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教育培训交流演讲稿

2022-04-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演讲稿分为多种写作格式,有的演讲稿是以工作总结的方式,有的演讲稿是以主题的方式。你知道如何写出主题明确的演讲稿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民教育培训交流演讲稿通用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农民教育培训交流演讲稿1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农民教育培训“学用结合”经验交流会,主要任务是总结上半年工作情况,部署后几个月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把“学用结合”引向深入,把培训的技术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从而促进农民增收。等下还有4个单位作典型发言,万发副市长还将作重要讲话。下面,我根据市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研究的意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今年来的工作回顾

今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以新农村建设“八个一示范工程”为抓手,组织开展多层次、多方式、大规模的农民教育培训,1-7月,全市共培训农民96928人,其中培训农村带头人63期、4943人;开展农劳转移培训32727人,“阳光工程”培训930人。

1.运行体系逐步完善,统筹协调力度加大。今年来,各地党委、政府相继按照常发[]5号文件精神,比照市里的模式相继建立和先后调整了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柳叶湖今年出台了文件,成立了领导小组;鼎城区调整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为组长,人大副主任、政府副区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临澧、澧县成立了由常委副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桃源、澧县、石门等地的部门、乡镇领导体系健全。各县(市)区领导小组做到了每半年调度1-2次。石门县委副书记刘琼每月调度一次,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地将工作完成情况纳入了对县直和乡镇的年度岗位目标考核。石门县印发了《2010年农民教育培训规划》、《2010年农民教育培训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和《关于在全县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方案》三个文件。汉寿等地建立健全各项培训制度,即学员考勤制度、计划上报制度、月报统计制度、信息上报制度、督查考核制度以及培训奖惩制度等。市里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为全市培训基地,各区县(市)确立了以农广校、党校、农职中为农民教育培训基地30多个,还将10多所民办学校也纳入了农民教育培训网点。目前,全市所有乡镇和39%以上的村都建成了培训阵地。全市有专职教师456人、兼职教员958名、乡土专家980名。

2.筹资力度逐步加强,培训经费有所增加。各县(市)区政府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预算安排农民教育培训经费300万元。其中石门县120万、鼎城区35万、临澧县30万、武陵区30万、安乡县26.5万、澧县23万。其中各县(市)区预算安排了工作经费,鼎城区15万元,澧县13万元,石门县12万元,武陵、汉寿、桃源、临澧预算安排工作经费各10万元。全市项目资金用于农民教育培训3216.46万元,其中最多的还是农劳转移的资金1433万元。市直各成员单位按要求安排了农民教育培训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各县(市)区的有关单位积极向上争取农民教育培训项目,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阳光工程”、移民后期扶持、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项目培训经费2916万元。各县(市)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企业等安排、赞助近1000万元资金参与培训。

3.培训活动开展经常,质量效益逐步提高。上半年,市里特意从北京请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晓山在常德芷园宾馆主讲《更新领导观念,改善和创新领导农村经济的方法》培训报告会。张晓山利用空隙时间在常深入桃源县、澧县、津市调研。为主动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变化需求,各县(市)区和市直单位把农民教育培训重点放在主导产业或新型产业发展上。如在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市农教办举办的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训;和市农业局组织的高效农业、柑桔高产栽培技术、农村带头人(经纪人)、柑桔标准园建设培训;和市畜牧兽医水产局组织的畜禽健康养殖技术、水产健康养殖技术、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培训;和市供销社组织的现代物流管理培训;和市妇联组织的女种植大户培训;和市农经局组织的第三期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培训;和市乡镇企业局组织的休闲农业企业培训;和市水利局举办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经营业主培训等。柳叶湖主要抓“八个一”工程培训,其中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片、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健康养殖小区、休闲农庄建设、全程机械化操作示范片等示范点上行动快,起点高,有看点。马巷子村和靳家湾村的菜农通过学习和实地参观蔬菜生产正在向专业化、无公害化方向发展。该地和市农机化局合作主办2期插秧机现场演示观摩和水稻育插秧技术培训班,每次100人,当场购插秧机5台。武陵区深入田间地头,把重点放在无公害蔬菜的标准化生产和美国新型蔬菜大棚生产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培训菜农400多人。这些培训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农村产业发展。为了帮助农民增加劳务收入,各县(市)区和市直单位采取“订单培训、定向输出”、“就近培训,就地转移”等模式,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加了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900元以上。

二、突出“学用结合”,农民教育培训力推新亮点

为把农民教育培训的现代技术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从而促进农民增收。我市大力推进“学用结合”活动,涌现出16000多个“学以致用”先进单位和个人。今天推介的100个“学用结合”典型,是这一大批先进中的代表。近年,我市“学用结合”活动的主要成效及特点表现在6个方面。

1、利用“学用结合”的扶助机制进行引导。一方面,从国家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工作以来,我们建立健全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制定了《国家助学金管理实施细则》,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学、接受教育。仅2009年秋季享受国助的有:安乡107人,鼎城207人,武陵59人,临澧76人,5个月就有33.68万元。近3年来全市共发放国家助学金近200多万元。仅今年,全市有1000多名农村特困家庭子女进入定点机构接受为期一年的技能培训,每位学员得到1500-4500元的培训补贴。另一方面,各级农民教育办公室加强与财政、工商、税务、银行等有关部门合作,共同落实各项“学用结合”创业扶持政策,为“学用结合”的创业者打造创业绿色通道。澧县在参加创业培训的人员中,对172个培训对象进行了小额贴息贷款扶持,贷款总金额1376万元。鼎城区采取劳动模范、种养能手、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三直接”培训方式进行现场指导,完成优质稻栽培技术、辣椒栽培技术、蔬菜栽培技术、乡风文明讲座等培训28期,培训12400人次,落实各种“学用结合”创业补贴2100万元。津市在关桥村建立农民工培训基地,确保80%以上就业率,并切实做好就业跟踪服务,建立完善台帐管理制度,将基地建成为企业服务、为群众服务平台,上半年为娄星纺织定向培训技术工人达100多人次。

2、借助“学用结合”的“双师型”老师进行指导。理论型和实践型的“双师型”老师、专家结合生产实际教学,做到把握时代性、增强针对性、突出实用性。各类职业学校、涉农培训机构以及用人单位积极主动地抓农民教育,促进“学用结合”。如汉寿县的广源麻业、泰鑫麻业、鑫源纺织有限公司等均采取办短期培训班、以师带徒等形式,培训农民工1800多人,现已全部在厂就业。津市举办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班,培训农民工1967人,为350人核发了职业资格证书,帮助417名返乡农民就近就业,还帮助李宁等参训学员完成了创业可行性论证和创业期聘请有关专家,对学员“学用结合”创办的企业进行诊断、指导其健康发展。3.要根据不同群体的差异性,实行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因需施教,较好满足农民的参训需求,培训服务不断完善。一方面,要结合实践,通过理论知识讲授、案例分析和参观考察等形式,让学员掌握以创办农业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要开设工商、税务、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讲座,培养学员的创业意识,引导学员搜集市场信息,推荐与当地产业相适应的投资项目,帮助完成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创业计划。4.要树立“学用结合”的榜样和典型,带动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和创业意识。为服务当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学员“学用结合”,各地要围绕农业和农村服务业、农产品加工等涉农工业、农村特色二三产业、农民创业、农村带头人等从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面向有外出就业意愿的农民和返乡农民工开展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树立“学用结合”的榜样和典型,带动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意识和能力。5.要加强对“学用结合”工作的管理,建立以促进就业和促进增收为目标的农民培训绩效评价体系。一是不断完善督导检查考核机制。为了加强对“学用结合”工作的管理,各地各部门要不断完善督导检查考核机制,明显提高农民教育培训在部门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所占比分。二是建立严格的台账管理制度。各地各部门不断规范和完善“学用结合”的台账管理制度,尽量避免重复培训,同时作为检查培训质量和转移效果的重要依据。在调研过程中农业部门“阳光工程”的电脑软件台帐管理,值得借鉴和学习。三是建立以促进就业和促进增收为目标的农民培训绩效评价体系。以责任制考核为中心,对农民培训的各类培训机构及其培训的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不断提高农民教育培训“学用结合”的质量和效果。6.要选出“学用标兵”,大力表彰奖励和推介“学用结合”的先进典型。市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要在这批先进典型中,评选出100名“学用标兵”,大力表彰。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推介学用结合的先进典型的优秀事迹。

当前,我市整个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还存在一定不足。一是思想认识不高。一些部门认为农民教育培训好说不好做。农民在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内容需求等方面差异大,培训指标难以量化,培训直接效果不明显,认为抓与不抓区别不大。因而,重项目投入,忽视农民教育培训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统筹协调不够。农民教育培训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尽管各级农办、农民教育办在统筹协调上做了大量工作,但还很不够。农民教育培训涉及近30个部门。仍因条块分割的体制,缺乏统一规划,缺乏必要的资金合作,造成培训项目设置不当,培训对象交叉,内容重复和走过场等问题,影响了培训的整体效果。三是政府投入不足。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农民教育培训资金投入,由于培训资金来源多头,致使财政性资金的整合和引导作用受到削弱。据统计,全市投入5229.47万元,其中除200万元由市本级财政投入外,大部分均为中央和省投入。按湘办发[]4号、常发[]5号文件要求,农民教育培训专项经费应按农业户口人均2元的标准提取,但大多数县没有做到,基本上没有设立农民教育培训专项资金。四是培训监管不力。由于当前尚未建立以实现高效益为导向的农民教育培训综合绩效评价体系,使得现有的培训项目疏于监督管理,更多地只注重对培训农民的数量、场次等一些简单的数量指标评价,忽视对农民教育培训权益保障、农民培训后的就业状况和收入水平提高等质量方面的综合考评,从而制约着农民教育培训的效益提升。五是专业分布不均。一方面专业设置不周全。全市承担农劳转移培训120家机构中,涉及19个专业,其中计算机类培训机构9家,占了47.36%;电工、车工、钳工培训机构6家,占31.57%;其它13个专业只占21.07%;农产品加工、水产养殖等方面培训机构基本没有。另一方面培训机构不适应。全市一部分农民教育培训机构的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办学设施等与农民教育培训需求不适应。一些农民急需的新技术、新成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推广应用,一些外出打工人员想学技术,但经常抱怨找不到好的培训机构。六是工作力量薄弱。据统计,全市共有9个区县(市)和2个管理区以及1个旅游度假区农民教育办公室,临澧、桃源、鼎城为正科级机构,安乡高配为正科级,一般有工作人员7人以上;其余为副科级机构,一般3-5人,武陵区没有专职工作人员。农民教育办公室由农广校转体而来,由于工作经费短缺,在当不顺裁判员的情况下仍然做“运动员”,严重影响了农民教育培训的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

三、抓好下段工作,圆满完成全年任务

要圆满完成全年农民教育培训的工作任务,后段的任务依然艰巨,为此,我们要从以下5个方面努力。

1.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对农民教育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农民教育培训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关系到农村社会能否持续繁荣稳定,关系到全面小康能否顺利实现。要站在打好增加农民收入基础才能实现农村科学发展的理论高度,抓好农民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农民的致富能力;要站在城乡统筹发展确保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大局高度,抓好农民教育培训,用城市教育资源覆盖农村,促进城乡文化有机融合,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要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全面发展人才的实践高度,抓好农民教育培训,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组织、自我创新的能力,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要站在构建和谐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愿景高度,抓好农民教育培训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领导干部对农民教育培训重要性的认识,把农民教育培训作为发展农村经济、推动社会进步的战略举措。

2.要强化政府行为,建立农民教育培训长效机制。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民教育培训规划,建立配套完善的政策措施,打造农民教育培训的良好环境。二是要做好统筹协调工作,整合资源、统筹经费,分类培训,建立一个在各级政府领导下,由农村办牵头、农民教育办具体组织、各涉农部门协同作战和社会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通过统筹协调、政策引导、检查督促、强化服务,完善农民教育培训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县级政府要把农民教育培训列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计划,确保完成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进度,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细化政策措施。要抓紧制定政策和制度创新,充分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广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

3.要实行多元投入,确保农民教育培训正常开展。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化农民教育培训投入体制,建立“市财政投一点、地方财政拿一点,各涉农资金倾斜一点”的机制和体制,增加农民教育培训专项资金投入。同时积极运用金融、信贷、税收等手段,支持农民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鼓励企业、个人和民间组织参与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多元化的智力投资保障机制。要通过改革现行的财政投入结构和方式,将各类面向农民开展教育培训的社会资源纳入财政支持的范围,鼓励各类培训资源公开平等竞争,凭能力获得支持。要建立政府、市场和培训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和平衡机制,形成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和优势互补、平等竞争、市场导向的良好局面,最大限度的提高农民教育培训整体效益。

4.要更新培训理念,切实转变农民教育培训方式。要发挥各级涉农部门和职业技术院校的优势,树立以人为本、突出技能、注重实效的培训理念。在培训方式上,采取分散培训与集中相结合。在教材开发上,既要规范统一,又要立足农村和农民实际,编写一些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乡土教材”。在培训资源上,把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方式结合起来,特别要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建立覆盖农村的农民培训网络。如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按农事季节,举办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班、技术讲座和现场培训会(以会代训);发送各种培训教材和技术资料供农民自学,举办电视专题讲座,播放科教片,制作科技宣传展板等培训方式;采取每月轮训、定期培训、岗前培训等方式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5.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益。要建立健全对农民教育培训监督考核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价办法,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的监管力度,确保农民教育培训质量和效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督促检查农民教育培训计划的落实,确保培训经费的及时到位,加强对政府扶持项目的评估。对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用工单位要加强监督和规范。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的思想,让参加教育培训的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制定严格规范的考核评估制度和体系,确保国家的投入没有浪费。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两项工作的考核评估,应以参加教育培训的农村劳动力是否促进农民增收作为硬指标,与结果挂钩,严格考核,奖惩分明。

同志们,推进我市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事关常德新农村建设的长远,事关常德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紧紧围绕工作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思路,搞好资源整合,注重协调配合,加大工作力度,为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做出应有的贡献。

农民教育培训交流演讲稿2

为学习借鉴甘肃省内各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好的做法和经验,特别是榆中县农技中心开办农民田间学校的机制和模式,促进农民教育工作思路的开拓和载体创新,由天水市农业局分管局长带队、科教科及全市农广校负责人参加的农民教育培训考察小组,赴榆中县、兰州市、甘南州及陇南市四地,进行了为期6天的考察学习。

一、榆中县等四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经验

1. 注重体系建设。陇南市农广校机构建制为副县级,后适应构建大职教格局的要求,整合到陇南农校,保留农广校牌子,继续承担农民教育培训职能。在工作实践中,陇南市农业局深刻认识到整合培训机构虽能集聚优质教育资源,但农广校工作有其特殊性,不同于农业推广机构的地方即拥有中专教育,不同于普通中专学校的地方即实行开门办学和灵活办学,必须有其独立性,才能充分体现其地位和作用,现正在积极争取恢复副县级独立设置。

2. 注重载体打造。4个考察地以“空中讲堂”、“村头教室”、“田间学校”为主要培训载体,多形式开展新型农民培训。“空中讲堂”主要通过卫星远程教育网和“致富早班车”、“农广天地”等栏目,对农民开展广谱性培训;“村头教室”主要是把各种班次办到村头、办到农民身边,方便农民群众就近就地接受培训;“田间学校”主要是组织培训教师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手把手培训、面对面指导,同时组织农民到生产基地,开展示范教学、现场培训和实操训练。

3. 注重模式创新。榆中县农技中心于2011年2月开办了甘肃省首家农民田间学校,作为农技推广、农民培训的全新模式,其成效已初步体现。当地农民在参加田间学校培训后,知识水平和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大批先进农业技术得到应用,标准化生产意识、协作意识和组织化程度明显增强,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主要有八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培训理念新。注重以人为本、能力为先。二是培训方法新。一切活动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以生产实际为重点,采取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的培训方法。三是教育方式新。注重引导不同层次的农民组成团队,激发其获取新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农民自学能力。四是办学流程与内容新。从需求调研、票箱测试、参与式课程设置、组织农民学习活动日、专题讨论和经验分享、培训总结等环节入手,形成了完整的教育培训链条。五是辅导员培养模式新。对辅导员实行渐进式分级培训,在掌握基本技能后进村开办农民田间学校,形成培训——实践——再培训——再实践的良性循环。六是组织体系全。建立了县、乡、村三级专家指导小组和技术支撑体系双轨运行机制,形成了“网全、线长、人齐”的培训格局。七是人才资源丰富。在人才队伍建设中注重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激励,34名专技人员中副高职称达22人,占到65%,田间学校农民辅导员全部为中级以上职称。八是经费筹集渠道多。整合了农业推广项目中涉及农民教育培训的内容,集中资金,统筹安排,为学校健康有序开展教育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对推进天水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几点设想

1. 在思路创新中求出路,在作风转变中抓落实。思路决定出路,观念也是财富,提升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水平,必须在思路创新、作风转变中求发展。要以开办农民田间学校为创新点,带动整体工作的同时,不断拓宽思路、拓展载体,在创新创造中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向纵深推进。要弘扬“铜头”、“铁嘴”、“橡皮肚子”、“飞毛腿”的农广精神和农广文化,做到多争取、多汇报、胸怀宽、手脚勤,在务实进取、奋发有为中求突破、见实效。

2. 把握发展机遇,加强体系建设。全面领会把握《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实施方案》、《甘肃省农民教育培训条例》和甘肃省农村农业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找准切入点,寻求突破口,强化农广校职能和作用,争取依托农广校现有资源,成立农民教育培训监督管理中心。

3. 整合社会资源,集聚培训要素。培训工作格局向上联合向下服务、横向合作转变,加强与中央校、省校和乡镇、村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的联系,强化与农口各单位的联合,搭建工作互通、载体互融、信息互用、资源共享的平台,形成培训合力,强化办学效果。

4. 开办农民田间学校,打造亮点工程。在清水县和条件成熟的县区开办两所以上的农民田间学校,在学习借鉴榆中运行机制和模式的基础上,融入自身思路,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创新创造、提速增效,办出亮点,办出特色,力争将田间学校建设成为创新推广机制、推动科技进村入户、培养农民土专家的乡村科技要素集聚高地。同时,将田间学校培训成果常态化、基地化,在成果展示中激发农民参加培训的热情,增强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积极性,营造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上一篇:统计系统庆十一迎国庆演讲稿下一篇:竞选综调室处长演讲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