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乡村医生事迹简述

2022-10-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最美乡村医生事迹简述

温暖最美乡村医生,体验洋河品牌精神

“2012中国梦·梦之蓝CCTV‘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后,社会反响非常强烈。“最美乡村医生”新浪微博开通后,很短的时间内粉丝关注度就飙升至100多万。此次公益活动不仅是中央电视台“最美”系列公益品牌的一次延续,也是洋河股份(苏酒集团)坚守“爱心企业”理念的一次延续,是企业视慈善公益事业为社会责任的又一次生动实践。洋河“中国梦·梦之蓝”作为此次活动的全程公益伙伴,携手央视记者走基层,用心灵倾听百姓心声,用双脚展开田野调查,带你走近最美乡村医生……

这是一次“最美”的团聚。乡村医生是我国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超过百万人。多年来,他们扎根农村,服务农民,为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和保护农民健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引导更多的人关心和关注、支持和帮扶乡村医生,中央电视台秉持国家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联手知名爱心企业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苏酒集团),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正式启动“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行动。

在洋河股份(苏酒集团)的支持下,从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包扎墩牧区到四面环水的南矶乡,从陕县宫前乡黑山沟村到云南怒江大峡谷……来自全国各地的乡村医生齐聚央视荧屏,为我们演绎了一个又一个震撼心灵的感人故事。

这是一次梦想的延续。作为此次“寻找最美乡村医生”活动的公益伙伴,洋河股份(苏酒集团)不仅凭借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广受赞誉的产品品质而家喻户晓,更因其不断回馈社会的公益善行而有口皆碑,獲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多年来,洋河股份(苏酒集团)始终把“领头领先领一行,报国报民报一方”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在“狮羊文化”的引领下,洋河股份(苏酒集团)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在中国白酒行业领头长啸的同时,时刻不忘做跪乳的羔羊,饮水思源,践行感恩。从捐资办学到扶危济困,从抗震救灾到慈善义卖,从关爱弱势群体到建立爱心基金……洋河的善举涉及各个领域;从山东莱芜到广西柳州,从河南开封到广东佛山,从山西铜川到云南昆明,从甘肃兰州到安徽肥东……洋河的公益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有数据显示,仅最近三年内,洋河股份(苏酒集团)捐款高达四千多万元。

不断升华品牌文化,打造和传播“中国梦”,向国人宣扬一种积极进取、勇于担当,将个人价值与民族复兴融为一体的精神,是洋河股份(苏酒集团)不懈的追求。每个普通人的梦想,其实都是中国梦的一部分。作为此次公益活动的合作伙伴,洋河股份(苏酒集团)全程倾力协助乡村医生解决工作、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为乡村医生撑起一片梦想的蓝天。让“最美乡村医生”的梦想延续,携手共筑美丽“中国梦”,也是洋河对不断践行公益的梦想的延续。

这是一次希望的开始。悬壶济世,医者仁心。为村民健康保驾护航是乡村医生们不变的夙愿。对寻找过程中发现的在部分乡村地区具有普遍性的特殊病症,洋河股份(苏酒集团)将积极配合组委会及相关部门,设立课题专项研究,并联系医院给予医疗救助,为实现村医们的愿望助上一臂之力。这不仅是乡村医生的希望,也是洋河的希望,国家的希望。

作为江苏省“慈善之星”企业,除了扶贫济困、助学助老,洋河股份(苏酒集团)还先后建立了“洋河酒厂关爱基金会”及“蓝色经典爱心基金”,为社会公益事业奉献更多的光和热。此次携手央视共同“寻找最美乡村医生”,是洋河以全新的方式投身公益的重大举措——不仅自身为社会提供慈善捐赠,还注重发挥慈善救助与慈善宣传的双重效果,借助媒体引导舆论、凝聚爱心、弘扬先进的作用,在社会中营造“人人知善、人人向善、人人行善”的慈善文化氛围,把“报国报民报一方”的企业文化理念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酿酒是一道工艺,传承着民族的文化。公益亦是一道工艺,展示着民族的精神。在洋河股份(苏酒集团)董事长、总裁张雨柏看来,“越是发展得很好的优秀企业,就越要有责任以自己的爱心去帮助别人摆脱困境。”

上善若水,慈济天下。“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如今正在走向全国各地,走进田间地头,相信乡村医生的梦想终会一步步实现,而洋河的公益之路也必将越走越开阔,把慈善之花撒遍神州大地。

作者:张静

第2篇:优秀乡村医生事迹-优秀乡村医生事迹 18-最美乡村医生事迹

优秀乡村医生事迹-优秀乡村医生事迹 2018 最美乡村医生事迹

2016最美乡村医生事迹记录一位八零后的乡村女医生,一直坚守在深山之中,在这艰苦条件下,用自己精湛的医术贴心为村民们尽心服务。以下这篇来自资料下载网整理的2016最美乡村医生事迹范文。

2016最美乡村医生事迹:

“人就算活150岁,如果没为别人做点有益的事,那也是虚度了年华。”钟晶,一个80后独生女,一个坚守在大山深处的乡村医生。xx年,她为了与在乡

镇工作的丈夫团聚,辞掉贵阳大医院的工作,来到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龙河村卫生室,做了一名乡村医生。不久,丈夫调入州府,她却仍然独自坚守。没有澡堂、时常停电、没有城市里五彩斑斓的时装和琳琅满目的零食,乡村的寂寞无边无际……但她一一承受,并用精湛的医术和贴心的服务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解除病痛。她的付出换回的,是乡村百姓无限的信任,以及来自网友的声声祝福,她是网民眼中“最美乡村女医生”。

劳动,是美丽的:贵州“最美乡村女医生”记事

她独自坚守在偏远大山中的村卫生室,用尽所学为当地老百姓解除病痛,把最美的青春留给了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网友称赞她为“最美乡村女医生”。

最近,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龙河村的乡村女医生、一个来自省城的“80后”钟晶成为网络红人。她的故事在网络多家论坛上流传。

五一节前,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来到大山深处的龙河村,走近这位甘于清贫寂寞、倾力治病救人的“最美丽”的劳动者。

记者到达时,临街的龙河村卫生室中,不少村民正在看病买药。一个温柔的声音不断叮嘱道:“老人家,这个药晚上睡觉时才吃。”“头痛粉吃多了不好,你要一盒我不能卖,但可以送一包给你吃。”

说话的就是钟晶。她出生于1982年,是个漂亮的贵阳姑娘,个子娇小,皮肤白皙,一双眼睛大而明亮。

xx年,她辞去贵阳长江医院的工作,跟随在乡镇工作的丈夫来到龙河村,为当地缺医少药的老百姓开起了村卫生室,这也是龙河村4000多名村民唯一能进行新农合报销的卫生室。

岂知两个月后,丈夫被调至黔西南州委工作。“走还是留?”她很纠结。她发现,由于贫穷闭塞,当地农村妇女大都缺乏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不少妇女患

妇科病后,找不到女性妇科医生,一直拖到病情恶化。龙河村还是个风湿病高发村,老人几乎都患有风湿病,一些村民40来岁就骨骼变形、直不起腰。而村民最缺乏的就是能够对症下药的好医生。

留下来为当地百姓治病!

下了决心的钟晶拿出2万元购买了理疗仪、治疗妇科等疾病的仪器,所有用具每周消毒一次,还按大医院要求设置了垃圾分类。龙场镇党委副书记孙志宏说,她的卫生室是镇里最正规的之一。

钟晶一家三代行医,她又托均为医生的外婆和母亲打听了一副治疗风湿的草药方。优秀乡村医生事迹48岁的龙庆昌患风湿病14年,多次外出求医花费上万元。“最后找到钟医生,20元6包药就好多了,介绍的几个朋友用药后也都有好转。”龙庆昌说。

村里不少苗族群众不懂汉语,她就靠打手势,或请懂汉语的苗族学生帮忙

翻译。2016年国庆节,钟晶还自掏腰包,请来贵阳的妇科专家为村民坐诊,她也趁机学习。“我为自己学有所用感到安心。”

早上7点20分钟晶就起床开门了,她在露天水管前洗漱完毕,不施粉黛就开始打扫卫生。不到20分钟,就有村民来输液。她来不及吃早餐,却关心病人是否饿肚子,并把豆浆分给病人喝。

“病人多时一天看上百人,一天只吃一顿饭,一直忙到晚上11点,有时脸也不洗,倒在床上一觉睡到天亮。”钟晶说。

但最初多数村民对这位年轻医生持怀疑态度,一天只有两三个病人。遇到不信任自己的病人,钟晶就先给他们配一天的药,仅两三元钱,告诉病人若有效再来。每个病人进门,她总是先端上一杯热水。

渐渐的,“钟医生医术高、态度好”的口碑越传越远,邻村的群众赶来找她看病,外地来的建筑工人也把这里当成

了“固定”医疗点。

钟晶看病卖药十分便宜,有时几元药钱都免了,钱不够也可以赊账。村里一位78岁的空巢老人靠捡塑料瓶为生,全是一两毛的零钱,这样的病人,钟晶不仅不收钱,还常留他们吃饭。

第3篇:优秀乡村医生事迹-优秀乡村医生事迹 18-最美乡村医生事迹

优秀乡村医生事迹-优秀乡村医生事

迹 2018 最美乡村医生事迹

2016最美乡村医生事迹记录一位八零后的乡村女医生,一直坚守在深山之中,在这艰苦条件下,用自己精湛的医术贴心为村民们尽心服务。以下这篇来自资料下载网整理的2016最美乡村医生事迹范文。

2016最美乡村医生事迹:

“人就算活150岁,如果没为别人做点有益的事,那也是虚度了年华。”钟晶,一个80后独生女,一个坚守在大山深处的乡村医生。xx年,她为了与在乡

镇工作的丈夫团聚,辞掉贵阳大医院的工作,来到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龙河村卫生室,做了一名乡村医生。不久,丈夫调入州府,她却仍然独自坚守。没有澡堂、时常停电、没有城市里五彩斑斓的时装和琳琅满目的零食,乡村的寂寞无边无际……但她一一承受,并用精湛的医术和贴心的服务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解除病痛。她的付出换回的,是乡村百姓无限的信任,以及来自网友的声声祝福,她是网民眼中“最美乡村女医生”。

劳动,是美丽的:贵州“最美乡村女医生”记事

她独自坚守在偏远大山中的村卫生室,用尽所学为当地老百姓解除病痛,把最美的青春留给了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网友称赞她为“最美乡村女医生”。

最近,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龙河村的乡村女医生、一个来自省城的“80后”钟晶成为网络红人。她的故事在网络多家论坛上流传。

五一节前,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来到大山深处的龙河村,走近这位甘于清贫寂寞、倾力治病救人的“最美丽”的劳动者。

记者到达时,临街的龙河村卫生室中,不少村民正在看病买药。一个温柔的声音不断叮嘱道:“老人家,这个药晚上睡觉时才吃。”“头痛粉吃多了不好,你要一盒我不能卖,但可以送一包给你吃。”

说话的就是钟晶。她出生于1982年,是个漂亮的贵阳姑娘,个子娇小,皮肤白皙,一双眼睛大而明亮。

xx年,她辞去贵阳长江医院的工作,跟随在乡镇工作的丈夫来到龙河村,为当地缺医少药的老百姓开起了村卫生室,这也是龙河村4000多名村民唯一能进行新农合报销的卫生室。

岂知两个月后,丈夫被调至黔西南州委工作。“走还是留?”她很纠结。她发现,由于贫穷闭塞,当地农村妇女大都缺乏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不少妇女患

妇科病后,找不到女性妇科医生,一直拖到病情恶化。龙河村还是个风湿病高发村,老人几乎都患有风湿病,一些村民40来岁就骨骼变形、直不起腰。而村民最缺乏的就是能够对症下药的好医生。

留下来为当地百姓治病!

下了决心的钟晶拿出2万元购买了理疗仪、治疗妇科等疾病的仪器,所有用具每周消毒一次,还按大医院要求设置了垃圾分类。龙场镇党委副书记孙志宏说,她的卫生室是镇里最正规的之一。

钟晶一家三代行医,她又托均为医生的外婆和母亲打听了一副治疗风湿的草药方。优秀乡村医生事迹48岁的龙庆昌患风湿病14年,多次外出求医花费上万元。“最后找到钟医生,20元6包药就好多了,介绍的几个朋友用药后也都有好转。”龙庆昌说。

村里不少苗族群众不懂汉语,她就靠打手势,或请懂汉语的苗族学生帮忙

翻译。2016年国庆节,钟晶还自掏腰包,请来贵阳的妇科专家为村民坐诊,她也趁机学习。“我为自己学有所用感到安心。”

早上7点20分钟晶就起床开门了,她在露天水管前洗漱完毕,不施粉黛就开始打扫卫生。不到20分钟,就有村民来输液。她来不及吃早餐,却关心病人是否饿肚子,并把豆浆分给病人喝。

“病人多时一天看上百人,一天只吃一顿饭,一直忙到晚上11点,有时脸也不洗,倒在床上一觉睡到天亮。”钟晶说。

但最初多数村民对这位年轻医生持怀疑态度,一天只有两三个病人。遇到不信任自己的病人,钟晶就先给他们配一天的药,仅两三元钱,告诉病人若有效再来。每个病人进门,她总是先端上一杯热水。

渐渐的,“钟医生医术高、态度好”的口碑越传越远,邻村的群众赶来找她看病,外地来的建筑工人也把这里当成

了“固定”医疗点。

钟晶看病卖药十分便宜,有时几元药钱都免了,钱不够也可以赊账。村里一位78岁的空巢老人靠捡塑料瓶为生,全是一两毛的零钱,这样的病人,钟晶不仅不收钱,还常留他们吃饭。

第4篇:最美乡村医生事迹

医德高尚乐于助人

“为学习知识而去,为服务社会而来”的欧阳福佳,男,30岁,2009年7月毕业于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2012年加入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后以高尚医德要求规范自己,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勤勤恳恳,极端负责,端正思想,服务态度明确,同时有一颗善良的心,作风严谨,为人谦虚诚实,不说空话,办实事,不骄不躁,有问题不回避,不泄露病人隐私,廉价行医,不谋私利。一个合格的医生,既要具备良好的医风医德,又要有丰富的临床知识和经验,而临床的经验要靠反反复复的学习,不断的实践,日积月累,逐步得以充实。

黔西县重新镇卫生院,离黔西县58公里,由于道路崎岖,很多地方180度转弯,甚至有的地方冬天容易结冰,自然条件恶劣,交通十分不便,每到冬天,大雪封路,很多严重病人无法到县城住院治疗。2012年冬天的一个夜班,黔西县重新镇头堰村杨月桥,男,60岁,患风湿性心脏病病史20多年,症状加重,经积极治疗好转后,详细给病人讲解该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加重诱因,世界上治疗最新的进展以及一般注意事项后,病人虽然无法重塑心脏改变,但至今加重次数减少,家属多次感谢被婉言拒绝。

钻研技术精益求精 从医6年来,我一直身体力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取得了村民深深的信任。并深信“一个医生取得病人的信任,从来不是靠广告、靠包装,而是靠高水平的医疗技术,高质量的服务和高尚的医德,通过病人的体会,以身相传”。 为了更好的提高为广大群众提供治疗健康服务,为了给患者解除痛苦,为了很好地给基层患者解释疾病和理解疾病。我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现正在就读贵阳市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科,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看书,网上查资料,虚心向老同志学习。

农村医疗工作是一个很平凡的职业,我只是千千万万基层医生的一个缩影,过去的成绩是我的开始,今后我要在医疗卫生事业上为人民的健康奉献我的一切。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不需要豪言壮语,也不需要惊天动地的业绩,我相信只要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疾苦,平凡的岗位也能书写出彩的人生!

黔西县重新镇卫生院 欧阳福佳 2015年5月20日

第5篇:最美乡村医生主要事迹介绍

二十五年风雨

——乡村医生盛伟事迹介绍

盛伟,男,45岁,中专文化,山东省平邑县白彦镇姜庄村人,在本村担任乡村医生已25年。

一、子承父志,服务乡邻

我的家住在南部山区,四面环山,地广人稀,卫生室服务的辖区内有十多个自然村,大多数自然村交通极不便利,道路崎岖,广大人民群众打针吃药极为不便,有的人为了拿一点要就要走一个多小时,看到这种情况,我立志当一名医生,从而方便广大人民群众。

1988年9月,我进入平邑卫校学习,毕业后,就回到了姜庄村父亲的诊所,我父亲是六十年代的赤脚医生,他老人家大半生的精力都用于基层的卫生工作,无数次被评为市县级先进工作者。2000年秋查出肺癌,仍坚持工作了六年才退了下来。正是父亲的影响我才选择了乡医生涯,刚开始,没有几个人愿意来找我看病,我并没有气馁,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问题,经常到镇卫生院、县医院找老师虚心请教。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人们相信了我。那是家住西岔村的徐孝海,他一次去诊所给家人拿药,我看他眼睑浮肿,面色牙龈苍白,我问他是不是有身体乏力,尿血史,他反问我怎么知道的,后来我建议他去医院检查双肾结石,右肾已无功能。病人家属来我的诊所,对我千恩万谢,直到今天,病人见到我还一直念叨:“多亏了有盛伟大夫,我的命就是您给救回来的!”

正是靠着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热情和蔼的服务态度,再加上手脚勤快随叫随到、用药合理价格便宜,在附近的四邻八乡逐渐赢得了极好的口碑,周边村甚至外乡镇的病人都慕名而来。

二、风雨行医路,培育杏林花

到了1996年11月,因为政策的原因,全县进行乡村组织一体化办医管理,整合原来各自为政的个体诊所,统一转变为一体化村卫生室。已经小有名气的我自愿服从大局,不计个人得失,领头做出表率,积极配合镇卫生院,仅用了1天时间,就完成了相关工作,为全镇一体化村卫生室的顺利建设,带了一个好头。

在村卫生室工作期间,我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1996年11月,被推荐为卫生室室长,成了当时全镇最年轻、在全县也为数不多的室长之一。为做好工作,我个人投资数万元,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建设了一所卫生室,达到了六室分开、布局合理、制度齐全、规范有序的标准,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精诚团结,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个人连续10余年受到县、镇主管部门的表彰他乡医,村卫生室也多次被命名为县先进村卫生室。

三、一心一意,情系群众

当年,辖区内老山顶村有几十户人家,地处一座山顶之上,没有乡医,那些年老体弱或稍微病重的,我就要出诊,需要走十几里山路,每年都要上山出诊百余次,无论是下雨下雪,白天深夜,摔个跟头,擦破点皮,更是家常便饭,记得1996年冬天夜半,老山顶的盛文山突然腹痛、恶心、呕吐,我连夜赶往山,顶经诊断患者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发烧39度,我立即给他输上液体,并帮助抬下山送往镇医院。当夜进行了阑尾切除,当夜回到家已经凌晨2点了。

也是1996年的隆冬,当年还在老山顶居住的谢恒英老人,她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多年,当时因急肺部感染好,持续高热,家人极力反对下山诊疗,我连夜到白彦镇卫生院咨询了医生在山上治疗了两昼夜,老人终于转危为安。下山的时候摔进了沟里,断了三根肋骨。

记得1998年3月的19深夜,村民程学东,突发上腹疼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前来就诊,我通过了仔细检查,考虑病人系急性上消化道穿孔,并发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病情十分危险。在患者无钱的情况下,我带来现金把他送到了白彦镇卫生院连夜做了手术,我到家已是第二天的中午了。我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除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没有什么太轰动的大事迹,总结起来只有一个“忙”字:23年来日常诊治病人二十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任务多了,压力就大了,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我也更忙了:除了日常诊疗工作,我还坚持两月组织一次群众健康教育活动,坚持每月以黑板报等形式,宣传公共卫生知识和防病治病卫生常识;要对所建立的2256人的《居民健康档案》,逐一校对和完善,对60岁以上的老人作重点健康体检,对孕产妇作定期随访,此外,还几乎天天要为几个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诊病、检查,跑遍了村里的每一条山间小道,对每一户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了如指掌: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谁有没有烟酒嗜好、谁有什么饮食习惯等等,在我心里一清二楚。

四、坚守阵地,无悔人生

在现今医无悔患关系紧张的大环境下,太多的人不愿意赞美医生,更多的是口诛笔伐。但是,我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却一直没有这种感觉,感受着的都是病人的信任和依赖。因为我不会给人开大处方,能吃药的决不打针,能打针的决不输液,我总觉得如果单纯地去追求经济利益,我会良心上过不去,行医与我不仅是职业,还是一种救助与守护。

二十五年如一日我坚守在姜庄流域这片热土,把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农村基层卫生事业,期间我经历了太多的变故,生老病死酸甜苦辣。同时也获得了众乡亲的呵护和肯定,更获得了卫生行政部门的无数次的奖励。也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实,幸福和成就感。无论未来的路多么艰辛和曲折,为了山区的父老乡亲,我会一如既往地坚持走下去。

二十五年风雨

——乡村医生盛伟事迹介绍

盛伟,男,45岁,中专文化,山东省平邑县白彦镇姜庄村人,在本村担任乡村医生已25年。

一、子承父志,服务乡邻

我的家住在南部山区,四面环山,地广人稀,卫生室服务的辖区内有十多个自然村,大多数自然村交通极不便利,道路崎岖,广大人民群众打针吃药极为不便,有的人为了拿一点要就要走一个多小时,看到这种情况,我立志当一名医生,从而方便广大人民群众。

1988年9月,我进入平邑卫校学习,毕业后,就回到了姜庄村父亲的诊所,我父亲是六十年代的赤脚医生,他老人家大半生的精力都用于基层的卫生工作,无数次被评为市县级先进工作者。2000年秋查出肺癌,仍坚持工作了六年才退了下来。正是父亲的影响我才选择了乡医生涯,刚开始,没有几个人愿意来找我看病,我并没有气馁,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问题,经常到镇卫生院、县医院找老师虚心请教。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人们相信了我。那是家住西岔村的徐孝海,他一次去诊所给家人拿药,我看他眼睑浮肿,面色牙龈苍白,我问他是不是有身体乏力,尿血史,他反问我怎么知道的,后来我建议他去医院检查双肾结石,右肾已无功能。病人家属来我的诊所,对我千恩万谢,直到今天,病人见到我还一直念叨:“多亏了有盛伟大夫,我的命就是您给救回来的!”

正是靠着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热情和蔼的服务态度,再加上手脚勤快随叫随到、用药合理价格便宜,在附近的四邻八乡逐渐赢得了极好的口碑,周边村甚至外乡镇的病人都慕名而来。

二、风雨行医路,培育杏林花

到了1996年11月,因为政策的原因,全县进行乡村组织一体化办医管理,整合原来各自为政的个体诊所,统一转变为一体化村卫生室。已经小有名气的我自愿服从大局,不计个人得失,领头做出表率,积极配合镇卫生院,仅用了1天时间,就完成了相关工作,为全镇一体化村卫生室的顺利建设,带了一个好头。

在村卫生室工作期间,我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1996年11月,被推荐为卫生室室长,成了当时全镇最年轻、在全县也为数不多的室长之一。为做好工作,我个人投资数万元,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建设了一所卫生室,达到了六室分开、布局合理、制度齐全、规范有序的标准,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精诚团结,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个人连续10余年受到县、镇主管部门的表彰他乡医,村卫生室也多次被命名为县先进村卫生室。

三、一心一意,情系群众

当年,辖区内老山顶村有几十户人家,地处一座山顶之上,没有乡医,那些年老体弱或稍微病重的,我就要出诊,需要走十几里山路,每年都要上山出诊百余次,无论是下雨下雪,白天深夜,摔个跟头,擦破点皮,更是家常便饭,记得1996年冬天夜半,老山顶的盛文山突然腹痛、恶心、呕吐,我连夜赶往山,顶经诊断患者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发烧39度,我立即给他输上液体,并帮助抬下山送往镇医院。当夜进行了阑尾切除,当夜回到家已经凌晨2点了。

也是1996年的隆冬,当年还在老山顶居住的谢恒英老人,她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多年,当时因急肺部感染好,持续高热,家人极力反对下山诊疗,我连夜到白彦镇卫生院咨询了医生在山上治疗了两昼夜,老人终于转危为安。下山的时候摔进了沟里,断了三根肋骨。

记得1998年3月的19深夜,村民程学东,突发上腹疼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前来就诊,我通过了仔细检查,考虑病人系急性上消化道穿孔,并发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病情十分危险。在患者无钱的情况下,我带来现金把他送到了白彦镇卫生院连夜做了手术,我到家已是第二天的中午了。我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除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没有什么太轰动的大事迹,总结起来只有一个“忙”字:23年来日常诊治病人二十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任务多了,压力就大了,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我也更忙了:除了日常诊疗工作,我还坚持两月组织一次群众健康教育活动,坚持每月以黑板报等形式,宣传公共卫生知识和防病治病卫生常识;要对所建立的2256人的《居民健康档案》,逐一校对和完善,对60岁以上的老人作重点健康体检,对孕产妇作定期随访,此外,还几乎天天要为几个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诊病、检查,跑遍了村里的每一条山间小道,对每一户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了如指掌: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谁有没有烟酒嗜好、谁有什么饮食习惯等等,在我心里一清二楚。

四、坚守阵地,无悔人生

在现今医无悔患关系紧张的大环境下,太多的人不愿意赞美医生,更多的是口诛笔伐。但是,我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却一直没有这种感觉,感受着的都是病人的信任和依赖。因为我不会给人开大处方,能吃药的决不打针,能打针的决不输液,我总觉得如果单纯地去追求经济利益,我会良心上过不去,行医与我不仅是职业,还是一种救助与守护。

二十五年如一日我坚守在姜庄流域这片热土,把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农村基层卫生事业,期间我经历了太多的变故,生老病死酸甜苦辣。同时也获得了众乡亲的呵护和肯定,更获得了卫生行政部门的无数次的奖励。也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实,幸福和成就感。无论未来的路多么艰辛和曲折,为了山区的父老乡亲,我会一如既往地坚持走下去。

第6篇:优秀乡村医生材料-优秀乡村医生材料 18年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材料

优秀乡村医生材料-优秀乡村医生材料 2018年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材料

《2016年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材料3篇》是有三思教育网为你整理收集:

材料一:守候乡村的“天使”

【钟晶语录】“人就算活150岁,如果没为别人做点有益的事,那也是虚度了年华”

她出生于1982年,是个漂亮的贵阳姑娘,个子娇小,皮肤白皙,一双眼睛大而明亮。

xx年,她辞去贵阳长江医院的工作,跟随在乡镇工作的丈夫来到龙河村,为当地缺医少药的老百姓开起了村卫生室,这也是龙河村4000多名村民唯一能

进行新农合报销的卫生室。

岂知两个月后,丈夫被调至黔西南州委工作。“走还是留?”她很纠结。她发现,由于贫穷闭塞,当地农村妇女大都缺乏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不少妇女患妇科病后,找不到女性妇科医生,一直拖到病情恶化。龙河村还是个风湿病高发村,老人几乎都患有风湿病,一些村民40来岁就骨骼变形、直不起腰。而村民最缺乏的就是能够对症下药的好医生。

留下来为当地百姓治病!

下了决心的钟晶拿出2万元购买了理疗仪、治疗妇科等疾病的仪器,所有用具每周消毒一次,还按大医院要求设置了垃圾分类。龙场镇党委副书记孙志宏说,她的卫生室是镇里最正规的之一。优秀乡村医生材料

钟晶一家三代行医,她又托均为医生的外婆和母亲打听了一副治疗风湿的草药方。48岁的龙庆昌患风湿病14年,多次外出求医花费上万元。“最后找到钟

医生,20元6包药就好多了,介绍的几个朋友用药后也都有好转。”龙庆昌说。

村里不少苗族群众不懂汉语,她就靠打手势,或请懂汉语的苗族学生帮忙翻译。2016年国庆节,钟晶还自掏腰包,请来贵阳的妇科专家为村民坐诊,她也趁机学习。“我为自己学有所用感到安心。”

材料二:

XXX,女,32岁,大专文化,执业助理医师,xx省xxx市xxxxxxxxxxx村人。自xx年至今担任xxxx村卫生室医生,十几年年来,她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当地农民的健康。她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2001年刚毕业,陈x丽同志曾经在xx县人民医院、xx大一附院进修学习,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

任怨,深得同事和院领导好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她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向老医生、领导虚心请教。由于个人的努力,先后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

xx年,在手足口病防治过程中,陈x丽同志因晚上出珍雨天路滑,不幸跌倒右上肢损伤,但仍然忍受剧痛每天坚持在一线,到患儿家中消毒杀菌,督导和宣传疾病防控,深得患儿家属及广大群众的感动。与此同时,可又有谁知道他家孩子因高烧正住在县医院接受治疗呢,他自己却没有去探视一次,更没有去陪护一天。

三、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从事xxx卫生室医生工作以来,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十几年来共接诊病人不计其数,从没有收取一分钱诊疗费,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

爱心是xxxx医生行医信念和做人

根本。记得xx年的一个晚上半夜,天刮风,下着雪,村民陈桂荣,突发上腹疼痛,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家人打电话给陈医生,陈医生意识的病人的病情十分严重,马上起床,拿起急救箱,氧气袋,等感人的事你自己编吧,,尽量写的感人至深,病人是肺气肿,肺心病,

由于她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得到陈xx医生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四、与时俱进,积极支持医改工作

xx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他个人投资十几万元,建成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六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按照镇卫生院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微机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刷卡,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先后成功接待省

内外领导、团体前来村室检查指导工作达20余次,获得一致好评。

积极做好卫生服务工作,现在已为辖区1226口常住居民进行了健康查体并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尤其为辖区137名老人,123例高血压病人,32名糖尿病人,7名重型精神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并纳入健康管理,提供每三个月一次的上门随访服务。在老龄化趋势加快情况下,尤其关心老人健康,每年都亲自上门为65岁以上老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及时将查体信息存入档案,真正为老年人建立了身体“晴雨表”。

第7篇:“最美乡村女医生”钟晶事迹

最美乡村医生事迹

“最美乡村女医生”钟晶事迹

“人就算活150岁,如果没为别人做点有益的事,那也是虚度了年华。”钟晶,一个80后独生女,一个坚守在大山深处的乡村医生。2008年,她为了与在乡镇工作的丈夫团聚,辞掉贵阳大医院的工作,来到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龙河村卫生室,做了一名乡村医生。不久,丈夫调入州府,她却仍然独自坚守。没有澡堂、时常停电、没有城市里五彩斑斓的时装和琳琅满目的零食,乡村的寂寞无边无际……但她一一承受,并用精湛的医术和贴心的服务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解除病痛。她的付出换回的,是乡村百姓无限的信任,以及来自网友的声声祝福,她是网民眼中“最美乡村女医生”。 劳动,是美丽的:贵州“最美乡村女医生”记事

新华网贵阳5月1日电(“中国网事”记者王橙澄、潘林青)她独自坚守在偏远大山中的村卫生室,用尽所学为当地老百姓解除病痛,把最美的青春留给了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网友称赞她为“最美乡村女医生”。

最近,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龙河村的乡村女医生、一个来自省城的“80后”钟晶成为网络红人。她的故事在网络多家论坛上流传。

五一节前,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来到大山深处的龙河村,走近这位甘于清贫寂寞、倾力治病救人的“最美丽”的劳动者。

守候乡村的“天使”

【网民评价】“雾里看花66”说:“一个80后女青年,坚守在最基层从医,解决老百姓看病难问题,农村最需要这样的医务人员。”

【钟晶语录】“人就算活150岁,如果没为别人做点有益的事,那也是虚度了年华”

记者到达时,临街的龙河村卫生室中,不少村民正在看病买药。一个温柔的声音不断叮嘱道:“老人家,这个药晚上睡觉时才吃。”“头痛粉吃多了不好,你要一盒我不能卖,但可以送一包给你吃。”

说话的就是钟晶。她出生于1982年,是个漂亮的贵阳姑娘,个子娇小,皮肤白皙,一双眼睛大而明亮。

2008年,她辞去贵阳长江医院的工作,跟随在乡镇工作的丈夫来到龙河村,为当地缺医少药的老百姓开起了村卫生室,这也是龙河村4000多名村民唯一能进行新农合报销的卫生室。

岂知两个月后,丈夫被调至黔西南州委工作。“走还是留?”她很纠结。她发现,由于贫穷闭塞,当地农村妇女大都缺乏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不少妇女患妇科病后,找不到女性妇科医生,一直拖到病情恶化。龙河村还是个风湿病高发村,老人几乎都患有风湿病,一些村民40来岁就骨骼变形、直不起腰。而村民最缺乏的就是能够对症下药的好医生。

留下来为当地百姓治病!

下了决心的钟晶拿出2万元购买了理疗仪、治疗妇科等疾病的仪器,所有用具每周消毒一次,还按大医院要求设置了垃圾分类。龙场镇党委副书记孙志宏说,她的卫生室是镇里最正规的之一。

钟晶一家三代行医,她又托均为医生的外婆和母亲打听了一副治疗风湿的草药方。48岁的龙庆昌患风湿病14年,多次外出求医花费上万元。“最后找到钟医生,20元6包药就好多了,介绍的几个朋友用药后也都有好转。”龙庆昌说。

村里不少苗族群众不懂汉语,她就靠打手势,或请懂汉语的苗族学生帮忙翻译。2010年国庆节,钟晶还自掏腰包,请来贵阳的妇科专家为村民坐诊,她也趁机学习。“我为自己学有所用感到安心。” 农家的“贴心人”

【网民评价】“刘铭佳”说:二十几岁正是一个姑娘美好的年纪,她却为了病人长期在偏远山区工作,用青春去挽救生命,这非常值得尊敬。

【钟晶语录】“不是农民去城里当企业家才是成功,城里人到农村来工作得到村民尊敬也是一种成功”

早上7点20分钟晶就起床开门了,她在露天水管前洗漱完毕,不施粉黛就开始打扫卫生。不到20分钟,就有村民来输液。她来不及吃早餐,却关心病人是否饿肚子,并把豆浆分给病人喝。

“病人多时一天看上百人,一天只吃一顿饭,一直忙到晚上11点,有时脸也不洗,倒在床上一觉睡到天亮。”钟晶说。

但最初多数村民对这位年轻医生持怀疑态度,一天只有两三个病人。遇到不信任自己的病人,钟晶就先给他们配一天的药,仅两三元钱,告诉病人若有效再来。每个病人进门,她总是先端上一杯热水。

渐渐的,“钟医生医术高、态度好”的口碑越传越远,邻村的群众赶来找她看病,外地来的建筑工人也把这里当成了“固定”医疗点。

钟晶看病卖药十分便宜,有时几元药钱都免了,钱不够也可以赊账。村里一位78岁的空巢老人靠捡塑料瓶为生,全是一两毛的零钱,这样的病人,钟晶不仅不收钱,还常留他们吃饭。

时间一长,村民们把钟晶当成了朋友,没病时也来拉拉家常,赶集时常来歇歇脚。也常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快乐和温暖。卫生室里的燕子窝每年都有燕子返巢;村民们常送来自家地里的蔬菜,逢年过节大家又不约而同的送来糍粑、红米饭;乡亲们一起看露天电影有说有笑,感觉人与人很近;她记得每一个医治过的孩子的名字,孩子们也亲切的叫她“姨妈”“小嬢”。

一次,一个老大妈对她说:“你一个城里的女娃娃,丈夫也不在这边,跑到我们山沟里来又挣不了钱,何苦呢?”这样的关心让钟晶倍感温暖。在她看来,农村很能体现人生价值。在大城市,医生和病人多是纯粹的医患关系,但在农村,村民们却把医生当成了一家人。

最美的幸福,幸福的美丽

【网民评价】“jjzz”说:从省城跑到穷乡僻壤当医生,不为名不为利,扪心自问,我做不到。但有机会,我也想去拜访这位“美丽天使”,看能否帮她和村民做点什么。

【钟晶语录】“幸福要用心体会,幸福不在于拥有多少金钱,也不在于夫妻分分秒秒都在一起。”

钟晶在病人面前沉稳干练,私底下也是个典型的80后,她是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独生女,喜欢吃零食、逛街、跳舞、看电影……

但在龙河村卫生室,衣柜是装药的纸箱,只有单调的三四种蔬菜,买不到爱吃的巧克力和奶茶,更没有五彩斑斓的时装。电力不足时还常停电,晚上只能靠蜡烛或应急灯照明。丈夫刚调走时,她独自躺在卫生室里,听着山风呼啸,害怕得睡不着,只好爬起来靠在墙上坐到天明。

没有澡堂,只能用两个大桶提水到屋内,蹲在一个大盆里洗澡;农村简易厕所臭气冲天;夜深人静时,还能听见老鼠窸窸窣窣从床下爬过的声音。

最难以忍受的莫过于寂寞。刚来时,没有电视和网络,也没有朋友,病人又少,找不到人说话,“卫生室里静得很可怕,感觉外面的世界很遥远。”

但她娇小的身体里有一颗强大的心。邻居徐显佳说,有一次钟晶得了重感冒,只能自己往脚背上扎针输液。“有人来买药,她还一只脚跳到药柜边拿药。我怪她不找我们帮忙,她却说能坚持就不麻烦大家。”

钟晶也试着从贵阳请了3位医生来帮忙,长的呆了3个月,短的只呆了3天,都因无法忍受乡村的艰苦而离开了。

她坦言,自己也打过“退堂鼓”,朋友们都劝她离开,也有机会调到兴义市工作,和丈夫团聚。但乡亲们听说她可能离开时,纷纷跑来打听:“钟医生你要走了吗?”“我们舍不得你啊……”

“老百姓这样需要你,怎么忍心舍他们而去?”钟晶说。

她的故事在网上流传后,被感动的网民,称赞她是值得学习的“美丽天使”。钟晶听后笑着说:“和那些更偏远的乡村医生相比,我的条件已经很好了,起码油盐酱醋俱全。”

而在丈夫龙瑞见眼中,钟晶就像“矿泉水”一样简单纯净,“善良宽容,不计得失,凡事总往好的方面想。”

如今钟晶有四个家:贵阳市父母家、兴义市丈夫家、女儿所在的奶奶家,以及卫生室这个家。她对女儿和父母心怀愧疚,只能靠电话沟通,夫妻俩也很少在家里正正规规的吃顿饭。

但钟晶说自己并不后悔,她和丈夫都觉得,有时一个眼神、一句关怀都能感受到默契和幸福。“我会干下去,直到更优秀的医生来给乡亲们看病。”钟晶说。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网易微博 3

上一篇: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下一篇:生产车间季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