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育管理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幼儿园的教育管理专业化建设飞速发展,旨在保障适龄儿童接受更好的学前教育,也有利于规范幼儿园教育向标准化和制度化的要求上发展。从国家长期教育事业发展的层面来看,当前幼儿园教育并没有纳入到国家统一的教育课程体系中,让幼儿园的师资管理和教育教学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一些幼儿园要去“识字”、“学数学”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日益凸显。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管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数学教育管理论文 篇1:

幼儿数学趣味性教学探究

摘要:趣味性教学是学前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方式,趣味性与幼儿心理发展特征、认知水平、思维能力不谋而合。因此,幼儿园数学教师要围绕趣味性创设情境,以儿童化的视域激发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循序渐进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幼儿园   数学教学   趣味性

学前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是幼儿启蒙教育的核心课程,其承载着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重任,是其他教学活动难以媲美的。然而,在实际的幼儿数学教学中,抽象性、超纲性的课堂教学逐渐潜移默化地成为教学惯例,导致幼儿数学教学与幼儿思维发展特点不符,严重影响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落实。笔者认为,依托学前教育的课程诉求,针对当前幼儿园数学教学的现状,教师应注重幼儿数学趣味性教学,构建高效的幼儿园数学课堂。

一、依托情境,激发幼儿数学情趣

数学教学是启发幼儿智力,陶冶幼儿情操的重要举措,但数学教学抽象性较强。幼儿的抽象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感官思维敏锐,而且中小班幼儿的好奇心强,所以教师应抓住幼儿的思维特点,依托情境创设,在多元化的生活情境和趣味情境中调动幼儿的好奇心,不断激发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

要想开展幼儿园数学趣味性教学,首先,教师要依托生活,通过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幼儿的数学兴趣。如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园的橱柜,让幼儿数一数橱柜内碗的数量,将10以内的数字与实物进行对应,引导幼儿提出同类问题,激发幼儿数学学习兴趣,促使幼儿乐于参与数学学习。其次,教师要利用卡片、多媒體等教学辅助工具进行教学导入,激发幼儿的数学兴趣。如教师可以利用幼儿耳熟能详的喜洋洋卡片,通过摆放不同数量的卡片,调动幼儿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最后,教师要依据幼儿的喜好,分组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巧用游戏,开展数学趣味教学

游戏是趣味性的天然屏障,教师巧用游戏开展数学趣味性教学是幼儿数学教学的关键。教学游戏五花八门,所以在选用游戏时,教师必须根据小班、中班、大班幼儿相应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开展数学趣味性教学。

首先,教师要全面把握趣味性教学的本义,开展游戏化的数学教学。如在教学“1-5”的数字时,教师可以开展“报数字击掌法”这一游戏。在教学中,教师随意报一些数字,同桌两人根据数字相互击掌。这样,既能够使幼儿直观地把握手脑并用的数数方法,又能巧妙地利用游戏,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其次,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趣味性游戏开展教学。如低龄幼儿形象化、具体化的数学逻辑思维较弱,所以教师要利用游戏,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有趣味性的具体化问题。如在识别数字的过程中,幼儿很难理解数字与实物量的对应,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超市达人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在游戏中,教师可以先让幼儿数一数特定的实物,然后标出相应的个数。随着游戏开展次数的增多,教师可以利用特定时间进行同桌比赛,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最后,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教师要潜移默化地利用游戏渗透教学内容,将数学趣味性教学落到实处、细处,使数学趣味性教学成为幼儿园日常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趣味引导,凝聚幼儿创新思维

幼儿数学趣味性教学的核心不在课堂氛围,而在于利用趣味性教学,凝聚幼儿的逻辑思维。当前,幼儿园数学教学内容普遍超纲,特别是基层幼儿园在数学教学中忽略了幼儿的思维特点,盲目扩大教学范围,过度地挖掘数学教学内容,导致幼儿数学学习负担不断加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注重转变教学方式,依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利用趣味性教学方式开展数学教学。其次,教师要运用具有趣味性、直观性的方法进行引导,发挥幼儿直观思维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数学概括和归纳能力。随着数学知识的积累,幼儿结合生活经历,能运用所学知识有效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1]段晓燕.幼儿园小班数学的趣味教学[J].新课程(上),2017,(3).

[2]张晓冰.幼儿游戏化教学策略[J].江西教育,2017,(9),

[3]朱蕴.“教、学、做合一”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指导》课程教学中的体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7).

(作者单位:甘肃兰州红古区海石湾幼儿园)

作者:胡正玲

幼儿园数学教育管理论文 篇2:

幼儿园管理现状与对策

【摘要】  幼儿园的教育管理专业化建设飞速发展,旨在保障适龄儿童接受更好的学前教育,也有利于规范幼儿园教育向标准化和制度化的要求上发展。从国家长期教育事业发展的层面来看,当前幼儿园教育并没有纳入到国家统一的教育课程体系中,让幼儿园的师资管理和教育教学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一些幼儿园要去“识字”、“学数学”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日益凸显。从专业教师管理的角度来审视幼儿园教育与促进学生身心素养的健康发展层面,迫切需要从专业知识和专业精神方面来搭建专业化管理体系。

【关键词】  幼儿园 师资队伍 管理

幼儿园教育团队对幼儿园教育事业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管理者和教育者素质偏低。他们多数认为幼儿园老师做好本职工作仅仅是尽职尽责的去看好孩子,在孩子一日活动中保护孩子的人身安全,学习基本的知识就可以了,对幼儿综合素质以及全面发展的目标方向认识不足。幼儿教师学历资质和业务能力不足,有的没有经过幼儿专业教育培训,对幼儿教育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对新的教育理念、方法等也接受较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自主学习意识。在幼儿教育管理与指导方面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这样的幼儿园教育团队,显然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从事幼儿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已有多年,通过调查分析现有幼儿园的教育管理和师资队伍的现状,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下面几点不成熟建议:

一、完善幼儿园教师的考核标准

构建幼儿园管理专业化发展体系,必然需要从专业化标准的制定上,构建专业化人才培养和考核机制,进一步明确幼儿园管理的功能定位。例如设置与职业资格相应的专业化标准,借鉴国外先进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规范,全面反映管理人员与教师的职业职责。在幼儿园专业化管理上引入分类考核机制,引入动态的发展和素质评价标准。考虑到我国现在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的复杂情况,在具体实施专业化标准过程中,要注意若干个问题:①强调专业标准的普及性,围绕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协调好城乡教师的分流引流,特别要对缺乏专业学前教育人员的农村幼儿园的队伍建设,实现专业化幼儿教育的全面覆盖。②关注专业化标准的层次性,幼儿园专业化管理人员的培养过程中,引入的层次标准差异较大,从学科专业、学历层次、任职经历和职业能力等方面进行层次化划分,也可以结合实际进一步明确相应标准,为幼儿园管理人员提供科学的专业化评估体系。③注重专业化标准的前沿性,要突出学前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引入国际化的发展视角,与国际标准相对接。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职业发展能力、心理素养、必要的学习能力。④注重专业化标准与国家学前教育规划的协调性,完成幼儿园管理考核标准,进一步体现国家相应文件的具体要求,引入岗位职业资格,上岗考核程序,考试考察的相应内容以及留任考核标准的制定等。

二、科学构建幼儿园人才管理体系

幼儿园教师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遵循人才培养的层次性和序列性。根据相关统计数据,现在学历在大专以上的幼儿园园长仅占39.63%。由此可见,国家教育发展规划上,应该侧重考虑学前教育管理专业的明确定位,并纳入本科和硕士教育培养体系。在幼儿园管理人才培养方面,结合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数量,需要结合国外相关的学前教育相关学科教育管理人才目标的建构和国内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多层次和多维度的幼儿园管理人才体系。从幼儿教育素质、教育管理素质和文化艺术素质层面,设置高、中、低三个层次的教育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方式上,调整幼儿园管理专业化课程结构,通过与相应高校进行合作,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层次和高度,实现职前课程与职后课程的高效结合。对现任幼儿园园长的人才培养层面,要坚持以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为主体,结合不同幼儿园管理人才的要求,从学历层次和工作经历等方面设定培养路径,丰富专业化人才培养的方式。通过与高等院校进行对接,不断吸收高层次的人才,开展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和职后一体化教育模式,提升幼儿园师资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三、不断完善幼儿园教师队伍的评价机制

在构建幼儿园专业化管理机制上,设置长期有效的评价体系,将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与专业化标准进行比照和分析,更好地对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管理。建立常规的教育评价机制,依托常规的日常管理评价反馈,纳入专家、领导和幼儿园家长的评价,还要进行自身评价。将评价工作纳入幼儿园的管理体系,用专业化的标准来进行自我审查,自我反思,改进工作,不断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可以运用员工工作满意度调查和专家评估的方式,发挥评价的积极价值,真正促进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不断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管理水平。

结语

针对幼兒园管理现状,幼儿园要引入科学合理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解决幼儿园管理的实际问题,不断改善幼儿园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和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不断优化教学环境促进幼儿园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 参  考  文  献 ]

[1]程秀兰.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意义[J].学前教育研究,2014,(09):3-13.

[2]程志龙.我国幼儿教育面临的问题、成因和对策[J].学术界,2014,(05):207-217.

[3]皮军功.自然教育:农村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J].学前教育研究,2012,(11):17-19+25.

[4]刘琳.西方幼儿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启示——以英国、美国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0,(06):136-137.

作者:叶彩霞

幼儿园数学教育管理论文 篇3:

生活材料在幼儿园游戏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摘  要:幼儿教育阶段是对幼儿成长进行文化启蒙的重要阶段,幼儿教育的技术水平和幼儿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将直接影响一个幼儿整体的思维表达和每一个性格的培养。游戏模式作为一种学前教育管理模式,符合我国幼儿心理成长和健康发展的实际需求,符合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和成长的规律,是促进幼儿园学前教育管理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独特价值,用游戏传递快乐,让幼儿在快乐中成长。

◆关键词:游戏;幼儿园教育;教学应用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一旦学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后续学习就会充分发挥个人主动性,独立完成老师交代的学习任务。因为生活资料与幼儿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引入幼儿园区域活动,不仅可以满足幼儿的活动需求,还有助于丰富游戏资源,培养幼儿的节约意识。基于此,本文将从生活材料的发展入手,探讨生活材料在幼儿园游戏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加强常识知识的巩固

目前,由于我国传统学前教学模式的严重影响,许多常识性的数学知识都会涉及到学前教育中。这些小知识往往很枯燥,有些枯燥,很容易直接影响幼儿的自主学习和兴趣。常识知识一般来源于教材,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厌烦。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一些游戏活动,可以帮助解决这一教学问题,激发幼儿集体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充分释放自己的生理天性,感受快乐,激发主动学习的意识,在实践中加深对常识知识的理解。

1.2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在现代幼儿汉语教学中,教师经常选择短篇童话和一些语言故事来培养每个幼儿的文体语言表达能力,这与每个幼儿不同年龄和个体的心理特征密切一致。在整个幼儿园游戏中,老师不仅可以让每个幼儿扮演自己分类的角色,还可以让每个幼儿通过亲身经历对各种情感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在角色扮演中,幼儿通常需要模仿故事中每個角色的肢体语言,这对培养幼儿的肢体语言表达能力非常有益。在特色语言情境中,幼儿可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语言,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3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幼儿的成长期也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期。因此,应努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以促进他们在幼儿时期逐步发展良好的性格、素质和身体素质。在各种游戏中,幼儿园需要学会正确遵守各种游戏规则,这有利于充分培养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幼儿不仅需要在这些游戏中不断使用他们的小大脑,还可以做一些相应的户外体育锻炼,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身体素质和智力水平。同时,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幼儿往往会发现自己需要与团队合作,这有利于充分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共赢意识,促进幼儿整体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2生物材料开发应用的原则

2.1环境保护原则

生活资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在以节能环保为时代口号的今天,生物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应以环保为原则。教师应考虑材料获取和回收的难度,尽可能在幼儿认知范围内引入可循环材料,防止资源浪费。

2.2开放性原则

生活资料的应用要以开放性原则为基础,建立开放性主要是为了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幼儿日常生活中频繁接触生活用品,如毛巾、牙刷等,或多或少会形成固定思维。如果教师不干预材料的应用过程,幼儿就不能大胆地运用想象力创造艺术,因此,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一个开放的活动环境,鼓励他们打开大脑。

2.3主题原则

结合游戏主题,让幼儿快速进入游戏状态。因此,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时,首先要确定活动的主题,然后重点关注材料的适用范围和具体材料。比如游戏主题是演唱会,就要根据演唱会的特点准备道具,比如舞台、麦克风、钢琴等。老师也可以让幼儿根据现有的生活资料想办法制作道具,比如把丢弃的快递箱做成琴架,把塑料瓶装饰成麦克风唱歌,让地域游戏更有趣。

3生活教材在幼儿园体育游戏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及策略

3.1教学内容符合幼儿生活

从一个成年学龄幼儿对这些互动游戏的各种互动体验的强烈反应程度来看,它具有高度的性和选择性,也就是说,并非所有这些互动体验游戏及其内容,成年幼儿教师都会对自己的互动游戏产生浓厚的情感兴趣。幼儿在教学中对这些互动体验游戏的兴趣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成年幼儿语言交际的影响。主要因素是它的贴近度,也就是这些互动游戏的各种内容,对于一个较大年龄的幼儿来说,更为熟悉,关系更为密切。成年幼儿越容易对这类游戏产生浓厚兴趣。因此,在教授这些游戏的内容时,成年幼儿的教师必须特别注意独立选择各种更贴近成年学龄幼儿日常生活的互动体验游戏作为教学内容。比如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来玩成年幼儿游戏角色扮演的各种互动体验游戏,模拟成年幼儿日常生活中环境游戏中的各种游戏情境等。并允许一个成年学龄幼儿独立扮演新的角色。通过这些互动游戏的进一步了解,可以加深一个成年学龄幼儿对日常生活的整体理解和自我心理认知。当我们来到一个模拟的酒店和餐厅提供文化服务时,让每个班的幼儿根据他们不同的文化偏好扮演不同的角色。他们有的在餐厅里扮演服务员,有的扮演服务员和顾客,有的在模拟餐厅里扮演餐厅老板。这些不同人物的角色扮演围绕不同故事的每个情节展开,共同完成不同语言间的文化交流、动作图和体态文化模仿等各种文化任务。从在餐厅直接招呼顾客,到在接待餐厅点餐,再到接待店员上菜,再到顾客结账,在幼儿完成这些角色扮演后,我们可以有机会充分初步了解他们日常生活中需要去模拟酒店和餐厅吃饭的整个操作过程,从而逐步加深对模拟酒店和餐厅的整体文化理解。

3.2“天然”生物材料的开发和应用

大自然是一座宝库,让人在春夏秋冬见证不同的色彩。教师要充分利用自然的生活资料,让大自然的馈赠在地域活动中大放异彩。比如在教授创意美术时,老师可以提前告知幼儿具体的课程内容,然后鼓励幼儿周末和父母一起收集自然素材,比如落叶、石头、落果等。幼儿在使用这些材料进行创作时,不仅需要发挥主观作用创作自己的作品,还需要与自然密切接触,从而鼓励幼儿热爱自然,提高教学效果。

3.3“家庭”生活材料的开发和应用

把家居生活材料引入地域活动也很有意思。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不常用到的东西,带到教室。活动结束后,他们可以归还物品,锻炼幼儿的官方生产力和思维敏捷度。比如在音乐游戏中,老师可以敲击日常物品,比如水杯、桌子、勺子等。让幼儿能听出不同物体的声音,建立打击乐的概念。然后引导幼儿敲打旋律,激发幼儿对音乐的热爱。当然,老师也可以根据活动主题选择家居材料,结合季节进行美术活动。幼儿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来积累生活经验,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动手操作的积极性,还可以给幼儿带来乐趣。

3.4“废物”生活材料的开发和应用

废旧物资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如果直接作为垃圾丢弃,会浪费大量资源。为了丰富幼儿园艺术活动的内容,教师应根据艺术活动的相关要求合理选择废料。首先,从废料的来源来说,教师要注意材料本身的收集,鼓励班里的幼儿和家长朋友一起参与有用废料的收集。

以玩偶制作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动员家长和幼儿收集类似小房子风格的酸奶盒,然后把酸奶盒作为机器人的头和胃,用废弃的广告纸或报纸制作肢体,比如卷成纸管或者直接揉成纸团贴在相应的部位。然后,组织幼儿对娃娃的形状进行具体的变换,用蜡笔在头上画出漂亮的眼睛和长发。从类似的活动中,幼儿对同龄人、老师和父母有了更深的感情。同时,他们也深刻的认识到,废料不是垃圾,经过一定的加工和改造,仍然可以成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3.5深入学习了解生活化幼儿游戏教材的使用,了解成人幼儿参与游戏的实际需求

昂贵的幼儿玩具不一定好用。家长也要深刻意识到,看到电子游戏的教材越简单,就越需要充分满足学龄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家长还可以通过参观家长的学校、老师和幼儿园各种现代多媒体方法,学习如何变废为宝。起初,他们模仿自己,然后与其他幼儿合作,从他们周围的不同材料中探索各种玩耍的方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应充分结合园区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向和园区不同角色活动区域化的实际情况,制定并推出适合各园区不同角色和区域幼儿生活化教育游戏活动素材推广投放的具体配套措施,为幼儿成长提供舒适安全的物质生活条件和良好的精神生活条件。同时,老师要努力在每一个幼儿园和每一位家长之间搭建一个良好的沟通桥梁,让每一位家长都能够愿意参与到对幼儿园的支持和引导工作中来,共同努力促进幼儿之家的和谐健康发展,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够早日回到自己原来的家庭生活,成为生活的真正主人,成为幼儿游戏教材的真正主人,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宋琳琳. 幼儿园自主游戏中生活材料应用的策略[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2.

[2]李惠娟.实现幼儿园游戏材料生活化的思考与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23):140-141.

[3]龚晓珍.試探生活材料在幼儿园游戏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学周刊,2021(01):167-168.

作者:唐瑾洲

上一篇:铁路护路工作总结(3篇集合)下一篇:高校教育学教学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