及方式、参加人员及分工)

5、交流、展示、评议、调整、修订 阶段活动一

成长足迹:追寻成长的岁月 活动目标

1、以班级读书会的形式,阅读和交流“阅读材料”和自己收集的回忆自己小学生活的文章,体会小学阶段对人生的巨大作用,感受作者们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揣摩表达感情的方法。

2、一起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搜集整理见证班级成长的材料。在班上举办一次“我的成长故事”会。

3、选择自己最值得怀念的老师和同学,或一段难忘的校园生活、难忘的一节课、难忘的一次活动,将其写下来。

4、将收集的记录班级和同学成长的资料以及同学们的回忆作品分类整理,制成班级毕业纪念册。 中心活动

制作班级纪念册

活动流程

一、走近他们的小学生活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然而“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当一个人成年、成才之后,回顾自己的成长,小学阶段都会唤起他们美好的回忆。同时,他们会发现,小学阶段对他们人生的成长,产生了那么深远的影响.课本中为我们提供了一组“阅读材料”,我们自己也搜集了一些回忆自己小学生活的作品,今天的读书会,咱们就一起走近这些作品,走进他们的小学生活记忆,感受他们通过文字表达的情感。

- 5

长的过程中,有鲜花,也有荆棘;有欢笑,也有眼泪。但无论酸甜苦辣,都将成为珍贵的回忆。

2、指导,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挖掘素材,填写“我成长中的故事”记录表。

3、组内交流,然后通过视频展台边讲“我成长中的故事”边在班级展示相关照片、作品等。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内容,便是我们每位同学的回忆文章。我们把自己讲的“成长故事”用自己的笔,带着自己的情,发挥自己最高水平,写下来,精心修改后用稿纸誊清,或排版打印。

四、制作班级纪念册

1、回味小学六年生活,我们感慨万千,连续听了同学们这么多生动的故事,可我们还没有说完,这六年的时光,太值得留念,太值得珍惜了。然而,我们终究要离开这儿,走向自己新的学习生活。我们该怎么留住这些珍贵的纪念呢? 集我们全班之力,制作我们的毕业纪念册,让这些珍贵的点点滴滴永远保留下来。

2、讨论纪念册内容和形式:在脑海里构画,毕业纪念册是什么样? 多大的版式?封面用什么制作?请谁写序?翻开封面,里面该有哪些内容?可以确定的栏目,如, “师恩难忘„‘同学情深”“集体荣誉”“运动场上„‘艺术天地”“美好祝愿”。班级纪念册是为了留下美好回忆,所以形式可以多样。可以是书刊式的纸制班级纪念册,也可以是网页式的多媒体班级纪念册。

3、讨论纪念册各栏目负责人:在这最有意义的一次活动中,我们每个同学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做到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我们就以各栏目招标的形式,以

小组为单位,每组认领一个栏目,精心制订自己栏目的方案,力求尽善尽美。

4、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内容,便是我们每位同学的回忆文章。我们把自己讲的“成长故事”用自己的笔,带着自己的情,发挥自己最高水平,写下来,精心修改后用稿纸誊清,或排版打印。

5、利用课上和课后时间,完成自己的作品。统一排版打印的格式要求。力求美观。有条件可统一制成电子文本。

6、统稿、打印(复印)、制作、装帧。赠送相关老师,并送一份到学校保存。

阶段活动二

依依惜别:告别逝去的日子 活动目标

1、多种形式进一步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放眼明天,树立并

交流自己美好的志向。

2、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

和演讲稿,进一步表达自己临别时对母校和老师的感情。

3、在教师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策划并组织一次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联欢活动,自我策划举行一场朴实而隆重的毕业典礼。 中心活动

写临别赠言、给学校写一份建议书,举办一次毕业联欢活动(可和毕业典礼合起来进行,成为毕业典礼的一部分) 活动流程

一、朋友:真情祝福送给你

- 7

原则上以语言类、歌舞类为主。先自主申报,在班级内排演遴选

第5篇:八年级音乐教案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

脍炙人口的歌

(五课时)

第一课时《啊,我的太阳》和《重归苏连托》

教学目标:

听、唱、析《啊,我的太阳》和《重归苏连托》,借助手号学唱《重归苏连托》之转调部分,感受意大利民歌的风格。

教学难点:学唱《啊,我的太阳》 教学重点:学唱《啊,我的太阳》 教学过程:

一、欣赏《啊,我的太阳》

(一)导入:

1.视频导入。观看歌曲《啊,我的太阳》三大男高音演唱版视频,问:你知道歌曲的曲名吗?它是哪里的歌曲?演唱形式是什么?

2.问题导入。准备一些跟意大利、拿波里、三大男高音等相关的问题,师生进行快问快答竞赛。问:你知道三大男高音是哪三位吗?有“高音C之王”美誉的男高音是谁?意大利的版图像靴子还是帽子?

3.故事导入。简述《啊,我的太阳》相关故事。

二、欣赏、学唱《重归苏连托》

(一)听、析、动

听、唱、析:歌曲《重归苏连托》可以在哼唱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柯达一手视唱乐普,理解转调。

第二课时《照镜子》

一、教学目标 知识:

1.感性认识平面镜成像规律及光的反射规律。 2.会观察、记录、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对平面镜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2.能通过假想、观察、实验等活动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细致观察、认真思考的探究精神。 2.意识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 3.乐于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意见。

二、教学过程

(一)了解“像”及“平面镜”概念

师:同学们,如果你把玩具放在镜子前,那么你在镜子里能看到什么呢?

师:镜子里出现的是物体的像。

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象镜子一样能照出物体的像呢? 师:它们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人们把表面平整、光滑的镜子称为平面镜。

(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主要是想把“像”和“平面镜”的概念渗透给学生,但不要求学生掌握,学生只要有一个感性认识即可。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回答可能不够准确和全面,教师将及时的加以补充和完善。)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师:让玩具也照照镜子好吗?同学们可以把玩具放在纸的几个点上,注意观察镜子里玩具的像有什么特点。当然你也可以在纸上画一画。

(该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通过学生的观察实验,发现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学生一般情况下能够发现像是“左右相反”、“大小相等”规律的。“距离相等”则通过纸上的固定点,使学生感知到。这样做,一是可以使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再是顺利的突破难点。)

师:我们用一面镜子照物体的时候只有一个像,如果用两面镜子照物体时,我们会看到两个像。那么能不能用两面镜子照出三个像、四个像、五个像甚至是更多的像呢?

(在此过程中,将发给学生第二面镜子和观察表格。同时讲解表格的记录方法,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发现。)

(三)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同学们觉得镜子有意思吗?

师:现在我们用镜子来做一个游戏“灯光打靶”好吗?

(在此环节中,将发给学生第二份实验表格和手电筒,并讲解游戏规则:

1、移动手电筒,使光通过镜子反射到纸屏的水果上。

2、“中靶”后用直线把手电筒、镜子和纸屏沿着光线连接起来。每种水果用不同颜色的笔。)

师:如果靶在其他的位置上时,你应该在哪射击呢?

(学生汇报结果时,对描述的要求不宜高,给他加两个目标,让学生口头说出正确的位置,即说明学生心里明白“镜子是这样反光的”,也就达到了基本要求,动手做实验、动手做记录是最重要的。)

师:看来这个游戏有些容易,我们再来一个难一点的怎么样?

(发第三份表格,讲解游戏规则:通过两个障碍物把光线打到靶上,并用线连接它们。此环节是让学生同时用两面镜子反射光线。在前一个游戏的基础上,学生一般会较快的完成。这样的设计主要是想让学生的探究水平逐步提高和深入,探究活动也可渐渐自控。)

(四)拓展探究曲面镜特点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没见过表面不是平的镜子呢?

师:如果我们用这样的镜子来照一照,会是什么样的呢?

(发给学生白钢小勺,让学生观察。)

师:回去后可以接着观察和研究它们。

第三课时《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对欣赏和学习欧洲经典音乐作品产生兴趣,有探究欧洲音乐深刻思想内涵的愿望,听辨出意大利作品的音乐风格特点。

二、用热情、舒展的歌声演唱前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并结合歌曲内容描绘并表述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三、正确认识变音记号及其作用,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无误的唱准|#4 #5|大二度音程。掌握连音记号与切分旋律的流畅进行。 教学重点:深情演唱全曲,旋律完整,节奏无误。

教学难点:掌握变音记号的正确唱法及其不同节奏连接的流畅进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

生:

1 2 3 4 5- | 1 5. 1 5. | 5 4 3 2 1-||

同学们 好?您好 您好

张老师您好

师:1 5 | 1 5 | 1 .5 1 3 | 5 0 | 生:4 4 4 | 3 3 3 | 2 .1 2 3 | 1 0 ||

啦 啦啦 啦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生:x x | x x | x .x x x | x 0 | xx x | xx x | x . x xx | x 0|| (击掌打节奏)

二、

导入新课: (课前就播放音乐——前苏联歌曲《共青团员之歌》)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以前学过的哪首歌曲? 生:《共青团员之歌 》 师:这首歌曲是哪个国家的? 生:前苏联„`

三、新课进程:

1、带着问题初听歌曲范唱:

(问题:歌曲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故事?)(通过莫斯科郊外的美好夜景歌颂了一段伟大经典的爱情。)

2、复听歌曲:(教师范唱,学生打节拍并试着小声唱一下乐谱) 3、点出乐谱中出现的变音记号——升记号“#”——(#4

#5) : 4、轻声跟范唱哼一遍:

5、重难点解决:a:

3| 2

3 | 54 1| b:节奏 x x x |x

x

x| 7 6 3 |3

7

6| 6、歌曲的完整跟唱:(教师注意指挥) 7、形式巩固唱:(分组唱或男女声对唱)

四、拓展:

1、歌曲的风格特点?与我们学过的那首歌曲相似?(抒情歌曲

a)

a《小夜曲》

b《欢乐颂》

c《小鸟小鸟》 2、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a)

a 一段体

b 二段体

c 带再现的三段体

3、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米海伊尔·马都索夫斯基是苏联著名的歌词作家,苏联国家文艺奖金获得者。他1942年春天曾在一家战地报纸上发表过一首小诗《歌唱伊尔敏湖》,曾由一位老音乐家马里安·柯伐尔谱成歌曲。那首歌没有引起反响,但它的音调基础、它的韵律结构却积淀在诗人创作记忆的深处。25年以后,它终于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中获得了新的生命。)

4、欣赏前苏联歌曲:《小路》、《红莓花儿开》,讨论前苏联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及情感取向。

5、完整表演唱:(分析歌曲的情绪,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五、结束全课

1 2 3 4 5- | 1 5. 1 5. | 5 4 3 2 1-||

第四课时《军港之夜》

教学目标:

1、能了解歌曲情感,用葫芦丝熟练演奏《军港之夜》。

2、通过学习、演练使学生识谱能力、演奏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

教学重点:

1、民族乐器葫芦丝的定义:

葫芦丝(又称葫芦萧)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音色亮丽而又柔肠百转,旋律富有诗意和舞蹈性,是我国特有的优秀少数民族乐器,近年来通过葫芦丝制作者们对葫芦丝的进一步改良和开发,以及各种媒介的传播,受到越来越多的音乐学爱好者的关注和喜爱,葫芦丝因其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自然、柔美、典雅、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使用簧片发音等特点,具有“东方萨克斯”的美誉。

2、葫芦丝曲《军港之夜》的学习:

歌曲《军港之夜》是一首著名的反映水兵战斗生活的抒情音乐作品,通过对此曲的了解及学习,使学生们进一步了解此曲的演奏特点和演奏技巧,掌握乐曲的音乐性格和演奏风格,全身心的投入到乐曲当中。

3、通过学习、演练使学生具有一定水平的独奏能力。

教学难点:

1、歌曲节奏的掌握,如一拍切分,两拍切分及前八后十六节奏的掌握。

2、前倚音的掌握。

资料链接:

一、歌曲简介

歌曲《军港之夜》是一首著名的反映水兵战斗生活的抒情音乐作品,创作于上世纪的1980年,马金星作词,刘诗召作曲,由著名女中音歌唱家苏小明演唱。歌曲形象的描述了驻守在军港中的最可爱的水兵们,在海风、海浪吹拂的战舰上度过的一个个辛劳的夜晚,深情的赞颂了海军战士为保卫祖国领海而付出艰辛的英雄壮举。作品用简练的歌词把听众带到了优美的军港之夜。静静的夜晚,轻轻的海风,荡漾的海浪,轻摇的战舰,形象地展现了海军战士的生活,同时也体现了广大群众对人民海军的爱戴和赞美。歌词亲切感人,旋律柔美动听,此曲运用了近似朗诵的演唱方法,把听众十分神奇地带进了夜色恬静的军港,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首经典的军旅歌曲1980年秋在北京 “新星音乐会”上推出后,立即风靡军内外,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现在此歌已成为中国军旅歌曲中的海军经典代表曲目。

二、词作者简介

马金星,男,汉族,1946年1月出生于天津市静海区小中旺村。当代诗人、中国著名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他16岁入伍,长期在部队文艺团体工作。原为空军文工团的舞蹈演员,后任海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室创作员。他一生热爱军队文艺事业,情注大海蓝天,创作了大量优秀音乐作品,其主要歌词作品有《军港之夜》、《泉水叮咚响》、《幸福不是毛毛雨》、《海鸥》、《春圆舞曲》、《写在祖国大海上》、《南沙,祖国的项链》、《新时期工人歌》、《不要远送了,洁白的海鸥》、《绿色的甲板》、《再见,我心中的海燕》、《新水兵,小胖墩儿》、《我心的月亮》、夜》、《妈妈,我们远航归来了》、《椰树,绿色的伞》、赶海的小姑娘》、军港之夜》、《泉水叮咚响》、《幸福不是毛毛雨》、《可爱的中华》、《党啊,我想对你说》等。他因病于2007年8月29日晚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

三、曲作者简介

刘诗召,男,汉族,1936年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中国著名作曲家。他1954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文工团先后任小提琴、长笛等器乐演奏员、1963年调人海军政治部歌舞团音乐创作室任专业创作员。同年开始从事作曲创作。主要作品有:军乐曲《载歌载舞的人们》,管弦乐曲《在海洋上》,歌曲《军港之夜》、《爱的奉献》、《妈妈,我们远航回来》《赶海的小姑娘》、《分手时再敬一个军礼》、《海风啊海风》、《在那水天相连的地方》、《爱的迷惘》、《可爱的中华》、《海的思念》等。其中军乐曲《载歌载舞的人们》是解放军军乐团的保留曲目,为国庆大典的演奏曲目;《军港之夜》为中国军旅歌曲中的海军经典代表曲目。

四、演唱者简介

苏小明,女,汉族,1957年出生于北京市,我国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影视演员。她1975年参军,在海军政治部歌舞团合唱队独唱演员。1980年秋天,在由《北京晚报》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新星音乐会”上,她以一首《军港之夜》而一举成名,她那质朴含蓄,如酒般醇厚的演唱风格深受人们喜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她在通俗歌曲的领域独领风骚,成为中国歌坛偶像人物,从而使她成为中国大陆演唱通俗歌曲开拓的先驱人物之一。

第五课时《龙的传人》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词。

3、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龙的象征意义,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

2、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录音机录音带图片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课题

1、播放歌曲《龙的传人》,教师问:

①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

②关于龙,你都知道些什么?(教师组织学生用简短的语言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龙的资料。)

③谁知道歌词中的“龙的传人”指的是什么人?

2、过渡:中国人为什么要自称是龙的传人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组织学生欣赏歌曲,交流课前通过读书、上网、看电视等多种方式收集到的有龙的的图文资料,这样丰富了课程资源,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将课堂延伸至深课外,使其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就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教师出示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检查认读。

3、讨论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既提出了阅读教学首要的、也是必要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又抓住了重点设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此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充分享受个体认知的快乐,意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品质。]

(三)、细读感悟,合作探究。

1、学生以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把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多读两遍,想想读懂了什么?边读边在书上批注感悟,并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读完后自己出题目检测阅读效果。

2、小组内汇报交流:先把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同学听,再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句中读懂的?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一起讨论。互相交流题目检测阅读效果。

3、集体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1)课件出示在不同时期文物古迹中龙的图案,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其样子的不同,深入理解它并不真实存在,只是人们想像出来的传说中的动物。

(2)理解图腾的意思,讨论远古时期的人们为什么把龙当作崇拜的图腾?

(3)①理解“金龙献瑞、龙凤呈祥、龙飞凤舞、龙腾虎跃”等成语的意思。

②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想象它们所表现的“祥和幸福、欢腾自由”的景象。

③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带“龙”字的成语?

(4)讨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体会作者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交流,为学生展示自我搭建平台,为每一个学生展示自我创设平等的机会。教师点拨时抓点带面,点上着力,次要内容以读代讲,一带而过。重点内容反复品读感悟,让学生在研读品味中生情,大手笔处理教材,以学定教。]

(四)、感情朗读,升华认识。

教师过渡: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是因为我们向往和追求自由完美,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喜欢的部分,师生评议。

3、播放歌曲,学生跟唱,引发情感共鸣。

[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受到情感熏陶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将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深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激发学生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得到培养。]

(五)、拓展延伸

1、搜集有关龙的资料,创办专题读书笔记。

[这个问题的设计,是在学生深读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提供一个空间,从而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培养,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播放课件(欣赏与龙有关的图片):在工艺美术作品、建筑名胜、影视歌舞,岁时节令、婚丧礼仪、服饰冠履中,龙都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盘旋、腾越、奋飞等多种形式,弘扬一种纵横江天、浩然宇内的民族大气。

播放课件:(欣赏民族管弦乐《金蛇狂舞》)

这首民族管弦乐曲是聂耳于1934年根据江南丝竹《倒八板》整理改编的,他亲自指挥乐队演奏,灌成唱片,广为流传。乐曲寄寓了作者对新中国美好

前程的坚定信念,表现了乐观主义的精神。

龙的精神是团结凝聚的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奋发开拓的精神、与天和

谐的精神。

播放课件(与龙有关的词语):龙腾虎跃 龙飞凤舞 龙争虎斗 卧虎藏龙

虎踞龙盘 龙潭虎穴 龙凤呈祥龙精虎猛 降龙伏虎 画龙点睛 龙马精神 矫若游龙 龙舟竞渡等

播放课件(欣赏歌曲《龙的传人》)

教师: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有自立世界民族之林

的英雄气概。全世界的炎黄子孙一脉相连,都以“龙的传人”自豪。《龙的传

人》20年前曾在中国广泛流行。歌曲具有丰富的内涵,形象鲜明,富有想象

力。感情从较为深沉含蓄转为振臂疾呼,富有历史感和号召力。

学生分析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演唱歌曲。要求感情投入地演唱歌曲,唱出华夏游子对祖国母亲刻骨铭心

的爱恋。

教学反思:本节课围绕“质疑、解难,读书、感悟,讨论、交流”展开教学,通过听歌导入,图片展示,让学生“乐中求知”,通过自读感悟,小组合作交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的相机点拨,又突出了重点。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落到了实处。

第6篇:七年级第六单元音乐教案

第六单元 世界音乐之窗(之一)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流浪者之歌》

教学目标:听唱印度民歌《流浪者之歌》 教学重点:歌曲学唱《流浪者之歌》

教学难点:了解歌曲《流浪者之歌》中独特的装饰音,感知旋律走向所带来的风格特色,懂得“拉格”、“塔拉”是印度河巴基斯坦古典音乐的两个基本因素。 教学过程: 1.摸唱导入

(1)学生跟随教师用lu、la等母音进行乐句模唱,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独特的旋律特色。

(2)通过击拍识读乐谱,用对比的方式感受装饰音在歌曲《流浪者之歌》中的作用。尤其是风格突出的旋律片段,引导学生关注#5和装饰音,为学唱歌曲打下基础。 2.视频导入

(1)观看第16届亚运会(广州)文艺表演实况录像中的《蒙格尼》表演,感受印度传统音乐具有上下迂回、曲折进行,伴有各种滑音和装饰性音型点缀,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了解印度音乐的风格特征。

(2)用经典的印度歌舞电影片段导入教学,如《流浪者》、《三傻大闹宝莱坞》等,让学生初步体验印度音乐的美感。 3.初听。

(1)初听歌曲《流浪者之歌》。引导学生听出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其中有哪几个乐句相同?

(2)初听歌舞音乐《蒙格尼》,了解歌曲采用了几拍子?用什么演唱方式?歌曲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表达什么情感? 4.复听

(1)引导学生关注歌曲《流浪者之歌》中节奏的组合、旋律的走向、调式的色彩,以感知其音乐作品的特色及情调。

(2)聆听歌舞音乐《蒙格尼》,引导学生分辨出ABCD四个段落。

(3)通过复听,让学生基本了解音的高低、力度的伸张、速度的快慢、音色的调配等音乐要素在两首歌曲力的作用。 5.唱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哼唱主题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教师范唱

(1)旋律范唱

(2)歌词范唱

钢琴带唱

跟随录音哼唱

教学总结:学生热情高涨

第二课时

欣赏《美丽的国土》、《珍珠》、《星星索》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听唱、欣赏中体验亚洲音乐独特的韵味。

教学重点:能区分和辨别亚洲五个音乐文化区域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 教学难点:学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美丽的国土》

(1)回顾“拉格”和“塔 的《美丽的国土》拉”的相关知识,导入本课学习。

(2)聆听曾在我国热播的巴基斯坦的电影《永恒的爱情》主题曲《我爱你至死不渝》。这首歌曲与《美丽的国土》有着相似的旋律。

(3)初听。歌曲的力度、速度及所表达的情绪分别是什么?

(4)分段听

(5)完整听

(6)总结回顾:通过对印度及巴基斯坦音乐的学习,基本了解了南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音乐风格。

(二)《星星索》

(1)节奏导入:以合唱《星星索》里的基本节奏型导入——第一步:通过课件提供的电子“节拍器”,打出四拍子的基本节奏。

第二部:在四拍子的节拍中加入拍手的节奏。第三部:在以上练习的基础上切入母音lu哼唱旋律,为后面二声部学习打下基础。

(2)看:观看教材中提供的第16届亚运会(广州)文艺表演实况录像,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感受美轮美奂的印度尼西亚歌曲《星星索》。用甘美兰乐队和乐器图片,让学生对印度甘美兰音乐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三)《珍珠》

(1)完整聆听,思考:音乐用哪一类型乐器演奏的?让学生了解甘美兰音乐是以金属打击乐器为主,其音色丰富多样,节奏繁杂有序,力度变化较大。

(2)简单了解甘美兰乐器及乐队的相关知识。

(3)根据光碟里提供的甘美兰音乐《Tumulilingan》,进一步感受甘美兰音乐的特点。 教学总结:学生初步到深入了解甘美兰音乐机乐队的相关知识。

(四)《竹舞》

(1)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从网上搜索一段菲律宾竹舞的视频,可以让学生对竹舞对竹舞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也可以让学生观看菲律宾竹乐器和竹乐队的图片,来了解律宾音乐及相关化。

(3)听、唱。——听出乐曲的情绪——找出歌曲的节奏特点——可以通过双手击拍或简单的动作表现乐句中的休止符,感受这种节奏的组合在歌曲中所起到作用。

(4)对照乐谱,听出歌曲的段落。

(5)轻声哼唱旋律,体验有、无变化音的旋律特点,感受变化音对歌曲风格形成的作用。

(6)动。学生用简单的身体律动,跟随音乐表现歌曲,或编创简单的动作 表演竹竿舞。

第三课时

欣赏《樱花》、《阿里郎》、《桔梗谣》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学习、学唱歌曲来增加对异国音乐风情、文化深入了解。 教学重点:欣赏、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通过击拍的方式识读乐谱。 教学过程:

(1)歌曲《阿里郎》本环节可以采用学生跟教授模奏、学生击拍随教授念节奏的方法进行。

(2)歌曲《桔梗谣》——完整聆听歌曲,歌曲采用了几拍子?歌曲的速度和力度分别是什么?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哼唱歌曲。

(3)歌曲《美丽的贾奈》——欣赏第16届亚运会(广州)文艺演出实况录像,教师引导学生从着装、舞蹈动作、道具及演唱等方面,了解哈萨克斯坦的音乐文化风格,并对其感兴趣。

(4)《愉快的旅行》——欣赏第16届亚运会(广州)文艺演出实况录像,让学生说出歌曲的情绪和演唱方式,初步感受巴黎歌曲《愉快的旅行》的风格特点。对照乐谱聆听歌曲,感受歌曲ABA的曲式结构。

教学总结:学生了解世界音乐(之一)亚洲音乐,从中学到不同的音乐风格、特色,感受到了不同的音乐风格所带来的快乐。

第四课时

欣赏《美丽的贾奈》、学唱《愉快的旅行》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学习、学唱歌曲来增加对异国音乐风情、文化深入了解。 教学重点:欣赏、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通过击拍的方式识读乐谱。 教学过程:1.欣赏《美丽的贾奈》

1)导入:欣赏第16届亚运会文艺演出实况录像,老师引导学生从着装、舞蹈动作、道具及演唱等方面,了解了解哈萨克斯坦的音乐文化风格,并对其感兴趣。

2)听、说:初听音乐,让学生说出听到了哪些有特色的声音。 3)复听:让学生说出歌曲的演唱形式及情绪。

4)唱、动:参照教材中的“参与。探索”识读乐谱,击拍唱熟歌曲的音乐主题,再按录音的音乐风格去演唱这首歌曲。

5)听教师范唱,学生击拍。引导学生寻找旋律在进行过程中,乐句之间经常出现的五度大跳音程,它增强了旋律的活力,表现了哈萨克族人民奔放豪迈的性格特征。

6)跟钢琴轻声哼唱。寻找出歌曲的骨干音,发现哈萨克斯坦的民族语言也有建立在五声调式基础之上。

7)跟随录音演唱歌曲。模仿演唱者唱法,突出歌曲中的重音拍,尽量表现歌曲的风格。 8)学生边长边自由模仿视频里的动作进行律动,进一步感受哈萨克斯坦的音乐风格。

教学总结:学生了解世界音乐(之一)亚洲音乐,从中学到不同的音乐风格、特色,感受到了不同的音乐风格所带来的快乐。

第五课时

学唱《愉快的旅行》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学习、学唱歌曲来增加对异国音乐风情、文化深入了解。 教学重点:欣赏、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通过击拍的方式识读乐谱。 教学过程:1.学唱《愉快的旅行》

1)看、说:欣赏第16届亚运会文艺演出实况录像,让学生说出歌曲的情绪和演唱方式,初步感受巴黎歌曲《愉快的旅行》的风格特点。对照乐谱聆听歌曲,感受歌曲ABA的曲式结构。

2)可对照乐普聆听歌曲,感受歌曲ABA的曲式结构。 3)唱:击拍唱A段旋律,引导学生关注弱起拍及变化音。

4)跟随钢琴模唱B段旋律,感受这种调式带来的音乐风格特色。

5)跟随录音轻声哼唱,模仿歌曲“滑音”的演唱特点,感受歌曲具有阿拉伯音乐的风格及其活泼欢快、热情奔放等情绪,了解反复记号,总结歌曲是ABA曲式结构。

6)拓、辨:欣赏朱明瑛演唱的《愉快的旅行》版本,对比女声独唱和童声合唱的版本,在展现风格上有何不同。

教学总结:学生了解世界音乐(之一)亚洲音乐,从中学到不同的音乐风格、特色,感受到了不同的音乐风格所带来的快乐。

第7篇: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18*《慈母情深》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20*《学会看病》 口语交际 习作 回顾 拓展 教学目标

1、学习本组课文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能力。鼓励学生锻炼记忆,背诵指定的段落和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内容。 3. 领悟本单元的课文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通过小练笔和习作,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记事写人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材重点

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让学生领悟和学习运用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措施

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课时安排

1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地震中的父与子》2课时,《 慈母情深》1课时,《“精神极了”与“糟糕透了”》2课时,《 学会看病》1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习作2课时,复习、检测2课时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运用提问题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词,掌握写法,能运用提问方式理解句子。教学难点:能运用提问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汶川大地震中颂扬亲情的故事。 3.学生查阅有关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2.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多么地惊心动魄,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它给人类带来多少灾难!但是面对这样的灾难,有一对父子却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要我们来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6分钟后看谁学的最好!

三、检查反馈,初入情境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汇报:

(1)大家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我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出示本课生字,纠正读音,重点记住“虚、砾、颤”等字形。

(3)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3.讨论交流: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说说你受感动的理由。

(3)练读感受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感情。

以“小组练读、分角色读、评读”等形式,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4.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基本读懂了课文,而且同学们能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了浓厚的父子之情。

四、课后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生词。

2、摘抄课文中感人的句子。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及彼此坚定的信念。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感受“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4 2.汶川地震中的感人至深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都在父母的关爱中快乐地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亲情有了越来越深切的体会。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刺破夜幕;亲情是冬日里温暖的阳光,驱走严寒。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感爱这种浓浓的爱。

2.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文中的父与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板书:了不起)

二、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里看出父与子的了不起。

2、用――画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小组内谈谈各自的体会。

6分钟后看谁学的最好!

三、品读感悟,体会亲情。

(一)了不起的父亲

1.高尔基说: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那么你从课文哪里看出父亲的了不起呢? 2.学生汇报: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

重点抓住“冲”这个动作,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担心的心情。

(2)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A.引导体会父亲失去儿子的撕心裂肺的悲痛心情。

B.指导有感情朗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3)“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A.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父亲的坚定信念。

B.分小组练读,展示读,评读。

(4)理解重点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引导学生体会:A.时间之漫长 B.过程之艰难C.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D.当时的情况危险。

①作者不厌其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罗列出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②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

引导学生从人物外貌描写中体会父亲坚定的信念,感受伟大的父爱。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3.身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折磨都不能把这位父亲打倒,是什么力量的支撑着他呢?(板书:不论……总……)

加深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体会它是父亲的坚定信念的力量源泉。(板书:爱的诺言)

(二)了不起的儿子

1.过渡:父爱成就了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也成就以一位了不起的儿子。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儿子的了不起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2.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3.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阿曼达呢?

4.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板书:信任的源泉)

5.让我们一起分享它们劫后重生、亲人团聚的喜悦。

齐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6.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同桌交流,谈感受。(板书:父爱)

四、激情升华,拓展延伸。

过渡:从这对父子身上,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平凡、朴实却又伟大、深沉的父爱,让我们一起看看一些孩子们对父亲爱的宣言。让我们把心中对父亲的感激化为一句简单的话语,写下来。

五、课堂练习:

1、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2、这感人的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为他们赞叹,媒体竞相报道这件事,他们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如果你是一位记者,你最想问的是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 ---------- 子

不放弃 信任

责任感

先人后已 教学反思:

7

18、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龟裂、失魂落魄、疲惫”等词语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好词好句。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母亲生活的辛苦,从而进一步理解母爱的无私崇高,激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诗句,激发情感:

老师朗诵一首描写母爱的小诗,引入课文。

二、自学指导

1.大声读,读准生字词;细细想,课文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

8 2.交流: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贫穷、辛苦、瘦弱,无私、关爱孩子、通情达理……)

6分钟后看谁学的最好!

三、检测学习效果

1.课文中有些句子,最能反映母亲的苦,最刺痛作者和我们的心,请你仔仔细细地再读一下全文,划出来好好读读。

2.师:同学们,如果把这些片段想象成一个个画面,哪个画面最能打动你的心?为什么?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教师巡视,预计从两、三个画面中去深刻体会,主要是画面

一、

三、四)

3、引导汇报

形式:学生在汇报中,教师主要抓住语言文字引导学生细细感受

画面一: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

切入点:震耳欲聋

(1)什么叫“震耳欲聋”?听到这样的声音会是怎样的感受?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2)可是,妈妈却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这震耳欲聋的声音停止过吗?你怎么知道?(从书中找证据)

(3)指导朗读:从我进入,到我离开,母亲一直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孩子,你知道母亲昨天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那么明天呢?去年、今年、后年……

(4)师小结:同学们,这就是母亲,即使这声音震耳欲聋,穿透云霄,为了孩子,她依然工作着,慈母的情就深在了这震耳欲聋的声音里。

画面

二、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慈母的情深在弯曲瘦弱的脊背里。(这瘦弱的脊背挑起的是生活的重担,这瘦弱的脊背是孩子们的天。)

画面三: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1)为什么母亲的眼睛疲惫不堪?想象一下,那本应该是怎样的眼睛?

(2)提问:“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我看到的是母亲怎样的背?

(3)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即使带着口罩,我看到的是母亲怎样的脸?

(4)师小结,指导朗读:这样的母亲怎不令我惊讶,这样的母亲,怎不令我辛酸,怎不令我痛心,所以,作者一次次地呼唤“我的母亲”。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画面四: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1)齐读。

(2)提问:这里有几个词最能打动人,你找出来了吗?为什么?(龟裂、塞)

(3)如此劳累,如此辛苦才挣到钱的母亲,是怎样把钱塞给我的?请你想象一下?

(4)把词语带入句子读:(出示)

母亲却已将钱迅速地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却已将钱毫不犹豫地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却已将钱使劲地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5)提问:母亲塞在我手里的仅仅是钱吗?(是母亲的心血,是母亲的关怀,是浓浓的母爱)

画面

五、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提问:作者一连用了四个“立刻”,你读出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小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就在这枯燥、单调的劳作中。同学们,母亲的情就深在这枯燥、单调的劳作中

4. 面对如此憔悴、疲惫,甚至可怜的母亲,我却来向她要钱,要她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要她累死累活一天也挣不来的一元多钱。不为别的,只因为(引读课文第一节),只因为(引读课文第三节)。

5.品读母亲的话:“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读出母亲的话外之音,言外之意。(个性化感悟母亲的纯粹朴实之情,忘我无私之情,博大深沉之情,满怀期待之情和无比骄傲之情。)

6.母亲是如此的通情达理,她竟然这样的的关爱我,理解我!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写话训练

7.交流写话内容,对话互动。

四、课外延伸,读后抒怀:

1.反复读母亲的话:“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2.齐读但丁名言----“世界上有一种最美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3.爱需要表达,课文中的作者用他的方式回报了这份深沉的母爱。那么,也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去回报这份最真、最纯、最珍贵的母爱。(齐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五、当堂训练

1、写一首小诗赞美母亲,抒发热爱母亲之情。

2、写一段描写母亲外貌、语言或动作的片断。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老师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留心观察身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一份份独特的恩师情深、严父情深、朋友情深!

板书设计:

18、慈母情深

震耳欲聋

疲惫不堪

龟裂 塞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教学反思: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等。 2.正确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教学重点:能正确读写词语,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正确朗读,并能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指名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体会不同语气。

2、你读出了什么了?

3、这两句话通常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再齐读)

导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就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时,教师板书加上“和”),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自学指导

1、朗读课文,用_____画出生字生词,并多读几遍。

2、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6分钟后看谁学的最好!

三、检测学习情况

1、同桌轮读,质疑词语

2、把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上__,多读两遍。

3、小组交流各自体会,讨论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4、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 课文主要讲了父母面对“我”的习作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从两个不同方面展示了父母对孩子的爱。)

5、全班交流,提出问题,留待进一步理解

四、学习生字,读读词语

1、重点指导书写“誊”(与“誉”或“卷”比较)“谨“(右半部要写紧凑)

2、读读词语

五、当堂训练

1、书写生字生词、生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爱与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

2.懂得成功背后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帮助,学会正确对待赞扬、批评等不同的评价。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爱与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

教学难点:懂得成功背后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帮助,学会正确对待赞

14 扬、批评等不同的评价。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检查复习:

谁能三言两语说出课文重要写了什么?

二、自学指导

1、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

2 、用------画出父母的不同态度,为什么说这两种力量都是爱?

6 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

三、检测学习情况

(一)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1、你喜欢读哪里?

2、齐读第16小节。

3、读着读着,问题就出来了,学生提问:

①为什么当初我是多么“幸运”?

②为什么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两种力量”?

(二)感悟“我”第一次写诗,父母的评价

1、指名读母亲的评价

①你读出了什么?

再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②我的心情又是怎样?

齐读2--4小节

2、分角色读(5--14)小节

①读到这是你不明白的又是什么?(学生提问:同一首为什么爸爸妈妈的评价截然不同?)

②加以体会:

母亲为了鼓励孩子,看到七八岁“我”能写出诗,就会为写诗这件事动情,并不多想诗的质量如何,是赞美“我”写诗的行为。(齐读12小节)

父亲:注意的不是“我”写诗的行为,而是诗本身的质量。也可能认为母亲的鼓励有点过分了,以致使孩子“得意洋洋”,在这种情况下,给孩子一些警告。

(读第13小节第一句话)

(三)体会“爱”的两种表现形式

1、师:“……母亲还是一如既往的鼓励我,因此我一直在写作。”

①理解“一如既往”。

②想象母亲第二次是怎么说的?(师:那爸爸为什么说不好呢?)

2、终于巴迪在母亲的“精彩极了”,父亲的“糟糕透了”的评价中走向了成功。面对成功,他给父母写了封信,信中说了这样一段感人肺腑的话。你知道他是怎么说的?

3、再读16小节

(突出“常常”“总是”)

板书:鼓励,严格要求

4、父母亲读了这段话感到十分安慰,真是激动万分,想到各自的评价,想到第一次争吵,他们又感慨万分,他们会说什么?

(同桌交流)

齐读

16、17小节(板书“爱”)

三、交流读后体会,提高认识

1、学会这里,你们的体会也一定很深

2、结合自己说体会

3、是啊,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这两种不同的爱,这些爱有的来自于父母,有的来自于老师,有的来自于其他长辈。只是小的时候,我们更喜欢听“精彩极了”,不愿意听“糟糕透了”对吗?其实,我们应该听听这两种不同的声音。

四、回读课文,总结收获

1.从头再读文,想一想学习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

2.谈收获(可从思想感受,词、句的积累和文章的表达方法几方面来总着重于后者)。

3.学生总结写法(当学生总结出文章抓住了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来进行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活动时,教师让学生到文章里去找找并画出这样的句子,

再次读读,细细地体会作者细腻的表达手法)。

4.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四、课堂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以“父母关心我成长”为内容,写一写。

板书设计: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鼓励

严格要求

爱 教学反思:

20、学会看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儿、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点:抓住母亲的语言、心理的描写,体会深深的母爱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矛盾、犹豫的心理过程,全面地认识、理解母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读文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贫穷的母亲可以坦然从容地让儿子去买自己心爱的小说,慈祥的母亲鼓励儿子满怀信心地写作,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然而却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她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自学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记一记不认识的生字,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和同桌交流自己记生字的办法,并互相读一读课文。

3、简要复述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6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

三、检查学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2、简要复述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讲的是母亲发现儿子感冒了,准备照例自己用药给他治病门后又改变了主意,让他自己独自到医院看病。母亲用这种方式对儿子。磨练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

3、汇报自己读懂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4、再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空白处。

5、小组交流读书的体会。

6、全班汇报交流读书体会:从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重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句子进行汇报并相机指导朗读:

⑴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因为担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动艰难缓慢。母亲等待独自看病的儿子归来,“度日如年”,足见爱子真情。)

⑵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着担心与痛苦的折磨,所以说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验。)

⑶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

(这段讲的是母亲这样做的目的,即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学会生活。“口授一张路线图”,文中指告诉儿子看病的程序。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作为父母,应该对孩子“口授”更多的“路线图”,并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生存的能力,这是父母的责任。)

7、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8、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快写下来吧!

五、当堂训练

1、请在正确读音下边打“√”:

⑴ 我看他有点打蔫(niān yān)儿。

⑵ 当我准备在家里的储药柜里找药时,却突然怔(zhēnɡ zhènɡ)住了。

⑶ 走廊里想起了脚步声,只是较平日拖沓(tā tà)。

⑷ 时间艰涩(sè shè)地流动着。

2、照样子,写词语:

喋喋不休

摇摇晃晃

喋喋不___ 来日___长

按___索骥

忐忑不___

3、用“假如”写一句话:

4、读句子,说说自己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⑴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⑵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⑶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板书设计

20、学会看病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五

教学目标:

1.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3.能感受父母的爱,与同学、父母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关系。 教学重点: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21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事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再现情境

1、谈话导入.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谈谈父母的爱.(板书:父母的爱)

2、再现情境.多媒体出示“口语交际”中的三个生活中的小故事. 创设情境,展开讨论

3、提出问题:你怎样看待上述故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

小组交流,形成观点.

全班交际,模拟交际情境.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让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在观点的碰撞中形成正确的观点.

二、联系实际,感悟父母之爱

1、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吗?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在谈谈自己的想法.2、小组合作,互说互评.

3、全班交流,互为补充、质疑.教师注意交际时的习惯的培养.

三、拓展延伸,沟通情感

1、模拟场景.如果我是爸爸,你会怎么把这三个故事讲给我听,并请我谈谈看法.(师生模拟交际.)如果我是妈妈呢?

22

2、拓展延伸.今天回去我们将这三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

3、表扬激励,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教学目标:

1.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 2.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 3.能感受父母的爱,与同学、父母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关系。 教学重点: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 教学难点: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父母最让自己感动的一件事(或者一句话、一个镜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1、谈话导人.上节课,我们交流了父母的爱以及对父母的爱的看法,知道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呢?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一下吧.2、创设情境.出示话题:a.你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b.你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劝说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c.你想和父母说的其他心里话.

3、诱发动机.针对这些话题,你准备选择什么话题来与自己的父母沟通呢?

23

二、自主选择.小组合作

1、自主选择.各自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话题,准备写什么内容.2、汇报话题.请一小组同学,说说自己选择什么话题,了解话题选择情况,鼓励每个话题都有人选择.

3、小组合作.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说说自己习作内容,互相评议一下,看看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推选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

三、全班交流.打开思路

1、代表交流.每个话题选择一个小组代表交流,要求把内容尽量说具体.2、师生评议.要点:a.是否有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b.是否表达出自己真情实感.c.是否有具体事例,或事例是否具体.

四、明确要求.学生写作

1、明确要求.读读“习作”提示的最后一段话,说说给我们作了哪些提醒?(写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交流意见.)

2、各自习作.

3、修改草稿.各自或者互相修改习作草稿. 誊写习作.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小结习作,提出任务

1、小结习作情况.运用激励机制,总结这次习作情况,并表扬习作优秀、进步的同学.

24

2、提出任务.这次习作评讲的重点是:a.是不是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b.是不是表达了真情实感.

二、欣赏佳作,师生互动

1、欣赏佳作片断,共同评议.(选择3~4位学生的习作片断,进行欣赏,说说值得学习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

2、赏析两篇学生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两点评议.

三、小组交流,互评互议

1、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字等也要修改;订正同学、老师修改中指出的问题.

四、拓展练习,强化运用

谈话引入.习作最主要是运用在我们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中,以达到互相交流沟通的目的.

布置任务.今天回去将自己的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意见.如果你觉得不便当面交流,也可以将自己的习作给爸爸妈妈看,让他们将自己的意见写在习作后,然后自己再来看.

五、展示习作.激发兴趣

自己的习作修改好后,可以张贴在班级学习园地上. 将自己的习作抄好后,可以向报纸杂志投稿.

回顾拓展六

教学目标:

25 1.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

2. 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点: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准备: 1.准备摘记本。

2.了解“日积月累”中全诗的意思。 3.阅读漫画集《父与子》。 教学过程

一、词语盘点

1、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并练习用其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写一句或几句话。

2、读一读“读读记记”中的词语,并练习用自己熟悉的词语口头说一句话或几句完整话

二、交流平台

1、谈话导入:

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了父母之爱,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2、朗读体会:

26

朗读范例中的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在自己习作或课外书中找一找类似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和同学交流。

三、日积月累

1、学生借助工具书读一读书中的名言和警句。想一想这些句子的意思和小组同学交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全班交流诗句的意思,教师适当讲解:

诗句解释如下: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信诚:敦:忠厚;笃:忠实。意思是兄弟之间要崇尚和睦,朋友之间要注重诚信。

孝在于质实,而不在于饰貌:意思是孝敬父母在于内心充满敬意与爱心,而不只在于礼节上做得十分周全。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意思是要爱自己的父母,必须爱天下所有的父母,不敢对于他人的父母有一点厌恶。要敬自己的父母,必须敬天下所有的父母,不敢对于他人的父母有一毫的怠慢。

澹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澹泊:同“淡泊”,清静寡欲。意思是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3、练习背诵。

4、拓展:把自己会背的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和同学交流。

四、课外书屋

1、自己看漫画,并弄明白漫画的大意。

27

2、和小组同学交流漫画的大意。

3、全班同学交流漫画的大意,注意说好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

4、拓展:向同学介绍自己喜欢的漫画,并讲一讲漫画的内容。

28

上一篇:秋季小学开学工作总结下一篇:学校地面硬化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