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习兴趣生物教学论文

2022-04-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成功实现高中生物课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培养学习兴趣生物教学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培养学习兴趣生物教学论文 篇1:

构建趣味化生物课堂教学 培养求知性生物学习兴趣

摘 要:初中生物是教给学生如何对所居住的地球,以及在地球上生存的生物进行不断探索、寻找生物的本质和生存的奥秘。生物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使本应生机勃勃的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如何丢掉为考试而学习的思想包袱,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返璞归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生物课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一、综述

初中生物课是小升初学生面临的新的学习领域。初学的新鲜感是推动生物课堂教学的有利因素;而初学的陌生感,成为一些学生抵制学习生物的不利因素,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保持学生兴趣的持久性,激起学生对初中生物的求知欲,则令多数教师煞费苦心。初中生物学习只是学到基础知识,为的是高中、大学更深层次的学习,面临的是升学考试的压力,因此初中生物教学的作用不容小觑。初中生物教师如何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实现课堂由“教本位”向“学本位”的转变,还需要教育工作者为之不断地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二、如何构建趣味化生物课堂教学

1.对学生兴趣的积极作用不可“等闲视之”

初中生毕竟年岁尚浅,不可能完全褪去小学时的稚嫩和贪玩,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任性不坚定,学习自觉性也有待提高,对知识的渴望更多是取决于“我有兴趣学”而不是“我有责任学”。因此,兴趣在极大程度上左右着初中生对一门课程的求知欲望。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当然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些天性,而不是用成年人的思维来权衡和忖度学生的心理,更不能简单直接地用自己备课时严格的态度进行课堂教学。一旦对学生的兴趣置之不理,等闲视之,把本来充满趣味性的生物知识讲成机械的死板的教条,那么,可想而知,这样的初中生物课堂必然是失败的、乏味的、难见成效的。因此,在学生刚接触初中生物课程时,要给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去思考,使学生产生兴趣,树立自信心,然后将学生带入书本知识学习,以极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2.将课堂打造成“寓教于乐”的趣味乐园

(1)生物课堂应当是能够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的课堂

作为教师,如果在每节课上针对课堂内容想方设法地为学生提出一些轻松有趣、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热情的小问题,那些性格活泼的学生就容易首先被调动起来,学生就不会感到沉闷、无趣。学生既可以因为亲自得出的正确结论得到表扬,又不用担心回答错误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和责备,反而可以得到老师的指点和纠正,这种轻松而充实的课堂氛围,既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少年天性,又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课堂效率想不高都难。

(2)初中生物课堂应当是使学生有动手操作机会的课堂

初中生物教学同物理、化学一样,与实验教学紧密联系。在各种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学到的知识,通过亲自动手,对实验要求进行自己的最直观、最真实的回答,同时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动脑思考、动手尝试的勇气。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对所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得到巩固,学习兴趣也能得到极大的提升,可谓是一举多得。

(3)针对学生兴趣“有的放矢”

与数学、英语等课程相比,初中生物课在抓住学生的兴趣这一点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生物学习的实验性与可操作性很强,学生学习道具多为生活常见的生物,抓住这一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并不困难,当然激起学生兴趣不是盲目地放任不管,还要让学生体会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比如,对《动物的行为》进行学习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蜻蜓点水等动物行为的视频,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完视频教学后教师应及时将学生引入书本中。学生能够体会到轻松学习的愉快感觉,那就自然会给予初中生物课程更多的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也就会多加注意身边的生物现象,逐渐积累生物学知识,提高学习初中生物课程的兴趣。

总之,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与教师的趣味性和丰富化相结合,自然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受益匪浅,也能使教师的教学目标得到最大化的实现。因此,构建趣味化的生物课堂对于推进初中生生物学习这一目标行之有效,值得提倡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孙爱芹.浅谈初中生物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25).

[2]顾生虎.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设计[J].新课标:中,2012(6).

作者简介:陆卫忠,男,1965年8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江苏省张家港市兆丰学校,研究方向:初中生物教学。

作者:陆卫忠

培养学习兴趣生物教学论文 篇2: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生物教学实效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成功实现高中生物课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新的生物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物课程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而要达到上述目标,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对激发学生兴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

根据生物学教学的特点及教学的基本要求,不同学习目标的生物学课堂的情境创设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新知识学习,通常可以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来创设情境

与其他学科相比,生物的生活性更强更直接,生活是学生生物学知识的基本来源,也是学生生物学知识的最大应用场所。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生动具体的事实或问题来呈现学习情景。其中包括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事件和以及自身经验,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工农业生产问题以及能体现生物学与社会、经验、人类文明发展有关的事实和材料,还有重要的生物学史实、发明发现的故事等等。现在不论是新课程标准,还是高考中的考点,社会、生活和生物学都是热点话题。引导学生用生物科学的视角、科学方法去观察、思考日常、生活、生产、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典型问题,学生认识生物学在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比如:讲到免疫,我们可以创设小时候打防疫针的情境;讲到病毒的知识,我们可以创设SARS流行时的情境;讲到呼吸作用,我们可以创设运动、减肥等学生比较熟悉又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进行引入。当然也有些知识,距离学生比较远,对于这些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来创设情境。比如:克隆人的伦理问题,学生可能很多观点不能理解,那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如果我们班每个人都有一个真实的自己,一个克隆的自己,你将会怎样看待克隆的自己,怎样看待你周围的人?

二、复习课的学习,通常通过图形创设情境

1.运用概念图进行复习整理

学会知识仅是学习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论是苏教版还是人教版的高中生物教材,课后都出现了对章节知识进行总结梳理的概念图。这也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体现——通过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总结归纳,找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及规律。而在复习课中如果能运用概念图来创设情境,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相互关联的知识点,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还可以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提高复习效率。

2.抓住关键图形,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

生物是一门生动的学科,几乎每一章节都有一至多幅图形或图片。而在复习课中如果能抓住具有代表性的,概括性强的图形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则可以使学过的知识具体化,系统化,而且便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图形识别能力,图文转换能力以及注意观察等多种能力。比如,细胞结构的学习,典型图例就是高等动物或植物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根据图形,设置若干问题:如,哪些是结构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哪些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哪些细胞结构是双层膜,哪些是单层膜?哪些细胞器和细胞分泌有关?哪些细胞器和能量转换有关?等。再比如光合作用,关键图形就是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如果在复习中我们很好地利用这幅图,那么有关光合作用过程、场所、条件、光反应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元素追踪、能量转化等等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抓住关键图形,就是抓住了知识的主干,而问题的设置则相当于为主干注入了血肉,这需要教师课后做大量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三、探究、能力培养之类的课,如实验课,可以通过问题来创设情境

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要精心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思维上的活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这是生物学教学的关键,也是所有学科教学的共同目的。利用的问题来源广泛:可以是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也可以是上一节课的拓展,也可以是在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将这些问题及时拿出来和全班同学一起思考分析并加以解决是一种很好的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巩固。这一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课堂中,而在实验课中,则是创设情境的主要方法。

实验课是学生喜欢上的课,正是因为喜欢而心情迫切,很多同学书本知识及老师的讲解都来不及消化吸收就迫不及待地动手,结果可想而知。这不仅不利于知识的探究和掌握,而且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还会培养学生不认真负责、敷衍了事的坏习惯。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呢?笔者建议,设置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与本实验有关的一系列问题情境。比如:“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一实验,当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第一组问题:同学们做这个实验时带来了很多种植物的叶子:有菠菜,有青菜,有大白菜,有包菜等等,哪种好?为什么?这个问题解决了材料的选择问题。第二组问题:有同学把绿叶剪碎放在清水中研磨后取滤液,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应该用什么试剂提取色素?这组问题解决了提取的试剂及原因等问题。第三组问题:有同学研磨出来后发现取不到色素,还有的发现色素分不开,什么原因呢?如何解决呢?这组问题解决了研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引起学生注意——以此类推,把可能发生的问题变成情境,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反之,用以错纠错的方法,教师自己或最好请一个心急的学生在前面做演示实验,大家在下面进行纠错,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情境。

总之,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掌握创设情境的目的,努力挖掘学习内容所蕴涵的创造性因素,把握学生的素质和水平,创造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情境,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良好学习氛围,从而提高高中生物课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县石榴高级中学)

作者:苗贤举

培养学习兴趣生物教学论文 篇3:

谈实验教学中初中生生物学习兴趣的培养

[摘要]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与学生对生物学习并不重视,学生对生物提不起学习兴趣。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实验教学 初中生 生物 学习兴趣

由于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与学生对生物学习并不重视,学生没有学习的动机和兴趣。那么如何改变这个现状,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呢?这就需要我们充分理解生物科学的未来前景和应用价值,重视生物教学,改变过去单纯的“讲授”与“苦学”的旧模式,变“苦学”为“乐学”。笔者认为,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通过调查发现,所以导致大多数初中生都喜欢实验教学,并且认为通过生物实验能增强自身的动手能力及探究能力。但是仍然存在少数学生对实验不感兴趣、生物实验课开出率低等问题。那么,怎样培养初中生生物学习兴趣,使更多的初中生喜欢上生物实验、喜欢上生物学,从而变“恼学”为“乐学”呢?

一、认清形势,转变观念。重视生物教学

一直以来,生物学都是以非主要学科的身份存在于人们的传统意识当中,也因此得不到学生甚至是教师的足够重视。生物科学的发展以及生物技术的进步是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是不可取代的。因此,不管是从教育理念还是社会的发展、未来的人才需求来说,生物学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作为初中生物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认清形势,转变教育观念。只有教师切切实实地抓好生物教学工作,重视生物教学,改变学生对生物学的态度,才能從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开展生物实验,以实验课带动理论课。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生物实验教学。但是在很多地区,尤其是在乡镇中学,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及教学设备较差、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观念陈旧等条件的限制,大多数生物实验都无法开展。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展呢?如果只是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且不受学生的欢迎,他们必然希望能通过亲自动手来验证课本上的知识。通过实验,可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并以实验课带动理论课的学习,让学生把实验的兴趣迁移到知识学习上。在实验教学中,触觉对思维与兴趣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如在进行演示实验教学时,让学生只看不做,这样的实验效果虽然比一般的讲授教学要好得多,但是只满足了视觉感受而忽略了触觉感受,学生的实验意识比亲自动手实验要薄弱。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通过亲自实验,学生才能透彻地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实验。在合作探究中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初中生正处于思想意识和探究欲望高度活跃的时期,他们对知识的来源都会产生疑问甚至对知识本身产生怀疑,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应注重探究实验教学的开展,引导学生发掘课外探究的课题,让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实验。由此看来,探究实验不仅迎合了学生的兴趣要求,同时也适应了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学生通过“亲自实验——发现问题——寻找原因——解决问题”等途径,不仅培养了动手能力、合作能力,而且在建构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习的兴趣。

四、加强教学技能,活化课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

巧妙运用教学技能,活跃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化剂。如果学生对你的教学行为无动于衷,那么说明你的教学行为仍然无法触动他们的兴趣点,也必然会存在着一种或几种教学方式能够触动他们的兴趣点。面对这一部分学生,教师应加强教学技能,活化教学氛围,使更多的学生融入学习当中,让学生从“无动于衷”变为“兴致勃勃”。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创设悬疑情境、故事情境”“实施分组讨论”等教学技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通过设疑引趣、故事激趣、激情辩论等催生兴趣的教学方式,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知识的学习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上述教学方法的运用,有效解决了普遍存在的既不认真又不积极思考,结果热热闹闹兴趣很高而又一无所获的教学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严谨求实的科学素质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责任编辑 黄春香)

作者:刘静

上一篇:劳保局半年工作总结讲话下一篇:烟草办公室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