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二上语文教材分析

2023-01-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部编二上语文教材分析

新版“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分析与实践

新版“部编本”语文教材的革新,决定了教学计划的革新。教师开展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时,应当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新版小学语文教材分析与实践进行探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版“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基本结构

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以“汉字家园”为主题制订教学内容。引入了《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对韵歌》等识字内容。通过识字,学生认识到识字与现实生活间的关联,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学习过程中,他们能掌握象形字的特征,运用归类法对汉字进行识别。

2.第二、三单元。这两个单元以“汉语拼音”为主题展开,共13课,每课主要可划分成五个部分:①拼音字母与配合拼音字母教学的情境图;②汉语拼音与配合汉语拼音的故事插图;③声、韵母配合拼读的教学内容;④常用音节的拼读、练习;⑤将词、句和儿歌、幼儿诗、绕口令等孩子喜欢的文学样式融入拼音练习,并增加了37个生字。

3.第四单元。这一单元主要围绕“感受大自然”展开,选编了《秋天》《小小的船》《江南》《四季》等课文。教学目的主要在于指导学生诵读儿童诗,发挥想象力,形成初步的情感体验,领会语言的魅力。让学生能运用汉语拼音识别汉字,掌握各种识字方法,发现汉字的美;了解汉字的笔画构成及常用偏旁部首,并能够按照笔画顺序书写汉字。

4.第五单元。这一单元主要围绕“学校生活”题材展开,选编了《画》《大小多少》《小书包》《日月明》《升国旗》等课文。目的在于:①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文的语言美、画面美;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③学会运用常见量词;④培养学生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⑤掌握有趣的识字方法。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更多识字、写字的方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5.第六单元。这一单元主要围绕“诗歌”“童话”展开,选编了《影子》《比尾巴》《青蛙写诗》《雨点儿》等课文。教学目的主要在于通过观察、朗读、表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感悟语言,理解课文的含义。运用学生喜爱的对话方式展开情节表演,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学生可以通过识字、写字以及学习阅读,快乐地了解各式各样的生活常识,开拓知识眼界。

6.第七单元。这一单元主要围绕“学生的成长”展开,教学目的主要是依托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深厚文化内涵和乐观向上情感因素的课文,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这一单元的教学,教师应当注重指导学生阅读,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读正确,读流畅,读得有感情。

7.第八单元。这一单元主要围绕“幼儿诗”“寓言”“童话”展开,选编了《雪地里的小画家》《乌鸦喝水》《小蜗牛》三篇课文。教学目的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感知梦幻的童话世界。一方面可发挥无限的想象,感受童话的美好;另一方面可让学生受到真善美的陶冶,进一步促使学生认识并喜爱儿童文学。

另外,新版“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设置有“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口语交际重在培养学生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真正地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感受学习的价值与乐趣。语文园地设有“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等栏目,重在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提高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掌握书写规律、增加课外阅读量等。新版“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大幅增加了古诗文和经典俗语、谚语等,这是教材改革的成功,更是民族文化自信的表现。

二、新版“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特征

新版“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彰显了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精神,教材内容表现出一系列显著特征。①综合性。教材依托不同方式表现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帮助刚步入小学的学生接受尽可能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一方面在汉语拼音、认知写字、口语运用等方面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素养等方面奠定良好基础。教学内容设置及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注重采用多元丰富的方式方法。如在汉语拼音教学过程中,合理引入短句、儿歌、绕口令等,同时推进拼音、识字、语言发展等相互间的有效结合,不仅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还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如口语交际中,听说读写、演唱、表演等各式各样的教学内容形式,彰显了语文能力的综合发展,及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流、联系。②科学性。汉语拼音、认知写字、口语运用等,均充分结合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规律。在认知写字过程中,所需认的字应当是较为常见的、现实生活中出现较为频繁的;所需写的字,应当是较为常用的、相对简单的。学生最先认的字,是与他们生活联系紧密的“天地人”。全册要求识字400个,均为生活中出现较为频繁的常用字。③趣味性。教材各个环节均彰显了主动学、玩中学的设计思路。在学生喜爱的情境中学习汉语拼音、识字,在各式各样的游戏中,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后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中,引入“我会说、我会画、我会读”等形式,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④适用性。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做到兼顾城乡、难度适中,为教师创造教学空间,为学生创造学习空间。

三、新版“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实践

当前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紧跟社会前进步伐,强化改革创新,加强对国内外成功教学经验的学习借鉴,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切实推进新版“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实践。其实践切入点如下。①结合实际,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例如,实践中引导学生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写字”的良好读写习惯,并开展严格反复的练习。②汉语拼音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拼音、音形的理解、掌握,可运用情境图、语境歌、故事强化学生的认识,也可运用卡片认读形式,培养学生见形知音的能力。③課文教学注重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识字教学在语言环境中推进音、形、义的有效相融,引入生活实际,促进学生识字。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图画,推进识字与认知事物的有效结合。④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创新教学方法。

总之,一年级学生年龄相对较小,他们刚刚步入小学校门,往往难以适应小学生活,为了开展好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关心学生的生活、成长,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充分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各种感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小学语文教师务必要不断钻研,总结经验,提高对新版“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基本结构及特征的有效认识,推进新版“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科学实践,积极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简介:贵州省铜仁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文教师。

作者:喻丛燕

第2篇:部编本语文教材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分析

摘要:阅读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教师和学生要相互协作,激发出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实现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阅读,导出阅读精彩,实现快乐阅读。

关键词:部编语文教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语文阅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阅读,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小学语文阅读要因“人”实教,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创造开放的教学体系,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让小学生快乐阅读,享受语文之美,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阅读作用

阅读能够带给学生很多好处,尤其是在校学生身上,这些好处更加明显。首先,它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学生的社会和生活经历屈指可数,所以在语言的表达和运用方面往往不尽如人意,这也是学生写作有很多问题的原因之一,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通过阅读能让学生看到各种字词的不同组合形式,看到文字的神奇之处,帮助学生学会更好的表达。其次,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和理解是相辅相成的,阅读能力越强,理解能力也就越强,小学生在各个科目的学习中感觉到困难,主要原因就是理解能力不够,如果有足够强的理解能力理解所有的知识,那么学生的学习肯定会势如破竹。最后,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不管各种类型的文章,学生阅读的越多,就越能体会到其中的魅力,通过阅读能让学生有一定程度的放空,减轻学习的压力,帮助学生提升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2.阅读策略

2.1因“人”实教,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新课标指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提高阅读兴趣”,如果课堂上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知识,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失去阅读兴趣和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因此课堂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按照他们的年龄特点和接受知识的水平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走进课本,获取人生体验和情感熏陶,提高语文素养。比如《雾在哪里》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地讲授雾是怎样的,学生就会真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以,所以要从学生出发,小学生形象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因此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课堂上从欣赏雾的图片开始,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雾是什么样子,孩子们发言积极,纷纷描绘出自己心中的“雾”,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章对“雾”的描写,通过阅读学生感受到语言的丰富多彩,提高了他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水平。

2.2情境展示,让学生愿读

在课堂教学之初,教师需要引入新课。引入新课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开门见山、平铺直叙,可以是提出问题、思考引入,可以是情境展示、启迪思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常使用情境展示的方式来引入新课。展示相关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快速地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情境的现实性和趣味性还可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从而愿意去阅读课文。为了让展示的情境更加有效,教师需要精心编排设计。

进行《鲸》一课教学时,我采用了情境展示引入法。首先,我问学生:“大家知道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学生们回答:“大象。”学生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回答这个问题的,因为学生在电视、图书上都接触过大象,知道大象是很大的动物。我否认了学生的回答:“你们的回答是错误的。下面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我播放了《深海中的大鲸鱼》片段,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视频中展示了各种各样的鲸鱼,并对鲸鱼的特点、习性等作了详细的介绍。学生通过对视频中鲸鱼的感性认识,知道了鲸鱼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他们急切地希望了解更多关于鲸鱼的信息。观看视频后,我并没有发出任何学习的指令,学生都投入到课文的阅读中,并在课本上画画写写。可以看出,通过趣味性的情境展示,能够将学生引入到课文阅读中,使学生愿意阅读课文。

2.3角色扮演,让学生乐读

角色扮演是指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角色进行对话、动作的一种教学方式。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与课文中的人物发生共鸣,将自己代入到课文中,从而获得深刻的阅读体验。角色扮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表演能力等,因而教师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给予学生表演的机会,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常组织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将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变成了学生的乐读。

进行《晏子使楚》一课教学过程中,我組织学生进行了舞台剧表演。为了表演好舞台剧,学生反复地阅读课文,使课文中的故事熟稔于心。在课外排练的时候,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认真讨论课文中的每一句话,将故事中的人物特征分析得非常清楚,并尝试使用有效的表演方式来展示课文中的故事。比如,在表演晏子进城门时,学生加入了手指向狗洞的动作,这样更加突出晏子说话的力度。在表演晏子和楚王对话的时候,晏子将双手张开向上举,以说明齐国人多的壮观景象。角色扮演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去阅读并分析课文,从而体会到课文中故事的乐趣,将阅读活动变为乐读活动。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学生的参与。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将阅读转变为悦读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肯定,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参与程度,从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许功言,崔佳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微——以《晏子使楚》为例[J]. 课外语文, 2016(21):110-110.

[2]陆家梅,赵子康. 在“悦”读中成长——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8(03):11-11.

[3]程晓慧,高慧磊. 阅读即成长——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 教育科学:引文版, 2016(7):00291-00291.

作者:吴建红

第3篇: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特点分析与教学探索

摘要:随着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设计思路上与以往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有一个显著不同的价值指向,即它将写作学习的目的定位在“不只是为了写好文章,更是为了思维训练”。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能写好文章,但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却将思维训练凌驾于写好文章之上。这里的“思维训练”训练的是什么思维呢?根据教材内容编排及语文要素特点,我们认为,这里训练的“思维”是指创新思维。

关键词: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探索

引言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学生兴趣低下、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而项目化学习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可以使原本乏味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语文教材是传递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语文教材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弘扬与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1诵读传统文化,叩问经典灵魂

“稚儿勤诵读,音节更琅琅”,在教学经典性内容时,应以教材为本,以阅读为主要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诵读感悟经典作品的内涵。小学阶段的诵读以朗读和吟诵为主,诸如古诗词、文言文、经典作品等的教学也多以“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与背诵为教学目标。如一年级《人之初》,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感受汉字的韵律与魅力,体会其中的含义,从而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扬民族文化。因此诵读经典内容,叩问经典灵魂是利用教材发挥经典性传统文化价值的主渠道。诵读不是简单的朗读背诵,而是要经过“初读了解—生字辨析—再读熟练—理解意思—朗读成诵—感悟经典”这样一个连续的程序。仍以《人之初》为例,教学开始首先要让学生自主预习,在对课文有了初步把握之后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词,因本课为一年级的一篇识字课文,识字写字是教学重点之一。在把握生字词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做到不停顿、不读错;学生基本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叩问这些文字的意思以及文字背后蕴涵的深意,之后再进行朗读直到能够熟读成诵,将诵读教学与理解文意结合起来,叩问经典的灵魂,领悟经典的魅力,感受经典的熏陶。

2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把写作学习的目的瞄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实际上也是瞄准了另一个方面的问题,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一点从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四篇课文的阅读策略教学目标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尝试提问,发现可以从不同角度提问,并尝试解决问题;《蝙蝠和雷达》是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提问,并尝试解决示例问题和整理后的问题;《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学习运用批注方法提出问题,明白提出问题的目的,并尝试解决示例问题和整理后的问题;《蝴蝶的家》是能独立提出问题并尝试把问题分类,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尝试解决。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提问不同于我们以往为读懂课文、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结构的提问,而是指向学生未来进行创新所必须具备的问题解决能力。这里面的某些字眼值得我们注意,教学目标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尝试提问,而是要求他们能“独立提出问题”,能“发现可以从不同角度”提问,能“尝试把问题分类”,能“明白提出问题的目的”和“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尝试解决”。这些字眼表明,教材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关注不只是指向他们能正确解读文本,而是基于文本而进行的一种创新性建构,具有创新性视角。

3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依据,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育目的。教学目标的确立,对整堂课有指导和引领的作用,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语文课程标准》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定位为课程的“三维目标”,因此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要了解教科书编者的意图;要认真解读文本掌握课文的内容,了解课文的特点;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知识水平有高有低,能力有强有弱,我们在制定目标时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依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目标,做到因材施教。《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龄段的阅读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我通常是在学习完生字,扫除字词障碍后,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训练上。如《坐井观天》这一课,是一则内容浅显易懂的寓言,通过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让孩子们知道要像小鸟一样开阔自己的眼界,不要像青蛙一样目光短浅,自以为是。在授课时我把朗读作为重点的教学目标,反复指导朗读,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从中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故事情节和寓意。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以读为核心,有层次的组织学生思考、合作、探究、感悟,来达到教学目标。

4要高度重视自读课文的教学工作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老师忽视了自读课文的作用,有的教师还是把自读课文当成略读课文看待,没有在自读课文教学中投入应有的时间和精力。自读课文与精读课文都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要改变过去的思维方式,充分提升对自读课文的认识,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提升自读课文的教学质量。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的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更应注重项目化学习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语言实践中感受语文的价值与魅力,从而进一步提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冯志华,王立敏.基于部编版教材视角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山西青年,2020(01).

[2]夏德刚.语文精读课“五步六轮”教学模式[J].教育(教學科研),2018(12).

作者:陈敏

第4篇:部编二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围绕“观察”这个主题,《夜宿山寺》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敕勒歌》是北朝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雾在哪里》这篇课文通过不同地方的雾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然现象的奇妙,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留心观察自然的良好习惯。《风》这篇课文描写了风像个小孩子似的调皮捣蛋,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小作者对风的喜爱之情。《雪孩子》通过对雪孩子在危机时刻用自己的生命救出了小白兔,却化成了雪水的故事,赞扬了雪孩子舍身救小白兔的事迹和舍己救人的精神。

第5篇: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简析

单元教材简析

第一单元,围绕着“春天来了”这个主题,春天来了,我们来到了野外。沐浴着灿烂的阳光,迎着暖暖的春风,踏着青青的小草,听着哗哗的河水的流淌声,我们感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春天是美丽的,《咏柳》让我们欣赏到柳树的美;在《村居》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带给孩子们的快乐;让我们一起来《找春天》,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气息,养成主动发现的习惯。来到《开满鲜花的小路》,我们领略到花开的美丽;《邓小平爷爷植树》能让我们感受到一代伟人用自己的劳动装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口语交际》中“注意说话的语气”,让学生学会用和气的语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小懂得待人和气,以礼待人,以礼服人。《快乐读书吧》介绍了四本故事书,让学生在看书的时候学会看目录,喜欢读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本单元需要学生会认64个字,会写35个字,认识一个多音字。背过第一课两首古诗,正确、流利地熟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懂得从自我做起,保护我们的环境。

本单元的内容浅显易懂,目标明确。我们可以把每一课的教学与语文园地结合起来,把口语交际分散在每一节课上。还可以让学生练练笔,尝试写一些我爱小动物的小故事,小诗等。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38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一、二课课文。 3.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4.教育学生从文章中吸取力量,陶治情操。

5.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单元教学重难点

1.会认38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一、二课课文。

2.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教育学生从文章中吸取力量,陶治情操。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单元课时安排共计(12课时)

1.《古诗两首》 2课时 2.《找春天》 2课时

- 121.神州谣…………………………………………………………………2课时 2.传统节日………………………………………………………………2课时 3.“贝”的故事…………………………………………………………2课时 4.中国美食………………………………………………………………2课时 口语交际:长大以后做什么……………………………………………1课时 语文园地三………………………………………………………………3课时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童话篇”,意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童话对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的成长会起到非同寻常的积极作用。它可以开启孩子的思想,对复杂生活的单纯反映可以使孩子易于接受,并且充分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培养美感、愉悦童心,让孩子在学习中充分获得快乐。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四,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课题 内容简说

彩色的梦

这首诗通过幻想和想象,写出了“我”的美好梦境,表达了作者对 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

枫树上的喜鹊 这篇童话讲述了作者在观察喜鹊一家时的开心事,表达了作者热爱动物的情感。

沙滩上的 童话

本文按“总—分”的形式,写一群孩子在修筑城堡并编织了一个美丽的童话的故事,表现了儿童天真活泼、富于幻想的天性和勇敢、善良 的美好品质,同时也表现了童年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我是一只 小虫子

本文是一篇童话,用第一人称的方法讲述了当一只小虫子的烦恼和 乐趣,告诉我们生活有欢乐,也有烦恼,只要有乐观的心态,一切都会 变得美好。

单元学习目标

1.会认48个生字 ,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34个字;会写3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词汇。

3.要能在阅读中想象故事内容,拓展思维。

4.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感悟童话故事的美好,并联系生活,学会做一个快乐的人。

单元学习重点

1.会认50个生字;会写34个生字;掌握“般、姨、母、围、净、劲”等字的笔顺。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童话故事丰富的现实意义和强烈的情感色彩。

单元课时分配 12课时

8.《彩色的梦》 ………………………………………………………………………2课时 9.《枫树上的喜鹊》 …………………………………………………………………2课时 10.《沙滩上的童话》…………………………………………………………………2课时 11.《我是一只小虫子》………………………………………………………………2课时

语文园地四 …………………………………………………………………………… 4课时 教法与学法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注意要在学生朗读课文、口味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开拓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并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生活的美好

- 5 -

第6篇: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学习目标

一、教材分析

第二组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为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场景歌》《树之歌》《拍手歌》《田家四季歌》和“语文园地二”组成,是一组陶冶情操的好教材。《识字2》中出现的12个词语都是说学生课外活动的。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栽花种草、观察气象,这些活动是学生非常熟悉、非常喜欢的。《场景歌》描写的是描述物体的数量词,让学生学会更精准的表达。《树之歌》使学生懂得不同季节的大自然的变化,通过不同的树木感悟美好自然,并拓展了相关简单易懂的谚语。《拍手歌》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拍手形式的儿歌,并感悟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怀。《田家四季歌》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季节不同的农作物生长过程,感悟四季轮回。《语文园地二》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善于表现,体验学习的快乐。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一年的学校学习,学生对学校生活已经很熟悉,在教室里读书、画画、做作业,在操场上奔跑、做游戏,在音乐室唱歌、跳舞——本组教材内容贴学生的生活,学生学起来一定兴趣盎然。教学这组课文时,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采取指名读、自由读、比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读中悟、读中思,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随文识字,在游戏中识字,根据活动情景,设置一些与活动有关的词语、句子进行识字,自主探究识字方法。用有趣的小故事复现生字,巩固要认识的字。要写的字,采取学生自学,老师指导写,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语文园地二》中的口语交际是结合《我选我》一课的学习,谈“我的想法”。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把这项活动和《我选我》的教学结合起来,或者和推选班队干部结合起来。本组语文园地安排了学习部首查字法的内容,可在教学本组生字时做些铺垫,引导学生按部首给汉字归类,认识部首。教学时,可以一个字为例,指导学生试查,通过探索总结出部首查字的方法,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坚持运用,使学生真正掌握。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49个生字,会写4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与乐趣。

3、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珍惜时间,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三、单元训练重难点

重点:

1、在语境中自主识字49个,规范书写4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3、鼓励孩子们自己感受校园生活的美好,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难点

1、理解句意,小组讨论并能质疑。

2、读课文并能初步体会文章感情,懂得做人的道理。

(四)单元课时分配 《识字2 场景歌》 3课时 《识字3 数之歌》 3课时 《识字4 拍手歌》 3课时 《识字5 田家四季歌》 3课时 语文园地二 3课时

口语交际 2课时

共计:17课时

五、教法与学法

本单元的教材是以识字为主,教学时一个字为例,指导学生试查,通过探索总结出部首查字的方法,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坚持运用,使学生真正掌握。

第7篇:部编二上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1课:假期有收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爱护书本的重要性;了解学校的有关设施、设备;学会比较幼儿园与学校生活的差异,感受到角色转换带来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做游戏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学生身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上学生活,克服不良情绪。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学校与幼儿园生活、学习的不同。体验上学的快乐,体验作为一名小学生的愉悦和自豪。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问:孩子们,你们喜欢夏天吗?夏天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学生汇报)

夏天给我们的很多很多,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关于夏天的小诗吧 教师领读:

夏天的礼物是烈日和蝉鸣 夏天的礼物是雷雨和彩虹 夏天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是有滋有味丰富多彩的暑假

教师:提到暑假,我们的暑假正好刚刚结束,能告诉我你们的暑假怎么过的?在这样的暑假里你收获到了什么? 今天我们学习“假期有收获”(板书课题)

二、授新(23分钟)

(一)故事导入:讲述书下小故事《小强的暑假快乐吗》 大家来讨论:小强的暑假快乐吗? (学生汇报) 教师总结:

(二)教师课件出示课文3页彩图

谁来说说图画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他们说了些什么? 你假期里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

展示一下你们假期里最好的照片,给大家讲讲你们一家的假期故事。

(三)小调查:你们的假期作业都写了吗? 是什么时候写的? 学生汇报

教师:听你们这么一说我到想起了两个小朋友,他们跟你们的情况差不多,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过暑假的。

出示教材第4到5页插图:对比两个小朋友的暑假安排你觉得他们的暑假安排的好不好?

如果你是他,下个假期你要怎么安排? 如果你是他呢?

三、教师总结(2分钟)

暑假生活忙乱又快乐,要想过个有收获的暑假,你要做一个有打算的小朋友,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四、拓展(2分钟)

请你为下一个暑假做一个计划,说一说下一个暑假你会怎么安排?

五、板书设计

假期有收获 用心过

有收获

六、教学反思

第2课:周末巧安排 教学目标

有打算 不忙乱

1、要合理安排时间,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2、学会在生活中黑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懂得周末时间很短,要好好安排才能让周末更精彩。 第一课时

一、导入(3分钟)

谈话导入:周末刚刚过去,这个周末你做了什么?

请同学们填一填6页的周末调查表,然后把你的周末故事告诉我们 教师总结:小朋友们的周末真是丰富多彩,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样的周末才最有意思吗? (板书:周末巧安排)

二、授新(35分钟)

(一)这样可以吗?

1.辨一辨:课件展示图片,周末这样做可以吗? 认为可以的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 不可以又为什么呢?

2.想一想: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二)虚拟周末

游戏畅想:如果下一个周末完全由你安排,你将会做什么呢? 全班交流,互相评议,选出大家最喜爱的安排

总结:周末过的充实愉快而有意义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应当认真的安排自己的周末生活。

三、 拓展 撰写周末日记,把你在周末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写出来(结合6页上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2分钟) 听绘本故事:大卫不可以 你在家里页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爸爸妈妈对你说过什么事情不可以?

我们书中有这样一个小朋友,他可有更多委屈想跟大家倾诉, 因为就连周末他的爸爸妈妈也会对他说“不可以”你想知道都是什么事情连周末都不可以做吗?(阅读书中下面的故事《小宝不可以》)(学生阅读并讨论)

到底要怎样安排才能让周末过的更精彩呢?

二、教学活动(34分钟)

(一)我是小小调查员。 回顾周末,你认为你有什么收获? 1.你在假日里用于学习的时间是多少? 2.你的假期是呆在家里还是有户外活动? 3.你会在假日里帮助父母做家务吗?

4.你在周末会一整天在家看动画片或者玩游戏吗? 5.周末你会主动写作业吗?

6.你觉得你的周末时间是浪费了还是很好的利用起来了? 分享讨论:总的爱说你对自己的周末满意吗? 你认为你的周末活动安排还可以做哪些改进?

(二)成长不烦恼

家和8页9页内容讨论我们该怎样安排周才能更精彩

教师小结:我们要增强时间管理的意识,正确处理好学习与休息和娱乐之间的关系巧妙的安排周末时光让我们的周末过的有意义有收获。

三、教师总结(2分钟) 我们可以怎样做:

1、在活动安排上:体现劳逸结合

2、在内容选择上:要强调有益身心

3、在时间分配上:各项活动都要适度

四、拓展(2分钟)

在班级举办一次“我的周末成果”展示,用丰富的形式汇报自己在周末期间的劳动学习或娱乐中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周末巧安排 劳逸结合

有益身心

六、教学反思

第3课:欢欢喜喜庆国庆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简要的了解有国庆节的历史、文化、习俗,了解新中国来之不易,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学生的国家意识,爱国情怀。

2、初步认识国家象征,知道国旗,国歌,国徽。知道要尊重国家象征。

3、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采用多种方式了解身边的人是怎样建设祖国的,他们将会怎么过国庆节。 第一课时

一、导入(2分钟)

1、声音导入:教师播放一段生日歌

听到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你的生日是什么时候,你会怎么过呢?

你知道吗?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我们的祖国就要过生日啦。那一天我们全国人民要一起给祖国妈妈过生日呢。

2、国庆的由来

师:谁知道国庆节的由来?

生答

(多媒体展示:国庆节的由来,1949年十月一日举行的开国大典,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思考:今年的10月1日式第几个国庆节? 揭示课题

二、教学活动(34分钟)

1、你知道关于国庆节的那些故事,你能讲给同学们听吗?

2、教师分享国庆节的故事,让大家懂得新中国的来之不易。

3、介绍国家象征: 国旗:五星红旗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国徽:五星 天安门 谷穗 齿轮

这些都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我们应该尊重国旗,国徽,学会唱国歌

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国家象征?

2、这时应该怎么办?

出示11页12页下四幅图讨论你该怎么做

三、教师总结(2分钟)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拓展(2分钟) 学唱国歌 第二课时

一、导入(2分钟)

声音导入:教师播放一段《国家》

二、教学活动(34分钟)

1、小调查:调查身边的人,他们的职业,他们是怎么庆祝国庆节的?

2、国庆节是我们自己的节日,我们都怎么庆祝国庆节?

3、国家法定假日

三、教师总结(2分钟)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拓展(2分钟) 做国庆节手抄报

五、板书设计

欢欢喜喜庆国庆 10月1日式国庆节 国旗:五星红旗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国徽:五星 天安门 谷穗 齿轮

六、教学反思

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知道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

2、制作月饼,感受与教师、同伴共庆佳节的快乐,萌发爱教师、同伴的情感。

3、对中秋节有初步的了解,帮助学生了解关于中秋节的相关资料,收集中秋月的诗词。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知道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了解秋天里的节日和习俗。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知道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 第一课时

一、 导入(3分钟)

1.出示月饼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2.你在什么时候吃过他

3. 听音乐《爷爷给我打月饼》,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揭示课题:我们一起了解中秋节《团团圆圆过中秋》

二、 授新(23分钟)

(一)中秋节的来历

1.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了解中秋节的传说,和中秋节的意义 2.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呢?

3.结合14页图,了解世界各地人们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二)中秋节,团圆夜

课件出示15页的插图,引导学生独立读课文 讨论:中秋节具有怎样的意义?

三、 总结(2分钟)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四、 拓展(2分钟) 1.中秋月诗词大会

月亮是中秋节的标志,所以月亮也被古人们赋予相思和团聚的意义,你知道哪些写月的古诗词呢?我们来比一比吧 2.制作月饼,开展中秋庆祝活动。

制作月饼,感受与教师,同伴共度佳节的快乐。 3.向父母收集还有哪些秋天的节日。 第二课时

一、导入(2分钟) 上节课学习了什么? 中秋节是在哪个季节的节日?

这节课我们学习“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

二、授新(36分钟)

(一) 谁能说一说你收集到秋天的哪些节日了

1、九月九日重阳节

2、新年

3、元旦

(二)了解重阳节意义及其习俗

1.重阳节又叫敬老节(课件出示16页下小故事) 2.你们怎么过重阳节

3.出示关于重阳节的诗句,了解重阳节的习俗

(三)少数民族特色节日 1赶秋节 2望果节

你还知道关于秋天的哪些节日? 说说看

三、总结(2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第8篇:部编二上《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在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能初步学会借助插图、反复朗读等途径学习古诗。

【教学重、难点】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诗题,知诗人

1.写诗题,教学生字“雀”和“楼”。

孩子们,今天马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诗,它的题目叫《登鹳雀楼》。诗人登的是什么楼?

看,这就是鹳雀楼。鹳雀又叫鹳鸟,这个“雀“字,是本课的一个生字。怎么写呀? 我们看看古人怎么造这个字的。上面小鸟头,下面拖个大尾巴隹,联成一体。我们把它送到田字格里去,读que。“楼”也是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2.再读这座楼名――鹳雀楼,一直默默无闻,可有一天,唐代大诗人王之涣去了那,写下了这首――立刻这楼名声大振。

二、读诗句,感诗律

自读3遍。老师只有一个要求,对照拼音,放开喉咙,把诗读通顺了,读3遍!我喜欢按自己的速度用心读书的聪明孩子。

检查自读。

逐字落实正读音。

王之涣穿越时空来到了我们舞台,要听听我们二(1)班选派出来的最优秀的孩子是怎么读他的大作的。(此处出示人物形象)

读书,尤其是读诗,讲究个字正腔圆,把每个字音咬准了哦!谁来试试! (你听了,有什么建议?字字准确你真是一鸣惊人啊)

孩子们,你们读的都太好了!这些生字都认识了?单独认看看! (楼、依、尽、欲、穷、层)

厉害!哪些字容易读错,你给大家友情提醒一下。 齐读生字。优秀送给你们!

3.我们一起看黑板,再来读这首诗!

4.示范读,轻声跟读,初感节奏。 孩子们读这么好,王之涣先生很满意! 老师也想试试,读一读。可在大诗人面前,有点紧张。孩子们,你们陪我一起读,好吗?轻声的跟着老师的节奏,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好吗?

老师读,好在哪里?相机标出节奏线。逐句练习,逐句跟读。

师生合作,按节奏读。 A.师上句,生下句。

B.师声音低一点,生声音大一点。 C.师读题,女生男生合作。

再指名读评价:比优秀还好,你们定评价语!(好的不得了!超赞!)

三、明诗意,悟诗境。 1.激趣。之涣的评价。(配画外音)读的倒是挺热闹,可这一张张小脸上咋一点表情也看不见呢?我老先生写的诗,你们倒是读懂了没有啊?

2.自由读诗读得懂吗?用你喜欢的方法去读读,想想,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问质疑。

3.小组活动,图文对照,想象朗读。

孩子们,能提出问题,证明你聪明,爱思考!那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王之涣给你们想了个高招。(配画外音)我看人家编教材的给我这诗配的图就很不错,小朋友们,你们可以读读诗,看看图,把它们看得活动起来,就什么都懂了!

第一句:说说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白日依山尽”

请同学们边读诗句,边看图,看看在图上可以找到诗句中的哪些事物? 出示图像,什么叫白日呢?想象说话。

看句式说话站在鹳雀楼上,只见太阳( )。或者站在鹳雀楼上,我看见一轮( )的太阳紧贴着( )的中条山( )。

第二句:黄河视频你有什么感觉?

这就是李白说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读“黄河入海流”。 提供句式说话我看见( )的黄河( )地流向大海或者自由说话。

师小结:在每一首诗中都藏着画面。比如,我仿佛看到夕阳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渐渐落下去,这就是――白日依山尽。千军万马般的黄河的水正滚滚地流向大海,这就是――黄河入海流。

4.看着这么美的眼前风景,孩子们,你们读懂诗人心里还想干什么了吗?

――要想看到更远的地方,就要再往高处爬。对,他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示诗句)。

诗人所想,太有道理了,小松树被大山托起,站得高看得远;孩子们,这句话让你想到了什么?

(小鹰飞得越高看到的世界越辽阔;青蛙登上山顶看见向往已久的海洋„„) 这些都证明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诗从古到今鼓舞了多少人向更高目标前进前进前进!我们该怎么读?

5.一千多年前,诗人登上鹳雀楼,看(板书看)到了(引读――),诗人想(板书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于是诗人说(引读――)。

6.现在你们再读全诗肯定能超过老师了。想和我PK一下吗?我们都来再自己练练。

7.建议课外多读读古诗。拿出马老师课堂上奖励的卡片。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明珠。建议课后交流朗读。祝同学们古诗积累越来越多,也“更上一层楼”。

四、诵诗句,临诗篇

完整诵读这首诗。摇头晃脑出节奏,想画面。

学写生字。

王之涣见识到你们的厉害了。最后还有一点要求,不知你们能不能令他满意。这首诗写得太好了,很多人以它为素材创作书法作品。你们也能把这首诗美美地写好给王之涣、给老师欣赏下吗?

要想写好,首先要写正确。

这首诗里的生字都会写了吗?“雀”和“楼”会了,你还会写哪些字了?识字大王在这里!哪个字真简单――你们自主识字的本领让我佩服!

看来这个“欲”和“更”字有点难。今年庄稼欠收成,猜是什么字?看看在田字格里该怎么写。

配乐写古诗。

活动下我们的小手,看看诗篇在这张纸摆布在什么位置好看。用心写吧!

作品展示。王之涣对你们的表现很满意,放心地穿越回古代了。

这节课也谢谢大家和马老师的合作,祝你们以后的学习生活“更上一层楼”!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城南新区科技园小学)

第9篇: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反思

1.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本课抓住两条主线教学,思路清晰。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它的身体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是第二条暗线变。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理清文章的思路,教学就围绕着这两务主线展开了。思路清楚,就能很好地驾控课堂,孩子们在学的时候也轻松明白,兴趣盎然。

2.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一、以读为本,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中角色(云、雨、雹子、雪)

读有关的句子,把自己当做那个角色,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课文,融入课文。为更好的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在教学云变成雨、雹子、雪这一段时,我抓住了“落、打、飘”三个动词来感受它们的不同特点,让学生加动作表演出来。同时又结合课件演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文章用词的准确。然后渗透到感情朗读上。我又请男生读雹子的句子,女生读雪的句子,体会雹子的力度,雪的轻盈。

在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再通过读、说、演等各种形式,充分理解课文。学生自由读,教师指导读,读得好的同学读给大家欣赏„„使整堂课声情并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

二、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撑,当学生通过读课文理解了水变成汽的过程后,我又通过课件演示,把深奥的自然常识变得浅显易懂,加强了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是他们懂得了课文写的“我在池子里睡觉,在„„跳舞、唱歌、开大会。”中“睡觉”是水安静的样子;

“散步、奔跑”是水在流动;

“跳舞、唱歌”是海水在翻滚及它发出的声音。“开大会”是指水很多,百川入海嘛。

三、学有所得,感悟提升。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受到了环保知识的教育,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回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最后,在课程结束之际,我又布置了一个学生乐于接受的作业——画一画水的变化,并注上说明文字。是学生的课堂所学得以延伸。

当然课堂也有不足之处,个别同学还没有完全融入课文的学习之中,可能是积极性调动还不够。在教学水的不同形态是还可以渗透一些写作技巧。

总之,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使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3.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诗歌,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讲述了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传播种子的办法。本课主要培养学生理解、概括、默读、朗读和收集使用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为了帮助理解本课的重难点,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借助多媒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自读思考:这首诗一共介绍了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还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试着闭上眼睛想一想,闻一闻,听一听,试试在读的时候你能感受到什么?接下来再用不同的形式展现:让学生知道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苍耳靠动物传播种子;豌豆靠太阳晒豆荚的方式传播种子„„让学生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利用录像,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豌豆蹦跳着离开妈妈,也就是靠弹力传播种子。

最后小结:大自然中的植物各种各样,千姿百态,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千奇百怪。希望你做细心的孩子,做有心人,你就会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发现更有趣的事物和现象,得到更多的乐趣。

识字一《场景歌》课后反思

现象一:

在识记生字这一环节上,大部分学生只是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不是太高。

分析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认字的积极性,同时对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还需努力。

对策:应重视识字教学的生活化和情景化。教师平时多注重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在情景中识字。

现象二:做“小诗人”这一环节,提出问题后马上让学生合作学习,有点流于形式。

分析对合作学习理解不够深透,忽视了部分学生没能进行充分的个体学习与自我感悟。

对策合作学习要落到实处,在合作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做给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

识字二《树之歌》课后反思

我是根据儿童诗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说话、讨论,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在教学本课时,我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出新课,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识字三《拍手歌》一课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边吟边唱边玩,让他们在玩儿中学,在学中玩儿,既达到了识字的效果,又让学生没有学习负担,收获颇丰。

识字四《田家四季歌》课后反思

本儿歌朗读要有节奏感,对农民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进行了描写,以简练的笔墨画了四幅田园四季的风景画,重点是在介绍农事,带着赞美的感情歌唱了种田人的辛勤劳动。这首时序歌既可使小朋友们获得有关一年四季农作物生长和农事活动的知识,又能使他们在情绪感染中受到农业劳动美的熏陶。

4.《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二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这一课时,我设计让学生读书提出问题,再沿着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学生先默读课文,问:“你有什么总是吗?”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然后老师梳理学生的问题,调整自己的教法,循着学生的问题安排教学思路,逐个解答学生的问题。

5.《玲玲的画》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得意(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6.

《一封信》教学反思:

这个是拓展练习写一封信后的反思,在批改孩子们写的一封信时,我发现孩子们有太多细腻的情感藏在心里。我没有限定孩子们习作的收信人,他们有的写给爸爸妈妈,有的写给爷爷奶奶,有的写给老师、同学、朋友、弟弟妹妹„„大部分同学都能按照正确的格式书写这封信,只有个别孩子在格式上出错。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孩子们的错别字少了很多。从这里,我有了一点思考:也许孩子们乐于表达的真情实感才能让他们更加用心。习作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让我感动。这也让我有所感悟:学习生活中,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也可以利用书信的方式进行沟通,因为有的孩子说不出的话却可以很好地用文字表达出来,能让我们更加了解孩子,亲近孩子。

7.

《妈妈睡了》课后反思

课堂教学中落实的较满意的地方有:1、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不会有很大问题,但感悟和情感的升华却显得难了些,也更重要了些。

要通过文字向学生传递文本中作者情感的流露,那理解、感悟词汇即是本课重中之重的教学目标了。由此,我重点在“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一段有目标、有层次的培养学生读、悟的语文学习能力,通过句式的对比评价对“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等词句进行交流,从文中提炼语言,知道作者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好在哪。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明确积累目标,对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训练做了指导,

学生受益颇深。2、句、段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进入中年级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平时的语言阅读教学就不可疏忽,由此,在谈“睡梦中的妈妈好慈祥”时,“慈祥”一词对于学生理解来说是一个难点。处理这个问题,我用了读文想象,展开生活联想的方法。使得学生进一步学习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8.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在教学古诗《登鹳雀楼》一课时,我借助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课文插图能够帮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知那种美好的情境。如学习“白日依山尽”时,我通过让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中的景色。接着再通过用简笔画的方法让学生上台画出此时太阳的位置,让学生形象感知到傍晚夕阳慢慢落山的美丽景色,更进一步理解了“白日依山尽”。在教学“黄河入海流”时,我首先让学生看文中的图,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收集到的有关黄河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的资料,最后让他们用一些词来形容黄河。通过观察插图,交流相关资料,展开想象,学生脑海中不知不觉就有了词语,如有的学生会用“滔滔、滚滚、壮观、有气势“等简单的词来形容黄河,在学生脑海里黄河的壮观景象会越来越明晰,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从而真切感受到黄河水流进大海的那种磅礴气势。在这样感悟内化,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成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更远”这是这首古诗中要阐明的道理。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诗人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再让学生畅谈自己在生活中站在高处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经历。这时学生的积极性颇高,从而感悟出古诗所蕴含的“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要不断努力。

《望庐山瀑布》反思:古诗学生比较难理解,于是我就借助多媒体进行《望庐山瀑布》的教学。上完课后,感想颇多:1、材料的充分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为了上好这节课,我提前一周开始通过各种方法收集资料。瀑布图片网上很多,但是能准确切题、合乎心意的却甚少。从关键字“望庐山瀑布”到“瀑布”,从自己认真查找资料到求助朋友,所有能寻求帮助的途径都用上了。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浏览的图片就有几百张。最后才在这几百张中选取了8张。视频资料也是如此。庐山瀑布的视频有很多,但是我要求的视频资料是——既要表现出庐山瀑布的气势恢宏,又要有能震撼人心的瀑布声。寻找资料的过程无疑是艰辛的,但艰辛过后的收获却让我感觉一次比一次甜蜜,一次比一次兴奋。2、有效的教学设计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对于所有课来说,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刚开始的我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有些急于求成。在试讲时我利用多媒体上的课,几位听课老师给我提了很多宝贵意见,再就是在理解诗意上引导的还不够透彻,我发现自己不应该让教学来体现多媒体的功用,而应该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所以我在教学的重心不应该在多媒体上,而应该在教学的有效性上。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又调整和修改了自己的教学设计。

9.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使媒体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如在品读“猴子观海”这块奇石时,有的学生虽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知道了“云海”不是真的海,而是“猴子”站在陡峭的山峰上看到的云雾,但“翻滚的云海”到底是一幅怎样令人心醉的画面呢?学生很难体会的到,这时,若单靠我的讲解,无论讲得多么精彩,学生也很难体会、理解,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我适时地发挥多媒体特有的功能,及时地播放了“翻滚云海”的动态画面,学生看着如此美妙的“云海”,都纷纷发表自己对“云海”的独特见解。有的说“云海”真是波涛汹涌,有的说“云海”波涛滚滚,还有的说“云海”真是人间仙境,怪不得猴子在这么高的山崖一动不动,它是看得着迷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

10.《日月潭》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引导过多”等问题,在让孩子主动认知方面还没有真正放开。教学时,我只是注重自己对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感悟,没有关注学生在学习方法的提高,大胆“放手”,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没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学习能力没有提高,只是“学会”而没有“会学”。教学技能非一日之功,得靠平时的修炼,一如既往的去做,才会日提升。因此在以后教学中,我应多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的文章,虚心求教,多听听别人怎么上课,多反思自己的每一次教学行为。

11.

《葡萄沟》教学反思:

在整堂课中,我始终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全篇课文:

(1)先让学生自读课文,

去葡萄沟里看看,整体感知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

(2)通过老师的感情范读带学生入情入境,去葡萄沟里细细地看个够。

(3)再让学生在细看的基础上谈谈对葡萄沟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4)接着,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进行感情朗读,在葡萄园里真切感受对葡萄的喜爱之情,并再创情境通过表演让学生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体会到葡萄沟的物美情更美。

(5)最后,对葡萄干这一段比较枯燥的文字,我创设了一个学生较感兴趣的学习活动:老师的一个朋友要在葡萄沟办一座葡萄干加工厂,请学生来介绍葡萄干的制作方法。通过合作、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了解到葡萄干的制作方法。

(

6)在课文快结束时,再一次带学生入境:观看录象,通过感官刺激,再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说说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使学生的情感受到升华:“因为这儿的水果多;因为这儿的葡萄美;因为这儿的葡萄干色鲜味美,更因为这儿的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所以我们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从而解决了本课学习的重点。整节课,学在不知不觉中在葡萄沟里走了一圈,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自然流露出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

12.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语文教学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简单的知识传授,还在于他的教学育人作用。所以在课文教学的最后环节,需要适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意识到:不要作井底之蛙,要勇于接受新事物,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让学生自愿选择作在外面飞翔的小鸟。怎样达到这个效果呢?所以我设计了一个环节,用多媒体课件,配上动听的音乐,展示小鸟见过的缤纷世界:飞过广阔的海洋,飞过无边的沙漠,飞过茂密的森林,飞过灿烂的田野,飞过清澈的小溪,也没有看到天的边,而这时的青蛙仍然坐在井底,一抬头只能看到巴掌大的天,此时小鸟的广博见识和井底之蛙的孤陋寡闻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顺理成章的感受到:外面的世界缤纷多彩,而青蛙的生活是多么的枯燥乏味。这样潜移默化让学生在学中有所收获。

可以这样说本课的教学突破点是重点词汇,而最终目的是理解寓意。我从无边无际,大话,笑,着手进入对文本的分析。进入文本后,我的教学重点是从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中,分析二者的特点,实现本文寓意的理解。

13.

《寒号鸟》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我是以描述带入情境的,因为面对着是二年级的学生,我就以一个生动的引入课文,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在引入了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利用了课题,很好地让学生注意了“号”这个多音词。接着我是要学生去自学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我当时要求学生进行两次阅读课文,第一次是解决生字词,在这里我顺便联想了新旧词语,让小学生注意字的写法。还有实现了我的目的,整体感知,同学基本了解了文章大意,都谈了自己的感受,他们都说出了不同的感受的,得出了不同的道理,不过我感觉到自己在这里没有很好地去评价不同的学生,有点赶。

第二次阅读我是要学生找出描写季节转变的句子,目的是让他们弄清时间的顺序是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然后很自然地让学生分段,理清文章的脉络。并且注意到了这篇文章的对比特点。不过,这里后来我觉得可以合并为一次阅读好了,这样第一次阅读,就达到了整日感知,清扫字词,理清脉络。显得简洁点。

14.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俄文讲述的是一则寓言故事:种葫芦的人由于不了解叶子和葫芦之间的关系,

到最后,

原本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都落光了。本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

部编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因此,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当然,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在词句中,因此,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完《我要的是葫芦》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一个拓展,我结合文章的空白之处,设计了想象说话的内容,想象说一说:你想对他说什么吗?这样学生说话让他们有了较大的伸展空间。在学习中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课后,我让学生续写这个故事,给了孩子们一个开头“第二年,种葫芦的人又种下了一棵葫芦,„„”。这样不仅促进学生了解种葫芦的人错在哪个地方,进一步理解了课文,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与生活紧密联系。

另外,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诸如寓言故事之类的文体,

可能有点陌生,在理解寓意上有一定的难度,在整个授课中我虽然是以读为主,在读中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但始终还是牵着学生走,没有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也是今后课堂需要注意的地方。

15.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近距离地了解大禹,认真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动人的故事,既而谈谈自己对大禹的看法。更深一步理解大禹的英雄形象。这一环节学生在各

抒己见的同时,也就统揽了全文,理解了大禹这一英雄形象。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一段时,我出示了一组填空,让学生从这一组数字中来体会大禹的公而忘私的精神。然后抓住文中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设计了“儿子会问妈妈什么?”“妈妈会怎么说?”这样的问题,将学生带进课文情境,学生不禁会结合生活经验,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孩子,回答中真情流露。以此来感受到感受到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伟大,体会大禹公而忘私、心中只装着百姓的崇高精神。

课文教学的结尾也相当精彩,在结尾点题:“为什么在禹的名字前面加个‘大’字,叫他‘大禹’呢?”这个问题点明了文章中心,点出了课文结尾“伟大”一词,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归纳和升华,起到了点题和总结。

16.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

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粹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现出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这句话写出了战士们争相挑粮的高涨热情。“可是”承接从井冈山到茅坪去挑粮路程长路难走的困难,是说虽然种种困难,但是战士们都争着去挑。“争”字表现了战士们不畏困难不怕吃苦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

课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感人场面。课文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课文最后三句提到“扁担”,与题目呼应,既点明了课题,又深化了内涵。

由于孩子对朱德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引导他们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来感悟文章内容。课文第一自然段我介绍了一些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并通过“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中的“不远处”来体会当时环境的危险。第二自然段中介绍区挑粮的原因是我训练学生说话的重点。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来了解储备粮食的原因和挑粮的原因,并通过反问“去挑粮容易吗?”让学生理解“山高路陡”等词语的意思,联系前面的文字感悟挑粮的艰辛,为后面学生感悟朱德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埋下伏笔。第三自然段是重点,“一道”、“一块儿”两个词语其实很能体现朱德吃苦耐劳的优良革命品质。可以主要抓住了想象练习,让大家想想:战士们会怎样劝朱德?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扁担?藏好了心里会怎么想?朱德发现扁担没有了会想些什么?他为什么不去找而是“连夜又赶做一根扁担?”在想象中他们对朱德与大家同甘共苦的精神。

17.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景,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在学习课文第四段“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这一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想象:周总理把水泼向谁?向他(她)祝福什么?傣族人民把水泼向谁?向他祝福什么?学生说后表演读,气氛很活跃。从这里,学生真正感受到周总理的可亲可敬,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情,充分感受到周总理的人格魅力。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敬爱。

18.

《敕勒歌》教学反思:

我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首先,多层次朗读,给学生几分钟时间朗读全文,背诵全文,识记注释,读为主线,多形式。朗读是赋予作品以生命,是老师的再创造。朗读是活的,讲解是死的。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则理解、感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的匠心,学生是用“两只眼睛”读书,这样,才能不断地读出恍然大悟。所以,对于这样的文章要多朗读。

此外,目标简明,扎实有效。首先主题明确: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北方草原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风光,抒发了敕勒族人对养育他的的水土、对游牧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其次,描绘景物,动静结合。诗中写平川、大山、天空、都是总体的静态勾画,末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对草原景物的动态描绘,展现了辽阔大草原生机勃勃的景象。风在“吹”,草在“低”,牛羊在悠闲地吃草。另外,我在上课时讲到侧面描写。此诗写草、风、牛羊,都是写人的侧面,其实人是多么的幸福与知足,快乐与恬静。毕竟,安居乐业是人们的普遍愿望。

《夜宿山寺》教学反思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来一个背古诗比赛。一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给学生一个导向,鼓励他们平时多积累古诗。接下来,理解诗题“夜宿山寺”,借着机会,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先理解单个的字词,再把意思连起来。

在理解整首诗的意思的时候,我就要求学生发挥想象,试着去理解其中的诗句,这首诗浅显易懂,除了几个学生对“危楼”的“危”理解出现问题,其余的都没有什么障碍。在讲到“高百尺”的时候,我趁机告诉学生李白其他的诗中也有这样的大胆夸张的写法,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等。

在诵读时,我的教学步骤是:师范读——学生闭眼听——发挥想象——自由说——感悟朗读。只有这样如剥笋般层层深入,学生的朗读一次比一次有感情。

19.《雾在哪里》课后反思:

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形象地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因此,我在设计时全文围绕雾“淘气”“藏”来设计。抓住雾“淘气”,雾把什么“藏”了起来等问题,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读中悟,在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中我设计了三次填空,三次填空看起来内容相同,其实所填的内容是不同的,每一个内容都紧扣教材。(淘气的雾把了起来。于是,藏。)学生通过填空发现原来雾每把一样东西藏起,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他们会边填空,边想象,这样通过填空,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另外,在生字教学上,因为“藏”是重点,它贯穿全文,教学时我作了重点指导。其他的生字我都采用了随文识字,通过学生的发现来说识记方法。为了让学生对课文加深理解,最后在总结时让学生边看板书,边用对比的形式进行总结。最后让学生明白了雾中、雾后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景象。

当然,本课还存在很多不足:容量大,对关键的词语理解不深,对写字的指导不到位,有蜻蜓点水之意。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写字指导仍是关键,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重视。

20.

《雪孩子》教学反思:

按照要求进行了预习,我预设学生可能说不清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但没想到,在读了两遍课文之后,有的学生就能讲清楚: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变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课文却读得很不流利,这说明学生的表达能力要强于朗读能力,原因就是在读明白故事情节之后,就懒得再读了。

为了再次激发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学文时采用情景导入的方法: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大雪覆盖山川、房屋、田野的情境。学生观察后回答:看到什么景物?(天上下着纷纷扬扬的大雪,地面上、房屋上、树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兔妈妈在堆什么?(堆雪孩子)这么漂亮的雪孩子你喜欢吗?(喜欢)不仅你们喜欢,小白兔也很喜欢,快去看看雪孩子跟小白兔是怎么玩耍的吧!然后引导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在读中感悟雪孩子舍己救人的品质。课文结尾“他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从“很美很美”一词中体会到什么?有的学生说:这朵白云很漂亮。“对,这种美是外在的。”学生从我的评价中马上反应过来:“这里的很美很美是说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心灵美。”这是我没想到的,没想到在我的点拨下学生能说出心灵美这个词语,我想这与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是分不开的。

21.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我引导学生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朗读中不只要求学生的朗读貌似,而且更要求神似。需要学生不仅会读课文中的对话,而且要学会联系上下文揣摩课文中人物的心情。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角色,了解课文内容。要记住老师应起指导作用。

22.

《狐狸分奶酪》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有较深的哲理,兄弟之间本该相互谦让,两个人都想占便宜,结果却让别人钻了空子,便宜了狡猾之人。对成员内部来讲,要团结,不计较,如果过于贪心,很可能到最后得不偿失。学生要明白这些有难度,一般停留在狡猾等层面,分析熊兄弟也是必要的。我推荐学生阅读“狐狸”群文阅读选文,包括教材后面的狐狸养鸡系列,因为群文能打开学生人文教育的眼界,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24.

《狐狸养鸡一》教学反思:

体会狐狸的矛盾心理是不容易的,世间万物都有善良的一面,就算是坏人,也有善良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要学习本课文特别是写狐狸的心理活动,写得十分生动,例如小鸡们在狐狸的身上睡觉等细节写得很具体。要求学生角色扮演,如小鸡,狐狸,老鼠等,感受狐狸在特别的环境中如何逐步转向善的一面。

23.《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

紧紧抓住“情”字,设置感人的情境,给学生以情感上的熏陶

新课程改革提出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精神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我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多次设置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中。

本课是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老师在教学一开始就通过精美的板画创设出了美丽的童话世界,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更巧妙的是,老师让学生戴上自己做的头饰,来扮演这童话王国里的一个人物,使学生真正深入到课文中来,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音乐的运用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课文一至六自然段写了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的经过,是情绪欢快的部分,配上轻松欢快的音乐进行感情朗读,使学生充分理解友谊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七至九自然段写了两个人吵架后各自的感受,是情绪忧郁的部分,欢快音乐戛然而止,代之以悠伤的乐曲,一下子感染了学生的情绪,在这种氛围中指导朗读理解课文,一切都水到渠成。

老师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始终注意让学生有丰富充分的情感体验,理解了友谊的重要,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了一定的感受。

24.《风娃娃》是新课程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课文中的风娃娃是怎样的呢?欣赏一下课文的插图,你就会看到风娃娃是一个可爱的孩子,胖乎乎的脸、圆溜溜的大眼睛,仔细读课文觉得风娃娃其实就在孩子们的中间。他既可爱有时又有些可气。

教学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自渎课文,找出课文中风娃娃做了哪些事情,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很快找出风娃娃做的事情有:吹风车、吹帆船、吹风筝、吹衣服、吹小树等。让学生整体的了解课文。接着又问:其中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事情呢?这个问题也难不倒学生。

接着又请学生读课文,提出你在阅读时,哪些地方你不懂?学生提出了好多问题,“断断续续、纤夫、船帆是什么意思。”等问题。有些问题其他同学知道的,我就请其他同学来解答,有些比较难的,离现实生活比较远的问题,就由我来讲解。学生能自己提出问题,说明他在阅读时动了一翻脑筋,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寻找答案,但还是不明白。就好象让孩子摘桃子,没摘到,就差跳起来这一步。教师在这时助学生一臂之力,学生主动地听讲,记忆就非常深刻

学习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还应和生活相联系。风娃娃还做了哪些事,你知道吗?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来说说看。学生踊跃发言。风娃娃会给干活干得很累出汗的人们擦汗,带来凉爽;风娃娃会关窗,有时把玻璃也打碎;大风有时会把房子吹倒等。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感情是细腻的,他们说出了风的许多好处和坏处。其实风娃娃一心想做好事,为什么会做坏事呢?我们小朋友中间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情况呢?其实也有,你好心帮别人,人家不领情。不但不感谢你,反而埋怨你。你能举举其中的例子吗?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我们班的柴罗燕同学帮助别人,把小班的一位小朋友抱到单杠上后,只顾自己玩,由另外的一位同学去抱,结果不小心,小班的小朋友从单杠上摔下来,把额头摔破了,缝了两针。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明白其实你有时候也像风娃娃好心办了坏事,启发学生做事是不能一厢情愿,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还要全面地考虑问题,从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认真动脑,少做傻事,快快长大。

上一篇:司法局半年总结下一篇:教育是心灵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