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期末考试高数试卷

2022-12-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大一期末考试高数试卷

医学本科生对循证医学期末考试试卷评价

作者简介:刘怡君(1988-),女,土家族,湖南人,讲师,硕士,遵义医学院,预防医学。

王峰,遵义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通讯作者:申旭波,遵义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摘 要:目的:调查不同医学专业本科生对我校循证医学期末考试试卷的评价,为提高循证医学试卷质量,改革适合不同专业的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方法:2016年7月对遵义医学院参加循证医学期末考试的2013级医学专业本科生共967人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回收有效调查问卷948份,有效率98.04%。大多数学生认为此次循证医学期末考试题量适中,题型分布合理,考试分值分布与课时安排一致,考试内容与授课内容相符,但有48.0%的学生认为此次考试比较难,45.6%的学生建议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比例应为4:6。

结论:需要不断探索和改革循证医学考核方式、教学内容和方式,应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设计出更科学合理的试题。

关键词:循证医学;问卷调查;试卷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是二十世纪末提出的新的医学理念和实践模式。广义地讲,循证医学是遵循现有最好证据进行医学实践的学问,它包括针对个体病人的循证临床实践和针对群体的循证宏观医疗卫生决策。对不同医学专业本科生开展循证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

课程考核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循证医学教学过程当中,如何能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一直是需积极探索的重要问题。对于循证医学教学方法,考试改革方式等已有较多报道[1-4],但尚无研究从学生角度对循证医学考试命题进行调查分析。本研究从参加考试学生的角度对循证医学期末试卷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对试卷难易度、題量、题型分布、与课时安排、教学内容符合度等方面的评价,有助于进一步科学地调整考核方式与试卷命题,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我校新蒲校区2013级学习循证医学课程的本科生共967人。

2.调查方法与内容

问卷星是一个专业的在线问卷调查平台,我们利用该平台进行在线调查问卷设计,问卷会被分配一个二维码,要求所有学生在完成循证医学考试当天扫描二维码进行作答。问卷的主要包括个人信息,学生对试卷的评价和学生对本门课的意见及建议三部分。

3.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主要进行资料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等。

二、结果

1.问卷有效率

回收有效调查问卷948份,有效率98.04%。

2.本次考试题目的难易度

48.0%(455人)选择“比较难”;31.8%(301人)选择“适中”;19.7%(187人)选择“非常难”;0.2%(2人)选择“比较容易”;0.3%(3人)选择“非常容易”。其中大部分学生认为最难的题目是多项选择题,英文名词解释和综合分析题。

3.本次考试的题量与题型分布

对于本次考试的题量,77.2%(732人)选择“合适”;18.1%(172人)选择“偏大”;2.8%(27人)选择“非常大”;1.5%(14人)选择“偏小”;0.3%(3人)选择“非常小”。针对题型分布,79.0%(749人)选择“比较合理”;13.8%(131人)选择“比较不合理”;4.6%(44人)选择“非常合理”;1.7%(16人)选择“非常不合理”。

4.认为最合适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比例

45.6%(432人)选择“4:6”;24.6%(233人)选择“3:7”,15.4%(146人)选择“5:5”,12.7%(120人)选择“6:4”,1.8%(17人)选择“2:8”。

5.本次考试的分值分布与课时安排是否一致

75.8%(719人)认为“比较一致”,14.5%(137人)认为“比较不一致”,6.6%(63人)认为“非常一致”,1.6%(15人)选择“不清楚”,1.5%(14人)认为“非常不一致”。

6.本次考试内容与教师授课内容的符合程度

73.0%(692人)认为“比较符合”,15.5%(147人)认为“比较不符合”,8.6%(82人)认为“完全符合”,2.5%(24人)认为“完全不符合”,0.3%(3人)选择“不清楚”。

7.对《循证医学》课程考试主要的建议

有:1)改革考核方式,通过布置平时作业,增加平时测验等方式增加平时成绩分值比例;2)授课时多结合具体事例来举例分析,注重实践教学;3)老师课堂教学要注重活跃气氛,多与学生互动交流。

三、讨论

本次循证医学考试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客观题共30题,满分60分,侧重考查学生对循证医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主观题共8道,满分40分,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此次循证医学期末考试题量适中,题型分布合理,考试分值分布与课时安排一致,考试内容与授课内容相符,但有48.0%的学生认为此次考试比较难,得分率不高,其中学生认为比较难的题目主要是多项选择题,英文名词解释,和综合分析题。另外,45.6%的学生建议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比例应为4:6。学生对循证医学考试的建议主要在于:加大平时成绩比例,减少期末考试成绩比例;而对于期末考试试卷,希望减少多选题的分值比例,降低综合分析题目难度;另外,学生希望教师授课多结合具体事例讲解。针对此次调查的结果,我们提出如下几项建议。

1.降低试卷难度,合理安排题型分布

本科阶段的循证医学学习,重点是介绍如何正确阅读、评价医学文献和如何快速、有效地查寻相关文献资料。为学生在临床实践循证医学打下基础。此次闭卷考试60%客观题和40%主观题的分布是符合教学要求的。但多项选择题答案数目不固定,而且不论多答、少答、答错都不得分,得分率低,占分值比例大。下次考试应避免多选题,可改为判断题或填空题,丰富题型。

2.改革考核方式

以往循证医学考核方式为30%平时成绩,70%期末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比重大,容易引导学生把精力放在死记硬背上,只注重课程知识要点的掌握,忽略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而且平时成绩的形式单一,只包括考勤和一次平时作业,平时作业多为思考题和问答题,不能激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也体现不了水平。因此,必须探索适合本课程特点的考试方法和内容,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一方面要考察学生对循证医学基本原则、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到的循证医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对于本科生前者是重点。我们接下来要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可以包括上课考勤,课后作业,课堂小测验,完成循证病案等多种形式,多元综合化的考試方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更加科学、准确和全面。另外,还可改进布置作业途径,利用多种网络平台或软件发布和回收作业,方便教师对学生平时成绩进行规范化管理。

3.重视教学方法改革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首先,我们必须改变循证医学以往以课堂讲课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发展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堂教学讲重点、讲方法、讲新进展的模式,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其次,在教学开展过程中灵活利用多种特殊教学方法,如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法(TBL)、案例为基础的学习法(CBL)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PBL)都是近年来有效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的现代课程教学方法。结合不同章节知识特点,灵活运用特殊教学方法,不仅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视频、案例图片等现代化教具,丰富教学内容,避免枯燥单调的学习,并在日常学习中为学生引荐好的网络资源,教会他们利用网络资源获取课外知识或拓展课堂知识。

此外,塑造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优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只有加大力度全方位培养教师才能从根本上改进和提高循证医学的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6]。

(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通讯作者:申旭波)

参考文献:

[1]田金徽,刘爱萍,申希平等.PBL教学法在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01):39-43.

[2]杨兴华,张玲,曾勍婕等.临床医学生对循证医学课程认知和态度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07):810-815.

[3]陈进,李静,李幼平.循证医学教学——高等医学创新教育实践[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3,3(04):273-276.

[4]刘俊,范奇元,俞捷.循证医学考试命题的思考与改革探索[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9,32(6):629-631.

[5]陈进,李幼平,李静.从考试改革探索循证医学教学方法[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5(07):511-514.

[6]周旋,胡利人,胡良英等.医学本科生《循证医学》教学效果分析[J].南方医学教育,2011(3):27-28.

作者:刘怡君 王峰 申旭波

第2篇:期末考试重点 高数大一

函数比区间连续函数性质

证明:介值

种植定理

极限极限定义(c-N语言)

无穷小代换

导数求导法:基本函数

1对数

2 隐函数

3 复合函数

应用:证明题 (1 罗尔定理

2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单调性:

凹凸性:

极限:(洛比达法则)

不定积分一类换元法

二类换元法

分部积分法

定积分变上限积分求导

二类换元法

分部积分法

第3篇:大一高数(下)期末考试总结,期末考试必备

河北科技大学2003级

高等数学(下)期末考试试题1

一、填空题(共15分)

1. (5分) 微分方程y3y2y0的通解为2. (5分) 设D是平面区域|x|2,|y|1,则x(xy)d.

D

3. (5分) 设zf(exy),其中f可微,则dz

二、选择题(共15分)

1. (5分) 若anxn在x2处收敛,则此级数在x1处().

n1

(A)条件收敛;(B)绝对收敛;

(C)发散;(D)收敛性不确定.

2. (5分) limun0是级数un收敛的(). nn1

(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条件.

3. (5分) 已知(x2sinxay)dx(ey2x)dy在xoy坐标面上是某个二元

函数的全微分,则a = ().

(A)0;(B)2;(C)1 ;(D) 2;

三、解答题(共56分)

1.(7分)已知曲线xt,yt2,zt3上P点处的切线平行于 平面x2yz4,求P点的坐标.

2.(7分)设zf(xy , ) , f具有二阶连续的偏导数,求xy2zxy2.

3.(7分)计算曲线积分IL(esinyy)dx(ecosy1)dy其中L为 xx

由点A(a , 0)至点O(0 , 0)的上半圆周yaxx2(a0).

4.(7分)将f(x)arctanx展开成关于x的幂级数. 5.(7分)判别级数(1)n

n1

lnnn

n

的敛散性.

6.(7分)求幂级数

n1

(x3)n3

n

的收敛域.

7.(7分)计算曲面积分

I

(x1)dydz(y2)dzdx(z3)dxdy

333

其中为球面x2y2z2a2(a0)的内侧.

8.(7分)试写出微分方程2y5yxcos2x的特解形式.

四、应用题(8分)

在xoy坐标面上求一条过点(a,a)(a0)的曲线,使该曲线的切线、两个坐标轴及过切点且垂直于y轴的直线所围成图形的面积为a2.

五、证明题(6分)

证明:曲面3zxg(y2z)的所有切平面恒与一定直线平行,

其中函数g可导.评分标准(A卷)

一、(每小题4分)

1.yC1e

x

C2e

2x

;2.

323

;3.f(exy)exy(ydxxdy).

二、(每小题4分)1.(B);

二、解答题

2.(B);3.(D).

2

1.(7分) 解曲线在任一点的切向量为T1,2t,3t,┄┄┄┄2分

已知平面的法向量为n1,2,1,┄┄┄┄3分

1

令Tn0,得t1,t,┄┄┄┄5分

于是

111

P1(1,1,1),p2(,,).┄┄┄┄7分

3927

2.(7分)

zxy

zx

23

3xfxyf1xyf2, ┄┄┄┄3分

34

yf22┄┄┄┄7分 4xf12xf2xyf11

3.(7分) 解添加直线段OA,与L构成闭曲线C,应用格林公式┄┄1分

C(esinyy)dx(ecos1)dydxdy

D

xx

a212

()a.┄┄┄4分 228

OA(esinyy)dx(ecosy1)dy0,┄┄┄┄6分 1

a0a.┄┄┄┄7分

88

11x

xx

I

4.(7分) 解 f(x)

(1)x

n0

n2n

(x1),┄┄┄┄3分

f(x)(1)

n0

n

12n1

x

2n1

┄┄┄┄6分

x[1,1].┄┄┄┄7分

n

(1)

5.(7分) 解lim

n

lnnn

limlnn,

n

1n

(或当n3时,

(1)lnn

n

n

lnnn

1n

)┄┄┄┄2分

而

n1

1n

发散, 

n1

(1)

n

lnnn

发散.┄┄┄┄4分

令un

lnnn

,则当n3时un1un,且limun0,┄┄┄┄6分

n

由莱布尼兹判别法可知原级数条件收敛.┄┄┄┄7分 6.(7分) 解lim

an1an

n

lim

n3

nn1

n

(n1)3

,R3, ┄┄┄┄3分

3又当x33,即x0时,级数

n1

(1)n

n

收敛; ┄┄┄┄5分

当x33,即x6时,级数

n1

1n

发散┄┄┄┄6分

故原级数的收敛域为[0,6).┄┄┄┄7分 7. (7分)解利用高斯公式及球坐标有

I(3x3y3z)dv┄┄┄┄3分

30sind0d0rrdr┄┄┄┄5分

2a2

2

12a

5.┄┄┄┄7分

8. (7分) 解特征方程为2r5r0,┄┄┄┄1分 特征根为r10,r2.┄┄┄┄2分

f(x)x

12

12

cos2x,┄┄┄┄3分

12

0 是特征根,2y5yxy1x(axb),┄┄┄┄4分

*

的一个特解形式为

又02i不是特征根, 2y5y

*

12

cos2x的一个特解形式为

y2ccos2xdsin2x,┄┄┄┄5分故 原方程的一个特解形式为

yy1y2x(axb)ccos2xdsin2x.┄┄┄┄6分

四、 解由题意画出图形.设所求曲线方程为yf(x),┄┄┄┄1分 点(x,y)处的切线方程为Yyy(Xx),┄┄┄┄2分 令Y0,得切线在x轴的截距Xx

***

yy

,┄┄┄┄3分 y

梯形的面积为S

12

(xX)y

12

(2x

y

)ya,

即2(xya)yy,┄┄┄┄4分

化为一阶线性方程

dxdy

2y

x

2ay

,┄┄┄┄5分 2a

代入公式或用常数变易法求得通解:x

3y

Cy.┄┄┄┄7分

将初始条件y

xa

a代入通解得C

2a

13a

,

故所求曲线方程为x

3y

y3a

.┄┄┄┄8分

五、证明曲面上任一点切平面的法向量为n1,g,2g3,┄┄┄2分 

取a3,2,1,则na0,即na,┄┄┄┄5分

故原结论成立. ┄┄┄┄6分

第4篇:南通大学2012大一高数第一学年期末考试考点简括

三角函数基本公式(如积化和差,和差化积,二倍角公式等等)

反三角函数的值域与其对应三角函数的关系

数列的极限——注意数列有界是数列收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函数极限的部分性质(唯一性,局部保号性,局部有界性)

无穷小与无穷大(后者是重点)

极限运算法则(不会直接考察,但题目中一定会用到,所以说是重点)

夹逼准则,几个重要不等式,两个重要极限(都是重点)

理解高阶无穷小,低阶无穷小,同阶无穷小,等阶无穷小的联系及区别

函数的间断点(第一类间断点包括可去间断点和跳跃间断点,其他的统称为第二类间断点)

导数的求导法则(重中之重!)

反函数,复合函数的导数的求法,及隐函数的求法(必考,重点)

微分与积分的联系与区别(微分=积分dx)

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应用(必考)

洛必达法则的使用条件及如何使用

函数的极值与最值,驻点与拐点的区别

不定积分,定积分之间的联系(重点是其中的公式,要熟记)

第5篇:西安工业大学高数期末考试题及答案试题

高等数学(Ⅱ)期末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1

1.limlim11xxxyxyyy

xxy

y

1lim1xxyy

xy

x

y

lim

1y

e0.

1yycoscosFyyzxz . esin0xz2xz2.函数zz(x,y)由方程确定,则

xyFzxexe

3.设函数uln

x2y2z2,则它在点M0(1,1,1)处的方向导数的最大值为

. 3

4.设函数f(x,y)2x2axxy22y在点(1,1)处取得极值,则常数a5.

5.空间曲线

12

)处的切线方程为 y22x,z21x在点(,1,

22

x

12

z

y1 .

111

2

6.改变积分次序:I

20

dx

2xx20

f(x,y)dy

dy

11y2

11y2

f(x,y)dx .

7.设平面曲线L为下半圆周yx2,则8.设为曲面z

L

(x2y2)ds1ds

L

12

1 . 2

x2y2在0z1的部分,则xdS 0 .

ex,x0

,则其以2为周期的傅里叶级数在x处收敛于 9.设f(x)

0x1,1

(1e) . 2

10.设y1,y2,y3是微分方程yp(x)yq(x)yf(x)的三个不同的解,且数,则微分方程的通解为 C1(y1y2)C2(y2y3)y1 .

y1y2

常

y2y3

11

11.函数f(x)展开为x的幂级数的形式为n1xn

2xn02

x(2,2) .

12.微分方程y

yxex的通解为Cxxex . x

二、计算下列各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设zf(,e),y(x),其中f,均为一阶可微函数,求解:

yx

xy

dz. dx

dzyxyxy

f1fe(yxy) 22

dxx

x(x)(x)xy

fe((x)x(x))f122

x

122

2.求曲面z4(xy)与平面z2所围立体的体积.解:所围立体在xoy面的投影域D:x2y24,所围立体的体积V

1212

[4(xy)]2dxdy2dxdy(x2y2)dxdy 22DDD

2122

22drrdr844

020

3.在曲面x22y23z266上第一卦限部分求一点,使该点的切平面与已知平面

xyz1平行.

解:设曲面在第一卦限的切点的坐标为M(x,y,z),令

F(x,y,z)x22y23z266,

则切平面的法向量

n(Fx,Fy,Fz)M(2x,4y,6z), 已知平面xyz1的法向量

n1(1,1,1) 依题意n//n1,即



2x4y6z令t111

代入曲面方程中解的x6,y3,z2,即切点坐标为M(6,3,2).

三、计算下列各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设是由锥面z

x2y2与半球面zx2y2围成的空间区域,是的整个

边界的外侧,求曲面积分

xdydzydzdxzdxdy.

解:已知P(x,y,z)x,Q(x,y,z)y,R(x,y,z)z,由高斯公式有

xdydzydzdxzdxdy(

PQR)dv xyz

3dv3d4dr2sindr

2

32(1

2.写出级数

21

)(22) 23

1357

234的通项,判别该级数的敛散性.若级数收敛时,试求其和. 2222

2n1

解:该数项级数的通项为un;级数为正项级数,由于 n

lim

un112n11

lim,

nun22n12n

由比值审敛法知该级数收敛.令

s(x)(2n1)x2xnx

n

n1

n1



n1

xn2xs1(x)s2(x)x(1,1),

n1

于是

x

s1(t)dtnt

n

1

x

n1

dtxn

n1

x

, 1x

dx1s1(x), s(t)dt

01(1x)2dx

s2(x)xn

n1

x

, 1x

所以

2xxxx2

s(x)2

1x(1x)(1x)2

于是

x(1,1),

11xx2

s()(2n1)n3. 222n1(1x)x1

3.求微分方程y3y2y2ex的通解.

解:微分方程对应的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特征方程r3r20的特征根为

r11,r22,f(x)2ex的1为特征方程的单根,则原方程的特解为y*Axex,

代入原方程中得A2,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通解为YC1exC2e2x,所以原方程的通解为

yYy*C1exC2e2x2xex.

四、计算下列各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求函数f(x,y)4(xy)x2y2的极值.

fx(x,y)0x2

,得驻点解:由于fx(x,y)42x,fy(x,y)42y,令,

f(x,y)0y2y

又 Afxx(x,y)2,及(BAC)(2,2)4, Bfxy(x,y)0,Cfyy(x,y)2,则点(2,2)位极大值点,极大值为

f(2,2)4[2(2)]22(2)28.

(x1)n

2.求幂级数的收敛半径及收敛域. n

n2n1

(x1)n1n

解:令 tx1,则 t,由于 nn

n2n2n1n1

an1n2n1

, limlim

nan(n1)2n12n

1(1)n

则收敛半径R2.又当t2时,级数收敛,当t2时,级数发散,所以

nn1nn1

t[2,2),即级数的收敛域为[1,3).

x2z

3.设zsin(xy)(x,),其中(u,v)具有二阶偏导数,求.

yxy

解:

zx1x

(x,)2(x,), ycos(xy)1

xyyy

2zxx1x1xx

(x,)(2)22(x,)22(x,)(2)cos(xy)xysin(xy)12

xyyyyyyyy

y2

1}上的最

五、(本题5分)求函数f(x,y)xy2在椭圆域D{(x,y)|x

4大值和最小值.

解:由于fx(x,y)2x,fy(x,y)2y,令在D的边界上,设

fx(x,y)0

,在D内求得驻点(0,0).

fy(x,y)0

y2

F(x,y,)xy2(x1),

Fx(x,y,)2x2x0(1)1

Fy(x,y,)2yy0(2)

22

F(x,y,)x2y10(3)4

当x0,由(1)得1,代入(2)得y0,在代入(3)得

x1

;同理当y0

y0

x0得;由于

y2

f(0,0)2,f(1,0)3,f(0,2)2,

所以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2.

六、(本题5分)设在上半平面D{(x,y)|y0}内,函数f(x,y)具有连续偏导数,且

2

对任意的t0都有f(tx,ty)tf(x,y),证明对D内的任意分段光滑的有向简单闭曲线

L,都有yf(x,y)dxxf(x,y)dy0.

L

解:由格林公式,对D内的任意分段光滑的有向简单闭曲线L,

yf(x,y)dxxf(x,y)dy

[f(x,y)xf(x,y)f(x,y)yf

L

x

D1D1

y(x,y)]dxdy

.

[2f(x,y)xfx(x,y)yfy(x,y)]dxdy(*)

由于函数f(x,y)具有连续偏导数,且对任意的t0都有f(tx,ty)t2f(x,y),即

t2f(x,y)f(tx,ty)

上式两端对t求导有

2tf(x,y)xf1(tx,ty)yf2(tx,ty) 特取t1得

2f(x,y)xfx(x,y)yfy(x,y) 由(*)式既有

L

yf(x,y)dxxf(x,y)dy0

第6篇:大一学年期末考试总结

期末考试完了,分数是82.85,虽然分数精确到了小数点后的两位,可是这真是一次让人沮丧的分数,看完卷子后就感觉自己脑部充血,匆匆打点好行囊,跳上了回家的列车,在空调吹到心寒的和谐号上,看着一马平川逐渐变成青翠的山峦,我在想:怎么和父母说起呢?即使自己不主动说,他们也会问的吧。

卷子已经收走了,但是还是历历在目,我想凭自己的记忆写一份考试总结该是绰绰有余的。先是听写,在普遍认为而且自己也认为非常简单的情况下,出了两处错误,是没有写对单词,反正是很低级的错误。然后是单词的单复数和加形容词,这应该是最拿手的吧,可是有很多没标音,扣了很多分,当时写的太high了,竟然忘了标音,后来检查是也没有检查出来,加形容词那个天空确实是不知道天空是阴性的,这个错了还有点道理。而后是动词变位和在不同词后的动词标符,把第一人称单数写成第一人称复数,我也是看到卷子才知道当时自己是这样写的,真不知道当时是大脑短路还是小鬼附身,不过我觉得对于变位这一块,特别是不规则动词的变位,掌握的不是很好,考试的时候心还是有那么点心虚,接下来是派生词和介词,派生词错的一塌糊涂,不是没加冠词就是符号。而后是分析语法,这个错的更是无厘头,写了好几个汉语的错别字,搞得口语考试时,老师问我:你是不是以前语文水平不是太好,真是羞愧致死。接下来是中阿互译,影像最深的还所“系主任”那个了,我竟然写成“系经理”!最后是阅读,读懂是没问题,就是后面的同义词有一个没写对……

这就是这次略显遗憾的精读考试,相比于这一学期的两门挂掉的通选课了来说,是比较幸运的,但是作为一个以之为专业的学生,这种成绩是难以接受的,对于自己大学这一年的总结,是及格但不优秀,很多事想要做,应该做没做。在今后的大学生活里,我想这是应该改进的,总是喜欢漫无目的的游荡,时间观念不强,当然还有些外部的原因。以后的课,我看是越来越复杂,不过我还是有信心掌握好它,希望下次写考试总结的时候,我不会回想起这么多的失误与遗憾。

2009级2班

郝延叡

第7篇:大一思修期末考试试题

大一思修期末考试试题(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⒈人生观的核心是( A )

A、人生目的 B、人生价值 C、人生态度 D、人生理想 ⒉世界观是人们对( D )的最根本看法和总和。 A 社会 B 人生意义 C 自然界 D 整个世界 ⒊人生观是( C )的反应。

A 自我认识 B 政治关系 C 社会存在 D 自然条件 ⒋人生的目的是对(B)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A 人为什么发展 B 人为什么活着 C 人为什么工作 D 人为什么努力 ⒌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人的人生对(D)的意义。

A 自我与社会 B 集体与社会 C 自我与他人 D 社会与他人 ⒍人生的价值趋向是对(D)的意义。

A 自我价值 B 社会价值 C 价值质量 D 价值目标

⒎理想是人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D)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想法。 A 实现豁然性 B 不可能性 C超越客观性 D 实现可能性 ⒏理想人的确立于(D)

A 中年 B 童年 C 青年 D 青年时期 ⒐处于核心地位的理想类型(B)

A 生活 B社会理想 C 道德理想 D职业理想 ⒑信念突出的本质特征(A) A“信” B“诚” C “真” D“疑” ⒒社会主义的核心是(A) A 为人民服务 B尊老爱幼 C ⒓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为其服务的(D) A 政治制度 B 文化传统 C 传统习惯 D 上层建筑 ⒔道德核心问题是( C) A物 B 自然 C 人 D 社会 ⒕为人民服务低层次的要求(A)

A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B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 毫不利己,专门为人 D 人人为自己,上帝为人家 ⒖反应阶级民族或社会利益的道德( B) A 狭义 B 广义 C 高尚 D 法律规定

⒗在一定职业生活中所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准则的(D) A 职业规范 B职业行为准则 C 职业守则 D 职业道德 ⒘我国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 奉献社会) ⒙伴随道德认识所表现出来一种内心体验是(C) A 道德评价 B 道德意志 C 道德情感 D 道德习惯 ⒚法律主要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 ⒛法律以(B)为基础。

A 意志 B 经济关系 C 政策 D 政治 24.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25.国家对个体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选择:

1、下列不属于我国的法律部门的是?( D P177 )

A、宪法

B、 经济法

C、婚姻法

D、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2、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根本保证是(

C P187 )

A、共产党执政

B、 依法治国

C、党的领导

D、人民当家作主

3、正确分析与处理法律案件,要抓住两个关键问题:( AC )

A、案件事实

B、犯罪的起因

C、正确运用法律

D、犯罪情节轻重

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有:(A P176 )

A、阶级性

B、广泛的群众性 C、全面性 D、各阶级各阶层人民群众意志简单组合

5、司法的基本要求是:( ABCD ) A、正确

B、合法

C、及时

D、公正

6、行政执法的主体是:(ABCDP181 )

A、国务院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各级政府中享有执法权的下属单位

D、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

7、按照宪法的规定,下列情况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的是:BD P214 A、遵守宪法和法律

B、 劳动

C、获得物质帮助

D、受教育

8、程序法是规定保证权利和义务得以实现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目前我国的程序法主要包括(ABCD P236 ) A、民事诉讼法

B、 刑事诉讼法

C、行政诉讼法

D、 仲裁法

9、下列哪些组织依法可以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ABCD P181 )

A、中国人民银行四川分行 B、税务所 C、国家共商行政管理局商标评申委员会 D、市政府行政复议办公室

10、职业道德建设中堪称从业者“立人之道”、“进德修业之本”的是(B P148) A、爱护公物

B、诚实守信

C、文明礼貌

D、尊老爱幼

11、当事人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 B P155)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10日

B、15日

C、30日

D、60日

12、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向城镇转移过程中,往往会造成一部分人处于失业状态,这种失业我们称之为( C P158)

A、结构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发展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

13、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是( C P154 ) A、和解

B、调解

C、仲裁

D、诉讼

14、为调整和规范人类社会生活三大领域,相应分别形成了( D )

A、生活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B、生活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C、社会公德、生活道德、职业道德D、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15、对依法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P154)

A、当事人应先行协商,否则不可以申请调解和仲裁

B、当事人应先申请调解,调解不成才可以申请仲裁 C、对劳动争议当事人应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不服,才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D、当事人也可以不申请仲裁,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6、劳动者的权利包括( ABCD P153)

A、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B、休息休假的权利 C、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D、对违反《劳动法》的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利

17、恋爱中的道德包括(

ABD P165 )

A、尊重人格平等 B、自觉承担责任

C、自觉遵守《婚姻法》中的规定 D、文明相亲相爱

18、关于父母子女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D P173 )

A、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代理人和监护人B、子女对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C、父母与子女间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D、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与其生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是不同的

19、当夫妻一方有下列过错而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ABCD P173) A、实施家庭暴力的

B、重婚的C、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D、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1、一个人进行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心理、审美等自我修养所达到的实践水平或程度称为( D )。

A.人生境界

B.人生理想

C.修养目标

D.理想人格

2、市场经济带来了人们价值观的冲突,使一些人陷入误区。以下不正确的价值取向有(abce

)。

A、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B、注重眼下的利益得失,不计长远C、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无所谓对错

D、以人民利益的实现为最高标准E、谁拥有财富多谁的人生价值就大于别人

3、下列属于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是( CD P95

) A、公正

B、平等

C、仁爱

D、诚信

4、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暴力机关例如监狱、法庭等体现了法的(C P135)

A、预测作用 B、教育作用C、强制作用D、评价作用

5、对于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应有的制裁和惩罚,体现了法律(C P135 值得讨论我觉得是教育作用 )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强制作用

D、预测作用

6、强调国家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应该“依法行政”、“依法司法”体现了法的(D P134)

A、预测作用 B、教育作用C、强制作用D、评价作用

大一思修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在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都有变化的大学中首先要认识大学生活的新特点。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过集体生活也要独立: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树立独立生活的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实力新的学习理念。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培养优良的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树立远大的理想。

2.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

这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

意义:(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方法: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注重学习和掌握高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 注重联系实际 注重行知统一。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的理解?

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解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这四个方面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重要意义;

是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方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激励全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求,适应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

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4.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

理想;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5,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作用

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走什么路 为什么学

6.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7.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 (1)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需躬行。

(2)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要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 (3)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思想基础)坚定的信念(重要条件)

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根本途径)

8.什么是爱国主义?如何理解其科学内涵及优良传统?

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他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优良传统: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忾,抵御外侮。 9.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那些内容?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爱国主义与用户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0.什么是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内涵: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11.什么是时代精神?内涵是什么?

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内涵:改革创新是核心

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12.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就要自觉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民族区域自治,宗教信仰自由,《反分裂国家法》 (3)增强国防观念 (4)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13.什么是人生观?什么是人生价值?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生活的态度

人生价值:一种特殊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14.人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理解?

本质: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任何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5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关系: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端正:人生须认真

人生当务实

人生应乐观

人生要进取 16.对人生价值评价要坚持那几方面的统一?

能力有大小和贡献需尽力相统一

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17.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是什么?

(1)社会条件

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2)个人条件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

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18.什么是健康?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一般说来,身(生理)是心(心理)的物质基础,心为身的精神机能,二者相互作用,作为有机统一体对人的生活实践产生影响。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生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即所谓“身心健康”。 协调身心关系以及身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保证人自身系统的健康和活力,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环节。一个人自觉地调试心理,保持心理健康,能够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自我环境。 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③合理调控情绪。 ④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19.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 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障。 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 互助原则。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 20.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

a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是辩证统

一、相辅相成的)

b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人的需要的满足,只能借助于社会,凭借一定的社会关系,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实现,受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需要的反映)

c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个人应自觉地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自觉服从社会利益) d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做贡献) 21.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功能:*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作用: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 1)

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2)

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3)

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4)

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5)

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6)

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由道德反映的经济基础、代表的阶级利益所决定。只有反映先进生产力的要求和进步阶级利益的道德,才会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否则,就不利于甚至阻碍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

2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公义胜私欲;夙夜在公;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先„后„;先义后利)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老吾老„)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23.如何理解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道德建设的核心,即道德建设的灵魂,它决定并体现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规定并制约着道德领域中的种种道德现象。道德建设的核心问题,实质上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 ①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③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④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形成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

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A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B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矛盾时,必须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应以大局为重,使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必要时,为集体利益做出牺牲。 C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24.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体现和表达。荣辱观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荣辱观对个人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动力、导向和调节作用。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25.谈谈当代大学生怎样树立诚信品质?

①大学生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讲诚信,讲道德,言必信,行必果,诚心做事,诚实做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自觉端正态度,坚守道德规范。

②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努力培养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奠定立足现代社会的道德基石,成为高素质人才,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③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积善成德,知行统一 ④向道德模范学习

26.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建设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生产场所与生活领域交叉重合的情况,使公共秩序的状况对社会生产活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有序的公共生活不仅有利于日常生活的和谐,也会促进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的保障。)

27.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基本特征: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主要内容:1.文明礼貌

2.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

4.保护环境

5.遵纪守法 28.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当前网络活动中存在不少问题,已对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产生了极大危害,影响到一些大学生的生活,个别大学生甚至误入歧途。由此可见,网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伦理道德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力量。

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有利于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和个人品德的培养;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29.举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指导作用

预测作用

评价作用

强制作用

教育作用 30.简述《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治安管理处罚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通过,自$2施行。该法包括总则、处罚的种类和适用、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处罚程序、执法监督、附则,共6章91条。

1.《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立法目的

《治安管理处罚法》是加强新形势下的社会治安管理、维护公共生活秩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法律保障。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立法目的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2.《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主要内容

(1)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指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产,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章将“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细分为“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妨害社会管理”共4类,110多种行为。

(2)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有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外国人适用)等。

(3)治安管理处罚程序

(4)听证程序和救济程序

(5)治安管理处罚的执法监督。 31.什么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基本要求:1.爱岗敬业

2.诚实守信

3办事公道

4.服务群众

5.奉献社会 32.《劳动法》和《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劳》:1.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2.按劳分配与公平救助相结合原则

3.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原则

4.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原则

《公》:1.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法治原则

2.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原则

3.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

4.分类管理和效能原则 33.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34.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是什么?

尊老爱幼

男女平等

夫妻和睦

勤俭持家

邻里团结 35.简述我国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及关于结婚的相关规定。

a婚姻自由b一夫一妻c男女平等d保护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合法权益e实行计划生育f夫妻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 36.简述法律的一般含义及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A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B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C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37.什么是法律制定、法律遵守、法律执行及法律适用?

A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B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

C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狭义上,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

D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38.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二)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三)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四)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五)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六)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39.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A结构上的相关关系。对立统一。

B总量上的等值关系。1,一个社会的法律权利总量和法律义务总量是相等的2,具体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互相包含。权力的范围是义务的界限,反之亦然。

C功能上的互补关系。义务是特有约束机制,帮助建立社会秩序,权力是激励机制和利益导向,有助于实现人的自由。

40.什么是法律思维方式?它的特征是什么?

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特征: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P171-172) 41.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权威?

A学习法律知识

b掌握法律方法

c参与法律实践 d努力树立法律信仰

e积极宣传法律知识

f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42.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特征:a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诸如国家性质、公民基本权利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从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根本原则上规范着整个国家的活动。

原则:a党的领导

b人民主权

c公民权利 d法制原则

e民主集中制原则 43.我国的国家制度包括哪些制度?

(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五)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六)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44.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权力: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特定主体权利

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他义务(计划生育、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赡养扶住父母等) 45.什么是民法?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原则: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禁止权力滥用 46.简述我国民事权利制度的主要内容。

民事权利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的具体权益,可分为财产权和非财产权两大类。

A物权(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

B债权(债权人得请求相对人为特定行为或不特定行为的权利)

C知识产权(创造性智力成果的完成人或工商业标志的所有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的总称)

D继承权(自然人依法享有的取得或承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E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47.简述我国合同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我国合同法对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变更或转让、终止、违约责任以及主要合同种类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合同由当事人约定,内容包括: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办法。

合同的订立,是当事人各方通过平等协商,依法就合同内容达成意思表示一致的过程。(方式为要约、承诺)

订立合同时民事法律行为。(P194) 48.什么是刑法?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原则:一是罪刑法定原则。二是罪刑相当原则。三是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49.什么是犯罪?犯罪构成包括哪些要件?

是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要件: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 50.什么是正当防卫?什么是紧急避险?其成立条件分别是什么?

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

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的行为,造成损害的。

(一)法的基本特征

1. 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

2. 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国家意志性

3. 法是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4.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规范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主要特征

1.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2.国家意志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3.

强制性和自愿性的统一

4.权利确认与权利保障的统一

三.立法原则:马克思主义是总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也是我国立法的指导思想。

3. 立法程序:法案的提出;法案审议;法案表决和通过;法律公布。

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表现在: (l)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2)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民主的主体范围包括全体人民; (3)社会主义民主是广泛的民主; (4)社会主义民主在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方面实行民主集中制。

社会主义民主在我国已经逐步得到了实现,表现在: (l)人民掌握了国家政权,成为国家主人;

(2)人民掌握了生产资料,建立了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 (3)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当家做主权力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我国现行宪法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一、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依我国现行宪法,我国国家机构由五部分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军事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和国家检察机关。具体地讲,构成国家机构的国家机关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主席、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民族自治地方

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1.民主集中制原则

2.群众路线原则

3.精简原则

4.法制原则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1)

民法的调整对象主要是财产关系。 (2)民法的调整对象还包括人身关系。 (3)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 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当事人地位平等原则

(二)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三)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的原则

(四)遵守法律和国家政策的原则

(五) 尊重事实公德,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公民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宣告公民失踪的法定条件(2年)

公民被宣告死亡的法定条件是:公民下落不明满4年的;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2年的;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时间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

民事责任的特点是:(l)财产性(2)强制性(3)补偿性

确定民事责任的一般原则: 1.过错责任原则

2.无过错责任原则

3.公平责任原则 免除民事责任的条件:(l)不可抗逆 如自然现象中的地震等(2)正当防卫

(3)紧急避险(4)受害人自己有过错

构成侵犯的民事责任,一般必须具备四个要件:

(1)要有侵害事实;(2)行为具有违法性;(3)行为人要有过错;

(4)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一般侵权的民事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特殊的侵权民事责任

(1)国家机关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造成损害的; (2)由于产品质量不合格致使他人在财产和人身上受到损害的;

(3)从事高空和危险作业对他人造成危害的; (4)对环境造成污染的; (5)设置通行障碍,不注意安全措施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的;

(6)建筑物或建筑物上的搁置物倒塌、坠落危害他人财产、人身安全的; (7)饲养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 (8)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 一般诉讼时效,又称为普通诉讼时效。2年

特殊诉讼时效,又称短期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的有四种情况: (l)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2)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要求在财产或人身权利上作出赔偿

诉讼时效的中止(暂停):这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由于不可抗力,或其他意外障碍,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这时诉讼时效中止,如自然灾害或战争等,诉讼时效中止的,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诉讼时效的中断(停止): 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权利人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致使以前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著作权法保护对象必须具备的要件:

(l)作品必须具有独创性(2)作品必须具有表现性(3)作品必须具有可复制性 我国继承法的基本原则: 1.男女平等的原则。

2.保护老人和儿童合法权益的原则。

3.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 4.互谅互让的原则。 5.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的原则

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公民的收入; 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林木、牲畜和家禽;

文物、图书资料;生产资料;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

其他合法财产。

法定继承一般适用于如下情况: 被继承人生前没有遗嘱;

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或受赠人放弃接受遣赠;

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 被继承人生前立有的遗嘱被确认全部失效或部分失效,等等。 遗产分配的原则是,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均等

遗嘱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公证遗嘱 (2)自书遗嘱 (3)代书遗嘱

(4)口头遗嘱(5)录音遗嘱 遗嘱人立有数份内容相抵触的遗嘱时,其中有公证遗嘱的,以最后所立公证遗嘱为准,没有公证遗嘱的,以最后所立遗嘱为准 (-)刑法的基本原则

1.罪刑法定原则:(1)犯罪法定化。

(2)刑罚法定化。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3.罪刑相适应原则

(二)犯罪的基本特征

1.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2.犯罪是违反刑事法律的行为

3.犯罪是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自然人犯罪主体是指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自然人。 (l)不满14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3)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4)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5)因不满16周岁不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正当防卫必须具备以下条件:(l)必须是对不法侵害的行为,才能实行正当防卫。(2)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才能实行正当防卫。(3)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才能实行正当防卫。(4)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的损害。

实行紧急避险必须符合下列条件:(l)必须有危险发生。(2)必须是为了避免正在发生的实际危险的威胁,才能实行紧急避险。(3)必须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实行紧急避险。(4)紧急避险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形态。犯罪中止有两种情况:一是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行为,因而避免发生犯罪结果;二是在某种犯罪行为实行终了、犯罪结果尚未发生的特定场合,行为人主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量刑情节:法定情节:(l)从重处罚(2)从轻处罚(3)减轻处罚(4)免除处罚的情节 酌定情节:(l)犯罪动机;(2)犯罪手段;(3)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条件;(4)犯罪对象;

(5)犯罪人的一贯表现;(6)犯罪后的态度等 自首:(1)必须是自动投案(2)必须如实交代自己的罪行

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行为

数罪并罚,是指一个人犯了数罪,人民法院对其所犯各罪分别定罪量刑以后,依法定原则,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

我国刑法在处理数罪和并罚问题时,采用的是以限制加重为主、以吸收和相加为补充的综合原则。 (l)数罪中有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的,采用吸收原则

(2)判处两个以上有期徒刑、拘役、司管制的,采用限制加重原则。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3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1年,有用徒刑最高不能超过20年。

(3)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采用相加原则(并科原则),即附加刑仍须执行。 缓刑有两个主要特点:

(l)判处的刑罚,暂缓执行;(2)在考验期限内,保持执行原判刑罚的可能性 适用缓刑的条件是:(l)犯罪分子被判处的刑罚必须是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 (2)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 减刑:(l)只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者。

(2)只适用于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视,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 (3)减刑必须有一定的限度。即经过一次或几次减刑后,其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得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的,不得少于10年

假释:(l)只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一般罪犯。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适用假释。(2)犯罪分子必须服完一定的刑期。即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执行原判刑罚的二分之一;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已实际执行10年以上。 (3)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 假释的考验期,刑法规定:有期徒刑的考验期为没有执行的刑期;无期徒刑的考验期为10年。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l)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2)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诉讼法: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

我国诉讼法的共同原则: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的原则;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

两审终审原则;

公开审判原则;

合议制原则; 回避原则; 用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

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范围:(l)贪污贿赂案;(2)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案;(3)渎职案等 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一个刑事案件,一般要经过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五个阶段,而某种特定的案件还要增加一个复核程序;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错案,又要增加一个审判监督程序。

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1.诉讼权利的同等和对等原则

2.民事案件进行调解的原则

3.辩论原则

4.处分原则

5.支持受害人起诉的原则

行政诉讼法的特有原则:1.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

2.不适用调解原则

3.司法变更权有限的原则

4.被告负主要举证责任原则

5.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

上一篇:工程部岗位说明书下一篇:民营企业融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