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粮食局工作总结

2022-07-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在这时光静走的岁月中,唯有工作留下的成绩,让我们感受到努力拼搏的意义。无论是什么行业的工作,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你可能曾面临众多的困难时刻,那就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勉励自己,吸取经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区粮食局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区粮食局工作总结

中国各地区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粮食安全和粮价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根据1997—2010年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的粮食播种面积排名和粮食产量排名的关系所做的分析表明,各地粮食产量主要受制于粮食播种面积,对1988—2011年26个省份的粮食生产函数分析验证了此结果。那些地广人稀的省份,如黑龙江、内蒙古、江西等省(区),机械化程度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显著;沿海发达省份如山东、辽宁等省的有效劳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显著。人力相对缺乏的新疆有效劳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显著。此外,其他大部分省(区)的粮食产量主要还是受制于粮食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所占比例和成灾面积比例等土地类生产因素。

关键词:粮食生产;生产函数;比较优势

收稿日期:2013-03-1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内陆农区市场化与分工演进研究”(11BJL036)阶段性成果;河南省教育厅社科规划项目“内陆农区的工业化模式:基于行为主义的市场发现与分工演进”(2010-JZ-021)阶段性成果;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经济学教育与中原崛起战略问题研究”(2006-JKGHAZ-01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东勋(1968—),男,河南鄢陵人,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教授,经济学博士。

随着近年来国际粮价的不断攀升及其对中国造成的通货膨胀压力的出现,粮食安全和农业基础性地位问题又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对粮食生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在农业劳动力减少和耕地不断被城市化所蚕食的情况下,粮食产量能否得到维持甚至有所增长?影响全国各地区粮食生产的因素究竟是什么?这些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从南到北纵跨多个气候带,从东到西的降水量分布差别巨大,各地的山川河流等条件也千差万别,因此,不同地区的粮食生产条件和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已有文献表明,从全国来看,中国普遍存在着农业剩余劳动力,因而,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21世纪中国加入WTO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和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但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存在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同时,有些地方却存在着农业劳动力不足(而非过剩)的问题;有些地方长期干旱少雨,但另一些地方却存在着洪涝的威胁;一些地方人口稠密,以至于人均耕地很少,但另一些地方相对来说人口较为稀少,农业劳动力相对紧缺;一些地方是一望无际的辽阔平原,另一些地方的可耕地却仅仅是小块的梯田或坝子;在广大地区仍然维持着祖祖辈辈世代相传的小农经济的同时,而在另一些地方却存在着机械化耕作的大型农场,等等。

本文使用基于面板数据的柯布—道格拉斯粮食生产函数,其中所使用的数据都是实物量而非价值量,因而可以剔除价格的地区差异和时间变化的影响,也更容易考察不同的生产性投入对粮食生产贡献的大小,以及各省份对国家粮食总量的贡献到底是播种面积,或者其他的生产性投入的影响大,还是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更大。下面,我们首先观察各省份的粮食产量和向市场上出售的粮食数量的情况,然后分析这种对国家粮食贡献较大的省份是否是由于耕地面积较大,还是由于把更多的耕地用于粮食生产这种土地利用结构上的变化所致。

本文在第二部分将从统计数据中分析各地区粮食总产量与能够调出粮食数量之间的关系;在第三部分将分析各地区粮食产量与粮食播种面积的关系;在第四部分,将进一步分析粮食产量与其他投入量的关系,最后给出结论和建议。本文在分析中使用1998—2011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中国大陆26个省级行政区(剔除了京、津、沪、渝四个直辖市和西藏自治区)的粮食生产的面板数据,具体分析造成各地区粮食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一、文献述评

已有文献大多集中在对粮食生产效率的研究上,而对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欠缺。由于粮食的产品单位可以统一,粮食生产分析不同于多产品的广义农业生产分析,可以不用总产值的加总方法而直接采用实物量,这样可以消除物价和市场因素的影响。

学术界对粮食生产因素的分析,主要分为指数法(非参数法)和生产函数法(参数法)两大类。指数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地区产值比或产量比方法。如冀名峰(1996)采用“全国粮食总产值与总产量之比/地区粮食总产值与总产量之比”作为衡量各地区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这种方法会受到各地粮食供求状况的影响,因而会有偏差。高帆等(2005)用各地某种粮食作物的产量比重占全国该粮食作物比重的比值,来表示各地该粮食作物生产的比较优势,并进而用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之乘积表示粮食产量来进行单产优势和播种规模优势分析。伍山林(2000)则用某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产量比重的历年变化率来分析。这种方法较好地衡量了各地资源分布和粮食生产单产的差异,但其难以详细考察影响各地粮食生产效率的因素。

2.成本系数法。如钟甫宁(2001)等用国内资源成本系数法来衡量不同地区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这种方法用某地区的生产成本占全国平均生产成本的比例,来表示该地区在某类粮食作物生产上的比较优势。它可消除供求因素的影响,因而,比冀名峰(1996)的方法更有优势。但由于各地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从而影响到计算结果。另外还有,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滞留在耕地上的农业劳动力数量存在较大的省际差异,从而会进一步影响测算结果。以上两种方法均难以衡量各地耕地资源分布和粮食生产分工的差异。

3.基于DEA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单纯使用这种方法对于利用微观或截面数据分解生产效率较为有效,但对于考察不同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贡献大小则不太方便。

生产函数方法从函数形式上看主要分为柯布一道格拉斯(C-D)型生产函数方法和超越对数(Translog)生产函数方法。从测算方法上看则分为平均生产函数方法和前沿生产函数方法,这两者的结合就产生了四种分析方法:柯布一道格拉斯型平均生产函数、超越对数型平均生产函数、柯布一道格拉斯型前沿生产函数、超越对数型前沿生产函数。常见的是柯布一道格拉斯型平均生产函数方法和超越对数型的随机前沿方法,前者起源于索罗(1957),后者起源于艾格纳(1977)和缪森等(1977)。柯布一道格拉斯型平均生产函数方法可以分解出不同生产条件和生产要素投入对粮食生产的贡献大小,这种方法认为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是柯布一道格拉斯形式的,每种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既可以是固定的(假定技术进步是希克斯中性的,即生产要素的搭配比例不随技术进步而变化),如孔祥智、庞晓鹏、张云华(2004)、许会奇等(2011)所进行的研究,也可以是不固定的、可变的(以便反应有偏的或非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如赵芝俊、张社梅(2006)、辛翔飞等(2007)所进行的研究。他们用时间的一次或二次方的形式来测算生产函数中各要素的产出弹性。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方法如亢霞、刘秀梅(2005)、姚增福、郑少锋(2010),以及黄金波等(2010)所使用的方法。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方法的好处是不必考虑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采用多项式函数的泰勒分解方法来测算生产函数,但所测算出来的生产函数可能含有二次形式,难以从经济学意义上解释各生产要素的贡献大小(如各要素的产出弹性等)。前沿生产函数在分析技术效率方面有优势,可以分解出哪些属于技术进步,哪些属于配置效率或生产效率的改进。平均生产函数在分析各要素的贡献大小方面用处广泛。基于本文的目的,本文拟采用柯布一道格拉斯型平均生产函数方法。

本文的主要贡献是用面板数据分析中国各地区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而现有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对全国的粮食生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或者对某一地区的粮食生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可以看出影响中国各地区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及其各地区间的差异,为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提供决策参考。限于数据量的大小,这里没能使用有偏技术进步(产出弹性关于时间t的一次式或二次式)的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式。限于篇幅,这里没有进行生产效率的进一步分解,而是将测算结果中的常数项解释为其他因素(而非仅仅是技术进步)。

二、我国各地区粮食总产量和出售粮食

数量及其在全国的排名

由于经济普查数据汇总的原因,《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6》上缺乏农业从业人员数,2006年的农业从业人员数取自《改革开放三十年农业统计资料汇编1978—2007》。

1997—2010年,中国大陆粮食产量从约4.94亿吨增长到约5.46亿吨。201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排名依次是:河南、黑龙江、山东、江苏、四川、安徽、河北、湖南、吉林、湖北、内蒙古、江西、辽宁、云南、广西、广东、新疆、陕西、重庆、贵州、山西、甘肃、浙江、福建、宁夏、海南、天津、上海、北京、青海、西藏。

1997—2010年,中国各省份粮食总产量的排序是在变化的,其中,内蒙古自治区2001—2003年一直排在第16名,2004年排在第14名,只是到了2005年才攀升到第13名的位次,2010年进一步提升到第11名;辽宁省在2001年排名第15位,之后徘徊在第11—13名之间;江西省在2003年曾一度下滑到第14名,其余年份徘徊在第11—12名之间;广东省在2001年还排名在全国第11位,但到了2002年就下滑到第14位,2004年以后一直排在第16位;广西在2001—2003年,一直排在第13位,但2004年以后排名下滑到第15位;云南省在2002—2003年,曾挤入13强,其中,2003年还曾排名第12位,超过了江西省,2004年以后一直排在第14位。由此看来,粮食总产量在全国排名在第13—16位的省份,以及其是否被确定为粮食主产区存在一定的偶然性。

我们知道,粮食总产量大并不意味着可用于商品交换的粮食量也大,因为人口数量不同,人均粮食和剩余粮食量就不同,这与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密切相关。考察平均每个农民出售的粮食数量这一指标,可以发现:东三省远远高于全国其他省份,而东三省的人均粮食播种面积在全国的排名也遥遥领先,而多年粮食产量在全国排名第1位的河南省,其人均出售粮食数量在很多年份尚不及西部的宁夏和新疆,这是与河南省庞大的人口数量有关的。湖南省的排名落在了13位之后,徘徊在16~17位;四川省更是落在了24—29位之间。粮食总产量排名较为靠后的宁夏和新疆两个自治区,则在平均每个农民出售粮食数量的排名上,都排在了13名之前,而且还曾经出现过排名全国第5的佳绩。这主要是因为,1997—2010年,新疆、宁夏、甘肃的人均粮食播种面积在全国的排名比较靠前,如宁夏长期排名第4位,如果考虑到各省份出售的粮食总量,那么,人口占有优势的四川省和湖南省,在出售的粮食数量上仍然比宁夏占有绝对的优势,湖南省比新疆也更有优势。

某一地区粮食总产量更高或粮食播种面积更大,并不一定说明其具有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因为粮食产量还取决于单位土地上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多少,以及农业技术、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我们下面首先考察一下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三、我国各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农业生产主要依赖的是可耕地以及农业气候条件,其他农业生产资源则是可以人为地改变的,例如,农业劳动力、农用机械、化肥、灌溉、农用薄膜、优良品种等均可以进行人为地调整和控制,但可耕地资源和农业气候资源则基本上是不可改变的。因此,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或差异的产生:一是粮食生产的可耕地资源和气候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这些资源是天赋资源,是不可控制因素。二是粮食生产的其他可控条件的地区差异,这是由于不同省份粮食生产的投入不同所造成的差异。通过对上述两个层面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出不同省份粮食产量的差异是由于天赋资源分布的差异所造成的,还是由于后天的投入差异所造成的。当然,完全有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一个地处沿海的省份,其粮食生产的天赋资源可能相对较好,但由于其把发展的重点和发展战略定位在工商业发展上,忽视了粮食生产的发展,从而人为地造成粮食生产的下滑,而那些地处内陆天赋资源相对较差的地区,由于重视粮食生产,加大其投入,却反而取得了较好的粮食生产成效。

我们来考察一下不同省份可耕地资源的分布状况及其差异。1997—2006年全国各省份的可耕地资源,都是取自1996年10月31日时点数:全国总耕地面积为130039.2千公顷,2007年全国总耕地面积为121735.2千公顷,2008—2010年为121715.9千公顷。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下同)中,2007—2010年的数据,各地区的耕地位次没有变化,但2001—2006年的数据与2007—2010年的数据相比,有一些变化需要注意。其中,位次提升的有:河南省从第4位升至第2位,山东省从第5位升至第3位,河北省从第6位升至第5位,云南省从第7位升至第6位,江苏省从第11位升至第10位,湖北省从第13位升至第11位,贵州省从第14位升至第13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从第16位升至第14位,辽宁省从第17位升至第16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第18位升至第15位;位次下降的有:四川省的耕地面积位次从第2位降至第7位,内蒙古自治区的位次从第3位降至第4位,陕西省从第10位降至第18位,山西省从第15位降至第17位;北京市和上海市在最末排名中互换了位次,其他各地区保持原位次不变。

我们将2010年全国31个省份的耕地面积位次作为横轴,以粮食产量位次作为纵轴,绘制出各省份的散点图(见图1)。

通过比较各省份耕地面积的排名与粮食产量的排名可以看出(参看图1),在图1中恰好穿过45°线的省份,包括山东、吉林、陕西、浙江、福建、宁夏和海南,共计7个省、自治区,都是在全国的耕地排名和产量排名恰好相同的省份。那些位于45°线上方的省份,是在全国的耕地面积排名高于其粮食产量排名的省份,包括黑龙江、河北、内蒙古、云南、甘肃、贵州、新疆、广西、山西、青海和西藏等,共11个省份,这些省份主要位于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的西部和北部地区。那些位于45°线下方的省份,是在全国粮食产量排名高于其耕地面积排名的省份,包括河南、四川、安徽、江苏、湖北、辽宁、湖南、广东、江西、重庆、天津、上海、北京等,共13个省份,这些省份主要位于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好的东部和南部地区。越是位于左下角的省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在全国的排名越是靠前。

越是远离45°线的省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的排名差距越大,导致这样的结果的出现,要么是其农业生产条件的原因,要么是用于粮食生产的土地投入的原因。在45。线以上但距离较远的省份如甘肃省、云南省、贵州省、内蒙古自治区,这些省份的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分别是:70.1%、66.4%,6、62.2%、78.5%,在全国的排名分别是第11位、第19位、第21位和第4位,该指标差异较大,难以说明该指标对粮食产量排名的影响;其粮食播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分别是60.1%、70.4%、67.8%、76.9%,在全国的排名分别是第27位、第24位、第25位和第19位。这些排名相对靠后,说明其粮食产量排名相对靠后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其在土地利用上将更多的耕地用于粮食生产以外的其他用途。位于45。线以下但距离较远的省份,如湖南、江西、江苏,其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分别为58.5%、66.7%和69.3%,在全国的排名分别是第22位、第18位和第12位,其粮食播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分别是126.9%、128.7和110.9%(包括复种面积),在全国的排名分别是第2位、第1位和第5位,这说明,这些省份的粮食产量排名相对靠前,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其将更多的耕地用到了粮食生产上。

那些大体上位于同一条135°线上的省份(图中未画出),则是耕地面积排名与粮食产量排名负相关的省份,反映出农业生产条件或耕地中用于粮食生产的土地的比重等方面反差最大,如内蒙古与江苏、广西与辽宁、甘肃与江西、青海与上海、西藏与北京等。在其他条件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这种差距应该是由于用于粮食生产的土地投入或气候条件(如降水、光照等)造成的耕地粮食生产力的不同所造成的。如甘肃、江西和湖南的粮食播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之比在全国的排名分别为第27位、第1位和第2位,内蒙古、云南和江苏的粮食播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之比在全国的排名分别为第19位、第24位和第5位。可以认为土地使用结构对粮食生产存在明显影响。

如果我们以粮食产量排名和耕地面积排名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得到如下函数关系:

Y=0.98Land (1)

(标准差:0.0348;t检验值:28.21,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

R2=84.74%

因此,从总体上说,全国各省份的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呈现出明显的秩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某省份在全国所占的耕地面积比重越大,其粮食产量所占的比重也会越大。这是符合我们的经济学直觉判断的。

公式(1)中的相关系数不够高,为了进一步分离出用于粮食生产的土地投入对粮食产量排名的影响,我们使用粮食播种面积及其排序来考察其与粮食产量排序的相互关系。根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1》上的有关统计数据,我们绘制出图2。

与图1相比,图2中各个散点更加密集地分布于45°线附近,这表明,有些省份之所以表现出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排名的较大偏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用于粮食生产的土地投入不同所造成的。那些在图1中本来位于45°线下方并且离45°线较远的点,在图2中向45°线靠近,或者移动到了45°线上或其上方,这说明,这些省份相对于其他省份把更多的耕地用在了粮食生产上,从而使其在粮食产量的排名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图1和图2的纵轴都表示粮食产量的排序),其粮食播种面积相对于其耕地面积的排名上升了,也就是说,相对于其他省份而言,在这些省份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中把更多的耕地用在了粮食生产上,从而使得代表它们的点向左移动了。这些省份有河南、安徽、山东、江苏、湖南、江西、湖北、辽宁、广西、浙江、广东、北京、天津等。可以看出,那些被确定为粮食主产区的省份,其粮食播种面积的排名相对于其耕地面积的排名提升幅度相对较大,例如,湖南省排名提升了11位,江西省排名提升了8位,江苏省排名提升了4位,河南省和安徽省排名都提升了3位;相应地,其他几个非粮食主产区的省份的排名提升只有1位或2位。这说明,粮食主产区的身份迫使这些省份不得不把粮食生产作为重要任务,从而使其粮食播种面积所占的比例高于其他省份。而那些原来位于45°线左上方的省份,现在有些出现了向右下方的移动,从而更加靠近45°线,或者移动到了45°线上,甚至移动到了45°线的右下方,这说明,这些省份相对于其他省份而言,把更多的耕地用在了粮食生产之外的其他用途上,使得其粮食播种面积的排序相对于耕地面积的排序更靠后了。这些省份有青海、新疆、山西、甘肃、陕西、贵州、云南、内蒙古、黑龙江等,它们大多属于西部地区,其更多的耕地被用于经济作物等粮食生产以外的其他用途上。在这9个省区中,属于粮食主产区的只有内蒙古和黑龙江,其粮食播种面积排名相对于其耕地面积排名分别落后了6位和2位。

从总体上看,粮食主产区的耕地更多地被用于粮食生产,从而在粮食生产上得到其总产量较高和排名较为靠前的结果,其中尤其以湖南、江西、江苏、安徽、河南等省份最为典型,它们的粮食播种面积排名都大大高于其耕地面积的排名(参见图3)。

我们知道,通过大规模的土地投入来提高粮食产量,总是会受到耕地面积和单位土地上粮食产量的限制。从图1可以看出,辽宁、吉林、上海、广东、山东、湖北、江苏、江西、新疆、贵州这10个省份的粮食产量排名都高于其粮食播种面积的排名,这说明,要么这些地区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好于其他省份,要么其在粮食生产上除土地以外的其他农业投入(包括粮食生产技术如适合于当地的优良品种等)要高于其他省份。在上述10个省份中,上海、广东、江西和贵州不属于国家所确定的粮食主产区,其现在的状况只是由于其耕地比重相对较小,而不是由于粮食生产缺乏效率所致。尤其是贵州、新疆和吉林,这三个省区在粮食播种面积排序下降的情况下,却取得了粮食产量排序上升的好成绩,这说明其粮食生产效率是很高的。而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安徽、四川五个粮食主产区,特别是安徽,其粮食播种面积排序相对于其耕地面积排序提前了3个位次,但是,其粮食产量排序却低于粮食播种面积排序,说明这些省份的粮食生产效率(包括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和其他投入)不够高,或者说并不具有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另外,作为粮食主产区的河南、湖南、江苏、江西四省的粮食产量排序虽然没有变化,但它们粮食生产排序的提升是在提升了粮食播种面积排序的情况下取得的,说明其粮食生产并不具有效率优势。我们可以进一步根据单位耕地面积上的粮食产量来看各省份的粮食生产效率。

进一步考察粮食产量排名与粮食播种面积排名的相关关系,得到如下分析结果:

Y=0.99N (2)

(标准差:0.0241;t检验值:41.16,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

R2=92.69%

与(1)式相比,相关系数大幅度提高,其解释力已经非常令人满意了,因此,可以认为,各省份粮食产量在全国的排名,主要是由于各省份粮食播种面积的排名所决定的。

在图2和公式(2)中,我们仅仅考察了2010年这一个年份的数据,下面我们考察一下1997—2010年间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产量(而非排名)的相关关系。根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98—2011年的统计数据,我们绘制成图4(参见图4)。从图4中可以看出,1997—2010年中国各省份粮食产量与粮食播种面积(对数值)存在较明显的线性相关性。

由于粮食产量与粮食播种面积之间的关系属于生产函数中的投入与产出关系,我们使用它们的对数值(同时可消除异方差性,从图4中可以看出,对数值已经消除了异方差)进行测算,得到如下结果:

LnY=-0.64+0.98LnN

(-7.95***,95.03***) (3)

R2=96.38%

以上计量结果所显示的二元相关关系是非常显著的。使用1998—2011年的数据所做的计量分析进一步表明,粮食播种面积可以很好地解释中国不同省级行政区间粮食产量的多少及其差异的原因。

四、我国各地区粮食产量与其他投入量的关系

以上分析表明,制约中国不同地区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粮食播种面积的多少(二元相关分析中解释了96.38%的原因),但根据生产函数理论,仍然可能存在其他的影响因子对粮食产量的多少产生影响。下面我们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上给出的统计数据,考察粮食播种面积、农业从业人员数、农民受教育程度、化肥施用量折纯量、农村用电量、柴油使用量等因素对各地区粮食生产的影响。

由于考虑的解释变量数量增加,考虑到统计年鉴上统计口径和指标的不断变化,故这里将数据扩展到1988—2010年。此外,考虑到可比性,将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和西藏自治区去掉,将重庆市并入四川省,并且不考虑港澳台地区,这样,所考察的省级行政区为26个。

本文采取的粮食生产函数为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lnQit=α+∑jβjlnxjit+uit (4)

其中,

i=1,…,26,表示中国大陆26个省级行政区;

j、k=1,…,6且j≠k,表示6个解释变量,具体见下述xj的详述;

t=1,2…,23,表示从1988年到2010年的23个年份;

Qit为各地区粮食产量;

xjit分别为:ALit为有效劳动,Nit为粮食播种面积,Mit为农用机械总动力,Fit为化肥施用量折纯量,IRit为有效灌溉面积与粮食播种面积的比率,ZRit为成灾面积与粮食播种面积的比率;

a和β为待估参数;

uit为随机扰动项。

通过协整检验发现,面板数据总体上是平稳的。因为生产函数分析通常都是采用自然对数来线性化指数型的生产函数,因而对各指标取对数之后,也消除了异方差的影响。

这里分析的是26个省级行政区粮食生产的时间序列数据,一般倾向于认为不同省份有着不同的生产函数。混合回归模型的测算结果如下:

lnG=-0.6883+0.0064lnAL+0.7953lnN-0.0801lnM+0.3530lnF+0.1333lnIR-0.0614lnZR

(5)

(***)

(不显著)

(***)

(***)

(***)

(***)

(***)

R2=0.9697 SE=15.2034

D-W=0.1843

F统计量=3150.158

注:括号中的*号表示显著性程度:***表示在0.01的水平上显著。

上述混合回归模型的测算结果表明,R2和F统计量都说明模型拟合度很好。这说明,如果把全国看作一个生产单位,各个地区是其中的基本生产单元,那么,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分别是粮食播种面积、机械化程度(用农用机械总动力表示)、化肥施用量折纯量、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成灾面积比例和其他因素(常数项)。有效劳动在统计上是不显著的,说明从全国来看,仍然存在着农业剩余劳动力。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上述模型中所有在统计上显著的因素,其系数之和约为1.14>1,说明粮食生产存在着规模经济效应,即适度地增加土地的规模经营可以增加粮食产量,但前提条件是粮食播种面积不能减少。

变截距一不变系数模型的测算结果如下:

lnG=-2.0765+0.0151lnAL+0.9346lnN+0.0414lnM+0.2245lnF+0.0988lnIR-0.0451lnZR

(6)

(***)

(不显著)

(***)

(***)

(***)

(***)

(***)

R2=0.9967

SE=2.2062 D-w=1.2073

F统计量=5475.543

河北——C

山西——C

内蒙古——C

辽宁——C

吉林——C

黑龙江——C

江苏——C

-0.3038

-0.2263

-0.1737

0.2159

-0.3711

-0.0824

-0.0341

浙江

C

安徽——C

福建——C

江西——C

山东——C

河南——C

湖北——C

0.2134

-0.1630

0.1019

0.1544

-0.1210

-0.2480

0.0767

湖南——C

广东——C

广西——C

海南——C

四川——C

贵州——C

云南——C

0.1509

0.0308

-0.0669

0.2059

-0.0619

0.0186

-0.1688

陕西——C

甘肃——C

青海——C

宁夏——C

新疆——C

-0.3025

-0.2104

0.3189

0.1225

0.1134

测算模型的R2和F统计量说明该模型对数据的拟合优度很不错,结合残差平方和看,该模型比混合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更好,F检验也表明了同样的结果。该模型表明,如果考虑到不同省份的粮食生产条件有所不同,那么,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有:粮食播种面积、机械化程度、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成灾面积比例和其他因素(常数项)。与混合回归模型一样,有效劳动在统计上不显著,说明即使考虑到不同省份的差异,农业剩余劳动力仍然存在。

同样的,统计上显著的各系数之和约为1.25>1,说明粮食生产存在规模收益递增的情况,适当鼓励大规模生产对提高粮食生产是有利的。

另外,代表各地区粮食生产特殊性的常数绝对值较大的有吉林、青海、河北、陕西、河南、山西、辽宁、浙江、甘肃、安徽、山东、江西、宁夏、云南、内蒙古、湖南、新疆等。常数值为正表明该地区在粮食生产方面还有积极因子,如吉林、青海、海南、辽宁、浙江、江西、宁夏、湖南、新疆、福建、湖南、湖北、广东等。

混合回归模型和变截距一不变系数模型都表明,对粮食生产贡献度最大的是粮食播种面积,其次是化肥和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这两个因素都是增强土地生产力的。在两个模型中增强劳动力作用的机械化程度的系数都不大,说明制约中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还是土地,相对来说人口对土地的压力更大。

接下来进行变截距、变系数的固定效应模型与变截距、不变系数的固定效应模型的检验,F检验表明,变截距、变系数的固定效应模型比变截距模型更合适,这正符合横截面分析的一般特征。测算结果如下:

河北:lnQ_HEB=23.9811+0.5395**lnF_HEB-1.8714*lnIR_HEB

山西:lnQ_SX=-4.9395+1.6222***lnN_SX+0,3992***lnF_SX-0.1892***lnZR_SX

内蒙古:lnQ_NMG=4.2516-0.2901**lnM_NMG+0.6324***lnF_NMG-0.1083***lnZR_NMG

辽宁:lnQ_LN=6.8318-0.7173***lnAL_LN+0.3877***lnM_LN+0.4172***lnIR_LN-0.1257***lnZR_LN

吉林:lnQ_JL=8.3765+0.6645***lnF_JL-0.1335***lnZR_JL

黑龙江:lnQ_HLJ=1.8468+1.1168***lnN_HLJ-0.3154**lnM_HLJ+0.5322***lnC_HLJ-0.0863***lnZR_HLJ

江苏:lnQ_JS=3.0214+0.9593**lnN_JS+0.4422**lnF_JS

浙江:lnQ_ZJ=-7.6583+1.6553lnN_ZJ+0.1644lnM_ZJ

安徽:lnQ_AH=12.0272+0.7410***lnF_AH-0.0824***lnZR_AH

福建:lnQ_FJ=-2.0956+1.2873lnN_FJ-0.028lnZR_FJ

江西:lnQ_JX=-4.4115+1.5590lnN_JX+0.052lnM_JX+0.2699lnF_JX-0.024lnZR_JX

山东:lnQ_SD=-20.2205-0.3925*lnAL_SD+2.9176**lnN_SD-0.0575***lnZR_SD

河南:lnQ_HEN=-30.7782+4.2272***lnN_HEN+1.8776**lnIR_HEN

湖北:lnQ_HUB=3.6769+0.8833***lnN_HUB+0.2210***lnF_HUB

湖南:lnQ_HUN=-22.1878+2.9157lnN_HUN+0.2215lnF_HUN

广东:lnQ_GD=-0.3923+1.1090***lnN_GD+0.4219**lnF_GD-0.1322*lnIR_GD

海南:lnQ_HAN=-3.9575+1.4530***lnN_HAN

广西:lnQ_GX=-3.5411-0.0620*lnZR_GX

贵州:lnQ_GZ=-0.7064+1.0643***lnN_GZ

云南:lnQ_YN=-4.6821+1.4153**lnN_YN

四川:lnQ_SC=4.7394-0.0645**lnZR_SC

陕西:lnQ_SHX=20.7140+0.2749***lnF_SHX-1.5832*lnIR_SHX-0.1471***lnZR_SHX

甘肃:lnQ_GS=5.9068+0.4544***lnF_GS+-0.1442***lnZR_GS

青海:lnQ_QH=4.3632+0.5123*lnN_QH-0.0978***lnZR_QH

宁夏:lnQ_NX=2.8509+0.3342***lnF_NX-0.0400**lnZR_NX

新疆:lnQ_XJ=2.9833+0.4012**lnAL_xJ+0,5203***lnN_xJ

R2=0.9986 SE=0.960 D-W=2.0162 F统计量=1616.812

注:*表示0.1的显著性水平,**表示0.05的显著性水平,***表示0.01的显著性水平

变截距一变系数模型的2、F统计量和D-W值都很不错,该模型表明,如果把不同的省份看作具有不同的生产函数,那么,不同省份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确实是不同的。总体来说,那些地广人稀的省份,如黑龙江、内蒙古、江西等省、自治区,机械化程度的影响是显著的;沿海发达省份如山东、辽宁由于工业化对劳动力的广泛需求,使得有效劳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呈显著状态,人力相对缺乏的新疆有效劳动影响也是显著的。除此之外,其他大部分省、自治区的粮食产量主要还是受制于粮食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比例和成灾面积比例等土地类生产要素。例如,很多北方省份的粮食生产受到有效灌溉面积比例的影响较大,如河北、辽宁、河南、陕西等省,南方地区只有广东省受此因素的影响较大;受化肥施用量影响较大的省份分布广泛,主要有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陕西、甘肃等省区;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的省份主要有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广西、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受播种面积影响较大的省区有:山西、辽宁、黑龙江、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贵州、云南、青海、新疆等。

五、结论与建议

分析表明,中国大陆各省级行政区粮食产量的多少及其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粮食播种面积的不同所造成的。从统计上看,各地区粮食排名与粮食播种面积排名具有相关关系,用2010年全国各地区的数据计量的结果是,两者的相关性R2高达92.69%,如果用1997—2010年全国各地区粮食产量和粮食播种面积进行混合计量回归,R2则进一步提高到96.38%。也就是说,各地区粮食产量(差异)的96.38%都可以由各地区的粮食播种面积来解释,即使考虑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多重共线性,这些因素的影响原来可能包含在单因子分析的粮食播种面积之中),在控制了农用机械、化肥、农田灌溉比例,考虑了人均受教育水平的有效劳动,以及成灾面积比例之后,粮食播种面积对全国粮食产量的影响系数(产出弹性)仍然高达79.53%,进一步剔除各地区的差异性因素之后,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产出弹性)高达93.46%。

这说明,耕地是制约中国粮食生产的最为关键的生产要素,正因为如此,主要的农业技术进步和新的制度安排,均应当主要侧重于对土地的节约和替代,如化肥的普遍推广和大量施用等。但是,化肥的投入容易产生土地板结等问题,应该结合有机肥料共同使用。正在全国广泛开展的“测土定壤”技术,可以根据土壤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施肥,应该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化肥的施用效果。其他的替代土地的因素是灌溉面积的扩大和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土地的规模经营(以便消除小块耕地的碎片化造成的土地生产能力的浪费),以及高产优质品种的推广等。

同时,由于中国人口过剩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普遍存在,使得我国广大地区仍然推行延续千年的小农耕作制度。由于农业劳动力过剩导致农民收入很低,并进一步导致机械化耕作难以推广,机械对人力的广泛替代对于小农来说仍然是不划算的,节约劳动力的技术没有市场。不过,好的势头正在出现,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农地流转正在广泛进行,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已经在市场化这种制度安排的推动下不断推广(已不仅仅限于原先的国有大农场)。另外,由于粮价和其他农产品价格比例和营利能力等原因,农村劳动力愿意学习的职业技术大多是用于大棚种植、畜牧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方面,很少被用于粮食生产,这也会影响粮食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还有一种情况需要说明,越是相对发达的地区,对于肉制品、奶制品和瓜果蔬菜的需求量越大,并且会通过价格机制诱导农地利用方式的进一步转化,同时,城市化过程也会更快,空间城市化的程度也会更高,粮食播种面积会有一定程度的萎缩。在这种情况下,从国家战略的角度考虑,中央政府往往会加大对相对落后地区粮食生产的要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拉大地区间发展差距和收入差距。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是不尽相同的,那些地广人稀的地区,如黑龙江、内蒙古、江西等省区,机械化程度的影响是显著的;沿海发达省份如山东、辽宁以及人力相对缺乏的新疆等,有效劳动的影响是显著的;很多北方省份的粮食生产受到有效灌溉面积比例的影响,如河北、辽宁、河南、陕西等省,南方地区只有广东省受此因素的影响较大;受化肥施用量影响较大的省份分布广泛,主要有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陕西、甘肃等省区;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的省份主要有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广西、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受播种面积影响较大的省区有:山西、辽宁、黑龙江、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贵州、云南、青海、新疆等等。

总体来说,中国内地的粮食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粮食播种面积,要想确保粮食安全和粮价稳定,必须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的稳定。

(责任编辑王华生)

作者:刘东勋

第2篇:区粮食局粮食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最后一年,粮食局粮食监督检查工作要以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食品安全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按照市粮食局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巩固粮食监督检查工作成果,进一步健全粮食流通体系,提升粮食安全控制水平,保证全区粮食质量安全,让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粮。粮食局年内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成立了粮食监督检查领导小组,由局长、党组书记谢家伟同志任组长,工商分局的领导、副书记、纪检组长为副组长,局执法监督股股长等相关人员为成员,领导组成员下设办公室,由局监督检查股负责粮食监督检查日常工作。由局领导同志带队,深入一线加强从粮食收购、储存、销售等环节的检查工作,确保区粮食质量安全。

二、制定方案,突出重点

粮食局从粮食部门的实际,认真研究,制定了每个环节粮食监督检查方案。在检查期间,区粮食局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检查活动,把行动推向深入。

(一)粮食收购环节质量安全检查。严格粮食收购资格审核制度,确保粮食经营者具备必要的收购条件。检查粮食购销企业执行国家粮食监督检查和相关政策的情况,严厉查处压级压价、克斤扣两等坑害农民行为。在整个收购中共出动人员56人次,共检查28次,检查粮食达17365吨,检查有水份超标的达12吨,杂质超标5.6吨,都要求现场整改到位,做到每仓必检并且每仓一套档案。

(二)粮食储存环节质量安全检查。加快推进和完善粮油仓储单位备案制度,建立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档案,对地方储备粮进行全面抽检和分析粮食质量状况,落实粮食库存监管措施,凡是不宜储存的一律不得进仓储存,加强对储粮药剂残留和真菌毒素污染的监测,建立储粮药剂使用备案制度,规范储粮药剂的管理和使用,加强对高水分粮食的收储和运输管理,及时消除质量安全隐患。

(三)政策性供应粮食质量安全检查。加强对库区移民粮食政策性用粮的质量检查。严格实行政策性粮食的供应准入制度,实行添加剂使用备案制度和原料及产品的强制检验制度,加强质量安全专项抽查,杜绝不合格的粮食进入群众餐桌。

(四)粮食出库销售环节质量安全检查。加快建立和完善粮食经营、转化用粮企业经营台账和质量档案制度,严格实行粮食出库检验制度,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做到出仓前必检,不合格粮源不允许流向市场,保证卫生质量合格。

三、集中检查和自查结合,抓出实效

2015年8月20日至8月25日,各经营粮食单位开展了质量安全自查,这次检查特别对粮食收购、储存、运输活动和政策性用粮购销活动中粮食质量及原粮卫生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查看出厂销售的粮食产品的执行标准和标签标识是否正确,检验报告是否真实有效;库存粮油保管条件是否卫生安全,看商品进货渠道是否真实有效,引导和监督经营者自律,严守质量安全这道关。

粮食局于9月20日至9月30日集中人力、时间进行集中检查,全区共检查粮食加工企业28家,其中储存企业2家,购销企业26家,检查中没有发现有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粮食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标准,严格实行粮食入库和出库检验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粮食质量安全档案和粮食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全区原粮质量和卫生是安全的,政策性粮食是值得信赖的。通过集中检查,进一步提高了我区粮食质量安全工作的整体水平,促进粮食企业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做到诚实守信、规范经营,让广大消费者安全消费、放心消费。

四、存在问题

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通过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检查工作中仍发现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部分粮食经营者对粮食质量安全的意识较淡薄。

2、部分企业在收购环节质量把关不够严格,有存在抢粮现象,怕错过机会,收不上粮食,存在不良竞争行为。

3、种粮农民售粮时仍有存在晓幸心理,想蒙混过关,想尽办法躲避检查等。

五、下步工作

1、加强粮食质量安全工作的宣传力度,明年计划组织全系统职工轮流上街进行宣传,计划制作粮食质量宣传手册5000份,《食品安全小册子》2000份分发给群众。

2、提高粮食经营户的质量安全意识和农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3、完善各项粮食质量安全制度和体制创新,强化质量意识和观念。

4、加强粮食监督检查工作,认真做好市场监督和粮食经营户巡查工作。

第3篇:区粮食局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今年我局在市局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加强粮食行政执法组织建设,积极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食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积极开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认真参照监督检查目标管理细则,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依法管粮。现将我局的监督检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成立组织,强化领导。

为了维护本地粮食流通秩序,依法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及相关粮食政策,**区粮食局在全市粮食系统率先成立了监督检查室,现与综合科合署办公。为加强领导,细化工作,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何有山同志为组长的监督检查领导小组,负责抓好粮食监督检查政策的贯彻和落实,相关科室积极参与,确保了粮食流通事事有人管,事事有监督。

2、加强宣传和学习,提高监督执法能力。

为了营造浓烈的依法管粮氛围,我们以《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五周年为契机,将5月定为《条例》学习宣传月。为切实加大《条例》及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我们分别深入基层,利用过街横幅、宣传栏及墙报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5月25日,我们与市局、**粮食局租客货车在城乡进行巡回宣传、播放《条例》等粮食法律、法规,举行了粮食流通法规颁布实施五周年纪念活动,散发宣传资料1000多份,营造了依法管粮的浓烈氛围,为确保粮食经营者按《条例》及相关法规经营粮食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区局组织各科室成员利用春季培训及《条例》宣传月认真学习《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省粮食收购资格管理办法》《粮食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粮食法规,通过宣传和学习,监督检查人员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有所提高。

通过以上活动,粮食法规政策的宣传取得了明显效果,《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知晓率大大提高,为规范我局粮食流通秩序开展粮食行政执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3、认真组织多方位检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为强化对粮食收购市场的管理,我局对粮食流通各环节加大

力度进行了有效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置。

(1)、认真开展粮食收购资格审核,把好市场准入关。

为全面贯彻落实好粮食收购许可证的发放工作,我局进一步加强了粮食收购资格审核工作,认真履行自已的职责,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管粮。在粮食收购资格审核中,我们严格按照《**省粮食收购资格管理办法》的规定开展粮食收购资格审查,严把市场准入关,并认真做好档案管理,做到一户一档。年初我局对已办证的10家单位粮食收购资格进行了仔细年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通过监督检查全部符合入市收购要求,依照相关程序,及时给予了办理,对符合法定条件的,随时办理并及时发给粮食收购许可证;对审查不符合办理的及时予以解释或说明。在办理发证过程中,没有收取任何费用、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和徇私舞弊及吃、拿、卡、要等违规违纪行为。

(2)、对粮食库存、粮食统计质量的监督检查。

为提高粮食统计质量,加强粮食统计监管,确保粮食统计数量准确无误。我们根据市局有关文件精神,于6月底对全区的国有粮食经营企业、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转化用粮企业的统计工作开展全面和重点统计执法检查,通过检查,没有发现弄虚作假

现象,对工作不够规范的企业及时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年初我们根据省、市局清仓查库相关文件精神,于2009年3月份对局属各站库进行全面检查,为此我们监督检查工作同样高度重视,坚持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一方面从加强学习领会精神入手,把握相关政策和具体要求;一方面配合各职能部门与科室按照上级"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有帐必核、查必彻底"的总要求,做到真查、查实、查彻底。经检查,账账、账实相符,无瞒报、虚报现象。各站库各粮点粮温正常,粮食收购质量符合国家收购标准,均处安全状态。在这次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把监督检查工作贯穿于清仓查库的全过程,保证全程参与,不留盲点。

(3)、对省级储备粮及区级储备粮管理的监督检查。

为加强储备粮管理,按照省、市局的要求,我局于去年10月份建立了1000吨的区级储备,按照"省储备粮管理办法",我们今年多次检查了省级储备及区级储备的管理情况,一是对入库粮食数量进行检查,确保账账、账实相符。二是对入库的省级储备粮定期要求上报粮温粮情,随时监督粮食保管情况。三是提高粮食保管条件,完善储粮环境,全面实施电子测温,确保粮食质量无损坏。今年,市局领导多次亲临现场,检查指导,并对省级储备粮的管理给予了充分肯定及好评。

(4)、对最低价粮食收购情况的监督检查。

我们根据市局、托管库文件精神,为做好2009年的粮食收购工作,维护粮食流通秩序,我局高度重视,制定专项检查实施方案。今年,小麦实行了最低保护价政策,我们于7月底对我区粮食收购企业进行粮食收购政策专项检查,分别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及非国有粮食收购企业进行全面检查,监督检查粮食收购价格及粮食收购质量情况,在午、秋两个收购季节,区局多次不定期地实施现场监督检查和暗访。

通过检查,各收购企业都在明显位置向售粮农民公示了收购品种、质量标准、收购价格及监督电话;通过对收购原始凭证的检查,各收购企业能够认真执行《预案》规定的粮食质量标准和收购价格,实行国家最低价格收购农民余粮,不存在压级压价、抬级抬价、缺斤短两、以次充好、以陈充新等变相压低或提高收购价格的行为;上报的数据不存在以少报多,以无报有现象;没有发现向售粮农民打白条、代扣各种税费及其他款项等行为。各相关部门没有收到一例投诉电话及信件。

各单位能够严格按照国家质量标准,实行国家最低收购价收购农民余粮,粮食质量均达到或优于国家要求的标准以内,也不存在老粮充新现象。各单位上报进度及时,收购码单填写规范,无涂改、缺项,帐、表、单装订整齐规范,无弄虚作假现象,上报数据与帐、表、单数据口径一致,数据真实可靠。

(5)积极与工商等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粮食市场程序。

今年我局主动与工商物价部门联系,联合对多家粮食收购企业进行以物价为主要内容的监督检查活动,未发现一例违反粮食流通法律法规案例,取得了较好效果。

虽然我局的监督检查工作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1)监督检查工作方法单一,只停留在日常监督检查中,不能在《条例》允许的职权范围内有效地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质量。(2)时常把监督检查与政策法规工作内容混为一体,混淆"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关系,影响了工作质量。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我们相信,新的一年里,在市局的领导和帮助下,我局的监督检查工作一定会有所提高。

**区粮食局

第4篇:区粮食局勤俭节约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年以来,区粮食局时刻把大力开展勤俭节约树新风工作抓在手上,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有关规定,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从小事入手、从细微入手,倡树勤俭节约新风尚。主要工作如下:

一、加强学习引导,转变思想认识。通过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和区委文件精神,使广大干部职工深刻理解“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意义,让勤俭节约观念入脑入心,在全系统形成“以艰苦奋斗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的良好风气。使广大干部职工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精打细算、爱惜粮食、节省水电、理性消费,使“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成为自觉行动。

二、完善规章制度,深化源头治理。加强机关内部管理,细化公务消费、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基础建设、办公开支等方面的规定,从严控制公务接待、公车使用、办公用品支出,把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融入到制度中,加大制度约束和执行力度,把各项措施制度化、长效化,从根本上转变党风、政风和粮食行风。

三、宣传节粮理念,强化收储管理。一是充分发挥粮食部门的职能作用,完善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改变落后的粮食收储方式和消费方式,进一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实施、全民参与的节粮减损机制,增强全社会爱粮节粮意识。二是进一步转变粮食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动科技进步,以减少流通环节损失为重点,修复粮食仓储设施、完善应急供应体系、保证粮油质量安全、强化粮情监测预警、推广农户科学储粮,促进粮食节约减损。三是深入抓好当前各项粮食工作,认真做好储备粮轮换,加强储备粮的安全保管、安全防火工作,确保不发生坏粮等储粮事故,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做到保粮就是保效益。

第5篇:区粮食局班子述职报告

我局领导班子在区委、区政府和市粮食局的正确指导和支持下,全局干部职工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以保证我区粮食安全为主导,积极推动我区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局班子成员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团结协作,扎实工作,努力克服了各种困难,取得了较好成绩。现将20**年我局领导班子的主要工作情况述职如下: (一)主要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1、在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一是完善了相关制度;二是调整了安全生产督查小组成员;三是对全系统的粮库、生产车间、行政办公区及生活区进行了4次大检查;四是与各科室、企业单位签订《安全、消防责任书》8份,有效地做到了防患于未然。全年未发生各类安全事故。

2、在做好应急专项工作方面。一是成立了抗旱、防汛应急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在灾害期间实行领导干部每天带班值班制;三是制定了《XX区粮食应急预案》和《XX区粮食局粮油保障供应应急预案》,确保我区应急情况下的粮油供应。

3、我局认真按照《XX区关于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和相关要求,积极派出工作人员和自愿者参与区相关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4、在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今年是我局夯实基础,大力促进行业发展的关键年,也是有史以来资金投入最多的一年,全年固定资产投入共511.2万元,同期增长335.2%。在取得好成绩、好实效上,首先得于我局全体干部职工在立足本行,更新观念,务实创新的基本理念上,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理念和管理新模式。年初我局经过认真调研、分析,决定再次提升金新储备库金华库的使用率和经济效益,以达到中央粮油储备点的资质要求,力求效益最大化,为企业增效,国有资产增值,职工增收。其次是我局在目标确定后,经过积极努力,得到上级专项资金60万元和自筹资金144.96万元,对金华库区的围墙、晒坝、办公楼、路面及部份储粮设施进行整体改造和提升。2012年3月为中央代储稻谷10000吨已全部入库;4月又投入资金306.2万元,新建食用油储油罐4个,于2012年9月完成中央代储食用油10000吨的入库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我局金新储备库金华库已成为XX市区级单位达到“双万吨”的储备大库。为保障我区和XX市的粮油供应及应急供应夯实了基础。

5、我局设置在区政务中心的工作点,全年已为全区粮油经营企业(户)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年审20户,经过认真审查,对需整改的4家暂不年审,对不符合条件的18家粮油经营企业(户)吊销《粮食收购许可证》。

(二)主要职能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1、在“保供稳价”工作方面:一是按照市粮食局和区政府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定期召开系统负责人工作例会,认真分析我区粮油市场的供求形势和供求预测,制定出不同时期的应急方案和应变措施,确保全区粮油在应急情况下的有效供给,确保粮油市场的基本稳定和粮食质量安全;二是进一步完善我区粮油加工体系和保供体系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在我区成立了以区领导为主,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保供稳价”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主要工作由我局承担,相关成员单位协助。在我局特成立了局长负责制的专项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贯彻和落实;三是积极与相关部门联合,加强对我区粮油市场的监管和价格监测,对异常情况,争取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启动应对措施,防止哄抬粮价、囤积居奇等非法行为的出现。2012年12月2日我局荣获XX市“2012年粮食保供工作先进单位”。

今年是我局近20年来粮油购销量最多的一年,完成粮油购销40267吨,超计划0.6%。其中:大米989吨,稻谷13104吨,油菜籽470吨,食用油10146吨,面粉2500吨,大豆1796吨,玉米10995吨,同期增长1157.1%。2012年3月20日我局荣获“XX市2011社会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工作先进单位”。

3、已完成在我区新堡乡、羊昌镇、百宜乡、新场乡和下坝乡开展订单种植优质稻谷10000亩。同期增长100﹪。今年由于优质粮食品种价格上涨15-25%,农户惜受,新粮收购量较少。

4、在严格按照科学保粮的原则下,对我区2000吨区级储备粮已进行轮换稻谷704吨,轮换率达62%;同时对储备黄豆500吨也进行了轮换,轮换率达100%。通过对区级储备粮和区级储备黄豆的轮换,有效确保了我区储备粮的安全和我市“米袋子”工程的正常运行。经市级专项工作检查组验收,我区储粮工作“一符四无”率达96%,科学保粮率达96%。2012年10月12日我局荣获“2012年全市粮食库存检查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5、为完善我区惠民工程“放心粮油便民店(专柜)”的规范化建设,一是分别对全区“放心粮油店”2家专营店和20家加盟店的上岗人员进行培训,完善相关制度;二是对供应的粮油产品实行统一由区粮油配送中心检测后配送,有效确保我区粮油质量安全;三是8次对“放心粮油店”的经营状况和粮油产品进行督查和监管,防止伪劣粮油、“地沟油”、“毒大米”入店。

6、我区今年3月启动的城乡低保户“低保特价”粮油供应工作,自开展以来,我局严格按照《XX市城乡低保户粮油供应工作方案》执行,为我区低保人员32970人次,供应特价大米335吨,特价食用油38吨。因金阳新区无粮食部门,市政府安排我区代为供应,共为金阳新区低保人员14419人次,供应特价大米143吨,特价食用油16.5吨。在10个月的供应期内,我局没有出现一起因质量和服务产生的投诉,受到上级相关部门的肯定和表扬。

7、2010年和2011年在我区实施的惠农工程“农户科学储粮”彩色钢材组合储粮“丰产仓”的推广应用,不仅改变了农户传统的储粮方式,避免了粮食易霉烂,遭鼠雀残食,受虫害,粮食陈化快的蔽端,直接为农户减少了储粮损失,促进了农民增收,使农户真正得到了实惠,受到农户的好评。今年我局再次争取上级专项资金22.3万元,分别在我区新场乡、新堡乡、羊昌镇、下坝乡、水田镇、东风镇、偏坡乡和百宜乡实施惠农工程“农户科学储粮”1000户。2012年11月已全部送到农户家中。在我区实施三年的“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共争取上级专项资金266.46万元,发放“丰产仓”12300个。2012年12月2日我区荣获“2012年农户科学储粮工作先进单位”。

8、我局认真落实《粮食收购流通管理条例》工作。一是建立健全依法行政领导机制。提升认识,把“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企业”作为粮食行政执法准则,做到监督检查工作经常化、规范化、法制化,维护了粮食流通秩序,实现监督检查率、行政处罚结案率、粮食政策法规普及率及粮食许可年审率实现四个100﹪;二是做到专职机构、专人分管、专业人员“三落实”,把行政执法责任制纳入到目标考核范围内,做到工作细化、考核量化,对已办理粮食收购证的粮食经营户进行了100﹪监督检查;三是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强化落实,有效防范了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四是本着“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为粮食经营企业提供宽松环境,确保办证、技术服务等“一条龙”,全区所有粮食经营企业没有因为行政执法出现上诉事件和不稳定因素。

9、我局在严格执行国家军粮供应和救灾救济供应政策中:一是成立以局长为责任制的应急领导小组,制定了保供方案,确保我区在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粮油供应;二是在加强与当地部队的衔接和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采取积极主动的配合方式,精心组织粮源及时供应,全年完成军粮供应146.4吨,同期减少12﹪;三是积极主动与民政部门合作,完成我区救灾救济粮食供应375吨,同期增长77﹪。

10、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一是完善管理机制,强化企业对使用国有资产、资金的监管;二是对国有资产、资金的使用实行评估审查制;三是实行不定期检查制;四是接受区联合审计。经查我局全系统无违规、无违纪使用资金事例。

11、我局在继续解决好改革改制遗留问题工作方面。一是做好稳定工作,对历史遗留问题,尽力协调解决,在本系统内协调资金5万余元,帮助解决老退休人员的住房困难;二是积极筹措资金9.6万余元,解决4个历史遗留人员的身份置换金。

12、我局在按时足额缴纳“五金”的同时,又自筹资金近10万元,为在职人员和内退人员补缴公积金,全年共缴“六金”128.61万元,同期增长0.7﹪,确保了我局事业和企业职工的生存保障。

(三)、共性目标完成情况

1、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各项决议、决定工作中,我局做到了很抓落实,令行禁止。到12月25日止共召开行政办公会11次;党员评议会2次;各类学习会38次,行文29个,专题会议纪要11期,发简报10期,发督查通报8期,信息42期,报各项工作情况汇报、总结16份,有效地确保了上级政令在我局的畅通。

2、在及时办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各项批示件、督办件工作中,我局本无办理件。

3、我局在“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积极推进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总体要求下。一是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区相关部门开展各项活动;二是强力推进相关工作的贯彻落实,明确3人为专职工作人员,6人为具体工作人员;三是加大对我局管辖区域内及周边环境的改造和整治力度,共投入整改资金3.6万元;四是组织干部职工积极参加义务清扫街道、交通安全执勤等“绿丝带”自愿者活动。

(四)社会管理工作

1、全面推进基层管理体制工作:一是年初我局在确定2012年工作目标时,就将基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本的首要工作目标,并明确分管领导、科室和具体责任人;二是为企业的发展积极主动与上级部门联系项目2个,落实资金60万元;三是为企业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到位资金110.06万元;四是明确局长负责制和指派挂帮干部到下坝村开展帮扶工作,全年为下坝村落实项目六个,争取专项资金9800元,水泥10吨,“丰产仓”150个我局给帮扶资金50000元。全年共到位资金129300元,水泥10吨。为历年帮扶工作落实项目和资金到位最多的一年。

2、在履行社会责任和参与社会管理方面。我局下属事业和企业单位在加强党建和工会组织建设的同时,积极参与我区开展的各项工作和活动,认真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做到了人、财需求上的支持。一是在维护我区社会稳定方面,不以工作繁忙为借口,抽出人员积极配合我区做好各个时期的社会稳定工作;二是积极派职工参与区自愿者“绿丝带”活动,为我区创文、创模尽了心,出了力;三是对特困党员、特困职工、生病住院和去世职工进行帮扶和慰问;四是不以本己利益为重,积极配合区政府做好拆迁工作;五是坚持开展党员活动和工会活动。

3、维稳信访工作。一是完善《XX区粮食局信访工作领导包案制度》加大排查力度,对本系统在改革改制中存在的不安定因素和新增的不安定因素进行认真排查、梳理和调处;二是加强在节假日和非常时期对排查出的不安定因素,实行领导负责分组看守或骋请专人监视其动态等方式,预防群访事件的发生;三是对排查出的问题和矛盾一不往上推、二不往旁让,而是积极想办法、找协调、定措施、定专人将问题和矛盾尽力消化在内部。矛盾纠纷排查率达100﹪,调处率达100﹪,全年无上访事件发生。

(五)党风廉政建设

1、我局年初就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工作的总体目标中,按区纪委要求,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实行廉政责任制,局级领导、科长和企业法人签订《廉政目标责任制》9份。

2、认真贯彻市、区纪委的相关文件精神,局级领导和企业法人在全局干部职工大会上、庄严向全体职工作《廉政承诺》。

3、在深入开展“环境建设年”专项工作。一是成立了专项工作组;二是将此项工作列为长效管理机制,进行不定期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三是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参观外单位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增强了干部职工的行为规范和制度化管理意识;四是针对作风建设“四要十不准”规定,特成立督查领导小组,对全系统各部门在贯彻落实中的执行情况进行督查,经查,全系统干部职工自觉遵守,无一例违纪违规现象发生;五是对企业发展重大战略决策实行听证、论证调查、民主决策制,有效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有效确保我局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企业的健康发展。

(六)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1、我局领导班子一是定期召开党员民主评议会和生活会,在抓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中,带领党员干部团结协作、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使我局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挥,为我局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二是结合本系统实际,对标定位、找准优势、找准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晋位升级措施,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我局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三是通过学习和开展党员活动,强化了全局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和政治素质的提升,增强了服务群众、服务企业发展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开展科学人才观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向区相关部门推荐科技人员;二是结合本局实际,公开向社会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和科技人员;三是制定吸引人才的优惠措施和条件,以求共谋发展。

3、年初我局结合实际,制定了《XX区粮食2012年干部职工素质教育学习、培训计划》认真组织学习;二是结合实际对相关工作岗位进行业务培训6次,共投入经费9万余元;三是采取出宣传专栏,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和参加市、区专项宣传活动等到方式,推进学习型机关的建设;四是局级领导就我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粮食储备管理等到工作进行了工作调研,写出工作性调研文章6篇。

4、我局以提升全民文明素质,弘扬传统美德为主题,开展大型活动3次。一是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开展“重走红军路”到红色老区接受再教育活动;二是以“强组织,增活力;找差距,促提升;争先进,做表率”为主题,开展发挥党员先进性活动;三是以“听八方意见,纳百人建议”为主题,开展退休干部、职工活动。共投入活动经费5万余元

5、我局公文传输平台,于2012年12月18日正式开通,但在认真抓好各项工作和贯彻落实中,及时向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报送各类信息42条。

(七)行政效能建设

1、应急管理工作。一是制定了《应急管理工作的计划》、《2012年维稳工作应急预案》和《检查和督查方案》;二是针对突发紧急事件的预防特制定了《XX区粮食局预防预紧方案》,《XX区粮食局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总体(单个)预案》为我区的和谐社会和本系统的改革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环境。

2、我局对“百姓-书记市长交流台”信访件2件,进行认真回复,答复率为100﹪。

3、加强保密工作。一是调整充实保密领导小组,制定了保密工作计划;二是认真落实保密工作领导责任制,局领导分别与科室、企业法人签订《保密责任书》7份,科长与涉密人员签订了《保密责任书》7份;三是出宣传专栏一期,观看警示教育片1次,发工作简报2期;四是加强对各科室和企业计算机的使用管理。

(八)目标督查工作

按市粮食局、区委、区政府下达给我局的目标任务,于2012年5月18日分解到各科室、企业和具体责任人,并签定《2012年工作目标分解责任书》8份;二是将工作目标督查工作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三是对重要目标工作进行了督查,发督查通报6期,有效地确保了我局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开展。

(九)其他工作

1、我局积极配合区相关部做老龄和关心下一代工作,为高龄退休干部争取福利工资14000元。

2、已完成2011年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今年以来,市科技局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为主线,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一、加快推进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试点工作

争创首家“山东省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综合试验区”、全国第二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两项试点。目前,“山东省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综合试验区”创建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认可,省政府近期将正式行文批复。经过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部支持我市创建全国第二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

二、强化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金融支撑

一是设立由山东省科技厅、XX市政府、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等为联合发起人的“齐鲁科技创新基金”,规模2亿元,主要用于我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全市现已成立科技基金12支,规模达到9.33亿元。二是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银行在我市建设全国首批科技分行。目前,全市已设立建行兴德科技支行、威海银行科技支行等商业银行科技支行2家。

三、强力推进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已与中科院沈阳分院、中国高校技术转移中心、XX市科学院等10余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签订分支机构建设协议,切实将中心建成京津大院大所技术转移机构的集聚区。二是推进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现已与中国专利技术开发公司、中国技术交易所、天津滨海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等10余家科技服务机构签订分支机构建设协议,切实将市场建成科技服务机构的集聚区,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评、保、贷、投、易一条龙服务。市场采取实体化运营、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形成有形与无形、线上与线下、网上与网下互联、互通、互动、互补的全方位技术(产权)交易运行机制和网络。目前已完成选址工作,春节前可入驻。三是积极推进与中证资本市场发展监测中心合作建设中证监测中心山东分中心,建设常设性、多渠道融资的场外市场。

四、扎实推进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园区建设

一是创新建设德州应用技术研究院目前,已完成考察、选址论证、概念规划,正加紧推进深化设计、现场施工等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中科院化合物库等8家分支机构和项目已入驻。二是加快推进德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晋升国家高新区。经省政府批准,德州高新区顺利更名。11月份,通过科技部专家组现场审核,完成以升促建整改工作。三是加速推进科技创新创业园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6月21日,市政府组织县市区赴淄博考察学习,并召开“两园”建设现场会。目前,全市建有齐鲁科技企业孵化器、生物技术企业孵化器等综合类和专业类孵化器13个,其中XX县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我市国家级孵化器总数达到3个。全市孵化面积达39.25万平方米,加速器3.4万平方米。建有棉花产业、电梯产业、功能糖产业等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49个;入孵科技创新团队109个。四是打造科金产融合创新示范产业园区。积极探索“政府引导、科技支撑、企业主体、社会资本投入、市场化运作”的新型科技园区运营模式。积极推进与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战略合作,建设德州生命健康科技产业园区,通过建设小分子化合物库、干细胞疾病模型库、人源化实验动物模型库等三大生命健康科技创新平台,创新发展全市生命健康制造业和生命健康服务业,有效带动和打造一批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示XX县市区、示范园区和示范项目。 德州应用技术研究院

五、深化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院所对接

一是成功举办“2014德州·京津大院大所对接会”(此处加图片2014德州京津大院大所对接会开幕式现场

1、2,2014德州京津大院大所对接会对接洽谈现场),签订分支机构建设协议58项,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意向97项,建立合作关系116家。二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130家企业与121家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签订科技成果转化协议142项,已转化实施231项。三是推进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分支机构建设,全市签订分支机构建设协议138项,拟建分支机构26个,企业科技协同创新平台42个,成果转化基地50个,科教实训基地20个。目前,建设完成22项,在建69项。四是引进人才,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132名。 2014德州京津大院大所对接会开幕式现场1 2014德州京津大院大所对接会开幕式现场2 2014德州京津大院大所对接会对接洽谈现场

六、加快推进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产业体系建设

一是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014年全市高新产值达到21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6.4%,比年初净增1个百分点。二是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全市现已建成企业科技创新平台593个,其中国家级24个、省级163个;建成高新技术企业261家。三是鼓励发明创造,授权专利2300件,其中发明专利140件。四是争取科技计划项目,全年申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引导基金项目、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专项等科技计划项目158项,其中获得批复74项,批复资金4549万元,到位资金4215万元。五是培植科技成长型企业,全市54家科技成长型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4.68亿元,实现税收5.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30%、24.69%。新开工项目71个,竣工20个。7家企业完成上市(挂牌);17家企业完成股改;融资额达82.65亿元,为全市创新型产业集群健康快速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第6篇:**区粮食局行业人事统计分析报告

按照区粮食局的要求,我局于2011年底对我区粮食系统人事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汇总。现将2011粮食人事统计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我区粮食从业人员共135人(其中行政管理部门7人、国有企业职工75人、非国有企业职工53人)。按人员结构分,在岗人员131人,保留劳动关系人员4人;按从业岗位分,管理人员8人,专技人员8人,工人119人。

二、年报统计分析

从年报统计数据上分析,2011年我区粮食系统从业人员队伍有以下变化和特点。

1、粮食系统从业人数不断减少。2011年的年报统计,与2011年在人数对比上,从业人员总数比往年有所减少。2011年统计总人数比2009年减少了3人。从企业人员结构上看,主要是非国有企业人数增加了3人,行政事业减少3人,国有企业人数减少3人。

2、国有企业人才队伍相对老化,整体素质还需提高。2011年46岁以上国有企业人员64人,占到全体国有企业人员85%以上。从人员的学历层来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有58

人,占国有企业人员77%。

3、人员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总人数中,专业技术人才数量只有8人,占总人数的0.5%,而普通工人占大部分。在专业技术人才中,具有中级职务的人员只有1名,其它7人全为初级职称。

三、对加强粮食系统人事建设的建议

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继续教育工作。为进一步提高粮食人才队伍的学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建议开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专项培训,加快人才培养。建议市局多组织粮食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考核,为行业人才自我学习提高提供平台。

2011年12月31日

第7篇:粮食产业园区建设情况汇报

粮食产业园区建设情况汇报

市粮食局:

现将粮食产业园区建设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粮食产业园区是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园区的通知》精神,由区政府批准设立的特色园区,由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总规划面积平方公里。南北长公里,东西宽公里,总投资亿元。采取一次规划,分期实施进行建设。近期规划用地平方公里,总投资亿元;远期规划用地平方公里,总投资亿元。整个园区以“一个中心,五大功能区”为重点,即:以振兴粮食产业经济为中心,建设粮食仓储区、粮食精深加工区、现代粮食物流区、

粮油检验监测中心区、农业及粮油机械生产区。截止月14日粮食产业园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万元。

二、建设情况

粮食产业园区自开工建设以来,得到了区委、人大、政府、政协各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得到了区直相关部门及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园区首期征地亩,第二期征地亩,已由征用到位,主要解决第一期招商建设用地、大道建设和部分物流、仓储区的建设用地。园区办公室还相继制订了园区用地管理办法、企业入园办法、征地补偿办法、园区招商引资指南等相关文件。粮食产业园区正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分期建设,滚动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园区主干道---佟工大道,全长米,宽40米,总投资万。现已完成路床基础、水稳层和中间路面铺设工作。园区水系整治第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共需投资万元。主干道雨水和污水管道等公建工程已经完成。物流区和

仓储区的规划设计工作已经完成。 入园项目建设情况。今年以来,为了推动粮食产业园区加快建设,我们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办公室的工作重点。截止8月中旬共有9家企业入园建成投产项目:已建成投产的项目有:市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位于粮食产业园大道进口处,于月签约,总投资2500万元,经营环保饲料生产加工和销售业务,种鸭养殖和孵化一期工程已于年10月份投产,年产值3000多万元。第二期工程环保饲料生产生产线正在筹建过程中,截止七月份今年到位资金30万元在建项目:、有限公司。位于粮食产业园大道北侧,用地面积亩,计划总投资1500万元,现已完成了厂区规划设计、厂房工程设计和场地平整及厂区围墙建设,因宗地征地矛盾未解决,企业不能如期进场建设。、有限公司。该项目位于粮食产业园大道北侧,为月31日签约项目。用地亩,计划投资1600万元以上,于12月正式动工,现已完成厂区土地平整,厂区围墙和盖板涵

建设。完成了厂区规划设计和厂房工程设计,因宗地征地矛盾未解决,企业至今难以进场建设。、项目位于粮食产业园佟公大道最北侧,用地面积亩,计划总投资万元。现已完成了厂区规划设计和厂房工程设计,厂房工程正在建设中,今年9月份可建成投产。截止七月份到位资金万元。、项目位于粮食产业园大道南侧,用地面积亩,计划总投资万元。现已完成了厂区规划设计、厂房工程设计,厂区土地平整、水系整治、厂区围墙和盖板涵建设,项目厂房即将动工建设。截止七月份到位资金万元。项目,投资商为建设公司,计划投资万元,用地亩;项目位于粮食产业园大道西南侧,用地面积亩,计划总投资万元,现已完成厂区规划设计、厂房工程设计和场地平整,尚有三幢仓库正在开工建设,截止六月份到位资金万元。储备库项目首期工程位于村,用地面积亩,计划总投资万元,现已完成了厂区规划设计、厂房工程设计和场地平整,现有二幢仓库

正在开工建设,截止七月份今年到位资金55万元,

意向入园和正在洽谈的项目。目前,还有意向入园和正在洽谈的项目共5个。

1、有限责任公司的现代粮食物流项目项目;

2、园区商务会馆项目;还有3个项目多次到园区考察。

三、园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园区建设体制不明确。虽然区政府常务会议形成的决议是粮食局,区国资公司、参加。但到目前为止,只是抽调了人具体办公,而且没有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要完成征地、拆迁、基建、招商、全程代理服务和园区的管理等具体工作显得力不从心,明显影响工作成效。 园区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园区建设现已到全面启动建设阶段,由于企业入园在急,园区路网、水系、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急需全面启动,除园区继续加大融资力度和科学调度资金,加快滚动发展外,资金缺口是一大瓶颈,区财政支持的万元远远不能满足全面建设的需求。

征地拆迁、杆线迁移工作受阻,难度较大。到目前为止:、第一期征地范围沿路还有户亩多农田没有征用到位,直接导致三个入园企业不能顺利开工建设。、杆线迁移曾多次协调,但至今仍有部分未解决,已经直接并严重影响着园区建设速度。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在征地、拆迁完成的前提下,立即完成大道的工程建设。

对园区水系整治第二期工程开始招标,确保不影响入园企业的开工建设。

对现代物流园区和仓储区的规划进行评审,并启动这两个项目的招商。

积极配合国土资源局对粮食产业园区入园项目的用地进行申报。

积极争取省粮食局对园区建设的资金和政策扶持。

对意向入园的项目进一步洽谈,对项目进行筛选、评价。

园区办公室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还差的很远,我们将继续

克服办公室人手不足,技术力量缺乏的困难,进一步加大建设的力度,加快招商企业入园的建设速度,按照“征地一片,开发一片,建设一片,成效一片”的原则,做到“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在相关部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形成合力,齐心解决好园区建设中的问题,全面加速粮食产业园区建设。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请市局领导批评指正。

二〇〇九年月日

上一篇:搞笑书信下一篇:网络兼职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