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班级措施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头羊,兼顾多方面的工作,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照顾到每位学生的心理变化,做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由此可见,班主任在一个班集体中所起的作用毋庸置疑,班级的整体氛围与班主任的管理模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管理班级措施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管理班级措施论文 篇1:

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优化措施的具体思考

摘要:班级管理作为班主任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何打造一个优良班集体,如何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如何促进中职生身心健康发展,这是班主任工作内容的主旋律。为此,本文基于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优化措施的具体思考为主题,结合自己实践感悟,提出相关普遍的管理问题,进而提出对应的管理对策,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参考性价值。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优化措施;具体思考

中职生不同于普高中职生,中职学校生源多数来自中考落榜生或初中辍中职生,这也意味着中职生有着各式各样的问题,这也造成了班主任班级管理难度的加大。通常中职生群体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过于强烈,自我学习目的不够明确,自我学习自制力较差,不良习惯较多的现象,为此,如何做好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优化工作,这不仅对于中职班主任是一个巨大挑战,也是左右中职生未来职业道路的发展。为此,本文结合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出现的普遍问题上,提出自己的对策建议。

一、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普遍问题

1.部分中职班主任的观念问题

在中职班主任群体中,仍旧存在落后的观念,自我没有形成终身学习意识,对于时代前沿先进的管理理念接触较少。这即有个人主观性问题,也有班主任日益繁重工作,精力有限所造成。其次,还有一部分班主任个人经验主义较重,忽视了中职生是课堂的主体、班级的主人翁角色,尤其在中职生处于青春期阶段,师生关系更加僵化,这即不利于班主任了解自己中职生的具体情况,也使得自我指导措施的低效化,所以想要提高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质量,必须多层面改革自己的中職生观、教学观、管理观。

2.班集体管理制度的缺乏性

一个班级离不开师生共同制定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不仅对于班主任的管理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中职生良好行为习惯规范形成、班级班风、学风建立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很多班级中并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要不就是规章制度形同虚构,要不就是没有规章制度形式化,这样不利于中职生的遵守,也无法与班主任其他管理策略形成相辅相成的效果,所以中职班主任应该重视班级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二、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对策建议

1.更新中职班主任的管理观念

正如思维意识决定个人的行为逻辑走向,那么在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优化措施上,必须建立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这样才能创新出具体性、深入性、全面性、合理性的班级管理优化措施。例如,中职班主任应该从传统单主体变双主体。在传统班级管理中,常常是以班主任为中心,中职生如同提线木偶一般,被动性接受班主任的指令或说教。这在中职生强烈的主体意识上,这样单主体观念无法助于班主任更好地管理班集体。那么班主任应该建立师生双主体,尊重中职生班级主人翁地位,建立师生平等、友善的关系,这样中职生才能主动性参与到优秀班集体的共建中。此外,在师生沟通过程中,要从传统的填鸭式说教,改变为实践性参与。填鸭式说教,是班主任将社会集体认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强加给中职生,随之时间推移的过程中,内化为中职生的道德行为。其方式上,采取说教、强迫执行、奖惩等方式。这其实是一种强制、封闭、僵化的教育,在无视中职生的学习兴趣、成长需求上,这样衍生出的管理手段是低效的,所以中职班主任应该从填鸭式转变为实践式,将自己的管理理念和德育教育内容,都融入实践性活动中,这样中职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才能真正习得,从而也会大大提高班主任管理语言的说服力。

2.建立科学、弹性的规章制度

正如,无规矩,不成方圆。好的规定,使人走向正路,积极向上生长。那么好的班级规章制度,既能够有效约束中职生的不良行为,也能够促进中职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形成班级良好精神面貌的重要条件之一。为此,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上,班主任应采取“圆桌会议”的形式,班主任担任“圆桌会议”的主持人,以班主任设计的规章制度大框架为基础,其框架内容有师生共同制定,这样师生共同商议和制定的班级规章制度,不仅增强了中职生自觉、自律遵守的意识产生,也将营造中职生之间相互监督的氛围产生,使其班级规章制度活性化,真正成为彼此班级生活的行为准则。此外,班主任应该设计不同的学习标兵,因为一个学习标兵的设计,既能营造班级的良性化竞争氛围,还能够形成一种舆论、价值导向的势态,实现一种玉树、感染、激励、熏陶班级成员向好、向上发展,这样自然好的班级风气就会产生,就会无形之中推动班级成员形成良好、规范的行为习惯。在此期间,班级的规章制度才能有了向上生长的力量,也真正成为中职生正确是非观、生活观、价值观促成的助推器。

三、结语

作为一名中职班主任,应该深入了解中职生的实际情况,真正把握中职生成长的问题,进而在学情了解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精力,实施相对应、可操作的管理措施,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管理纠错、促进中职生健康化、良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 欣玥,周 圣姣,郭 晓渝,晏 曦. 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化与创新研究[J]. 教育天地,2022,4(1).

[2]徐 晶. 新时期中职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漫谈[J]. 教育天地,2022,4(1).

作者:杨艳

管理班级措施论文 篇2:

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措施探讨

【摘 要】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头羊,兼顾多方面的工作,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照顾到每位学生的心理变化,做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由此可见,班主任在一个班集体中所起的作用毋庸置疑,班级的整体氛围与班主任的管理模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关键词】班主任 班级管理 高中阶段

在班级管理这方面,不同阶段的班主任有着不同的管理方式和管理侧重点,就高中阶段而言,班主任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需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班主任更需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为此,本文从班级管理的角度出发,浅谈高中班主任应如何做好相应的工作。

一、当前班级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力量缺乏

一方面,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自己的孩子应当是有更多的了解。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时,不仅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需要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这就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另一方面,班级中离不开班干部的管理。班干部作为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小助手,有义务向班主任反映班级中出现的问题,并协助班主任一起解决。

班级管理并不只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应当发挥多方面的力量。而目前班级管理工作多是由班主任或者科任教师承担,不少家长也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班主任就有义务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管理。大到学习方面出现的问题,小到生活中的琐碎杂事,一些家长也认为应该由班主任一并代劳。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班级管理不仅需要班主任发挥主要的领导作用,更离不开家长以及学生的力量。

(二)学生对班级规章制度的认同度不高

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不少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仍旧采用陈旧的管理方法,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重中之重,而忽视学生在其他各方面的发展。同时,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很少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尤其是高中阶段的班主任,大多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了让学生取得理想的高考成绩,大部分高中班主任会通过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来约束学生日常的言谈举止。且这种规章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班主任主动提出的,学生极少参与班规的制定,这也使得学生对班级规章制度的认同度不高。加上高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叛逆心较重,在这种情况下制定的班规条例往往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使得班主任工作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管理态度存在偏差

部分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不能够做到一视同仁。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学习成绩出现差异,班主任大多以学习成绩为依据来对学生进行管理。不少班主任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持有更加包容的态度,而对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不管不顾,这是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也会使学生在学校无法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尤其是经常不被班主任所重视的学生,往往会对学习产生抵触甚至厌恶的情绪。

(四)管理内容有待改善

与其他阶段的学生不同,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因此,班主任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更需要平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且我国素质教育提出已久,学生只是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是远远不够的,要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故班主任不仅需要带领学生进行学习,还应当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但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班主任并没有及时发现和调整部分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这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二、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一)加强和家长、学生之间的联系

首先,班主任应当与家长展开良好的沟通。一方面,班主任要多与学生的家长交流,较为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差异性;另一方面,班主任也要拓宽与家长联系的渠道,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家长会的层面上。同时,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交流的内容不但要涉及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也要涉及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尤其是学生的情绪变化。其次,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小觑。班干部作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不仅需要得到班主任的信赖,更为重要的是要得到学生的赞同。在选举班干部的时候,班主任不应当以自己的个人看法为依据,而应当在班级内进行民主选举。在进行班干部选举的同时,班主任也可以借此机会加强与其他学生的联系,听取不同学生的意见,最后选出合适的班干部为师生服务。

(二)合理灵活地制定班规

在进行班规的制定时,班主任可以综合同学们的意见。例如,可以让班干部带头,组织学生共同制定出班规的大体框架,对有争议的部分以及详细的条例再由师生共同斟酌,尽量制定出大部分师生都较为满意的班级管理制度。需要注意的是,班规中的某些条例不应当过于死板,需要灵活处理或能随机应变的条例也要有相应的标注。

(三)树立公平公正的管理态度

班主任应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对于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班主任要采用鼓励的态度引导学生学习,同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也不能一味溺爱。不论是哪一位学生犯了错误,或者违反了班级的管理制度,都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同时,班主任也应当根据实际的情况做出灵活的处理。

(四)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引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其言谈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同时,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也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不能唯成绩论,片面地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应当与学生共同探讨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再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对于不同学生的管理方法也应当有所改变,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以及情绪的起伏,选择合适的时机与学生共同交流,建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综上所述,高中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不能再一味地依照传统的标准,而应当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为主体,同时联合家长的力量共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班主任也应当注重转变自己班级管理的方式以及态度,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这也是给学生树立榜样的重要一步。

参考文献

[1]杨宗灵.浅谈高中阶段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000(017):77-78.

[2]王鑫.浅析高中阶段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J].学周刊,2019,389(05):155-156.

作者:孙辉

管理班级措施论文 篇3:

新形势下初中班级管理创新措施研究

【摘要】班级管理系学校管理的关键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初中生所具有的心理特征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简要简述了当前初中班级管理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措施,以更好地实现初中班级管理的创新。

【关键词】新形势;初中;班级管理;创新;措施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对初中班级管理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所以各初中班主任理应拥有与时俱进的管理思想,以新课改的思想及实际要求为依据,选用恰当的管理措施对所带班级实施管理。此外,班主任们所选用的管理措施也应具有全面性,如此我们才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学习、劳动、生活及思想等诸多方面展综合的管理。与此同时,为了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理应以形势变化为依据不断调整自己的管理措施,展开实施创新,借助全新的管理思想对班级实施创新管理,构筑和谐班级,确保学校工作的有序进行,为孩子们创建一个优良的学习氛围,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生心理特性分析

初中时期系人类由幼稚转向成熟的人格转变时期,初中生通常具有复杂、叛逆心强及情绪波动性大等心理特性。对于刚刚踏入初中校门的初一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即适应陌生的环境。此外课业负担的加重、学习方式的转变、人际关系的日渐复杂均给初中生的心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适应陌生环境的过程中,部分学生由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且无法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因此其成绩就慢慢变差,随后厌学情绪便随之而来。对于初三学生而言,由于升学压力的影响,一部分学生开始努力学习,以求考取理想的高中;另一部分学生却在升学无望心理的影响下,破罐子破摔,甚至选择放弃学习,所以班级里学生学习所具有的两极分化现象便更加明显。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独立意识的日趋增强,加之班级管理的日益严格,许多初中生便产生了叛逆心理,品德行为也出现了特别大的波动。鉴于初中时期的品德发展对于初中生以后人格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各班主任理应给予学生品德发展充分的重视。

当前初中班级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管理方式单一

就目前来说,初中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普遍存在管理方式单一的现象,此种现象的存在不但不利于班级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当前,虽然我国初中文化教学收获了可喜的成绩,初中生的文化理论知识也有了相应的增强,然而我国的初中文化教学却仍然存在许多显著的不足,特别是学生运用文化知识的水平低下这一因素严重制约了初中文化知识使用价值的展现。

二、缺乏民主意识

初中班级管理制度理应由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商量拟定,然而我国初中班级管理的现状却是活力不足,民主管理水平特别低,缺少相应的民主管理体系。尽管在班级里推选班干部的目的即增强初中生的民主思想及民主作风,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然而绝大多数班级的班干部却存在显少更换的情况,此种情况的存在致使某些干部自恃甚高,无视班级规定的局面出现。与此同时,其他学生也失去了锻炼的机会。

三、推动初中班级管理创新的措施

(一)变革管理思想,进行角色转换

由于长时间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所以许多初中生都出现了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与此同时,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也倾向于将考试视为对学生进行评估的关键标准,将升学率视为管理的核心追求目标,其所采用的班级管理措施均是以为考试服务而展开的,大部分班级管理活力不足,管理制度近乎苛刻,诸如此类因素的存在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下降的情况出现。在当今的新形势下,班主任理应变革管理思想,努力创新,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核心的管理模式,让学生加入到班级管理之中,掌握学生的相关需求,并采用与其需求相对应的管理对策,号召学生积极地加入到班级的管理中来。与此同时,班主任还应从以前的管理者慢慢转变成引导者,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增强其独立能力,最终实现提高其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重心

在以前的班级管理模式下,班主任系班级管理的重心,屬于核心管理者。此种以班主任意志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将大大打击学生加入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最终导致其用消极心态进行学习的局面出现。此外,借助严苛的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限制的传统班级管理也剥夺了学生的诸多权利,迫使学生朝老师认可的方向发展,此种方式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特别不利的,因此我们理应抛弃此种班级管理模式。与此同时,各初中班主任理应借助创新思维,创建恰当的班级管理体系,充分尊重学生思想,给予他们充足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下自由、快乐的学习。

(三)采用差异化管理方式

鉴于班级系由诸多学生构成的,学生属于班级的主体,每个同学所具有的发展特性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各初中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时理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为依据,选用不同的管理方法,严禁使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管理模式,对学生展开恰当的引导,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并将其所具有的主体作用较好地发挥出来。在此过程中,班主任还应从班级管理的领导者慢慢转变成参与者,让孩子们在轻松的环境下快乐地学习。当然在创建轻松学习环境的同时,班主任也必须强化自身的监管职能,如此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创建民主化班干部管理体系

班干部系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的辅助者,他们对于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具有较强辅助作用,因此我们理应创建民主化班干部管理体系。班干部在进行班级管理时理应遵守尊重学生意志的原则,同时还必须接受其他同学的监督,以防止“干部作风”的形成。

二、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班级管理的创新对于班级管理的顺利开展及学生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的提高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的新形势下,各初中班主任理应以本班实际为立足点,仔细分析本班同学所具有的特性,选用一系列恰当的措施,推动班级管理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君. 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 东北师范大学,2012;

[2]贾宁. 新课改下初中班级自主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11。

作者:徐向升

上一篇:远程教育工作计划(精选2篇)下一篇:中学工作汇报(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