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师教学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现代外语教学对于外语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是由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特点所决定的。现代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要求外语教师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另一方面,教学法和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科学技术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外语教师教学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外语教师教学论文 篇1:

高校外语教师语言评价素养构建:基于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外语教学中的测试与评价)的思考

摘要:评价素养是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介绍了教师评价素养以及语言评价素养,并且在分析了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外语教学中的测试与评价)教师反思日志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外语教师评价素养构建和提升途径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评价素养;语言评价素养;高校外语教师教育;教师发展

一、评价素养

评价素养(Assessment Literacy)是教育学领域的一个术语,自从Stiggins(1991)最早提出该词已经有近三十年的时间,一众研究者如Stiggins(1991,2002)、Paterno(2001)引自Fan et al.2011、Webb(2002)、Malone(2008)、Stoynoff & Cha- pelle(2005)对评价素养进行了不尽相同的定义,国内学者林敦来认为评价素养指的是:人们进行评价行为过程中所需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参阅Stiggins 1991,2002;Webb 2002;Popham 2008;林敦来、高淼 2011)。

二、语言评价素养

语言评价素养(Language Assessment Literacy)源于评价素养,相对于评价素养,语言评价素养进入到应用语言学领域的时间较晚,大约在Stiggins(1991)提出测评素养约二十年后,这个概念才逐渐进入语言评价领域研究者的视野。国内外的语言评价专家如Bachman(1990),Boyles(2005),Fulcher(2012),Inbor-louri(2013),林敦来和高淼(2011)都曾对语言评价素养的内容和定义进行界定,但是目前对于这一概念的定义学界还统一的定论。虽然语言评价素养研究由来已久,然而语言评价素养概念的确立以及越来越多的深入讨论和研究则相对来说是近年来开始的。

三、外语教师语言评价素养构建与提升路径:基于研修班的反思

評价作为联系教、学、评三者的纽带,对教与学有不可忽视重要的作用。不管是传统意义上的终结性评价,还是Black & William(1998)提出的评价方式的一大转变——促学评价(Assessment for learning),都要求教师不仅具有能够正确地解释大规模标准化考试的结果,从而规避大规模测试的负面反拨效应的能力,而且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和运用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和工具,通过促学评价促进教与学的目的。但是国内外研究者们发现教师缺乏应有的评价素养,在分析、解释标准化考试结果和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上存在困难(Arter,2001;Stiggins,2002;Wang et al.,2008)。

高校外语教师兼具语言评价者、教师和评价研究者的多重身份,语言评价素养无疑也是高校外语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国内高校外语教师的语言评价素养的构建和提升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外语教师发展中还是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基于文献梳理,笔者对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外语教学中的测试与评价研修班)近200名高校外语教师研修期间的反思日志进行分析,发现目前高校外语教师在语言评价素养构建的宏观、中观和微观都存在一些困惑。

首先,在宏观层面,作为语言教学者、评价者和测试研究者,高校外语教师普遍对经典测试理论、语言评估素养理论框架、构念等相关内容缺乏系统的把握。有大约一半参班高校外语教师在反思日志中提及了对评估素养以及语言评估素养构念相关术语感到陌生,反映了高校外语教师评价领域经典理论知识的缺乏和薄弱。其次,在中观层面,来自不同层次院校的高校外语教师提出了对于所在院校和所教授具体课程,在语言评价手段和语言评价研究方法上的诸多困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外语教师在中观方法论上存在语言评价素养的不足,同时也反映出对于自身所处语言评价的具体语境的关注和意识。最后,在微观层面,较多教师在日志中提及课堂评价教学活动的具体设计、实施、维护和改进问题。例如有大约三分之一参班教师提及了对研修课程中介绍的“阅读圈”的兴趣和在以后教学中的尝试使用意愿,并就活动设计、学生积极性以及后续调整等具体操作性问题提出了更加深入的问题。也有教师提到了工作量较大的情况下在语言评价中的时间和精力投入问题,以及针对水平差异较大的高校学生群体进行语言评价时的困惑和焦虑。另外,评价数据的分析软件使用也是参班教师关注的较多的一个方面。

基于以上分析和讨论,为了更好地构建和提升我国高校外语教师评价素养,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1)高校外语教师和外语评价研究者应当开展更加深入的语言评价素养构念研究,结合国家外语战略和改革前沿,继续探讨高校外语教师的语言评价素养构念和内涵。(2)高校外语教师教育项目应当尽快将语言评价素养课程以及研修项目纳入其中,使之成为外语教师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各个环节,并且融合到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的准入条件中。(3)开发符合我国实际的教师评价素养评估工具,使高校外语教师的评价素养得到更为科学、准确、有效的评估和诊断,助力高等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教师教育者、高校教师自身更好地参与高校外语教师评价素养构建与提升,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外语能力建设。

参考文献:

[1]Arter,J.(2001)."Learning teams for classroom assessment literacy".NASSP Bulletin 85/621.

[2]Bachman,L.F.(1990).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 in Language Testing.Oxford,U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Boyles,P.(2005).Assessment literacy [A].In M.Rosenbusch (ed.).National Assessment Summit Papers [C].Ames,IA:Iowa State University,10-13.

[4]Fan,Ya-Ching.et al.(2011)."A Web-based model for developing assessment literacy of secondary in-service teachers".Computer and Education 57.

[5]Jin,Y.(2010)."The place of language testing and assessment in the professional prepar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in China".Language Testing 27 /4.

[6]Inbar - Lourie,O.(2008)."Constructing a language assessment knowledge base:A focus on language assessment courses".Language Testing 25/3

[7]Malone,M.E.(2013).The essentials of assessment literacy:Contrasts between testers and users [J].Language Testing 30(3):329-344.

[8]Fulche,G.(2012).Assessment literacy for the language classroom[J].Language Assessment Quarterly 9(2):112-133.

[9]Stiggins,R.J.(1991)."Assessment Literacy".Phi Delta Kappan 72/7.

[10]Stoynoff,S.& C.Chapelle.(2005).ESOL Tests and Testing:A Resource for Teachers and Program Administrators.Alexandria,VA:TESOL.

[11]Wang,T.H.et al.(2004)."Web - based assessment and test analyses ( WATA) system: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20 /1.

[12]林敦來,高淼,教师评估素养:理论与实践[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4):28-38.

作者:王姗姗

外语教师教学论文 篇2:

谈现代外语教师在外语教学上应具备的能力

[摘要]现代外语教学对于外语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是由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特点所决定的。现代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要求外语教师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另一方面,教学法和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科学技术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本文就现代外语教师在外语教学上应具备的能力进行探讨,对外语教师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法、新技术,以及具备相关的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关键词]教学法 数学能力 外语教学

一、教学法为外语教师提供了多种选择

现今,教学法已经被公认为与语言教学有关的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在教学法问世以前,人们在历史上曾经更多地把语言教学与心理学联系起来,而不是语言学。语言学应用于语言教学始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并被公认为语言教学理论的基础。一些语言学家在语言学和语言教学之间进行了一项比较研究,呼吁语言教育工作者采取独立的姿态,以奠定自己的理论根基,原因是语言教学中滥用语言学理论可能会导致语言教师的关注点与自己的领域发生偏离。这样,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概念,被人们采纳并在语言教学中产生积极的作用,直至今天。教学法并非放弃语言学理论,而是强调适当改动和创新的必要性。除此而外,教学法把诸如心理学等其他领域以及社会因素涵盖其中。外语教师可以自主地吸收和采纳各种理论,以实现语言教学的目标。不同的理论从各自的角度形成了可利用的资源,为外语教学的各种形式提供了相应的种种选择。

二、现代外语教师在外语教学上应具备的能力

目前,外语教师对能力的概念应有个明确的认知。任何一位教师都必须具有我们所处时代所要求的教学能力,这是一个涉及许多方面的概念。能力不但是知识的集合,更是知识的有效利用,它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起关键性的作用。能力表示的是有效地运用知识实现现实中的教学目标。能力来源于对理论领域和现实世界中正在发生的一切的领悟,来源于对教书育人这一职业的使命感。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外语教师,如果我们不能敞开心扉,容纳诸如直接教学法、听说教学法、视听教学法、认知教学法和交际法等等各种教学手段上的新发现,就难以按照这个时代的要求使外语教学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自然,各种教学法本身也有自己的缺陷和不足,我们所强调的是教学法的理论发现应被视作语言教学中的可利用资源,而不是作为万能的处方。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如何使用计算机和因特网成为一种倍受关注的能力。教师应该掌握现代技术以促进教学。教师的能力还可以包括下面这些方面:对教学情势做出正确的分析,包括正确理解周围发生的一切,确定具体的教学特色、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为教学设计出应该完成的任务指标,以及把任务指标进行分解,依据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确定要完成的任务的时间限制,以及学生学习各个阶段中要进行的各项内容;安排和组织外语教学中要使用的教学资源;组织和管理学生的学习过程;在目标、策略和要完成的各项任务之间保持连贯性;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心里想的是什么,获取学生的反馈;确定恰当的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方法,进行合理的测试;指导学生有效地使用教学资源。等等。

除了这些要考虑进来的因素之外,我们应该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地千篇一律地讲解课文。有效的外语教学有赖于信息的合理采集、处理和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考虑长期目标,把各个单元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连贯的各个环节:如何组织适合学生的活动,如何有效地安排每一个单元。由于语言教学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特色非常必要。我们应该使用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技术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通过使用外语来学习外语。教师应提供令人愉快的语言实践活动、游戏、任务,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课堂体验。外语习得者对外语的使用越多,对外语的掌握就越好。有效地提供这样的机会意味着有效的外语教学。外语教学应该经过精心设计并在令人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现今,外语教学的能力远远超出了教学本身。它要求教师高度的职业使命感和多个领域的知识。如果缺乏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热爱以及广博的知识,教师难以在教学上取得辉煌的成功。一名教师的知识广度不只涉及现今的时事,而且还包括与外语有关的文化因素。学生学习一门外语,也是吸收关于社会文化的各种信息,还是获取解决当前和将来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当前,教学法为外语教师进行外语教学提供了各种有价值的理论基础。然而,许多外语教师仍然不肯在其使用了多年的教学方式上做出调整,在时代的挑战面前显得相对被动。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变革的时刻已经到了。我们已使用多年的教学模式确实存在许多问题,使外语教学的成果不够理想,可是许多人对这个明显的事实视而不见。我们需要勇气和执着的探索精神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全新的教学方法,我们除了改革已滞后的外语教学模式外,没有别的选择。

作为外语教师,我们要随时关注教学法方面的新发现。教师对教学法的把握有助于学生认识语言的基本属性以及由时间、地点、个人喜好、社会环境、目的等方面产生的各种语言变化。我们应能够容纳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从中汲取有益的见识来优化我们的外语教学,从而使学生以最大的热忱参与到外语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2]商继宗.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辽宁沈阳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郭惠斌

外语教师教学论文 篇3:

中外合作高校外语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及其培养

摘 要: 中外合作高校具备独特的跨文化优势和外教资源,外语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外合作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分析中外合作高校外语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现状,探讨培养策略,有利于高校教师全面发展,增强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实践反思能力,提高科研水平,促进教学和科研同步协调发展。

关键词: 中外合作高校外语教师 教学学术能力 现状分析

1.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及科技和网络的迅速发展,高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提高核心价值和增强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每所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外合作高校要想在全球化教育发展的背景下结合自身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就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因为教师是高校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实施者。中外合作高校的优势在于能够更有效地加强与外方学校的交流与合作,联合培养相应专业的双学位优秀毕业生。外语学科教学至关重要,外语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培养更是不容忽视。英语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外语教师不仅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高的专业水平,还应该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反思能力、对外交流能力和科研能力,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教学学术能力的内涵主要包括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和教学学术研究能力。教学学术能力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中外合作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外语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

2.中外合作高校外语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现状分析

2.1对教学学术能力内涵的理解片面

通过对教师进行访谈得知,部分教师对教学学术能力的内涵理解片面。有的认为教学学术能力即搞科研,或者认为教学学术能力就是做好教学工作,只有少部分教师认为教学学术能力一方面是将教学上升至学术高度,另一方面是将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有机结合。由此可见,教学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创新的教学设计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教师做好科研提供教学材料和调研方向。只有做好科研工作并保质保量地完成科研任务,教师才能够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更重要的是,教学学术能力的内涵除了教学和科研方面外,还包括教学实践反思能力和对外交流能力。部分教师对增强教学实践反思能力和对外交流能力理解片面。即使教学过程中有反思,并未制订详细的教学反思计划,未能形成书面的教学材料,对科研工作的指导意义不大。对外交流能力不仅是参加学术会议和校外培训,还包括课堂外同同行教师相互交流、共同备课、相互听课、学术合作及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等。

2.2存在教学与科研脱节现象

本次访谈的主要对象为我院教授EFL课程的全体教师,共计55位教师,其中副教授职称教师5人,讲师职称教师共19人,助教及无职称教师共31人。访谈问题主要集中于教学与科研方面,針对平时工作中能否有效兼顾教学和科研。75%的教师认为很难做到,一致认为平时备课任务比较大,没有时间,还要兼顾家庭孩子。只有25%的教师反映教学之余可以做科研工作,每学年大概会主持1—2项课题或者发表学术论文1—2篇,他们大多是高职称教师,包括副教授和讲师。讲师们普遍反映每年申请的课题级别相对比较低,多为校级,厅级项目比率都不是很高,特别渴望申请高一级别的科研课题。助教或无职称的教师们很少做科研,他们反映会偶尔参与同事主持的课题,但是只是挂名字而已,并未真正参与其中,很少主动申请科研项目。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科研意识不强,并未认识到科研或者评职称的重要性;二是教学经验不足,大多数时间都用来备课,没时间做科研,也不会做科研,对此一头雾水。由此可见,年轻教师主动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欲望不够强烈。科研做得好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反思,备好课同样可以反思总结其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形成科研的支撑材料。二者只有做到相辅相成、紧密结合,才能真正意义上增强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2.3中外教师合作机会较少

虽然中方教师和外教教授都是外语教师,授课对象基本一致,但是不仅教学上没有合作,而且生活中基本不联系,相互不熟悉。中外教师在教学方面不能够充分利用外教资源。外教们普遍反映没有归属感,缺少中方教师朋友,这种情况势必影响二者在教学上的进一步合作。通过访问得知,中方教师尽管平时工作比较繁忙,但是还是希望有与外教更多交流合作的机会。外教们更希望彼此之间可以多交流、多沟通,还希望学校相关部门可以多组织一些联谊或者讨论活动,实现双方互利。中方教师不仅可以有更多与外教面对面进行英语交流的机会,还可以更深入地体会跨文化知识,强化跨文化意识。然而,目前中外教师分属不同的两个整体,各自为营,合作机会比较少,缺少相应的沟通平台。这种缺乏沟通、交流与合作的局面不利于培养外语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

3.增强中外合作高校外语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策略

随着全球教育的不断发展及国家对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求的提高,高校教师作为高校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教学学术能力的增强直接关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学术能力不仅将教学提高到学术位置,而且内涵比较丰富,不仅包含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还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交流能力、教学实践反思能力和对外交流能力。部分高校外语教师对教学学术能力的内涵理解不够透彻,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不能兼顾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因此,增强高校尤其是中外合作高校外语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迫在眉睫。

3.1加深对教学学术能力内涵的认识

卡内基教学促进会前主席博耶提出的“教学学术”将教学活动提升至学术的高度,教学活动不再是传统的讲课行为,应该与科学研究一样具有探究性和创新性。高校外语教师对教学学术能力的认识应该有所改变,并不单单指教学行为,也不是教学与学术相脱离的状态。教学被纳入学术范畴是为了强调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也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并通过教学学术,增强教学生产力。最好的教学不但传授知识,而且改造和扩展知识(王艳,2018)。因此,高校外语教师不仅需要把教学看成一种学术,还要不断增强科研能力和提高科研水平。

3.2教学研究与学术研究并重

高校教师应当同等对待教学研究与学术研究,使二者相辅相成。教学研究所取得的教学实践经验不仅可以为学术研究提供方向,还可以为学术研究奠定研究基础。同样地,学术研究成果可以为教学活动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并检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学活动研究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尤其需要重视的是教学评价能力,通过对教师们访谈得知,一些教师不希望有其他教师进入自己的课堂听课,认为会打扰自己的讲课或者发挥。即使学校教务部每学期都下达同行评教任务,但多半是形式上的。真正的教学评价应该是同行们主动邀请对方到教室观摩听课,让来听课的教师多多提意见和建议,并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讨论反思,形成书面教学材料,真正意义上形成课有人听、有人评、有人反思的良好循环。教学学术研究涵盖反思教学能力、创新教学能力、分析教学能力及和同行交流的教学能力,教学活动与教学学术活动的重点不谋而合,高校外语教师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学学术能力的培养,教学学术着重强调教师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与学术研究同步进行,才能够将两者有机结合。教师在课堂中遇到的问题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可能,教学支撑着学术,没有教学的支撑,学术的发展难以为继(王艳,2018)。

3.3增强教学交流能力和教学实践反思能力

教学交流能力和实践反思能力并非单纯的教研室活动,每位外语教师都应该具备教学交流技能和教学实践反思技能。首先教学交流能力需要教师创新教学设计,成为课堂活动中的导演者和指导者,真正意义上做到在课堂活动中与学生配合默契,并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主动思考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与学生沟通顺畅并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其次是教学实践反思能力,大家集体备课确实有利于教师们进行教学反思,但是真正的教学反思能力还需要细化并及时归纳、总结。比如打印教案随身带进课堂,每次下课后总结教学效果,反思课堂活动的完成并随时调整教学设计,并将上述所得及时记录在教案上以便总结和反思。

3.4加强中外教师合作

针对外语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培养,中方和外方教师合作教学模式无疑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中外合作高校具備丰富的外教资源,中方教师与外方教师并不存在语言交流障碍,更应该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创新教学设计,真正将教学活动升至学术高度,在教学实践中更有效诠释博耶在《学术水平的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中提出的重要观点,即将教学提升到学术高度。通过对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的尝试,学生普遍认为通过中外双方教师的鼓励和帮助自己有勇气表达观点,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能够自己设计问题、分析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所学的基础语言知识在真实的语境中从跨文化角度表达观点,做到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中方教师反映中外教师合作模式使自己在教学设计方面有了更多新颖的想法,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对强化大学英语教学效果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为教师们做科研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新的研究视角。对外方教师访谈得知,他们感觉自己有了强烈的归属感,发自内心地感到踏实和幸福,工作方面感觉很愉快,从中方教师那里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中国文化,对中国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行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4.结语

教学学术能力直接反映大学外语教师的基本素养,是大学能够持续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基础。中外合作高校优势在于充分利用国外高校独特的教学资源,这要求外语教师具备良好的对外交流沟通能力,能够充分利用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学术能力的增强有利于高校教师的全面发展,不仅能够增强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实践反思能力,还能够提高科研水平,并且促进教学和科研同步协调发展。外语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增强能够提高中外合作高校外语教学质量,对培养我省综合素质高的国际型外语人才有积极作用,有利于发挥中外合作高校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支撑作用,推进我省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参考文献:

[1]赖玉冰.高校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6.

[2]王守仁.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的促进方式与途径[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7(2):1-4,15.

[3]王艳.高校外语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发展路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7(45):18-19.

[4]王艳.外语类高校青年英语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发展探析[J].山西师大学报,2018(1):95-100.

基金项目:郑州西亚斯学院2020年度科研资助项目“中外合作高校外语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及其培养策略研究(编号:2020-YB-60)”。

作者:王静

上一篇:供电企业安全论文下一篇:护生护理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