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问题教学法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法,以实现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了农村中学历史问题教学法:诱导农村初中生“能够问问题”;引导农村初中生“喜欢问问题”;教导农村初中生“擅长问问题”;鼓励农村初中生“敢于问问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历史问题教学法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问题教学法论文 篇1:

初中历史问题教学法有关问题探讨

[摘 要]问题教学法符合新课改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问题质量决定着问题教学的质量,设计问题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初中历史课恰当运用问题教学法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教学法;探讨

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初中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近几年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问题教学法比较适合我校学生的实际,现将自己对问题教学法的探索作以下论述。

问题教学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在课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增长知识和能力并形成正确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问题作为组织教学过程的核心。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分析能力等存在差异性,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方面要考虑问题设置的目的,要设置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和一般问题,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独立自主地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而且要指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初中历史问题教学开展的思路一般是:课前巧设问题,激发学习兴趣;课中提出问题,循循善诱;课后探究问题,深化学习内容等。

一、初中历史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

一要遵循实用、有效的原则。设计的问题不能太难,要符合课标要求。二要突出分层设计、循序渐进的原则。初中历史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尖子生和后进生的学习情况,要由易到难,使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干,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三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原则。问题的设计不是越难越好,越多越好,既要源于课本又要高于课本,有效启发学生,培养学生能力。四要遵循问题设计巧妙、有趣、有效的原则。初中历史教师要巧妙将必须掌握的内容设为重点问题,让学生去探讨、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初中历史课运用问题教学法的效果和作用

1.可以直奔主题、提高教学效率。初中历史课本中的多数历史事件都是从事件的起因(或背景)、时间、参与者(或领导者)、经过、结果、影响等方面进行讲解。教师课前可以用问题形式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基本了解,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2.可以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当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时,有些学生对自己信心不足,感觉找的答案不全或不对,就喜欢和学习好的同学对答案,喜欢讨论,无意中发现自己找的答案和其他同学的一样,心中感到无比快乐,从此就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开始喜欢和同学进行交流、讨论问题,同桌之间、前后位之间合作的意识明显加强,其学习的主動性、自觉性得以提高。

3.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前直接把问题展现给学生,通过问题不仅把教与学结合起来,也把学与思结合起来。教师通过适当的启发,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寻找各种可能的解决途径与方法,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初中历史教师运用问题教学法可以活跃学生学习思维,增加学生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先从文本中寻找答案,慢慢过渡到懂得与同学、老师分享交流观点,教师在随后的点拨中加以指导,这样能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概括能力逐步提高。

总之,问题教学法符合新课改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但问题教学法离不开与其他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初中历史教师只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问题教学法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引导,这关系到问题设计的成败,更体现教师组织、驾驭课堂的能力。初中历史教师要遵循问题设置的原则,讲究问题设置的方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勤于摸索,不断提升问题教学质量,使问题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更好地促进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者:陈学海

初中历史问题教学法论文 篇2:

谈谈农村初中历史问题教学法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法,以实现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了农村中学历史问题教学法:诱导农村初中生“能够问问题”;引导农村初中生“喜欢问问题”;教导农村初中生“擅长问问题”;鼓励农村初中生“敢于问问题”。本文主要对“能够问问题”和“喜欢问问题”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希望能为提高农村的历史教学水平做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历史教学 农村初中 问题教学法

广大农村初中教学是中国教育关注的重点,历史知识在农村学生身上的传承也是教育关心的课题。农村中学,教学设备落后、师资缺乏、教学资源不足,都严重制约历史课程在广大农村初中的教学效果。建立起“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农村初中历史问题教学法,既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农村中学当前的迫切任务。

一、何为历史问题教学法

历史问题教学法,就是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历史教师通过对历史教材的研究,创设一定的历史教学情景,引导初中生积极主动地发现历史知识问题,主动对历史问题进行思考,自主探寻解决历史知识问题的方法。通过这样的一系列学习过程,初中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学会学习历史课程的学习方法,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农村实施问题教学法面临的困境

农村中学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历史知识的积累、历史资源的获取,都与城市学生有很大的差距。这会导致问题教学法难以得到很好的贯彻。学生要么在课堂中不积极参与,要么是积极参与却由于知识积累不够,无法很好地融进课堂;还有可能由于农村中学教学设备的落后,无法提供合适的场景支持;还有可能是由于资源的不足,导致历史教师难以设置合理的情景。

三、如何实施农村初中历史问题教学法

羞于启齿、不愿露面是广大农村初中生常见的缺点。很多农村初中生由于表达能力欠缺,以免出丑,很少会主动地提问题。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尝试问题教学法的时候,要千方百计地诱导农村初中生敢于、勇于、乐于、善于问问题。那么如何引导农村初中生融入问题教学法的课堂呢?

(一)诱导农村初中生“能够问问题”

1.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历史课堂教学氛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古代,教师的作用就是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有足够的权威,当然这也为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设置了障碍。这一观念至今仍影响着现代课堂的师生关系。在许多农村中学的历史课堂上,学生出于对教师的敬畏,往往不敢吭声,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授。这个时候,历史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初中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下,没有顾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在分析“义和团运动”的时候,可以允许学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说出各种观点。学生积极融入这种和谐的氛围,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发现问题。

2.学生要转变学习观念,树立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现代社会,光有大量的知识是难以成为真正的人才的。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人,一定要具有创新能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是一个有创新的人”,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的学生才是真正的好学生。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改变学生的旧有观念,让学生敢于挑战权威。

(二)引导农村初中生“喜欢问问题”

在广大农村,初中生受自身条件的限制以及环境的影响,课堂上难以畅所欲言,难以随心发问。这个时候,农村历史教师要根据这些农村学生的各种现状,充分深挖历史教材的规律;要善于诱发农村孩子的好奇心,细心创设历史问题情境,引导这些农村初中生发现问题,喜欢问问题。

1.设立合适的农村历史教学情境,激发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初中历史教材,信息量不少,内容丰富,故事精彩,图文并茂。教师可以把这些历史素材与农村仅有的多媒体设备相结合,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激发农村孩子学习历史的兴趣。

2.创设引人深思的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一个年幼的人不是作为冷漠的旁观者,而是作为劳动者,发现了许许多多个‘为什么’,并且通过思考、观察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时,在他身上就会像由火花燃成火焰一样,产生独立的思考。”从这段经典的教育言论可以看出,学生自己的积极参与、独立的思考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师积极设置悬念,才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3.结合当今社会的热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与现实是有区别的,学习历史,主要是通过文本来实现,也可以结合相关的影像资料。历史虽然不会重演,但是历史却是惊人的相似。农村历史教师可以把当今的时事热点与历史相挂钩、相联系,让学生以现实为起点,遥想过去的历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总之,提高农村初中历史的教学水平,问题教学方法的运用必不可少。历史教师要尽可能地利用资源引导农村孩子能够问问题、喜欢问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什么样的历史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历史人才培养目标,进而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农村的历史课堂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过程,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历史教师如何设计好历史问题,引导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对于农村历史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何处理,都是广大农村历史教师需要努力研究、探索的。

作者:吴泉通

初中历史问题教学法论文 篇3:

浅析初中历史问题教学法的内涵与特点

【摘 要】问题探究教学法,围绕“问题探究”这一中心,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者发展需要,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生成问题、呈现问题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能力和促进学习者健康成长。这一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辨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历史课堂。同时教师也会在设计、探究和拓展问题的动态中不断成长和提高。进入21世纪,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倡问题探究教学法,问题探究教学法在初中的应用也在逐步探索的过程中前进,本文通过对问题探究教学的内涵和特点进行浅析,从而加深对问题探究教学法的认识,更好的应用到教学之中。

【关键词】历史;教学

一、问题探究教学法的内涵

“问题”的概念含义很广,也有不同的定义。美国学者纽厄尔(Newell .A)和西蒙(Simon)对问题下的定义是:“问题是这样一种情境,个体想做一件事,但不是即刻知道对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就构成问题”。 这一定义目前受到大多数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认同,所以问题实际上是一种等待处理的“情境”,“探究”就是求索知识的过程,通过不断的搜集资料,调查研究,检验等不同方式,追寻其答案,其本质是为了求真而质疑。

探究始于問题,问题激发探究。然而,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引发探究,人们一般把问题分为呈现型、发现型和创造型三类。 呈现型问题是指由他人提出,有现成的答案,解题思路和方法,问题解决者只需通过回忆就能回答问题;发现型问题是指自己发现或由自己提出某种疑难或疑点,自己无法得出结论,需要通过一定的学习才能得出结论的问题;创造型的问题是指人类没有发现的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说,发现自己不懂得问题就是一种创造。问题探究教学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但目前没有现成的答案,通过自己的学习寻找解决疑难的过程,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二、问题探究教学法的特点

1.问题性。

问题是学习的动力并且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问题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应在教学伊始有意识的设置疑问,使学生在头脑中产生悬念,在困惑、疑难中激发求知的愿望,引发起积极的思考,问题设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开放性的探究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能力;以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吸收消化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应该消灭问题,而是应该在问题初步解决的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初中历史课中,教师设计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但是许多学生不愿意回答问题,或者只有少数学生起来回答,更不要提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求知的欲望,缺乏思考的兴趣。正如夸美纽斯所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 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问有疑问之处,问题难度适中,而且问题应该具有启发性。

2.探究性。

探究也称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景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资料,形成解释,获得答案进行交流、检验和探究的学习。 问题探究教学法具有探究性,学生对所学的问题提出质疑,教师要尽可能的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在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提供良好的问题探究的条件,鼓励他们积极提问,勇于探究。

3.开放性。

传统教学注重教师的讲解,而问题探究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要求教师不能过多的干预学生的探究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问题探究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区别,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要转变教学观念,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处于一种发现的状态,开放性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更主动,深入的学习和探究。

4.交互性。

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讨论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还进行情感交流,从而了丰富教学内容,他们之间达到共识、共享、共建,实现了教学相长和长期发展。教师对学生的思考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理性的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尽情的发挥想象力,更近距离地关注现实、体验人生、了解社会。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潮流不可阻挡,我们必须适应时代的潮流,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把问题探究教学法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主动积极探究的习惯。但由于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学技能和教学视野的束缚,学生学习习惯、探究意识、探究能力的制约,问题探究教学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问题。当下教师选择自主、探究、合作等方式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希望广大教师灵活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达到真正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参考文献

[1]梅涛. 关于“问题提出”的几点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

[2]刘兴福. 农村中学数学教师问题探究教学能力发展研究——以贵州省为例[D].贵州师范大学,2014.

[3]廖燕. 试论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 学习方法报(教研版),2012(0718).

[4]廖福芝. 分析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J]. 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9).

作者:李旭皖

上一篇:广告策划书模板下一篇:少先队干部教育培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