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年轻干部专业能力

2022-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提高年轻干部专业能力

大数据背景下年轻干部提升调查研究能力的问题探讨

[提 要]调查研究是干部制定正确决策、解决实际问题、坚持实事求是和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能力。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调查研究中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提供了更多可能。年轻干部在应用大数据开展调查研究方面具有学习意识强、容错心态好、知识结构完备、思维活跃等优势,同时也存在认知积累少、系统思维差、实践不足等劣势。在不同目标的调查研究中,年轻干部可视情况选择不同模式,综合运用大数据技术和传统调查研究方法。为提升调查研究能力,年轻干部需注重增强问题意识、培养系统思维、养成观察习惯,并注意在应用大数据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其工具地位、具备法治思维、加强部门协调。

[关键词]年轻干部;调查研究;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石云鸣,中共北京市委党校领导科学教研部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领导科学。(北京 100037)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党领导民营经济的路径演变和完善对策研究”(19CDJ025)。

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基本能力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秋季学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在这七种能力中,调查研究能力是年轻领导干部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调查研究的路径和方式趋于多样化。全数据采集、可视化分析、预测性分析等大数据技术能够将错综复杂的数据梳理成像,全貌显示数据间关系,揭示事物发展规律与趋势。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调查研究,不仅可以提高调研效率,还有助于对调研对象进行长期跟踪,观察其发展趋势。基于此,探讨大数据背景下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如何提升调查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调查研究对年轻干部成长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年轻干部工作经验相对较少,更需在调查研究中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和问题。另一方面,年轻干部在调查研究中积累认知,有助于提升其理论水平,促进其职业成长。

(一)调查研究是制定正确决策的前提基础

制定决策是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决策中,调查研究是首要工作和必经程序。毛泽东同志将调查研究视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强调调查研究的基础性作用[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2]认为科学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对于年轻干部而言,决策经验不够丰富,全局意识和系统思維能力相对较弱,更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掌握足够多信息和数据,提升制定正确决策的能力。

(二)调查研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是年轻干部实现成长的必然要求。要解决问题,必须了解问题的产生原因、发展态势、预期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方案。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都需要调查研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指出的:“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因此,年轻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调查研究能力密切相关。要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获得成长,必须具备坚实的调查研究能力。

(三)调查研究是通向实事求是的必经之路

实事求是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而调查研究是实事求是的基础。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其中“实事”需要调查,“求”则意味着研究。在当前复杂形势下,领导干部面临着更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不调查研究就无法发现事实背后的联系和规律,处理问题就缺少针对性和预见性。尤其对年轻干部而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更需要加强调查研究。

(四)调查研究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方式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而调查研究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方式。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3],领导干部必须深入群众,才能看到实情、听到真话[4]。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年轻干部要实现成长,必须懂得从广大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而调查研究为这种学习提供了途径。

二、大数据在调查研究中的应用

调查研究的基本工作是数据收集与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数据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文字、图片、语音、视频、位置等成为基本的数据形式。借助大数据技术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信息,提升调查研究的现实意义。

(一)在问题识别中应用大数据

以问题为导向是调查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则。在问题导向中,识别关键问题和问题的关键方面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基础。对关键问题的识别需要全局视角和系统思维,这些都建立在对基本情况的全面了解之上。传统的调查研究主要通过统计数据、报表资料、部门报告等获取总况信息,从中识别与调查主题相关的关键问题,具有较高实用性,但耗时较长,且容易遗漏各连接部分的关键信息,导致线索断裂,影响总体判断。

大数据技术为全面了解现实情况提供了更多便利和可能。大数据以全数据为容量背景,不再具有“样本”的概念,避免了从典型到一般、从局部到全局过程中的重要信息遗漏。借助大数据技术,调查者能够了解问题的总况和原貌,对情况把握程度更接近现实。在全局把握的基础上,数据集呈现的关系脉络、历史规律和发展趋势是识别关键问题的重要依据,即对复杂混乱数据中的规律呈现和关系脉络形成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影响全局的关键因素或者影响问题发展走向的关键方面。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调查研究者掌握全局信息和识别关键问题提供了更多参考依据。

(二)在关系梳理中应用大数据

调查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找到导致现实问题的症结所在。要识别关键症结,需要厘清要素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勾勒出关系网络中占据中心位置的要素,为阻断问题恶化或促进积极因素的扩散提供路径参考。由此,关系梳理成为调查研究中连接各要素的重要环节。在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的调查研究中,需通过关系梳理识别问题源头,从而有的放矢地提出解决方案。在以总结经验为主要目标的调查研究中,需要通过关系梳理提炼典型做法和影响因素,从而有理有据地总结成功模式。在以了解形势为主要目标的调查研究中,需要通过关系梳理将现状和问题分层分类,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掌握调研对象的整体情况。

大数据技术为处理庞大信息和解构复杂关系提供了可能。传统的调查研究多分析要素间的因果关系,而大数据时代的调查研究不再局限于对因果影响关系的关注,要素间切实存在的各种关系都可能会呈现出来[5]。在现实和网络交织的当今世界,每时每刻都有大量不同形式的数据生成,这些纷繁复杂的数据记载了连续时空内的各类过程。在调查研究中,需要将这些过程进行压缩和解构,形成诸如行为偏好、影响关系、趋势走向的理性认识。由于大数据技术是对超大规模数据量进行分析,得到的要素间关系常会突破已有认知。例如,国外一项针对汽车使用情况的数据分析发现,橙色汽车的缺陷率是其他颜色汽车缺陷率的一半[6],这与传统思维认知间存在显著差异。尽管无法依据现有理论判断产生这些相关性的确切原因,但全数据概念的引入,会引导调查者发现更多类似“蝴蝶效应”的复杂动态关系。大数据也广泛应用于一般关系的梳理。例如,疫情期间,为促进全产业链复工复产,浙江省依靠税收大数据在产销环节为上下游企业“搭桥”,通过发票信息、登记信息梳理供销关系,为上游企业寻找潜在经销商。

(三)在结论判断中应用大数据

结论具有准确性和价值性是调查研究的核心要求。准确性是结论呈现真实情况的程度和水平。价值性是结论对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意义。准确性是调查研究的基本要求,价值性是调查研究的目标所在,两者受调研队伍结构、调研问题设计、调研方法选择、调研过程组织、数据统计与分析等因素的影响。要确保调研结论的准确性和价值性,需要在各环节尽力排除主观因素和片面因素的影响。主观因素过多,易走向“想当然”,从认识到认识,从经验到经验,得出一些符合一般预期而忽略新发展和新变化的结论。片面因素过多,易遮挡事物全貌,得出一些只对部分问题有效而对全局无显著意义的结论。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极大程度降低了主观和片面因素对调研结论的干扰。大数据是客观事实的连续记载,比人的观察和判断更客观。不同观察者对同一事件的判断会因立场、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不同而存在差异。相比之下,数据没有立场,没有先入为主的倾向性,数据呈现的结果仅是时间和空间交织运行下的客观过程。因此,在调研结论中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结果,从数据运行趋势和规律中做出判断,是提升调研结论正确性和价值性的有效方式。例如,在疫情期间,河南省整合工商、社保等部门的5620万条核心政务数据,据此给当地中小企业画“信用肖像”,并将“信用肖像”免费提供给银行,帮助银行高效识别征信好、有潜力的中小企业,提高企业申贷效率。

(四)在趋势分析中应用大数据

趋势分析是使调研结论具有前瞻性和预测性的基本途径。以问题为导向的调查研究既需从历史发展中探寻规律和不足,又需预测问题可能的走向,为制定应对举措和长期战略规划提供思路和线索。进行趋势分析需着重识别事物发展中的稳定因素和变动因素。正如“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价值规律,价值是影响价格变化的稳定性因素,而企业营销策略、市场竞争态势等是影响价格变化的变动性因素。在识别稳定因素和变动因素的基础上,需立足历史数据,在事件是连续发展的假设之上将影响规律变化的因素应用于未来,做出具有前瞻性和预判性的趋势分析。这需要大量时间序列的样本数据,而调查研究常常面临历史追溯上的局限性,还原事实的程度受到数据记载连续性、内容涵盖完整性等因素的影响。

大数据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基于时间序列的趋势分析。傳统时间序列以年、月、日为计时单位,大数据技术可以精确到分、秒、微妙,既可以抓取超短时间内的细节变化,又能够勾画长时间内的脉络走向,为趋势分析提供方向把控和细节预估的双重可能。目前,大数据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市场分析、企业营销、产业发展、社区治理、行为预测、道路通行、物流优化、舆情应对、社交情绪分析、信贷风险分析等诸多方面,这些问题均涉及时间序列的数据采集。大数据技术在推动各项问题得到更有效解决的同时,也减少了人类行为的盲目性,这也使得社会环境更有利于调查研究工作的进行。

三、大数据背景下年轻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优势和劣势

(一)优势分析

年轻干部知识结构较完备、学习能力较强、思想活跃度较高,在利用大数据开展调查研究方面也具有相对优势。

1.学习意识强,善于尝试新方法。

调查研究要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新问题和新情况。年轻干部处于成长阶段,求知意识较强,促使其对潜在问题持有相当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同时,年轻干部一般学历较高,具备探索新事物、学习新方法的基本能力,善于利用新技术在调查阶段捕捉更多细节和信息,为后续分析和决策提供依据。此外,大数据是一项新事物,需要领导干部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和利用,年轻干部在这方面将体现出其善于尝试新方法的优势。

2.持有容错心态,敢想敢干。

调查研究意在了解事实、发现问题,而如果某环节出现误判,则可能得出与事实完全不符的结论;或是调查的问题千头万绪,难以进行深入挖掘,为决策制定带来困难。面对调查中可能出现的失误或深究之后接踵而至的问题,调查者必须具有不惧挑战的精神和不怕出错的勇气。在应用大数据方面,虽然大数据技术优势显著,但可能会因为调研者缺少独立判断而出现“唯数据论”的情况,使人受控于数据。年轻干部充满朝气,具备更好的容错心态,对大数据的畏惧情绪较少,更敢于开拓调查研究新途径。

3.知识结构较完备,擅长理论概括和解释。

调查研究是理论和实践相互碰撞的过程。从众多表象事物和问题中发现内在联系和规律,进而寻找解决方案和优化途径。这需要干部具备较强洞察能力和问题概念化能力。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呈现出来的大数据本身庞大杂乱,经数据清洗、分析之后呈现出的关系和规律,也可能超出已有的普遍认识,需要领导干部将新发现融入现行系统,或构建新的概念框架,用以解释新现象和新问题。年轻干部知识结构较为完备,更具备用精炼的概念界定错综复杂问题的知识基础。

4.较少思维固化,不易受经验主义影响。

个体在认识新事物时往往受到已有经验、思维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调查研究既要观察老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又要观察是否有新问题出现,还要探索老问题和新问题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调查者具有活跃的思维。大数据技术善于发现新问题,但承载和运算数据的机器本身没有独立思维能力,数据终究被人所用,这便对数据使用者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要求。在某些情况下,认识新事物不是接受新知识,而是改变固有认知,这导致调查者的经验越丰富,思维越受限。年轻干部各种经验相对较少,不易对新问题先入为主地定型定性。

(二)劣势分析

年轻干部由于实践经验相对不足,对实际情况的了解相对较少,在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展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弱势和不足。

1.认知积累不丰富,识别关键问题的能力不强。

在调查研究中,从对象选择、方法设计、调研执行到数据分析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认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所能收集到的数据规模及复杂度前所未有,这就要求调查研究者能够跳出数据看问题。尤其对于表象较多、需要层层挖掘的问题,需找到根本症结所在,识别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然而,年轻干部经验较少,可参照的实践知识相对较少,对关键问题的识别能力相对不足,在調查研究中可能会出现工作力度大却无法获取有效信息的情况。

2.系统思维能力较弱,难以从全局认识问题。

一方面,调查发现的诸多问题之间关系复杂,调研者需具备系统思维能力,将零散问题放入系统问题中综合思考。另一方面,调查获得的信息只反映某些方面的问题,完整呈现问题全貌需要调研者具有广泛的基础认知。不论调查方式是普查或重点调查,还是典型调查或抽样调查,都只能了解某些问题。要解释和解决这些问题,还关联到其他未调查到的因素。大数据技术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调查研究者可以借助大数据扩大信息广度,但还需具备相当的思想高度,才能从整体上审视全局。年轻干部经历的工作类型相对有限,从全局视角思考问题还存在一定不足。

3.理论多于实践,易陷入教条主义误区。

年轻干部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相对较少,这是优势也是劣势。在大数据背景下,尽管数据表现形式不断丰富,但仍然是抽象的、虚拟的。如果仅从数据认识世界,极易做出脸谱化和标签化的判断。现实世界远比数据世界复杂多变。年轻干部在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方面具备理论优势,但在实践方面的优势并不明显,在判断和解决问题时可能会出现“纸上谈兵”等不切实际的行为。因此,对于年轻干部而言,调查研究既是增强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理论是否可行的重要方式。

四、大数据背景下年轻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方式探讨

根据目标不同,调查研究主要可分为探索型、解决问题型、方案选择型和决策验证型四种类型。年轻干部可视情形综合应用传统调研方法和大数据技术,提升调研效率和效果。

(一)探索型调查研究

探索型调查研究意在了解调查对象本身,对调查结果不进行预设,以收集资料数据、掌握现实情况为首要目标。例如,毛泽东同志于1917年、1918年先后到湖南的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浏阳等地进行“游学”式考察,加深了对中国国情的认识[7],便是探索型调查研究。年轻干部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开展探索型调查研究,特别是对于新到岗的年轻干部,需要全面了解工作范围内的基本情况。有三种常见模式可供参考。

第一种是从面到点的调查研究,即先通过普查了解人口、经济等基本情况,然后选择重点领域进行专题调研。这种模式下可应用大数据技术收集整理社会信任感、满意度等意见型数据,并与年鉴、登记等传统方式收集到的数据整合到一起,综合考察调研地的物质基础和人文状况。在此基础上,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实地考察和重点调研。

第二种是以点带面的调查研究,即先从重点问题切入,抓取关键信息,在此基础上通过关联调研了解更多情况。这种模式下,可应用大数据技术锁定关注度较高的若干问题,从这些问题入手收集关联信息,通过进一步扩大调研问题面,了解一地的总体情况和重点问题。与传统的独立调研相比,关联调研更能了解调研对象的总体情况。

第三种是点面结合的调查研究,即普查和重点调查同时展开,全面了解调查地和调查对象的情况,并对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掌握。若先期已对调查地和调查对象有基本了解,可扩大调研面,借助统计数据了解基本情况。同时,开展专题调查,借助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分析重点领域内的非结构化数据,对一地情况进行整体了解和重点认识。

(二)解决问题型调查研究

解决问题型调查研究意在针对现存问题查找主要原因,预测发展态势,以制定应对策略。这种调查研究目标明确,制定的解决方案讲求可行性。例如,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期间对全县120多个生产大队进行走访和蹲点调研,基本掌握了内涝、风沙、盐碱的形成规律,为根治“三害”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年轻干部正处于事业上升阶段,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是体现其能力水平的基本标准。解决问题型调查研究突出问题导向,常见的路径模式有两种。

第一种是扩散式调查研究,即通过蹲点、摸排、巡查等方式进行覆盖式调查,然后在关键环节深入探索,从时间和截面两个维度层层剖开引发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传统的人工摸排和巡查。例如,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可利用互联网登录信息、移动通信行程记录、监控设备记载信息,形成动态地图,据此识别关键线索,控制疫情传播;同时,可通过整合微信指数、阿里指数、百度指数等了解民众恐慌程度,及时发布信息,稳定民众情绪,为疫情防控创造条件。

第二种是深挖式调查研究,即调查和研究递进式进行,根据调查所得数据构建关联网络,识别关键要素和环节,在此基础上对重点问题进行深入调查,找到引发矛盾的根本所在。若将调查研究分为调查和研究两个工作过程,大数据技术在调查阶段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成熟。调查更关注客观事实,而大数据技术在事实呈现上作用显著,可作为调查阶段的重要工具。研究则需要调研者具备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收敛思维等思维能力,不能仅依据大数据呈现的结果和规律。因此,解决问题型调查研究既考验干部的实践能力,也考验其思维能力。

(三)方案选择型调查研究

方案选择型调查研究意在通过利弊分析在备选方案中基于一定标准做出选择。例如,邓小平同志于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改革开放迈出关键一步。年轻干部在工作中经常面临各种选择,是否要启动一个项目,是否要出台一项政策,都需要做出判断。选择需要基于合理的标准和充分的依据,从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入手进行取舍,调查研究也据此分为两种模式。

第一种是基于标准的调查模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从群众需求出发确定关键标准。针对互联网使用频率高的群体,可通过大数据了解这部分人最关注的问题。针对老年人及其他的传统媒体使用者,可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走访等方式征集意见。在广泛调查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可通过专家座谈等方式进行意见整合和排序,形成科学完备的标准评价体系,为后续方案评估提供标准和依据。

第二种是面向重点对象的调查模式,即通过座谈会等方式初步了解基本情况,确定调查重点,设计调研问题和提纲,再进行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对调查对象进行深度访谈,或对调查地进行重点走访。在这一模式中,大数据技术可应用于重点调查,通过机器学习和专家系统多视角考察被调研对象在行为表现和认知层面的特征和轨迹。这种调研模式适用于权重区分较大的方案选择,即部分群体在方案选择中发挥关键作用。例如对于专业性较强的方案选择,专家群体基于专业知识做出的判断更具理性和科学性,是调查研究中的重点调研对象。

(四)决策验证型调查研究

决策验证型调查研究意在了解政策实施的进展、成效和问题,据此制定配套举措或对政策进行调整。例如,2019年,全国人大派出调研组分别赴广东、浙江、海南、贵州、湖北、山西、河南、安徽、湖南、江西等省,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进行调研,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和主要问题,便是决策验证型调查研究。这种类型的调查研究不但考察干部制定正确决策的能力,同时也考察其落实上级政策的能力。既关注决策本身,也关注执行和落实。基于此,有两种常见路径模式。

第一种是基于问题的调查模式,了解政策落实中的问题和不足,据此调整政策或制定配套措施。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以了解政策制定是否合理、配套舉措是否健全为目标的调查研究。在这种模式中,大数据可以配合传统调研方法,多角度判断政策适应性和合理性。例如,疫情期间为促进企业复工复产,各地方政府出台了包括减免房租、缓缴社保在内的一系列举措。要了解这些举措的落地情况,除通过走访、从信息统计部门调取数据等传统方式外,还可以通过支付数据了解房租减免落实情况,通过运输大数据了解企业开工后的业务密集度,从中发现政策落实中的断点环节,据此补充配套举措或实施细则。

第二种是基于效果的调查模式,了解政策实施效果,同时通过满意度调查等获取政策覆盖对象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以了解政策落实进度和执行效果为目标的调查研究。在收集成绩和进展数据中可应用传统方法,如数据统计、信息登记等。在满意度调查中可借助互联网开展传统形式的问卷调查,同时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在更大范围内了解非受访对象的意见和看法。

五、大数据背景下年轻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思考与建议

(一)调查研究中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几点思考

1.大数据技术只是辅助工具

大数据只是开展调查研究可利用的技术工具,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调查研究方法。为提高调查研究工作质量和水平,领导干部需与时俱进学习和使用新的技术方法[8],但这些技术能否最大程度发挥作用,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调查研究者的能力水平、调查研究的思路设计和方案选择等。因此,在调查研究中不能放大大数据的作用,应将大数据和传统调研方式有机结合。一方面,取大数据容量大之长,补传统调研方式样本收集有限之短。另一方面,利用传统的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深挖问题根源,弥补大数据追求趋势勾勒和规律探索而致使部分细节和结论精准性下降的缺陷。

2.应用大数据需具备法治思维

大数据中含有大量个人和组织的隐私信息,利用大数据开展调查研究需避免触碰相关法律法规。大数据技术通过获取和分析海量信息还原事物原貌或事件发展脉络,这其中包含诸多法律意义上的隐私信息以及法律尚未规定但公众普遍认为不宜公开的信息[9]。在调查研究中应用大数据需注意避免侵犯个人和组织的隐私信息。一方面,在调查研究中尽可能利用非隐私数据信息,如可在公共空间和工作场所获得数据。另一方面,对于确需涉及隐私信息的部分,以授权等方式获得调研对象的同意,同时对隐私信息做技术处理。这要求开展调查研究的领导干部培养法治思维,提升法律素养,在法律框架内合理合法应用大数据。

3.应用大数据需协调多个部门

在调查研究中获取和利用大数据需要得到诸多部门的支持与合作。大数据形成于社会各部门、各环节的日常运转中。利用大数据意味着要与产生数据的部门合作,或获得其支持。例如,要收集和利用交通出行大数据,需要获得铁路部门、民航部门、城市交通部门的支持,或这些部门的所属单位的支持;要收集网络用户对某一事件的意见数据,需要获得工信部门、互联网公司的支持。除非调查研究者需要的大数据正好是本部门日常工作中产生的,且易于获取和分析,否则皆需要进行跨部门的协调。

(二)年轻干部提升调查研究能力的对策建议

大数据作为调查研究的工具,其作用发挥需要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为此,年轻干部应注重增强问题意识、培养系统思维、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的习惯,不断提升调查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1.增强问题意识

调查研究意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要求调查研究者少一些“理所当然”和“想当然”,多一些“为什么”和“怎么办”。年轻干部要有敏感的问题意识,善于预见发展趋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对出现苗头和倾向性的问题及时展开调研[10]。在调查研究中,年轻干部要“甘当小学生”,多听群众意见,多向他人请教。问题意识还体现在调研动机上,不为调研而调研,而为解决实际问题而调研,将调查研究和真抓实干结合在一起。

2.培养系统思维

調查研究需要系统思维,在众多问题中理出关联性和规律性。年轻干部要着重培养系统思考的能力,改变单向思维,从全局视野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在调查研究中,找到与目标问题相关要素及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识别关键要素和核心环节,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辩证方法分析问题。在工作和学习中,年轻干部应注重拓宽知识面,除学习工作领域的专业知识外,广泛了解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为培养系统思维打好基础。

3.随时随地观察

面对同样的情况,观察能力强的领导干部更可能发现其中隐藏的问题。观察能力的培养与行为习惯密切相关。领导干部可以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提升发现问题和预见问题的能力。观察的要点是寻找差异,既包括同一观察对象不同时间段或时间点的差异,也包括同一时间段不同观察对象的差异。观察习惯的形成有助于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中获得语言、数据等显性信息之外的隐性信息。

[参考文献]

[1]杨明伟.毛泽东与调查研究[N].学习时报,2018-02-26(001).

[2]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3]杨明清.调查研究是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的现实意义[J].理论学刊,2013,(11).

[4]李道松.调查研究须坚持亲临现场[J].领导科学,2017,(15).

[5]杨志强.大数据时代的调查研究面临四个转变[N].华夏时报,2014-09-25(024).

[6][美]理查德·L·达夫特著.组织理论与设计[M].王凤彬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7]何成学.毛泽东重视调查研究[N].人民日报,2017-07-18(1).

[8]汤华臻.用“大数据”做好网络时代的调查研究[N].北京日报,2017-12-13(003).

[9]潘星容,黄紫妍.论大数据背景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J].行政与法,2020,(8).

[10]习近平.提高防控能力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稳定[N].人民日报,2019-01-22(1).

[责任编辑:熊文瑾]

作者:石云鸣

第2篇:年轻干部提高能力心得体会发言

以信仰为指引。既为年轻人,就自当有年轻人的态度和勇气,理应做到坚定不移守信仰、旗帜鲜明讲政治。要自觉加强政治历练,增强政治能力,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提升作为学习的重中之重,将政治追求融入到人生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当好政治“明白人”,做好信仰“践行者”,让“明事”之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时刻涵养过硬的政治素养,筑牢“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政治担当。

以人民为中心。年轻干部要乘势而为、兴势而起,把调查研究作为提升本领的“常规动作”,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中坚持系统思维、形成调研成果;要将应对风险实践作为下好先手棋的“特色动作”,在分类施策、精准拆弹中增强风险意识、涵植处突胆识;

要将提升群众工作本领作为打好关键战的“招牌动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时刻以人民为中心,把关乎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开展工作的起点,将落实各项举措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万能匙”,力求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在新时代中起而行之、奋起追之,以此更好肩负起时代使命。

以时势为良机。年强干部要以时局为背景,善于洞悉发展规律,权衡变化中的利弊,增强明辨与决断的能力,保持看得远、想得深的战略眼光,把科学思维运用到全面深化改革中,树立问题意识,怀揣目标导向,把理性思考与干事激情有机结合,以啃硬的决心、攻坚的信心、问计的诚心,为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添动力、寻良机、求突破,让改革举措在合理发展中出真章、见成效。

第3篇:强岗位锻炼 提高年轻干部实践能力

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我们的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形势的发展、工作的要求和干部队伍的现状,都要求我们把培养和选拔年轻干部作为党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建立、健全与当前畜牧系统发展实际相适应的青年人才培养机制,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近段时间我就“如何加强岗位锻炼,不断提高年轻干部实践能力”为主题开展了调研活动,通过对本系统年轻干部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对下一步加强岗位锻炼提高年轻干部实践能力提出思考。

一、临颍县畜牧系统近年来培养年轻干部的情况

我县畜牧系统所属单位共8家,其中局属二级机构3家,乡级动物检疫防疫中心站5家。全系统现有职工356人(其中财政供给86人,自收自支270人),中层以上领导干部32人,从领导干部的学历构成来看,中专及以下的占44%,大专学历占29%,本科学历占25%,硕士学历占2%;从年龄构成来看,30岁以下的占13%,30-35岁的占26%,35-45岁的占31%,45-60岁的占29%。总体上看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占39%,35-45岁的中青年 1 干部占31%,这些人大都为大专以上学历,年纪轻、学历高的干部已成为我县畜牧系统领导干部的“大多数”。总结近年来县畜牧系统培养年轻干部工作,主要呈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树立培养年轻干部的正确意识

局党委非常重视培养、任用年轻干部,几年来一直着力推进系统领导干部的年轻化,把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作为做好这项工作的先导,并在系统内着力树立几种意识。

一是局领导班子在任用干部上有“年轻化”意识。1997年我局党委换届时,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对“科长年纪比局长大,科长比科员多”这样的领导干部构成情况,毅然决定要把做好畜牧系统跨世纪的新老干部交替作为新一届党委的重要任务之一,并摆到了突出的位臵上。局党委联系本系统干部队伍的实际状况,深入学习党中央的人才政策,统一对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认识,认真做好干部队伍规划和后备干部的选拔,抓好青年干部的岗位锻炼和培养,给任务、压担子、创环境。加强青年干部的理论培训和社会实践,有力地保证了青年干部的全面成长,使得一大批年轻同志走上了局级、科级、中心级及基层单位中层干部等各级领导岗位。

二是基层领导在举荐年轻干部上有“大局观”意识。面对本系统推进领导干部年轻化的趋势,局属各单位领导积极响应,一方面在本单位中层干部中实行竞聘措施,改变了以往论资排辈的 2 现象,给年轻同志创造条件,今年年初局党委组织畜牧系统全岗位竞聘,使一大批年轻干部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另一方面,许多单位的老领导服从大局,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并热心帮助新上任的年轻干部,同时积极向上级部门输送年轻干部。

三是年轻同志面对组织安排有“接班人”意识。在对年轻干部的培养中,各单位都有意识的将有一定潜质的年轻同志安排到困难岗位、关键岗位上锻炼,使他们更广泛更深入地接触工作,开阔眼界,增长阅历。年轻同志都能正确面对领导的安排,树立“接班人”意识,通过岗位锻炼磨炼自己,在实践中克服年纪轻、阅历浅、知识结构不全面等不足,认真积累起基层工作经验,并使自已的思想更充实、感情更朴实、学习更扎实、作风更踏实。今年初,我们有意识将一名年轻干部安排到条件相对艰苦的单位担任主要领导,该同志能认真对待组织安排,并带领干部群众大胆改革、努力工作,使中心站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了明显的改观。

(二)健全选用年轻干部的各项制度

一是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在制度建设中,我县畜牧系统非常注重后备力量建设,把加强年轻干部培养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尤其在近两年里通过为不同的青年人才设定不同发展途径,大力加强青年人才的培养。制定了《临颍县医药畜牧科技教育奖励办法》,培养、激励学术、学科带头人。各单位都将青年人才的培养工作列入了党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同时,还确定了党政后 3 备干部名单。目前区畜牧局已按1:1的标准建立了后备干部库,并实行动态管理,以保持后备干部队伍的科学性、合理性。现有局管后备干部35名,为今后党委选拔任用干部做好了充分准备。

二是积极推进竞聘上岗。目前畜牧系统各单位大都实行了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制,按照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进行竞争,真正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通过公开竞聘等方式选拔起用了许多优秀青年,并在他们开展工作时给予大力扶持。

三是大胆实施正常退出机制。近年来,我县畜牧系统积极探索、大胆实施领导干部的正常退出机制,使更多的优秀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使一些年龄偏大或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干部退出领导岗位。竞争让位已成为干部正常退出的主要途径。同时基层单位中层干部自动退出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我们还制定了一定的退出标准和保障措施,使通过正常渠道退出的领导干部得到妥善安臵,享受一定的待遇,促进了退出机制的履行。

(三)落实培养年轻干部的各项措施

一是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一方面强化教育培训提升青年素质。培训是干部培养的基础环节,通过培训,能有效推动干部人才内涵式的发展。近年来,畜牧系统一直有计划地输送优秀青年人才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同时还十分重视青年政治理论的教育培训。大多数基层单位都建立了相应的教育培训制度,为青年进行学历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提供了经费、时间等 4 方面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加强实践锻炼促进能力提高。现在的青年干部多数是从学校到单位,缺少对国情民情的了解,缺少社会实际生活的锻炼,在社会实践方面他们更显得缺乏与不足,在社会实践能力方面都亟待提高。各单位都非常重视通过安排优秀青年进行岗位锻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是普遍培养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实际工作岗位既是培训干部、锻炼干部的课堂,也是考察干部、识别干部的重要途径。为了使系统内更多的青年干部有机会进行岗位锻炼,我们认真做好后备干部的全面规划,确定了35名畜牧局后备干部。在干部调整中尽量考虑选拔一些年轻同志担任干部职务,从数量上保证年轻干部的比例,为青年干部的进一步成长打好基础。在普遍培养的基础上,我们还积极做好对素质好、在管理岗位上表现突出对象的重点培养。一方面要选准重点培养对象,重视全面素质;另一方面要积极铺路搭桥,提供锻炼的机会,使之了解、熟悉和提高全面工作和综合情况,在这个过程中也让领导和群众认识她、了解她,得到上下一致的认可。

三是培养管理型干部与业务型干部相结合。一方面,畜牧系统由于自身的特色,对于领导干部有着较高的专业素质要求,专业干部一直占有较大比例,另一方面,随着服务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畜牧兽医机构也面临着市场经济的考验,客观形势需要我们培养更多的管理型干部。实践中我们把基本素质比较好、有 5 群众基础的年轻干部,及时放到各级岗位上锻炼、考察,上岗的人数多一些,考察的面大一些,进一步的培养、选拔就可以在较宽的范围内进行。对其中适合管理工作的干部,我们对其作进一步培养;如果更适合做业务工作,在从事一段管理工作后,让其重新回到业务岗位上去,这对他们做好业务工作也有帮助。

二、不足之处

(一)管理层与年轻干部之间缺少交流,在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上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一是组织培养与青年感受不对称。近年来,我们在培养年轻干部上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大了培养力度,但在与青年座谈中了解到,个别青年感到这些培养与关注还没有被大多数青年体会或较好地感受。

二是组织意图与青年理解不对称。有些青年将组织上对其压担子的做法视为简单使用,将组织上有意识地安排岗位锻炼视为平常的岗位调动或受他人排挤。

(二)培养年轻干部能力的重点有偏差,单纯重视业务能力,忽视管理能力、开拓市场能力的培养

一是年轻干部的管理能力有待加强。在与局属各单位领导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各单位普遍重视对年轻干部业务素质的培养,但强调管理能力培养的单位并不多见。在座谈中,一些年轻干部也向我们反映自己在管理能力上还存在欠缺,他们非常渴望能得 6 到管理知识的培训,增强各自的管理能力。

二是年轻干部开拓市场意识有待加强。近年来,随着兽医改革的深入发展,兽医机构出现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局属单位面临着省、市级兽医机构和私人诊所的竞争。虽然各局属单位面对现实,主动接受挑战,在开拓兽医市场方面作了不少努力,但年轻干部当中开拓市场的意识还是薄弱的,在我们与年轻干部的座谈中,他们谈得最多的还是如何提高兽医质量、如何加强管理这些基础工作,但真正具有强烈的开拓兽医市场意识的干部还不多。

(三)部分单位没有充分发挥年轻同志的才能,缺少较为全面的激励机制

一是目标激励没有形成共同的远景。在座谈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单位的青年没有共同远景的指引,对畜牧业的发展方向不明朗,也有少数单位的青年感觉目前的岗位没有给自己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单位领导还不够重视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领导与群众比较疏远,部分青年感到单位的人际关系、工作氛围不佳,承受着一定的阻力和压力。

二是手段单一难以形成有效的激励。在座谈中,青年同志认为,现有的精神激励手段单一,对大部分青年来讲其价值往往没有及时得到充分肯定。缺乏有效的情感激励以形成凝聚力。其实,在日常工作中领导的充分授权,增加其独立工作的机会,甚至工 7 作环境的改善,都被青年视为激励手段之一。

三是利益激励还没有打破“大锅饭”。部分单位利益的分配还没有与工作的实际相挂钩,存在“忙闲不均”和“多做少做一个样”现象,出现了做工作时“领导使唤下级、老同志使唤新同志、正式工使唤临时工”的现象。由于岗位、名额有限,一些单位通过考核选拔、公开竞聘等手段给予激励的作用还不够明显,青年待遇问题突出,由于生活成本不断提高,不少青年往往会考虑到跳槽,以改善个人的待遇。

三、通过岗位锻炼提高实践能力的思考

(一)真正认识岗位锻炼培养年轻干部的重要意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的高度决定行动的力度。要使岗位锻炼培养年轻干部工作取得实效,提高思想认识是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一是深刻认识对年轻干部进行岗位锻炼是保证我县畜牧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社会主义事业需要许多代人的努力才能建成,我们畜牧事业的发展也是时代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只能通过岗位锻炼,不断提高年轻干部的能力,促进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只有这样,江干畜牧系统才能为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要深刻认识对年轻干部进行岗位锻炼是提高兽医机构在市场经济生存、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具有 8 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要具有想大事、成大业的领导气魄和总揽全局的能力,要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和审时度势、把握机遇的能力,这些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增强,只能靠年轻干部在复杂多变的岗位实践中培养与增强。

三是深刻认识对年轻干部进行岗位锻炼也是青年人才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畜牧系统的青年人才具有朝气,积极上进,肯钻研、肯吃苦的优点。但我们的部分青年人才也存在着关注业务技术进步、忽视管理能力培养的弊病,因此我们也要加强政治工作,使更多的优秀青年意识到全面发展的必要性,自觉投身于岗位锻炼,实践自身价值。

(二)围绕提高实践能力开展对年轻干部的培养

一是立足实际,明确岗位锻炼的原则。一方面要考虑年轻干部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要针对年轻干部自身的实际情况,放到合适岗位,不搞“一刀切”:对于一直在顺境中成长的,可放到艰苦环境或矛盾较多的地方锻炼;对于具备一定条件和发展潜力的,可以安排到更重要的岗位上去锻炼;对于德才兼备、群众认可、成绩突出的同志,要尽快放到正职领导岗位上重点锻炼培养。另一方面要考虑单位实际,做到“持续发展”,既有利于锻炼培养干部,又有利于改善班子结构。不能只考虑丰富年轻干部的经历而过于频繁地交流轮岗,避免出现“蜻蜓点水”,搞短期行为。

9 二是着眼“实用”,拓展岗位锻炼的途径。总体上要坚持纵向交流、横向培养、交叉发展、整体推进的方针,积极探索实用的方法,达到增强能力、丰富经验、提高水平、磨炼意志的目的。具体可以采取外派学习、下派任职、上挂锻炼、轮岗交流、定岗压职、应急磨炼、以老带新等有效方法。

三是注重“实效”,提高岗位锻炼的效果。实践证明,年轻干部能否放开手脚,大胆开拓,取决于上级领导是否真正放心放手,做不到这点,岗位锻炼就成了走过场。因此要做到三点:“信任”,在年轻干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作为上级领导尤其不能因一时一事的失误而轻易否定年轻干部的实践能力,更不能中断他们的实践锻炼,要帮助他们坚定信心。“放手”,要让年轻干部有职有权,切实在分管的范围内独立工作,独立负责,以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树威”,年轻干部容易因资历浅、经验不足而不敢大胆工作,需要领导干部帮助他们找准自己的位臵,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尽快进入角色。

(三)建立年轻干部岗位锻炼的良好保障机制

一是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实现管理层与青年充分沟通。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建立领导与青年交流沟通制度,赋予沟通机制刚性内容。即做到“三定”:定人,落实分管领导,采取结对、与团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等方式与青年人交流;定时,每年至少相互沟通交流一次;定内容:即领导针对青年一段时间的思想、工 10 作表现及本单位、部门发展及青年个人发展规划进行交流沟通,与青年人交换思想,获取信息。

二是充分发挥共青团作用凝聚各类优秀年轻人才。共青团是各级党组织的后备军和助手,在凝聚各类优秀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要积极开展共青团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发挥其人才聚集作用。一是加强团组织活动,增进领导与青年的联系,通过各类团活动增进双方的交流,以发现年轻同志的特长和优点;二是进一步发挥团组织的岗位锻炼作用,实践证明,如果领导重视、方法得当,经过有针对性的岗位磨炼,是可以真正锻炼年轻同志的实践能力的,特别是管理能力。

三是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为青年提供充分发挥才能的空间。通过多种手段并举,使荣誉、待遇、职务晋升、培训机会等向有能力、有才干的青年配臵,到达激励青年的作用。注重有效的精神激励手段,提升“临颍县群众最满意医生、护士”、“优秀团干部、团员”等现有的荣誉档次,同时要根据形势的发展设立“优秀年轻干部”等单项荣誉奖项。加大青年干部选拔力度、改变干部任免中论资排辈的现象,让更多的青年人才得到锻炼。加大领导干部竞聘上岗的力度。采取助理制等更为灵活的方法与手段,为更多的青年人才提供发展的空间。

四是建立良好管理办法加强对年轻干部的监督管理。要把加强对年轻干部的监督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措施,贯穿 11 于年轻干部的考察、培养、谈话、评议、公示等各个环节之中,让年轻干部自觉接受监督。各级党组织要严格对后备干部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处理和群众的关系,正确对待名权位。要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思想性和原则性,使年轻干部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得到锻炼。

第4篇:年轻领导干部如何在基层提高领导能力

年轻基层领导干部要提高领导能力

自2011年湖北省委决定在全省组织实施“年轻干部成长工程”以来,各级市、县、乡以换届为契机,集中选拔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各级党政班子正职或重点岗位培养锻炼。

我们处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初级阶段,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是我们党和国家极其宝贵的人才资源。年轻干部培养工程是我省着眼于湖北未来五年乃至十年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战略需要,为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领导班子生机与活力,建设一支党性强、业务精、堪当历史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保障我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宏伟目标的实现而提出的一项战略性人才工程。

这批年轻领导干部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增强了领导班子的生机和活力。年轻干部要健康成长,真正成为有担当、胜大任的领导人才,必须加强各方面的磨练,这对于在条件落后的农村基层的年轻领导干部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农村基层领导干部面临复杂的挑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农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纠纷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农民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致富奔小康是当前广大农民群众最大的愿望。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如何进行经济建设,提高生活水平,是对年轻领导干部的最大考验。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农

民不仅要求增加收入,而且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对居住环境、文化娱乐生活也有了新的需求。另一方面,农村的矛盾日益多样复杂。主要表现在:第一,经济纠纷不断增多,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项目、土地征用补偿、拆迁安臵、项目承包等工作容易导致利益纠纷;第二,村民自治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矛盾,严重影响了基层民主制度的正常运作和农村各项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第三,在经济转型和社会转轨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问题凸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基层领导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与稳定的骨干力量。在此背景下,基层年轻干部要担负领导、管理、组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基层稳定的重任,应从以下方面切实提高领导能力:

贴近群众是根本

群众工作是永恒的主题,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年轻干部成长的根本条件。人民群众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我们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人民群众。广大领导干部在基层要加强历练,增长学识,积累经验,主动贴近群众、亲近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年轻干部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把群众工作作为党的“生命工程”来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途径和办法,进一步巩固党群干群之间的鱼水深情。年轻干部到一个地方担任领导,要端正品行、

树立良好形象,做到心系群众、不脱离群众,扑下身子、真抓实干,敢于负责、敢抓敢管,为群众办实事,多做抓基层、打基础、利长远的事。

加强学习增才志

年轻干部要坚持“没有毕业,只有毕生”的理念,做终身学习型干部。年轻干部除了学科技、经济、金融、法律外,还要学习哲学、历史等人文科学,特别是要牢牢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和理论上的清醒。加强理论学习,还要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学习能力,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一种生活习惯,以学习足底气、以积淀养才气。

实践积累出真知

领导干部的良好素质,是在实践中锻炼逐步积累的,实践是所有理论、真知、能力的源泉。对年轻干部而言,基层锻炼是实践锻炼的重中之重,逆境中锻炼比顺境中锻炼更重要。经过基层历练屹立不倒、脱颖而出的年轻干部才能对未来的工作底气十足,才能抵御各类不良作风的腐蚀,才能肩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年轻干部要把实践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锤炼作风、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在艰苦环境中磨炼意志、锻炼品质、砥砺作风、积累经验,把理论学习和研究的成果真正体现到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上来,增强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本领,提高克难攻坚、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

尽管武汉还不算是非常繁华,但我们年轻的学员仍感到眼花缭乱。在乡镇上会觉得没处花钱,在这里一次能花掉几个月的工资。在感叹郧西经济条件有限的同时,我们这批乡镇干部深感建设、发展郧西的担子之重。

第5篇:2020年轻干部提高的“七种能力”学习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勉励年轻干部提高的“七种能力”,是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经验,是为民服务、干事创业的思想“灯塔”和行动“引擎”。“标点符号”里话干部能力,从句号、问号、分号、破折号、省略号中探讨“七种能力”奥秘,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主观和客观相结合中,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不断提升干部综合能力,矢志走好基层路。

用“句号”立导向,永葆政治本色。政治标准是“第一标准”,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也是第一个“句号”应当标明之处。加强干部队伍政治能力建设是筑牢“压舱石”、把牢“生命线”的必修课和时修课,是锻造过硬政治能力和政治本领的根本遵循和一贯要求。提升政治能力必须要在经风雨、见世面中严标“硬杠杠”,在壮筋骨、长才干中拧紧“总开关”,在“造形”又“铸魂”、“补钙”又“强身”中辨别政治是非,自觉同错误言论、行为作斗争。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中加强党性锻炼,把政治建设作为引航“灯塔”,锤炼忠诚之心,锻造干事之能,在调查研究、科学决策、改革攻坚、应急处突

中不断强化思想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

用“问号”破难题,站稳群众立场。“以问题为导向”是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的基本要求和迫切需要。以“为民”为基准点,把宗旨意识“牢不牢”、干事初心“纯不纯”、群众基础“稳不稳”这个“问号”始终记在心头、落在脚下,在考察选用中不断“试金”。坚持从群众需求出发,拓宽民主决策途径,让问计于民、群策群力始终贯穿于想问题、解难题、抓群众工作中,时刻将群众安危冷暖作为干事创业“晴雨表”,时刻掌握群众所求所需所盼。瞄准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关切,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硬骨头”一块接着一块啃,“硬任务”一茬接着一茬干。

用“分号”抓落实,树牢大局观念。“分级建设、分步实施”的关键在于精准,能够有效破解执行局部空转、落实乏力困境,是科学决策、应急处突等重要环节的核心要义。党员干部要始终站在稳基础、利长远、攒后劲的战略高度,牢牢抓住贯彻落实的“牛鼻子”,树立全局谋划的科学思维,统筹协调各类资源,集中各项优势力量,在“实战”中主动作为、快速反应、有效掌控、精准应对。

要根据“路线图”“时间表”推进执行,坚持“平战”结合,因时因势调整作战攻略,在牢牢抓住主要矛盾、主要问题中辩证看待机遇和挑战,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大我”与“小我”、同行与先行的关系,力求实现多条战线的多向共赢。

用“破折号”补空白,扎实业务知识。“破折号”多用于解释说明,在科学决策、改革攻坚特别是群众工作中,要时刻搞清楚“短板弱项在哪里”,弄明白“如何拓展长项优势”。要在“读史知史”中赓续优良传统,在“德能勤绩廉”全面自省中查缺补漏,正确看待差距,变压力为动力,争做精通业务、熟悉情况、一专多能的“多面手”。要从群众中学习察时势、打交道的办事能力,传播好宣传好关乎百姓福祉的“声音”,让党的大政方针、民生福利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要全面查摆问题,在抓落实中补齐“空白”能力,举一反三、即知即改,在学习中探索,在改革中创新,力求在答疑解惑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业务素养,成为又红又专的“先锋旗帜”。

用“省略号”增后劲,迸发干事活力。“省略号”代表无限可能,表示未完待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年轻干部以青春之我搏击未来,拥

抱无限可能,在扎根基层、为民服务中激活“造血”源泉,在闯关夺隘、集中攻坚中克难制胜。以创新为要,与榜样同行,在见贤思齐、反复自省中化“最大变量”为“最大增量”,巩固综合优势,增强内生动力,让“细胞”坚强有力。在基层矢志奉献青春,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牺牲精神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攻坚精神,激励鼓舞干部“谋新、谋实、谋细”,立志成为淬火历练、勇担使命的“民族脊梁”,在践行“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中实现未来可期。

第6篇:党员学习年轻干部要提高“七种能力”心得体会感悟

2020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年干部秋季培训班上要求,年轻干部要提高“七种能力”,克服能力不足、本领恐慌,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基层年轻干部更应该铆足劲,在基本功上下真功夫。

铆足劲学,在真本领上下苦功。人不学而无以致远。基层年轻干部要在学习上下苦功夫,在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再加以揣摩、实践,主动从机关走向农村、厂矿、车间、田埂,静下心向群众学、俯下身用实践练,克服时间不够善于“挤”、事物偏多善于“钻”的精神。抓住政治能力的“定盘星”,落实群众工作能力的落脚点,把“七种能力”融会贯通、有机结合,做足理论功底、学以提能,为想干事铆足理论基本功。克服眼高手低、指手画脚、颐指气使的清高心气,更不能以世故圆滑抄近道而“上位”,吃得苦中苦,争得腊梅香。

拼足劲干,在硬实力上下真功。干字当头,才能勇立潮头。年轻干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要用硬实力说话。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转型时期,疫情常态化防控、科技创新、改革攻坚更需要年青干部涵养斗争精神、富有担当力量、敢于刀刃向内、善于吐故纳新,主动攻克脱贫攻坚的困中之困,拿下乡村振兴的“娄山关”,甩开膀子当好奋进者、搏击者,在人民群众的大熔炉中淬炼自己,用实干当好“劲草、真金”,用硬实力赢得未来。

立足于民,在实效上亮出真本事。把落实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把为民作为开展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干事创业来不得半点虚假。年轻干部要主动走进群众,脚沾点泥香,身上沾点土味,拜人民群众为师,善听、勤记、多思,在解决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上肯下“笨功夫”,久久为功,在群众关注的难事上亮出真本事,誓不罢休,以跟我干、我先上,群众的事就是最大事,把居民医疗、社保、就业、粮食安全、住房等息息相关问题悉数放在心上,用铁肩膀、硬实力、软服务去赢得群众,真正实现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10月17日,“决战的时刻——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在央视播出,引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响和热议。2020年作为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透过电视屏幕看到受表彰的先进集体代表和个人,他们没有华丽动人的外表,皮肤比常人更显黝黑、沧桑,岁月的划痕,印证着他们的初心与担当。有八年基层经历的我,大概能体味一些扶贫的酸苦辣咸甜。

初见是酸的。刚开始扶贫时,每个扶贫干部脑海里会浮现出不同的扶贫画面,入村的路是一条泥巴路,路边的狗汪汪叫,叫人不敢靠近;大老远可见农户住房的屋顶上飘着几块“牛毛毡”,雨天天上下大雨,屋内下小雨;走进农户家里,晾衣杆上挂满了发出臭味的衣物;板凳上满是柴火烧尽的灰,灶台上黑黢黢的满是油渍,水缸里的水是在龙洞、河沟担来的,更不要说有什么产业了……你会发现,贫困限制了你的想象,当你的无能为力遇上那双期盼美好生活的眼睛,你的酸楚会扑鼻而来。

工作是苦的。扶贫工作显然是苦的,行走在脱贫一线的帮扶干部,入户调查、开群众会、信息录入,精准识别贫困户,动态监测管理贫困户信息,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分析制定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解决就业,定期开展走访慰问……废寝忘食是常有的事,饿了就吃桶方便面,累了就坐着眯会,扶贫干部是运动员,为了群众事,跑出“120码”加速度;是解说员,将党的好政策讲解给群众听;是销售员,帮助群众推销“民生货”;是小工,帮助贫困户做活,他们甘当拓荒牛,用真情默默奉献。

质疑是辣的。“质疑”说白了就是不信任呗!新来了扶贫项目群众不接受、不看好,质疑是走过场;看到村里的其他贫困户通过自身努力,修了新房、买了小汽车、过上好日子了就开始眼红的,质疑村里不公;开群众会时,总质疑自己没有享受到政策,认为国家专欺负弱势群体,在大小扶贫检查中罗列党委政府、帮扶干部的不是……回应和化解贫困群众这些火辣辣的质疑,唯有倾心办实事,用实际行动解决贫困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的难事杂事苦事,直面矛盾和困难,以过硬作风、过硬担当、过硬能力,经受起群众的考验。

泪水是咸的。帮扶干部,是父亲、母亲,是儿子、闺女,也是丈夫、妻子。每天繁忙的工作和沉甸甸的扶贫任务让他们忘却一切,不辞辛劳熬夜加班,牺牲周末与家人团聚。或许他们踏出门、转身时,泪水早已浸湿了衣襟,他们深知亏欠家人太多太多,也深知脱贫攻坚已到紧要关头,作为一名扶贫干部投身脱贫攻坚是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只有选择舍小家顾大家,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施展才华,顶烈日、冒风雨,披星戴月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把脱贫重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而奋斗。

成果是甜的。青砖白瓦的房子错落有致,一排排明亮的路灯照亮群众回家的路,一条条干净整洁的硬化路格外惹人爱,争取到项目一项一项的落实,扶贫产业步入快车道……生活好了,笑容多了,这份甜,是群众心底的滋味;这份甜,是帮扶干部辛勤付出后收获之甜……这份甜,是丰硕的、幸福的。如今,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形势逼人,到了最吃紧的时候,要咬定目标不放松,总结脱贫攻坚经验,稳定贫困户增收渠道,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效,完胜收官之年。

第7篇:学习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重要讲话年轻干部提高科学决策能力体会心得[范文模版]

学习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重要 讲话 年轻干部提高科学决策能力体会 心得

2020 年 10 月 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做到科学决策,首先要有战略眼光,看得远、想得深。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科学决策关系到国家社会发展“大棋局”,关系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那么,该怎样提高决策能力?这是摆在年轻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年轻干部要行动起来,当好科学决策的“大先生”,为人民群众的利益打好“如意算盘”。

当好科学决策“大先生”,要把人民的利益摆在首 位。毛泽东同志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得好,党和军队的事业就顺利推进;反之,党和军队的事业就会受到损害、遭受挫折。人民群众的态度,不仅影响着决策的方向,更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这要求年轻干部在开展决策时,要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看问题、想问题和解决问题。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为出发点、为落脚点,只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作出的决策才会合民情、得民心、聚民意。

当好科学决策“大先生”,要深入基层群众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

基本功。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成果是决策的重要依据,离开深入基层、符合实际的调查研究,那么做出的决策必定是空中楼阁,是无源之水。年轻干部要少些“衙门气”、多些“泥土味”,学会主动离开办公室,下基层多走走、多看看,切忌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同时,要掌握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如自己记录材料、解剖麻雀式调查、专题性临时调查、系统大规模调查和典型案例深层次调查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掌握的客观事实和具体数据对照实际情况进行客观、科学分析,形成符合科学决策的调研报告材料,并及时把调研成果转化为破解现实问题的推动力。

当好科学决策“大先生”,要尊重依靠人民集体智慧。“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毛泽东同志曾感叹:“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成万的‘诸葛亮’。”基层是“智慧的沃土”,科学决策的制定离不开人民群众,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不掌握实情而轻率决策,就有可能脱离实际,造成决策失误。“要当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年轻干部要学会放低姿态,群众面前甘当“小学生”,充分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全面听取群众呼声,广泛集中群众智慧,这可以为科学决策提供宽阔的视野和思路。实际工作中,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人民群众是各种突发情况的第一亲历者,这就决定了科学决策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决定了群众路线是我们党进行科学决策的生

命线和根本路线。集中群众智慧,这是实现科学决策必须坚持的不变法门。

当好科学决策“大先生”,要虚心接受人民监督批评。各项决策部署的主要方向在基层,需要依靠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去执行、去实践。群众是决策实践的主体,他们的感受最直接、最真实,因为矛盾的普遍性,必然会产生决策和基层实际生产生活存在不协调的方面。这就要求年轻干部在落实决策过程中,务必拿出虚心的态度,诚恳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批评,对来自基层和群众的批评意见要倍加珍惜,并认真研究解决。只有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决策,才能保障不“变腔走调”,才能保障从决策到执行全过程不失控。实事求是接受群众监督,这是检验决策正确与否的重要过程,也是不断修正决策方案,不断提出新对策、做出新决策的必由之路。

上一篇:工业互联网与经济发展下一篇:非法集资举报奖励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