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终端通信控制分析论文

2022-04-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简述GPRS在电力系统技术,并且介绍GPRS在电力系统发展前景和注意事项。目前中国移动的GPRS通讯方式是一种新兴的数据传输技术,可以较大限度的解决传统传输方式的弊端,更加贴近专业数据传输的需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远程终端通信控制分析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远程终端通信控制分析论文 篇1:

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

摘要:计算机网络在21世纪得到了极大的普及,计算机的应用已经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且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了计算机行业的一部分。新一代的计算机已经将网络接口集成到了主板上,并在操作系统中嵌入了网络功能,由此实现了智能大楼的兴建与计算机网络布线同时、同地和同方案施工。我国的计算机网络随着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紧密结合和同步发展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时代 计算机 互联网 通讯技术 移动网络 发展

1 计算机网络技术概述

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会将地球上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通过网络协议将其相互连接成为一个集合。电缆、双绞线以及光纤、微波、载波或通信卫星等都可以作为连接的介质。计算机网络不仅具有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共享的功能,同时对于共享的数据资源还具有集中处理、管理以及维护的能力。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包括计算机软件、硬件和通信设备。基本的网络设备有:

1.1 终端:用户进行网络操作时所使用的设备,任何一个输入输出设备都可以作为终端使用远程通信网发送和接收数据。近程终端:通过通信控制处理器CPP相连的终端为近程终端;远程终端:通过集中器再与通信控制处理器CPP相连的终端为远程终端。

1.2 通信控制处理器CPP:是计算机网络中处理通信控制功能的专用设备,它支持终端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和接收,一般由小型机、微机和通信控制设备构成。包括:调制解调器、多路器、路由器、前端处理器等。通信处理机(CP)通常被称做节点,节点是指网络中某分支的端点或网络中若干条分支的公开交汇点。

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通过一定形式连接起来的计算机即为网络。一个网络可以仅有两台计算机组成,也可以拥有在统一楼内上前台计算机和使用者。我们通常指的网络通常是局域网LAN,由局域网在延伸出更大的范围,如整个城市甚至整个国家,我们将这样的网络称之为广域网,如果再细分的话,还有MAN和CAN,但这需要专门的管理人员对网络进行维护。我们平时经常接触的Internet都是由这些无数的LAN和WAN共同组成的。Internet仅是提供了它们之间的连接,但却没有专门的人进行管理(除了维护连接和制定使用标准外),可以说Internet是最自由和最没王管的地方了。在Internet上面是没有国界种族之分的,只要连上去,在地球另一边的计算机和您室友的计算机其实没有什么两样的。下面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进行一个阐述。

2.1 诞生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终端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没有CPU和内存,只有显示器和键盘,这就是通信系统的网络雏形。

2.2 形成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的多个主机是第二代计算机网络。这个时期网络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2.3 互联互通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具有统一网络体系结构并遵循国际标准的开放式和标准化网络诞生,即第三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随着ARPANET的兴起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互联各个厂商的产品很困难,这样就诞生了TCP/IP体系结构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OSI体系结构。

2.4 高速网络技术阶段 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的第四代计算机网络,随着局域网技术的发展成熟出现了光纤和高速网络技术,其发展为以Internet为代表的互联网。

3 协处理器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作用

在传统的集中数据包转发结构中,大多数通过NPU、FPGA和ASIC的组合软件来实现数据的处理。系统中的用户卡主要用来转发数据包,而在交换结构中网络对大量工作的处理。由于此解决方案不能满足更高处理速率的要求,因此,交换结构的处理能力必须与通过该结构的数据速率相适应。

在一些更新的结构中,如在处理分布式数据包中,由于每个用户卡均能实现路由器功能而优化交换结构,从而有利于在用户卡中无阻塞的传输数据包。由于交换结构不再是瓶颈,从而有利于结构的扩展。随着网络底层结构复杂度和速率的增加,快速灵活的网络搜索功能正成为系统成功设计的必要条件。新一代产品要求增加业务处理的“智能化”。下面我们以IBM欲构建超级计算机网络为例子进行一个阐述。

英国ClearSpeed Technology与IBM最近延伸了它们之间的合作关系,共同研制功能强大的超级计算机装备,在IBM计算机System Cluster 1350系列内集成ClearSpeed的Advance加速器板。ClearSpeed的Advance板能执行50-Gigaflops双精度浮点矩阵乘法运算,功耗为25W。

此项合作是该公司从荷兰ClusterVision BV处赢得一个设计项目,主要是为Bristol大学兴建三个超级计算机网络。

ClearSpeed产品的核心是CSX600嵌入并行处理器,有96个内核,每秒执行高达250亿次64位浮点操作,消耗功率仅10W。该公司声称该器件是全球最快最节省功率的64位浮点处理器。ClearSpeed还宣称开发出外形较小、符合RoHS的Advance加速器板,也是Bristol大学准备的超级计算机架构的一部分。该产品支持Windows XP和Linux操作系统。针对x86和x86-64驱动器目前也可提供。

learSpeed公司CEO Tom Beese表示:“此次合作表明,协处理器技术已成为下一波高性能计算(HPC)架构的关键成分。”

4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从19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由于其将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从而实现了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得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获取信息。网络不仅可以构造地区性、企事业内部以及局域网网络,甚至构造家庭和个人网络。网络的根本特征是资源共享以及消除资源孤岛。

用来解决资源描述、组织和管理等关键问题的是资源管理和任务调度。网络计算主要是科学计算,但是往往伴随着海量数据。如能够把计算结果转换成直观的图形信息就能帮助研究人员摆脱理解数据的困难。在中国,能源、交通以及水利、教育等对信息网络的需求非常巨大,预计在未来几年就能看到更多网络技术应用的实例。

5 无线网络技术的优势

无线城域网络在使用的过程中,与传统有线网络不同的是,无限局域网络主要是通过电磁波在空气中发送和接收数据,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存在任何光缆介质。在很大程度上,无线网络弥补了有线网络存在的局限性,解决了用户上网受局限这一难题。针对无线城域网的优势,具体分析如下:安装快捷、使用灵活、、经济节约、易于扩展。

无线网络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基于其自身的特点具备了多种配置方式,能够在一定条件下根据计算机用户的实际需要状况进行灵活的选择。由此就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了无线网络的使用范围。统一局域内的无线网络,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具备了传输距离远、传输速率高等特点,甚至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还能支持“漫游”。

无线网桥是无线射频技术和传统的有线网桥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无线网桥可以无缝地将相隔数十公里的局域网络连接在一起,创建统一的企业或城域网络系统,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现有网络系统的扩展。

6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资源共享。人们可以在办公室、家里或其他任何地方,访问查询网上的任何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办公自动化、工厂自动化、家庭自动化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是服务现代科技的开端,在未来,计算机网络将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开波.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嵌入式DNC集成通讯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重庆大学,2006.

[2]冯晓东,赵学明,田爱民.工业以太网技术及应用前景[J].电子产品世界,2004(24).

[3]陶桂宝,刘飞,王时龙.基于Internet的网络化制造集成技术[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1).

[4]王声决,张佐,吴秋峰.基于现场总线的工业企业管控一体化网络集成技术[J].工业控制计算机,1999(04).

[5]沈航,徐红泉,蔡慧,吴靖.工业以太网和现场总线[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05(01).

[6]孙卫国,赵丽丹.基于Netscape的企业网信息服务安全体系的建立[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2(02).

作者:韩毅

远程终端通信控制分析论文 篇2:

GPRS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发挥的作用

摘要简述GPRS在电力系统技术,并且介绍GPRS在电力系统发展前景和注意事项。目前中国移动的GPRS通讯方式是一种新兴的数据传输技术,可以较大限度的解决传统传输方式的弊端,更加贴近专业数据传输的需求。

关键词GPRS电力系统自动化

1GPRS技术介绍

GPRS是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的英文简称,是在现有GSM系统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承载业务,目的是为GSM用户提供分组形式的数据业务。GPRS采用与GSM同样的无线调制标准、同样的频带、同样的TDMA帧结构。这种新的分组数据信道与当前的电路交换的话音业务信道极其相似,因此现有的基站子系统只要增加一些模块即可提供GPRS服务。GPRS允许用户在分组交换模式下发送和接收数据,从而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无线分组数据业务。分组交换的基本过程是把数据先分成若干个小的数据包,可通过不同的路由,以存储转发的接力方式传送到目的端,而组装成完整的数据。分组交换基本上不是实时系统,延时也不固定,但可以使不同的数据传输“共用”传输带宽:有数据时占用带宽,无数据时不占用,从而分享资源。在理论上,GPRS可以将最多8个时隙组合在一起,给用户提供高达171.2kbps的带宽。由于GPRS用户的数据通信费是以数据流量为基础,而不考虑通信时长,所以GPRS用于IP业务的接入将更为用户所接受。

GPRS用于无线数据接入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一是接入范围广,可充分利用全国范围的电信网络,方便、快速、低成本的为用户数据终端提供远程接入网络的部署;二是传输速率高,56k Modem理想速率的两倍,下一代GPRS业务的速度甚至可以达384kbps,完全可以满足用户应用需求;三是接入时间短,GPRS接入等待时间短,可快速建立连接,平均耗时为两秒;四是提供实时在线功能,现在用GPRS MODEM上网,用户将始终处于连线和在线状态,这将使访问服务变得非常简单、快速;五是按流量计费,用户只有在发送或接收数据期间才占用资源,用户可以一直在线,按照用户接收和发送数据包的数量来收取费用,没有数据流量的传递时,用户即使挂在网上也是不收费的。以上优势使GPRS非常适用于开展行业和企业无线接入应用。

GPRS数据传输方式及网络结构:通过GPRS服务,设备可采用互联网Internet的标准方式与在互联网上的服务器交换数据。GPRS的基础是以IP包的形式进行数据的传输,GPRS无线终端接入GPRS网络的方法与普通有线MODEM类似,都采用建立PPP(Point-to-PointProtocol)连接方式。PPP协议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串行点对点链路上传输数据包的方法,包括LCP、PAP、IPCP、NCP等。GPRS MODEM通过PPP协议获得动态分配的IP地址。连接建立后,在PPP协议的基础上通过数据传输协议,如TCP、UDP等实现与互联网上其它计算机的数据通讯。

GPRS传输方式:在远程终端,采集数据通过A/D接口送入GSM/GPRS无线通信控制终端,GSM/GPRS无线通信控制终端首先将数据打包成TCP/IP数据包,再转换成GPRS数据包,通过无线链路传送到无线数据交换中心(MDEC)。MDEC再剥离GPRS数据包并通过GGSN网关将TCP/IP数据包传送到Internet,再由Internet传送到通信控制计算机,通信控制计算机通过Socket套接字接受TCP/IP数据包,并把它还原成原始数据。当数据由无线数传监控中心到远程终端方向时,情况是类似的。

2GPRS在电力系统方面的发展前景

2.1电力远程抄表系统应用

挨家挨户敲门查电表的方式,无论是对敲门的人来讲,还是对被敲门的人来讲,都是一件麻烦的事情。现在已有许多住宅用户都用上了预付费电卡,省去了查表的麻烦,但数据统计和实时监测,仍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GPRS网络系统,可将工业和民用电表采集的电力系统数据实时传递到地、省级的集中监控中心,以实现对电力监测设备的统一监控和分布式管理。GPRS网络可为电力系统提供简单高效的通信传输手段。GPRS系统可提供广域的无线IP连接。在移动通信公司的GPRS业务平台上构建电力远程抄表系统,实现电表数据的无线数据传输。不但利用现有网络,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建设成本的优点,而且设备安装方便、维护简单。GPRS电力远程抄表系统由位于电力局的配电中心和位于居民小区的电表数据采集点组成,居民小区的所有电表首先连接到电表集中器,居民用户的用电数据由复费率电表通过485传到电表集中器,电表集中器通过RS232口与GPRS透明数据传输终端连接,电表数据经过协议封装后发送到中国移动的GPRS数据网络,通过GPRS数据网络将数据传送至配电数据中心,实现电表数据和数据中心系统的实时在线连接。电表集中器通过RS485接口直接连接到电表上,既可支持单个电表,也可以同时支持多个电表,实现对电表参数的采集、存储、预处理或并将采集到的电表数据实时传递到配电中心。同时,电表集中器还可将配电中心发送的遥控指令传给电表控制模块,对电表进行控制操作。对于供电企业来说,远程变电站抄表一直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为变电站数量众多,地理位置分散,给工作人员带来极大的不方便。因此对于一些偏远变电站也可利用GPRS移动数据网络对各重要电力节点进行监控,自动读取相关数据并加以分析,还可进一步进行远程控制或设备维护,可减少人力资源、缩短修护时间并节省专线建设成本。

2.2低压配电监控应用

随着电网改造的逐步深入,电力配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科学、经济、有效的控制电网运行,必须逐步提高配网自动化水平。城市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是提高供电质量,提高供电可靠性,有效控制电力负荷,实现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重要措施。分布在城市、郊区和农村的低压配变数量大、分散、环境复杂等特点。对低压配变的运行数据监测、采集、分析,无功补偿控制状态及远程遥控,对低压配网设备数据传输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实时、准确、高效的传输配电数据,高性能价格比的设备配置,简单、方便的安装方式。GPRS网络,支持无线方式的分组包交换功能,其永远在线,快速传输、按流量计费的特点,很好的满足了低压配电网数据传输的需求。目前,数据采集节点和配网控制中心的通信方式,主要是固定传输和现场数据采集。而使用RS485、光纤、MODEM拨号等有线传输涉及到布线施工、建设成本、安全和可靠性等一系列问题;电力线载波是解决问题的方案之一。但是通讯的成功率、电网的状况、跨变压器不可传输,在事故情况下和载波频率分配等方面却存在缺陷,不能有效应用。GPRS数据系统的推出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利用GPRS网络的无线数据通信方式代替传统的做法,将能克服以上缺点。在保证数据传输的及时、准确的前提下,系统运行费用也降低到了最低。

目前,赣西供电公司台区GPRS远方抄表系统已建成,包含了樟树分公司所辖范围内的所有城区公变台区(包括杆变、箱变及室内公变),系统经六个月试运行,其现场运行关键指标日抄读成功率达100%,实时抄读成功率达96%。其应用系统包括台区档案管理、综合管理、告警处理、报表管理、WEB查询等几大功能模块,完全满足了在配变监测、远程抄表等多方面的应用需求。

3应用中注意的事项

1)终端设备的身份识别。GPRSMODEM动态的获得的IP地址,对于服务器来讲就无法像普通计算机网络那样靠IP地址或MAC地址来判断终端设备的身份,无法准确地定位终端设备。另外,从网络安全的角度来说,也存在这个问题,所以必须建立一个ID识别机制。

2)PPP、TCP/IP协议在终端设备上的实现对于计算机用户来说,实现拨号接Internet是件很容易的事,因为在PC上有非常成熟的软件能够轻松实现PPP和TCP/IP协议。但是对于采用嵌入式设备的终端,尤其是对单片机来说,由于硬件资源的制约和协议的复杂繁琐,实现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

3)服务器的接入方式。由于GPRS网络工作方式是以IP地址寻址为基础的,所以服务器端理论上只需要接入Internet,并具备公网(Internet)分配的IP地址即可。但是在实际系统应用中,如果服务器是拨号或ADSL等接入方式,每次接入所获得的IP地址不是固定的,而GPRSMODEM也是动态地获得IP地址,两个动态的IP地址设备在Internet上是无法直接通信的。因此要求服务器具有静态IP地址或通过其它方式中转。这样,服务器的接入方式就受到一定限制。中国移动开通的GPRS服务中现阶段只提供点对多点的传输服务。点对多点传输方式是指多个GPRS无线终端把数据传输到一个固定的数据处理中心。GPRS终端与终端间的点对点传输理论上可行,但技术上还有待完善。

4)移动网和公网(Internet)互联GPRS MODEM动态地获得的IP地址为移动骨干网内地址,无法被公网服务器直接解析,在未进入连接状态时,服务器是无法与GPRS MODEM直接通讯的。必须先由GPRS MODEM主动向服务器发送数据,进行连接。当连接的路由建立以后,服务器和终端设备才可以双工地进行数据传输。所以通讯必须是由GPRS MODEM首先发起连接,这一点在制定测控系统通讯方式时要考虑进去。

5)GPRS MODEM的长期稳定性。测控系统中的终端设备一般都安装在野外环境中,地点偏远、分散,无人职守,设备必须能在特殊的环境下长期、稳定的工作。系统必须具有自动拨号、断线重拨功能,在GPRS网络状况不稳定时,具有自动恢复通讯能力,保证系统稳定工作,无需人为干预。另外,在电源抗干扰及散热等方面也必须进行特殊设计,才能使终端设备适应恶劣工作环境。

作者:刘 安

远程终端通信控制分析论文 篇3:

校园图书馆子网的具备功能

【摘 要】介绍了一种基于Web技术和B,S模式的图书馆公共公务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通过“图书馆公共公务网”网站,向各图书馆提供业务服务。文中给出了系统设计方案和主要功能的实现方法。针对网络图书馆数据库的建立提出了新的数据模型,有效的解决了为多馆服务时数据查询效率和数据存放问题;在与数据库连接时,采用连接池管理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数据库访问效率和系统的稳定性;详细分析了系统数据安全问题,提出了安全访问控制的解决方案。本系统的研究。为图书馆自动化建设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图书馆公共公务网;自动化;Web;B/S;Java;JDBC

图书馆是高等院校三大支柱之一,是学院的文献信息中心。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揭示和发挥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图书馆子网建设和规划的总体目标要做到四个“适应”和二个“确保”,即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适应我校改革和大发展的需要,适应我院校园网建设对信息资源的需要.适应数字化图书馆(Digital Library)的发展趋势;确保图书馆子网的实用性和确保图书馆子网建设的高起点。建成后的图书馆子网应能快速、准确、方便地传递文献资源信息,最大限度地满足我校广大师生对文献信息的快速要求。从而最终达到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和信息资源能够全方位向广大师生展示和开放,实现文献和信息资源的共享,促进学院教学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1、校本部读者能够通过校园网直接访问图书馆馆藏文献书目数据库。教职员工、分校区读者可作为远程终端用户通过电话拨号方式等随时查阅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书目数据库,并能方便地查询自己的借阅记录、请求挂失、进行图书预约和续借等工作。2、提供虚拟馆藏书目数据查询,如:CALIS高校数字化馆藏,包括中西文期刊联合目录、中西文图书联合目录、中国高校硕土、博土生论文摘要数据库等。3、能够通过图书馆主页发布各种信息,使读者及时了解最新的新书通报,新购图书的加工著录等情况,以便需要时及时借阅。

提供馆藏(包括虚拟馆藏)光盘数据库检索服务1、我馆现在订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2000年期刊数可增至5000余种)、《煤炭科技文献数据库》〔包括中文文献数据库和西文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题录摘要版)等十余种大型数据库。通过建立封闭式镜像站点的方式,使这些数据库能被广大校园网用户和远程终端用户方便地使用。教师可在家里24小时进行检索。

能够实现图书馆内部与外部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即不仅能够实现图书馆内部文献采购、文献编目、流通借阅、期刊管理等信息资源互联互通,而且能够实现图书馆与外部信息资源的交换,如馆际互借,联机编目等,从而真正做到信息资源的 共 建 与 共 享 1、文献资源建设的联合采购。由于现代书刊出版数量大、品种多、价格贵,任何图书馆都无法也沒有必要全部收藏齐全,只有靠多馆合作才能解决这一难题。通过联合采购、联合存贮,网内成员馆可从全局出发根据各自收藏和服务特色,确定所承担的文献认购方向,承担一定的收藏任务。同时各成员馆可通过网络及时、准确地获得网上其它单位的文献采购情况,尽可能减少重复订购,力争以有限的经费订购更多更新的文献品种。并以此组建一个合理的采购、存储体系,联合共建较完备的全国文献资源保障体系。2、文献资源建设的联合编目。联机编目是网络系统功能中最基本也是比较重要的功能要求。网上各成员馆在编目时,可利用中央书目数据库中的全部或部分数据来完成本馆的作业,并在此基础上对种次号或排架号等加以修改,这样可大大提高编目效率和质量。联合编目是网络开展工作的基础.不但要求各馆反映全部馆藏文献,而且要求在保证书目质量的前提下有统一的格式和规范的排捡方法。各成员馆必须按要求承担一定数量的文献编目任务,提供联合目录,使网络中收藏的文献书目数据库能尽可能的被成员馆所利用,以便达到文献资源共享。3、联机捡索。网络联机检索是指各成员馆之间根据网上提供的动态文献资源信息,来查询、获取所需的文献资料。其文献检索系统包括书目数据库、事实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等等,通过计算机终端提供服务,这是自动化网络的独特功能。网络给各用户提供一致的查询界面、主题和规范控制。因此,联机检索是图书馆网络功能建设的基本要求。4)、馆际互借,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是网络建设追求的最重要最直接的目标,其主要表现形式是馆际间文献相互借阅流通,包括文献检索、特藏文献查阅服务等,使读者能充分利用网内各种文献资源。成员馆可通过网络预约功能、公告栏、电子函件.实现实时的馆际互借,用户可根据需要在网络终端上查到所需文献及收藏地点,利用网络的电子邮件(E—mail)或远程登录(FTP)等方式获取。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文献利用率,又能补充各馆文献收藏之不足。

图书馆子网的构建及结构模型,确定合理的网络管理模式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包括软硬件)、通信技术以及存储技术三者高度发展、密切结合又相互渗透的产物。通常按网络WAN。一样,局域网是一种互连各种设备的通信网络,并提供这些设备间的信息交换的途径。但局域网具有覆盖范围小(通常为一座大楼或一组楼群)且内部数据传输速率要比广域网高得多的特点。对于中等大小的地理区域最合适,如一座办公大楼,一个仓库或一个园区。因此,适应普通高校图书馆网络建设且有较好灵活性、扩充能力的当属局域网。它对升级并网(并入校园网、Internet,Cernet)不会因模式不统一而带来障碍。一旦图书馆局域网建成,它将作为校园网、远程科教网的资源子网,负责数据处理业务,并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服务。终端用户既可以对图书馆主机资源进行本地访问,也可以通过子网实现一个终端用户访问异地主机的远程网络访问。图书馆子网是由服务器(Server)、客户机(Client)、通信线路及各种通信控制装置构成。服务器用于处理数据,调动数据,启动功能。数据库被建立在服务器端,由服务器保证和控制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并发性,并进行数据请求和运算工作。

参考文献:

[1]吴六爱,李华,谢川.Internet环境下的公共公务图书馆网模型研究叨.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3,22(6):52—54.

[2]武延军.精通JSP编程技术[MI.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作者:李宁

上一篇:药品质量整治工作报告下一篇:树立文明社区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