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环境创设管理论文

2022-05-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我国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学前数学教育在理念、目标、内容结构、呈现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这种转变尤其表现在园所的数学教育活动不再是以完全的学科式结构来组织和呈现,而是更强调数学教育活动渗透于幼儿的生活之中,关于其与幼儿生活的联系和应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幼儿园数学环境创设管理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数学环境创设管理论文 篇1:

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中环境的创设

【摘要】幼儿教育作为我国整体教学体系的基础始终受到了广大教育学家的重视,而由于幼儿在接受知识时具有的不稳定性等等特点,如何才能够行之有效的开展幼儿教育就成为了广大幼儿教学人士所普遍关注的问题。而数学教学作为幼儿教学中主要的教学任务,幼儿园数学生活教育的实践这一议题引起了教育学家的重视。以下,本文以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中环境的创设为题,从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环境创设的有效策略两方面展开论述,寻求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环境创设的科学途径。

【关键词】幼儿园 数学生活化 教育 环境 创设

引言

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这一教学思想来源于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陶行知先生作为著名的中国人民教育家,他认为“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这里所指的生活并不是狭义上的意义,而是指“包含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的意思”,是指整个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的总称,所谓的“生活即教育”,就是以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而想要做好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就需要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创设出具有生活特征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接受数学教育时能够投入情绪去学习相关知识。但是从现阶段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环境创设情况来看,有很多幼儿园在创设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环境时仍旧存在着诸多不足亟待解决。

1.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相关设施引进存在问题、相关思想落实存在问题、相关人员管理存在问题、相关方式实施存在问题四方面。

1.1相关设施引进存在问题

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环境的创设不是一句空话就能够做好的,更加需要广大教学人员能够对于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环境创设所需的相关器材等重视起来,而在现阶段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环境创设的过程中,部分幼儿园工作人员对于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环境创设相关设施引进存在着不重视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也是需要广大教学人员所重视的。

1.2相关思想落实存在问题

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加准确的说,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是一种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学理念,这就需要幼儿园教学人员在开展教学时能够有效地学习相关的教学理念,加强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理念的落实力度。而在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学环境创设的过程中,部分教学人员往往抓不住数学教学的核心所在,这就影响了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环境创设的进程。

1.3相关方式实施存在问题

不论是哪种教学模式,教师在开展教学初期都难免出现课堂节奏难以控制的问题,尤其是在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模式的开展中,有很多教师在开展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时由于课堂纪律难以保证或是课堂节奏难以控制等等问题。

2.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环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环境创设的有效策略主要有:保证环境创设设施使用,提高数学生活化教学效率;加强教学理念落实力度,奠定数学生活化教学基础;提高教学人员自身素质,促进数学生活化教学升华;高效积累相关教学经验,拓展数学生活化教学途径四方面。

2.1保证环境创设设施使用,提高数学生活化教学效率

环境的创设就需要相关的教学设施去构建,而部分幼儿园在创设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环境的过程中,往往对于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环境所需的相关设施不能够提高重视,这就导致了幼儿园在开展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时不能够第一时间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去,影响了幼儿园教学的教学效率。而针对这样的问题就需要广大教学人員能够针对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环境创设的相关需求进行总结,有效地提高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效率。

2.2加强教学理念落实力度,奠定数学生活化教学基础

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加准确地说,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是一种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学理念,这就需要幼儿园教学人员在开展教学时能够有效地学习相关的教学理念,加强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理念的落实力度。例如:幼儿园相关领导在引进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理念时,可以针对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园内的引进工作进行教学研讨会,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相关理论到国内外幼儿教学生活化的先进典范等等进行研究,确保教师对于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理念的了解深度。除此以外,幼儿园相关领导也可以针对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理念对教育人员进行考核,从理念的提出到具体的实践方式等等进行考核,确保教学人员能够深刻地掌握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理念,并能够熟练地应用于教学中去。

2.3提高教学人员自身素质,促进数学生活化教学升华

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方式,这就给幼儿数学教学人员带来了新的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不仅仅要注意教学知识点的效率,更加要注意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仿真性和情境性,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满足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的教学需求。例如:在教师进行同向而行、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等等数学知识点的讲解时,就可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脱离板书进行教学,从而促进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的升华。 教师可以将这些问题绘制成墙画供学生日常观看,在墙画上,小车共分为上中下三组,每组小车分别表现为同向而行、相向而行、相离,而幼儿就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去感受数学,通过每天上课下课对于墙壁下意识的观看,学生自然就能够潜移默化的学习数学知识,感受数学学习氛围了。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而学生在接受教学时通过这样这样的方式进行学习,也能够让自身在脑海中形成更加形象的知识框架,进而推动了幼儿数学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2.4高效积累相关教学经验,拓展数学生活化教学途径

不论是哪种教学模式,教师在开展教学初期都难免出现课堂节奏难以控制的问题,尤其是在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模式的开展中,有很多教师在开展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时由于课堂纪律难以保证或是课堂节奏难以控制等等问题,经常会在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模式开展初期就否定了这一教学模式,这就需要幼儿教学人员能够在开展教学的过程积极的积累教学经验,从而不断地加强对于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模式的掌握程度,拓展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学途径。例如:教师可以养成这样的教学习惯,在开展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之后,针对每节课出现的问题以及每节课中学生的反应、在开展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时最常用的教学用具等等进行记录。而校方领导在开展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时也要提高对于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的重视程度,校方领导要注意定期检查教学人员的教学笔记,从而了解到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具体的现实需求以及教师在开展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所遇到的困境等等。除此以外,想要构建数学生活化环境,教师还要注意到学生在园内经常活动的区域在哪里,有哪些区域是学生频繁活动的,通过统计,教师在找到学生的活动区域后,就可以将这些区域设计为具有数学氛围、数学特色的数学生活化教学环境,从而拓展了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环境的构建途径。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通过积累教学经验,自然就能够有效地了解到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在开展中所需要什么、需要注意什么等等,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环境的创设自然也能够科学而有效地落实。

總结

总而言之,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学界中对于幼儿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课堂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因此,幼儿园应对这一问题给予重视,探究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高效途径,并应用到教学中,推进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将自己的一份力量增添到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将自己的力量贡献出来,实现科教兴国,促进中华民族复兴,使得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丁月玲.在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中进行情境导入教学的研究[J].华夏教师,2019(11):54-55.

[2]林晓馨.绘本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成才之路,2019(11):65.

[3]万爽.论幼儿园中的数学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4):220.

[4]徐丹.家园共育:幼儿数学生活化教育的探索之道[J].中国校外教育,2017(17):142-143.

[5]谢燕玲.浅谈幼儿数学教学的生活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05):76-77.

[6]赵晓光.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15(04):221.

[7]罗亚波.“学”数学更是“用”数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2(05):99.

[8]李传江,胡晓蓉.幼儿数学生活化——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中突出情感、兴趣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0(21):47-49.

作者:张爱新

幼儿园数学环境创设管理论文 篇2:

为幼儿打开通往生活世界的数学大门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我国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学前数学教育在理念、目标、内容结构、呈现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这种转变尤其表现在园所的数学教育活动不再是以完全的学科式结构来组织和呈现,而是更强调数学教育活动渗透于幼儿的生活之中,关于其与幼儿生活的联系和应用。

“幼儿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推进认知,更多的是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建立与自己发展水平相匹配的概念体系,从而有能力、有兴趣去解决生活中和数学有关的问题,并进行迁移到其逻辑思维的建构中;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现象;能够积极思考,推进专注力、问题解决、灵活性、坚持性、分享等学习品质的建立。” 广州实验教育集团番禺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番实幼”)园长朱映艳说。

在这一背景下,番实幼开展了幼儿园数学课程实践研究,避免幼儿园数学课程“小学化”倾向,让幼儿根据已有生活经验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为幼儿打开通往生活世界的数学大门。

聚焦现状,明确研究问题

当前,不少幼儿园在数学课程方面,存在着诸多困境,如幼儿园数学课程的核心价值未被重视,教师数学素养不足,幼儿园数学教育方法单一等。而在课程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如何提升幼儿园课程中数学学科知识和教学策略性知识,如何将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朱映艳说:“例如,在教学中,忽略幼儿数学学习发展的规律——从具体到表象再到符号理解的渐进过程,直接出示抽象的数字,让幼儿反复唱数,‘死记硬背’,错把唱数1到100当作数学知识的掌握。”

领域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以下简称“PCK”)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参考。PCK强调,教师应用专业学科知识与教育学知识的综合,去理解特定单元的教学如何组织、呈现,以适应学生的不同兴趣和能力。具体包括:“教什么——教学内容”的知识、“教谁——教育对象”的知识、“怎么教——教学方法”的知识。朱映艳补充道:“在儿童早期数学教育中,教师只有清晰地了解早期数学是什么,儿童的数学学习会碰到什么困难,儿童的数学能力发展一般会遵循怎样的路径等问题,‘教学’才有可能成为有重点、有儿童、讲策略的有效教学,即教师必须理解自己所‘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教’,才有可能实现有理解的‘教’,而不是为‘教’而‘教’。”

为此,番实幼作为领衔园,联合广州市番禺区锦绣香江华府幼儿园、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幼儿园、广州市海珠区逸景幼儿园等园所,申报广东省学前教育“新课程”幼儿园科学保教示范项目“PCK视野下的幼儿园数学课程实践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开展幼儿园数学课程实践研究,聚焦“根据幼儿的学习品质发展目标,明确并完善幼儿园数学课程目标”“基于数学领域教学知识,建设幼儿园数学课程,科学制定各年龄段适宜的课程方案”“基于数学领域教学知识进行幼儿园数学课程内容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生活化、游戏化、情景化的数学课程组织与实施策略”“完善相关数学课程的评价机制”研究问题的解决。

常态教研,制订课程目标

为有效推进课题研究的开展,在项目组负责人朱映艳的带领下,园内负责教学工作的管理人员、多名研究生学历的教研员以及骨干力量,以及海珠区逸景幼儿园、番禺区锦绣香江华府幼儿园等省内多名合作单位的资深园长,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番实幼构建了常态化的教研机制,与合作园共研共享共进:在编制幼儿园数学领域课程方案之前,采用线上教研、参与式教研、案例教研等方式,定期向合作园所进行教师培训;带领合作园所的教师共同解读数学学习领域核心经验,使其初步认识数学领域教学知识,了解PCK的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组织成果研讨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活动课例观摩研讨,研究活动课例的优化设计。

通过研究,项目组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的目标”,参考布卢姆关于教育目标的分类学理论,从认知、能力(动作技能)、情感三大目标维度,制定了园所的数学课程目标。其中,认知维度包括集合与模式、数与运算、比较与测量、几何与空间,指向幼儿可以获得的最基础、最关键的数学概念;能力维度包括数理逻辑、自主探索、推理验证、问题解决、数学语言表达、创造性与思维、记忆力与专注力,指向发展幼儿的抽象性、逻辑性和条理性的数学思维;情感维度包括兴趣、态度、习惯、品质,指向幼儿终身学习的关键要素的发展。

系统谋划,打造实施体系

课程实施体系是落实课程目标,实现预期教育结果的手段。番实幼从课程实施策略、课程实施途径、课程评价机制三方面,系统地打造课程实施体系。

科学化的课程实施策略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性环节,课程实施策略是课程有效实施的有力保证。番实幼依据学前儿童数学概念和能力的发展规律与特点,确定了科学的课程实施策略。

1.提供环境支持,提倡多元表征

对于儿童来说,其数学概念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的客观环境和生活经验。为更好地帮助儿童将具体实物情境迁移和应用到其他的、变化的情境中,实现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渐进发展过程,番实幼重视对数学的多元表征,为儿童提供环境支持(包括班级环境、公共环境、家庭、社区环境等),激发幼儿在环境中对数学的探究动力,提升幼儿在环境中对数学的敏感度。

例如,在室内设置“老狼老狼几点钟”主题墙、“数学王国”主题墙、“数学乐园”区域、数字楼梯等,在室外设置几何平衡木、中庭寻宝等,将排序、形状与空间、分解与组合、量的比较、模式与规律、数概念等数学元素融入园所环境,让儿童有充足的机会从场景活动中理解数学,积累数学经验。

2.创设活动情境,在操作中学习

除了具体的客观环境和生活经验,学前儿童数学概念的发展,还要依赖具体的动作操作和体验。操作和感性体验是学前儿童数学认知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必要基础和充分保证,他们需要在动作的水平上,即通过操作活动来学习数学,在操作活动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为此,番实幼注重对儿童活动情境的创设,让他们在情境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和增强对数的意识,加深对数学知识与概念的理解。

例如,利用绘本《卷发婚礼》,创设故事情境创设,提供发卷和夹子供幼儿操作,引导幼儿在一步步的分解与组合的操作体验中,逐渐明白10有多种分解与组合的方式,从而抽象出分解与组合的分合式,这有助于幼儿加强对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抽象关系的理解,为后续的加减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3.实施“整合数学”,打造项目式学习

学前数学教学,不能作为一个单纯的学习领域而加以教学设计,把数学纯粹视为“学科数学”而加以组织教学,而应置于日常环节、户外活动、语言故事、情境表演、建构游戏、美工活动中,让数学“无处不在”。

番实幼对儿童的兴趣点进行筛选,将有价值的兴趣点进行深度挖掘,生成研究线索,开展深入的实地探究活动,如洛溪飞虹、蘑菇之旅、探寻龙舟厂,让幼儿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幼儿观察、思辨、质疑、研究、想象的综合思维能力。

场景化的课程实施途经

番实幼数学课程的实施途径,不仅包括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即教师按计划安排并组织全体儿童参加的活动,还包括渗透的数学教育活动,即渗透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数学教育活动,涵盖了园所、家庭、社区三大课程实施场景。

1.园所场景活动

活动基于幼儿的真实生活中、游戏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正式和非正式活动中的数学场景,从专门教学活动、一日生活活动、区域活动三个维度开展。

在专门教学活动中,教师按照“情景与问题—体验与建构—分享与反思”的逻辑开展教学:通过故事情景、游戏或讨论引出问题,介绍活动操作规则;引导幼儿参与互动、分组操作,观察幼儿的规则执行、操作结果、操作策略,进行个别指导;共同分享操作经验,对新出现的操作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开展共同反思与评价。

在一日生活中,教师围绕集体活动教学目标,有意识的将活动延伸到日常活动中,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真正实现数学生活化。例如,在晨谈点人数中,理解数与量的关系;在晨谈播报与统计中,明白命名数与基数的概念;在分餐点数中,感悟数学的有用与必要性。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根据不同的知识模块进行数学区角的规划、材料的投放,以及支持性策略的提供,如在数学区投放涵盖集合与模式、数与运算、比较与测量、几何与空间四大模块的材料,从而巩固幼儿的学习经验。

2.家庭场景活动

家庭场景下的亲子活动,是数学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环。番实幼开发以数学为特色的家庭场景化游戏,如扑克牌中的加减法、家庭物品统计与分类,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下,获得数学知识。

大二班一位家长说:“在幼儿园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和孩子一起在玩中学,一起收获成长的快乐。原来数学学习可以就近取材,例如,走路的时候,我们观察影子的位置,树的高度、遇见的人等。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方式才是最适宜的。”

3.社区场景活动

在社区场景活动中,番实幼根据园所的地理特点,选择具有教育意义和本土特色的场景,如洛溪大桥、上漖龙舟厂、社区银行等,挖掘和提炼其文化内涵与教育价值,发挥好场景所蕴含的数学学习价值,实现社区场景活动的游戏化与课程化。

例如,洛溪大桥场景中蕴含着丰富的测量与比较、图形、空间方位等数学经验,幼儿在与场景的互动中,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幼儿收集有关游戏大桥的资料、设计洛溪大桥图纸、使用不同材料、材质搭建洛溪大桥时等运用了科学、数学的相关经验。在前期调查中,幼儿对桥体的样貌、形态及结构萌生了不少的疑问与探究兴趣。在实地考察中,幼儿基于对桥体的探究欲望,开展了观察桥体、测量桥高、桥墩粗细、估算桥墩数量、场景写生等活动。在此过程中,幼儿对量的比较与测量、运算有了更为生动的认知,也丰富了对洛溪大桥结构的基本认识。

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机制

番实幼通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项目组人员共同参与、协同合作,提供多元的评价意见和有价值的改进措施,以此确保课程评价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教師作为评价主体,在教育现场对幼儿的学习进行聚焦式、持续性评估,以“学习故事”真实全面地记录幼儿的学习活动过程;家长作为评价主体,填写亲子活动记录表、调查表、家长版“学习故事”,为课程评价提供重要的参考;幼儿作为评价主体,通过记录调查表、创作与交流作品、阅读“学习故事”,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

辐射引领,丰富课程样态

在番实幼的引领下,合作园数学课程的实施呈现出丰富的样态。

广州市海珠区逸景幼儿园以绘本为切入点,对常见的绘本进行筛选,挖掘、开发绘本中的数学教育资源,挑选出涉及数学学习领域核心经验的绘本;通过梳理与分析,总结此类绘本中所包含的具体核心经验及呈现特点,并从中选取多个绘本开展集体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法对实际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更全面地开发与利用绘本中的教育资源,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数学学习与发展。

广州市黄埔区广钢和苑幼儿园以数学玩教具为侧重点,对标《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中的四大板块内容投放材料,并开展自制数学玩教具的研究与评比,提高教师挖掘和开发环境教育资源的能力,使幼儿园的玩具材料设施,更有利于引发和探索游戏活动。

下一阶段,番实幼将继续以《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为理论指导,采用多层次研讨方式——线上研讨、参与式研讨等方式,着眼于玩教具研发与建设教师数学教学资源库,深化数学课程方案构建的第二轮整体实践与优化,实地调研与指导合作园,及时交流课程方案实践经验,结合园所情况以及项目情况进行调整,为后续的研究提供进一步思路。

(除署名外,本文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作者:黄博彦

幼儿园数学环境创设管理论文 篇3:

关于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衔接的研究

摘 要:当前阶段,幼儿园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众所周知,一年级是小学全面开展系统教学的起点,因此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应当围绕一年级数学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有针对性的展开。鉴于此,笔者在本文中解析当前阶段幼儿园数学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之间面临的一些衔接问题,针对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有效衔接的策略进行一定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供幼教工作者们进行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幼小衔接;数学课程;教学策略

Research on the Connection of Mathematics Curriculum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Primary

ZHANG Jinli (Red Society School,Pingchuan District,Baiyin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新時期教育教学大环境下,幼儿教育也在不断追求创新与升级。幼儿教育堪称为小学教育的一块重要基石,是学生们全面提升学习能力与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阶段,并且优质的幼儿教育也能够为幼儿们步入小学后的各门功课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当前阶段,幼小衔接中的数学教学尤为值得幼教工作者们加以重视与关注,尽管幼儿数学教学模式和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两者之间差异明显,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共性与相同之处。幼儿教师必须应当充分了解幼儿们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学习兴趣与需求,进而创设科学化的数学教学方案,让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衔接的更加完美且高效。

1.课程衔接概念简述

课程衔接是指教学科目的计划、内容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面上有所持续和连续,前者对后者有所铺垫,后者对前者有所承接,前后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体现出课程的衔接。从水平方向上来讲,幼儿园各阶段、各领域的课程都要与小学各阶段、各领域的课程进行整合,体现出统一、整齐的效果;从垂直方向上来讲,幼儿园阶段的教学与小学阶段的教学在课程目标、内容、教学策略、课堂组织、评价等方面有所联系。对于数学课程来讲,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课程衔接应当体现出生活化、多元化、活动化、统整化效果,即减小衔接坡度、拉近与生活的距离、多角度开展教学和评价、重视对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获得完整的学习经验。以上四个“化”是幼儿园与小学阶段数学课程衔接的主要理念,做到这四点,能够为幼儿进入小学阶段开展数学学习做好铺垫,这是幼儿园在数学课程建设方面应当做好的工作。

2.解析当前阶段幼儿数学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衔接面临的问题

当前阶段,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都在不断升级化、完善化的迅速发展。然而小学教育体系中对幼儿课程和小学课程之间衔接却并未形成高度重视与关注。因此,在整个教学体系与教学活动全面创建与实施过程中采用的衔接策略相比幼儿园来讲要少很多。这种情况必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小学数学教师对班级学生们的数学综合水平和能力无法达到充分了解和掌握,结果致使数学教学效率较低、效果不甚理想。与此同时,许多小学学校的数学教师较为单纯的认为“衔接教学是幼儿园教育单方面的责任”。这种不正确的观念必然会导致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在数学课程教学衔接过程中产生诸多分歧与障碍。小学生们在幼儿园阶段往往能够体验到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方法与氛围,并且充满学习兴趣,而一升入小学一年级,便觉得数学课堂教学较为枯燥、单一且乏味,形成极强的心理落差与抵触情绪,结果导致数学学习效率低下,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差强人意。

3.解读幼儿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之间的主要差异

(1)幼儿园与小学在数学课程教学目标上存在差异

新时期教育教学背景下,幼小数学衔接课程的最终目的和主体方向就是力争冲破传统应试教育禁锢,全面提高小学生们的数学核心素养与综合应用能力。针对小学生而言,数学核心素养应当是学生们通过后天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能力的提升以及数学逻辑思维的形成而逐渐形成的。而针对幼儿园数学教学目标而言,教师主要为了激发幼儿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各种数学游戏活动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让幼儿们能够在玩中学,学中玩。因此,两者之间在教学目标与宗旨上差异不言而喻。

(2)幼儿园与小学在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上存在差异

在幼儿园的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幼儿们普遍年龄都在3-6岁,不仅年龄极小而且缺乏逻辑思维意识,并且无法和教师展开较为良好的交流与互动。因此幼儿教师在数学内容的选择上会尽量筛选一些简单易懂、趣味十足的数学基础知识。而小学数学教学已经开始展现出一定的针对性和系统化。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们的一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概念,而且還要有效培养小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与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全面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因此,在幼小衔接数学教育教学的具体内容设定与选择上,小学数学教学无疑更具深度与广度。

(3)幼儿园与小学在数学课程教学方式上存在差异

幼儿园数学日常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幼儿们往往对各种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心理,教师注重采用各种生活化、趣味化、故事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数学学习兴趣,比如说猜谜语、唱儿歌、看视频、讲故事等等。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和策略上,教师往往注重以生为本的互动式教学、分组式教学以及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如微课、慕课、在线教学等等先进教学模式。相比之下,小学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合作与交流,而幼儿园数学教学则注重兴趣和参与。两者在衔接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诸多的理念与实践上的分歧和差别。

4.新时期有效衔接幼儿数学与小学数学教育的四大策略

(1)教师应在幼教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注重内容的过渡与衔接

新时期教育教学背景下,针对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日常教学实践而言,幼儿教师应当注重幼儿们将来步入小学一年级后即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具体内容和概念,进而形成良好的衔接与过渡。因此,教师应当全面加强幼儿们对于20以内数字的认识和掌握、对各种物体的简单分类与认知、对数量比较以及简单的排序,并且能够对一些基本图形进行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等。客观而言,幼小衔接的数学基础知识尽管存在一定的重复度,但在衔接过程中还是为全面夯实与巩固小学生们的数学基本功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度与掌握度。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开展大班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想方设法的激发幼儿们数学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举例说明,在进行“直观图求与实物计算”向“抽象运算”过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和组织幼儿们进行自主探究和动手操作,去不断练习一些简单的数字运算,并且逐渐形成一种初级化的数学思维认知,为将来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幼儿园教师在各项数学教学游戏活动组织过程中,应当结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材内容,潜移默化的为幼儿们组织一些趣味十足并且能够锻炼一定思维能力的游戏活动,进而让幼儿们对一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概念产生基本印象,将来再次接触这些数学知识时会更加的熟悉和了解。

(2)教师应寓教于乐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培养幼儿数学能力

幼儿教师在大班数学活动组织过程中应当多选用与幼儿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的展开数学活动实践,激发幼儿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由于幼儿园大班幼儿在步入小学之后,其课堂学习过程中游戏时间必然会大幅度减少,因此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活动中适当的减少幼儿们的游戏、玩耍和娱乐时间,以一些数学知识的初步渗透为主,进而提前让幼儿们为小学数学教学做好相关的适应准备。教师也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比如利用各种数学图形、加减法图片、多媒体PPT以及优质的数学知识绘本等加强幼儿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逐渐养成大班幼儿们一定程度的独立思考能力。

(3)教师应创新教学观念帮助幼儿们提前适应小学数学学习

毫无疑问,幼儿园数学教育教学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在观念上存在诸多不同,并且两个阶段教师所选用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也必然存在一定差异。鉴于此,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的后期阶段,可以结合与小学一年级学习生活比较接近的作息时间和授课时间,帮助幼儿们提前适应小学数学学习的模式和氛围。与此同时,幼儿园教师也应当在各种游戏活动和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一些数学知识理念与数学核心素养,进而让幼儿们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相连,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事情都需要用数学知识去解答和解决,进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将来步入小学后能够有效全面培养个人数学综合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4)教师构建家园共育模式为小学数学教学做足准备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当中,往往将幼儿教育集中在幼儿园的教学工作中,而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补充和辅助作用。实际上,对幼儿来讲,父母才是自己的第一任老师,在幼儿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在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衔接过程中,有了家庭教育的辅助,就能帮助幼儿提早适应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形式,转变自身的思想和学习方式。在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衔接环节,家园共育的开展,能够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从更全面的角度来了解幼儿的特点和品质等等,在管理和教育幼儿的过程中,也能及时找出有效的引导和培育途径。幼儿在家时,家长就可以逐步的引导幼儿,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平时带领孩子进行一些有关于数学知识的游戏活动,与孩子一起利用休闲时间做数独游戏,发挥出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培养幼儿的数学基础,为小学数学的学习做好准备。结合幼儿的个性特点,开展因材施教的教育工作,根据家长、教师反映的问题,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培养和引导。例如,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家长反映幼儿平时的数感不足,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培养幼儿的数感,为以后的小学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幼儿园开展的一些数学活动和游戏环节,也可以邀请家长来观看并且参与其中,让家长引导孩子提前适应小学数学的学习状态,并且掌握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从根本上做好幼儿园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

综上所述,新时期教育教学背景下,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完美衔接的教学实践之路可谓“任重而道远”。幼儿园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不断探索、不断钻研、不断创新,力争寻找到更为科学化、合理化的衔接策略与衔接方法,全面激发幼儿园大班幼儿们的数学活动参与兴趣和探究意识,力争让幼小衔接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能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锦辉.幼儿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衔接问题研究[J].成才之路,2017(12):71.

[2]朱咏鹏.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有效衔接[J].教育革新,2011(06).

[3]张丽.幼小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

作者:张金丽

上一篇:教师读书交流演讲稿下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