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种能力

2022-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爱是一种能力

媒介素养教育是一种能力和责任

【摘 要】媒介素养是泛媒体时代人的一种技能,更是一种修养,媒介素养教育是全民的教育也是终身的教育。青少年媒介素养的养成与提高,对其成长有着决定人生走向的关键性和决定性作用。社会和学校都有义务和必要去搭建各种平台,帮助青少年接受甄别各种信息,掌握媒介素养能力,从而健康生存和成长。

【关 键 词】媒介素养教育;能力;责任

媒介素养是泛媒体时代人的一种技能,更是一种修养,媒介素养教育是全民的教育也是终身的教育。世界发达国家已经很早将其纳入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中国媒介素养教育也正在启动和推进中。

媒介素养教育又称媒介教育,香港定义为传媒教育,也就是说,它能够培养大众甄别筛取各种信息,吸收有益身心和促进社会和个人进步的健康信息,有效利用到学习和工作中,正确表达自我诉求、袒露心声,以此达到完善自我、健康成长的目的。

当今世界信息无处不在也无时不在,人们被各种信息所包围,信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谁都不可能置身信息之外,很难想象一个人生活在与信息隔绝的状态下将会是什么样子。信息主要来自各类媒介的传播,尤其互联网的出现为信息传播带来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

人离不开信息,就要学会在信息包围中生存,要有效地利用信息,辨别和拒绝不良和有害信息。大量客观事物自身的复杂性,再加上媒体人的认识、观念和利益的渗透,使得本来众多繁杂的媒介信息变得更复杂,良莠不齐,真伪难辨。社会的发展与和谐是以舆论的和谐为前提的,保持国家稳定,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需要国家公民媒介素养的共同提高。这种对媒介信息的有效甄别和取舍的思辨能力,主要靠媒介素养教育来提高媒介素养而获取。媒介作为文化有其优势和优长之处,在现代社会里为公民包括青年提供着知识储备、丰富内心、娱乐休闲等功用,谁也逃不过,谁都得接受媒介这个载体,了解媒介越多,所拥有的素养就越丰富。可以说,媒介素养是一种能力,而媒介素养就是要通过教育和宣传普及使受众拥有这种能力。

媒介素养教育自上世纪末传入中国,进入媒介研究和教育视野中,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对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这是国内外共识,有的甚至只限定在青少年范围。因为青少年在成长中表现出许多特点和对未来的期盼,媒介素养教育不是被动应付的产物,是全民应有的一种素质教育,从我国实际出发,应重视对媒体从业人员的教育,将媒介素养教育与新闻职业道德相结合,把好媒介信息源头这一关;也应该重视对我国各级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教育,不仅使他们获取对媒介信息的辨析能力,而且大大增加他们对媒介信息的应对和承受能力。

媒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良好的媒介素养,使受众在信息社会中能够明确方向,正确认知和解读信息,不致迷失在纷纷扰扰的喧嚣动荡中。所以说,媒介教育是最终实现媒介素养的方式。

我们不能忽视和漠视媒介的社会功用,也不能放大和夸大媒介的不良影响,毕竟现今电子媒介的迅速发展,超负荷地承载着通俗文化和流行文化,并将其源源不断地呈现给受众,扩大了受众的视野,激发了受众的创造灵感,虽然消解了经典文化的影响,却也让受众认识了世界并了解了自己的不足与差距,这无疑是正面的一种影响。

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无疑要受到学校的教育和大众传媒的影响,而传媒对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方面,传媒的深入生动的宣传使青少年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另一方面,因为受心智的限制,他们容易相信传媒,很难区别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尤其是当今传媒的高速发展,报纸书刊等平面媒体、电视电脑等立体媒体公布的大量信息扑面而来,青少年接触传媒的频度和时间正迅速增长,他们应接不暇,因为缺乏判断力而兼收并蓄,沉迷电子游戏,网恋,造成早熟、暴力、价值观混乱等现象。有研究资料表明,青少年因为看电视时间久容易发胖,并且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团中央宣传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做专题调查显示,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着“偶像崇拜”现象,而媒体起到了关键性影响。据报道,少男少女们为偶像“明星”或喜或悲,甚至自杀、出走,追星悲剧一演再演。

随着手机上网的普遍化以及3G手机的普遍流行,“无处不网络”,“无处不虚拟”,青少年渐渐依赖甚至迷恋网络。200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执法检查显示,大约有百分之十达400万之众的中国未成年网民深陷网络之中。他们与现实社会产生隔离感,结交网友却疏远了现实的朋友、亲戚甚至父母,被虚拟化的过程表现为由虚拟走向虚无、由恍惚变为抑郁、由孤独走向孤僻的轨迹发展,并逐步由“自我迷失”沦为“自我失控”状态,自杀与杀人就是自我失控的一种表现。

网瘾引发的这些社会问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这其中就有传媒的重要影响。当文字、图片、声音、影像分别以不同的速率和规模席卷世界,冲击着青少年的视觉和心灵时,他们很容易产生认知的迷茫、模仿的盲目和理性的缺失。面对如此现状,媒介素养教育便显得尤为重要,并成为现代教育的一种责任。青少年媒介素养的养成与提高对其成长有着决定人生走向的关键和决定性的作用。社会和学校都有义务和必要搭建各种平台,以使青少年能够掌握媒介素养的能力。传媒消费文化和网络世界中有积极健康的一面,也有导致青少年沉沦的一面。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速度无法与电子媒介的发展和变化速度同步,他们需要掌握一种应对媒介信息的技能,在信息洪流中不被吞噬却能“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这才是媒介素养教育的最终目的。政府和学校对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应把媒介素养教育置于和心理教育、思想教育一样重要的位置,并促使三方面教育融会贯通。

也正是由于大众媒介对青少年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20世纪60年代,日本学者提出“关闭电视运动”就是出于“保护”青少年而采取的一种“免疫”措施。当下,传统媒体与网络等新媒体共同作用影响着青年的心理发展,社会和学校的授业解惑者无法逃避或远离各种信息的冲击,更不能因噎废食,错过或者拒绝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忽视这些大量有益的信息所带给青少年的积极作用和正面影响。因此,对待网络等新媒体所推送的信息,就像疏浚河道,宜疏不宜堵。我们应该寻找到切实有效的手段和对策,帮助青少年辨析信息的良莠,有选择地掌握信息,并为我所用,以达到健康生存和成长的目的。西方不少国家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优质公民教育范畴,他们从儿童抓起,在中小学开设媒介素质教育课程,以使学生对传媒塑造环境有更多的认识,这些课程主要包括介绍传媒的特性、传媒信息的特性、传媒的生态与组织、受众对自己接触行为的管理和分析等内容。他们希望通过教授的内容增强学生对传媒信息的鉴别能力,解读传媒信息背后的意义、了解传媒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从而鼓励他们做“主动的受众”,而不是让传媒牵着鼻子走。

媒介素养所包含接触、分析、评价和制作四种能力,客观来讲青少年只具备信息“接触”能力,还不具有主动性,更多的只是被吸引、诱导去接触。至于“分析”、“评价”和“制作”三种能力应该说他们还不具备。“分析”就是在媒介信息的轰击中分辨出其所蕴涵的传播目的、说服技巧;“评价”就是品评媒介信息对自身、他人和社会的价值所在。“分析”和“评价”信息是相辅相成的能力,“分析”在于甄别意义和明辨真伪,是“评价”的前提和基础,而“评价”是在“分析”之后的品评和论说,是更高层次的能力,在“接触”或“看”的过程中进行“分析”给予“评价”。如此青少年在“解读”信息过程中就实现了其心理的“解毒”。

媒介素养是公民的长期修养,是终生修养,并不是为契合一时一地的政策、法令而培养的。媒介素养教育也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青少年搭建一个平台,指导他们掌握媒介信息解读的方法和应对信息轰击时所应具有的批判意识,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学校和社会的责任所在。

作者:曹嘉童

第2篇:行走,是一种信念

【个人档案】

王岚,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管理硕士,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常州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常州市首届优秀青年教师,常州市减负增效先进个人,常州市武进区名教师,常州市武进区“三八”红旗手,担任武进区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武进区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理事、武进区送培上门指导组组长。多次在全国、省、市级数学教学评优课中获得一、二等奖。三十多篇文章在《人民教育》《江苏教育》《江苏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出版个人专著《走向发展型教师》。

人生的姿态万千,很多教师选择站立,而我更喜欢行走。行走,让我感受到脚尖离地的高度;行走,让我意识到脚印度量的长度;行走,让我欣喜于超越自我的速度。

遥望理想,跨出第一步

孩提多忘事,但记忆中挥之不去的,是自封为小老师的我带着同村的孩子一起咿咿呀呀地学习《古井》的情景。至今,“络绎不绝”这个成语的童声共读还时时在我耳中回荡。对于小小教鞭与一方黑板的迷恋,在我小小的心田中生根、萌芽,进而肆意疯长。

江南水乡出生的我,自幼乖巧,内向胆怯,但乖乖女也有执拗的时候。临近初中毕业时,成绩优异的我与父母闹开了,原因就在于毕业志愿的不同选择。记忆中挥之不去的剪影终究让我说服了父母,在志愿书上郑重地填下了常州师范学校(现为“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

于是,我开始有了积淀教育底蕴的第一步。走进《教育学》《心理学》《语文基础知识》,感受《初等数论》《数学分析》《概率统计》,竞选班长,走进校学生会,利用假期进行义务家教……

师范好多事,但记忆中飞飞扬扬的是三年级时作为实习生的我领着孩子一起朗读课文《黄山奇石》的场景。如今,教本上那红墨水印记的串串问题已然成为了一张久不褪色的山水画。对于小小教本与一方讲台的迷恋,在青春的心绪里渐行渐近。

穿越懵懂,走实每一步

1998年,怀揣着梦想的我从校门走向校门,终于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师生活。

毕业分配,我选择的是一所新建的农村学校——武进市五一实验学校(武进市2002年成为武进区,五一实验学校现已被撤并)。学校依山傍水,很有些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意蕴。在这样的学校,成长成为一种自觉。新的三点一线——宿舍、食堂、教室充盈着我的教育生活,隔绝着尘世的喧嚣,空课休息时与书为伍,夜深人静时与书为伴。

当年12月,学校安排教龄仅仅3个月的我承担片数学教研活动。而初次试航的我在一片褒奖声中渐渐生发出淡淡的自信。多年后回想起来这样一段经历,真要感谢那些在我成长初期为我加油鼓劲的前辈们。次年5月,我执教了常州市小学数学教学年会的观摩课《三角形的认识》,并有幸获得了常州市教研室原主任汪履平老师的指导。同年,我参加武进市第九轮青年教师观摩活动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参加武进市数学电教评优课再次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

从1998年9月到1999年11月,四百多天的时间,我完成了从师范校门到小学校门的自由转身、从师范学生到新手教师的顺利转型。辗转于市(县级)、市级赛课的舞台,我多了几分沉稳、几分成熟,更多了几分自信。得益于师范的数学功底,也受惠于师范的电脑功底,所有的设计我坚持原创,所有的课件我坚持自制。我总是告诉自己:不重复别人,才能更好地做自己。

在武进市五一实验学校,我有幸成为进步最快的教师。因为时刻准备着,所以频频有幸遇垂青。1999年,我开始担任学校团支部书记,此后相继担任学校教导处副主任、教科室副主任、教科室主任。

追寻梦想,书写加速度

如果说人生是一段航程,我常常这样觉得,抵达同样意味着新的开始。不愿享受现实安逸的我,不断自问:我的前路在哪里?我的目标在何方?“更新自我、挑战自我”的声音在我头脑中不断重复。

转眼到了2004年,此时的我已经是有着六年工作经验的成熟教师。而前面的六年中,因为学校师资紧缺,我还曾兼任了三年英语教师。六年的时间,除了主持过一个省级电教课题、发表过零星的论文之外,可以说我对数学教学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研究。

经过三年不断请调,2004年8月,我终于如愿来到了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中心小学。有人问我:坚持调动的原因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为发展而来。不前进,就意味着倒退;不思考,就意味着退化。湖塘桥中心小学有着一群沉迷教育、痴迷数学的数学教育人,这深深地吸引着我。

成为湖塘桥中心小学的一员,踏上了数学研究的快车道,幸运的我拥有了很多值得回味的第一次。

第一次踏上全国的展示舞台

2005年,全国五省一市校本研修现场会在湖塘桥中心小学召开。数学会场以苏教版六上《轴对称图形》为案例进行现场课堂展示并基于课堂进行“教材二度开发的有效策略”的主题对话,数学教研组的老师们商量后一致同意将执教该课的任务交给我——工作第一年就两次拿了赛课第一名的“传奇人物”。于是,走出“世外桃源”的我第一次有机会踏上了全国的展示舞台。长期在自然、自由状态下生长的我,依旧习惯于独立完成教案、自己制作课件。结合多个版本的教材,我尝试着把静态的文本活化为富有我的个性且适合学生的鲜活的教学实践,在《轴对称图形》的课堂上,我与孩子们一起感受着研究的快乐与成长的惬意。

在主题评议中,苏教版教材副主编、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陈春圣老师这样评价:教者深入教材并对教材进行了二度开发,就此内容对各个版本的教材进行了筛选与整合。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的内容,从学生已有的学习起点出发,融数学、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建筑、社会、科学为一体。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不仅是一两个数学概念,更多的是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生活的关注。

第一次走上全国的赛课舞台

2006年4月,“创新杯”全国教学艺术大赛在常州举行。我第一次有机会走上了全国的赛课舞台。我选择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三下《平移和旋转》。很多同行都很纳闷我为什么要选择自己从没接触过的三年级新教材。而对于一直很羡慕已经先行一步使用新教材的教师的我来说,有这样可以“越位”的机会当然不愿意放过!

如何在教得轻松、学得快乐、考得满意这样的三维目标立体构建中获得多赢呢?我不断思考、不停琢磨。那一阶段,同事们都说我走火入魔了,吃饭时、走路时甚至梦境中,都是平移和旋转。在一次次查阅资料、上网浏览、学生访谈中我触摸到了课堂的真谛——要基于儿童的视野进行学习素材的活化加工。为了还原学生的生活经验,我扛着摄像机在中华恐龙园拍了整整一天。在赛课现场,我和学生从他们最感兴趣的中华恐龙园游乐场景出发,在生活原型中感受数学,逐步概括、抽象、形成概念,通过概念辨析深化认识。对于教学难点则以卡通人物唐老鸭和米老鼠的三次航船比赛的情境来引导学生发现平移的特征,在自悟中形成技能。

立足数学视角,定位儿童立场,链接学习生活,我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获得了评委组专家与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一举夺得了数学组第一名。《现代快报》以“常州一名师喜获‘十佳’ 生活教学赢得专家赞同”为题进行了报道。

第一次感受“探航”的魅力

如果说教学给了我思想的翅膀,那么“探航”给了我乘风的力量。看着身边的水手一个个乘风破浪,2006年的夏天,我开始有了最初的梦想。重温教育学、心理学,涉猎哲学、教育哲学,走近课堂观察技术,运用教育研究方法。一样的阅读,不一样的思考;一样的实践,不一样的成长。

于是,开始有了投寄的冲动与等待的煎熬,有了两次获得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一等奖、多次获得二等奖的幸运,有了和“教海探航”一路相约的幸福。2008年11月,获得“教海探航”一等奖的我作为青年水手代表与特级教师华应龙同课异构,执教《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四上)。2009年5月,在江苏省“教海领航”活动中与特级教师周卫东同题会课,执教《确定位置》(五上)。2010年4月,在江苏省“教海领航”活动中与特级教师蔡宏圣同台上课,执教《认识面积》(三下);2011年4月,在江苏省“教海领航”活动中与特级教师庄惠芬同台上课,执教《确定位置》(六下);2012年4月,在江苏省“教海领航”活动中与特级教师许卫兵同台上课,执教《折线统计图》(四下)。

“教海探航”,改变了我的阅读方向,引领我沉浸于课堂,引导我专注于个人的研究方向。在与“教海探航”一路相随的日子里,因为仰望所以勤勉,因为挚爱所以追求。因为每年的“探航”之约,所以有了从零散的思考到系统的研究的蜕变,有了从对教材二度开发的思辨到进行数学课程统整的思维。

于是,我带着学习与思辨一路前行,在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追问中寻找前路,《感受小学教学的力量》发表于《人民教育》;在小学数学课程的个性化建构中寻找出路,《循三材建设之轨,走品牌涵养之道》发表于《基础教育论坛》;在数学课堂的系列研究中明晰思路,专题研究论文发表于各级各类刊物。

专题之一:“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我撰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的意义建构》发表于《江苏教育》,收录于人大复印资料《小学数学教与学》;《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策略》一文收录于小学数学教学网,并被多家教育网站转载。2009年5月,应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数学教研员王林老师的邀请,我参加了江苏省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一次教学研讨会并作主题发言。“结构中‘长、宽、高’的支撑、体系中‘点、线、面’的结合”的观点得到了与会教师的认可。

专题之二: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我曾应邀参加江苏省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执教《变与不变》,并以“三材开发融通汇合”为主题介绍我对数学实践与综合运用的认识及具体做法。基于中英课程的比较,我提出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要从内容的花边走向内容的常态,从形式的花边走向形式的常态,更重要的是要从理念的花边走向理念的常态,分类介绍了常态课堂、领域课堂、拓展课堂的操作策略。我的专题研究成果《经历过程 积累经验 感悟思想》发表于《小学教学设计》,《经历过程感悟思想》发表于《教育研究与评论》。

专题之三:“找规律”教学的实践研究。自2010年开始,我整体聚焦找规律教学,先后执教了《图形覆盖中的规律》《周期现象中的规律》《间隔排列中的规律》《搭配中的规律》《探索计算中的规律》等课题,并应邀在陕西等多个省份进行辐射。基于实践撰写的《基于建模思想的找规律教学》发表于《江苏教育》,《从规律发现走向模型建构》发表于《江苏教育研究》,《深入,成就深度》发表于《江苏教育研究》并被人大复印资料《小学数学教与学》全文转载。

一路前行,从个体的零敲碎打式的随性研究到群体的主题引领式的科学研究,让我拥有了文化的宽度、行动的力度、思考的厚度。作为学校课题组副组长、核心成员,我校课题组重点研究的三项课题成果分别获得了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和江苏省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我主持的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课程统整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思辨与行动、领衔的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课程统整的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研究”的评审与通过,让我更加坚定执着地行走在小学数学课程统整研究的道路上。

第一次聚焦教学风格

法国启蒙时期著名博物学家、作家布封说:“风格即人。”尼采说:“风格是一个人的背影。”老舍说:“风格是各种花的特有的光彩与香味。”我认为,教学风格是一位教师真正走向成熟、走向特色的标志。在与儿童的幸福相遇中,在和数学的激情对话里,我不断体悟着如何读懂学生、读活数学,不断感悟着如何诠释出“我和孩子们”的独特的数学课堂。2011年4月,湖塘桥中心小学为快车道成员举办了教学风格研讨会,作为快车道成员之一的我执教了观摩课,并参加了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主持的沙龙。这个契机让我第一次开始系统地思考如何从专注走向专业、从成长走向成熟,提出了“情理相生、情智共长”的风格追求。

同年12月,我应邀参加了常州市小学数学优秀教师成果展示活动,执教《找规律》,并作了题为“课堂研究,永远在路上”的个人教学主张与教学风格介绍。在会上,我谈道:要以数学立场和儿童立场观照教学,在数学课堂这个广阔的世界里,引领儿童不断丰富感性认识,升华理性认识,情理相生,情智共长,追寻数学之真,感悟数学之善,书写数学之美。回归本真,不忘数学来时路——追寻问题之真、过程之真、研究之真,聚焦真问题,引发真思考,研究真数学,抒发真感悟,拥有真发现,升华真情感;大道至善,只拣儿童多处行——追寻学科之善、儿童之善、学习之善,用学科本质之善吸引学生,以教师人格之善引导学生,以学习过程之善激活学生;融通和美,情理交融真智慧——追寻结构之美、开放之美、理性之美、简洁之美、个性之美、灵动之美、发现之美,用学科之美感染学生,用人性之美打动学生,用思维之美鼓舞学生。

团队长跑,追梦无止步

生命的歌者,让梦想在激情中飞扬;生命的舞者,让绚丽在坚持中绽放;生命的行者,让理想在脚步中丈量。

在一路前行中向往着成长,我唯恐才疏学浅,所以坚持专业学习。函授本科,我往返于常州和南京之间,即使怀孕七八个月也从未缺课。拿到本科证书的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不是预想的欣喜,而是更大的知识恐慌。于是,我利用点滴时间自学英语,以超过分数线六十多分的成绩读上了扬州大学的教育硕士课程,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证书。其后,我赴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进行单科进修,感受着课程与教学的真义;在英国感受异域的课程与教学,思辨着中外教育的异同与发展;在南京师范大学进行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力量研修学习,丰盈着专业成长的底气与勇气。

在不断蜕变中渴望着超越,我唯恐底薄力弱,所以拜师学艺。邀请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担任师傅,期待自己有哲学的视野与自我的思考;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徐斌艳教授为学术导师,期待自己有课程的视野和学术的规范;邀请特级教师黄爱华、潘小福、王冬娟等担任实践导师,期待自己有教学的艺术与特色的实践。同时,我主动申请加入常州市小学数学庄惠芬名师工作室,在专题学习与主题研究过程中收获专业成长。与工作室领衔人庄惠芬等合著的《基于建模思想的小学数学教材研读》已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公开发行,我参与编写的《魅力数学》也顺利出版。在与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一次又一次的对话中,我不断梳理自己的研究主题,不断锤炼个人的教学风格。

在团队长跑中,我一路幸运地不断遇见有着共同追求的教育人。自2009年开始,我四次担任武进区送培上门指导小组的组长,基地学校涉及武进区成章小学、村前小学、周家巷小学、卜弋小学等,培训学员所在校涉及几十所,受益数学教师达两百余人。在历次送培活动中,我先后进行了教材的解读、课堂的观察、技术的指导、专业的导读、课题的引领与论文的培训,与武进区的教师共研数学、同话课堂,参与培训的教师成长迅速。

2013年,我成为了武进区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以“基于课程统整的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研究”为工作室引领课题,开展了四大领域的统整策略研究,开创了童话体裁与数学教学的融合性研究。通过每月一学习、每月一观摩、每月一分享的“三个一”制度,将个人自学、团队共学、学员导学、领衔助学有机结合。课题、课程、课堂一体联动,教学、教研、教育一体提升。在一年中,工作室成员6人次在全国、省、市、区基本功比赛或评优课活动中获奖,2人在常州市五级梯队发展中有新提升,工作室每个成员都在相关杂志发表了课题研究成果。

我多次赴新疆、西藏、宁夏、甘肃、内蒙古、河南等地义务支教,怀揣着对教育的执着、对课堂的热爱、对数学的理解,行走在教育理念与实践传播的路上。记得那一年,刚刚结束了为期三天的河南支教之旅,打开邮箱已经有一封来自焦作的陈磊老师的邮件:“……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坐在电脑前,想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向您倾诉一下。这三天的数学教育培训,使我受益匪浅。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这次的学习已经使我不甘心再这样碌碌无为下去了……期待您能给我的专业发展导航。我是如此急切地给您写了这样一封信,希望您不要怪我唐突,请您给我的专业阅读提一些建议。”看到这里,我心中不禁涌上一股暖流,不仅来自被认同,更源于新同行者的加入。

一路同行,喜乐共享,学习共进,发展共赢。每一个“我”都可以成为“我们”中独一无二的一员,“我们”因为每一个“我”的学习力与发展力而更有凝聚力。这样的同行,让教育之路充满了无边的幸福美好;这样的同行,让教育之旅充盈着无限的成长可能。

行走的过程是美好的,享受着行走是幸福的。有梦有追求,有路有方向。追求无止步,超越无止境。而我,以行者的姿态,永远在路上。

作者:王岚

第3篇:健康是一种信仰

养生哲学 穿越千年历久弥新

“养生”一词,出自《管子》一书,即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养生以达长寿一直是人们孜孜不倦的追求,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到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养生”的内涵被不断的丰富,既融入了中医底蕴又糅合了儒、道、佛的传统文化思想精髓,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养生哲学。当今,千年沉淀下来的养生哲学在健康管理中得到了全新的诠释。

为何现代文明下,健康一落千丈?

现代文明为生活带来了便利。比如,有私家车代步、有电脑便捷办公事半功倍、有农业科技让餐桌汇聚了各种新奇的蔬果满足味蕾……,我们无需再消耗过多的体力、随时随地可吃到各种时令果蔬……。然而,伴随着现代文明车轮的飞速前进,我们的健康却一落千丈危机四伏。空气污染、水土污染、农药残留、人为非法添加剂、重金属让我们猝不及防。癌症高发、猝死频现、富贵病、亚健康,生命过早陨落。

在古人养生哲学中找寻保养生命的智慧

究竟该如何在现代文明与健康生存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健康幸福的享受生活?智慧的古人千年前已给了我们答案。

【预防养生】 中医“未病先防、未老先养的预防观”是当下第一养生哲学,功不可没。

【修性养生】 道家也曾有关于养生的特别指导,即修性即指“精、气、神”健康三宝。

【和谐养生】 无论是博大精深的中医、还是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均认为,健康和长寿不单单是人体本身的问题,而是人与社会、自然的平衡问题。所以,儒、道、佛、中医都注重“和谐”二字,可谓养生的最高哲学。

健康管理:古代养生哲学的全新演绎,当下健康的平衡点

古人的养生哲学,如何在当下雾霾、重金属、压力山大的毒素生存环境下发挥其价值?集定制深度体检、私人医生、健康养护、绿色就医通道于一体的慈铭·奥亚国际医疗会所以独特的健康管理服务对中华养生哲学做了最好的诠释,是当下生存环境下健康长寿的有力支撑点。

【居安思危未病先防 】

《黄帝内经》讲“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即未病先防、未老先养的上医养生哲学,这也是一种居安思危的生存哲学。慈铭·奥亚以“治未病”为理念,通过定制深度体检、功能医学抗衰老、中医经络检测、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全息疗法等中西医项目,在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下,提前发现预警早期恶性肿瘤、慢性病、心脏猝死、衰老等疾病隐患,及时预警或采取保养措施。防衰、防病于未然的科学健康管理,正是预防养生智慧的践行。

【修炼“精、气、神”健康三宝】

人有三宝:精、气、神。精充气足则神全,神躁不安则伤精耗气;精气不足,神也易浮躁不宁;精、气、神充盈且通畅,生命健康运行。慈铭·奥亚运用传统中医手法、太极、八段锦养生运动及国际领先的排毒抗衰老、干细胞治疗等西医技术,外治内调,提升精、气、神从而改善亚健康、调理慢性病,恢复活力,延缓衰老。

【以和为贵身心和畅】

身与心的和谐相处是养生的最高境界。内心平衡、身心和谐,则阴阳平衡,不偏盛偏衰,各脏器运行通畅,身体安然无恙。现代人之所以癌症、猝死频发、慢性病、亚健康缠身,正是因为失去了这种平衡。慈铭·奥亚提倡身心灵全面健康养护,恰恰是和谐养生精髓的传承。全方位运用中医养生手法、现代养生科技、排毒抗衰老、微雕美容、 心理疏导、运动训练、营养膳食等综合调理手段,实现体内阴阳的平衡、能量的平衡、肌肉的平衡、心理的平衡、内外的平衡从而达到身心的和畅。

健康是一种信仰

我们在发达的现代文明中,丢了健康,不得不说是生命信仰的缺失。保养生命,健康长寿,需要平衡的智慧;需要居安思危、防患未然的忧患意识;需要修性,需要活得精气神十足……需要养生的哲学,这是我们的生命信仰。

第4篇:爱是一种能力,爱是一种责任,爱是一种美德

爱是什么?爱有父母对子女伟大关怀之爱;爱有兄弟姐妹之间亲情之爱;爱有陌生人之间无私相助之爱······而从古至今,最为人传颂和关注的,莫过于爱情了。什么是爱?为什么爱情会有这么大的魔力,让不计其数的人沦入其中?

爱是一种能力,爱是一种责任,爱是一种美德。

爱是一种能力。有人说,只关注物质爱情的女孩过于庸俗和市侩但谁可以豪言说我不需要任何物质,没有物质基础维持的爱情难以持久,这只是一个人人需要面对的现实。对于这句话,我们可以有很多理解。三毛说过爱是一种能力,一种原动力,它是一种让你爱的人爱你的能力,是一种化干戈为玉帛的能力,是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是一种懂得给与的能力,是一种接受孤独的能力,是一种不自私的能力,是一种面对诱惑不动心,面对旧人心莫移的能力,是一种能在爱情和婚姻上懂的怎样“双赢”的能力,是我们个人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综合的能力。你只有拥有了爱的能力,才能得到爱。这种爱的能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需要理智,把握度,过犹不及;需要历练,在爱河中苦度,挣扎。具有爱的能力的男人或女人才能使他们的认知升华,懂得爱自己,独立自主,才能将爱惠及他人,才能懂得爱自己的恋人,自己才会永远充满活力和魅力。这是一种理解。还有另一种,看过一则真实故事,讲的是一个12岁的中国女孩随父母移居德国,有一位

同龄的德国男孩喜欢上了她。男孩总是想方设法接近这小女孩,还经常送她小礼物。尽管小女孩很反感,但男孩还是很执着。一次小女孩生病了,男孩见不到小女孩,便说自己无法读书,要回家。老师也没拦他。他父母了解缘由后说:“你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子,这不是件好事吗?不过,等你们结婚的时候,需要住房、汽车,还有漂亮的结婚礼服,你们一起出外旅游需要一大笔钱,你若好好读书,并成为一个有本事的人,这一切肯定能如愿以偿。可如今你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又怎么能照顾好你未来的妻子呢?你爱她,就必须有能力给她带来幸福和快乐,你们的爱情才会美满。”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爱是一种能力。美国著名作家嘉克琳·苏珊说过:“姑娘要找的新郎总是那种洞悉自己前进道路的人,懂得自己应该如何在周围这个小世界和大世界中行动的人。她希望有个男人不仅能决定他自己的前途,也能极大地影响到与他一起生活的女人的前途,并能为实现这一前途而竭尽全力地去奋斗。他如同一个紧握马车缰绳的驭手,尽管前途的道路很长,而且铺满了碎石和荆棘,但他都能使坐在身边的姑娘放心。而这一切问题的解答对于一个有见地的姑娘来说并不难,只要在倾心交谈中稍加注意,便唾手可得。” 可见爱的能力包括施爱的能力和受爱的能力,前者是主动给予爱,后者是被动接受爱。尽管恋爱的起初或许是一方施爱、一方受爱,但就恋爱的整个过程来说必定是男女双方互相施爱和受爱,否则爱就无法持续下来,爱情也就不能称之为爱情。 爱是一种责任。如果你不想也无法去承担你爱一个人所需的责任,那请你不要对他人轻言说爱你。不负责任的家伙是最令人恼火和

心痛的。歌德老人说过,青年男子哪个不善钟情,青年女子哪个不善怀春。这说的是青年人的情感应当得到释放。但歌德老人的话并不是鼓励所有的年轻人都去为恋爱而恋爱,从而去卿卿我我,去花前月下,去浪费大好的时光,歌德老人的意思其实简单得很,只是说明有一份真正的感情摆在你的面前时,你要好好地珍惜,而对于家人,应当采取鼓励他或她去追求美好的爱情。我不是一个道学者,但我很守旧,我一直认为,守旧的人也并没有什么不好,只是没有他人那么时尚罢了。只是不能在别人神吹的时候无谈资罢了,只是不能有那么多所谓的“刻骨铭心”罢了。弱水三千,属于我的,永远只是其中的不很显眼的那一瓢,我自然是心甘情愿。记得有人问我,你的实际年龄要比你的心理年龄要小很多,言下之意是我的心态很不年轻了。这样的言论对我来说,是很受用的,我本来就希望自己能够老态一点,不那么阳光,不那么青春,不那么亮丽。爱情是一种责任,是你对你的爱人的承诺,是可以海枯石烂、地老天荒的承诺;是不用在婚前去公证处公证的承诺,也不是那种天天喋喋不休才得来的承诺。它一诺千金,它至死不悔,它豪情万丈,它也柔情刻骨。爱情有了责任作为因子,它自然就会灿烂无比,自然就会美丽动人,而众口相传,而千古吟诵。自然就会被赵咏华的《最浪漫的事》所感动:“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用一生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待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是的,只要你拥有了一份值得你付出感情与责任的爱情,只要你选择了一个具体的爱情的载体。那么,在人生的风雨里穿行的时候,这份对于爱情的感动,还能温暖我们疲惫的身心。爱情

是一种责任,是你对你的爱人一生的规划,你是设计者,你也是监理者。 我想,无论一段爱情来得多么暴风骤雨,或是多么平淡如菊;无论是一片痴心,还是一见钟情;无论是惊天动地,可歌可泣,还是简简单单,普普通通„„无论如何,这爱情终归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平静下来,就像汇入大海的涓涓细流,无论源自何方,终究付诸东流,剩下的,只是余生。余生的你选择谁,还是余生的谁选择了你,这一生,逃不开的都是责任。

爱是一种美德。也许有人奇怪,爱情和美德有什么关系?就我的理解而言,两个孤独的人,平常总是郁郁寡欢,有了烦心事也不知道跟谁说,偶尔也非常想找个人依靠,而这时,这两个孤独的人相遇相爱了,这对他们的思想心灵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可想而知,有好处有坏处,但毕竟好处是大于坏处的。偶然看到一篇文章《你拥有哪几种美德》。提出什么美德对于人类坚强的品格来说最为重要。文中罗列了智慧、公正、自我控制、爱、感激、积极的人生态度等多种美德。诚然,要过有道德的、完美的一生显然是很困难的,因为你总有一段时间会和其中的某一目标存在差距。但是只要我们心中有爱,遵循爱的美德,相信一切不会偏离人生轨道太远。只要我们稍稍留意,就不难发现,一大堆重要的人类美德都围绕着爱,构成了爱的美德,爱也完善了所有美德。爱引导着智慧。爱可以让人变得愚笨,爱也会激发你潜在的智慧,让人变得聪明。爱超越了公正。因为爱是在给予而公正却在要求。爱让我们节制了欲望和激情,懂得去追求平静的,合法的、适度的快乐。爱包含了感激。感激就像爱一样,不是一种情感,

而是一种意愿产生的行为。我们选择去感激,就像我们选择去爱一样,爱会让人充满朝气,变得积极。有了爱的滋润,我们会满怀希望,积极地拥抱生活。如果你对人生持有消极的态度,那么你会成为自己和别人的负担,如果你态度积极,那么你对自己和别人来说都会充满意义。或许从表面上看,爱是一种情感的流露。其实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它是一种意愿,是一种甘愿做出牺牲的意愿。当你觉得付出比获得更让你快乐时,那就是在爱了。爱是忘我的。我们都明白,爱一个人不是相互猜疑,而是相互信任;不是相互埋怨,而是相互包容;不是一时一事,而是一生一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不会缺乏爱情,缺乏的是让爱情持续的美德和灵魂。爱不是与生俱来的,人类的爱超越了血缘、种族、国界,它是要我们在时间中苦苦摸索的,爱是创造出来的。爱如果与美德为伴,会很美,爱如果与卑鄙为伍,会很丑。一切在每个人自己的手中。曾在《爱和祈祷者》一书中看到这样的话:“爱——不希图回报的无私的爱——是宇宙当中最强大的力量。它对于施爱者和被爱者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爱是一种要求很高的美德!

不论我们对爱有着怎样的定义,我们都无可否认爱对人类的巨大帮助,人人都需要爱,人人也都渴望爱,但能量是守恒的,没有一种机器可以不求索取无限制造一种东西,爱也是一样,这就要求我们学会不仅只是索取也要贡献出爱。爱是一种能力,爱是一种责任,爱是一种美德,既然我们对爱有这么多的褒义词,为何不正确的去对待爱,去关怀身边的每一个人呢?

第5篇:爱是一种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意愿

一次小女孩生病了,男孩见不到小女孩,便说自己无法读书,要回家。老师也没办法。他父母了解了情况后说:“你喜欢上一个女孩子,这不是一件好事吗?不过,等你们结婚的时候,需要住房,汽车,还有漂亮的结婚礼服,你们在一起外出旅游需要一大笔钱,你若好好读书,并且成为一个有本事的人,这一切肯定能如愿以偿。可如今你连自己都照顾不了,又怎么能照顾好你未来的妻子呢?你爱她,就必须有能力给她带来幸福,快乐,你们的爱情才会美满。” 父母的话还真管用,男孩把眼泪一擦,从此开始认真学习了。这个故事发展下去是怎么样的结局不是我们要说的话题,我们要说的是那对德国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真的值得我们学习。从小就让孩子懂得爱是一种能力,懂得爱是一种责任,自己必须有实力才能实现人生目标,这种正确的教育进到比棍棒教育和教条方法教育要有效的多。

男人常常感慨做男人难,那是因为做一个优秀的男人必须符合社会,家庭的双重标准。在外,你是一个有事业心的成功人士;在家,你要做一个好丈夫和好父亲。这需要你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做基石。

婚姻生活中奏出的许多不和谐的音符以及婚变现象,对男人的能力素质也是一种验证。一个优秀的男人的能力不仅体现在事业有成,而是更要懂得情感,用丰富细腻的情感去温暖对方的心,女人最渴望男人的温柔。

用心去读懂对方,走进对方的心灵,让对方因为你的爱而充满对生活的热爱,珍惜生命,善待自己,从而给予你丰厚的回报,这才是至关重要的。爱是一种能力,不能只有好心就行,还必须有爱的素质,爱的质量,爱的艺术,这才是真正的爱。

具有爱的能力的男人,永远充满活力和魅力,就象一部好书,一部名著,让你百读不厌,爱不释手。会爱的女人,从她打算做新娘的那一天起,就准备好用她毕生的努力来维持,更新爱情。因为,她知道,一纸婚约不能替她永远守住另一颗心。

会爱的女人深知丢失了自己也就丢失了一切,她很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与时代一同前进。她拥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追求,这会令她永远充满活力与魅力,令她的丈夫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对她重新认识,他们的爱情也不断的得到升华。她知道这叫爱情与婚姻同步。

具有爱的能力的女人知道,自己对于丈夫要有付出的能力,理解的能力,宽容的能力和自我承担的能力,不要指望爱人会为自己付出和分担一切,很多东西仍然需要自己独自面对,付出比索取的爱情更有益,也使自己快乐,宽容对爱情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位哲人说的好:爱是对方最深刻的理解和宽容。爱的本质是给予,是相互的给予。感情的互动,快乐与平等是对婚姻最基本的栓释,如果一方热恋另一方,另一方冷漠,不能以同样的爱回报对方,这不仅违了爱的承诺,同时也不不公平的。

爱一个人,要首先具备爱的能力和素质,这样才能给予对方以实实在在爱的感觉。心理学家指出,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它还是一种能力,一种艺术。爱别人就以为着你有能力去帮助她(他),善于帮助她(他)。面对感情危机或婚外情等现象,我们必须反省自己,自己是否还缺少爱的能力,无法留住对方的心。

面对这个开放而多元化的社会,人们都应该去做一个会爱的人,不断的学习并完善自己,成为爱的艺术家,这样的婚姻生活才会是阳光灿烂,甜甜蜜蜜。

第6篇:爱是一种能力,有些人有,有些人没有

——有这种能力的人是幸福的,是以感受爱并给予爱的

在豆瓣上,有网友看了这部电影《是山姆 I Am Sam (2001)》下了两个问题:

1、一个孩子来讲,抚养他的人的最必要的条件是对他的无私的爱,还是抚养方的能力(经济、智商、社会地位等等)?

2、于一个恋人来讲,情况是否也是相同的呢?

是的,他的问题代表了很多人心中的疑问。

我们生活往往太现实、太残酷了。很小的时候,长辈教导我们努力读书,长大赚钱,否则就会是饥不择食,穷不择妻;上高中的时候,班主任老师教导我们不要早恋,常常给我们说一句话:生活要基础,爱情才会有附丽;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又是面包是爱情的前提,或者是贫贱夫妻百事哀等等这样的话语。

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所谓的“有钱人”的家庭也并没有幸福和快乐,有的女孩把自己嫁给了金钱,却没有得到爱情;有的男人发财后,就休了家里的黄脸婆,娶一个年轻貌美的;为了金钱纠纷,反目成仇的,甚至杀人流血的也并不少见。这又是为什么呢?

物质和金钱,让我们太多的人都迷惘了,忘记了快乐是什么,忘记了爱是什么。我们需要物质和金钱,但绝不应该被物质和金钱所奴役。我们更需要的是简单的快乐和纯真的爱,这样人生才会美好,世界才会精彩。电影中有一句台词:Love is all you need,其实这句

话可以改成Love is all we need。但最关键的还需要知道什么是爱,如何去爱。这不仅仅是亲情了,还包括友情、爱情。

第7篇:爱是一种行动(论文)

爱是一种行动

一次偶然的机会,作为数学老师的我走进了英语课堂。对于英语老师的教学内容,我不能保证都能听懂,但我想了解一下这些学生的学习态度,这位老师的教学方法,毕竟这是我新的教学岗位。这是一个城区学校,与我来时的农村中学是不同的。

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班上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我始料未及的。由于我没有带凳子,有好几位同学都主动让座,同学们的热情深深地感染了我。开始上课了,英语老师用流利的口语讲述着每一个知识点。刚开始,学生们都还能“正襟危坐”,还不时回过头来看我。不久,当英语老师转身书写的时候,有一个同学趁机与前面的同学讲话,他的同桌拽了他一下,顺势向我的方向指了指。虽没有被上课老师发现,但也规矩了。半节课过去了,有的同学实在是支撑不住了,做小动作的、打瞌睡的、看课外书的都有。通过这节课,我的感觉就是老师在唱独角戏。

终于下课了,同学们欢呼雀跃,与课堂上判若两人。但同学们仍然规矩的站在位置上让我先走,当我快要走出教室时,有个学生叫:“老师,请等一下。”我很惊奇,回头问道:“是叫我吗?有什么事?”那个学生脸通红的怯怯地说道:“老师,让你失望了,由于我们班基础太差,刚才上课时表现不好,请您别介意,我们已经尽力了;其实我们英语老师很不错、很负责,只是我们„„”我连忙笑着说:“我是来向你们学习的;你说的是真的,都非常不错,尤其是你。”后来我和老师们交流,我才知道,这是一个算不得学习成绩好的集体,但却是一个非常有凝聚力、积极向上的班级。我为我们有这样优秀的学生而感到骄傲!

事后,我不能不为学生的善良、纯真和对老师的尊重与热爱所感动,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表达着对老师的爱。回想我们老师的教学,总是报怨,这个学生基础差,那个学生调皮„„如果我们能处在学生的位置想想,他们确实有很多的优点。对于自己学习吃力的学科,还得日复一日的呆在课堂里,没有旷课。我们的学生能做到这一点已经不易了。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本身就生活在学生身边,生活在学生心里,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表露在学生眼里,而且还会从学生的心里折射出来。所以我们更应该学会尊重学生、学会理解学生、学会爱学生。教师的爱是春风化雨,默默付出时,我们从来就没有想到过回报,总觉得师爱就是一种责任,是我们教师的灵魂。巴特曾经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号码:13765689346

邮箱:bshzhxleimin@163.com)

(手机

第8篇:爱是一种习惯随笔

新婚燕尔的时候,她还是个笨拙的厨娘。第一次捧着菜肴望向他的时候,她的眼中盛满期待赞许的渴望。他俯下身来用鼻子嗅菜的香气,一脸的温柔。她却看见他轻微地蹙起了眉头:“你放了香油吗?”他问。“是啊!”她回答。“怎么?你不喜欢香油?”她敏感地追问。“哪有?”他乐哈哈地说:“很喜欢香油的味道!可是家里条件差,妈妈舍不得用这个呢!”

第一个新年回婆婆家过除夕,她就在每个菜点里面都放了淡淡的香油,依照他和她的习惯。带着些许的炫耀向婆婆倾诉自己令他成功增肥近十斤的辉煌,不经意地提起他原来喜欢香油的味道。婆婆略带疑问的眼光越过她忙碌的肩膀看向儿子,就在她抬起头来的时候,慈爱地说:“是啊!他原来也喜欢香油的味道!”

她每次出差,总不忘去所在地带回一瓶小磨香油,小心翼翼地带回家去。看见他翻检自己的行囊时取出香油包装时眼睛中闪过的温柔,她都轻轻微笑。

就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里,她白了头发,而他也在病榻上被医生宣判了死刑。她和他都很坦然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儿女都已经各自有了疾飞的羽翼,从容地牵手走过岁月的风雨,他们终于可以安心闭上很疲倦的双眼。

某个黄昏,他竟然从多日的昏睡中神采奕奕地醒来,她就明白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还是来到了。握着老伴儿的手,她轻柔地说 “想吃点什么吗?我去给你做!” “手擀面吧!挺想吃的,忽然!”他的眼中闪烁着令她心碎的调皮光芒,像个贪吃的孩子一样的单纯,而他和她心中都明白,那或许是他在人间最后的一顿晚餐。

就在她几乎拉开病房门走出去的时候,他迟疑地叫住了她:“老伴儿,手擀面今天能不能不放香油?”她微微愣了一下,点头说:“好,我记得了!”

看面条在滚水中翻腾,她心中慌乱,在出勺的时候下意识地撒下一滴香油,才恍然想起他的叮嘱,不由得懊悔叹息说:“真的是老了,怎么这都记不住?!”重新和面的时候,浑浊的泪就滴进面团里面。

将面条盛好,端给他,挑起细滑的半透明的一根送到他的唇边,看见他吞咽,就轻轻地舀起一匙面汤。却看见他微微皱起了眉头。

“怎么了?咸了吗?”她慌忙低头去尝汤的味道,他却微笑说:“没有,等会儿再吃!”然后叫着她的名字,示意她在自己的床边坐下来。慢慢地说: “你知道吗?我有一个秘密。”

“什么秘密?”“其实啊,我一直都不喜欢香油的味道!因为小时候一次淘气我把家里的香油瓶子咕嘟嘟地全部倒在肚子里面了,结果折腾了半宿,从此再也不能吃和闻香油了!”他看着她的表情,她忍住眼中的泪,故作轻松地说:“老*西,骗了我一辈子!可是你为什么不在第一次的时候告诉我?”他说:“我现在还能想起来你当时的表情,那时候,我们多么的年轻!”

她的泪水滑落下来,他就探手去抚她已经花白的头发。“吃了一辈子你做的饭,也忍受了一辈子自己不喜欢的香油味,今天我想,就让自己真实一次吧!可是,老伴儿,我现在才发现,自己已经习惯了那种淡淡的味道,没有了,真的难以下咽呢!”他乐呵呵地笑起来,眸子中还是孩童一样的纯真。

第9篇:《爱是一种人生态度》读后感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篇故事,那篇故事的语言回肠荡气,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那篇故事中的内容是这样的:有一对衣衫褴褛的父子站在路边,父亲架着双拐吹笛子,儿子吊着绷带吹箫。旁边放着一块写着黑字的白布,白布上写着:因家乡发生水灾,上有老母多年卧病在床,下有子女因交不起学费辍学在家,今路过贵地,请各位好心人多多帮助。行人纷纷驻足观望。有的人扔了一元硬币,有的人悄悄说肯定是一对骗子,世风日下,这样的人见多了。在另外一个地方,有一个失去双腿的老人坐在简单的木轮椅上说快板,诉说自己艰辛的人生,旁边围了一群人。同样,有人用行动表示爱心,也有人漠然视之。一个少年扶着一位拄拐杖的人挤了进来,正是刚刚卖唱的父子。那位父亲从自己的口袋里摸出一张10元的纸币,毕恭毕敬地放在老人前面的铁罐里,然后悄无声息的走了。

看完那一篇故事后,我深受感动,那对父子因为家里穷所以要卖唱,乞求好心人的帮助,尽管不是很多人帮助他们,但是,他们看见别人有困难时,献出自己的爱心,用行动帮助了别人。我被那对父子深深地感动了……世界上最美丽的花往往开在无人知晓的地方,华丽的外表固然能包裹我们的心灵,但小小的善行更能让我们的心灵开花。让我们用行动表示我们的爱心,伸出双手去帮助更多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上一篇:教师个人简单述职下一篇:加固工程可行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