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2022-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2、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绳子,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理清课文脉络。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相关的教学课件

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出示春景图:谈话: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

2、板书课题: 只拣儿童多处行

3、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4、读题质疑:

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2、学习生字。

3、学生质疑。

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 忸怩 烂漫

查字典理解:成千盈百 儿童不解春何在 使出浑身解数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2、交流画出的词语。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边 玉澜堂

3、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4、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练习

1、写字指导。2、学生描红,临写。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

1、2两自然段,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文资料、及朗读课文录音等。

一、过渡导入

1、提问:“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什么意思?“游人不解

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2、指名回答。

3、抓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提问:课文中写了哪些地方儿童多?根据回答板书: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院里

4、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画出表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

即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3、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成千盈百闹嚷嚷挤飞涌出小天使

4、指名读然后齐读。

5、完成课后练习5第一小题:这句话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

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样?

学生回答。

6、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段

1、这一段与第二段一样,也是些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我们应该怎

样来学习呢?

2、学生按照上述步骤自学课文。

(1)自由读,画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画出的句子,并说说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出示句子: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

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

哗哗地响着。„„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3)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

(4)学生畅谈体会。

四、小结

刚才,我们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颐和园寻找春天,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

景呢?(颐和园门口儿童多,知春亭畔儿童多,湖面儿童多,湖边儿童多)可能是儿童欢快活泼的身影把春天遮住了吧,我们暂时还没有找到春天。春天到底在哪里呢?让我们下节课到玉澜堂去看看。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第

三、四自然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的气息与儿童

的旺盛生命力。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过程

一、过渡

这节课,我们继续寻找春天。

二、学习第三第四段。

1、自由读第5自然段,提问: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

2、指名回答:春天在玉澜堂的院落里,在玉澜堂庭院的几棵大海棠树上。春天是什么样子?

出示句子,学生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

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3、完成课文后的练习5(2):这句话中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

你觉得怎么样?

4、学生交流。

5、教师范读第6自然段。

学生圈出关键词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6、指名尝试背诵。

7、指名读第7自然段。分角色读。

8、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提问:“朋友,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指名回答:春天在儿童多的地方!春天在儿童身上!

教师引读课文。

10、齐读第四段。

(1)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

(2)出示句子:

当你春游时,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愿意吗?

学生练习,并且读句子.

11、完成课后练习5(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12、学生讨论交流。

13、练习背诵第7——9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7——9自然段。

2、默写词语。

板书设计:

2、只拣儿童多处行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面湖边儿童多处就是春 玉澜堂

(花儿——儿童)

第2篇:《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出示春景图:谈话: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

2、板书课题:2

2只拣儿童多处行

3、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4、读题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明确自学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

指名读词语

3、学生质疑。

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

忸怩

烂漫

理解:成千盈百

儿童不解春何在

使出浑身解数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2、交流画出的词语。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边

玉澜堂

3、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4、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练习

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过渡导入

1、提问:“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什么意思?“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2、指名回答。

3、抓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提问:课文中写了哪些地方儿童多?

根据回答板书: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院里

4、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画出表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即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3、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

成千盈百闹嚷嚷挤飞涌出小天使

4、指名读然后齐读。

5、完成课后练习5第一小题:这句话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样?

学生回答。

6、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段

1、这一段与第二段一样,也是些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呢?

2、学生按照上述步骤自学课文。

(1)自由读,画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画出的句子,并说说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

出示句子: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3)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

(4)学生畅谈体会。

四、小结

刚才,我们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颐和园寻找春天,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呢?(颐和园门口儿童多,知春亭畔儿童多,湖面儿童多,湖边儿童多)可能是儿童欢快活泼的身影把春天遮住了吧,我们暂时还没有找到春天。春天到底在哪里呢?让我们下节课到玉澜堂去看看。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过渡

这节课,我们继续寻找春天。

二、学习第三第四段。

1、自由读第5自然段,提问: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

2、指名回答:春天在玉澜堂的院落里,在玉澜堂庭院的几棵大海棠树上。

春天是什么样子?

出示句子,学生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3、完成课文后的练习5(2):这句话中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么样?

4、学生交流。

5、教师范读第6自然段。

学生圈出关键词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6、指名尝试背诵。

7、指名读第7自然段。分角色读。

8、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提问:“朋友,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指名回答:春天在儿童多的地方!春天在儿童身上!

教师引读课文。

10、齐读第四段。

(1)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

(2)出示句子:

当你春游时,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愿意吗?

学生练习,并且读句子.11、完成课后练习5(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12、学生讨论交流。

13、练习背诵第7——9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7——9自然段。

2、默写词语。

板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面湖边

儿童到处总是春

玉澜堂

花儿——儿童

第3篇: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案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教师 杨亚曼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出示春天的画面。

师:春天到了,同学们,你们最想到哪里去寻找春天呢? 出示: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齐读,猜诗意。

儿童不知道春天在哪里,只知道拣游人多的地方去寻找春天。他们以为人多的地方,一定是春光最美的地方。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叫冰心。她也寻找过春天,冰心奶奶到哪里去寻找春天呢?(板书课题:只拣儿童多处行)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寻找春天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题意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注意读懂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同时,带着玩问题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示地点变换的词语。 检查预习,出示生字。

请同学说说作者的游览路线。

出示课件:颐和园门—知春亭—湖边—玉澜堂

三、品词析句,探究体验

(一)1。学习第1—4段,体会多处行。

明确问题:冰心奶奶寻找春天,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呢,引导学生探究:让我们一起跟着冰心奶奶到儿童多处走一走,看一看。

2.默读课文,找出反映儿童多的词语,圈圈画画。

3.学生根据课文中找出的词语交流,随机出示,指导朗读。

(1)“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一边跑,一边会喊些什么?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 (2)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3)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4)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5)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6)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a重点指导学生抓住“座无隙地、东一堆、西一堆、无数、坐满、一群一群、喷发、撞个满怀”等词句体会朗读体会。 b读出喜悦的感情。 c体会比喻修辞手法。

d表示人多的词语你还能想到哪些?(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4.小组内讨论体会,评价。

5.从“儿童多处”你还能读出什么?学生畅谈体会。 预设一:儿童多处春光特别美。

预设二:儿童多处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预设三:冰心奶奶特别喜爱儿童。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

(二)学习2—5段,体会春光美。

1、儿童多处春光如此让人心醉!课文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春的美丽?快来读读课文,把描写春天的句子画出来。课件出示: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2、体会读。你觉得海棠花开得怎样?说说你的体会?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把你的体会读出来与大家分享。

3、想象读。读了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指名描述。

课件:展现海棠树图。指导朗读。指导策略:读得让听得同学眼睛一亮。其他同学要静静地听,在头脑中想象一下,他哪儿读得让你眼睛一亮。你抓住了海棠的花多,你注意了海棠花的色彩,你读出了海棠花生命力的旺盛。

小结:看到这样的春景,看到这样的春光,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冰心奶奶又是怎么赞美的?课件出示: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烂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的释放出来了。(齐读)

四,师生交流,感悟花儿和儿童的特点 师:看着眼前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沐浴着迷人的春光,想象冰心奶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出示海棠儿童图)

师:这才是冰心奶奶眼里的春天,这才是她要寻找的春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冰心奶奶的心声。(出示第8自然段)

“对,就是开的旺!只要管理的好,给它适时地浇水施肥,花儿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就会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

自己读一读这段话,你读明白了什么?感悟花儿和儿童的相通之处:生命力都很旺盛,都让人感到快乐。

指导体悟:借花喻人,抒发热爱儿童,寄希望于儿童。

深入挖掘:其中,自己是指谁?(既是花儿,又是儿童,还可以指作者)

五,回顾全文,解决问题

冰心奶奶寻找春天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这个问题现在你解决了吗? 指名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因为儿童多处春光灿烂,儿童和春天的生物一样充满朝气、生机勃勃;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冰心奶奶喜爱儿童。所以冰心奶奶认为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光。)

引读最后一段。朋友,春天在哪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

设计意图:通过与文本对话、带着问题探究学习,学生对文本有了新的体验,此时再回到开课伊始学生提出的问题上,问题的解决便水到渠成,也落实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六 总结延伸、拓展升华。

师:这一节课,我们跟着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找到了烂漫的春天,读一个人的作品就是与作者在进行心灵的交流,我相信现在大家已经对冰心奶奶有了了解,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出示冰心简介,适当拓展)

结束语:只拣儿童多处行,儿童多处花儿旺,儿童多处春光好,儿童多处欢乐多,儿童多处活力足,儿童多处总是春,我们都不虚此行!而且你们的活力给老师带来了欢乐!

七 板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

儿童多处生机勃勃 给人欢乐 冰心爱儿童

第4篇: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目标: 1理解”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这句话的意思. 2通过学习课文,能感受作者冰心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3掌握本课生字.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1 同学们,你们去春游过吗?一般都去哪里春游? 学生反馈

2 今天我们就跟随冰心老奶奶一起去寻找春天! 3

老师板书课题:<<只拣儿童多处行>> ,学生书空课题.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老师示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画除自己读不准的字音. 2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老师板书本课生字: 聚

4学生读准生字,并指名给生字组词. 5 老师强调易错字. 聚

匆 三

整体感知课文

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 小组讨论,交流反馈.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冰心到公园游玩,看到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想到"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表达了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四 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画出表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即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3、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

成千盈百

闹嚷嚷

挤 飞涌出

小天使

4、指名读然后齐读,通过读第一段,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5、这一段话只有一句话,请问大家,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又有什么好处? 6 反馈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公园里孩子很多,以及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五

学习第二段 1、学生齐读第二段. 2 老师出示小黑板: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3 学生齐读这两句话,并指出两句的不同. 4 教师提问,作者改诗想表达什么? 5 过渡:那就让我们跟随着一群群的孩子去寻找春天吧! 六 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本课的生字,也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寻找春天. 七 布置作业

书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呢? 2 反馈 3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

学习三四自然段. 1 学生齐读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想从这两段文字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2 小组内交流. 3 集体反馈. A 从“座无隙地”可以感受到公园人很多。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座无隙地”的意思。

B 从“女孩子,男孩子,戴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簇的,”可以感受到公园里孩子很多。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一堆,一簇的意思。

C “叽叽呱呱,说,笑”可以感受到公园里的热闹。

D 从“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匆匆说声对不起”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可爱。

教师在讲解学生发言后再加以解释。

4 总结过渡:孩子们可真多啊,公园可真热闹啊,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们的天真无邪!公园里的景色一定很美,要不然怎么会吸引这么多的孩子呢,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五六自然段,来感受春天的美景。

学习五六自然段

1 学生齐读五六自然段。 2这两段话都描写了春天的那些景物呢?

3反馈

海棠树

淡红的花

飞泉

春光

4 再读五六自然段 , 感受春天的美好。

5 如果你是文中的孩子,你会如何回答冰心老奶奶的问题呢?

6 老师读第七自然段。

学习第七自然段

1 你能感受到什么?

2 抓住孩子的神态,语言,动作来感受孩子的可爱。

忸怩

低头

笑着推着

3体会冰心奶奶对孩子的喜爱。

笑问

又笑问

4 指导朗读

学习八九自然段

1 学生自由读八九自然段

,找出花儿和儿童的相似之处。 2 再认真的体会“只拣儿童多处行”这句话的意思。

3感受冰心奶奶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总结全文

春天的景美,人更美,孩子也更加可爱。学习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冰心奶奶对孩子的喜爱。

布置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

公园:孩子多,热闹,春光灿烂

作者: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喜

欢儿童)

课后反思:

第5篇:只拣儿童多处行

《只拣儿童多处行》读后感5

在第六单元学习的几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冰心奶奶的<只拣儿童多处行>。

文中写到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我想是因为孩子们的天真和活泼,所以冰心奶奶认为儿童多的地方就能找到春天。文中对孩子们的一举一动都观察的很细致、描写的很生动、也把孩子比喻的很形象,比如把孩子比喻成天使。认为孩子身上有着太阳的热量和味道。

还有被冰心奶奶改过的一首诗:“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她告诉游客怎样能找到春天:“只要跟着孩子走,春天就一定会找到”。

这篇文章让我知道:“儿童多地方就一定能找到春天,只要有孩子在春天就自然出现”。“也让我感受到冰心奶奶是多么的热爱孩子,在她的心目中孩子就是春天,就是天使,”

第6篇:只拣儿童多处行

《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江苏省高邮市天山中心小学吴梅琴

(邮编:225653联系方式:13951049211

教材分析: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了冰心奶奶在颐和园所碰到的春游的儿童,表现了儿童的生机勃勃、活泼欢快的情态,表达了冰心奶奶对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至9自然段。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体会比喻句的含义以及好处。

3、感悟课文的语言,感受冰心奶奶对充满活力的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感受花儿和儿童的生机勃勃。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悟“只拣儿童多处行”能找到春天的原因。

设计理念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课标》精神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发展特点,在课中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引导他们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倡导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培养语感,受到熏陶,使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齐读课题)

2、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跟随着冰心奶奶进入颐和园,在知春亭畔,在通往玉澜堂的路上,我们看到了许多的儿童,他们是那样的,那样的。春天的颐和园成了儿童的乐园,儿童的世界,儿童的海洋。他们尽情说笑,在阳光下东奔西跑,个个忙得鼻尖冒汗,却又那么欢畅活泼,不知疲倦。他们身上有着使不完的力气,充满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在冰心奶奶的眼里,这些儿童就像天使一样活泼、可爱。

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出示文中描写儿童多的句子,练习朗读) 过渡: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寻找春天。那么,她找到了春天没有呢?

二、 精读课文:

(一)阅读课文,感受“春光美”。

1、请同学们对照学习要求,四人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一):

(1) 自由阅读课文第5至8自然段,画出描写春天的句子。

(2) 作者是怎样描写春天的?这使你觉得怎样?

(3) 练习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感受春天的美丽。

(学习建议: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感受海棠花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2、大组交流:

(1)出示海棠花图片:即刻图片 - 海棠花

教师引导:这海棠花蓄积了整整一个冬天,寒冷、风雪、冰冻不能压垮它,它悄悄地攒劲儿,只等得春来了,一丛丛,一簇簇,一枝枝,一树树。花儿迎来了生命中最绚丽的时刻。这不仅是对海棠花的赞美,更是对无限春光的歌颂。眼前的景色,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热闹、春意盎然、旺盛„„)再浓缩成一个字就是“旺” !(提示:可以用文中的一个词:旺)

(出示课文内容)作者是怎样描写海棠花的?“海棠花„„”(作者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

(2)多美的海棠花啊!你喜欢吗?你能把自己对海棠的喜爱美美地读出来吗?学生练习试读。指名展示。

(指导策略:读得让听得同学眼睛一亮。其他同学要静静地听,在头脑中想象一下,他哪儿读得让你眼睛一亮。你抓住了海棠的花多,你注意了海棠花的色彩,你读出了海棠花的形态,生命力的旺盛。)

(3)看到这么美丽的春光,冰心奶奶情不自禁地赞叹道:(齐读第六自然段) 她赞叹什么?(春光的饱满、烂漫)指导朗读。这两句话,用了两个感叹号。怎样读,才能表达冰心奶奶发自肺腑的赞叹之情呢?

(二)再读课文,感受“儿童和花儿的相似之处”。

过渡:课文主要是写儿童,为什么作者又用了许多笔墨写花儿?看着眼前活泼可爱的孩子,欣赏着开得正旺的海棠花,冰心奶奶会想些什么呢?

1、请同学们对照学习要求,四人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二):

(1)自由阅读课文第8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讨论:花儿和儿童有哪些相同之处?试着完成下面的填空练习: 花儿和儿童一样()

花儿和儿童一样()

(学习建议:浏览课文第1至4自然段,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花儿和儿童有哪些相似之处。)

2、大组交流:

(1)花儿和儿童有哪些共同点?(需要人培育;活泼、生命力旺盛;使出浑身

解数,展示自己的风采;给别人带来欢乐。)

(2)归纳:A、儿童和花儿一样充满活力:儿童就像花儿一样,也是这样地饱满、烂漫,把自己的生命力尽情的释放出来,使出浑身解数。其实最美的春光正是儿童。 所以儿童——在春天的感召下,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

B、儿童和花儿一样,能给人带来快乐: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自己是谁?别人又是谁?联系全文,你发现了作者从儿童身上感染到的快乐了吗?

——这情景实在有趣。

——笑着下了车。

—第七节,这节中“笑”字出现了五次,你体会到了什么?(和孩子在一起,冰心觉得无比快乐!冰心很爱儿童。)分角色朗读。

(3)小结:你们真是冰心奶奶的知音,她的感受你们都感同身受,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就是天使,就是春天,就是花儿。(齐读第八自然段)

所以她对朋友说:“朋友„„”

(4)出示: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是什么意思?(一定会找到春天的。双重否定句,语气更加强烈)

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一定会找到春天的。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怎么会找不到春天呢?

(5)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6)回顾课题: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

三、拓展延伸。

1、出示:雨后儿童诗朗诵 05雨后

这首诗是冰心奶奶59岁的时候写的,描写一对小兄妹在雨后踩水嬉戏的情状和心理。冰心奶奶有一颗童心在跳跃,她热爱小朋友,了解小朋友,对小朋友的生活、爱好、情趣,体察入微,所以写得情意交融,逼真如画。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诗歌。(齐读诗歌)

2、《雨后》这首诗是冰心奶奶59岁的时候写的,《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她60岁时候写的,从这两篇文章看出,她是多么爱孩子啊,她只爱孩子吗?我们来看看其他一首诗。

纸船纸船_百度百科

自己读一读。

这首诗是冰心32岁的时候,到美国去留学,行驶了几个月之后,在船上写的, 如果说,从前面的诗文当中,看出冰心奶奶爱儿童,那么从这首诗中,看出冰心奶奶爱什么?(冰心奶奶爱母亲。

3、出示冰心的图片: http://so.ooopic.com/sousuo/196004

名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冰心冰心名言_百度知道

4、总结:冰心对儿童充满爱心,同样她也爱她的母亲,爱星星,爱大海,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正如她所说的“有了爱才有了一切”(出示这句名言并齐读),这句话已永远镌刻在她的墓碑上了!希望同学们能多读一些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5、推荐阅读:这一节课,我们跟着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找到了烂漫的春天,读一个人的作品就是与作者在进行心灵的交流,我相信现在大家已经对冰心奶奶有了更深的了解,课后请同学们去阅读《寄小读者》(从她的作品中感受冰心奶奶对大自然、对孩子的关爱)

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背诵第5至第9自然段。

2、完成《预学导航》上的相关作业。

3、推荐阅读:《寄小读者》

板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

儿童多

生命力旺盛给人快乐

花儿美

上一篇:夏季常见疾病防治下一篇:分析薛蟠这一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