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农业经济证研究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2022-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低碳经济是一种依托智慧科技与绿色生态理念的全新经济形态,对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将结合《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理论与实证研究》一书,分析低碳视角下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探索低碳视角下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对策,以期为当前持续改善循环农业经济发展质量提供有效参考。

由杨晓明著,浙江大学出版社于2011年5月出版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理论与实证研究》一书,主要以农业循环经济为研究对象,从农业循环经济基本理论、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的历史渊源及脉络、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经验总结与借鉴、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及其发展模式的现状、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江西赣州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和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撑体系等角度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理论与实践进行全面论述,提出了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的影响因素分析、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经济政策调控制度设计、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运行机制构建和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保障措施等多项观点,有利于当前研究低碳视角下循环农业经济对策。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理论丰富,内容详细

该书研究理论丰富,通过对农业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内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的目标与指导思想等理论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为当前研究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支持。循环农业是一种具有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全新农业模式,其不仅解决了传统农业经济发展问题,也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在研究低碳视角下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时,可以从以下角度出发:一是“农业种养”结合模式。将种植业、养殖业与加工业紧密联系,使其实现融合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系统内种植与饲养等活动的有效融合,通过构建物质循环空间,有效节约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二是休闲农业发展模式。通过充分挖掘农业生产的特色资源,构建区别于其他地区形态的旅游风光,为当前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经济形态。随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不断融合,农业产业的发展效能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也进一步扩大。三是基于生态整合的全新农业模式。主要是立足农业资源的差异化分布所形成的与地区资源分布最为匹配的产业模式,如山地耕养、森林覆被等。

二、主题明确,框架完善

该书始终以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的历史渊源及脉络、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经验总结与借鉴。并综合实际,提出了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策略,实现了从现状解读到模式建议的完整叙述。在低碳视角下,积极发展循环农业经济,主要基于:第一,低碳是引领我国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方向。只有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才能实现我国农业产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发展进程中,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并通过实施财政税收补贴、市场扶持等多种手段,一定程度上助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第二,引入智慧科技,提升农业发展层级是助力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核心路径。要加快农业产业发展与涉农高校的联系紧密度,通过与行业内科技创新公司建立密切关联,提高涉农高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水平,形成以农业市场为核心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推动现代农业科技与农业产业市场发展密切融合。

三、案例丰富,适宜应用

该书研究案例丰富,通过对江西赣州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浙江宁海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园区模式的运营机制、运行状况等内容进行具体解读,针对我国循环农业经济模式,提出了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制度设计、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途径与保障措施,为我国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提供了有效支持。低碳经济下的农业形态是以技术创新、发展政策为主要动力,在农业产业领域所实施的产业革命,通过发挥低碳农业的应用优势,使农业经济整体实现“低碳”排放。在低碳视角下,积极发展循环农业经济,需要重点做到: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全新时代环境下,要改变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切实提升涉农高校服务农业实践的匹配度。与科研院所、企业相比,涉农高校优势主要在于基础、理论领域的科技成果研究。该书系统化阐释了农业循环经济基本理论,对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的历史渊源及脉络进行了详细梳理,通过对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经验进行总结与借鉴,提出了当前符合应用实际的农业循环经济及其发展模式的现状,有利于当前做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在低碳经济指引下,我国农业产业想要提高产业效益,扩大产业效能,需要充分重视发挥现代科技和智慧农业的应用优势,通过减少污染物、废弃物排放,全面提高农业产业效益。

上一篇:数控技术在煤矿机械制造中的分析下一篇:水泥企业成本控制与节能减排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