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上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本论文主题涵盖五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美术上论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小学美术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通过适当的教学引导,让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艺术美,感受美好事物,并形成自主创新精神,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

第一篇:美术上论文

日本现代儿童美术教育(上)

日本的幼儿园在做美术活动时,老师情趣式的启发和引导,并留给孩子们大量的画画时间,这让孩子们的手脑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教学方法多样、特点鲜明。

以幼儿园一节美术活动为例,某老师带来了许多关于大海的图片。开始讲述:蔚蓝的大海上有船儿航行,隐约可看到鱼儿窜上翻下,还有“美人鱼”的故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想象这美丽的人鱼模样。老师接着告诉他们:今天就画画大海,可以是海里的鱼;可以是大轮船;可以画你在海滩上玩;也可以把刚才听到的“美人鱼”的故事画成一幅画。

轻松活泼的教学,充满趣味性。教学过程看似简单,实则是在努力发掘每个孩子独立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老师的指导因人而异。这节具有创意的美术活动,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这从孩子们的画中就可以感受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作者:胡怡闻

第二篇:民间传统美术造型在舞台美术上的体现

民间美术的形式是在民族传统观念、民俗文化积淀上形成的,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中的一種,造型形式千变万化、风格种类异彩纷呈,凝聚了劳动人民几千年的智慧精华,传承了特有的艺术精神。民间美术的造型方法、创作方法和反应的内涵是现代艺术设计创作的素材资料,丰富了现代舞台美术的表现,确立了民族品格。本文以民间传统美术造型为出发点,分析民间美术造型在舞台美术上的应用。

现代舞台美术设计是舞台表演中的重要环节,科学的设计能够提升舞台的整体效果。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欣赏水平越来越高,对舞台表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越发突显出舞台美术造型的重要性。随着民族文化意识的提高,民间美术造型在现代舞台美术中应用广泛,如何在舞台美术中体现民间美术造型成为舞台美术的要点,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认识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这个词从本身意义上分析,“民间”字面的意义是平民百姓、乡土基层,具有通俗普及的特点。现代汉语词典中,“民间”的解释有两种,一是人民中间,二是非官方的人民之间[1]。实际上,“民间”这个词,我们在提出和使用时已经不自觉的当成了一个分类概念,与“上层”、“官方”、“士大夫”、“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等不同的社会阶层做出了区分。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具有民族风格、形态不同的灿烂文化,这种文化表现的造型艺术被人们称为“民间美术”,也被称为“民间工艺”与“民间艺术”。

民间美术造型元素是民间美术整体形态,如传统绘画中的壁画、木版年画、瓷绘;民俗传统艺术中的皮影;通俗市民文艺中的戏曲、戏剧;流行时尚中的服饰、化妆、民间造型艺术中的泥塑、面塑、剪纸、石雕等。这些民间美术造型元素均将传统的中国文化表现出来,是现代舞台美术中需要挖掘的民间艺术造型。舞台设计师的设计中使用民间美术造型,能够使作品增加民族的灵韵和才气,表现出生动、自然的特征。民间美术造型来源于古老的中国文化,经过了千百年的积淀;来源于民间艺术家们的造型意识和思维方式。在当代,民间美术与人民的生活、生产、习惯仍保留着密切的关系,人们通过美术造型美化自身、美化物品、美化环境,而且民间美术造型随着时代的进步,审美形态和形式也不断丰富,在造型中呈现出的艺术形式具有深远丰厚的文化底蕴,凸显了民族自身特点。无论是从民间美术的形式、文化内涵、延续来看,民间美术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

舞台美术的概述及特征

舞台美术概述。舞台美术设计在人们口语中常被谈论为舞美设计,这是舞台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舞台、布景、灯光、音乐、服装、化妆等多种设计,是一种综合艺术,是舞台演出中除表演以外的各种造型因素的统称。舞台美术设计是布景、灯光、化妆、音乐、服装、道具等经空间、形状、质感、活动、光色等构成的一种空间与时间的结合。在杂技表演中,舞台美术设计是为演员的表演和剧本服务的,根据剧本的内容和演出要求,在导演统一的艺术构思中运用多种造型艺术手段,设计和创造出杂技表演中需要的背景环境和演员的外部形象,通过对舞台气氛的渲染,人物形象的塑造,对杂技表现的主题进行解释。就杂技表演和舞台设计二者之间的关系来说,是相互交融、相互依托的,二者结合形成了多个门类,进而组成了一个庞大的艺术综合体。因此,舞台美术设计是对视觉的满足,是无声的音乐,虽然不是独立成像的画面,但作为舞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杂技主体的渲染、揭示、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具有明显的作用。

舞台美术的特征。舞台美术设计最早起源是古希腊喜剧演出中的中色布景,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在是一种结合了平面画景、装饰布景、演员动作的立体装置布景,再加上舞台上体现的时间因素,这就成为了一个运动的时间、空间、意义相结合的综合体。通常,一个剧作的内涵能够经过舞台美术设计特有的形象语言表现出来,这种表现在杂技舞台表演中,属于二度创作艺术。虽然舞台美术的创作来源于生活,但需要与人物、事件、情景为依托,与导演的创作意识相结合。舞台场景的布置及道具的美化是衬托剧目表演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心是表演艺术,景物的存在不能与表演脱离,在现代舞台美术设计中,由于演员的表演的融入,则表现出更加鲜明的人物形象。从类型上说,舞台美术设计不仅是空间艺术,还是时间艺术,人物和景物的造型均具有空间特性,人物造型是演员的表现,景物造型是表演需要的空间环境,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时间流转变化,人物造型也随着角色行为变化,剧情的发展带动了人物、景物,显示出时间的推移。舞台美术设计本身具有综合性,是布景、灯光、音乐、化妆、服装等多种造型因素的合成,这些造型因素既有分工,又有联系,是舞台表演中不可分割的部分。舞台美术设计需要设计师本身具有绘画造型和审美能力,对中国传统艺术有较深刻的了解,同时要熟悉在展示舞台美术效果中所具体使用的各种材料,要具备精湛的制作工艺对具体使用的材料要了解其性能和表现质感,根据不同的表演剧目合理地规划和使用,因此,当代舞台美术的发展与新的科学技术和新型材料的应用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舞台美术上民间传统美术造型的体现

在舞台美术上,民间传统美术造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较为常见的美术造型是剪纸、刺绣、建筑、雕刻等,民间美术造型的生命力较强,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艺术意识的提高,也逐渐拂去蒙尘,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在舞台美术设计中,要想将民间传统美术造型融入其中,就需要对民间传统美术造型的审美特征进行深入的了解。这种民间传统美术造型是在民间大众中广泛流行的一种通俗的美术,是劳动人民根据生活需要创造而来的,与高雅的美术比较,这种民间传统美术造型更具有传奇色彩[2]。目前,随着理性的回归,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了民间美术的影响,这为研究民间美术的造型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为了使民间美术造型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应用,因此,需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在审美特性上,具有五个特征,分别是自发性、传承性、娱乐性、实用性及程式化。自发性是传统美术造型的典型特征,是随时创作的,不需要条框,多为自我娱乐、消遣的。传承性是美术造型本身具有的生命力,通过言传身教或口口相传传承到今天。娱乐性,民间美术造型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劳动人们在劳作过程中为娱乐身心产生的。实用性是民间美术造型的创作是劳动人民根据自己的生产生活创造的,表达的是自己的情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程式化是在表达上采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喜闻乐见的形式。

在舞台美术的设计上,民间传统美术设计具备的鲜明的民族特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塑造出自然、简练的舞台造型,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运用传统美术造型中,设计师用内心的感受弥补视觉上的缺陷,使主观感受充分的发挥出来,引导观众进行无尽的遐想。而且,民间传统美术受到了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的影响,受到了民俗文化的影响,这就使图案具有生动性,给人一种飘逸的形象。并且民间美术造型注重表达意趣,对形态上的相似轻视,具有浓郁的手工趣味,这在舞台设计过程中需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在现代舞台美术的设计中,设计师将民间传统美术图案与实际相结合,采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现代人的审美。而随着民间传统美术在舞台美术上的应用,这些传统美术图案有了新的生机,与现代艺术相融合,汲取其中的精华,摒弃糟粕,在造型上体现出设计师的情感和现代审美意识。

中国的杂技艺术起源和发展于汉代,汉代称“杂技”为“百戏”,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在保存下来的汉砖雕刻等内容大部分是杂技表演艺术。随着观众的审美逐渐提高,在杂技上表现上也发生了改变,传统表现是“场景在演员身边”,而现代杂技则在舞台艺术上,将灯光、道具、音乐、服装等相融合,作为统一的画面,使杂技舞台艺术表现出更为理想的效果。现当代的舞台美术设计要借鉴西方的现代艺术设计表现形式,把中国传统的艺术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现代式设计,将民间美术造型融合在舞台美术设计中使二者紧密的结合,通过表演渗透设计的全过程,使美术造型不仅为杂技表演服务,还通过表演流露出民间美术的品位及价值,提高观众对民间美术造型的认识,打动观众的内心。

现代科技进步,多媒体数字技术在舞台美术设计中广泛应用,增加了灯光、色彩和数字画面的表现,使画面更具有立体感和逼真感。在杂技舞台上,通过形象造型手段,将杂技人物深度刻画,烘托杂技表演的主题。在杂技的服装、妆容的造型上,道具的选择制作上,民间传统美术造型突显的是民族风格和角色的塑造,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敦煌石窟的壁画,民间木版年画的人物造型上,就突出显示了民间传统美术人物造型的具体形象,并且动作安排具有杂技的特性,这些画面产生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是从劳动技能达到某种超常状态后,体现出的杂技技巧,奠定了杂技的基本基调,壮美与崇高。《中国杂技史》书中写道:“河南、四川和山东等出土的汉代壁画,经常可以看到人与人,人与野兽,兽与兽之间角抵的形……在河南密县打虎亭汉墓中还发现壮士相角抵的雕刻壁画。”这无疑证实了壁画和木版年画是现代杂技美术造型的基础。

虽然现代杂技舞台美术设计突出的艺术性、创新性,但将民族美术造型融入其中,反而起到了别致的美好效果,如维吾尔族民间杂技《达瓦孜》中,维吾尔族杂技中的旋转技巧被广泛的使用,而且在服装设计上,在原有的基础上,改变了裙摆,这在旋转时突显出杂技舞台美术设计的表演效果。在造型上,杂技的舞台保留了民间美术造型的对称性,使舞台形象穩重大方,完美和谐,体现出圆满和丰富,演员在动作中,保持了平衡,人的视点围绕演员运转,全方位的展现出演员的背面和侧面。意向也是杂技上常用的表现形式,在舞台上,通过客观世界的“物象”在人脑中的反应,经人脑的构思创造出“形象”。观众在欣赏杂技表演时,受到了强烈的暗示,感受到崇高壮美的同时,也感受到宁静、和谐,这是中国式的“静”。如《单手倒立》中,体现的出温柔的境界,而《走钢丝》则是在把握平衡的同时,通过直体空翻等高难度的动作,展示舞姿和造型,动中求静。因此,在杂技舞台美术设计中,将民间传统美术融入其中,增添了演员的表演力度,还增加了造型、审美等广阔的设计空间和容量。

综上所述,民间传统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虽然,现代舞台美术在设计上已经摆脱了传统的舞台形式和框架,具有现代造型的特点,但在设计中运用了大量的民间传统美术文化元素,与造型相配合,提高了舞台美术设计的整体水平以及表现效果,因此,成为当代设计的主流。但设计师要把握设计方向,确定整体的主题,在实践中将民族传统美术与现代舞台美术相结合,加强对民间文化的研究,通过一种全新的形式为人们展示出舞台艺术的魅力。

【作者简介】王少毅,男,汉族,1965年9月6日出生于陕西省华县,郑州大学艺术教育(美术)专业本科毕业,从事舞台美术设计和道具美化工作,现担任郑州市杂技团三级舞台美术设计师。

(作者单位:郑州市杂技团)

作者:王少毅

第三篇:“怎样上有故事的美术课”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通过适当的教学引导,让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艺术美,感受美好事物,并形成自主创新精神,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在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同时,要培养学生优秀的阅读功能,绘本故事在美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让学生在绘本阅读中提取更加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形成良好的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有故事的美术课;小学绘本;美术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内容,通过美术教学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培养学生优秀的审美能力,绘本教学主要是将图画与文字进行有效结合,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图画展示,利用文字配图的方式,向学生展现出不同的故事内容。小学美术教师分析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了解到小学生对事物的发展缺少专一性,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化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得到了广泛应用,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需要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将绘本教学有效融入到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一、小学绘本美术教学融入绘本故事的重要性

1、符合小学生的成长需求。小学生通常对带有色彩的图画和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故事十分感兴趣,目前小学阶段接触的绘本内容融合了各类教学元素,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相契合,在小学绘本美术教学中融入绘本故事,能够促进小学生心智发展。因此,绘本可以作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参考,突破传统美术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并将抽象的美术技巧概念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降低美术教学难点。国内外具有许多优秀的绘本作品,带有童趣的绘本故事与自然艺术进行有效结合,融合了创作者深刻的内心感悟,美妙动人的绘本故事通常具有一定的哲理内涵,适合小学生的绘本作品通常情节简单、插图精美、贴合小学生的发展天性。在小学绘本美术教学阶段融入丰富多彩的绘本故事,能够拓展教学范围,提高学生对绘本内容的探索欲望,并传达深刻的教学哲理,使绘本故事内容更加符合小学生的教育需求,解决当前小学绘本美术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创新传统的审美观念,优秀的绘本作品中的文字通常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引导性,教师要进行绘本资源整合,制定出儿童思想启发策略,助力儿童全面发展。

2、满足小学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绘本文化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并随着长时间的发展与创新,绘本艺术风格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点,绘本的表现技巧越发丰富,一些绘本创作者融合个人优秀的创作思想,发挥出充分的想象力,通过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传达优秀的人文精神内涵。将绘本语言真实的呈现出来,能够体现出绘本所具有的特殊教育价值,对小学绘本美术教学的改革创新具有积极影响,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上合理应用绘本故事,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储备,还能够通过正确的思想引导,充分挖掘绘本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达到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探究兴趣,同时在文字、图画的辅助下,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美术教学活动,通过故事情节分析学生的心理情感变化规律,全面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二、小学绘本美术教学创新实践方向

1、明确绘本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想要在小学绘本美术教学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绘本故事的引导性作用,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重视绘本故事的教育意义,在教学开展之前要提前做好教学资源的准备工作,所采用的教学手段要以绘本美术教学效果的提升为主要目标。将绘本故事与美术创作形式进行有效结合,提取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内容,合理地进行绘本故事选择,有目的的进行教学课堂设计,围绕教学重点与难点知识开展教学实践。不能单纯为了绘本故事讲解忽视了美术教学,也不能片面的追求教学目标忽视绘本故事的应用,教学设计要以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为核心,补充传统教学内容的不足,充分把握绘本美术教学的基本流程。

例如:在进行画家介绍--美术欣赏教学讲解过程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融入与之相关的绘本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画家所处时代的发展背景,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向学生展示具有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要求学生观察外观造型,自主运用美术技巧展现出古代画作的创作特点,并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此同时,融入与古代文化相关的绘本故事,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懂,需要在视频、图画的展示阶段,通入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教师的故事讲述增加画面感,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保证视频与教材内容的同步性,提高学生对美术发展历史的了解,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运用不同的艺术风格。

2、结合小学生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故事讲解要结合美术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绘本故事的趣味性。绘本故事的选择要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在小学绘本美术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制定出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绘本美术教学方案,小学阶段低年级与高年级的学生兴趣、爱好存在明显差异,低年级小学绘本美术教学可以采用画面丰富、色彩鲜明的绘本故事,高年级可以适当融入一些名人传记以及优秀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状态,适当地进行绘本故事讲述。尊重不同民族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可以将班级内少数民族学生独有的民族故事作为课外延伸资源,引导学生分享自己耳熟能的绘本故事内容,加强学生对周围日常生活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例如:在以世界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创作阶段,通过绘本故事的运用,让学生表达故事中世界的美好之处,以此为基础表达出个人对世界的看法,要求学生运用绘画的形式展示自己内心的多彩世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不同区域的自然风光,通过绘本故事表现出作者笔下绚丽多彩的世界场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念。在绘本故事学习阶段,要求学生带入到故事主角中,体会绘本中所描绘的世界,并通过与现实世界的对比,在脑海中描绘出自己想要的世界图景,并通过不同的美术形式进行表达。

3、绘本角色扮演增強学生情感体会。小学生通常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因此,在绘本故事应用过程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要求学生进行情景演示,从中获得美术创作灵感,绘本故事的选择要具有较强的画面感,在模仿表演阶段,学生能够利用现有的视觉感受,理解绘本故事的主要内容,主动进行美术作品创作。

总结:绘本中精美的插图与有趣的故事,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充分发挥出绘本故事教学的最大优势,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绘本插图的构成原理,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实现绘本教学的价值最大化,不断开发新的绘本资源,保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

参考文献:

[1] 莫君英. 绘本故事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研究[J]. 中外交流,2021,28(3):346-347.

[2] 陈实,刁杰. 小学美术绘本教学实施策略探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7):122-123.

[3] 陈永斌. 一节有故事的美术课 ——小学绘本美术教学初探[J]. 基础教育论坛,2020(10):62-63.

作者简介:姓名 包采薇 1994-01 女 汉 本科 方向 美术教学

作者:包采薇

第四篇:让美术教育站在新起点上

范迪安,曾任中国美术馆馆长,现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当代艺术批评与展览策划、艺术博物馆学研究。曾发表美术研究与评论上百万字,策划百余项反映时代主题和中国美术发展成果的学术展览,组织大量国际艺术交流活动,与国际著名艺术博物馆和美术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促进各国优秀艺术成果交流,提升中国美术的国际影响力。油画作品参加多种学术展览。

记者: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老教授回信:“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传递给学校的意义是什么?

范迪安:在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周令钊等八位老教授親切回信,这是中央美术学院办学历史上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是我们走进新时代、迈向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动力,令学校全体师生深受鼓舞、倍感任重。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在精炼的语句、精辟的论述中蕴含着真切的情感和重要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文化、文艺和教育发展作过一系列重要讲话,这次给学校老教授的回信专门提出要加强美育,指出“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美育增加了使命感和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对美育内涵认识深刻丰富,他将学校百年美育传统精准地概括为:“爱国为民,崇德尚艺”,明确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这些论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美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青年一代身心健康成长的亲切关怀,深刻回答了新时代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走什么样的美育之路、艺术之路、人生之路,为我们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新时代美育改革发展,大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指明了方向,是我们艺术院校、高等教育乃至全社会做好美育工作的根本遵循。

中央美术学院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肩负着培育艺术修养与思想品德兼优、富有创新精神与原创能力人才的责任。学校着力从五个方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要求,切实担负起新时代美育的使命。

一是在教育教学中融入美育。要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统一起来,高度重视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的培育,引导学生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练就卓越的专业能力,进一步体现美育作为心灵之育、情感之育、人格之育、创造力之育的重要功能。二是在艺术创作中突出美育。学校是美术创作的国家队,要在创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不断通过创作反映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前进、人民的心声、艺术的创新,绘就更多无愧于伟大民族、无愧于伟大时代的精品力作、传世之作。三是在服务社会上彰显美育。大学的重要任务是服务社会,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就是要使大学的人才资源、创新资源、成果资源向社会输送。如今,学校已形成造型艺术、设计艺术、建筑艺术、艺术人文四大学科群,要积极将美术和美术教育作为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发展的手段,自觉承担起美的传播、美的服务,围绕着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从美好城市到美丽乡村建设,从艺术作品的公共展示到衣食住行的生活设计,提供优质的人才支持、创意支持,在社会美育建设中切实发挥作用。四是在文化传承中弘扬美育。文以载道、文以传情、文以植德,中华美育精神与中国文化传统、教育传统密切相关,我们要加强对中国美育思想的历史生成、独特观念、丰富形态的深度研究,加强对美育教育教学规律、学科建设任务、评价体系的科学研究,把握中华美育精神的实质和内涵,使中华美育精神在美育中发挥主导作用。五是在国际交流中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中华传统美育作为一种独特的人格教育,其思想内涵丰富深厚、博采众长,蕴含着极具中国特色与价值的传统教育思想精髓和人文精神。学校是中国文化交流,尤其是艺术交流上的重镇。在开展国际对话时,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坚定文化自信,向世界介绍新时代的中国艺术创造和中华美学,通过审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记者:百年央美,在上一个百年和下一个百年的中国美术教育事业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范迪安:回想20世纪早期,两股重要的美育力量融合而成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一为1918年成立的中国第一所公立美术学府—国立北京美术学校;一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的第一个艺术教育机构—1938年成立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现代中国的美术教育是在蔡元培先生“以美育代宗教”的倡导下产生的,是发蒙启蔽、艺术救国的新文化理想在美术教育领域的实践。一大批美术先贤筚路蓝缕、奋力开拓,引进西学、传播新知,使美术人才的培养进入国民教育系列,也使美术创造的成果向社会传播普及。在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引下,延安的美术教育开辟了人民美术教育的新篇章。大批美术家怀抱革命理想奔赴抗日前线,记录与反映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壮丽史诗,描绘和表现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社会新风新貌,形成了艺术结合现实,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美术优良传统。在20世纪前半叶艰苦动荡的情势中,我们的先贤怀抱文化理想,高举美育大旗兴办美术教育,把具体的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美术创作和反映社会现实、彰显民族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两支强大的美术教育力量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会师,正式成立了中央美术学院,从此进入中国美术教育事业正规发展的新时期。在中央美术学院百年历史中,培养出一大批德艺双馨的优秀人才,创作出大批优秀的艺术经典,使美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组成部分。

美术教育以美育为使命,所起到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以学校为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美术专业的学科建设上不断规范,形成了严谨的造型基础训练体系,形成了以艺术名家主持的“画室制”,培养高层次美术人才,在教学思想和方法上为全国高等美术教育做了示范和引领;在美术创作上更是硕果累累,以油画《地道战》《开国大典》《狼牙山五壮士》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为代表的革命历史主题创作开创了现实主义美术的创作热潮,塑造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上的英雄群像和人民风采,描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史诗;国徽、政协会徽、人民币以及大型公共艺术的创意设计,使美术的形象成为国家形象的载体,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美的作用充分发挥。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根据社会发展对美术人才的需求,增设了设计和建筑学科,拓展了人文学科,把数字媒体等科技引入美术教学,形成了“大美术”的学科结构。在美术创作与研究上,一方面,提倡多元多样,在传统的基础上追求艺术创新;另一方面,更加密切联系实际,为城乡建设和实现美好生活的理想提供人才支持,用优质的美术作品服务社会。可以说,经过百年的发展,今天整个中国美术教育形成了具有国际视野、中国特色的科学体系,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与精湛专业水平,在服务社会的路径与方式上更加紧密联系实际,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文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百年美育,薪火相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提出了美育的重要性,增加了我们推动美育建设、提高美育水平的紧迫感。我们深刻体会到,要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美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校来说,百年校庆既是过往辉煌的总结,也是未来新的起跑线。我们要传承百年美育的光荣传统,以“艺术服务人民”和“艺无止境”的信念,努力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融汇古今中外美术教育学理的美育体系,在造型艺术、设计艺术、建筑艺术、艺术人文组成的学科群基础上,不断优化学科建设、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和培养机制,培育国家和人民需要的优秀艺术家,使中国的最高美术学府跻身世界著名高等美术院校之列,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建设目标不断奋进。

记者:作为“双一流”高校,学校的建设目标是什么?

范迪安: “双一流”建设是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在首批公布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学校美术学、设计学两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也是唯一一所两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的艺术院校。目前,学校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以及保障机制上进行了深化改革,上下互动、相向而行、共同推进,从一流学科形态、一流师资队伍、一流人才培养、一流科研创作、一流社会服务、一流国际合作、一流条件保障建设、一流评价体系建设八个方面进行了“双一流”建设全面部署。

学校作为力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等美术学府,在教育办学中高度重视国际视野、世界平台。近年来,我们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在稳步推进,在对话交流中瞄准“中国需要”,吸收国际经验。学校与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英国伦敦艺术大学、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加州艺术学院等诸多国际一流美术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分别在学生交换、联合课程、展览交流、讲座开设、师资培训等多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在全球文化碰撞和交汇交融的新形势下,更需要坚持立足中国办大学,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美术大学为奋斗目标,搞好教学改革,扎扎实实推进美术学、设计学一流学科建设,推进全院各个学科专业在新的百年提出新的规划,实现内涵发展,达到新的高度。我们要坚持大学的使命,发扬优秀的学术传统,把“尽精微、致广大”的校训精神落实在教学、创作、科研、管理各个层面,尤其要坚定文化自信,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精品力作,把学术研究提升到新的水平,更好地用艺术的创新服务国家大局、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双一流”名单的公布,只是学校迈向世界一流的起点,是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还要看最终的建设成效。百年校庆也是美院新百年的起点。我们的“雙一流”建设要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文化自信同向同行。路子不能偏,步子不能慢。“双一流”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树立标杆、建立标准、保持引领、扩大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整个建设必须牢牢把握落地执行、进程监控和成效评估,脚踏实地做好总体建设和各个板块的落实,最终完成近、中、远期目标,使学校在21世纪中叶成为代表中国美术教育最高水平的世界一流艺术大学中的强校。

记者:从“最高艺术殿堂”中国美术馆到“最高美术学府”中央美术学院的角色转换,您关于中国美术发展和美术教育发展有哪些思考?

范迪安:现代社会在不断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形态,在当下日新月异的全球化、信息化、图像化世界中,中国的美术和美术教育的发展迎来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但从社会发展、从培养人才上来看,不得不承认美育目前仍然是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是素质教育中亟待补齐的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是同社会发展有着本质联系的教育形式。发展美术和美术教育,要认识到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内在的力量,认识到美育对社会风气所具有的导向作用,要通过加强美育提升审美的素养、精神的境界和创造的活力。如今美术教育和美育的任务,一方面,体现在中央美术学院这样的专业艺术学府上;另一方面,则体现在综合性大学加强美育,把美育更多地融合到不同的学科中,为中国大学培养思想性人才、创造性人才提供重要的支持。

我在中国美术馆工作期间,比较重视通过国家艺术殿堂发挥美育的作用。美术馆和各类艺术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艺术精品,许多是历史的经典,要通过藏品研究、展览策划让藏品“活”起来,特别是要通过导览鉴赏、公共教育等多种形式为公众打开美的“窗户”。在某种程度上,美术馆是一个终身美育课堂,可以弥补学校美育的不足,公众从中欣赏美的丰富表现,认识美的创造价值,获得润物无声的心灵滋养,会产生潜移默化的长期作用。如果说美术馆是殿堂的话,美术学院就是家园,需要辛勤地耕耘。美术学院的任务是“出人才、出作品”,从过去的“纯美术”到如今的“大美术”,不同的艺术门类已经拥有互为影响又相互独立的“主体间性”,要从总体上对不同美术形态给予观照与支持,同时又须以创新的思路打破专业壁垒,促进跨界合作、协同创新。中国正在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从政府到民间,从学术机构到企业,创新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我们需要在美术学府里培养创新型人才,通过学、研、产的方式,用美术的创造、创新、创意改变生活。当代美术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视觉领域,科技的发展和人工智能、图像处理都对美术教育和创作产生影响。作为美术教育机构,在传统的专业知识课堂之外,还需要建立起科技与美术相互交融、相互激发的平台,让年轻一代站在知识创新、艺术创意的新起点上。

[责任编辑:翟 迪]

作者:李艺英 翟迪 李彦君 朱玲

第五篇:中学美术欣赏课应如何上

摘要: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指导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感受、理解、想象、鉴别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精神活动来正确认识美术作品。可以开拓艺术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陶冶情操,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美术欣赏;审美重点;授课方式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欣赏客体与主体发生一种审美关系。通过大量的审美感知和体验的交互活动,逐渐使主体的评价标准与客体的审美价值相吻合,以达到欣赏教学的目的。

面对一幅绘画作品,该如何欣赏?这是每一个人都会在心里问的一个问题。

一、我认为,美术欣赏课教学大致上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是解说型。是教师对美术作品、美术欣赏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讲解和说明。

二是问答型。是就美术作品、欣赏知识、欣赏原理等所做的师生问答式交流方式。

三是讨论型。是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各种讨论,教师则作为援助者。

四是自由型。是学生在学校内外自发地、自由地对作品进行欣赏。

二、抓准教材作品审美的侧重点

但为了增强欣赏内容的趣味性,不断地丰富课堂内容,只是备好课写好教案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结合欣赏课的需要,首先选好欣赏的题材和内容。因为每一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点也就会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的美点分析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侧重于造型和材质的表现力;有的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和技法的运用。

无论侧重于哪个方面,美术欣赏课应该是师生互动,共同创造的结晶,它的创造性价值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发掘每件美术作品,找出每件作品中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做出深刻分析,才能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發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对教材中的作品哪些做到重点分析欣赏,哪些做到点到为止,哪些应该让学生直接读文欣赏或课后自查资料欣赏,教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但最重要的是:教师要能准确地抓住作品诸多的审美点中一两个最为突出的美点来设计教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才不会千篇一律,学生才有兴趣可言,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的创造力。

三、授课方式要灵活多样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自主学习的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中,观赏者在观赏美术作品时,最初的感受往往是获得美感的重要基础。课前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使教师唱独角戏变为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2、引导学生深入领悟作品内涵。

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地欣赏,有的时候让学生进行临摹作品,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及艺术家在这些画面中表现出来的艺术处理手法,这样就打破了欣赏课纸上谈兵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并不是孤立的,恰恰相反,欣赏教学始终贯穿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他们的关系是互为作用的,学生有了绘画的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而在欣赏艺术作品之后,他们就可以将作品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制作中。俗话说:“眼高才能手高。”只有让学生了解作品中的优点和美的因素,才能有效地指导自己的美术学习,从中获得美的体验。例如:八年级上册(湘版)教材《公益招贴画》这一课时,先让学生欣赏《绿洲》这幅招贴画,学生看到这幅画时都觉得新奇、觉得不可思意,艺术家怎么可以把这些不相关的物组合到一起呢?带着一连串的问题学生会展开讨论。这时在给学生加以提示(艺术家对这幅设计采用了什么样的艺术处理手法),学生会对这种以前自己没有尝试的绘画手法表现的特别感性趣,很想动手去尝试的设计一幅类似的招贴画。这时不妨让学生参照《绿洲》的艺术处理手法描绘一幅包含有树木形象的环保主题作品。尝试巧妙改变树木原有的空间位置和环境,创造出新奇的视觉形象。

3、情景创设,从中品味艺术魅力

优秀的艺术作品,在总体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或某种意味等等精神内涵,即意蕴美。在审美直觉这种表层的心理活动刺激了欣赏者的感觉后,将不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的连锁反应,这时教师应积极配合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我们都知道音乐和美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音乐是一切艺术门类中最为抽象的艺术,可音乐同样也是人类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因而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展开联想,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眼前情与景在不断地变幻,人的情感也不断地变化。假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机地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将能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表现深刻主题的教学目的,并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创造力。例如:七年级下册(湘版)教材《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这一课时,在欣赏剪纸作品时,可以放一些欢快喜庆的音乐做背景,将学生很快的引入这种喜庆的情景中,去感受剪纸独特的艺术魅力,唤起欣赏者,使其自身的情感融入画面中。

总之,美术欣赏是中学美术课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欣赏美术作品,不但要引导学生注意作品的形式美和技法处理方面的知识,更要教育和引导学生挖掘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艺术鉴赏观。

参考文献:

[1]《美术欣赏教学的类型及引导方法》——李绍峰

作者:师媛

上一篇:美术教学教学论文下一篇:农村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