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班学习情况报告

2022-06-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根据自身的需求,编写出格式正确、逻辑合理的报告,已经成为生活与学习的常见流程。该怎么样写出适合自身工作实际的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培训班学习情况报告》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1篇:培训班学习情况报告

我国高职院校校本培训情况调研报告

摘 要: 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为更好地了解我国高职院校校本培训实际状况,特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内涵与目标、内容、形式、优势与问题、组织管理与效果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结果分析,提出了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校本培训;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一、引言

教师校本培训,通常指基于学校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将本校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基地并立足于本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的培训活动。郑金洲教授曾在《走向校本》一文中指出: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1]。为了学校,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人来解决,要经由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基于学校,指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所组织的各种培训、所展开的各类研究、所设计的各门课程等,都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让学校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就我国而言,校本培训于本世纪初才在基础教育阶段广泛实施,现正逐步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

在《国内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研究综述》一文中,笔者从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涵义与特点、作用与问题、目标与内容、培训模式与形式、组织管理与效果评价、基本程序与培训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2]。对众多专家学者的论述进行了梳理。但是,高职院校校本培训在现实中是一种什么情况,一线教师有哪些具体看法,有待实证研究,以便切合实际更新培训理念,改革培训管理,增强培训针对性,提高培训质量,探索出高效优质的校本培训途径,更好地服务于高职教师的工作需要和专业成长,推进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发展。

二、调查主要内容及对象基本情况

围绕“高职院校校本培训”这一主题,课题组编写了《高职院校校本培训调查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五部分:一是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内涵与目标,二是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内容,三是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形式,四是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优势与问题,五是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组织管理与效果评价。

本次调查面向湖北省多个高职院校在职教师,收回有效问卷81份,被试成分分布广泛。各项指标比例分别为:从年龄来看,30岁及以下24.69%、31-45岁61.73%、46岁及以上13.58%;从主要任教学科看,公共课33.33%、专业理论课18.52%、专业实践课9.88%、理实一体化课程29.63%、其他8.64%;从任教年限看,1-2年11.11%、3-5年29.63%、6-15年30.86%、15年以上28.40%;从受教育程度来看,专科及以下为0、本科39.51%、硕士58.02%、博士2.47%。可见,调查样本涵盖了各年龄段、各性质学科、各任教年限,具有代表性;学历没有专科及以下,主要为本科和硕士,而且硕博比例合起来达60.49%,超过六成,说明高职院校教师的学历水平总体上已经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办学指标参见《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中要求,综合类高职院校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合格比例为不低于15%。。

三、高职院校校本培训调查结果分析

(一)培训的内涵与目标方面

1.校本培训的内涵包括培训目的、培训地点、继续教育地位、发起组织者等多方面的界定,其中教师们普遍认同校本培训的目的在于对教师和学校发展的共同促进作用、培训地点要突破学校限制延伸到校外实训基地和合作企业。

面对“您认为校本培训的内涵包括哪些内容”这一问题,回答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培训目的在于确实促进教师和学校发展”86.42%、“培训地点以所在学校为主可以延伸到校外实训基地和合作企业等相关地方”85.19%、“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58.02%、“培训的发起和组织者为所在学校”53.09%、“培训地点必须在学校内”7.41%、“其他(请您补充)”4.94%。补充内容包括:“使教师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教师素质提高的主要途径”、“对于这种培训学校要鼓励和承认,因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培训的根本宗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以此为基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补充的观点实际上都在强调校本培训对提高教师素质以及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

数据显示,前两项比例均超过85%,表明教师们普遍认同校本培训的目的在于对教师和学校发展的共同促进作用,培训地点要突破学校区域限制延伸到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或企业之中,从而切实增强培训的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特性;第三、四项比例均超过50%,也说明多数人认识到了校本培训对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学校在校本培训中的主体作用,这是符合国家所提倡的校本培训的本意的参见1999年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中提出的,“中小学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各中小学都要制定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教师培训档案,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表明学校自身(如各中小学)是校本培训的发起组织者,高职校本培训自然也要依靠高职院校自身发起组织。。

2.绝大多数教师在意校本培训对自己目前工作及自身专业发展的帮助性,比例高达93.83%。

面对“您在意校本培训对您目前工作及您自身专业发展有帮助性吗”这一问题,回答“非常在意”的达37.04%、“比较在意”的达56.79%、“不在意”的仅为4.94%、“其他”为1.23%。

数据显示,有近四成的人非常在意校本培训对自身发展的作用,比较在意的人数近六成,前两项合起来高达93.83%,充分说明绝大多数教师在意校本培训对自己目前工作及自身专业发展的帮助性。据此,高职院校应该高度重视校本培训工作,切实做好这一工作真正促进教师专业不断发展并提升其工作质量。

3.绝大多数教师希望通过校本培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对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和执教能力三个方面极其重视。

对于“您希望通过校本培训对您的职业生涯有何影响或意义”这一问题,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85.19%、提升教育科研能力83.95%、提高执教能力80.25%、提高师德修养54.32%、其他2.47%。

前三项涉及教师工作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以及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选择比例都超过八成,说明绝大多数教师希望通过校本培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提高师德修养”比例为54.32%也已经过半,说明教师们也比较重视师德修养的提升,但相比业务素质在心目中的地位,还有些差距,也许是部分被调查教师认为自身师德素养已经较高无需培训提高或者可以自我提高。

(二)培训的内容方面

1.校本培训的重点内容集中于学科、课程、专业、教学技能与理论等与教学业务和人才培养直接相关的范畴。

面对“您认为校本培训的内容应包括什么”这一问题,回答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学科专业理论与技能”77.78%、“课程开发知识与技能”62.96%、“专业实践操作技能”60.49%、“教学方法及策略”58.02%、“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基本理论”54.32%、“专业建设能力”54.32%、“高教政策法规和职业道德”49.38%、“教科研知识与方法”43.21%、“校情校史及发展战略”37.04%、“学校与班级管理知识与技能”33.35%、“相关的普通人文社科知识”32.10%及其他2.47%。

第一项近八成(77.78%)的高比例说明教师们普遍重视学科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因为这方面的高素质是教师开展专业教学的基本前提;“课程开发知识与技能”、“专业实践操作技能”、“教学方法及策略” 、“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基本理论”以及“专业建设能力”等项选择比例均过半甚至有的超过六成,这些与第一项一样都是与教学业务和人才培养直接相关的范畴,决定着教师们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也受到教师们极大重视。同时,本题结果与前述对“您希望通过校本培训对您的职业生涯有何影响或意义”问题的回答表现出的对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执教能力的极其重视是高度一致,但是上题极其重视“提升教育科研能力”(83.95%)在本题类似选项中(“教科研知识与方法”43.21%)没有表现出一致性,可能是由于教师们在观念上重视提升教育科研能力但实践中比较忽视,故不大重视教育科研知识与方法的学习,或者认为应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来提升教育科研能力。

2.教师们工作中最大的困惑或苦恼有多种,其中“科研能力不足”、“专业实践技能不足”和“学生不认真学习”居前列。

对于“工作中您最大的困惑或苦恼是哪些”这一问题,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科研能力不足”50.62%、“专业实践技能不足”49.38%、“学生不认真学习”46.91%、“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学习”35.80%、“教育理论知识不足”19.75%、“上课技巧不足”17.28%、“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不足”13.58%、“工作中缺乏同事指导”7.41%、“与领导或同事相处困难”4.94%、“备课能力不足”3.70%、“任教学科理论知识不足”3.70%。

数据显示,教师“科研能力不足”是最大困惑,“专业实践技能不足”和“学生不认真学习”紧跟其次,这说明校本培训的内容从解除教师困惑帮助教师成长的角度看,应当将科研能力、专业实践技能及学生学习激励技能等内容作为重点,这一结果与前述调查结果有一致性。超过三分之一的人选择“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学习”,说明一些教师的工作量过大影响了工作之余的学习提高。“教育理论知识不足”、“上课技巧不足”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不足”三项只有一到二成的选择比例,说明不是普遍性问题,但不能坐视不管,需要摸清对象,针对有相应问题的少数人群开展针对性培训。

3.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最重视的事情有多项,其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备课、熟悉教学内容”和“认真上课”居前列。

面对“在教学工作中,您最重视的事情有哪些”这一问题,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学生的全面发展”72.84%、“备课、熟悉教学内容”62.96%、“认真上课”45.68%、“学生特长的有效培养”35.80%、“学生顺利毕业和就业”18.52%、“作业批改”13.58%、“其他(请您补充)”1.23%,补充内容为“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等。

数据显示,教师最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备课、熟悉教学内容”和“认真上课”也很受重视,“学生特长的有效培养”较受重视。这说明教师普遍明白自己的工作职责是促使学生“全面+特长”的有效发展,最为重要的具体手段是“备课+上课”。据此,我们的校本培训内容应该将教师掌握相应的教育教学理论、学生成长规律以及提高教师授课技能作为重点内容。

(三)培训的形式方面

1.各校校本培训形式多样,但以“听课评课”、“全员集中培训”和“校外专家学者名师的报告或指导”最普遍。

面对“您所在学校的校本培训主要采取了哪些形式”这一问题,回答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听课评课”64.20%、“全员集中培训”61.73%、“校外专家学者名师的报告或指导”59.26%、“分组集中培训”49.38%、 “各种教学竞赛”48.15%、“青年教师岗前培训”48.15%、“专题自由研讨”46.91%、“网络自主学习”41.98%、“到企业实践”37.04%、“集体备课”33.33%、“观摩课例”32.10%、“教科研课题驱动”30.86%、“同事互助指导”27.16%、“个体实践反思”25.93%。

数据显示,各校校本培训形式多样,但以“听课评课”和“全员集中培训”最多,比例超过六成;“校外专家学者名师的报告或指导”也很普遍,比例接近六成(59.26%),可见这前三者是各校普遍采用的校本培训形式。“分组集中培训”、 “各种教学竞赛”、“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和“专题自由研讨”都接近五成,说明这些也是较为普遍的形式。其余选项都超三分之一或超四分之一的比例,说明这些选项有一定的普遍性。

2.在参加过的培训形式中,“校外专家学者名师的报告或指导”、“听课评课”和“全员集中培训”最为普遍。

对于“您参加过哪些形式的校本培训”这一问题,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校外专家学者名师的报告或指导” 54.32%、 “听课评课”50.62%、“全员集中培训”45.68%、“专题自由研讨”34.57%、“青年教师岗前培训”34.57%、“网络自主学习”32.10%、“观摩课例”32.10%、“各种教学竞赛”28.40%、“分组集中培训”27.16%、“集体备课”27.16%、“教科研课题驱动”22.22%、“同事互助指导”20.99%、“个体实践反思”19.75%、“到企业实践”17.28% 。

前两项比例过半及第三项近半,说明这三项是教师实际参与最普遍的培训形式,这与前述学校校本培训主要采取形式的前三项具有一致性;在以上所有形式中,参加过的比例与前述学校采取的比例相比,除“观摩课例”相同外(32.10%、32.10%),其他各选项比例前者都要低于后者,说明许多校本培训形式都有特定的人群,极少是针对全体教师或特定人群的全体成员的。其中,比例悬殊最大的是“各种教学竞赛”(28.40%、48.15%)和“到企业实践”( 17.28%、37.04%),说明这两项实际参与者是特定对象具有小众性;比例最接近的是“校外专家学者名师的报告或指导”(54.32%、59.26%)、“ 集体备课”( 27.16%、33.33%)和“听课评课”( 50.62%、64.20%),说明这三项几乎是面向全体教师或相应群体的所有对象,实际参与者具有普遍性。

3.教师们比较欣赏的校本培训形式包括“校外专家学者名师的报告或指导”和“到企业实践”,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展的理念。

面对 “您比较欣赏的校本培训形式有哪些”这一问题,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校外专家学者名师的报告或指导”40.74%、“到企业实践”40.74%、“专题自由研讨”29.63%、“各种教学竞赛”27.16%、“集体备课”25.93%、“教科研课题驱动”20.99%、“观摩课例”18.52%、“听课评课”13.58%、“同事互助指导”13.58%、“分组集中培训”16.05%、“网络自主学习”12.35%、“青年教师岗前培训”12.35%、“个体实践反思”9.88%、“全员集中培训”6.17%。

前两项比例逾四成,说明我们在实践中应普遍采用,推动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素养发展;“专题自由研讨”、“各种教学竞赛”和“集体备课”比例逾四分之一,这三种方式在实践中也要多加重视;值得注意的是,各高职院校采用最普遍的“听课评课”和“全员集中培训”比例分别为13.58%和6.17%(最低比例),说明这两项培训形式普遍不受欢迎,但却得以普遍开展,这表明学校在开展校本培训时没有征询和考虑教师的感受和实际需求,需要改变。

(四)培训的优势与问题方面

1.校本培训的优势很多,最普遍的是认为可以结合学校自身问题开展培训,使培训活动更具有针对性。

对于“您认为高职院校校本培训与其他培训相比优势有哪些”这一问题,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结合问题培训更具有针对性”92.59%、“节约培训支出”53.09%、“在岗培训有利于解决双师素质培养问题”49.38%、“在岗培训可避免工学矛盾”38.27%。

数据显示,大家普遍认为校本培训能够针对学校自身问题来开展,因而更具针对性,这也反映了校本培训由高职院校自己发动和组织的天然优势;同时,由于校本培训的地点是以学校为主校外实训基地和合作企业为辅,可以避免支付大笔差旅费和学费等,因而符合过半人认为的“节约培训支出”;同时,校本培训基本上不脱离工作岗位,而且能校企合作开展,确实“有利于解决双师素质培养问题”以及“避免工学矛盾”,当然,有时也会发生培训与工作的冲突,影响双师素质的培养以及导致一些工学矛盾,这两项选择比例没有过半,也说明教师们有深入的考虑和实践的真切体会。

2.绝大多数教师认同单位目前开展的校本培训对目前工作及自身专业发展有帮助,比例高达九成。

对于“您认为您单位目前开展的校本培训对您目前工作及您自身专业发展有帮助吗”这一问题,选择“非常有帮助”的为19.75%、“较有帮助”的为70.37%、“没有帮助”的为7.41%、“其他”的为2.47%。

前两项合起来超过九成(90.12%),充分说明目前各高职院校开展的校本培训很有作用,能够确实起到改进教师工作和促进专业发展的作用;同时,这一比例与前述高达93.83%的教师在意校本培训对自己目前工作及自身专业发展的帮助性具有一致性。但不能忽视的是,还有7.41% 的人认为“没有帮助”,这要求我们要继续完善校本培训工作。

3.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较多,“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够”、“流于形式”及“缺乏培训制度保障”居前列。

面对“您认为您单位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这一问题,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够”51.85%、“流于形式”49.38% 、“缺乏培训制度保障”49.38%、“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39.51%、“缺乏科学的培训计划”37.04%、“不重视培训成果的转化”35.80%、“培训效果评估机制不健全”28.40%、“培训管理不规范”16.05%、“其他(请您补充)”1.23%,补充内容为“培训师资力量不够”等。

居首位的“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够”的问题与前述校本培训的优势居首位的“结合问题培训更具有针对性”是高度一致的,说明教师们非常关注培训的针对性。“流于形式”和“缺乏培训制度保障”并列第二位,比例接近50%,说明日常不少的校本培训没有认真落实,“缺乏培训制度保障”其实是导致“流于形式”的重要原因,二者有高度相关性,提醒我们要重视制度建设,防止培训走过场。“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缺乏科学的培训计划”、“不重视培训成果的转化”和“培训效果评估机制不健全”等选项比例均超过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说明这些问题也较严重,这些问题和后面少数人选择的“培训管理不规范”和“培训师资力量不够”等问题,实际上都是培训管理不到位的问题,需要改革管理举措。

4.基于亲身感受的角度评价以往校本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实践训练少”和“教师不能按需选择内容”居前列。

对于“请您对以往参加过的校本培训的问题加以评述”这一问题,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实践训练少”54.32%、“教师不能按需选择内容”39.51%、“过于随机,缺乏规划与系统性”30.86%、 “内容单调,针对性差”24.69%、“培训人员水平不高”13.58%、“缺少专业理论”11.11%、“内容不适用”9.88%。

过半人数选择了“实践训练少”,说明培训中“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相当严重,没有很好地体现高职院校重视师生实践技能的要求。近四成人选择了“教师不能按需选择内容”,说明校本培训内容的设置没有征求参训教师的意见,以致培训的针对性还很不够,这也直接导致有近四分之一的人认为“内容单调,针对性差”以及近一成的人认为“内容不适用”。另外,“过于随机,缺乏规划与系统性”的比例接近三分之一,“培训人员水平不高”和“缺少专业理论”也有超一成的人选择,这三者也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五)培训的组织管理与效果评价方面

1. 校本培训方案制定的依据很多,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自身业务能力发展需要”和“专业建设需要”。

对于“您认为校本培训方案制定的依据有哪些”这一问题,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为:“教师自身业务能力发展需要”79.01%、“专业建设需要”74.07%、“学生发展需要”55.56%、“学校发展需要”54.32%、“其他(请您补充)”1.23%,补充内容为“技术更新需要”等。

前两项比例大大超过七成甚至接近八成,表明是教师们最为看重的校本培训方案制定依据,这两项需要得到满足基本上就能实现 “学生发展需要”和“学校发展需要”,第三、四项都远远超过五成的比例说明教师们也非常重视。所以这四项都是校本培训方案制定时必须全面考虑的依据,他们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相互依赖,不可忽略任何一个方面。

2.对于教师读书情况,近半数教师“经常读与业务有关的书”,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面对“您是否经常读书,读怎样的书”这一问题,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经常读与业务有关的书”49.38%、“偶尔看与业务有关的书”45.68%、“经常读休闲娱乐的书”25.93%、“没有时间看任何书”3.70%。

近半数教师“经常读与业务有关的书”,说明他们除了完成学院提供和要求的集体培训以外,还非常注重个体的自学提高;前两项比例合起来高达95.06%,说明绝大多数教师们有阅读专业书的现象,各高职院校要切实采取措施,把“偶尔看与业务有关的书”的这部分人群引导成“经常读与业务有关的书”,就能更好地促进校本培训“个体自修反思”模式的成功推行,这种模式其实是能较好提高校本培训针对性的有效方式。

3.校本培训考核的依据有多种,“出勤情况”、“研讨中的表现”和“培训前后教学行为的改变”等位居前列。

对于“您所在学校进行校本培训考核的依据有哪些”这一问题,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出勤情况”61.73%、“研讨中的表现”45.68%、“培训前后教学行为的改变”38.27%、“测试成绩”38.27%、 “作业质量”30.86%、“其他”3.70%。

逾六成的教师选择了“出勤情况”,说明它是校本培训考核中最普遍应用的依据;“研讨中的表现”超过四成半,说明也广受重视;“测试成绩”、“培训前后教学行为的改变”和“作业质量”在三到四成之间,说明也是大家比较认可的依据。其实,从最终效果来看,“培训前后教学行为的改变”应当是培训考核最为重要的终极性依据,因为培训就是为了有效改变教师的观念及行为的,由于其具有迟效性,故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

4.对校本培训的组织管理举措认识差异较大,普遍认同那些影响教师们自身素质发展的直接举措。

面对“您认为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组织管理应包括哪些举措”这一问题,回答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观念”66.67%、“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开展校企合作培训”62.96%、“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要丰富灵活有针对性”56.79%、“做好培训规划并切实实施”54.32%、“重视培训效果的评估与反思”48.15%、“设立校本培训机构”43.21%、“制定切实可行的组织制度、激励制度和评价制度”43.21%、“培育有利于校本培训及培训成果转化的环境”37.04%、“编制专项资金预算,增加经费投入”35.80%、“强化培训激励”34.57%、“构建起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培训网络”33.33%、“建立校本培训档案”24.69%。

前四项是影响教师自身素质发展的直接因素,都有超过一半的人选择,说明得到了普遍认同。“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观念”居首位,说明大家普遍赞同观念对行为的指导作用;“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开展校企合作培训”居第二位,说明大家重视理论与实践水平的共同提高,符合高职教育对教师双师素质的要求;“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要丰富灵活有针对性”和“做好培训规划并切实实施”居三、四位,表明教师希望通过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举措提升自身素质,对“针对性”的高度重视与前述调查结果具有一致性。其他选项中,除“建立校本培训档案”仅为近四分之一的人选择外,都超过了三分之一甚至接近一半的比例,说明这些选项也应该受到重视,尽可能实施。

四、结论和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校本培训是高职院校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推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从培训目的来看要着眼于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从培训地点来说要突破本校地域限制形成以本校为主同时利用校企合作优势将合作单位也纳入校本培训基地;从培训内容来看要着重于学科、课程、专业、教学技能与理论等与教学业务和人才培养直接相关的范畴以及科研的方法和素养方面;从培训形式来看要大力采用“校外专家学者名师的报告或指导”、“到企业实践”以及“个人阅读与自我反思”等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外力与自助相结合的多种形式;从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来看主要是参训教师不能按需选择培训内容导致培训针对性不够,同时培训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培训流于形式,据此必须吸收参训教师参与培训内容的选择并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培训管理;从培训方案制定的依据来看,主要考虑“教师自身业务能力发展需要”和“专业建设需要”,这两项需要的满足其实也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保障;从培训考核的依据来看最为重要的是“出勤情况”、“研讨中的表现”以及“培训前后教学行为的改变”等;从培训的组织管理举措来看,普遍认同那些影响教师们自身素质发展的直接因素,包括树立正确观念、校企合作培训、提高培训内容和方式的针对性以及搞好规划实施等。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走向校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6):1114.

[2] 陈启新,陈 红,高小芹.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研究综述[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1014.

作者:陈启新张耀武高小芹

第2篇:赴江浙沪学习考察“放管服”改革情况报告

结合省市部署开展的“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近期,济宁市编办联合市政府办公室、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等部门(单位)和部分县区,赴浙江省杭州市、金华市,江苏省无锡市、苏州市和上海市奉贤区实地考察“放管服”改革情况,学习外地先进经验,明确下步工作措施。

一、江浙沪地区先进经验做法

(一)推行“跑一次”“不见面”改革。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江苏“不见面审批”改革,透视出两省从政府“好管”到群众“好办”、以服务意识替代审批思维的理念嬗变。这两项改革均从省级层面建立强有力的推进机制且主题突出、目标明确。如浙江省成立由省长担任省政府推进“最多跑一次”深化“四单一网”改革协调小组组长,统筹“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省级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及浙江政务服务网建设;省、市建立“最多跑一次”改革专题组,由政府副秘书长任组长,审管办、编办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负责牵头协调各地各部门,形成整体工作合力。江苏省全面推行“不见面审批”改革,确定“3550”改革目标,即企业注册不超过3天、不动产登记不超过5天、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许可不超过50天;无锡、苏州等地组建行政审批局,将市场准入、工业建设项目两大类审批事项纳入审批局运作。

(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杭州市在全国首推“1+N”+X多证合一、证照联办改革和“商事登记一网通”,85%的新设企业可按“一件事”标准进行网上办理。金华市实施多网点服务模式,市场监管部门与四大国有银行金华分行推出“工商注册通”,金华市民可在市区90个银行网点享受新设企业从名称预先核准、登记核准、证照打印到账户开立全过程“一站式”代办服务。无锡市整合工商、公安、税务、人民银行等部门数据资源,实现开办企业办照、刻章、开户、领票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

(三)简化投资项目审批。一是推行分类审批。上海市奉贤区按工业项目、小型项目、其他社会投资项目3类开展分类审批监管。对工业项目,实行带方案出让,设计方案免于审核;对小型项目,减少不必要的评估评审事项,缩短设计方案审批、施工图审查时间;对其他社会投资项目,优化调整原有审批流程。二是实施“多评合一”“多图联审”“多规合一”。上海市奉贤区整合环境影响、节能评估、水土保持方案等各类评价,实行统一受理、同步评估、同步评审、统一反馈;对专业规划和區域评估评审覆盖的区域,在引进与产业定位相一致的社会投资项目时,有关部门不再单独进行评估评审。金华市整合建设、规划、人防、消防和气象等施工图审查环节,实现综合图审一窗受理,同时升级改造施工图审查信息系统,审查时间比规定缩短20%以上。三是探索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杭州市对教育等涉及民生的社会公益项目试行建设工程告知承诺许可制。金华市制定出台依法依规前提下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形成“1+1实现零跑”改革新模式,即企业一次承诺加一条审批高速通道,实现企业投资“零跑腿”。

(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一是推行“简化办、网上办”。杭州市落实“四个一律取消”(没有法律法规依据、能通过个人现有证照证明、能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方式解决、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一律取消)和“五个减”(减事项、层级、材料、环节、时间),精简办事材料669件,取消纸质证明材料174种,实现群众仅凭“身份证”可办事项296项、凭“市民卡”可享受基本服务10余项、凭手机APP可全程掌上办理事项53项。同时,将21项非税收入纳入统一公共支付平台,累计937.2万人次通过手机端进行网上支付。二是推行“就近办、全城办”。以不动产登记为例,考察所到地区均整合交易、纳税、登记3个窗口为1个综合受理窗口,实现申请材料一次性提交。杭州市在城区内设置10个办理点,实时公布各处排队人数;无锡市将收件权限下放至各国土所,受理窗口达到33个。三是推行“夜办”“假日办”。杭州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均实行“双休日开放”,目前可为群众提供公积金、社保、不动产登记、出入境、城管违停等7类服务。无锡市实施不动产登记“夜办”制度,服务时间延长至晚上8点。

(五)加快数据互联互通。浙江省在省级层面打通多部门业务系统,通过链接现有数据库,在户籍、社保、交通等多个领域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市县直接使用省级平台。同时,建立市级证照共享应用平台,开展电子签名、电子证照试点工作,实现企业营业执照和身份证两大电子证照无纸化提交。

二、下步工作思路

(一)实施行政审批提速工程。一是压缩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时限。依托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将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时限在目前基础上再压缩50%,实现承诺时限比法定时限缩短75%的目标,确保新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内完成营业执照办理、公章刻制、银行开户、涉税办理等事项。二是完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机制。全面落实行政审批流程再造措施,推行“多评合一”“多测合一”“多图联审”“联合踏勘”“联合验收”“区域评审”,确保政府投资项目和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全程分别控制在45个、28个工作日以内。对工业企业“零增地”技术改造项目推行承诺协议制,全面减少审批环节。三是强化重点项目服务保障。对列入市县政府年度计划的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严格落实“6+1”“9+X”会商会审和分级协调机制,实施清单化管理,加快项目供地、立项、规划、施工许可、竣工验收阶段审批进程。

(二)实施企业营商环境优化工程。一是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全面落实国家降电价和减税政策,编制公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目录清单,扩大涉企收费“一张网”覆盖面。搭建全市涉企收费投诉处理平台,形成市县联动、部门联合处理机制。二是企业水电气暖报装“一次办好”。对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供水、供气、供暖、供电等服务事项进行全流程优化,压缩办理时间、简化办理手续、降低收费标准,让企业“最多跑一次”就办好。三是规范中介服务行为。制定中介机构提供行政许可要件评价办法,建立备案管理、考核评定、清退淘汰三项机制,完善中介机构“黑名单”认定、发布和清出制度,提升中介机构服务水平。四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全面落实市场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综合检查规范和抽查指引,动态调整“一单两库一细则”,强化抽查检查结果公示,建立全程留痕监管档案,开展跨部门、跨层级随机联查,确保市场主体“双随机”抽查比例不低于5%、抽查结果公示率100%。

(三)实施群众满意度提升工程。一是推动服务事项“应驻尽驻”。将不动产登记、社保缴纳、公积金审批、出入境审批、机动车违章处理、水电气暖、税务缴纳、通讯邮政等业务全部纳入政务服务大厅,并实行“365天无休”服务。二是不动产登记全面提速。整合交易、纳税、登记三项业务全面进驻城区5处大厅,实现全部业务“一窗受理、全城通办”。除确需权籍调查的案件外,所有不动产登记业务提速至5个工作日内办结,部分登记及查询业务实现即来即办、当日办结。三是民生领域事项全链条“一次办好”。推出第二批“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开展民生服务事项整合梳理,实现9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和餐饮经营、户籍办理、社保缴纳、出入境审批等民生领域事项全链条办理。

(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助推工程。一是打造“十大”产业投资项目审批“高速路”。围绕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医养健康、高端化工、纺织服装、现代高效农业、文化产业、现代金融服务等十大产业,降低准入门槛,优化服务流程,梳理公布项目落地全链条办理流程图,进一步压缩时限、优先办理。二是强化产业人才支撑。制发2018年“高精尖缺”人才需求目录,深入推进“四个人才计划”,大力实施“五大引智工程”;出台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实施辦法,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三是免除新兴产业公章刻制费用。培育发展全市公章刻制市场,严格规范公章刻制经营行为,依法加强价格监管;对新登记注册且符合产业政策的市场主体,探索推行“免费刻章”,免费赠送印章一套(公章、财务章和法人章各1枚),所需费用列入部门预算。

(五)实施开发区活力激发工程。一是推进政府权力下放。全面梳理下放济宁高新区急需急用的审批权限,通过直接下放、刻制“2号章”等方式,推进高新区形成全链条闭合审批流程。二是加快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围绕明确职责权限、优化组织架构、理顺条块关系、创新人员编制管理、健全考评分配机制等方面制定改革措施,下放机构编制管理权限,推开“大部制”“员额制”“全员聘任制”改革,建立适合开发区发展需求的运行机制。三是积极稳妥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在济宁高新区合理选择部分行政许可等事项,通过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管理、实行告知承诺制、提升审批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强化市场准入管理等方式推行“证照分离”,破解“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突出问题,加快营造稳定公平的营商环境,释放企业创新创业活力。

(六)实施数据共享建设工程。一是横向整合各级部门各类业务专网专线,除个别确需保留、经批准暂时实行网络对接外,年底前各类业务专网完成向全市电子政务网的分类迁移。二是纵向完善全市电子政务外网,推动并规范基层政务部门接入,加快实现全市乡镇(街道)全覆盖,提升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跨业务的支撑服务能力。三是强化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围绕投资项目、涉企涉税、市场监管、社会保障等重点应用领域,组织开展跨部门信息资源综合应用,推动市县两级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互通,全面提供公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相关基本信息。四是打造“互联网+便民服务”线上线下融合新模式,推行实体大厅端、电脑PC端、自助服务端、口袋移动端“四端”政务服务,年底前实现“网上申请、在线服务、快递送达”服务全覆盖,切实增强政务服务的主动性、精准性、多样性、便捷性。□E:DL

关键词:放管服改革 江浙经验 六大工程

第3篇:在校研究生应用博客学习情况调查报告

摘要 博客是一个知识管理和信息交互的工具。研究生在学习与科研中应用博客有助于其提高科研和创新能力。从实地调查出发,对在校研究生应用博客的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博客;在校研究生;知识管理

Graduate Students Applied Blog in Learning Surveying Report//Zhu lin, Chu Yongtao

Key words Blog; graduate students; knowledge management

Authors address

1 Hebei Universit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Department, Baoding, Hebei, 071002, China

2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ianjin, 300457, China

1 关于博客

博客(Blog)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1]。近年来各大门户网站上的博客用户人数一直在呈几何级数上升。它是一个以个人为中心,但又具有开放性的个性化网络工具,同时博客零技术要求的优势吸引了广大的用户注册。博客的功能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

1.1 个人知识管理的工具博客作为知识管理的工具,能够促进用户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首先,博客可以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另外,在写日志的过程中将一些零碎的显性知识整理系统化,为自己和其他人共享则是显性知识相互转换的过程;再者,阅读、评论其他博客也是一个在异步交互中深化对知识理解的过程。

1.2 信息交互的平台博客的交互性、共享性等特点,使之成为一个良好的网上交互平台。而对于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在校研究生如何应用博客进行个人知识管理?又如何基于博客的异步交互功能进行协作学习?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探究,笔者对在校研究生利用博客学习的情况进行调查。

2 在校研究生利用博客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2种方法。笔者在河北省、北京市、山东省和四川省4个地区选择4所高校,并对其在校研究生随机抽样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本次调查共发问卷300份,回收287份,其中有效问卷274份,有效回收率为91.3%。调查对象均为在校研究生,并以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为主,涉及教育技术学、新闻学、有机化学、应用心理学等多个专业。笔者在问卷中设计14个选择题和1个开放性问答题,并利用Excel2003对采样数据进行分析。

2.1 研究生对博客功能认识的调查分析在回收的274份有效问卷中,其中232份显示被调查者拥有自己的博客,比例高达84.7%。这个数据表明博客已基本为在校研究生这个群体所接受。随后笔者又对没有申请博客的一些学生进行访谈,其中有些人认为写博客既没必要也浪费时间,另外一些人感觉博客不如传统笔记本方便。

在拥有博客的学生中,73.8%的人选择将博客作为自己的心情日记簿,33.8%的人认为博客可以记录工作、学习,40%的人将其视为一个交流工具,20%的人认为博客还有其他的功能。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将博客作为宣泄情感的空间,仅有三四成的学生认为它可以作为记录笔记和交互的工具。

2.2 研究生登录博客的频率和发帖率的调查分析在调查的研究生群体中,有近2成的学生能保证1~2天就登录一次自己的博客;在一周之内保证能登录博客的学生占52.2%。然而从收集的发帖率数据可以看出,1~2天内在博客上发布日志的学生仅有7.7%,还有接近一半的学生2周之内都不会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布日志。可见研究生登录博客的频率要高于发布日志的频率,这也说明他们登录博客后更愿意看而不愿意写,没有养成坚持写日志的习惯。

2.3 研究生对博客交互功能应用情况的调查分析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博客的交互中大家有各种不同的收获。这些收获大致可以分为优质资源的共享、新观点的获取以及在交互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等几个方面。其中认为在博客的交互中能获取新观点的学生达半数以上,33.8%的学生认为在交互中能实现资源共享,但仅有23.8%的学生相信博客交互能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16.9%的学生持其他观点。

2.4 研究生回顾博客内容的调查分析博客是一个按照时间顺序记录内容的平台,有助于用户回顾过去。调查数据显示,96.3%的学生都会翻看以前的博客,这些学生中有78.8%是为了回忆过去发生的事情,30.3%的学生选择回顾博客中积累的知识,而选择“将知识系统化并形成体系”的学生仅有17.1%。

3 博客在研究生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调查数据可以发现,大部分研究生在学习中对博客的使用情况确实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分析相关原因,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3.1 对博客的认识不充分和社会其他群体相同,很大一部分研究生对博客的认识也仅限于E化的公开日记簿,认为博客具有记录笔记、作为交互工具等功能的学生均达到一半。可以看出,大家对博客功能的认识还不充分,因此也不会考虑到用它来记录专业知识并与人共享。

3.2 没有养成坚持写日志的习惯从统计的数据中发现,大家的发帖率相对较低,登录博客后仅仅是浏览而不愿意动手写。而博客的各种功能都是以用户发布日志为基础来实现的。因为只有将内容呈现出来,才能将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隐性知识与别人共享,并在长期的积累中实现知识的系统化。

3.3 没有将博客的交互功能引入协作学习中调查数据显示,有40%的学生认为博客可以作为一个交互工具,而且大家也认识到它又不同于QQ的即时交互,是一个非实时的交互工具。但是在访谈中发现,有些学生认为异步交互正是博客的缺陷,不能及时看到反馈,所以不愿意运用博客进行协作学习。

3.4 没有将博客积累资源的功能应用到学习中笔者认为,研究生群体没能充分利用博客积累资源的功能主要有2方面的原因:首先,如果没有在博客上发布与学习、工作相关的日志,当然也就无所谓将知识系统化;再者,有些学生可能没有意识到博客的这个功能,仅仅是用它来记录,没有养成翻阅以往的日志以深化理解知识的习惯。

4 对在校研究生应用博客学习的相关建议

针对此次调查获得的数据以及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笔者提出以下相关建议,以促进研究生在学习中对博客的使用。

4.1 增强对博客的认识,在平台上为学习开辟新领域研究生阶段的教育不再是以教师的讲为主,强调的也不只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科研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求在校研究生一定要学会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博客作为一个知识管理的工具,它过滤、积累知识的功能有助于研究生的自主学习;另外,博客交互、链接的功能又为研究生期间的协作学习提供方便。

4.2 培养坚持写日志的习惯,提高写作水平并促进显隐知识的相互转化从博客的登录率高于发帖率可以看出大部分人都更愿意看,而不愿意动手写,没有养成坚持写日志的习惯。作为研究生,在学习搞科研的过程中,需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坚持写日志正是一个帮助作者整理思路、提高写作水平的好方法。因此,登录博客不要只看,一定要坚持写。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坚持写日志可以帮助研究生在学习中实现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在知识储备方面将形成一种螺旋上升的趋势。

4.3 从另外的角度看待异步交互, 并将其引入到协作学习中有些学生认为异步交互不能及时看到反馈是博客的缺陷。持这种观点的学生应该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首先在异步交互中,大家对问题的认识大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相对比较深刻;博客也不同于论坛上的异步交互,垃圾信息相对要少得多。因此,基于博客交互的深刻性和价值性,可将博客的异步交互功能也引入到协作学习中来。

4.4 将博客积累资源的功能应用到学习中从纵向的角度讲,博客以时间为序的组织方式有利于积累资源。如果经常回顾积累的资源,可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将知识系统化。而初涉学术研究的研究生则可以利用博客这一特点,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按照时间顺序积累下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并通过博客的交互功能实现与大家的共享,同时促进自己对知识更进一步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武法提.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朱 琳 楚永涛

第4篇:赴新加坡培训学习考察情况报告

一、新加坡社会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

(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管理的价值取向 新加坡的核心价值观即是每位公民都获得公正平等的对待,所有公民都有平等的晋升机会。不论是部长或是局长,违反法律都一律平等处理,使人民清楚地认识到,财富和地位只能和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到,而不是通过关系或特权而得到。这样,就消除了仇富的心理,每个人都努力学习、工作和进修。

(二)完善的民主法制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石 新加坡是一个高度法制化的国家,法律关系渗透到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各个方面。首先是有法可依。大到政治体系、经济管理,小到停车规则、公共卫生、人们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如“禁止乱丢垃圾”、“禁止乱过马路”等都有法律加以规定。立法之多、范围之广,世界罕见。其次是违法必究。任何人违反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制裁,不允许有任何变通。再次是执法必严。新加坡推行严刑竣罚,除了死刑和各种徒刑外,还保留了具有肉刑性质的鞭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慑了犯罪的发生。从新加坡井然的社会秩序,优美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国家风气,便可以看到新加坡“以法治国”、“严格执法”的效果。

(三)以人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

1 新加坡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以1955年建立的中央公积金制度为主体的。公积金制度的要点是:强制储蓄,多赚多储蓄;鼓励自力更生,失业者不能提取公积金;鼓励国民用公积金买房子、买人寿保险、买医疗保险;公积金储蓄不受破产法令的影响;全国全民就业,政府社会开支少,政府税率低,就业机会增加,等等。中央公积金制度在其50多年的运作过程中日趋成熟、完善,已由最初的退休养老储蓄计划逐渐发展成为集养老、医疗、住房、家庭保障、教育与资产增值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保障体系,被认为是东亚乃至世界范围内社会保障制度成功运行的典范。

(四)健全的社会组织是实现社会管理的良好载体 为打造“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管理良好格局,新加坡政府积极培育民间组织,支持和鼓励这些组织独立自主地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实现政府社会管理部门与社会管理组织的关系互动和职能互补。新加坡基层组织网络严密,分工细致,职能到位,各有侧重:新加坡社会发展及青年体育部下属的5个社区发展理事会作为管辖区内的行政管理机构,开展社会援助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增强社区凝聚力;建屋发展局下属的16个市镇理事会负责政府组屋区的物业管理工作;人民协会作为官方的非营利组织,下设83个公民咨询委员会、105个民众联络所(俱乐部)和514个居民委员会,分别负责人民和政府间反馈渠道,计划和领导草根组织的活动,组织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协调邻里关系,促进种族和谐工作。三大体系构成了新加坡基层组织服务体系,服务内 2 容涵盖了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五)政府信息公开与民间反馈制度是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有效渠道

依托和服务于“政务公开”的政策,新加坡政府广泛利用不同层级、功能强大的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开大量的政务信息。例如:新加坡财政部组织建设的新加坡政府的采购网站“政府电子商务中心”(Gebiz)把政府各部门和机构的财务系统和采购软件整合在一起进行工作,政府部门的贸易伙伴可以在网上得到政府招标的邀请并购买招标文件,供应商可以在网上索要发票、检查付款、提交产品目录和采与竞标,这些活动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根据人民行动党的规定,每个当选为议员的党员,每星期都要抽出一个晚上的时间接见选民,目的是了解本选区选民的生活状况和诉求,帮助选民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经济支持、法律咨询或向相关部门反映),反对党议员也同样每星期都接见选民。

(六)高效有序精细的城市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管理十分成功的国家,建国以后从一个“脏乱差”国家变成了国际公认的“花园城市”,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和完善的城市管理模式和方法,其中城市管理法规体系、罚款制度、考评制度和城市经营,是城市管理的基本方法,构成了新加坡城市管理方法体系的基本内容;同时还经常性、阶段性地开展城市管理宣传教育、评比活动和全国运动,作为城市管理的辅助手段,以推动城市管理工作的纵 3 深开展。

(七)致力于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新加坡实行超前、长远的城市规划,严格土地规划和环境控制。在建国初期,在城市建设中就引入世界著名规划专家霍华德创立的“花园城市”理论。并以此理论为指导,根据不同时期的国力,制定不同的绿化目标。政府明文规定:高层建筑占地35%,其余65%用于绿化;在马路和建筑物之间留下15米宽的空地用以种花植树,既可以隔音和除尘,还可以避雨或乘凉。1976年,政府颁布了工业废水处臵法令。积极倡导“抓环境就是抓生产力”的理念,认为资金、技术、项目、人才都可以引进,唯有自然环境只能靠自己创造。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建设成就,不仅为新加坡民众创造了生活工作的良好环境,也成为吸引国际投资和国际旅游的重要因素。

第5篇:赴新加坡学习培训考察情况报告

[日期:2010-12-30] 来源:作者: [字体:大 中 小]2006年11月12日至21日,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监察局国家机关行政监察业务培训班一行30人在重庆市纪委常委、市监察局副局长张伟的带领下,赴新加坡进行了为期10天的学习培训考察。参加本期培训班的对象主要是部分派驻(派出)市级部门纪检监察机构的领导干部。参加培训考察的全体学员通过集中听取专家授课、访问考察新加坡国家议会、贪污调查局、警察总署、初级法院交流经验体会等方式,了解了新加坡政治、经济发展概况;政府架构及其行政运作系统;司法体系、制度、运作;电子政府的规划实施与成功经验;体会了新加坡建设廉洁高效公务员队伍,特别是加强公务员队伍的教育、管理、监督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大家还亲身感受了享有花园城市美誉的新加坡优美的环境、便利的交通、文明的社风、良好的治安环境和安居乐业的人民。现将学习培训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收获和体会

新加坡是一个面积只有699平方公里、人口424万的小国,但它2004年的人均国民收入已达42581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21.3万元),并且政治稳定、政府廉洁高效、法制健全,达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政府想要达到的理想状态,在许多方面有成功的经验。有学员说:参加过国内很多种培训,但这次是近距离地学习感受新加坡先进的理念、成功的经验和好的作法,感到收获很大。

(一)“国家利益至上”的教育要长抓不懈。在新加坡,我们能时时处处体会到国家在新加坡人心目中的分量,无论说话、做事,他们表现出的是为了集体、为了国家,每个人都要争取做得最好。从高层领导、公务员到一般的民众,一方面他们深知新加坡小(小岛、小城市、小国家),时时都有危机感,一直都是居安思危,另一方面他们积极进取,贯彻以全球竞争力为竞争目标的发展方针,在许多方面争取世界一流。“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1990年新加坡议会批准的《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成了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对新加坡的这一教育理念,我们许多学员认为: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泱泱大国,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我们弘扬的主旋律,我们一定要继续坚持把爱国主义的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始终。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以热爱祖国为荣”,把祖国的繁荣昌盛作为己任,我们伟大的祖国一定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二)政府应是服务型的政府。2006年环球治理指标调查报告显示,新加坡的政府效率达到了99%。这是新加坡政府着力倡导和建立服务型政府的结果。他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确立建立“公正、责任、协调、自律、宽容”的服务型政府

的伦理精神;二是政府重新定位、重新确定与公民、与社会的伦理关系,即政府官员由“父母官”向“公务员”转变。具体表现为:由“英雄主义”向“平民主义”转变,由“为人民作主”向“由人民作主”转变,由“统治”向“服务”转变,由“人治”向“法制”转变;三是把政府建成开放型政府、企业化政府、市场化政府和电子化政府,从而真正建立服务型政府。

结合当前我市正在开展的“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借鉴新加坡政府的做法,我们在学习讨论中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转换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的政府,政府从命令、控制向客户、服务者转变;二是转变公务员思想观念,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的观念,使他们知道要做什么和为什么要做,把为人民服务转化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动;三是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尽力使政府的服务对象愉悦,即真正让人民群众满意。

(三)抓好廉政建设要多管齐下。2005年,新加坡在国际透明机构(TI)和政治与经济风险咨询机构(PERC)对最廉洁国家排名中分别列居第五和第一。这项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它的教育、制度、监督、惩处、高薪等多项措施并重。

1、思想教育使公务员不想贪。一是坚持灌输“廉洁、节俭、效率、公正与正直”核心价值观,从学龄儿童抓起;二是推行廉政所需要的社会风气与秩序,如树立廉洁的党风;公平彻底的法制观念等;三是采用扬长避短,兼容并取的做法。如发扬东西方文化的有益因素,提倡中国传统的“礼仪廉耻”、穆斯林文化中的“五功”;抵制西方文化中的腐朽部分等。目前在新加坡,人们摈弃贪污行为,也不包庇这种行为,新加坡人已把贪污视为严重罪行,且不愿与它沾上任何关系。

2、严格的制度使公务员不能贪。一是宪法中对公务员纪律有明确要求。《公务员守则和纪律条例》写入了宪法;二是用法制来保证宪法的实施。如在刑事法律的规定下,公务员或即将成为公务员的人员在取得工资以外的任何酬报,都必须依法面对刑事追究的责任;任何涉及“为本人或第三者取得利益,接收或取得,或同意接收或取得非法酬劳与酬报,作为实施或不实施职务的行为;或者在履行公务的过程中给予或不给予他人好处或坏处,或利用新加坡政府,议会议员,内阁成员或公务员职务本身向他人或企图向他人提供服务;或对其造成损害的动因或回报”等行为,经法庭审判或被证实所控确实,均构成犯罪。又如《防止贪污法令》规定:贪污行为为可逮捕的罪状;依法对赃款与赃物进行没收。

3、完备的监督体系使公务员不易贪。一是决策和执行分离。政府机构与法定机构单位严格分开,政府机构管决策、法定机构管执行;二是行政办事透明度高,新加坡的电子政府是世界领先国家之一;三是高级公务员进行定时岗位交流;四是不定期进行抽查等。

4、严厉的惩处使公务员不敢贪。一是法律严厉。在新加坡,任何提供、接受或索取贿赂者,可被罚款高达10万新币或被判监禁长达5年或两者兼施。此外,法庭也可判罪犯缴付相等于贿金的罚金;任何人代表他人接受或索取贿赂同样也触犯了

法令,犹如其本身受贿一样,并且将面对同等的处分。任何人代表他人提供贿赂也将得到同样的处分。二是执法严厉。如新加坡1989年通过了“贪污(利益充公)法令”。在这项法令下,当一个被告的贪污罪名成立后,法庭可下令没收被告所有来历不明的财产,使其得不偿失。对贪污行为,无论所贪数目多少与好处大小,一律制裁,任何公务员牵涉及触犯贪污罪行者,将会被控上法庭。若证据确实,他将面对严厉的法律处分。被法庭定罪的公务员会失去工作,养老金和其他利益。如果因证据不充足而无法将牵涉及触犯贪污罪的公务员控上法庭,他会面对革职、降级、停止加薪或延迟加薪日期、罚款或警告、强制性提早退休等纪律处分。违法违章公务员被查处后,媒体将详尽报道曝光。

5、较高的福利待遇使公务员不去贪。新加坡实行的是高薪养廉。一是薪酬高。总理的月薪在5万新元以上,部长月薪在3万新元以上,一般公务员月薪足以应付日常开支;二是采取“长期公式”,将部长与高级公务员薪酬与私人部门最优秀的专业人员收入挂钩;三是有保障。公务员享受医疗福利、贷款优惠,住房优惠和集体保险等福利,公职人员的退休金和其他类似的辅助金政府也有保障性的规定。新加坡通过采取上述措施,使其廉政建设卓有成效。1996年以来,新加坡还没有一位高官因贪污受贿而受到查处。对此,我们学员认为:党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总结了我们党反腐倡廉基本经验,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就一定能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巨大成效。

(四)有效发挥反贪机构的作用。新加坡在1959年自治以前,贪污现象猖獗,人们或多或少把贪污行为当作生活的一部分。1959年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以后,保持清廉、重击贪污成为执政党的指导原则。1960年,《防止贪污法令》经过大幅度修改,授予了新加坡反贪机构——贪污调查局更大的调查权力,如今的《防止贪污法令》更是授予贪污调查局所有必要的权力。贪污调查局直接向总理公署汇报,肩负国内贪污调查与预防的任务。贪污调查局的使命是“以迅速和肯定,坚定而公平的行动打击贪污”。其主要任务是:接收并调查涉嫌贪污的投诉;调查有贪污嫌疑的公务员不检点及渎职行为;检讨公共服务的运作惯例及程序以减少公务员贪污的机会,从而防止贪污。贪污调查局分成两个部门,一是行动部,二是行政与特别支援部。行动部下设行动组和行动支援组,负责调查工作;行政与特别支援部下设行政组、策划组和预防与检讨组,负责行政及预防工作。贪污调查局在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三项策略,一是加强调查行动能力;二是加强网络与伙伴的联系;三是增强组织的优良运作。贪污调查局通过一视同仁地对所有贪污者坚定果断地打击和不遗余力地铲除贪污罪行,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有力支持,让许多新加坡人敬而生畏,尤其那些有贪污倾向举止的人。正如大学院长Jon S T Quah所述“在新加坡官方中,人们视贪污调查局为人民行动党领导者锐利的视眼而畏惧它。对它的高效率和精炼的运作程序,人民更表敬佩。”

总之,新加坡在制度、法律、教育、反腐败等多方面都有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与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不相容的东西。如新加坡允许色情业的存在,政府设有专门的“红灯区”,对暗娼的打击也不力;最近,新加坡又对赌博业开禁,正在建设赌城等。因此,我们在学习时必须增强鉴别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对培训工作的建议

这次赴新加坡学习培训考察,是我市第一次组织的行政监察人员出国培训,得到了市委和市纪委、市委组织部的重视和支持。同时,这次培训也得到了国家外国专家局的重视和支持。在新加坡培训班开班典礼及结业典礼上,国家外专局驻新加坡的领导专程到会致辞并颁发结业证书。具体承办这次培训的新加坡中新培训机构也给予了积极配合,精心准备。这次培训让每个学员都有收获,效果良好。为了进一步搞好今后的组织培训工作,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出国培训班应坚持办下去。每年可以考虑一至两期,让纪检监察干部走出去,开阔视野,转变观念。

(2)培训的内容应更好设计。对有些较浅的、常识性的课程可以不予安排;对有些较为专业的课程建议授课老师在讲授中多增加事例。

(3)对学员的学习要求应更为严格。学员在培训前应作一些学习准备,使其在培训中能够与教师进行充分交流,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

(4)适当安排自修时间。由于时间有限,在国外的每天安排太满,学员没有到图书馆、书店查资料的时间和思考的时间,学员感觉很累,很被动。

通过10天的学习考察培训,全体学员一致表示:作为纪检监察机关的干部,我们承担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任务,我们要通过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惩处腐败分子,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针对案件中暴露出来的苗头性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制定规范,堵塞漏洞等多种措施,切实履行好党章赋予纪检机关的职责。

第6篇:参加新疆班学习培训情况的总结报告

天津大学,我曾经来过

--参加天津大学新疆班学习培训情况的总结报告

2013年10月21日至2014年1月20日,按照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经信委和交通运输厅政治部的安排,我有幸参加了天津大学第三十二期新疆干部培训班培训。

一、培训班的基本情况

天津大学新疆干部培训班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新疆干部培训班,开办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最初培训班每期一年,结业颁发相当研究生学历证书,后来改为每期三个月,每年春、冬两季各举办一期。第三十二期新疆干部培训班共有学员40人,厅局机关和地州市学员各占一半,女学员4名,少数民族学员8名,处级干部6名,副处级干部33名,科级干部1名(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跟班学员),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经信委各选派了一名学员跟班参加培训,学员来自各行各业、全疆各地。班委、党支部委员会设书记、班长1人,副书记、副班长1人,生活、宣传文体、学习委员各1人。全班分4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1名、信息员1名。

二、对培训班的体会和感受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经信委和天津大学的各级领导十分关心和重视第三十二期新疆班。正式赴天津大学培训前,10月20日在自治区经信委召开了培训班行前动员会,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库尔玛什同志专程到会并做了重要讲话,对学员提出了希望和要求。10月21日,全体学员统一乘坐航班抵达天津大学。10月22日,天津大学管理学部举办培训班开班典礼,校党委书记刘建平同志亲自到会并讲话。培训期间,自治区经信委副主任卡宾同志利用到北京出差之机,专程到培训班听课、看望学员、与学员座谈交流,了解培训班学习、生活情况。

课程安排合理,老师认真负责。培训班共开设16门课程,其中公共管理、组织行为学、行政法规和物权法、人力资源管理、国际金融五门20个学时以上的课程为考试课程,课程结束后授课老师亲自出题进行考试,试题类型有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论述等。其他11门课程为讲座类课程,分别是:观念创新与发展、宏观经济走向及政策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危机管理、经济法、公共政策分析、财务管理、经济发展与管理变革、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管理学前沿讲座、交通可持续发展。这些课程的设置,符合当前党政领导干部工作的实际和需要,符合领导干部提高综合素质、领导能力的需要。老师对教学非常认真。很多课结束时,老师觉得时间有限,想讲的内容来不及讲,留下深深的遗憾,同学们也觉得意犹未尽。个别老师(组织行为学周刚老师)觉得学员兴趣浓厚、认真专注,主动要求追加了半天课程。老师所讲的内容囊括最新的前沿知识,既有思想高度,又有现实意义,既有理论阐述,更有大量的案例事实加以佐证,与学员充分互动,深入浅出,生动具体。大多老师多年为新疆班授课,有专门课件,但只用来提纲挈领、列举重点文字和图表,没有一位老师照本宣科。老师们在课堂上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谈笑风声,寓教于乐,风格各异,精彩纷呈,引人入胜,体现出大家风范,让人经久难忘。

结合所学内容安排参观考察,与课堂教学联系紧密。培训期间,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经信委和天津大学穿插安排了赴珠三角经济带、海西经济开发区等外出学习考察和环渤海经济带、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市城市规划展览馆等周边短途考察。这些考察内容与课堂教学的内容联系紧密,比如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带,是区域经济学中讲到的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三个经济增长极--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带之二,带着所学知识实地考察、印证、见闻,增强了联系实际的思考和理解,开阔了眼界和思维,效果很好。

三、学习的收获

三个月的培训充分、系统、全面,是一次真正意义的加油充电。过去参加过不少培训,但多为部门行业、组织部门举办的短期培训班,也利用各种机会聆听过不少领导、专家的讲座。这些培训学习,受时间、师资等方面的限制,内容松散、零碎,不系统、不深入,还有一些偏重于对某些工作的实用性、操作性培训。很多培训当时眼前一亮、灵光一现,经过时间的洗刷,又成为过眼烟云。

与以往的培训相比,这次培训我有三点主要体会。一是培训时间充分。培训时间不等于培训质量,但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做保证,培训就难以充分、全面、系统、深入,就只能蜻蜓点水,走马观花,隔靴搔痒,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有有了足够的时间,才能充分地安排学习内容,老师才有足够的时间讲深、讲透、讲系统、讲全面。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大学里缺的不是米,而是足够的机会和平台。二是培训层次高。天津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是“985”、“211”工程重点大学,天津大学管理学院是中国第一批管理学院,在全国大学管理专业排名中名列前茅,2013年最新排名位居第一。给我们授课的16位老师是管理学部的骨干老师、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大多都是博士生、硕士生导师,有9位教授、5位副教授、1位讲师。三是在大学的校园氛围中,能够真正放松身心、安心学习、潜心思考。三个月的时间里,每天与名家、大师为友,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每天面对年轻的面孔,处处感受青春的气息,不仅为学习培训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也是对思想和灵魂的熏陶和感染。与善人居,如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三个月的培训,从对校园的陌生、新鲜到熟悉、习惯,我完全融入了其中。

三个月的培训,精神和思想上受到洗礼,知识和见识摄入、增长。三个月的培训,面对海量的知识信息,每天顿悟、深思、启发、震憾,是我的常态。区域经济学课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在此基础上,清楚地勾勒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使我在世界、中国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对新疆经济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公共管理、组织行为学课程给我以许多从事领导工作、搞好管理的启示与思考。行政法规和物权法课程大大增长了我的的法律知识,对于我在行政执法单位的工作大有裨益。人力资源管理课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了人力资源管理不是平时理解的干部人事工作,而是一个事关组织生存发展的宏大命题。最意想不到的是培训班安排了财务管理的课程,这是我第一次接受财务知识的培训,而授课老师赵息老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会计学分会常务理事的一系列闪光头衔,更让我这个财务工作完全的门外汉、小学生感到受宠若惊。相对于博大精深的财务管理知识来说,三天的培训时间微不足道,然而赵息老师争分夺秒,精心撷取精华和重点,给我们讲完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阅读和分析。无论是赵息老师高超的专业水准,还是她不遗余力、诲人不倦的师德风范,都让我觉得感人至深、难得之极。

课堂上我认真听讲和记录,把有想法的地方标注出来,晚上认真梳理,整理成文字。三个月的时间,我记满了三个笔记本,写下了九万多字、一百篇文章。这些文字,有些是对课堂内容的思考,有些是对所见所闻的感悟,有些是对党的最新方针政策的理解,有些是触景生情的文字寄托,认识未必到位、观点未必准确、文字未必流畅,但都是自己所思、所悟、所感的真实表达。其中有一些个人情感的文字。中国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是坚强的化身、理智的代表,但是中国共产党员、领导干部不应该是一块铁板、一身冷血,中国共产党员、领导干部也应该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典范,是真实地生活在人间、深深热爱生活的普通人。鱼水情深,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做工作。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一个没有感情和激情、连生活都不热爱、什么时候都一脸冰霜的人,怎么可能热爱工作、热爱人民,怎么才能让人民相信你、接近你?又如何能够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工作?从毛泽东主席畅游长江在大江大河中展示真实的自我,到总书记与普通群众一起买包子吃包子,面对群众脸上流露出真实、平和、亲切的表情,难道不都是作为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的朴素感情的真实表达吗?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自己也是百姓,我想,共产党员、领导干部,不仅穿衣吃饭也是百姓,真性真情上,也和百姓一样。

四、几点想法

(一)交通运输系统应在现有基础上,着眼于提高培训的层次和质量,加强与兄弟省市区及院校合作,举办高质量的中长期培训班。如果说短期培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话,那么,中长期的培训则对干部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交通运输厅系统应在积极争取组织部门培训班名额、积极参加交通运输部西培项目培训等培训班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和利用厅系统自身的资源,采取与一些知名院校联办等形式,有选择地自主举办一些数量精、质量高的综合类中长期培训班,长期坚持,打造新疆交通运输系统干部教育培训的品牌和精品。

(二)应着眼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加强系统行业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训提高。新时期党对领导干部的要求是具有复合知识、具备综合能力。实际工作当中,无论进行综合管理,还是负责业务工作,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都非常重要。眼界开阔、经历丰富、知识全面的干部,思考问题的层次,理解政策的能力,化解矛盾的水平一定更高超。就行业看行业,就业务谈业务,难免狭隘,容易片面,只有任何时候都能够把业务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大视野之中,才能站在更高的层面分析考虑问题,才能更科学、更精准地做决策、办事情。长期在部门和行业工作的干部,知识面、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难免局限,就像人力资源课上老师讲到的疯长的鱼的故事。领导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干部,不能只熟悉所从事的专业,还应该具有更加综合全面的知识和能力,特别是地州市部门单位的班子成员。应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加强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训提高,从党的方针理论政策,到经济、管理、历史、法律、财务等,这些,都是领导干部培训的公共基础科目。

(三)应着眼于提高培训干部的质量,在实践中锻炼培养干部。挂职是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的有效方式,除了目前所采用的上级组织部门下达和系统行业内自行开展的上派下挂干部以外,还可以与更多的上级单位、内地兄弟省市以及行业系统外的综合部门联系,注重向行业系统外选派挂职干部,时间以一年左右为宜。本行业本系统的历练每天都在继续,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走出去,才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除了挂职,轮岗更是实践锻炼培养干部重要渠道。除了一些特殊的专业部门,应打破部门职能和行业领域的局限,大胆进行干部轮岗。像行政执法部门这样的综合管理类部门,职能处室以行政执法和行业监管为主,主要依靠对相关政策法规和行业实际的学习了解,其次就是较高的综合素质。从事综合管理、党务工作的干部到业务处室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锻炼,都能够胜任,工作之间不存在绝对的壁垒。在地方,从农牧业到综合经济管理,从教育环保到文化卫生,跨行业跨领域的干部轮岗,已经是常态。岗位历练的差异越大,对干部的锻炼就越全面,干部的能力素质就越综合。干部轮岗越早越好、越快越好,干部在一个部门时间长了,思维方式模式化,知识储备专业化,行为习惯业务化,再轮岗难度就大了。合理的干部轮岗,是锻炼储备一大批召之能来、来之能战、用之无往而不胜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领导干部的有效途径。

(四)新疆不是什么地方都落后,新疆也不会总落后。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新疆几乎成了落后的代名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新疆和发达地区的距离越拉越大。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累积因果理论,基础和条件好的地区总是先发展,根据扩散效应,先发展的地区会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根据梯度转移理论,落后地区最终会走上发展的道路,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过去的若干年里,新疆正是处于落后地区后发展的时期。然而即便如此,新疆也不是什么地方都落后。不少发达地区在文明程度、公路运输、城市管理等方面远远不如我们新疆。天津是中国的一线城市,但公交车上几乎没人给老人让座,而这在乌鲁木齐基本上已经是公众的习惯和自觉,出租车拒载现象很常见(我搭过四五次出租车,被拒载三次),酒店、饭馆服务水平不敢恭维。新疆公路运输管理水平与河南山东等的一些地方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新疆很多城市的环境卫生状况也要比内地好的多。当然,我们必须承认,新疆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与内地发达地区还有很大差距,我们新疆人没有资本妄自尊大,但也无须妄自菲薄。随着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大势滚滚向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浪潮,正在逐步从东部沿海、三个经济增长极,向中部、北部、西北的广大腹地延伸、传递,这是大势所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不是口号,是中国面向世界和未来,着眼经济发展和能源保障的战略选择。相对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陆上连接亚欧的重要地理位置、广阔充足的发展承载空间以及人口资源、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后发优势,正在把新疆推向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和大潮,这不是我作为一个新疆人的精神阿Q,而是遵循世界发展大势、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判断。可以拭目以待。

(五)交通运输发展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不管走到哪里,我们首先关注和了解的,一定是一个地方的交通情况,一个地方的人们,最多向来访者提起的,必然包括当地的交通情况。交通运输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要想富,先修路。无论是一板一眼的官方表述,还是普通百姓的通俗理解,都道出了交通运输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辐射理论和梯度转移理论,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依靠中心城市的拉动,依靠中心城市将资本、人才、技术、市场以及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等向四周传递、转移,这个传递和转移,需要高度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做保证。交通运输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距离中心城市三小时车程是规划和布局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准。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时,首先要看一个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如何,首先是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北京和天津相距120公里,高速运行的城际动车把这个距离的通行时间锁定在40分钟,使两座大都市的人们切身感受到了同城般的便利。“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的伟大设想如果变为现实,将使烟台到大连、旅顺的距离从沿海绕行1800公里缩短到跨海直达106公里,把广大的东北地区与环渤海经济圈带、长三角经济带密切联系起来。正在建设中的琼州海峡跨海大桥,建成后将使广东到海南的路程由现在的几个小时间缩短到20分钟;珠港澳跨海大桥一旦建成,从珠海到香港只需20多公里路程,从而实现泛珠三角地区真正意义上的融为一体。

而在我们新疆,两千多万新疆各族人民翘首期盼的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高铁将于明年底建成通车,届时从乌鲁木齐到兰州只需9小时就可到达。明年有望开工建设的北京至乌鲁木齐高速公路,将使乌鲁木齐到北京的公路距离缩短为2738公里。如果说这些,已经为新疆的交通运输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给新疆交通运输建设带来的则将是历史性、世界性的机遇。

交通建设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中之重,总书记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明确提出,希望加强道路联通,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络。去年底召开的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提出“要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努力将新疆建设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和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建设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核心区”,吹响了新疆交通运输新一轮大发展的集结号。新疆,正在成为中国从陆路通向世界的前沿,新疆,正在从偏僻封闭的一隅成为世界大通道的中心和枢纽,新疆交通运输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光明前景,新疆交通运输人的肩上,担负着更加光荣艰巨的责任和使命。

三个月的学习培训即将结束,回眸九十天泛舟学海的倒影,虽然只是漫漫人生长河中的惊鸿一瞥,然而我的收获是丰硕的,心情是满足的。青年湖边天津大学七

七、七八级学生为母校所立的石碑上刻着“溯源”两个字。在天津大学三十二期新疆班的所学、所思、所见、所闻,一定会成为我今后工作生活中随时取用的思想宝库和智慧源泉。天津大学,我曾经来过。

第7篇:培训学习情况汇报

按照县局法制室的安排,在公安机关大力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前提下,我有幸于7月1日-7月29日,做为县局第一批挂训人员前往县局法制室跟班学习培训,为期一个月的法制培训。这对于刚到一线工作不久,对于执法业务有待提高的我来说机会相当宝贵。培训中,我利用这次机会多审查案件,同平时学习的相关法律、法规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我的执法水平及办案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一、虚心学习、勤于思考

县局法制室职能之一是“参与内部执法监督与考评,指导办理行政案件和刑事案件”,在县局法制室主任杨瑛珺、副主任刘永国和其他法制室民警的指导帮助下,我大胆地参加案件的审核,积极提出意见同办案民警探讨,通过这样的方式,收获颇丰。县局每天的案件都交由法制室审批监督,面对不同性质、不同类型案件,看得多自己心中也渐渐有了谱,一个案件到了手中先看程序,再看证据的合法性、有效性,最后再看引用的法律条文以及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是否恰当。我认为作为一名新民警,首先就是要熟悉业务流程,一起案件从接警、受案,再到证据的采集,最后提出处理意见,都必须按照法律程序规定进行,其中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只有在实践中慢慢体会。基层派出所,焉城中队,案件非常多,如果不梳理掌握案件办理规定和流程,就会陷入被动,甚至在案件面全显得手足无措。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我认为应该大胆的开展工作,只要加强审核,哪怕出错也不要紧,只有办得多了,看得多了,面对案件才能游刃有余。

二、注重细节、确保规范

在法制科学习的一个月时间里,我在法制室领导的指导下,审核了个刑事案件,这个案件分别涉及犯罪、犯罪、犯罪、伤害犯罪,这是派出所案侦工作的常见案例。通过认真审核,我发现基层办案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案卷装订不规范、程序不完善、证据收集不全面。一是案件的装卷次序不统一,有将证据卷的材料装在程序卷中,有将备查卷的材料装在程序卷中,这样不但使案卷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可能会增加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应统一按照县局下发的《刑事案件卷宗的整理和装订》要求装订。二是有一些案卷在程序上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如在一起抢夺案件的起诉卷里,侦查员在制作提取笔录时,只有一名侦查员签名,违反了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在拟起诉时才得以纠正。三是证据收集不全面、不及时。(可以举一起自己办理的案例,说明办案部门办理的案件证据不全面、违反了那些规定,怎么样加强?)

三、加强锻炼、提高能力

为切实提高自己的法律知识水平和综合业务能力,我在审查案件同时也在深入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我重点学习了毒品案件、抢劫案件的立案及证据要求,并且我学到了一些讯(询)问的技巧,如在一起强奸未遂案件里,在只有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两人的情况下,办案人员巧妙讯问,从一些细节上证明犯罪嫌疑人不到现场不可能知道的情节,从而使间接证据和直接证据之间形成锁链,达到预期目的。培训中,我也学习并协助制作法律文书,这使得我在以后办理案件时能正确制作法律文书,提高执法能力。

在法制科的学习时间虽然不长,学习的知识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但我学到了对我今后最有帮助的东西,那就是办案中要注重细节,善于发现、总结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感觉自己看到的、学到的东西比在基层两个月还多,自己的业务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现在我跃跃欲试,期待回到自己的岗位大展身手。真诚的希望县局党委能加大类似的培训力度,让更多的基层民警学习掌握案件办理和审核等相关知识,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

我于xx年7月16日至9月8日参加了在电子科技大学举办的由教育部组织的国家级中职骨干教师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培训学习,共有来自中西部12个省、自治区的94名教师参加学习。学习内容包括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训练、企业实训和综合研修、考核环节共四大模块组成。

第一模块: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本模块的学习主要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电子科技大学和四川师范大学的部分专家、教授为我们开展了职教政策、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实践、国外教育理论发展与改革、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制度改革与政策研究、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等十多个专题讲座,让我们参训教师一方面从理论的高度进一步学习了教育理论知识,让教育理论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工作,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手段更趋于科学、合理。另一方面通过该模块的学习,让我们了解了许多与我们所从事的职业教育紧密相关的国家政策、法规和国外一些较有特色的职业教育改革方向和措施。此外,该模块的学习还使我学习了一些和教学环节关系密切的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数字视频制作技术、数字音频处理技术等的学习使我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第二模块: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训练

该模块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电子系统设计、电子设备安装调试与故障排除方法、网络家电、现代电子测量技术等。其中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所占课时较多,除理论教学外,安排了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技能课,该课程的学习让我的单片机知识和技能都得到了较大提升,为返校后该门课程的理论及实验、实训教学提供了许多的参考和借鉴,有利于该课程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另外的网络家电、现代电子测量技术等内容的学习,使我对目前自己所从事专业教学的相关边缘学科有了更广泛的了解和认识,拓展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三模块:企业实训

在这一模块的培训中,学校安排了一周时间带我们到了国家信息安全基地(成都基地)、彩虹集团、成都前锋电子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等几家企业参观、实习。走进企业、下到车间,一方面让我们了解了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人才需求等多种重要信息。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更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肩上担负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有多么重大。另一方面体验到了现代化生产、制造业的一整套流水线的生产过程,联系到教学中的一些知识内容,感觉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存在较大差异。

第四模块:综合研修、考核环节

该模块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沟通、协作能力与修身培训及结业考评。通过参加两天的野外拓展训练,参训老师都感觉自己在团队协作、挑战自我、克服困难等方面都有较大体验和收获。考核环节检验和锻炼了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及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水平等。 通过此次近两个月的培训学习,我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知识,了解了其他省市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专业理论和技能上有了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会把此次学习的收获贯穿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转眼间培训班的课程已经接近结束,经过十一天的学习,我想我们每一位学员都有不同的但很大的收获。对于我个人,我认为这次培训班举办的非常有意义,非常有必要,因为它不仅让我充实了更多的理论知识,更让我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打动了内心。无论是从党校到复旦,从听课到交谈,还是从所听到所闻,每时每刻、每一堂课,都让我有所感动和收获,许多不可言语表达的收获。加之与来自不同县市区、不同工作岗位的同学们聚集一堂,相互交流借鉴工作经验、思路方法,较全面的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以下是这些天的几点体会:

一、多种形式的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

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干部,我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但既不够系统也不够丰富。通过老师深入浅出的讲授,感觉豁然开朗,许多问题从理论上找到了依据,对原来在工作实践中觉得不好解决的棘手问题找到了切入点,感觉收获很大。通过系统地学习十七大精神,让我强化了服务大局的意识,同时让我更清晰更全面地看到了加快乡镇政府职能有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意义。

总的来说,各位老师们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们授课解惑,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更是一次书本知识与具体工作相结合的锻炼机会。

二、不同地域的学习,开阔了视野

这一次培训给了我们接受高端教育的机会,让我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打开了思路,不仅对本地本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对开放先进的城市、理念有了进一 步的了解。

复旦、同济大学教授的五堂课,让我们站在了更高的台阶上重新地认识、学习各方面的理论知识,这样让我们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看待我们的工作,看待我们的缺点和不足。

昆山一天的考察让我有很大的感触——一个地方的发展如此惊人。当我们感叹她现在的发展成果时,我们更应想到当初为了现在的成果有多少人付出了多少的努力。我们不认同“人有多大胆,有多大产”,但一味的甘于落后、甘于现状是绝不能有现在全新的现代化的昆山。对宝钢的参观,让我们感受了世界五百强企业的生命力和自身文化。更认识到一个企业并非一开始就是大企业、强企业,而都是要从小从弱做起来的,坚强的毅力、创新的思维和团结的合作是每个企业做强作大的前提。通过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的了解,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不能一直梦想着晋升、提拔,而是要在精神上更高。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或布满荆棘的,所以我们要一颗健康、乐观的心来看待人生路上所有的酸甜苦辣,只有这样才能赢来美好的明天和辉煌的未来。

三、案例的分析,警惕了自我

培训第二天陈淑英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具体的吻合我们当前身份的虚拟人物——章明,通过 “‘夹缝’中的年轻副镇长”这个故事,让我们认识了公章明,并为他惋惜,同时更提醒了我们自己。章明本身业务素质、政治素质有很高,但是缺乏组织协调能力,有没有很好的心理素质,这样两个致命的缺点让他在工作上寸步难行。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我们以旁观者的身份认清问题的本质所在,也让我们看到章明的同时看看自己。给别人找问题的时候比较容易,但给自己找问题的时候往往比较难,所以老师让我们通过查找别人问题的方式来提醒自己不要犯类似的错误。正确处理各种关系是干好工作的前提之一。事例也告诉我们没有好的上下级关系、群众关系,最终会导致工作无法开展,所以我们要着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处理好各种关系,在阳光心态下工作。

四、前辈的座谈,找准了差距

在诸城市的考察,让我学到了很多,无论是城市的变化、社区的建设还是两位乡镇党委书记的讲话,都让我受益匪浅。

在与两位乡镇党委书记的座谈过程中,我们学到了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领导干部如何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去,如何在平日的工作和生活中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如何处理工作中棘手的复杂的问题等等。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相比之下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当然找出差距并非要生搬硬套别人工作的方式方法,而是借鉴别人的方法来完善自己的方法。

结合这几天老师所讲的内容,总结出了干好工作应具备的六种能力:一是科学决策能力,就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和瞬间变化的形势要有善于做出正确抉择的能力;二是贯彻执行能力,就是面对问题能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案与计划,贯彻下去并做到全面准确、得当有力;三是综合协调能力,就是在工作中能把握大局、权衡协调、统筹兼顾;四是组织管理能力,就是善于社会交往,有较高的管理水平,组织得当;五是开拓创新能力,就是要以大无畏的精神,在旧有的经验基础上大胆尝试,做到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六是学习实践能力,就是每个人要把学习当成是毕生的任务。要想把工作干得有声有色那么必须具备这六个能力,因为作为新世纪的干部人才就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这样社会才能科学的进步。

这次培训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参观考察,使师生互动还是所见所闻,都让我从没个角度获得了知识,感谢组织部给了我们年轻干部这次学习的机会、锻炼的机会。今后,我将尽自己所能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工作中,保证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纪律上、工作责任上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用一份做人的真诚和爱心、一份政治责任完成好组织交给的每一项工作。如上是我对这次培训学习的己点肤浅的心得,如有不当请领导批评指正。 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第8篇:后备干部培训班学习情况汇报

实施“千名后备干部培养工程”是路局、路局党委贯彻落实全路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目的是为全局各系统培养和储备后备干部队伍。我很荣幸成为路局“千名后备干部”中的一员,现已入大学培训一个月之余,下面将自己在思想认识、学习生活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提高了我的思想认识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这次培训,我从内心感激路局给我们创造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好好学习,不辜负路局领导对我们的期望。珍惜这次难得的培训机遇,经过近一个月来在吉大的学习,我深深感到,吉大做为全国重点大学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一流的办学经验,老师们精彩的授课,使我感到受益匪浅的同时,也看到了自身学识上的差距,因此,我一定要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充实自。我看到自身的压力和责任,局长和党委书记亲自为我们做开班报告,使我看到路局对我们寄予的厚望,而我在上学受培的同时,还有很多同志在负担着我的工作和责任,所以我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利不好好学习。

二、认真完成了阶段性学习任务

路局、路局党委以及段在安全生产压力这么繁重的条件下、在这生产大忙时节,花这么大的精力、财力和时间组织这么大规模的培训,对于我个人的成长都是不可多得的机遇,这一切使我深受感动和鼓舞,因此我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因此我非常珍惜每一堂课、每一分钟,都能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能做到及时复习和预习,按要求完成每学科作业,并撰写心得体会,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严格遵守学习纪律,积极参与班委组织的各项活动

从入校那天起,我就认真学习了学员管理手册,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任务,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绝不违反学员手册以及吉大的规定。一个多月以来,尽管学习任务十分繁重,时间安排十分紧凑,但是我没有出现一次迟到早退现象。课上认真注意听讲不走动、不盹睡,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课下认真遵守作息时间和宿舍就寝制度,不打牌、不饮酒,时刻牢记自己的单位领导的嘱托,不给路局、段领导添乱、抹黑。服从指挥、听从领导,对班委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我都能积极参与,参加篮球比赛、拔河比赛等活动,在自己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还为班级贡献一份力量。

通过一个月的学习、生活谈谈自己的感受。首先,感受到路局领导的高度重视。这次学习有跟踪、有考核、有淘汰,同时,了解到我们此次学习路局在人力和资金的投入都是十分巨大的和对学员的期望也是非常高的。为我们争取了最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为我们创造最优良的学习环境,为我们脱产学习,解决工学矛盾,承担了大量的安全生产的风险和压力。其次,感受到了学习任务的艰巨。从课程安排上看,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这次学习任务十分艰巨,课程安排的之多、课时之紧,并且每个月都要进行一次总结性的考试,成绩将记入学员考核表。日常上晚自习时有演讲,更多课程更注重的是管理实战,目的是提高的作为一名后备干部的综合素质,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最后,感受到了自己的差距。经过一个多月的生活学习,通过与其他兄弟单位的思想交流与沟通。了解了兄弟单位的一些好做法,好的工作思路和管理经验,学习到了兄弟单位很多为人之道,对于我今后的工作学习带来很大的收益。

以上是我在大学一个月以来的学习生活情况,作为一名后备干部,深感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报路局、段领导对我的培养。

第9篇:处级干部培训班学习情况个人小结

XX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处级干部培训班的培训。通过此次学习,我感觉受益匪浅。首先,我要感谢给予我们上级领导给予我们一次更新观念、加深理论学习的机会;感谢授课老师的精彩授课与辅导。经过这次学习,起到了更新观念、开阔思路的作用。并使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各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升华。

这次处级干部的培训主要有7个方面的内容。我将结合个人的学习情况和观点对这7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

第一:学习了云南的经济分析;

通过学习和日常的查询,我知道云南作为我国西南边陲的一个重要省份,其经济地位就目前而言虽不及其他沿海省份、城市发达,但其仍然具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和商机。我个人认为目前云南省的经济发展优势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地理优势;云南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最佳陆上通道,在交通设施充分现代化以后,这一优势得到极大的提升。云南省在制定发展战略时,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这一宏观交通构想列为三大目标之一。这种地缘经济优势,将对云南在的全面发展产生极其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地缘经济理论认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以下几点有密切关系:(1)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总体平衡,存在差异,产业结构不同;(2)自身与周边具有良好的交通网络;(3)具有高效运作的物资流动与人员流动系统。从21世纪初云南地缘经济变化的情况来看,上述三点都已具备。并且随着泛亚铁路的修建与开通,必将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了与东南亚各国的联系与沟通,最大程度的实现经济的交易量、运输量和成交量。从而使云南的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

(二);资源优势:云南是我国一个资源物产丰富的省份,其主要的资源有:各种矿产、有色金属、农植物等各项稀缺稀缺资源,据相关数据统计(1)能源资源富集。煤炭远景储量为700亿吨,探明储量为253亿吨,居全国第8位、南方省区第2位,且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全省铅锌矿的 62% 集中于兰坪金顶,锡矿的 85% 集中在个旧和马关,富铁矿的 60% 集中在玉溪,富锰矿的 90% 集中在建水和文山,磷矿的 50% 左右集中在滇池西畔。已探明储量的92种矿产中,有35种居国内前5位,尤其是有色金属和磷矿储量丰富,铅、锌矿保有储量居全国第1位。近年来十种有色金属的产量也居全国第1位。很多矿产资源的露天开采条件较为优越,利用条件好。云南的多样地貌和立体气候孕育了种类繁多的生物,被称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花卉之乡”、“药材之乡”和“生物资源基因库”。经过多年的开发,烟草、花卉等产业已成为云南特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药产业也独具特色。

云南多姿多彩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景观在我国是首屈一指的。绚丽旖旎的亚热带风光,新奇多彩的民族风情,造就了云南特有的旅游优势;四季如春的气候,使得昆明成为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最佳选地,引来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目前,云南已经跻身我国八大著名旅游省区行列。 烟草业也是云南省建立在资源优势基础上的最具比较优势和特色的产业,是云南经济最重要的支柱。烟草资源的优势使得云南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经济效益最好的烟草工业基地。

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是云南经济发展最为突出的两项优势,但在看到优势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目前就云南而言影响发展的问题,那就是云南的经济总量较为落后,人才资源较为匮乏。但虽着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已逐步拉近了云南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并大量的引入了高科技创新性人才,故此,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在未来云南的经济发展将会更上一层楼。

第二;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调适;

领导干部从事着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活动,工作相对复杂与严肃。并且长期承担着家庭和社会的双重重任,故此,此类人群的心理压力十分的严重,长期的心理压力不但使人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更会使自身迷失方向,使日常工作的不到有序正确的开展。更有甚者会因此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所以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更应该学习如何做好自身的心理调适,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做到不为名累,不为利驱,不为欲惑。正确对待得与失。加强自我学习和自我纠错。合理的调整和排泄自我的情绪,不将个人情绪带入工作。并且合理的安排休息时间和学习关于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与承受能力。这样才能使自己有个健康的身体与心理,使工作生活等各方面不受影响。

第三:投资理财,市场热点分析;

在理财方面,我认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相关要求,把廉洁作为日常工和生活的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紧紧绷住廉洁这根铉时时刻刻牢记与腐败作斗争,在生活中,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不搞派头作风,针对当前时下有部分不良的观念与作风已深深植入部分人群当中,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认清形势,把握好自己。坚决与不良风气做斗争。针对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我国国内大部分人普遍认为目前整个经济市场前景最为乐观的应是房地产行业,对此,我个人持有不同的意见:经济决定政治,同时政治对经济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就目前而言,国际关系的复杂化,多样化,多元化,也给我国蓬勃发展的经济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是由于我们在知识产权方面和自主高新创新产业方面的加强力度不够大!因而使我国的大量企业走向了产品加工、代工和部件生产的环节,但此类的生产模式不但科技含量低、效益低,而且对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大量的有效资得不到有利的使用和配置,从而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步伐,因此,我个人认为当前市场的热点应该是目前的所有新兴高科技产业,如电脑、芯片,等行业。而且应有针对性的将新技术与传统工业相结合,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技术,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这样才可使我国的经济在世界强林中占有更大的席位。

第四:经济全球化及中国的对外开放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同理世界的进步也离不开中国。二者为相互依存的关系,目前,我国已经结束了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对外开放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国际关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推进,我

们要如何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有并维持一个重要席位成为了当前首要的问题,那就要我们清楚的认识到我们的优势与不足,我们的纺织品业,制造业、加工业、能源,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这也是我国在参与世界贸易过程中与他国常发生矛盾的产业。在未来,这种矛盾会随着竞争的激烈而继续存在,因此,我们必须对内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统筹科学的发展,对外实行合理的改革开放。引进大量先进技术和人才使其与我国的产业实现有效的结合。并且加大力度对本国各产业的升级与创新,鼓励本国企业“走出去”参与世界竞争,加快转变对外贸易的增长方式,合理有效的利用外资,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本国企业的综合实力与水平,达到一个有机的结合,创造出双赢的机会。

第五:走进东盟;

XX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自贸易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贸易区。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经多年来得努力和签署了一系列的协议,才有了今天的东盟。中国走进东盟这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首先,中国与东盟各国关系向来密切,相互间有着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其次;在国际事务方面有着广泛的共同语言和共同的利益,对经济发展有着稳定和增长的共同愿望。中国进入东盟后,无疑给东盟间的政治关系和贸易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激情,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全新的面貌。同时他也符合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放政策。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共同的抵抗了一次次的金融危机和困境。东盟离不开中国,中国也离不开东盟!

第六:领导在管理中的自我约束和境界,提高领导干部辩证思维的能力;

作为一名在领导干部,出色的工作能力是其必备的一个要素,但其自我的约束能力也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的标准,这个“约束”指的是多方面的,它包括了在工作中的约束能力、生活作风中的约束能力等多个方面,在工作中应当约束自己认真工作,勤恳求实,不受外界的利诱,不利用职权谋私,不利用己便谋财。并且定期的对自己查缺补漏,严格把关。敢于与不良的风气和习俗作斗争,时刻牢记着镌刻在党章的五个大字“为人民服务”!在生活中约束自己不奢侈浪费,勤俭节约。不做有损家庭幸福和谐的举动,遵守中华民族固有的悠久历史传统与美德,做到推广及人。并且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要提高自身的辩证思维能力,不能局限于原有的观点和固步自封,不能单一的看待问题,要用科学发展的眼观去观察,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法态度去对待,既要看到好得方面,也要分析不利的因素,找出问题的症结,解决问题 。才能看清主流形势和发展的大方向。

第七:检验检疫与对外经贸的发展;

随着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对外经贸也逐渐加大,并且在未来这种对外经济贸易的经济方式将会有更大的发展,我们——中国检验检疫,在这个过程当中,充当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随着越来越多的出入境人口和对外贸易,如何能更好的当好国门卫士,成为了当前我们检验检疫人不断探索的一个全新课题,是再原有的基础上停止不前,还是继续加大改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力的力度,从目前的形势上看,我们选择了后者—继续加大改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力的力度。从近几年检验检疫的工作和发展上看,我们为了适应逐渐加大的对外贸易,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我国的综合国力,加大了改变工作方式和转变思维方式的力度,推出了一系列的全新的工作方式,在选用人才方面,也更加的注重了综合能力的考察,更加注重于综合性人才的运用。加大了科技化信息办公的力度,并且对大部分进出口贸易的物品进行检验和质量检测,以确保进出口商品的质量过关,帮助企业对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严格的检测,并提出了“3+1”联防的重要举措,使检验检疫与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进行立体化全方位的结合起来。为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

上一篇:大学物流专业课程下一篇:对其他同志的批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