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精神障碍试题

2022-11-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严重精神障碍试题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管理问题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管理问题,并提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和管理方法。方法:选取本地区社区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330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的对照组,每组165例,对照组采取单纯的管理方式,实验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增加治疗方式,实验以月为单位,为期三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发病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发病概率与对照组患者发病概率相比,1个月后的两组患者比较没有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2个月后和3个月后两组患者极少发病概率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管理,采取健康的社区管理方式,对患者精神状况的改善显著,提高社区管理质量,值得广泛运用。

【关键词】严重精神障碍;管理与治疗;社区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导致精神障碍患者越来越多[1]。近些年,国家进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到社区管理中来,同时在社区管理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本地区330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监护和管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地区社区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330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的对照组,每组165例。实验组:男性患者90例,女性患者75例,患者年龄29~65岁,平均年龄(45.2±3.5)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病程(1.6±0.5)年,精神分裂症患者85例,分裂情感性障碍患者49例,双相障碍患者28例,偏执性精神病患者3;实验组:男性患者89例,女性患者76例,患者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5.6±3.2)岁,病程5个月~3年,平均病程(1.5±0.8)年,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分裂情感性障碍患者48例,双相障碍患者29例,偏执性精神病患者2。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及病程、病情方面都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實验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独的管理方式,目前在社区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患者往往是被迫节后管理,容易出现极端和逆反的心理,不利于管理,患者的精神障碍程度会随之增加;监护和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的时候态度过于强硬,不能平等的对待患者,影响医患之间的关系,且不利于患者的日常生活;监护、管理方式不够创新无法适应新的社会形势。

本文实验组将采取管理和治疗相结合的方式,以社区为单位,由本地区精神病院组织建立专业的精神疾病治疗和管理队伍,带领各单位有效的进行治疗和管理;根据国家法律条款,制定相应的管理工作制度,实施规范、统一的管理;组织治疗和管理队伍进行有关精神疾病知识的宣讲活动,如组织会议、创办宣传栏、广发宣传单等,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有利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治疗和管理工作的进行。

1.3疗效判定

根据患者的情况分为三种判定标准[2]:极少发病,患者病情基本康复,交流、沟通还存在障碍,但不拒绝与人沟通,同时可以做到倾听;偶尔发病,患者病情有改善,可以配合工作人员的护理工作有较少冲突;发病频繁,患者病情程度有一定的环节,但发病次数没有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收集两组数据,并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检验,计量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个月后,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的发病情况与之前相比有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发病情况与之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实验组患者发病概率与对照组患者发病概率相比,1个月后的两组患者比较没有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2个月后和3个月后两组患者极少发病概率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近些年来,我国的精神疾病患者逐渐增多,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管理逐渐被重视起来。摒弃传统的社区管理模式,实现管理与治疗相结合的社区管理目标[3]。在社区管理改革的过程中要实现服务规范化且落实到每一位患者身上,首先对收治的患者进行诊断,通过诊断信息,将患者进行分类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给患者提供优质的治疗服务,并对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价,观察患者的改善情况,再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或治疗措施;提高社区管理的救助工作,从而提高社区管理效率,社区管理可以将精神障碍疾病纳入城镇医疗保障计划,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让患者主动参与治疗,确保社区管理的顺利进行,同时可以有效的提高社区管理效率和成功率[4]。

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发病情况与之前相比有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发病情况与之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实验组患者发病概率与对照组患者发病概率相比,1个月后的两组患者比较没有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2个月后和3个月后两组患者极少发病概率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健康的社区管理方式更有利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情的改善,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文红,王丹,杨先梅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管理治疗述评[J].四川精神卫生,2014,11(06):481-485.

[2]朱金丽,郑志华,高群义等.社区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14,12(17):82-84.

[3]王天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及其管理[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1(08):162-163.

[4]霍保利,李丽,Koensevenants等.慢性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管理问题分析[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3,12(06):725-727.

作者:高蓝

第2篇:良庆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服药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分析良庆区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救助生活困难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管理效果,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精神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地区生活相对困难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40例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者15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由政府提供免费服药,对照组给予自费服药。结果观察1年后,研究组规范管理率、规律服药率、病情稳定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经济条件是影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治疗康复的重要因素,由政府主导为民办实事项目提供免费服药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管理效果。

关键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服药

严重精神障碍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六种,以精神分裂症最为常见,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临床特点[1]。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为了解家庭经济状况对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服务管理规范性的影响,通过政府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的方式,对生活困难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免费服药,评估服务对象的治疗管理效果,为政府部门进一步推广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范围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根据《南宁市救助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工作实施方案》规定,良庆区承担南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救助生活困难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任务指标140例,选取该地区生活相对困难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40例为入项对象(研究组),同时筛选出与研究组患者年齡、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相匹配的患者1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制定《良庆区落实南宁市生活困难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助项目工作方案》,参照国内其他地区的做法[2],结合当地实际,由精神专科医生每季度对研究组患者所需服用的药品进行统计,拟定采购计划报良庆区精防办汇总后上报南宁市精防办统一购药,良庆区精防办从南宁市精防办领取药品后,由精神专科医生定期组织患者定点取药,对部分行动不便的患者采取上门送药的方式。研究组由政府提供免费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自费服药,干预时间为1年(从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两组患者均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规范》规定的随访频次及相关要求进行同等管理服务。

1.3观察指标

患者规范管理率=按规范要求进行管理的患者数/所观察的患者数×100%;规律服药率=规律服药患者数/所观察的患者数×l00%;病情稳定率=观察1年(12个月)后病情稳定的患者数/所观察的患者数×l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规范管理率、规律服药率、病情稳定率用百分数(%)表示,将研究组与对照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比较研究对象各统计指标与一般资料的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规范管理率比较

研究组规范管理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严重精神障碍大多为终身疾病,患者本身无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较差,而且需要长期服药维持治疗以及家人長久照料,造成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该地区经济状况在当地贫困线以下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所占比例83.2%,与周洋等人的报道接近[3],导致所在家庭难以承担旷日持久的治疗费用,患者监护人对治疗前景逐渐失去信心,因而有意无意地放弃对患者的关心与治疗。在此情况下,如果得到来自外力的扶持,将会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从而大大提高患者管理的配合度和服药依从性,与王晓燕、熊智、朱益等人的报道相一致[4][5][6]。

借着健康扶贫的春风,依托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为该地区部分生活困难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免费服药,通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开展一年有效管理与跟踪观察后,从研究结果说明提供免费药物治疗对于生活困难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庭具有很大吸引力,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同时提高了患者对社会的信任度和满意度[7]。

显而易见,向生活困难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免费服药,对提高患者医疗效果有着积极作用,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回归社会。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无论是在生理上、心理上,还是在经济上均属于弱势群体,而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与照顾程度则体现社会的发展进步和文明水平[8]。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扩大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免费服药的范围,让更多的、有需求的患者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红利,通过经济、便捷、有效的途径进行治疗和康复,患者及其家属得到恩惠后将会更加肯定政府,相信社会大爱,自愿接受社区康复,提高对管理者的信赖,从而取得较好的治疗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方向,陈元生,陈旭先,等.福建省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1,44(2):103-107.

[2]宋君伟,张文佳,刘阳,等.免费服药对农村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家庭负担的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0):1494-1495.

[3]周洋,陈文材,黄先娥,等.武汉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现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7,28(3):84-86.

[4]王晓燕.荆门市贫困精神疾病患者免费服药三年疗效观察[J].四川精神卫生,2015,28(1):73-74.

[5]熊智,余建英,邓佳辉.积极性社区康复及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家庭经济负担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7,28(2):339-342.

[6]朱益,张伟波,王维玲,等.上海市无业贫困精神疾病患者免费服药现况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药报道,2013,12(10):109-114.

[7]冀二妮,段卫东,杨海晨,等.综合康复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5,06:387-390.

[8]马慧.法治社会下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问题探析[J].法制博览,2016,05(上):129-130.

作者:黄保茁

第3篇:奉贤区在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现况分析

摘 要 目的:通過对奉贤区在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描述性分析,了解该病的疾病特点,为深入开展精神疾病的社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奉贤区所有在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截至2016年12月31日,奉贤区在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共3 951例,时点患病率为3.38‰。其中精神分裂症所占比例最高,时点患病率为2.06‰;男女比例为1∶1.18;职业分布以农民(42.85%)和无业(38.29%)为主;患者文化程度偏低,初中及以下学历占88.40%;婚姻状况中未婚占30.93%,离婚或丧偶占10.86%;疾病导致一级或二级残疾病例占总数的38.25%;患者治疗方式以门诊居多,占69.68%;从服药方式上看,48.22%的患者不服药或拒服药。结论:严重精神障碍是一种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社会负担重的疾病。政府应建立和完善康复服务体系,专科医院应增加对患者及家属的教育培训,形成医院-社区-家庭相衔接的康复服务模式。

关键词 严重精神障碍;社区管理;现况分析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severe mental disorders managed in Fengxian District of Shanghai

ZHOU Hong1, ZHOU Qing1, QIAN Bin1, GONG Xingbo1, FEI Chunhua2

(1.Department of Psychotic Prevention of Mental Health Center of Fengxian District, Shanghai 201418, China; 2.Department of Medical Teaching of Mental Health Center of Fengxian District, Shanghai 20141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rough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the patients with severe mental disorders in Fengxian District,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ease so as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data for further communit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ental disorders.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information of all patients with severe mental disorders managed in Fengxian District. Results: As of December 31, 2016, 3 951 cases of severe mental disorders managed were reported in Fengxian District with the time point prevalence rate of 3.38 per thousand. Among them schizophrenia had the highest proportion and the time point prevalence was 2.06 per thousand. The ratio of the male to female was 1∶1.18. The occupation distributions were mainly farmers(42.85%) and the unemployed(38.29%). Patients generally had low education levels and junior high school and below education accounted for 88.40%. In marital status, unmarried accounted for 30.93% and divorced or widowed accounted for 10.86%. Diseases leading to grade one or grade two disabilities accounted for 38.25%.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were treated in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accounting for 69.68%. From the way of taking medicine, 48.22% of the patients did not take medicine or refuse to take medicine. Conclusion: The severe mental disorder is a disease with high morbidity, high disability rate and heavy social burden. The government should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rehabilitation service system. Specialized hospitals should increas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to form a mode of hospitalcommunity- amily cohesion rehabilitation service.

KEY WORDS severe mental disorder; community management; status analysis

严重精神障碍是一种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社会负担较重的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及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等6大病种。一旦发病,由于患者自知力和控制力的缺失,可能发生危害自身、危害他人、甚至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长期患病则会导致患者的社会功能衰退[1]。

根据WHO和世界银行的预测,2020年神经精神疾病造成的负担将占中国疾病总负担的25.00%,其中仅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6类严重精神障碍所占的疾病负担就高达17.40%[2]。

本研究旨在了解奉贤区严重精神障碍的疾病特点,为深入开展严重精神障碍的社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来源于奉贤区所有登记在管的3 951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指根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3]中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及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分析方法。收集“上海市精神卫生信息管理系统”中截至2016年12月31日之前纳入的奉贤区所有在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职业、残疾等级、时点患病率、治疗方式和服药依从性等。时点患病率是指某个特定时间点的患病率,时点患病率=某一时点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该时点总人口数。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奉贤区精神障碍患者基本情况

截至2016年12月31日,奉贤区常住人口116.7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53.46万人,外来人口63.30万人。在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3 951例,时点患病率3.38‰。

2.2 6大病种患者人口学特征

在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3 951例,男性1 809例,女性2 142例,男女比例为1∶1.18。初发年龄在10岁以上,患者主要集中在>60岁的年龄组。职业以农民和无业为主,分别占42.85%和38.29%。从婚姻状况分布看,已婚病例最多,占58.21%。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初中及以下患者数占88.40%。疾病导致患者一级或二级残疾的占总数的38.25%,见表1。

2.3 6大病种患者时点患病率比较

经χ2检验,6大病种的时点患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精神分裂症的时点患病率最高,为2.06‰,见表2。

2.4 精神障碍患者治疗方式比较

患者治疗方式以门诊就诊居多,占69.68%;住院占4.42%;自行购药占12.81%;没有任何治疗方式占13.09%,见表3。

2.5 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

38.65%的患者按时按量服药;13.13%为不按时按量;48.22%的患者不服药或拒服药。

3 讨论

目前,上海市奉贤区在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3 951例,时点患病率为3.38‰,略低于大连市中山区3.71‰的患病率[4],但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5]统计得出的全国约有10.00‰的严重精神障碍患病率的数据有出入,这可能与部分患者患病但没有进行治疗或者与部分患者为了保护隐私隐瞒病史、未能纳入精神卫生服务管理有关。奉贤区为人口导入区,常住人口中有一半以上为外来人口,具有流动性大、对疾病防控知识知晓率低及社会保障福利少等特点[6]。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大对常住人口、特别是外来人口的排摸调查,进一步提高本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检出率,从而进行防控及治疗工作。

从人口学特征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初发年龄在10岁以上;病例主要集中在已婚、文化程度偏低的人群中。这可能与低文化人群社会适应能力差、思维局限性高及心理卫生知识匮乏有关。从职业分布看,患者以无业和农民为主,分别占38.29%和42.85%,可能原因为这部分人群生活壓力较大、经济较为窘迫,也可能是患病导致了患者工作能力的丧失。所以,社区康复工作不仅需注重患者精神症状的改善,更应重视其社会功能的提高。

患者的疾病致残率较高,为62.72%,与全国严重精神障碍60.00%致残率的结果相近[7]。有37.28%的患者为未评定或无残疾,这可能与患者认为承认罹患精神疾病会使自身或家人蒙羞有关。王乃信等[8]对浙江省2 270例居民的问卷调查显示,74.80%的人认为精神病患者会无缘无故发火;54.50%的人认为有精神病史的人不应该结婚。由于社会上存在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种种错误认知,部分家属为了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婚姻,选择放弃评残权利甚至隐瞒病史,然而这样的行为反而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如何进一步消除社会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歧视将是精神卫生工作努力的方向。

时点患病率排名前两位的病种为精神分裂症和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分别为2.06‰和1.07‰,这与张维熙[9]等对中国7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一致。因此,如何加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务管理应作为今后精神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对患者治疗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42%的患者采取了住院治疗,其余95.58%的患者为门诊就诊、自行购药或不采取任何治疗方式。因此,加强社区防治能有效降低疾病复发,减少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这与徐健康[10]的研究结果有异曲同工之妙;13.09%的患者在明确诊断后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一方面可能与疾病本身的特点有关,由于部分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的患者及家属对治疗不抱有信心,觉得疾病难以被治愈,所以放弃了治疗;另一方面可能与社会经济环境、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和精神卫生服务水平等有关[11]。

表4数据显示,48.22%的患者不服藥或拒服药,鲍文卿等[12]曾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有关因素调查分析》中指出,在部分依从和不依从患者组中,63.30%的患者停止服药的原因是认为自己已经痊愈,无需继续服药;10.00%的患者则认为自己没病,不需要服药。服药率低是造成疾病复发的主要因素,在社区康复工作中应加大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疾病知晓率,将对疾病的防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3]。

综上所述,严重精神障碍既是影响社会稳定的社会问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专科医院需利用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对精神卫生的宣传,提高民众对疾病的知晓率。充分发挥精神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多方努力为患者营造适合康复的社区环境。

参考文献

[1] 秦怀金, 陈博文.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2012年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2] 管丽丽, 杜立哲, 马弘. 精神分裂症的疾病负担(综述)[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2, 26(12): 913-919.

[3] 董景五.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4] 王洋, 赵大磊. 大连市中山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现况分析[J]. 中国民康医学, 2016, 28(3): 88-89.

[5]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精神卫生政策研究报告汇编[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6] 仇晓艳, 鞠康, 刘晓, 等. 上海某区流动人口精神卫生信息系统策略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14): 320-321.

[7] 黄洪勇, 许云. 我国精神疾病总负担排名第一专家呼吁重视预防[EB/OL]. [2015-04-28][2017-10-28]. http://news.163. com/15/0428/07/AO96K7RQ00014AED.html.2015-04-28.

[8] 王乃信, 徐方中, 石其昌. 浙江省居民重性抑郁患者的人口学分布[J]. 浙江临床医学, 2005, 7(5): 534-535.

[9] 张维熙, 沈渔邨, 李淑然. 中国七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J]. 中华精神科杂志, 1998, 31(2): 69-71.

[10] 徐健康. 重性精神疾病社区康复管理现状调查[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4, 20(6): 115-116.

[11] 葛茂宏, 张功法, 张传波, 等.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实施效果调查研究[J]. 精神医学杂志, 2013, 26(2): 129-133.

[12] 鲍文卿, 林平, 庞霄君, 等. 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有关因素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8): 469-471.

[13] 何淑芬, 黄其春.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的影响[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2, 18(4): 1089-1090.

作者:周红 周青 钱斌 龚兴波 费春华

第4篇:严重精神障碍督查总结

xx区2017年x季度严重精神障碍

管理项目考核工作总结

为切实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省、市有关精神,我院对xx区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工作进行第x季度督导考核。现将本次工作小结如下:

2017年12月25日至12月28日,我院两名考核人员对xx区的17个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严重精神障碍管理项目督查考核;此次考核通过查阅资料、核对纸质和电子档案、电话核查等方式了解重性精神疾病管理项目的组织管理、患者档案资料的规范性、一致性和真实性,考核发现:

各单位已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要求开展工作,主动与业务部门联系,积极开展疑似患者筛查与诊断工作;对在册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完善相关台帐资料;各单位2017年度的免费体检工作均结束。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xx区检出率低,增长缓慢,2016年12月底至2017年12月20日,亭湖区检出率由3.01‰增长到3.12‰,检出率增长达不到省级每年0.3-0.5‰的要求;

2、部分单位患者电子档案中基础档案空白项超过3项,存在时间上的逻辑错误,既往症状与疾病诊断不匹配;随访分类与随访频次不相符、目前症状与分类、自知力、社会功能情况等不相符。

3、2017年度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免费体检工作部分单位较薄弱,体检率较低;有些单位免费体检的真实性不足。

4、少数单位工作人员变动,新进人员不清楚工作程序,不知从何做起,对患者的管理及随访工作仅流于形式;

5、部分单位工作人员对严重精神障碍管理的相关知识、概念、规范不熟悉。

三、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项目工作的领导,加大组织推进力度。健全项目工作队

1 伍网络,配足配全能满足开展工作需求的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促进项目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2、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对突出问题要重点培训,强化对服务流程、规范要求、网络操作、健康指导等方面知识的业务培训,扎实提升精神卫生服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3、加强辖区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摸底排查工作,尤其是目前检出率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加大摸底排查力度,提高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检出率与管理率,检出率增长需达到省级每年0.3-0.5‰的要求,努力达到检出率4‰以上、管理率要保持在90%以上。

4、认真做好经验总结,提升全区项目工作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通过组织开展经验交流等形式,积极推广一些单位好的做法及成功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有限的精神卫生资源,不断提高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效益和效果。

5、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宣传免费体检工作。提高患者体检率,务必做真做实!

本次督导、考核,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予以表扬及推广,对不足之处,已提出书面整改意见,并要求限期整改到位,同时我们将加大培训和督导力度,希望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共同把亭湖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做好、做实。

xxx精防办

x年x月x日

第5篇:严重精神障碍督导总结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项目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我辖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项目工作,2018年7月6日市第五人民医院及县疾控中心领导,深入我卫生院以及村室,对我辖区严重精神障碍管理项目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

本次督导采用资料核查、现场检查以及入户调查的形式。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管理、体系建设、信息通报、项目进展情况、人员的配备和职责、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与随访等工作的开展。针对项目实施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与基层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探讨。

一、严重精神障碍病人督导管理

*****辖区共有人口 ****人,今年我院所管辖区的确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共有 **人,在管**人,非在管患者**人,失访**人、死亡**人。督导管理是严重精神障碍防治工作的重点,我们主要通过村卫生室人员对病人进行服药指导和督促及定期进行随访。由于他们和病人居住场所比较近,服务的对象又主要就是本村居民,因此相对比较熟悉病人的情况,比较容易和病人沟通交流,督导起来比较便利。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严重精神障碍防治工作基础较为薄弱。这不仅严重影响严重精神障碍病人的发现率也严重制约了整体的严重精神障碍防治工作。 

2、严重精神障碍防治宣传力度还需加强。虽然开展了一些初步的严重精神障碍防治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但是无论在宣传手段、对象和宣传的区域上还是太过于单一和局限。

3、随访间隔周期长,导致部分资料未能及时录入系统。

4、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指导用药不规范,剂量错误,部分乡村医生随访中还存在对危险性评估不够重视,对危险性分级具体内容不清楚,导致规律服药有好转但无降级。

5、个别档案应有的表格缺失,空项、错项,无辅助检查单又无特别说明,有的有辅助检查未填写到体检表中去。

三、 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对我们医院的相关医务人员及村室医生进行培训。使其熟悉、了解、掌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随访的工作内容,了解危险性评估在随访工作中的重要性。

2、建立每月对辖区每个村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报告制度,使之成为制度化、常态化。要求乡村医生每月29号之前向卫生院严重精神障碍专管员报告三级及三级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情况,即使本村本月无三级及三级以上患者也要实行零报告。

3、加大对各村室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督导,督促及时随访,并及时录入系统。

4、进一步加大对患者服药情况的了解,制定相应措施,促使患者服药,做到应该服药的患者都要服药。

5、及时补齐并规范填写档案中的空项,错项。严重精神障碍的辅助检查要填写体检表中去,未做要加以说明。

本次督导后,对不足之处做了书面整改,限期整改到位,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共同把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工作做好,做实。

第6篇:严重精神障碍评估总结

在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性分级评估工作总结

自5月16日接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性评估紧急通知》起,我院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通知内容,领会通知精神,积极对辖区内在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危险性进行分级评估,及时上报评估结果,圆满完成评估任务!现将具体评估工作做总结如下:

一、采取多样化评估方式,评估率达100%。

为保证辖区内在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都可以评估到,我院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工作、居住地、交通等状况,制定不同评估方案,采取不同评估方式,有的放矢的对患者进行评估。

方案一:“面评”。即根据严重精神障碍大网导出名单,对辖区内在管患者统一时间内进行粗筛粗评。具体工作由重精管理人员通过电话联系每位乡村医生,由其对各村患者进行面对面访谈评估危险性,对所有在管患者病情和生活现状有一个初步了解,在名单处做标记,方便下一步的细筛。 方案二:“细评”。即根据手中掌握的资料,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状况采取不同评估方式,依照危险性等级分级标准,对辖区内所管患者进行危险性等级详细评估。主要采取与患者面对面访谈,走访家属及监护、知情人,听取村委会负责人介绍等方式,严格、认真、仔细的开展工作!对于特殊患者,我院领导主动联系辖区内派出所,安排指定工作人员在派出所内现场获取出警记录,并作认真记录,不漏记任何资料。

二、及时汇总资料,认真分析资料,严格分级标准。

资料收集完毕,由重精的专管人员进行汇总分析。首先查阅2013年至2016年的电子版随访记录,将随访记录中的危险性分级整理,将其与收集的现资料进行比对,严格按照分级标准对每位患者进行等级评定,认真制订上报表,杜绝漏报、错报、虚报等情况的发生。圆满完成本辖区内在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危险性等级评估,并将结果及时上报。

三、本次评估工作完成本辖区xx位在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危险性分级评估,其中xx级四人(xx村xxx,xx村xxx,xx村xxx,xx村xxx)1级一人(xx村xxx),3级评估人数为0。

第7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方案》以及相关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为确保我中心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项目顺利开展,逐步建立综合预防和控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行为的有效机制。根据卫生部《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服务规范(2011版)》,结合我中心实际,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

一、目标

(一)至2016年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45% 。

(二)至2016年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80% 。

二、工作组织机构

(一)、工作小组 组 长:成小亮

员:范英培 10名村卫生所医生

(二)、工作小组分工

成小亮主管全辖区严重精神障碍的督导工作;

范英培主管10村卫生所医生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建档、随访等工作;

10名村所医生负责管理各自村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建档和随访工作。

三、范围和内容

(一)范围:全辖区范围内实施。

(二)实施内容

1、培训:按照实施方案和技术规范要求,做好人员培训。制定培训工作计划,分期分批、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精神病防治专业人员、患者家属等相关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增强患者家属护理、村卫生所人员相关知识与技能。

2、信息收集:接受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相关培训的专(兼)职人员对辖区人口进行调查,收集在医疗机构进行明确诊断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严重精神障碍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双向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等。发病时,患者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对行为的控制力,并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长期患病者可以造成社会功能严重损害),并做初步筛查工作。收集没有明确严重精神障碍诊断,但有危险性倾向的人员信息,再建议其立即到专业机构诊断治疗的同时,上报上级精神病防治专业机构及县疾控中心。

3、收集确诊病例资料。中心每月统计在档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例信息,汇总后上报区级严重精神障碍疾控机构。

4、病情评估:为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建立健康档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纳入管理的时候,由县级及以上专业医疗机构进行一次全面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躯体疾病,为符合诊断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登记的内容包括患者及监护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患者精神疾病家族史、初次发病时间、既往诊断和治疗情况、既往主要症状、生活和劳动能力、目前症状、服药依从性、自知力、社会功能情况、康复措施、总体评价及后续治疗康复意见等。

5、定期随访:对于纳入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随访8次,每次随访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理念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臵或转诊,并进行危机干预。对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必要时与原主管医生联系或转诊至上级医院;对伴有躯体症状恶化或药物不良反应,应将患者转至上级医院。

6、患者报告:发现有危及他人生命安全或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形象行为者为疑似精神疾病患者时,应立即拨打“110”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由公安机关执行公务的人员送往就近或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明确诊断。

7、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加强宣传,鼓励和帮助患者进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接受职业训练。与病人家属进行交流,发放精神病科普宣传资料,讲解精神病人护理知识,消除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歧视和误解。

8、技术指导:接受市、县级专业技术指导组织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技术指导。

许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6年1月4日

第8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试卷

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相关试题

一、 单项选择

1、 下列哪个是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的责任报告人() A. 疾控人员B.精神科执业医师C.检验人员D.乡村医生 E.个体开业医生

2、()对全国重性精神疾病信息实行统一管理。 A.国务院办公厅B.人大C.国家卫生计生委 D.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E.疾控局精神卫生处

3、()要每日浏览信息系统,及时处理相关机构转来的信息和所辖机构上挂的信息。

A.业务管理员B.数据指控员C.本级用户 D.直报用户1 E.直报用户2

4、关于发病报告的范围,说法正确的是() A、必须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这六种疾病才需填写发病报告卡。 B、只要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这六种疾病,就要进行发病报告。

C、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且有自伤自杀倾向,须进行发病报告。 D、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危险并经诊断结论、病情评估表明为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须进行发病报告。 E、必须征得患者本人(或者监护人或近家属)知情同意后才能进行发病报告。

5、关于发病报告管理办法与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二期上线晚于发病报告管理办法发布时间,之前的纸质报告单需要补录入系统。 B、发病报告的患者应录入信息系统。

C、发病报告是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二期才有的功能。

D、各医院的HIS系统可与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二期直接对

接,实现发病报告患者信息的上传。 E、门诊或住院的患者只要符合发病报告范畴都需报告,并录入系统。

6、《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危险行为发生情况表》中的数据来源() A、国家系统 B、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C、各医疗机构 D、公安 E、卫生计生部门

7、关于流转提醒不正确的是() A、直报用户1有社区迁入患者提醒 B、直报用户1有社区迁出患者提醒 C、直报用户1有医院迁入患者提醒 D、直报用户2有医院迁出患者提醒 E、以上都不对

8、关于发病报告信息录入正确的是() A、发病报告号是工作人员编写的

B、所有带“*”号标示的数据项为必填项 C、身份证号是必填项

D、身份证号18个0的患者也可以出院 E、初次发病时间不能早于出生日期

9、关于出院信息不正确的是()

A、出院类型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出院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出院 B、发病报告患者的出院类型默认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出院 C、所有出院信息都是从出院信息模块录入 D、发病报告患者的出院信息必须迁到社区

E、发病报告患者的信息必须是完整的且身份证号不能为18个0,才可以进行出院操作。

10、下列哪项不是随访的内容() A、是否知情同意

B、随访期间住院和关锁情况 C、随访期间病情及危险性评估 D、随访期间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 E、随访期间康复措施

二、多项选择题

1、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工作的原则()

A、分级负责 B、知情同意 C、属地管理 D、服务患者 E、安全有效

2、信息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包括()

A、负责本单位与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有关的文件、资料、信息的收发、存档及管理

B、负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基本信息和随访信息的录入 C、负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疗信息的录入 D、负责重性精神卫生报表的审核 E、负责严重精神障碍信息质量控制

3、哪些不是直报用户(按要求登记患者管理)的权限() A、工作概况浏览

B、个案信息录入和浏览 C、发病报告录入和浏览 D、出院信息录入和浏览 E、患者信息流转和浏览

4、关于发病报告叙述错误的是() A、一旦上报不可修改 B、发病报告将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的范围界定为有自杀自伤行为的患者

C、责任报告单位应在患者确诊后10个工作日内报告 D、发病报告患者信息可公开 E、谁都可以进行发病报告

5、关于“工作概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报用户和数据质控员均可浏览“工作概况” B、“工作概况”中圆饼图根据实时情况动态变化 C、“预约提醒”表示距下次随访日期间隔7天 D、“预警提醒” 表示距下次随访日期间隔14天 E、“病情不稳定”的提醒依据是患者最后一次随访时的病情分类情况

6、哪些用户可以上挂患者信息() A、业务管理员

B、市级数据质控员

C、县级数据质控员

D、直报用户1(按要求登记患者管理) E、直报用户2(发病报告患者管理)

7、患者张三,2015年为其建档,因其一直“不同意参加社区网络管理,也不同意前往精神科门诊复诊”故社区精防人员未对其进行随访,2016年2月10日患者同意参加社区网络管理,随后,精防人员于2016年3月7日、2016年5月2日、2016年9月21日、2016年12月6日、2017年2月13日对张三进行随访,2017年5月28日患者死亡,精防人员于2017年6月3日将患者死亡信息录入信息系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16年2月的《管理概况月报表》中,在计算“知情同意患者管理率”时,张三既算分子也算分母。 B、2016年《管理概况年报表》中,“本新增知情同意患者”中,张三算1人。

C、2016年《管理概况年报表》中,“规范管理人数”中,张三算1人。

D、2017年《管理概况年报表》中,“本年在管患者人数”中,张三算1人。

E、2017年5月《管理概况月报表》中,“本月报告死亡患者人数”中,张三算1人。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报表》中有患者一般人口数信息的统计 B、每月可通过《一般情况报表》获得在管患者的贫困率 C、病情稳定率目前仅在居家患者中计算 D、治疗率的统计在《管理概况月报表》中以最后一条随访记录为准,在《工作指标季报表》中以本季最后一条随访记录为准

E、治疗率的统计在《管理概况年报表》中以全年服药情况为准。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活动用户是指权限分配错误的用户

B、业务管理员登陆系统后可以看到个案信息

C、持续住院患者有可能是长期住院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出院

D、按要求登记患者的随访管理需要获得患者本人和/或家属的“知情同意”

E、以上都不对

10、关于系统安全管理,说法正确的是() A、用户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单位规章制度 B、不得对外散布、传播本系统内部消息 C、可以使用公共场所的计算机登陆系统 D、应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定期杀毒

E、禁止安装、运行含有病毒、恶意代码、木马的程序

三、填空题

1、信息管理人员应 系统中本辖区 及 ,并妥善保管。

2、申请信息系统用户要填写

3、系统中患者分库管理,分为 、 、 、

4、各级 对本地区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管理工作实行监督管理。

5、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负责收集本机构 和 并进行网络报告,于确诊及出院后 工作日内将相关信息录入系统,并通过信息系统转给患者所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6、录入新的患者信息时,提示身份证号已存在,走 流程。

7、报告患病率是 除以 。

8、发病报告的性质:

9、患者机构的变更包括 和 。

10、国家信息系统用户类型有 、 和 。

四、判断题

1、定义为“在管患者”的依据是有完整随访记录,而非选择“纳入管理”。()

2、小赵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直报用户,2016年3月4日调离该社区中心,由小李接管,并继续使用小赵的账户录入患者信息。()

3、女性,20岁,骨瘦如柴,不肯进食,并自我引吐,照镜子总觉

得自己胖,在某精神专科医院就诊收入院,确诊为“神经性厌食”。该院应在确诊后10个工作日内将患者信息录入国家信息系统。()

4、长期持续关锁的患者是考察工作质量的一个指标。()

5、是否为“在管患者”,以随访记录为判断条件,不是以“是否纳入管理”为判断条件。()

6、责任报告单位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确诊后,立即将相关信息录入信息系统。()

7、乡镇(街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在社区中心新发现的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诊断。()

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安排专人每周浏览信息系统,对医疗机构和县级精防机构转来的患者,要在一个月内完成核实。()

9、不符合发病报告范畴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出院信息,须经知情同意后方可迁出社区做管理。()

10、医院在迁出患者时必须将患者迁到具体的基层社区卫生机构。()

答 案

一、1B 2C 3B 4D 5D 6D 7E 8B 9C 10A

二、1ACDE 2ABCDE 3CD 4ABDE 5ABE 6BCD 7BD 8 ACDE 9CD 10ABDE

三、

1、定期备份、患者信息、统计报表

2、《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管理系统用户申请表》

3、在管患者、非在管患者、死亡患者、失访患者4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5、发病报告卡、患者出院信息、10个

6、重复患者迁移

7、在册患者数、辖区常住人口数

8、强制报告

9、机构合并、机构迁移

10、业务管理员、本级用户、直报用户

四、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9篇: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管理办法(试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

关于印发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卫疾控发〔2013〕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精神卫生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家实行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制度,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为贯彻落实上述规定,我委制定了《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遵照执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 2013年7月29日

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做好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以下简称精神卫生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建立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严重精神障碍发病信息是该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

第三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符合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并经诊断结论、病情评估表明为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

第四条 具有精神障碍诊疗资质的医疗机构是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的责任报告单位。责任报告单位应当指定相应科室承担本单位的严重精神障碍确诊病例的信息报告工作,相应科室应当指定专人负责信息录入或报送。

—1—

精神科执业医师是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的责任报告人。精神科执业医师首次诊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后,应当将患者相关信息及时报告前款规定的负责信息报告工作的科室。

第五条 责任报告单位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确诊后 10个工作日内将相关信息录入信息系统。不具备网络报告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将患者相关信息书面报送所在地的县级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

县级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接到不具备网络报告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患者相关信息,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录入信息系统。

第六条 责任报告单位发现已报告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有精神卫生法第三十五条第一款情形,经再次诊断或者鉴定不能确定就诊者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应当在下月10日前通过信息系统进行修正。不具备网络报告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当及时书面报送当地的县级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由其在下月10日前通过信息系统进行修正。

第七条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出院的,责任报告单位应当在患者出院后10个工作日内将出院信息录入信息系统。不具备网络报告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将患者出院信息书面报送所在地的县级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

县级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收到不具备网络报告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出院信息,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录入信息系统。

第八条 县级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应当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出院后15个工作日内,将患者出院信息通知患者所在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按照精神卫生法第五十五条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指导患者服药和开展康复训练。

第九条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严重精神障碍责任报告单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严格保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不得向其他机构和个人透露。

第十条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本地区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管理工作实行监督管理。

—2—

第十一条 各级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承担本地区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的业务管理、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负责对本地区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信息进行审核、管理、数据分析及质量控制,及跨区域就诊确诊病例的信息转送工作,以及本地区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及运转。

第十二条 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的责任报告单位应当定期对本机构内部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工作进行自查。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将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列入医疗机构考核范围,组织对本地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病报告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通报,并责令限期改正。

第十三条 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6种重性精神疾病,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情形的,应当实行发病报告;不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情形的,应当按照现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及其他有关规定进行登记管理。

第十四条 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是指由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承担本地区精神卫生防治技术指导与日常管理任务的精神专科医院、设精神科的综合医院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3—

上一篇:酒店动漫活动策划下一篇:初三家长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