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期末考试试卷

2022-06-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初一上期末考试试卷

医学本科生对循证医学期末考试试卷评价

作者简介:刘怡君(1988-),女,土家族,湖南人,讲师,硕士,遵义医学院,预防医学。

王峰,遵义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通讯作者:申旭波,遵义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摘 要:目的:调查不同医学专业本科生对我校循证医学期末考试试卷的评价,为提高循证医学试卷质量,改革适合不同专业的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方法:2016年7月对遵义医学院参加循证医学期末考试的2013级医学专业本科生共967人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回收有效调查问卷948份,有效率98.04%。大多数学生认为此次循证医学期末考试题量适中,题型分布合理,考试分值分布与课时安排一致,考试内容与授课内容相符,但有48.0%的学生认为此次考试比较难,45.6%的学生建议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比例应为4:6。

结论:需要不断探索和改革循证医学考核方式、教学内容和方式,应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设计出更科学合理的试题。

关键词:循证医学;问卷调查;试卷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是二十世纪末提出的新的医学理念和实践模式。广义地讲,循证医学是遵循现有最好证据进行医学实践的学问,它包括针对个体病人的循证临床实践和针对群体的循证宏观医疗卫生决策。对不同医学专业本科生开展循证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

课程考核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循证医学教学过程当中,如何能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一直是需积极探索的重要问题。对于循证医学教学方法,考试改革方式等已有较多报道[1-4],但尚无研究从学生角度对循证医学考试命题进行调查分析。本研究从参加考试学生的角度对循证医学期末试卷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对试卷难易度、題量、题型分布、与课时安排、教学内容符合度等方面的评价,有助于进一步科学地调整考核方式与试卷命题,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我校新蒲校区2013级学习循证医学课程的本科生共967人。

2.调查方法与内容

问卷星是一个专业的在线问卷调查平台,我们利用该平台进行在线调查问卷设计,问卷会被分配一个二维码,要求所有学生在完成循证医学考试当天扫描二维码进行作答。问卷的主要包括个人信息,学生对试卷的评价和学生对本门课的意见及建议三部分。

3.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主要进行资料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等。

二、结果

1.问卷有效率

回收有效调查问卷948份,有效率98.04%。

2.本次考试题目的难易度

48.0%(455人)选择“比较难”;31.8%(301人)选择“适中”;19.7%(187人)选择“非常难”;0.2%(2人)选择“比较容易”;0.3%(3人)选择“非常容易”。其中大部分学生认为最难的题目是多项选择题,英文名词解释和综合分析题。

3.本次考试的题量与题型分布

对于本次考试的题量,77.2%(732人)选择“合适”;18.1%(172人)选择“偏大”;2.8%(27人)选择“非常大”;1.5%(14人)选择“偏小”;0.3%(3人)选择“非常小”。针对题型分布,79.0%(749人)选择“比较合理”;13.8%(131人)选择“比较不合理”;4.6%(44人)选择“非常合理”;1.7%(16人)选择“非常不合理”。

4.认为最合适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比例

45.6%(432人)选择“4:6”;24.6%(233人)选择“3:7”,15.4%(146人)选择“5:5”,12.7%(120人)选择“6:4”,1.8%(17人)选择“2:8”。

5.本次考试的分值分布与课时安排是否一致

75.8%(719人)认为“比较一致”,14.5%(137人)认为“比较不一致”,6.6%(63人)认为“非常一致”,1.6%(15人)选择“不清楚”,1.5%(14人)认为“非常不一致”。

6.本次考试内容与教师授课内容的符合程度

73.0%(692人)认为“比较符合”,15.5%(147人)认为“比较不符合”,8.6%(82人)认为“完全符合”,2.5%(24人)认为“完全不符合”,0.3%(3人)选择“不清楚”。

7.对《循证医学》课程考试主要的建议

有:1)改革考核方式,通过布置平时作业,增加平时测验等方式增加平时成绩分值比例;2)授课时多结合具体事例来举例分析,注重实践教学;3)老师课堂教学要注重活跃气氛,多与学生互动交流。

三、讨论

本次循证医学考试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客观题共30题,满分60分,侧重考查学生对循证医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主观题共8道,满分40分,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此次循证医学期末考试题量适中,题型分布合理,考试分值分布与课时安排一致,考试内容与授课内容相符,但有48.0%的学生认为此次考试比较难,得分率不高,其中学生认为比较难的题目主要是多项选择题,英文名词解释,和综合分析题。另外,45.6%的学生建议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比例应为4:6。学生对循证医学考试的建议主要在于:加大平时成绩比例,减少期末考试成绩比例;而对于期末考试试卷,希望减少多选题的分值比例,降低综合分析题目难度;另外,学生希望教师授课多结合具体事例讲解。针对此次调查的结果,我们提出如下几项建议。

1.降低试卷难度,合理安排题型分布

本科阶段的循证医学学习,重点是介绍如何正确阅读、评价医学文献和如何快速、有效地查寻相关文献资料。为学生在临床实践循证医学打下基础。此次闭卷考试60%客观题和40%主观题的分布是符合教学要求的。但多项选择题答案数目不固定,而且不论多答、少答、答错都不得分,得分率低,占分值比例大。下次考试应避免多选题,可改为判断题或填空题,丰富题型。

2.改革考核方式

以往循证医学考核方式为30%平时成绩,70%期末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比重大,容易引导学生把精力放在死记硬背上,只注重课程知识要点的掌握,忽略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而且平时成绩的形式单一,只包括考勤和一次平时作业,平时作业多为思考题和问答题,不能激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也体现不了水平。因此,必须探索适合本课程特点的考试方法和内容,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一方面要考察学生对循证医学基本原则、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到的循证医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对于本科生前者是重点。我们接下来要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可以包括上课考勤,课后作业,课堂小测验,完成循证病案等多种形式,多元综合化的考試方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更加科学、准确和全面。另外,还可改进布置作业途径,利用多种网络平台或软件发布和回收作业,方便教师对学生平时成绩进行规范化管理。

3.重视教学方法改革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首先,我们必须改变循证医学以往以课堂讲课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发展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堂教学讲重点、讲方法、讲新进展的模式,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其次,在教学开展过程中灵活利用多种特殊教学方法,如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法(TBL)、案例为基础的学习法(CBL)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PBL)都是近年来有效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的现代课程教学方法。结合不同章节知识特点,灵活运用特殊教学方法,不仅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视频、案例图片等现代化教具,丰富教学内容,避免枯燥单调的学习,并在日常学习中为学生引荐好的网络资源,教会他们利用网络资源获取课外知识或拓展课堂知识。

此外,塑造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优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只有加大力度全方位培养教师才能从根本上改进和提高循证医学的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6]。

(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通讯作者:申旭波)

参考文献:

[1]田金徽,刘爱萍,申希平等.PBL教学法在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01):39-43.

[2]杨兴华,张玲,曾勍婕等.临床医学生对循证医学课程认知和态度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07):810-815.

[3]陈进,李静,李幼平.循证医学教学——高等医学创新教育实践[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3,3(04):273-276.

[4]刘俊,范奇元,俞捷.循证医学考试命题的思考与改革探索[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9,32(6):629-631.

[5]陈进,李幼平,李静.从考试改革探索循证医学教学方法[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5(07):511-514.

[6]周旋,胡利人,胡良英等.医学本科生《循证医学》教学效果分析[J].南方医学教育,2011(3):27-28.

作者:刘怡君 王峰 申旭波

第2篇:初一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卷

初一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卷_人教版_七年级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植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2、草履虫细胞中各项生命活动进行的重要场所―――――――――――――(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食物泡

3、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组成 B.植物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 C.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有的植物细胞内液泡很大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对此现象起决定作用的物质在细胞的哪个结构―(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5、真菌在自然界中最重要的作用――――――――――――――――――( ) A.供给氧气 B.提供有机物 C.提供二氧化碳 D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6、细胞分裂的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使单细胞生物个体数增加 B.产生生殖细胞

C.使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数目增加 D.使细胞不断长大

7、有关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都有鞭毛和荚膜

B.只要厌氧性细菌都只能生活在无氧的环境中

C.细菌一定没有细胞核 D.生活在人体中的细菌都是病原菌

8、人们食用的水果,含有丰富的营养,它属于――――――――――――――( )

A.保护组织 B.营养组织 C.营养器官 D.生殖器官

9、下列关于器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每个器官都执行一定的功能 B.器官具有一定的结构 C.器官是一般由几种不同组织构成 D.人的血液是一种器官

10、人体的构成是――――――――――――――――――――――――――-( )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B.细胞→器官→组织→系统→人体 C.细胞→组织→器官→人体 D.细胞→器官→系统→人体

11、下列属于构成动物体的组织―――――――――――――――――――――( )

A.上皮组织,保护组织,结缔组织,营养组织 B.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C.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 D.上皮组织,肌肉组织,营养组织,神经组织

12、下列生物不属于真菌的是――――――――――――――――――――――( )

A.乳酸菌 B.青霉菌 C.金针菇 D.酵母菌

1

13、新鲜面包一般松软多孔,这是酵母菌哪项作用的结果――――――――――( )

A.无氧呼吸 B.有氧呼吸 C.光合作用 D.孢子生殖

14、下列关于皮肤的作用,哪项是错误的――――― ―――――――――――( )

A.调节人体的温度 B.感受外界刺激

C.参与消化食物 D.保护身体免受病菌侵害

15、下列植物中,我们食用心部分不是生殖器官的是――――――――――――( )

A.黄花菜 B.黄瓜 C.甘蔗 D.花生米

16、构成胃壁、肠壁的肌肉是―――――――――――――――( ) A.平滑肌 B.骨骼肌 C心肌.D.肌腱

17、我们观察细菌时,必须借助于―――――――――――――( ) A.放在镜 B.解剖镜 C.低倍显微镜 D.高倍显微镜

18、物像位于视野右下方,为方便观察,需把物像先移至视野中央,此时要把装片向( )

A.右下方移 B.右上方移 C.左上方移 D.左下方移

19、用显微镜观察,若光线太强时,选用――――――――――( ) A.大光圈,平面镜 B.大光圈,凹面镜 C.小光圈,平面镜 D.小光圈,凹面镜

20、显微镜视野内出现一个污点,移动装片和物镜,污点不动,则此污点可能在( )

A.载玻片上 B.目镜上 C.物镜上 D.盖玻片上

21、下列哪一组镜头,使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数目最多―――――――――( ) A.物镜4×,目镜10× B.物镜10×,目镜10×

C.物镜40×,目镜10× D.物镜40×,目镜12.5×

22、“制作临时装片”实验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一个空白黑圈可能是―――( )

A.一个细胞 B.一个气泡 C.一滴水 D.一个分子

23、下列关于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用吸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B.用纱布把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

C.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从载玻片的正上方直接盖下去 D.用镊子撕下一小块洋葱内表皮放在水滴中央并展开

24、下列各项不属于神经组织功能的是―――――――――――――――――( )

A.接受刺激 B.产生兴奋 C.传导兴奋 D产生运动.

25、蘼菇的食用部分称为―――――――――――――――――――――――( )

A.菌 B.菌柄 C.子实体 D.菌褶

26、在组织形过程中,细胞经历了―――――――――――――――――――( ) A.生长,分裂 B.分裂,生长 C.分裂,生长和分化 D分化,生长

二、填空题(共50分,每空1分)

1、第一次利用自制显微镜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_______,而后在19世纪

2 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运用_____方法提出细胞学说。

2、衣藻个体仅由______构成,属____生物(填“单细胞”和“多细胞”),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除此之外它具有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膜、叶绿体、眼点、鞭毛等结构特点,它有哪些特点是植物细胞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3分)

3、根据细菌的外形发现具有三种基本形态____、____、____。根据细菌获取有机物来源不同,可分为___和___两种生活类型,如痢疾杆菌的生活方式为___。

4、右图为生物细胞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所示为动物细胞的是[ ] 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 (2)图中所示为酵母菌的是[ ],

该细胞体内不含_____,只能靠__ _____进行生活。在适宜条件下,它的 生殖方式为______。

人们利用酵菌可以_____,这是因为在 _______条件下能把葡萄糖分解成 _____和_____.

(3)相比较而言,较为成熟的植物细胞是 [ ],平时我们吃柠檬时,会感到很酸, 这个酸味的物质来源于[ ]_____中。 (5)人体的多个系统在____和____的 调节下,使人体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成为一个 _____的整体。

6、请看人体结构图并回答问题:

①人体由____、骨骼和_____围成两个 大腔:[ ]____和[ ]____,

者又被[ ]______分为上下两个腔。 [ A ]是_____,其内器官有____和 _____。[ B ]为_____,且[ B ]这个 腔的最下端为_____。

7、根据对显微镜的使用,回答下列问题: ①如果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明亮, 想切换到高倍镜下观察先转动[ ] _____.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若转 换成高倍镜后物像模湖,应调节[ ] _______。视野太暗应调节 [ ]_____或[ ]_____。 ②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物像是原物的

_____像。因此,欲使物像向左前方移,就要使玻片往____移。 ③使用显微镜的三大步骤依次是____,对光,____。以下是对光完成后,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的正确操作步骤:(请排序)

A.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为止;

3 B.用左眼朝日镜内注视,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 C.将玻片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

D看到物像后,再轻微来回转动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正确顺序为_____。

8、下列甲乙两图是细胞的两种生命现象:

(1)甲是______,乙是_______

(2)在乙图的变化过程中最引人注意的细胞核中出现了_____

1--5 ABCDD 6--10 DCDBA 11--15 BAACC 16--20 ADCCB 21--25 ADCDC 26 C 2.填空

1.罗伯特·胡克 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2.细胞所构成 多细胞 3.螺旋菌,球菌,杆菌

第3篇:初一上历史期末试卷

初一历史第一册期终练习

1、在下列远古人类中,还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懂得磨制和钻孔技术的是: ( D)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是:(B )

A、水稻、小麦 B、水稻、粟 C、水稻、玉米 D、粟

3、我国原始居民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是: ( C)

A、山顶洞人 B、河姆渡人 C、大汶口人 D、半坡人

4、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B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大方鼎 C、铜车马 D、盂鼎

5、"国人暴动"发生在:(C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6、"春秋五霸"中,以"尊王攘夷"谋略称霸的是: ( A)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7、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什么时期:(D )

A、形成 B、发展 C、鼎盛 D、瓦解

8、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是在:( A)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时期 D、西汉时期

9、战国时,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封建国家主张的是: ( D)

A、老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10、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统一开始于:(C )

A、公元前475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220年

11、"焚书坑儒"这一严重破坏文化的事件发生于: (C )

A、战国 B、春秋 C、秦朝 D、西汉

12、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是:(A )

①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②吸取秦亡教训 ③重视发展农业 ④王国势力强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把田租定为三十税一的皇帝是: (B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14、儒家学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开始于: (C )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15、发明于汉武帝时期的播种工具是:(D )

A、犁壁 B、水排 C、耧车 D、耕犁

16、下面发生在两汉时期的几个历史事件中,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是:(B )

A、公元前200年汉高祖率军抵御匈奴 B、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C、汉武帝派兵攻打匈奴,夺得河套地区 D、东汉时期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17、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交往的历史开始于:(C )

A、甘英到达波斯湾 B、罗马人身着中国锦衣绣服

C、中国丝织品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D、公元166年,大秦首次派使臣来到东汉

18、最早出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是在我国的:(C )

A、战国时期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19、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时间是:(D )

A、西汉初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初年 D、东汉末年

20、下列人物中两汉时期唯物主义思想家最杰出的代表是:( C)

A、范缜 B、王充 C、董仲舒 D、张衡

21、三国时,第一个称皇帝的是: (B )

A、曹操 B、曹丕 C、刘备 D、孙权

22、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D )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南方统治者施行仁政 D、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农业技术

23、下列四个成语中,不出自淝水之战的是:(D )

A、投鞭断流 B、草木皆兵 C、风声鹤唳 D、破釜沉舟

24、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C )

A、淝水之战发生在4世纪后期 B、在大臣和军民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

C、谢石、谢玄带兵迎击秦军 D、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25、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B )

A、羯 B、鲜卑 C、氐 D、匈奴

26、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D )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国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7、下列著名战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巨鹿之战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淝水之战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

28、我国古代杰出数学家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这比欧洲要早:(C )

A、500年 B、800年 C、近1000年 D、1100年

29、下列著作中,属于郦道元的著作是:(B )

A、《论衡》 B、《水经注》 C、《齐民要术》 D、《伤寒杂病论》

30、建安诗人的时代是:(B )

A、两汉之交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南北朝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1、考古发掘表明,我国原始社会中最早使用天然火的是 人,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北京人人。

2、元谋人距今年代为170万年前 ,北京人距今年代为70万年至20万年前。

3、西周为巩固奴隶主政权实行了分封制 制,建立众多的诸侯国。商鞅变法后,秦国建立了郡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4、战国时期主持修建都江堰的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

5、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写的不朽的抒情长诗名为《 楚辞》。

6、西汉文景两朝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注意法纪,社会比较安定。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 "文景之治 "。

7、汉武帝时,派张骞 两次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的设置使 西域地区正式归汉朝中央政权统治。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8、汉朝和西域沟通以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 、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9、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是 《伤寒杂病论》。

10、右为《三国鼎立形势图》:图中①是 国,建立于 年,④是 (填都城)。

11、北朝农学家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12、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张仲景,被称为"书圣"的是孔子 。

13、按朝代顺序排列下列王朝:

西汉 西周 商 夏 战国 春秋 东汉 秦

奴隶社会:夏 、商 、西周 、

封建社会: 、 、 、

三、连线题:(共8分)

春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孙子

战国 "民为贵,君为轻" 董仲舒

西汉 "温故而知新" 孟子

"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孔子

四、列举题:(共12分)

1、列举夏、商、西周三朝的建立者和亡国者。(6分)

2、列举汉武帝促进和巩固了大一统局面的措施。(6分)

五、材料题:(共4分)

材料:"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这是谁的话?

司马迁

2、作者写过什么书?内容如何?

《史记》 记载了从黄帝到炎帝3000年的历史

六、简答题:(共14分)

1、你认为秦始皇采取的哪些政策措施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8分)

告诉后世改革是社会之本。

2、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汉人胡食、胡人汉服、改姓氏、通婚姻、迁都洛阳

初一历史第一册期终练习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B C B C A D A D C C A C C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D C B B B D D B B C A C B B

二、填空(每空1分,共32分)

1、北京 山顶洞

2、170万年 70万到20万年 18000年

3、分封 县

4、李冰

5、诗经 离骚

6、文景之治

7、张骞 新疆 夷洲

8、河西走廊 欧洲

9、《神农本草经》

10、魏 220 洛阳

11、贾思勰 齐民要术

12、张仲景 王羲之

13、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 封建社会:战国、秦、西汉、东汉

三、连线(共8分)

春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孙子

战国 "民为贵,君为轻" 董仲舒

西汉 "温故而知新" 孟子

"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孔子

四、列举(共12分)

1、各1分

朝代 夏朝 商朝 西周

建立者 禹 汤 周武王

亡国者 桀 商纣 周幽王

2、①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1分)②他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1分),把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专营(1分)。③汉武帝鼓励推荐人才,破格录用有才能的人。(1分)④接受著名学者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1分)。

五、材料(共4分)

1、司马迁(1分)

2、《史记》(1分)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1分),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1分)

六、简答(共14分)

1、⑴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建立专制集权统治,被我国封建社会长期沿用下来(3分) ⑵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有利于巩固秦的统一,有利于各地文化经济交流。(2分)⑶修筑万里长城,有效地抵御了匈奴的进攻。下令开凿灵渠,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秦朝疆域广大,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3分)

2、①政府规定,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严禁贪污。(2分)②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2分)③迁都洛阳。他还下令鲜卑贵族采用汉姓,改穿汉族服装,学习汉话,提倡同汉族人通婚。(2分)

第4篇:初一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分析人:马海

一、基本情况:

这次的考试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试题内容覆盖面宽,考查的各个知识点分布适当,知识结构合理,题量与难度适中。题型比例与大纲要求基本一致。试题设计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整个试卷基本反映了数学考试大纲的规定和要求,较好地体现了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方面的能力考查。

(1)试题的综合运算性增强。一道试题不只考查一两个知识点、前后章节揉在一起综合考查。要求考生必须上下融会贯通,全面分析,绝不能一叶障目,以偏代全,否则会劳而无效。与此同时,试题的解法也不单一,以便较灵活地考查考生的运算能力。

(2)试题的论证性较强。这类考题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其目的是考查考生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3)试题的定量计算,大部分综合题、应用题是用计算来完成的。对于初中生来说,熟练的运算能力是基本功。基本功扎实,才能正确地计算出定量结果来。 (4)试题更注重对应用能力的考查。为了考查考生综合应用方面的能力,或者说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所谓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5)试题的求解过程反映《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活动方式,如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等,而不仅仅是记忆、模仿与熟练。

二、试题的基本结构

1、题型与题量。全卷共有三种题型,25个小题。其中选择题10个,填空题8个,解答题7个,卷面分值120分。

2、考查的内容。教材的所有章节。整卷所涉及的数学知识覆盖了《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初一所应掌握的全部知识点。

三、学生答题情况:

选择题的的整体回答较好,第3题的绝对值问题多数学生不会做,回答得最不好。填空题的第12题、14题,第14题,考查的是角度计算问题,一部分学生理解掌握不好,是填空题中回答最不好的一道题,这是本份试卷失分较多的题。解答题的第23题,多项式的加减法,多数学生不理解题目的本质,失分点在此。21题是解不等式组,学生做题步骤不太完整。几何推理部分的第24题,学生会做,但是几何语言的运用不准确,导致丢分。25题分为3问,(2)(3)小问设计较难,大部分同学在此失分。

四、学生问题分析

1、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的训练不到位。

① 对数学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的理解、存储、提取、应用均存在明显的差距。不理解概念的实质,不理解知识形成发展过程,死记硬背,因而不能在一定的数学情境中正确运用概念,不能正确辨明数学关系,导致运算、

推理发生错误。

②运算技能偏低,训练不到位,由此造成的失分现象举足轻重。计算上产生的错误几乎遍及所有涉及到计算的问题。我们的考生的确存在一批运算上的“低能儿”,运算能力差是造成他们数学成绩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表现是:算理不清,不能正确应用符号语言表明数学关系,计算技能低,不能熟记常用的数据,不能按照一定的程序步骤进行运算,不善于通过观察题目的特点寻求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造成解题速度慢,在大量的“相对难度”的试题上浪费了时间 。 ③在推理论证过程中不能合乎逻辑地、准确地表述自己的思想,出现层次不清、逻辑不严密、语言表述混乱的现象。

2、 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理解、运用还有一定的差距。

新课改以来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求有所加强,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运用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对于数形结合法、分类讨论等的理解运用还有一定的差距。

3、以思维为核心的一般能力有待于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数学能力总体尚处于较低水准,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阅读理解能力有待于提高。审不清题意,尤其不能正确理解关键词的意义。因而不能正确辨明数学关系,导致解题失误。 (2)、对数据的处理能力较低,不善于分析处理数据。 (3)、以辨识、构造几何图形的能力较低,是造成解题失误的重要原因。 (4)、即便是优秀生对于建立在严格逻辑推理以及抽象的数学运算基础上的综合题的解题能力也较低水平。

五、教学措施

1. 在“四基”上下足功夫,训练到位。

2.对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需将知识内容一点点落实到位,让其每节课都有一点收获,耐心指导,千万不要甩掉他们。

3.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尤其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这样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期高效。

4、要进一步加大对规律意识类试题、探索试题、开放性试题的研究力度,关注学生对数学事实的真正理解,尤其是在实际背景下运用的意识和能力。

5、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进一步完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和课堂“小先生”制,克服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弊端,过分膨胀应用的过程,即概念公式一带而过,大量时间用于练习应用。要改变上述现象,必须提高认识,变“结果”教学为“过程”教学,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揭示数学思维过程,加强知识产生发展过程的教学,也就是要认真研究概念被概括的过程、结论被推导的过程和解题方法被想到的过程。

第5篇:初一上学期英语期末试卷

初一上学期英语综合练习 一

单项选择

(

)1. This is _________ alarm clock. A. a

B. an

C. the

D. / (

)2. We don’t like________ A. broccoli

B. broccolis C. a broccoli

D. broccolies (

)3. ____. Is this your pen A. Sorry

B. Hello

C. Excuse me

D. Hi (

)4. Do you have two ________?

A. tennis racket B. tennis rackets C. tennis’ racket

D. tennis’ rackets

(

)5. He _________ his homework at school.

A. doesn’t do

B. don’t does

C. isn’t do

D. does not

(

)6. ________this your guitar?A. Am

B. Is

C. Are

D. Do (

) 7. Let’s _________ now.

A. go to home

B. to go home

C. go home

D. to go to

(

)8. How much are these shoes? ___ twenty dollars.

A. Are B. There C. They’re

D. Their

(

) 9. My father usually________ a shower _________the morning.

A. take; in

B. takes; in

C. take; on

D. takes; at

(

)10. ________you play the violin? A. Are

B. Can

C. Is D. When

(

)11 ---This is my sister Ann.

---Is _____ a student? A. she

B. he

C. her

D. his

(

)12. I ________ two baseballs and my friend ________five baseballs.

A. have; have

B. have; has

C. has; have

D. has; has

(

) 13. ---Is that your book? ---Yes, ________.

A. it is

B. it isn’t

C. it’s

D. this is

(

)14. Miss Wei often helps us ____ our English. A. at

B. in C. of

D with (

)15. He wears blue shorts _____ Monday morning. A. in B. at C. on (

)16. I ______ a red apple and Lisa ______ a yellow pear.

A. have, has B. has, have C. have, have

(

)17 It’s time for lunch. We can also say it this way: ______.

A. It’s time for eat lunch.

B. It’s time to have lunch.

C. It’s to lunch time.

(

)18. A girl ________ Emma comes to see me this morning.

A. name B. is C. named (

)19. -How’s the weather, Mother? -It’s ___. Take an umbrella when you go out.

A. windy B. foggy C. rainy (

)20. -______, where’s the teacher?

-_______, I don’t know.

A. Sorry, Excuse me B. Hello, Sure C. Excuse me, Sorry (

)21 The Spring Festival usually comes in _______.

A. October or November B. December and January C. January or February (

)22 My grandfather has a lot of ________ on his farm.

A. sheep B. duck C. chicken

(

)23. Mary is in _______ red dress and her hair _____ brown. A. /; is

B. a; are

C. a; is

(

)24. I don’t have __________ apple juice, but I have _________ orange juice. A. any; some

B. some; some

C. some; any (

)25. ---Do Lucy and Lily __________ bikes?

---Yes. Lucy __________ a new bike, but Lily __________ an old one. A. has; has; have

B. have; has; has

C. have; has; have

(

)26. What is “VIP” in Chinese?

A. 人民币

B. 中华人民共和国

C. 重要人物 (

)27. Susan can speak Japanese, __________ she doesn’t like it at all. A. but B. so

C. and

(

)28. ---Sorry, I have no time to help you with your homework. I have to look after my sister.---____________________

A. You’re welcome.

B. Thank you.

C. Thank you all the same. (

)29. ---I don’t like this green coat.---__________ the red one? A. What about

B. Would like

C. Why not

(

)30. Is this a photo __________ your family? A. in B. with

C. of (

)31. —__________ jacket is this?—I think it’s Kangkang’s. A. Whose

B. Who’s

C. Who

(

)32. _______ often helps _________ with ________ English. A. His; her; hers B. She; him; his

C. She; him; her (

)33. ---_________ do you like Sichuan food?---Very much. A. What

B. Where

C. How

(

)34. ---How many __________ do you want?---Two, please. A. glasses of milk

B. glass of milks

C. glass of milk (

)35 I want __________ the music club.

A. join

B. to join

C. joins

D. be join (

)36 That coat is nice and I’ll __________ it. A. try B. take

C. want 二 完型填空

I have two friends. 46

are Jenny and Danny. They

47

in Canada. They tell me a lot 48 the country. People there

49 English and French. The capital. 50 of Canada is Ottawa. In the south of Canada is

51 .

The national flag of Canada is red and white. It has a

52 in it. Niagara Falls is a

53 waterfall in the world. The great 54 are in Canada, 55 They are beautiful. I like Canada! (

)46. A. He B. She C. They (

)47. A. live B. lives C. living (

)48. A. on B. in

C. about (

)49. A. say B. speak C. talk (

)50. A. city B. place C. country (

)51. A. Australia B. the U.K. C. the U.S. (

)52. A. leaf B. star C. stripes and stars (

)53. A. tall B. good C. famous (

)54. A. Huangshan Mountains B. Rocky Mountains C. Fuji(富士)Mountains (

)55. A. too B. but C. also 三. 阅读理解

Mr. and Mrs. White go shopping by car. They stop their car near a shop. They buy many things in the shop and want to go back. They come out of the shop and go to their car. But Mr. White can’t open the door of the car.

“Let’s ask a policeman for help. ”says Mrs. White. A policeman comes up to help them. Then a man comes up and shouts (大声叫喊)to them,“What are you doing with my car? ”Mr. and Mrs. White look at the car again. Oh, they are at a wrong (错的)car! (

)56. Mr. and Mrs. White go shopping ____A. by bike B. by bus C. by car (

)57. They come to _________ to put things in it.

A. a wrong car B. their car C. a policeman’s car

(

)58. Mr. White can’t open the door of the car because _______.

A. he can’t find his key

B. it is not their car C.

their key is lost (

)59. The owner of the car is _______ to see them at his car.

A. happy B. angry(生气的)

C. sorry (

)60. What do you think Mr. and Mrs. White say to the owner of the car?

A. “We are sorry. ”

B. “Nice to see you here. ”

C. “Thanks for your help.” Dear Mr. Wang,

Someone comes to the office to see you in the morning, but you and your wife are out. He comes here at 10am. Because he is very busy, he goes away half an hour later. He tells me that he is your classmate at college(大学). Now he teaches Chinese in a high school(高中) in this city and he lives near the No. 6 Middle School. He is a very tall man with short hair. He wears a pair of glasses. He tells me his telephone number is 33426685. He is often at home at 7:00 pm. So you can call him in the evening.

(

)26. The author(作者) writes this note(便条) to ______.

A. Mr. Wang

B. Mr. Wang’s wife

C. Mr. Wang’s classmate D. me (

)27. Mr. Wang’s classmate is __________.

A. a teacher

B. a worker

C. a farmer

D. an actor (

)28. When is Mr. Wang’s classmate often at home?

A. In the morning

B. In the afternoon.

C. At 7:00pm.

D. We don’t know. (

)29. How long does Mr. Wang’s classmate stay in the office?

A. Ten hours.

B. An hour.

C. Two hours.

D. Half an hour. (

)3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

Mr. Wang and his wife are classmates. B. Mr. Wang’s classmate is short. C. Mr. Wang goes out with Mrs. Wang in the morning.

D. Mr. Wang’s classmate meets Mr. Wang in the morning. 四 书面表达。

I. 观察各小题图画,在横线上写出句子。要求:所写句子要包含图画和文字所反映的主要信息,必要时可以增加所给信息以外的内容,但要有连续性。

The girl likes apples and bananas.

7

【试题答案】 听力材料: I.

1. I’m thirteen years old.

2. Danny is talking on the phone.

3. She is looking for a new dress for her mother.

4. English is my favourite subject.

5. the US is south of Canada. II.

6. How is your mother?

7. What’s this in English?

8. Do you like French fries?

9. How much is this T-shirt?

10. What’s Tom doing now? III.

11. A: What’s a sunny day!

Let’s go out for a walk.

B: Good idea.

Q: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12. A: Do you walk to school, Jenny?

B: No, I ride my bicycle.

Q: How does Jenny go to school?

13. A: Where are you going, Bob?

B: I’m going to the grocery store.

I want to buy some ice-cream.

Q: What does Bob want to buy?

14. A: May I help you?

B: I want to buy a pencil, please.

Q: Where are they talking?

15. A: Today is December 22nd Tomorrow is my birthday.

B: Oh, Happy birthday!

Q: When is the girl’s birthday? IV.

My son is nine years old now. He likes watching TV very much. I’m always worrying

about him. Why? First, there are a lot of bad programmes on TV. He may do as what he sees on TV. Second, sitting in front of TV set all day is bad for his eyes. Many students wear glasses because they watch TV too long. I think it is very good for students to read some books. Don’t you think so? 一. 词汇(25分,每小题1分)

1-5 present (2)elephant(3)Australia(4)waterfall(5)race

6-15 KLIJG HFBCD

16-20 businessman, clerk, hotel, supermarket, park

21-25 classroom, snake, twelve, milk, April 二. 单项选择(10分,每小题1分)

26-35 CABCA CCCAA 三. 语言文化(15分)

36-40 BCADG 41-45 BAABC 四. 完型填空(10分,每小题1分)

46-55 CACBA CACBA 五. 阅读理解(25分)

56-60 CABBA

61-70 October, sunny, birthday, cake, table, purple, dolls, sing, close, happy

71-75 restaurant, family, Children’s Day, tiger, easy and fun 六. 书面表达(15分)

76-80(略) 听力部分(20分)

1-5 BACAB 6-10 AACBB

11-15 CABAA 16-20 TFTFT

第6篇:初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10

峨边彝族自治县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2011年6月

1.B2.D3.C4.B5.A6.D7.B8.D

9.3分,客人们的心(表)情稍微放松了些。

10.夏,江南,烘托(衬托),惆怅、失落或怅惘、焦躁。

11.共10分,每小题2分。只要有错漏,该小题均不得分,。

①朔气传金柝。②絮絮不止③化为邓林。

④地纬绝⑤各领风骚数百年.

12.周围的人(别人)都有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的长处(2分)(答“乐意把掌声送给别人”给1分)

13. 恰到好处地对别人进行肯定(或“能正确看待别人的成绩”)(2分)。正常的心态(或 “及时调整心态”)(2分) 。意思对即可。

14. 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很可能会害人害己。(或:从反面论证了调整心态的重要性)

15. ①别人的成功经历是我们前进的动力;②别人的成功经历能正确指引我们,帮助我们。 ③在走向成功时获得别人的喝彩。 (只有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

16.写出了峰峦连绵起伏(2分),无边无际和纵向的雄伟气势(2分)。言之成理即可

17.结构要与省略号前的句子相同,意思要能衔接。例如:品到了淡雅馨香的《茉莉花》。

18. 对宁静、淡泊、美好生活的向往(2分),以及对美好人生的追求(2分)。(言之有理即可)

19.作者由此及彼,由惜月到惜人生(2分),既深化了文章主旨,又增强了文章的厚重感(2分)。

20.开放性试题,能扣住画面的优美以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谈,言之成理即可,4分。

21.①“引导”改为“开展”;②“带动和影响”改为“影响和带动”;③删去“所要负”或“义不容辞”。(有其他合理改法也可。改对一处得2分,两处3分,三处4分)

22.开放性试题,意思对即可即可。示例:①刺中有花。② 虽然有刺,但花很美。

23. 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不要怨天尤人。③要多角度考虑问题,不要只看到问题的一面。

24.请参照《四川省2004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考试说明(试行)》上要求分别按基础等级50分(分50—

43、42—

35、34—

27、26—0四等)、发展等级10分(分10—

9、8—

7、6—

4、3—0四等)评分。无题目,扣3分;字数不足,扣1—5分;书写方面,卷面、格式差的,酌情扣1—3分。

语文答案第1页(共1页)

第7篇:初一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卷范文

2009—2010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初一历史试题(60分钟 100分)亲爱的同学们,欢迎步入历史殿堂!在两个多月的学习中,你一定有了很多的收获和体会,下面就来展现你们的亮丽风采吧! 注意事项:1.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其中第Ⅱ卷是答案卷。试题满分是100分,考试时间是60分钟。

2、答卷前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第Ⅱ卷密封线内。考试结束后,只交第Ⅱ卷。

3、第Ⅰ卷的答案必须填写在第Ⅱ卷选择题表内,第Ⅱ卷的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好了,开始认真答题吧,相信你一定能成功!

第Ⅰ卷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暑假是外出旅游的好日子。假如你已经去过出土我国最早人类的遗址,那么你能告诉我,它位于哪个省吗?

A.广东 B. 云南 C. 湖南 D.陕西

2、“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

3、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河姆渡氏族 ④半坡氏族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1998年有一个游戏叫《轩辕圣战录》,内容讲述轩辕氏(即黄帝)联合炎帝,打败了一个会呼风唤雨、制造迷雾的在魔头。游戏中的大魔头是课本上的哪一个传说人物? A.尧 B.舜 C.蚩尤 D.大禹

5、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选举制 B. 禅让制 C.世袭制 D. 投票制

6、我国进入奴隶社会的时间大约是在 A、 距今约170万年 B、 约公元前2070年 C 、距今约70万年 D 、距今约四五千年

7、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产生的 A.奴隶制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8、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A.刀形币B.蚁鼻钱C.铲形币D.圆形方孔钱

9、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A.商朝 B.夏朝 C.西周 D.黄帝时期

10、决定晋文公中原霸主地位的战役是 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11、在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剧时,扮演韩非子的同学,所说台词反映的主题是() A.中央集权B.为政以德C.崇尚和平D.顺其自然

12、在孔子的政治思想中,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体现人文关怀的主张是 A.“兼爱、非攻” B. “仁”者爱人 C. 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13、提出“尊王攘夷”口号,逐渐在诸侯国中树立威信的是 A、晋文公 B、秦穆公 C、齐桓公 D、楚庄王

14、“退避三舍”这个成语来源于 A、吴越争霸 B、 吴齐争霸 C、齐楚争霸 D、晋楚争霸

15、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是 A.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B. 司母戊鼎 C.四羊方尊 D.大盂铜鼎

16、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周时期 D、夏商时期

17、我国最早测定一年的24节气,是在 A、商朝时 B、西周时 C、春秋时 D、战国时

18、以下几种主张,哪一种是老子的思想 A、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B、主张“春秋无义战” C、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后代总是胜过前代

D、提出“仁”的学说

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语出自 A.孙武 B.孙膑 C.韩非子 D.孟子

20、秦朝能够统一的主要原因是 A.商鞅变法后,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B.秦王赢政采取远交近攻和各个击破的战略,先后灭掉六国 C.秦王赢政尊重贤才,任用能人 D.采纳了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治理国家

21、秦灭六国完成统一是在 A、前260年 B、前221年 C、前230年 D、前213年

22、秦朝修建的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灵渠 C、郑国渠 D、白渠

23、中医沿用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来自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 A.华陀

B.张仲景C.扁鹊D.鲁班

24、下列选项中,迫使陈胜等在大泽乡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A、繁重的兵役 B.刑法严酷,误期杀头C.赋税沉重,压迫残酷 D到渔阳服兵役

25、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B.铁农具和青铜器的使用 C.青铜器和陶器的使用 D.陶器和牛耕的使用

26、我们今天的的文字最早来源于 A、金文 B.小篆 C.甲骨文 D.陶器上符号

27、毛泽东《沁园春》的词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秦皇汉武”指的是 A、秦始皇、汉高祖 B.秦二世、汉武帝C.秦二世、汉高祖 D.秦始皇、汉武帝

28、当今我国高等学府林立,西汉时期国家的最高学府是 A、太学 B.大学

C.学院 D.学堂

29、下列国王与谋臣配对错误的是 A、商汤—伊尹 B.秦穆公—商鞅 C.周文王—姜尚 D.齐桓公-管仲 30、亲临治理黄河工地的皇帝是 A、汉文帝 B.汉高祖 C.汉武帝 D.光武帝

第Ⅱ卷 2009——2010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初一历史答案卷

一、 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题号 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

题号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

二、填空题:(10分)

31、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 ,海内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

32、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继续领导秦末农民战争的是()和() 。

33、汉武帝在经济上将地方的 权和 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钱。()在思想上接受() 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 的国家。

三、材料说明题(28分)

35、阅读下列材料(11分)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请回答:

(1)文中的“卫鞅”指谁?“孝公”是哪国国君?(4分)

(2)谈谈变法的时间、内容、意义?(7分)

36、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材料二: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材料三: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请回答;

(1) 材料一的作者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4分)

(2) 材料二中的李太守指的是谁?伯禹指传说中的谁?(4分)

(3) 材料三是对 水利工程的评价,它使得 获得了 天府之国的美称。(4分)

37,(5分)上图是什么工具?它是谁发明的?有什么意义?

四、问答题(17分)

38、简述秦始皇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所采取的主要措施。(7分)

39、孔子的思想主张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40、汉武帝如何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4分)

2009——2010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初一历史答案

二、 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C C B B C D A A A B C D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D A A A B B C B

A C D A B C

二、填空题:(10分)

31、人文初祖、炎黄子孙

32、刘邦、项羽

33、铸币、盐铁、五铢、董仲舒

34、水稻、粟

三、材料说明题(28分)

35、(1)商鞅、秦 (2)公元前356年、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6、(1)屈原、《离骚》 (2)李冰、大禹 (3)都江堰、成都平原

37、水排、杜诗、利用水力鼓风冶铁,节约人力,提高冶炼质量。水排的利用,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四,问答题(17分)

38、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②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使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定。③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④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⑤为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⑥反击匈奴,修万里长城。⑦兴修灵渠,开发南疆。

39、孔子是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①他提出“仁”的学说。②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③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40、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爱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武帝还找借口,一次就削去当时半数的侯国。

上一篇:教师全套业务学习笔记下一篇:电渗的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