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摘要】历史课堂教学中“媒体化”、“娱乐化”、“问题化”等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到新课程改革的向前推进和深入发展。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探讨存在问题与应对策略,以期促进历史教学在观念上的纠偏,为有效教学奠定基础。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论文 篇1: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积极探索一套全新的、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一线教师、乃至教育专家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高中历史作为高中阶段最为重要的科目之一,在新课改下背景下教学目标也随之发生转變,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一套全新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本论文立足于高中历史课堂,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具体的教学模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历史 教学模式

新课改的实施,推动了各个学科的良性发展。面对教学改革背景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据此,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切实结合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目标,优化和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虽然新课改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师中,依然将其作为一门“副科”,同时,受到历史课时有限等因素的制约,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仍不甚理想,存在诸多问题:1.重视程度不够。无论高考怎么改革,语数外的主体地位适中不曾改变,历史却一直处于相对比较弱的地位。面对这一现状,在教师、学生、乃至家长的心理都产生一种误区,片面地认为历史是一门“副科”,无需投入过多的精力,只需要死记硬背即可。在这种情况下,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教师不重视教、学生不重视学的现状;2.教学模式单一。在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开展教学,并且教学内容紧紧围绕高考的要点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常常是课上跟随教师勾画重点、记笔记,课下死记硬背的模式进行学习。在这种单一化的而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效果不佳;3.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在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至于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非常低、热情度不够[1]。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探究分析

1.重视历史教学,树立全新的历史教学观念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要清晰地认识到:历史学习不仅仅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而是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综合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一个唯物史观,形成一种大历史的格局,促使学生在世界的角度上,对历史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最终引领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历史这一科学的育人价值,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改革下的要求,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观念。一方面,将师生角色从传统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对其进行重新定位,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完成历史知识的高效学习;另一方面,将教学目标从传统的知识目标中解放出来,并紧紧围绕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学科素养,优化高中历史课堂,确保每一个学生均可得到有效的发展。

2.兴趣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紧紧围绕“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这一核心目标,实施形式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创建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在具体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给学生创设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进而引导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体会到历史学习的乐趣,进而促使学生以极高的热情参与到历史学习中。例如,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教学中,教师就借助了多媒体的形式,给学生播放了相关的视频,以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第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点燃学生历史学习热情。在高中历史兴趣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模式,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翻转课堂、微课等,促使学生在形象、直观的历史教学中,体会到历史学习的乐趣。具体来说,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重难点,借助网络搜集相关的资料,包括视频资料、文字资料等,对其进行整理并制作成微视频,并将其分享到学生的学习平台上,进而引导学生在课下结合微视频开展历史学习。

3.探究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不再是单纯地知识讲述,而是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历史能力和历史思维。面对这一全新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要充分借助探究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历史问题,进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者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而实现历史知识、历史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在开展“卢沟桥事变”这一部分内容教学中,教师就借助了小组探究的形式,设置了“卢沟桥事变前历史背景”、“勿忘国耻”、“卢沟桥事变后抵抗活动”等几个主题,由每一个学习小组负责一个主题,开展探究式学习。同时,在具体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还要进一步分工,共同完成这一主题的探究学习。在这一探究式的学习模式下,学生不仅对相应的知识进行了更加全面的掌握,也促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实现了历史综合能力的提升[3]。

4.启发式教学模式

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历史综合素养的培养。据此,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必须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认知规律等,设置一定的问题,并借助问题的引导和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历史探究学习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设置启发问题的时候,必须要紧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对学生的历史思维进行启发,并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进行历史的深入学习;另一方面,在启发式的问题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开放性、知识型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的深入学习中。例如,在“彼得一世改革”教学中,教师就充分结合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目的、内容和意义等,给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你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促进改革的发展?”在这一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下,学生突破了教材的限制,并从发展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实现了学生探究能力、历史思维的培养[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条件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也必须要随之发生改变。据此,教师必须要紧紧围绕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目标,更新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并实现新课程改革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曾峰斌.新课改条件下高中历史教学创新研究[J].学周刊,2019(21):64.

[2]邵凤丽.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才智,2019(11):86.

[3]雷贺明.基于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的创新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147.

[4]武登江.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02):64+67.

作者:任宝昌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论文 篇2: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的几种误区及纠偏策略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

【摘 要】历史课堂教学中“媒体化”、“娱乐化”、“问题化”等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到新课程改革的向前推进和深入发展。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探讨存在问题与应对策略,以期促进历史教学在观念上的纠偏,为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关键词】误区 策略 认知 以人为本

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学生应具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也就是说,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质,目标是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合格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拥有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能够体察历史规律,明确人生价值。然而,在一些历史课堂中,却没有真正体现出它应有的特质。所以,我想就历史教学中出现的几种误区,谈谈自己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历史教学中的几种误区

1.历史教学“媒体化”

利用多媒体教学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新课程改革的特征之一。不过,有些教师对此理解过于片面,好象非此就不可谓“新”。比如,有位老师讲《鸦片战争》,从导入到整个教学流程,从板书到材料提供,从提出问题到答案呈现,从知识归纳到教学小结,完全依靠多媒体,整节课无一个字的板书。录音、录像、投影、电脑、电视、电子文稿、图表信息、纲要信号、漫画动画,信息量太大。然而,教学效果如何呢?众所周知,课改之“新”的灵魂在内容,不在形式,在观念更新,不在技巧花哨。

2.历史教学“娱乐化”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学生“动”起来的新理念,热衷于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但是,由于历史时空的差异,学生如果不掌握大量历史素材,不懂相应的社会历史背景知识,不作充分的角色体验,不了解历史人物的社会地位、人生阅历、性格特征、文化程度、家庭状况、情感心理,一般学生很难“入戏”,表演不是羞羞答答,忸怩作态,让人感觉滑稽可笑,只能给人做秀的嫌疑。我认为这样的历史课堂既没有带给学生真实的历史体验,也没有落实历史教学的基本目标。

3. 历史教学“问题化”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中一般通过“问题”组织教学。因此,有的教师为了开展“互动”、“探究”活动,满堂发问。但是,提问却轻视问题的时机性和科学性原则,没有充分考虑问题的密度和梯度、思维的深度和难度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程度,有的问题过于表面,有的却具有极强的学术争议问题。同时,提问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忽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体验、发现、思考与感悟的过程,而且答案预设的多,生成的少。我认为这样做的实际效果与教学初衷是南辕北辙的。

试想一下,以上这些是不是我们要推崇的、要学习的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呢?历史教学要培养的历史思维、人文观念哪里去了?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的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体察历史规律,明确人生价值,树立公民意识又如何来体现?

二、走出历史教学误区的策略

无论哪种历史课堂,都不能背离新课标的精神实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和谐发展”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新课程的理念,提倡的是以人为本,新课程的实施,关注的是教学的有效性。

1.更新史学观念,提高教师自身史学理论水平

提高理论水平,主要是指更新史学观念,及时了解史学研究动态,重要的是依靠教师自身努力和不断学习,而当今社会,对教师的专业素养的要求变高。我们应把转变史学观念、提高史学理论纳入专业成长的内容。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主动学习新的专业理论书籍,认真钻研教学刊物的相关文章,比如,《换个角度看历史—现代化与世界近现代史学科体系研究》、《高中历史学习 新视角 新知识》、《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高中历史》等。同时还应把史学理论当作重要的课程资源不断加以开发,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2.从实际出发,加强对学生认知规律的研究

学生的认知活动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与想象等,其中的核心部分是思维,而思维活动的进行一般要借助于语言才能把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概括出来。高中生已能在头脑中进行完全属于抽象符号的推导,并能运用理论去解决各种问题,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已趋于成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激发其探究的欲望。但是,在概念的形成与掌握过程中,中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历史概念的变式,对于语言的深层结构(即认识的本质内容)的把握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相应地提高。所以,我们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掌握良好的思维能力比掌握一定范围内的知识能有更广泛的迁移作用。所以,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

3.不断探索,新课改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忽视“以人为本”的实质。我们往往会用形式上的尊重“人”代替实质上的对“人”的理解和对“人”的培养。例如:我们经常简单地激发课堂中提问学生的次数、人数,或是提供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等,抑或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异议等,认为这样就是“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历史课程是内省性质的课程,是让“人”学习自己解放自己,让“人”懂得为什么要解放自己,让“人”的思想在遵循自然中获得大释放、大解放,从而懂得并自觉地从树立人格的意义上学习历史课程,这样成长中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公民。所以历史课程是公民教育,即培养有真正公民意识的人的教育。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是不是也能杜绝像上述那些所谓的“媒体化”、“娱乐化”与“问题化”呢?

既然,新课程改革己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该深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己在关注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质,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能否达到健全人格的标准。成功的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形成他們整个的人格:意志、情感、行为等。这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学习,关注自身的成长,加强对学生认知规律的研究与探索,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作者:谢桂林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论文 篇3: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新模式

摘要:众所周知,历史是文明的见证,它记载的是人类悠久的文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都有不同的文化,这些文化又有自己的独特的特点,它们都是历史的沉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人们更多的关注历史教学中新方法的使用,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新时期,人们指出教师应在新的教学中坚持先学后导的原则,要在教学中不断的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通常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就只能是被动的选择学习,这种教学给学生的感觉就是历史教学是枯燥的、乏味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最终放弃历史的学习。新形势下,人们指出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充分的发掘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历史教学的现状

目前,各省市的课改都在逐渐进行,历史教学也要跟上课改的步伐,教师要不断积极探索改革之路,逐渐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发展。当前的历史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最重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教师的教学仍然推行。应试教育。,以中考作为教学目标,片面追求知识记忆,将历史课堂教学变成了。死记硬背。中考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习惯性地采用。题海战术。来教导学生。二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中学学习内容繁多,学习任务重,很多刚刚进入中学的学生,很难适应高强度的学习。三是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也把中考当成自己学习的最终目的,不利于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四是教师的教学手段相对落后,教师的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历史不仅仅是要回顾过去,还要对当今时代进行创新性的研究,而众多教师却过度重视陈旧的历史知识,缺乏创新。

二、历史教学新方法

1、历史教学理念要创新。理念是行为的灵魂,是创新的先导,教学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統帅的作用。目前历史教学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应试教育没有真正转化为素质教育。然而,新的课程标准的人文性强调历史教学要致力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应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及情感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新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过分强调教师。教。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学。的手段,这已不能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历史教师要尽快树立并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的教学理念,树立起。学生中心。的新理念。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课习惯于。一言堂。。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这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念。

2、创新历史教学方法与模式。历史教学创新的关键是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创新。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的方式有限教学手段单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历史教学需要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因此引入多媒体技术教学是必然趋势。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将搜集到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视频!图片等资料,通过多媒体技术表现不同背景的历史事件,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和图片等资料切身感受到历史的发展过程从而激发他们求知探索的欲望。可以通过立体的动态的、连续的、全面的表现手法展现历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河以将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多媒体技术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干变万化学生更容易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不仅教学效果理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被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学质量也会明显提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现状实行情境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是指教师设定一定的历史情境,将情境中不同角色的具体分配给学习小组通过各学生小组的角色扮演将特定的历史过程模拟出来。通过情境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历史人物的政治思想和历史抱负。

3、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变老师的“独角戏”为学生的“群言堂”。本评价机制中由于举手发言也得分,学生在评价中获得一次次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励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课堂相当活跃。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意义是要面对全体学生,以前在课堂上能举手发言的只占学生总数的30%左右,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比例。过去一些学生总是定定坐着听,时间稍久,思想很容易开小差,老师讲到哪里他都不知道。而现在大家踊跃参与,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回答,课堂重点、难点在老师指引下,逐个解决,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上不但喜欢回答问题,还积极提出问题,探究事物的真相和原理。比如在讲到原始社会山顶洞人钻隧取火时,很多同学跃跃欲试,问我为什么钻这么久还不起火的?我告诉他们从机械能到热能的转换要有足够的时间。然后再给同学们讲一个古代科学家巧法取火打败敌人的故事:传说早在2(XX)多年前,古罗马舰队人侵古希腊时,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阿基米德指挥士兵用镜子反射太阳光,点亮了罗马的航船,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保卫了他的祖国。最后再给同学们提一个问题:你还知道别的便捷取火方法吗?同学们这下可纷纷七嘴八舌开了,大家把自己的手举得高高的,“老师,我知道!我知道!”。这可是展示自己能耐的绝好时机,岂容错过!而答案什么都有:有用放大镜的,有用磨过的冰块,甚至有用自己的眼镜的。这节课极大的激发了同学们对探究科学的兴趣,大家都觉得学习历史能长不少知识。

三、结语

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只有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充分尊重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得课堂成为学生汲取知识的殿堂,促进学生历史学科的学习。

作者:李泽辉

上一篇: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下一篇:森林防火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