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与节拍说课稿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节奏与节拍说课稿

乐理视唱课节奏节拍说课稿

高中音乐乐理视唱课节奏节拍说课稿

更新时间:2012-03-12 10:46:00

乐理视唱课《节奏节拍》教学说课稿

乐理课,作为音乐科的一门共同基础课,与其他音乐课程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如视唱练耳课,根据从感性到理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学习基础理论的同时,必须联系视唱练耳课中所获得的感性材料加以印证。据此宗旨,本课就以下几方面加以阐述。

一、关于教材

《节奏节拍》取自高教教材《音乐》(第二版)第四单元,教学对象为中职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幼师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下处于专业知识学习的启蒙期,教材选用尤重要,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我对教材的理解如下:

㈠在乐理教学中,节奏节拍所占的篇幅并不多,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音的性质可以看出,四种节奏节拍占了两项,它是音乐作品的“骨架”。 ㈡本课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

节奏: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叫做节奏;

节拍:具有相同时值的重音及非重音在音乐中形成了有规律的强弱反复; 节奏型:音乐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

2、能力目标:

⑴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在音乐作品中运用所学理论知识; ⑵明确节拍的强弱规律

⑶能够分辨出音乐作品中的典型节奏。 ㈢本课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本课重点:

⑴节奏、节拍、节奏型的理解运用;

⑵理论指导实践,唱准视唱曲的典型节奏、节拍规律。

2、本课难点:

⑴《国旗红红的哩》节奏型的掌握(谱略) ⑵2/4拍子强弱循环的掌握运用。

二、关于教学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运用实例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使理论知识学得具体、充实,再加上示范演唱,以最直观、具体的声音、表情及 ...... 预览:

第2篇:《节奏与节拍》教案

一、教学目标:通过对节奏节拍的学习,以了解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首先要明白节奏与节拍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还要多加练习复杂的节奏型。

教学过程

导入

节奏与节拍,在基本乐理的教学中虽然只有一讲,但它在音乐的表现中的地位却异常重要。有人把节奏及叫做音乐的骨骼,是很贴切的。大家想想,如果没有了骨骼会是什么样?同样音乐没有了节奏也是一样。所以大家会感受到节奏在音乐中的地位。 一.节拍

1. 节拍——音乐中强拍与弱拍有规律的循环往复的出现。(乐曲的快慢) 2. 拍子——节拍中的每一片段。 3. 拍号——表示拍子的记号。

二.节奏

在音乐中音符以不同长短按照一定的规律组织在一起叫做节奏。(音符或者歌词的快慢)

练习1:

练习2:

三.节奏合奏练习

小结:在歌曲小节中的拍子,有可能一个拍子是一个音符,也有可能是多个音符,所以拍子是比节奏更大的概念,所以节拍是不变的,而节奏是可变的。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加练习不同节奏的复杂节奏型以提高音乐的学习。

第3篇:《节奏与节拍》教案

《基本乐理》课程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文学艺术系07-6班

授课时间:2007年10月31日下午第一节课 教学课时:1课 时 教学目标:

一、掌握节奏与节拍的知识,了解节奏、节拍的区别,以及节奏、节拍在音乐表现中的重大意义。

二、通过本课学习对以后打节奏起到指导作用。 教学内容:节奏 节拍 拍子 拍号 重音的概念 教学重点:节奏 节拍 拍子 教学难点:节奏与节拍的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雪 绒 花

1= F ¾

3

5︱ 4 -– -

通过此旋律复习

音的性质:音高 音值 音量 音色 音 符: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军训时走齐步和正步时,我们是怎么喊口令的?“一

一 、

一”,这是非常有规律的口令,起到了统一步伐的作用,口令和步伐是一致的,形成了很好听的节奏:哒哒 哒 哒

今天我们就学习节奏、节拍。

三、讲授新课:

1.节奏:狭义的讲就是指音乐中长短相同或不同的音符(或休止符),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称为节奏。它主要是指音的长短。

广义的节奏不仅包含音乐进行中各个音的长短组织关系,而且蕴涵着强弱拍交替,以及力度、速度、重音、推进力、动感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便是“一定的规律”。(举例)

2.节拍:

⑴ 重音:和周围音相比,在音响方面较强的音,称为重音。它用>、∧来表示,表示这个音要唱 (奏) 得坚强有力。

⑵ 节拍:是指音乐中相同时值的强拍与弱拍有规律地循环反复,称为节拍。如: 节奏与节拍的关系:节奏与节拍在音乐中永远是同时存在、密不可分,二者可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节奏与节拍又是有区别的,节奏具有多样性,是在某种节拍基础上不同时值的音灵活的、千变万化的组织形式;节拍具有均匀性,节拍是强弱规律性的反复交替,没有时值变化。节奏是灵活的,节拍是机械的。“节奏包含着节拍的特点,而节拍却不能概括节奏的全部意义。”简而言之,节奏是音的长短组合,节拍是音的强弱交替。

节奏、节拍在音乐中表现意义十分重大,音乐的表现中,节奏好比是音乐的骨骼,节拍是音乐的脉搏,使音乐在一种有序的形态下来表现人们的情感。同样的一组音,如改变其节奏与节拍,沉思的乐句可以变为欢快的,雄壮的乐句可以变为诙谐的。

1 = F

-

3 5 2

1︳5 -

︳4·3 3 3 4 5 6︱

5– ‖

这两条旋律的风格和感觉一样吗?(不一样)

《雪绒花》的感觉是雪花从空中往下轻轻地飘落下来,而改变后的旋律,显得很轻快。 ⑶ 拍、拍子、拍号:计算音符时值的单位叫拍。节拍的单位拍用一个固定的音符(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等)来代表,叫拍子。如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内有三个单位拍,就叫四三拍子。表示拍子的记号叫拍号。拍号用分数来标记(五线谱中用第三线代替横线),记写在谱号和调号的右面。如:

节拍与拍子的区别:节拍不包括音符的固定时值,比较抽象;而拍子则用固定时值的音符来表示,比较具体。

3.拍子的种类:

单拍子

复拍子

混合拍

变换拍

散拍子等

⑴单拍子:每小节只有两拍或三拍的拍子,称为单拍子。特点就是只有强拍和弱拍,每小节只有一个强拍。如:

-

-

-

-

○○ (举例视唱谱-西藏民歌) -

○○○

(视唱谱-《小燕子》) -

○○○

⑵复拍子:每小节有两个以上同类单拍子合并组成,并有两个以上强拍,称为复拍子。如:-

-

-

-

○○○○ (举例视唱谱《牧羊姑娘》) -

○○○○○○ -

○○○○○○○○○

四、总 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节奏与节拍的相关知识,也了解了它们二者的区别,以及在音乐表现中的重大意义。我们学的只是理论,要到实践中去检验,去感受他们在音乐表现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板书设计:

节奏

节拍

一、节奏:音的长短关系

二、节拍:

⑴重音:>、∧、小节线

雪 绒 花

1= F

-

35︱4–-︱

⑵节拍:相同时值强拍弱拍循环反复。 3-︱5- -‖

⑶拍子:固定音符代表单位拍

音的性质:音高 音值 音量 音色 拍号:

--

符:

三、拍子的种类: ⑴单拍子:只有一个强拍 - ○○

-

○○○

⑵复拍子:同类单拍子

两个以上强拍 -

○○○○

-

○○○○○○○○○

第4篇:《玩转的节奏》说课稿

一、 说教学理念

新高中艺术课的“内容标准”,其中对认识音乐节奏在生活中如何表现的作用。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音乐节奏的体验与感受,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宽广的领域中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潜能。本节课主要体现了以下教育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重点,通过感知作品、体验作品这两个环节,升华到学生自己创作作品。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节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

(3)注重个性发展。这节课除了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外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为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兴趣都有不同,他们可以用自己的表现手段表达自己的音乐情感。

(4)鼓励创新精神,通过学生自己的创作过程,达到一个目的,发展学生创造潜质,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二、 说教材

1、 本课的地位与作用: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高中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对所有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进而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多视角的探讨,加深对音乐情感的理解。

(2)通过探讨音乐要素中的节奏在表现作品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分辨和体验不同生活场景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想像力。

(3)初步获得理解音乐、分析和评价音乐情感的能力,并在创作和交流中不断提高审美能力。

3、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入手,通过分析、讨论加深学生对音乐情感的理解,提高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要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的新理念。能够运用自己具有的综合知识将多种节奏元素融入到节奏的创编中,丰富其创作。

三、说教法:

教师确定的教法,必须是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能力来决定的,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了“引——激——拓”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坚持新课标、新理念,注重学生获得音乐的经验,培养学生创作能力为原则。高中艺术课应该注重多元性,本课的设计就本着与多学科联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为主线、创造为目的。发展学生个性体现能力为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我以欣赏经典音乐作品作为切入点,进行课堂活动。运用学生分组讨论、师生共同讨论、学生自己的体验,体验后的自我创作与表现这一系列的教学手段来体现教学目标——表现生活的能力提高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这样做充分发挥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特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创作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这是感知本节课的一个重要途径。这样做不仅能帮助学生加强了解本课的内容,同时也触动了学生创作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检验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四、说学法:

在音乐学习中,让学生参与活动是最主要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课中我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围绕着让学生参与活动为主线,运用“引——激——拓”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学习。首先引,这样做的好处是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在学习前是很重要的。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我采用了讨论法,让学生们自己发表自己的观点,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有利条件进行实践法,自我创造、表演。拓展知识面,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结合学科的多元性学习是新课标的教育新理念。在教学中,以讨论、表演、评价形式在课堂中教学,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培养了学生人格魅力。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针对教学目标,为这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作了精心的设计,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使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觉中,贯穿于音乐实践中,教学过程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导课

(1)创设情景。(教师播放优美的音乐)这样做能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导入:设计有节奏的音响,让学生先动手感受音乐节奏。

第二部分:授新课

(1)播放一段精彩的打击乐片段。

(2)学生思考问题:片段中用什么物品作为打击乐来进行演奏

B这些日常生活用品所发出的声音有何特点或层次之分。

C他们演出的场地在那里?你觉得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

D观察教室里,有什么东西可以成为你手中的打击乐器。

(3)作者简介、作品简介。这一环节设计是给学生一些音乐常识性的知识,作为一种知识积累。

(4)音乐体验:让学生感受节奏情绪。这样做的目的是对讨论的一种认识。

(5)引申环节:结合上面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提炼片段中的典型节奏,并且共同体验。设计这个环节,就是体现探究性学习这个新理念,让学生在理解、感受音乐情绪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性的教学,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6)创作与表现:通过对前面知识的认识,学生们把研究性学习中得到的感悟进行创作,展示他们的才能,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设计这个环节是根据新课标的发展学生研究性学习设计的。

(7)教学评价:分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设计这个环节是加深学生的对所学的知识的评价,锻炼学生的自我评价力。让学生通过对比进行评价和互评加深交流学习。同时起到本课小结的作用。

第5篇:常见节拍的节奏练习

内容摘要:训练有素的节拍及节奏感是训练学生乐感的重要环节,对节奏各因素敏锐的感受和准确表达即可认为是良好的节拍节奏感。作为节奏训练步骤,怎样进行节拍感的训练、节奏型的认读听写训练、节奏节拍的音乐性训练等都是很关键的问题。

关 键 词:节拍感 节奏型 音乐性

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在音乐中节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音乐发展的力量源泉。无论是西方音乐还是东方音乐,都将节奏视为音乐最重要的因素,从最初原始的音乐直到最现代复杂而丰富的音乐都离不开节奏。可以这样说,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严格而训练有素的节拍及节奏感,是古今中外许多音乐教育家培养训练学生乐感的重要环节之一。

那么,究竟什么是良好的节奏感呢?就其本质而言,音乐的节奏是人的情感外化的一种方式。节奏运动往往同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相对应,它具有强烈的情感效应和独特的表现功能,因而节奏不仅包含运动时间的长短—时值,还包含运动幅度的缓急—速度等因素。对节奏各因素的敏锐感受和准确表达即可认为是良好的节奏感。它是形成音乐感知和音乐理解的条件和基础。节奏感的训练就是要培养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内心节奏感,以达到加快识谱速度,形成节奏意识,获得基本的音乐体验及音乐感知和理解能力的目的。

一、节拍感的训练

人们对音乐节奏的节拍感,实际上就是一种内心体验的律动感。这种律动本来就存在于人们的自身之中。在生理方面,它表现于心脏的跳动、行走、语言、哭泣、呼吸动作等。在心理方面,则表现为种种心理反映和运动觉。这一切就是人内心节奏节拍感的基础,使之进而形成音乐所特有的节奏—节拍体系。节拍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正确掌握周期性出现的节拍重音,培养良好的律动感及节拍感,并能准确把握各种拍子所表达的基本音乐特征。

在常见的节拍中,二拍子和三拍子是其他拍子的基础,二拍子是强弱的均匀出现,体现了节奏的刚健性和平稳性,而三拍子则是强弱弱的不均匀出现,体现的是节奏的动力性和流畅性。因此,节拍训练应从基本的二拍子和三拍子开始。两个二拍子结合产生了四拍子,由于次强拍的出现,使本来相对短小的强弱交替延长了一倍,节奏就会更宽广舒畅,更具有歌颂性和抒情性。两个三拍子结合产生了六拍子,一种是慢的,一种是快的。慢速的六拍子基本情绪与三拍子相似,只是由于次强拍的出现而使音乐的动感更强,也更加流畅。快速的六拍子由于其特殊的结构,每小节两个强拍的二拍子特性及强弱弱规律表现出的三拍子特点,使快速的六拍子既具有平稳活泼的性格,又具有流畅动荡的特点。另外,还有二拍子与三拍子的结合产生的混合拍子及只有强拍没有弱拍的一拍子等等。

节拍感的训练是节奏感训练的初级阶段,可以选用节拍感明确的节奏让学生感受到节奏是规范在节拍之中的,每一拍有几个音,每音之间的长短组合关系怎样,然后通过击拍、挥拍,身体律动等方式来体验强弱规律,从单拍子入手全面掌握常用拍子。在实际训练中,节拍往往是与节奏的训练交织在一起的,因此,节拍感的训练需要贯穿于节奏训练的始终,使学生由浅入深地在内心逐步形成一个敏锐准确的节拍感。

二、节奏型的认、读、听、写训练

音乐中的节奏形态非常多样,节奏构成千变万化,但其基本形态归类起来并不很复杂。如果掌握了基本的节奏型,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其他一些较复杂的节奏就不难掌握了。每一种节奏型都有各自的形态、名称、读法、写法。如在音乐中最常使用的节奏型有:均分型、附点型、切分型、组合型、连音型等,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将每种节奏型进行内部组合并让学生加以记忆。例如在参考综合各种方法后,对于基本节奏型,可以分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和以附点四分音符为一大拍两类。每一类又有五种划分,即:基本划分、附点划分、后附点划分和特殊划分(各种连音)。以四分音符为一拍的节奏型主要运用于四

二、四

三、四四等拍子中,以附点四分音符为一大拍的节奏型主要运用于八

三、八六拍这一类型的节拍中。所有这些常用节奏型,一定要在训练中做到会认、会读、会听、会写。有的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对单个节奏型反应迟缓,造成顾此失彼,所以一定要强化对节奏型的印象,把每个常用节奏型深深印在脑海里,只有这样才可能发展多个节奏组合的快速模仿与记忆。为了使学生掌握节奏型,首先要使学生从道理上认清各种不同节奏型的基本形态和时值比例关系,然后能读出其音响;其次不管是单纯的节奏练习还是乐曲中出现的各种节奏都能准确地听出来;最后还要求能用正确规范的记谱法写出各种节奏。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节奏记忆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节奏的记忆分为感性和理性两方面,所谓感性记忆就是学生不假思索,凭借自己对节奏的律动感觉,将所给的节奏快速念出,感性记忆主要适合于节奏模仿训练,但对太多的节奏组合,感性记忆则显得力不从心了。理性记忆就是学生将所给的节奏型都做出反应并快速再现,理性记忆主要适合于节奏听记,但记忆过程略显呆滞,不利于多个节奏的组合记忆,所以,将两种记忆方式结合运用将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有了一定的节奏基础和记忆方法后,先从简单的节奏组合开始练习,逐渐增加节奏型的难度和节奏组合的长度,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过渡,由基本节拍节奏向较难的节奏节拍过渡,由单声部节奏向多声部节奏过渡。这一切的训练,都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练习,始终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三、节拍节奏的音乐性训练

音乐的节奏与旋律一样,也需要有呼吸感和咏唱感。节奏可以独立表现一定的音乐形象,因此所谓的节奏节拍感,并不是机械地表现时值长短或节拍重音,虽然这些也很重要,但它们只是节拍节奏感的一部分,它还应该包括如乐句的处理与起伏、节奏的语感、多声部节奏的交错与均衡、各种音符及休止符多种表现意义等等。而这些内容从某种意义讲更为重要,因此,单纯的节拍节奏训练并不宜太多,应主张多在实际的音乐作品中进行技术练习。在节奏与音高组成的综合织体中培养学生的节拍节奏感,使学生在体会到节拍节奏的紧张度和动力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音乐倾向性,逐步提高对音乐的记忆力、鉴赏力和表现力,让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充满着生命的节奏活力。这才是节拍节奏感训练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第6篇:幼师乐理课获奖说课稿奇妙的节奏

《奇妙的节奏》说课稿

龙门县职业技术学校 巢振英

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堂丰富多彩的音乐乐理知识说课,下面我将以《奇妙的节奏》这一课同大家探讨与分享。

《乐理》课是我校幼师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传授音乐理论知识,发展音乐认知、表现和审美能力,本学科的学习具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相结合的特点。按照这样的宗旨,我就以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几方面加以阐述。

首先,我来说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前教育专业教材中的基础乐理模块,第三单元第2节内容。《乐理》课程是以节奏及旋律为核心,结合各音乐要素,展开的一系列音乐理论知识的探索,本课的侧重点是节奏的学习,它以模唱、听觉分析为主要形式,培养音乐感知力和表现力等基本技能,因此,节奏是学习所有音乐的必修课,通过这节课对节奏的学习能为以后的音乐之路做好铺垫。

其次,我分析一下学生情况: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幼师一年级学生,她们绝大多数都没有经过系统的音乐专业的训练,对音乐的理解也只停留在很肤浅的表层,传统的概念灌输式的教学对她们来说很不适合,并且幼师学生以女生为主,在她们当中开展各项艺术教育活动的兴趣比较浓厚,而且已经具有小组讨论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我正是抓住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体验出发,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兴趣,发展音乐认知、表现和审美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与理论修养。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2、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了解节拍、节奏、节奏型的涵义。 培养模唱、分析、听辨节奏的能力。

1、 通过对音符的不同组合,了解节奏型的种类。

2、 通过节奏模打、歌曲听觉分析,加强理论与技能的联系。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律动中获得身心的愉悦,体验节奏的趣味,培养稳定的节奏感,进而增强学生表达音乐的自信心。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充足考虑本课的特点,我确立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为:围绕节奏为主的理论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难点为:学生对节奏进行听觉判断、模唱、记录、识读的能力培养。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制定了我的教学设计理念:

一、理论在左,技能在右,一动一静完美搭配:

二、善于引导,善于联系,紧紧围绕重难点实现有效教学: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再结合本课的实际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感受上课的乐趣、学习的快乐。针对好动的年龄特点,我还采用了游戏法,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另外还有启发法等教学方法。

在学法指导中重视对学生的自我学习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在交流和协作中,加深对节奏的体验。

(教学用具) 这节课我将用到多媒体教室、彩色卡片、小鼓、报纸、教科书等教学用具。

那么如何将以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用具恰如其分地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呢:

我设计了5个教学环节,分别是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4分钟) 节奏模仿

培养能力(6分钟) 积极思考

分析处理(12分钟)

合作学习

激发热情(15分钟) 拓展迁移

巧妙渗透(5分钟) 课堂小结(3分钟)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要让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同学们,请看图中小兔子和大灰狼情景,你们说它们在干嘛呢?老师已经把它编成一个小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听?”这个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随着老师故事讲讲述,学生很快就进入了现实的情景里。接着我告诉学生兔妈妈和大灰狼的敲门声是不一样的,兔妈妈的是:咚 咚咚

咚 咚咚,而大灰狼的是:咚咚 咚

咚咚 咚。并叫学生模仿这两种不同的敲门节奏。最后我请同学们扮演猎人用她们手中的报纸制造模仿出猎人的枪声赶走大灰狼。

这一环节让学生随着多媒体画面完整的聆听故事,从中感受不同的两种节奏。让学生感受节奏的情趣,有身临其境之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学生联想与想象,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望。教师抓住这一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趣味感。

第二个环节:节奏模仿

培养能力

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对节拍、节奏的性质区分,而节奏为主的理论知识和听觉训练是一个难点。我继续抓住学生的兴趣,设计了让你来做音响师的教学活动:“下面,请大家模仿一下青蛙、风声、小鱼、大雨的声音,模仿完后说说跟老师模仿的有什么不同?”

学生的耳朵是机灵的,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是增加了打节拍的声音,还能比较出老师模仿出来的声音带有节奏感,非常吸引人。同学们的回答让我很吃惊,他们已经能够从我的演示中听辨节拍和节奏,打铁趁热我进一步追问:“你们能记住刚才老师念的节奏吗?”同学们在我的鼓励下,一边打节拍一边把刚才模仿的声音节奏完整的复述了一遍,然后我把同学们复述的节奏,进行展示,共同得出节拍和节奏的规律。最后教师旁白故事,学生加入情景音响,师生共同完成让你来做音响师教学活动,在这里,我还启发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节奏,如小鸭、小猫、小狗的声音节奏。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模仿声音的方式,顺利解决节拍、节奏的知识点区分,配合动物及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体会节奏的动感,顺利解决了难点的突破。

第三个环节:积极思考

分析处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打算改变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让他们主动思考,充分讨论,做到动手、动口、动脑三方面结合。我设计了“听声音、辩节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把听到的节奏型,画在彩色的卡纸上。

首先,我以模仿练习为导,音符组合为线,听辩背景音乐,感受节奏,给学生创造了广阔的学习空间,然后深入分析节奏基本类型,加深学生对节奏型种类的理解和记忆,最后通过比较音符的排列变化,让学生掌握节奏型的对称感。此外,我利用小鼓敲击的方式,组织了师生的节奏模打练习,拓展思维启发3连音的认知。随后学生通过模仿,为节奏的学习寻找小窍门,并生动形象地命名为,前16,后16,中间切开的叫切分节奏,而且找出了前附点、后附点等节奏型的规律,举一反

三、活学活用。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指导。让每位学生都有自信心的参与到活动中,并同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感。

这一环节,在刺激学生感官的同时,弱化视觉观察效果,强化听觉分析能力,明白听觉分析在节奏学习中的重要性,突出本课听辨、模仿、识读的重点,顺利达成学生对节奏型种类的理解和记忆。轻松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第四个环节:合作学习

激发热情

在这一环节,我遵循寓教于乐的思想,注重对学生听觉分析能力的培养,设计了节奏拼图游戏。

我将挑选3首学生喜爱的儿歌,作为媒介,组织学生自主合作、互相启迪、探讨思考。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团队的精神,运用刚刚画好的节奏型卡片,尝试完成歌曲的节奏拼图,然后进行比赛,最后集体模唱儿歌。教师给予启发和指导,强化老师参与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体现师生融洽关系。

这一学习方式不仅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自由的氛围,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使学生在律动中获得身心的愉悦,体验节奏的趣味,又通过活泼可爱的儿歌作为诱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加深新课知识的印象,把整节课的气氛推向高潮。

第五环节

拓展迁移

巧妙渗透

引导学生利用声势动作来体验节奏律动(如拍手、跺脚、打响指等)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自由设计动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充满了问题才会学趣盎然,我引导学生自我追问来作为本节课的小结,

1、

2、 我们通过什么方法来感知节奏? 我记住了几个节奏型?

我的作业布置分3个层次:

1、基本练习:完成课后练习,用于检查学生所学的基本知识情况。

2、综合练习: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发现身边的节奏型,并按节奏练习模打。

3、发展练习:找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并把它的节奏型记录下来。

最后播放音乐,学生在愉快中离开课堂。 板书设计

本课教学我采用图文式板书,目的是激发学生情趣,重点突出,让学生一目了然,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综上所述,最后我来说说我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围绕声音模仿展开,课堂中充满了趣味和快乐,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开始,引导学生的联想,调动学生的热情,通过情景故事、声音模仿、让你来做音响师、节奏拼图等教学活动,创造了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把奇妙的节奏带进了课堂,充分点燃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的激情,展现了节奏的无限魅力。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

上一篇:人力资源部经理jd下一篇: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