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读书笔记

2022-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语文老师读书笔记

以读书笔记促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摘 要:鉴于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确立以读书笔记促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的专项工作。通过读书积累,习作方法指导,评价跟进的策略,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素养 读书指导 评价

写读书笔记是积累材料的有效途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手脑并举,用小小笔尖点采书中精华之果,触动思维,记下内心深处的灵感,以此累积丰厚底蕴,会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1 激趣,为学写读书笔记搭台

(1)为学生写读书笔记的阶段。语言的收集和积累,主要手段是听力和阅读。因此,引导学生学写读书笔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从读到写,学生读后必然会对众多信息有所感悟,有情感宣泄的表现,然后学生们将不可避免的导致表达愿望。因此,学校要利用一切机会,通过各种渠道,引导学生读书。低年级则可以观看画报或色彩斑斓的直观性强的电视节目入手,通过复述见闻或谈对故事中主人公的看法引发学生意见上的一致或分歧,从而激发学生热烈讨论,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语言的组织与表达能力,同样为写读书笔记和书面写作打下良好基础,这种润物无声的无痕培养和熏陶往往更能深入孩子的心。

(2)以赛粗读。学生有好胜的心理,有竞争的欲望,教师这时候要巧用妙用,以赛促进学生阅读。比如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和优秀读书笔记展等活动。学生在准备比赛期间,会积极选择阅读,在读的同时给无声文字赋予个性理解与情感的融合,再通过自己的声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便是一种情感的宣发,加上教师的指导,学生理解会更加透彻,表现也会更加饱满充分。通过竞赛形式学生不仅收获了阅读的成果,更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种成功的喜悦必然会激发学生去阅读更多佳作精品,也必然会迸发出更多的内心体验,厚积情感,待喷薄而出,读书笔记便一蹴而就。因此,班级或学校定期开展朗读竞赛等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循序渐进,注重写法指导

为了体现读书笔记训练的层次性与渐进性,学校教导处与图书室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可借鉴表格。根据课程标准对年段的要求,分低、中、高三段,在内容的编排和设置上体现由易到难的原则,由抄写到创新,由简单摘记到感情抒写,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1)低年级:从“采蜜集”形式开始,以词语摘抄为主。语文课上或课外读物上看到了好的词语就鼓励学生写下来,一个优美的句子甚至一个用得好的标点就抄下来,逐渐使学生由教师指点到自主采撷,每天一点点,既激发了兴趣,又在无形中使学生从起始阶段便养成一种积累的习惯,良好习惯必然会指导学生的良好行为,久而久之,学生便把这种方法自主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外阅读中去了。

(2)中年级:立规树矩,完善笔记内容。由于学生在低年级基本上已经掌握的读书笔记的书写方法,但是由于学生比较小,这种形式往往局限于词语的积累,随着年级的升高,势必要整理读书笔记的内容,提高读书笔记质量。例如,在每次写笔记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先写清楚时间、读物的名称、作者和页码等相关信息,然后再写下自己认为喜欢的词汇用语,这些笔记可以每周一次,字数和篇幅不限,内容可以不断累积。逐渐地,可以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每周写不少于四篇且字数在1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在累积的词语后面写简单的感受。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语文教学的需要,学生懂得了读书笔记的三个部分:主要内容、词句段积累、自我感受。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允许,通过对学生口语交际的组织、笔记展览和教师指导等方式,达到学生间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3)高年级:拓展笔记方式,引发深入思考。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阅读量也在逐渐扩大。所以读书笔记除常规形式,还要鼓励创新。①列提纲。从所读文章中提炼出的要点、框架或故事梗概,便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②写感受。指导学生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原文的思想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实际。在写读后感时注意感受可长可短,只要表达出内心感受即可。③写书评。即对书中主人公及事件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如读完《鲁滨逊漂流记》全书,学生对鲁滨逊顽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有了基本的了解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理解对这本书的评价,以书评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教师也要对书评的内容要给予及时的点拨,在发现问题观点不妥时,要及时的进行纠正和指导,以免学生会误入歧途,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 坚持不懈,加强评价激励

其实写读书笔记并不困难,难的是能否坚持到最后。因此,学校、教师一定要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其有毅力坚持不懈。

(1)多鼓励,坚定信心。教师在对学生的读书笔记作评价时,应多采取鼓励的方式,不论是口头还是书面上,都应给予肯定的态度来加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教师在评价学生积累的词句时写到“你积累的词语和句子真优美,老师都已经背下来了。”然后在课下和他背上一两句,通过这样的交流会使学生感到很受老师重视,与老师产生了共鸣,使其学习兴趣被大大的激发了。

(2)多交流,分享快乐。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时间保障,交流自己对于所读书目中的内容或人物的看法。例如,一名同学读《三国演义》时,在笔记中谈到周瑜,说他智慧不及诸葛亮。另一学生则在那篇笔记后面评价到“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认为周瑜论智慧不在诸葛亮以下,只是他胸襟狭小,过于气盛”。这样更激发了学生去深入阅读,深入思考,用具体详实的情节去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这样读与写、写与评相互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了写读书笔记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3)学校横向交流式评价。实践证明,学校通过长时间的坚持和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读书笔记展览、《读后感》交流会、《小作家》擂主大比拼”等,是建立教师教学管理的显示特性,展示班级风采,展示学生自我的有效平台,能有效促进学校教学特色的形成。学生将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这些交流的反馈,可以让老师了解到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同时,又给其他同学带了学习借鉴的作用,使更多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外阅读的学习当中,教师耕耘于此项工作乐此不疲。

提高语文素养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作为有效手段之一的读书笔记积累,有如源头活水、涓涓细流汇入江河,只要坚持,便会汩汩清流不息,蓄积待发之势。只要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对此常抓不懈,学生定会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標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俞倩.让学校弥漫书香——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中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J].宁夏教育,2012(3).

[3] 赵红阳.乡镇小学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策略的探究.新语文学习:教师,2012(2):110-111.

作者:刘淑青

第2篇:读书笔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分析

摘 要:新形势下的初中语文教育,需要关注是否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需要关注是否能够实现人格修养和关键能力的培育。也就是说,在字里行间的解读中,渗透语言思维、语文文化、语文审美等元素,确保实际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朝着深入的方向发展。笔者结合自身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经验,提出将读书笔记作为重要的教学策略,以实现学生阅读素养的培育和锻炼。

关键词:读书笔记;初中语文阅读;阅读教学

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做读书笔记,虽然不是什么新颖的阅读教学策略,但是其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有效渗透,可以使得阅读指导朝着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初中生阅读能力的锻炼,对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也有很大的效用。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主动地去探讨如何将读书笔记有效地渗透到初中语文阅读教育教学中去。

一、 推崇批注式读书笔记,提升阅读预习效率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常常会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预习的时间,或者专门设定阅读预习的任务,希望学生可以在阅读方面有所了解,这样可以为后续阅读预习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为了增强预习自主性和参与性,可以鼓励学生将批注式读书笔记渗透其中,就是说在阅读的过程中,在书中进行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的勾画,或者在实际文本的空白处进行批注,写下自己的疑问或者体会,为后续的精细化阅读奠定基础。比如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朱自清的《春》文本阅读的时候,教师也设定了对应的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对于文本进行疏通,确保对实际的文本有着初步的了解,为后续的阅读教育教学奠定基础。在“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语句阅读的时候,有学生在“盼望着,盼望着”下面加了横线,并且在旁边备注了“这是反复的写作手法,在这样的反复表述中可以展现出作者对于春天的期望”,很明显这就是批注式读书笔记,在阅读文本的时候尝试将自己的感受、自己对于作者写法、对于作者情感、对于作者价值观的看法备注出来,这就属于重要阅读体验和积累,如果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实际预习阅读任务的过程中,以这样的方式来进行文本的批注,就可以使得实际的预习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之所以要进行这样的批注式阅读,是因为第一次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与文本的思维是处于交互状态的,在交互中很多问题或者想法是转瞬即逝的,这些问题和想法如果可以以备注的方式出现在文本上,并且借助对应的符号呈现出来,就可以规避被遗忘的情况,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的备注,更好地与自己的同学或者老师实现交互,由此使得实际的阅读教育教学质量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和进步。其实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学生批注的习惯是不一样的,要尊重这种个性化的批注,确保学生形成自己的批注习惯,并且将对应的批注符号固定化,这样可以有着比较强的识别度,这对于提升初中生的阅读效率和质量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细节。

二、 巧用提纲式读书笔记,实现文本结构的梳理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育教学中,常常需要对文本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可能是总分结构,可能是分总结构,还有可能是总分总结构,这是阅读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初中生比较容易忽视的环节。在此方面,提纲式读书笔记可以很好地发挥其效能,可以使得初中生更快地实现文本结构的梳理,继而进入到更加理想的文本阅读格局和环境。以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课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文本阅读为例,在精细化阅读的过程中,师生关于文本材料中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疏通,比如叶圣陶先生有怎样的特点?文章中讲述了哪些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事情?很明显这些都是内容理解的基本性问题,在这些内容梳理之后要求学生使用提纲式读书笔记的方式,对于文章的结构进行划分。接着学生开始围绕着对应的事件来进行归结,第一自然段,属于总的段落,表达出对于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悲哀之情;第二自然段,关注点是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第三到第六自然段,展现的是先生宽厚的特点;第七到第十自然段,展现的是严于律己的特点;第十一自然段,对于先生的成就进行归结,思考其对于后人的影响。当然上述层次的划分之前,很多學生选择的是先把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进行概述,然后思考不同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将文本材料划分成为五个部分,这样就可以迅速地掌握实际文本的结构,使得实际的文本阅读理解进入到更加理想的状态。因此在实际的初中语文阅读教育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使用这种提纲式的读书笔记,来进行文本结构的整体梳理。其实,提纲式的读书笔记也可以归结到预习任务中去,就是鼓励学生在初次阅读之后,就可以对于各个自然段的内容进行概述,然后以绘制提纲的方式将其呈现出来,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迅速地熟悉文本的结构,在熟悉文本结构的基础上,后续精细化的阅读教学会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三、 巧用摘录式读书笔记,实现语用要素的积累

所谓摘录式读书笔记,就是阅读者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将自己认为精彩的有价值的句子或者片段作为重要的语用素材,以摘抄或者标注的方式来呈现,以便后续可以进行鉴赏或者仿写。其实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鼓励学生在看到优秀语句或者表达的时候,要将其摘抄下来,尤其在课外阅读的时候,并且针对实际摘抄的语句或者段落要进行鉴赏或者诵读,确保可以不断消化吸收,这样可以使得初中生自身的语用要素积累朝着更加夯实的方向发展和进步。比如某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看到这样的语句“靠近光,追随光,成为光,散发光”,然后将其摘抄到自己的摘抄本子上,并且在脑海中构思这样的语句可以使用到怎样的语用环境中去,学生发现在作文的时候,如果牵涉到积极向上的相关话题,比如逆境中的成长等,就可以巧妙地将这样的话语渗透进去,当然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加入自己的一些话语来进行诠释,这样就可以使得自己的文章朝着更加有深度的方向发展和进步。很明显,该学生有着比较强的语用意识,在看到精美语句的时候除了做好摘抄之外,还想着应该如何将其使用到实际的作文中去,这种思维意识是值得推崇的。作为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实际阅读教育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去进行摘录,更加需要鼓励学生将摘录作为重要的语用素材,确保能够将其使用到实际的语用环境中去,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语用素养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和进步。为了切实发挥摘录式读书笔记在阅读教育教学中的效能,教师会专门设定对应的读书笔记展示活动,就是鼓励学生将自己近期收集到的经典语句呈现出来,然后以课前讲述和鉴赏的方式来进行,要求学生到讲台上去讲述自己在哪里看到这段语句的,这段语句好处在哪里,自己打算如何使用这样的语句,其他学生可以进入到共同探讨的状态,继而使得更多的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加多的优秀语句,继而确保全班的语用素养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四、 运用心得式读书笔记,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也就是说在阅读同一篇文章的时候,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感受,这种感受是看到作者表达之后的情感共鸣,有时候多,有时候少,有时候错综复杂,有时候十分简单,但是这些对于增强初中生的情感体验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实际的初中语文阅读教育教学中,可以积极将心得式读书笔记渗透进去,以确保学生的情感体验朝着更加丰富的方向发展和进步,或者说这是学生情志教育的重要契机。比如在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现代诗歌阅读的时候,教师就鼓励学生在诗歌阅读的过程中写下自己的感受和心得,整个诗歌形式纯熟,意象巧妙,手法多样,情感真挚,角度多重,有着很强感官体验。学生在享受这样诗歌美文的过程中,首先在脑海中想到的是:对于林徽因而言,谁是她的人间四月天?此时学生就不由得对于实际创作背景进行探究,在一番探究之后,发现诗歌的虚拟性使得此方面的答案显得比较模糊,因此,学生就可能给出不同的解答,写下的感受就有很大的差异性,有的学生反馈的是:诗歌中的人间四月天是指徐志摩;有的学生反馈的是:诗歌中的人间四月天是指自己出生的孩子。也就是说,要么是一首现代爱情诗歌,要么是一首表达母爱的亲情诗歌,学生会将自己的观点进行更加多的拓展,此时读书笔记就会朝着更加丰富的方向发展。为了确保这种心得式读书笔记朝着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教师还专门设定了对应的读书笔记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对于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线索进行鉴赏,撰写一篇心得。教师之所以设计这样的读书笔记的任务,就是希望学生在这样的读书笔记的过程中,进入到诗歌鉴赏的状态,而这对于提升阅读活动的深度和广度而言,是很有必要的。需要意识到的是,心得式的读书笔记,有着很强的个性化特点,教师在此环节需要秉持开放的心态,不要习惯性的以标准答案的思维去进行引导,鼓励学生有着个性化的解读,这对于初中生语文阅读素养的全面提升而言,是很有价值的。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相比较其他类型的读书笔记,这种读书笔记更加有利于学生情志教育工作的开展,在此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发挥好自身引导和组织的身份,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来驱动,由此确保实际的心得体会成为学生情感教育教学的重要契机。

五、 结语

綜上所述,初中语文阅读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读书笔记的效能,当然,不同的读书笔记其在实际阅读教育教学中的效能是不一样的,此时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研判学生阅读学情的基础上,选择更加理想的读书笔记模式,继而确保读书笔记在阅读质量提升、阅读效率提升中的效能得以发挥。

参考文献:

[1]赵莲.培养阅读习惯——创新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模式探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4):187-188.

[2]央金.浅谈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6):199.

[3]李让.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之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6):91.

[4]李尊钊,杜甲芝.新课标下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临沂市初中大语文教育”经验总结之一[J].赤子:上中旬,2015(18):193-194.

[5]高青芝.五步做读书笔记语文教学法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8):106-107+111.

[6]李丽卿.浅谈初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J].学周刊,2017(21):72-73.

作者简介:

王露,江苏省徐州市,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学。

作者:王露

第3篇: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读书笔记质量的教学策略分析

摘要:在进行初中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都应当高度地重视对学生阅读笔记的教育和质量,因为阅读笔记可以帮助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技巧。本文分析了提高学生读书笔记质量的教学策略,希望以此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书笔记;教学策略

读书笔记主要是指通过对学生阅读和掌握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知识点、日常体会和感悟、语文拓展基础知识等各个方面内容进行收集和整理,是帮助学生通过自我总结、自由拓展来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阅读能力和核心素养的一种主要手段。

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读书笔记质量的教学现状

目前,老师在读书笔记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小学生对写读书笔记没有兴趣,缺少写作动力,对于老师安排的读书笔记任务往往只是糊弄过去,读书笔记质量不佳。还有部分学生的读书笔记中存在一些基础修辞语法错误,这是由于对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导致的,老师在进行读书笔记教学时,应该重视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读书笔记质量的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提高读书笔记课堂教学质量之前,首先我们就应该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促进我们的学生能够有效地融入到我们的读书笔记课堂教学的实际环节中去,对此,老师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我们需要全面地把握每一位学生的基本知识情况,尤其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需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编纂一篇阅读笔记的过程中所可能存在的各种阅读偏好以及自己的各种写作技巧,然后再为他们做出合理地安排或者挑选一些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读书笔记的任务,使每一个课堂都能够被带进了书写和阅读笔记这一系列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

(二)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

老师们还是应该认真地做好对于学生的基础语文知识的训练,尤其是应该把标点符号、修辞手法、关联字词等常用语文和基本知识都进行详尽而深入的讲解和梳理,保证我们的学生能够同时具备良好的基本语文和基础知识,使得学生能够准确地进行单词选取、语言结构、段落分类等,让阅读笔记这一功能成为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提升自己的写作是掌握技巧的一种重要途径,进而改善了读书笔记的实际性和书写效率。

(三)弱化读书笔记的形式

老师在阅读时应该逐渐弱化学生的读书笔记形式,也就是不能把学生的读书笔记内容规定单一,一方面我们应该充分地结合每位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设计,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考虑让每位学生在课文中写一些随想、写一些感悟、做一点体会,总之,就是我们要考虑如何让每位学生都选择他们自己真正想要去写的与自己愿意去写的,唯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好学生的读书本上提升了读书笔记的素养和教育质量,促使我们的学生充分地投入参与到了书写阅读笔记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四)笔记教学的个性化辅导

老师也要主动地發挥学校对于阅读课文教学的一种引导和管理功能,重点在于把自己的精力都集中在对于阅读学生的书面写作品素养和质量进行的管理和培训上,而不是一味地去关心和专门注意到自己在阅读中写什么、怎样去写、如何做到去写。教师们就要求我们应该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兴趣和自己的写作技巧和能力实际情况,去合理分配他们的阅读笔记所承担的写作任务,使学生的个性和阅读笔记相互地结合在一起,让阅读笔记不仅仅是一种学生的阅读和感受,而是一种情绪和精神的释放。

(五)组织读书笔记交流活动

老师也可以定期地举办自己的各种读书笔记的交流活动,尤其特别重要的是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人生、情绪、人生、理想等各种阅读笔记的形式和内容选择自己的各种主题讨论讲座或者说是辩论大赛,一方面也希望我们的学生之间能够有机会地进行各种心理上的交流和互动,促使自己的各种阅读笔记形式和内容更为立体丰富,另一方面,可以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通过共同分享自己的阅读笔记和内容去获得启迪和激发,鼓励他们的写作荣誉感,让他们的阅读笔记从质到量都能有一个全面的提高。

(六)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资源

老师也能够很好地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信息资源对于读书写作情境进行了创设,不仅使我们可以很好地通过各种图片和相关文献信息等来确定自己的读书笔记的方向,还促使我们能够很好地将视频这一内容作为自己阅读和写作的情景目标,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能够在欣赏和观察的同时获得一些感受上、知识上、语言上的扩展。比如,教师们就是可以自己选择组织学生到网上去欣赏和观看《感动中国》这部影片的一个小型系列电影视频,让他们了解其中的内容,并且能够对其中的人、物、情等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认知,进而能够帮助他们的学生在自己书写的过程中更加细腻、富于情感,提高了学生阅读笔记的整体综合素养和质量。

小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习惯,在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我们的学生了解书写的方法、积极地开展自己的阅读笔记写作、拓宽自己的阅读笔记内容和形式,促使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写作、喜欢自己的读书、写好自己的书籍和方法进行阅读,进而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保障了小学生从阅读、理解、语言组织、写作整个阶段的阅读和笔记等活动中获益和锻炼,提升了小学生对于单一词汇、修辞、文本逻辑等方面知识的掌握,强化了小学生核心的语文素养。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老师应该重视读书笔记的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弱化读书笔记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写读书笔记。老师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写作质量的管理与辅导上,进而提升学生读书笔记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翁珊珊.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2016(3):117.

[2]赵秀琼.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2016(10):88.

[3]李爽.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速读,2016(2).

作者:王婷婷

第4篇:关于老师读书笔记

关于老师读书笔记然,感情并不能代替教育,但是我们的教育必须充满感情,这就是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关于老师读书笔记。而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应该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朋友的爱。

——读《爱心与教育》

作为刚踏入教育界的我来说,看完这本书,我觉得老师拥有很高的权力。我们的言行影响着学生是成功还是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能促进学生还是抑制学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不加约束的权力会破坏班级里的信任关系,极大地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

——读《塑造教师》

缕缕书香,溢满校园每个角落。教育理念化作甘霖,更好地服务于教育,让每节课充满诗情画意,让学生心灵放飞,用知识点燃智慧,书籍是无穷的知识宝藏,是浩瀚的知识海洋,师生在知识海洋中扬帆起航……

——读《书籍是长生果》

对呀,揠苗助长不如顺乎天性,为孩子遮风挡雨不如让孩子经历风雨。这本书中又何止这两个教学方法呢?我还在细细品味。

——读《世界名人家教智慧》

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

——读《拿着棍子读书》

苦与甜本是一家,先苦后甜,才知甜滋味。正如余秋雨把书名取作《文化苦旅》,但苦中处处有希望的曙光!

——读《文化苦旅》

看着讲台下的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时不时的流露出或喜或悲的表情,在这里也让我看到了自己儿时的心情,像他们一样,为公主与王子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喜极而泣,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而欢呼雀跃。……虽然,这个世界充满了灰色,让人窒息、让人伤感,但在其中我们也看到了一种希望和追求,在作品中也流露出作者的信仰,对美好世界的追求。

——读《安徒生童话》

我们必须记住,从根本上看信仰从来都不是,也无须一种言辞的表白,而是一个人的活动所展现出的他的存在方式。对于一个人是如此,对于一个民族未必不是如此。

——读《法律与宗教》

最近学习了一篇关于“课堂上教师如何用语言鼓励学生”的文章,深受启发。当教师一个问题提出时,学生无人举手,这时教师可用:同学们,把你不同的看法告诉大家好吗?相信你能行,读书笔记大全《关于老师读书笔记》。

——读《教师,课堂上运用好你的语言》

我曾以蜻蜓点水的方式读过《古文观止》,除了提高了一点读文言文的兴趣外,最大的得益是我觉得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国家古代的历史,因为我们的历史书实在是枯燥得很。所以读此书既可以增进文言知识,又可以增进历史知识。但愿“读点文言也好”能成为更多人的观点。

——读《古代文言,必修之课》

这是一本小书,谓其小是因为它几乎谈不上鸿篇巨制,只是由一篇篇日记组合而成,;另一方面也许是因为它的作者是一位年仅9岁的孩子,但我却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课文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

——读《爱》

前段时间,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们的困惑和不解,好像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读《给教师的建议》

教师要有创造性地工作,他们教育的对象——儿童经常变化,所以教学的内容永远是新的,今天同昨天不一样,我们的工作是培养人,这就使我们担负着一种无可比拟的特殊任务。

——读《浅谈教师的职责》

这套书不遗余力地宣扬美的教育和情感教育,这至少应与思想教育和文化科学教育同等重要。如果一个人只是思想着的动物而缺少审美情调和情感,这种人的人格也是不健全的,因为我们在培养“完人”的意识中,更要考虑到个中元素对人的成长与生存的各种影响。

——读小学卷《新人文读本》

我不禁想起同行中一位人士说过的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优秀教师的教师不是好教师。”首先你要敢想,那才有成为现实的可能性。

——读《怎样使自己成为教育工作行家》

通过学习,我感受到于永正老师是一位热爱生命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爱的东西活着,正是这种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热爱,于老师在三十多年的小学教育生涯中,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以教为荣,以教为乐,无怨无悔。

——读《教海漫记》

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既要讲“言教”,更要讲“身教”。你要求学生们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之亦然。

——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课堂的传道、探求,不如拓宽孩子们的空间,让孩子们去书室感知一下古人的言与行,开展自我教育,领悟警言警句,理解人生的价值,激发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促使孩子理解父母亲的辛劳为了谁,教师的苦口婆心又是为了谁。

——浏览《增广贤文》所想点滴

我们的课堂似乎不需要过多矫揉造作的客套,似乎也很需要太多精心得不着痕迹的安排,无论如何,如果一位真正能读懂生活的乐趣、真正能从生命的角度审视课堂,并乐于将一切自己感受过快乐的东西带给他人的老师也一定会懂得如何给自己的学生经常带去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体验生活乐趣的一堂课。

——读《课堂亲近生活》

作为一名班主任,“民-主教育”是他的一大特色,“爱心教育”是他成功的基石。他的爱是博爱,是严爱,是充满艺术魅力的关爱,他的教育方式是感性的,学生之于他是朋友而非机器。是啊,当我们以冷眼、责骂和各种各样无休止的惩罚对待学生的时候,我们又怎能期望教育能深入学生的心灵?离开了对学生起码的爱,一切教育都是一纸谎言!

——读李镇西《从批判走向建设》

第5篇:老师的力量读书笔记

丰子恺作家的《学画回忆》这篇文章中关于“如何鼓励和培养儿童的天性和爱好”,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

子恺的先生让他画一张孔子的相,子恺想尽办法终于做到了。书中是这样写的:放假时我挟了书包和先生交给我的一张纸回家,便去向大姐商量。大姐教我,用一张画方格子的纸,套在画谱的书页中间。画谱纸很薄,孔子像就有经纬格子范围着了。大姐又拿缝纫用的尺和粉线袋给我在先生交给我的大纸上弹了大方格子,然后向镜箱中取出她画眉毛用的柳条枝来,烧一烧焦,教我依方格子放大的画法。那时候我们家里还没有铅笔和三角板、米突尺,我现在回想大姐所教我的画法,其聪明实在值得佩服。我依照她的指导,竟用柳条枝把一个孔子像的底稿描成了;同画谱上的完全一样,不过大得多,同我自己的身体差不多大。我伴着了热烈的兴味,用毛笔钩出线条;又用大盆子调了多量的颜料,着上色彩,一个鲜明华丽而伟大的孔子像就出现在纸上。店里的伙计,作坊里的司务,看见了这幅孔子像,大家说“出色!”还有几个老妈子,尤加热烈地称赞我的“聪明”,并且说“将来哥儿给我画个容像,死了挂在灵前,也沾些风光。”我在许多伙计、司务和老妈子的盛称声中,俨然成了一个小画家。但听到老妈子要托我画容像,心中却有些儿着慌。我原来只会“依样画葫芦”的,全靠那格子放大的枪花,把书上的小画改成为我的“大作”;又全靠那颜色的文饰,使书上的线描一变而为我的“丹青”。格子放大是大姐教我的,颜料是染匠司务给我的,归到我自己名下的工作,仍旧只有“依样画葫”。如今老妈子要我画容像,说“不会画”有伤体面;说“会画”将来如何兑现?且置之不答,先把画缴给先生去。先生看了点头。次日画就粘贴在堂名匾下的板壁上。学生们每天早上到塾,两手捧着书包向它拜一下;晚上散学,再向它拜一下。我也如此。

先生信任孩子,交给子恺一个任务,子恺就能完成。儿童是野生的玫瑰花,我们不能用遥远的未来来牺牲孩子的现在,我们要让这些野玫瑰在风雨中、在阳光中幸福地、自由地生长。切不可用扞卫童年、保卫童年的名义让儿童不能自由的生长。我认为孩子的自由最大的体现是思考的自由,我们现在往往设定更多的框框架架,让孩子在一个狭窄的圈子里成长。甚至,很多时候教师用一种先知先觉的面孔将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孩子,进而使得他们逐渐丧失思考力、反思力。

其实,每个人的成长与成才,都离不开老师的教导与熏陶。老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言行举止都对孩子们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师所具有的教育能力以及传递给孩子们的能量,有着扭转孩子们的命运、帮助他们展开更加美好的人生画卷的巨大力量。

教育与教学是一个心与心之间交流的过程,是生命的教育,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索,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那何不从现在做起,少一些无用的帮助,多一些自主的激励,真正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去自我发现,用一句俗话说,要拥有“海纳百川的气度,成为一位教学的艺术家”!

第6篇: 何老师的读书笔记

推荐一: “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不存在的骑士》《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

“现代人是分裂的、残缺的、不完整的、自我敌对,马克思称之为异化,弗洛伊德称之为压抑,古老的和谐状态丧失了,人们渴望新的完整。”“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作为一个整体,正是表现从残缺到完整的主题。

争取生存:《不存在的骑士》

战争打到底,谁也不会赢,或者说谁也不会输,我们将永远互相对峙,失去一方,另一方就变得毫无价值。我们和他们都已经忘记了为什么要打仗„„

追求不受社会摧残的完整人生:《分成两半的子爵》

“我以为什么都已看清,其实只看到皮毛而已。假如你变成你自己的一半,你便会了解用整个头脑的普通智力所不能了解的东西。你虽然失去了你自己和世界的—半,但是留下的这一半将是千倍地深刻和珍贵,因为美好、智慧、正义只存在于被破坏之后。” 一条通向完整的道路:《树上的男爵》

“许多年以来,我为一些连对我自己都解释不清的理想而活着,但是我做了一件好事情:生活在树上。”

推荐二:《伊斯坦布尔》奥尔罕·帕慕克

“福楼拜在我出生前一百零二年造访伊斯坦布尔,对熙熙攘攘的街头上演的人生百态感触良多。他在一封信中预言她在一个世纪内将成为世界之都,事实却相反:奥斯曼帝国瓦解后,世界几乎遗忘了伊斯坦布尔的存在。我出生的城市在她两千年的历史中从不曾如此贫穷、破败、孤立。她对我而言一直是个废墟之城,充满帝国斜阳的忧伤。我一生不是对抗这种忧伤,就是(跟每个伊斯坦布尔人一样)让她成为自己的忧伤。”“我依附于这个城市,只因她造就了今天的我。” 这是一部关于个人和城市的历史,关于个人和城市的失落与感伤。城市在奥尔罕·帕慕克的心中随着年月生长,悲哉心中有忧伤的人。

推荐三:《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了不起的盖茨比》《夜色温柔》

安葬菲茨杰拉德的碑坟上镌刻着这样一段墓志铭,它也是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伟大的盖茨比》中的最后一句话:“于是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岁月。 ”这句话在我看来很贴切,“逝去”是菲茨杰拉德一个不变的主题。菲茨杰拉德在《爵士时代的回声》中称1919年到1929年的这十年间为“爵士时代”:“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他的小说读起来总是有一种无可挽回的破碎和伤感,又充满爵士乐的浪漫氛围。 “这世上有的是时间——他的一生和她的一生。可他一吻她,就立刻明白过来就是他找遍永恒的宇宙也无法找回那些失落的四月时光。此刻他可以紧紧搂住她,直搂到臂膀上的筋肉暴突——她是可爱的,她是宝贵的,他曾为她而战,也曾拥有过幸福——可那暮色中飘渺的呢喃,和那夜色里温柔的微分,都将永远地失落„„.好吧,就让它去吧,他如是想;四月已逝,四月已逝。这世上有成千上万种爱,但从没有一种爱可以重来。”

这是典型的菲茨杰拉德式的忧伤。青春,梦,爱情,失去的不能再来。

推荐四:《施蒂勒》(瑞士)马克斯·弗里施

摩西十诫中有一条“你不可为自己雕像”。它引出了一个“画像”的概念。正如弗里施自己所说的,“人把自己当作一个秘密,一个有趣的迷。我们对这个谜逐渐厌倦了,于是人就给自己画了一幅肖像。这是与爱相悖的一种出卖。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真的是那些人我把我们看作的那个东西。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我们也是他人的作者!”我们处于社会生活之中,难免会对自己有一个定位和期许,又难免会处处面临来自他人的议论或者评价。弗里施说“我们如果自以为认识了他人,那就意味着爱的终结。不是因为我们认识了这个人而造成了爱情的终结,而是正相反,因为我们的爱情到头了,它的力量耗尽了,于是,这个人对于我们来说就完结了。我们不再准备接受这个人的改变,我们拒绝他要求活着的渴望,同时我们感到受伤,感到失望,因为我们的关系已经死亡。失望者说,你不是我以为得那个人。” 我们给自己画相,别人给我画像,这是一种不公平。而处于这样不公平中的我再去为“别人”画像,这其实是对“我”的另一重不公平,这种画像的行为使得我们处于一种不公平的社会关系之中,我眼中永远是一个不宽容的充满偏见的世界。我们用“画像”这样的行为,终结了我们可能从生活之中获得的宽容和爱。

施蒂勒是一个始终在分裂的人物形象,他融合了现代人所共同面临的很多问题,人的异化,身份的认同,来自各方面的压迫以及人精神世界的丧失。

推荐五: 《别的声音,别的房间》[美] 杜鲁门·卡波特

《别的声音,别的房间》是杜鲁门·卡波特有自传性质的作品,语言奇诡,意象丰富。

“头脑可以接受劝告,但是心却不能,而爱,因为不懂地理,所以不识边界,随你怎么给他拴上石块,沉入水底,它总能浮出水面,为什么不呢?任何存于人的天性中的爱都是自然、美丽的,只有伪君子才会追究一个人所爱为何,那些不懂感情的人,还有那些醉心神圣信仰的人,他们为此焦虑担忧,反而频繁将指向天堂的箭头误认为是直指地狱的。”像这首抒情诗,卡波特带领我们走进一个奇异朦胧的未知世界。

推荐六:《俄狄浦斯王》

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悲剧,但这样的理解是十分不准确的,这样的观点会把对于古希腊戏剧的理解引入一个“宿命论”的深渊。对于宿命论来说,无论它提倡什么,最终都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当它道出人应当臣服于自己的命运时,就暗藏着人无须对于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一层含义,这和古希腊戏剧“寓教于乐”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悲剧中导致主人公遭到不幸的不应该是无法把握的命运,而应该是由于自身所招致的不幸。“祸不完全由自取,却有几分由自取”,这才是古希腊悲剧之中最为重要的地方。

《俄狄浦斯王》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亚里士多德创作《诗学》的时候正值理论发展到可以对古希腊悲剧的创作做一个总结的时候,他的悲剧理论尤其体现了古希腊时代的悲剧风貌。亚里士多德十分推崇《俄狄浦斯王》,而《俄狄浦斯王》在今天也可以看作是亚里士多德悲剧观点的印证和具体化。俄狄浦斯王所遭受的杀父娶母的厄运并非因为他作恶,而是因为他犯了错误,在一个岔路上与一群陌生人发生冲突,失手杀了人。从俄狄浦斯王这个人物设置上讲,他是一个英雄胆也有着冲动鲁莽的一面,再加之亚里士多德在谈到“怜悯和恐惧”时的看法,“只有当亲属之间发生苦难事件时,才是最可怕的可怜的,这样的事件才是诗人所应当追求的”,这就造成了强烈的戏剧效果。这出发生在亲属之间的“祸不完全由自取,却有几分由自取”的悲剧,既让观众“流泪遣怀”,宣泄自己郁积的情感,又使他们在观看过这出戏剧之后能够反思自己的生活,避免俄狄浦斯王那样的冲动和鲁莽,以理智指导自己的行为,避免这样悲剧的发生。而在强大的灾难面前,人在意识到作为一个凡人的无力和无助的同时,也使得自己的情感得到了净化。

推荐七:《规训与惩罚》

福柯曾经说过:“如果想分析西方社会的主体系谱学,那就必须不仅考虑支配技术,而且必须考虑自我技术。可以说,必须考虑这两种技术的互动关系,因为人支配人的技术需要借助于个人对自己采取行动的方式。”他认为系谱学研究可以有三个领域:“第一,有关我们自身与真理关系的历史本体论,通过它,我们把自己变成知识主体;第二,有关我们自身与权力领域关系的历史本体论,通过它,我们把自己变成作用于他人的主体;第三,有关伦理学的历史本体论,通过它,我们把自己变成道德代理人。所以,系谱学可能有三个轴心,在《疯癫与文明》中三个轴心并存,但有些混淆;《临床医学的诞生》和《词与物》研究的真理轴心,《规训与惩罚》研究的是权力轴心,《性史》研究伦理轴心。”(引自《福柯的思想轨迹》 王倪)而《规训与惩罚》是对福柯对于谱系学中权力轴心的阐释。

在八九十年代之后我们进入了“碎片化”的社会,否定启蒙运动以来强调的理性至上主义,拒绝哲学宗教之中对于普遍真理的要求,拒绝系统、道德、意识形态、乌托邦、宗教和科学,集体感、团结性也在逐渐的丧失,社会生活碎片化,其主张各自矛盾,文化艺术社会中则出现了极端的多元主义。而尼采可以看做是从启蒙主义到后现代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在延续理性并依靠理性去克服这样的弊端让理性再重新完成一次自我批判和放弃理性回到我们的本源这二者之间尼采选择了后者。尼采认为权力是生命意志的最高目标,人生就是强弱权力意志的较量过程。这种权力意志实际上就是用酒神精神改造过的"生命意志",征服异已,使之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工具,这是生命的原则。

而福柯的理论正式尼采主义的一支,他否定了启蒙主义以来的“人是万物的灵长”,而相信人是被建构和被规定的。知识也不再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启蒙,而是一种与被规训联系在一起的“有目的”的社会组成。

监狱的历史是我们社会的一个缩影,我们从中见出我们的社会,正像是被“无形监视”的“环形监狱”,用法律,规则,道德构建起的一个充满规定的社会,而这种社会规则也确实对我们构成了切实的规训。规则,道德或者是知道都与“权力”相联系,他们充当着一个“评价”的作用,有时甚至会发展为更加危险的惩罚。

推荐八:《悲剧的诞生》

尼采可以看做是从启蒙主义到后现代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在延续理性并依靠理性去克服这样的弊端让理性再重新完成一次自我批判和放弃理性回到我们的本源这二者之间尼采选择了后者。尼采认为权力是生命意志的最高目标,人生就是强弱权力意志的较量过程。这种权力意志实际上就是用酒神精神改造过的"生命意志",征服异已,使之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工具,这是生命的原则。“权力意志”是一种神秘的精神力量,它在量上是不变的,它的存在是绝对的、永恒的。但它不是僵死不动的,它像河流,奔腾不息,像海洋、汹涌潮湃。在它永恒的运动变化中,事事物物被创造出来,复又被消灭,世界就这样不断推陈出新,幻化不已。权力意志是一切事物的本质,一切事物无不是权力意志的表现。人的一切行为、活动都是权力意志的表现。人们追求食物、追求财产、追求工具、追求奴仆和主子,根源都在于权力意志。在社会生活中,压迫、剥削、奴役、战争、人们之间的争斗等等,都是不同的权力意志相互作用的表现。生物机体吸取营养,就是它们作为权力意志去占有、吞噬、征服环境。生命就是有机体发挥权力意志去剥削外界环境,驱使环境为自己服役的过程。化学中的分解和化合,无非是一种权力意志侵占、征服另一种权力意志。物理学中的引力和斥力的对立,其实就是不同的权力意志的争夺。在一切事物中,权力意志的发挥都表现为抗强欺弱。事物间形形色色的争斗现象,其根源在于“一种永不厌足的表现权力的意图,或权力的运用,作为创造本能的权力的应用。”

他提出了“酒神精神”,对传统理性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如果我们无法依靠理性自身的批判来改变这样的世界,尼采的“重估一切价值”、酒神对理性世界的冲击以及强力意志都是很有转折意义和启发意义的。

第7篇:《老师的力量》读书笔记范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老师的力量》读书笔记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老师的力量》读书笔记1

近日,拜读了《老师的力量》的第一部分“饮水思源”。其中收录了梁实秋、季羡林等文化名家追忆恩师、怀念学生时代的多篇文章。文章的作者各自的回忆也是相去甚远。但是,读着他们的小学生活,眼前影动着他们的老师身影,我渐渐开始反思对照。诚然,他们那个年代的学习环境和现在截然不同,但是,不管是哪个人,但凡他有过求学的经历,这一生中总有那么几位老师是让他们终身难忘的。正如:“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老师;每一个学生都有和老师的特殊因缘,以及故事。”经年累月之后,难忘的不见得是老师的名和姓,更多的是这个老师带给他们这一生的影响。从这部分内容中,我体会到老师对一个孩子成长之路的影响之大,有力量的老师让学生离开后依然常常“饮水思源”

有力量的老师总是有着种种不一样的故事。但是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演绎了一个“师者”应有的形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可以是一句口号,但在现实生活中,它也可以沉浸为一种力量。读完名家们的回忆时,我在想:我能成为一个有力量的老师吗?我可以给我的学生什么样的力量?

梁实秋先生在《我的小学》中充满深情地回忆了自己小学时代,尤其是几位曾对他成长产生积极影响的各科老师。他们给予梁实秋的影响,尤其是施教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培养。是培养人还是培养人才?这个问题使很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是国家、地方的人才培养方针出现了偏差。“首先是要培养人在这个基础上培养人才,”往往是以人才的培养标准去要求人,以精英的培养目标去进行一般人的培养,但想要实现很难。比如:音乐专业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强调实践性,注重技能。相比之下文学修养、文化知识则较为欠缺,教学除了大课还有“一对一”小课。这种特殊性一方面适应了专业特点,另一方面也塑造了学生较强的个性。因为这种特殊性,学生爱独立思考,习惯于按自己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遇事不盲从;喜欢在舞台上展示自我;这种在舞台表演中锻炼出来的自信在生活和活动中有时又显得格外自私和无知。从一定意义来说这自信积累了演出经验,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英雄主义和利己主义。对什么团队精神,宽容他人,热爱生活等等都不感兴趣。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群体,首先是培养好基础的人,然后才是人才。那么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是多元的,除了在校接受老师的教育,其实家长的榜样作用和社会引导也是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因素。

日前,在“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建言献策”研讨会上,一个高中学生道出了广大莘莘学子的心声:“如果可以的话,希望新的体制可以对我们稍微温柔一点,多给我们一点自由和选择!”

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最基本的教育理念问题,和明确改革前进的方向与目的,“面向未来的中国教育改革需要高瞻远瞩,需要确立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也正因如此,为未来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人才,怎样培养将是我们教育部门及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重大问题。《老师的力量》读书笔记2

寒假中,我阅读了《老师的力量》这本书,它了我很大的启发!读着他们小学的生活,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老师确实拥有着一些强大的“力量”!也许在很多人的心中,老师是一种权威的象征,是应该去服从的在这个岗位上的人!孩子们的求知欲往往被分数、名次消磨得日渐消退。而现在的新型教育中,这些认识早已过了时,现在所提倡的教育是让学生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老师要关注的`,是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发表意见,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独立研究与探索的意识和能力。

《老师的力量》中饮水思源篇给了我很多启发,也触发了我很多的感想。恰巧,到现在为止,给我启示最多的也是我的中学老师。她是一名语文老师,在我们那个时代,就如上所说的,我们往往觉得老师是一种权威,不可侵犯,但同时学生们也不愿去亲近,而她的出现改变了我的想法,或者可以说是几乎改变了全班同学的想法。我想她绝对能称得上我们所说的“有魅力的老师”!

我还记得我们曾经总结过她的魅力之处。其中第一点在于,美丽的外表。当我们还是一个初中生时,思想很简单,完全没有什么复杂的思考。当她拿着语文书充满自己的走进教室,做了一段很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就吸引了我们几乎全班的眼球。T恤,牛仔裤,一个马尾,一切都很简单,但是从她身上所发出的自信,智慧的光芒让我们觉得她格外的美丽。现在回想起来,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真的也很重要。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好的印象,我们第一堂正式的语文课,也上的非常开心与顺利。

她的第二点魅力,在于她性格上的特点。她可以说不算是一个威严的老师,但是我们对于她都很臣服。她其中的一个观点,在我当上一名教师以后,也常常会给自己,或是在班上强调,那就是:上课的时候,我作为老师就是老师的样子,我做老师该做的所有事情,你们是学生就是学生的样子,就该履行学生该履行的义务,我们要珍惜上课的每一分钟,不把时间浪费在语文课以外的地方,当然下课时我们是朋友,我们可以聊电视剧,聊八卦,讨论哪边有美食等等,如果愿意,甚至可以把她当做亲人,可以无话不说。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们常说的良师益友吧。在我的记忆中,三年的初中时光,我们一起在奶茶店吃过薯条,聊过八卦,一起在学校操场打过羽毛球,给过我大大的拥抱,给过我满满的自信,在她身上,我收获了很多,更收获了一个受人喜爱的性格!

她的第三点魅力,当然逃不出她的课堂魅力。其实我一直都不是特别擅长于语文,或许是我原本就对理科方面的科目比较感兴趣,我的语文成绩之所以没有特别差,不能夸张的说全部的原因都是因为她,但总能说大半是因为初中的时候有这么一个语文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的本职,她的理念中,传道作为第一位,解惑作为第二位,而原始课堂中的授业,在她看来,显得并没有这么重要。当然我们现在的教育中,也越来越强调传道这一说法,但是在十几年之前,要做到这样的排序是有困难的。但是她真的做到了!她的语文课上,我们不必为了靠近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揣摩老师的心思,我们可以有天马行空的思想,可以有自己的畅想,她不会因为我们时常的“创新”而感到无奈,她常鼓励我们要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想法。她常说:“只会复制,这不是学习,我们不需要这么多复印机,你必须有自己的看法,你想到了什么就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看看有没有理。”她的课上,从来没有说错这一说法,从来能让她生气的,只有你不肯说!在她的慢慢引导下,我们班的语文成绩,总是无法超越!

第8篇:读书笔记——做一个“超级”老师

做一个“超级”老师

——读《佐贺的超级阿嬷》有感

说起隔代教育,现在的我们一般都会觉得:爷爷奶奶这辈的人总宠着孙子,久而久之,孩子们都成为了家中的小皇帝:遇到不顺心便大发脾气,凡是逆来顺受„„在读《佐贺的超级阿嬷》之前,我觉得这应该讲述的是一个外婆“超级”宠爱自己孙子的故事,而在读完之后,我终于理解到阿嬷的“超级”。

再也没有比这更能温暖人心的了!

本书讲述了作者昭广在小学期间被母亲送到阿嬷家生活了8年的故事,阿嬷的家境很贫穷,但在这8年中,他从乐观、幽默、勤劳的阿嬷那里体验到很多生活的乐趣,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更悟出了幸福的含义!

阿嬷是个发明家。昭广的阿嬷除了清洁工作外,还想出了各种办法让日子好过点。每天阿嬷从学校打扫卫生回来的路上,在腰间系上一根带磁石的绳子,磁石把路上的小钉子、铁皮屑等吸住,这样收集起来就可以变废为宝了。在阿嬷家门前有一条小河,河流上游有个菜市场,一些奇形怪状的蔬菜,如开杈的胡萝卜、畸形的小黄瓜和一些卖不出去的蔬菜都被扔到了这条河中,有时还会飘下一些不好的水果、断掉的树枝,甚至还有祭祀的食物和木屐。聪明的阿嬷在河中安放了一根木棒,把漂来的蔬菜、水果和树枝拦截下来,然后把蔬菜、水果洗净来吃,树枝可以晒干烧火用。阿嬷总是说:“只有可以捡来的东西,没有可以扔掉的东西。”

阿嬷是个乐观的人。她说:“穷有两种:穷得消沉和穷得开朗。我们家是穷得开朗。做有钱人很辛苦,要吃好东西,要去旅行,忙死了。穷人习惯穿着脏衣服,淋了雨,坐在地上,摔跤也无所谓。”阿嬷给昭广吃普通的螯虾,却给昭广说是龙虾;她把喝过的茶渣煎脆撒上盐巴做成“茶叶香松”,把吃剩的鱼骨头做成鱼骨汤,说鱼骨补钙;别的同学练柔道和剑道,昭广买不起用具,阿嬷说:“我给你推荐一个好运动,免费的,明天去跑步吧。”结果昭广越跑越快,在初中连续两年获得了七公里长跑冠军。

本书在讲述故事的同时,更是很好地诠释了“幸福”这两个字的意义,作者当时的生活环境,和现在比起来真的就好像一个天上一个地上,然而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作者还是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人生的目标,而现在的我们,觉得开

着名车,出去旅游,穿名牌衣服,就是幸福,孩子们也潜移默化地追寻着大人们的梦想,认为钱便是一切。同样是买一盒蜡笔,现在的小孩只要父母给钱,蜡笔可以轻而易举地买到,而当时的昭广会为了一盒蜡笔制定计划,努力存钱,所以,现在的孩子得到的仅是一盒蜡笔,而昭广除了得到蜡笔,更是得到了一笔比钱更大的财富!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很想成为一个像超级阿嬷这样的人,做一个“超级”老师。端正自己的态度,用乐观、积极的心态看待自己的生活,热爱家人朋友,热爱工作,热爱我的学生„„也许,我们也正慢慢地在迷失自己想要得到的幸福,但只要一点一点地找回来,那也是来得及的!

李笑昕

大二班

第9篇:读书笔记 做一个有心的老师

最近我读了《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感受很深,特别是本书内第三章内讲到我们教师要关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讲得很有道理,我也很有同感。

书中讲到:关注教学细节,就是要关注我们在活动中习以为常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微笑、关注我们在教学中的每一句话评价、每一次互动。这些细节都能反映出教师的教育理念,体现出教师的教学策略。因此,教师在设计每一次活动方案时,都要注重教学细节的预设,让细节成就精彩的课堂;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捕捉精彩的细节,善于发现并利用课堂上孩子的亮点甚至缺点,巧妙、准确地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让这些细节为精彩的课堂增辉。 在我组织的一次活动《老狼老狼几点钟》这个体育游戏中,虽然是个传统的游戏,但是我班的孩子一直非常喜欢玩。这个游戏能提高幼儿快速四散跑和躲闪能力。在一天早上晨间活动的时候,我问孩子们你想玩什么游戏,孩子们又异口同声地说:“老狼老狼几点钟”,从这可以看出孩子对此游戏一直比较兴趣。活动时我扮演老狼,当我抓住了一两只小动物之后,我依然像以前一样让被捉住的小朋友站在一边等待,等待着下一轮。但我发现被捉的幼儿只得站在边上,不能参加游戏,我想这样对孩子也不好。于是我急中生智,拉起被抓住的“小动物”往自己的“洞里”拖,嘴里还叨唠着,“天黑我要吃掉你们”。没有被捉住的孩子一下子紧张起来,小语大喊道:“咱们要把他们救出来”,对呀!可以给幼儿创造救助的机会,于是我给幼儿讲解新的游戏规则,当老师说:“老狼休息了”,全体幼儿可一拥而上去救他们的同伴。另外我还提出要求:“救小动物时,你要当心,不要再让老狼捉了。”这时孩子们开始想办法了,一些孩子吸引老狼,另外的孩子趁我不备抓住自己的同伴就跑。“成功了!成功了!我们救出小动物了。”这时每个幼儿开始欢呼雀跃,也把游戏推向了高潮。通过这项活动,我感觉到在各项活动中应该做一个有心的老师,有心留意孩子,有心观察孩子,那你才能进入孩子的童心世界,教育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一次成功教学,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作为教师,不仅要注意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流程,更应该关注那些看似简单的细节问题。

2013年1月

张琳

上一篇:中国铁路发展心得体会下一篇:你好旧时光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