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分析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社会保障范围的扩大、社保资金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社保资金来源的缺口也越来越大。保证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多样化及有效的管理变得尤为重要。社保资金来源的改革要扩大思路,政府可通过无偿性收入(税收)、有偿性收入(债务)、变卖公有资产及社保基金证券化这四种方式来保障社保资金来源的稳定。随着社保资金总量增加.如何保值和增值社保资金成为管理一大难题。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分析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分析论文 篇1: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增值的投资分析

养老保险基金是我国社保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值增值成为养老保险制度正常运转的必备条件。投资是实现基金增长的核心环节,但有投资就必然存在风险,因此,如何在降低投资风险的基础上提高收益成为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增长最现实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社会养老基金的投资现状的分析,结合国内外经验,对如何使养老保险基金增值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现状;多元化;对策

石宏伟(1966—),男,江苏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理论和实践;孟庆超(1983—),男,江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江苏镇江212013)

本文为江苏大学2006年度重点建设项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系列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JDR2006A07)、江苏省教育厅项目“城市农民工权益保障研究”(项目批准号:08SJB8200003)、江苏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08SJB7900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是指由社会保险征缴机构以社会保险费的形式征集和国家财政专项补贴而形成的,用以保证劳动者在未来退休时享受基本生活水平的专项基金。在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主要来源于企业、事业单位及劳动者的个人供款,当基金资不抵债时,由政府提供财政专项补贴资金予以支持。养老保险基金是职工年老退休之后的养命钱,它是关系到我国养老保险事业发展乃至社会稳定的大事。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监督、实现保值增值”。因此,必须本着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原则,对其进行有效运营以使之保值、增值。

一、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现状

当前,由于养老保险基金具有“救命钱”的性质,所以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应把安全性放在首位,收益性次之。1997年7月16日《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实现收支两条线管理,要保证专款专用,全部用于职工养老保险,严禁挤占挪用和铺张浪费。基金结余额,除预留相当于两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应全部购买国家债券和存入财政专户,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在境内外进行其他形式的直接和间接投资。”由此可以看出,过去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只允许投资国家债券和银行存款。然而,这两种方式都无法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

第一,银行存款利率低。从银行存款来看,在2002—2007年的5年间,银行存款五年期定期整存整取加权利率仅仅略高于当年通货膨胀率。但是,2004年五年期银行利率低于物价上涨率;保值都谈不上,更无法增值(见表1)。

第二,国家债券品种较少也难以使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由于国债品种少而且因缺乏完善的二级市场反而不如银行存款有吸引力。国债品种偏少,收益偏低是其主要原因。而且相对于通货膨胀,国债的保值能力并不高。以国库券为例,在2002—2007年的5年间,国库券收益率超过当年零售商品价格指数的只有3年,其他3年国库券的收益率均低于物价上涨率,可见养老保险基金用于购买国债也难以保值增值。

第三,资本市场还不健全。由于上述原因,我国政府开始养老保险基金的新型的投资方向,主要是面向新型的资本市场——股市,并于2002年开始试点,2004年底正式入市。截止到2005年4月底,养老保险基金的总体收益在5%左右,基本上满足了基金保值增值的需要。但这并不应该是全部,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不健全,还处于萌芽时期,长期的政府制度监管下的资本市场有很多漏洞。另外,如果养老金进入市场,需要有适合养老金的产品,从投资组合角度讲,应该有一个更稳定的品种。虽然入市的投资回报率比存银行、买国库券高,但风险很大。况且从目前资本市场所提供产品来看,其选择性太小。

二、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增值的必要性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养老保险基金运行中存在着诸如保险基金费用的征缴不力、保险机构各种支出不合理导致基金漏损过大、基金增值困难等问题,使我国目前保险基金的运行存在严重的困难,影响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我国养老金空账已达9 000亿元,而养老金账户节余只有4 800亿元。其中,社会保障基金权益净增加815.56 亿元, 包括财政拨入净增加574.24 亿元, 投资收益转入195.65 亿元;个人账户基金权益增加45.67 亿元, 包括委托个人账户资金增加45.52 亿元, 投资收益转入0.15 亿元;同时, 从基金年报的利润表可知2006 年新增股票差价收入为11.5 亿元, 信托投资收入1.03 亿元。[1]由此,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就显得尤为必要:

第一,因隐性债务和老龄化造成的养老保险基金缺口依然较大。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剧,缺口仍将不断增加;到2005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1.44亿,占亚洲老年人口的一半,占全球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而且到2020年要达到2.48亿。2020年以后,几乎每10年要纯增1亿多,到2051年,要达到最大值,4.37亿,占到当时总人口的11%,形势非常严峻。[2]按照国家计生委和联合国老龄人口比例预测,在2005年到2050年间,供养老人的经济成本,也就是用于这一的GDP比例,在中国将增加约180%。

第二,国家财政负担过重。由于资金缺口较大,导致财政拨付在基金筹集中所占比重较大, 财政拨入净增加额占全年权益净增加额的70%?鸦巨额的基金缺口导致国家不得不加大财政收入,不仅仅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极大的负担,而且使我国经济建设面临严重压力,影响我国正常的经济运行。有效合理的基金增值不仅可以缓解由于征缴不力、漏损过大带来的资金紧张,为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还能有效缓解由于维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而带来的财政赤字问题,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

第三,市场经济的风险要求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不断保值增值。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险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特别是养老基金结余规模将会越来越大。据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估计,今后10年内我国养老基金结余规模有可能达到1.5 万亿元。逐年积累起来的巨额养老金是为几十年以后的人口老龄化做准备,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养老保险基金面临着贬值风险,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就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因此,如何充分有效地管理运营现有的养老基金并使之保值增值,以尽量减少基金缺口、解决收支平衡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策略分析

国际经验表明:通过灵活的投资方式,分散投资工具,坚持多元化的原则,即把资金分散到性质不同、期限不同、地区不同的领域提高养老基金的投资收益率,获得较高的收益成为维持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必然选择。而选择在以下不同领域进行合理有效的投资,可以起到有效规避风险,提高收益的目的。

(一)金融资产投资领域

1.银行存款

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救命钱”的本质,决定了在养老金个人账户基金刚刚进入资本市场时,银行存款往往成为首选工具,并且将占有较大比重。但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投资工具选择的多样化,银行存款所占比重会大大降低,一般会用来作为短期投资工具,以满足流动性需要。另外,考虑通货膨胀时基金有贬值的风险,以及银行存款比率的下调,持有过高的比例,会严重影响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因此,银行存款在养老金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组合中的比重会有所下降。但基于养老金投资将安全性作为第一原则,银行存款仍然将是养老金的重要选择。可以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银行存款形式,满足养老金流动性、安全性的需要。

2.债券

金融市场中常见的债券有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发行的市政债券、公司发行的公司债券,还有金融债券和国际债券等。我国目前的债券市场发展还不充分。在规模极其有限的债券市场中,国债占了绝对地位,企业债总规模很小。在国债品种中,主要也是短中期债,而且在过去几年中上市流通的国债很少,目前市场上交易的大多是即将到期的债券,我国债券缺少能够在稳定市场上发挥主导作用的长期、超长期债券。当然,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养老基金会在债券市场上找到越来越多的用武之地。

3.股票

股票是金融市场中很重要的一种投资工具。与债券投资相比,股票投资的风险更大。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已经具有一定规模[3],基本能够满足养老保险投资需要,中国股市正朝着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在养老金进入资本市场的过程中,可以与各类银行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合作。一是银行受托发行证券投资基金,个人账户基金购买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证券市场。二是银行作为账户管理人,与个人账户基金公司签订托管协议,妥善保管和监督管理个人账户养老金。三是与社保基金以私募的形式共同发起设立封闭式的证券投资社保基金,并委托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来管理,各方按出资比例分享利润、共担风险。四是社保基金以投资者身份入主上市公司,进入证券市场。五是委托经验丰富、信誉较好的资产投资公司, 独立从事资产管理工作,对社保资金进行科学的投资、专业化管理。

(二)不动产投资领域

不动产投资范围主要包括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改革住房分配制度,变实物化分配为货币化分配,房地产业蓬勃发展起来。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都会经历一个基础设施和能源投资建设的高峰期。我国也不例外,仅以能源投资开发为例,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和持续发展,使能源严重短缺问题被提上议程。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陆续提出大的举措:投资60亿元建立四个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一期工程基地;2002—2020年,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共需投资2 200多亿元人民币,将主要用于建设5万公里的天然气管线,千万吨规模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并形成百万吨规模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能力?鸦在未来10年要建设4座1 000兆瓦的核电站,还有三峡电站的运作也需要大量资金等[4]。上述各种工程都需要长期巨额投资,而这与养老金个人账户基金的性质正相吻合。

社会保险基金对电力、通讯、供水、交通、基础设施等部门的投资,可以与银行结成联盟,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合作。一是委托银行或与银行共同购买基础设施建设债券或基础设施项目信托受益凭证。个人账户基金机构或银行可持基础设施项目信托受益凭证获取收益,亦可协议转让给其他方,其流动性高于直接投资实物资产。二是共同设立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发起、设立和营运方式可以类似于证券投资基金,所不同的是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投资。三是证券化模式。银行发行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或基础设施贷款证券,个人账户基金通过购买来进行投资,在享受更大流动性的同时获取投资收益。四是委托贷款或与银行联合贷款模式。委托银行贷款给不动产企业或项目,发挥银行在贷款方面的专业优势,也可以与银行联合起来共同放贷。五是金融租赁模式。个人账户基金发挥资金规模优势,通过银行购置大型机器设备,并以金融租赁方式出租给受租人以获取稳定收益。六是银行参与养老基金直接出资的过程,购置房地产以供出售或出租,还可以直接投资兴建基础设施和工程项目。

(三)境外投资领域

从国际经验来看,近年来各国纷纷放宽对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范围的限制,养老保险基金境外投资的比重有上升的趋势。随着世界范围内金融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的资本流动日益频繁,跨国投资日益增加,各国证券市场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更广阔意义的大市场。目前我国还不允许养老保险基金进行国外投资,但这终究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境外成熟、发达的资本市场投资工具选择范围大,金融产品丰富,管理规范,制度完善,机构投资者水平较高,抗风险能力强,总体投资收益率高于国内资本市场的投资收益率。现在,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走出国门,在境外的证券交易所上市融资,他们本身就可以为养老基金的境外投资提供较好的低风险投资渠道(一级市场) ,而当他们利用境外融资减持国有股份时,可以直接拨付补充养老基金境外投资的资金,避免了结汇的风险和对本地市场的冲击,有利于养老基金在不影响资本账户的前提下逐步扩大境外投资的规模,从而逐步达到养老基金总体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要求。

四、社会保险基金投资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逐步放宽对基金投资的立法限制,扩大投资范围,为保险基金进入其他不同的高收益、低风险投资渠道提供立法支持。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会同财政部共同起草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管理办法》,拟扩大养老基金投资范围,允许保险基金投资于一些国债、金融债券、定向国债等,有利于提高养老基金的使用收益。另外,个人账户投资获得允许之后,将选择专业化的机构作为基金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通过专家理财可使退休人员获得更高的回报。

(二)取消立法限制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由于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命钱”性质,所以,在保险基金的运行过程中,一定对其加强立法和行政监督。防止因为监督不力而发生基金流失、非法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如轰动全国的上海社保基金案,以及云南红河州6000万养老保险金被非法挪用、神秘消失的案件都为我国保险基金运行过程中的监督不力敲响警钟。

(三)由于我国投资市场还不成熟,因此,在强调投资多元化的同时,为保证养老基金安全,有必要对保险基金的投资领域和项目、投资比例进行限制。对于一些高风险领域投资比例进行强制限制,防止因为过分追求收益而盲目投资,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总之,在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通过实行养老基金的市场化营运,适时放宽养老基金参与资本市场运作的限制,通过灵活的投资方式,分散投资工具,坚持多元化的原则,把资金分散到性质不同、期限不同、地区不同的领域,提高养老基金的投资收益率、获得较高的回报成为维持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现实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贾杰.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组合分析[J].北方经济,2007,(9).

[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王信.基金制养老保险的建立与资本市场的发展[J].国际经济评论, 2001,(6).

[4]刘昌平.养老个人账户基金资本化运营势在必行[N].上海证券报,2006-03-10.

【责任编辑:薛华】

作者:石宏伟 孟庆超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分析论文 篇2:

浅析社保资金来源及管理的多样化

摘要:随着社会保障范围的扩大、社保资金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社保资金来源的缺口也越来越大。保证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多样化及有效的管理变得尤为重要。社保资金来源的改革要扩大思路,政府可通过无偿性收入(税收)、有偿性收入(债务)、变卖公有资产及社保基金证券化这四种方式来保障社保资金来源的稳定。随着社保资金总量增加.如何保值和增值社保资金成为管理一大难题。以增加投资股权投资基金及保障房建设等使社保资金得以增值。

关键词:社保资金;资金来源;管理多样化

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是国家基本社会保险。其中,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为了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统一政策、强制实施的一种养老制度;具有低水平、广覆盖、强制性的基本特征。

一、社保资金来源多样化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方式,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纳入国家财政预算。以英国为代表的福利国家将社会保障收入与支出直接列示在政府的经常性预算收支中,不存在单独的社会保障预算。一揽子社会保险预算,将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中的社会保险内容全部移出,连同预算外的社会保险项目并入一起编制一个独立完整的社会保险预算。社会保险不纳入政府预算模式,社会保险的收入、支出独立于政府预算之外,单独管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形式,将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四项社会保险收支并入基金预算收支中,其基金收入由社会保险收费和政府拨款以及基金运营收益、利息收入以及捐款收入构成。我国拟采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方式:各级政府按照复式预算,分为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其他预算。

减少征收中的非正常成本、费用,减少基金收入不足现象,避免多头举办。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原则与国家财政,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活力,切实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充分发挥社会保险的互济作用,也是建设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需要。社会保险基金的三方出资原则与国家财政,将少数企业和个人未来的成本、费用和风险交由社会共同负担。社会保险基金个人账户的财政属性,表面上,个人账户与财政关系不大。实际上,强制建立,缴费有困难的还是由政府补助;个人账户用完后,政府筹集资金给予保障;政府承担管理监督责任,并对风险作最后担保。

二、社会保险基金筹集与国家财政

社会保险基金的国家财政介入与筹集成本,社会保险分配与国家财政分配。主要涉及到社会保险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与国家财政支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与国家财政预算和社保基金分类。

(一)社会保险基金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

社会保险筹资手段:社会保险税、社会保险费、预筹基金账户制。通过征收社会保险税的社会保险资金直接构成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社会保险收入对财政的另一个重要影响还在于社会保险节余基金是政府公债的重要筹资渠道。社会保险分配的财政特性,社会保险基金与国家财政收支结构。社会保险基金规模与财政收入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经济发达国家以社会保险开支为主的社会保障开支,一般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30%。

(二)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与国家财政支出

西方国家社会保险支出在国家预算支出中已经超过其他项目支出而占据首位。高比例的社会保险支出也给各国带来一些问题。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方式、范围和标准对财政支出的影响。如果采取部分积累制,不管是扩大实施范围,还是提高基金筹集标准,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增加国家财政负担。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与国家财政预算

建立社会保险预算的意义:一是便于将各项与社会保险事务有关的基金筹集安排,使政府从整体上规划社会保险事业;二是便于在社会保险基金运营中引入约束机制;三是有利于按照统一的政策合理安排社会保险基金投资,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四是节省管理成本,防止社会保险基金的流失。编制社会保险预算的原则:全面性原则;独立性原则;政策性原则;专用性原则。

(四)社保基金分类

社会保险费收入,经常性预算补助收入,转移收入,往来业务收入,其他收入。

由于社会保障资金的复杂性,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有效的方法支持;由于社会保障资金的重要性,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三、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和使用要求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但也并非要求以直接具体到每个人的、等价的报偿为条件。社会保险基金分配也体现国家政权的印记,具有强制性。社会保险分配属于国家财政分配的范畴。社会保险基金分配来源于国民收入,是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社会保险分配与财政分配的主体都是国家,社会保险与财政分配的客体最终都是国民收入中的剩余产品。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法律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为:第一,社会保障覆盖面的扩大受阻,社会保障主体间责任不清,制度缺乏可持续发展机制,补充保险制度建立滞后,加重了基本社会保险的承载负担,我国现行社会保障。第二,目前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我国立法滞后,体系发展不健全,缺乏整体性,法律缺位,立法层次不高,缺乏权威性,二元立法,社会保障覆盖面小,适用范围窄,政出多门,社会保障实施弱化,缺乏责任与监督机制。第三,社会保险与财政的区别:首先,财政具有无偿性;社会保险具有一定程度的有偿性。其次,财政具有高度的集中性,而社会保险具有一定程度的区域性与行业性。第三,国家财政分配是为了满足国家实现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各种职能的需要。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的对象特点:专款专用性,覆盖面广,积累期限长,统筹互济性,管理多样性。部分地方政府错误的认为社会保险为第二财政,存在错误使用社会保险的情况。

四、结语

从世界各国经验来看,社保问题不能光从提高企业、员工缴费基数方面入手,社保是社会公共保障的一部分,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应该是加强社会福利保障的一个方向。在发达国家,教育、医疗、就业等社保保障支出占财政资金的50%左右,而我国目前只占35%左右,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按照法律原则,由国家公共财政按比例充实社保资金是现实且必要的,因为从总体来看,我国社保资金不足是最大问题。同时,国有企业利润也应拿出一部分充实到社保资金里。其次,让社保资金保值增值,也有很大的潜力可挖。美国的社保资金除了管理机构、监管机构外,还有运营机构,管理机构可以委托一些运营公司来做投资,使社保资金增值。我们现行办法就是将钱存在银行,以及少量资金通过社保资金理事会投资。资金存在银行,看起来很安全,实质是一种贬损式安全,是在总量不断缩减、保障能力不断下降下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朱永利.政府在养老保险制度发展中的职能[J].现代企业教育,2008(20).

[2]石宏伟.孟庆超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增值的投资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8(10).

[3]周志凯.试论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J].理论月刊,2005(06).

[4]张琦.养老金体制改革与基金业发展的互动——经验借鉴与现实选择[D].南开大学,2005.

(作者单位:临沂市河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作者:郭兴军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分析论文 篇3:

农业从“一村一品”到“一户一品”的现实思考

摘要:“一村一品”已经成为许多农村扩大产业规模、拉长产业链条、发展更具特色的经营方式。进一步分析农户经营的投入与产出,得出的结果是引导农户发展“一户一品”则是西部农村走向专业化、产业化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一户一品 农户经营 专业化 选择

一、“一村一品”的启示

甘州区从前几年就开始在乡镇推广了“一村一品”的农业经营方式,在西部地区较早走上了“一村一品”的发展路子。首先以城郊个别村为基础,逐步引导城郊乡镇的部分村社,走上专一品的发展路子。

在此基础上,以城郊村社为中心,逐渐向外辐射,不断扩展。逐步形成以基本村社为中心,覆盖面不断扩大的规模经营。以产量争取市场,以品质争取价格,以规模争取主导。产业和品牌优势不断增强,区域特色的产业规模做越作越大,产业链产业链条越拉长,产业集群越聚越多。不但打破了村社、乡镇乃至县(区)界限,还确立了品质、产量、服务、销售、收入上的优势并得到稳固;不但提高了本村社农民的收入水平和农业经营水平,增强了整体经济实力;还以此为带动,推动相应的经济合作组织得以自然产生和壮大,专业的生产技术得以掌握和提高,固定的销售渠道得以建立和扩展,浮动价格水平得以掌握主控和调节。

二、农户经营的内部分析

1、单位农户劳动生产率低。作为最我国最小的,也是最弱势的生产单位——农户,一般拥有两、三个劳动力,却要具备一个企业所要具备的全部要件,从制定发展规划到年度生产计划,从种子购买到产品销售,从田间管理到机具维修,从科学种植到防虫防病,从农机具仓库到家畜圈舍,一个家庭那怕再小,也得样样齐全,正所谓,麻雀虽小,功能俱全。

2、单位农户投入产出率低。在对甘州区100户农户进行询问调查,总结出:一个农户基本年毛收入在10000——15000元,将农户以专营水平高低划分,以近五年的收入支出情况进行简单分析,其结果:专营水平较低的,一般用于生产性支出占全部收入的2/5——3/5,而生产性固定资产占全部家庭财产的近3/5 ;而专营水平较高的,一般用于生产性支出占全部收入的1/4——1/3,而生产性固定资产占全部家庭财产的近1/2。由此可见,专营水平较低的农户全部财产中生产性财产占了较大的比重。

3、农户的家庭民生建设薄弱。与资金投入相辅相成,专营水平较高的家庭用于家庭生活消费的部分的收入比专营水平低的家庭高15%——30%,且专营程度越高,这个比例也越大。也就是说,两种家庭的实际纯收入也有一定的差距。就广大农村而言,生产用资金占全部收入比重较大,是影响农户家庭生活质量的原因之一,有限的收入被较大比重的用于生产支出,生活支出相对不足。其结果是,农户家庭没法进行更高的智力投入;无法建立有效的家庭医疗卫生保险、养老保险基金;甚至连正常的应急款项都很少,更不要说家庭民生建设的各类保险、投资。如果将专营水平提高,就可以减少生产支出,增加生活支出的额度,无形中等于增加了收入。这种内部核算长期被忽略,也是造成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与实际生活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的隐形原因。

三、从“一村一品” 到“一户一品”

一是可以提高决策水平。对于决大多数农户可以不用勉为其难的再去扮演决策者、经营者。依托农村基层组织和合作经济组织,代自己完成长远发展规划和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借他人智力来智慧自己,可以让那些在生产经营中比较盲目的农户省去决策的烦恼,搭顺风船,乘势而为。

二是可以提高经营水平。由于大家都是专营一品,经营过程就不再是一家一户的算计着生产,而是大家共同的谋划生产,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认识,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同时,还能提高防御各种灾害的能力,防御风险的能力。整体经营水平也会在不断的互相支持中得到壮大。

三是可以节约劳动力成本。由于专营一业,可以让农户将有限的精力和智力集中使用,对某一个方面不断用心,形成较高的专业水平,获得好的收益。而不是各面出击,顾此失彼,满盘皆弱。

四是减少农户在生产中的工作量。依靠合作经济组织完成许多农户个人完成起来困难的工作。如生产资料的选择和产品的销售。重要的生产资料的选购和主要产品的销售任务,都将全由合作经济组织替农户完成,农户只需要在经营组织中作好生产者。

五是有助于农户尽快掌握最新的生产技术。生产技术的运用和掌握不是一朝一夕的,对待文化水平的低的农户而言本身就有困难,再加上现代新技术、新技能、新产品更新换代迅速,就更加重了掌握的困难,由农户独立掌握起来难度会更大,形成对新东西的恐惧。而在经济组织内部,相互的共同关注,就可以帮助大家尽快掌握这些新技术、新技能、新产品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六是可以减少农户的经营中对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投入和资金支出。专营农业的,除了农机具就不用再购置或少购置畜牧生产的用具,反之一样,把节约的家庭收入部分或转入生活消费,或部分用于现有农机具的更新,即能提高生活质量,又能改善生产条件。

四、“一户一品”重在科学引导:

“一户一品”的生产模式是有助于提高农户的经营规模和经营水平,提高“一村一品”的式发展的可选择途经。之所以许多农户还维持着原有的生产结构,是由于一系列畏惧心理造成的。主要为:其一,绝大部分农户是由于积累不足,只考虑到如果专营一品,一旦遭遇市场变化,必将无法维系生产、生活。却没有考虑到,如果投入减少本身就可以抗风险。其二,许多农户还是认为,只有什么都经营才是最保险的,只想到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却没有真正做过投资分析。其三,还有一些农户由于思想观念没改变,不愿意承认改变,不愿意冒险,只想当“老把式”,却没思考,现今的农业发展,需要的是经营家。其四,更多还在观望的農户,对发展的预期有恐惧心理,一方面羡慕别人很快致富,一方面又不敢冒然改变,觉得稳当一点更好,总自我安慰等等再说,大好的发展时机在一年年的等待中流失。

作者:董风云

上一篇: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总结下一篇:服务部主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