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作文导学案

2023-05-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八年级作文导学案5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5课导学案

第5课 《三大改造》

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会走向成功) 1知道三大改造的原因、形式和结果。 2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

3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 学习重点 三大改造的形式 学习难点 三大改造的实质

一、预习导学(一定要认真噢)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背景: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工具。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改造方式:主要是把___________组织起来,组成_________合作社,走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社会主义道路。

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方式:__________________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式:_________年起,实施__________,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政策:_________政策。使用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高潮。

4、三大改造的意义

到_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制度 ③ 从此,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大改造的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团结就是力量,合作走向成功)

你认为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三、当堂检测

1、1953年至1956年,我国农村实行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 B为了学习苏联走社会主义的道路

C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D为了推进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农业合作化和土地改革的最大区别是() A受到农民的欢迎 B对所有制进行了改革 C促进农业生产的增长

D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产状况

3、如果需要那个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准确信息,那么下列资料中你将选() A当时农民使用的先进机械化农具 B农民纷纷加入人民公社

C1954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D1956年全国的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生产合作社

4、1956年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的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的原因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工商业改造 B 人民公社化 C “一五”计划 D 土地改革

5、下列选项最能说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论断的一组数据是() A合作经济由1.5%

B资本主义经济由6.9%下降到不足1%C国营经济由19.1%上升为32.3%D公有制经济由21.2%上升为92.9% 6下列没有改变生产私有制的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B没收官僚资本企业C土地改革运动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7下列哪一种政策是三大改造中队资本数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A拍卖B兼并 C 赎买 D 没收 [知识拓展]

1、 新中国成立之后是如何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 1949年~1956年是新中国的“过渡时期”,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以为这建立起了以公有制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与此之前的已经建立的中央人民政府、社会主义宪法、三大政治制度等相配套,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

2、 为什么说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初步建立?

因为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习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这回主义公有制的基本任务,公有制形式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所以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包括,政治、经济双重范畴,1954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政治上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三大改造完成了经济方面的任务。

第2篇:八年级下册5《再塑生命》导学案(教师版)

5.《再塑生命》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3、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学习重点】

1、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学习难点】

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自主预习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搓捻( niǎn)繁衍( yǎn)迁徙(xǐ )觅食( mi )惭愧( can)譬如(pi)

栖息( qī)小憩( qì)遨游(áo)花团锦簇( cù)冥思遐想( xiá )

2、解释下列词语。

企盼:盼望。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迁徙:迁移。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期期艾艾:形容口吃。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3、下列加点的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绽开( zhàn )搓捻( niē ) 疲倦( pí)小心翼翼( jì)

B.惭愧( kuì) 觅食( mì) 繁衍( yǎn)花团锦簇(cù )

C.预兆( zhào) 迁徙(xǐ)企盼( qǐ)落英缤纷(bīn)

D.穿梭(sōu ) 煎熬(áo ) 冥思(míng) 不可名状(míng)

4.填空

(1)《再塑生命》选自《》作者是国女作家

(2)安妮·莎莉文 是再塑生命的人,是她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我们能感受阳光的五彩斑斓,树木的青翠葱绿,聆听鸟儿的悦耳鸣叫。然而,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他们要生存下去尚且需要一定的勇气,更不要说出类拔萃。有所成就了。今天,我们要结识一位奇女子。

1.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

2.海伦?凯勒(Helen keller),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生于亚拉巴马州, 一岁半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的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莎莉文的帮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并进入大学学习,后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品有《我的一生》(又译《我生命的故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3.检查预习案。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分小组讨论,完成下面各板块的问题)

(一)读一读

1.边读课文边思考下面问题: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

·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

见课文1----4段。

(二)议一议

1. 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见课文6---13段。

2. 莎莉文老师是如何让我认识、了解大自然的?

莎莉文老师把我带到大自然中,运用“我”的触角、嗅觉,以及学到的词汇,让我在头脑中形成特有的形象。

3. 莎莉文老师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爱”的?

莎莉文老师用的是情感体验法。通过情感体验和各种不同事物的对比,使海伦从中去感受。

(三)谈一谈

1.你认为莎莉文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莎莉文老师爱海伦,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可以说,莎莉文是出色的教育家。

(四)品一品

(1)“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

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

【十分形象的展示了坠入黑暗而沉寂世界的海伦的心灵历程。】

(2)“我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知识——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藏着利爪哩!”

【与自然的相处中,感受自然严厉暴躁的一面,以“利爪”形象说出。】

(3)“爱有点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

呀!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觉到她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将抽象的“爱”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形象地演绎出来,使抽象的道理说的具体形象,深刻的内涵又与孩子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海伦·凯勒是世界有名的残疾成功人士,请联系阅读体验,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卓绝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并说说你准备向他们学习什么。

【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完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贝多芬双耳失聪奏出——《命运交响曲》;阿炳双目失明创作——《二泉映月》;史铁生身残志坚写出——《我与地坛》;张海迪……】

【拓展检测案】

一、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课文“一阵沉寂之后……还隐藏着利爪哩!”,完成下面的练习。

1、第一句用的修辞手法是夸张还是比喻?为什么?

【是夸张。因为第一句只是效果上的夸大,“似乎”也只是对状态的描摹】 2、选段中哪句话可以作为本段的中心句?

【最后一句】

3、有人说:这次惊险的经历是莎莉文老师有意的安排,你认为呢?说明理由。

【言之有理即可】

4、这一次的经历,使作者学到了什么?

【体验到大自然严厉、暴躁的一面, 让作者获得对大自然全面、深刻的体验】

5.《再塑生命》导学案(学生版)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3、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学习重点】

1、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学习难点】

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自主预习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搓捻()繁衍()迁徙()觅食()惭愧 ()譬如()栖息()小憩()遨游()花团锦簇()冥思遐想()

2、解释下列词语。

企盼:繁衍:

迁徙: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不可名状:期期艾艾:

小心翼翼:

3、下列加点的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绽开( zhàn )搓捻( niē ) 疲倦( pí)小心翼翼( jì)

B.惭愧( kuì) 觅食( mì) 繁衍( yǎn)花团锦簇(cù )

C.预兆( zhào) 迁徙(xǐ)企盼( qǐ)落英缤纷(bīn)

D.穿梭(sōu ) 煎熬(áo ) 冥思(míng) 不可名状(míng)

4.填空

(1)《再塑生命》选自《》作者是国女作家

(2)安妮·莎莉文 是再塑生命的人,是她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

【课内探究案】

自主探究,释疑解惑。(分小组讨论,完成下面各板块的问题)

(一)读一读

1.边读课文边思考下面问题: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

·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

(二)议一议

1. 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2. 莎莉文老师是如何让我认识、了解大自然的?

3. 莎莉文老师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爱”的?

(三)谈一谈

1.你认为莎莉文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四)品一品

(1)“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

(2)“我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知识——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藏着利爪哩!”

(3)“爱有点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

呀!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觉到她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海伦·凯勒是世界有名的残疾成功人士,请联系阅读体验,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卓绝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并说说你准备向他们学习什么。

【拓展检测案】

一、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课文“一阵沉寂之后……还隐藏着利爪哩!”,完成下面的练习。

1、第一句用的修辞手法是夸张还是比喻?为什么?

2、选段中哪句话可以作为本段的中心句?

3、有人说:这次惊险的经历是莎莉文老师有意的安排,你认为呢?说明理由。

【言之有理即可】

4、这一次的经历,使作者学到了什么?

第3篇: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9课导学案

界首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侯忠仁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教学目标: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

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重点: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难点:“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思考回答

(1)、年,党和政府参照的建设经验,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制订一五计划。

(2)、实施时间:年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建立国家和国防的初步基础;促进、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的改造。

(3)、成就: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交通运输成就:制造厂、大桥

建成、1954年、、公路建成等。)

2、阅读“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思考回答

(1)、年9月,大会在北京召开。

(2)、制定宪法:1954年一届人大通过《》。(我国第一部类型的宪

法,宪法贯穿着原则和原则,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和的基础。)

(3)、一届人大选举为国家主席、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经毛泽东提名,决定任命为国务院总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3、阅读“三大改造”思考回答

(1)、年,党和国家开始对业、业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和手工业者通过合作社走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等多种形式进行的。到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3、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初级阶段。

二、合作探究:

1、请你用简明的语言归纳出一五计划基本任务的要点。

2、你还了解历史上哪些具有宪法性质的文献呢?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在此机关设立之前,中国最高权力的行使情况怎样?

三、课堂小结:

四、巩固训练: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发展

A农业B商业C轻工业D重工业

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D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3、知识闯关:基础训练1-10题

4、材料分析:基础训练第11-12题

界首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侯忠仁

第6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教学目标: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讲

述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教学重点: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发动、危害。纠“左”措施。

教学难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为什么未能全面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

的严重失误和某些成就。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思考回答

⑴、“大跃进”:

目标:中心:口号:

结果:大批不具备条件的土法炼钢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盲目追求“高速度”导致比例严重失调。

⑵、人民公社:

目的:特点:

结果:人民公社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严重脱离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

民的生产积极性。

(3)、危害:造成了1959年—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

(4)、国民经济的调整:

时间:方针:“、、、”

恢复:从年开始,国民经济逐步复苏。

2、阅读“10年经济建设的成就”思考回答

(1)、时间:1957年——1966年。

(2)、成就:

(3)、英雄模范人物:“铁人”:解放军好战士:党的好干部:

二、合作探究:

1、1956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要解决什么问题?内容是什么?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为什么未能得到全面贯彻执行?

2、什么是“大跃进”运动?它有何危害?给我们什么教训?

三、课堂小结:

四、达标训练:

1.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出现了()和()等急躁冒进的错误。

2.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有: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解放军好战士(),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

3、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在()

A1959年B1960年C1961年D1962年

4、人民公社化运动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严重伤害,其错误的实质是 ()

A生产关系的调整不符合生产力的实际水平B打破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C破坏国民经济正常的比例关系D没有注意到生态环境的保护

5、知识闯关:基础训练第1-10题。

界首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侯忠仁

第7课全国大**

教学目标: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

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重点:民主与法制的破坏。

难点:“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其性质。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思考回答

(1)、原因:对国内形势作了错误判断,认为党内存在“走资派”;、利用和助长毛泽东的错误,企图乱中夺权。

(2)、导火线:姚文元发表《》。

(3)、 发动:1966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发出《五一六通知》,号召开展“”;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2、阅读“全国大**和二月抗争”思考回答

(1)、1967年,上海“,”“文革”进入全面夺权阶段。

(2)、“二月抗争”:1967年2月,、、叶剑英、徐向前、李先念等同林彪、江青一伙进行面对面的斗争。

(3)、党史上最大冤案:被错误地开除出党和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

3、阅读“民主法制的严重破”思考回答

(1)、中国共产党的原则遭到破坏。地方各级党委被______________取代。

(2)、形同虚设。

二、合作探究:

1、“二月抗争”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谈谈你对这场抗争的看法。

2、“二月抗争”中同林彪、江青一伙进行斗争的老干部主要是哪几位?你知道他们有哪些历史功绩?

三、课堂小结:

四、达标训练:

1、毛泽东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主要是他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

A.美国的威胁B.国民党要反攻大陆

C.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D.地主等反动派的破坏

2、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这个年代是

A.“大跃进”时期B.农村人民公社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土地改革时期

3、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含冤而死,这一事件突出地反映了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

C.民主与法制被践踏D.党内出现了叛徒内奸

4、知识闯关:基础训练1-10题

界首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侯忠仁第8课

**中的国民经济

教学目标:简述“文化大革命”中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

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重点:**对国民经济的破坏

难点:林彪集团的形成及其阴谋。江青集团的形成及其篡权活动。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经济形势的恶化”思考回答:

原因:1967—1968年,在全国**、“全面内战”的局面中,形势迅速恶化。

表现:经济工作机构瘫痪,经济管理处于状态、工人干部离开岗位闹“”、交通阻塞、市场紧张等。

2、阅读“周恩来调整经济邓小平全面整顿”思考回答:

(1)、1971年“”事件后粉碎了集团。

(2)、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

(3)、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实行,经济再度回升。

3、阅读“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和某些成就”思考回答:

文革期间,国民经济损失约元。由于、的努力,以及广大干部群众对“左”倾错误的抵制,经济建设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4、 阅读“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思考回答:

(1)、1976年运动,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2)、1976年9月9日,逝世。

(3)、1976年10月粉碎“”,标志着“文革”结束。

二、合作探究:

1、“抓革命,促生产”是“文革”时期一个流行的口号,想一想,这样的“革命”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吗?

2、1967——1968年,国民经济形势迅速恶化的原因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1973年和1975年国民经济出现了回升局面,其原因是什么?

三、课堂小结:

四、达标训练:

1、“文化大革命”导火线:起止时间:

结束标志:性质:

冤案:党的历史上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受害者:。

2、“文革”中与周恩来一起为扭转经济下滑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

A.朱德B.邓小平C.华国锋D.叶剑英

3、1976年9月9日逝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

A.周恩来B.刘少奇C.朱德D.毛泽东

4、知识闯关:基础训练1-11题

界首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侯忠仁第9

课 “文革”经历访谈(活动课)

一、释题

1、什么是历史问题访谈活动?

历史问题访谈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访谈内容主要是历史学习中的重点、疑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也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历史问题。访谈的对象是对所访谈的问题有深切了解、独到见解或亲身经历的人。

2、“文革”经历访谈:时间是“文革”时期。

二、活动目标:

1、访问长辈,了解他们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经历,进一步掌握有关“文革”的历史知识,加深对这段历史的了解。

2、听取长辈对“文革”的看法,了解“文革”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乃至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深刻影响,另深对“文革”性质的认识,从中吸取有关的历史教训。

3、通过访谈活动,提高对历史上的是非功过的分辨能力,同时学会整理口述史料的方法。

三、活动准备:

1、拟定访谈专题。

就“文革”中某一时期,或某一事件的情况进行访谈。

2、确定访谈对象。

以专题定对象,所访问的人应对这个专题有亲身经历、较多了解和见解;善于言谈,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对访谈活动热心,乐于谈自己在“文革”中的经历和看法。

3、学习速记方法。

四、活动过程及要求:

1、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到该小组某位同学家访问其长辈。

2、各小组进家访谈要求:

一是要讲礼貌,

二是要事先拟好提问提纲,

三是要认真作好记录。

3、各小组对访谈的资料,要及时进行整理。

4、各小组要写出访谈心得体会。

五、活动评价:

用一节课的时间,各小组选派几名代表,在班上交流心得体会,同时,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找出不足这处。

第4篇:重庆市涪陵第十九中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 5 亲爱的爸爸妈妈导学案

5 亲爱的爸爸妈妈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叙事的脉络,感知文章的要点。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探究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选材的。

3、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珍视的幸福生活,提高警惕,防止悲剧重演。

【学习重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探究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选材的。。

【学习重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知识链接】

1、走近作家:聂华苓,女,美国华裔作家。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流长》、《台湾轶事》;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

2、背景:1941年10月21日,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这个小城,德国纳粹匪徒杀死了7000人,其中有300个孩子。47年来,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沉重的历史,每年10月21日都要在这里举行悼念活动,控诉纳粹的暴行。

第一课时

【课型】自主阅读课

【自学】

1、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眼花瞭乱不可明状荒谬憧憬B、响彻云霄头发班白屏障屹立

C、杀戮荡然无存赃物荒谬D、憧憬月明风清寒襟张皇失错

2、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法国作家雨果歌颂远征部队取得伟大胜利的一封信。

B、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缺一不可。

C、《亲爱的爸爸妈妈》开头第一句“凄风。苦雨。天昏。地暗”写出了天气的恶劣。

D、《亲爱的爸爸妈妈》的作者是聂华苓,女,中国当代女作家。1921年生,湖北武汉人,著有《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流长》《台湾轶事》等小说集。

3、下列文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人潮仍沿着山路泻下。”不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B、“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这句话抒发了作者矛盾的心情。

C、萨特的一段话,可以看作本文的一个纲,“沉重”与“美丽”两个主题词是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D、“他和那位西德朋友一对照,就是很好的反驳。”这句话其实就是对日本人的含蓄的批评。

4、仔细体味下列语句的含义,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自探】

1.课文中三次写到南京大屠杀,有何用意?

2.文章第三部分,作者介绍了“六十几位”参加座谈会作家,为何重点介绍两位?

3.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起什么作用?

第二课时

【课型】合作探究课

【自习】

1、在正文前的引文中,萨特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试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萨特这样说的原因。

2、“他们杀了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芙蓉的普通市民。”(“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感情?)

3、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你怎样理解这看似矛盾的议论?)

【自探】

阅读“我们一共六十几位作家,„„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回答问题。

1、 六十几位作家在一起讨论,作者为什么只记了三四个人的发言。

2、 安格尔的诗“黑色在这儿也太明亮了„„”,其具体含义是什么?

3、. 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发言,态度有什么不同?

4、 “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这表明了什么?(“他”是指西德作家明赫白)

【知能提升】

家书

①延叔喝完第一杯酒,雪花就柳絮般飘落下来。菊麻雀似的蹦进门,喊道:“哥来信了。” ②延叔接过信又递给菊:“快拆开念念。”菊娘一脸惊喜地从灶间跑出,坐到靠墙的矮凳上,认真地仰起头。菊小心地拆开信,抽出薄薄的一张纸。 ③“春节路上挤,不回家过年了。我都好,务必立刻寄钱来!”菊一字一顿念出,喜悦一点点地消失。

④延叔有些不高兴,完了?菊淡淡道,完了。

⑤延叔长长地“嗯”了一声,倒满一盅酒,咕咚喝下。菊娘一看延叔脸色不对劲儿,忙打起圆场:“收到信就好。伢子大学念书很忙,没功夫写许多话。”

⑥菊问:“回不回信?”菊娘斜瞟一眼:“当然回。把家里事告诉哥,让他安心念书。”又喝一盅,瓶里的酒浅了些,延叔脸上也生动了些:“菊写,我说。” ⑦菊趴到桌上,从书包里翻出两张稿纸,红通通的小手一把攥住笔杆裂开的圆珠笔。延叔叹一口气说:“告诉你哥,信已收到,钱过几天凑好寄去。叫他放心。”说完回过头:“我没什么说了。”菊娘心领神会,双手拢到围裙下,脸上漾出笑容: ⑧“我说两句。对哥说家里的事都好。秋后老母猪生下九只猪仔。今年价好,涨到七块,有卖头。卖猪仔的钱还清了去年的债。”

⑨“上个月,那只老黑母鸡被隔壁仔崽打断了腿。我心痛了几天,找到村上张兽医,他说不碍事。现在果真好了,只是有点跛。”

⑩延叔腮帮子一鼓:“说这些干啥?菊,天冷了,叫你哥要当心自己,免得你娘挂念。告诉他家里人身体都好。”菊娘赶紧插上,“我就是晚上困不着,胃老是痛。叫哥在学校要吃饱吃好,想吃啥就吃啥。不要让人笑话咱。”菊烦了:“哥是大学生,这点事都不懂?”

⑾延叔把酒沥下,不够一盅,只好慢慢喝。边咂嘴边说:“菊,把你的学习情况对你哥说说。”

⑿菊咬起下唇,写道:“上次期中考试我第一名,得了一张奖状和一支钢笔。娘还蒸了鸡蛋给我吃。那支笔很漂亮,我舍不得用,收在枕头底下„„大学里也发奖状吗?你也要好好学习,争取得到奖状,让全家都高兴高兴。” ⒀菊写好抬起头,延叔收回盯着菊飞快移动的小手的目光,倒放起酒盅。菊娘就站起灶间盛饭。延叔又想起来什么,叫菊接着写:

⒁“前两天,上面分来救灾衣服。队长说你有出息。特地分归我家一件半新的呢子大衣,让你回家过年穿。腊狗说式样还挺流行,城里都时兴。你不回家我就托人寄去。”

⒂菊娘端出饭,也突然想起什么,叫菊再加上几句:“娘初一到后山庙里替你求了支签,签上说你有小灾损,要切切注意。”

⒃菊嚷嚷起来:“没纸写了。”延叔见写满了密密麻麻的三大张,说:“就不写了。”菊娘便说:“对。你哥不相信这些。再说,写多了他没时间看,他的信就那么短。” ⒄延叔端起饭碗扒拉了几口,又放下,仿佛心里有什么东西哽着。拿起那薄薄的一张,延叔瞪着眼前没了热气的几碟菜,硬邦邦地甩出一句:“重写一封。”正在有滋有味嚼饭锅巴的菊愕然睁大眼睛,随即就按延叔的话庄重地写好第二封信: ⒅信收到。钱就寄。

1、第①段中划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具体有什么作用?

2、⒄段划线句子是什么描写?“心里有什么东西哽着” 的心理是怎样的?

3、⒅段与前文中哪一句话相照应?

4、延叔为什么要重写一封信?

5、小说中的大学生是怎样一个人?试作简要分析。

【自结】

第5篇: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让世界充满爱》作文教学导学案

语文学科组

学习目标:

1、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

2、能围绕中心选材,正确处理材料的详略。

3、让学生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4、用老师所教的方法完成习作。

学习重点:

1、学会正确审题,把握写作大方向

2、学习搜集、组织材料的方法。

学习难点:

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正确处理材料的详略。(关键: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并合理的组织材料,运用恰当生动的语言,才能使文章具有感染力)

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材料,布置任务。

2、学生搜集自己身边感人的故事,完成学案。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用“爱心是------------,可以---------------------。”说一句话。

(从生活中发现一种表现爱的方式)

2、搜集有关“爱”的故事、歌曲、名句。

3、 回顾记叙文文体写作的基本要求:

二、课堂学习:

(一)故事导入:

(讲述故事):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子到海边散步,他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暴风雨冲卷上岸的小鱼。当太阳升起后,水会被蒸发,鱼儿只有死路一条。一个小男孩正一条条的将小鱼捡起来,扔进大海。他一边做一边对旁边惊异的男子说:“这条鱼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是的,靠一个孩子的力量,不可能改变海滩上所有小鱼的命运,但是,他挽救了自己身边那些小鱼的生命。小男孩的爱心令人肃然起敬。爱是一种博大的情感……

(二)预习展示:

(展示预习导学的内容)

(三)作文指导:

第一步:审题

作文题目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呢?让我们一起讨论一下,确定我们的写作方向。

1、小组内发表自己对题目的理解,确定写作方向。

2、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3、师小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本次作文的着笔点是写爱的给予,爱的奉献。通过以记叙为主的表达方式展现世界的美好。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详略得当是大纲对我们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写作的重点是尽量写出自己独特的体察和感悟。

第二步:积累素材

1、师:刚才我们已经回忆了生活中许多爱的画面,这些都是我们写作的素材,想一想,你要写一件什么事呢?你能不能把你要写的事浓缩成一个词,短语或句子呢?

2、学生想词语。

第三步:写作指导

1、老师相信你们所写的词语背后都有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那么,怎样能让故事感动读者呢?想一想,我们所学的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感悟呢?哪个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回答。

3、师生梳理记叙文文体写作的基本要求:

A、写自己熟悉的人,要选好表现人物形象的重点。

B、写自己切身的事,并能做到以小见大。

C、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恰倒好处的运用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D、语言要力求生动,注意描写的应用。

E、做到内容完整,合理安排顺序。

F、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正确处理材料的详略。

第四步:佳作引路

试问父爱今何在

人们常说,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也有人说,父亲是家中的精神支柱,是全家的避风港。

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抽烟

在他人心中,父亲如风雨中昂立的军人,父亲是悬崖边挺拔的青松,总之父亲是一个能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然而,在我心中,父亲只是一个烟鬼,正宗的烟鬼。他那早已被烟熏得焦黄的手指如今还一刻不停地夹着一支卷烟。

父亲爱抽烟,一直就是这样,我不知道为什么。无论在家还是外出,在他的身上都有一股浓浓的烟味,让我无法承受的一股烟味。尤其在临近我上学的时候,那股烟味变得更浓更令人难以承受了。此时的我,因担心学费未凑足而焦虑不安,而老爸他却还在悠闲地抽他的烟,似乎对我的事漠不关心。见他整天在深深地吸烟,然后又轻轻地吐出来,我恨不得把他赶出家门。此情此景,真让我欲哭无泪,欲恨不忍。难道这就是我的父亲?难道这就是所谓的“顶天立地”?他如此的“伟大”,我还有何话可说呢?

尽管如此,我还是被按时送到了学校,这让我迷惑了。我似乎正在慢慢察觉:在他深

深地吸烟的同时,他也正在深思熟虑,在默默地担忧。再次回味那股烟味,发现了它有了一点淡淡的清香;再看到那缕烟影,我感觉到了其中笼罩了父亲的许多愁思。

又一次父亲送我来校,临走时,他照旧没说什么,连一点笑容也没留下,转身便走了。面对如此冷淡的父亲,我无法理解,更无法接受。突然产了一个念头:去偷偷地监视他。正当他走到转弯处时,他停了下来,回过了头,只见他那充满深情的目光似乎在寻找什么,哦,是想再看一眼他的儿子,然而却没看见。他又转过头来,我终于被他发现。从他脸上终于隐隐呈现了一丝从未有过的笑容,那笑容如早晨的露珠一样晶莹剔透,一样短暂,一样难得。从他的那双眼中,我终于发现了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无私的爱。从此,这一精美的动作便深入了我的记忆宝库。多感人的一次回头!

终于,我彻底领悟了:我不是缺少父爱,而是缺少发现,那烟味充满浓香,那回头充满深情。同时我也理解了父爱:父爱如山,父爱似海,父亲冷淡的外表里装的是颗赤热的责任心,是颗真诚的爱子之心。

试问父爱今何在?尽在一缕浓烟中,尽在回头一瞬间。

四、课堂小练笔

撷取生活中让你感动的爱的画面,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五、妙笔生花

围绕“爱”的主题,写一件事,可以是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看到的或是听到的,要求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字数在600字左右。

六、教(学)后记:

第6篇:《敬畏自然》导学案导学案八年级语文

荔波县甲良中学 八年级 年级 语文 学科导学案 编号 主备教师 何立凤 时间 2011年5月18日 备课组长签字 教导处签字 印刷 份

课题 :第11课《敬畏自然》

学习目标: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1、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反问的作用

A.人类竟然不打自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形象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

B.高深莫测的星空是大自然的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②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C.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学习过程 无比的美。

D.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

一、预习新知

3 、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

)鹏

斥鴳(

)

蓬蒿(

)

咫尺(

) 狼藉(

)

相形见绌(

)

美味佳肴(

)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

咫尺:

狼藉: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佳肴:

二、课堂展示

(一)读课文小组讨论

1、本文谈论的内容是什么?

2、在人与自然这个问题上,作者是怎样认为的?

3、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一、(

) 提出问题:

二、(

) 分析问题:

三、(

) 解决问题:

4、“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

5、“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极无为的口号?

6、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二)【合作探究】

1、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请仔细体会下面几句话的含义,并与同学交流看法。

①人类为自己取得这此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③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2、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 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改为一般陈述句:

分析其作用:

②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改为一般陈述句:

分析其作用:

③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改为一般陈述句:

分析其作用:

④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改为一般陈述句:

分析其作用:

四、当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不自量力 陷阱 呐喊 沾沾自喜 B.喜形于色 窃笑 佳肴 狼藉班班 C.相形见拙 呐喊 演化 美味佳肴 D.精巧绝伦 幼稚 误解 高深漠测

①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

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 不

生命力的体现吗?

(

)

②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

声音。

(

)

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 )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水是自然界的产物,

①然而,太多的人还没有意识到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

②因此全球范围内的水危机正在不断逼近

③水千变万化,雕塑出清丽的湖泊,创造出富贵的湿地资源

④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

A. ④①②③ B. ④③①② C. ③④①② D. ③①②④

5 、仿例造句,表达对自然母亲的感恩之情:

感谢自然赐予我眼睛,让我看到如此壮美的山河;感谢自然赐予

, 。

6 、举例说明“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

7 、读着作者精辟的论述,理性的分析,你打算如何将“敬畏自然,爱

护自然”变成具体行动?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

向人们发出呼吁。

例:地球不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将呵护我们的明天。

五、小结

收获:

疑问:

上一篇:初二随笔600字下一篇:挂钩帮扶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