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管理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护理质量管理论文(精选5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目的阐述门诊护理管理新理念实施后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性。方法选取近期我院门诊检查患者200例,根据实施不同的管理方法进行分组各100例。结果组间护理满意评分以及患者PANAS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用门诊护理管理新理念,可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其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而降低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第一篇:护理质量管理论文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为贯彻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和《山东省护理事业2006—2010年发展规划》,使服务更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积极响应医院及护理部创建全省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号召,我们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优化护理服务流程,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努力做到服务好、质量好、群众满意,创建了省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锋莉 杜超 孙芹

第二篇: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不断增强。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与健康。因此,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病人满意是护理质量监控的主要任务,也是医院工作的主要目标。为了适应新的护理工作发展模式的需要,我院护理部实行了由护理部、病区护士长、病区质控员及护士组成的护理质量控制路径,从而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1 强化细节管理的理念,加强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是衡量护理质量优劣的基本标志。首先,做好宣传教育及培训工作,教育护士要有严肃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慎独”精神,要使护士明确护理工作的对象是只有一次生命的人,工作中容不得半点马虎。基础护理做到病室床单位清洁、整齐,室内空气新鲜,患者卧位舒适,指甲修剪整齐,各种管道通畅、固定良好,床头牌符合分级护理等级要求,责任护士掌握病情“十知道”,并按照护理级别要求巡视病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安全防范。基础护理的任何差错都会影响到护理质量,病区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加强晨晚间护理,送饭送水到床头,患者的满意度也大幅度提高。护士对基础护理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 加强急救药品及抢救物品的管理 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急救药品及器材放于固定位置,专人保管,每周对其性能进行检查登记一次,抢救药品及时补充,器材使用完后归还原处,经常保持完好,有问题者及时维修,每月护士长亲自参与检查一次,质控人员随机抽查,确保其性能完整无损或及时排除潜在危险,防止一旦抢救患者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而引发的不良后果,或因病房器械未及时检查维修,使患者发生意外损伤。

3 消毒隔离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工作时间衣帽整洁,严格无菌操作,病房、治疗室、妇检室定期紫外线消毒;无菌物品、清洁物品、外用消毒剂存放符合要求;输入液体现配现用,无菌液体开启使用不超过24 h;一次性物品(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一洗手),用后及时处理符合要求,无菌干缸放置不超过4 h,消毒液容器每周消毒两次;各种导管用后及时清洁消毒;消毒液监测、空气细菌监测符合要求;各种监测登记齐全;垃圾分类包装日产日清;各处抹布标识规范、不混用。

4 加强护理文书书写,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 结合临床实际制定护理文件书写规范,通过不断学习和指导,使护理人员意识到护理文件具有法律效应的重要性,从而使护士书写护理文件时更加認真、及时、准确和客观。护理记录单格式正确,护理记录及时、准确、完整、简明扼要、使用医学术语;各项医嘱执行单执行后及时签名,班班核对。体液出入量记录准确,交班书写内容按常规要求进行,签名正规。

5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使技术操作规范化 组织护士进行业务培训、考核,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制订定期考核制度,依据护理部下发“护理操作程序及考核细则”进行训练、考核,督促护理人员加强技能训练,使人人操作规范化、标准化。质控小组不定期检查,检查结果上报护理部。

6 加强病房管理 根据病房工作的客观规律,实行科学管理,要求做到病房清洁、整齐、安静、舒适,病区秩序良好,保证医疗、护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使患者有安全感、舒适感和信赖感,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定期检查环境设施,改善护理环境,落实安全操作程序,预见性地发现问题和及时消除隐患。责任护士主动热情接待病人,向病人介绍住院规则,协助病人熟悉环境。主动了解病情和病人的心理状态,密切护患关系,鼓励病人建立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征求病人或家属对医疗、护理、饮食、服务态度的意见。为了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并使病人能得到充分休息与及时治疗,严格执行陪护制度,教育家属和亲友遵守探视时间和要求。

7 做好科室药品管理 病房内常备药与毒麻药分开管理,专人保管,固定数量和位置,有标记、有账目,发放药品建立查对制度,准确无误。定期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对有效期在三个月内做好警示标识,高危药品单独存放并有醒目标志,大输液摆放有序,能做到左放右拿。

近年来,由于新药更换快,名称多,近似药的使用说明不够明确,药物间配伍禁忌无从查找,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对此,每使用一种新药都认真仔细阅读说明书,严格查对,必要时请教药剂人员。对问题药品及时登记上报。

8 认真进行满意度调查 通过满意度调查了解到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护理和治疗基本满意,认为护理人员语言亲切、技术精湛,医院及护理部满意度调查都在90%以上。

9 及时发现护理中的不足及时整改 通过质控检查发现在医嘱处理的过程中出现二代以上的抗生素无主任医师签名即执行,质控小组及时反馈整改,要求护士人人把关,按医嘱处理流程主任医师必须签名后方可执行。在质控检查中还发现责任护士对患者的化验检查结果了解欠缺,健康教育欠到位,病人不认识责任护士,病房管理也存在晨晚间护理不到位,床单位物品过多,个别护士护理记录不规范,有涂改、记录不及时等现象,科室质控小组通过分析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加大护理人员培训力度,从服务意识、专业知识、业务能力、护理技巧等多方位进行培训。结果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与水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护理质控管理,护理质量得到了稳步提高,各项质量指标均达标,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在护理工作中逐步得以体现。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护理人员尽最大的努力满足患者的需求,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不断提高。

作者:徐松艳

第三篇:门诊护理管理新理念提高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 阐述门诊护理管理新理念实施后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近期我院门诊检查患者200例,根据实施不同的管理方法进行分组各100例。结果 组间护理满意评分以及患者PANAS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应用门诊护理管理新理念,可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其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而降低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關键词:门诊护理管理;新理念;护理质量

门诊作为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科室,其服务质量的好坏对医院的整体工作有很大的影响。门诊部天天需要接待大量的病人,这就带来了人流量大,病种类多的问题。如果不合理地改善这一问题,将会影响门诊的正常工作。但由于病人对门诊工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提高门诊病人护士服务质量,保证医院每日工作的正常开展,需要运用新的管理措施[1]。因此,本文选择一些患者来观察新的管理理念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取近期我院门诊检查患者200例,根据实施不同的管理方法进行分组各100例。其中患者性别比例为1:1,平均年龄为(40.05±10.57)岁,且危重症患者80例,普通患者120例,患者基本资料无差异性(P>0.05)。此次实验得到多方认同且排除相关禁忌症患者。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及健康教育。根据门诊的具体情况,完善就医流程,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积极控制其病情。研究组贯彻新的护理理念,做好患者环境问题的改善工作。由于一些患者在门诊接受治疗需要很长时间,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枯燥乏味的问题。同时,门诊部每天需要接待大量患者,这很容易导致门诊部空气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不利于疾病治疗的正常开展。因此,要合理改善这一问题,医院需要做好患者治疗环境的重建工作,在门诊部放置电视和简易游戏设施,以保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感受到舒心[2]。同时,护理管理人员还需要定期对门诊部的卫生环境进行清洁,并使用相应的消毒药物,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就医环境,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尽快解决疾病问题。搞好门诊护理管理队伍建设。为提高为病人服务的质量,促进病人对护理人员管理的发展有更高的满意度,医院需要做好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并在这一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为病人服务,并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情感渗透,从而保证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强护理人员的认同感,使护理人员具有更强的亲和力,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人们的观念开始发生转变,预约门诊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因此,医院应继续加强预处理管理,做好相关预分诊、预约挂号等工作,引导患者有序进行诊疗。为减少事故发生,提高护理安全,门诊护士应认真阅读并严格遵守医院制定的规章制度。加强消毒隔离和传染病管理,努力做好自我防护工作,是门诊护理的主要任务之一[3]。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组间护理满意评分以及患者PANAS评分差异,以此评价不同管理方法的有效性。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间护理满意评分

组间护理满意评分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观察患者PANAS评分

患者PANAS评分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当今时代关于护理人员管理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如果门诊服务管理者要在疾病管理过程中仍然使用传统疾病来治疗人们,这不仅会损害患者的利益,而且还会损害医院运作时的利益。因此,随着我国护理人员护理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护理人员为了提高患者护理质量,逐步实施了门诊护理的新措施管理。将这些护理管理措施应用于患者疾病的管理有助于满足患者的重要需求,改善患者的疾病问题以及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患者的满意度。黄玉娥[4]称,新的护理概念以其管理形式追求一种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门诊服务概念,并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和服务,保证护理安全以及管理质量等。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重点是利用来自不同学科的知识来更新护理人员自身的知识与技能。在团队建设方面,重点是公民服务,并拥有法律知识和守法意识,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环境。在实施患者健康教育时,护理人员强调强化技术和知识的好处,加强临床护理与治疗之间的协调,鼓励他们积极与医护人员合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从本次实验过程中通过在门诊部放置电视和简易游戏设施,以保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感受到舒心。定期对门诊部的卫生环境进行清洁,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就医环境。做好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并在这一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为病人服务,并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情感渗透,从而保证良好的医患关系,加强预处理管理,减少事故发生,提高护理安全。从结果中可得知,组间护理满意评分以及患者PANAS评分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在临床工作中应用门诊护理管理新理念,可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其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而降低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洪艳.分析建立门诊护理管理新理念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A1):249.

[2]刘娟.关于应用门诊护理管理新理念提高护理质量的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A1):296.

[3]姜晓芬.门诊护理管理新理念以提高护理质量[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02):167-168.

[4]黄玉娥.建立门诊护理管理新理念,提高护理服务质量[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3):2987-2988.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门诊部 昌吉 831100)

作者:杨晶

第四篇:强化护理风险管理 提高护理质量

【摘 要】护理风险的存在有着复杂的原因,它不仅对病人构成危险,而且也会给医院带来不利影响。本文从病人、医院、护理人员及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护理风险的成因。通过加强医院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素质、规范护理操作流程,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开展健康教育、增强群众健康意识等,可以有效减少和控制护理风险的发生,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就医安全,为医院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笔者认为不断识别护理风险是确保护理安全的前提,建立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是降低护理风险的保障,提高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是关键。

【关键词】护理风险;护理管理;护理质量

风险管理是把风险事件发生后的消极处理变为风险事件发生前的积极预防。目前,中国医院的风险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护理风险管理更是薄弱环节[1]。护理风险既可以造成对病人的伤害,也可以导致医院为此付出赔偿代价,甚至影响医院声誉和效益。与一般的风险相比,由于护理风险的发生多为人为因素,而且其原因又很复杂,因此对护理风险的认识、防范以及处理造成一定的困难。

一、护理风险的成因

(一)病人因素

1、病人的就医行为所致的风险

护理工作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動,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病人的密切配合与支持。如果病人明白自身的病情并与医护人员充分合作,医疗过程中实际效益将大大增加,若病人有冒险的行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采取不合作态度,护理过程的风险将会上升。

2、病人心理危机所致的风险

病人心理危机导致的行为常引起纠纷的发生。如慢性病晚期病人住院时间长,治疗效果差,担心自己病情,难免积怨满腹,会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

3、病人病情变化及个体差异所致的风险

对每个患者来说,致病因素、机体反应、精神和心理状态等都不尽相同,因而临床表现差异很大。特别是急危重患者,在救治过程中,疾病的转归很难预料。所有这些,都会被病人或其他非医务人员误视为护理差错和医疗事故。

4、病人自身的因素

年老体质虚弱、行动不便、坐姿不稳,感觉运动机能衰退等使护理风险上升,增加了纠纷的发生。

5、患方对医疗工作期望值过高

由于患者和家属缺少相关医学知识,对疾病转归的期望值过高,不能正确认识疾病的不良后果、并发症及医疗意外,常常引起纠纷,对医疗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希望有个说法。

6、病人及家属过度维权

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 病人和家属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医院应从各方面保护病人的合法权益,但是,不少病人和家属,不顾医疗服务属特殊性消费,把自己放在商品消费的位置上,表现为过度维权。一旦发现有不满意的地方,即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进行干涉,包括向科室、医院交涉索赔,向新闻媒体曝光,甚至向法院提出诉讼等。

7、社会心理因素

突然失去亲人可导致亲属极度悲痛,甚至迁怒于医护人员;由病痛折磨的患者也会心情焦急,易产生激动情绪,稍不如意,便向医护人员发泄。

(二) 医院因素

1、规章制度不健全

(1)护理操作程序不完善 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和整体护理的实施,过去的一些规章制度与护理现状不能完全适应,如急诊护理流程不够规范,各种护理环节衔接不合理等,给护理风险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2)风险管理的机制不健全 对急诊护理风险的预防、风险发生后的分析、评估以及对处理风险过程中如何用规避措施,分工职责不够明确、措施不够到位、制度不够严密等。

2、护理人员的缺编和不稳定

护理人员相对不足、护理操作多、治疗任务重、责任大等因素均使护理人员负荷过重,将导致护理不安全因素。

3、仪器、机械设备故障和物品管理不善

由于设备、物品的缺陷,尤其是急救物品或仪器不能保证完好备用状态是导致病人对护理工作不满,发生纠纷的重要原因。

(三) 护理人员因素

1、未严格执行护理工作制度及常规

有调查显示,在形成的护理缺陷原因中未执行护理制度及常规的居前位[5],如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给病人发错药、输错液;未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对高危人群未充分评估;未及时采取措施,出现护理并发症;未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发生病情变化未及时报告处置等。

2、人员业务素质较差,专业知识不全面

不熟悉专科抢救流程,应急抢救配合能力差,延误抢救时机而引发护理缺陷、护理纠纷。专业知识不全面,不能先行评估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不能防范风险。

3、法律意识淡薄,未及时履行风险告知义务

护理人员不熟知国家的法律条文,不明确自己在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义务和范围。对病人可能出现的风险告知较少,如吸痰时告知其目的是保持呼吸道通畅,但对可能损伤黏膜而出血风险告之较少。

4、病情观察不到位或处理不当所致风险

护士在观察病情时因专业知识不熟练、经验缺乏、粗心大意、责任心不强而没发现病情变化。

5、护理记录欠缺

缺乏客观、准确、及时、连续性,记录中夹杂着主观想象,甚至出现医护记录不相符,造成人为的错误,如重抄各种护理文书,随意签名和代签名,使护理记录无原始可言。

6、护患之间缺乏沟通,个别护士态度冷漠

有些护士在实行护理操作的过程中,对患者千差万别的心理活动及行为无从了解,也不知沟通,态度生硬;有些护士性格内向,不愿与患者交谈,缺乏自信,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这些往往都会产生护患矛盾。更有甚者,个别护士在护理过程工作中对患者同情心不够,恶语伤人,一旦有失误就会激怒家属,导致严重的纠纷。

7、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风险

实习后期部分带教老师放松对学生的管理,为了减轻工作压力,让学生单独进行一些简单操作。另外部分护生在实习后期,在没有带教老师的监督下擅自执行医嘱,如打错针、发错药等。

8、履行知情告知不足

对病人的病情、治疗、护理不能很好的进行沟通、告知,使病人及其家属不能正确理解和理性选择诊疗措施。

二、正确有效地实施风险管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1、加强医患关系管理

医患关系包括医患危机关系管理和医患正常关系管理。加强医患关系管理,能预防和化解医患关系危机;有效反馈评价,能提高满意度和忠诚度;改善医院的管理流程,能创造和提升医院的品牌优势。医患危机关系管理:是指危机的预防,着重是投诉处理、随访随理,媒体沟通,尽量将问题矛盾解决在萌芽狀态。医患危机关系管理的对象,对内是员工,对外是病人和家属,再是媒体管理,关键是相互间建立应急的处理。

2、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保证医疗质量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医疗质量管理方案,定期开展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培训,全员树立医疗安全的意识;建立团结协作、配合默契的团队;加强“三基”训练,提高全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加强三级质控组织建设,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定期检查;加强物品、设备的管理,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杜绝医疗事故、医疗差错的发生,使医疗质量不断改进。

3、加强护理管理,健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1)学习掌握是基础 常规制度的培训必须纳入继续医学教育的范畴,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应知应会内容,要经过考试检验是否掌握。

(2)工作落实是关键 因为护理工作的严肃性,故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如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交接班制度等,保证在工作中检查、监督、反馈、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即使出现错误,也能最大限度挽回损失,降低对病人的伤害。

4、合理安排人员,严格执业上岗

(1)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 临床70%的治疗、护理、生活服务是通过护士来完成的。要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增加中班、夜班人员,减少护士非护理工作的时间,使护士更积极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2)严格按照执业上岗,没有执业资格的护士不能单独上岗,确保护理安全。

5、完善护理风险管理

(1)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护理管理一定要动脑子持之以恒,严格要求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开始,用简单的措施来控制复杂的问题。完善护理质控管理体系,成立护理质控小组和安全管理小组。

(2)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护理规范,是护理人员的行为准绳,是保证病人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落实护理常规及服务流程,制定应急护理预案,从而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总之,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密不可分,护理质量零缺陷意识,是目前最有魅力的护理质量控制意识,这是开展风险管理的关键问题。加强风险管理,运用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使护理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为患者提供交全、满意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亚洁,张立颖,李瑛,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39(12):918-919.

[2] 邓坊非.医疗护理隐患自查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实施[J],护理研究,2009;14,(4):175.

[3] 王建明.社区医院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护理管理杂志,2011,5(06):46-48.

[4] 蔡铜山,钟德富,张海林,等.推行风险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1,8(5):342-343.

作者:王永群

第五篇:强化儿科护理细节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摘要]儿童患者与成人患者无论是在身体素质上还是在心理承受能力上,都相对较弱,所以,要针对医院儿科中的患儿进行有效的护理,并强化其中的细节管理,在身体和心理上对患儿进行调节,使得患儿能够更快的恢复健康。在儿科护理中,注重对细节管理的强化,可以使得护理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本文就主要针对强化儿科护理细节管理提高护理质量进行了简要的研究,仅供同行交流。

[关键词]儿科护理;细节管理;护理质量

在近年来,我国儿科患者的数量在明显的增多,由于儿科患者身心发展上存在的不足,使得儿科患者要比其他的患者更加需要护理,而为了能够使得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保障护理的质量,就需要针对儿科护理的细节管理进行有效的强化,只有这样才能够加快患儿的康复速度,保障患儿的身体健康。下面本文就主要针对强化儿科护理细节管理,提高护理质量进行深入的分析。

1、强化儿科护理细节管理的必要性

最近几年,随着医学行业的发展和医疗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我国各个医院的护理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护理技术上也有了明显的提升。然而,很多的护理工作中,还存在着细节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均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严重影响到护理的质量。目前,针对护理中的细节进行强化管理,已经成为了护理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就我国现阶段的护理人员专业素养和人员构成来说,其中有着一定的问题,同时加上仪器方面存在的不足,使得我国医院的护理工作在发展上受到了极大的阻碍。由于护理人员配备不合理以及护理人员专业素养较低,同时配备的仪器不足,使得护理工作中出现了一定的失误,就算是极小的失误,也使得护理的质量大打折扣。特别是在儿科护理中,患儿在病情发作的时候,往往伴随着发病急以及来势凶猛的特点,而且由于患儿身体素质较差,所以很容易引起病变,而患儿本身也不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因此,会很容易出现意外情况。为了能够保障患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就需要在展开儿科护理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素养,并且有着极强的责任心,可以应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突发问题。

通过具体的实例就可以明确的了解到,要想使得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可以得到有效的消除,并能够将护理质量尽可能的提升,就需要做好相关的规划工作,整合细节,进行细节管理的强化,从而使得儿科护理管理更加的完备。

2、加强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方法

2.1儿科护理服务流程细节化,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相较于成人患者来说,儿科患者无论是在身体素质上还是在心理素质上,均存在着明显特殊性。儿童在家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就使得儿科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所需要注意的方面也有很多。在开展儿科护理工作的时候,最困难的就是需要和患儿的家属达成共识,形成有效的沟通,如果在患儿出现受伤情况和生病问题的时候,家长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患儿的病情进行控制,而不致于手忙脚乱,使得患儿的病情加重。在儿科护理的过程中,要积极的进行细节管理的宣传和教育,使得护理人员能够更加明确了解到细节管理的重要性,这样就能够避免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细小的失误,从而可以更好的为患儿提供人性化的护理,使得护理的质量可以得到良好的提升。

另外,针对儿科护理服务的流程进行合理的细节化处理,树立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针对护理模式进行有效的转变,使得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可以得到有效的强化,尽可能的对护理工作进行完善和改进,最大限度的满足患儿与家属的护理需求。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其一,将儿科服务流程细节化,提供细节化的服务。护理人员在做好基本的常规服务以后,还要主动的和患者、医患家属进行及时的交流沟通,这样就可以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患者的护理需求,再结合专业化的护理知识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进而可以有效的避免因为沟通不及时而产生彼此之间的矛盾,实现双方的友好互动。

其二,改变护理模式,以人为本。在护理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服务的首要对象是“人”,而不是“病”。所以,在儿科护理过程中要和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根据患者的自身需求提供切实可行的护理模式,对于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进行改正,不断的完善儿科护理管理。

2.2加强对儿科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强儿科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受到儿科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影响。为了能够提高护理的质量,就需要针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使得护理人员能够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并掌握扎实的专业功底,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首先,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技术和义务培训,灌输最新的护理理念和知识,保证护理人员技术的稳定,能够及时的应对护理中出现的突发事件,有着很强的控制能力’其次,还要定期性的组织儿科护理人员学习儿科各种疾病的专业化护理措施,进行定期的考核,培养出一支专业化的优秀护理团队,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

2.3将规章制度及护理人员考评制度细节化,建立良好的护理习惯

保证儿科护理质量的关键还在于建立健全儿科护理管理制度和护理人员考评制度。所以,要对这两个环节进行细节化管理,以保证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首先,将规章制度进行细化。并不断的对其进行细化,进而为儿科护理质量的管理和提高提供科学系统的依据,确保儿科护理工作能够按照规章制度有计划、有制度的实施。

其次,实行儿科护理动态化监控。在对儿科护理规章制度进行细化的基础上,还需要采用现代化手段加强对护理质量的动态化监控,保证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在工作中还需要不断的灌输工作人员细节管理的理念,在动态化监控下,及时的发现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

最后,还要对管理制度和儿科护理工作流程进行及时的更新和检查,用细节化视觉发现工作流程中的不合理之处,积极的采取措施进行改正和完善,确保儿科护理工作有序的开展。除此之外,还要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培养专业化护理素养,有效的规避护理风险,提高儿科护理管理水平。

3、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就可以充分的了解到,在儿科护理中,合理的应用细节管理,可以使得护理的效果明显的提升,同时在具体的儿科护理过程中,针对细节管理进行强化,有助于提高护理的质量,护理人员要具备较强的细节管理意识,能够积极的展开细节管理,做好各项管理工作,有效的对自身的不足进行改进,从而更好的保障儿科患者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励如波.陆丽芳.应爱青.儿科护理临床带教的难点及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年02期

[2]缪宇燕.儿科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的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02期

[3]李爱仙.个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年02期

作者:王佳 王献梅 樊英丽 李海珠

上一篇:工程师中级职称论文下一篇:护理研究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