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意识形态工作计划

2022-08-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开展一份新的工作或者任务之前,你是否会感到紧张和迷茫?而一份好的计划能为新的工作制定方向,更加胸有成竹。那么计划要如何书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教育意识形态工作计划》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1篇:教育意识形态工作计划

网媒时代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网媒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新平台,另一方面亦带来一定程度的挑战。因此,网媒时代如何创新工作路径,提高高校师生的政治分辨力是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新命题与着力点。由此,开展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需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牢牢把握網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并在队伍建设、教育创新、专业建构、协同创新、故事宣讲、网络监管、理论课主渠道等路径加以着力。

关键词:网媒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机遇与挑战;形势与路径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成效直接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意识形态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关系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关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2]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加强、改进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网络信息安全会议、新闻舆论座谈会等会议上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其中,网络意识形态与舆情研判是网媒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网媒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既充满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如何正确认识意识形态的机遇与挑战,是高校亟需解决的一项工作实践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网媒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形势

(一)互联网作为文化传播新载体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传播平台被普遍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中的新媒体,如云媒体、数字广播、手机短信、微博、微信、触摸媒体等,是习得信息与研发信息的重要载体。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成熟,高校大学生作为新生代群体,对信息技术的新产品的使用掌握较快,高校互联网用户也在迅猛增长。随之,“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把握时事动态、了解舆情信息、表达利益诉求的新渠道。”[3]高校思想政治育人工作的服务对象主体是大学生。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正视社会发展新常态,将互联网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系统的建构中来。互联网作为工作的新方法、新领域、新平台,也逐渐成为高校“三全育人”与舆情研判的重要技术手段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场域。

(二)网络舆情成为高校意识形态潜在危机

“互联网的发展使主权国家置身于一个没有固定边界的虚拟的信息世界之中”。[4]互联网的虚拟空间跨越了边界与国界的限制,错误意识形态一旦在其中传播,由于其速度之快、路径便捷、传播范围较大、互动性较强以及传播成本较低、监管容易出现死角等特点,容易对社会成员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产生错误引导。尤其是社会热点问题在互联网虚拟空间中很容易催化、演变成为舆情危机事件,并会在多股外来势力、外部因素的推动下激发社会矛盾,进而产生对抗性的行为举动。除此之外,社会非法分子普遍通过互联网上多种新媒介,比如火山、QQ、微信、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电子邮件、网络论坛来进行渗透。因此,只有严格加强监管,才能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在自媒体时代中,“人人都是发声的主体”,发声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体意识形态所主导的话语生态之间的关系直接会影响着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与爆发点的缘由。可见,通过高科技手段强化对网络舆情的研判、监测以及动态的跟踪很有必要。一旦监管不力、应急预案不完善、高校师生对正确意识形态的掌握不够等,将会催发潜在的网络舆情危机。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成为党和国家重要关注点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5]2015年11月习总书记在第二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中提到:“意识形态安全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思想基础,事关国家政治安全和党的执政安全。高校历来是各种思潮和思想观点的交汇地,在意识形态领域起着桥头堡和晴雨表的作用。”[6]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党中央也逐渐重视将网络的工作模式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网络行动计划。2016年4月19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和反映民意的作用。”[7]“要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改进创新网上宣传,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8]2018年8月22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在全党工作中的位置之重。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有关“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会议内容、文件精神上更加彰显了对新时代网络新媒体新生态的重视,强调以网媒、云媒、大数据等技术活平台依托,深化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构建与完善。

二、网媒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一)互联网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机遇

1.盘活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这盘棋

互联网是一种将文字、图片、声音有机组合的立体文本表现形式,具有听觉、视觉、网状思维表达的立体宣传效果。与传统媒体比较,网络新媒体的表达方式更加丰富,宣传投入的成本较低,制作周期更短,并随时随地可以根据工作的需要进行网页更改。互联网传播的速度与范围也给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与广阔的平台。此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还可以根据信息传统的收视率、受众数量、浏览量、点击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并作出及时地调整,以满足高校师生的最大需求。,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根据互联网的信息传播特点来推广工作内容、扩大传播渠道,将会在更大受众范围和更强的时效性上盘活高校思政工作这盘棋。

2.增强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亲和力

信息迅速传播与及时互动是网媒时代的显著特征,互联网的辐射面与覆盖面之大足以颠覆高校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传播方式。门户网站、微博、博客、论坛、通信群组、彩信、短信等众多新兴媒体形式,包含了声、像、图、文,可读性强,信息量大,图文并茂、声情融汇。以此为载体进行动态灵活的思想宣传、舆论引导将会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吸引力。再者,它的开放性既能够促进主客体间的交流,并以一种更平等、开放与包容的互动模式来迎合高校师生的互动需求,也能使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贯穿在工作中来,以一种更受广大师生青睐的方式来探讨工作问题。这种新工作模式的普及,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亲和力以及及时发现错误意识形态的渗透。3.提供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新平台

目前网络新媒体也成了我国公民评论时政、反映呼声的重要平台。四通八达的网络平台可以将社会、家庭、学校、个人以平面的形式迅速联系在一起,也可以将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信息以立体的形式来呈现。网络上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技术手段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捕捉服務对象的需求,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服务对象的参与度和虚拟平台的实践性,大大提高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工作效率。网络的多向信息传递方式能在较短时间内强化高校师生对意识形态的正确认识,并将身边出现的非法渗透现象及时利用网络的电子信件 email、交流论坛 BBS、QQ 讨论群、易班等网络平台反馈给主管部门的工作者,使高校意识形态非法渗透问题得到及时有效遏制。可见,网络平台在新时期已经成为了推动高校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抓手”。

(二)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

1.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性和严峻性

网媒时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广泛运用,使得高校师生置身于海量信息的包围之中。网媒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操作具有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双重属性,同时表现出直接的显性与间接的隐性。高校是一个多元思潮集中地,历来也被境外敌对分子视为意识形态渗透,实现分裂民族、国家的重要目标。包含着海量信息的网络世界,往往交织着各种意识形态的影响力、话语权诉求。其中不乏各种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乃至敌对意识形态的各种思想观念,它们正在以显明的或隐蔽的方式争取青年师生。更加需要警惕的是,它们会运用意识形态操纵手段模糊网络与现实的边界,将争夺影响力和话语权的诉求转化为争夺领导权的实际行动。在这种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引导必须旗帜鲜明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网媒时代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性和严峻性。

2.新旧思政工作模式的冲突性与创新性

依靠信件、报刊、面对面交流、广播和电话等媒介来开展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传统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需要放在实体的时空中来开展,具有一定的机械性与单向性。而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平台走进高校师生日常生活中,高校师生已经很熟练地应用互联网、飞信、电子邮件、微信、QQ群等新的生活交流方式。这种高效的信息获取方式缩短了高校师生沟通的距离,但是也给封闭式、实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在管理、引导与监督上带来新冲击。因此,强化网络文化建设、占领网上舆论制高点也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息化开展的重难点与立足点。因此,在继承原有传统工作模式的同时,创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路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之一。

3.网媒工作新生态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出新课题

高校人才培养育人工程包括专业人才培养与思想政治的引领。思想政治建设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完成,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会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有过硬的政治素养、深厚的理论基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更要掌握新兴媒体使用技术,对其受众进行正确思想精神宣传、舆论监督、政治引导。”[9]在网媒时代中,随着大学生对多元思潮的接触面扩大,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导向性与说服力逐渐降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侧重于“教书”,弱化了“育人”。这大学生容易出现理想信念不坚定、政治分辨力不强等问题。此外,网络上复杂的社会思潮也增加了对于高校师生思想状态把握的难度。再者,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成长的转型时期,缺乏社会经验,容易受到负面的错误思潮的影响,进而会产生偏激、片面的思想观点。同时,网媒时代中西方社会道德与价值观念借助网络媒介进行文化输出、思想渗透,若不能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引导,高校师生将会在对国家认同、爱国情感、道德价值等方面受到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在教育、引导、管理、监督四个层面上抢占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制高点,是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课题。

三、网媒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方向

网媒时代多元社会思潮的暗涌更加复杂、隐秘。对于理想信念不坚定、道德观念单薄、纪律意识不强、核心价值认同不强的大学生群体而言,很容易被错误意识形态误导,从而引发网络舆情事件。高校作为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重要阵地,需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正确方向。

(一)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自上世纪末期以来,在西欧、中东等地区发生的“天鹅绒革命”“玫瑰革命”“橙色革命”“郁金香革命”“袈裟革命”“茉莉花革命”等不同版本的颜色革命,充分展示了意识形态斗争领域的复杂性与争夺领导权的残酷本质。颜色革命的实质就是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一切“异己”国家与政权的和平演变。争取青年人,尤其是争取在校青年师生,是颜色革命操纵意识形态的一种重要方式。“网络也正在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汇聚的平台。”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了在工作中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10]因此,加强网络新媒体的技术运用、网络舆情事件的事前研判以及创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路径,对于高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中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意义重大。

(二)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地

网络新媒体的出现是信息传播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网络的到来给人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以及赋予了人们一个可以通过自媒体来掌握各自话语权的平台。与此同时,它也给高校非法意识形态渗透提供了更为便利的途径,因为它打破了传统渗透方式的时空受限,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突破地域限制的信息交流。“网络的虚拟性和平等性迎合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网络社会人与人的交往变成了数字与符号的交往,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他们可以以一种虚拟的身份从事网上活动。网络的这种开放性、非中心性等特征,与网络社会的虚无主义、自由主义等个人主义道德观存在某种程度的契合。”[11]高校师生往往缺乏对网络信息真假性的思辨力,很容易受到错误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将网络作为一种新兴信息交流平台,在高校多元思潮中稳稳占领思想政治、新闻舆论引导的新高地,强化网络德育工作,创新工作路径,并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

(三)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新常态。互联网传播具有隐蔽、迅捷、容量大、监控难、受众广的特性,一旦境外敌对势力借助网站、QQ 群、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传播渠道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活动,其负面影响不言而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是社会学历较高的人群,他们的生活与高科技、新媒体紧紧联系在一起。利用网络新兴媒体阵地,创新工作手段和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实现和谐校园与智慧校园的建设,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四、网媒时代创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路径

网媒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需要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工作方法的改进,以强化高校师生的政治敏锐性和分辨能力。例如,注重红色文化基因贯穿于“三全育人”全过程,讲好红色故事,突出大学生参与的主体性,打造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群体的学习社区,加强党群联系,紧密结合红色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充分挖掘易班新媒体的优势和潜力,发挥网络优质媒体的影响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思想氛围,守住意识形态安全阵地。

(一)队伍建设路径:设计更大范围统一战线

“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12]“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13]网媒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更加需要强化协同联动队伍建设,将高校党委、宣传部、统战、党建、分党校、基层党委、团委等多部门进行联合开展工作,并强化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教师以及党务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同时,在青年大学生中开展高校意识形态引导工作,需注重以“围绕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为网络思政育人理念,培养一支政治立场坚定、行为作风端正、业务能力强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培育网络平台“大V”“意见领袖”,锤炼出一支“有规模、成体系、有制度、能战斗”的网络评论舆情引导队伍,抢占舆论先导权,及时发现、跟踪、控制网络言论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报并作出回应,营造一种健康、积极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二)教育创新路径:凸显学生参与的主体位置

目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开展的路径主要是集中在第一课堂的“三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关课程)以及第二课堂的班团活动、分党校培训、青马工程理论学习等教育空间场域。传统的教育空间场域往往由教师作为教育主导来开展,缺乏生动的教育形式,也容易陷入“空泛、宽大、枯燥”的理论学习。网络意识形态建設需要各高校以分党校为主导去探索建立网上分党校的功能平台,以红色文化基因传承为主线,以发挥学生主体性为思路,鼓励培训学员借助网络讲好自己的故事。。同时,借助易班平台与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的方式,通过微党课、微党培、微公益行动、微红色文学、微特色专题、微视频、微红色朗诵之音等活动形式,促进培养对象由“教育客体”向“学习主体”转变,推动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建设。

(三)专业建构路径:突出专业特色与专业能力

网媒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需要注重从高校自身的特色出发,围绕学生的专业特色与专业能力来开展微视频、微公益、微创作、微党课、微阅读、微表演等实体空间活动,并通过在网络上进行宣传、投票、关注以及“碎片化阅读”等方式,让青年大学生在活动开展中展现专业特色,锻炼专业能力。结合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在人才培养上的要求,有利于更加深化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涵、形式以及特色,同时也更能增加青年大学生的兴趣度。

(四)协同创新路径: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联动

新媒体联盟是目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网络思政、整合资源的重要思路之一。比如在高校所属二级学院易班建设中针对着不同专题、不同特色来和各大学生机构协同合作。与此同时,高校基层学生工作需要注重借助不同社团的特色,开展“我的中国梦”、传统文化进校园、红色之声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学习,切实提升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此外,网媒背景下,青年大学生习惯于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以及知识习得方式,缺乏较为系统的知识训练、逻辑思维训练以及较强的问题意识以及思辨能力。因此,在深化网络新媒体协同创新的同时,需要建章立制,规范多方协同的主体责任、构建安全高效的舆情危机处置、研讨、反馈渠道,在保障高校师生在进行意见与观念的结构性表达的同时,也需要深化校地合作,丰富育人的文化主题、教育交流以及联盟组互动,为地方社会安全稳定提供正确价值引导的教育资源与教育空间。

(五)故事宣讲路径:注重典型榜样力量引领

故事宣讲是一种以通俗易懂的叙事方法来开展教育的方式。在网媒时代,人人都是网络空间的建设者、参与者以及知识的传播者。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寻找典型的故事、榜样的人物,结合身边的故事、自身的奋斗故事等,以意识形态引导与核心价值培育为切入点,将大道理转化成为网络微话语,将受教育者由“听讲者”转化为“宣讲者”。同时,注重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强化“人师”与“经师”两者建设的结合,即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知识传授能力与身体力行、“身正为范”的典型榜样塑造。此外,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主要服务于高校的人才培养中心工作。根据人才培养与学风建设内在要求,各高校可借助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宣传师德典型人物榜样、典型党员故事、党支部的故事等,以此借助多种榜样力量来加强网络红色阵地建设。

(六)网络监管路径:净化网络思想舆论环境

网络空间话语权的平等性赋予了公民话语平等权的同时,也催发了多种不同思潮、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酝酿、碰撞、渗透。因此,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需要借助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对监管对象进行监督、数据分析、价值引领。首先,需要强化高校网媒监管平台建设,为网络监督提供基础设备保障。第二,需要对校内存在的各类多媒体强化监管责任意识。将监管的责任层层落实,做到任何一个媒介平台都有责任监管人。第三,规范网络群体活动(包括网上沙龙、网上学术报告、网上学生社团活动、主题网络类其他活动等)的审批程序,严格把好网络平台活动的监管。第四,强化网媒宣传功能,努力做到疏堵结合,以堵为辅,以疏为主。借助网媒各类平台发布信息、传递通知、开展网上理论学习、宣传法治知识、深化国家安全教育等,以此营造“干干净净”的网络意识形态“生态环境”。

(七)理论课主渠道:深化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4]将“课程思政”与“三全育人”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贯穿在四个课堂建设全过程。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内容来看,有三个重要内容需要着力推进。第一,需要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对“五个认同”的深入认识,提高高校师生的政治分辨能力。第二,需要强化民族历史记忆与民族精神培育,结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第三,需要注重课程体系构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综合研判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时俱进地更新相关知识与理论, 切实地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

参考文献:

[1]冯刚,程伟.构建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体系[N].中国教育报,2020-06-04(05).

[2]冯刚,梁超锋.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和重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2):81-82.

[3]王璐.“新媒体”与“高校统战”的学理融合与实现[J].辽宁医學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01):130-131.

[4]余丽.互联网国家安全威胁透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8(02):5.

[5]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01).

[6]廉维亮,同言.第二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新进展[EB/OL].(2015-11-25)[2021-02-09].http://www.rmzxb.com.cn/c/2015-11-25/633039_2.shtml.

[7]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02).

[8]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05.

[9]苏一凡,朱磊.广东高校网络统战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9(03):64.

[10]张峰.习近平中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讲话科学回答了三大问题[EB/OL].(2015-06-08)[2021-02-09].http://theory.gmw.cn/2015-06/05/Content_15892806.htm.

[11]邹新.新媒体语境下的高校宗教渗透问题刍议[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27(04):10.

[12]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

[13]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1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20.

责任编辑 姜淑娟

作者:林春大

第2篇: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思考

摘要:分析了重视和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重要性,阐述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现状及问题存在原因,提出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要围绕建设管理水平、校园文化建设、网络舆论环境、工作队伍建设和开拓教育新天地等五个维度齐抓共管,切实打好领域攻坚战。

关键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齐抓共管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党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始终坚定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时期,全球网络信息技术日益发展,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出,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消费主义、泛娱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声音回荡在大学校园。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我们既要理解和尊重大学生接触各种思潮的可能性与必然性,更要教会他们明辨是非,不能人云亦云,要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方向。

一、重视和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迫在眉睫

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得资讯的重要途径,各种讯息的飞速传播和社会舆论的无限拓展,使得多元化的意识形态和各种社会思潮涌入校园,如何让大学生明辨是非至关重要。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不能再停留在“会议上讲一讲、会后写篇心得体会”这种传统模式。

目前,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已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西方势力从来没有放弃颠覆我们的思想,美国“分化、西化”的战略实施,通过互联网、各种学术研讨活动和基金会宣传仇共、反共的言论,到处无中生有、移花接木,混淆青年学生的视听。从台湾的“太阳花”学潮到香港的违法“占中”,某些西方政治势力,无不倾力发动意识形态战,不停地向我们的青年学生渗透各种有毒的思想,诱导他们盲目崇拜、盲目自信,导致信仰缺失。这些事件时刻警醒着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希望,更是栋梁之材,他们的意识形态一旦出现问题,将严重影响中国的颜色!中国是依靠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才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现状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宣传思想工作摆在了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新形势下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至关重要。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这不仅关乎旗帜、关乎道路,更关乎国家政治安全。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高校必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核心就是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落实好意识形态责任制,不断增强意识形态工作实效性。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很大挑战,工作体制机制亟待创新,工作实效也很难令人满意,工作现状不容乐观。

(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模式单一,鲜活度不够

意识形态是一种抽象的理论,是对事物的感观思想,集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要通过一套严密的逻辑思维表达。这与当代大学生所追求明快、外显的生活特质形成了强烈反差,是造成意识形态工作实效性不强的原因之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方式守旧,还停留在“我讲你听、我说你做”的教育阶段,通过组织集体学习、小组讨论,生搬硬套的模式宣讲抽象的理论概念,无法满足青年学生追求新鲜的口感,受教者兴趣不高,对内容的理解和消化不全面,接受程度较低。尽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理论水平日益提升,从一线辅导员到思政课专职教师不乏博士学历者,但因循守旧的教育模式、教育成果未能入脑人心,学和做两张皮。

(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理念模糊,对象意识不强

检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成效的最终标准应该是看大学生是否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首先要搞清楚教育为谁服务、怎样服务、服务是否有效等问题,而现实是教育者对工作对象的把握和研究不到位,并未从受教育者的视角思考问题,仅仅是急切要求大学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需要肩负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应该拥有怎样的价值观念等等。他们极少考虑或者了解大学生在关注什么、需要什么、为什么有这种需求、怎样与之建立更加有效的沟通渠道。教育理念的偏差,使意识形态教育收效甚微。所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未能追根溯源,只是解决了暂时的问题。

(三)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吸引力弱,实效性不强

意识形态工作遵循理论性和体系化模式,内容比较抽象和单一。有的学生认为:从小到大一直都在学一种理论、研究一种思想,学腻了,都会了,还在学,不了解学习的意义何在。当前各种非主流思潮不断冲击校园,高校的教育工作缺乏有力的抵制,而相当大一部分大学生又不能灵活运用现有的理论知识来解释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现象和错误声音,加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沉重、乏味,对教育途径、载体的把握和运用不丰富,教育的吸引力不够,不能满足融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多样化的学习生活需求,他们对意识形态问题不关注、不追求、不感兴趣,教育的实效性不强。

(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说服力弱,感染力不足

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落脚点是让大学生真信、真懂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并将其入脑人心,最终转化为行动的指南。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出发点比较严肃,平台单一,极少运用叙事化的语言,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不太紧密,说教味浓,指导实践能力较弱,一般是“就事实讲道理”,说服力弱,感染力不强。另外,受传统思维束缚,高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智育轻德育、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对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重视度不高,极少有专业化的科研团队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研究,研究不深入,创新力不足,不能与大学生产生共鸣,感染力不强,影响力较弱。

三、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笔者认为是部分高校对意识形態工作的重要性把握不够,对教育者的自身能力与水平评判不足,教育者的关键作用发挥不明显等原因造成的。

(一)未能及时准确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等重大政治方向问题,高校身负培养国家未来接班人的重要使命,一些高校领导对教学科研工作与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辩证关系理解有误,未能正确看待和理解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同时,高校各部门间的协同创新发展意识不足。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宣传部、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及各专业学院(系)等部门各行其道,缺少统一规划,内容千篇一律,形式单一陈旧,毫无新意,教育效果不佳。

(二)未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中的关键作用

教师与大学生接触最为密切,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产生深远影响,但高校的师资队伍培训内容单一,多数教师关注在专业学科领域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提升,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法律方面的培训较少,有一部分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不高,底线思维和政治意识欠缺,错误理解“学术无边界、课堂有纪律”,极难发挥教师在意识形态教育中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三)未能有效有力反击意识形态领域的多元社会思潮和错误言论

一些高校只关注专业学科建设,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研究不够,对于校园里传播的多元社会思潮和错误言论缺少有力的反击,对当下社会转型中出现的矛盾问题解释不清楚,对舆论舆情的传播规律把握不准确,使得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发声无力、影响较弱。

四、齐抓共管。切实打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攻坚战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和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时代重任。同时,高校也是一个文化交织、思潮多样性的阵地,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落脚点必须让大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整个社会及高校齐抓共管,切实打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领域攻坚战。

(一)不断夯实党管意识形态建设这个基础,显著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管理水平

高校党委要严格落实中央关于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建设前线,不断管理和统筹意识形态工作建设。首先,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明确守土意识底线,不断完善机制,强化制度建设,在选人用人方面严把政治观,实行一票否决制,强化战略思维和担当意识,确保党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其次,要强化正面宣传,强化阵地管理。高校党委要不断加强在课堂教学、学术研讨、讲座论坛、网站微信等意识形态教育阵地的管理,用大学生喜爱的语言风格、生动活泼的话语、趣味的交流方式开展理论宣讲,提升理论宣传水平,紧紧抓住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主动权。最后,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包括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内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主战场,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用活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为大学生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帮助大学生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的谬论。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和质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提供了具体的准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和精髓。高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自身的历史底蕴、学科特色,统领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一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校园文化的熏染作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升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塑造积极健康的良好心态,提高理性认识水平,克服认知障碍,正确看待社会转型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二是积极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的校园文化活动,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立足本校历史传承和特色学科建设,打造可持续推广的精品校园文化项目,用生动鲜明的表现形式,提升意识形态建设文化价值。

(三)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优化网络舆论环境

網络的迅猛发展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网络是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战场,要塑造一批高素质、高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强党员先锋模范典型事件的宣传报道力度,使其在现代网络大战中占据主导地位;要提升网络媒体的建设水平,重点围绕师生关注的热点难点事件,请有专业学科背景的教师,通过校园网站、广播、微博微信等不同渠道主动直面问题、共同发声,用专业知识净化校园网络环境。

(四)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打造坚强有力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队伍

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主渠道,课堂教学是主阵地,马克思主义学院则是主力军,“三主”地位的确立,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系统保障。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导地位不动摇,系统深入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随着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政治理论课的讲授方式、目标定位应重新诠释,传统的照本宣科已不能满足大学生求知的愿望,用理论知识在现实社会中解惑答疑才更能刺激年轻人的“味蕾”,满足他们求知的渴望,真正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他们的血液。

(五)围绕创新转变思想,努力开拓意识形态教育新天地

要让大学生真正喜爱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必须创新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式,改变教育理念。一是在工作中不仅要围绕热点问题重点研讨,同时更加注重内容上的选择和诠释,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途径和载体、生活化的叙事语言表达出来,不能让大学生感到意识形态教育冰冷没有温度或者抽象神秘,要让大学生感到意识形态教育是生动的、具体的,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能自觉地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并能产生互动与共鸣。二是成效显著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意义重大。越来越多的教师发现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不能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要求,于是从翻转课堂到慕课,从手机进课堂到课堂进手机,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一刻也没有停歇,但离我们的目标还有距离。

面对多元社会思潮和多元价值空间的冲击,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显得更加重要。针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域的复杂情况,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应理清思路,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和管理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勇于并善于同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合格的接班人。

作者:姜岸琳

第3篇:浅析新意识形态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摘 要: 在高校教育精神文明建设中,思政教育对于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意识形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往往会直接关系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本文针对新意识形态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 新意识形态 高校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是由社会或社会群体实施的,具有目的性、组织性和计划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方式是对成员在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政治观点等方面施加的影响,其目的是使成员最终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品质。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当代才提出来的,而是早在古代的时候,教育学家们就已经提出并开始实施。尽管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都在不断完善和进步,但是发展至今,仍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1]。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文化交融,思想开放,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工作难度更大,只用传统的工作方法,很难跟上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力的原因很多,例如家庭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朋辈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等。但在众多原因中,最根本的、最突出的原因在于学生个体人格教育与培养的长期缺失与忽视。尤其是在中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我们往往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忽略学生人格方面的教育和培养,而人格教育恰恰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就只能停留在肤浅的表面,不能真正深入人心,发挥应有的根本作用和意义。

二、新意识形态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策略

(一)从教师的角度看

1.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专业水平。当代大学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敢于表达自己内心想法、易接受新鲜事物等特点,对于教学来说既是一种机会又是一种挑战。高校教师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教师只有让自己得到全面发展,学习各领域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节奏,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学生面临的问题和实际需求,从而给学生更好的帮助和教育。其次要具备崇高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教师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才能要求学生同样达到具备优良的品质。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优秀的个人品格,其中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2]。

2.教师应熟练掌握网络技术,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网络已然成为众多个体了解世界的窗口和重要载体。当代大学生作为新生代群体,更是把网络作为日常交流情感、获取资讯的主要渠道。然而,网络这一媒体是把利弊共存的“双刃剑”,它既可以带给学生方便、快捷、高效等丰富与便利,又可能充斥虚假、暴力、低俗等负面与反面信息。这就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科学有效地利用和驾驭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方面,因势利导,合理引导大学生讲究网上文明,吸引大学生关注健康积极的网络信息,净化网络环境。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这一不可替代的信息平台,运用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有效的管理,提供优质服务。

(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1.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健全人格的引导。大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并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日渐加大,然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屡屡发生自伤与伤人事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敲响沉重的警钟。高校教师应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制订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讲座、谈心谈话等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亦师亦友的角色身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赢得学生的信任,深入学生现实生活与内心世界,及时发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2.深入进行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与“三观”教育。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有力推动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这一过程中,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的糟粕和腐朽成分不可避免地趁机而入,渗透到文化领域的许多方面[3]。这些成分的传播极易影响大学生尚未完全成熟的心智和尚未健全的人格,导致人生观、价值观的偏离。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遵循德育为先的原则,以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与科学发展观为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有国家使命感,有社会责任感,帮助大学生迈好学校教育的最后一道门槛。

总之,当一个个体接受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具备了高尚的人格,就会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并且为之不断努力。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必须科学、有效、准确地做好各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学生在即将离校之际就具备高尚的人格和优良的品格,即将踏入社会之际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从而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毛清旭.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性研究[J].戏剧之家,2014,15:231.

[2]闫岩峰.浅谈加强高校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才智,2014,28:118.

[3]劉晓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谈话技巧运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6:162-163.

作者:何岩龙

第4篇:“意识形态反分裂再教育活动个人整改计划”教育工作计划

精选范文:“意识形态反分裂再教育活动个人整改计划”教育工作计划(共0篇)按照《关于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斗争再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本人要在前两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查找思想工作上的薄弱环节和漏洞。为了进一步整改提高,特制定如下整改计划:

一、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对于政治理论的学习不够深入,只限于表面学习,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关注、研究不够,对新时期我们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所面临的历史方位发生重大变化后,如何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缺乏深刻思考,忽视了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还不能得以应手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2、政治立场方面存在的不足:(1)政治立场不够坚定,在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斗争中,认识不够。政治上是否坚强,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在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中,能否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能否做到敢说、敢讲、敢管。在这个原则问题上,本人由于对维护稳定的长期性、复杂性、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我市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的严峻形势分析不够,尤其是对其本质和危害性认识不深,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的管理有所松懈,措施不到位。认为在新疆搞分裂、破坏祖国统一的只是一小撮民族分裂分子,在思想上产生了麻痹和松懈。(2)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措施不力,面对面宣传教育不够。对我市严峻的分裂与反分裂斗争形势估计不足,认识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大,治本措施不力;对党员干部群众面对面的宣传教育不够,对“三会一课”制度落实力度不大,走形式严重;反映了我在政治思想和宣传舆论工作方面的薄弱环节。(3)在意识形态反分裂斗争的学习过程中,还存在学习不到位和学习被动的问题,学的不够深、不够细。特别是对上级关于维护社会稳定各种重要文件、领导讲话由于工作时间关系,还没有完全做到精读、细读、深读,对文件精神和领导讲话精神领会还不够深、不够细。有时候由于工作原因出差,在“补学”过程中学习不到位,不能充分地利用业余时间加强自学。(5)在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过程中,由于思考不深入、不到位,造成个别篇目的心得得会内容不深刻、不全面,有时候还存在“为了写心得体会而学习”的现象,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做的不够。坚持学习还不够自觉,日常工作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放松自我学习,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在理论学习上还不够用心,理论素养还不高,把握形势、了解大局不深不透,不善于研究思考问题。(6)是将学习教育活动和自己的本职工作联系的不够紧密,通过学习教育促进各项工作的效果还不够明显。有时忙于工作没有抓紧学习,有时会借口忙而疏于学习。

二、存在以上问题的思想根源:

1、政治坚定性不强;对中央七号文件和自治区党委五号文件以及中央关于“当前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是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的精神理解不够,对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不能正确把握,对近年来反分裂斗争取得的成绩估计过高。没有把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升到讲政治的高度去很好地落实,对非法宗教活动的反动本质和危害性认识不足。在新疆反分裂、维护稳定是我们各族党员领导干部最大的政治,我们如果不这样认识问题,就会犯严重的错误,也是政治上不坚定、不成熟的表现。

2、理论功底不扎实,理想信念产生动摇。近几年来,我放松了对理论的学习,放松了对主观世界的改造是理论素质不高的总根源。没有深刻领会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层和精神实质,学习深度欠缺,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念、方法来分析、研究思考和解决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够。在思想上产生一些模糊认识,行动上造成一些偏差。关键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理解的不够,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是从理论的高度去认识和分析、寻找解决的办法,而只是就事论事,对深层次的问题认识不到。

5、对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没有从关系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高度去认识和对待这方面的问题,放松了对主观世界的改造,因而在不自觉中降低了标准,放松了要求。

三、整改计划

(一)进一步加强学习。坚持集中学习与自我学习相结合,增强学习的自觉性。通过自我加压,认真制定学习计划,做到学习有重点、思想有提高、工作有促进。坚决将上级关于维护稳定的各项决策精神学深、学透、学精,充分领会各类文件精神。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学习,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努力创新学习形式。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辩别是非的能力坚持自身做起。努力改进工作作风,转变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

(二)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重点,特别是认真查摆六个方面的问题即对开展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活动的认识是否正确、态度是否端正;对“三股势力”和热比娅之流的欺骗性、危害性和反动本质认识清不清,政治辨别力强不强;与“三股势力”的斗争中是否做到立场十分坚定、旗帜十分鲜明;是否做到与中央、自治区党委、地委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在贯彻中央、自治区党委、地委在维护社会稳定、反对民族分裂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安排部署上落实是否到位;联系社会、单位、家庭和亲属的实际,是否存在破坏社会稳定的隐患、人和事。通过查摆六个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坚定反分裂斗争的政治立场,旗帜鲜明的同民族分裂活动和非法宗教活动做斗争。(三)联系实际,以此次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活动为契机,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要通过认真学习,进一步深刻认识开展反分裂斗争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也进一步认识近年来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激发投身于现实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达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的目的。

四、整改时限从此时此刻起,从点点滴滴开始,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共产党员都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人民利益的。

五、今后的打算坚决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新的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认真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新矛盾、新问题。对符合党的要求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对不完全符合党的要求的,就坚决摒弃和纠正。

六、整改领悟无论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斗争再教育活动中,还是在其它领域的活动中,归结到一点,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因此,我坚信,无论任何时期,任何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都是指引我们走向成功的绝对保障。友情提醒:,特别感谢原作者!

[“意识形态反分裂再教育活动个人整改计划”教育工作计划(共0篇)]

第5篇: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教育计划

第一阶段的学习动员提高工作是整个集中教育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确保集中教育取得成效的首要环节。11月10日,本单位组组织职工认真落实,积极动员,狠抓学习,确保第一阶段的工作扎实有效,为查找问题和整改、总结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制订了阶段学习和讨论计划。

一、学习措施:

1、学习形式坚持集中学习讨论为主,个人自学为辅的原则。

2、在主题学习活动中,领导和党员干部要起带头作用。做到准时到场,带头启发,联系实际,积极引导,为提高学习效果尽职尽责。

3、学习要有材料,能联系实际,围绕学习主题组织学习,做好记录,及时将学习材料和记录上交存档。

4、要有学习档案,每次学习的考勤、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学习材料要放入档案袋,做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5、要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自觉参加每次的学习,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学习,热烈讨论,并自觉地将政治学习与提高政治素质、提高自身修养、维护民族团结联系起来。

二、学习和活动要求: 要进一步完善主题教育活动学习的“五有”(有学习计划、有学习笔记、有学习心得、有专题发言、有学习考核)制度。广大教职工和党员干部要自觉坚持自学,按计划认真完成学习专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调查研究,真正做到教育学习和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四、具体安排:

1、动员学习:主题教育活动准备阶段。使广大教职工充分认识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2、职工学习阶段。学习王乐泉在“自治区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学习《关于新疆发展与稳定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学习王乐泉和努尔白克力在自治区干部大会上的讲话《齐心协力维护新疆社会政治稳定》;学习《新疆地方史》;

3、大会讨论:召开座谈会(结合实际谈谈本单位和个人在反对分裂、维护稳定方面的薄弱环节);学习教育法、自我检查写出党性分析材料;开展查摆评议活动;组织以“反分裂”为主题的板报活动;开展以此次学习内容为主题的优秀党日活动一次;撰写心得体会三篇。

第6篇: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教育计划

第一阶段的学习动员提高工作是整个集中教育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确保集中教育取得成效的首要环节。9月10日,我站组组织干部职工认真落实,积极动员,狠抓学习,确保第一阶段的工作扎实有效,为查找问题和整改、总结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制订了阶段学习和讨论计划。

一、学习措施:

1、学习形式坚持集中学习讨论为主,个人自学为辅的原则。

2、在主题学习活动中,领导和党员干部要起带头作用。做到准时到场,带头启发,联系实际,积极引导,为提高学习效果尽职尽责。

3、学习要有材料,能联系实际,围绕学习主题组织学习,做好记录,及时将学习材料和记录上交存档。

4、要有学习档案,学习的考勤、笔记、心得体会等学习材料要放入档案袋,做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5、要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自觉参加每次的学习,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学习,热烈讨论,并自觉地将政治学习与提高政治素质、提高自身修养、维护民族团结联系起来。

二、学习和活动要求:

要进一步完善主题教育活动学习的“五有”(有学习计划、有学习笔记、有学习心得、有专题发言、有学习考核)制度。干部

职工和党员干部要自觉坚持自学,按计划认真完成学习专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调查研究,真正做到教育学习和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四、具体安排:

1、动员学习:主题教育活动准备阶段。使全体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2、职工学习阶段。学习王乐泉在“自治区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学习《关于新疆发展与稳定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学习王乐泉和努尔白克力在自治区干部大会上的讲话《齐心协力维护新疆社会政治稳定》;学习《新疆地方史》。

3、大会讨论:召开座谈会(结合实际谈谈我站和个人在反对分裂、维护稳定方面的薄弱环节);学习教育法、自我检查写出党性分析材料;开展查摆评议活动;组织以“反分裂”为主题的板报活动;开展以此次学习内容为主题的优秀党日活动一次;撰写心得体会三篇。

********

2011年9月8日

第7篇: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抵御极端思想渗透”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维护社会稳定和增进民族团结的能力,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确保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我处积极开展抵御“瓦哈比”思想渗透工作。

1、我处于4月25日上午召开了维稳工作会议,传达了住建局党委关于做好近期维稳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分析了我市维稳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对全处维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进一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严肃纪律,确保住建局各项维稳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确保我处绝对稳定,为实现全年稳定打下良好的基础。就进一步做好近期全处维稳工作,提出四点要求:

1、深刻认识近期维稳工作形势。

2、扎实推进维稳工作各项部署

3、不断加强维稳工作组织领导。

4、要坚守岗位、尽职尽责。

2、5月13日上午,我处积极开展了以“一反两讲”为主题的大声讨、大揭批活动。

3、 我处于7月1日上午在处会议室开展 “声讨6〃26恐怖事件”活动。

4、6月29日,我处召集全体干部职工开展抵制“瓦哈比”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大会。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认清了什么是“瓦哈比”思想,深入揭批了“瓦哈比”思想的反动本质,及其宗教极端思想的社会危害性,为什么抵御“瓦哈比”思想的重大现实意义。 广大党员干部认清形势,加强自身学习,充分掌握相关知识,擦亮眼睛,明辨是非,站稳立场,坚决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盲从,不冲动,不参与,自觉与一切反动势力作坚决的斗争,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大局得稳定。进一步明确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的道理,使全体干部职工提高抵御极端宗教思想的渗透能力

2、要求我处民族干部职工每人写份“三非承诺书”,并进行公示。

3、长期开展抵御破坏祖国统一的思想渗透、严打严防宗教极端势力专项行动,开展政策宣讲、让每个干部职工都清楚了解分裂祖国统一的危害性,加强自身预防和抵制宗教极端的渗透,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一方平安。

第8篇:教育局长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交流发言稿

中小学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材的特殊使命,是传播良好社会风尚,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的主要阵地,建设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的中小学主流意识形态,是中小学校的重大政治任务。

一、把握内涵,进一步解决好“意识形态是什么”的问题

意识,是一个生物学概念,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意识有一个孪生兄弟,就是思想,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意识指向过程,思想反映结果,我们常把两个词连用,称作“思想意识”。形态,就是形式和状态,指向外在表现,人的思想意识由里及表、由内向外呈现出来,就是意识形态。简单讲,意识形态就是人的观点和观念。当然,人的意识形态不会凭空产生,是同外部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因此,意识形态的形成受社会环境影响,同时,也反映一定的社会属性。“主流意识形态”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现阶段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核心,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小学教育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什么?个人理解,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理念,学生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自身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自己早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要不忘立德树人教育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材教育使命,在教书育人的具体实践中,把自己锻造成“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教育干部要政治站位高、教育情怀深、敬业精神强、专业本领硬、引领作用好、办学特色明、教育质量优,人民满意,社会肯定。

中小学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在贯彻执行普遍性要求的同时,更要结合教育工作实际,尊重教育规律,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小学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容要求,创造性予以落实,并呈现行业性、系统性、针对性等特点,实现意识形态工作由宏观向具体、由虚向实的转变。

二、提高认识,进一步解决好“意识形态为什么”的问题

意识形态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旗帜鲜明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确保社会主义颜色不变、旗帜不倒、道路不偏。但是,主流意识形态工作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对中小学意识形态建设影响更大,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1.经济全球化的冲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以美国为首的少数西方发达国家趁机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渗透,一些国人误将全球化等同于“一体化”,缺乏民族自信自尊,这不利于坚守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

2.新科技革命的竞争。新科技革命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使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了科技如何运用的层面,而忽略其背后深层次的国家主权和意识形态等因素。另外,当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也使得人们更为关注综合国力竞争中人才、科技的争夺,而忽视了其中民族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和对抗。

3.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干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催生竞争创新等进取意识的同时,也带来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观念,引发一些人道德上的迷失,以至滥用等价交换等原则,从而影响社会共识的达成。

4.非主流社会思潮的蔓延。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正发生深刻变革,社会生活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日益明显,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一些社会思潮呈现空前活跃的态势,使人们在价值评价和行为选择上出现困惑和迷茫,不利于社会主义共同信念的确定。

5.网络舆论管理的艰难。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海量”信息选择的自主权大大增强,但也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互联网开放、多元、瞬间的信息传播方式,提供了相互交流的便捷,但也使网络谣言走上了“快车道”,加大了舆论管理的难度。

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教育工作者要有敏锐的鉴别意识,结合工作岗位实际,以高度的政治自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予以有力应对。

三、精准施策,进一步解决好“意识形态怎么办”的问题

教育的特殊功能,决定了学校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和独特作用。为此,教育系统要占好学校主阵地,打好教育主动战,唱响育人主旋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中,科学谋划,精准施策,作出应有的贡献。概括讲,要认真做好四方面工作:

1.建设好班子。学校领导班子,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领导核心,学校党组织是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无论学校领导班子还是党组织,要自觉肩负起意识形态建设的主体责任。古语讲“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要求师生做到的,以校长为班长的班子集体要率先垂范做到,躬耕实践做好,作为党组织培养出的教育干部,要紧紧围绕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的初心使命,站在“社会主义颜色更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更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正”的政治高度,同敲一面锣,同唱一个调,共同唱响中国声音,同心激发民族力量,携手作出教育贡献,让党和人民放心。

2.引领好队伍。教师队伍,特别是党员教师队伍,是建设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力军,为此,要立足更高的政治站位,从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庚续发展,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主动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画出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相融合的最大“同心圆”,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同频共振,以奉献诠释责任,用作为守护担当,在民族复兴的大舞台上,彰显自己魅力,实现人生价值。

3.占领好阵地。一是课堂阵地。进一步突出思政课堂的“重中之重”地位,全体思政课教师要主动克服空洞的说教,善于利用身边的先进人物和模范事迹,善于利用国家改革发展的实际成果,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消化,变主动消化为勤奋学习的报国行动。同时,其它学科要充分发挥德育渗透功能,把思想教育主动融入教学实践,实现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的“双丰收”。二是文化阵地。各级各类学校,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组织开展国旗下讲话、班级主题班会、文体和社团活动等多样化教育活动,与课堂形成无缝衔接的链条式教育格局,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学校一切工作的主旋律。三是舆论阵地。学校的网络、微信群、校国广播、版面橱窗、校报校刊、校本教材等,均是舆论阵地,社会主义学校的舆论阵地,要传播社会主义声音,为此要剔除有背于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杂音、噪音,净化舆论宣传,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在教育系统集聚形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材的强大动能。学校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也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中大有作为,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彰显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实际效果。

4.把握好主业。常言道,有德无才误国,有才无德害国。基于此,要坚持好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要为党为国培养德才兼备的后备军,在抓好少年儿童道德品质培养、为学业发展提供动力保障的同时,更要牢记“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心无旁骛抓教学,横下决心上质量,实现少年儿童道德养成与学业成绩提升“双赢”,才能为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9篇:教育局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关于实施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党管意识形态原则,加强和改进全县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明确全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结合教育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关乎学校办学方向。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和前沿阵地,全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进一步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切实肩负起抓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广大师生员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三条

全系统意识形态工作由中共X县教育局委员会在中共X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全县教育系统下属的机关、直属单位党支部和学校党总支、党支部要围绕全县教育中心工作,按照中共X县教育局委员会的要求做好本单位的意识形态工作。

第二章

责任主体

第四条

本细则所称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是指全系统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对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应当履行的责任,以及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责任的行为实施追究的制度。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意识形态工作责任。

第五条

中共X县教育局委员会对全系统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委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协助党委书记统筹抓好协调指导工作。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按照“一岗双责”要求,抓好分管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对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

第六条

各基层党总支、党支部领导班子对本单位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总支、党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宣传委员是直接责任人,党总支、党支部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对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

第七条

全系统意识形态工作坚持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责任处室各负其责、师生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按照“一岗双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与人才培养和改革发展紧密结合,一同部署落实、一同检查考核,做到权责明确,常抓不懈。各级党组织书记作为本级单位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应当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管阵地把导向强队伍,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事件亲自处置。

第八条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把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落实到教育工作的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主动权。

第九条

全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对本级单位及本单位职责范围、业务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的责任,将意识形态领导工作作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教育教学工作统筹规划,强化党性党纪教育,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和师生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意识。要按照上级党委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单位职责范围、业务领域和工作实际,研究制定本单位及其职责范围、业务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计划,定期研究检查本单位意识形态工作落实情况,监督本单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情况,督促分管干部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

第三章

责任清单

第十条

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主要承担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有:

(一)把握正确方向导向的责任。

认真贯彻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指导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统一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把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

(二)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的责任。

把加强思想理论建设作为根本任务,持续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广大干部师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优良革命传统,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三)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清主流支流,辨析思想文化领域的突出问题,对重大事件、重要情况和师生中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明确工作方向,作出工作安排,维护校园意识形态安全。

(四)加强课堂教育教学管理的责任。

建立健全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和管理体系,严格执行教师教学考核、教学过程督导制度,明确课堂教学意识形态安全红线。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点建设地位。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平台等网络课堂管理,严格意识形态审查。对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学科专业教材的选用,要严把政治关,认真做好审查。加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在选题、开发与实施中要着重明确社会主义的主题,把握好课程实施的导向作用和质量监控。

(五)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的责任。

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原则,实行报告会、研讨会、座谈会、论坛、讲座、年会、读书会、展览、展演等“一会一报”制度,由主办单位按照要求填写审批表,经中共X县教育局委员会同意后,上报中共X县委宣传部审批,强化督查机制,严把场地、人员、内容等关键环节。

(六)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管理的责任,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利用微信、QQ、钉钉等新媒体,引导正面思想舆论,建立网络舆情常态监测和预警机制、网络舆情应对处置机制,积极主动地开展网上舆论斗争,及时排查学校网站存在的安全隐患。

(七)加强重点人教育管理的责任。

坚持“教育为主,预防在先;依法依规,综合管控;属地管理,形成合力”的基本原则,突出抓好教育引导、管理约束和依法处理三个关键环节,充分运用法律法规、党纪党规、校纪校规等综合手段,加强教育引导,做好转化工作。对坚持错误思想,在公开场合发表同中央精神,以及上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相违背言论,妄议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及重大决策部署,散布传播政治谣言的党员干部和师生,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八)加强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的责任。

建立健全抵御利用宗教对学校进行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活动工作机制,坚持教育和宗教相分离原则,严禁在学校传播宗教、发展信徒,严禁在学校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建立宗教团体和组织、举行宗教活动、散发宗教类出版物及宣传品。坚决依法制止校园内进行的传教或非法宗教活动。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就学情况的排查,在尊重少数民族学生习惯的基础上,加强日常管理和教育引导。

(九)加强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理想信念教育和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引导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教师队伍管理,加强教师聘用、考核中的政治考察,将思想政治表现和课堂教学要求与职称评定、评优奖励等挂钩,严把政治关口。加强知识分子工作,注重同教育系统内的知名知识分子交朋友,做好学术带头人、学科领军人物中代表人士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把他们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第十一条

依据“一岗双责”的要求,各级领导班子成员承担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有:

(一)自觉学好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学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党的理论指导思想,研究和把握教育发展规律,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二)认真学习贯彻上级党组织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部署,带头讲党课,主动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优良教风学风,在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做到旗帜鲜明、敢抓敢管。

(三)主动联系分管的单位、处室、年级,传达上级精神,通报情况,研究解决分管分管范围内意识形态工作的突出问题,指导和督促检查意识形态工作。

(四)主动同全系统内的知名知识分子交朋友,做好学术带头人、学科领军人物中代表人士的工作,加强与党外人士的联系和交流。

第四章

责任落实

第十二条

各级党组织要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意识形态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统一领导,履行指导、组织、协调、督查和抓好落实的职责。

第十三条

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分析研判,切实形成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第十四条

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情况专题研究与报告机制。每半年专题研究一次意识形态工作,每年向上级党组织专题汇报本单位意识形态工作情况。领导班子成员要把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一岗双责”情况作为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接受监督和评议。

第十五条

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考核机制。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情况纳入单位目标管理体系,作为领导干部考核重要内容。在选人用人过程中要对被选用对象的理想信念、立德树人、纪律规矩等方面进行严格考察。

第十六条

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监督检查制度。局党委每年结合教育事业追赶超越工作,对意识形态工作进行督查。要加强对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教育部门党组织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各项决议、部署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坚持选优配强宣传思想工作干部,加强对宣传思想工作的统筹指导,开展理论知识培训,强化宣传思想工作研讨和交流,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主动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十八条

全系统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查、进行通报批评,给予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

(一)对党中央或者上级党组织和本单位(学校)安排部署的重大宣传教育任务、重大思想舆论斗争组织开展不力的;

(二)在处置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上,主要负责人没有站在第一线、没有带头与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作斗争的;

(三)管辖范围及业务职责内发生由意识形态领域问题引发群体性事件,应对不力、处置不当的;

(四)对本单位(学校)发现的意识形态领域问题隐瞒不报、不予重视、不予处置的;

(五)对所管理的党员干部和师生公开发表违背党章、党的决定决议和政策的言论放任不管、处置不力,造成严重影响的;

(六)管辖范围内的课堂教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年会、读书会、展览、展演等有发表否定党的领导和党中央权威、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言论,造成严重影响的;

(七)管辖范围内编写的出版物、学术著作、文艺作品等在意识形态方面有严重错误导向的;

(八)管辖范围内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出现严重问题的;

(九)其他未能切实履行工作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十九条

实施责任追究应坚持从严治党、实事求是、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逐级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条

实施责任追究应当分清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主要领导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追究集体责任时,领导班子主要负责同志和直接分管的领导班子成员承担主要领导责任,参与决策的班子其他成员承担重要领导责任。对错误决策提出明确反对意见而没有被采纳的,不承担领导责任。错误决策由领导干部个人决定或者批准的,追究该领导干部个人的责任和上级主管(或联系)领导的责任。

第二十一条

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进行问责,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上级党组织依据有关规定实施。实施责任追究实行追溯制,不因领导干部工作岗位调整或者职务变动而免予追究。

第二十二条

领导班子有违规情况的,情节较轻的,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情节较重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处理。

第二十三条

领导干部有违规情况的,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情节较重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调整职务、责令辞职、免职和降职等组织处理,或者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四条

受到责任追究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取消当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单独受到责令辞职、免职处理的领导干部,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两年内不得提升职务;受到降职处理的,两年内不得提升职务。同时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和组织处理的,按影响期较长的执行。

上一篇:庆祝六一领导讲话稿下一篇: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