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细胞生物体教学设计

2022-1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单细胞生物体教学设计

推进畜牧专业细胞生物教学改革的措施探讨

[摘 要] 作为畜牧专业核心课程的细胞生物学,必须重视其在教学方面的改革。就对如何推进畜牧专业细胞生物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畜牧专业;细胞生物教学;措施

[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迫切需要相关方面的人才。畜牧专业中,细胞生物学是培养畜牧专业人才的基础学科,它是人们对禽畜的认识从个体表面深入细胞分子的学习过程,也是所有生命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因此对细胞生物学的教学改革措施进行探讨尤为重要。

一、细胞生物教学在畜牧专业教学中的不足

(一)起步较晚,师资力量弱

细胞生物学在畜牧专业中属于教学起步比较迟的,因此大多数学校在这方面的专业教师投入并不是很大,这就导致细胞生物学师资力量较弱,或者出现教师的素质与专业水平不高的现象,甚至有的教师因为经验能力不足,而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

(二)专业种类多,课程设置不合理

畜牧专业下的相关专业分类较多,由于细胞生物学在学时上的安排有限,使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无法达到教学效果。大多数的畜牧专业的细胞生物学的教学模式都按照理工学的专业进行教学设置,课程体系的构建不合理,课程名称不能体现专业教学特色。

(三)内容抽象,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细胞生物学这门课程专业知识性较强,且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对较抽象,教材部分内容过于精细繁杂,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在现实工作中用不上的形式内容教学上投入了太多的精力,这就很难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教师的教学质量偏差,教学方式落后。

二、推进畜牧专业细胞生物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學校方面

1.提高专业的师资力量水平

有效推进畜牧专业细胞生物教学的改革,首先要明确教学改革的主体对象是教师。只有先将教学师资水平进行改革,才能提高教师在细胞生物教学中的层次与理论水平。这就需要学校要注重细胞生物教学这方面的教师的素质水平与专业水平的提高。学校可以让教师进行对口专业的深造,定期安排教师进行实地考察与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与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师资队伍。

2.设置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

学校在构建畜牧专业的课程体系的时候,要与社会发展以及明确的教学目标相结合,既要看到畜牧业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以培养全方面人才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因此在设置课程体系的时候,就要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主要目的,以技能训练为重要手段,按照细胞生物学的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对课程进行二次整合,强调课程内容的实际应用以及综合型教学。

3.选择优秀有效的教材课本

教材是教師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和设计课堂教学方案的一个主要依据,也是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主要载体。因此,在教材课本上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选择细胞生物学教材的原则上,一定要注意是否具备新颖、务实的条件,教材必须要跟紧时代的发展,避免沿用过去传统教材中落后的理论验证作为教学内容;所谓务实是指教材的内容设置必须既体现了教学内容又能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良好的渗透作用。

(二)教师方面

1.根据客观情况设计有效的教学内容

如今的教育课程明显有压缩课时的趋向,因此教师必须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的需求来设计利于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内容,特别是细胞生物学这门理论知识性强的学科,抽象知识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注意对整体知识结构有个把握和了解,对多余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授课重点尽量放在对细胞分子、细胞通讯等重要部分的内容上,并且多设计一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形式,比如进行课堂知识竞赛、实验操作活动等,丰富课堂教学活动。

2.根据教材内容适当拓展课外知识

细胞生物学课程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在细胞生物学的技术和理论上都是根据社会技术的发展进步而变化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将相关的最新研究引入课堂中,与此同时还可以将国外的一些著名的教材与细胞生物学相关的知识网站科普给学生,这样既可以弥补教材更新周期的不足,还可以为学生拓展细胞生物学的相关知识。

3.采用多媒体技术完善教学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完善实践教学,因为在细胞生物学这门课程中,实践与理论是分不开的,但是基于某些实验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无法进行实地实践,这时候就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将复杂的实践活动具体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操作。

我国的畜牧业的发展呈上升的趋势,畜牧业也成为当前许多农民脱贫的途径。因此在畜牧专业的教育教学上,国家也十分重视相关教育。要培养优秀的畜牧人才,就必须相应我国的新课程改革目标,努力推进畜牧专业细胞生物的教学改革,积极探讨有关改进细胞生物教学的方式方法,为培养畜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文珊,时桂芹,胡仙妹.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索[J].轻工科技,2017(1):166-167.

[2]石建州,周索,赵金兵.畜牧专业本科生《生物统计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家畜生态学报,2016(1):94-96.

[3]李晓,陈知龙,潘传英,等.畜牧专业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5(18):148-149.

作者:刘学文 孙世锴

第2篇: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核心概念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摘 要:本文主要围绕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进行核心概念教学策略研究,具体从《分子与细胞》模块核心概念的筛选与梳理,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的原则与步骤,核心概念教学策略的选择等进行了详细探讨,以期望能为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概念,《分子与细胞》模块,教学策略

近年来,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已被明确提出并被重视[1]。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及探究生命规律的自然科学,核心概念又是整个学科的核心内容,对于学生学习生物学科来说可以起到提挈纲领的主导作用,为此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分子与细胞》模块核心概念的筛选

1.1核心概念的筛选方法

概念是事物本质的反映,是对一类事物进行概括的表征。核心概念是由重要概念、原理等构成的学科结构中的主干,是能经受得起时间检验的某个学科领域的中心知识,具有统领性、迁移性、概括性、可选择性等特点。我国生物教育界非常关注核心概念教学,认为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是高中教材中各个章节的重点内容,是学习生物学必须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生物教师学科知识结构评价研究》一书中用案例指出,高中生物核心概念应建立在高中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基础上,即,首先通过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核心概念;其次,通过构建概念图,思考概念间的联系,归纳核心概念;第三,通过分析、梳理和排列概念性知识内容,区分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第四,通过不同教材的“交集”以及问卷调查,强化核心概念。

1.2《分子与细胞》模块核心概念的筛选与划分

《分子与细胞》模块共6章内容,本文认为其核心概念的筛选与划分应遵循如下几点:首先,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中的章前导言、本章小结、每节课的问题探讨等,并通过专家访谈,初步确定核心概念;其次,通过设置合理的问卷,并对不同职称、学历等教授、教师等发放问卷,最终确定每章节的核心概念。如,第1章核心概念为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系统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第3章核心概念为细胞通过各组分间结构和功能的密切联系形成统一的整体等。

2.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的一般步骤

通过以上研究,作为一名高中生物一线教师,认为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的一般步骤为:(1)立足教材,研读《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内容和知识结构,并进行问题定向的任务驱动式学习,使学习目标具体化、层次化;(2)制作概念图,构建核心概念知识体系,使概念更有系统性,以在解决疑难问题时帮助理清思路;(3)采用陈述句的方式来表述核心概念,并以“章”为单位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以为整章内容的教学起到提挈纲领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4)从教学实际出发,灵活地调整核心概念教学设计,以多种教学策略优化组合,使教学更加流畅、更加有效;(5)在授课前、授课中及授课后开放性地评价核心概念教学的成果,并通过教学评价,从教学的方法、策略、问题的设置等多角度进行调整,使教学更加实效,教学目标更加得以实现。

3.核心概念教学策略的选择

3.1概念图教学

不同的教与学方法对学生的认知方式会产生显著影响。研究发现,概念图可以通过改善学生的认知方式,从而促使学生把握生物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即一方面通过制作概念图,史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另一方面,使用概念图教学后,学生的认知方式为有意义的建构方式,认识事物更加理性和全面[2]。具体的,以概念图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的基本程序为:教师指导学生预习找出关键概念→学生梳理支持关键概念的一般概念和生物学事实→学生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教师指导学生构建概念图→构建核心概念知识体系→学生运用概念图进行有意义学习。

3.2比较法教学

比较法作为研究生物和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是一种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比较法进行生物教学,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分析异同,从更深层次的认识并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处延,可以将已学知识系统化、体系化,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具体的,运用比较法需注意如下几个问题:①符合学生思维和认知,选择合适的比较方法;②确定合适的比较对象和比较项目;③比较要全面、清楚,不留知识死角;④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完成比较等。

3.3科学史教学

科学史教学注重知识的发生和建构的过程,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及深入理解核心概念,因此科学史策略是进行核心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而且,《课程标准》也强调要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科学史策略教学需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①教师要积极学习、搜集科学史资料,提高自身科学史素养;②要认真梳理教材中的科学史资源及与核心概念间的关系;③要深度挖掘科学史的教育价值,并使教学目标多样化、具体化、层次化;④拓展和开发科学史资源要适度,避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⑤对科学史资料的呈现方式要仔细研究,避免过于琐碎。⑥鼓励学生主动搜集科学史资料,避免学习消极等。

3.4其它教学策略

除了以上三种策略外,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核心概念教学还可以采用模型教学策略及合作探究教学策略。模型教学策略就是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促使学生理解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本质,解决一些问题。合作探究教学策略指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将学生分成小组,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合作探究学习使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学生不仅要自己学会,还有责任帮助小组中其他成员学会,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建立强大的自信和学习兴趣,进而提出并解决许多新的、更深刻的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围绕核心概念,根据不同生物学事实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老师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反思能力和创新意识等,因此生物学科的教学应重视核心概念教学。

参考文獻

[1]梁靖,王永胜.关于中学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30(4):108-109.

[2]佘建云,安军.采用概念图策略促进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形成[J].生物学通报,2013,48(5):31-34.

作者简介:辛银平,女,汉,1977年3月生,本科,讲师,主要从事高中生物等方面教学工作与研究。

作者:辛银平

第3篇:浅议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的有效教学方法

【内容摘要】高中生物中“分子与细胞”是人教版必修模块的内容,其教学有效性影响着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生物教师在章节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思维缺乏改进、教材运用缺乏灵活性等问题,导致该堂课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本文简要分析分子与细胞的课堂教学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生物 分子与细胞 有效性 教学方法

前言

分子与细胞这一模块在人教版高中生物中属于必内容,需要学生认识细胞的物质组成以及变化特点,还需要学生掌握从分子的水平对生命的物质性和特殊性进行理解。这一章节的教学难点是从微观角度诠释生命的意义,微观世界不为肉眼所见,因此对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要求较高。这就需要生物教师科学地选择并实施最佳的教学方案,必须从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方面着手。

一、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课堂教学现状

1.教学方式与教学思维缺乏改进

在教学“分子与细胞”这一模块的过程中国,生物教师习惯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严格完整教材上的知识信息进行讲解,之后为学生设置大量的练习题。这种教学方式过于流程化,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还将精彩有趣的生物知识变得枯燥无聊,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为了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更新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方法,做到与时俱进,最终实现生物教学水平的提高。

2.教师对教材的应用缺乏灵活性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依据,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以教材为主。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很多生物教师形成过度依赖课本的习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依靠教材。这种教学方式是不可取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解教材上现有的知识信息,还应讲解一些知识,以丰富生物课堂教学。过度依赖教材只会造成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缺失,不利于学生掌握生物知识。

二、提高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更新教育理念,灵活运用教材

现如今,社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科学产物,各个领域都应用科学技术去开展生产生活活动。人教版高中生物中“分子与细胞”模块,蕴含很多的科学成果,且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与这部分知识相关的事物或场景。基于此,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视为首要的教学任务。科学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探究事物的本质,还能帮助学生发现研究对象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分子与细胞”中的理论知识很多,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晦涩难懂,无法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导致学生的记忆里只存在抽象、空洞的理论知识,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教材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重要纽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联系生物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灵活运用教材以及其他辅助教学工具,增强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看到最新的生物技术,将生物知识与现代科学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整合知识结构,促进融会贯通

高中生物教師不仅要准确把握教材与辅助资料,整合教育教学资源,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以促进知识融会贯通,最终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学“组成细胞的分子”这一章节时,知识内容都是围绕细胞与分子之间的运动关系、细胞中不同分子的作用等进行的。每一章节都是独立的一课,其中有很多需要学生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识记的,在学生学完这一单元之后,因为知识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形成记忆模糊或者混淆,不利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对于这种分支明确、种类庞大的生物知识来说,生物教师应该优化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将知识实现融合贯通,增加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课后的总结和反思,对那些比较复杂、抽象的生物知识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理清这些知识之间的关系结构,最终构建起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优化授课方式,建立考核机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经广泛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展示,将生物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化、形象化,借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实用性,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以往的高中生物对“分子与细胞”的考核方式是以考试为主,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逐渐将教学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上。教师需要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下,布置课堂,起到锻炼学生独立研究问题能力的作用。教师也可以在日常教学中设置开卷考试,布置一些具有扩展性的试题,对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具有积极作用。

结语

总之,教学的有效性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为例,对提高教学有效性提出了几点看法。想要切实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仍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陈阳芳. 高中生物分子和细胞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 新课程导学,2016(32):63.

[2] 高红玲. 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的教学方法初探[J]. 中学教学参考,2014 (29):118.

[3] 杜衍驷. 高中生物中分子与细胞的有效教学方法探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09):121.

(作者单位:贵州省绥阳县绥阳中学)

作者:张平

第4篇: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单细胞生物教学设计

学校第二次公开课大赛

时间:2016年7月12日星期二

《单细胞生物》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众所周知,雪是白色的,但当中国科考队员登上喜马拉雅山5000米以上的雪地时,奇异的景象出现了: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却被点缀成了红色的殿堂,白雪竟成了红雪。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经过科学家的研究证明,这些红色的斑点主要是由单细胞生物体雪衣藻等生物组成,当阳光照在雪地上时,绿色的雪衣藻伸个懒腰,翻一下身,把自己的体内的红色色素集中在体表,所以才呈现血红色,也因此有了红雪的奇观。

二、教学过程

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老师刚才说了一个新的名词“单细胞生物”顾名思义这种生物的结构应该是?

一个细胞组成的生物体。

其实,生物圈中像雪衣藻这样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还有很多而且就在我们身边,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制作馒头面包所用的酵母菌,河流里能够净化污水的草履虫、变形虫、大肠杆菌等。

这么简单的结构,它是如何完成生命活动的呢?下面我们以草履虫为例作以了解。(观看草履虫在池塘中游动的视频)

通过观看视频,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草履虫的形状?游动的方式是? 我们知道了单细胞生物仍能独立完成营养、呼吸、生殖等生命活动。这些生命活动的进行与它们的特有的结构有密切关系。大家看大屏幕上的草履虫结构图你能准确的说出各结构名称及其功能吗?给大家三分钟时间思考,请个别同学上来给大家讲解。

1 学校第二次公开课大赛

时间:2016年7月12日星期二

通过以上的学习,相信大家能更好的完成合作探究部分。

2、合作探究(分组展示、补充质疑、 点评并及时的加分) 合探

一、草履虫是如何完成取食和消化的?

(视频加深记忆)大家好,我是小小草履虫,别看我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可我照样能独立完成整个生命活动。我会呼吸,能生殖,每当我发现美味的事物时,我就会努力摆动我的纤毛,打着滚儿前进,然后大口把它吞进我的口沟里,再传到食物泡进行消化,食物泡带着里边的食物在我身体里从前向后,再从后往前运转一圈后,把不能消化的残渣从胞肛排出。

合探

二、变形虫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 (动画视频展示)

合探

三、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实验设计) (视频展示,草履虫变化)、

3、课堂抢答环节(ppt)

练习一:接力回答,每个图片中的草履虫都缺少了一部分,请同学依次回答出缺少结构和该结构的功能。 练习二:连连看,(结构与功能)

4、通过以上的学习大家已初步掌握单细胞生物的特征,我们一起总结本节重点。

5、课后作业: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查阅资料,举例说明利和弊。 我的课到此结束。 谢谢各位老师!

第5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单细胞生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描述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产生反应。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5.培养学生关爱生物,关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2.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恐龙拥有庞大的身躯,在历史上曾显赫一时,而今天却化为乌有,只有它们的化石在向人们诉说它们辉煌的历史;小小的单细胞生物,尽管形态、结构简单,却历经沧桑,繁衍生息到了今天,你想了解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吗?(导入设疑让学生对单细胞生物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草履虫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学生分组相互讨论,回答问题:草履虫生活在有机质丰富、水流平缓的池塘和污水沟中。

教师提供下面一段材料,供学生阅读思考:一个草履虫每小时大约能够形成60个食物泡,每个食物泡中大约含有30个细菌,因此,草履虫一天大约可以吃掉4.3万个细菌。

(1).草履虫的主要食物是什么?

(2)。草履虫对污水处理有何作用?

学生阅读资料,思考回答:

(1)。草履虫的主要食物是细菌和单细胞藻类。

(2)。净化作用。

教师出示草履虫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下列问题:

(1)。草履虫的形态是怎样的?

学生观察模型,相互讨论,回答问题:

(1)。草履虫像倒转的草鞋底。

教师:你能分辨出草履虫的前端和后端吗?

学生:能,钝圆的一端是它的前端,较尖的一端是它的后端。

教师:草履虫的表膜有何功能?

学生:具有呼吸和排泄功能。

教师:你能结合模型,模拟草履虫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吗?

让一名学生走上讲台,拿着草履虫模型,一边旋转,一边前进。其他学生观看,指出不当之出。

教师多媒体演示草履虫运动及内部结构的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草履虫由外到内包括哪几部分?体内还有哪些结构?

(2)仔细观察草履虫结构图,体内食物泡是否只有一个?食物泡有何功能?

(3)伸缩泡在体内的分布情况怎样?你能找出它们的收缩与舒张有什么关系吗?有何功能?

学生观察草履虫的运动,结合课本阅读,小组相互讨论,回答问题:

(1)观察得出包括细胞膜(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体内有食物泡和伸缩泡等结构。

(2)观察图示,阅读课本,得出:食物泡在体内有多个;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

(3)认真思考后回答:伸缩泡在体内的前端和后端各有一个;它们交替收缩、舒张;具有排泄废物的功能。

教师指导学生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1)针对本次探究实验的目的,你提出了怎样的问题?

(2)引导学生作出假设。

学生小组相互讨论、回答相关问题:

(1)草履虫对外界刺激有何反应?

(2)假设草履虫对外界刺激能趋向有利刺激,而避开不利刺激。

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实验。学生实验小组设置不同的实验方案。各小组根据实验过程,分析得出实验结论:草履虫能趋向有利刺激,,避开不利刺激,以适应环境。

教师小结:(略)

第6篇:《单细胞生物》教学设计.(推荐)

《单细胞生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装片。

2、识别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的细胞结构。

3、说明单细胞生物是依靠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的。

(二)过程与方法

1、合作互助:学生在课前收集草履虫有关生命活动的资料(自主学习,初步认识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并可在课堂交流。

2、实验验证:设计实验,实施实验,验证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

3、得出结论: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

2、实验过程中,养成实事求是和形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热爱生物学的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1、本课教学内容针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年纪小,大脑兴奋中心容易疲劳,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变换教学方式给予刺激和加强。而我教授的七年级19/20/21班,班级的学习氛围浓厚,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敢于讨论和发表自己的看法,也愿意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从在课前分组布置收集资料任务时,马上就表现出相应的热情。

2、通过之前的学习,该班学生已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即显微镜操作和临时装片的制作,具有小组合作的探究能力。

3、学生对单细胞生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学生对单细胞生物如何生活,以及其具体结构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三、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三节。以实验观察一个细胞的生物体生命活动为主线,以细胞的结构、生活以及是构成多细胞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等知识为基础,通过合作学习、实验验证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一个细胞的生物体可以独立生活,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的单位仍然是细胞,所以本节是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的归纳和总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通过这节课学习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如让学生分组收集其小组对草履虫有关生命活动感兴趣的资料,再对草履虫进行实际观察,设计草履虫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探究实验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描述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难点:

1、运用显微镜观察制作草履虫装片

2、探索观察草履虫的各项生命活动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的资料收集

在课前安排学生分学习组,利用网络和书籍收集,请每个小组针对自己所感兴趣的草履虫的生命活动查找资料,在课前将所收集的资料制作成PPT幻灯片。教师可以提示包括:

1、草履虫的结构特点:观察草履虫的图片,认识草履虫的形状特点、了解其身体结构、运动情况、如何取食、怎样进行生长繁殖等。

2、草履虫的生活环境:草履虫是生活在陆地还是水中?一般出现在哪里?它对环境生活的要求有什么?

通过课前资料的收集,一方面做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在动态之中进行自主性学习;另一方面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与知识面,拓展课本中的内涵;此外,在课堂的教学中这些知识可以作为学生设计实验的依据,同时也能在实验中让学生验证所收集到的资料的真实性,从中又可以做到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在其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还加强了小组合作能力。

(二)课堂流程设计

1、合作展示,激趣引入

1.1合作展示:在本节课之前呢,老师布置任务,希望大家利用书籍和网络,查找收集有关草履虫生命活动的资料,制作ppt传到老师的电脑里,通过学生分组收集资料自主学习,在课堂前花大约五分钟的时间,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小组收集的对草履虫相关生活感兴趣的资料,谈谈每个小组对草履虫的认识。学生在讲时,教师快速在黑板上板书他们收集的资料。

1.2激发兴趣:总结每个小组的收集情况(学生收集到草履虫的资料有草履虫的细胞图片、名字的由来、生活环境、运动方式、取食消化,繁殖的方式等),从资料上认识到草履虫是一个具有生命体的生物,但是学生并未亲眼见到草履虫,它真的具有生命体的特点吗?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自然的过渡到新课题。

2、步步拓展,完成探究

为什么要选择草履虫作为我们观察的材料?原因是因为草履虫和好培养,可以利用稻草(由于草履虫在水稻田干涸时往往以包囊形式附着在稻草根部),加水培养出来(展示实物)。我们每位同学的实验桌上都放有草履虫的培养液,请学生用肉眼观察一下草履虫。你能看到他们吗?有的同学说什么也看不见,有的同学说看见一些白色的小点,总之草履虫体型很小,如果用肉眼很难看清他的生命活动,那么,要观察它,就需要借助──显微镜了,大家还记得显微镜是怎样操作的吗?

2.1环节一:回忆显微镜的操作,请一位学生上来实际操作显微镜的使用,边讲解边操作,如果有操作错误,可请同学进行纠正(养成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第一步,取镜安放;第二步,对光,强调用低倍镜对光,视野雪白为止。

2.2环节二:进行临时装片的制作,请一位同学上来实际进行草履虫临时装片的制作,边讲解边操作,第一步取洁净载玻片;第二步取草履虫培养液(注意他取的是上层还是下层);第三步盖上盖玻片(是否用棉花);第四步是观察玻片。利用显微投影仪,观察他做的装片。根据其装片情况提问题。

教师预设问题:(1)草履虫的数量:为什么草履虫出现的少?取的是下层;为什么草履虫出现的多,取的是上层,解释这是因为草履虫喜光,而且其生活需氧,故其主要生活在水层的上层,所以取的时候要取培养液的上层。(2)草履虫跑得快我们能看到草履虫但是它的运动却很快,利用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想个什么办法呢?学生的回答用盐水,但是可能引起细胞失水;利用棉花纤维阻挡。强调棉花的量不能太多,否则不易观察。 展示教师提前做的一张片子,进行示范。

2.3环节三: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我们在学习生物的特征时,知道生物可以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称之为应激性,让学生回忆应激性的意义──趋利避害。那么草履虫可以做出这样的反应吗?引导学生从草履虫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利),讨厌什么样的环境(害)思考,再依据之前所学的科学的探究方法──实验法(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结合学案,完成上面的相应内容,讨论出方案的同学可以分享其实验方案。请学生上讲台讲解他们的设计方案(互助合作学习,完善实验方案)。

教师设置几点疑问:第一:我们能不能盖上盖玻片?不能,所以注意不要让水滴打湿镜头。第二:观察应激性该用低倍镜还是高倍镜呢?低倍镜,看到的数量多,易于统计。

2.4环节四:实际操作观察草履虫,让学生有15-20分钟的操作时间,观察草履虫的结构、运动方式,结合教材70页的草履虫的结构图,思考这些结构和草履虫的生命活动有什么关系?完成草履虫应激性实验,同时将观察到的结构、现象记录在学案上。

3、归纳整理,总结交流

3.1 请同学说说草履虫的运动是怎样完成的:草履虫的体表周围有许多的纤毛,草履虫是纤毛摆动着旋转运动的。

3.2请同学说说草履虫的观察到的细胞结构:能看到食物泡吗?草履虫身体里所有的食物泡一样大吗?说明了什么?

教师利用不同颜色的兵乓球代表食物、食物泡、食物残渣,利用草履虫模型,展示食物消化的过程:草履虫食物是微小的细菌和浮游生物,通过口沟纤毛摆动,细菌和微小浮游生物进入细胞内,形成食物泡。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逐渐消化和吸收。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胞肛排出体外。

3.3让学生谈谈你所观察到的应激性的实验结果:在清水和培养液中,草履虫选择待在培养液一边;当在培养液中加入食盐后,草履虫往清水一边移动,说明其可以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4同学们还观察到它的其他生命活动吗?可能会有学生会谈到他的分裂生殖。或者呼吸方式等。

通过上述教师引导性提问,让学生总结出:通过我们的实验观察,了解到草履虫虽然只有一个细胞,但是它一样可以运动,可以消化食物,排除食物残渣,也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有的同学还观察到草履虫通过细胞分裂产生下一代进行繁殖等特征,得出结论──单细胞生物也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所以我们说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4、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70页的内容,谈谈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益的一面是:单细胞生物是鱼类的饵料,草履虫能净化污水(展示未处理的生活污水和草履虫处理过的生活污水的差别);有害的一面是:寄生于人体,危害人类健康。如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造成赤潮,危害渔业(展示视频今年夏季在我国深圳东部地区的赤潮现象)。

5、结束(并引出下节课的思考),细胞是对大多数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是在自然界中还是有一些特例,下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病毒,是如何生活的。

六、课后反思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而新课程标准的三大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具体的点滴的教学环节逐步实现。如本节课让学生收集资料自主合作学习,对单细胞生物生命活动的观察,体验到“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也可以独立进行生命活动”。

尽管我们提倡学生从自主的探究学习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但短短的课堂时间、简单的实验室设备和学生现有的科学素养都不可能完成对所有问题的探究活动。所以为了满足学生在短时期学到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学科结构的目的,在许多情况下探究学习的过程被简化。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就着重提出了“设计实验”这一环节中几个小而关键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既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的理念,也降低了学习难度。

第7篇:单细胞生物教学反思

篇一:单细胞生物教学反思

相对于原有教材,20xx版新七上教科书的《单细胞生物》一节有如下改动:1.增加了关于眼虫的介绍,并作为该节的引入,提出了单细胞生物为何能够独立生活的问题。在课后练习中,对眼虫的分类地位进行了开放性的讨论。2.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进行了重新绘制。新图更大,更清晰,更有立体感。该节的另一重点内容:对单细胞生物与人类关系的讨论没有变化。华附的董鸣鸣老师将怎样实施教学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进了华附初一(1)班教室。

在课前,是学生自定主题的演讲。这是董老师课堂的一个特色。一位男生演示了自己做的ppt:《茑萝》,也就是那种丝状裂叶,开五角星型红色花,俗称五角星花的攀援花卉。该生由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头上红军帽的五角星引入,图文并茂介绍了这种植物的生活史、特征和相关文学作品,水平相当高。该活动需时约五分钟。

随后,董老师组织学生复习了多细胞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口述),简介了常见多细胞生物的名称,然后介绍了草履虫的细胞结构名称与作用。在介绍完毕后,董老师要求学生在草稿纸(学生代表在黑板)绘制草履虫结构图并标注结构名称,教师本人也同时在黑板上绘制。华附学生很厉害,过目不忘,普遍画得很好。接下来,师生讨论两个问题:1.草履虫怎样生活。2.草履虫对环境有怎样的影响。学生发言很热烈。最后,董老师播放了一段介绍各种原生动物的视频。

课后,我与一起跟岗的赵惠兰老师交换了意见。学生课前演讲是个不错的形式,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由于是轮流进行,每节课一人,并不会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但是如果学生演讲主题能够有一个范围的限定,例如与本章或本单元的主题相关,是否会更有利于演讲者和听众们当下的学习呢?

对于眼虫,董老师的课堂上并没有提及。虽然单细胞生物的身体结构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我觉得还是应该围绕眼虫开展一些学习活动的。例如可以在讲完草履虫后,比较一下眼虫和草履虫结构上的异同,再推测一下眼虫的生活方式,这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另外,在课堂上主要使用的是静态图片和文字叙述值得商榷。对于肉眼无法观察的单细胞动物,学生并没有相应的生活经验,教师应提供尽可能多方面反映单细胞生物的直观教学材料,例如模型、视频,既能使学生有直观的体验,也为下一节在实验室观察草履虫打下了一个基础。

最后,草履虫的应激性反映也是一个教学重点,在本节课堂上应该分配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讨论。

当然,世上没有最好的教学设计,只有最合适的,以上想法,也许只适合我自己的工作吧。

篇二:单细胞生物教学反思

《单细胞生物》一节,主要以草履虫为例讲授单细胞生物观察草履虫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将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实验设计改为探究实验,并加入了收集资料等要求,尝试着将此课变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能力的一节课,充分实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目的。体,通过这节课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增强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因此,在课上学生要做的

在课前,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上网、去图书馆、上书店等),收集了大量有关单细胞生物的资料。他们怀着极大的热情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大大增加了他们获取知识、锻炼思维的能力和机会。

在上课过程中,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形容草履虫的外形、运动、取食、消化、呼吸等,使课堂显得生动有趣,也让我感到学生尚未被束缚住的丰富想象力。在接下来的探究实验中用不同的刺激因素(糖、食盐等)刺激草履虫,观察比较草履虫的应激反应,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样,既能有效的完成教科书上的教学要求,又能锻炼观察和表达能力。

这样处理教材、设计本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学生记忆深刻,教学效果甚佳。这种教学设计,既教授了新知识,又锻炼了各种能力,体现了教学活动是一个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教师在此过程中是引导学生学习和创新的参与者。在本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充分享受到了主动学习的乐趣。

不足之处:

1、受实验材料的限制,课堂时间把握的不好,有些前松后紧。

2、探究实验的讨论不是很充分。

3、如果将草履虫的收集管和伸缩泡处设计成动态课件将会有更好的效果。

篇三:单细胞生物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以草履虫为例展开对单细胞生物结构、生活,以及它们与人类关系的学习。这节课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课前我安排学生利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资源对单细胞生物的种类进行搜索,并归纳它们与人类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本节课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作用,先由学生介绍单细胞生物的种类以及地位,再由教师对草履虫和眼虫的形态结构进行引导学习,最后以小组展示的形式进行发言,探讨单细胞生物对人类有利还让有害的各种体现。这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效果较好。

但是这节课中,观察草履虫的实验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办法开展,学生显得有些许失望;如果能展开这个实验,教学效果会更好。同时,这节课授课过程中个别学生的问题没能现场作答,我自己的课外知识也需要不断去学习和积累。

篇四:单细胞生物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过程中,主要围绕两个主题进行:一是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二是单细胞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其中第一主题又是第二主题进行的基础。

环节点评:

第一主题以探究草履虫的外形和运动为起点,调动了学生对单细胞生物的研究热情。在这一环节中,同学们不但观察了草履虫的独特外形,还发现了草履虫大多时候都是身体旋转前进,凹陷的口沟迎向水流,只有在遇到障碍物的时候才会后退,调整方向后再次前进。为了能清楚的看到草履虫,实验中我们用到了棉花纤维。棉花纤维的用量很关键,太多了会影响视野,草履虫在棉花纤维间若隐若现;太少了又难以起到阻碍作用。有学生发现如果取到的草履虫培养液恰巧存在有机物团的话,就会吸引很多草履虫前来取食,这样即使不放棉花纤维,草履虫也会乖乖聚集在一团,很容易观察研究。个别学生甚至还利用照相机等器材拍到了草履虫的活动情景。所以在后续班级的实验中,我改变了取表层培养液的方法,而是将培养液摇晃均匀,这样在取培养液的时候也能取到底部的沉积物,便于学生在观察时能看到取食中的草履虫,大大提高了实验效果。

在分析单细胞生物特点时,学生对于生物类群的认知已达到三界分类(植物、动物、菌类)的水准,但具体哪

第8篇:新人教版单细胞生物的教学设计

2.2.4 单细胞生物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装片。

2、识别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的细胞结构。

3、说明单细胞生物是依靠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的。

(二)过程与方法

1、合作互助:学生在课前收集草履虫有关生命活动的资料(自主学习,初步认识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并可在课堂交流。

2、实验验证:设计实验,实施实验,验证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

3、得出结论: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实验过程中,养成实事求是和形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热爱生物学的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学习,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教师“主导”,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实验操作等达到认知的教学目的。同时贯彻教学多感官共同参与的原则,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运用多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发展规律。

(一)教学条件

本校是重庆市示范初中,学校生源基础较好,实验室设备较齐,有专职实验员。 学情分析:

1、本课教学内容针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年纪小,大脑兴奋中心容易疲劳,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变换教学方式给予刺激和加强。而我教授的七年级8班,班级的学习氛围浓厚,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敢于讨论和发表自己的看法,也愿意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从在课前分组布置收集资料任务时,马上就表现出相应的热情。

2、通过之前的学习,该班学生已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即显微镜操作和临时装片的制作,具有小组合作的探究能力。

3、学生对单细胞生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学生对单细胞生物如何生活,以及其具体结构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学生活动,满足学生作为学习者的需要: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

(二)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三节。以实验观察一个细胞的生物体生命活动为主线,以细胞的结构、生活以及是构成多细胞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等知识为基础,通过合作学习、实验验证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一个细胞的生物体可以独立生活,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的单位仍然是细胞,所以本节是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的归纳和总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通过这节课学习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如让学生分组收集其小组对草履虫有关生命活动感兴趣的资料,再对草履虫进行实际观察,设计草履虫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探究实验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描述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难点:

1、运用显微镜观察制作草履虫装片

2、探索观察草履虫的各项生命活动

课程标准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材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因此教学中采取以探究式教学为主,渗透启发式、讨论式和实践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的资料收集 在课前安排学生分学习组,利用网络和书籍收集,请每个小组针对自己所感兴趣的草履虫的生命活动查找资料,在课前将所收集的资料制作成PPT幻灯片。教师可以提示包括:

1、草履虫的结构特点:观察草履虫的图片,认识草履虫的形状特点、了解其身体结构、运动情况、如何取食、怎样进行生长繁殖等。

2、草履虫的生活环境:草履虫是生活在陆地还是水中?一般出现在哪里?它对环境生活的要求有什么?

通过课前资料的收集,一方面做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在动态之中进行自主性学习;另一方面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与知识面,拓展课本中的内涵;此外,在课堂的教学中这些知识可以作为学生设计实验的依据,同时也能在实验中让学生验证所收集到的资料的真实性,从中又可以做到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在其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还加强了小组合作能力。

(二)课堂流程设计

1、合作展示,激趣引入

1.1合作展示:在本节课之前呢,老师布置任务,希望大家利用书籍和网络,查找收集有关草履虫生命活动的资料,制作ppt传到老师的电脑里,通过学生分组收集资料自主学习,在课堂前花大约五分钟的时间,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小组收集的对草履虫相关生活感兴趣的资料,谈谈每个小组对草履虫的认识。学生在讲时,教师快速在黑板上板书他们收集的资料。 1.2激发兴趣:总结每个小组的收集情况(学生收集到草履虫的资料有草履虫的细胞图片、名字的由来、生活环境、运动方式、取食消化,繁殖的方式等),从资料上认识到草履虫是一个具有生命体的生物,但是学生并未亲眼见到草履虫,它真的具有生命体的特点吗?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自然的过渡到新课题。

2、步步拓展,完成探究

为什么要选择草履虫作为我们观察的材料?原因是因为草履虫和好培养,可以利用稻草(由于草履虫在水稻田干涸时往往以包囊形式附着在稻草根部),加水培养出来(展示实物)。我们每位同学的实验桌上都放有草履虫的培养液,请学生用肉眼观察一下草履虫。你能看到他们吗?有的同学说什么也看不见,有的同学说看见一些白色的小点,总之草履虫体型很小,如果用肉眼很难看清他的生命活动,那么,要观察它,就需要借助──显微镜了,大家还记得显微镜是怎样操作的吗?

2.1环节一:回忆显微镜的操作,请一位学生上来实际操作显微镜的使用,边讲解边操作,如果有操作错误,可请同学进行纠正(养成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第一步,取镜安放;第二步,对光,强调用低倍镜对光,视野雪白为止。

2.2环节二:进行临时装片的制作,请一位同学上来实际进行草履虫临时装片的制作,边讲解边操作,第一步取洁净载玻片;第二步取草履虫培养液(注意他取的是上层还是下层);第三步盖上盖玻片(是否用棉花);第四步是观察玻片。利用显微投影仪,观察他做的装片。根据其装片情况提问题。 教师预设问题:(1)草履虫的数量:为什么草履虫出现的少?取的是下层;为什么草履虫出现的多,取的是上层,解释这是因为草履虫喜光,而且其生活需氧,故其主要生活在水层的上层,所以取的时候要取培养液的上层。(2)草履虫跑得快我们能看到草履虫但是它的运动却很快,利用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想个什么办法呢?学生的回答用盐水,但是可能引起细胞失水;利用棉花纤维阻挡。强调棉花的量不能太多,否则不易观察。 展示教师提前做的一张片子,进行示范。

2.3环节三: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我们在学习生物的特征时,知道生物可以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称之为应激性,让学生回忆应激性的意义──趋利避害。那么草履虫可以做出这样的反应吗?引导学生从草履虫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利),讨厌什么样的环境(害)思考,再依据之前所学的科学的探究方法──实验法(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结合学案,完成上面的相应内容,讨论出方案的同学可以分享其实验方案。请学生上讲台讲解他们的设计方案(互助合作学习,完善实验方案)。

教师设置几点疑问:第一:我们能不能盖上盖玻片?不能,所以注意不要让水滴打湿镜头。第二:观察应激性该用低倍镜还是高倍镜呢?低倍镜,看到的数量多,易于统计。

2.4环节四:实际操作观察草履虫,让学生有15-20分钟的操作时间,观察草履虫的结构、运动方式,结合教材70页的草履虫的结构图,思考这些结构和草履虫的生命活动有什么关系?完成草履虫应激性实验,同时将观察到的结构、现象记录在学案上。

3、归纳整理,总结交流

3.1 请同学说说草履虫的运动是怎样完成的:草履虫的体表周围有许多的纤毛,草履虫是纤毛摆动着旋转运动的。

3.2请同学说说草履虫的观察到的细胞结构:能看到食物泡吗?草履虫身体里所有的食物泡一样大吗?说明了什么?

教师利用不同颜色的兵乓球代表食物、食物泡、食物残渣,利用草履虫模型,展示食物消化的过程:草履虫食物是微小的细菌和浮游生物,通过口沟纤毛摆动,细菌和微小浮游生物进入细胞内,形成食物泡。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逐渐消化和吸收。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胞肛排出体外。

3.3让学生谈谈你所观察到的应激性的实验结果:在清水和培养液中,草履虫选择待在培养液一边;当在培养液中加入食盐后,草履虫往清水一边移动,说明其可以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4同学们还观察到它的其他生命活动吗?可能会有学生会谈到他的分裂生殖。或者呼吸方式等。

通过上述教师引导性提问,让学生总结出:通过我们的实验观察,了解到草履虫虽然只有一个细胞,但是它一样可以运动,可以消化食物,排除食物残渣,也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有的同学还观察到草履虫通过细胞分裂产生下一代进行繁殖等特征,得出结论──单细胞生物也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所以我们说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4、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70页的内容,谈谈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益的一面是:单细胞生物是鱼类的饵料,草履虫能净化污水(展示未处理的生活污水和草履虫处理过的生活污水的差别);有害的一面是:寄生于人体,危害人类健康。如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造成赤潮,危害渔业(展示视频今年夏季在我国深圳东部地区的赤潮现象)。人类只有掌握了这些生物的生活特点,我们才能更好的共同爱护生物唯一的家园──地球。

5、结束(并引出下节课的思考),细胞是对大多数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是在自然界中还是有一些特例,下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病毒,是如何生活的。

六、课后反思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而新课程标准的三大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具体的点滴的教学环节逐步实现。如本节课让学生收集资料自主合作学习,对单细胞生物生命活动的观察,体验到“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也可以独立进行生命活动”。

尽管我们提倡学生从自主的探究学习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但短短的课堂时间、简单的实验室设备和学生现有的科学素养都不可能完成对所有问题的探究活动。所以为了满足学生在短时期学到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学科结构的目的,在许多情况下探究学习的过程被简化。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就着重提出了“设计实验”这一环节中几个小而关键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既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的理念,也降低了学习难度。

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主要在提供学习材料、提出问题、解释疑难、鼓励学生等方面发挥帮助者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尽管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注意体现新课标、新理念,注意为学生创造探究活动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担心学生没有学懂,“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教学方式会时不时出现,还有待进一步坚持新课程理念加以转变。例如在课堂中还是把学生尽量引入到老师设计的问题上面。

第9篇: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的教学设计

坝心中心学校 马永诊

一、教学目标展示:

1 描述多细胞植物体的组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教学重点)

2 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教学难点) 教师准备

1、 人体消化系统结构模型。

2、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一株有花和果实的植物。预习植物体和人体的组成。

(一) 导入新课

1 将每个小组带来的植物进行展示,要求小组代表告诉大家它都有哪些结构构成?

2 说出自己身体有几种消化器官? 二 、学生自学新课

活动一:探究多细胞植物体的组成。

根据各组带来的植物进行观察。说出自己小组所带植物体有哪些器官? (设计思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一株具有6大器官完整的植物体(西红柿),引导学生回答:你看到了哪些器官?数一数,共有几种?

学生找到植物的6大器官,并尝试说出6种器官的作用。 问:那么器官又是怎样构成的?让我们继续探究。 活动二 植物体器官的构成。

学生不难得出结论:表皮细胞体积较小,排列紧密。果肉细胞较大,排列疏松。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组织”的概念。并且根据功能的不同分为保护组织、基本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而表皮是保护组织,果肉是基本组织。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起来,构成器官。

经过观察与实验,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出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活动三:人体的组成。

教师:人体的结构层次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一样吗?

细胞是构成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那么,人体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观察人体的消化系统结构模型和挂图,然后思考问题: 1 消化系统有哪些器官构成? 2 这些器官的共同生理功能如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P46胃壁结构图,经过讨论,得出人体的器官也是由许多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的,功能相似的许多器官又组成系统,系统又构成个体。

3 人体有哪些系统?小组讨论学习后得出人体的八大系统,即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系统药,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八大系统。

三、小组互学。讨论植物体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的异同点。

四、教师点拨

五、训练延伸。做课件作业和课后练习。

上一篇:淘宝女装活动策划下一篇:助力智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