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视域下高中生物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新高考政策增加了选考科目的种类,科目选择与个人兴趣、职业生涯密切相关。《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职业规划列入选修模块,要求高中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渗透生涯知识,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合理规划未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学视域下高中生物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生物学视域下高中生物论文 篇1: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物学教学研究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育人重心逐渐转向培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这给高中生物学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基于此,通过分析高中生物学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问题,重点研究高中生物学教学方法,以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学;思维导图

对于生物学教学而言,建设学生核心素养是其核心任务,不仅要传授生物学知识,更要注重学生能力和品格方面的培养。但从现状来看,核心素养下的生物学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研究该学科的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一、分析高中生物学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问题

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使高中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生物学也不例外。但在生物学的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对知识的重视程度较高,忽略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探究能力等的锻炼,甚至没有实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一般,对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严重影响。第二,教学模式存在单一性和滞后性。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衍生了许多教学模式,但部分教师在开展生物学素质教学时,仍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难以理解抽象、晦涩的知识,无法实现知识内化。

二、研究高中生物学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途径

1.创设教学情境,促进核心素养形成

高中生物学作为一个知识体系,相较于其他学科,其知识与所在场景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理想方法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切实参与到教学中,使其逐渐建立生命观念,提升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实现生物学教学与认知活动的有机结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为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可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情境中得以深化所学知识,提升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一般情况下,生活情境以学生真实的生活内容、亲身体验为基础,不仅真实、鲜活,学生对情境也具有较高的熟悉程度,能够更好、更主动地参与进来。例如,在开展有关“细胞功能与化学反应”相关知识的教学时,为实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深入理解生命本质,教师在课前可准备一些无盐苏打饼干,在教学时发给学生,要求其慢慢咀嚼不要咽下去,感受饼干味道的变化[1]。又或是进行有关“生态系统与能量流动”的讲解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态养殖模式,以生物类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能量的来源与去向,同时还可以联系科学、工程学等内容,提升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

2.依托思维导图,培养发散思维

生物学要求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构建自身知识体系,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融会贯通,逐步形成以生物学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为此,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时,可以依托思维导图,使过程思维可视化,利用大脑对图像的敏感性,让学生主动思考、构建知识体系,实现生物学知识的内化,进而形成核心素养。在开展生物学教学活动时,由于发散思维是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为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对思维导图进行设计,并在学生熟悉后引导其画思维导图,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最后,教师应发挥思维导图的载体作用,即引导学生互相交流与学习,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3.借助信息技术,采用直观性教学模式

由于高中生物学知识体系较为庞大,其中不乏存在较为抽象的生物学知识,而且,研究主体往往是具有较高复杂性的生命系统,在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理解时间较久,甚至存在部分学生理解混乱,与其他知识混淆。因此,在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生物学教师应积极使用信息技术,将其作为活动开展的辅助教育工具,实施直观性教学模式,将生物学知识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解决学生理解方面存在的困难。例如,在开展有关“细胞”相关知识的教学活动时,仅凭教材图片,学生通常会出现理解困难的情况,无法对其深刻理解。为此,在该情况下,教师可以提前准备细胞模型,或是在信息教育平台进行细胞相关教育资源的收集,以视频、动画的方式带领学生观看,并结合实际例子,加强与人、生命等方面的联系,提升此类知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让学生有兴趣了解、学习,加深其理解,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2]。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培养核心素养是各学科的主要任务。因此,高中生物学教师在该背景下开展教学活动时,应立足实际教学内容结合信息技术、情境创设以及思维导图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高宇.基于学科核心素養培养的高中生物学教学策略:以“染色体变异”一节为例[J].教学考试,2021(6):24-26.

[2]宋迪,贾俊娟,李桂萍,等.基于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以“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52-53.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生物学实践基地教学体现的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0328)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马月婷

生物学视域下高中生物论文 篇2:

新高考视域下高中生物学课程渗透生涯教育的启示

[摘 要] 新高考政策增加了选考科目的种类,科目选择与个人兴趣、职业生涯密切相关。《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职业规划列入选修模块,要求高中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渗透生涯知识,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合理规划未来。目前高中生物学课程中渗透生涯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根据现阶段中学现状,从生物学教学、管理和生涯意识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尤其是在生物学实验课和选修课模块中渗透生涯教育,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及学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中生物学课程;渗透;生涯教育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厅“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项目(湘教通[2016]601号)

[作者简介] 陈哲慧(1996—),女,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物学科教育;刘丽莉(通信作者)(1980—),女,湖南邵东人,博士,湖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生物学。

2014年国家颁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1],以“3+3”为模式,为学生提供约20种选科组合。在新高考选科方案扩大化的情况下,生涯教育是学生科学有效选科的必要途径。生涯教育是将生涯规划和学习历程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涉及成年以前各个阶段,包括对生涯的认识、探索、决策、价值观的形成和生涯准备等[2]。生涯教育与高考考生志愿、大学专业方向以及未来职业的抉择都具有重要的联系,迫切需要在中学阶段将生涯教育渗透到学习过程。目前对高中生物学课程渗透生涯教育的研究尚少,主要偏重理论和经验,在实证与理论的融合方面还不够[3]。本文分析了高中阶段开展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就高中生物学课程中渗透生涯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参考。

一、高中阶段开展生涯教育的重要性

1.适应社会发展。社会飞速发展,职业频繁更替,许多新兴职业开始出现,大量传统职业也逐渐走向智能化,新的岗位对择业者的素质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中学阶段学生除了学习基础知识之外,还应了解社会人才需求动向以及相关兴趣领域的发展动态,做到提早关注职业信息,正确认识自我。

2.满足个人需求。心理学将认识自我、明确信仰、合理选择、认同人生具有意义的心理状态,称為自我同一性。据调查显示,在大学里同一性延缓型学生达44%,弥散型和交叉型分别占10%和20%[3],其余为完成型,即近一半的大学生探索了职业发展,但没有清晰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其主要原因是大学之前所接受的教育缺乏或未触及生涯教育。高中阶段进行生涯教育,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同一性,减少择业迷茫,益于身心健康发展。当前应试教育下,学生学习压力大于兴趣,对未来没有明确规划,若高中阶段将知识价值与未来职业和发展相联系,这对学生正确的学习心理、学习动机及其管理能力提升有很大帮助。

二、影响高中生涯教育发展的几个因素

1.生涯教育的信息缺乏。生涯教育信息缺乏是影响高中生涯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高中生对职业信息的获取渠道窄,不了解社会的就业趋势,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来说,他们接触的生涯教育资源少,造成对未来规划的迷茫。

2.生涯教育的意识薄弱。任课教师对生涯教育的专门性培训不够,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可能会造成课堂渗透生涯教育的方式不规范;学生的自我认识不足,志愿填报重视不够,自身职业规划不明确;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成绩,对学生的职业理想了解不充分。

3.生涯教育的制度不完善。政府教育部门针对高中阶段生涯教育制定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说明国家对基础教育中的生涯教育的重视,但是文件并未详细制定生涯教育的具体措施和要求,这使得执行生涯教育的困难加大且方向难以确定。

4.生涯教育的监管及其执行不力。由于许多生涯教育的政策和相关研究提出的生涯教育对策不易操作和实施,缺乏顶层设计[3],导致对生涯教育未能落到实处。另外,生涯教育实施过程的监测和教学效果的检验并没有专门的负责部门,学校和教师依旧把所有重心放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上,导致生涯教育易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三、生涯教育融入高中生物学课程中的必要性

1.生涯教育是高中生物学新课标的重要部分。《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生物学是农业、医药、生命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基础,所以职业生涯教育理应成为生物学课程的一部分。高中阶段渗透生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对学科的理性选择与规划,新课标的选修课程中包含职业规划前瞻这部分内容,充分说明生物学科中渗透生涯教育已成为教学任务的一部分。

2.高中生物学课程进行生涯教育的方式。目前中学生涯教育以两种方式为主,一是专门开生涯教育课程,二是在课程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一些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中设有专门的课程,配备专业指导教师进行生涯教育。国内多以渗透式的教学模式开展生涯教育,由于高中课程任务重,生涯教育的实施和研究还不够,未形成系统的指导理论和顶层设计,所以在课堂中进行生涯教育是当今教育的趋势,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四、高中生物学课程中渗透生涯教育的建议

1.在教学内容设计中进行渗透。一是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含有生涯教育内容的两大资源,一类是显性资源,一类是隐性资源[4]。显性资源是“与生物有关的职业”,隐性资源包括“科学技术社会”“科学前沿”等。教学设计应加入这些内容,帮助学生了解相关职业。二是合理利用生物学实验课。教师在实验课上可以对相关职业进行介绍,具体哪些工作领域会涉及哪些生物技术。三是有效利用生物学选修课程。教学中将“生物制药”“食品安全与检疫”等主题融合于教学中,既能在课堂教学中填补学生对生物学就业前景的认知空缺,又避免课堂枯燥乏味。

2.提高生物学教师素养。一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过于偏重考试知识的观念,要重视生涯教育的价值;二是加强生涯教育理论学习,如美国生涯规划大师舒伯的职业发展理论等;三是教师要了解高校的改革、生物学相关专业招生和就业前景。

3.管理层面上落实生物学课程中渗透生涯教育。与开设专门的生涯教育课程相比,在生物学课程中渗透生涯教育相对容易。首先,教育管理部门可针对生涯教育对教师提出具体实施要求,制定可行性管理方案,并纳入教学效果考核中;其次,及时反馈学生生涯教育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生涯教育知识。此外,校方可适当增加高中生物学授课学时来保证课堂中生涯教育的渗透。

4.自我生涯教育意识的提高。学生作为生涯教育的主体,应该提高生涯规划意识。学生应认同课程中渗透生涯教育的重要性,意识到生涯教育是和自身未来的发展相联系的,主动将生涯教育的想法及时与老师和家长沟通,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初步的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147/201409/174589.html

[2]魏琳,庞春敏.高中生涯教育研究述评[J].教育评论,2017(06):28-33.

[3]范泽平,林亚萍,武任恒.大学生职业同一性现状调查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6,25(5):91-95.

[4]郑朋飞.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职业规划教育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8.

作者:陈哲慧 刘丽莉

生物学视域下高中生物论文 篇3:

深度学习视域下落实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理性思维

摘 要: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国家持续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丰富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课程改革理念内涵,各学科核心素养受到普遍重视。生物学核心素养包括四个维度,除了理性思维外,还有生命观念,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当然,核心素养自身属性决定着必须要通过深度学习全面推进与驱动。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其特征表现为用心动情,理解深度,指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深度学习;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理性思维

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学生主要通过学习生物课程,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的终身受益的品质,是公民基本素养的重要内涵,是学生在解决真实情景中的生物学问题而表现出来的一种重要能力以及必备的品格,也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个人能力与知识的一种外在体现。高中生物学课程中提升学生理性思维素养方面的教学内容占有相当的篇幅,而理性思维素养的培养需要通过深度学习进一步挖掘和达成。深度学习指的是以理解学习作为基础,重点放在整合内容、深层理解知识、提升学习主动性以及发展更高思维的学习方式,主要将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领悟,然后主动展开深加工,在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里面充分融入,然后在实际生活与学习中进行应用,逐渐得以内化,通过外在行为表现出来。大量调查说明,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影响要素为学生自身基本素质,要想落实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的理性思维的培养,其中关键途径在于深度学习视域下驱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动机和创设思维情景。

一、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案例分析

以下选择高中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部分课例,以重点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理性思维,通过教师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资料,构建模型等方式展开深度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理性思维的提升和培养。

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人体有三道防线,两种免疫,一种为非特异性免疫,另一种为特异性免疫。第一课时主要包括巨噬细胞、非特异性免疫以及细胞识别等相关内容,本节内容主要为第二课时,也就是特异性免疫里面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相关内容以及两者相同点与不同点。不管细胞免疫还是体液免疫过程都相当复杂,都属于微观动态,属于第一课时里面机体三大主要防线的一种有效延伸,同时也为之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实际学习水平进行充分了解,通过合理的教学模式与手段进行引导,让学生学会推理以及总结,对特异性免疫有一个大概的印象,然后深入了解并在概念上更好地进行理解。

在学习完第一课时后学生对抗原等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理解,同时也知道人体最基础的三道防线,对免疫系统相关功能有了一个轮廓,为之后特异性免疫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当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与免疫有关的一些特殊经历,为新课程学习提供有效保障。

(一)问题情境,启发思维

教師向学生出示与预防接种证有关的一系列图片,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接种的各种疫苗以及名称,然后做出这样的提问:小时候你接种过疫苗吗?为何要接种疫苗?有的疫苗为什么一般要注射两次?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发言,随后巧妙引出课堂学习主题—特异性免疫,对相关概念进行大致介绍。

(二)思维导图 构建模型

1.引入体液免疫

首先引导学生阅读与体液免疫有关的内容,大致了解B淋巴细胞具体的免疫过程。首先让学生以概念模型作为基础在免疫过程进行描述,然后对学生的描述作出评价,接着再导出体液免疫的概念,初步形成思维导图。

2.形成二次免疫

教师对体液免疫过程进行整理总结,然后引出初次免疫的定义,让学生对B细胞的作用进行回答,接着再将二次免疫具体过程引导出来。通过二次免疫过程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通过记忆B细胞以及B淋巴细胞具体产生抗体过程对比,可以得到哪些有价值信息?学生作出回答,然后教师再继续追问:利用初次以及二次免疫对比图可以获得哪些有价值信息?二次免疫的具体特点都有哪些?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3.导出细胞免疫

抗体无法进入到宿主细胞里面,倘若细胞内部遭到病毒侵袭,那么病毒是怎样被消灭的呢?此时T淋巴细胞就要开始进行免疫,要求学生阅读与T淋巴细胞免疫有关的内容,然后参考相关概念模型对T淋巴细胞免疫全部过程进行总结,以小组的方式对相关总结进行交流并评价。然后教师巧妙地引出细胞免疫定义,向学生提问:除了一些正常细胞被病毒侵袭之后要被免疫细胞清除外,其他还有什么细胞也能被免疫细胞清除?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以及相关概念总结归纳,就可以发现答案是:进入机体的异体组织细胞以及自身癌变的细胞。

4.分析两种免疫

教师对学生做出引导,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除了B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参与之外,其他多种免疫细胞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此时开始对学生进行引导,在之前学过课程里面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巨噬细胞都发挥了哪些作用?然后让学生回忆向学生展示有关资料,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然后再向学生具体介绍巨噬细胞的作用。学生经过讨论后发现,巨噬细胞能够对抗原进行快速处理,然后向T淋巴细胞传递抗原,这样就可以出现细胞免疫。当然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补充有关内容,比如T淋巴细胞可以将B淋巴细胞激活,然后机体就可以出现体液免疫。然后让学生对相关概念与模型进行补充完善,将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两者之间密不可分,彼此协作。最后得到这样的结论:机体各种各样的免疫反应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彼此之间需要密切配合,这样才能组合成一道强大而又健全的防卫机制,保护机体不受外界病毒侵袭,如果该环境遭到外界破坏,机体健康很可能受到威胁。

5.联系实际,拓展迁移

在学生预习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将这些问题展示出来,通过新课程内容进行思考:(1)有的患者感染艾滋病,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感冒感可能引起患者死亡,原因主要在哪里?(2)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明明感冒已经好了,身边的人感冒之后自己为什么又感冒?

6.探索新知

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2020年诺贝尔医学奖或者生理学有关视频,尤其重点讲解肿瘤治疗过程中特异性免疫发挥的关键作用,利用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探讨肿瘤治疗的全新方法,也就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特异性免疫方法。

7.课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学习特异性免疫的两个方面,其教材内容知识与我们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充满欲望,教师如果引导得当学生的思维很容易被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会倍增。在课堂上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适时的点拨和领引,以现有的知识构建特异性免疫相关思维导图模型,然后开始衍生出各种问题,有助于学生对重要概念进行深入了解。然后借助身边现实案例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生物学思维与方法对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现象与问题进行解决,养成主动挖掘并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对生物学前沿知识进行拓展,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在深度学习视域下,在生物课程学习中,落实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理性思维打下良好基础。

二、深度学习视域下落实培养理性思维的路径

(一)创设情境,引导思维

目前,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除了上面提及的“免疫调节”外,还有很多内容都可以作为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课例。但是,在教学中很多学习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比如创设情境以及提出问题,对于一些主干知识重难点问题需要从不同角度,有不同思维深度的设问,教师要引导学生要有穷追不舍的精神。通过这些方式很可能发现全新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现有知识归纳总结,在认知方面从感性提升至理性,对知识点以及生活现象本质与规律加以掌握。通过平时大量训练,可以全面提升学生自身的概括能力以及抽象思维,潜移默化能力也将不断增强,利用深度学习形成理性思维。举例来说,在“多聚核糖体”这节课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做出这样的提问:肽链合成的时候哪些东西在移动?向什么方向移动?合成的几条肽链是不是完全一样?合成都有哪些意义?通过层层假设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对每个知识点以及要点进行理清。以此为基础教师向学生展示更多地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相关图片,将真核生物多聚核糖体表达之间进行对比,学会如何迁移知识,让学生对不同现象创建相应的联系。高中生物所有章节知识点显得非常碎片化,利用深度学习将其中的内容联系起来,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做到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学会分析以及整合知识的能力,创建一套完善的知识架构体系,將零散知识结合为一个整体,然后做出全面分析,培养学生整合知识以及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实验探究,激发思维

探究性学习需要教师进行全面指导,方法与科学研究非常类似,要求学生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自主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获取并应用新知识,这样就可以形成正确的探究态度与技能,主要目的在于对不合理的学习方式进行改变,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彼此之间分工协作,全面展开探究,重在对学生创造思维以及科学素养进行培养。举例来说,在给学生讲授“种群的数量”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创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模型。利用模型图不难看出其中的普遍现象,那就是在起初5天酵母菌种群数量改变曲线类似“S”型,不过5天之后总体数量没有增加,反而降低。通过该机会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讨论,主要讨论出现该现象的原因,然后提出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以及检验方法,对该问题假设进行验证,然后再对课本里面的探究性活动展开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以及科学态度与精神。

结束语

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拥有四个维度并非孤立,而是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本文仅从生物学核心素养—理性思维这一个维度做了一些尝试,略见一斑。在深度学习视域下,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将四个维度有机地整合起来,进而使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得到一定的训练和提升,让学生对理性思维有一个深刻认知,形成解决现实生活中生物问题的一种能力,提升思维品质,拥有更强的合作以及创新意识,成为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刘恩山、朱立祥、李晓辉.基于学习科学理论落实核心素养目标——浙科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的设计意图和教学取向[J].生物学通报,2020,55(08):13-18.

[2]孙巧玲.课堂教学中落实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策略——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的教学为例[J].生物学教学,2020,45(05):23-24.

[3]李瑞雪、王健.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之社会责任:内涵、进阶及教学建议[J].生物学通报,2019,54(01):17-20.

[4]刘辰艳、刘家熙、张颖之.引入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04):71-74.

[5]郭华.深度学习及其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25.

作者简介:王中国.出生于1963年5月,男,汉族,四川梓潼人,高级教师,本科毕业,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开元中学,从事高中生物教学工作;四川省绵阳市621000

作者:王中国

上一篇:林改总结汇报下一篇:统计信息管理医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