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膜

2022-05-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膜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一“微项目”有效施教方法研究

摘要:2019年,部分省份开始编写高中化学新教材。新教材最大的变动是每一个章节都设计了“微项目”。因此,文章对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一“微项目”有效施教进行分析研究,从多方位、多角度入手,对“微项目”教学方法进行探析,以期对今后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高中化学;微项目;鲁科版必修;有效施教

一、 引言

随着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命运共同体、互联网等新形态使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各个国家之间技术领域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出现了地球村的新格局。在这种情况下,教育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的核心挑战就是通过教育教学来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建设者,为了进一步加强人才储备效率,培养高素质人才,世界各国纷纷展开了教育方式新探索。在课改中,教材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既是教育目标的体现,也是课改的载体。

二、 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就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教材知识结合社会基础,教师和学生之间加强教学互动,共同商讨学习进步的方法,以小组形式展开教学探讨,解决课堂教学中容易产生的问题,完成课堂教学中有助于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中应该提高真实性,要注意主题和任务的真实性。

任务都是源于真实生活或实践当中存在的问题,学生通过查资料和实践探究可以获得答案;而趣味性是指学习项目的内驱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互为影响因素,只有两者相互合作,学生提高学习自主性,教师提高教学积极性,两者达到良好的合作状态,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内容需要真实,最好对生活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指导意义,对生活和学习产生直接的帮助,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需具备适宜性的特征,学生学习内容要有适宜的难度,过难或者过于简单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好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然后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重组,结合新的知识经验来解决实际情景当中的问题。使学生在这些活动当中明白合作的重要性,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小组,通过交流来完成这些目标;还有教学内容的综合性,项目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實际问题的能力,当遇到问题时需要多方面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因此教育内容应该有一定的综合性,促进学生交叉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 “微项目”的教材分析研究

(一)设定主题来提升学生兴趣

在教育方面,要选择一个与整个项目的正确实施相关的适当的学习主题,该主题的设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义主题时应具有以下特征:首先,从学科的角度看,通过以核心知识为基础的教育重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避免传统方法弊端的倍增。教学方法不仅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更加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学生有义务在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分析真实情况,并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发展新知识。通过教材发现,新教材的“微项目”主题都是从化学学科视角出发,选取的也是在化学学习当中具备核心地位的核心知识。其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符合认知发展顺序。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项目教学法要以学生为中心,在确定这样的主题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日常生活相互联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真实感受到学习的价值所在,以这种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材中,每一章节的最后一节都是对本章内容整体的概括,在进行“微项目”学习时需要以前面的知识为基础。

(二)合理选择内容

一旦确定了主题,就要选择内容。合适的内容是“微项目”培训的关键。分析表明,微项目的选择内容具有以下特点:首先,项目的内容应该在数量上反映出来,“微项目”主要体现在“微”。由于目前化学培训的教学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大多数学校和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确保入学率。考虑到各种因素,教材精心设计了内容较小的“微项目”。“微项目”内容较少,缩短了学习周期且质量高,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教材作为教师、学生和课程之间的桥梁,只有在课程框架内并与教材相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学习目标。教学当中的“微项目”教学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分析认为,教材中“微项目”的内容在课程框架内,学生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掌握知识,还能够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微项目”的教学内容应该与生活相联系。在课改中,应该回归生活教材,“微项目”的教学内容是贴近生活实际问题的。一方面,能够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与生活联系起来,感受化学的魅力。

(三)精心设计活动

“微项目”的活动设计,帮助学生更多接触学习资源,采用一些手段最终使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完成学习。为了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技能,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教材中每个“微项目”都包含项目活动,项目活动具有以下特点:首先项目活动就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是学习主体,而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是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项目来实现目标。教材当中一般项目的活动难度都是帮助学生可以感受到挑战性,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完成。其次是项目活动完成后,产生一定的实践价值,无论是对管理者还是教育者。

对于“微项目”,价值差异主要在于将通过学习活动获得的知识转移到情境中,并从学科角度解决生活问题。学生在通过“微项目”学习能够掌握在生活当中合理使用生活用品,了解化学在社会推广中所起的作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学习和发挥自己作用的重要性。在“微项目”活动设计中,就要具备以下几种类型:首先去探究生活,在所有的项目活动中带有探究性活动,占比重较大。探究性活动不仅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色,而且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避免盲目。其次是理论分析性,所有的活动中都有理论分析活动,从教材中给出的相关记载,从理论上可以分析出化学反应发生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再次是应用性研究,在所有活动当中有两个活动,与探究性活动相比,验证性活动根据已有的数据就可以得出结论并加以验证,能够培养学生的基本化学技能。

(四)对项目进行总结

新教材最大的变化是在原有教材基础上增加了“微项目”。在新教材的作用下,“微项目”会吸引教师的注意力。通过分析“微项目”,我们可以了解相关内容。对于相关主题,我们根据学生的发展选择一些核心知识,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安排,并在活动设计方面为项目设计了一些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还可以直接感受到项目培训的价值,并通过项目活动改进学习效率。它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或引导学生学习,完成整个教学项目。

经过分析,得出“微项目”的共同特征是以下几点:首先,从课程类型的角度来看,“微项目”侧重于教学活动结合课程的范畴。每个“微项目”都是位于最后一节,是对知识的巩固和总结,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巩固性。在项目活动时学生巩固所学内容,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来解决问题。对不同的学习者群体,通过不同形式的项目学习展示不同的成果,根据他们的学习成果感受到学习价值,并积极参与项目活动的计划是切实可行的。不同的学习小组可以展示不同的成果,取长补短。最后,“微项目”课程的内容涵盖了很多方面,最基本的是知识,与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相同,包含着丰富的知识价值。此外,方法的价值在于找到作为“微项目”承担者的具体作用,帮助学生阐明自己的想法,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考虑如何使用化学品,承担相应社会责任。

四、 微项目的教学实践

“科学使用含氯消毒剂——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设计中,主要分成以下几个环节:环节一是情境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新冠疫情的新闻,向学生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回想知识结合生活经历,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消毒,组织学生列举常用的杀菌消毒剂。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新闻事件,结合实际情况,了解化学和生活之间的关系。然后教师给出答案,最常用的消毒液就是“84”消毒液,也是活动的主角。在引导学生阅读产品的相关信息,了解产品的注意事項和适用范围,紧接着来到第二环节。二是项目学习,向学生提问,“84”消毒液使用时为什么要稀释,以及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注意事项,“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和性质是什么,这个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从生活当中获取知识的意识。探究次氯酸钠的氧化性,向学生提问,需要选取何种物质来验算假设性,请同学们利用老师给的实验药品选取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假设。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提示,注意防止“84”消毒液的腐蚀性伤害到自己,时刻注意安全。

通过这一环节来强化实验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微观探析、科技素养和化学思维,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说明反应原因。如果反应的话,怎么验证反应的发生,如果不稀释,进行刚才的实验会怎样进行。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进行巩固新知识,联系前面所学过的离子反应和离子检验,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联系,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反射条件。介绍与酸的反应等相关知识,并提问怎样使“84”消毒液发挥消毒效果,请学生自行思考,以不同的思路,培养发散思维。

在引导学生进行几个实验之后,对项目成果进行展示。以“84”消毒液为例,介绍如何分析生活中陌生物质的性质,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和问题,指导学生结合化学知识和笔记,编写正确用消毒液手册,看谁的手册更详细。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从生活当中学到化学知识,了解化学用品的成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用途等多种知识。注意观察学生是否能够交流信息、是否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在遇到困难时找到解决方案、是否能够准确地表达他们的实验计划、是否有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或就问题咨询过老师、是否能够以标准化的方式开展实验工作、小组是否能够交流和报告其学习成果。通过对这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 结语

总体而言,目前项目教学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对多方面进行仔细斟酌,需要更多的研究者进行优化和改进。将“微项目”教学法应用到化学必修新教材当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今后需要进行更多的教学研究,论证“微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谢楚祯,杨梓生.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新教材“微项目”编写特点分析[J].化学教与学,2021(4):91-92,90.

[2]范晓媛,王磊,徐敏.基于科学论证的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探索:以鲁科版必修教材微项目“论证重污染天气‘汽车限行’的合理性”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0(13):14-18.

[3]崔晓宁.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的对比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20.

[4]臧发宁.鲁科版高中必修化学新教材中“微项目”的分析及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0.

[5]袁欢,姜建文.鲁科版新教材“微项目”模块分析与教学建议:以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0(3):10-13.

[6]袁欢,姜建文.核心素养导向的微项目模块分析与教学建议:以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3):43-45.

[7]袁欢,姜建文.核心素养导向的鲁科版新教材“微项目”模块分析与教学建议:以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为例[J].中学化学,2020(1):15-18.

作者简介:

高美娣,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顺昌县第一中学。

作者:高美娣

第2篇: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说课稿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说课稿

一、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生物第三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细胞膜的成分和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两个方面的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生物的物质基础和细胞的种类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前面的知识,又能为学生学习动物和植物的新陈代谢作好铺垫,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目标分析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结构特征,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学生已有实际水平,本节课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知识目标:

(1) 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 解释细胞膜在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中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识别生物图的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 培养学生依据科学实验史料构建生物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1) 让学生参与生命问题的探讨与结果分析。

(2) 通过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学生热爱科学。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理解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因为这是本节课的中心内容和关键。 教学难点:(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体会细胞膜对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因为以上内容复杂,涉及面广,学生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不易理解。

二、说学情

中专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较高的思维积极性,他们不愿意被动接受学习,而是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亲自去探究,这符合青少年心里发展的特点。但其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理解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较低,需要老师在授课时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注意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知识的前后联系,从而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知识水平及思维发展的特点。本节选择:

1、指导读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提问设疑法:制造悬念,启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做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引导讨论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

4、讲练结合:及时巩固每个知识点十分有利。

四、说学法

教与学双方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只强调教而忽视了学。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过程,一节课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中专生的心理特点、处年龄特点与本地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下面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

1、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学生只有会说,才将新知识加以消化,加以巩固。说是学生参与教学的重要体现,也是新课改的要求。

2、引导学生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练是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一条途径,也是消化本节内容的关键。适当安排一些练习,让学生消化并学会迁移和应用,这有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就是要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事例,因为导言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留下悬念。本节课采用设疑的方法提出问题。

引言:有位专家这样说:“我确信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现在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精巧!”,同学们认为他说的对吗?(自由发言)

提问:我们学校的校园与校外环境是以什么作为界限呢?(自由发言)

师: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有结构使细胞和外界隔绝开来,那就是细胞膜。

2、认定目标,引导探究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意注意。

3、设计计问题,指导自学

问题:(1)同学们懂得区分显微镜视野中的气泡和细胞吗? (2)光学显微镜下能不能看见细胞膜? (3)如何确定细胞膜的存在? (4)怎样获得细胞膜?

(5)细胞膜在生命活动中起什么作用? (6)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有何区别? (7)植物细胞壁由什么组成?有什么作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导讨论、分析并回答,最后教师纠正、精讲点拨。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基本的生物学研究能力,提高科学素质。

4、 归纳总结,引导迁移 师生共同完成。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脂质(约50%)、蛋白质(约40%)、和糖类(约2%-10%),磷脂最丰富。

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割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5、 达标测评,反馈纠正

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对学生给予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会获得成果的喜悦。

6、 板书设计(略)

板书设计必须简明扼要,脉络清晰,既要体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又要突出重难点目标。

第3篇: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器一节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人教版)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①(必修)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2节的内容。课程标准中相关具体内容标准为:

1.“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属于了解水平; 2.“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属于独立操作水平。

学生通过进一步学习,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细胞,认识系统内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器之间是怎样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来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的,也为后面学习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细胞增殖等知识奠定细胞学基础。

本节计划用2-3个课时完成。考虑到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多种细胞器,安排第1课时主要引导学生识图,了解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等;第2课时利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学习“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过程”,体会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第3课时专门开设实验课,让学生在实验室里学习高倍显微镜的操作。

二、学情分析: 经过先前的学习,学生对细胞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高中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对于探究式教学方式兴趣浓厚,但能力有限,需要加强。教师可以正确引导,使学生投入到生物课学习中来。

考虑到有的学生初中没有学过生物课,基础比较薄弱,而有的学生参加过辅导班,水平较高,在教学活动中要兼顾各个水平和类型的学生,充分促进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准确说出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简述细胞器分离方法——差速离心法的原理); 2.描述生物膜系统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会基本使用高倍显微镜(能力较强的学生达到熟练操作);

2.制作细胞器的立体结构模型;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探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确立“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部分与整体统一”的观点;

2.认同生物膜系统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形成“系统各组分分工合作可使效率大大提高”的理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认识几种重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会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了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二)教学难点: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细胞是一个统一整体,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五、教具准备:

课件、学案。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放映一张工厂车间的图片。提出问题:

1.一件优质的产品是如何通过个车间和部门之间的配合产生出来的? 2.细胞内也存在类似工厂的各种车间吗?

3.细胞内的各种“车间”是怎么样的? 做出总结:细胞在生命活动中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复杂变化,细胞内部像一个繁忙的工厂,在细胞质中有很多忙碌的“车间”,它们统称为细胞器。

通过问题,引起学生对细胞器的感性认识,导入课程学习。

(二)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1.要认识细胞器,首先要想办法分离各种各样的细胞器,用什么样的方法呢? 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分离细胞器的方法”。分离出各种细胞器后,观察需要用光镜和电镜。 2.利用学案,教师讲解线粒体和叶绿体。

(1)教师播放光镜和电镜下线粒体的幻灯片引导观察:

线粒体存在于那些植物细胞中?线粒体的形态和结构是怎么样的?它的内膜有什么特点?

(2)教师播放光镜和电镜下叶绿体的幻灯片引导观察: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吗?叶绿体的形态和结构是怎么样的?它的内膜有什么特点?

叶绿体有什么功能?

为加深理解,教师带领学生绘制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模式图。 (3)通过列表比较线粒体和叶绿体。

3.指导学生带着思考题阅读P45~46的课文内容,提出问题:每个细胞器的分布、形态、结构、功能分别是怎样的?通过阅读,使学生对各种细胞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1)通过牛奶引出核糖体,教师继续播放电镜下的核糖体幻灯片引导观察:

核糖体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它有什么功能?核糖体有哪些种类? (2)教师继续播放电镜下的内质网的幻灯片引导观察:

内质网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内质网有什么功能?内质网有哪些种类? (3)教师继续播放电镜下的高尔基体幻灯片引导观察: 高尔基体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它有什么功能?

4.剩下三个相对简单,可以提问学生来回答,教师随时点拨。

教师继续播放电镜下的溶酶体、液泡和中心体的幻灯片引导观察:

溶酶体、液泡、中心体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它们分别有什么功能?

5.通过巩固练习来总结8种细胞器。通过投影,出示设计的表格,引导学生完成。通过完成表格,归纳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6.教师分别播放动植物细胞亚细微结构模式图,简要回顾细胞器。通过对比,让学生找出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并列表。

7.简单讲述细胞质基质和细胞骨架。

★第二课时:关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的探究性教学

(一)创设情境:通过糖尿病引入胰岛素,简单介绍分泌蛋白的背景知识。组织学生观察模拟实验“同位素示踪法研究豚鼠胰腺腺泡分泌过程”。

(二)提出问题:生物体内的分泌蛋白是如何合成并运输到细胞外的?

(三)自主探究:

1.让学生分好小组(4-6人一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教师需要安排好各阶段的时间,做好计划,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过程。

2.经过20分钟的小组探究后,请各组的代表上台讲述探究的结果,小组间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在此期间可以适当指导,不要偏离方向。

3.探究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在核酸的指导下,合成各种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在内质网中连接成肽链,并初步进行折叠和包装后,以囊泡的形式运送到高尔基体,在高尔基上,蛋白质被进一步修饰和包装,再以囊泡的形式运送到细胞膜内侧,最后被分泌到细胞外。这个过程需要消耗有线粒体提供的能量。

(四)课堂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做课后习题(课本p50基础题) ★第三课时(有条件的学校,教师组织到实验室上课):

(一)复习引入:前面我们通过图片和资料学习了细胞器的分布、形态和功能。那么实际生物体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分布和形态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二)课件展示实验原理,教师讲述:

1.叶绿体的观察:植物绿色部位的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如果将叶片的横切片制成临时装片,就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某些植物幼嫩的叶也可直接用于观察叶绿体。

2.线粒体的观察: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内含细胞色素氧化酶系。健那绿是一种碱性染料,可以专一性地对线粒体进行染色。与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系发生作用时,染料始终保持氧化状态,呈蓝绿色;而线粒体周围的细胞质中的染料被还原为无色的状态。通过染色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呈现蓝绿色的线粒体。

3.讲解方法步骤:教师讲解并逐步演示最佳方案的实验方法步骤,并让学生理解实验步骤。

(三)学生分组实验:1. 组织学生观察示范片;2.巡视,指导学生实验;3.组织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四)分析讨论:

1.选择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具有较多线粒体的细胞在功能上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用健那绿染液作为观察线粒体的染色剂? 4.细胞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5. 你在实验过程中,哪些做得比较好?又有哪些不足?

七、板书设计:

(一)总结:

(1)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2)无膜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3)含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比较:

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动物及低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

(二)1.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在探究性学习之后给出):

2.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概念:由各种细胞器膜、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保证了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八、教学评价与反思:

很多实际问题需要在上完课之后才能总结与解决,但通过观察其他教师上课可以看出,《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这一节主要讲述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在课堂上学生通过互相讨论、合作,思维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实验探究及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把复杂的问题具体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有很大提高,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生物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部分内容依据此目标,从不同的侧面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

课标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多媒体收集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所以在本节中,通过多媒体将细胞亚显微结构图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在观看了大量的图片后,通过陈述、观察现象,交流结果,学会鉴别、选择有价值的信息,并且与同学分享收集的信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各种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特别是细胞器进行比较、分析,掌握他们的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了解和掌握了它们的功能。此过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多媒体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附:小组讨论问题

1、教学设计中的行为动词的设计如何符合课标精神?

2、如何处理教学中的反思,如何进行反思,应不应该在教学设计中出现?

3、教学设计的重点难点的呈现,用不用行为动词,与教学目标的关系,基于什么的重难点?

4、教学设计时是否需要体现板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5、每节课的重难点是否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而有区别?

6、假如教学过程中没出现预期的结果该怎么办?

7、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写得详细还是简单为尚?

8、如何在探究中正确引导学生的问题? 4

第4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1.1从生物圈到细胞

百度文库

【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学习重难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预习案】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生物科学研究已经进入________水平,生物大分子______(有或没有)生命。生命活动离不开_________,病毒只有依赖________才能生活。

2.AIDS是由 感染人体的 的 引起的,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大多数人死于 。

3.生物圈中存在着众多的单细胞生物,它们依赖_________________就能完成生命活动。许多植物和动物是多细胞生物,它们依赖____________________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4.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础是____________,多细胞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以细胞内_______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熟记)

5.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9个层次,其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________。 6.植物没有 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 层次,又可化做 层次。血液属于 层次,皮肤属于 层次。

【探究案】

一、结合课本P2 问题探讨,回答以下问题

1、SARS病毒具有怎样的结构?它是怎样生活和繁殖?

2、SARS病毒主要侵害人体哪些细胞?

3、如果离开了活细胞,SARS病毒能够很好地生活和繁殖吗?

归纳与结论:

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

二、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分析和讨论课本P2的实例,说明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

实例一:

1、草履虫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能完成哪些生命活动?若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吗? 归纳与结论:

实例二:与草履虫相比,人是多细胞的高等生物,人的生命是从什么细胞开始的?在子女和父母之间,什么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胚胎的发育与细胞的生命活动有什么关系? 归纳与结论:

实例三: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 归纳与结论:

实例四:艾滋病病毒是一种攻击人体的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导致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损害的病毒。

归纳与结论:艾滋病病毒是 生物,必须依赖于 中生存。生物体的 受到损害,也会影响该种生物的生命活动甚至导致死亡。 由以上实例得出:

单细胞、多细胞以及非细胞结构的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______。细胞是生物体 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

三、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理解什么是系统?系统的特点?

系统是指________________。系统的各组分在结构上

功能上_______________。

根据课本图1-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思考以下问题:

2、生命系统分为哪几个层次?他们从小到大的顺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什么是种群?什么是群落?

种群 ;群落 。

4、请以一个人、一棵松树和一只草履虫为例,列出生命系统的不同层次。 人: 松树: 草履虫:

5、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具体的生命系统,这说明了什么?

对于不同种生物(如植物和动物或单细胞生物)的生命系统的层次会有所不同,越_ ___的生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

物其生命系统越复杂,越_____的生物则较简单。

【典例分析】

1.一片森林中的桉树苗、小桉树、大桉树组成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答案:A。解析 种群是研究一定范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它应包括该范围内各个年龄段的所有个体。

2.在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其中有6户养的是绵羊,有2户养的是山羊,这块草原上的8群羊是(

)

A.一个群落

B.一个种群

C.两个种群

D.八个种群

答案:C。解析 群落应该包括此草原上的各种生物,所以A是错误的。种群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绵羊和山羊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物种,这里虽有八群羊,但只包含两个物种。

【练习案】

一、选择题

1.一片草原上的全部黄羊和一片草原上的全部生物,在生命系统中分别属于什么( )。 A.种群和群落 B.种群和生态系统 C.群落和种群 D.群落和生态系统 2. 下列环境中的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公园中的花卉 B.一个牧场里的家禽 C.一条河里的鱼 D.一个蜂巢里的蜂 3. 下列人体结构中,属于组织的是(

)。

A.心脏 B.神经元 C.口腔上皮 D.皮肤

4. 在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构成了(

)。 A.群落 B.种群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5.组成生物体的化学成分中,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那么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

A.核酸 B.细胞 C.10周的胚胎 D.生物圈

6、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离不开细胞

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C.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细胞生物依赖高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协作,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7.一段朽木,上面长满了苔藓、地衣,朽木凹处聚集的雨水中还生活着孑孓、水蚤等,树洞中还有老鼠、蜘蛛等。下列各项中,与这段朽木的“生命系统层次”水平相当的是( ) A.一块稻田里的全部害虫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C.一片松林中的全部生物 D.一间充满生机的温室大棚 8.下列有关对生命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命系统的每个层次都是“系统”,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

B.蛋白质和核酸等生命大分子本身也可算作“系统”,也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 C.“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它代表一定自然区域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

D.生物个体中由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组成的“系统”层次,是每种生物个体都具备的 9.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 )

①皮肤 ②胃黏膜 ③神经元 ④变形虫 ⑤细胞内蛋白质等化合物 ⑥病毒 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 ⑧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类 ⑨一片森林⑩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A. ⑤⑥③②①④⑦⑩⑨ B. ⑤⑥③②①④⑦⑩⑨ C. ③②①④⑦⑧⑩⑨ D. ⑤②①④⑦⑩⑨

二、非选择题

10.在一阴湿山洼丛中,有一堆长满葫芦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蜘蛛、老鼠等动物。请根据材料,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试分析各自对应于哪个层次。 (1)腐木中的一个腐生细菌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阴湿山洼丛中的所有葫芦藓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阴湿山洼丛中的苔藓、蚂蚁、蜘蛛、老鼠等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阴湿山洼丛中,长满苔藓的腐木,以及聚集着蚂蚁、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 。

百度文库

第5篇:高中生物必修1细胞中的无机物教案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5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说出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含量。

2、说出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

3、举例说出水的生理功能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主要作用。 (2) 技能目标

1、收集生活中与无机盐相关的广告语,获得自主学习、收集信息并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过对获得的资料相互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2、分析细胞中水的含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听取他人意见,对自己的见解进行解释证明和修改的能力。

3、课后实践活动设计实验方案及进行试验操作,学会初步设计实验、增强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积极参加讨论,列举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

2、体验合作探究精神,在交流中建立自信;

3、形成自觉爱护水源的环保观念。

4、关注水和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关注人类健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

结合水的概念和无机盐的作用。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1、细胞中的水

首先PPT展示图片,说明水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然后用表格列出不同生物的含水量,让学生明白不同生物含水量不同,水生生物>陆生生物。再列出人不同器官组织的含水量,使学生明白同一生物,在不同的组织,器官中,水含量也不相同。接着展示一张婴儿和一张老人的照片,让学生知道,同一生物中,幼年的含水量大于老年。俗话说:女人是水做的,图片展示婴儿和成年女性和男性的含水量,从中可以看出,婴儿的含水量最多,成年男性的含水量比成年女性多,从而可以看出男人更是水做的。

由不同器官组织的含水量那张表中,可以看到心脏和血液的含水量均为80%左右,但二者形态完全不同引出水的存在形式有两种:结合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自由水(以游离形式存在,可自由流动的水)。水的作用: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结合水);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加许多生化反应;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多数细胞的生活环境;有助于物质运输。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关系:自由水与结合水可相互转换。

细胞含水量与代谢的关系:代谢活动旺盛,细胞内自由水含量高;代谢活动下降,细胞中结合水含量高。

列出节水标志,让学生明白我们国家是个缺水国家,要在平常生活中注意节约水资源。

2、细胞中的无机盐

烘干的小麦种子燃烧成灰烬后剩下的就是无机盐,人和动物体内也有无机盐。说明无机盐的存在形式无机盐多数为离子状态,其含量在1%~1.5%。

列举生活中喝到的运动饮料,引出无机盐的作用:

1、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2、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3、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通过列举各种例子让学生更加明白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功能。让学生应注意平时要饮食均衡,注意补充各种必需的无机盐,使身体保持健康。

五、板书设计:

第5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细胞中的水

1、含量:60%—95%

2、形式: 自由水

结合水

3、作用: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生物溶剂

参与化学反应

调节温度

运输作用

二、细胞中的无机盐

1、形式:离子

2、含量:1%-1.5%

3、作用: 构成细胞中的化合物

维持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 维持酸碱平衡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第6篇:生物必修一细胞呼吸反思(本站推荐)

ATP的来源——细胞呼吸教学反思

遵照教学设计,我实施了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并取得了成功。主要表现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都很深入,学生之间的互动评价学习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但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应该注意的地方,如果能够做好这些,课堂教学的效果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一)指导思想明确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完成从对知识的初步理解深化到综合理解和应用上,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真正地发挥主导作用,这样就保证了课堂是学生的,学习是高效的,发展是实际的。

(二)课前准备充分,对教材、学生、教法和学法的分析客观实际

这一点是保证课堂教学得以顺利、高效实施的前提,正是正确分析了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储备、能力储备,才能适当地进行分析探究和自主性学习。

(三)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本节课使用的教学模式是“目标教学”“问题—探究—发展”教学以及“自主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对多种模式的取长补短,优势在于课堂活动的连续性和递进性。

一开始的展示课堂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从大体上了解本节课的范围和内容。 引导性问题不要求探讨些什么,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节课具备分析探究实验的任务,作用就是为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

展示自主性学习的任务和要求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主要是限定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范围、要求和任务,避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出现盲目性,是保证自主性学习取得实效的措施。

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是课堂结构的主要部分,它主要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获取信息和理解归纳的能力。

基础知识的回顾是教师为了检查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效果而设立的,在本节课中我借助了其他课程资源上的知识网络组织基础自测题。 在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之后,通过教师的引导、提高和发展,帮助学生完成从对知识的了解深化到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转化成能力;最后设置的课堂练习就是为了反馈前一环节(教师引导、提高和发展)的效果而布置的。 所以从整体上说,这种教学模式具备整体上的完整性和课堂教学活动的连续性、递进性。

(四)恰当合理选取、精析经典例题,课堂、课外作业互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只选用了一个例题(见附录)进行评析,这个例题是关于酿制甜米酒的,农村的孩子大多数熟知这个过程,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极大地引起他们探讨的兴趣,而且能够使得他们的知识学以致用,真正地为科学素养的培养服务。当然也并不是说这个题目就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所以在布置课堂作业的时候,我注意了知识点的互补性。

虽然说课堂教学的实施比较成功,但是也存在一些地方需要进行改进,主要体现在:

1.探究实验的分析最好能在这个课时之前就完成,如果留在这个课时内完成,会使课堂时间紧迫。所以到我布置作业的时候,已经下课了。

2.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最好能分段实施,避免枯燥乏味,否则容易降低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7篇:必修一:从生物圈到细胞 教案

第一章 走近细胞 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三维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 距离说明生命活动是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的 (2) 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 初步学会分析生物学知识素材 (二)过程与方法

体验从生活实例中探求知识的过程 (二)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从生物圈到细胞”是高中生物的第一节课,对新入学的高一学生来说,这将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而第一节生物课,也不许上的生动活泼,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如此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深入学习。本届内容,通过SARS病毒引入话题,说明不具备细胞结构的病毒,它的生命活动也必须经过活细胞,之后引出第一个知识点,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通过什么方式来解释这个问题呢,课本上举了四个例子:第一个,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说明单细胞生物的运动和分裂是在细胞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二个例子,讲了人的生殖和发育: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精子和母亲那里继承来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在子宫里形成胚胎,最后通过发育过程形成胎儿。说明生殖和发育的过程需要细胞的参与。第三个例子讲了人的缩手反射基础,通过五个环节,说明反射的结构是建立在细胞的结构基础上的。第四个例子讲的是艾滋病病毒——HIV病毒,侵入的是人体的免疫细胞,即淋巴细胞,说明了虽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是病毒的生命活动还是离不开活细胞结构。

接下来的第二个知识点,我们要一起学习的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最基本的细胞,再到由结构功能和形状相同的细胞构成的组织,再到行使一定功能的器官,到由器官构成的具有一定作用的系统,最终到一个独立的个体。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构成了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群落。之后加入无机环境之后,又衍生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最终停止在了生物圈上——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地球上只有一个生物圈。

三、学情分析

“从生物圈到细胞”是高一生物课程的第一节内容,在已经掌握的初中生物的基础上,与新知识的接触。但是在接触新知识的过程中,肯定存在困难之处,所以要进行系统的分析,全面的讲解,形象的比喻,使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萌生对生物的兴趣,理所当然的接受新知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二)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五、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完成主体内容的传达、讲授

(二)问答法

1 / 5

用以导入新课题与引起兴趣

(三)练习法

对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巩固

六、课时

本节内容需要1个课时

七、课前准备

(一)仔细阅读课本的内容,归纳总结重点,建华南店,将课本内容系统化,简洁化。

(二)完成课后题,自己出简单的题目,在课堂上一以问答的形式进行学习、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初中都已经接触过生物这门课程了,这门课程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让大家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人体一般由40万亿到60万亿个细胞构成, 那么大家先伸出右手来看看,既然人体有那么多的细胞,你们能不能看到自己身体的细胞呢?学生:不能。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细胞的直径数量级为0.000001级,需要在特殊的生物学仪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到。呢么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些微小的东西。

新课:(板书)第一章 走进细胞

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PPT展示2003年SARS病毒图片 师:这就是2003年席卷全中国的SARS 病毒的资料,那么我现在提2个问题,请大家思考:

1、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是怎样进行生活和繁殖的?

2根据你所了解到的生物知识,说说SARS 病毒侵害了人体的那些细胞。是怎样危机人的生命的?

生:思考,把自己思考的答案写在笔记本上

(板书)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生活方式为寄生在活细胞里。 师:我们来看一下课本正文第一句话:生命活动离不开活细胞,即使是没有生命结构的病毒,也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面圣后。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看一下下面的资料分析 (板书)

2、为什么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 / 5

师: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学学习一下下一个知识点,生命系统的基本层次分为哪些? 大家把课本翻到第五页,我们来一起看一下课本里的图。首先从一个心肌细胞变化到心肌组织,再变化到心脏这个器官,之后心脏又成为了血液循环系统的一个部分。各种系统或者器官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这就是一个生物的个体。,个体在高一层次便是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集合而成的种群,种群之后就是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生物——群路。最后形成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地球上只有一个生物圈。 (板书)3:生命系统的结构和层次 细胞:生物体结构和层次的基本单位

组织:由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系在一起 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多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次序组合到一起

个体:有各种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能够完成复杂生命活动的生物。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构成生物体

种群: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群落: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组成群落

生态系统:生态环境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物圈:有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他们所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九、课堂练习

我们大家一起来判断一下,下列这些属于生命系统的哪几个层次。

1、 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鲫鱼

2、 一个池塘里全部的鱼

3、 一片草地上全部的蒲公英

4、 一片草地上全部的草

5、 一条消息里全部的乌龟

3 / 5

6、 一片草地

7、 一条小溪

8、 一座山

9、 整个地球

十、课堂小结

通过简单的病毒入侵让学生对基本的生物知识有所会议,接着主要解决了两大问题:

一、为什么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二、生命系统的基本层次。其中的第一个问题,我们从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人的生殖和发育,缩手反应、艾滋病侵入人体来展开,第二个问题,我们从一只乌龟的心肌细胞开始为例,展开叙述了生命系统的基本层次。 十

一、板书

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系统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生活方式为寄生。

2、 为什么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3、生命系统的基本层次有哪些? 细胞:生物体结构和层次的基本单位

组织:由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系在一起 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多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次序组合到一起

个体:有各种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能够完成复杂生命活动的生物。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构成生物体

种群: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群落: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组成群落

生态系统:生态环境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物圈:有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他们所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十

二、课后反思

4 / 5

(1) 班级之间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差别很大,好点的班级如16班,有带头学习和提问题的同学,整个班级也会受到影响。差的班级如11班,氛围不是很理想,纪律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2)

11、

12、16班有晚自习,所以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牢固,能够及时在已掌握知识的程度上学习新的东西,时间比较充足。而

13、

14、15三个班没有晚自习,所以新知识得不到及时的巩固。

5 / 5

上一篇:新进员工安全教育试卷下一篇:环境日宣传活动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