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日生活数学教育论文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数学活动容易向着一种固有的模式去开展,比如:先感知某个数字或者图形,再引导幼儿认识,最后通过操作练习让幼儿掌握和巩固某些数学知识。可是这样做的效果真的好吗?又将如何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寻找数学教育的契机呢?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这个社会现象,起源于生活,生活就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为社会生活服务,在改造社会生活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幼儿园一日生活数学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一日生活数学教育论文 篇1: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数学教育设计

摘 要:幼儿数学教育是研究幼儿初步理解数学概念发生发展及其教育规律的科学。分析了当前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现状,确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可能性、必要性,并且想挖掘出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兴趣,所以要合理科学地挖掘出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数学教育活动。

关键词: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一日生活;挖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数学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数学教育的内容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教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那么我们要如何实现《纲要》中数学教育的目标要求,如何实现《纲要》中数学教育的新理论与现实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只有通过我们科学合理地设计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数学教育来实现。

一、分析当前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现状

数学教学内容应紧密联系幼儿实际生活,如果教学过程中缺少生活性,幼儿所学数学知识得不到充分的应用。幼儿教师给幼儿学习“认识圆形和正方形”,在介绍到圆形和正方形的时候,借助了多媒体,给幼儿展示了什么是圆形,什么是正方形,分给每个幼儿一张纸,上面是圆形和正方形的各种图形,让幼儿进行操作分类。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教学内容与幼儿生活实际脱节的现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插入一个环节,让幼儿想一想实际生活当中哪些是圆形的哪些是正方形的。这样既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又密切结合了现实生活的内容。所以本人深刻反思出这一次的教学过程中缺少了一定的生活性。

二、挖掘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幼儿处在逻辑思维萌发及初步发展的时期,也是数学概念初步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幼儿还不能完全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但并不是说他们就不可能学习数学。对于幼儿来说,学习数学同样具有理智训练和实践应用两方面的价值。除此之外,数学学习作为幼儿最早接触到“学术性”学习活动,能够给他们一些早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训练,使他们将来能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

三、挖掘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数学教育

(一)从幼儿经常接触的区域活动中挖掘出数学教育内容

1.益智区:积木、积塑

孩子在操作活动中,通过搬、堆积、摆放、平衡等可以感知尺寸、形状、重量、空间关系、体积等基本概念。比如在玩积木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认识几何图形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看能发现什么,再引导幼儿主动去探索,这样教师的教学形式不会单一,而且发挥了幼儿丰富的想象,也在游戏中认识了几何图形,可见数学活动变得生活化,我们便可以容易地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数学教育活动。

2.角色游戏区

幼儿可以通过在娃娃家里分配餐具、食物当中可以挖掘出数学教育活动内容是练习一一对应、一和许多;在开餐馆、杂货店等游戏中买卖东西,可挖掘出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是物品分类、认识人民币(到银行取钱,拿取5元钱)、10以内加减运算学习(买两样东西用了多少钱?你还剩多少钱?)这些都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育内容。

3.美工区

(1)橡皮泥可以用来捏各种物体,在给物体造型的动作过程中,幼儿可以感知结构、形状、硬度、质量。在把不规则形状的物体滚成一个球体,把一大团粘土捏成好多小球,再把小球团成一个大球等过程中,幼儿可以获得很多关于体积、形状、重量的经验。

(2)绘画、折纸、用废旧物品自制一些小玩意、拼图等这些活动,都为幼儿提供了感知对称、结构、空间关系以及辨认和分类的机会。这些当中潜含着许多的数学教育内容,只等教师加以引导,就可以使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数学教育更加丰富。

(二)从幼儿进行主题活动中挖掘出数学教育内容

1.户外主题活动

幼儿在户外可以更多地通过身体动作来感知速度与方位。例如,通过攀登脚手架体会方位;通过爬梯子体会速度以及上、下方位;通过排队感知前后、左右等。

2.讲故事主题活动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小兔做客》时,讲道:小兔今天来我们班做客,她带来了很多礼物,准备送给小朋友,是什么礼物呢?教师边讲边出示实物:一张纸,两本书,三盒蜡笔……教师就可以引导:故事里面讲到兔子要送我们几张纸、几本书、几盒蜡笔等等。当中很自然地就可以挖掘出数学教育的内容。

(三)从日常生活活动中挖掘数学教育内容

1.入园

在接待来园时,教师与幼儿闲聊:“你早上在家都做了些什么?早上起来你高兴吗?昨天晚上你看动画片了吗?”看则无心,实则有意,教师通过与幼儿的交谈有意将其生活经验与时间概念联系起来,这些就是被挖掘出的数学教育内容。

2.进餐、吃点心

这个环节可以挖掘的数学教育内容较多,进餐时可以获得很多关于测量(倒牛奶)、匹配(杯子、勺、人)、顺序(先发……再发……)、一一对应、数数等等。

总之,通过我们当前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现状,并结合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来看,这使我们要科学合理地挖掘出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内容。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时刻留意周围的一切,注意一切的小细节,要善于思考、善于挖掘、善于运用。这样我们的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将会被挖掘出来更多。

参考文献:

[1]周粮平.对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理解[J].学前教育研究,2003(07):104.

[2]潘月娟.对我们当前幼儿园数学教育政策反思[J].学前教育研究,2005(03):9-11.

作者:沈茜茜

幼儿园一日生活数学教育论文 篇2:

紧抓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契机

幼儿园数学活动容易向着一种固有的模式去开展,比如:先感知某个数字或者图形,再引导幼儿认识,最后通过操作练习让幼儿掌握和巩固某些数学知识。可是这样做的效果真的好吗?又将如何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寻找数学教育的契机呢?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这个社会现象,起源于生活,生活就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为社会生活服务,在改造社会生活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凡社会生活的中心问题也就是教育的中心问题。生活教育是要教人做人,教人生活。”这让我开始对幼儿的一日生活越发重视。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现状

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幼儿以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幼儿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这让很多教师觉得组织数学活动很难,但不可否认数学活动对幼儿的思维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目前幼儿园数学教育到底存在哪些常见的问题呢?

(一)目标制定忽视幼儿主体

我们经常将目标制定为认识数字几;认识什么图形;认识数字的分合;排数列等,这些目标都重在让幼儿学习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概念,却忽略了帮助幼儿形成思维探索的能力。

(二)活动组织重形式轻效果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不只是让幼儿盲目地去完成操作。现在,很多老师觉得操作卡可以反映一切,其实不然,幼儿非常聪明,单纯以操作卡来评价幼儿掌握的程度是很片面的。

(三)教师缺乏有实效的引导

组织数学活动中不难发现,教师提出问题后,只要某个幼儿说出一种想法,其他幼儿就会说出相似的答案或相似的动作,教师却不知如何引导。

其实,数学活动我们关注的不是答案而是过程,要在整个过程中让幼儿产生探索的兴趣,引导幼儿有逻辑地思考问题,最后找到答案。如果当幼儿遇到问题时,应帮助他们寻找解决的办法,而不是一味纠正他们,告诉他们对与错。

二、数学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那么在幼儿园的数学活动中怎么样才能使数学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呢?

众所周知,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那么当然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也离不开数学。除了集体数学活动,还有各种各样的游戏,哪怕是最常见的洗手、上厕所、吃饭等也离不开数学。人们常说“世界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数学教学就是一种美,幼儿园一日生活不是没有数学,而是缺少发现数学的眼睛。所以数学教育应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在其中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随时都有教育的契机。

三、结合实例细谈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寻找数学教育的契机

案例一:“1、2、3坐坐好。”这句话在幼儿园中经常出现,我把它变成了一个小游戏,让这句话具有数学教育意义,游戏要求是三个连续的数字加一个动作。比如:3、4、5站神气;2、3、4抬抬头;4、5、6拍拍手等,和幼儿游戏时能想出更多的玩法。像这样把一句习以为常的话变成一个游戏,既能让幼儿在有趣的氛围中对连续数有所感受,又能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案例二:手工活动时我不会帮幼儿准备好剪刀,而是请小值日生根据小组人数拿相应数量的剪刀。有一次,一组上有6个幼儿,可小值日生拿了7把剪刀,每人拿走一把后发现还多一把,这时我请全班幼儿帮他们数有几个幼儿,几把剪刀,然后再问“7把剪刀和6个幼儿的数量哪个多?多多少?”幼儿马上能回答出“7把剪刀比6个幼儿的数量多,多1”。这样实际的探索比让幼儿看图操作的方法有效得多,而且这样还能让幼儿感受到自己解决问题的成功感。

案例三:有次我们想用牛奶盒给小菜场搭个货架,我请来几个平时喜欢玩建构的幼儿来帮忙搭货架。 不一会他们遇到了问题,牛奶盒有大小两种规格,两种盒子对不整齐,幼儿对我说:“老师,我们不要小盒子了,都用大的来搭。”可后来大盒子不够了,我对他们说:“小盒子有很多,或许能派上用场哦。”我便指导幼儿尝试,最后他们惊奇地发现3个小盒子的高度和2个大盒子的高度相同,不够的地方就可以用小牛奶盒代替了。在幼儿的帮助下,货架完成了,游戏中幼儿对这个货架特别喜欢,特别爱护。

以上三个案例都不是预设的数学活动,但它们都很巧妙地运用了数学(连续数、数量的多少和物体的高度),而且让幼儿受益匪浅。

只要我们善于发现,一日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契机到处存在,而且组织起来简单、易懂、有效。最近我发现班级里的幼儿对数字、大小、形状等都很感兴趣,数学活动的参与性也增强了,大部分幼儿逻辑思维有所提高。我想这不完全是集体数学活动的功劳,也与平时的数学契机有很大关系。生活中与数字、图形、大小有关的东西比比皆是,只要我们寻找到好的契机,这些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一定能为我们所用,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样的数学教育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多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切记,先从激发兴趣开始,一步步引导幼儿探索,最终养成愿意独立探索的意愿和能力。

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体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数学活动也是如此,我们要抓住活的教育契机,让幼儿园数学教育在一日生活中起航。

【作者单位:昆山市北珊湾幼儿园 江苏】

作者:倪梦婷

幼儿园一日生活数学教育论文 篇3:

幼儿园大班在一日生活中实施数学教育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纲要》中明确指出,在幼儿数学领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引导幼儿对于生活周边环境当中的时间、空间、量、形、数等相关因素产生兴趣,促使幼儿初步构建起数学概念,尝试使用多种方法对生活以及游戏情境当中的问题进行解决。《幼儿数学领域教育精要与关键经验》中指出:幼儿数学教育的任务是:让学前儿童获得一些简单的数学初步知识和技能;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培养学前儿童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幼儿数学教育不再完全以学科式结构来组织,更强调渗透于幼儿生活,关注幼儿生活的联系和应用。要充分利用幼儿生活中的许多数学情境作为自然的问题情境,将幼儿数学的学习、运用渗透于一日活动过程之中,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感知数学。

根据以上各学前教育专业文件的要求,结合《幼儿数学领域教育精要与关键经验》一书,我们制定了大班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并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实际,制定了分月目标。通过实践,我们探索出在一日生活中实施数学教育的以下方法和策略:

一、选择生活化的数学教育内容

数学教育内容的选择要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要回归幼儿的生活,使生活成为数学教育的课程资源。虽然生活化的数学教育带给幼儿的经验比较零碎,但它化整为零,将抽象变为具体,使得数学教育变得生动自然,更容易被幼儿接受,如利用统计方法将每日的天气预报绘制成一周的折线图,进而预测未来几日的天气状况;制作表格统计户外活动使用的运动器材类型与数量,方便按人数分发;当值日生分发餐具时,体会一双筷子和一个碗的一一对应关系;整理玩具和绘本时,感知不同类型的分类方法;在储物柜放置个人物品时,感知事物的空间位置……幼儿身边的种种事物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对应关系、 大小多少、空间位置关系和排列关系等。

二、注重生活化的数学教育过程

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暗含着激发幼儿数学思维的事例,对幼儿的数学学习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日生活中各个活动环节的时间和顺序使幼儿体验着时间的长短和间隔;吃午点的时候引导幼儿感知水果的大小、重量和数量。经常和同伴比一比高矮、手脚大小、头发长短,散步和户外活动时观察不同房顶、门窗的形状和墙壁屋檐的花纹。也可以带领幼儿去超市体验“十元钱”购物,用十元买三样东西,运用加减法计算购买物品的数量和价钱。幼儿既可以获得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又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让幼儿感觉到数学不是一门枯燥复杂的学科,而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

三、巧妙地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数学材料

材料是数学活动的载体,有些自然材料就是天然的学具。例如,各种各样的谷、豆类种子,形状、大小各异的树叶等,可用作分类的材料,也可进行按规律排序练习。日常生活中也有各种物品可选择来作为幼儿数学活动的操作材料。

四、寓幼儿园数学教育于游戏

游戏和幼儿的学习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游戏也蕴藏着很多数量、时间、空间和形状等数学元素。结构游戏中幼儿摆弄和操作各种材料,搭建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其空间位置和长度测量都与物体的分类、排序、比较相联系。角色游戏中“售货员”需要分门别类地摆放物品,“顾客”拿着“钱”购买不同物品的同时,锻炼了“售货员”的分类、识别钱币、数数、计算的能力。户外游戏中幼儿比赛拍球的数量、投掷和跳远的距离、赛跑的计时,做操时的队形变换都涉及感数与计数。教师根据《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数学认知发展的特点设计促进幼儿理解、掌握和运用数概念的游戏活动,游戏材料体现层次性,让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摆弄和操作感受数学抽象的关系。教师需要明确数学游戏的目的是让幼儿主动探索环境与材料的數量和空间位置关系等,幼儿的动作是认知的基石,游戏材料是一种媒介,游戏情境中的数学关系则是认识的对象。在大班后期,幼儿的智力活动和好奇心更加活跃,活动可以增加竞争环节,激发幼儿的挑战性和思维敏捷性。教师也可利用数学游戏规则的可变性派生出更多的玩法,也可以层层递进加大游戏难度。这既可以加强活动的可玩性和趣味性,又能够着眼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和不同幼儿的学习水平、特点的差异,提高学习效果。

五、在区域里通过操作、探究,感知、学习数学

一是设置专门的数学区,投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幼儿通过操作、探究,发现、学习数学知识。如投放当年的台历,让幼儿感知“1天”概念,知道1个白天加一个黑夜就是“1天”;投放当年的年历,让幼儿理解“1周”“1月”“1年”等概念,能在年历上找到“某月某日”,能看出来那天是星期几;能找到自己生日的那一天,知道是某月某日星期几。再比如投放计数器、数数用的小棒(珠子、卡片)等,让幼儿练习按数取物、按群取物、按群计数等;不同颜色的卡片、珠子还可以练习按规律排序,投放纸笔可以学习记录等。二是在其他区域的活动中,有意注意数学元素的渗透。“娃娃超市”“银行”是数学元素最多的区域,其他像“美食城”“美发屋”“建筑区”等都蕴藏着无尽的数学知识,在幼儿操作、探究的过程中,老师适时加以挖掘、引导,幼儿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幼儿数学经验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幼儿园阶段的数学学习对于幼儿以后升入小学、中学的数学学业学习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学习方式,一日生活涵盖幼儿生活和游戏的多个方面。本文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出了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实施数学教育的六个策略,促进了幼儿数学经验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北京市昌平区财贸幼儿园党天天陈璐

作者:党天天 陈璐

上一篇:公司业务员度工作总结下一篇:村级换届选举工作总结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