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患者教育

2022-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贫血患者教育

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并对血液检验在贫血患者的临床应用和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检查并接受治疗的贫血患者456例,设为观察组;同期健康志愿者230例,设为比对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液检测,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对细胞学参数与贫血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贫血患者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及慢性感染、急性失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多种类型,观察456例贫血患者以及比对组的230例健康志愿者的MCHC、MCH、RDW、MCV,比较两组之间的检测结果,慢性感染患者的MCH、MCV与比对组患者的MCH、MCV相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失血性贫血患者、再生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与比对组患者相比,在MCH、RDW、MCV、MCHC方面均没有显著的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血液检测,密切观察和分析各项检测参数,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能够有效的提高对贫血患者发病原因的准确诊断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贫血;血液检验;检验分析;意义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外周血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以及血红蛋白浓度在多种不同原因的作用下,各项参考值均比健康人的正常值偏低,这种临床症状即为贫血。在临床中,目前对贫血患者的诊断和鉴别,主要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液检测,通过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诊断提供依据。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血液检测在贫血患者中诊断意义,我院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的贫血患者456例,同期健康志愿者230例,进行血常规检测,通过两组患者的血液检测结果,对细胞学参数与贫血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总结,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贫血患者456例,设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241例,女性患者215例;年龄最小的患者16岁,最大年龄的患者62岁,平均年龄为(32.59±4.28)岁;49例患者为溶血性贫血,17例为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患者,19例为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43例为再生障碍性贫血,58例为慢性感染患者,66例为缺铁性贫血患者,81例为地中海贫血,123例急性失血性贫血。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230例,设为比对组,其中男性患者121例,女性患者109例;年龄最小的患者18岁,年龄最大的患者59岁,平均年龄为(35.54±3.6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456例贫血患者和比对组230例健康志愿者,均抽取肘静脉血2ml进行检测,将所抽取血样放入EDTA-K2抗凝管中,充分混匀,注意动作要尽可能放轻,采用Sysmex800i血液细胞计数仪对所取得的血液标本进行血细胞分类计数,检测过程中所用的检测试剂均要与计数仪相配套。认真检测每一血液标本的MCH、MCV、RDW、MCHC,并做好详细记录。将观察组各种类型的贫血患者,分别与比对组的健康志愿者的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并对细胞学参数与贫血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

1.3 统计学处理

SPSS17.0统计学软件;t检验;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456例贫血患者和比对组的230例健康志愿者,采取Sysmex800i血液细胞计数仪对肘静脉血进行计数,检测结果显示各组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比对组的230例健康志愿者的RDW、MCV、MCH和MCHC依次为(12.87±2.13)、(88.32±4.48)fl、(29.39±2.21)pg和(336.57±19.83)g/l。58例慢性感染患者的RDW、MCV、MCH和MCHC依次为(14.28±2.22)、(69.51±6.19)fl、(25.58±1.92)pg和(331.42±20.08)g/l,与比对组志愿者相比,MCH和MCV均明显偏低,且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49例溶血性贫血患者的RDW、MCV、MCH和MCHC依次为(21.87±5.83)、(104.45±7.15)fl、(29.74±3.26)pg和(329.08±19.42)g/l;17例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RDW、MCV、MCH和MCHC依次为(16.56±3.24)、(85.71±5.69)fl、(28.83±2.57)pg和(328.36±17.24)g/l;19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RDW、MCV、MCH和MCHC依次为(19.38±4.22)、(113.69±7.31)fl、(40.81±6.99)pg和(343.04±12.76)g/l;4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RDW、MCV、MCH和MCHC依次为(11.97±3.03)、(88.28±5.92)fl、(29.78±2.62)pg和(340.37±21.23)g/l;66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的RDW、MCV、MCH和MCHC依次为(19.08±4.92)、(62.52±8.68)fl、(19.83±5.47)pg和(275.41±36.79)g/l;81例地中海贫血患者的RDW、MCV、MCH和MCHC依次为(20.22±6.79)、(63.68±8.52)fl、(20.13±3.97)pg和(279.87±22.33)g/l;123例急性失血性贫血患者的RDW、MCV、MCH和MCHC依次为(12.92±1.08)、(86.91±4.09)fl、(29.18±2.31)pg和(338.48±17.12)g/l;急性失血性贫血患者、再生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与比对组患者相比,在MCH、RDW、MCV、MCHC方面均没有显著的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贫血是一种症状,贫血的患病率都居于血液系统疾病的首位,远远超过白细胞疾病,贫血不是具体的疾病,各种疾病都可伴有贫血,许多原因不同的贫血具有类似的临床表现和血液学特征,可归纳为若干综合病征,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十分复杂。

临床诊断贫血需依靠血液检查。血细胞分类计数不仅能明确患者外周血中血红蛋白含量,根据红细胞参数还能客观地反映患者引起贫血的原因。缺铁性贫血患者MCV、MCH、MCHC降低而RDW 升高,是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患者外周血象中可见红细胞体积变小,且较多出现大小不均一的红细胞,其主要原因在于缺铁引起的小红细胞与正常体积红细胞同时存在。地中海贫血患者同样表现为MCV、MCH、MCHC 降低同时RDW 升高,因此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需依靠其他特异性检验进行鉴别。慢性感染患者MCV、MCH 降低而MCHC、RDW 升高,是单纯小细胞性贫血,红细胞体积变小,但血红蛋白合成不受影响。在各种类型的贫血中,通过MCV、MCH、MCHC及RDW 诊断溶血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特异性较高,其次为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然而特异性较低的是慢性感染,其主要原因在于慢性感染患者体内影响因素众多,给实验室诊断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细胞学参数MCV、MCH、MCHC与RDW 的改变与不同原因引起的贫血导致的红细胞形态变化一致,通过这四项指标能较好地反映出贫血类型,在此基础上通过特异性检查项目,分析贫血原因,给患者治疗提供有及时、可靠的信息。

由此可见,红细胞参数MCV、MCH、MCHC、RDW 为临床寻找贫血病因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通过血液检测,密切观察和分析各项检测参数,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能够有效的提高对贫血患者发病原因的准确诊断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丁勇敏,周午琼.五项生化指标在巨幼细胞性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鉴别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08,10(4):494-495.

[2] 张 洁.32例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2):108-109.

[3] 蔡稔,梁昕,潘丽珍,等.血液学指标在育龄人群地贫筛查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3,11(2):129-132.

[4] 赵应斌,黎华连,丁燕玲,等.肾性贫血的网织红细胞6项参数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0):3806-3808.

[5] 童向民,王剑超,金洁,等.骨髓涂片结合活检对血液病诊断的价值[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3):151-152.

[6] 李启亮,徐樨巍,宋文琪,等.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前后肾性贫血患儿网织红细胞参数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2009,24(6):403-405.

作者:李善姬

第2篇: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检验在贫血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80例贫血患者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检测外周血与血液生化情况。结果180例患者中MCV、MCH、RDW、MCHC都有升高或下降,98例血清铁低于正常,总铁结合力高于正常。结论贫血检验中,我们必须进行多方面的血液检验,从而保障贫血患者的正确诊断与治疗。

【关键词】贫血患者;血液检验;分析

贫血是由许多不同原因或不同疾病引起外周血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人群的一种临床症状[1]。临床一般是根据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结果对贫血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对贫血进行正确的分类和诊断,有助于提高贫血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正确的诊断治疗可减少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有助于病人的康复。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80例贫血患者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80例贫血患者,其中,男性95例,女性85例,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为36.7岁,均有乏力、食欲不振、头晕、活动时心慌等贫血的症状。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

1.2方法抽取受检者肘静脉血2ml用Sysmex800i血液细胞计数仪进行血细胞分类计数。然后对所有血液标本中MCV、MCH、RDW、MCHC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同时检测患者的血生化情况。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MCV、RDW、MCH高于正常值;缺铁性贫血患者MCV、MCHC、MCH显著低于正常值,而RDW显著高于正常值;地中海贫血患者MCV、MCH、MCHC显著低于正常值,而RDW显著高于正常值;慢性感染患者MCH、MCV显著低于正常值;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患者MCV、MCH、RDW、MCHC在正常值范围。几个指标MCV、MCH、RDW、MCHC结果进行比较,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血生化180例患者中有98例血清铁低于正常,总铁结合力高于正常。

2.3将贫血分为三类:第一正红细胞性贫血。第二大细胞性贫血。第三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3讨论

在本文中红细胞参数MCV、MCHC、MCH是仪器测量大量红细胞获得的平均值,由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积(Hct)、血红蛋白(Hb)计算得出。细胞数量及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男性0.40-0.50,女性0.35-0.45),可以算出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值82fl-99f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3209/L-3609/L)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HCH参考28.0-34.0pg),RDW是仪器测量红细胞体积的变异系数,对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分布程度可作出准确判断。按照这几个指标可以从红细胞的大小着手,在较小的范围内进一步明确诊断贫血的类型。所以MCV、MCH、MCHC、RDW联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贫血的原因。临床诊断贫血一般主要靠血液检查。血细胞分类计数不仅能明确患者外周血中血红蛋白含量,根据红细胞参数还能客观地反映患者引起贫血的原因。MCV、MCH、RDW、MCHC出现不同的变化,可以区分出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慢性感染患者[2]。

本文中180例患者中有98例血清铁低于正常,总铁结合力高于正常,说明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当铁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铁丢失过多均可引起缺铁性贫血,患者可有乏力、易倦、头晕、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易感染等症状,应积极防治。在贫血检验中,我们必须进行多方面的血液检验,当发现骨髓红系细胞内及细胞外铁染色均减少,可以诊断出缺铁性贫血。发现缺铁性贫血后同时给予补铁治疗,对病情的改善起到很好的效果。

根据红细胞体积分类主要根据病人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值:82fl-99f1)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3209/L一3609/L)将贫血分为三类[3]。第一正红细胞性贫血: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正常范围,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平衡下降。主要见于急性失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骨髓病性贫血。第二大细胞性贫血: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大于100fl。主要见于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所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及正常幼红细胞大细胞性贫血。第三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小于80fl,此类贫血多为正色素性贫血。主要见于慢性感染,慢性肝病及肾脏疾病。在各种类型的贫血中,通过MCV、MCH、MCHC及RDW诊断溶血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特异性较高,其次为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然而特异性较低的是慢性感染,其主要原因在于慢性感染患者体内影响因素众多,给实验室诊断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细胞学参数MCV、MCH、MCHC与RDW的改变与不同原因引起的贫血导致的红细胞形态变化一致,通过这四项指标能较好地反映出贫血类型,在此基础上通过特异性检查项目,分析贫血原因,给患者治疗提供有及时、可靠的信息[4]。

贫血检验中,我们必须进行多方面的血液检验,从而保障贫血患者的正确诊断与治疗。

参考文献

[1]李启亮,徐樨巍,宋文琪,等.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前后肾性贫血患儿网织红细胞参数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2009,24(6):403-405.

[2]赵应斌,黎华连,丁燕玲,等.肾性贫血的网织红细胞6项参数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0):3806-3808.

[3]丁勇敏,周午琼.五项生化指标在巨幼细胞性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鉴别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08,10(4):494-495.

[4]叶絮,冯莹,赖毅妍,等.铁代谢指标测定对慢性病贫血并发缺铁的诊断意义[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4,17(4):199-201.

作者:李琳

第3篇:内科贫血患者成分输血的选择和评估研究

【摘要】内科患者成分输血的应用要根据患者病情及适应症进行选择,结合评估结果选择最佳输注方案,以改善患者贫血症状。

【关键词】内科;贫血;成分输血;选择;评估

成分输血是临床常用抢救治疗举措之一,可有效提升输血效果,在节约血液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挽救患者生命,尤其是临床贫血患者与危急重症患者,实施成分输血是提升患者临床生存几率与质量的关键。成分输血的应用临床要注意加强对患者病情评估以选择最佳输血方案,以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贫血缺血症状。

1.内科贫血患者成分输血的选择

内科贫血患者类型多种多样,比如急性贫血、慢性贫血、红细胞疾病贫血等,要根据患者病情合理设计成分输血方案。成分输血经分离提纯后具有高效价、高浓度、便于存储与运输等多种优势,在内科贫血患者治疗应用方面效果显著,根据患者急性、慢性、功能性贫血情况实施有效输注可及时改善症状,及时补充体内血液缺乏成分,避免盲目输注血液成分引发不良反应,尤其是对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的儿童、老年人、心功能不全者等可有效降低输血容量,减轻身体负担[1]。

急性贫血患者,若以造血功能障碍为典型表现,患者则以白细胞和血小板缺乏为主,输注时要多输注血小板,并应用抗生素及时预防感染,要避免输注白细胞;消化道出血症状者以咳血、急性溶血、造血功能急性障碍、出血性疾病等为主,要在深入了解、合理评估患者病情基础上及时、快速补充血容量,通过大量补充红细胞以改善患者生存现状与预后;急性溶血者要及时阻断溶血诱因,成分输血时选用去除白细胞的红细胞或者洗涤红细胞。

慢性贫血患者因病情发生、进展缓慢,多数患者本身可通过代偿作用耐受Hb的降低,因此不存在血容量不足的问题,成分输血时无需输全血,只需要输注红细胞即可,这是因为全血中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浓度明显较低或已丧失功能;慢性贫血患者成分输血的选择除了要参考Hb与HCT之外,最关键的是做到对症治疗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在此基础上实施成分输血效果才最好[2]。

内科红细胞疾病包括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尿、蚕豆病、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以自身溶血性贫血为主的患者成分输血过程具有一定危险性,患者自身抗体易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病人自身抗体与正常红细胞的反应会导致输注的红细胞寿命缩短;成分输血红细胞量小时仅暂时有效,也不会引发异常反应,输注量过大时则会导致溶血或者无效现象,即引发抗体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短期内多次输注同种异型抗体或者患者体内异型抗体数量过多则会导致红细胞发生迟发性溶血输血反应。

2.内科贫血患者成分输血的评估

临床贫血患者实施成分输血是挽救生命、治疗疾病的必然选择,对于提升患者生存几率与质量有重要意义,虽然也会引发各类不良反应,但是通过临床分析与合理评估可有效减少输血过程危险性,成分输血是当前临床医疗发展的必然选择。成分输血的应用走出了以往输血大而全的误区,在治疗患者方面更为安全、保险,临床研究中通过合理掌握成分输血适应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成分做到定量输血,从而在减少输注血容量的同时提升用血量与效果,及早改善患者贫血症状,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与病毒传播,减轻患者体循环负担,实现一血多用。

内科贫血患者成分输血评估中,以全血200ml为1u,其制备所得成分血为1u.机采血小板成人一人份为1治疗量。成分输血中红细胞比例直接反应临床贫血治疗中以补充红细胞为目的的成分血输注情况,简单来说,通过计算成分血输注比例与红细胞输注比例来确定输注情况。贫血患者输注前要进行相关检查评估,了解患者PLT、WBC、RBC、HGB、HCT、APTT等指标情况,对患者以往输注史、病毒筛查情况、血型、RH(D)、备血量(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等)进行确定,以最大限度减少成分血输注不良反应[3]。在适应症方面,凝血因子缺乏或凝血功能障碍者可应用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计数偏低或者数量正常但功能下降者要及时输注血小板;悬浮红细胞应用浓缩红细胞;输注全血或血浆发生过敏反应、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肝肾功能障碍、高血钾症、反复输血导致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者等应用洗涤红细胞;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或急性失血患者可应用悬浮红细胞;Ⅷ、XⅢ因子缺乏病,白血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病,血管性血友病等应用冷沉淀。

内科贫血患者应用成分输血在改善贫血症状与预后、提升生存质量方面效果显著,比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实施成分输血可显著改善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数量及红细胞比容,意味着其对改善患者症状效果显著,尤其是配合临床针对性护理医疗作用更为突出。像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需要长期实施成分输血治疗,但是会导致患者铁负荷过重,因此应用成分输血时必须同时加用DF治疗以改善患者血清铁蛋白与肝功能,减轻铁负荷及其他输血不良反应,以保证成分输血治疗的安全性[4]。临床内科因各类原因引起的贫血要针对患者血液成分变化情况实施成分输血,比如因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导致的贫血患者实施成分输血可有效提升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计数,达到改善出血、贫血及感染症状的目的,成分输血本身较强的针对性与出众的疗效意味着其可作为临床治疗、改善因各类原因导致的贫血症状的首选。临床有关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治疗研究较多,实施成分输血前患者直接抗人体蛋白试验及合并间接抗人球试验阳性率均偏高,实施成分输血配合血浆置换术可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提升治疗成功率,成分输血治疗时选择输注洗涤红细胞与红细胞悬液会显著提升患者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含量以及红细胞压积率,两种方式均疗效显著[5]。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内科贫血患者成分输血的选择要根据适应症及患者病情合理筛选,做好患者贫血评估以最大限度纠正贫血症状、减少成分输血不良反应,保证输血治疗安全性与效果。

参考文献:

[1]周习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成分输血的疗效观察[J].大众健康:理论版,2012(6):23-24.

[2]周维红,余红亚.内科贫血病人成分输血的选择及评估[J].北方药学,2013(1):65-66.

[3]余红亚,李永琴.内科贫血患者成分输血的选择及评估[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9):890-891.

[4]许国华.成分输血对治疗慢性贫血患者的临床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4(12):1549-1551.

[5]徐静.23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输血结果分析及血液成分选择[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2(6):875-876.

作者:孔淑伟

第4篇:溶血性贫血的饮食禁忌 北京国康医院海文琪指出贫血患者这些食物要注意

溶血性贫血的饮食禁忌 北京国康医院海文琪指出贫血患者这些食物要注意

说起贫血,大家都很熟悉,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所以贫血患者也越来越少了,也许很多人不了解这种病,当机体出现贫血时,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补血的办法。但是,如何补血,怎样护理,也是大有讲究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也不应例外。

北京国康中西医结合医院专家海文琪教授认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在进食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食用富含营养和高热量、高蛋白、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饮食,以助于造血功能的恢复;

2、口服铁剂,常见的是硫酸亚铁,进餐时或餐后服用;

3、补充富含铁的食物。各种肉类、禽蛋类、动物的肝、肾等;海带、紫菜、黑芝麻、芝麻酱、黑木耳、香菇、豆类及其制品。其中,动物性食物中铁的吸收率明显高于植物性食物。

4、每天补充维生素C100毫克,与饭同吃。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利用。因此应该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5、选择强化铁的食品,如加铁酱油和牛奶。

6、另外,AIHA患者应避免饭后饮茶,以免影响铁的吸收。 所以对于溶血性贫血患者来说,饮食也是特别的重要的,平时的时候要多吃一些富含铁质的食物,而且对于茶叶等影响铁质吸收的食物应该少吃。

第5篇:教育贫血症

提起教育,其隐忧和显忧总让人感到心里沉重。近期,因工作关系,更让我亲历了这种感受。出版界一位志向不凡的专家策划出一套丛书,他和顾问们给这套丛书的定位是:中国人的精神读本。作为主编,我得按照这一定位所要求的编辑素质最少物色10名编辑。启事一出,应聘者如云。其中多是学生,而在读博士和硕士占了一多半。除了按常例

登记和看作品以外,我在面试中同他们"闲聊"。我不是有意考人家,而是想通过交流来物色能够善于面对新思想新文化的编辑。因为深知常识的重要,所以我说的一些话题全是人文ABC,对精神生产者来说全是连入门都算不上的问题。如国家同人(不是"人民")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思想启蒙的任务、知识分子的天职、《三国演义》和《水浒》中的暴民意识、国民劣根性的社会历史根源、中国传统文化的排他性和兼容性等等,其中连国人深感忧心的语文教育危机都提到了。尽管对精神生产者来说全是常识,但聊的结果却很是令人遗憾:他们中绝大多数人不懂这些常识。有些人觉得新鲜,可是不知如何回答;有些人觉得陌生,甚至感到奇怪;有些人现出孩子的天真,觉得深不可测的问题没必要提出来;有些人感到惊讶,觉得问题走出了纯文化思维的既定路线;有些人紧锁眉头,理不清那一团乱麻;有些人受到些启发,但新的思考中又充满朦胧。

当然,也有个别说得较好而让人心里为之一热的:知识分子要是都能像这样知道我们民族需要什么精神,那该多好啊!但是,面对绝大多数的上述情况,心里不免隐隐作痛:一,这些二三十岁的青年人,在研读期间正是奠立学术思想的时候,是影响其一生的时候,而思想资源如此贫乏,以后如何做学问呢?--这是文科,不是理科啊!二,他们已走入知识分子的行列,是民族精神食粮的生产者啊!我觉得带他们的导师是失职的,真想问他们的导师都是谁。可是转念一想:那又有什么用呢,他们的导师难道不也是我们教育的产品吗?师生们所缺的,难道不正是我们的教育所缺的吗?

我们的教育缺什么?缺理性!我们的教育,有求生的教育,这种教育给人以社会生存和政治生存以及自然生存方法,充满了计谋和韬略的同时,几乎把一切人文理性都变成工具理性,为求生而服务。我们的教育,有求美的教育,诗词歌赋,音乐绘画,都有相应的审美追求。我们的教育,有求善的教育,视善为做人的美德和追求,十分可贵。但是,我们的教育,最缺的就是求真的教育。

求真,就是穷其事物的本相,揭穿事物的实质,让人听个明白,看个明白,想个明白,做个明白,活个明白。为此,一切历史的和社会的伪饰都应该剥去。这个剥的力量就要靠理性。上帝没有给我们慧眼,人类历史的汪洋中没有航标,民族和社会要发展,每个个人要发展,只有靠理性。善是没有眼睛的,美也是没有眼睛的,在没有理性指导的情况下,它们往往会成为工具而被利用,与求美和求善的目标反向而行,此时再与求生汇合起来,形成控制人精神和行为的精神文化,什么样的人间祸殃都可能制造出来。我们民族的专制文化和民众身上的精神枷锁不正是这样产生的吗?

我们的民族缺少理性,教育也缺少理性,所以思想资源的匮乏是必然的。而越是匮乏就越是封闭,越是封闭就越是匮乏。这就使不少学人和教育共同陷入原地循环:用传统文化解释和研究传统文化,指导未来。结果,说来说去还是两千年如何如何,以后要如何如何,还得像以往如何如何。按说,经过五四之后,特别是在当前与世界接轨(主要应是思想文化接轨)的今天,这种封闭式的教育和研究方法应该改变了,可是为什么还继续存在而很少注入理性的活力呢?我们的理性素质太弱了,一代一代人的思想贫血症太重了。

一定要"补血",这就需要现代化的"红桃K":用人类最先进的思想文化,反观中国的思想文化、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和伦理道德,在同世界文化的大融合和大撞击中丰富自己,更新自己,壮大自己,发展自己。只有这样,我们的求美和求善才能拥有一双明亮的不受欺蒙的眼睛,我们的人文科学才不至于沦为纯粹的求生工具,我们的人文科学研究和教育才不会陷入原地循环。

(好范文版权所有)

第6篇:健康卫生教育教案:7预防贫血

预防贫血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贫血的症状、发生原因和预防方法

2、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贫血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教具和学具 调查表 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师:(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读课题。生:.预防贫血

2、讲授新课师: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贫血吗?(学生的回答可能是五花八门的,且不一定正确,教师不必急于纠正)

师:同学们的回答到底对不对,让我们一起看课文就知道了。大家小声自读课文。(学生读课文)

师:小玲的身体有哪些不舒服?生:(根据第一段课文回答)脸色苍白、注意力涣散、头昏眼花。

师:医生根据什么诊断出小玲患了贫血,并有肠道寄生虫?生:(根据第二段课文回答)医生问了病情及饮食情况,看了指甲,翻看了眼皮(泛白色),查了血和大便。

师:指甲和眼睑内泛白也是贫血的症状,贫血是怎么回事?生:(根据第三段课文回答)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或红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就是贫血。贫血的症状轻时表现为脸色苍白、注意力涣散、头昏眼花、指甲和眼睑内泛白,加重后则会出现耳鸣、心慌、气急、容易疲劳、反应迟、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师:为什么会患贫血呢?生:(根据第四段课文回答)儿童贫血主要是因为挑食、偏食而引起营养不平衡导致的。还有感染了肠道寄生虫也会贫血。

师:儿童贫血大多数是缺铁性贫血,发生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挑食、偏食,食物中缺少铁、维生素和蛋白质等制造血的原料,所以我们要注意饮食多样化。

请齐读课文第四段最后一句。(学生齐读)

3、结束语

师:小玲照医生的话去做,身体恢复了健康。

我们学了这一课,能吸取什么教训呢?据我课前调查的情况,同学们挑食、偏食的现象是存在的(下面可把调查统计的材料报告一下,如有多少人不吃芹菜,多少人不吃菠菜,等等)。如果长时间这样下去,你也会因营养失衡而导致贫血。 希望大家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参加学习和各项活动,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第7篇:

上一篇:平安校园作文800字下一篇:发展体育产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