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应急预案

2022-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医院感染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急救护理在预防重症监护室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并发颅内感染的价值

【摘要】目的:探究对重症监护室(ICU)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应急预案急救护理的效果及对其颅内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入本次研究的受试者人数为50,50位受试者均为我院ICU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日期最早为2020年1月,最晚为2021年1月。前25例入院者纳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后25例入院者纳为实验组,接受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病例颅内感染发生率,统计其护理前后的NIHSS及GCS评分。结果:对照组颅内感染发生率为24%,实验组仅1例(4%)出现,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组间NIHSS、GCS评分差异极小(P>0.05),护理后两组均有改善,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ICU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应急预案急救护理工作的开展效果理想,因此可行应用。

【关键词】:ICU;重型颅脑损伤;创伤性颅脑损伤;颅内感染;应急预案急救护理

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因此需立即进入ICU实施救治,在患者受伤后的1h内,是其抢救的黄金时间,因此在患者入院后及时做好各项准备护理工作十分必要。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是近年临床使用较多的一种护理流程,是指在患者入院之前就备好各类所需药品、物品,积极配合医师展开抢救,做好感染预防、清创等工作,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减低各类并发症风险。为探究该护理流程对此类患者的应用效果,本文纳入50例患者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入本次研究的受试者人数为50,50位受试者均为我院ICU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日期最早为2020年1月,最晚为2021年1月。前25例入院者纳为对照组,女性较男性数量少1例,即13例为男性,12例为女性;41岁≤年龄≤67岁,平均值(53.64±4.61)岁;25ml≤出血量≤79ml,平均值(50.91±6.39)ml;出血位置:丘脑出血9例,基底节区出血16例。后25例入院者纳为实验组,女性较男性数量少3例,即14例为男性,11例为女性;41岁≤年龄≤68岁,平均值(53.55±4.73)岁,26ml≤出血量≤78ml,平均值(50.01±7.07)ml;出血位置:丘脑出血10例,基底节区出血15例。正式启动研究前,已通知伦理委员会且获得批准,并将相关情况详细告知所有受试者并获其同意,两组受试者之间的资料无差异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及时将患者送至抢救室,做好体征监测,行气管插管辅助通气,做好手术准备。

实验组患者开展应急预案急救护理工作,1)呼吸道护理。由于患者为昏迷状态,因此自主呼吸能力下降,需行气管插管,同时定期吸痰,缓解其呼吸障碍情况。吸痰时保证无菌操作,每日需行吸痰管更换,帮助患者排出呼吸道异物,吸痰时控制力度,避免损伤患者呼吸道黏膜;若昏迷为深度,则协助其取卧位,不仅可减少颅内压,还可保证呼吸顺畅。其外,定期清洁口腔,避免感染。2)细菌药敏试验。分离病原菌,采用高敏性抗生素,减少食用广谱抗生素;做好胃肠系统及呼吸道管理,避免切开气道感染。3)呼吸机的合理使用。严格消毒呼吸机,避免因呼吸机污染而引起患者肺部感染;吸痰均采用一次性用品,合理控制吸痰频率。4)饮食护理。饮食保证清淡,可进食者给予其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等营养元素的食物,不可自主进食者行肠内营养支持,以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病例颅内感染发生率,统计其护理前后的NIHSS及GCS评分。

NIHSS: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值为0-42范围,0分则表示神经功能正常,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存在越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情况。

GCS:即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从睁眼反应(1-4分)、语言反应(1-5分)、肢体运动(1-6分)3个方面进行评价,总分值3-15分,评分越高,患者意识状态越佳。

1.4统计学处理

各指标均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类以()表述,以T检验;计数资料类以(%)表述,以X2(卡方)检验。以P表述统计学计算结果,P取值少于0.05,则差异明显。

2结果

2.1颅内感染发生率统计

对照组颅内感染发生率为24%,实验组仅1例(4%)出现,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护理前后NIHSS、GCS评分比较

护理前,组间NIHSS、GCS评分差异极小(P>0.05),护理后两组均有改善,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针对于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传统的护理手段着重于事后各项事故的处理及急救,从而忽略了对此类患者病情的预估、各类细节的管理、抢救的各个流程的衔接工作,存在急救流程混乱、护理质量低等问题,进而影响了急救工作的有序开展。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展开探讨,实验组患者并发颅内感染的概率更低,且护理后NIHSS、GCS评分的改善效果更佳,原因分析:应急预案急救护理工作中,制定了一整套的急救管理程序,在患者入院之前就备好了各类抢救所需的药品,做好了抢救的准备工作。同时,在对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保证了设备的优良性,药品的齐全性,以保证急救工作能顺利、有效的开展。其外,应急预案急救护理制定了科学的、合理的护理管理细则,保证各项细节工作能有效落实,确保了抢救工作的有序开展。

综上所述,对于ICU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应急预案急救护理工作的开展不仅有利于降低颅内感染风险,还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患者意识恢复,因此可行应用。

参考文献:

[1]卢佩蕾,陈晓荷. 应急预案急救护理在预防重症监护室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并发颅内感染的应用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7):3028-3030.

[2]翟紅燕,张启田,梁青.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16(2):182-185.

[3]杜晓光,董保忠,李琛,等. 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22):5145-5148.

[4]宋凌霞,张咏梅,曾芬莲.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6,43(8):1523-1526.

[5]李细荣,胡爱龙,柳平霞. 精细化护理改善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大骨瓣开颅术后康复质量的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8):71-75.

作者:王琦

第2篇:医院信息系统故障的分级应急管理预案

[摘要] 医院信息系统是医疗机构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规范运作服务的基础。随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发展,数字化医院建设成为医疗机构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医院信息系统的和其他网络系统一样,都会受到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故障,这严重影响着医疗机构正常业务的运转,也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正常就医。建立院信息系统故障的分级应急管理预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详细闸述了建议管理预案的重要性,并详细探讨了如何建立管理预案及预案的执行。

[关键词] 医院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分级管理

[

医院信息系统是维持医院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它在保障医院日常工作正常运行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医院信息系统的基础平台是医院信息网络,它是为医疗机构提供高效、规范运作的重要基础,信息网络是否正常运作直接关系到医院信息系统是否有效运行。然而,在医院信息系统的运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或人为或自然方面引发的故障。因此,为避免医院信息系统因故障而引起的对医院正常工作的影响,应该结合医院运行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医院自身实际的医院信息系统故障分级应急管理预案。

1、制定医院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的重要性

1.1 制定应急预案的目的

医院信息系统应急预案是保障医院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医院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医院各个工作岗位的信息系统网络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有效的按照工作指引手册,在最短的时间内化解信息网络故障带给医院的影响,并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复和完善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故障,保障医院正常运行。在制定医院信息系统应急预案时,一定要结合医院自身的运作情况,以保障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应急能力。

1.2 制定应急预案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在医疗领域,数字化医院建设也越来越成为医院发展的趋势,同时,医院的各项业务刘信息化系统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可见,数字化医院对信息化系统的医疗性越强,则对医院信息系统的要求越高,一旦在医院业务的高峰期其信息系统发生故障,就会严重影响医院业务的正常办理,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医院业务系统的瘫痪状态。

因此,医院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方面和在短时间内对自身信息系统的修复方面制定一整套预案,以避免医院大量尚未就诊的病人发生就医秩序的混乱,从而引发医院出现医疗隐患或对医院不好的社会负面影响。因此,医院制定一套简要、科学、操作性强的信息网络故障分级预案对医院自身的运行和良性发展具有举足轻承的意义。

1.3 制定应急预案的原则

医院在制定信息系统分级应急管理预案时,为了保障管理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就要做到从医院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医院的发展水平和运作方式,充分发挥医院各个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并能够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良性互动相互协助。同时,制定应急预案时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首先,要明确界定出医院及其信息系统网络故障的范围及程度,并对各种信息网络故障进行分级,分别对各个级别的网络故障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方案和解决措施。制定应急预案时要遵循第二个原则就是,要求医院各个工作岗位的人员,不但能够熟练掌握高度信息化、无纸化办公的工作方式,而且能够在医院信息网络出现故障时,具备迅速恢复传统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的应急能力,即医院要通过常态化应急演习,保障医院工作人员在预防故障和实际解决故障能力的培养。

2、医院信息系统故障的分级应急管理预案的建立

2.1 分级应急管理对各个岗位的要求

医院信息系统故障分级应急管理按照岗位划分,可以分为应急领导小组、医疗业务部门操作岗位及信息中心技术保障小组。

其中,应急领导小组的组成人员为医院领导、信息部门以及医院各部门的负责人,他们的任务是医院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并统筹规划医院应急预案的制定,同时应急领导小组还要检查监督全院安全上作及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而医疗业务部门的操作人员则负责医院各项手工操作时所需的纸张、收费价目表、印刷体等办公用品。

信息中心技术保障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信息网络故障应急预案的主体,并组分应急预案的演练,同时还要及时总结和汇报医院信息系统的运行状况和修改意见等工作。

2.2 信息系统故障应急预案的分级:

一级预案:由人为或自然灾害引起的设备故障。此时必须逐级上报,在主管领导的督促和协调下进行抢修。

二级预案:由于财务软件故障、交换机故障、数据处理错误等涉及到多个部门的瘫痪。应该及时上报信息部,对故障进行排除。

三级预案:单个部门出现网络故障或硬件故障而工作瘫痪。要立刻报告负责人进行故障排除。

四级预案:单个工作站点出现的软件或硬件故障。此时应该由值班人员及时排除故障。

在分级应急预案的执行过程中,应急领导小组应该根据具体故障情况下达应急预案的启动命令,并由信息部通知各个岗位的应急职责范围及工作方式,以确保在最短时间内排除故障,保障医院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2.3 信息系统灾难性故障应急处理流程

3、结语

综上,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不但要信息技术支撑,而且要医院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因此,维护好医院信息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医院必须要进行定期检查,时刻监督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并加强应急演练,在演练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同时,医院所有人员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不但在技术上和管理上高度重视,而且要在每个人的心理上给予高度的重视,以更好的服务于病人,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杨德文,医院信息安全方案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医院统计,2006(3)

[2]朱长生,数字化医院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安全及对策[J],医学信息,2005(7)

[3]胡敏,维护数据库高可用性,确保医院信息系统稳定运行[J],医疗卫生装备,2005(8)

作者:连晓丹

第3篇:谈医院信息网络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应用

摘 要:医院信息网络安全关系医院工作是否能正常进行,医院尽管对网络及数据采取了一些效安全有效的措施,由于网络的复杂性、需求的适时性、不间断性,对网络的安全要求非常高,网络、数据库及操作系统等一些预测不到的问题难以避免,为了更好的应对网络突发事件,医院须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医院管理;故障;灾难

the Cre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tingency plan of HIS Network

GONG Jian-Guo,LIU Tao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Jiangxi Nanchang 330006)

Key words: hospital;information system;contingency plan;hospital management;Malfunction;tragedy

医院信息系统成为医院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发展由医院经济管理路线逐步走向为临床服务的医疗路线。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发展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已逐渐成为医院医疗秩序稳定运行的有效保障。

医院作为365天24小时业务不中断的部门,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医院正常运行的重大隐患[1]。因此在各种突发事件发生时,医院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在信息系统的建设中显得非常重要。

医院信息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任何一个故障的出现都会使医院业务受到不同程序的影响,严重者可导致医院业务局部或整体瘫痪。客户端计算机故障,网络链接中单点故障引起单个业务计算机故障,支路交换设备故障等引起楼宇或楼层片区业务故障,而核心交换机、服务器、数据库等故障会影响到医院整个业务的正常运行。

虽然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对存在的已知的故障点进行弥补,防止更重大事故的出现。但是随着信息系统的不断扩充,故障点的存在机率也在增大。

为了防患在发生故障时出现信息网络“救火”的现象,提高处理突发性网络异常事件的处理能力,确保医院业务系统的正常运作,在目前的网络现状下我们制定出一套操作性强,目的明确的应急处理预案。该预案目的旨在技术人员在突发事件发现时,迅速作出响应,快速处理,积极恢复医院业务系统的正常秩序。

1 针对医院网络故障的分析,我们把故障分为三级

一级故障,中心机房遇到不可预料灾难性事件,如火灾,地震,水灾等,造成医院整个业务系统的瘫痪。

二级故障,核心服务器或核心交换机故障,数据库故障等,对医院业务影响范围大,且持续时间长。

三级故障,楼宇接入交换机或单个支路交换设备故障等,此类故障影响范围小,部分科室或某栋楼宇的业务瘫痪。

2 针对以上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我院制定以下相关预案

2.1如发生重大事件导致全院网络瘫痪信息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立即启动以下应急预案:

(1)医院各科室医疗业务立即恢复手工操作模式;

(2)电子病历系统中处方、医嘱、病历、检查申请单一律采取纸质手写方式;

(3)门诊收费启动各单机上备用的收费项目目录,收费员可以查询并批价;(每周更新一次单机上备用的收费项目目录)

(4)住院部采取先治疗后人工记帐的模式,保证治疗的正常进行,启用各单机上备用的收费项目目录进行收费记帐。

(5)入院病人采取手工入院,手工记帐,出院病人采用手工结帐;门诊网络应急预案网络发生突发事件,导致门诊、急诊超过30分钟无法正常工作,立即启动以下应急预案:

(6)医生看病采用纸质申请、处方,门诊收费处立即采取手工收费,门诊收费启动各单机上备用的收费项目目录,收费员可以查询并批价;

(7)信息科负责立即启动应急服务器系统。

(8)应急系统使用期间,门诊不可退应急系统使用之前的费用和药品。待系统正常恢复后才可退费退药。

(9)系统恢复后信息科将所有应急系统中产生的门诊数据转移至正常库后,挂号及收费处准确核对帐目后结帐,在核对当前发票时如有问题及时与计算机室联系。

(10)系统恢复后,门诊药品安排人员进行盘点工作,以保证药品的准确供应。

2.2住院部网络发生突发事件导致住院部无法正常工作,超过2小时立即启动以下应急预案:

(1)对需入院的病人先手工办理入院手续,待系统恢复后再补录入院信息。

(2)对急需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先借药治疗,并做好相关的登记手续,待系统恢复后再补录相关医嘱,确保不漏费。

(3)对急需做检查的住院患者,先手工登记做检查,待系统恢复后再补录相关医嘱,补录相关费用。

(4)医生恢复手工书写病历,待系统恢复后再补录病历。对需出院的病人采取交足押金人先出院后办手续的方法处理。

预案处理流程如下:

任何一个预案的落实首先必须得到医院领导的重视,各业务部门的积极配合,我们才能做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1)坚持统一领导的指导思想,当重大网络及信息异常故障发生,第一时间向院领导及医务科积极汇报,告知院领导事情的严重程度,领导对各业务科室做出统一调度,落实各相关部门的职责,迅速启用应急预案。

(2)各相关部门积极响应,迅速组织人员进入预案启动状态,严格按领导和信息科的要求落实预案的相关内容。

(3)重视科室之间的协调。各科室负责人为科室主要协调人。在信息科的指导下积极与其实科室协调工作,做好工作的衔接。

(4)信息科内部建立应急技术小组,由信息科负责人专职领导,定期对应急预案的进行讨论和补充,做好技术分工,各司其职,加强应急技术小组的应急模拟训练,相互团结,协调工作,小组面对突发事件能做到冷静,迅速响应,利用现有建立的一切安全措施快速有效按应急预案选择最优方式进行处理。

随着信息技术与临床工作结合日益紧密,医院对信息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高[2]。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对系统应急预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从系统的安全、高效、无故障的网络环境中去挖掘,而要不断完善网络的安全措施[3],如:集群容错、主交换机的热备、数据库的备份机制及病毒防范等各个方面,甚至于有条件须建设灾备系统,尽可能减少各种故障引发的数据丢失的情况发生,使医院信息系统在安全的状态下运行。

参考文献:

[1]洪嘉铭,杨琳.医院信息系统安全情况调查[J].中国医院.2003.7(5):40-41.

[2]王景明.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医院管理水平[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4,11(4):332-335.

[3]李全凯.医院信息系统高效率无故障运行的探讨[J].医学信息,2003.16(11):625-626.

作者:龚剑国 刘 涛

第4篇:医院感染应急预案改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

一.医院感染应急管理预案

(一)病发现传染病患者的应急预案

1、发现传染病时,在第一时间内上报院领导及有关部门。

2、根据传染病的性质,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对不明原因的传染病,采用标准预防措施。

3、保护同病房的患者。

4、患者应用的物品和其排泄物,按消毒隔离规范要求处理。

5、患者出院、转出、死亡后,应按传染源性质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

(二)发生针刺伤或手术中割伤的应急预案程序及防范措施

1、刺伤后的处理流程:刺伤→肥皂水流水冲洗→挤出伤口血液→碘酒、酒精消毒后包扎→上报、登记→相关病毒血清检查→相应治疗措施→观察、随访

2、防范措施

①正确处理用过的针头,禁止用双手回套针帽。 ②提供针器收集容器,及时处理用过的针头。 ③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应戴手套。

④使用有安全性能的针具,器械,并按操作规程操作。

(三)发生废弃物流失、泄漏、扩散时的应急预案

1、立即向医院报告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以确定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2、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的现场按《医院消毒管理办法》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其它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3、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及其他人员的损害。 预防控制措施

1、定期对各区域空气、物表、工作人员的手、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原则,使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

2、严格执行安全注射管理制度,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一针一管注射率要达到100%,严禁一次性注射器、针头重复使用,对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3、认真执行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由总务科焚烧处理,并做好登记,严禁买卖,丢弃医疗废物和重复使用,一但发现废弃物有流失或其它意外,要及时上报医院,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5、严格执行病房管理制度,做好病房消毒隔离工作,保持病室的清洁卫生,每日至少清扫两次,每周大扫除一次,每天空气消毒一次,地面、物表每天用消毒液拖、擦,扫床实行一床一套、一桌一巾,静脉输液(采血)实行一人一针一巾一带。向患者宣传卫生知识,减少人员走动.以降低感染的发生。

6、加强手术室的感染管理,严格按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操作,加强对手术室的环境,手术物品灭菌质量,手术人员手的监控,有呼吸道感染或局部有感染的人员禁止参加手术,做好无菌物品效果监测,保证无菌物品的灭菌效果,手术室空气每日消毒2次,每周彻底清洁消毒一次,微生物控制在≤200cfu/m3,感染与非感染手术分室进行,特异性感染手术,严格限制手术间人数,巡回人员穿隔离衣、戴手套产、鞋套,并严格按《医院消毒规范》做好各种物品、空气、物表的消毒。

7、加强供应室的感染控制管理

①严格按物品的洗涤程序进行操作。 ②物品收集,发放不逆反。

1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③选用合格的物品包装,灭菌包的体积不得超过30×50×50cm,物品包内放化学指标卡,外贴化学指示胶带。

④定期通过化学、物理、生物等方法进行灭菌效果监测,并记录。 ⑤无菌用物表、空气符合卫生监测要求。

⑥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放,严禁不合格物品流入科室。

二.医院院内感染爆发应急处理预案

1.若发现多种症状相同的病原菌感染的病例后,医院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院或科室历年医院感染一般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爆发。 2.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护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周围人群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

4.制定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进行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灭菌处理,隔离病人,停止接受新病人,医护人员自身防护,免疫接种或投药等。

5.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爆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传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6.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处理流程:科室发现感染病例一→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一→同时查找感染源一隔离病人一→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一→制定控制措施一→分析调查资料一→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

(一)报告内容

1、初次报告。

第一、必须报告信息:事件名称、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波及人群或潜在的威胁和影响、报告联系单位人员及通讯方式。

第二、尽可能报告的信息:事件的性质、范围、严重程度、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

2、阶段报告。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可能因素;在阶段报告中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同时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

3、总结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二)报告原则 初次报告要快,阶段报告要新、准,总结报告要全。

(三)报告时限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各卫生所、个体诊所和有关单位应当在2小时内向卫生院、县卫生局报告;

1、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2、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4、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四)报告方式 凡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卫生监督人员、个体开业医生和基层监测点的报告人均为责任报告人,除按常规疫情报告、疾病监测及其它常规监测系统规定要求进行报告外,对发现的各种公共卫生异常现象要以最快方式向县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第五部分 应急处理方案

1、应急时由卫生局应急指挥中心统一管理负责,包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污染物处理、标

2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本采集、环境消毒、消杀灭菌、预防性服药、预防接种、医疗救治等。

2、控制措施

(一)一般性控制措施

1.现场处置工作程序

(1)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快速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原因,对可能的生物、毒素因子进行分类,确定疫区和目标人群;

(2)根据自然环境因素确定可能的污染范围,对事件的危害程度和潜在危害进行判定;开展健康教育和社会动员,群防群治尽可能减少危害;

(3)对救护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和物资的需求做出评估和调用;

(4)经过事件紧急处理,疫情消除后,进行后续监测,直至消除危害;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核实;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原因,;提出采取控制措施的建议,包括疫区封锁、人员疏散、消杀灭菌、隔离观察、预防服药、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和干预等;处理结果的总结、评估与上报。

2、指挥医疗救护力量。

3、向临时现场指挥部汇报有关情况,并接受指令。

4、在现场医疗救护中,依据受害者的伤病情况按轻、中、重、死亡分类,分别以“红、黄、蓝、黑”的伤病卡作出标志,置于伤病员的左胸部或其他明显部位,便于医疗救护人员辨认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5、现场医疗救护过程中,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的原则。 6.伤病员运送工作程序

伤病员经现场检伤分类、处置后,要根据病情向就近的医疗机构分流。伤病员分流原则如下:

(1)伤病员现场经治的医疗文书要一式二份,及时上报,并向接纳伤病员的医疗机构提交。

(2)有关医疗机构必须无条件收治分流伤病员。

(3)运送伤病员途中需要监护的,由现场医疗救护护送。

(4)伤病员运送至医疗机构后,由收治医疗机构按急诊急救工作程序处置。 7.消毒处置

(1)根据现场情况,选择消、杀、灭的器材、药物剂型、浓度、施药方法。

(2)保护食品、电器设施和其他有关物品,防止沾染药物。

(3)实施消毒应先室内后室外、先地面后墙壁、先重点后一般、先饮水后污水的顺序进行。

8.现场情况报告程序 由现场最高指挥者负责向上级报告现场情况。

9.按上级有关指示,统一口径,指定专人向媒体发布信息,其它任何人员未经授权不得对外公布相关信息。

特殊性控制措施 根据突发事件的社会危害程度,可分别采取以下特殊控制措施:

1.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的物资,征用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

2.必要时,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并可依法对传染病疫区实行封锁。

3.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需要,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

4.限制大型公众聚会活动,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四.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工作,执行标准预防,保护医患双方的身心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一、在短时间内出现整个病区或多个病区的同样性质的医院感染病例时,由院长决定紧急启动本预案。 报告程序:临床科室——院长——进行调查、分析、协助处理——启动预案。 全院采取如下措施:

3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及执行监控措施。

2、医院进行如下调查处理:

(1)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

(2)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病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进行流行性病学检查。

(3)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流行性病学调查。

(4)根据情况进行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甚至暂停收新病人。 (5)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二、对被确认为医院感染的散发病例

1、科主任组织医师、护士查找原因,采取有效地控制措施。

2、确诊为传染病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三、短时间内出现确诊为同样性质的感染病例

1、报告程序:科室—院长—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2、采取措施如下:

(1)科室的经治医师及时向科室医院报告,科主任组织医师、护士查找原因,采取有效地控制措施。

(2)医院进行调查、分析,与科室沟通,将结果反馈院长。 (3)检验科做好病原学的监测工作。

(4)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5)医院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形成文字资料存档。

五.突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在面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或疑似人感染H7N9禽流感过程中应急医疗救援工作。

二、工作原则

1.提高对突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对突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和可能发生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作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开展工作。 3.对突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做到统一领导。要求大家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4.重视开展防范和处理突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培训及演练,为突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处理做好充分准备。

5.医院加强与其他单位或部门的合作,有效应对突发人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三、应急准备

1.抢救备品齐全 防护物品和药品、卫生材料的供应。保障卫生抢救备品的供应与质量。

2.抢救设施齐全 应急抢救室设在急诊抢救室,定期检查除颤器、吸氧器等抢救设备,准备抢救药品。医生、护士要定期培训,熟练掌握抢救设备的使用方法;定期检查急救、抢救药品储备及有效期等情况。 同时准备一套抢救设备留作现场抢救及患者转运专用。 3.急救车随时待命。

六、突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处理

4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在院内或院外发现疑似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我院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做好流调人员和消杀人员的个人防护。

2.我院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通知相关人员,携带必须的医疗器械、药品及防护用具等及时赶赴现场,有效开展医疗救治,病做好医务人员的防护工作。 3.在疫情可能涉及的范围内,开展疑似病例的搜索。

4.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服药,家庭隔离并实施医学观察10天,每日进行必要的问诊和检测体温,必要时予以隔离。

5.开展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的调查。对患者家属及其周围环境进行详细观察,了解禽、兽类饲养情况、环境污染范围和继续传播的可能性,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6.根据疫情实际情况,划定疫点及疫区范围,必要时报请市政府对疫区实施管制,疫区范围内禁止活禽在市场上销售、运输、交易。

7.采用敏感消毒剂,及时做好疫点的消毒处理,消毒方法参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空气消毒净化管理规范》疫点消毒规范。 8.如需转诊拨打120.

七、保障措施

1.药品保障。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药品、对药品采取专门贮备、专人管理、专病供应。 2.防护用品保障。购置防护服、防护口罩、防护眼镜、一次性乳胶手套或橡胶手套、鞋套、、医用工作服、工作帽、污物桶、消毒桶等防护材料。落实专人管理。

3.病人所需物品供应。对病人所需物品集中供应与管理。由所在门诊和病房护士长具体负责患者所有物品的专门管理、专门清洁和消毒。

六.医院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一、原则: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用药、定期随访的原则,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性暴露后感染的发生。

二、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黄志清

主要负责人:刘艳 夏新萍 任翔

三、报告程序: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在1小时内分别向保健科报告。

四、暴露后的应急处理 (一)紧急局部处理措施

1.用肥皂和水清洗沾污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沿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

3.受伤部位的消毒:伤口用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 (二)全身处理措施

1.HIV根据暴露级别,选择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2.乙肝病毒暴露后,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按0、1月、6月间隔)。

五、应急后处理 (一)登记:

1.对发生经过详细记录: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 2.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

5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3.接触物种类; 4.处理方法及经过; 5.用药情况。

(二)分析原因:分析引起暴露的原因。

(三)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在分析引起暴露的具体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持续改进措施。

七.发生针刺伤医护人员应急预案

1、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应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如不慎被乙肝、丙肝、HIV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用肥皂水和大量清水反复冲洗,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必要时进行伤口处理、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2、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h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抽患者血对比。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3、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h内查HIV抗体,必要时抽患者血对比,按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同时口服贺普丁(拉米呋定)每日1片,并通知医院进行登记、上报、追访等。 【程序】

立即挤出伤口血液 → 反复冲洗 → 消毒 → 伤口处理 → 抽血化验检查 → 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 → 并通知医院进行登记、上报、追访

6

第5篇: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

为进一步规范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和处置工作,根据卫生部印发《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感染暴发和处置管理规范》的要求,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一、医院感染及医院感染暴发的概念:

1、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3、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二、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

1、报告范围:包括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和医院感染暴发。

2、报告时限:临床科室出现医院感染暴发趋势时,各科应于2小时内报告院感科和分管院长,并通知相关部门。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时,医院应按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文件要求逐级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3、报告流程:(见附件)

①临床科室发生3例(含3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3例医院感染暴发病例时,应由本科室主任(主任不在由护士长、护士长不在由监控医师或监控护士)在2小时内电话或

当面上报院感科负责人(电话:8511),如遇特殊原因报告未能畅通,应立即向分管院长(电话:8502)直接报告;如向分管院长途径也未能畅通,则向其他任何一个院领导报告或向总值班(总值:660979)报告。

②检验科在短时间内,在不同病人的同类标本中三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在同一病区的不同病例中,三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检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药的病原体,检验科务必在2小时内电话或当面报告院感科负责人。如遇特殊原因报告未能畅通,应立即向分管院长直接报告;如向分管院长报告途径也未能畅通,则向其它任何一个院领导报告或向总值班报告。

③在接到临床科室或检验科的报告后,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人应马上向本院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进行电话报告,同时报告分管院长,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应同时向医务科、护理部、设备科、药剂科及后勤保障部进行通报,以利于有关部门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分管院长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协助院感科开展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予以保证。

④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分管院长应于24小时内向金华市卫生局及金华市疾病预防疾控中心报告,请求协助调查处理。

a.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b.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⑤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分管院长应于2小时内向金华市卫生局及金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a.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b.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c.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三、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确认程序

1、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报告程序启动后,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应在2小时内组织相关职能科室及专家组成员对暴发事件进行调查确认,并对事件进行综合评估,研究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当领导小组成员不同意见时,由院长决定本预案是否启动。

2、在本预案启动后,应由分管院长在2小时或12小时内向金华市卫生局及金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3、在本预案启动后,技术专家组必须在4小时之内召开会议,严格履行各自职责。

四、应急处置及控制措施

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采取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防止感染源传播和感染范围的扩大;同时,随着调查不断获得新的发现,及时调整控制措施。

1、查找感染源:院感科、检验科应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2、分析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相关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发病情况、分布特点并进行分析,根据疾病的特点分析可能的感染途径,对感染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确定感染途径。

3、对感染病人积极实施医疗救治,控制感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

4、切断传播途径:在确定感染暴发的传播途径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对感染源污染的环境采取正确有效的消毒处置措施。

5、对易感人群实施保护措施,必要时对易感病人隔离治疗,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

6、在调查处置结束后,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今后的防范措施。调查结束后应尽快将调查处置过程整理成书面材料,记录暴发经过,调查步骤和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效果,并分析此次调查的经验与不足。

五、预案的终止

在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被消除后,距离本院最后一例医院感染病例的最长潜伏期也无新的病例出现,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应责成技术专家组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展态势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本预案是否终止。

六、当其它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对本院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七、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6篇: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应急预案

2010年12月门诊护士业务学习

时间:2010-12-17地点:门诊办公室主讲:曾琼

A. 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指住院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病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存在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医院感感染暴发流行:是指某医院、某科室的住院病人中,短时间内,医院感染病例发病率突然明显增加的现象,如呼吸机相关肺炎暴发流行,手术切口感染暴发流行等。

一. 医院感染突发应急处理组织体系工作流程.(见流程图)

二. 医院感染突发应急处理流程.(见流程图)

三. 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应急处理措施流程(详细见流程)

重点: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暴发:

1. 发生3例以上5例以下的病原体相同的医院感染。

2. 发生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由于医院感染暴发

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3. 发生10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特殊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

响或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发生上例情况立即报告感控科(或节假日报告总值班),医务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开展诊疗,做好感染控制工作(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废物和病人排泄物的无害化处理、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B.何谓中药的配伍?各种药物的配伍关系怎样?

配伍----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药物配合使用,相互之间必然产生一定的作用,有的可以增进原有疗效,有的可以相互抵消或消弱原有的功效,有的可以或消除毒副作用,也有的可以产生毒副作用。

配伍关系---有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

单行---是单一味药来治疗某种单一的疾病。如独参汤。

相须---是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如麻黄配桂枝。

相使---是是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铺,两药合用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如黄芪配茯苓。 相畏---是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一种药物所抑制。半夏畏生姜。

相恶---是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如人参恶莱菔子。

相反----是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如甘草反甘逐。

相杀----是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羊血杀钩吻毒。

故:相恶、相反则是配伍用药的禁忌,相恶是因为药物的拮抗作用,相反则是药物相

互作用,能产生毒副反应或强烈的副作用。

相畏、相杀可以减少或消除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

相须、相使起到协同作用,能提高药效。

第7篇: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应急预案

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暴发、流行,快速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防止医院感染的继发和蔓延,特制定本预案。

(一) 组织机构

医院感染管理体系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务股、护理管理小组和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构成。

1、 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 院长。

2、 感染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副院长、相关科室主任。

3、 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科室主任任、医务股、护理管理小组

及监测医生、监测护士组成。

(二) 疫情报告控制程序

医院出现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或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立即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控制程序上报有关部门。

1、 医院感染散发的报告与控制

(1)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主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2)科室监控小组负责人应在医院感染控制科室的指导下,及时组织主治医师、护士查找感染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2、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与控制

(1)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控制部门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2)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3)报告程序: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报告卡;采供血机构发现HIV两次初筛阳性检测结果页填写报告卡。

(4)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报告方式: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染并报告卡报告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报告时限: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并和乙类传染并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报告卡。

A、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第8篇: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卫生院医院感染事件应急预案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工作,执行标准预防,保护医患双方的身心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一、在短时间内出现整个病区或多个病区的同样性质的医院感染病例时,由院长决定紧急启动本预案。

报告程序:临床科室——医务科、院感科——院长——进行调查、分析、协助处理——启动预案。

全院采取如下措施:

1、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及执行监控措施。

2、院感科进行如下调查处理:

(1)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罹患率。

(2)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病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进行流行性病学检查。

(3)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流行性病学调查。

(4)根据情况进行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甚至暂停收新病人。

(5)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二、对被确认为医院感染的散发病例

1、临床科室的经治医师及时向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报告,科主任组织医师、护士查找原因,采取有效地控制措施。

2、确诊为传染病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三、短时间内出现确诊为同样性质的感染病例

1、报告程序:临床科室—院感科、医务科—院长—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2、采取措施如下:

(1)临床科室的经治医师及时向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报告,科主任组织医师、护士查找原因,采取有效地控制措施。

(2)院感科进行调查、分析,与临床科室沟通,将结果反馈院长及医务科。

(3)医务科组织、指导临床的治疗工作。

(4)检验科做好病原学的监测工作。

(5)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6)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形成文字资料存档。

卫生院

2018年1月10日

第9篇:医院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应急预案

医院感染事件通报机制

1、某科室出现多个感染病例时,及时召开院感管理委员会议,将感染情况传达给其他科室、管理部门和检验科。起到警示的作用。

2、根据感染菌株及传染病流行病学特点,其他相关科室选用感染病原菌敏感的消杀剂,进行预防性消毒。

3、其他科室获知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对本科室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监测及控制措施

4、其他科室发现可疑新病例,立即上报感染控制科。

5、对于难以控制的感染,必要时感染科每日以书面形式公布相关信息,以便充分的引起各科室的重视。鼓励各科室提出好的建议或进行经验交流。

医院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应急预案

为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切实有效地防止医院感染的流行及爆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一、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宣传普及医院感染知识,加强对门诊及住院感染病人的日常监测,及时发现病例,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医院感染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3、分级控制:根据医院感染的严重程度,将疫情分为三个等级,并实施分级控制。发生不同等级疫情时,启动相应级别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方案。

4、快速反应:建立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出现疫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5、依靠科技:依靠科学技术,实施科学防治。加速检测试剂、疫苗、药的使用,加强临床治疗方案及流行病学研究,规范防控措施与操作流程,实现防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二、启动应急预案

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将应急预案分三个等级,并实施分级控制。发生不同等级疫情时,启动相应级别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方案。病区发生烈性传染病疑似病例时(如SARS、鼠疫、肺炭疽等)直接启动三级预案。

(一)一级预案

病区连续出现3例以上(含3例)6例以下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时(三级疫情),启动一级预案,具体措施有:

1、加强领导,统一指挥: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应急小组、统一指挥,协调工作,对应急事件上传下达,保证指挥、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2、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查找感染源,分析病例的时间分布、地点分布和人群分布特点;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制定和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

3、对医院感染病人统一管理:医院感染病人置单人隔离间,无条件的病房应对感染病人实行床旁隔离;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等物品应专人专用;床旁配备快速手消毒剂;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污物分类统一收集处理。医护人员进入房间须戴口罩,操作戴手套。

4、加强消毒隔离:各部门要密切协作,确保消毒隔离措施落实到位。做好消毒监测,保证消毒效果。呼吸 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必须加强病房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隔离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粪便、食堂及饮用水加强消毒。

5、对病区内发热病人进行追踪管理: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必须熟悉掌握有关发热病人的处理程序,坚持首诊负责制,严格执行医院对发热病人进院后的处理步骤和上报制度。

6、加强标准预防:无论病人是否有传染病, 对病人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工作人员均按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和消毒隔离。

7、加强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提高医务人员对感染性疾病的监测和反应能力。.了解有关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加强对水、食物、昆虫、动物、新诊疗技术及环境等引起的传染病的监测。正确利用所获得的信息,提高医疗救治水平。及时发现病人,避免漏诊、误诊。

8、监测病原体耐药趋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病原体耐药性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开发病原体耐药性快速检测方法,这对于控制疾病传播,防止病人死亡很有作用,例如能够早期快速检测出结核菌对利福平的耐药性,就可以尽早给病人用其他敏感的抗菌药物,降低患其他重病的危险,从而缩短传染其他人的时间。

9、做好应急的各类物质准备:对应急的各类临床设备和物质准备到位。临床设备包括呼吸机、X光机,生化检验试剂、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手套、工作帽、眼镜、口罩、预防和治疗药物、消毒液等。

10、加强污水、污物处理管理:准备病人用的垃圾袋,使用后的隔离衣裤、口罩、帽子、手套、鞋套及其它废物及时分类,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二级预案

病房出现6例以上(含6例)10例以下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或不明原因的聚集性发热,且有流行趋势(二级疫情),经专家委员会研究确定启动二级预案。具体要求是在一级预案的基础上采取如下措施:

1、病房设隔离病室,暂停接收新病人。

2、加强对隔离病室的管理

(1) 隔离病室必须独立设置,与其它病室分隔无交叉,并保持一定距离。病室内应分相对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2) 医院感染的预防采用标准预防的原则:即采取的措施既预防医务人员发生感染同时也预防病人发生感染;不仅预防通过血液传播,同时也预防通过病人的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传播;采取的措施包括飞沫隔离、空气隔离和接触隔离。隔离病室门口配备隔离衣、洗手液、快速手消毒剂;进入隔离病室必须按医院的消毒隔离工作去做。工作时间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医用防护口罩。隔离病室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上班时间不得串科室。

3、病区新出现可疑感染病人,立即向应急小组领导汇报,同时作好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4、严格门卫管理,禁止外来人员进入病区。停止病区内外交流活动。

5、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6、 对全科职工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7、医院根据情况,及时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8、实验室应加强病原学检测,尽快鉴定微生物的耐药性。抗菌药物耐药性是全球问题;耐药菌能很快出现并从一个病区传至另一病区,或从一种病原微生物到另一种微生物。

9、加强消毒:严格进行消毒工作,每天对病房内外进行常规消毒,对隔离病室等重点地区加强消毒,保证消毒效果。

10、加强隔离病人排泄物的处理:隔离病人的废物必须装双层黄色垃圾袋,医务人员使用后的隔离衣裤、口罩、帽子、手套、鞋套及其它废物及时分类,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三级预案

医院短时间内出现波及整个病区或几个病区的医院感染,且有明显的流行趋势;或病区发生烈性传染病疑似病例时(如SARS、鼠疫、肺炭疽等)(一级疫情),经专家委员会研究确定启动三级预案。具体要求是在二级预案的基础上采取如下措施:

经专家小组确认的烈性传染病或疑似病例,如鼠疫、霍乱、SARS、肺炭疽等,按要求尽快送赤峰市传染病医院诊治,并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做好传染病患者的转诊、转运工作,做好转诊后的消毒,同时做好医务人员的防护,若遇紧急疫情,上述病人无法转出时,则应按下述要求,开展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1、设立隔离病区:医院要对感染病人或怀疑有烈性传染病的病人进行严格的隔离管理,并加强治疗。

2、立即对与病人有过直接和间接接触的人员进行流行病调查,对与传染病疑似病人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的人员实施严格的隔离观察、登记、体检、验血、每天测量两次体温。

3、加强对隔离区的感染管理。 (1)一般要求

1)布局合理。病区必须独立设置,与其它病区分隔无交叉,并保持一定距离。专用病区内应分相对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2)窗户24小时开放,保持良好的通风。 3)病房配备洗手液、快速手消毒剂。

4)疑似病人和确诊病人、轻型和重型病人应收入不同的病房,分开安置。

5)病人的活动设置在病室内,一切诊疗活动也尽量在此区内完成。

6)不设陪护。

7)设有专用呼吸机,并加强呼吸机管路的消毒工作,进入病区必须按医院的消毒隔离工作去做。 8)所有物品标识明确清楚。

9)护士长负责有关消毒隔离工作的落实及管理,感染管理科加强监督。

(2) 病区的消毒隔离 1)空气消毒

① 室内有人时的空气消毒

A、保证良好通风。必须24小时开窗通风,不能开窗时安装排风扇强行通风。

B、办公室、病房用空气清菌片,每20M2放置一点,4小时更换一次。

② 病房无人时的空气消毒

A、0.5%的过氧乙酸喷雾,用量为20-30m1/m3,作用30分钟。 B、 病房终末消毒: 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病房必须进行终末消毒,方法是:过氧乙酸原液1g/m3熏蒸消毒,关闭门窗,密闭2小时后开窗通风。

③ 地面和物体表面消毒:地面坚持湿式清扫,每日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2000mg/L过氧乙酸浸泡的墩布擦地,每日早、中、晚各1次,遇污染随时消毒。 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门把手、病历夹等用0.2%的过氧乙酸或1000mg/L有效氯擦试消毒,上下午各2次。

(3)医务人员的防护

1) 医务人员进入隔离病区必须遵守消毒隔离、洗手与手消毒等各项规章制度,必须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

2) 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每 4 小时更换 1 次或感潮湿时更换;进入病区需按隔离要求穿脱防护服、隔离衣、戴手套、工作帽、鞋套。 3) 每次接触病人前后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病房配备洗手液与快速手消毒剂。上班前、中午、下班后必须洗手与手消毒。

4) 对病人实施近距离操作时,如吸痰或进行有喷溅的操作时如气管切开,应戴防护眼镜,必要时戴生物面罩。

5) 医务人员进入和离开病区时,应注意呼吸道和黏膜的防护,下班时必须进行卫生处置。

6) 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保持良好心情。出现呼吸道不适及时就诊。

(4) 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的处理

1) 漂白粉1份+4份污物,混匀消毒2小时。 2) 优氯净1份+12份污物,混匀消毒2小时。

3) 将消毒后的污物倒入厕所;便器、便盆、痰盂等每天用15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浸泡 30 分钟。 (5)病人使用物品的消毒

① 病人使用的口罩要每天更换,可用 1000mg/L 有效氯消毒液浸泡 30 分钟送洗衣房。病人的生活垃圾要用双层黄色垃圾袋盛装送焚烧。

② 呼吸治疗装置在使用前应进行灭菌或高水平消毒。建议尽量使用一次性管道,重复使用的各种管道应在使用后立即用 1000mg/L 有效氯消毒液浸泡 30 分钟再清洗,然后进行清洗消毒处理。

③ 体温计使用后立即用 500mg/L 有效氯消毒液浸泡 30 分钟,听诊器、血压计等物品,每次使用后应即用 75% 乙醇擦拭消毒。 非传染病所致的医院感染一级疫情,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在二级预案的基础上,根据情况,经医院领导小组讨论决定,采取关闭病房、停手术等重大措施,以保证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调查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病人的安全。

三、保障措施

1、财力支持:医院为防治工作提供合理而充足的资金保障。

2、物资保障:医院应建立物资储备库。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物资储备明细表,并根据疫情等级分别测算不同物资储备的需求量及其配比。储备库着重储备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漂白粉、抗菌药物、检验试剂、呼吸机、移动X光机、采样车等物资。

3、人力资源保障:按疫情级别制定人力资源调配计划。疫情发生时,所有在岗医务人员必须服从统一调配。

4、部门联合:各有关部门应按照本预案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防治工作。对履行职责不力,造成工作失误的,要追究相关责任。

医院感染控制科

医院感染爆发控制组织

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职 责:负责指挥组织、协调和部属“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医疗专家组: 组 长: 组 员:

职 责:负责全面医疗技术指导。 医疗保证小组: 组 长: 组 员:

职 责:监督医院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医护人员统一调配。 物品供应保障小组: 组 长:组 员:

职 责:负责全院物品的配送,物品、器械、药品供应及营养饮食的保障,保障医院网络的畅通。

消毒监控小组 组 长: 组 员:

职 责:负责制度相关制度及操作流程,监督消毒隔离,防护措施的落实,医院物流管理,监控控制效果,进行流调。

医疗保障小组: 组 长: 组 员:

职 责:监督医院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医护人员统一调配。 业务培训组: 组 长: 组 员: 职 责:负责全院职工、病人及家属、陪护人员培训。 宣传协调小组: 组 长: 组 员:

职 责:负责政治思想和宣传报道,职工及家属的解释协调。 安全保卫组: 组 长: 组 员:

职 责:负责医院安全保卫,维护医院正常秩序。 网报小组: 组 长: 组 员:

职 责:负责传染病信息整理、上报工作,保障疫情报告准确、通畅。

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鉴于历年来传染病流行情况,为了及时应对我院可能发生的医务人员、门诊及住院病人间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要求

1、全院医务人员要提高认识,尤其门诊和病房医生要学习传染病知识,掌握各类传染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治疗原则、防治措施及时发现病人,避免漏诊、误诊。

2、坚持首诊责任制,一旦发现传染病人应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按要求报告、管理或转定点医院治疗。

3、所有医务人员必须重视消毒隔离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并按要求做好监测,确保消毒效果,感染管理科加强监督工作。

4、各科室密切合作,做好医院感染防护,预防医务人员和病人发生医院感染。

5、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有积聚发病现象,应及时报告感染控制科科。感控科负责组织进行进行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治知识的培训。

二、重大传染病疫情处理原则

1、全院进行统一行动,统一部署,在医院控制领导小组、医疗保障小组、医疗技术指导小组和消毒技术指导小组的领导和指挥下协调工作。严格执行和落实医院提出的各项措施和要求。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各项规章制度。

2、采取标准预防,即预防病人和医务人员发生感染,根据传染病流行特点采取隔离措施。

3、其他相关措施:

1)加强病区以及门诊的管理,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并根据传染病的特点增加频度。

2)救护车的消毒:救护车运送病人时,司机人员应做好防护,病人离车后的物体表面和空气要进行严格消毒,做好登记。

3)医院污水以及污物处理:加强对医院废物的管理,尤其是传染性废物的管理。加强对污水的处理,加强含氯消毒剂的投放量。

4)加强全院的清洁卫生工作,要求各个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切实保证上述措施的落实,确保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病人的安全。

4、病区的消毒工作

1)空气消毒有人情况下保证通风良好,注意病人防寒,用无损伤消毒机定时消毒,无病人情况下可以用消毒液喷雾,密闭达到消毒时间进行通风后使用,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病房必须进行终末消毒。

2)医务人员手的消毒:医务人员在上班前和下班后,接触病人前后,穿脱隔离衣裤前后须进行手的消毒。

3)物体表面的消毒:病房内的各种物体表面应定时用消毒液进行擦拭,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4)地面消毒:地面坚持湿式清扫,每天定时用消毒液拖地。 5)病人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的处理:漂白粉1份+4份污物混匀消毒2小时;优氯净1份+12份污物混匀消毒2小时,将消毒后的污物倒入厕所。便器、便盆、痰杯等用物用消毒液进行半小时的清洁消毒备用。 6)病人使用物品的消毒:一次性使用物品用后装双层塑料袋送焚烧,其他物品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消毒处理。

7)终末消毒: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必须进行终末消毒。 8)防护用品的消毒:工作服、防护服、隔离衣裤、棉纱口罩、帽子等用双层布袋封扎,送指定地点高压灭菌,再清洗消毒备用。口罩应与防护衣裤分开消毒与清洗。防护靴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并定期用消毒液喷熏。

三、隔离制度

1、布局:整个布局划分3个区,即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三个区要用明显标识区分,以警示医务人员。

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和出入流程,要根据传染病的特点,制定出严格的规定,给医务人员以指导。

3、重复使用的用品先消毒再清洗消毒后备用。一次性物品装双层塑料袋送焚烧。

四、病人管理

1、病人的生活和活动必须限制在病区内,医务人员出入随时关门。

2、严格探视管理,不设陪护、不探视,若必须时应做好管理防护,并遵守医务人员的要求和消毒隔离规定。

3、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时,应按要求进行终末消毒,病人的尸体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处理。

五、保障措施

1、组织领导: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医院疫情控制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和领导力度。

2、技术保障:成立业务主管院长为组长的医疗保障小组及医疗技术小组,负责人员调配及指导临床诊疗工作。

3、消毒监督小组:确保相关制度及操作流程、防护及消毒隔离措施有效落实。

4、物资保障:负责保障应急预防的诊疗器械、物品、药品、消杀药械、检测试剂等物资的供应和储备。

5、网络组织:确保网络畅通,上报及时。

医院感染控制科

上一篇:传统文化和法治中国下一篇:工程劳务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