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局联村帮扶工作总结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在这时光静走的岁月中,唯有工作留下的成绩,让我们感受到努力拼搏的意义。无论是什么行业的工作,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你可能曾面临众多的困难时刻,那就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勉励自己,吸取经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粮食局联村帮扶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粮食局联村帮扶工作总结1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区粮食局对口帮扶镇村。通过开展“千名干部万户行”活动,先后组建工作专班,明确帮扶工作重点,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帮扶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基本情况

村是全省贫困村,2010年被纳入区26个“整村推进”重点贫困村,同时也是全镇3个非移民村之一。该村地势复杂,山大人稀,信息闭塞,农户居住分散,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比较落后。近几年来,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农民的经济来源少,增收渠道狭窄,至今仍有部分群众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特别是部分农户遇到天旱就严重缺水,人畜饮水困难十分突出。该村辖区面积20.41平方公里,9个村民小组,851个农户,2850人,83个党员,1131个劳力,耕地面积2182.5亩,茶园面积4293亩(其中采摘面积3400亩),有茶叶加工厂19家。2009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720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4698元。现有村组公路30.6公里(其中硬化13公里)。

二、主要措施

帮助理顺思路,制定发展目标。2010年的的工作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山区茶叶资源优势,围绕茶产业化发展,着力茶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壮大支柱产业;着力拓展增收渠道,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改善民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团结一心,艰苦创业,扎实工作,建设“茶叶特色村、生态环保村、和谐文明村、小康富裕村,”确保人平增收入500元目标。

开展特困户春季帮扶救助行动。在“千名干部万户行”活动中,共走访农户46户。机关干部进村3次16人次,召开村组会议3次,到会群众96人次。对5个特困户及困难大学生实施结对帮扶,并捐助资金1500元。同时,为该村全体党员、村组干部和中心户送去政策宣传资料100份。

加强沟通协调,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通过沟通协调,区委常委、副区长带领区粮食局、区建设局、区交通局、区人访办、区发改局、区环保局、区农业局和镇政府等单位负责人到该村召开了现场办公会,就2010年全区整村推进重点贫困村帮扶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针对该村生产发展滞后、道路交通设施不配套、人畜饮水困难和农户危房改造等方面问题,各单位分别提出了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共帮助筹集资金56万元,争取帮扶项目2个,进一步强化了帮扶工作措施。

筹措资金5万元扶持茶产业项目发展,促进茶农增收。拟扶持改造低产茶园300亩,积极争取相关配套政策支持,把茶产业进一步做大;拟建设高效茶园200亩,努力提高茶叶品质,把茶产业进一步做强。

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家园建设。改造标准化生猪栏圈100户。兴修组级公路4.5公里,解决80个农户200多人的出行难问题,进一步改善村民的出行条件。实施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通过维修水库,实施花栗垭饮水工程项目,解决250多人日常生活用水问题。

粮食局联村帮扶工作总结2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县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总体部署,进一步做好全镇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推动创建全域无垃圾示范镇取得新成效,根据《县部门单位包村抓环境卫生整治实施意见》(讨论稿),特制定如下整治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创建全域无垃圾示范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根据全民动员、全域治理、标本兼治、全面整治的总体要求,参照《县部门单位包村抓环境卫生整治实施意见》(讨论稿),坚持统一领导、整体联运、强化管理、夯实基础的工作方针,采取各县直单位包村、干部联户、一对一帮扶的方式,由各镇村干部和各县直单位干部组建一支工作组,工作组组长由各县直单位安排担任,划分责任区域,明确责任人员,在镇政府统一组织协调下,深入到各联系村帮扶和指导联系村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二、工作内容及职责

(一)工作内容

1、积极进村入户,深入宣传引导。紧扣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的总体部署和目标要求,积极组织干部职工进村入户开展宣传引导,采取制作宣传牌、发放宣传资料、召开群众代表会、座谈会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广泛深入宣传环境卫生整治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推进措施等,每年开展宣传不少于4次,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树立“是我家·环境靠大家”的讲卫生、勤清洁、重环保的理念。同时,积极宣传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的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促进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深入持久开展,形成全社会共同努力和全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良好氛围。

2、明确工作重点,落实整治任务。在深入调研摸底的基础上,突出联系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重点和难点,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帮助联系村、社编制完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规划和推进计划,明确工作时序,强化帮扶措施,落实整治任务。帮助村社抓好“四清”(清垃圾、清杂草、清残垣断壁、清三堆)、“五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秩序化)、“两控”(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畜禽粪便污染)、“两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垃圾转运和处理)、“两示范”(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示范点)等重点工作,特别是要负责做好村社居民点庄前屋后和道路两旁的垃圾清理和卫生保洁等工作,确保每个联系村、社、户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3、积极协调争取,加大支持力度。要把农村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有机结合起来,结合各双联单位实际,积极协调争取村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各类项目资金,帮助落实上级安排的相关专项资金,特别是帮助做好村社道路整修、居民街道硬化、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设备购置、卫生厕所修建等方面的工作,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对联系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给予全力支持,切实夯实环境卫生整治的物质基础。

4、完善村规民约,建立长效机制。把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与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密结合起来,指导联系村健全完善《村规民约》,认真组织落实农村环境卫生责任“三包”制度、长效保洁制度、全民周末大扫除制度和群众满意度评议制度,探索建立住户付费、村集体补贴、县镇财政补助、部门项目支持相结合的管护经费保障制度,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建章立制、完善措施、加强管理,确保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持续有效开展。

(二)工作职责

1、包村单位领导职责:定期深入到联系村进行调查研究,检查、督办工作组和村社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协调、帮扶联系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资金、政策、项目、物资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协调、解决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重点困难和问题。定期检查所包村辖区内环境卫生,确保责任区内环境整洁;要根据责任区内门店、居民点分布情况,设立责任区标志牌,把责任分解细化到门店和各农户,明确专人抓好落实。

2、包村单位职责:安排人力、物力和资金帮扶联系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定期组织本单位干部职工对联系村辖区范围内的卫生死角进行清理,切实解决辖区内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按照全域无垃圾示范镇创建标准,结合联系村实际,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重点做好“清理、整治、宣传”工作,同时指导、帮助联系村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共同解决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工作组要按照我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度的要求,每周星期五组织工作组成员参加所包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三、工作标准

以创建全域无垃圾示范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按照全民动员、全域治理、标本兼治、全面整治的总体要求,集中开展以“四清”、“五化”、“两控”、“两处理”、“两示范”为主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各包村单位指导、督促和帮助各联系村制定推进计划,推进各项任务有效落实,并保持和巩固整治成果

四、保障措施

1.高度重视,加强组织实施。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是县委县政府着眼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建设美丽乡村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进一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提升对外形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全民健康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村、各包村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环境卫生工作的思想认识,主要领导要靠前指挥,对环境卫生工作总负责,经常性进行安排、指导、督促,全面掌握工作开展情况,强化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组织实施,要加强领导、注重实效,努力营造干净、整洁、美丽的村容村貌。

2.扎实推进,提高管理水平。各包村单位要严格按照《县部门单位包村抓环境卫生整治实施意见》(讨论稿)要求,根据所包村实际情况,重点研究制定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切实加强长效机制建设,确保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开展。要在抓好示范典型的同时,认真落实县上提出的“全民动员、全域治理、标本兼治、全面整治”的总体要求努力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提升镇村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3.创新思路,拓宽整治内容。各包村单位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提升工作效能的新途径、新路子,鼓励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支持环境卫生工作,要突出面上治理、基础建设、设施配套、机构建设、制度创新等关键环节,严格按照建设标准,把工作做细、做深、做实,要着力遏止垃圾乱堆、污水乱泼、畜禽乱跑、乱搭乱建等脏乱差现象,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

4.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面广,仅靠镇村力量远远不够。各工作组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发动群众,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进一步增强卫生意识、健康意识、环境意识,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断增强讲文明、讲卫生、讲健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努力形成人人讲究卫生、人人关心健康、人人爱护环境的良好局面。

上一篇:义务支教工作总结下一篇:高校教学策略型金融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