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3-01-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生物人工肝细胞来源不再是技术瓶颈等

生物人工肝细胞来源不再是技术瓶颈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一院传染病科教授李兰娟带领课题组开展的“生物人工肝用细胞源与混合型人工肝的研究”项目,通过又一个十年的艰苦努力,日前再次获得2006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人工肝分为非生物型人工肝、生物型人工肝及两者结合的混合型人工肝3种类型。非生物型人工肝的治疗机理偏重于解毒,与以培养肝细胞为基础的生物型人工肝结合应用,能更好地替代肝脏的合成、代谢功能,因而具有更高的效能。

课题组在国内率先建立四步灌流法分离肝细胞,使新鲜分离的肝细胞活率和总数显著提高。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建立了国内第一株来源于正常人肝脏的永生化肝细胞系HepLL。目前又陆续建成了两株人永生化肝细胞系和3株猪永生化肝细胞系,并能在体外长期培养和维持功能。永生化肝细胞系的建立,能为人工肝治疗和细胞移植提供安全有效的肝细胞源,还可为药物筛选试验提供可靠的细胞模型。

课题组还构建了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将非生物人工肝和生物人工肝有机结合的新型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建立了肝衰竭治疗的实验和临床新方法。他们建立了猪肝衰竭动物模型,应用猪肝细胞进行生物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猪存活时间明显延长。他们还应用混合型人工肝成功治疗15名慢性重型肝炎肝衰竭病人,取得明显效果。(健康报网)

新疫苗有望抵抗耐药结核菌

全球结核疫苗基金会日前在华盛顿举行的全球卫生国际会议上介绍,他们与合作伙伴正在研发新一代结核病疫苗,有望抵抗各类耐药性结核病菌。

该基金会主席杰拉尔德·萨多夫在大会上介绍说,2007年有6种备选的新型结核病疫苗正在或将要进行第一至第二阶段的临床试验,预计未来7年至9年内,将至少有一种针对新生儿、一种适用于青少年的新型结核病疫苗投入临床应用。新一代结核病疫苗将具备抵抗各类结核病菌的超强免疫力,包括目前较难治疗的多耐药结核病和广泛耐药结核病。目前全球至少已有37个国家报告发现了广泛耐药结核病病例,研制新型疫苗已成当务之急。当前通用的结核病疫苗“卡介苗”问世已逾86年,一直没有研制其他新型疫苗。

(健康报网)

美专家首次列举卵巢癌征兆

新近美国癌症学会等医学组织发表联合声明,公布了妇女患卵巢癌前可能出现的一些征兆,提醒妇女在出现这些症状时提高警惕。这是历史上医学专家首次列举卵巢癌征兆。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癌症学会、妇产科癌症基金会和妇产科肿瘤学会联合列举了这些征兆,包括肿胀、骨盆或腹部疼痛、吃东西或感知困难、尿急或尿频。专家指出,如妇女连续3周以上每天都出现上述症状中的一种,应咨询医生。

但出现这些征兆不一定表明患了癌症。美国癌症学会乳癌、妇产癌症分部主管黛比·萨斯洛指出,许多出现上述症状的妇女可能患的是肠胃综合征而不是癌症。

专家指出,仅凭上述征兆无法断定是否患了癌症,对此类症状过于关注或敏感,因此进行活组织切片检查或采取其他治疗措施,反而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尽管如此,这些专家说,他们仍然决定公布这些征兆。因为研究表明,妇女突然出现这些症状,也许是患上卵巢癌的重要信号,及早注意在某些情况下可挽救生命。

美国癌症学会提供的数据表明,卵巢癌是妇女第五大“杀手”,卵巢癌致死的妇女占癌症致死妇女总人数的6%。卵巢癌因其在早期阶段难以检测,又被称为“沉默杀手”。(新华网)

经常打太极拳

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麦可欧文医师在健康成人中试验发现,经常打太极拳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对抗疱疹病毒的发作。

欧文医师研究的对象系112名健康人,年龄在59—86岁之间。他把112名受试者一分为二,一半人每周打三次太极拳,另一半人则上课接受健康教育。授课的内容包括如何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讲授如何消除心理压力和紧张的种种办法。然后两组人员都接受水痘疫苗注射。在注射前后,受试者要定期验血,以确定他们对此类病毒的免疫能力。经过6个月太极拳锻炼以后,结果发现打拳组对抗病毒的免疫能力比上课组增高了将近一倍。在注射疫苗之前,打拳组的平均免疫能力与一些较为年轻的对照相差不大,但打拳再结合注射疫苗,他们的平均免疫能力就要比不打拳的人增高将近40%。

打太极拳为什么会增进免疫能力,对科学家来说目前还是一个未解的谜。教打太极拳的老师则认为,打太极拳要讲究意守丹田。通过这样的反馈,可能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平衡。?笪

(新民晚报网)

第2篇:生物科学专业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建设

[摘 要]以内蒙古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专业基础课细胞生物学实验课进行了探讨性的研究,根据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几种问题,提出适宜的改革建议,为课程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建设

细胞生物学是当今迅猛发展的前沿学科之一。课程教改日趋快速发展,内蒙古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专业相关课程也在不断建设与改革。特别是以促进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为导向,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应运而生。为进一步完善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知识体系,建设符合我校特色资源的实践课程,使学生既能扎实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又具有较强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和探究创新意识,促使我们加快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建设研究。

一、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内容体系

《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是与《细胞生物学》课程同时开设的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核心课程,按照我校2015版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导意见,将学时达到或超过16学时实验课单独设了课程的要求单独设置的实验必修课。《细胞生物学实验》与《细胞生物学》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本课程结合生物科学的特点,开设细胞生物学经典的实验项目,同时为了体现实验课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在原有常规实验项目基础上增设了细胞培养内容,因为这是细胞生物学发展到今天,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实验技能,以满足以后相关工作的实际需要,为生物科学专业课和从事本专业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结合我校的实际,本实验课程安排了6个实验项目(详见表1),总计24学时。根据学生人数20人一组分组进行实验,要求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操作,掌握所开设实验项目的操作过程。

二、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建设

对于该门课程的建设,我们将延续主体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教材编写、部分实验项目内容等方面。

1.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2007年至今,实验课程上课模式一直遵循教师先示范操作,讲解要领,然后让学生分组操作练习。学生缺乏自我意识,老师不示范,不知道从哪开始。2014年,对部分实验项目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初探,比如实验项目四细胞分裂标本观察,这个内容学生在中学就有接触,那么,为了增强动手动脑能力,我们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试验操作,包括:查阅文献预习,提前准备试验用品,参照实验指导,独立操作完成实验内容。经过一轮的上课表现,发现,学生上课积极性增高。

2.细胞生物学实验教材建设

这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建设。12级学生以前的所用的实验教材均为征订市面实验教材。现有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材,内容丰富详实,但缺乏区域特色,比如我校蒙医药学,如果将蒙医药用植物细胞及其生理特点,药理特点加到实验中来,一方面联系实地情况,一方面学习专业知识,所以,需要编写符合我校特色与专业结合的实验教材。

3.实验项目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随着本科生导师制的推行,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上日程。那么“研究性”教学与学习的方法势必是一个好的能力培养手段。以细胞生物学实验为基础,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可以开设蒙药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学习查阅与研究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完成的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学习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学习撰写实验论文。在蒙古族脑卒中课题研究中,让学生参与进来,既锻炼了科研能力,又进一步掌握细胞生物学知识。以科研推动教学,以教学辅以科研,教研相长。

4.完善考核制度

实验课未独立之前,实践成绩以实验报告为主。现今,该课程已成为一门独立教学课程,势必需要完善的考核制度。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可根据实验结果评分,而设计性实验涉及的内容较丰富,故将其单独评分;实验考核重在平时的实验操作,但正如理论课一样,期末考试可以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因此,建议实验课增设期末技能测试。

在细胞生物学实践教学改革中,内蒙古民族大学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发展与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旋律,是教学工作的永恒主题,不可能也不会一蹴而就,将继续不断地思考与摸索。

参考文献:

[1]张海霞.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03):32.

作者:刘海萍

第3篇:推进畜牧专业细胞生物教学改革的措施探讨

[摘 要] 作为畜牧专业核心课程的细胞生物学,必须重视其在教学方面的改革。就对如何推进畜牧专业细胞生物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畜牧专业;细胞生物教学;措施

[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迫切需要相关方面的人才。畜牧专业中,细胞生物学是培养畜牧专业人才的基础学科,它是人们对禽畜的认识从个体表面深入细胞分子的学习过程,也是所有生命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因此对细胞生物学的教学改革措施进行探讨尤为重要。

一、细胞生物教学在畜牧专业教学中的不足

(一)起步较晚,师资力量弱

细胞生物学在畜牧专业中属于教学起步比较迟的,因此大多数学校在这方面的专业教师投入并不是很大,这就导致细胞生物学师资力量较弱,或者出现教师的素质与专业水平不高的现象,甚至有的教师因为经验能力不足,而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

(二)专业种类多,课程设置不合理

畜牧专业下的相关专业分类较多,由于细胞生物学在学时上的安排有限,使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无法达到教学效果。大多数的畜牧专业的细胞生物学的教学模式都按照理工学的专业进行教学设置,课程体系的构建不合理,课程名称不能体现专业教学特色。

(三)内容抽象,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细胞生物学这门课程专业知识性较强,且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对较抽象,教材部分内容过于精细繁杂,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在现实工作中用不上的形式内容教学上投入了太多的精力,这就很难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教师的教学质量偏差,教学方式落后。

二、推进畜牧专业细胞生物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學校方面

1.提高专业的师资力量水平

有效推进畜牧专业细胞生物教学的改革,首先要明确教学改革的主体对象是教师。只有先将教学师资水平进行改革,才能提高教师在细胞生物教学中的层次与理论水平。这就需要学校要注重细胞生物教学这方面的教师的素质水平与专业水平的提高。学校可以让教师进行对口专业的深造,定期安排教师进行实地考察与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与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师资队伍。

2.设置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

学校在构建畜牧专业的课程体系的时候,要与社会发展以及明确的教学目标相结合,既要看到畜牧业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以培养全方面人才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因此在设置课程体系的时候,就要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主要目的,以技能训练为重要手段,按照细胞生物学的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对课程进行二次整合,强调课程内容的实际应用以及综合型教学。

3.选择优秀有效的教材课本

教材是教師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和设计课堂教学方案的一个主要依据,也是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主要载体。因此,在教材课本上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选择细胞生物学教材的原则上,一定要注意是否具备新颖、务实的条件,教材必须要跟紧时代的发展,避免沿用过去传统教材中落后的理论验证作为教学内容;所谓务实是指教材的内容设置必须既体现了教学内容又能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良好的渗透作用。

(二)教师方面

1.根据客观情况设计有效的教学内容

如今的教育课程明显有压缩课时的趋向,因此教师必须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的需求来设计利于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内容,特别是细胞生物学这门理论知识性强的学科,抽象知识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注意对整体知识结构有个把握和了解,对多余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授课重点尽量放在对细胞分子、细胞通讯等重要部分的内容上,并且多设计一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形式,比如进行课堂知识竞赛、实验操作活动等,丰富课堂教学活动。

2.根据教材内容适当拓展课外知识

细胞生物学课程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在细胞生物学的技术和理论上都是根据社会技术的发展进步而变化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将相关的最新研究引入课堂中,与此同时还可以将国外的一些著名的教材与细胞生物学相关的知识网站科普给学生,这样既可以弥补教材更新周期的不足,还可以为学生拓展细胞生物学的相关知识。

3.采用多媒体技术完善教学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完善实践教学,因为在细胞生物学这门课程中,实践与理论是分不开的,但是基于某些实验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无法进行实地实践,这时候就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将复杂的实践活动具体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操作。

我国的畜牧业的发展呈上升的趋势,畜牧业也成为当前许多农民脱贫的途径。因此在畜牧专业的教育教学上,国家也十分重视相关教育。要培养优秀的畜牧人才,就必须相应我国的新课程改革目标,努力推进畜牧专业细胞生物的教学改革,积极探讨有关改进细胞生物教学的方式方法,为培养畜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文珊,时桂芹,胡仙妹.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索[J].轻工科技,2017(1):166-167.

[2]石建州,周索,赵金兵.畜牧专业本科生《生物统计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家畜生态学报,2016(1):94-96.

[3]李晓,陈知龙,潘传英,等.畜牧专业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5(18):148-149.

作者:刘学文 孙世锴

第4篇:细胞初中生物教案

知识目标:

1、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能说出动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的共性和区别,知道观察动植物细胞的方法。

3、能说出细胞分裂和生长的大致过程及意义。

4、能够运用细胞分裂、生长的知识解释生物生长的现象。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进一步熟练使用显微镜。

2、练习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画细胞结构的简图。

3、会用对比观察的方法分析并说出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情感目标:

1、通过在本章中的各项观察和实验活动,让学生体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并能够遵守实验纪律。

2、通过学习有关细胞的知识,初步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在实验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形成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细胞》一节着重阐述了两个问题:一是细胞的基本结构的形态和主要功能,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这一部分是本节的重点。学生只有认识了细胞的结构,才有可能理解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二是介绍了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是细胞十分重要的生理活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些知识的介绍为学习后面的有关知识打下了基础。

2、本节中安排的观察动植物细胞的实验,通过观察和比较动、植物细胞,既练习了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也认识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并初步学会画细胞结构简图。通过前一节实验课的教学,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节实验课内容比较多,加上实验指导和讨论,时间很紧。

3、与其他章节的知识联系:

(1)、细胞是植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此,在以后各章节中,器官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都是建立在细胞结构和功能基础之上的。如:细胞质的流动是理解根对无机盐的吸收、有机物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基础;液泡是学习细胞的生长、根对水分的吸收和蒸腾作用的基础;细胞核及其所含遗传物质是学习生物遗传的基础。

(2)、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是根的生长、芽的发育和果实与种子的形成的基础。

教法建议

一、《细胞》一节教学内容难度较大,一是要介绍微观的细胞;二是要通过教学使学生建立一个概念,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细胞具有生命;因此,在本节知识内容传授方法上,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细胞结构的知识,最好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即:先进行观察实验,再进行讲述归纳。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的组织教学,难度比较大,要求教师做更充分的准备。

2、是加强直观教学。如利用课本的各种图、模型或媒体资料让学生发解细胞是立体的,并准确指出有关结构的位置;还可以利用动物细胞的结构图与植物细胞的结构图进行比较,看它们有何区别。并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细胞分裂和生长的动态观念。这样既加强了直观教学,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3、是要突出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如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可以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4、是通过设置情景引入新知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提出“生物体是如何长大的?”的问题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展开讨论和学习。

二、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第二节实验课,但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及练习在显微镜下画生物图却是第一次,所以学生动手能力起点较低,操作不熟练,操作时间一定较长。为保证实验的效果:

1、在做“观察细胞结构”的观察实验时,教师要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内容以及操作步骤,避免实验的盲目性,以提高学生观察的目的性。

2、教师要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以提高观察中的理解性,有了理解性,就能提高学生对物体观察的迅速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3、要让学生掌握观察的顺序,如由表及里或由下至上等,从而提高观察的条理性和系统性及完整性。要求学生认真细致,不放过任何微小的结构(如细胞核),从而提高学生观察的精确性。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细胞

重点:

1、细胞结构及各部分主要功能的知识。

2、临时装片的制作。

难点:

1、制作和观察临时装片。

2、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动态过程。

教学手段: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同步教学。

教学设计思路:

1、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中详细地列出了临时装片制作过程的具体步骤的图片。要求学生熟记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并得到初步的练习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可以利用第一课时中的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制作,让学生初步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利用第2课时中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进行巩固。

2、细胞结构及各部分主要功能也是本节的重点。学生只有了解清楚细胞的结构和结构,才有可能理解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及后面各章里的知识。由于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并不完全清楚,所以在学生观察临时装片,要给出相应的挂图或用实物投影展示装片中的实际状态。并在学生观察之后,教师要详细的讲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准备

1.对学生提出要求,在不知道其用途和用法之前不能动实验用具或用品,要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生物实验的用具多是一些易损物品,材料也多为活体材料,所以要仔细认真,不要损坏和浪费实验用具及材料。

2.仔细检查实验器材。在实验台上有固定的放置位置。(可把实验器材的品名顺序写在一块小黑板上,便于学生检查。)

3.准备示范镜。

教学过程:(本节内容分3课时)

第一课时:洋葱鳞片叶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与观察

一、引言:

请一位同学介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由其他同学找出错误,大家一起回忆显微镜的使用。引入课题:“在练习显微镜的使用时,我们曾使用了永久装片。但当我们要研究某一新的生物材料时,就必需不断的进行显微观察,这时,我们就要制作临时装片。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临时装片的制作与观察。”

二、讲授新课:

1、临时装片的制作:

(1)让学生按要求将显微镜安放好,对好光,准备使用。

(2)介绍实验用具及其用途:载玻片、盖玻片、滴管、碘酒„„等等。

(3)制作临时装片:教师先示范并强调注意事项,学生跟着教师一步一步完成。

强调:①擦拭的重要性。

②滴水太少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影响观察,滴水太多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③撕取或洋葱鳞叶表皮,以0.5cm×0.5cm为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镊子将其仔细展平。

④盖玻片时防止出现气泡及气泡的识别。

⑤调焦观察应严格按照显微镜的操作规程进行,为在急于看临时装片的内容

(4)在完成后可让学生独立地再做一次。

(5)小结,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可归纳为“擦”、“滴”、“取”、“放”、“盖”、“染”、“观”等(染色不是必须的基本步骤)。

2、临时装片的观察及植物细胞的结构:

(1)出示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与挂图所示相对应的各个结构,并认清它们的位置。

(2)老师利用挂图和细胞立体模型来讲述细胞各结构的特点、位置和基本功能。

注意:①讲述顺序应由表及里。

②明确细胞壁只起支持和保护作用,是不具有生命活动的,而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则是生活着的。

第2课时: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

一、引入:先让一位同学,指出植物细胞结构挂图中的各部分结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教师总结,并在黑板上画出植物细胞示意图。引出课题:“组成动物的细胞又是怎样的呢?”

二、讲授新课:

1、临时装片的制作:

(1)阅读课本中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指出与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不同的步骤。教师总结。

(2)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2、临时装片的观察及动物细胞的结构:

(1)提问:动物细胞在结构上与植物细胞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组织学生对照挂图观察临时装片,并进行讨论。

(2)教师边在黑板上画出口腔上皮细胞示意图,边总结动物细胞的结构。并组织学生对照板图得出结论: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壁、细胞核。

3、小结:由此可见,细胞是植物体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4、画生物图的要求:(结合板图讲解)

要求:

(1)真实。

(2)注意图的大小、比例。在图纸上的位置要恰当、美观。

(3)画好图后,要注明各部分结构的名称。指示线应水平画在图的右侧,指示线末端注明名称,字迹要工整。图的下方,要注明这个生物图的名称及放大倍数。

(4)用3h铅笔。

(5)较暗部分用密集的铅笔点来表示。明亮部分则用稀疏的铅笔点来表示。(点点时,要求铅笔与纸面垂直,点出来的点应是细圆点。)

第5篇:单细胞生物

周次: 学科: 主备人: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授课人:

第二节 单细胞生物

教学目标

1.说明单细胞生物是依靠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的。 2.

能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进一步强化显微镜的操作技能。 教学重点

1.

单细胞生物是通过一个细胞独立的完成生命活动的。 2.

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进一步强化显微镜的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

1.

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相适应。

2.

学生通过学习认同细胞是构成生物体(除病毒外)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 2.

动物体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

1.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

动物体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构成它们的最基本单位是细胞,都是由细胞构成组织,有组织构成器官。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中有系统,而植物体的结构中没有系统这一层次,是由六大器官直接构成植物体。

教师进一步质疑:构成动物体和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那么从数目上来讲有什么特点?(动物体和植物体都是由多个细胞构成)

教师总结并再一步质疑:动物体和植物体都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它们叫做多细胞生物。那么在自然界中有没有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呢?

二、学习新知

(一)、单细胞生物

教师多媒体展示眼虫:首先请大家看一个生物(多媒体展示生活在水沟、池沼或溪流中的眼虫)的生活和结构。

教师质疑:从短片可以发现,这是一个生物个体,那么从其结构上看,你认为这种生物的每一个体是由几个细胞构成的?

教师总结:这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单细胞生物。叫眼虫。单细胞生物很多,如大肠杆菌、酵母菌、草履虫、变形虫、衣藻等。大多生活在水域或潮湿的环境中,有些寄生在其它生物体上。

(二)、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1.草履虫: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池沼中,以细菌和浮游植物等为食。 2.观察草履虫:

首先给大家7分钟的时间请大家预习教材P66的实验,明确实验步骤,并回忆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和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方法,同时标记出你的问题。

教师质疑:(1).显微镜的结构中哪些结构可以放大物像?放大倍数是如何确定的? (2).显微镜的哪一结构可以使我们的视野变得明亮?哪些结构可以使我们看到物像或使物像更清晰?

(3).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怎样的?每一步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4).回忆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盖盖玻片时是如何操作的?

(5).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

(1) 显微镜结构中目镜和物镜可以放大物像,一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由目镜的倍数乘以所用物镜的倍数来决定的。

(2) 显微镜中的反光镜可以使我们的视野变得明亮,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可以使我们看到物像或使物像更清晰。

(3)微镜的使用步骤是:取镜安放、调光、观察物像。在调光中我们应该注意:用低倍镜,并且通过目镜可以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准;在观察物像我们应该注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应该顺时针旋转,并且眼睛应该从侧面看着物镜,在寻找物像时眼睛应该看着目镜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4) 在盖盖玻片时,应该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避免气泡的产生。 (5)为什么我们会在培养液的表层取培养液?

教师引导:在教材的提示下开始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看看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学生进行实验。实验完后描述实验现象和提出问题:

实验现象:每一草履虫都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它的运动方式是旋转着前进。 疑问(1).为什么草履虫的运动是旋转着前进的?

(2).草履虫的一个细胞是如何完成各项复杂的生命活动的?

教师鼓励:有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解答你们提出的问题?(提示:可结合P67插图) 学生回答:从P67插图可知,草履虫的结构及其功能如下:

纤毛:运动结构 表膜: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 口沟:食物从口沟进入体内 食物泡:消化食物 胞肛:排出食物残渣

收集管和伸缩泡:把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收集起来排到体外 细胞核:大核和小核

草履虫会旋转前进是因为表膜周围的纤毛摆动的结构。在培养液的表层取培养液是因为草履虫要通过表膜从水中获取氧气,而培养液的表层氧气含量较高。

3、 教师进一步质疑:草履虫没有其他动物的取食结构,它是如何让食物进入到口沟的呢?草履虫结构中的哪一结构相当于细胞膜?你为什么说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草履虫碰到棉花纤维的阻碍时会采取后退的方式,改变方向后再试探前进,直到避开障碍物,这体现了生物的哪一特征?

学生思考后回答:草履虫口沟周围也有纤毛,纤毛摆动可让水流进入口沟,从而获取食物。草履虫中的表膜相当于细胞膜,由此可知一个草履虫个体实际是一个细胞,因为具有细胞膜(表膜)、细胞质、细胞核。草履虫碰到棉花纤维的阻碍时会采取后退的方式,改变方向后再试探前进,直到避开障碍物,这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三)、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 阅读小资料和插图,分析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2、 学生分析后回答:由小资料可知,草履虫可净化污水,对人类是有利的;由插图可知,赤潮会使鱼类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死亡,对人类是有害的。由此可知,单细胞生物有些对人类有益,有些有害。

3、 教师强调:其实许多单细胞生物是浮游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鱼类的天然饵料,但是也有些单细胞生物寄生在人体内,如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等对人体能造成伤害。

三、当堂练习:课本69页1—3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以草履虫为例学习了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问题:

1. 草履虫的基本结构包括哪几部分?各结构具有哪些生理功能? 2.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

五、达标测试:

(一)选择

1、观察草履虫时,用吸管从草履虫培养液中吸取草履虫的最好部位是(

) A、培养液的中层 B、培养液的任意部分 C、培养液的表层 D、培养液的下层

2、草履虫在水中是怎样运动的(

)

A、利用鞭毛摆动做螺旋运动

B、利用纤毛摆动做螺旋运动

C、利用鞭毛摆动做直线运动

D、利用纤毛摆动做直线运动

3、草履虫生活在(

)

A、海水中

B、人体中

C、土壤中

D、池塘或水沟

4、草履虫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的排出是通过(

) A、胞肛

B、伸缩泡

C、口沟

D、胞咽

5、观察草履虫时,常放一些棉花纤维,目的是(

)

A、固定草履虫

B、使草履虫运动缓慢,便于观察 C、分隔培养液

D、吸收培养液 (二)判断 :6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一定比单细胞大。(

)

7、草履虫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这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

8、草履虫污染水源,对人类是有害的。( )

9、近年来赤潮的不断发生,是海洋受到污染的结果,是渔业的一大灾难。教学反思:

) (

第6篇:生物细胞免疫治疗

“生物细胞免疫治疗”来了,癌症不再是不治之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类疾病谱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目前,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首要敌人,其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2月4日定为世界抗癌日,呼吁大家关注癌症共同抗癌,值的庆祝的是在今年的

2.4世界抗癌日:癌症不再是不治之症,生物免疫治疗技术的诞生为癌症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人类有希望能够战胜癌症。

对癌症知识的缺乏,让众多癌症患者及其家属陷入迷茫,肿瘤患者需要了解癌症,需要正确地认识癌症,也需要得到最科学的方法对抗癌魔。面临日益高发的癌症“大敌”,医学专家们一直充满激情,不断努力,积极的寻求着解决办法。经过多年来的辛苦探索,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继传统的手术和放化疗之后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模式——生物免疫治疗。生物免疫治疗技术的诞生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生存希望。人类战胜癌症的日子不在遥不可及。

据拥有此项技术的重庆新桥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的专家介绍,生物免疫治疗能迅速有效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让患者体内的抗癌细胞随时处于待命状态,限制癌细胞的增殖扩散,节制癌症的发生发展。生物免疫治疗是从患者自体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经过体外激活、修饰、扩增后回输到患者体内,调节和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或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在杀伤肿瘤方面,生物免疫技术中经修饰改良的DC细胞能够准确追踪癌细胞的位置,然后调用CIK、巨噬细胞、NK、CTL细胞迅速对癌细胞进行围剿,使肿瘤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大小上迅速减小。在联合传统肿瘤治疗方面,生物免疫疗法发挥出了其独有的强大功效。在放疗化疗的同时运用生物细胞免疫疗法可显著改善患者免疫力,加大放化疗效果,降低其毒副作用。使患者可以“带瘤生存”。

临床上,生物免疫治疗弥补了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的弊端,已经被公认为二十一世纪肿瘤综合治疗模式中最活跃、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治疗手段。也是世界目前唯一有希望完全消灭肿瘤细胞的治疗手段。

目前,重庆新桥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的“生物免疫治疗”技术自应用于临床以来,获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评,并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患者前往治疗。从临床接治的3000多例患者效果来看,其实际的疗效已经超过了研究者们的预期。权威专家指出,这种“自体细胞治疗技术”开辟了继传统手术、放疗、化疗之外的新的治疗模式,能够通过细胞免疫作用杀灭肿瘤细胞,为我国的肿瘤治疗开辟出新的途径,并展示了光明前景。

第7篇:《单细胞生物》教案

单细胞生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探究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2、概述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对草履虫的观察学习,进一步强化显微镜的操作技能。

2、通过对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扩散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教学重点

1、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2、进一步强化显微镜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树立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教学方法

启发式、实验探究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1)草履虫的培养液、显微镜等。

(2)多种单细胞动物的结构及生活的多媒体片段。

(3)有关单细胞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多媒体录像。

2、学生准备:到附近的小河、池塘或长时间没换水的鱼缸中采集水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用问答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意识到微生物的存在。具体活动如下:

在我们生存的生物界中生存着数以万计的生物,我们平常所见到的生物大都形态较大,身体结构可分为不同的结构层次。这些生物体都是由许多细胞所构成的,它们占据了生物圈中生物种类的大多数。那么,我们所见过的生物中个体最小的动物是什么呢?(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作适当的鼓励评价)。还有比我们刚才所说的动物更小的动物吗?如果有的话,它们在哪儿呢?结构又怎样呢?好了,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

[讲授新课]

学生活动:将自己准备的水样做成临时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同组之间互相讨论所观察到的现象。教师作适当指导。

教师活动:其实,在生物圈中还存在着许多很难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生物,它们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所构成,(同时演示多种单细胞生物结构与生活的多媒体)我们把它们称为单细胞生物。

板书:单细胞生物

接下来,我们以草履虫为例来具体探讨一下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以及它们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活动:把草履虫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按实验步骤对草履虫进行观察它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以及运动方式,观察时,可参照教材中的示意图。观察完后讨论草履虫是否为单细胞生物,它的生活如何,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作鼓励评价。

教师活动:通过实验观察,我们知道草履虫是一种由一个细胞所构成的生物,它可以进行与多细胞动物相同的生命活动,比如:运动靠纤毛来进行,取食及消化由口沟、食物泡来完成。呼吸通过表膜、排泄由伸缩泡及胞肛完成。这一切显示:草履虫这一个细胞相当于一个多细胞动物的生物体。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来专门研究这么一个小小的单细胞生物呢?请大家阅读教材的最后一段内容。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最后一段,讨论交流并归纳总结草履虫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活动:单细胞动物个体虽小,但其所起的作用非常大,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单细胞动物的特征以此来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来了解了组成生物圈的另一类生物——单细胞生物,知道了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以及与我们人类的关系。更多的知识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作不断地补充和完善。

第8篇:1.单细胞生物

单细胞生物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单细胞生物( CAI 展示课题)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题进 行分析。

首先看一下教材分析,

本节课来自于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章第三节, 主要两部分内 容组成,

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以及单细胞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 本节课的重

点是学生能够了解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 通过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结构, 只能

解决单细胞动物存在的事实,

而不能让学生认同单一细胞可以构成生物。 所以让学生通过学习了

解单细胞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从而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是本节课的难点内容。 就知识而言,

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掌握了多细胞可以构成生物体, 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多细

胞生物体的组成后的一节课,

对于学生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理解本

节课的内容对于深化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这个观点认识更加深刻。 再来看一下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对于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有了一定的 了解,

为本节课的理论学习打下基础,

初一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但是

因为他们刚刚接触生物不久, 对于本学科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还不够, 对于实验很感兴趣但是疏于

思考实验的本质,因此需要教师的指引。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初一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我设计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方面, 说明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 并且说明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产生反应, 再次

认同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观点, 能力目标方面, 通过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运动, 进一步形

成相应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特别是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方面, 通过实验,

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 勇于探索的精神。 在教学方法方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 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 学习应和一定的情景 相联系,

在实际的情景下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 根据此理论我设

计了以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

学生通过做实验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来发现单细胞生物的生

活。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产生反应,认同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观点。

在教法指导方面,我希望培养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去获取新知识,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 并没有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而是让学生在自我的指导下主动的去探究,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 式,

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究式学习, 变个人独立学习为多方合作学习, 进而培养学生的实 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当然,课前的准备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同样开好头对于一节成功的课也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先设疑目前地球上最大 的生物是谁?

地球上最小的生物又是谁?它生活在哪儿?怎样生活? 问题提出后引发学生讨论, 然后通过展示一组图片接着设疑, 图片上展示的生物和你们刚才提

到的哪个更小呢?为什么这些很小的生物我们平时没有见到过呢?

这样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因为这些生物仅有一个细胞构成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肉眼看

不到,从而顺利的引出了本节课。

2 在讲授新课时,我首先让同学们思考一下幻灯片上的问题, ( 1 )制作草履虫的临时玻片标本。 ( 2 )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临时玻片标本,观察草履虫的外形以及如何运动。 ( 3 )草履虫的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草履虫是如何完成生命活动的? ( 4 )草履虫是植物还是动物?理由?

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进行课本中的观察草履虫的实验, 让学生明白实验操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

后展开实验,并进行巡视,对于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 在实验结束后, 播放录像,

以便实验没有成功的同学也能观察到实验现象, 从而达到新课标要

求的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亲自的动手实践,学生对于草履虫的形态结构有了直观的印象。 草履虫是属于单细胞动物。

对于一个细胞来说,是怎样完成“吃喝拉撒”的? 结合以上问题, 我将展示草履虫结构示意图,

带领学生一起对于其各个部分进行分析, 详细讲

解每个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然后让学生对照课本归纳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 认识单细胞生物的结 构特点。

作为生物,草履虫又是如何来繁殖的? CAI 展示图片“草履虫通过分裂进行生殖。 ”

为了引出单细胞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提出以下问题,学生猜测。 多细胞生物能够对外界的各种刺激发生反应, 草履虫这种一个细胞构成的简单生物体能对外界 刺激作出反应吗?

引出探究实验“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 ( 1 )给草履虫怎样的刺激? ( 2 )怎样做才能既刺激它又不伤害它? ( 3 )如何观察和比较草履虫对不同刺激的反应? ( 4 )需要对照实验吗?

学生参照以上问题分组设计实验,并且师生归纳实验过程。 让学生明白实验操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后展开实验, 进行巡视,

对于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 时给予帮助。 学生描述实验结果。

在实验结束后,播放“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flash ,说明草履虫能够 趋利弊害,适应环境。 教学活动进行到这,

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 此时我将带领学生一起对本节课

回顾,使他们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有更加清晰的掌握。

在练习反馈方面,通过教材上的自我评价提问学生,从而到达对本节课的反馈效果。 在板书设计方面,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利于学生理解和 掌握。 各位老师, 同学们,

本节课是我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识规律, 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 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 以学法为重心,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主动参与到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 力求使学生在积极, 愉快的

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结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9篇:《单细胞生物》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单细胞生物》。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本节“单细胞生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四节课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以及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掌握了多细胞可以构成生物体,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动植物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后的一节课,是对学生认知生物体结构层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一种重要补充,有利于帮助学生对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形成全面的认识,对于学生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初一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设计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说明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概述单细胞生物与人类 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草履虫的观察,进一步强化显微镜的操作技能,通过对单细胞生物 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培养 学生树立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单细胞生物体的结构组成以及单细胞生物体可以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 动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树立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二、说学情

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对于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节课的理论学习打下基础,但学生对衣藻、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缺乏直观了解,单凭口述是讲不清楚的,而初一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又对实验很感兴趣,所以先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探究活动,并结合使用PPT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来学习,让学生对单细胞生物有一个直观印象,然后再讨论和总结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学生易于理解。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教学应当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本节课我采用的

教法是:以问题情境法为主,结合启发法、直接讲述法进行。 学法是:观察法、实验法、合作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信息、团结协作的能力,课前我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图书馆和网络收集单细胞生物的资料。我们是乡镇的学校,所处环境很适合收集草履虫,学生们又有这样的收集兴趣,所以课前我也会指导学生们收集草履虫。这样学生们也会对单细胞生物有个初步认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

引出课题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为了能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程开始我便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们思考:我们一起回忆“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和细胞的基本结构。思考两个问题:

问题1:如果将一个口腔上皮细胞从人体中剥离出来,放到自然界中,这个细胞能否像一个动物体一样独立生活?

问题2:自然界中有没有这样的单个细胞的生物,它可以像一个生物体一样独立生活? 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畅所欲言,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学习的兴致也被调动起来,从而顺利引出本课。同时课件出示几种典型的单细胞生物图片。

二、通过实验、深入探究单细胞生物

教师过渡:这么小的单细胞生物大家想不想知道他到底长什么样?借用什么工具来观察更清晰?由此展开实验探究。

(一)观察草履虫,认识草履虫的各结构。

1、学生小组合作根据教材67页的实验步骤,制作临时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

2、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根据教材第68页的图2-20知识介绍,认识掌握草履虫的各部分结构名称。

让学生通过亲自观察,直观的感受草履虫的实际大小,感知草履虫形态结构特点和生命活动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但学生们由于刚接触实验不久,操作上需要老师进行指导。

(二)探究草履虫如何完成生命活动

多媒体展示问题:

(1)草履虫的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它是如何进行运动、取食、消化、呼吸的呢? (2)草履虫是植物还是动物?理由?

(3)根据刚才的实验想一想:草履虫和多细胞动物一样,也能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适当的反应吗?

(4)作为生物,草履虫又是如何来繁殖的? 结合以上问题,我将展示草履虫结构示意图和草履虫分裂图,带领学生一起对于其各个部分进行分析,详细讲解每个部分的功能和作用,然后让学生归纳总结出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特点和生殖方式。

由于时间问题,练习3的实验我将通过课件flash呈现,引导学生总结出:草履虫有趋利避害的应激性。使学生再次明晰单细胞生物体可独立地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三)探究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投影太湖蓝藻图和大海赤潮时图片及文字介绍。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总结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让学生对单细胞生物有全面认识。教育学生看待问题要科学,一分为二,不能片面,从小培养他们对待科学的严谨性。

(四)盘点收获:我收获到了什么?

(五)课堂反馈:

多媒体展示练习题,学生汇报答案。教师及时点评。既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本节所学知识,教师也可以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五、说板书:

为了直观呈现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将板书设计如下: 单细胞生物

一、常见的单细胞生物:

二、草履虫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1.运动→纤毛 2.呼吸→表膜

3.取食和消化→口沟、食物泡

4.排泄→收集管、伸缩泡、胞肛、表膜

三、草履虫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四、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有利的:释放氧气、鱼类的天然饵料、污水净化

有害的:侵入人体危害健康;形成水华、形成赤潮危害渔业污染环境。 本节课是我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主动参与到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上一篇:传承民族文化实践活动下一篇:古典诗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