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示教课件

2022-05-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高中生物示教课件

新课改后高中生物多媒体课件素材来源探析

【摘 要】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物课改革取得了骄人的成果,但是仍还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像多媒体资源的利用等。为此,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简要地提出了一些多媒体课件素材来源的基本途径,希望能为广大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帮助,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生物 多媒体课件 素材来源 教学

经过近几年的课改实践,许多高中教师提高了教育理论水平,转变了教育观念,改变了生物课堂教学方式。同时,为了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充分和自由的发展,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探讨课堂教学模式,初步构建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目前,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模式有:讨论探究型模式、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边讲边实验教学模式、组织课堂“学法”教学模式、生物知识结构教学模式、生物STS教学模式、生物教学与多媒体整合教学模式、实验教学程序观察模式等。但不管何种教学模式,都会涉及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目前,使用最普遍广大教师掌握得最熟练的是PowerPoint幻灯片的制作,在制作课件过程中,最让广大教师感到困难的是课件中所用素材的来源,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研究,现总结归纳如下,供广大高中生物教师教学参考借鉴。

一、文本框的运用

文本框是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中最基本的构成元素,课件中所有的文字资料都靠它来呈现。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特点是随着学生活动的增加,时间总感觉到不够用,因此在学生活动外的其他内容要充分节约时间,文本框的运用就可达到此目的。学生讨论的问题、教师提问的问题、板书的内容、对问题解答的答案或提示等的文字资料都可运用文本框的形式呈现,这样可避免时间的浪费。所用文字的字体、字号和颜色的选取要优先考虑清晰度,要让坐在后排的学生看清,其次再考虑美观,因此没有必要弄得太花哨。

二、表格的使用

表格是课件制作中的一种常用手段,使用表格要设计合理、巧妙运用。常见的表格类型有下列这样几种类型:

(一)教材知识型表格

新教材由于是模块式编排,知识注重发现过程、研究过程,因此在知识的体系性、相关知识内容的次序性方面相对比较松散,学生在学习时会有一些障碍,这时就需对一些知识内容使用表格式呈现,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如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中具膜结构与不具膜结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遗传因子、基因、DNA和与染色体的关系,人体内主要激素的功能,多种植物激素的功能等知识内容都可设计成相关的表格来展示。

(二)比较型表格

这是运用最多的表格类型,几乎在生物学的必修和选修教材的每个章节中都可能用到此类表格。如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DNA和RNA的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光反应与暗反应的比较、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神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在细胞间的传导比较、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比较、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比较、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動与物质循环的比较、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等都可使用该种类型的表格。

(三)总结归纳型表格

一节内容的结束或一个章节的结束时都可设计相关的表格进行总结归纳。如细胞中三种糖类总结、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归纳、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特征的归纳、人体内主要内分泌腺的总结、种群特征的总结、生态系统成分的总结、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归纳比较、人类遗传病的总结、育种方式的总结等都可用此类表格来归纳总结。

三、图片资料的来源

课件制作中运用最多的是图片,图片资源的来源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教材中的各种图片来源。人教版教材的图片取材最方便,进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主页网站,不但教材中的各种图片齐全,而且教参书上的各种图片也都找得到(其他版本的教材不是很熟悉,研究不多,应该在相应出版社的网站上也能找到相应图片);二是根据课件制作的需要,从互联网上搜索和下载相关图片,如离心机的图片、美西螈的图片、酵母菌图片、变形虫的相关图片、珍稀濒危生物的图片、某些人类遗传病患者的图片、人工诱变产生的新品种生物的图片、种群的图片、生态系统的图片等;三是充分应用普及的手机摄影和数码相机的摄影功能,将身边见到的在课件制作中用得着的景象拍下来连到电脑中就可以了。

四、视频资料的来源

视频资料往往是多媒体课件制作中不可缺少的,一段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的视频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一个教学重点或难点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视频资料的来源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初中生物教参书中所带光盘中的视频资料

高中生物中的不少知识与初中生物学知识是衔接的,因此,有些初中生物的视频资料在高中生物的多媒体课件中可借以应用。在人教版的初中生物学的教师用书中的光盘里,有不少视频资料可在课件制作中采用,如制作“从生物圈到细胞”的课件中,可采用“人的生殖过程”视频;在“细胞的分化”课件制作中,可用“生物新进展”中有关植物组织培养和克隆多莉的视频;在“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制作中,可用“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中有关反射的视频等等。

(二)高中生物教参书中所带光盘中的视频资料

新课程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实验内容大大增加,但在目前的中学中,相关的实验配套设施还没能跟上,能让学生将新课程教材中的所有实验都进行尝试的学校估计是少之又少,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参书中所带光盘中的视频资料都是有关实验操作的录像,因此,对目前学校还不能做的相关实验可在课件中通过播放有关视频来弥补。

(三)互联网上的视频资料

互联网上的视频资料是非常丰富的,它是我们课件制作所需视频的一个重要来源,所以一定要学会充分应用,常规方法是用“百度”(或其他搜索引擎)搜索到相关视频,然后用迅雷(或其他下载工具)下载后备用。

上述是笔者对新课改后高中生物课程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素材来源的初步研究,课件制作是中学教师必备的技能之一,因此,课件制作中的资料来源很值得大家再作进一步的探索研究。希望通过广大教师的共同研究与探索,能不断推进高中生物的教学,提升教学效率,最终提升学生的生物能力。

作者:罗源

第2篇: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随着多媒体课件在学科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出现了乱用、滥用多媒体课件,致使学科教育功能被弱化的现象。文章分析了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正确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教学;多媒体课件;问题;对策

[

多媒體课件集声音、图像、图形、文字、动画于一体,可将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化为直观生动的视频影像,有效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深受广大教师的青睐。然而,随着多媒体课件在学科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出现了乱用、滥用多媒体课件,致使学科教育功能被弱化的现象。本文针对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正确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策略。

一、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存在的问题

1.课件思想性不强,使用价值不高。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高中生物学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利用多媒体课件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展示生命现象或相关信息素材,再现生物学概念的探究历程,或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活动兴趣,强化学生的探究体验,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自主建构的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提升科学思维能力与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弥补传统教学单纯讲授的不足,更好地助推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然而,有些生物教师设计和使用多媒体课件时不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的性质特点和教学的需求,不仔细思考多媒体课件之于课堂教学的价值作用,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盲目追求课堂的“现代化”,课件内容要么是教材的“搬家”,要么是对教材疑难点的解析,要么是教学设计的展示,甚至是把需要学生通过思维探究与交流讨论才能形成的结果、结论也搬到了课件上,使得生物课堂变成了对教学内容的直白展示。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仅没有起到深化探究过程、启迪学生思维的作用,反而禁锢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过程和探究活动体验,不利于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2.课件内容太多,形式过于花哨,教学过程缺乏深度。优化教学结构,服务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率,是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基本遵循。然而,有些生物教师制作的课件,内容过于繁杂,形式过于花哨。内容上,将收集到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和声像资料不加选择地集成到课件中,使得教学信息量过大,冲淡了教学主题,背离了“精简容量,突出重点,重视实践,聚焦素养”的生物学课程理念;形式上,PPT播放、动漫演示、网络链接等应有尽有,甚至于有些教师在课件制作上还融入了许多与教学内容无关、迎合学生喜好的素材。课堂上,教师在讲台与鼠标之间来回奔波,学生被屏幕上精美的图片所吸引,生物课变成了“视频欣赏课”,教学中最为珍贵的师生之间的思想与情感交流被浮于表象、流于形式的视频影像所代替,学生最有价值的主动参与、自主建构的探究性学习让位于“人机对话”,教学过程没有深度可言,学科教育功能被严重弱化。

3.课件适切性较低,教学体系混乱。一切教学手段的运用都应当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然而,有些教师备课时从网络上下载一些现成的教学课件稍做修改甚至不做修改就直接搬上课件,既不理解课件设计者的指导思想,也不顾及学生的学情实际,课件展示内容与教师的教学主张“两张皮”,教师没有完整统一的教学体系,课堂结构混乱,学生没有严谨有序的学习脉络,注意力无法集中,也很难融入课件演示的情境之中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建构学习,直接影响教与学质量的提升。

4.过分依赖课件,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效率不高。生命是教育的基石,教育教学的逻辑起点是生命的成长。作为学校教育主体的学科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还有思维的互动、情感的交流、人文的关怀和精神生活的眷顾,教学的这些价值功能是冰冷的“人机对话”所无法替代的。因此,教学必然是多种方法和手段的综合艺术,特别是传统教学方法,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始终都是课堂教学的主角。然而,有些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课堂上单一的课件展示替代了讲授、谈话、合作交流等传统教学方法,多媒体变成了“一媒体”,直接影响师生之间的思维互动与情感交流,影响学生对学科思想的感悟与学科方法的学习,影响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甚至一些教师依赖多媒体课件,缺失了手写板书环节,致使教学内容庞杂、零散,缺乏完整的体系结构,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系统理解和知识结构的完善,制约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二、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正确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设计和使用多媒体课件,首先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要服从于教学设计的总体目标要求,要为优化教学结构、提升教学效率服务;其次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要立足学科性质与学科特点,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渗透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教育,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搭建良好的平台;最后要表述规范、科学、准确,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不能把错误的观点、概念和原理传授给学生,文本、图形、动画、音像、视频等各种媒体应合理使用,搭配得当,层次分明,既生动活泼又不失严肃严谨。

2.简约性原则。多媒体课件要简洁、精练,切忌把课件做得面面俱到,让课件取代师生的互动交流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课件数量不宜过多,一节课一般在10张以内为宜,过多易造成华而不实,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尽可能一张幻灯片同时带动多个知识点,以引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学习。

3.适切性原则。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贴近学生认知水平和生产生活实际的多媒体课件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设计和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可借鉴经典图片或视频,但绝不能照抄照搬,一定要融入自己的教学思想,要有利于穿插于教学过程中进行信息交流,并能引发学生对学习关键节点的深度思考、持续探究和自主建构。同时,课件的呈现时机和播放速度要适宜,要突出重点、难点、疑点内容,要留给学生思考回味的时间,确保课件与教学的统一。

4.综合性原则。品优质高的课堂教学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是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有机结合、综合运用最优化的体现。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启迪学生思维、展现教师个人魅力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生物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各种不同教学方法、手段的优缺点及其在生物学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并能够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把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并服务于教学。

三、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正确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基本策略

高中生物学课程以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为基本目标。为此,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应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渗透生命观念,完善认知体系。生命观念是生物学科认知能力的反映,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知识储备和能力发展状况,而且在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和广泛价值。生命观念是教师设计和组织教学的思想方法,也是学科教学目标。生物学课堂上穿插于教学过程中的多媒体课件往往是模块化的问题情境或碎片化的事实性概念,如果没有生命观念的关联,将会显得庞杂、零散,影响教师教学体系的完善和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因此,生物教师设计和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历史维度、逻辑维度和创新维度,把生命观念作为整合和编织教学内容的经线和纬线,运用生命观念将生物学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串联起来,形成脉络清晰的教学体系,从而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探究性学习并从整体上去感受和领悟教学思想,养成生命观念,提升学科认知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搭建探究平台。高中生物学是科学领域的重要学科课程之一,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评价一节生物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课堂教学是否显现出浓浓的科学味,是否激发出学生主动探究和自主建构的热情和兴趣。因此,创设能够激发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度思考、自主建构、进阶学习的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搭建良好的平台,让学生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形成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及创新能力,是生物教师设计和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基本遵循,也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价值所在。

3.呈现思维导图,启迪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灵魂,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源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身的领悟,往往系统性差,周期性长。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思维导图,将思维形象化、可视化,不仅有利于高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概念体系的构建。例如,在新课导入和课堂小结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简洁的思维导图,能够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归纳总结;复习教学中,以核心概念为中心,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渐进式播放功能呈现思维导图,可以将分散的知识点按其逻辑关联进行整理,构建知识网络,有利于实现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維;习题讲解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思维导图厘清各个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思维导图将假说演绎法、模型构建法、类比推理法进行模式化展示,还有利于学生对科学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4.展示科学成就,培养社会责任。科学成就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基本素材。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紧密相连,生命科学的突出成就与人类的健康生活和国家的社会、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物科学成就,如生态农业、人类基因组计划、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癌症与艾滋病的治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对维护人类健康的意义、袁隆平杂交水稻对人类社会的贡献等,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参与讨论、论证,尝试解决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责任编辑    黄春香)

作者:石志学

第3篇:生物化学和生物技术双语教学网络课件探索

摘要 在生物化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网络课件制作,对培养追踪学科发展动态的复合型人才非常重要。选用优秀的教材和师资,制作双语教学的网络课件,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和网络多媒体的手段,教与学在课前和课后都可以充分发挥,且网络课件中双语视频和动画解说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制作双语教学网络课件的目的是要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使用英语阅读专业教材、资料的能力,进而提高其国际交往的能力。

关键词 双语教学;多媒体;网络课件

Study of Bilingual Teaching Network Courseware of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Zhao Qing, Zhou Jiequan, Chen Li

Key words bilingual teaching; multimedia; network courseware

Author’s address

1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Guangzhou Medical College, Guangzhou, 510182, China

2 Centre of Information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Guangzhou Medical College, Guangzhou, 510182, China

“双语教学”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2种语言作为媒介,尤其是使用第2语言或外语作为教和学的媒介,即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别。20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本科教学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需要先行一步。”生物技术专业作为最先进发展最快的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专业,其具有的先进性、深刻性、前瞻性和创造性特点,不但使得国际学术交流十分重要,而且通过它及时掌握国外先进文献资料,了解专业动态。实践证明,培养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生命科学前沿知识的能力专业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来说,要远比单纯的专业外语教学效果好得多。

1 网络课件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

生物技术是当今最令人瞩目的高新技术之一,在生物技术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对培养追踪学科发展动态的复合型人才十分必要。生物化学是生物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是学习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同时,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带头学科,是目前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热点。

在网络双语教学中,需要着重训练学生运用外语来进行思维活动,使理论教学成为集语言、文字、图像、视频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利用动画功能模拟药物合成的过程,对关键部分还可放大,使学生能看清操作步骤,使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直观。在网络教学中,DNARNA的生物合成、基因重组和表达物质结构课程的特点结合多媒体技术的网络教学,计算机动画模型、微观粒子动态变化三维模拟演示都非常容易实现。这些现代教学辅助手段,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动态变化过程,多角度强化第2语言的语言技巧和思维,促使学生较快提高外语水平之目的。生物化学双语教学不同于生物技术专业外语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可一味追求词汇、语法和语感的学习而忽视获取外文专业知识的培养[1]。

2 网络双语教学的形式

2.1 渗透渐进式教学法通过大量的口语资料交流、浏览书本及图片、观看电影电视、文字写作等方法,尽量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景,以达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和运用目的语的目的,生物化学是在大学一年级第2学期开始上课,刚进入大学,学生的英语水平总体不高,借鉴其他院校的双语教学经验,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2]。在双语教学初期,采用英文课件、中文讲授为主的方法,较为浅显的内容如“核酸的组成和结构”等用英文讲,重点和难点如“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等用中文讲解。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其逐步适应了双语的课堂教学模式后,再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而适度提高英语讲授的比重,在讲授“重组DNA技术时”几乎全部用英文讲授。整个教学过程不拘泥于汉语、英语所占教学的比重。

2.2 运用网络多媒体课件生物化学知识点多、难度较大、课时相对较少。双语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优化了教学信息的传播方式,由单一的教师语音传播发展为综合运用图像、动画、音响等传播手段,丰富了信息的显示效果。如在讲授“蛋白质合成”时,运用蛋白质合成的动画,学生不仅可以看到文字说明,观察到图像,还可以听到标准的英语解说,生动逼真,寓教于乐,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变得直观、形象,把复杂的过程简单、形象化,是传统的板书和讲解无法比拟的[3]。英语听力较差是中国学生的普遍语言弱点,如果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无疑会加深学生对知识领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频繁使用中、英2种语言作专业词汇的解释,其课堂传授知识的信息量会减少,而运用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大大节省板书的时间,并使授课内容变得生动、丰富。此外在生物化学双语教学中,经常出现的由于学生听力或教师发音问题造成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的现象,可以借助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

2.3 教师和学生互动了解学习内容双语教学是比较新的授课方式,在对生物化学和生物技术实施课堂网络课件双语教学时,如学生对英语缺乏较强的接受能力时,会产生一定的畏难心理,易造成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学脱节的现象,学生对教学会有很多意见和建议[4]。因此,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评估与沟通,通过个别交谈、开座谈会以及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以及学习的兴趣、效果和要求,并根据这些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形式,以便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4 心理安抚法则赞扬是心灵的理解与沟通,是人类高级的心理需要。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受人赞扬,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一个人的辛勤努力,长期得不到肯定,那就有可能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在生物化学和生物技术双语教学网络课件中,对学生的英文发言、提问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赞扬,有效地激发学生使用英语的积极性。双语教学中经常使用“赞扬”的方法激励学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5 网络课堂布置作业和考试中多使用英语为促进学生参与双语教学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多上网络课件的交流园地和在线答题(用英语答题)。为鼓励学生平时多下工夫,提高对双语教学的接受能力,课后思考题亦要求用英语书写并按时上交,同时记入平时成绩,完成作业好的,可适当给予加分鼓励。应把考试这个学习的“指挥棒”积极利用起来。

3 改善网络双语教学效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加大对双语教学的支持力度结合网络课件的双语教学是比较大的系统工程:对师资、教材和学生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在生物化学和生物技术双语教学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教师感到难度大,消耗的精力多。因此,为充分调动双语教学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应建立激励机制,在工作量、业绩考核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只有在政策上拉动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的积极性,教师才有可能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以点带面地去实践结合网络课件的双语教学,并在实践中研究影响双语教学开展的各个相关因素,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5]。

3.2选用优秀的师资和教材教材和师资是双语教学的保障,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师资,我国外语专业的教师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和写的能力,但却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且容易将学科教学视作语言教学。学科教师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却又很难做到准确流畅地用外语来表述这些知识。双语教学时造成师生间交流上的困难及课堂时间的浪费,是制约我国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因素。把有专业知识的青年教师送到国外进行培训,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吸引国外高校人才回国任教也是较好的方法。如果没有好的教材,双语教学就会流于形式,不会有好的效果。为此,致力于进行双语教学的学校应该在这方面下大工夫。双语教学的教材应该是英语原版教材或经过专家改编的教材。但原版教材的内容不一定适合学生的需要[2]。改编教材有2种情况:1)国内专家同国外教材的原作者在原来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改写,并联合署名;2)直接针对中国教育需要编写的外语教材,编写教材的专家应该是那些曾经在国外求学、工作,并已经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国际声望的中国学者。这些专家有国际学术背景,同时比外国专家更了解中国学生的需求。

3.3 开展多门双语教学课程大学本科阶段开展双语教学不是图时髦、搞点缀,而是确确实实培养能利用外语获取专业知识的高科技人才。因此,双语教学要在大学里持续开展,仅1门课程实行双语教学的效果不会太好[6]。所以建议每学年都至少开设1门专业双语教学,双语教学的门数应该不少于4门。大学一年级、大学二年级要进行公共英语的学习,大学四年级要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因此,大学三年级阶段是双语教学的重点,如果能做到大学三年级的2个学期都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则可使双语教学不断线,不断巩固教学成果。进行生物化学双语教学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要达到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让学生真正能够以英语获取学科知识,不是一门课程就能解决问题的。

4 结束语

网络双语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双语教学不应局限于外语板书和外语表达的比重,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程度。只要能提高效果,达到目标,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教学中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塑造浓厚的网络双语教学的氛围,如采用开设英语交流与活动区域,举办各种形式网络双语竞赛,并采取多种奖励手段,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创建一个全方位的网络双语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勤实.关于网络教育的焦点问题分析[J].教育探索,2003(6)

[2]陈斌.以医学为本,双语为辅,讲究方法,循序渐进[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3]赵国华,吴梅芬,肖小娥,等.基于网络环境下物质结构课程的开放式教学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4,82(4):31

[4]张同利.加强高校双语教学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7(5):90-91

[5]陈洪,农晓琳.医学中英双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策略[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S1)

[6]吴石今,罗锡平.《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与教学杂志,2003,2(9)

作者:赵 青 周解全 陈 丽

第4篇:高中生物必修2课件大集锦

郑鑫制作

高中生物必修2课件大集锦

杂交育种

http://wenku.baidu.com/view/1e333b76f242336c1eb95e25.html 我用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http://wenku.baidu.com/view/1ed2f9ee172ded630b1cb61e.html 染色体变异

http://wenku.baidu.com/view/19c5695a312b3169a451a41c.html 减数分裂

http://wenku.baidu.com/view/4e5f951d964bcf84b9d57b12.html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http://wenku.baidu.com/view/285719efe009581b6bd9eb13.html 基因在染色体上

http://wenku.baidu.com/view/0c3d5e6d7e21af45b307a885.html 种群的基因频率(1) http://wenku.baidu.com/view/53eeb08dd0d233d4b14e697a.html 种群的基因频率 (2) http://wenku.baidu.com/view/285c19efe009581b6bd9eb24.html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1)

http://wenku.baidu.com/view/e77314533c1ec5da50e2707b.html 基因工程与应用(2)

郑鑫制作

http://wenku.baidu.com/view/6baf5c83bceb19e8b8f6ba7a.html 第七章 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http://wenku.baidu.com/view/6652a2c289eb172ded63b77b.html 第7章复习

http://wenku.baidu.com/view/1ca1745a312b3169a451a478.html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http://wenku.baidu.com/view/36249d18c281e53a5802ff7e.html 第

6、7章复习

http://wenku.baidu.com/view/6222511bc5da50e2524d7f7c.html

伴性遗传

http://wenku.baidu.com/view/1bb4e4ee172ded630b1cb67c.html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 http://wenku.baidu.com/view/44ae320716fc700abb68fc9f.html DNA复制

http://wenku.baidu.com/view/83ced426482fb4daa58d4b9c.html DNA http://wenku.baidu.com/view/12e36bf39e3143323968939d.html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http://wenku.baidu.com/view/6f802e34b90d6c85ec3ac6

第5篇:高中生物说课课件PPT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各位老师,你们好!我叫吕欣欣,来自于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接下来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几个方面对该课题进行剖析。 一说教材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变异》一书的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学生在学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和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等知识后,转入难度较大的遗传学知识的学习,之前知识可为本部分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线索,同时本节内容又为后面遗传的基本规律及生物进化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明确“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和实验设计思路; 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质疑、探究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3)学习经典的科学研究方法,即“现象—问题—假说—设计实验—检验假说—获得结论”的研究方法

三说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着高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原理和过程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原理和过程 依据:掌握了这两个实验才能深刻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实验对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依据:本部分知识较抽象,用了科学的实验设计程序及内容涉及到微观领域,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属于他们的薄弱环节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考虑到我校高一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

在黑板上演示实验过程,使学生对实验直观的熟悉。

2、 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对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予以评价,并教育学生要有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七板书设计

我根据板书的“规范、工整和美观”的要求,结合所教的内容,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板书,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的思路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格里菲思实验(体内) 结论:dna遗传物质 结论:s型菌具有转化因子

三、 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 2 艾弗里实验(体外)结论:rna是遗传物质 结论:dna是遗传物质,其他不是

四、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八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实验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总结:以上是我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节教材的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创设了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我认为只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就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成功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dna分子的结构

各位老师,你们好!我叫吕欣欣,来自于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dna分子的结构,接下来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几个方面对该课题进行剖析。 一说教材

dna分子的结构是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变异》一书的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教材中属于较难理解的一部分内容,它紧接着前面一节的内容深入,同时也是学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理论的基础。这一部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高考每年都涉及,因此学好很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识记:dna分子基本单位的化学组成. ②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能力目标

①通过直观教学法、讨论法、阅读法等教法,使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学习能力、解题能力。

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采取讲故事的形式,以科学家沃森、克里克的研究历程为主线,逐步呈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特点。这样使学生不仅能自然的了解到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还能感悟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从而在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启示和升华。 三说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dna分子的结构

教学难点:dna分子的结构及特点

依据:dna分子的结构对后面复制的学习打下基础也很关键,而其结构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我将从教法与学法来谈谈 四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考虑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黑板上演示dna的结构图,化抽象为具体 2活动探究法

在课堂上提出疑问,让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接受。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

七板书设计

八作业布置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我对“dna的结构和复制”这一节课的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谢谢!篇二:高中生物说课稿:《生物的分类》说课稿范文

好学教育:

高中生物说课稿:《生物的分类》说课稿范文 教材分析

1、 本节内容的地位

生物的分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下册中第13章“生物大家庭的分类”的

第2节,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是对各类生物特征的复习,也是对生物类群的整理和归纳。学好本节内容,可以让学生对整个生物界的全貌有概括性的了解,并学习到科学的分类方法。

2、 重点、难点的确定

在本节课中,各类生物的特征在前面都已经学习过,学生应能很(比较)好的理解和应用。而且新课标将具体内容标准定为“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让学生自主的掌握分类的思想方法。

3、 课时的安排

由于本节课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学生又是初次尝试分类的基本方法,所以本节内容将分成3课时进行。第1课时为尝试分类和科学的分类,第2课时为给动物分类,第3课时为给植物分类。

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 知道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② 知道脊椎动物分成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以及各类的主要特征。

2、 能力目标:

① 尝试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② 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本节课中,使学生自主的掌握分类的思想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从而真正学会分类的思想方法呢?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2个活动,第一个是借助多媒体的动画功能,让学生拖动动物图片,为动物进行分类,活动很有趣,但是要求学生讲出拖

好学教育:

动的理由(也就是主要特征);第二个是走出课堂,让学生参观标本室,参观很精彩,但是要将脊椎动物归类(同样是根据主要特征)。这样的2个活动,学生很乐于参与,而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就主动的学会了分类的思想方法。

教学方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我大胆的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了“课堂——标本室——课堂”的新型模式。我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标本资源,采用了观察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求知识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

学习方法

“受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实践等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综述

以上是对“生物的分类”这一节教材的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本着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大胆的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热切的观察和热烈的讨论中,使学生主动而轻松的掌握了分类的基本方法。整堂课,生动活泼,学生由始至终处于一种兴奋好奇的状态,成功的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篇三:高一生物人教版说课稿(完整版) 第1章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生物 号的**,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从生物圈到细胞》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1章第 1节的内容。教材的安排是这样的:用录像图片展示2003年sars在我国的传播及危害的过程,创设一个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产生了问题,然后让学生分析讨论教材提供的资料,分别从生命特征的不同方面来论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达到从具体事例上升到普遍意义的目的。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本节的难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进行具体分析,教师适当的做一些拓展和补充,让学生从微观到宏观,步步紧扣地理解生命系统的严密性、层次性和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上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针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举例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能力性目标:(1)尝试将所获得的文字、图表信息表达出来。(2)自主学习: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等资料收集和整理生物史学资料。 3.情感性目标:(1)激发对生物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2)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3)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本着高中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重点为: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为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为了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来掌握知识,做到导中学、学中学、导与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师还应该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观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课本,学会正确读图、析图,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法、联系实际法等加以理解、巩固,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

第1章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1第

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异同点。并介绍了提出问题、和设计实验等环节。最后详细介绍了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本节知识是上节课的细化和拓展,同时为后面细胞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具体教学过程我准备按

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课前准备] 1.教师利用网络或新闻资料将2003年sars病毒的图片及给人类健康造成了非常严重后果的录像进行编辑,并用于课件制作。

2.组织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等资料收集和整理生物史学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2003年sars病毒的图片及给人类健康造成了非常严重后果的录像,将学生带回到他们亲身经历的这一恐慌事件中,引起学生的兴趣。 [师生互动]教师提问: 1.结合初中所学病毒知识,你认为sars病毒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 2.sars病毒具有怎样的结构?它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 3.sars病毒主要侵害人体的哪些细胞?

4.如果离开了活细胞,sars病毒能够很好的生活和繁殖吗? 开展新课 1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细胞,相互讨论说明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层层设疑,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边看图解边阅读课文,掌握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求 全面而简明地 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布置作业

教材6页中的练习第一题,教师与同学共同学习第二题

我相信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的同时,培养了其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的结构和功能学习特性奠定了基础。

针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联系。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能力目标

观察不同的细胞图片,比较他们的异同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2)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3)认同细胞既具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本着高中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教学难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为了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改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为主动地去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并参与分析、质疑、交流和总结,目的是着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更突出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创新思维。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具体教学过程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直观法、讲述法、讨论法

五、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观察材料

六、教学程序

引言(观察细胞图片,知识回顾)→ 原核细胞和直核细胞(总结、比较两大细胞类型包括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特点,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种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以及它们的主要区别)→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探索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包括细胞的发现,学说的主要建立者,

第2章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生物 号的**,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1第 2 章第 1 节。教材主要讲述了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等问题。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以及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等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同时本节课的内容又为以后学习 蛋白质、核酸以及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等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 针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了解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2.能力性目标:使学生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培养学生的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性目标:参加相关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了解同种生物组织中有机物含量的差异和不同种生物组织间有机物含量的差异。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感受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过程的思维和方法,从而激发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对生命科学的热爱,培养锲而不舍追求真理的研究态度。)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①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②组成细胞的重要化

学说的内容与意义以及建立过程等)提一些相关问题,让

学生回答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

(1)细胞学说的建立(2)细胞学说的要点:(3)科学发现的特点:

4.总结:生物界存在着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细胞,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19世纪建立的细胞学说,它的基本内容阐明了动植物都以细胞为基本单位,论证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5.巩固练习,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二者区别(2)原核细胞的特征

2、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1)细胞学说的内容。(2)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八.教学反思

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巩固,还需要通过习题练习和日后的实验进一步加强。.通过学习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培养学生由观察细胞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理性认识的概括能力,再从理性到实践的应用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合物

教学难点:组成细胞的重要化合物,特别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为了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改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为主动地去探究,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并参与分析、质疑、探究、交流和总结,着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更突出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创新思维。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过程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1.导入新课:(3—5分钟)首先向学生展示“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含量表”,用此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本表进行分析并提出问题,与同学进行交流探讨,从而导入新课,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讲授新课:(30分钟)通过上面的讨论可以认识到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没有一种元素为细胞所特有;同时,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又大不相同。设问: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什么?组成细胞的重要化合物有哪些?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17页图2-

1、图2-2和细胞中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表,阅读课文,进行“思考与讨论”。让

学生回答并一起总结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重要化合物。

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部分内容,则有同学们交流他们所做的实验过程,并上台演示,同学间进行交流。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3—5分钟) 4.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

第2章第2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1第2章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内容。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1模块让学生从分子水平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其中蛋白质部分是个重点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节提到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以后学到载体蛋白、酶等知识都与蛋白质紧密相关。蛋白质种类繁多,功能多样,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学生从分子水平理解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举足轻重,同时也为学好必修2基因表达部分打基础。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概括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通过氨基酸结构通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通过探讨氨基酸的缩合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介绍我国科学家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题教学的重点:①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②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的难点:①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②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二、说学法:通过讨论、观察对比、图文结合、思考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本节课内容。

三、说教法:由于学生缺乏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化学知识,细胞的分子组成又是微观的内容,比较抽象,所以在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图解加强直观教学的直观性,增加学生对微观内容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完成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提高思维能力,形成相应的观点。

四、说教学过程

首先利用图片展示“大头婴儿”,用图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联系身边的例子说说为什么有些食品需要添加氨基酸,还有哪些食品中含有蛋白质,且蛋白质

面而简明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

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5.布置作业:

我相信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的同时,培养了其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

在生命活动中有什么作用?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讨论问题,从而导入研究课题。

通过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蛋白质和氨基酸都是生命活动所需要的重要物质,那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主动获得氨基酸结构知识,尝试写出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

向学生展示四种未见过的化学结构式,分组讨论哪些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设问:判断某分子是不是氨基酸的依据是什么?不同氨基酸分子的区别在哪儿?

介绍我国科学家在蛋白质工程方面的杰出贡献:‘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并展示结晶牛胰岛素的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示意图,阅读课文,完成“思考与讨论”。

讨论: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20种氨基酸能够形成多少种蛋白质? 学生活动:观察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示意图,阅读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的文字、图解、与同学交流看法,获得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知识。

让有代表性的学生表达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猜想蛋白质的种类? 提问:氨基酸结合之后生成的化合物是否还符合氨基酸结构通式,是不是一个氨基酸?

引导学生分析氨基酸缩合反应的关键部位。并分析二肽两端各有什么?

学生对号入座后会发现生成的化合物已经不是氨基酸,从而引出肽、二肽、多肽的内容。

总结学生讨论结果,用图解形式记录氨基酸与蛋白质的关系,说明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决定蛋白质的多样性。

提问:联系生活实际以及教材23页图2-7,说说蛋白质执行哪些功能呢?

引导学生观察、阅读蛋白质主要功能示例,归纳总结; 最后师生共同探讨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有怎样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小结这堂课的内容,然后在练习中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连成网络。从而完成本课时教学内容

五、板书设计及布置作业。

我相信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的同时,培养了其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

迁移能力,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第2章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生物 号的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2章第 3节的内容。教材的安排是这样的:问题探讨:dna指纹法技术在侦破工作中的用途,来进入新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承载遗传信息的物质——核酸。通过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让学生在实验中通过试剂的特殊显色反应,感受到遗传物质——核酸的真实存在和分布情况。最后着重介绍了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及组成结构等。

针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 1)说出核酸的种类。(2)简述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3)懂得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能力性目标:

1)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2)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3)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4)积极参加社区实践活动,并尝试进行调查报告的写作。 3.情感性目标:

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2)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本着高中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把---确定为教学重点,把---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1.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2.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教学难点

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为了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来掌握知识,做到导中学、学中学、导与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师还应该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观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课本,学会正确读图、析图,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法、联系实际法等加以理解、巩固,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具体教学过程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具准备 1.实验材料的准备。2.学生的探究性学习预习作业: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3.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分子组成示意图、脱氧核苷酸长链示意图、dna与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图。 4.实验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

五、实验材料用具2.学生实验人员的分组(一般4人为一个小组),实验的预习作业。3.调查报告的一般写法资料准备。

[情境创设]

首届国际dna证据研讨会于2004年11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人民警察学院举行。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项法庭证据鉴别技术像dna鉴定一样,能够以99.999 9%的精度锁定或排除犯罪嫌疑人。在全国司法系统推广dna证据鉴定技术,建立全国联网的犯罪现场dna证据数据库以及重点监控人群dna数据库,对于大幅提高破案率、缩短结案时间,震慑强奸、杀人等恶性犯罪分子,维护社会安定具有重要意义。

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提出问题:那么什么是dna指纹呢?dna是什么?为什么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 [师生互动]

(一)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式的讨论和交流

学生对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中的作用可能略有所闻,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式的讨论,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表达、回答提出的疑问,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分享他们对遗传物质——核酸的认识。

1.dna指纹是不是平时说的手指印?(不是)

2.怎么知道那些dna是否来自同一个人?(根据复杂的检测,观察dna谱带是否完全相同)

3.dna可以做身份证吗?(可以。而且这种身份证是终身的,也是唯一的,能避免同名同姓同地点同时出生的人身份混淆)

4.dna的中文名称是什么呢?(脱氧核糖核酸)

5.脱氧核糖核酸属于哪一类的有机化合物?(核酸)

7.一个细胞的基本结构是什么?核酸存在于细胞的哪些部位?(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几个部分,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等特殊结构) 8.大家能否通过实验,判断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

(二)老师介绍实验的原理以及科学认识的模式

(三)找一个预习作业做得比较好的同学,陈述实验如何进行

(五)各实验小组的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六)学生带着三个主要问题阅读课本p28~p29,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1.核酸的组成元素有哪些?2.核酸的分子结构是怎么样的? 3.如何区分dna和rna?

[教师精讲]观察dna与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活动,懂得实验的原理是基础。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要想实验得到明显的效果,必须注意用盐酸水解的实验步骤,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和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看懂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图解,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图解,以及核苷酸长链的特点,也是本节对同学们在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方面的一个重要的要求。 第2章第4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生物 号的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2章第 4节的内容。我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今天的说课 1 教材分析: 1.1 内容与地位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一节,先联系前面所学有关细胞的组成的知识,引出糖类和脂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再分说他们的结构功能和种类,同时举例说明,联系生活中的实物,这样能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本节知识。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概念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此外联系日常生活事例进行学习,有助于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了解一些基本的保健常识。在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日常事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1.2 教学重点

① 细胞中的糖类的主要种类及在细胞中所起的作用② 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1.3 教学难点

①多糖的种类 ②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2 学情分析:

2.1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组成细胞的主要化合物等相关知识,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2.2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他们的心智还不能有效控制其行为冲动,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3 教学目标设计: 3.1 认知目标

① 掌握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的主要类别及在细胞中所起作用

② 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板书设计4.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求 全面而简明地 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布置作业][评价反馈]

我相信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的同时,培养了其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3.2 智能目标

① 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② 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③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情感目标

① 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方式。② 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③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4 课时安排:一节课 5 教学过程概述: 5.1 创设情境

本节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关系密切,教学中要善用这些有利因素,积极地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教学中可以按照教材中的问题探讨创设情境,让同学们观察课本上的图片,从平日熟悉的食物中思考我们如何利用食物中的有机物,通过学生对糖类和脂质认识的基础做切入点,将学生引入新课。 5.2 具体过程

在糖类和脂质的教学内容中,课程标准对知识目标的要求是:学生要理解细胞中糖类的种类和作用;了解脂质的种类和作用。因此课堂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对糖类的学习上,然后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学习脂质的内容时也应多联系生活实际。

学生早已熟悉碳水化合物的概念,但又很难确切地将其与糖类划等号。可以简单地在糖类和脂质的教学内容中,课程标准对知识目标的要求是:学生要理解细胞中糖类的种类和作用;了解脂质的种类和作用。因此课堂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对糖类的学习上,然后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学习脂质的内容时也应多联系生活实际。

学习有关脂质的内容同样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脂质对于生物体和细胞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结构组成和功能调节上的重要性,尽量联系学生自身的身体健康,如可以根据围绕在脏器周围的脂肪对人体的利弊来讨论,让学生认识脂肪对于细胞和生物体的作用和脂肪过多造成的危害。

第6篇:《高中生物》系列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1) 软件获奖证书 (2) 软件脚本

(3) 《编制、开发、实验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课题申报书

通用技术课相关资料

省级高中新课程骨干教师研修通用技术班学员合影 省级高中新课程骨干教师研修通用技术班报到通知书 省级高中新课程骨干教师研修通用技术班学员调查问卷 省级高中新课程骨干教师研修通用技术培训结业证书 通用技术研修班总结材料

象山中学通用技术教学规范(讨论记录稿)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通用技术工作计划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通用技术教学计划 设计是技术的关键(教案范例) 设计是技术的关键(课件范例)

2008-2009学年度通用技术课学生作品设计一览表 2008-2009学年度通用技术课学生优秀作品设计 2008-2009学年度通用技术课学生优秀作品照片

校园网建设与维护相关资料

校园网建设

1、 象山中学校园网方案

(一)

2、 象山中学校园网网络工程方案

(二)

3、 象山中学校园网工程招标书

4、 韩城市象山中学校园网工程投标报价汇总表

5、 象山中学校园网工程投标方案书(价格部分)------陕西理德经贸有限公司

6、 象山中学校园网络拓扑图

7、 象山中学校园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8、 象山中学综合楼宽带网布线设计要点

9、 象山中学综合楼布线工程测试报告(要点部分)

10、 象山中学多媒体电脑教室验收报告

11、 韩城市象山中学宽带校园网建设协议

12、 韩城市象山中学办公机装机一览表

13、 象山中学VOD点播系统安装表

14、 象山中学校园门户网站建设设想

15、 象山中学校园门户网站建设构想

16、 象山中学校园网站规划

校园网维护

1、 象山中学网络终端机杀毒情况登记表(04.11.4)

2、 象山中学网络终端机杀毒情况登记表(03.2.25)

3、 象山中学校园网计算机使用检查维护表(05.4)

4、 象山中学校园网计算机使用检查维护表(05.9)

5、 象山中学校园网计算机使用检查维护表(05.11)

6、 象山中学网络终端机杀毒情况登记表(06.4)

7、 象山中学校园网计算机使用检查维护表(07.11)

8、 查出病毒列表

9、 象山中学校园网病毒清除总结

10、 象山中学计算机使用情况统计表

11、 象山中学IP地址一览表

12、 宽带网用户须知

13、 关于使用中央电教馆教学资源库(高中版)的通知

14、 关于使用VOD点播系统的通知

15、 VOD点播系统节目单

16、 高一年级电教视频点播节目表

17、 宽带网用户通知

18、 三学苑捐赠的教师资源卡内容简介

19、 限期“网校通帐户”名校资源合作协议书 20、 综合管理系统建设设想

21、 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培训资料

22、 综合管理系统建设权限分配

教师自制课件相关资料

1、 2006-2007学年度部分教师自制课件登记表

2、 2008-2009学年度部分教师自制课件内容介绍

3、 部分获奖证书

教师自制课件相关资料(05年以前)

1、 自制课件设计申报表

2、 自制课件使用登记表

3、 自制课件详细资料

教师自制课件相关资料(05-06年)

1、 象山中学青年教师计算机知识技能比赛活动实施方案

2、 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审指标体系

3、 韩城市电化教育中心关于现代教育技术成果评选活动结果的通知

4、 2006年象山中学多媒体课件评比目录

“十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 《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相关资料

过程性资料

1. 课题参与人员计算机(信息学)奥林匹克教练员培训班结业证书 2. 课题参与人员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合格证书 3. 课题交流及结题会议图片 4. 中央电化教育馆关于《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的立项通知

5. 中央电化教育馆通知

6. SPIRIT软件售后服务协议

7. 中央电化教育馆关于课题研究网上管理的通知

8. 陕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核技术实验学校“十五”评优和表彰活动“优秀组织奖”、“先进集体”推荐表

9. 以研究促发展,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子----韩城市象山中学《“司马迁”专题学习网站建设及应用研究》经验材料

10. 象山中学课题研究先进教师申报

11. 陕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核技术实验学校“十五”评优和表彰活动“先进个人”推荐表 12. 优秀个人先进事迹—康耀生同志有关材料 13. 课题研究先进集体获奖证书(省级) 14. 课题研究先进个人获奖证书(省级) 15. 课题研究成果获奖证书(国家级) 16. 课题研究先进个人获奖证书(国家级) 17. 课题研究论文获奖证书(国家级)

18. 中央电教馆关于《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结题的通知 19. 《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结题会议参会代表回执 20. 2008年《北京教育》文稿入选通知

结题资料 一. 鉴定材料(集中装订)

1. 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 2. 课题成果鉴定评估参照指标 3. 课题成果鉴定等级评定表 4. 课题成果专家鉴定意见表 二. 成果主件

研究报告——专题学习网站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三.成果附件 1. 课题审报书

2. 《司马迁》专题学习网站研究开发方案 3. 应用案例——〈〈史记〉〉“藏之名山”探微

4. 应用案例——还象山一片绿

5. 研究论文——司马迁专题学习网站开发及相关问题的探讨 6. 研究性学习论文——关于韩城高门原的传说论文 7. 研究性学习论文——〈〈史记〉〉——“狭义”精神之源头 四.光盘一张

附录

1、 课题研究中期汇报材料

2、 备忘录—象山中学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

3、 专题学习网站截图

4、 中央电教馆关于专题学习网站的情况调查表

象山中学信息技术课学生作品登记表

象山中学信息技术课学生作品登记表(xs11-9) 象山中学信息技术课学生作品登记表(xs11-10) 象山中学信息技术课学生作品登记表(xs11-11) 象山中学信息技术课学生作品登记表(xs11-12) 象山中学信息技术课学生作品登记表(xs11-13) 象山中学信息技术课学生作品登记表(xs11-14) 象山中学信息技术课学生作品登记表(xs11-15) 象山中学信息技术课学生作品登记表(xs11-16)

“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国家级课题 《信息技术课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相关资料

过程性资料

1、 中央电化教育馆课题研究立项通知书

2、 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

3、 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指南

4、 中央电化教育馆棺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管理办法(修订)

5、 韩城市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十一五”发展规划

6、 信息技术必修课网站说明文件

7、 《信息技术课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申请评审书

8、 《信息技术课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9、 “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规划课题中期报告

10、 象山中学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研究论文

1、 浅议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十分层教学(刘芳侠)

2、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师如何转型上好信息技术课(韩云斌)

3、 我校信息技术课的现状及思考(师绒侠)

4、 《网上获取信息技术的策略》教学设计(师绒侠)

5、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资助探究能力的培养(刘芳侠)

6、 信息技术教学浅谈(燕玲)

学生活动

1、 中学生上网利与弊调查(研究性学案例)

2、 中学生演示文稿制作指导方案(韩云斌)

3、 中学生演示文稿的制作(研究性学案例)

4、 学生演示文稿作品目录

5、 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获奖名单

生物教学软件设计相关资料

1、 《遗传的基本规律》使用手册

2、 《基因的分离规律(1)》课件脚本设计

3、 《基因的分离规律(2)》课件脚本设计

4、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1)》课件脚本设计

5、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2)》课件脚本设计

6、 《水分代谢》课件使用说明

7、 《水分代谢》课件脚本设计

8、 《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使用说明

9、 《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课件脚本设计

“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省级课题 《学科专题学习网站应用模式的研究》相关资料

1、 陕西省教育厅课题研究立项通知书

2、 陕西省电化教育馆关于组团参加全国教育技术研究“十五”成果表彰会暨“十一五”楷体报告会的通知

3、 陕西省电化教育馆关于印发《陕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4、 陕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管理办法(试行)

5、 陕西省电化教育馆关于举办陕西省基础教育“十一五”教育技术规划课题研究培训班的通知

6、 韩城市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十一五”发展规划

7、 陕西省基础教育“十一五”教育技术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

8、 《学科专题学习网站应用模式的研究》实施方案

9、 陕西省电化教育馆关于做好“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中期评估检查工作的通知

10、 陕西省电化教育馆关于开展陕西省基础教育“十一五”教育技术规划课题第一阶段研究成果评选活动的通知

11、 陕西省基础教育“十一五”教育技术规划课题第一阶段研究成果评选成果申报登记表(专题学习网站)

12、 陕西省基础教育“十一五”教育技术规划课题第一阶段研究成果评选成果申报登记表(课题研究论文)

13、 [课题研究论文]专题学习网站于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与认识

14、 陕西省基础教育“十一五”教育技术规划课题第一阶段研究成果评选成果申报登记表(多媒体教学课件)

15、 《看漫画 学语文》课件截屏

16、 《看漫画 学语文》课件使用说明

17、 《看漫画 学语文》课件内容及特点

18、 课件及论文获奖证书

第7篇:高一生物课件指导:生物教学方法

生物对文科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因为不是高考科目,仅仅通过会考就可以。由于这个原因,学生普遍对生物这门课程不重视,大部分学生上课不听讲、开小差。对于教师来说,却不能放任,总想方设法让学生听课、使学生对自己的课程产生兴趣,确实是一件较难办的事。经过在实验中学的几个月,我有了一些体会:首先,师生关系要融洽。大部分学生自控能力较差但自尊心很强,所以有些事情老师应该以一个理解的态度去谈,而不是劈头盖脸一顿训斥。谈好了固然皆大欢喜,谈不好也不会故意不听课给你捣乱。

还要多与学生沟通、聊聊,学生感到这个老师不错,上课认真听课的人数也就会多了。其次,教学内容难度要适中。文科班的学生,理科科目的基础较差,根本无法跟理科班的学生相比。如果教学内容太难,那么,他们对你这门课刚提起的一点点兴趣,就会因为什么都听不懂而消失殆尽。于是,上课时睡觉、讲话、开小差的现象随之而发生。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不能太高,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实际水平,根他们的接受能力来讲解教学内容。第三,语言尽量通俗易懂,多举些实例。生物课程与其他课程有些不同,虽然也是些理论知识,但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所以,基于这一点,我在课堂教学中,把书本中一些专业化的语言、术语,用比较通俗的语句加以解释,尽量使学生都能够听明白、听懂。

再则,我也比较注意收集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在课堂中传递给学生,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来使学生理解掌握书本的内容。比如讲到脂肪不容易被分解供能的地方时,随带说一下增肥容易减肥难的原因,就会吸引很多的学生听课,同时一些知识也就掌握了。现在很多文科班的学生给我的评价就是“讲课很有意思”。当然还要注意在有意思的基础上别忘了传授知识的根本。

当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学中有很多枯燥的知识学生是听不进去的,而由于知识的积累不够,没有办法开展开来,这就需要我多查一些生物学上的知识资料等,不断丰富自己;还有就是课外话题的开展注意范围与时间,教学任务是必须要完成的,不能因小失大,这需要自己控制,严格把关。总之,我会努力,理科成绩要上,文科照样带起。

第8篇: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

本章的教学课题可以从周边和校园的生物引入,在此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共鸣,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课题: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了解校园或周边的主要生物的分布特点,知道生物对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并能影响环境。

2.能力方面

初步学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通过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周边、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步学会调查的基本方法,了解校园或周边的主要生物是本章的重点。

组织好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调查活动是本章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

(1)从周边或校园的生物引入调查;

(2)举例说明调查的基本方法;

(3)分组,教师指导制定调查计划;

(4)实施计划,教师组织指导;

(5)汇报、总结、交流、评议。

2.教学过程

(l)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本章的教学课题可以从周边和校园的生物引入。在此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共鸣:①你知道我们北京市的市树和市花吗?②我们的校园中有多少种生物?这些生物开花结果吗?它们的花期是几月?

(2)关于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意义:

①利用录像或投影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科学家进行科学调查的资料,利用投影向学生演示调查活动的范例,从而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调查,调查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②讲解学生记录的方法,强调在活动的过程中如实做好记录的重要性。

如向学生讲清在调查前要制定好调查记录表,随时记录下观察的内容。如生物的种类、数量、生活环境、用途等。在活动中要尽量多地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和资料,以便调查结束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准确的分析并把调查内容撰写成调查报告。

③向学生强调调查的意义,切忌将调查作为游玩。

教育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把活动作为对自己的挑战去发挥自己最大潜能的机会,从而发挥自己的主动精神。

(3)分组,制定调查计划,为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①建议将班内同学按自愿结合的方式分成若干小组(5~6人一组)。由组长专门负责,制定调查计划。

②可以到学校附近的公园、小花园、生活小区或街道等地去调查。也可以在校园内进行调查。最好选择一条动、植物种类多且有不同生活环境的路线。

③调查的内容力求多样化。

班内的不同小组可以调查不同的内容,各有侧重点。如可以调查园艺花卉生物、蔬菜粮食作物,也可以调在城市的行道树种类等。

(4)实施计划。在课余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①认识调查地段的生物的种类、数量、生活环境、用途等。

②确定的调查路线边走边观察并及时记录下来:身边有哪些生物?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与生物生活在一起的有哪些动物?树上有鸟巢吗?有病虫害吗?花丛中有蜜蜂、蝴蝶飞舞吗?

要注意观察生物的分层现象,不仅观察高大的乔木、灌木,还要注意观察草本生物和藤本生物。不仅观察高大的生物类群,还要观察一些微小的生物类群,如阴湿树干上的菌类、生活在水中的藻类等。

③教育学生要注意人身安全,要爱护公共场所的花草树木,不要任意攀折花木,尤其要爱护身边的珍稀生物。

④调查限定在几天之内完成。如对生物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设立小专题,作进一步的调查。

(5)分析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把调查记录归纳管理,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对调查的内容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

(6)总结、交流、汇报。调查结束后可以与本班的板报小组合作,布置展览,将各小组的调查报告、收集来的图片资料等筛选展出,作班内交流。

板书设计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一、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意义。

二、分组,制定调查计划。

第9篇:手术室示教系统的数字化改造

结合医院手术部整体改造工程,介绍多种示教系统的设计、建设方案;提出了示教系统的创造性改造不仅提升了手术室的洁净等级,还满足了人性化的手术室管理、举办国际会议设置分会场、日常教学观摩演示等实际需求,总结了数字化手术室

示教系统在设计、建设、维护过程中的经验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数字化手术室 数字化 演示系统

1 数字化手术室的简介

1.1 数字化手术室

数字化手术室的理念,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其设计建设的要求和目标在不断扩充。当前,主要是采用网络、信息和影像技术,从医院信息系统(HIS)中调取数据或影像信息,并将手术室内与患者有关的重要信息,实时多向传输。同时,可以采取

实时交互的形式进行远程演示、教学,并对手术进程进行监控和储存,对手术室的人、财、物进行统一调度和管理的一整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数字化手术室的建设主要涉及到:影像的实时采集储存与传输、影像压缩与解压缩技术、综合布线系统施工、视频监控安防施工、背景音乐等内容。

1.2 数字化手术室的改造背景

由于传统手术室存在无法进行手术远程示教、无法统一储存信息资源、无法避免二次污染及进行医学影像集中显示及调取等诸多问题,医院决定对手术室进行彻底改造。改造后的手术室可以实现示教、视频采集、背景音乐等功能的数字化管理;手术室内的控制情报面板可以对电源、气体、空调、时间、灯光及手术信息传递等进行集中控制和显示。

1.3 数字化手术室的建设目标

数字化手术室的设计、建设需要融合手术室管理、临床医学、基建施工、综合布线、视频编码解码、视频传输、设备远程控制、网络传输与管理、HIS信息共享、视音频交互、监控安防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需要各相关科室及专业负责人通力合作,并保

持有效的沟通和配合,只有这样才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施工。

数字化手术室不仅可以满足医院及进修生的临床教学、实时视频示教、学术交流、手术观摩的需求,达到国家教学评估的基本标准要求,而且,传输效果可以满足临床医生对色彩、分辨率、扩展性等诸多要求。

2 数字化手术室的设计

2.1 数字化手术室调研

在进行综合布线、数字化建设方案确定及示教设备选型、安装等各个阶段,首先需要调研手术室管理科室的实际需求。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医院一旦有手术转播或录象任务时,需要联系专业人员携带摄像设备进入手术室,对手术过程进行摄像,此举难免会造成污染。并且,一旦有临床教学课程时,数名学员围在主刀大夫周围教学效果和质量难以保证。当进行学术会议实况转播的时候,需要直播实时影象,为达到最高图象质量避免会议失败,需要高价租用电信公司的“野战”光纤和昂贵的设备,经室外铺设光纤进入手术室,不经任何压缩直接由光纤传输视音频信号到会场,这样不仅耗资巨大,而且技术人员全部进入手术室,无法避免二次污染问题,同时会后资料的留存也很困难,这一切,给手术室的管理和使用人员带来很多问题。可见,传统手术室的固有功能,已无法满足当前日益频繁的会议、示教教学、手术室管理等各方面的需要,急需改造升级。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医院最终确定以TCP/IP协议网络为传输途径,所有视音频信号均编码转换为网络信号,在局域网上传输,在远端经解码还原为视频或音频信号的方案。同时,确定数字化手术室示教系统内容包括:视音频高质量采集、有效存储、系统级分权限管理、数字化远程传输、管理监控、背景音乐、HIS系统集成等诸多功能模块,具体的改造内容包括:

(1)针对手术室内部,安装视音频采集设备,包括:手术吊臂摄象机、拾音无线麦克、音箱、视音频辅助接口等。

(2)手术室内安装全景监控摄象机,麻醉恢复室、等候区等共六处区域安装全景监控摄象机。

(3)全景监控信号通过局域网进行网络化传输和控制不同的权限进行显示。

(4)手术室内可以播放统一或个性化的背景音乐,麻醉恢复室、等候区等三处分区播放个性化背景音乐。

(5)手术室内各区域覆盖对讲扩声系统。

(6)实施基于TCP/IP协议的手术数字化网络示教系统。

(7)HIS、LIS、PACS与手术示教平台信息集成,手术中可调取重要诊疗相关信息。(8)餐厅/示教室、接待室、医护办

公室、麻醉科办公室、学术报告厅和多功能厅均安装固定或移动的手术示教设备及双向对讲设备,按功能要求,通过网络实现转播需求。

2.2 工程设计阶段

首先,在确定手术室改造的土建基础方案时,意识到弱电系统综合布线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只有明确了手术室各区域的使用功能、信号传输介质及设备选型,才可以进行统一的数字化手术室的施工组织安排,各专业施工才可以有序开展,从而有效保证总工期和质量。基于以上因素,信息中心总结调研结果,初步拟订三种手术室改造方案:

(1)所有手术室安装模拟视音频线缆,按照调研结果提到的功能性区域,如各手术室、主任办公室、护士长办公室、会议室、贵宾接待室直接铺设手术室至该区域的视音频线缆。该方案的优势在于:传统的模拟信号传输,使用效果可以很好的满足手术室使用要求;传统视音频设备采购成本和集成费用均比较低,在投资规划上可以有效把握;录制视频资料使用普通设备即可达到,比较方便,只要有基本电器常识即可操作设备,培训和管理成本较低。不足之处在于房间的功能改变,需要重新铺设模拟视音频线缆,但手术室一旦投入使用,这一工作将影响日常繁忙的手术室工作;视频会议时,手术室内视频对外转播仍

需铺设电信公司的“野战光纤”临时解决,线路、设备租用和管理支出耗资巨大。同时也会打乱手术室内的正常工作次序和人员安排。由于该方案应用于手术室数量较少,对本地的影象质量要求苛刻的环境,且手术室内的功能和分区非常固定,视频线端到端长度不超过350米范围内,因而不利于使用中扩展。

(2)手术室内铺设网线,在每间手术室内安装(或临时放置)视音频采集及编码(或直接安装网络摄像机)在手术室内直接进行模拟信号的编码,然后经局域网络传输到远端,在远端进行解码播放。该方案的优势在于:每个手术室的设备安装可以按需安装,部分设备不安装而选择移动中使用,这样可以节约设备购置费用并提高设备使用率;设备使用的灵活性较强,可以根据需要更换不同档次的采集、编码、解码设备测试质量,按需使用相应档次的产品,投资较低。不足之处在于:采集和解码一体的设备对色彩还原和分辨率指标难以达到临床的要求,如果更换设备来提高质量,设备采购成本将非常高;手术室内放置较多的设备和临时连线,给使用中和使用后的消毒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同时存在二次污染问题;设备操作管理人员需要有丰富的连接、操作实战经验,对出现的接口及连线故障可以自行维修,否则将延误会议使用。该方案可用于临时应急及对转播图象质量要求不高的视频会议转播,对于手术室未经数字化改造的,可临时铺设网线直接完成视频会议的使用需求,但扩展性和效果并不理想。

(3)所有手术室模拟线缆到中控机房,由中控机房统一进行编码,通过网络向远端进行转播。该方案的优势在于:手术室内只需安放遥控摄像机,避免污染和无关人员进入手术区域,所有视音频信号质量在采集、传输、编码、解码各个环节均可以有效保证最终效果满足临床要求;通过网络传输,不仅可以针对手术室的管理要求,灵活安排视频转播,而且可以向手术室外部或异地进行视频转播,这样对房间功能的改变,方案可以第一时间做出调整,而不必重新铺线应急。不足之处在于:要求手术室建设初期统筹考虑,线缆、设备安装要求统一施工调试,改造的基础建设、设备采购的投资较大;要求网络环境开放而且互

联,网络管理达到一定水平,网络控制水平较高;需要建立一个设备管理、网络管理的技术团队,对视频矩阵、视频编码解码等复杂设备的使用能熟悉掌握。

该方案可满足大型视频会议转播的要求,在视频采集、传输链路、编码、解码、显示、交互的各个环节,均可以保证最终图象的效果和质量,使转播、存储、交互的质量可控,对出现的效果差异便于及时排查。最终手术室改造项目就是选用本方案进行实施。

2.3 手术室综合布线设计

为满足以上第三种示教方案要求,综合布线施工计划分为:线缆数量、位置、价格及余数。吊臂摄像机、吊塔腔镜、全景监控、音箱均预埋模拟线缆,并直接连到中控室,统一由机房内的视频矩阵进行切换选择,经统一编码后传输。

3 设备选择及要求

3.1 设备参数选择

设备选择应考虑三方面问题:

(1)采集端:视频源是关键,影响视频采集质量的关键因素有:摄像机的镜头、CCD大小及摄像机的影像处理能力。

(2)传输非常重要,选择模拟传输或数字传输均应分清利弊得失,即模拟传输受线缆质量、传输距离和环境的影响;数字传输受编码器的档次(专业广播级或普通安防监控级的区别)、编码方式(MPEG

2、MPEG

4、H.264)的差别,传输带宽(2M-10M或低于512K)等诸多因素限制。

(3)显示设备也不可忽视,技术指标要求控制显示分辨率和颜色还原质量,即解码器的档次影响画面效果。硬件解码可以有效提升显示效果,不同的显示设备(等离子、液晶或投影机)效果有差别,如常见的“拖尾”现象。当摄像头快速运动时,图像出现严重的延迟,看后让人“头晕眼花”,最终的效果不能满足要求。

3.2 设备选型

经多次实际测试比较,本次数字化手术室的改造,视频源至少达到3CCD,850线的水平清晰度,最终选定专业广播级的摄像机SONYDXC-990P;编码设备采用MPEG2编码技术,分辨率可以达到DVD效果,色彩失真少,2M-10M码流,适合用于局域网或远程视频传输,最终选择OPTIBASE MGW-2000E专业编码设备,为很好的与AD(Active Directory活动目录)集成,进行身份证和授权,支持视频、PPT(幻灯)文件、胸片、PACS资源,监护仪及腔镜等信号信息,集成平台最终选定CREATON MEDEX示教终端系统。

4.1 手术室监控系统

通过在各手术室设置彩色半球摄像机,进行全景摄像。可直接显示手术室内医护人员的手术配合情况。通过局域网络,护士长根据需要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对各手术室进行最直观的监控。了解手术房间的使用情况,对于手术室的各种术前准备进行统一安排,提高了手术室的使用率。通过室内音箱,可以及时与室内人员进行沟通。

4.2 背景音乐系统

在手术室不同区域,均设置背景音乐(选用BOSE吸顶定压音箱),各手术室均设置可调音量的背景音乐开关,实现每个手术室个性化播放背景音乐功能,同时,医护人员可以自助的播放自带的MP3音乐等个性化音乐,为医护人员和患者创造轻松的医疗、工作环

境。当出现火情,可以自动立刻转换(强切)与医院的消防紧急广播系统连通。

4.3 数字示教系统

通过手术室吊臂上安装带变焦镜头的彩色摄像机,从手术部位的上方进行图像采集。对大型手术、抢救手术或具有疑难杂症的手术过程,留下必要的影像资料,用于医学研究、远程手术指导。有教学任务和临床教学活动时,学生可在示教室进行。通过大屏幕专业等离子或投影机观摩手术的实况。

4.4 数字化手术室网络示教系统功能

各个子系统方案确定后,即可设计总体的示教系统解决方案。其中,最为关键的设备是:吊臂摄像机(SONY 990P),视频服务器(OPTIBASE MGW-2000E),视音频矩阵(CREATOR AV64-48),专业等离子(PANASONIC TH-42PH9C)。

4.5 布线系统及相关值得注意的问题

4.5.1 弱电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的内容包括:信息线缆(超5类双绞线,长度控制在95 m内,国家规范要求超5类网线的两端长度不超过100 m,上配线架前预留5 m),语音线缆(3类4芯线),呼叫对讲线缆(3类4芯线),视频线缆(SYV-75-5-1,长度控制在350 m内),音频线缆(带屏蔽的RVVP-2×0.7,长度控制在200 m内),控制线缆(带屏蔽的RVVP2×28/0.15)。如果进行统一综合布线施工,建议将电话线与网线均铺设超5类双绞线,实现信息与语音的互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布线过程中,需提前考虑各类摄像机的本地取电方式,提前布管,并且在手术室内走线时,管径最好不小于25 mm;而且音箱如果选择定压音箱,需提前选定符合规格要求的定压功放。

4.5.2 相关专业需协调的内容。手术室改造中,不应忘记对手术室内部的中控室的建设质量要求。即:机房要求24 h制冷,保证湿度水平,配电输入由UPS(不间断电源)供电,UPS带隔离变压器,0.5 ms切换,带设备运行流程图,至少1 h后备电池;中控室安装防静电地板,配电柜输入端实现双路供电,安装机房温湿漏水监控报警等。如果布线完成后,机房内的相关设施未提前安排妥当,机房的建设和施工将会延误整个手术室改造项目的工期。另外,手术室内的监控对讲音箱,需要在应急情况时,“强切”到消防喊话状态,这需要在安防设备安装时,预留接口。局域网网络管理方面,应提前为手术室中控室留有VLAN(虚拟子网)及IP地址规划方案,否则手术示教平台大规模的网络使用,势必与原有的业务应用相互影响。预留中控室至院外电信公司机房的光纤(建议单模ST24芯,共2根互作备份),便于进行院内外视频直播传输。

4.5.3 示教系统的建设经验。在手术室示教平台的设计建设过程中,由于涉及到相关各专业部门、专业知识和施工计划非常庞杂,建议提前做好各专业项目负责人沟通方案,以便于提前协调解决问题,避免返工、浪费或延误工期。

4.5.4 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将有效满足术中诊疗需求。目前,我院正在进行手术示教平台与HIS、LIS、PACS接口的后续工作,近期将与放射科设备完成国际标准接口的图象、数据、视频资源信息共享。

5 总结

本次手术室改造施工,最终达到了数字化手术室具有现场视频、音频资源进行直播、转播、存储音视频资料等功能。使需要对手术过程进行学习、观摩的专家可以通过局域网络查看手术详细过程的目的,并可以进行手术视频的在线录制或教学。选用的广播级转播设备保证了临床医护人员对手术图像高色彩还原度和高清晰度的质量要求。

总之,数字化手术室的建设,对提高手术室的日常管理水平、节约管理成本、保证临床手术的安全和质量、满足国际会议演示或教学观摩的需要,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GB 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2]GB 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3] GB 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4] 冉梓垠, 韩乾.数字化手术室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10).

[5] 蒋协远.医院全新数字化手术室改造方案浅析[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08,9(6).

[6] 张强,谢文,王国宏.临床工程部门在数字化手术室建设中应关注的问题[J].中国医学装备2008,5(1).

上一篇:项目党支部汇报材料下一篇:潜意识说服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