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循环

2023-01-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生命循环

循环经济:矿井的生命支点

编者按:

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矿井的生命往往止步于资源的枯竭。

作为使用者,人类希望寻找矿井的生命支点,尽量拉伸资源能量。

作为生存者,煤炭产业者有责任保护周边生态环境。

西山煤电集团屯兰矿的探索是警戒,也是经验,他们将循环经济作为矿井的生命支点。

近年来,西山煤电集团屯兰矿大力实施循环经济,不断调整产业产品结构,积极探索煤炭生产、加工、资源综合利用的道路,初步摸索出了既符合科学发展观又具有企业特点的、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实现了煤炭主业与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成为煤炭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典范。先后被评为“全国煤炭系统环境保护先进单位”和“山西省环境保护‘十佳’模范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学技术部等有关部委均到屯兰矿考察,对其循环经济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资源观:以循环经济推动企业转型

煤炭企业生产煤炭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开采完了怎么办?如何依托资源又超越资源,实现产业发展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直线型流程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资源化”的封闭式流程转变?如何在加快发展中合理地开采和充分地利用宝贵的煤炭资源,变废为宝,以减少环境的污染,降低生产的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作为国有煤炭企业,人员多、办社会负担重、职工子女就业压力大等等一系列矛盾错综复杂,如何解决?经过反复思考,我们感到,化解这些尖锐而突出矛盾的重要渠道,就是要在做好煤炭主业的同时另辟蹊径,形成资源的循环利用,把宝贵的煤炭资源“吃干榨净”,增强发展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从而构建起了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产业发展模式。

2004年12月,屯兰矿经过认真调查和科学论证,在三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上,正式把循环经济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并积极付诸实施。成立了推进循环经济建设领导小组,矿长、党委书记亲自担任组长,制定出台了《建设循环经济型煤炭企业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建设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方法步骤和保障措施。同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纳入年度重点目标管理,明确要求各单位、各部门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将循环经济重点建设任务细化为32项工作,并分解到各单位和部门,重点工程由班子成员分包实施,全面启动了循环经济建设。

生产观:以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新的产业观认为,不能把地球既当取料厂,又当垃圾场,必须在企业内部及产业之间建立资源利用的循环体系,实现人的理性需求与生态系统有效供给之间的良性互动。这些年,屯兰矿先后派人到山东兖矿、神华、新汶等单位学习取经,并感悟到:以煤炭为依托,延伸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这是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职工群众可持续受益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屯兰矿一方面要求立足煤炭主业,大力推广应用环保新技术、新工艺,从采煤、运煤、洗煤等各个生产环节原料输入、加工、产品输出以及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的全过程进行审查、控制、封闭式管理,提高煤炭主业的综合效益。另一方面,提出开源节流,充分利用与主业相关联的资源,多办规模适当、经济效益好的多经三产厂点,延伸煤炭产业链条,进行煤炭深加工,生产煤炭下游高附加值产品,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即使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又可解决部分职工家属或子弟就业,创造安居乐业的矿区小环境。

细化管理

屯兰矿先后建立健全了《生产矿井储量管理实施细则》、《关于合理开采煤炭资源,提高回采率的规定》等相关管理制度,为科学高效的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坚实保证。在工作面布置上,尽可能加大倾向、走向长度,减少煤炭损失,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出效益。生产过程中,从开采环节源头抓起,提高集约利用水平,最佳生产,最少废弃,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过度、掠夺性开采。对小于3.5米落差的断层,煤层全部开采,不留煤柱;对落差3~4米断层,通过工作面延长或缩短措施提高回收率,尽量减少损失。成立了专门的资源储量管理机构,设专人负责矿井储量管理及“三个煤量”(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的管理工作。对工作面、采区、矿井的回采率随时进行统计监督,将矿井煤炭资源回采率各项指标全部纳入到了责任法人考核体系当中,严格考核,尽可能地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有效防止资源的衰减枯竭。

精采细采

煤炭开采要想摆脱“夕阳产业”的困境,必须靠“朝阳”的技术来提升。屯兰矿煤品质优良,市场极为青睐。建矿以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尽可能多出煤、出好煤,增产幅度为每年60-70万吨,有力地支援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但在生产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存在点多线长、广种薄收、采掘衔接紧张、搬家倒面频繁、优质煤储量锐减等许多困难,瓦斯增大、距离拉长、环节增多、地质条件恶化等各种挑战同在,之所以能保持持续、强劲的发展势头,靠的是推广更新技术,靠的是优化采区设计,靠的是“精采细采”。

依靠优化设计,尽可能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屯兰矿随着南二、南三、北一3个盘区上组煤长壁式工作面的结束,南四、南五两盘区成为屯兰矿目前以及今后一定时期内的主采盘区。通过优化采区设计、设计大储量工作面,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针对矿井煤质煤种不尽相同、洗选高低硫差异的实际,屯兰矿及时开发了南二左翼下组8#煤,实现了南二、北一两个盘区下组8#煤合理跳采,确保了8#煤的正常接替,同时实现了不同煤种的合理配采。针对矿井地质条件复杂严重影响矿井单产单进水平的现状,屯兰矿组织力量进行技术攻关,试用回采工作面断层预先掘探技术,推广综采工作面陷落柱超前预裂技术,实现了综采工作面不间断生产,保证了综采工作面稳产高产,简化了工作面设计,复杂条件下的精采细采极大减少了综采工作面因陷落柱造成煤炭资源损失。同时,大断面复合顶板高强度支护技术的应用,使尾巷复用成为可能,避免巷道二次维护的同时减少了煤柱留设,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回收率。今后,随着沿空留巷、井下矸石及采空区涌水再利用等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屯兰矿实现无煤柱开采的同时实现井下废水和弃矸循环利用。促进矿井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矿井地质条件复杂、采区煤质差异大和优质煤残留块段较多的实际,屯兰矿组织力量进行技术攻关,对采区、工作面和采掘工艺不断进行优化设计,以大采高智能化工作面等一系列国际国内领先技术为标志,依靠技术创新,优化生产环节,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回收率,实现了复杂条件下精采细采、合理配采和绿色开采,促进了矿井的可持续发展。

依靠装备提升和技术革新,确保煤炭

资源的充分回收。2004年,在12209工作面配套了国内首创的大采高、智能化国产机械化综采设备,在屯兰矿装备了国内第一套全部国产大采高智能化工作面,一次采全高,实现了2#、3#煤一次全部回采,提高了矿井资源的回收率。仅12209工作面就回收3#煤27.8万吨。将边角煤、可回收煤柱、薄煤层资源也全部纳入生产计划,成立回收队,利用上下组煤开拓准备系统开采局部、零星区段煤层,加强对采区、顺槽、较大构造处煤量回收,从而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

更新改造洗选工艺,提高精煤回收率。过去,我们的煤炭加工洗选过程,主要采用的是淘汰的生产工艺。这种工艺生产效率低、精煤回收率低,部分可回收的精煤掺杂在矸石中被浪费掉了。2003年5月18日,投资5600万元在选煤厂进行了国际领先的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改造,当年12月19日竣工投产,这一技术的采用,不仅使洗选效率提高了5%以上,精煤回收率提高了3%以上,一年便可收回全部投资,更重要的是,我们从过去抛弃的矸石中,每年至少可以回收15万吨的宝贵精煤资源。与此同时,这一工艺还比较好地解决了多煤层联合开采过程中难洗煤层洗选效率低的老大难问题,增加了高硫、高灰煤层的洗选比例,为多煤层配采、配洗扫清了技术障碍,并从技术上奠定了构建节约型企业的基础。洗精煤通过铁路销售给客户;中煤和部分矸石通过胶带运输到古交配煤厂,经混配和均质化处理后再输送到古交电厂。

改造瓦斯抽放工艺,提高瓦斯利用率。屯兰矿在经历了多年煤炭市场博弈之后,明白了一个道理:瓦斯号称煤矿第一杀手,又是一种利用得当完全可以变废为宝的资源。2005年,屯兰矿与科研单位合作,投资190万元对10吨锅炉房进行了改造,将燃煤锅炉改造为燃用井下瓦斯气,向矿井正常供应蒸汽,现运行良好。与燃煤相比,每年可利用瓦斯约490万m3,节约燃料煤1万吨左右,每年可节约费用310.5万元,而且瓦斯气利用后,不再直接排放,减少了矿井瓦斯气对环境的污染,锅炉不烧煤又减少了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产生废渣,减少废渣占地和环境污染。目前,在同步完成余热利用工程的同时,屯兰矿已开始建设一座5000m3瓦斯储气柜,准备扩大瓦斯利用范围,拟将使瓦斯气民用和发电,最终将屯兰矿抽出的瓦斯全部利用。并积极探索开发瓦斯分离先进工艺,发展回收瓦斯合成甲醇、灌装民用燃气等循环经济产业。

改革支护技术,提高工作面和巷道支护强度,降低木材使用率。屯兰矿2#煤层顶板为复合顶板,伪顶为0m——0.2m灰质泥岩,层理发育,破碎易冒落。建矿之初,掘进工作面和回采工作面采用锚棚联合支护,不能有效控制顶板,对安全生产极为不利。为了解决回采巷道支护问题,降低成本,屯兰矿与煤炭科学研究院太原分院合作,对综采工作面和巷道进行了矿压规律的研究,并结合屯兰矿的地质条件与施工条件在12203轨道顺槽等煤巷试验推广了全锚支护。目前全矿煤巷全部采用全锚支护,此项技术的应用,不仅减轻了工人的体力劳动,提高、改善了顶板管理,而且为矿井节约了大量的投资。据初步测算,每米巷道节约成本600余元。锚索补强技术在全矿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增强了全锚支护的可靠性。

绿色屯兰

循环经济的最终目标是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实现最大的经济与潜在的生态效益,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在煤炭生产的过程中,伴生着“煤污水和煤矸石”两大主要废弃物,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屯兰矿坚持“世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的理念,本着“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矿区和谐”的原则,对“煤污水和煤矸石”进行了综合治理。

矿井水实现循环利用。屯兰矿强势在于煤,弱势在于水。但是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每年却要产生大量的矿井废水,被白白浪费。屯兰人瞄准了这一宝贵的资源,精心构建了三条水循环系统,使这一资源变废为宝。他们把各采区排出的废水输送至排水公司矿井水处理厂,经处理后转化成中水,供矿井使用。目前,屯兰矿用于办公场所、厕所等卫生冲洗和花草灌溉的都是经过处理转化的中水,节约了大量的自来水。同时,还将矿井废水经积淀、过滤、加压等环节处理后,直接作为工业用水,在井下实现循环利用。选煤厂的洗煤用水,也全部采用闭路循环,利用后回收,回收后再利用,不外排、外泄,不造成环境污染。

煤矸石实现循环利用。在煤炭生产过程中每年要产生大量的中煤和矸石等副产品。这些副产品的平均发热量分别有4600、4000、1600大卡。过去,由于没有建设燃用中煤这样的电厂,加上市场、运输等因素的制约,矸石被抛弃,中煤或被低价销售或抛弃。这样不仅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而且还因运输、治理等环节增加了企业的支出。更重要的是,这实际上是煤炭资源的极大浪费。全国最大的燃用中煤电厂——古交发电厂距屯兰矿仅800米,此项目一期2×30万千瓦机组建成后,每年至少可消耗掉180万吨这些副产品;二期2×60万千瓦机组建成后,可全部消耗这些副产品,进一步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煤泥实现循环利用。煤泥作为矿井选煤工艺的伴生物,由于水分高和粘性大,致使煤泥滤饼外销困难、售价较低,对煤矿经济效益的提高造成一定影响;而且煤泥长期堆放造成遇水流失、遇风飞扬,影响矿区环境。但煤泥的发热量可达18-20MJ/kg,完全能满足电厂配用煤的要求。针对这些情况,经过技术分析,市场调研,认为采用煤泥干燥工艺将煤泥由原水分27%以上干燥成13%以下后,变成商品动力煤,而后供给古交电厂,与中煤掺配后用作发电燃料。这样既提高了煤泥的价值,又完善了选煤厂工艺流程,实现了选煤厂彻底无污物排放,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3年10月,经过各种技术分析和比对,确定了生产工艺和干燥方案,并通过了专家论证。2005年9月14日,西山集团正式立项批复。2005年10月16日开工建设,工程总投资662万元。目前,该项目运行良好,效益可观。

作者:尹根成

第2篇:循环日记:生命与写作的共同生长

“言为心声”,儿童作文就是要让儿童学会用文字进行倾诉与交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倡让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1]。而在实际教学中,作文教学确实存在许多问题。长期以来,小学作文训练的主要渠道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而许多老师的命题又往往难以激起学生的写作冲动与热情。因此,尽管师生双方都花了很大力气,但终究收效甚微。与此同时,僵化的作文教学模式甚至带来一些负面效应,造成学生写作过程中的种种心理障碍,如他们或对好文章产生可望而不可即的畏难心理;或持敷衍了事的应付心理;或作文缺乏孩子气,成人化倾向日趋严重,故事胡编乱造,语言似曾相识等。

基于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生态的失衡,笔者引人“循环日记”的做法,通过对循环日记的指导来探求小学习作教学的创新与提高。循环日记遵循的是“个体写作,家长参与,同伴互助,教师指导”的模式,通过互相合作、学习借鉴,让儿童表达成为儿童生活的需要,真正唤醒其学习和创造语言的潜力,让作文真正成为儿童精神表达的乐园,让习作教学真正向着儿童生命成长的方向发展。

一、“循环日记”的概念界定及实施策略

小组循环日记是指将班级内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每组成员共用一本日记本,从周一到周五,每天由小组内一位同学完成一篇日记,完成后由老师、同学或家长进行评议,如此循环往复,周周不间断。

近年来,国内许多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都采取了循环日记的形式,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在准备实施之前,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结合本班实际情况,笔者整理归纳本班小组循环日记的实施策略如下:

1.小组划分有依据。循环日记在小组划分时要注意充分考虑学生的写作能力,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实验班为四年级,共44人,分为11组,每组4人。根据写作水平高低,依次确定了每天完成日记的人员名单,试图让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起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

2.每人每轮写一篇。小组循环日记要求在每周一至周四组内一名学生完成一则日记,第二天传给下一位成员,以此类推。每位成员每轮写一篇,这样一周下来每组都有4篇日记完成。因.周末作业质量难以保证,学生写好的日记也无法及时批改,所以无特殊情况,周五不安排学生进行写作。

3.周期内自主选材。日记日记,原则上是记录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但一些学生平时不注意留心观察生活,积累的素材少之又少,绞尽脑汁却还是无从下笔;或是某天发生了有意思的事,但当天并不是轮到自己写日记,因此笔者允许学生的日记可以在一轮循环周期(6天)内自主选材,无形中也训练了学生精选素材的能力。

4.多元评价促提升。学生当天完成日记后,先由家长进行简单评议,次日再由组内成员和语文老师共同评价交流。在多元评价中,学生、家长、教师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在交流讨论中学生写作水平得以提升。

5.竞争展示燃激情。每天批改到优秀的或是进步显著的日记,笔者总会拍照分享到班级群大力表扬,每周保证至少一次在班内公开朗读、欣赏优秀日记。同时,批改采用“争星制”,不管是日记本身,還是同学评价、家长评价,甚至是学生心血来潮的日记配图,只要做得好都可得“星”。每双周根据学生获得“星星”的总数,笔者还会在班内组织评比与奖励。除此以外,优秀日记还有机会人选班刊或在班级微信公众号发布,以此来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

二、在循环周期中寻找素材,丰厚生命体验

“循环日记”是有读者的日记,能较好地满足小学生的表现欲望,激发写作兴趣,使之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小学生热情活泼,善于表现自我,期待得到同伴与老师的认可。在研究中发现,轮到自己写的那一天,有些同学会莫名地兴奋与期待。小谈是班内一名非常调皮的学生,他贪玩任性,心思不在学习上,成绩很不理想,平时的作文没有重点、语句不通、潦草应付都是常事。但有次轮到他写日记时,开篇竟写下“今天终于轮到我写日记了”这样的话,让笔者感到无比意外和惊喜,立刻在全班同学面前好好表扬了一番。

上文已经提过,尽管违反了日记应该记录当天的见闻感想的规则,但放宽选材周期也避免了循环日记实施过程中的不少问题。在研究中发现,小作者往往是把自己几天来的见闻和感受精挑细选,最终在一则日记里呈现出最想表达的部.分,无形中经历了精心构思的过程,从而写得更精、更有情感。这种“循环日记”比当天即记、有什么写什么、没话拼命找话写的日记更能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避免了随意地下笔。而且,每人每周只需完成一则日记,大大减轻了课业负担。学生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种写日记的形式。有了兴趣,下笔成文就不是问题。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2]在循环日记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人手,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生活处处是语文”。

首先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一是要观察学校生活,留心学校开展的活动。大到运动会、升旗仪式、艺术节,小到老师的一次批评或鼓励、与同学的相处交往。二是要深入家庭生活,观察妈妈做饭、爸爸开车、家里来的客人等。三是要走进大自然,注意天气变化、花草树木的生长等。四是关注社会生活,如上下学路上的收获见闻、身边的好人好事等。

其次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生活的瞬间。比如引导学生记录突发事件,如《都是包子惹的祸》一文叙述学生因为吃了不新鲜的包子闹肚子而错失春游的经历;《神秘的快递》一文由一个普通的纸盒着笔,原来是妈妈给自己准备的“养蚕套装",让小作者无比激动;《小狗打架》一文则是写了学生在放学路上偶遇小狗争斗的精彩场面;《堵车》一文真实地记录了学生在放学路上的见闻,表现出人们内心的焦躁等……虽然这些事很不起眼,但小作者们没有轻易放过,让生活的真实通过文字得以深刻记录。比如引导学生记录当下深切感受,如学生在《冰淇淋的惩罚》中这样写道:

虽然我拼命克制自己不去想,可那个念头总.会偷偷地冒出来,让我如坐针毡,时不时地跑到冰箱打开看一看。最终,我果然抵抗不住冰淇淋的诱惑,蹑手蹑脚地走向冰箱。糟糕!我打开冰箱门时发出了响声,不过幸好妈妈在睡觉,我欣喜若狂,不动声色地吃掉了一个大大的冰淇淋。之后,我一直提心吊胆,简直就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妈妈应该是没有察觉到丝毫异样,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抽象的情感在笔尖转换成真挚的一字一句,小作者们也在记录中更深入地感悟与反思。“循环日记”给了学生自由创作的一方天地,让学生能够放下顾虑,将平时的积累尽情发挥。他们会重新审视身边的人和事,审视自己的心灵。有了生活,有了真情实感,一切便从笔端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他们的写作便有了“源头活水”。在循环日记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开拓学生眼界,引导学生有意地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在生活的细枝末节处深入体验和思考,学生的生命体验便在寻找日记的泉源的过程中得以丰厚。

三、在自由氛围中表情达意,实现个体成长

真正的教育不仅要让儿童完成教师的相应学习要求,而且要使其个性与精神生活都得到成长。日记是个性化的表达形式,相较于惯常的习作训练,学生可以更自由地用文字展现自己的喜怒哀乐,没有太多束缚。当学生的日记中洋溢着欢乐,教师可以给予祝福;当学生在日记中倾诉烦恼,教师可以积极开导,为其出谋划策。总之,对于学生表述的种种都应给予尊重和理解。他们便能在日记中找到归属感与安全感,进而真正做到敢于表达真实想法,乐于分享真切情感。童年是一个多梦的时期,儿童心中充盈着想象的激情,积蓄着创造的欲望,扑棱着翻飞的诗情,对生活、对学习、对理想、对这个五彩的世界,有着太多的梦幻般美好的期待。翻开循环日记本,许多学生敞开心扉,和同学分享喜悦,也将自己的心迹袒露,期待他人的同情和理解。一则则日记,其实就是一颗颗心在交流、碰撞。

1.记录趣事的开心日记

孩子的世界相对来说充溢着快乐和幸福,有人因周末和父母外出游玩而开心,有人因帮助了他人而开心,像这样简单的快乐小事,都能成为日记很好的素材。如学生在《公园一角》中这样写道:

我们又来到池塘边的草地上,一阵柔和的春风拂过我们的面颊,小草便随风飘动起来。憨态可掬的山羊们悠闲地啃食着大自然奉献给他们的礼物,我们纷纷摘采鲜嫩的树叶喂这些可爱的小生灵。小羊羔还不时趴在地上撒个娇,向我们卖萌……

一盘美味佳肴也能成为他们的快乐源泉,又如学生日记片段:

红烧肉在灯光下闪烁着光泽,看起来油汪汪的,是那样诱人。我凑近盘子,顿时,一股浓郁的肉香扑鼻而来,我顿时“口水直流三千尺”,急切地夹起一块肉就往嘴里送。哇!真美味呀!肉皮弹弹的,十分有嚼劲儿;肥肉软软的,好像天上的云朵,咬下一口,嘴里溢满油汁;瘦肉的美味我都无法形容了,本身就有的硬劲儿,加上外婆高超的烹饪手艺,简直是鬼斧神工!三种不同层次的肉混合在一起,真是美味到极点了!

学生在日记中记录让他们快乐的事,这些事往往很简单,如一场愉快的游戏、一顿可口的饭、一个意外的收获等。学生在日记中将快乐的瞬间放大,用快乐的心挖掘生活中點点滴滴的幸福,把快乐的每一个细节写出来,在快乐的气氛中培养积极的心理。这篇篇日记每天在小组间传递,同学之间流淌着一种鼓舞与快乐,孩子们在循环日记中寻找精神成长的家园。

2.宣泄情绪的烦恼日记

日记也是学生宣泄情绪、烦恼的一隅。如学生《糟糕的成绩》日记片段:

突然,我听到一个数字:88,这对我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众目睽睽之下,我迈着沉重的脚步上去领试卷。看着老师用红笔写的触目惊心的分数,我甚至觉得它似乎扭成了奇怪的表情,也在嘲笑我似的……回到家,爸妈哪壶不开提哪.壶,一上来就问我考试情况,我免不了被训斥一通。做作业时,妈妈又拿出课外练习让我做。唉,我真是哑巴吃黄连一有苦说不出啊!

新课标指出:“作文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3]写作本身就是倾诉和交流情感的方式,某次挨的批评、某天受的委屈等等,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些负面的情绪在日记中得以释放,不良情绪随着笔尖的倾诉会慢慢褪去,当日记翻过去的那一页,内心的不适也会被冲淡。

3.天马行空的想象日记

想象日记也是学生偏爱的日记种类,学生的思维可以在幻想的国度无拘无束地飞驰。如学生《猪八戒和我做同学》片段:

晚饭后,我正捧着《西游记》津津有味地看着,好吃懒做的猪八戒,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狡猾的妖怪……各个都令我着迷。但天色已晚,正当我看得入神,妈妈让我早点休息,我便意犹未尽地上床睡觉了。“热烈欢迎新同学。”一转眼,我便坐在教室里了。咦,讲台旁的同学不就是那个傻乎乎的猪八戒嘛!我兴奋极了。“俺老猪刚来到这,还承蒙大家照顾。”我们都在下面议论纷纷。猪八戒走到后排慢吞吞地坐下了,只见那椅子摇摇欲坠,好像快要倒了一样。又如学生《假如我有一匹马》片段:假如我真的有一匹马,我要骑着它环游世界。我想去哪,只要一眨眼就到了。我要去见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深度,巴黎铁塔的雄伟,埃及金字塔的壮观……

想象日记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了自我内在的感受和情绪,是学生内心世界的镜子,学生之间在想象中走进了彼此的内心世界。

4.自我观照的反思日记

在循环日记中,学生也经常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如学生在《战胜长绳》一文中这样写道:

这时,我回想着第一次试跳的失误,总结经验,暗暗为自己加油。我打起精神,鼓起勇气,在绳子落下的刹那,向绳子形成的半圆钻去。到中间时,我左脚一蹬,右脚轻轻一抬,双手夹紧,头一低,一下子跳过去了。天哪,我真的跳过去了!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原来,跳长绳一点儿也不困难,只要用信心,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什么事都能成功。

在回顾与书写的过程中,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与感受,从而完善自我认识,提升自我修养,在小组交流中也促成了其他组员的自我反思。

此外,学生日记还有描述学科活动、记录亲子时光的选材。循环日记记录了学生童年时代学习生活中的美好回忆,表达对同学、家长和老师的真挚的感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认识到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4]在自由的氛围中,学生能够畅所欲言,随心地用文字述说,表情达意;能够得到他人的肯定、理解与帮助;能够在写作的同时实现对个体的生命观照,由他育走向自育,从而产生自我教育的内驱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实现个体的生命成长。

四、在多元评价中集思广益,丰富写作技法

“循环日记以学生在课外写作训练过程中的原生态日记为样本,能清晰地展示每个学生习作上的进步,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和他人在写作方面的发展轨迹,互相学习、取长补短。”[5]家长的参与能够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作文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从而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教师评价时能够及时客观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在写作上的独特发展过程,了解他们在练习写作的每一阶段都掌握了什么,从而使习作教学更具目的性、针对性、阶段性和层级性。这能有效促使小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养成认真观察、勤于练笔、合作探究、竞争创新的良好习惯。

1.家长评改,调动写作积极性

孩子就像一株幼苗,生长中既需要水分,也需要阳光、土壤和养料。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鼓励是调动孩子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为此,笔者利用班级群和家长进行交流,请家长也参与到循环日记的活动中来,让学生当天完成日记后首先由家长进行简单评议。家长无疑是关心孩子的,他们迫切地想拥有更多和孩子的共同话题,想知道他们生活中遇到了什么,想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据笔者了解,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日记也总是充满期待,学生完成后,家长总是积极地担任第一读者,津津有味地翻阅。班级家长受教育水平整体不高,但家长总能或多或少针对学生的习作提一些自己的看法,或指出孩子作文的优缺点,或与孩子进行真诚的交流,或表达对孩子的鼓励。学生小雨在日记中用朴实的语言讲述妈妈的辛苦,表达对妈妈的感激,她的妈妈在评语中这样说:

看了你的日记,妈妈很感动、很欣慰。你一直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只要你好好学习,就是对妈妈最好的帮助。你要知道,妈妈可是比万能钥匙还厉害哦!

学生源源是个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他的妈妈总是认真指导他的每一则日记,并提出中肯的评价或希望。如《50米跑比赛》一文,源源妈妈这样说:

日记写得较简单,平淡无奇,可以把比赛的过程写得更具体,用动作描写写出当时比赛你追我赶的情况。多看书和积累,你一定能写出很棒的文章。

家长的参与构筑了家长与孩子交流学习情况的平台,孩子从中体会到父母长辈深切的关,爱,这也调动了其写作积极性。

2.小组评改,激发写作主动性

小组循环日记是合作学习的形式之一,新课标也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6]。学生当天完成日記后,第二天带来学校首先由写作次序排在后一位的组员进行品读和评价。考虑到时间关系,其余两名学生能在早读课前一起评赏最好,来不及的话也可以在教师批阅后再进行阅读与点评。为充分发挥学生写作的主动性,笔者将写作水平优秀、良好和一般的同学按照1:2:1的比例编排在一组内。让学生自由交流提出修改意见,并在每则日记后面写下交流后的评语,教师在评改日记时,也会对评改认真或出色的小组进行加“星”奖励。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促成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从而使每个成员都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其他成员获得成功”[7]。如身为组长的美琪给同组写作能力较差的小铭的评语:

如果字能写好一点儿也许会加一颗星,但文章从内容来看还有不少缺陷,许多地方都没有写具体,语病也不少。自己好好读读文章,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我希望你能记住这句话,为你的文章增光添彩。

每次小组互评,都是教室里最热闹的时候:他们绘声绘色地朗读,有理有据地点评,甚至面红耳赤地争论……每一次互评,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作文成果的舞台;每一次互评,燃起了学生修改习作的热情。合作交流讨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模式充分激发学生写作主动性,提高其自身能力的同时也促成了同学间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3.教师评改,提高写作专业性

教师评价本身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工具,它具有指导学习方向、激发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发展等作用。对于学生的日记,教师应给出针对性、启发性和激励性的评价,它能帮助学生定义“什么是高质量的日记”。

如一位学生在循环日记《打羽毛球》中这样写道:

为了证明他打羽毛球很厉害,小沈决定先发球。只见他先将球往上一抛,随后,他举起手来,猛地一挥,球像离弦的箭一样向我快速袭来。我吓得乱挥球拍,谁知竟然打中了!球直冲向地面,我刚想说“一比零”,可球又弹了上来。小沈借此机会,把球又打了回来。我毫无防备,以“零比一”落败,我遗憾地叹了口气。

可以看出,学生只是单纯地记录打球的过程,却不会运用一些写作技巧让文章更具体更生动,笔者便给出这样的评语:

比赛过程只写了一来一回,的确少了些。不过写的这个回合挺有意思,但缺少心理活动。这是写作的法宝,有了它,文章会更棒的,加油哦!

日记《我的理想》中,学生阳阳歌颂了教师的伟大,表达了想成为教师的美好心愿,笔者这样告诉他:

语言优美流畅,志向远大崇高,真不错!相信你能将美好的理想在心里播种,用勤奋和踏实去浇灌,定会长成最青翠的大树!老师看好你!

日记《和你说声对不起》中看到两个孩子吵架的经过和道歉的诚意,笔者的评语如下:

孩子之间没有隔夜“仇”,这么真诚的道歉,非常有勇气,向你致敬!

无论工作有多忙碌,学生日记的评价我总不含糊,这样的努力更是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效果。几个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慢慢都能掌握点门道来,他们看完组员的日记后,能够头头是道给出一连串中肯的意见,条条在理,非常专业,几乎不用我再给什么建议了。这时候,我总会在学生的评语后面写:

某某(学生名)老师说得对!看得认真,评得认真,建议也很到位,棒!小老师水平太高,为师甘拜下风……

当然,对于一些平庸甚至错误较多的“劣”作,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纵向比较,自己和自己比,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予以学生真诚的鼓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人性中最深刻的禀性是被赏识的渴望。写作是艰苦的脑力劳动,教师要相信学生能改好作文,在肯定的基础上提出修改意见,给予“改得更好”的殷切期望,当平时作文只能写两百多字、文章经常没重点、通篇语病的程程交来一篇勉强合格的日记时,我会毫不吝啬肯定其进步之处,同时也鼓励其继续努力,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写得更好。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努力能受到肯定乃至赏识时,他会加倍地努力。

由此,教师指导仍是循环日记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由扶到放、循序渐进地给学生及时有效的专业性指导,以评激趣,以评促写,学生才能够沿着正确的目标不断前进。

多元化的评价模式让学生逐渐学会了合作学习的方式,尊重别人的劳动,学会欣赏别人。同组同学聚在一起对同伴习作进行修改,共同欣赏佳作,共同帮助困难的同学提高习作能力,让后进生感到“我能行”,增强写作的信心,让每一朵花儿都有向阳生长的可能性。在多元评价中,学生、家长、教师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在交流讨论中学生写作水平得以提升。当学生互相倾听伙伴们的意见时,当其共同探讨一篇习作时,他们的写作技法在丰富,习作能力在提高。

五、在展示发表中点燃激情,唤醒写作潜能

新课标要求高年段的作文教学要使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江苏省特级教师管建刚在《我的后作文教学》中指出:“‘自我表达’后要’与人交流’,中间要有一个平台,发表的平台。”“很多学生从来没有写过作文,他们只是写了一年又一年的一个名叫’作文’的作业,因为他们从来没有体验过‘发表’之后的‘与人交流'的写作。”[8]由此,管老师打造了一整套“作后发表"的写作动力系统。

在小组循环日记活动中,笔者也致力于让学生的习作拥有更多的读者,体验“与人交流”的滋味。具体做法如本文第一部分“竞争展示燃激情”所述。

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内部推动力就是需要,人类的基本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被公开表扬甚至发表是学生循环日记能够获得的最高荣誉,正符合学生对尊重的需要和对自我实现的需要。当文章被公开表扬后,能够得到来自同伴的肯定,得到集体中他人的认可,这就是他人对自己的尊重。而一再地被肯定更是激发了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成就感就是写作背后的推动力。

按照潘新和教授的观点,写作教学就是“应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言语潜能,唤醒他们的言语表现欲望和对言语表现的热爱,让他们感受到驾驭语言和言语创造的乐趣,体验言语表现的幸福,从而自觉追求言语上的自我实现”91。在展示交流中,学生的日记不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发自内心的需要表达,他们在班级这个集体中找到自己说话的方式一让自己的文章尽可能得到更多人的肯定。日记可以谈论学校、家庭里发生的任何事,同学之间可以就某个观点进行争论,可以自由言语,不断强化了他们的言语自信,从而使他们获得了持久的写作动力。

每双周,班内会组织统计大家凭借自己努力在循环日记本上获得的“星星”,评选出“班级小.作家”“全组之光”“进步之星”以及“优胜小组”,并发放相应的小奖品。这些获得荣誉的学生在同学们鼓励性的评价与钦佩的目光中,在老师肯定的、欣赏的眼神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更激发了写作的热情,唤醒了写作的潜能。

六、结语:实施小组“循环日记"的效果评价

一年来,通过提炼和实施指导小学生循环日记的有效策略,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平行班相比在短期内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循环日记对原有的日记教学加以改进,提高学生日记学习的效率,是对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的必要调整和补充,更是实现新课改作文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循环日记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精选素材,深人体验和思考生活的细枝末节,丰厚学生的生命体验。循环日记相对自由的写作环境能够引导学生在写作的同时实现对个体的生命观照,由他育走向自育,实现个体的生命成长。循环日记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学生、家长、教师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在交流讨论中丰富写作技法。公开展示发表是对学生循环日记的最高肯定,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更激发了他们写作的热情,唤醒了写作的潜能。循环日记在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上加以创新,实现了学生生命与写作的共同生长。

值得注意的是,小组循环日记的形式虽好,学生积极性较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然存在某些问题。一方面,教师的教学任务与日记指导、学生的课业任务与日记完成的矛盾需要解决。从教师角度来看,实施小组循环日记需要教师指导才能优化,而繁重的教学任务不允许教师抽出足够的时间来指导与点评,这势必造成两者的矛盾。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课内外可利用的时间非常有限,各科学习任务需要完成,有些学生课后还要参加各类辅导班、培训班,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认真完成循环日记。另一方面,班级内学习着实有困难的学生与循环日记拖小组后腿的矛盾也需要进一步解决。每个班总有几个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他们的循环日记经常只有简单几句,或是没话找话、内容空洞,甚至拖拉不能完成,影响了小组的综合评价。这些学困生勉强完成各科基础性作业已经捉襟见肘,写不出符合要求的日记,笔者目前采取的方式是让他们周末完成,但效果往往也不如人意。切实可行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注释:

[1][3][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6页,第6页,第7页。

[2]叶圣陶:《文章例话——叶圣陶的二十七堂作文课》,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5页。

[4][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杜殿坤譯,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347页。

[5]江园:《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写好小组循环日记的实践研究》,2016年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吴永军,第25页。

[7]马兰、盛群力等:《多彩合作课堂》,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118页。

[8]管建刚:《我的后作文教学》,《人民教育》,2018年第1期,第67页。

[9]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4页。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长安中心小学)

编辑:有忻

责任编辑:李家安

作者:虞小萌

第3篇:工厂怎样从恶性循环变为良性循环,

员工做事慢,有订单做不出来----提案改善

一、工序分组:

把员工按各工序分成组,然后给这些组长订定完成任务的目标,及超额后的分配比例,等等。如果可以的话,可以请这些干部入公司的股份,这些骨干就是工厂的一个股东,发挥他们的积极性,相信这些问题可以解决的。关键要对这些骨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真正有做老板的感觉,有成本的意识,有一种精神。

二、 培训与开发

员工培训与开发是一个为组织员工灌输组织文化、道德,提供思路、理念、信息和技能,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和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发挥内在的潜力的过程。从管理角度看,培训主要是使员工学习掌握如何干好所承担工作的相关信息和技能,开发则是指通过教育活动使员工掌握目前和未来工作所需要的思路、知识技巧,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积极性、创造性),能不断适应新情况、新环境的需要、卓有成效地完成组织任务和目标。所以开发又称之为发展。

培训的重要性:

1、培训是协调人事矛盾的重要手段

2、培训是满足员工实现个人价值的愿望,降低员工的流动率的有效途径

3、培训是建立和强化组织文化的有效途径

4、培训能让员工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5、培训是为了满足企业的市场竞争的需要,提高企业的效益。

6、培训也是为了满足员工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提高薪酬福利

当今社会条件下,物质激励更为有效和普遍。薪酬体系集中体现了组织对员工的物质激励,而且可以吸引来、保留住、激励起组织所需要的人力资源。

吸收一些精英过来,汰换一些消极怠工的人员,

薪酬福利制度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可以从个多角度来考查。首先,公平合理的薪酬是企业吸纳员工、留住员工、减少劳资纠纷、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实现企业战略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客观、公正、合理的向每一个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员工支付报酬,能给员工带来自我价值的实现感和被尊重的喜悦感,增加员工的归宿感和对公司发展战略的认同和支持。

四、 提高员工福利

员工福利是企业薪酬福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员工的生活质量和对企业雇主的满意度。福利是薪酬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员工的间接报酬,人无我有的福利项目更是薪酬制度的有效补充。这些福利项目的花费金额一般不会很大,但取得的效果却是惊人的。有一家美国的公司,它的薪资水平与同行业相比没有什么竞争力,以致员工流失的现象非常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公司采取了一第 1 页 共 2 页

项福利措施哺乳期的员工可以把婴儿带到公司里来,并且公司准备了专门的房间为员工和婴儿提供方便,当然,这一切是在不干扰其它员工正常工作的前提下进行的。这项措施的实行大大减小了员工流失率,甚至一些以前离开公司的员工也因为这项福利项目的实施而重新回到了公司。

建议以下:

1、 为员工举办生日晚会

2、

3、

4、

5、

6、

7、

8、 定期员工加餐 健康体检 年薪年假 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 经常组织集体活动、运动 旅游 老板的器重与认可。

好的薪酬福利制度对企业的重要性

(1)吸引优秀员工。优秀员工是组织发展的顶梁柱。以前一直认为,组织主要靠高工资来吸引优秀员工,现在许多企业家认识到,良好的福利有时比高工资更能吸引优秀员工。

(2)提高员工的士气。良好的福利使员工无后顾之忧,使员工有与组织共荣辱之感,士气必然会高涨。

(3)降低员工辞职率。员工过高的辞职率必然会使组织的工作受到一定损失,而良好的福利会使很多可能流动的员工打消辞职的念头。

(4)激励员工。良好的福利会使员工产生由衷的工作满意感,进而激发员工自觉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动力。

(5)凝聚员工。组织的凝聚力由许多的因素组成,但良好的福利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良好的福利体现了组织的高层管理者以人为本的经营思想。

(6)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良好的福利一方面可以使员工得到更多的实惠,另一方面用在员工身上的投资会产生更多的回报。

四、把员工按各工序分成组,然后给这些组长订定完成任务的目标,及超额后的分配比例,等等。

五、考量公司实力

接单的时候最好还是考量一下公司的实力,与客户沟通好交货时间。才能让人更加的信任你。如果公司有1W的生产能力,与其一次接10W的单子撑死一次,不如每个月接1W的单子来得实在。

六、最后是外发,赚点加工费 实在不行的时候就悄悄的外发呗,这点切记别让客户知道了。

第4篇:《循环结构(For 循环语句)》教学案例

一、 指导思想

本课案例紧扣我国所制订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不仅注重与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且注重对技术中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和运用,注重对技术中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技术学习中的探究、实践与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共通能力的发展。因此本课立足于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实际,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张扬和提升,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造平台。

二、 教学分析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For-Next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2) 理解Fox-Next语句的执行过程。

(3) 学会使用Fox-Next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1)经历实践—探究—分析—归纳,理解循环过程,培养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团队精神。

(2)运用循环结构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掌握For-Next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2) 理解Fox-Next语句的执行过程。

(3) 学会使用Fox-Next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

(1) 理解For—Next循环的执行过程。

(2) 提高学生运用Fox—Next语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学情分析及教材处理

《循环结构》是江苏省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六章第六节的内容,本节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顺序结构和分支结构的基础之上,初步掌握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而又为后续的数组学习作了铺垫。多数学生对程序设计兴趣不大,因为学生认为生活离程序设计过于遥远,而且程序设计要求学生的逻辑思维非常强,学生理解比较困难,所以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注重学习内容和学生生活相联系,注重能力训练与问题解决相联系,提出处于―最近发展区的‖,只有―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子,才能激起学生摘取的兴趣,把复杂的问题进行分解,教师仅引领,通过反馈逐步提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领悟技术中的思想和方法。

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层层引导

教师活动:出示编程题:假如从今天开始,第1天为―希望工程‖存入1分钱,第2 天存入2分钱,第3天存入3分钱,问100天后你将为―希望工程‖存入多少钱?

师生互动: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会用print 1+2+3+……100来解决,教师指出语句过于冗长;学生联系数学知识与以往所学的赋值语句,给出 s=0 s=s+1 s=s+2 …… s=s+100

教师指出语句过于繁琐;引导学生分析加阴影的语句能否用一条数学通式来表示呢?引出s=s+i,i的范围在1到100之间,且每次递增1 ;教师给出Fox循环的框架, for i= to step 循环体 next

要求学生在关键的地方填上相应的初值、终值、步长值;明确什么是循环变量,什么是循环体;引导学生归纳出For语句的格式,指导学生画出流程图,进入本课重点。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完成编程:求s=1+2+3+……100

师生互动: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学生错误点,通过多媒体广播系统展示有代表性的错误,并通过提问:―程序对不对,哪错了,为什么会错,这样错将导致何种结果,该如何修改?‖引起学生讨论和思考,使学生掌握For —Next语句的格式和功能这一重点。

(二)、问题解决 自主探究

1、 理解For—Next语句的执行过程

这是本课重点,同时也是本课难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是:一是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二是过测检测,反馈补救。 (1)出示探究:

通过添加监视循环变量i和变量s ,逐语句调试程序,理解For—Next语句的执行过程,各合作小组或以表格的形式,或以语言的形式,或以流程图的形式,理解循环过程。

师生互动:小组三人,由组长分工协调,每个人或调试程序,或观察循环变量的值、或描述循环过程。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到各合作小组进行指导,指导学习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尊重他人发言;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启发学生自已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反馈结果:多媒体广播系统出示有代表性小组的探究结果,师生共同分析,帮分部分薄弱学生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过程检测:

出示:for j=15 to 3 step –2 print j next j (A)print j共执行了多少次,你能归纳出循环次数的通式吗? (B)循环结束后,j的值是多少?

(C)若语句改为For j=3 to 15 step -2,可不可以?为什么? (D)若语句改为For j=15 to 3 step 0,可不可以?为什么?

反馈交流:合作小组共同讨论,分析、归纳,写出结果;推出几个小组代表按照预先提供的评价标准对本组的探究过程,检测结果及合作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其他同学可就这几个方面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的探究、合作过程对你有启发吗?检测结果对不对,为什么?在此过程中学生共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形成师生乐学的氛围。 教师总结:对课堂情况作总结性评述,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作梳理。

(三)、小组闯关 巩固提高

求s=1+2+3+……100是For循环的典型例题,下设的四关都是这道题的变题,通过让学生闯四关,再次巩固本课知识点。 第一关:s=11+12+13……200 第二关:s=2+4+6+……100 第三关:p=1×2×3×4……×10

第四关:s=1-1/2+ 1/3 -1/4 -1/100 比赛规则:共设四关,只有闯过第一关,才能进入第二关,最先闯过四关的小组将获胜,为保证比赛顺利进行,在班内选出四大编程高手,每位小组在闯关过程中可有两次向高手求救的机会。

当闯关结束后,由获胜小组汇报本组比赛策略及闯关结果,在此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引导其他学生―此题还有其他的解题途径吗?在闯此关时,你们是怎么想的?‖

(四)实践应用 内化知识

秉承―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理念,让学生编程解决现实生活中触手可及的事例,培养学生的知识的技能,在活动过程掌握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让学生意识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程序设计问题,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观。

1、校园歌手大赛,10评委的平均分将是该选手的最后得分,请设计一个程序,输入10位评委的打分,输出该选手的得分。

师生互动:通过多媒体广播系统展示完成正确的程序代码,师生共同分析,与 s=1+2+3+……100作比较,两题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归纳解题的思想和方法。并以征询的口气问:―其他同学有做错的吗?你能告诉大家你错在哪?以致给其他同学提个醒,避免下次再犯类似的错误‖ 。此处化错误为资源,化难堪为体面,帮助薄弱学生找回自信。

2、 说出此程序还适用于生活中的哪些事例,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小结:

(1)学生畅谈本课知识上的收获与疑问,学习过程中的愉悦及挫折中的体验,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动。 (3) 师生共同回顾本课知识点,构建清晰框架板书。

(五)课后探究性作业:请进行如下设计:单击Command1画出一个圆;单击Command2画出10个半径分别为

10、

15、20……的同心圆。

五、 教学效果预测

通过本课的学习,预测学生将会得到如下发展:

发展之一: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关联,问题解决与能力培养将关联,,使学生能掌握本课所确定的知识和技能目标。 发展之二: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组间同质为小组竞争创造条件,组内异质便于学生互帮互助,取长补短,使学生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喜悦,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合作人际关系的形成,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发展这三:通过设置―处于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在学生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中,获得新知、领悟技术中的思想和方法,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得以提升,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变化快的适应能力。

第5篇: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矿山构建和谐矿山构建和谐矿山构建和谐矿山

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矿山构建和谐矿山构

建和谐矿山构建和谐矿山——柞水县丰北河镇金世泰矿业有限公司 的绿色矿山之路金世泰金矿采选冶炼项目位于

柞水县丰北河镇土桥、北河两村,是一个集金矿采选、尾矿利用于一体的矿产资源综合开发

利用项目,该项目由陕西西部矿产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10月开工承建,规划占

地23.7亩,新建日处理1000吨金矿选厂1个,日产20万块免烧砖生产线1条,以及宿办

楼等附属工程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计划总投资3亿元,分两期建设,预计2012年全

面建成。 经过一年的建设,今日的矿山已初具规模,现已建成1条日处理500吨金矿选矿

生产线一条、相应的矿山配套设备和免烧砖生产线,累计完成投资1.201亿元。 金世泰矿

业有限公司坚持树立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要内涵、以“文化、环保、

创新、平安”为主要内容的“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目标,发展循环经济开拓黄金大道,目前

已初见成效。走进金世泰金选厂,一股浓厚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整洁优

美的环境:一排排整齐的厂房、一条条水泥硬化的道路、一阵阵隆隆的机器声。厂房依山势

错落分布,各种乔灌植物点缀成图,蓝色的厂房和绿地相映成趣,矿区里郁郁葱葱,植被良

好。信步走去,尽收眼底的是人们满足的笑脸,灿烂的笑容:职工宿舍、职工会议活动中心、

职工餐厅、职工浴池„„把整个矿区布置的错落有致,让人移步换景,心旷神怡。 据介绍,

矿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95%以上,金世泰矿业有限公司非常注意在开采金矿过程中的植被

破坏问题,努力建设成资源节约型、为生态友好型企业。近年来,金世泰矿业有限公司一直

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在打造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素质上狠下功夫。为了给职工营

造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金世泰矿业有限公司专门聘请了设计公司,对矿区进行了精心的规

划设计,配置齐全的各项设施,丰富多彩的职工活动,为员工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为

了提升环境保护水平,金世泰矿业有限公司建立了一套先进的矿山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绿色生产、尾矿制砖。 金矿的工艺流程决定了生产过程中必然产生大量尾矿。由于多数

矿山资源的品位较低,在选矿流程中排出大量的尾矿,随着矿产资源利用程度的提高,矿石

的可开采品位相应降低,尾矿排出量也在增加。大量的尾矿只能堆放在尾矿库或一些自然场

地中,如此之多的尾矿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针对当前尾矿不能合理回收利用的

矿山实际特点,金世泰矿业有限公司投资建成了一条免烧砖生产线。对于矿区每年产生的几

十万吨尾砂,其中60%的粗粒部分用于井下采场的充填作业,实施尾砂胶结充填法采矿;

井下采掘产出的废石,全部加工成建筑石子,用于矿区的基建项目;用尾矿砂做成免烧尾矿

砖,普通墙体免烧尾矿砖是建筑业用量最大的建材之一,它具有技术简单、投资少、成本低、

强度高、破损低、抗弯抗拉抗冲击、线条流畅、建筑工程省料省时省工的特点。灰砂砖是节

约能源、不占耕地、不污染环境、利用废弃资源的绿色墙体材料。尾矿制免烧尾矿砖与烧结

粘土砖比较,能源消耗仅为其三分之一。因此其受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欢迎。并且国家已明

令禁止生产粘土砖,所以生产尾矿砖是很有发展前景的。此举不仅解除了污染难题,还直接

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合理的使用尾矿,变废为宝,既保护了资源,又充分利用

了资源,同时又净化了环境,可谓一举多得。同时企业树立长远的观念,把尾矿综合利用及

治理作为保护有限的矿产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矿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企业的发展

生产与治理同步进行的整体规划,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出现。 总之,尾矿的综合利用

和治理产生了较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同时也为打造绿色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矿

山、发展一方经济,鉴定坚实的基础!

第6篇:[血液循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述血液循环的概念

2、通过录像、VCD的演示、老师的讲述,使学生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3、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了解血压和脉搏的基本知识,血液循环。

4、通过观察出血状况的录像,使学生了解出血护理的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血液循环的血液成分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血压、脉搏,学会用血压计给同学测量血压及自己会测量脉搏,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4、通过对出血的初步护理方法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紧急救护的一些方法。

5、查阅有关冠心病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科学史的学习,了解科学方法。

2、介绍最新医学动态,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通过出血的初步处理这部分教学,对学生进行自我救护和互爱的教育。

4、通过对“切脉”诊病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5、通过小组测量血压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二氧化碳等废物必须运走,人体才能正常进行生命活动,这些物质的运输靠血液循环来实现,所以本节成为本章重点内容的核心。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在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及血压是本节的难点。解决办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哺乳动物的血液循环入手;从感性入手——让学生观察血液循环的录像及VCD获得感性知识,再结合挂图讲解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法建议

关于《血液循环》:

1、课上结合血液循环的录像、VCD和挂图,从感性认识入手,识记血液循环途径。先安排学生观察录像,在观察录像时,最好采用分步观察,先观察体循环,再观察肺循环,为了使观察针对性强,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时,最好列出观察提纲:(1)、体循环的起点、止点、大致路径?(2)、体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及发生变化的地点?(3)、肺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4)、在肺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又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的变化?使观察明确具体,并且每观察一步都及时进行反馈,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再结合挂图归纳并板书血液循环途径(见板书设计)。

2、分析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在分析体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时,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毛细血管壁的特点、血红蛋白、动脉血的特点来分析,而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可让学生自己分析,以锻炼学生举一反三及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完后,教师在板书结构里,把流动脉血的结构用红粉笔来表示(如体循环中的动脉和肺循环中的肺静脉),流静脉血的结构用兰色粉笔来表示 (如体循环中的静脉和肺循环中的肺动脉)。这样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并不是动脉血管里一定流动脉血,静脉血管并不一定流静脉血。

3、 最后教师用投影写出下列图解并配合录像来使学生获得: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它们的起止点都是心脏,二者在心脏处汇合,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血液循环的原动力来自心脏。

关于《血压》:

联系有关医学知识,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安排几人一台血压计让学生分组实验——亲自用血压计来相互测量血压,学会血压计的使用方法,同时加深学生对血压的理解。

在用血压计测量血压的实验教学时:教师要先介绍血压计的结构,并找几个学生上讲台来示范,演示测量血压的完整步骤及介绍如何读数,如果是老式血压计,教师要介绍毫米汞柱和千帕的换算关系:

1mmHg=0.133千帕

1千帕= 7.5mmHg

学生在测量时,首先是血压计的摆放:如果两人一台,将血压计摆放在实验桌的两个同学的中央,若四人一台,则让前面的两个同学和后面的两人为一组;血压计带有水银柱刻度的朝向学生,不要倒放,生物教案《血液循环》

测量前让学生不要太兴奋,不要参加剧烈运动,因为在兴奋和剧烈运动后会使血压升高,从而使测量的数值不真实。 测量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保持安静,不要有任何声音,否则听不清动脉的声音。每次测量血压最好在半分钟内完成,第二次测时相隔1--2分钟,以免被测量者有不舒服的感觉。如果被测量者心理紧张,应暂时停止测量,等他恢复正常后再测,否则测量的血压不准确。冬季测量血压时最好脱下棉衣,如果把长袖卷起来会压紧上臂,影响听音。

为了减少测量误差,每人最好重复测量三次,记录数值,求平均值。

血压计用毕后,让学生立刻将其右倾45℃,把水银放回壶中,然后关闭贮汞阀,以防水银泄漏。

测量后对全班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本班是否有高血压和低血压?计算男生和女生的平均值,比较男女血压是否有差异?

关于《脉搏》

课上安排学生测量自己安静时的脉搏和下蹲运动后的脉搏,使学生学会脉搏的测量方法,通过不同人脉搏数据的比较,加深学生对脉搏的理解。对于“切脉”还可以结合我国古代医生最早应用于诊断疾病,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脉搏与运动的关系建议采用探究式方法进行: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如 :不同的运动量对脉搏的影响相同吗?

然后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做假设及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如:在一定范围内运动量越大,使脉搏增加得越多

设计实验要考虑:①运动量递进的关系,②实验可操作性,且一节课内能完成。

具体教学过程:

1.指导学生测脉搏,先找准桡动脉的位置(位于桡骨的内侧),测量安静状态下的脉搏在教室内进行,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每个人测3次,记录数值,求平均值。为了节约时间,每次可以测30秒钟,把测得的脉搏数值乘以2得每分脉搏次数。

2.测运动后的心率:运动结束后,立即测运动状态的脉搏。每一个运动完成后,要恢复到平静状态下才能进行下一个运动。

3.运动地点:若到操场去测量: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提醒学生带好笔和纸做记录,注意:因体质差不能参加剧烈运动的学生要考虑运动项目。如果学校条件有困难,可在教室测量,运动项目可以采用深度下蹲。

4.教学生如何设计表格(可参考书上的):

5.教给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正确处理的方法:教学生如何画脉搏变化曲线图,如何统计全班的数据,画出全班平均脉搏变化曲线图。

6.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组织评比,作为本次实验的一次升华。评比的内容包括:①实验设计方案的优缺点 ②各自记录的实验数据是否准确 ③分析实验结果的方法是否正确 ④结论的推导是否恰当。 评比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与全班讲评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讨论达到互相交流和学习的作用。

7.除按书上探索不同的运动量对脉搏的影响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探索剧烈运动对身体素质不同的人的脉搏的影响:选学校田径队的、球队的学生或经常参加运动的学生5-6名,平时运动不多的学生5-6名,平时常不运动的学生5-6名做对比实验,先测安静状态下的脉搏3次,求个人平均值,小组平均值;再让他们分别跑300米后,立即测运动后的脉搏,与安静状态下的脉搏做对比,统计个人脉搏的变化和不同身体素质的人的平均脉搏的变化情况,分析数值得出结论。

关于《出血的初步处理》:

用总结三种血管的血流速度、血的颜色来学习出血的初步处理。课上可安排学生一些演习活动:由老师给出出血现象,让学生判断是哪种血管出血?并当场练习护理方法。

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较多,又有两个实验,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建议用三课时。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血液循环

复习提问:心脏的结构:四个腔名称及与它们相连的血管

导入:我们已学习了血液、血管、心脏,心脏和全身的血管组成一个密闭的管道系统,血液就在这个管道中循环地流动。

板书 第三节 血液循环

一、 血液循环

(一)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身的血管所组成的密闭的管道系统内循环地流动叫做血液循环。

提问:血液在心脏内如何流动?(回答:从心房à心室à动脉)

过渡:那么血液在血管内按什么方向流动?

板书:

(二)途径

1.提问:哺乳动物家兔血液循环途径有几条?哪几条?

学生回答:有两条;体循环和肺循环。

讲述:人的血液循环也分体循环和肺循环。下面我们通过录像来了解人的血液循环途径。

2.演示录像了解人的血液循环途径:

先观察体循环:指导观察:

(1) 体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或体循环是由心脏的哪一腔开始?血液流经何处?最后流回心脏的哪一腔?)

(2) 在体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的变化?

反馈观察情况。

继续观察录像——肺循环

指导观察:

(3) 肺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或肺循环是由心脏的哪一腔开始?血液流经何处?最后流回心脏的哪一腔?)

(4) 在肺

第7篇:循环结构教案

高一数学(必修3)

第四课时 循环结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把握循环结构的三要素;能识别和理解循环结构的框图以及功能;能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以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探究与应用循环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抽象能力;参与运用算法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严密精确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循环结构的概念、功能、要素、框图及应用。

【教学难点】

描述和应用循环结构时,三要素的准确把握和正确表达。

【教学方法】

探究启发式教学方法

【教具】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 学 过 程】

复习:请同学们回顾已学算法的基本结构有哪些?并画出结构示意图。

情景:1.视频(邢慧娜2004万米长跑金牌)

2.在学校的万米长跑测试中,你每跑1圈(400米),会想是否跑完了全程。如果没有跑完全程,那么又会想离终点还有多远。

学生活动:1)引导分析情景2中关键词

2)学生小组讨论,然后黑板板书(情景2算法及流程图) 3)教师点评:引出循环类型、循环三要素。(建构知识)

建构知识:循环结构

1.定义:

注:1)循环体

2)循环结构不能是永无止境的“死循环”,因此,循环结构中_____________。 高一数学(必修3)

2.分类: 注:

典型例题

写出1+2+3+4+5+…+100的算法并画出流程图。

变式训练

变1:步骤B更改为: i←i+2 ;则流程图表示一个什么样的算法?

变2:步骤A和步骤B交换位置会怎样?要达到预期结果,应做怎样的修改?

变3:若表示算法1×2×3×···×100 ,则流程图应如何修改?

练习:写出求1×3×5×···×99的一个算法,并画出流程图。

1变4:步骤A更改为:ss ;则流程图表示一个什么样的算法?

i

思考

若表示算法1

课堂小结 作业 11111,如何画流程图? 23499100 P14:练习1 (至少两种形式作答),2

第8篇:循环经济

金昌市工信委(市志材料之二)

循环经济

金昌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段,祁连山北麓,辖永昌县、金川区一县一区,总面积9600平方公里。因矿兴企、因企设市,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工矿城市,也是全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铂族贵金属提炼中心和北方最大的铜生产基地,也是全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三大基地之一,镍产量15万吨、铜40万吨、钴1万吨,铂族贵金属产量占到全国的90%,因盛产镍被誉为“祖国的镍都”。辖区内的重点国有大型企业—金川集团公司是集采、选、冶、化为一体的有色冶金和化工联合企业。经过50年的资源综合开发特别是建市30年来的建设和发展,金昌市已成为甘肃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和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在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上,金川被列为全国三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之一,2003年金昌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2006年金川集团公司被列为国家“十一五”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企业;2007年金昌被确定为甘肃省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之一;2008年金昌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首批7个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甘肃省首次循环经济工作现场会在金昌召开,金昌被列为全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2009年甘肃省将金昌列为全省七大循环经济基地之一;2010年1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金昌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3月, 1

经国务院批准,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年2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金昌为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目前金昌正在积极争取列入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城市。

为防止 “矿竭城衰”,金昌市紧紧抓住金川公司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和金昌市被列为省级试点城市的契机,把化工产业和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把单个企业建设具体的生产线与多企业联合构建产业共生体系结合起来,把产业链条的延伸共生和企业间利益点的平衡结合起来。明确提出以有色金属、化工、能源等三大支柱产业为重点,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为核心,着力建设“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可循环、可持续”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以能源化工、硫基化工、氯碱化工和煤化工等为主的产业衔接、优势互补、资源循环利用的大循环,构建了区域大循环、产业中循环、企业小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创造了循环经济的“金昌模式”。

(一)以规划为先导,加快推进城市产业转型和升级。 金昌市按照《金昌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围绕全市“一线三点”产业布局,明确金川、河西堡、永昌三个节点工业园区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先后引进四川新希望集团、贵州宏福集团、中化化肥公司、内蒙古太西煤集团、江阴天宇镍网公司等国内同行业的强势企业加盟金昌市循环经济圈,重点延伸有色金属、冶金、硫化工、磷化工、氯碱化工、煤化工六条产业链,构建区域大循环,为循环经济发展奠定了

坚实基础。

金昌市依托新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金川新材料工业园区和河西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着力培育和发展接续产业,形成有色、化工、冶金等产业延伸拓展,产业链间接续配套、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吃干榨尽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使经济发展由单一资源依赖型向多元经济优势互补型转变,由单纯依靠自身力量向区域一体化组团发展方向转变,努力走出一条特色突出、优势明显、集约发展的资源型城市实现转型发展的路子。

(二)依靠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金昌市依托金川公司有色金属研发基地,在冶金技术方面拥有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居世界领先水平。2006年以来,全市共实施重大节能减排技改项目54项,总投资达到74亿元。先后取缔土法石灰窑17家,淘汰分散供热小锅炉53台,关停水泥立窑生产线7条、小硅铁生产线5条、小化工企业2家和全市所有的造纸企业(12家)。2007年,新上日产2500吨电石渣水泥熟料及低温余热发电项目,消耗电石渣、粉煤灰、镍弃渣等各类工业废渣70多万吨,固废利用率达到70%。

在社会层面,先后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公共结构节能,强制执行建筑节能65%的标准,积极推广高效节能办公设备、家用电器和照明产品。在农村,大力发展食用菌、日光温室等设施农业和节水农业,累计建成沼气池8400多座,并大力推广秸

秆利用,循环农业和农村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

(三)通过产业链招商,促进形成区域产业对接

金昌市积极借鉴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项目集中、企业集群,重点培育发展与主导产业关联配套的新兴接续产业。将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回收制硫酸,配套发展硫化工和磷化工产业;与有色金属产业配套的氯碱化工副产的氯气用于PVC生产,配套发展氯碱化工;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灰、渣、磷石膏和脱硫石膏用于水泥生产,水泥再次用于矿山充填,形成了“硫化铜镍矿开采—镍铜钴冶炼—镍铜钴压延及新材料产业,二氧化硫—硫酸—硫化工,硫酸—磷酸—磷化工,烧碱—氯气—PVC—电石渣—水泥”等产业链。园区企业间原料、中间原料及废弃物互供互用,区域内副产品都能得到充分利用,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把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

(四)加大工业“三废”回收利用力度,积极开发利用二次资源

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依据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各企业积极改进生产工艺,组织各种工艺流程之间物料的回收利用,产业链条环环相扣、相互依存,实现了企业内部的小循环。如金川集团公司冶炼过程充分回收余热资源生产蒸汽,供热系统形成热电联产,供水系统中水全部回收用于生产,固体废弃物、尾矿废物再选后用于矿山充填,特别是组织实施回转炉烟气制酸等一大批重点环保项目,二氧化硫烟气处理率达到95%

以上,硫酸产能达到200万吨。金化集团公司合成氨生产系统利用“三废”燃烧发电、副产蒸汽综合利用到造气工序、吹风气再回用燃烧,实现了清洁生产的目标。金泥集团公司充分利用固废资源替代部分石灰石、煤、黏土等自然资源,成为全国清洁生产样板企业。2010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3%,提前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五)依托资源而不依赖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为了避免陷入“矿竭城衰”,金川集团公司实施资源控制战略和资源多元化战略,加大境外资源的勘探开采力度,已与刚果、赞比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公司所需镍原料的50%、铜原料的80%都是利用外部资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同时,金川集团公司加大自有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力度,矿石回采率超过94%,采矿损失率和贫化率控制在5%以下,达到国际充填法坑采矿山的先进水平;铜镍矿所含的21种有价元素中已有18种得到再利用,镍冶炼综合回收率达到94.3%,。实践证明,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是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全市共投入10亿多元,先后实施了城市道路、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给排水管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建成了金水湖景区等一批城市环保景观工程,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8%,

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31%,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6.69平方米,城市功能逐步完善,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形成了区域环境的良性循环。

2010年,金川公司营业收入达到923亿元,是2005年的4倍。2010年末资产总额 602亿元,是2005年的3.5倍,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89位,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常年位居有色行业前三名。万元产值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25.78%,“十一五”期间,金川公司共投入环保资金21.6亿元,实施了冶炼二氧化硫烟气污染治理、节约用水综合技术改造、氯气污染治理、烟气收尘设施改造以及厂区环境综合整治等一大批环保技术措施项目。利用冶炼二氧化硫烟气生产硫酸能力由2005年的100万吨提高到200万吨、亚硫酸钠生产能力提高到15万吨;使含金属离子废水和硫酸废水得到全部处理,厂区生活污水及一般生产废水处理后全部回收利用,中水利用量达到每年1200万吨,超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上一篇:社会实践调查报下一篇:卸油人员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