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育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问题都是直接或间接与社会相联系的。强调科学技术的社会意义,是当前科学教育的一个重点。在以往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授(或灌输),致使我们的学生一方面拥有较多的科学知识,一方面又缺少最起码的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因此,笔者就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机渗透STS教育谈谈自已的认识。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初中物理教育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物理教育论文 篇1: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育中STS教育的巧妙渗透分析

【内容摘要】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将STS教育渗透其中已经是目前世界各国进行教育革新的重点内容。尤其在中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想要推动社会经济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大量的了解社会发展趋势,并且能够致力于服务社会、具有极高专业技能的综合型人才。所以,在对初中学生进行物理教育的过程中,将STS教育巧妙的渗透其中,不但是顺应新课改的需求,也是顺应时代的需求,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基础。本文根据初中物理教育中STS教育巧妙渗透的重要性,提出几点渗透策略,希望可以为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人教版初中物理教育STS教育

STS是为“science、technology、society”的缩写,也就是所STS教育是将科学教育、技术教育、社会教育进行融合的一种综合性教育体系。将其渗透到初中物理教育中,不但能够摒弃传统教育中单一的教学方式,以及传统的教学理念,还能够摆脱因为注重理论教育而与社会脱轨的教育现象;从而使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物理核心素养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社会的变化,能够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真正的实现物理教学的目标。

一、初中物理教育中STS教育巧妙渗透的重要性

1.可以使学生熟练的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技能

通过将STS教育渗透到初中物理教育中,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探索的欲望,使学生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物理思维,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更好的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升

通过将STS教育渗透到初中物理教育中,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进行实践操作的欲望,并且在物理老师的带领下,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3.使学生的科学意识得到培养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涉及了诸多关于力、光、声等自然科学的现象,这些现象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将STS教育与初中物理教育进行融合,可以使学生的科学意识,以及对科学的生活态度得到有效培养,使学生日后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初中物理教育中STS教育巧妙渗透的策略

1.在对学生进行物理教育过程中将科学技术与思想进行融合

在对学生进行物理教育时,想要巧妙的将STS教育渗透其中,就要将科学技术,以及社会思想与物理教学进行融合,其学生的物理思维与意识得到培养[1]。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关于《大气压强》这一节内容教学时,物理老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在冬天的时候,当你把保温瓶的瓶盖拧开,倒出开水后再次盖上时,你会发现瓶塞会往上弹一下,甚至有些会直接掉到地上,这是因为什么呢。因为是学生所熟悉的并且经历过的,所以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且能够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培养,会关注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些科学现象,并会对其进行探索,进而学生的科学技能以及思想都會得到提升。

2.通过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来提升学生的科学技能

物理是一门重视实践操作的学科,所以初中物理老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来提升学生的物理技能,使学生能够将物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融合,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并且使自身的物理技能得到提升[2]。在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物理老师应该先将物理实验的理论知识向学生介绍清楚,使学生能够掌握实践操作的正确步骤和技能。

例如,在学习了透镜原理之后,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去做自制望远镜等等,也可以在学生学习了电路知识之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串联或者并联一些电路,找到电流表和电压表使用的正确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有效提高,并且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能够得到激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随之提升,实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教育目标。

3.在物理教育中的多运用一些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在对学生进行物理教育的过程中,多采用一些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是将初中物理教育与STS教育进行融合的重要教育策略。物理老师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但是教材上没有的内容,然后通过多媒体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理解那些物理实验不能完成但是实际生活中却能够用上的物理知识。

例如,在学生磁场这节内容时,物理老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通电线圈中磁场的模拟视频,将抽象的、实验不能完成的物理问题变得形象化,使学生能够清晰的观察到物理现象,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原理的理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3]。

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在初中物理教育中巧妙渗透STS教育是最符合新课改教学要求的创新策略,不但能够使学生的眼界得到扩展,还能够使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想要更好的将STS教育渗透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就需要初中物理老师注重所要传授的物理知识与STS教育渗透其中的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更好的开阔,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得到更好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将来能够更好的立足社会打下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洋中.初中物理教学渗透STS教育理论途径[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9,(z1):84.

[2]叶林钻.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9,(3):60.

[3]宋平国.基于STS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教学探讨[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8,36(6):5-7.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斗门镇初级中学)

作者:刘文东

初中物理教育论文 篇2:

也谈初中物理教育与STS教育的关系

摘 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问题都是直接或间接与社会相联系的。强调科学技术的社会意义,是当前科学教育的一个重点。在以往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授(或灌输),致使我们的学生一方面拥有较多的科学知识,一方面又缺少最起码的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因此,笔者就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机渗透STS教育谈谈自已的认识。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育 STS教育 关系

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每个公民。能源问题、网络安全问题、环境生态问题等正向全人类发出警告和挑战。要解决新世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必须从科学—技术—社会整合的角度加以考虑。STS教育的理念及目的STS教育是当代理科教育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为此,初中物理新教材——《探索物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特意安排了STS栏目,同时要求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力渗透STS的思想和科技人文意识。

1 STS教育产生背景及其教育目标

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三个单词缩写。一般认为,STS教育是大约在20世纪中叶诞生于美国的一个新兴的学科,后来在欧洲许多发达国家中迅速得以传播。二战以后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新技术革命在给人类带来了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的同时,也诱发了许多与科学技术发展有关的重大社会问题,如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等等。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人类开始客观地评价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理智地思考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是STS研究在教育中的实践运用,可以说它是在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人类对自身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危机进行理性反思后的产物。

STS教育的目标可综合归纳为:

(1)通过STS课程较好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有足够认识。

(2)通过学习STS课程,了解知识的技术应用,有解释和解决生活中各种具体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社会生产和生活及个体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逐步树立正确的科学、技术、社会的伦理观和价值观,从而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与STS教育理念的本质联系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这实际上已明确规定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STS的教育的意义,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使学生懂得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要求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须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技术意识、社会意识。为此新课标在“课程性质”第五点中进一步指出:初中物理教育教学必须让学生学习一些科学方法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而STS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其目的是培养有科学使命感与责任感的人。因此,STS教育的基本思想与我们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

3 初中物理教学应加强STS的教育,重视人文精神的渗透

(1)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多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展开。新教材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揭示一般规律,而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力、热、光、电、原等物理现象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中升华至物理乃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从这一点来说初中物理的内容本身就是与科学、技术与社会密不可分的。

(2)初中理科教育综合化的趋势要求强化STS教育。我国是世界上目前为数极少的只设置初中分科理科的国家,近几十年来世界范围的理科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成就是在初中普遍采用综合理科。这反映了中学理科教学正从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化和深化转向强调各学科之间的渗透交融,在世纪之交,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形态的迅速变化发展,全民素质教育观已日渐深入人心,科学为大众的理念要求中学理科更加与学生周围的世界,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贴近。另一方面我国又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正在向工业化、城镇化迈进的发展中国家,目前又面临着较为严峻的人口、能源、环境和生态问题,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强调STS教育更具紧迫性。而理科课程的综合化则提供了在初中强化STS教育的一种现实、可行的方式。

(3)《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通过接受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此《课程标准》在规定教学内容和活动建议时在这方面有充分考虑。例如“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情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青少年广泛存在的近视眼病的成因与矫正以及眼镜的度数的计算”、“研究电冰箱内外的温差与所耗电能的关系,提出节能措施”、“核电站的结构安全与核事故的影响”等。

4 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STS教育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内容的选择:

(1)应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促进其思维发展。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他们仍处于具体操作思维优势的阶段。因此,应多提供具体的科学、技术、社会的背景,以及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有关的综合性的主题,而不是分科的学术性主体。

(2)应适度、适量、适应、实用。适度、适量指要依据教材,不可过深、过广,且最好与教学同步。实用即注重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提高其学以致用的能力。

由于STS教育内容广泛,这就决定了教学形式和手段的多样化,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采用下列几种形式:

(1)适时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既能使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又能使其在实践中领悟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本质联系,这便是开展实践活动之意义所在。比如:“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的安装”、“自制针孔照相机”、“制作潜望镜”、“自制潜水艇模型”等。

(2)校企结合,组织学生参观工矿企业。结合各校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比如“走访火电站,体会火电在给城市带来光明的同时所造成的空气危害”;“参观水泥厂了解现代水泥的生产过程以及车间中工人的作业环境,从而加深对尘肺病的认识”;“参观水厂了解居民用水的生成过程从而树立节水意识”;“调查当地河流的污染清况以及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并对治污提出合理化建议”等。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物理学史的讲授让学生感受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例如:在“欧姆定律”一节中,向学生指出欧姆如何通过多年的反复实验、经历无数次失败后终于为人类找到了电流、电压与电阻的关系,这种不畏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能引发学生心灵的共鸣,进而培养其崇尚真理的人文精神。

(4)为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开展科普习作活动,如举办物理STS报告和开展写科技小论文活动等。

(5)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例如学习了“噪声的危害与控制”知识后,要求学生调查本小区或居民楼噪声源的产生以及造成的后果,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降噪办法;调查学校周边噪声污染情况及控制措施;调查本市噪声源的变化与控制措施的演进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3] 张大昌.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简介.

[4] 尹雄杰.物理STS试题的题性及实例分析.中学物理,2003(l):20.

[5] 熊春玲.实施STS教育,促进物理教学的改革和发展[EB/OL].http://www.pep. com.cn/200406/ca434946,2004-5-8.

[6] 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6-32.

作者:谢东

初中物理教育论文 篇3:

新形势下初中物理教育与素质教育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对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做好理论教学的指导,还需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有所加强。旨在通过对新形势下的初中物理教育和素质教育进行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新形势;初中物理;素质教育

初中物理是中学教学中的重要课程之一,物理课程向来都是偏向于理论和实践的,在素质教育方面看似没有多大的联系,其实不然,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穿插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可能会有更大的收获。当然这是在处理得当的情况下,不然就会两败俱伤,什么都没有得到,所以要采取措施将这两者进行妥善管理。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重要性。素质教育作为21世纪以来的教学要求,尤其是对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更要重视,教育要从小抓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学会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为日后的为人处世埋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在这个时期的学生思想最为活跃,且尚未定型,可以有很多的发展空间,是进行教育的最佳时间。所以进行素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这或许关系到中小学生的一生。

2.必要性。初中物理是中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刚起步的阶段,或许是因为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中学生必定对物理课很感兴趣,上课积极性提高,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融入课堂学习中去,这为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供了大大的便利。因此,将物理教学和素质教育相结合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将物理教学和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措施

1.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涵盖了许多方面,比如,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劳动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面。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措施。

2.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及时了解当下时代发展的潮流。创新构建素质教育的课堂,在制订教学方案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同时也要全面把握物理教学的目标,以物理教学为主,以素质教育为辅,相互结合,创造最大的课堂价值。

3.重视实际应用教学,物理教学除理论知识外的重要组成部分便是实际应用的学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中劳动素质的重要体现。所以具备扎实的动手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也可以依据自己扎实的功底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进行指导。

总而言之,在现如今的教育新形势条件下,我们应该做好一切准备将素质教育的开展工作做好。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能够两面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张智.物理教学中科学素质教育的培养与实施[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3).

[2]张福林,吴剑平.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实现科学素质教育的常态化[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1).

编辑 鲁翠红

作者:马玉萍

上一篇:大学实践心得体会(精选2篇)下一篇:网络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