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与节拍教案

2023-05-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及教学对象的特点,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等进行的设想和计划。以下是小编的收集整理的《节奏与节拍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节奏与节拍教案

《节奏与节拍》教案

一、教学目标:通过对节奏节拍的学习,以了解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首先要明白节奏与节拍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还要多加练习复杂的节奏型。

教学过程

导入

节奏与节拍,在基本乐理的教学中虽然只有一讲,但它在音乐的表现中的地位却异常重要。有人把节奏及叫做音乐的骨骼,是很贴切的。大家想想,如果没有了骨骼会是什么样?同样音乐没有了节奏也是一样。所以大家会感受到节奏在音乐中的地位。 一.节拍

1. 节拍——音乐中强拍与弱拍有规律的循环往复的出现。(乐曲的快慢) 2. 拍子——节拍中的每一片段。 3. 拍号——表示拍子的记号。

二.节奏

在音乐中音符以不同长短按照一定的规律组织在一起叫做节奏。(音符或者歌词的快慢)

练习1:

练习2:

三.节奏合奏练习

小结:在歌曲小节中的拍子,有可能一个拍子是一个音符,也有可能是多个音符,所以拍子是比节奏更大的概念,所以节拍是不变的,而节奏是可变的。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加练习不同节奏的复杂节奏型以提高音乐的学习。

第2篇:《节奏与节拍》教案

《基本乐理》课程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文学艺术系07-6班

授课时间:2007年10月31日下午第一节课 教学课时:1课 时 教学目标:

一、掌握节奏与节拍的知识,了解节奏、节拍的区别,以及节奏、节拍在音乐表现中的重大意义。

二、通过本课学习对以后打节奏起到指导作用。 教学内容:节奏 节拍 拍子 拍号 重音的概念 教学重点:节奏 节拍 拍子 教学难点:节奏与节拍的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雪 绒 花

1= F ¾

3

5︱ 4 -– -

通过此旋律复习

音的性质:音高 音值 音量 音色 音 符: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军训时走齐步和正步时,我们是怎么喊口令的?“一

一 、

一”,这是非常有规律的口令,起到了统一步伐的作用,口令和步伐是一致的,形成了很好听的节奏:哒哒 哒 哒

今天我们就学习节奏、节拍。

三、讲授新课:

1.节奏:狭义的讲就是指音乐中长短相同或不同的音符(或休止符),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称为节奏。它主要是指音的长短。

广义的节奏不仅包含音乐进行中各个音的长短组织关系,而且蕴涵着强弱拍交替,以及力度、速度、重音、推进力、动感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便是“一定的规律”。(举例)

2.节拍:

⑴ 重音:和周围音相比,在音响方面较强的音,称为重音。它用>、∧来表示,表示这个音要唱 (奏) 得坚强有力。

⑵ 节拍:是指音乐中相同时值的强拍与弱拍有规律地循环反复,称为节拍。如: 节奏与节拍的关系:节奏与节拍在音乐中永远是同时存在、密不可分,二者可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节奏与节拍又是有区别的,节奏具有多样性,是在某种节拍基础上不同时值的音灵活的、千变万化的组织形式;节拍具有均匀性,节拍是强弱规律性的反复交替,没有时值变化。节奏是灵活的,节拍是机械的。“节奏包含着节拍的特点,而节拍却不能概括节奏的全部意义。”简而言之,节奏是音的长短组合,节拍是音的强弱交替。

节奏、节拍在音乐中表现意义十分重大,音乐的表现中,节奏好比是音乐的骨骼,节拍是音乐的脉搏,使音乐在一种有序的形态下来表现人们的情感。同样的一组音,如改变其节奏与节拍,沉思的乐句可以变为欢快的,雄壮的乐句可以变为诙谐的。

1 = F

-

3 5 2

1︳5 -

︳4·3 3 3 4 5 6︱

5– ‖

这两条旋律的风格和感觉一样吗?(不一样)

《雪绒花》的感觉是雪花从空中往下轻轻地飘落下来,而改变后的旋律,显得很轻快。 ⑶ 拍、拍子、拍号:计算音符时值的单位叫拍。节拍的单位拍用一个固定的音符(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等)来代表,叫拍子。如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内有三个单位拍,就叫四三拍子。表示拍子的记号叫拍号。拍号用分数来标记(五线谱中用第三线代替横线),记写在谱号和调号的右面。如:

节拍与拍子的区别:节拍不包括音符的固定时值,比较抽象;而拍子则用固定时值的音符来表示,比较具体。

3.拍子的种类:

单拍子

复拍子

混合拍

变换拍

散拍子等

⑴单拍子:每小节只有两拍或三拍的拍子,称为单拍子。特点就是只有强拍和弱拍,每小节只有一个强拍。如:

-

-

-

-

○○ (举例视唱谱-西藏民歌) -

○○○

(视唱谱-《小燕子》) -

○○○

⑵复拍子:每小节有两个以上同类单拍子合并组成,并有两个以上强拍,称为复拍子。如:-

-

-

-

○○○○ (举例视唱谱《牧羊姑娘》) -

○○○○○○ -

○○○○○○○○○

四、总 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节奏与节拍的相关知识,也了解了它们二者的区别,以及在音乐表现中的重大意义。我们学的只是理论,要到实践中去检验,去感受他们在音乐表现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板书设计:

节奏

节拍

一、节奏:音的长短关系

二、节拍:

⑴重音:>、∧、小节线

雪 绒 花

1= F

-

35︱4–-︱

⑵节拍:相同时值强拍弱拍循环反复。 3-︱5- -‖

⑶拍子:固定音符代表单位拍

音的性质:音高 音值 音量 音色 拍号:

--

符:

三、拍子的种类: ⑴单拍子:只有一个强拍 - ○○

-

○○○

⑵复拍子:同类单拍子

两个以上强拍 -

○○○○

-

○○○○○○○○○

第3篇:乐理 3节拍与节奏

课题:节拍与节奏

教学目标:掌握音值组合法则的运用、指挥图示 教学重、难点:音值组合法 教学方法:讲解、做题

授课时间:2010.9.20 第

3、4节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三章 节 奏 与 节 拍

一、节奏与节拍

节奏—-是指音在交替进行过程中形成的时值上的相互关系。节奏的主要特征是音的长短关系。

节拍---是指相同时值的重音与非重音有规律滴循环重复。节拍的主要特征是音的强弱关系。

二、拍子与拍号

以某种时值的音符表示节拍的单位叫做“拍”。将“拍”按照一定的强弱规律组织起来叫做“拍子”。

在音乐中,由一个强拍到另一个强拍之间的部分,称为“小节”。

拍是组成小节的基本单位,小节是计算乐句、乐段和整首乐曲长度的常用单位。

用以表示不同牌子的符号,称为“拍号”。拍号的外形借用

了算术中的分数形式,如2/

2、4/

4、6/8等,它的含义是:

每小节的拍数(横线上的数字含义) 以何种音符为一拍(横线下的数字含义)

2/2即表示以二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二拍。读法:二二拍。 6/8即表示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六拍。读法:八六拍。

三、弱起节奏与不完全小节

从弱拍或弱位开始的节奏叫“弱起节奏”。弱起节奏最常见的形式是从小节的最后一拍或最后的半拍开始(一般不超过半小节)。由这种弱起节奏开始的乐曲,第一小节由于不足一小节的拍数,因此称为“不完全小节”。不完全小节不足的拍数由乐曲最后一小节补足,这两小节的拍数等于一个完全小节的拍数。

四、拍子类型

由于单位拍的数目、强弱层次、先后次序的不同,拍子被分为: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变换拍子、交错拍子、散拍子、一拍子等类型。

1、单拍子

每小节的单位拍数为两拍或三拍的拍子,叫做“单拍子”。单拍子的特点是只有一个强拍和必须有弱拍。常见的单拍子有:二拍子2/

4、2/2,三拍子3/

4、3/8。

2、复拍子

一小节内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单拍子结合在一起构成的拍子,叫做“复拍子”。复拍子与单拍子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次强拍。常见的复拍子有:四拍子4/4,六拍子6/8,九拍子,9/8,十二拍子12/8。

3、混合拍子

一小节内由不同的单拍子(二拍子与三拍子),按照不同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拍子,叫做“混合拍子”。常见的混合拍子的不同组合次序,用下列方式标记:

五拍子(2+3)或(3+2),七拍子(2+2+3)或(3+2+2)

4、变换拍子

在音乐中,各种拍子交替出现,叫做“变换拍子”。其中的“交替出现”,可以是有规律地循环出现,也可以是无规律地出现。

5、交错拍子

在多声部音乐中,几种不同的拍子同时(纵向)进行,叫做“交错拍子”。

6、自由拍子(也叫散拍子)

拍子的强弱位置和音符时值都不是十分明显,也不固定,一切由表演者根据音乐的需要自由处理,这就是“自由拍子”或称为“散拍子”。拍子符号为“艹”。

7、一拍子

这是一种特殊拍子。它的特点是只有强拍,没有弱拍。这

种拍子常见于我国戏曲音乐中的快板、垛板、流水板。有时也出现在变换拍子中。

五、音值组合法

将各种时值的音符,按照拍子的结构特点进行组合,叫做“音值组合法”。其目的是为了视谱简单明了。

1、单拍子的音值组合法

组合原则是:根据拍号,每小节有几个单位拍,就划分成几个音群。二拍子应划分成两个音群,三拍子应划分成三个音群。

在每个音群中,如果音符的符尾数较多时,亦可在保持第一条符尾不分开的前提下,细分附属音群。

例外情况有:

①在以八分音符做单位拍时值的情况下,每小节内的音符第一条符尾可连在一起,第二条符尾则按单位拍分开。

②某音时值占整个小节时,可记成一个音符。

③每一拍从拍头开始的附点音符不遵守各拍分开的原则。 另外,代表三拍子的前两拍或后两拍,不遵守单位拍要彼此分开的原则。

④休止符亦按照以上法则进行组合。整小节的休止,都用全休止符标记,但须将全休止符记写在小节中间,这一点与全休止符的记谱不同。

另外,在三拍子中的连续两拍休止,每拍用一个休止符记写。

2、复拍子及混合拍子的音值组合法

①所有参与复合或混合的单拍子之间应彼此分开,各个单位拍子分别按单拍子音值组合法进行组合。 ②整小节休止都用全休止符标记(同单拍子)。

③某音时值占整个小节时,可用一个音符记写;不能用一个音符记写的,应按照单拍子的结合次序标记。

六、切分音

一个音由弱拍或强拍的弱位延续到下一强拍或强位,这个音称为“切分音”。而包含切分音的节奏叫“切分节奏”。

一小节内的切分音用一个音符记写,跨小节的切分音用延音线将两个音符连接起来。

第4篇:[乐理]乐理基础-节奏、节拍、拍子、小节之讲解

节奏、节拍、拍子、小节

节奏和节拍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但是它们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第一节 节奏、节拍

一、节奏

节奏是一个广义词,它包括了音乐中与时间有关的所有因素,这里概括了拍子、小节、循环周期和重音的位置。

音乐犹如千军万马,是节奏把它们有序的组织在一起,按着音乐的强弱、长短,使它们有序的进行着,如果没有节奏,音乐就会杂乱无章,不成其为音乐。因此,在音乐里节奏是至关重要的,它无所不在,它体现在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小节线,每一个重音和速度的标记中……

二、节拍

节拍是指强拍和弱拍的组合规律。有很多有强有弱的音,在长度相同的时间内,按照一定的次序反复出现,形成有规律的强弱变化,例如:每隔一个弱拍,出现一个强拍时,这是一种节拍,而每当有两个弱拍或有三个弱拍再出现一个强拍时,这些又是另外的一些节拍,它运用了小节线和拍子号标记出来,看起来很具体。在有强有弱,一定长度相同的时间内按着一定的长短次序,由小节线划分,反复的有规律的重复,形成了有规律的强弱变化,这就是节拍的作用。

“强”与“弱”看似简单,但是人们可以根据这些简单的“强”与“弱”变化出很多种拍子来,从而形成各种情绪,各种不同风格的乐曲来。因此“节拍”是非常重要的,它等于是音乐大厦的基石,必须是有规律并且是有秩序的。 在节拍中出现一个名词叫“拍子”,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拍子”。

第二节 拍子 在节拍中,众多的音符都是以一拍为单位的,(这也叫做“单位拍”),这一个重要的时间段 — 一拍,就是音乐的基础,它是用指定的音符来代表的。也就是用各种不同的音符,比如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等,做为基础的一拍,然后有强有弱的循序渐进。下面我用最最通俗的来讲,什么是拍子。

“拍子”用简单的话来说你用一个手掌来拍。手掌一下、一上,这就叫做一拍,(如果用两只手对拍的话,那么一张一合,就叫一拍)单单拍下去,叫做半拍,再抬起来,也是半拍,这样算起来一上、一下加起来就是一拍。(等于半拍加半拍) 图示:

在我国的戏曲里,通常把拍子叫做“板、眼”,“板”就是重拍,“眼”就是弱拍。打起拍子来是这样的:用手掌拍击一下,这样称为“板”,再用食指点一下,这样称作“眼”。象京剧里常说“慢三眼”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三眼”表示有三个弱拍,加上一个强拍,实际就是指4/4拍。如果平时说一个人唱歌“没板没眼”的,也就是说明这个人的节奏不好,拍子不准确。

音乐的拍子,是根据乐曲的要求而定的,比如当乐曲寻求规定的速度是每分钟60拍,那么每拍占的时间是每分钟的60分之一,也就是一秒,(半拍为二分之一秒),如果规定的速度为每分钟120拍的时候,那么每一拍占的时间是半秒钟(半拍是1/4秒),现在是半秒钟打一拍,前面是一秒钟打一拍,显然后者要比前者快,(后面讲速度一节中我们还会讲到),以此类推。这也就是拍子的时值,当拍子的时值定下来之后,比如四分音符为一拍时,八分音符就相当于半拍,全音符相当于4拍,二分音符相当于二拍。而十六分音符则是1/4拍,换句话说,也就是一拍里有一个四分音符,有两个八分音符,有4个16分音符。再比如以八分音符为一拍,四分音符就是两拍,二分音符是四拍,全音符是八拍,而十六分音符即半拍,这样,当拍子的时值确定后,各种时值的音符就与拍子连在一起。如2/4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2拍。叫做2/4拍,一小节里有两拍,第一拍是强拍,第二拍是弱拍。在一个小节里,只有一个强拍,一个弱拍出现,然后每小节不断重复出现。这种2/4的节奏很适合队列行进的时候使用,所以大部分进行曲都采用这种2/4拍的形式。 谱例1:

3/4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有3拍,叫做3/4拍。也就是一小节有一个强拍和两个弱拍出现,每小节重复出现,第一拍是强拍,第二三拍是弱拍,这就是3/4拍。这种节奏很适合旋转,因此常常用在圆舞曲里(华尔兹)。象大家熟悉的圆舞曲之王 — 约翰·斯特劳斯,他的作品有大部分是三拍子的。 谱例2:

下面介绍4/4拍,4/4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一小节有4拍,叫作4/4拍,在4/4拍里,第一拍是强拍,第二拍是弱拍,第三拍为次强拍,第四拍又是弱拍。 谱例3:

6/8拍与 2/4 3/4拍不同的是:它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6拍,这样在每小节里:第一拍是强拍,第

二、第三拍是弱拍,第四拍是次强拍,第五拍和第六拍又是两个弱拍,这样每小节6拍,反复出现。 谱例4:

在音乐作品中,单位拍并不是固定在一种音符上。它可以使用各种音符作为单位拍。比较常用来作单位拍的有四分音符(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八分音符(以八分音符为一拍),二分音符(以二分音符为一拍),长短音符交替进行。

第三节 拍号和拍号的画法 拍号是用分数的形式来标画的,分母表示拍子的时值也就是说用几分音符来当一拍,分子表示每一小节里有几拍,前面说过了2/4拍就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有2拍,3/4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三拍……读法是先读分母,再读分子,比如2/4叫四二拍,3/4叫四三拍,6/8叫八六拍。

拍号要写成分数的形式,是因为在五线谱中把全音符作为整数1看待。全音符是1,二分音符是全音符的一半,自然是1/2,四分音符的时值就是1/4,以四分音符为例,每小节有2拍,(两个四分音符)时,拍号就要写为2/4,如果每小节有三拍(三个四分音符)就标画成3/4,这样以此类推。

下面举例看看拍号与音符时值的关系: 谱例1:

拍号要标画在乐曲开始的地方,画在乐曲第一行谱表的后面,(但如果有调号,要先画调号再画拍号)顺序是这样的:谱号调号拍号。 在谱表上标画拍号时要以三线(五线谱中间的那条线)当作分数的横线,不必另外再画横线。如果乐曲在中途不改变拍子的话,只在开始的地方写一次就可以了,如果中途变化拍子,还需要标画新的拍号。

第四节 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一、小节

音乐总是跌宕起伏,强弱交替出现,这种交替出现不能是杂乱无章的、随意的,必须按着旋律的结构,组织成最小的、有规律的组织,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才可以。这个最基本的基础,就是小节。规律是这样的,强拍和弱拍交替进行,每当一个强拍出来,不管后面跟不跟弱拍(1/4的就没有弱拍跟在后面)或是有几个弱拍,在第二个强拍出现之前这即构成了一个小节,当第二个强拍出现之后,又形成第二个小节,这样循环往复。比如,一个强拍后面跟着一个弱拍,这就是“二拍子”,一个强拍后面跟着两个弱拍,那么这就是“三拍子”,强拍后面出现三个弱拍子,那就是“四拍子”,以此类推,总之,在一小节里是不能出现两个强拍的。除非在弱拍上,特别标上了强音记号。

二、小节线

每一个小节之间是由小节线来划分的,小节线是一条条与谱表相垂直的坚线,上面顶到第五线,下面画到第一线,(上下两边切记不可出线,以免与音符混洧。)这样一条条的纵线就叫“小节线”,小节线把谱表分成一节一节的,从而形成了小节。

三、终止线

终止线是在乐曲最后,将要结束的地方,这里就不能单纯的画小节线,而是要区别一般的小节线来表示,这种表示的方法是用两条竖线,其中一条细线,一条粗线并行,细的一条在前,粗的一条在后,这叫“终止线”,表明乐曲终了。(终止线的上下两端也是不可以出线的,要与第一线和第五线对齐)。 谱例1:

有时,一个段落结束,或者在一个段落内,但需要转调的时候,也画两条小节线(但是两条细线,以区别终止线)。 谱例2:

四、弱起小节 一般情况下,乐曲开头部分都是从第一小节,第一拍的正拍开始的,这种叫“强拍起小节”,也就是从第一小节的强拍开始。但是还有一种起拍不是由第一小节第一拍的正拍开始而是由第一小节第一拍的后半拍或者是第一小节的末一拍开始,或别的拍开始,总之不是第一小节的正拍开始,都叫“弱起小节”,比如我们大家熟悉的《国际歌》,就是从弱起小节。

谱例1:

再比如我们国家的《国歌》也是弱起小节,请看谱例: 谱例2:

这种弱起小节的结尾有两种:一种是完整的小节结束(也叫完全小节),还有一种是不完整的小节(也叫不完全小节)结束,不完全小节就是最后一小节的拍子与第一小节的拍子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小节。 谱例3:

注释: 在计算小节数时,应该以完整小节开始计算

第五节 单拍子和复拍子

单拍子:是指在一小节之内只有一个强拍,而后面有固定的一个弱拍、两个弱拍或者几个弱拍,但从头到尾都是很规律的,每小节反复重复,这种拍子叫“单拍子”。单拍子的特点是只有强拍和弱拍,例如每小节有两拍,或者有三拍的这种拍子,都叫单拍子。 下面我们举些在我们生活中常见常用的例子:

一、单拍子

比如2/4,这个符号叫做四分之二拍。表示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有两拍,也即把四分音符看成是一拍,(如果打拍子就是一上、一下)每一小节打两下,第一下是重拍(也就是板)第二下是弱拍(也就是眼)。 谱例1:

下面有几个问题要注意:

1、如果在一小节内,只有强拍,而没有弱拍的话,这种不叫单拍子,而叫“一拍子”(以后会讲到)。

2、在一小节之内只有一个音的时候,唱出来也是应该从强到弱,虽然只有一个音符,但在音乐表现中要体现这种感觉,把强弱变化唱出来。

二、复拍子

复拍子的概念就是在一小节之内,包括着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强拍子,(也就是由两个或者两个完全相同的单拍子,结合在一起的拍子,)叫做复拍子。但是这种强拍在力度上是有区别的,在这中复拍子中一般第二个出现的强拍叫做次强拍。因为是次强拍,因此在力度上要区别于第一拍,要比第一个强拍弱一些。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1、比如4/4拍,就是复拍子。 它是由两个2/4拍组成的。 谱例1

2、6/8拍,也是复拍子。 它是由两个3/8拍组成的。 谱例2

单拍子和复拍子在记谱的时候,必须要按着拍子号,把散音符有机的、按着拍子连起来记,形成一个音组,这种有规则的记谱法也叫音符组合法,怎么来形成有规律的音组呢?首先我们把复拍子拆成单拍子以单拍子为单位来进行音符组合。比如,4/4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有四拍,它也是由两个2/4拍组成的,而2/4拍也是四分音符为一拍,这样在写谱子的时候,应该以四分音符为单位,这样既有规律,而且在视谱时也比较清楚、简单易读。 谱例3:

再比如6/8拍也是复拍子,它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有6拍,也可以拆成两个3/8拍。也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仍然是以八分音符为一单位形成两组。 谱例4

现在我们认识了单拍子和复拍子,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混合拍子。

第六节 混合拍子

混合拍子,顾名思义,它不是单一的拍子,而是有不同类的拍子组合起来的拍子。所谓不同类是指分母相同而分子不同的拍子出现在同一小节内。叫做混合拍子。这种拍子是每小节由强弱等数交替和强弱不等数交替出现,也就是相同单位拍,两拍和三拍的单拍子加在一起形成的拍子,比如2/4+3/4=5/4拍,那么这个5/4拍就是混合拍子。 谱例1:

还有一种组合方法是反过来,3/4+2/4=5/4拍。

注:混合拍子中在每小节里只可以有一个强音,因此第二组或第三组的强音都只能屈居次强音,不能称强音。

第5篇:基本乐理 第二单元.节拍节奏的强弱规律doc

基本乐理 第二单元(第三讲 节拍、节奏的强弱规律) 2009-9 20:50

第三讲 节拍、节奏的强弱规律

在音乐中,强弱的变化最能体现出音乐的情感特性,它是处理音乐的关键所在,是最能表现乐感的关键因素,所以对于在节拍、节奏中的强弱规律就一定要准确地把握好,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音乐的律动。

第一节

各种拍子的强弱规律

3.1.1 二拍子 在二拍子的乐曲中,强弱规律是一强一弱交替地出现,这种规律更容易表现出音乐的律动感,强弱的对比较强,能产生较强的动感,所以常用在进行曲或欢快的乐曲之中,特别是在快速的乐曲中,更能得到充分的展现。

二拍子的特点就是单

一、对称和方整。我们在演奏、演唱二拍子的音乐时,要准确地把握住它的基本强弱规律,要突出它的第一拍强拍,并要注意第二拍的弱拍,让这两拍有明显的对比,才能使人在听觉上感受到二拍子的律动。如果将这二者的强弱关系弄反了,就可能使整个乐曲面目全非、见笑大方。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3.1.2 三拍子 在三拍子的乐曲中,其强弱规律是一强二弱,强拍每隔两拍才出现一次,与二拍子相比就显得不是那么紧张、急促了,但三拍子的乐曲缺少对称和方整性,多的是流畅和灵活,并且具有强烈的不平衡感,正是如此才让三拍子的乐曲显现出圆舞曲的风格特征,而慢速的三拍子乐曲又能表现出音乐的优雅与抒情性的特点。

我们在演奏、演唱三拍子的音乐时,要依照它的基本强弱规律来进行演奏、演唱,突出它的第一拍强拍和后两拍在弱拍,体现出三拍子乐曲的摇曳性特征。正是这种摇曳的律动才形成了与二拍子相对应的两种基本的节拍类型。

在一些音乐中常会出现二拍子与三拍子先后出现在同一首乐曲的现象,在这里我们就可以仔细来感受不同的单拍子类型之间的区别和不同的情趣。

小步舞曲(贝多芬)

3.1.3 四拍子 在四拍子的乐曲中,其强弱规律是强、弱、次强、弱,其中的次强拍是很有意思的,它相对于强拍来说是弱拍,而相对于弱拍来说又是强拍,但总体来说,次强拍在整个小节中仍然是处于绝对的弱拍地位,所以在四拍子中也可以说是一强三弱。

在四拍子的乐曲中,强拍每隔三拍才出现一次,律动周期加长,它与二拍子、三拍子相比就更加舒展、宽广,动力性减弱,而抒情性增强。

但同时四拍子是由两个二拍子相加而形成的拍子复拍子,它必然会带有二拍子的某些特征,像二拍子的对称性、方整性,以及二拍子的基本律动,即每两拍之间的强弱对比关系。这种四拍子与二拍子的多重特点重合,就使得四拍子的强弱的层次更加丰富和细腻,当速度较快、力度较大时有很明显的二拍子特点;而演奏舒缓的乐曲时又显露出它的抒情性特征。

思念

3.1.4 六拍子 在六拍子的乐曲中,其强弱规律是强、弱、弱、次强、弱、弱,就像四拍子的强弱规律一样,六拍子中的次强拍也可以看作是弱拍,那么它的强弱规律就是一强五弱,强拍每隔五拍才出现一次,它的抒情性就更明显。

但同时它又是两个三拍子的相加,于是六拍子的律动又具备了三拍子的特点,当六拍子乐曲速度较快时,就更富有圆舞曲的特点,并且同时它也具有二拍子的特点:可以将每三拍看作是二拍子中的三连音(一拍),就如同将二拍子速度的放慢,每一拍都是三连音所组成的,三连音中的每个音就是六拍子中的一拍。

由此可见,在节拍中的强弱规律是十分复杂和有趣的,准确地把握住每种节拍的强弱规律是很有必要的。只有依照基本的强弱规律来演奏乐曲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乘着歌声的翅膀

第二节 节奏中的强弱规律

如同节拍有强弱关系一样,节奏也有自身的强弱规律。在音乐中,节奏中的强弱规律与节拍中强弱规律是一脉相承的,有着密切的联系。 节拍中强弱规律的也同样体现在节奏之中,当一拍中有两个音符时,它的强弱关系就如同二拍子中在强弱规律:一强一弱;当一拍中有三个音符时,它的强弱关系就如同三拍子中在强弱规律:一强两弱;当一拍中有四个音符时,它的强弱关系就如同四拍子中在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其它情况如类似的拍子中的强弱规律。

这种节奏中的强弱关系不但体现在一拍中,而且也会体现在半拍或更小的单位中。音符越多,强弱关系的层次也越多,其强弱的的对比也会越明显。

大地飞歌

高天上流云

胡桃夹子进行曲

特殊的节奏如切分节奏请参考相关章节。

第6篇:音乐教案-《节奏与生活》-教学教案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陈玲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节奏与生活》是一节创新课,选取和创编的内容主要从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贴近学生生活,体现音乐性、人文性这几方面入手。在教学设计上力求延展和突破原有教学模式,关注对人的教育,活化教材,从文本向人本转化,创设更多学生参与音乐体验,表现和创作的空间和机会,追求课的逻辑关系,提高密度,时效度。设计的基本思路:一是了解,二是创作,三是表现,了解是创作表现的前提,创作表现是了解掌握的提升,这个关系是本课教学的主线 。整个教学过程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更多关注学生行为状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交流合作,激发学生真情投入和创新参与。教学一开始在复习掌握各种节奏型之后,教师不做任何讲解,提出问题“为什会有这些节奏型,他们从哪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去想、去体验、去思考,经过体验思考后向教师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通过从生活中提炼节奏,用节奏来表现生活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对节奏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产生新的理解和体验,并产生自己创作创新的愿望,自然引入创作阶段。接着教师提供多种参与情景、条件使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机会,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不同的生活形象创作表现节奏。使学生对节奏有新的认识,真正体会生活是音乐的源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节奏与生活的关系,拓宽学生音乐文化视野。| 2.技能目标:能根据生活中的不同形象来创编并表现节奏,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现,大胆创新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音乐与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了解节奏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孩子的兴趣,使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生活形象创编并表现节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书写纸、口琴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组织学生按节奏进行 “请你跟我一起动”的游戏按节奏模仿教师的动作调动情绪,拉近距离,引出节奏

复习所学节奏,了解节奏是音乐的骨架(1) 请学生例举并复习所学节奏

(2) 渗透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这一知识点回忆.例举所学节奏,进一步享受节奏复习.掌握节奏,为节奏提炼和创编打下基础

从教师的言行入手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形象中去寻找提炼节奏从教师言行中提炼节奏,积极讨论,自主地从身边的形象中寻找提炼节奏 播放录像,引导 学生从大自然的各种形象中提炼节奏投入地欣赏,积极地从大自然中去寻找节奏

街头录像,引导学生提炼节奏,表现节奏大胆想象街头情景,从中去寻找节奏,提炼节奏。根据创设的情景,用身体语言表现节奏,并为节奏取名为命题节奏创编作好铺垫

出示四条不同特点的节奏,引导学生想象分别表现怎样的生活形象学生分组讨论

根据节奏特点,大胆想象生活形象,并用身体语言表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主探索与学习,进一步了解不同的节奏表现不同的生活形象 出命题,让学生运用节奏表现命题,用身体语言来表现节奏学生齐心协力的创编节奏,尝试用节奏来表现命题,同时用表演的形式充分表现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根据不同形象创编节奏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创作的时间空间,培养合作精神,体验创作带来的快乐 (1) 出示节奏 (2) 出示旋律

(3) 引导学生领略音乐带来的美(1) 想象节奏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2) 用口琴吹奏旋律,领略音乐带来的美进一步了解节奏是音乐的组成要素之一 小结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节奏,创编节奏

上一篇:李笑来的英语学习方法下一篇:一年级奇妙的撕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