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十二五发展规划

2022-09-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博士后十二五发展规划

广西启动《广西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广西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本刊讯 8月19日,广西“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广西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研究课题布置会议”,《广西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广西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会议明确了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对编制工作的职责分工、工作步骤、任务分工、时间安排作了统一安排和部署。参与规划编制工作的各成员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第2篇: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亮点频出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对于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013年1月1日,国务院正式印发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这一规划编制历时两年有余,亮点频出,对指导我国未来能源的发展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根据对“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总体判断,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总体要求,综合考虑安全、资源、环境、技术、经济等因素,《规划》提出了2015年能源发展的主要目标:

——能源消费总量与效率。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能源消费总量40亿吨标煤,用电量6.15万亿千瓦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能源综合效率提高到38%,火电供电标准煤耗下降到323克/千瓦时,炼油综合加工能耗下降到63千克标准油/吨。

——能源生产与供应能力。着眼于提高安全保障水平、增强应急调节能力,适度超前部署能源生产与供应能力建设,一次能源供应能力43亿吨标准煤,其中国内生产能力36.6亿吨标准煤。石油对外依存度控制在61%以内。

——能源结构优化。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30%。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7.5%,煤炭消费比重降低到65%左右。

——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加快建设山西、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东部地区、西南地区、新疆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到2015年,五大基地一次能源生产能力达到26.6亿吨标准煤,占全国70%以上;向外输出13.7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跨省区输送量的90%。

——生态环境保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每千瓦时煤电二氧化硫排放下降到1.5克,氮氧化物排放下降到1.5克。能源开发利用产生的细颗粒物(PM2.5)排放强度下降30%以上。煤炭矿区土地复垦率超过60%。

——城乡居民用能。全面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实现城乡各类用电同网同价。行政村通电,无电地区人口全部用上电,天然气使用人口达到2.5亿人,能源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电力、油气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取得新进展,能源财税机制进一步完善,能源法规政策和标准基本健全,初步形成适应能源科学发展需要的行业管理体系。

《规划》明确了七大重点任务,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加快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强化节能优先战略,全面提高能源开发转化和利用效率,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浩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具体表现为:一是加强国内资源勘探开发。安全高效开发煤炭和常规油气资源,加强页岩气和煤层气勘探开发,积极有序发展水电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二是推动能源的高效清洁转化。高效清洁发展煤电,推进煤炭洗选和深加工,集约化发展炼油加工产业,有序发展天然气发电。三是推动能源供应方式变革。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加强新能源汽车供能设施建设。四是加快能源储运设施建设,提升储备应急保障能力。五是实施能源民生工程,推进城乡能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六是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全面推进节能提效,加强用能管理。七是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重点领域改革,理顺能源价格形成机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能源领域。八是提升能源科技和装备水平。九是深化国际合作,维护能源安全。

《规划》还提出了保障措施,认为要健全财税金融政策,加快推进能源资源税改革,推进煤炭税费综合改革,清理各类违规收费,逐步推行资源税从价计征,强化能源消费环节税收调节,完善化石能源的消费税,加快环境保护税立法工作。改进能源投资管理,鼓励能源投资多元化。强化能源行业管理,转变能源管理方式,构建系统科学、层次清晰的能源战略规划和产业政策体系,完善实施监督和评估调整机制。加强国际合作统筹协调,建立能源、外交、财税、外贸、金融等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境外能源开发利用的宏观指导和服务。完善能源“走出去”备案机制,提高企业参与境外资源开发的协调性。建立健全国际能源信息平台,开展国际能源储备和应急互助合作,制定能源安全应急预案,增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作者:冀雯

第3篇:兵团“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今年1月6日,兵团党委六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如果把规划比作一幅描绘未来前景的美好画卷,那么这幅画卷究竟有着怎样的地位与作用?它是通过什么方法绘制而成的?它是在什么样的基础和背景下绘制的?与以往五年规划相比,具有什么亮点和支撑?如何让它由蓝图变为现实?请看——

《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今后五年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共同的行动纲领,是编制各类规划及制定年度计划、安排国家与兵团投资的重要依据。

兵团党委、兵团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兵团党委常委会、兵团司令员办公会分别三次审议规划,兵团“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三次会议讨论研究规划,兵团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对规划编制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编制组成员反复学习领会中央一系列会议精神,深入师团调查研究、征询意见,与国家、自治区及各师、各部门规划多次衔接,使规划编制过程成为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自2009年10月正式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以来,规划思路共十易其稿,规划纲要共十五易其稿。

与以往五年规划相比,“十二五”规划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均实现了新的突破。

在规划内容上,把规划作为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重要抓手,着重突出了加快发展经济、推进“三化”进程、改善职工生活、发挥集团化优势、促进兵地共同发展、提高维稳戍边能力等战略任务,更加鲜明地阐明了这些领域的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及其目标。可以说,兵团“十二五”规划是一部体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规划,一部体现以人为本、彰显尊严的规划,一部体现垦区比较优势、落地生根的规划,一部体现开放带动、创新驱动的规划,一部体现兵团职能使命、与新疆各族群众休戚与共的规划。

在规划编制方法上,进行了四个方面的创新:一是在前期工作上,首次采取面向社会公开选聘研究单位的方式,对发展环境和趋势、产业结构调整等十个重大课题开展了专题研究,进一步增强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二是在表現形式上,改变了规划就是文字叙述的固定格式,首次采用方向、重点、目标来表述战略任务,增加了重要生产力布局和重点项目专栏以及空间布局示意图,进一步增强了规划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三是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通过召开专家、民主人士、人大代表等多层次座谈会以及在兵团各大媒体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在兵团门户网站开辟“十二五”规划专栏等方式,为社会各界、职工群众参与规划编制开辟了畅通渠道,进一步增强了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和民主公开度。四是经过不懈努力,国家“十二五”规划首次明确指出“支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和发展”,这是编制五年规划以来兵团在国家规划地位中的重大突破,也是兵团推进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开端,更为兵团落实政策、争取项目提供了重要依据。

蓝图基础与背景:“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态势

对发展环境进行综合分析,是谋划未来发展、理清发展思路的重要基础。那么“十二五”时期兵团面临怎样的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呢?

从发展基础来看:一方面,经过“十一五”以来的快速发展,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站到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区域影响力和地位作用显著提高,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

一是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兵团生产总值达到770.62亿元,占自治区比重由2005年的八分之一上升到七分之一,五年年均增长12.9%,分别比全国和自治区高1.7个和2.4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9948元,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五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4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3倍,其中工业投资占到45%,为今后工业发展积蓄了强大力量。石河子等四个城市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7.9亿元,五年增长3.5倍,年均增长29%。

二是结构调整初显成效。产业结构由以农业为主导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转变,三次产业结构达到36:34:30,其中,二产比重五年上升了9个百分点,一产下降了4个百分点。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城市聚集产业和吸纳人口作用开始显现,城镇化率达到50%,比“十一五”末提高了8个百分点。招商引资大幅度增长,所有制结构逐步优化,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28%,比“十一五”末提高了7个百分点。

三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以团场基本经营制度为主的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团场管理和经营体制正面临新的变革。以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的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方兴未艾,整合资产、做大企业已成为大势所趋。向西开放地缘优势进一步凸显,自产品出口占兵团出口总额比重超过20%,走出去迈出实质性步伐。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水利、交通、能源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相继投产,高新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040万亩,新建、改建公路1.4万公里,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80万千瓦,新增城镇供水管网1110公里、集中供热管网380公里,人居环境逐步改善,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五是职工生活更加宽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团场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559元和8782元,城乡收入差距由2:1缩小到1.7:1。“十件实事”工程稳步实施,80万人喜迁新居。社会事业稳步推进,率先在西部地区完成“两基”攻坚任务,每万人拥有医护人员数领先于西部,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7%,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

六是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提高。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取得实效,节能减排工作与循环经济发展取得实效,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人口稳定在低生育水平,全社会就业人员五年净增约6万人,职工队伍不断壮大。

七是维稳戍边能力稳步提升。职工维稳戍边意识得到强化,政法基础建设得到加强,出色完成了各项重大维稳任务,促进区域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边防安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另一方面,兵团发展中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与金融危机影响相互交织,使发展中的制约因素更加凸显,发展压力进一步加大,这也是“十二五”必须破解的重大难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从产业结构看,受体制、资源、投入和人才制约,兵团长期沿袭以农业特别是水土资源开发为主的外延式发展模式,产业层次偏低。一产大而不强,一产创造了36%的生产总值,就业人员接近50%;二产小而不精,缺乏产业集聚发展的平台,工业品多为初加工产品,转换链条短,附加值不高;三产散而不全,缺金融,少电信,现代服务业更不发达,对工农业促进作用不明显。从增长模式看,经济增长长期依靠高强度投入,2010年投资率达到58%,投资贡献率高达81%;投资效果系数为0.32,投入产出率不高;投资渠道除了国家投资、银行贷款,自有资金、民营投资很少,资本市场发育不全。从发展主体看,大企业大集团

少,14家上市公司平均每家股票总市值只有54亿元,证券市场融资额为2.74亿元,分别比自治区少46亿元和1亿元。从资源承载力来看,随着自治区山区控制性水利工程的修建,对兵团下游灌区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兵团辖区多以农业资源为主,无油气,少煤矿,缺电网,能源和矿产资源不足的矛盾将日显突出。因此,促进产业升级、做大经济实力成为“十二五”时期必须解决的重大战略课题之一。

二是改善民生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压力较大。职工生活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2010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550元,特别是作为兵团屯垦戍边基础的团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高,衣食住行用条件亟待改善。2010年兵团人口占自治区人口比重仅为11.9%,与所承担的使命不相匹配。因此,改善民生、拴心留人成为“十二五”时期必须解决的重大战略课题之二。

三是体制机制创新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客观上看,兵团各级行政主体资格尚不明确,义务与权利不对等、事权与财权不对等,靠文件管理,无法律依据,这方面目前正在争取,但难度较大。从主观上讲,改革相对滞后,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待充分发挥,特殊管理体制与市场机制实现有效接轨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因此,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动力成为“十二五”时期必须解决的重大战略课题之三。

四是维稳戍边的压力进一步加大。新疆分裂和反分裂斗争尖锐复杂,兵团整体动员和应急处突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增加职工总量、提高维稳戍边能力成为“十二五”时期必须解决的重大战略课题之四。

从发展环境来看,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任何国家或经济组织在全球化产业分工中都难以独善其身。特别是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在把全球经济拖入衰退的同时,正深刻改变着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对未来我国特别是兵团经济社会发展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国际环境看,一方面,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经济体遭受重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倾向进一步抬头,对我国现有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构成了新挑战。另一方面,也使科技创新竞争更趋激烈,带来新的结构调整和创生新的增长点,国际产业结构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进行调整,主要产品价格波动也将更加剧烈。这些变化,既对我们长期形成的发展模式带来严峻挑战,客观上也对我们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形成了倒逼机制。

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产业向西转移步伐加快,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要看到,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短期内难有大的改观,支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随着积极财政政策、宽松货币政策的淡出,对国家政策依存度较高的兵团靠什么来接续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是必须面对的课题。同时,产业格局的重新洗牌又给我们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提供了现实与可能。

从西部和新疆发展环境看,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兵团要在未来一段时期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有潜力,也有压力。

综合判断,兵团正处于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团场生活方式向城镇生活方式过渡、特殊管理体制与市场机制有效接轨的跨越式发展新阶段。

蓝图的亮点:“十二五”时期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纲要》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走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道路,处理好屯垦与戍边、特殊管理体制与市场机制、兵团与地方“三大关系”,发挥好建设大军、中流砥柱和铜墙铁壁“三大作用”,为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简言之,即“一个主题、一条主线、一个出发点、三化道路、三大关系和三大作用”。

《纲要》围绕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体现中央关于新疆跨越式发展、长治久安的战略部署,体现兵团发展特点、阶段性特征。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六个坚持:一是坚持把实现科学跨越发展作为主题,二是坚持把推进“三化”进程作为主攻方向,三是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四是坚持把改革开放与科技进步作为动力和支撑,五是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六是坚持把提高维稳戍边能力作为基础任务。

结合兵团实际,与全国特别是西北各省区发展目标相衔接,《纲要》明确提出了经济发展、科技教育、职工生活和资源环境四大类指标。概括起来,“十二五”期间的阶段性目标为“三个明显”: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年均增长15%;职工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4%、13%;维稳戍边能力明显提高,整体动员、应急处突、反恐维稳能力显著增强。

(一)坚持“一个主题、一条主线”。

因为兵团个头小、规模小,仍处于积累与建设阶段,因此,《纲要》提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抓住和奋力推动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和兄弟省市支援,有效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加快发展速度,提升发展质量,迅速壮大实力,始终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发展。

一要突出“快”字。在做大蛋糕上下工夫,实现经济总量、人均生产总值两个翻番。

二要突出“好”字。把速度与质量、效益、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将经济发展方式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力争动植物良种繁育、高效节水技术集成、农机装备等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每个支柱产业均有全国名牌产品。

三要突出“敢”字。树立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积极开拓的进取意识,敢于冲破条条框框束缚,敢想、敢干、敢于担当,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面貌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确保目标任务一以贯之地落实。

(二)推进“三化”进程。

推进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既是中央对兵团的要求,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纲要》提出,要依托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组织优势,以城镇化为载体,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引导人口向城市(镇)、产业向园区、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着力解決兵团产业层次低、经济效益不高、发展不平衡、综合实力弱的问题,促进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和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显著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和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

关于城镇化。《纲要》提出,要按照师建城市、团场建镇、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强力推进的思路,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开

展城镇体系建设规划编制及修编工作,促进人口、产业、公共资源向城镇集聚,使城镇成为转变职工群众生活方式、拴心留人的重要载体。并首次在规划中提出到“十二五”末,城市经济占兵团经济比重达到50%,城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

一要做优做强现有城市。石河子市要实现“三扩”,即扩大城区面积、扩大经济总量、扩大人口规模,成为自治区和兵团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排头兵及西部重要的宜居、宜游、宜业城市;五家渠市要着力构建“乌鲁木齐一昌吉一五家渠”半小时城市经济圈,成为天山北坡经济区重要产业基地、带动兵团经济增长新的引擎;阿拉尔市要优化投资和人居环境,成为兵团在南疆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主力军及建设稳定南疆的重要战略支点;图木舒克市要增加城市活力和生气,成为南疆和周边地区民族用品生产集散中心;北屯要加快建市步伐,成为北疆地区重要的物流集散地和出口商品贸易加工区。

二要培育壮大新的城市。按照小城市标准,科学规划并分步建设条件较为成熟的芳新、可克达拉、库西等垦区中心城镇,抓紧拟建城市前期准备和报批工作,逐步完善城市功能,努力再新建3个至5个由兵团管理的自治区直辖县级市。

三要建设团场小城镇。引导团场经济、人口、公共资源向团部集中,着力改善团场面貌,因地制宜发展团场经济,使团场城镇成为吸纳农业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载体和维稳戍边的坚固堡垒,团场居民享受与小城市同等公共服务。

四要适度发展兵地共建城区和师部城区,争取统一规划、自行建设和管理,实现与所在城市协调发展。

五要改善城镇软硬条件。在硬件上要加强城镇水电路气房及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水、电力、产业布局和建设用地向城镇集中,使城镇具备承接产业转移和人口集聚能力。在软件上要完善兵团城市管理和行政职能,推进城市功能向团场延伸,建立健全兵团特色的城镇管理体制。

关于新型工业化。针对工业规模小、层次低、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纲要》提出,要立足新疆农业资源充足、区内及周边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地处向西开放前沿三大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兵团城市和产业聚集园区为载体,以提升竞争力、夯实屯垦戍边物质基础为目标,统筹发挥好规划引导、投资带动及园区、资源、企业、科技支撑作用,推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优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产品向优势品牌、优势企业向重点园区集聚,形成以工业的超常规发展带动三次产业整体联动、以园区聚集产业、以大企业大集团引领产业升级的发展格局。重点做好四篇文章:

一要延伸食品饮料、纺织服装两大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纲要》提出,面向国内外不同市场需求,立足大宗农产品转化增值,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做强企业、做深加工、做优产品,打造果蔬、酿酒、粮油及饲料、乳肉制品、制糖、生物制品六大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棉纱、棉布和棉纺织品加工出口基地,农业产值与加工产值之比达到1:1.2。

二要加快矿产资源加工转换。《纲要》提出,要增强对疆内和周边地区优势矿产资源的控制力,发挥新疆能源成本低、环境容量大等优势,按照在新疆具备资源优势、在本地区和周边地区有市场的原则,做大煤化工产业,推动有色金属、黑金属等高载能产业发展,着力打造新疆重要的特色矿产资源加工转换基地。矿产资源加工产业作为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是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各师在谋划工业发展时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认真做好主导产业在市场、原料、环境等方面的可行性论证,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有条件的师应顺应国家产业政策调整趋势,率先发展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

三要强化大企业大集团支撑。《纲要》提出,一方面要打破行政区域分割,促进资本、劳动力、技术、资源等各种要素在上市公司和师域之间横向流动、重新组合,实现“大企业、大市场、大品牌”。另一方面,落实好企业援疆政策,打造招商引资平台,增强产业配套能力,主动承接东部优势产业、优势企业转移,力争形成10家年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企业集团。

四要规划建设好各类园区。依托现有城市、垦区中心城镇和边境口岸,推进产城协同发展,鼓励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上下游产品关联度,形成特色突出、分工合理、协作配套、创新能力较强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区。重点推进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加快建设喀什、霍尔果斯特殊经济开发区兵团园区,争取将五家渠、阿拉尔等园区升格为国家级园区,鼓励毗邻口岸的师建立边境经济合作区。

关于农业现代化。针对水土资源有限、农产品储运与销售等薄弱环节,《纲要》提出,要按照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生态“五位一体”的思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加工增值率和劳动生产率,确保农产品竞争力有效提高、职工收入持续增长、团场效益显著提升、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一要加快建设农业“三大基地”。在南北疆建设两三家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分产品、分垦区、分批建设20个高产出、高效益现代农业示范团场,在全国特别是干旱地区建设节水灌溉技术服务网络,实施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成为引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

二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按照标准化生产、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带动、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加强优质商品棉基地和粮食安全后备基地建设,推进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扩大畜牧业和果蔬园艺业规模,建设出口和城郊设施农业,创建农产品知名品牌,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色农标产品生产及出口基地,实现稳粮、优棉、增果畜目标。

三要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构筑更有效率的利益协调、利益增进、激励约束和风险分担机制,塑造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现代农业发展主体,引导鲜活农产品产地与大型农产品连锁超市、大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合作关系,提高农产品流转升值效率。

四要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围绕农业全过程生产,着力建设科技支撑、生产经营和市场营销体系,基本形成覆盖全兵团、辐射全疆及周边地区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十一五”以来,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基本维持在三分之一水平,对农业和工业的纽带作用、生产和消费的拉动作用均不强。因此,《纲要》提出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推进“三化”的重要途径,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扩大疆内需求、扩大兵团需求,着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依托交通沿线和边境口岸,构建农资供应及农产品购销、工业原料供应及产品销售两大物流体系,重点打造棉花种植、加工、流通、纺织產业链。将金融工作纳入推进“三化”的重点,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兵团发展,筹划成立兵团金融机构,探索在兵团城市设立商业银行、垦区中心城镇建立村镇银行模式,创造条件发展证券公司和创投公司,实现金融产业新突破和金融服务全覆盖。二要围绕城镇化发展,积极发展商贸、旅游、房地产等生活性服务

业,满足职工群众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

《纲要》特别强调民生,用六分之一篇幅来阐述民生,把它作为整个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为无论推进“三化”、还是发展经济,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是让职工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就是让更多的人加入屯垦戍边大军。因此,《纲要》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拴心留人的有效手段,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团场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团场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团场辐射,力求个个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处处都有好环境、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体。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工夫:

一要保持人口稳定增长。《纲要》把促进人口事业发展放在改善民生的首章,提出营造良好安居乐业环境,通過发展二、三产业、建设城市、扩大发展空间、改善迁入模式、提高福利待遇等方式促进人口特别是人才增长,以确保兵团人口占自治区比重不降低。同时,人口的稳定增长,也确保了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较高的职工队伍,使民兵动员潜力、应急力量有坚实基础。

二要提高职工收入水平。《纲要》提出,要实现职工收入与经济发展、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同步增长,使兵团真正成为广聚贤才、海纳百川的“蓄水池”。第一,要拓宽职工增收渠道,加快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的二、三产业发展,适度扩大职工承包土地经营规模,使职工收入更多来源于非农产业、规模化和多种形式的经营。第二,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第三,鼓励职工以劳动、资金、技术等要素参资入股企业、参与项目建设,以获取相应收益,增加财产性收入。第四,处理好兵团、师、企业与个人的利益分配关系,重点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提高低收入职工收入水平和贫困团场脱贫率。第五,严格规范国有企业、农牧团场高层管理人员收入,建立根据经营管理绩效、风险和责任确定薪酬的制度。

三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因为兵团分布于地方各县市,与地方共同发展社会事业,再加上兵团缺乏公共财政体系,因此,《纲要》提出要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和兵团党政军企合一的职能属性,立足于服务兵团职工群众,提高公共资源利用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第一,调整公共资源布局。按照依托、整合、倾斜原则,兵直和师部兵团居民尽量依托所在地州提供的公共服务,公共资源要合建共管、资源共享并与人口规模、城镇化布局相适应,更多关注困难师团、困难群体、困难单位发展,着力加快兵团、师优质公共服务向团场覆盖。

第二,发展各项社会事业。重点推进基础教育向“9+3”发展,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兵团及全疆经济社会发展。完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服务能力,使职工群众普遍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强化教育宣传文化阵地建设,构建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使兵团精神成为兵团人的主流价值。

(四)强化基础和生态支撑。

《纲要》提出,要加强与地方在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对接、共享,着力改善南疆垦区、沙漠周沿、边境一线及腹心垦区基础条件,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增强跨越式发展的后劲。

一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兵团垦区多处于河流下游,输水线长,供水灌溉保证率低。特别是自治区山区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实施后,垦区现有骨干引、蓄水工程布局将被打破,水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因此,《纲要》提出,适应新疆水资源新的调整格局,与自治区同步开展山区控制性水利枢纽兵团配套工程建设,在独立水系建设山区控制性水利工程,逐步形成水资源合理开发、综合治理、科学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的基本格局。

二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兵团路网平均技术等级仅为4.38,还达不到四级公路水平;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占公路网比重仅为2.2%;新建城市远离铁路,机场设施陈旧老化,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此,《纲要》提出提高公路通达深度,迁建石河子机场,规划建设图木舒克机场,壮大通用航空,加快铁路客货专线建设,形成联通国道、省道和垦区内部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

三要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兵团电源电网建设滞后,煤炭资源保有储量为40亿吨,仅占自治区煤炭资源量的2‰,无力支撑新型工业化对电力发展的需求。因此,《纲要》提出积极参与自治区疆煤东运,加强煤炭资源勘探和争取,适度超前发展能源产业,围绕城市、重点工业园区、重大煤化工项目,配套建设热电联产等电源项目,加强兵团城市和垦区电网建设,形成强有力的能源供应体系。

兵团各师团位处新疆两大沙漠周边、边境高寒地带,生态环境恶劣,环境承载能力较弱,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水、土、矿产等战略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突出位置,把推进“三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纲要》从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加强环境保护、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坚持以水定地、以水定产业、以水定规模,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和用水效益;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提高耕地质量和建设用地单位土地产出率;通过“保护、争取和合作”等方式,提高对疆内和周边地区煤炭及化石类优势矿产资源的拥有量。二是重视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强化污染防治,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三是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能力,发挥生态自我修复功能,参与国家和自治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从源头上遏制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趋势。

(五)深化改革开放。

在深化改革方面,《纲要》提出,要坚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作用与行政调节引导相结合,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重点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首先,在发挥兵团集团化优势方面,做好统筹生产力布局、推进优势资产整合、创新企业运作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四篇文章,促进存量资产和增量投入向优势产业、优势区域、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集聚,以兵团品牌整体形象参与竞争、占领市场、实现利益最大化。其次,继续推进团场改革,使团场管理更加规范,团场经济更加活跃。三要在农八师、农六师、农四师、农三师开展统筹城乡、承接产业转移、向西开放等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实现重点突破和局部创新。

在促进与地方共同发展方面,鉴于兵团所辖单位点状或片状分布于各地州,在资源禀赋、地形地貌、特色产业选择上与地方既融合互补又相互促进,形成并发展了边疆同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因此,《纲要》在每个篇章均充分体现了主动服从服务于新疆发展稳定大局,树立融合发展、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的理念。一要推进规划对接。将兵团各级各类规划和重大项目纳入自治区及各地州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使兵团重大项目和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在自治区层面得到统筹考虑。二要推进资源共享。积极主动参与自治区山区控制性水利

枢纽工程和跨流域调水工程,落实给兵团无偿配置矿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及时限,促进地州市兵地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共享。三要推进政策共享。根据适用于自治区的任何支持政策兵团同样适用原则,加大与自治区在政策落实上的衔接和沟通,确保各项政策在兵团辖区的有效贯彻和执行。四要做好示范带动。发挥兵团在农业装备、科技推广等方面優势,推进兵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地方农村建立长期稳定的基地关系,扩大农机服务、良种供应覆盖范围,示范带动全疆经济发展。

在参与向西开放大通道建设方面,《纲要》提出,一要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在边境垦区建立集货物进出口、保税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边境经济合作区,以贸易带动优势产业发展。二要扩大自产品出口规模,努力建设成为外向型商品加工基地、商品中转集散地、进口能源和紧缺资源周转地。三要加快“走出去”步伐。以农业开发为先导,以矿产资源开发为重点,引导和鼓励优势产业和企业到周边和新兴市场国家开展多领域、多方式投资合作,拓展发展空间。

将蓝图变为现实:

完善“十二五”规划实施机制

规划编制完成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把“十二五”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谱写跨越式发展新篇章,是我们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使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以往五年规划相比,“十二五”规划重点从三个方面明确了实施机制:

一是明确责任主体。《纲要》提出将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按照职责分工,分解落实到各师、各部门、各单位。对不同领域的任务,分别通过引导市场主体自主行为、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运用公共资源等方式推进实施,从而有效解决了以往规划任务主体缺失或模糊不清的问题。

二是强化政策保障。50多年的屯垦戍边实践证明,兵团要发展壮大,离不开国家和兄弟省市的关注支持。因此,《纲要》提出将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贯穿于“十二五”全过程,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情况报告通报制度、督促检查机制、考核评估机制和目标责任制,确保中央相关政策、重大项目逐一落实、取得实效。《纲要》特别增加了一章对口支援工作,提出主动加强与支援省市协调配合,促进经济、干部、人才、教育、科技等援疆政策有效落实。

三是用好投资调控手段。实现跨越式发展主要靠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来拉动。兵团作为一个不完整的经济体,固定资产投资依然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带动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从国际经验看,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客观上要求较高的投资率作为支撑。因此,《纲要》提出通过扩大投资规模、拓宽投融资渠道、改善投资管理、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等举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00亿元以上,并列明了“十二五”期间重点项目分布和投资构成,以更好地筹划项目前期工作,引导市场主体行为,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蓝图已经绘就,目标鼓舞人心,前景催人奋进。兵团将在自治区党委统一领导下,抓住机遇,振奋精神,脚踏实地,奋力开拓,为全力推进新疆和兵团跨越式发展,实现新疆长治久安,为率先在西北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兵团发改委主任)

作者:朱新祥

第4篇:十二五规划点评十二五规划点评

事件:3月16日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十二五:转型的五年

“十二五”规划包括:结构调整、政治改革、社会建设、文化发展和生态保护,我们认为这是一次全方位发展模式的转型,其重要性可以称为继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社会制度转型”和始于1978年的“经济体制转型”相提并论。我们认为“十二五”不仅决定了未来5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更决定了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十二五”期间,中国的经济增长目标调低到7%,未来更加注重增长的质量,7%的增长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留出空间。

收入增加是目的,产业结构升级是关键

增加收入,扩大消费。收入增加主要体现为农村地区人口收入的增加和城镇低收入群收入的增长,在“十二五”规划中直接体现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而“十二五”规划中专辟一篇着重论述的“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其实是为增加居民收入而出台的相关配套措施,因为收入增加的目的是扩大消费,而“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扩大消费的前提。

收入增加和产业结构升级相辅相成。根据我们在《不变的是政府投资,期待的是倍增计划》中论述的逻辑,收入增加和产业结构升级是互为因果的关系:收入增加的目的是扩大消费,为产业升级培育必要的市场需求;产业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收入持续性增加的前提条件。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为了顺利实现产业升级培育必须的人才。

农村发展被摆上重要位置

支持农村发展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增加农民收入,二是扩大农业产出,稳定物价水平。但中国未来的方向将是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十二五”的城镇化率目标是“从47.5%提高到51.5%”,我们认为这一目标略显保守,预计未来五年城镇化率每年的提高幅度为1.2个百分点左右,这为区域发展和服务业的发展带来进一步的发展机会,这也是第四篇和第五篇的主要内容。

“绿色发展”成新的主题

注重“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第六篇的主要内容,这符合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也是产业升级中鼓励发展的重要产业,“十二五”规划专门拿出一篇来论述可见“绿色发展”的重要性。

2011年的主要目标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十二五”规划被分解并体现在2011年的十项目标上。2011年的首要目标是稳定通货膨胀,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紧缩流动性和总需求、增加农产品供给、打击农产品价格炒作等,因此这决定了今年货币政策整体偏紧的态势。财政政策仍保持积极基调,但方向发生变化,体现为对增加对低收入者的转移支付、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以及加快保障房建设。

第5篇:“十二五”发展规划

盐源县中医院肛肠痔瘘科

“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在“十二五”期间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医院的统一安排协调下制定本规划。

一, 科室规模

(1开设病床20张

(2)年门诊量600人次,床位使用率>85%

(3)科室人员7人

( 4)业务收入平均递增20%,到“十二五”末达到100万元,其中中医特色技术收入占总收入的75%

( 5)医疗质量指标

①入院病人一日确诊率>90%

② 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8%

③ 临床病理诊断符合率>98%

④床位使用率>85%

⑤医院感染发生率<6%

⑥ 治愈率>98%

⑦甲级病历≥90%,丙级病历0%,门诊处方书写合格率≥80% ⑧ 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90%

⑨医疗事故和重大医疗纠纷≤0.5次∕10万

二任务和措施

1 送出2人到成都肛肠专科医院进修学习

2 新增2名专业医务人员

3新增5台中药熏蒸治疗仪。以及其他先进医疗设备。

4力争完成本科优势病种资料总结,力争形成更有效、简洁、便宜的治疗方法,巩固优势病种的治疗并形成一定规模。 5鉴于我科医护人员多为西医专业人员的实际情况做好中医诊疗及护理技术培训,力争完全熟练掌握。

6力争完成省级重点专科的建设要求

我们相信,本规划的制定,即符合医院的发展要求,也符合科室的发展需要,全科人员通过努力工作完全能够实现,更好地为本地区人民群众服务。

第6篇: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式发布

2012年06月24日 11:31:40新华网

北京6月24日电(记者陶叶)记者日前从水利部获悉,《水利发展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发改农经[2012]1618号文联合印发。《规划》是“十二五”国家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提出了“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建设重点和改革管理举措,是指导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依据。

《规划》确定“十二五”期间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到2015年,基本建成大江大河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全面完成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基本建立山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全面解决2.98亿农村人口和11.4万所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水利工程新增年供水能力400亿立方米,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350亿立方米以内,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3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0%以上;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5万平方公里,初步改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及重点河湖的生态环境用水状况;建立和完善国家水权制度,基本健全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与管护机制,初步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

《规划》确定“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主要任务为:一是突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强化农业节水。二是着力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继续推进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强化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防洪非工程措施。三是大力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加强水资源配置和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增强城镇供水保障能力,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四是加快构建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地下水保护与河湖生态修复,优化和完善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加大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有序发展小水电,加快水利血防工程建设。

《规划》确定“十二五”期间水利改革管理主要任务为:一是创新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水资源管理、流域综合管理、水利投融资等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二是加强依法治水管水。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河湖和水土流失监督管理,加强水利防灾减灾管理,健全水法规和水利规划体系。三是推进水利科技创新。健全和完善水利科技创新体系,深入开展重大水利科技问题研究,加强成果推广与普及,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规划》强调,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十二五”时期,水利建设任务重、规划投资强度大、管理要求高、改革难度大,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深化认识,细化措施,实化工作,采取有力措施,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第7篇: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社区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的重要时期,抓好这五年工作,对加快迈向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十二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顺应社区居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努力把高新区建设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创新型特色园区。

一、主要目标

(一)在2011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创新型特色园区的目标。并对过去的5年进行了总结及肯定,并对未来的5年提出了实施“三步走”的工作步骤,即一年完善规划布局,三年取得显著成效,五年实现规模提升。

(二)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社区工作方面,强调了安全生产及消防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及消防应急预案,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及消防事故。要求社区着力做好民生民计工作,加强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建设,切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稳定工作,推进辖区全域城

市化进程。

(三)关于自身队伍建设方面,提出“着力强化队伍自身建设,以勇争一流的精神风貌为加快发展提供动力保障”的目标。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廉政建设。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加强党的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执行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党的领导。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作风建设,打造出一个团结有力的领导班子,构建一支积极向上的干部员工队伍,这是我们构建和谐社区工作的关键环节。我们将通过各自形式的活动大力加强社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通过举办培训班、举办党课等工作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通过推行“阳光工程”,完善党务、政务、站务、财务“四公开”制度,加强对街道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等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是要树改革创新之风。二是要树学习钻研之风。三是要树调查研究之风。四是要树敢抓敢管之风。五是要树团结协作之风。六是要树勤俭廉洁之风。

(二)加强和完善社建处功能,突出重点,强化保障。要立足于高新区社区建设发展的实际,更好地完善和发挥好社建处的职能;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并请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社会事业局多支持和指导,加强和完善社建处功能,重点做好社区建设管理、民族宗教、综治维稳等重点性工作。

(三)提高认识,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关注高新区马金铺新区规划启动的大势,用新的理念、思路、途径、方法、手段来建构社区管理新体制机制。为此,要推进社区管理模式改革。结合我区和谐社区创建试点工作,以基层党建为核心,构筑“四合一”公共服务新模式,即以社区党支部为领导核心,以社区居委会作为议事机构,依托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的力量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新型公共管理服务机制。为了使组织构架在“四合一”管理服务模式中建立更强

有力的联席机制,凝聚各方力量的作用,社区居委会的成员要从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公共户单位代表、片警中通过依法民主选举产生,采取双向任职的形式。

(四)夯实基层基础,全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社区是最终落实我们各项工作的基本单位,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只有基层社区实现了和谐稳定,整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才有了保障。和谐社区建设要求到每个社区都要达到“六好”、“十无”、“两满意”等要求,“六好”就是“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的”六好标准; “十无”就是楼栋无矛盾、邻里无纠纷、群众无上访、小区无火灾、校园无违法、青年无吸毒、卫生无死角、生产无事故、交通无违章、居民无邪教;“两满意”就是社会各界满意、居民群众满意。经党工委研究后决定,我们正在以国际花园社区设立为创建和谐社区试点。按照“两委一站”的管理模式,构建和谐社区,“十二五”期间将逐步推开。在夯实社区基础工作方面,一是要开展好和谐社区创建工作。二是组织辖区公职人员、街道党员干部和社区工作站党员积极参与居住地业委会的选举,担任居住地的楼栋长,参加社区义工组织,充分发挥他们在社区共建活动中的积极作用。三是加快推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各个社区办公用房优化升级建设工作。四是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社区党组织工作模式,创新党组织在社区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创建和谐社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五)抓好社区维稳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创建平安社区。高新区在建设发展中造成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很多问题已经演变成或者正在酝酿成社会矛盾,使我们在维稳工作所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只有通过有效地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有效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把矛盾和冲突消化在基层,才能够为我们构建和谐社区的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将建立及强化各项制度,充分发挥联合调处机制、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出租屋综合管理及服务长效机制、社会治安目标管理责任制、应急工作机制、司法联席会议机制等系列制度的作用;建立及整合队伍,成立维稳突发事件“青年突击队”、“信息收集队”等队伍,加强培训工作以提高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我们维稳工作的水平和效果;加强群防群治网络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创建安全文明小区工作,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网格化”巡防体系;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抓好社区矛盾的排查和调解工作,努力把各种社会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初始阶段。

(六)重视和加强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工作。高新区成立以来,经济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却相对滞后于城市发展的步伐,城中村脏乱差、违法建筑大量存在等不协调现象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工作,对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制约。目前我们的城市管理和服务工作已经由外延式发展为主转入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的新阶段,这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方法和机制,不断地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素质,更好地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我们将在做好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工作的前提下,全面推行备案(档案)安全监管模式,变被动式管理为主动式管理,提高安全监管水平。

(七)继续关注和解决民计民生问题。民计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构建和谐社区,就必须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入手。只有时刻把居民的利益牵挂心头,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作到“权为民所用、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最大限度地帮助辖区居民解决好面临的实际困难,才有可能扎扎实实地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

三、完成“十二五”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和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各次重要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把高新区领导和社区工作人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努力为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和实现高新区“十二五”规划工作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牢固树立爱岗敬业、服务基层的思想,共同营造推动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区的良好氛围。

(三)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社区工作各项指标任务的完成和保障措施的落实。

(六)做好动员和协调有关方面积极参与社区的基础性建设,以确保“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加快社区各项工作完成的步伐,并使“十二五”期间所取得的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广大居民群众。

第8篇:街道“十二五”发展规划

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梳理今后五年xx发展的基本思路,确定xx街道今后发展战略目标,对于xx街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承接和促进"xxx"以来的快速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结合街道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总 纲

一、十二五发展背景

(一)发展现状

截止XX年末,xx街道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1亿元,同比增长42%;完成招商引资1.8亿元,同比增长2%;完成综合治税600万元,同比增长400%;完成商品零售总额500万元,同比增长180%;完成工业产值4.2亿元,同去年持平。

从指标完成及xx综合发展情况看,问题和优势并存,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发展速度慢。吉航维修公司作为xx地域的主要经济支撑,产值长期徘徊在2亿元左右,近三年来呈现负增长,而且目前看不到有好转迹象;全区域范围内经济总量严重不足,注册工商户280家,而且多数未达起征点,地方税收总额不超万元;居民收入水平低,年均不足万元。二是基础设施差。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地处"村中城"城市建管资金长期投入不足或没有投入,导致街路破损、棚户区大量存在,无路灯、无绿化,并进而引发环境脏乱、秩序混乱。三是服务功能弱。xx作为连接城乡的重要通道,没有很好地起到吸纳集聚人口,服务周边乡镇及开发区的引领作用。

(二)发展环境优势分析

优势一:发展空间大。xx是为周边乡镇及经开区提供重要生产生活服务的区域,服务人口多达20万,服务企事业单位多达200家;xx地域内有可供开发土地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其中67万平方米为工业用地;随着哈达湾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逐步外迁,xx将成为离城市中心最近的工业企业布局地。

优势二:产业门类全。吉航公司具有较强的机械加工能力;xx航校与铁路配件厂合资兴建的精密机械加工基地也很具规模;域内30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商业企业两家;各类银行五家;入驻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三家。这对一个人口只有1.3万人的地域来讲,已经显得很热闹。

优势三:投资门槛低。由于距离中心城市远,所以房价低、租金低、投资成本也低。特别是随着去年"xx商贸中心"的落成,周边很多农民到这里投资创业,发挥了很好的小城镇集聚功能。

优势四:交通便捷。离高速公路入口只有七分钟的车程,域内还有尚待启用的飞机场和铁路专用线。水电气等设施也一应俱全。

二、十二五时期xx区域发展总体构想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xx街道"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坚持在共性中存生存,在特色中求发展,紧紧把握xx区域优势,以加强区域经济实力为目标,努力在特色优势产业、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及各项社会事业等方面有新的发展,稳步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二)坚持原则

--转变观念,增强创新意识。

--加快发展,兼顾质量效益。

--把握机遇,转变区域发展。

--营造环境,促进改革开放。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三)发展定位

建设聚合、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特色新城;建设以维修制造为主、依托吉航优势的北部工业新区;建设为周边乡镇及开发区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商业中心。

区。

三、三大发展板块

(一)聚合、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特色新城。

1、发展优势

XX年xx东博会上,xx街道与中航xx瑞塞和xx瑞融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了"xx地区综合改造"项目,总投资4亿元,可实施多个项目开发,通过对xx地区进行综合整治,可带来整体区域变化。

2、发展目标

通过项目建设带动作用,实施区域发展一体化战略,建成一个建筑面积达到19万平方米,商住楼多达180栋,常住人口突破5万。商气、人气异常凝聚的新型中心城镇,其中3万人。

3、发展重点

--XX0平方米xx商贸中心

--90000平方米的金街名苑

--XX0平方米的平房区改造

--50000平方米的老中学商住楼

--50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以及衍生的特色美食街

--水上乐园、文化广场、棚膜种植园区、农业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果菜批发市场等项目,

(二)以维修制造为主、依托吉航优势的北部工业新

区。

1、发展优势

哈达湾重点企业转移已成定局,随着哈达湾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逐步外迁,xx将成为离城市中心最近的工业企业布局地。xx未来的工业发展除虹园外,xx应是最好选择。

2、发展目标

依托吉航公司较强的机械加工能力,建好四个小区,实现域内工业产值12亿元,为现有基础的3倍。

3、发展重点

--一是飞机"维修区"。发展吉航公司主营业务,年产值可达2.7亿元。

--二是民品"加工区"。重点为大庆石油、哈飞集团开展配套服务。

--三是汽车"配套区"。利用吉航公司闲置的67垧建设用地,以中航集团和xx省政府签署的合作意向为契机,摆放工业项目,做好汽车文章。

--四是农产品"生产区"。沿吉孤公路向西,在道路两侧通过土地置换等方式,发展一批农产品特色加工项目,并逐渐使xx、孤店子连为一体,集群发展。

(三)为周边乡镇及开发区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商业中心。

1、发展优势

2、发展目标

3、发展重点

一是完善服务功能。除传统商业、餐饮、娱乐项目外,深入考虑金融、担保、物流等项目。

二是规范服务环境。提出了规范服务环境的三年规划设想:第一年清脏治乱,第二年改善设施,第三年建设新城。明确了环境优美、街容整洁,停车有位、出入顺畅,市场繁荣、管理规范,平安祥和、宜商宜居四个整治目标。确定了改造棚户区、治理通溪河、批建停车场、改造市政设施、治理环境卫生、新建农贸市场、整顿治安秩序等七个方面的主要工作任务。

三是配套商业设施。重点是建好四个商场、建好特色美食街。

四个商场包括:农机具销售商场、蔬菜批发市场、建筑材料销售市场、农贸商场。

第9篇:临沧“十二五”发展规划

在云南省实施建设中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这一国家战略背景下,临沧要建设成为中国面向缅甸开放合作的先行试验区。

目标定位

《纲要》在指导思想中提出了临沧发展的五个定位———“两区、两基地、一屏障”。

临沧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次全会和市委二届十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教育现代化进程,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打牢基础,改善民生,把临沧建设成为中国面向缅甸开放合作的先行试验区,边境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富裕幸福的示范区,特色优质农产品产业化基地,新能源、新材料开发利用基地,滇西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中国面向缅甸开放合作的先行试验区。临沧与缅甸边境接壤290.791公里,是陆地上与缅甸边境接壤最长的州市之一。要抓住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战略机遇,发挥边境口岸优势,加强与缅甸的开放与合作,把临沧建设成为面向缅甸开放合作的先行试验区。

边境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富裕幸福的示范区。临沧集边疆、山区、少数民族、贫困于一体。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群众生活还不富裕。民族团结、睦邻友好、和谐稳定、加快发展是边疆人民的强烈愿望。要努力让人民群众收入普遍较快增长,生活更加富裕,边防更加巩固。把临沧建设成为边境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富裕幸福的示范区。

特色优质农产品产业化基地。临沧是农业大市,有发展壮大特色优质农产品产业化独特的地理、自然气候优势。要继续做大做强蔗糖、茶叶、橡胶、核桃、烤烟、畜牧、澳洲坚果、蚕桑、咖啡等特色优质农产品产业,通过发展壮大特色优质农产品产业来解决人民群众的增收问题,把临沧建设成为特色优质农产品产业化基地。

新能源、新材料开发利用基地。要利用临沧的特殊资源禀赋和资源条件,加

快发展水电、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单晶硅、高纯铅锌、特种铜合金、高效太阳电池用锗单晶、新兴墙体材料等新材料产业,把临沧建成新能源、新材料开发利用基地。

滇西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临沧生态植被好,澜沧江、怒江两条跨境河流流经临沧,有南滚河、大雪山等自然保护区,生物种类繁多。要继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把临沧建成滇西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发展的思路

《纲要》鲜明地提出了今后五年发展的思路———“一带、两区、四通道、六大产业”。临沧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思路是: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城乡统筹、着力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开放为主要任务,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动力,建设“一带、两区、四通道、六大产业”。

一带,即建设边境一线固边睦邻示范带;两区,即加快建设沧源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试验区和孟定边境经济合作开发区;四通道,即加快建设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通道;六大产业,即提升和培育特色优质农产品加工业、林产品加工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矿产业、轻纺工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产业。

发展的空间战略布局

《纲要》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发展的空间战略布局———“一城、两廊、两极”。“十二五”期间临沧市的战略布局是:遵循“以强带弱,以外联内,突出特色,率先突破,协调发展”,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科学规划公路、铁路网络,构建以临沧城为核心、七县城和三口岸为节点、骨干交通为轴线的“一城、两廊、两极”。

一城。即进一步发挥临沧中心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临沧城城市化进程和工业研发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特色优势及资源型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教育、医疗、服务业发展,加快服务于桥头堡前沿窗口的信息、金融、保险、商贸、咨询、会计和咨询评估等高端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巩固临沧城作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和作用。

两廊。即构筑南汀河经济走廊和澜沧江经济走廊。

南汀河经济走廊。沿南汀河,以临翔区和孟定清水河为节点,东联凤云临双(凤庆—云县—临翔—双江)产业经济带,西接南孟沧(南伞—孟定清水河—沧

源)固边睦邻示范带,同时辐射带动耿马县、永德县、沧源县和镇康县。重点布局蔗糖、矿电、茶叶、橡胶、烤烟、水果、咖啡、澳洲坚果、木本油料、林浆纸、服务业、生态旅游等产业。

澜沧江经济走廊。沿澜沧江相连的凤庆县、云县、临翔区、双江县,通过互补互动,统筹沿线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布局蔗糖、水电、酿酒、畜牧业、茶叶、烤烟、渔业、油菜、木本油料等产业,加快培育矿业精深加工、轻纺、林浆纸、生物制药和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在沿线形成特色产业群和产业经济带,在沿线一区三县城建成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

两极。即培育云凤增长极和孟定增长极。

云凤增长极。依托云县、凤庆两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交通网络相对发达和联系紧密、产业相对发达、人口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和发展态势良好,已具备成为全市经济重要增长极和发挥重要牵引功能的条件,重点发展水电产业、蔗糖产业、茶产业、以铜为主的矿产业、以酒和生绿茶为主的饮料加工业、以泡核桃为主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水产品加工业和桑蚕加工业,将云县和凤庆县打造成全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成为带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地区之一。

孟定增长极。充分发挥孟定热区、坝区、口岸和土地资源优势,带动边境一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发挥孟定既是昆孟大通道的终点,又是我国通往缅甸最便捷陆路通道起点的地缘优势,积极争取国家保税、自由贸易和出口加工等相关优惠政策扶持,依托内地,面向缅甸,辐射南亚,同时辐射相邻的南伞和沧源两个口岸,将孟定打造成全市对外开放的平台、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出口加工基地、边境商贸物流的枢纽和城乡统筹示范基地,构筑临沧区域经济增长极。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是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升产业发展的综合实力。主要提出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发展和服务业发展任务。二是着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主要提出综合交通体系、水利保障体系、能源保障和城乡通信等方面的建设任务。三是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主要提出推进城镇化进程、实施新家园行动计划、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等任务。四是着力构建桥头堡前沿窗口,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主要提出打造桥头堡前沿窗口、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拓展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领域、提升和完善口岸功能、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等任务。五是着力推进科教兴市,加快社会事业建设。主要提出教育、科技、人力资源、人口等方面的任务。六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主要提出就业、社会保障、卫生、体育、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等方面的任务。七是着力加强社会管理,构建和谐临沧。主要提出加强社会管理、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平安临沧”建设、构建和谐临沧等任务。八是着力推进文化兴市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主要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两项任务。九是着力推进扶贫开发,加快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发展。主要提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打好解决深度贫困问题攻坚战两项任务。十是着力构建滇西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主要提出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资源管理和集约利用、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任务。十一是着力深化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主要提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资源要素价格改革、社会事业领域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方面的任务。结束语:一幅寄托着临沧各族人民美好希望的宏伟蓝图,正向我们徐徐展开。我们相信,在党和国家,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族人民将用心血和汗水,把这幅蓝图描绘在临沧的大地上。

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

市委二届十次全会作出了《中共临沧市委关于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决定》和《中共临沧市委关于全面实施新家园行动计划的决定》,即实施以增加就业、增强保障、调整结构、调节分配为主要手段的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力争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5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全面实施以“和谐平安、宜居家园”为主题,以旧城、旧村旧房、旧校舍改造为主要内容的新家园行动计划,完成旧城改造600万平方米、旧村改造2500个自然村、旧房改造16万户、旧校舍改造150万平方米。市委二届十次全会确立了转型发展看农业、跨越发展看工业的发展理念,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作出了重点部署,即在云县建设省级新材料光伏产业园区,在凤庆建设省级滇红生态产业园区,在南伞口岸至孟定清水河口岸沿边境一线建设资源、能源、市场“三头在外”的省级边境特色工业园区,实现经济增长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

上一篇:六一儿童节流程下一篇:自己求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